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春秋时期的饮食文化特征范文

春秋时期的饮食文化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春秋时期的饮食文化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春秋时期的饮食文化特征

第1篇:春秋时期的饮食文化特征范文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中国饮食文化;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120-02

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开设公选课旨在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对提高公选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公选课的凸显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公选课教学已成为时下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选择。近年来,国内高校纷纷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在适当压缩专业必修课,增加专业选修课的同时,加大公选课的比例[2]。高校公选课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同时,在公选课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选”而不“修”以及学生的“逃课”现象屡见不鲜。以课堂调查为依据显示,学生出勤率明显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即开课的前一两次学生的到课率比较好,接下来课堂上学生就慢慢减少,有个别同学除了第一次到堂外,其他课时都不到,直到考试前上课人数又增多。另外,为了应付老师的点名,有的学生即便按时去上课,但课堂上却心不在焉,玩手机、睡觉、聊天或做其他事情,形成一种隐形逃课状态。

2.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严重的逃课现象以及课堂上学生表现的消极学习状态势必将挫伤教师的上课热情,同时也会影响原本来上课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应付上课,学生继续逃课,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为提高学生上课出勤率,减少逃课现象的发生,不少教师严格考勤制度,采用了课上点名等措施。而由于公选课一般都是大班上课,全部点名或抽查将会占用很多上课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教学质量亦受影响。

二、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如何从根本上减少学生逃课现象,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让公选课成为学生爱选爱学的课程,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所选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是避免学生逃课现象,保证公选课质量的最好途径[3]。笔者有幸承担了我校开设的《中国饮食文化》选修课的教学,该课程内容从中国饮食辉煌的文明史、饮食传统和习俗、饮食流派和基本的加工方法、食物禁忌,到现代的饮食卫生、宴会社交礼仪等方面,涉及面广,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使学生对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以该课程为例,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对策,希望为提高公选课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1.丰富课程信息,避免盲目选课。目前多数高校都实行了网上选课,但网上提供的信息仅有课程名称和学分,学生选课也只能通过课程名称而认为自己可能对该课程感兴趣,而在真正上课过程中才发现该课程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其内容与想象相差太远。这种选课的盲目性势必导致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缺乏积极主动性,表现为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人在课堂心不在课堂,或干脆选择逃课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做好选课前的指导,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从而如愿选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首要保证。为此学校可以在选课网上包含有选课指南、课程内容介绍、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教师介绍、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课件、参考书目、教学资料等多方面内容的信息,使得学生在选课前对该课程情况即有较全面的了解。这样可减少他们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地避免了个别同学因不了解该课程而产生“选而不修”的现象,使同学们能够轻松明白地选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课程,积极投入到公选课的学习中来。

2.提高教师知识水平,做到融会贯通。由于公选课的学生来源复杂,专业知识可能一片空白,讲的太过专业,学生“听天书”不感兴趣;讲得太浅,达不到教学的目的[4]。这就要求公选课教师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全面的综合性知识,旁征博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此适应教学的需要。教师讲课水平高,课程才会有吸引力,学生才会感兴趣。教师可以以一些史料知识、历史人物及成语典故为背景来展开教学。如介绍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张骞出使西域为背景,介绍丝绸之路如何将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又如唐朝时期中国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中国食品及其制作工具和技术,现今日本市场上出现的唐果子就是由当时传入并流传下来的。如介绍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饮食文化特点内容时,可以以历史人物或相关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为切入点来了解当代的饮食文化,如商朝的伊尹、春秋时期范蠡等历史人物,又如历史故事“制羹受封”、成语“举案齐眉”等。以此既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如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图、文、声并茂的视听效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直观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笔者讲解到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时,即利用多媒体图片先将中国地图展示出来,再用动画技术以中国版图为核心,以箭头指示形式将周边国家地图依据世界地图的位置,边讲解边逐一进行展示,最后以亚洲各国为轴心,再以动画技术用箭头指示形式展现出辐射其他各大洲的图像。实践证明,在这个内容环节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辅助授课,大大刺激了学生视觉感,学生课堂表现非常活跃,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又如讲解中国茶文化内容时,笔者以一种中国名茶为例选取了一小段茶的制作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茶的加工过程,加深知识印象,激发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颇有成效。

4.增加师生互动环节,调动学生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是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以师生谈话、提问、讨论等互动方式展开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促进者,二者相互作用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的最终实现[5]。例如,在讲解中国菜系内容时,笔者先以提问的方式,请同学们列举自己所知道的菜系名称。另外考虑到安徽医科大学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因此请来自不同省份地区的学生根据自己家乡所在地的菜系,来谈他们所了解的家乡菜系主要特征是什么,代表菜有哪些。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可就某个代表菜的特色或制作方法等内容与学生进行讨论,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

5.多种考核方式,重视平时成绩。由于公选课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规律性差,死记硬背式的考试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活动,所以考核方式如果仅是客观的试卷形式难以真正衡量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但即便是采取主观的论文考试,问题也很多,相当多的学生对论文东拼西凑、甚至整文抄袭,难以体现学生的真正学识水平[6]。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鼓励采用多种考核形式。单一的考试形式可以变成考查和考试相结合方式,加大平时考查在最终成绩认定中的比重,强调平时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会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请学生课堂回答或讨论,或者是布置某项学习任务,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去查阅资料,下节课再讨论。笔者即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实时打分,并计入平时成绩。例如,在谈到历史名人与饮食文化这部分内容时,就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名人与饮食的趣闻轶事;又如,在说到中国酒水礼仪时,也请同学们先说说自己所了解的酒水礼仪,或请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谈谈具有自己家乡特色的酒水礼仪,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

三、结语

公选课是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拓宽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课程。公选课教学改革与完善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只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才能真正促进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文坤.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现状与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文教资料,2011,(21):195-196.

[2]张云霞.浅析高校公选课建设中的几种关系[J].现代教学,2009,(6):107-109.

[3]袁文翠,于文娟,马瑞民.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111-113.

[4]吴慧华,徐燕.高校公选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1):71-72.

第2篇:春秋时期的饮食文化特征范文

摘要在动漫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运用动漫的形式在城市形象宣传及旅游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是需要我们致力研究的地方。

关键词成都旅游文化资源宣传开发动漫形式

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旅游资源的古城,有着“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

作为享誉国内外的古城,成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首推始建于公元前250年左右,历时2000多年一直效益不衰的鬼斧神工之作——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位手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中游,地处都江堰市城西,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悠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然连续使用,仍发挥巨大效益。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如今,都江堰已成为成都乃至全国,全世界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更成为成都在世界的第一张名片。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遗址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三星堆是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约七公里的南兴镇和三星镇境内,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目前面积最大的古蜀遗址。其年代上限距今5000年。下限约2800年,延续时间达2000年之久。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在1929年,自80年代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多次发掘,出土了大量古代蜀人遗迹遗物,初步揭示了古蜀文化的面貌。正式将该遗址定名为“三星堆文化”,确立了三星堆遗址时代的上限为新石器时代晚期。

另一震惊世人的重大考古发现一“金沙遗址”是2002年出土于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多达千余件。从文物时代看,绝大部分约为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年代距今大约在3200年到2800年之间少部分为春秋时期。“金沙遗址”这一区域很可能是商末至西周时期成都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也就是说。证明了成都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文明的出现。举世瞩目的“金沙”——神秘的东方玛雅文明,堪称成都平原的文化奇迹。

都江堰,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成都古蜀王国地位的象征,一个活化石一个丰碑图腾,是成都辉煌的文化史上的奇葩,在动漫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在原创动漫领域的题材挖掘及剧本创意刨作研究领域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伴随这些遗址出现的神话故事是古蜀文明杂糅积淀的结晶,为后人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背景和历史舞台。在博大精深的文明面前,何不兼容并蓄将古蜀文化以另一种新颖的形式——动漫发扬光大呢?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当代世界竞争日趋激烈的动漫市场,只有汲取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而创作出的动画题材和剧本,佐以现代先进计算机CO技术的支持配合,才能创作出富于生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优秀动画片。成都。作为古蜀文明的发源地。作为中国西蜀文明的集大成者,应当首当其冲走在国内原创动画制作的前沿。当今二十一世纪。动漫文化的掘兴已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在世界动漫文明极度发达的市场氛围下,在国家及政府大力扶持动漫产业的政治背景下,动漫工作者们应当抓住机遇把握时机,因地制宜地走出自己的独特路线,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从新的视角挖掘题材和剧本创意,从而探索新的突破口,打破目前国内原创动漫市场剧本奇缺的尴尬局面。例如都江堰。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文化历史背景,其故事的创作已有浑厚的历史文明积淀,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故事创新,将现代生活与古文明叙事线相交织融合,进行独特视角的挖掘,将会出现很多优秀的动漫原创作品。当今世界,动漫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有着巨大的产业前景和经济效益,在丰裕的故事创作背景下,制作以古蜀文明为题材的动画连续剧,系列片及影院版影片其意义是非凡的,不仅能起到宣传城市形象塑造新的城市名片的作用,也能为如今优秀题材奇缺的国内原创动漫领域带来一线曙光。

作为中国的国宝,本身就充满着卡通设计感的可爱动物,四川的形象宣传使者——大熊猫,如今正被世界动漫创作团队火热关注。从早期日本动漫鼻祖宫崎骏老师的动画电影《熊猫一家人》到如今风靡全球的美国著名动画公司梦工厂出品的《功夫熊猫》,都是以这个古老而神秘的物种为对象,带领观众进入动漫的魔幻世界的。中国四川,作为大熊猫的故乡和发源地,则更应该从熊猫身上挖掘出更多的文化内涵及创作空间,使大熊猫能够真正成为国内外动画领域的明星,用动漫的形式为它树立起新的文化定义。让熊猫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动漫明星。成都的另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享誉亚洲乃至世界的三国文化圣地——武侯祠。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首批一级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参观游览。三国文化影响着亚洲几代人,从原著的追随者到如今三国题材动漫的爱好者和创作者,都痴迷于它塑造的经典人物及他们在那尘土飞扬勾心斗角的三国沙场所谱写的一曲曲动人的传奇战争故事。在动漫的舞台里,三国的故事曾被香港著名漫画家黄玉郎改编为漫画,后相继被拍成动画片及FLASH短片,用幽默诙谐的形式向世人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创意三国故事。

武侯祠堂内的川剧戏台。每年都上演着最富传奇色彩的川剧绝活——变脸。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川剧的“变脸”是一门独特的艺术。现在已被其它兄弟剧种所借鉴,并且已经流传国外。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脸艺术在动画研究领域同样有很广阔的挖掘空间。这种本身就被赋予了传奇色彩的绝活,出现在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川剧中,是极具生命力与张力的,这让笔者想起日本的鬼才动画大师押井守先生的《攻壳机动队》系列作品之《攻壳机动队2》里的一段极富东方神秘色彩的结合日本能剧与中国京剧特色于一体的表演,在壮观的人类文明极度发达的未来世界。四处充斥着即将崩塌的腐朽机械的末世感,中华街里嬉闹着戴戏曲脸谱面具的孩子和表情麻木的成年人,在街市的花车上,巨大的神官像吟唱着挥舞刀剑,在川井宪次先生汲取佛教音乐元素创作出的充满震撼力和空灵感的音乐的铺衬下,整个画面极具视觉与听觉冲击力,让人过目不忘,成为动画影片中的经典,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可见本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那张扬的生命力,它将作为一种鲜活的元素源源不断地在文化长河中流淌。不管出现于何种形式。

武侯祠东侧的锦里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锦里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古街。它依托武侯祠,扩展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并融人川西民风、民俗。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成为成都文化旅游的新亮点。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提到川菜和成都小吃。“吃在中国,味在四川”,这旬四方流传的名言点出了成都“尚滋味”、“好辛香”的传统饮食特点。“川菜”品种上千。名菜数百。“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擅用麻辣”,可谓盘盘菜品是故事。道道佳肴有典故。传统名菜如“麻婆豆腐”、“回锅肉”、“开水白菜”已经风行全球很多地方。“小吃”以小而精的特色驰名海内外,品种数百,做工精细,色鲜味佳,造型别致,代表性品种有“钟水饺”、“龙抄手”、“赖汤圆”、“叶儿粑”、“韩包子”、“夫妻肺片”、“糖油果子”、“三大炮”等。成都的美食已经享誉世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趋之若鹜。饮食文化当然能代表当地独特的人文特色和乡土风情,尤其是为世人所广为传颂的饮食,就更加弥足珍贵了。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