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仓储物流管理办法范文

仓储物流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仓储物流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仓储物流管理办法

第1篇:仓储物流管理办法范文

一、物流链与物流成本

第一,物流链。

煤炭企业的业务发展,主要就是煤炭经营贸易。其过程就是从供应商取的生产物资,生产煤炭,随后进行煤炭的加工,最后再由销售商销售到最终用户进行及后续处理的过程,这一过程像是一条链条似的,所以被称为煤炭企业的物流链。而物流链则是包括了采购运输、库存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再处理、配送和信息服务等环节,是提供及时优质服务和减少物流资金为目的。

第二,物流成本。

在煤炭企业物流中,物流成本是指材料和产品在空间位移过程中和时间上所耗费各种资源的劳动和货币表现的综合体。具有复杂性、多变性以及在供应上占主导地位的作用。

二、煤炭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的现状问题

第一,阶段性问题。

在如今的煤炭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现存的问题就是供应阶段和销售阶段的问题。

供应阶段的问题。煤炭企业对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的采购目前处于初级的管理模式中,缺乏准确的、科学的、合理的采购计划,导致会时常出现信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非法现象的出现。

销售阶段的问题。企业的销售态度散漫,质量控制不精准,运输、仓储中可能会造成产品耗损的情况预估错误,如运输路线的长短,配送点的错误,这些都是导致物流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而煤炭企业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跟踪监管机制,这是其销售阶段的一大重要的弊端。

第二,煤炭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问题。

专业人才匮乏。在煤炭企业物流管理中,大多数的物流管理者文化程度较低,具有中专文化以上的员工的仅占整个物流部门人数的7.5%,其余的文化水平均低于中专。而先进的物流管理设备得不到充分的管理和应用,大大落后于其他公司企业的物流管理。

科学性的缺乏。体制的日新月异,而很多煤炭企业的供应与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还在原体制下运转;物资的采购手段、方法落后;库存管理方法仍是传统的储备资金管理办法,不能够及时并且准确的发现库存的问题。而且,在采购时的不规范行为,计划不精准是造成材料大量积压的元凶。

物流管理系统的整体效益不佳。大多数煤炭企业在仓库的布局上、物资的存放以及装卸搬运的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现象,而且短时间内,传统的仓储管理方式不易轻易废除,给物流管理系统的提升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而这些也正是导致煤炭企业内部物流系统无法实现现代化、一体化的重要问题。

三、煤炭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第一,有计划的做好阶段性的成本管理控制。

根据各企业内部的财务以及社会形势进行分析,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各个阶段的年计划、季计划以及月计划的工作目标。建立严谨的成本核算体系,最大限度的明确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只有数据真实,才能制定完善的全年阶段性计划。

第二,强化人才的吸收与培训。

现代煤炭管理物流人员的特别是高层领导必须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科学而又完善制定煤炭企业内部的物流模式。为此,必须在开展与大专本科院校的合作的同时,做好与现代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第三,煤炭物流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

在煤炭物流管理体系中,不管是采购、生产还是销售,这些信息的收集不能局限于老传统,煤炭物流管理的想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要信息的完全准确、真实。而这些信息的来源必须的依托企业稳定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有着准确真实的交易记录。在这种种的信息搜集办法中,必须要使煤炭物流管理具备完善的网络化建设,形成“B2B”体系,使得传统的粗放式的物流送货方式上升到准确的“门当户对”的状态,实现物流信息的完全现代化、信息化。

第四,实行“分离”制度以及独立化核心业务体制。

鉴于煤炭企业物流市场的不规范现状,大型的煤炭企业可采用独立“分家”的办法,将物流服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去,成立独立的“物流中心”和“事业部”,将其变为旗下的“子公司”易于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随后将“子公司”分工细化,类似于“企业办公化”的特点。实际上是将运输和服务还有外包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三方物流企业,将三方的主线合二为一,集中到最主要的核心业务上来。

四、加强煤炭物流管理中所需注意的问题

物流管理部门应该寻求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平衡点,将其双方存在的效益利害关系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先是可以提供详实的成本数据来促使双方对利润之间的影响,而后对于资料和服务水准可从战略角度的方向来思考。为了正确协调和处理成本与服务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必须要有高水准的大量库存,多样的品种以及足够的经费。

第2篇:仓储物流管理办法范文

一、煤炭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内部物流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虽然有些煤炭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煤业集团,建立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建立了“集中采购、统一结算、直达配送”的物流运作模式,但是,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煤炭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物流活动还没有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企业缺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内在动力和手段。

2.物流管理缺乏科学性

由于新老体制的更替,很多煤炭企业供应计划与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脱节.可靠性降低:物资采购手段、方法落后,缺乏规范化;库存管理方面仍采用传统的储备资金管理办法,无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库存动态等。从煤炭企业内部信息传递和处理技术来看.相对于物流系统合理化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制约了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采购行为不规范、层层设库,使材料积压现象大量存在: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材料及产品多次中转运输,使许多煤炭企业额外支出了大量的运费。

3.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

绝大多数煤炭企业在品质要素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如在物资保管保养、回收复用方面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效果,但在仓库布局、物资存放、装卸搬运环节等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不配套的现象。同时,传统仓储管理的落后方式短时间内不易撼动,为现代物流管理手段的引进设置了障碍。企业内部的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最终导致煤炭企业内部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

4.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

虽然极少数大型煤业集团通过ERP系统的上线,实现了集团内部计划上报、审批、采购、供应的计算机管理.并实现了内部信息、库存资源共享。但是.大多数煤炭企业物流缺乏相应的信息交换平台,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手段还比较落后。一方面.一些企业主要考虑到对原有的管理模式的转换.对设备、人员培训的再投入较高.产生被动应用计算机管理物资的状况;另一方面,在解决库存管理问题的过程中,许多煤炭企业尽管已开发了不少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而由于对内部物流管理结构掌握不准确,业务流程不够优化,项目成功的不多。

5.物流成本核算缺乏财务标准,物流管理效益难以体现

“物流冰山说”指明企业财务统计数据中。只能看到支付给企业外部运输的委托物流费用,而实际上这些委托物流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中犹如冰山一角,真正的大头是潜藏在海水中的冰山主体,即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比如物流基础设施的折旧费、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与配送、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由自己的T人进行装卸等费用都计人了原材料、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科目。目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中,没有把物流成本明确地列出来,也没有正规的专门负责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人员和机构,计算方法不标准,因而物流管理效益难以体现。

6.物流人才缺乏

企业物流人才缺乏,愿意到煤炭企业来工作的物流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培养的物流人才不仅数量不够,而且结构单一,主要面向社会物流煤炭企业物流领域需要熟悉煤炭行业.又通晓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二、煤炭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强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管理的组织化程度在物流活动优化重组中,煤炭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机构,在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将采购供应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的物流职能集成,对企业内部供应链物流一体化,实施具体的规划设计、组织、控制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物流运作模式,缩短整体供应链中的物流沉淀,加速物流周转.减少不必要的存货风险。在企业外部,按照市场细化的要求,采取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等多种方式,加快区域化物流配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形成供应链联盟,提高物流管理的组织化程度。

2.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独立的物流经营公司

鉴于我国物流市场还很不成熟、很不规范的现状,煤炭企业特别是大型煤业集团可以采取介于自营和外包之间的办法。将企业现有物流服务资产和人员分离出去,成立独立核算的“物流中心”或“物流事业部”,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独立的物流经营公司。新公司为企业自己的物流业务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市场上揽业务,以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利用率。

3.将弱势业务外包出去,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核心业务

据统计,煤炭企业有80%以上的原材料和成品的物流服务是由企业自我服务系统和供应商承担的。

随着社会生产分工细化,许多企业开始注重物流资源外取,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煤炭企业应改变原来“企业办社会”的经营模式,将所有与运输有关的业务剥离出来,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而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核心业务上。

4.加快物流信息系统网络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化

物流的管理效率体现在对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加工过程中。煤炭企业要依托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立与现代物流发展相配套的物流信息系统与网上交易系统,并与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采购网和客户服务网对接,建立功能齐全、资源共享、服务便捷的物流服务网络,以客户定单信息流带动配送物流的实现。借助于准确的信息传递.将传统的、粗放式的物流送货形式,上升为“门到门”、“库到库”甚至“线到线”的精细物流方式.实现物流信息化。

5.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指标考核体系,科学合理地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进行物流管理、使物流合理化的基础在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时,压缩煤炭生产过程中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而降低材料成本、采购成本以及运输、仓储、装卸、库房管理费用等物流成本的潜力巨大。因此,煤炭企业应建立相应的物流费用会计核算机构,选择正确的核算方法,了解煤炭企业物流成本结构,制定物流活动计划进行调控,正确计算反映物流成本,并评估物流部门对煤炭企业效益的贡献程度,注重物流成本效益,科学合理地降低物流成本。

6.进行科学的采购分析,加强库存控制

采购分析需要考虑的基本信息包括所采购物料的成本分析、交货时问和地点、交易的付款期限等等。在采购分析时.首先根据企业生产需要.通过参考过去“一定时间内”物料使用量的平均值和变化幅度,确定未来的需求计划。其次需要考查供应商的历史供货情况,即“一定时问内”供货数量的平均值和变化幅度,制定合理的储备量。物流部门要结合以上两个方面,计算出比较合理的交货周期和经济订购批量。

7.加快物流配送网络建设

加快区域化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建立与形成快速、准确、高效的物流配送机制.充分利用和盘活已有的运力和仓储资源,选点设立配送、分拨中心,搞好煤炭集团内部物资的直达配送。

第3篇:仓储物流管理办法范文

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建筑工程材料管理先进单位”、中国仓储协会“仓储服务质量达标企业”、西部联合物流协会“西部物流百强企业”、四川省“物流企业50强暨优秀服务企业”,获得国内业务最高等级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的“综合型AAAA级物流企业”荣誉称号,一直保持四川省物流协会“副会长”会员单位、四川省“建筑工程材料及仓储物流服务最大规模三强、最佳效益二强”和四川省“守合同、重信誉企业”资格。今年4月,公司又被四川省总工会授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生产经营 实施“一体两翼”战略

3年来,中铁二局集团物资有限公司齐心协力,强基固本,锐意开拓,在生产经营、综合管理等领域卓有成效。

公司坚持以“保障供应、控制成本”为主线,着力提升物资供应、项目策划、现场配送3大能力,不断巩固内部供应主渠道地位。3年来参建并组织采购供应的项目共计32个,集中招标采购供应195.6亿元。同时,配合中铁二局股份公司物资设备部、项目经理部组织参与项目物资集中招标采购,近3年参建项目招标采购金额162.76亿元,节约采购成本6.13亿元。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稳市场,该公司加强与大公司、大集团合作,为铁路、水电站、市政工程、大型房建等项目提供钢材、水泥、型材、粉煤灰、沥青等产品。通过物资投标、竞争性合同谈判等方式获取订单,近3年完成新签合同额46.81亿元。2011年至2013年市场销售总额为81.17亿元,实现毛利2.02亿元。在中标及新签合同方面,分别完成公司年度考核指标的228.73%、147.02%和165.17%。

中铁二局集团物资有限公司在成都、重庆、贵阳、南宁、东莞、百色、青白江等地拥有7个物流基地,占地约603亩,仓库面积4.5万平方米,彩钢棚面积5.4万平方米,料场面积5.5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共7条,总计长度5856米,外租仓库面积1.5万平方米,自有运输车辆12台,各型专业装卸设备52台(套),具有年储运各种物资300万吨的能力。

在基地建设方面,公司坚持“着眼长远、升级换代”的理念,3年来先后整合成都青白江、南宁沙井等物流基地,投入整合资金8531.45万元,实现了行业化管理和专业化运营。同时,公司积极应对贵阳、南宁基地的市政拆迁,并投资3489万元进行基地重建,新建库房28321平方米,新增办公用房5000平方米,推进了基地升级换代。

中铁二局集团物资有限公司在国际业务的开展方面也进展顺利。2012年,公司参与埃塞俄比亚铁路和城市轻轨建设,实现了走出国门的愿望。2012年至2013年累计采购海外物资8.11亿元,供应海外物资金额7.7亿元,涉及品种1200余项,发运集装箱482个,散货11.8万方/吨。

为了严控税务和合同风险,增强责任和效率意识,不断推进国际业务标准化建设,公司了《埃塞项目国内物资采购发运工作管理办法》。

同时,公司对青年员工在业务、关务、仓储及后勤等环节进行轮岗培养,引导员工参与到项目策划、调查、实施等工作中,使员工熟练掌握了海外大型工程项目物资的组织供应工作,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此外,公司制定了《物流管理标准化手册》和《物流经营考核管理办法》,并开展了“我为物流献一策”等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方法研讨物流发展方向,使得公司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效果。

综合管理 树立制度强企理念

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多年来,中铁二局集团物资有限公司持续规范基础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打造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

2011年,公司“管理年”系列活动起步,活动紧紧围绕“履责、安全、效益、廉政”4大责任,推动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

从2011年至2014年,“管理年”系列活动的主题分别是“整章建制年”、“管理充实提升年”、“管理冲刺年”、“管理精细年”,分别出台了《规章制度汇编》、《分公司管理标准化手册》、《项目管理标准化手册》、《物流管理标准化手册》4本管理手册,效果显著。同时取得了中铁二局2012年度多元类子公司综合考核第1名的好成绩。

为了顺应公司经营规模持续扩张的需要,公司职能部门设8部1室1中心,以及党、纪、工、团组织。此外,依据参建施工项目物资供应管理的需要,设直管项目部和分公司所属项目部或材料厂。

公司持续进行“四好班子”建设、中层干部述职考核、员工年度考核等,从严管理干部,先后出台了《中层干部管理办法》、《分公司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等6项管理和考核评价办法,近3年提拔、聘任中层干部15人次,后备干部培养科学性和针对性逐渐提高,干部队伍整体活力持续增强。集体和个人获得集团公司及以上表彰超过80(人)次。同时,出台了《本部员工薪酬管理实施办法》、《绩效工资管理实施办法》等11项基本薪酬和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薪酬绩效的激励、约束作用,在岗员工年收入逐年提高。通过灵活的用工方式,以及加强对员工的监督,有效保障了公司的和谐稳定及信誉形象。

同时,为有效实行安全生产管理,公司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安全生产总监,成立安质环保部,组建安全稽查队,严格实行“一岗双责”,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通过开展安全宣教工作,提高员工消防意识和技能;通过开展“百日安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安全警示日活动周”等专项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3年来,公司全面维护安全稳定的工作秩序,下大力气抓好安全责任制落实,为全面完成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4篇:仓储物流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化工物流 危化品 现状 趋势

一、化工物流行业发展背景

根据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分别达125万亿元和2.7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8%左右;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7%左右,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16%左右,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同时,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化工行业的发展情况亦呈现整体良好发展局面。

在上述背景下,化工行业日益注重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对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本文将简要分析化工物流发展中的主要特点,并就基本趋势进行展望。

二、化工物流发展中主要特点

(一)危化品仓储集中度逐渐提高

在我国主要沿海经济区的化学工业园区周围,现代化专业码头和化工物流园已经成为园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上海市金山区即重点建设了漕泾化工物流园区和亭林综合物流园区两大物流园区,同时附带若干专业物流中心和仓储基地。同时,上海、天津、常州等地危化品交易市场的建立,也都有相应的仓储设施与之匹配。天津市已有4个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专门从事危化品集中交易、专业储存、统一配送。上海、江西等地先后成立了危化品集中交易专业市场。

(二)信息化辅助化工物流管理水平上台阶

目前,国内大型石化企业基本都在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来提升化工物流的管理水平。典型而言,中国石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面向中国石化的化工销售物流业务,覆盖了化工销售分公司本部、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区域分公司及外部承运商、仓储服务商等单位,涵盖了物流订单生成、运输委托、发运、运输、卸货、入库、出库、配送回单、物流费用结算等一系列业务,通过物流计划管理,物流订单、收发货、费用结算等运行管理,物流分析和综合展示等功能,为化工销售分公司全面掌握化工产品物流动态、实现物流精细管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快速响应市场提供了高效支撑。

(三)国内散化海运方面技术突破并实际运营

2010年7月26日,上海中化思多而特船务有限公司所属船舶“紫丁香”轮圆满完成由上海亨斯迈聚氨脂有限公司托运的国内第一个内贸航次二苯甲烷异二氰酸脂的散装海运。由于该类货物品质管控的高难度和人员防护的特殊性,船舶管理公司上海傲兴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派遣了经验丰富的海务船长随船,对运输及装卸作业进行了全程监控和指导。该货物内贸船运的成功填补了国内散化海运在散装液体异氰酸脂(MDI/TDI系列产品)方面的技术空白,也为国内各化工巨头在托运此类货物时增加了散装海运的选择。

三、国内化工物流发展趋势与展望

(一)基于大部分化工品的危险属性,政府应全方位加强化工物流监管

危险品物流的各项作业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其安全管理要受到公安、消防、交通、环境及卫生等部门的监管。过去由各有关部门制定的众多政策法规很难适应和满足现代危险品物流发展的需求,有的甚至还互相矛盾,使危险品物流企业无所适从。

政府应从宏观角度规划出风险最小的危险品运输网络,并建立快速应急机制,以便在事故发生时快速处理,使损失降至最低,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危险品物流企业在政府规划设计的危险品物流网络内,通过加强对危险品物流操作的管理,选择优化的危险品运输路径和操作方式,从经济效益的角度使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建立危险品物流管理体系,使危险品物流既能符合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兼顾社会效益。

(二)罐式集装箱将有望发展成为化工物流的标准运输方式

与传统槽车运输方式相比,罐式集装箱具有安全、环保、经济、灵活、高效等特点,是实现液体化学品“门到门”运输及多式联运的有效工具和载体。以罐式集装箱为运载单元可以在化工物流领域有多种形式应用,如利用集卡开展“门到门”陆运服务,开展特定大客户的长距离铁路运输,进行化学品国际或国内多式联运,罐式集装箱租赁等。

罐式集装箱的上述基本特性、可以灵活展开的运营形式,以及我国化工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决定了罐式集装箱将在未来我国化工物流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逐步取代槽车、包装桶等传统运输载体。如同集装箱成为干散货的标准运输方式一样,罐式集装箱也将发展成为化工物流的标准运输方式。

(三)安全管理始终是化工供应链管理的重点

危险化工产品供应链的环节具有动态性、复杂性、群体性,在发生重大事故时,往往导致严重后果。根据业内专家统计分析近年的化工事故案例,按事故发生次数占比划分:工艺34. 45 % 、施工作业18. 49 % 、检修12. 61 % 、储存8. 40 % 、清理7. 56 % 、试生产或调试4. 20 % 、运输装卸1. 68 % 、气体充装1. 68 % 、未知10. 92 %。由此而言,化学品的安全隐患存在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只有在生产、分销、物流、船舶码头及仓储等环节建立统一开放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国内诸多企业在进行此方面的工作努力,以形成防范事故风险的协同效应。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推进化工供应链全过程管理,安全管理整体水平显著提高。目前,该公司在制定了危化品、易制毒化学品、剧毒化学品、化学品经营安全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已对137种化学品建立起分销HSE管理方案,由剧毒、高毒、有毒、易制毒化学品等危化品、消耗臭氧层物质、化武类产品向常规化学品全面拓展。南通千红仓储企业,是长江沿线专业从事散装液体化工品和液化石油气的中转基地。为确保仓储安全,他们建立和完善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再认证。

(四)化工物流企业专业化运营模式亟待形成

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多数国内化工物流企业收益85%来自基础,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也就是说,大多数国内化工企业还是以物流为名义的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还属于传统物流内涵的储运企业。和其他行业物流一样,化工物流也是围绕甲方的外包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继而化工物流的专业化运营和化工品的生产、流通特点密不可分。比如化工品的生产组织很主要的一种形式是化工工业园簇群式发展,那么在这种模式下以生产商和经销商为中心,以管廊为物流通道,将园区内特定的化工产品的区域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提供的无缝隙供应链解决方案,实现各方的低成本运营目标就是化工物流特有的一种专业化运营模式。

另外,化工生产企业属于连续制造流程企业,生产在时间上空间上连续进行。原材料连续投入、产品连续产出,中间无中断,除定期的设备检修及意外事故外,生产线不停工。连续流程制造一般只生产某一种或固定的几种产品,除非进行大的工艺改进,否则不能改变产品的类型、工艺参数及原材料类型。

参考文献:

① 中国物流学会.2011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会议纪要.

② 孔凡涛.危化品仓储“大而全”渐成气候[N].中国化工报,2009(09)

③ 曾意.国内危险品物流现状调查[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7(05)

④ 志欣.危险品物流发展对策分析[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9(04)

⑤ 王多宏.危险品货物第三方物流运作管理探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20)

⑥ 王清华.罐式集装箱在我国化工物流领域的应用[J].集装箱化, 2010(11)

⑦ 马杰,宋建池.近8年我国化工事故统计与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09)

⑧ 潘杰.做化工供应链上的安全舞者[N].中国化工报.2011(01)

第5篇:仓储物流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煤炭企业集团;物流产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国内煤炭大省都致力于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建设。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作为以煤炭为主业的企业,煤炭生产所需的各类材料部件等辅助材料需求量巨大,同时,煤炭产品运销跨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高效煤炭物流的依赖。煤炭物流业的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提升煤炭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煤炭企业主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1 我国煤炭资源及煤炭物流概况

我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晋陕蒙(西)地区(简称“三西”地区)集中了中国煤炭资源的60%,另外近9%集中在川、云、贵、渝地区,概括来讲,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呈“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煤炭运输呈“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格局。从全国各大行政区看,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集中在武汉和珠三角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集中在四川。煤炭资源和需求的地理分布不均衡使得煤炭物流成为制约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我国煤炭流通当中,煤炭物流80%都是由煤炭企业以及工业企业自身承担,煤炭物流成本较高。在《2006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中,对钢铁、煤炭、石油、机械、水泥、化学工业等9个工业大类行业调查显示,物流费用较高的是水泥、煤炭和化学工业,其分别为17.2%,13.1%和11.3%,均高出同期工业行业的平均水平(8.1%)。除自营物流外,也存在少数的面向社会化的低层次煤炭物流服务企业,其主要服务内容也仅限于货运、运输、仓储等物流作业,而能提供综合性、全程性、集成化的现代煤炭物流企业较少。随着全国各煤炭大省致力于煤炭企业集团的构建,煤炭企业更应以企业兼并重组、煤炭资源整合为契机,依托煤炭物资供应及产品运销构建高效煤炭物流体系。

2 煤炭企业发展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物流管理理念落后

煤炭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国有控制企业,身上烙有国有企业的通病:缺乏积极、主动的市场观念。部分大型煤炭企业领导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自身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的优势,搞“大而全、小而全”,仓储、运输、配煤加工等物流业务全部自己做。另外,多数煤炭企业,都有自己的仓库、配送中心、料场、铁路专用线、租赁站、车队等,它们分别承担着相应的物流功能,但是由于企业相关管理部门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不能在一定高度有效整合,造成这些物流活动的管理基本处于一种相对分散、各自独立的状态。不仅造成企业的低效率,同时也严重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2.2 物流管理体制不合理

目前,煤炭企业物流管理体制不合理。在计划经济时期,大、中型煤炭企业都拥有专门的煤炭运销和物资供应部门。2009年以来,全国各煤炭大省开始致力于煤炭资源的整合、企业的重组,山西、河南、内蒙等省份相继出现了以山西焦煤集团、河南煤化集团、神华集团等为主体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在集团化的管理体制下,物资采购和煤炭运销重组为物资供应公司、煤炭运销公司。而且少数煤炭企业则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管理办法,构建了集中采购、统一结算、直达配送的直供物流运作模式。但是,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国有煤炭企业仍然保留有物资供应和煤炭运销部门,原材料采购、煤炭运销等物流活动主要还是依靠企业自我服务完成。从体制上看,企业缺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内在动力。

2.3 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众所周知,现代物流管理是基于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煤炭物流信息种类多,信息动态性、时效性强。煤炭物流信息系统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应用。虽然国内大型煤炭企业集团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实施ERP系统,实现了计划上报、审批、采购、供应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内部信息、库存资源共享。部分煤炭企业已开发了不少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但因对企业总体物流结构掌握不准,业务流程不够优化,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对物流效率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大多数煤炭企业物流缺乏相应的信息交换平台,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手段还比较落后。

2.4 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

从系统角度看,煤炭物流属于行业物流,是物流当中的一个子系统。煤炭企业物流包括煤矿物资物流和煤炭产品物流。对于国内多数的煤炭企业集团通常都比较重视物资采购管理,但是对集团公司仓库的布局、装卸搬运设施设备的保管保养、物资的配送等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管理。在煤炭产品物流方面,洗煤配煤等配送中心的不合理、铁路运输的紧张、公路运输网络的不健全都制约了企业煤炭物流的发展。煤炭企业集团内部物流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

3 煤炭企业集团发展煤炭物流业的对策

3.1 整合物流资源,奠定煤炭物流产业化发展基础

在煤炭产业链条中,一些企业有煤炭资源而煤炭运输网络不足,一些企业有运输网络而煤炭资源不足。煤炭企业集团应通过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和设施,以及相关的外部物流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在改革措施上,首先,从种类繁多矿产资源需求入手,整合供应资源,改变物资供应门庭若市的局面,建立直供渠道,通过集中采购、集约化管理,最终实现降低物资存量,减少物资消耗,提高周转速度,降低资金成本。其次,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和设施,通过整合和资产划拨等手段,完善物流节点和运输网络,提高场地和设施的利用率,实现各种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运转。

3.2 建设煤炭储配中心,实现煤炭供应链增值

储煤、配煤是煤炭供应链增值的重要环节,也是煤炭企业集团发展物流产业的重要渠道。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构建与煤炭生产相配套的储煤配煤中心。煤炭储配中心的建设不仅可以缓解铁路等运力瓶颈制约,还可以通过煤炭掺配加工满足客户的需要。可以说,煤炭储配中心的建设将拓宽煤炭物流的业务环节,实现煤炭供应链的增值。

3.3 完善物流管理体制,构建专业化物流企业

煤炭企业物流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物流管理体制革新势在必行。而培育和构建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是煤炭物流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沿袭国企的弊病,煤炭企业的物流管理体制并不健全。部分煤炭企业内部设有物资供应、煤炭运销部,企业内的仓库、料场、配送中心、租赁站、铁路专用线、车队等隶属不同,缺乏管理协调。所以,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可以通过整合和资产划拨等手段构建集团物流企业,实现企业内部物流资源优化配置。或者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与产业优势,与国内外大型物流公司进行共同投资入股方式,构建煤炭企业集团的大型物流企业。

3.4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建设物流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随着国内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的完成,兼并后各子公司、小煤矿将纳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版图中,集团公司与子公司在信息系统方面需要整合。在完善物流管理体制基础之上,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子公司)应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在实施过程中,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招投标寻求国内外有实力的软件公司为自己开发相应的物流信息系统。或者煤炭企业集团可以依托ERP系统,建立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物流模块与电子商务模块,与全国乃至全球的采购网和客户服务网对接,建立功能齐全、资源共享、服务便捷的物流服务网络。

4 结束语

本文在对我国煤炭企业集团发展物流产业的对策进行探讨,目的在于为兼并重组中的大型煤炭企业发展物流产业寻求合适的发展之路。通过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在发展物流业中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信息化水平、系统整体效益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物流产业的发展应从整合物流资源、建设煤炭储配中心、完善物流管理体制、构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方面进行考虑。

参考文献:

[1] 张玉红. 打造物流支柱产业推动传统煤炭企业转型发展[J]. 河北企业,2010(7):13-14.

[2] 李植. 浅析后振兴时代大型煤炭企业物流发展趋势[J]. 煤炭经济研究,2010(4):25-26.

第6篇:仓储物流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创新

一、我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

1.从物流基础设施来看。全国公路里程达133.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万多公里,跃居世界第三;铁路运力跃居亚洲第一;水运方面,港口的吞吐能力有大大的提高,列世界第五;民用航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新建、扩建了一批机场及支线、国际航线的增开,使空运能力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2.从配送中心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全国范围配送体系的物流企业,但我国现有的三种类型的配送中心:连锁企业自有的配送中心、社会化的配送中心、共同配送中心,在经营管理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3.从第三方物流发展情况来看。还没有一家流通企业能为生产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国内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

二、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现代物流观念比较薄弱,物流人才匮乏。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物流人才中,物流规划人员、物流管理人员、物流研究人员、物流师资全面紧缺。到2015年,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达50~60万人。

2.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信息化程度低。(1)物流基础设施落后,重复建设严重。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和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装备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性,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缺乏系统功能,重复建设严重。(2)物流信息化程度低。我国物流企业各类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程度还不高,物流信息管理尚未实现自动化,信息资源的利用尚未实现跨部门、跨行业整合,政府缺乏规划引导和扶持,诸如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应用较少,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应用范围有限,企业之间的物流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仍停留在初级水平上等,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物流专业化服务水平低,综合集成协调能力差。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的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物流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

4.对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视与认识程度相对欠缺。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与运输标准等各方面,分属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但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并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现有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全国统一性的专门法律文件,使全国性的物流企业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由于缺乏对物流企业的正确认识和合理界定,在工商部门的企业注册目录中至今没有物流企业的一席之地。

三、如何创新解决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创新观念、重视物流、加大对专业人才培养。政府部门、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校、咨询机构、社团组织的联系,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合作,实现物流企业的产学研一条龙发展。其次要加快我国高校的物流教育。积极鼓励各高校结合本身的特点探索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培养问题,以各种形式推动我国的物流学历教育,扩大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规模。加强与外国物流管理机构的交往,积极引进物流高级人才,缓解我国在这方面的人员欠缺。再次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信息网络。首先要重视对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质集散地和口岸地区大型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统筹规划。其次完善物流信息网络,重视物流信息化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以及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再次提高电子商务物流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

3.创新物流管理途径。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做到四化:(1)物流管理技术化。在管理效率越来越倍受重视的今天,技术与管理实务二者的关系越来越紧密。(2)物流管理信息化。组织结构由过去的塔形垂直结构转变成为水平型的网状结构,管理层次减少,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在交易流程中,实现了交易管理的电子化;在营销管理的方面,将客户整合到营销过程中,进行买卖双方的实时互动沟通。(3)物流管理柔性化。电子商务的发展,使需求有大批量、标准化转变为小批量、个性化、快速化。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量体裁衣”,生产也由传统的大规模、机械化转变为以时间成本为基础的弹性方式,整个生产作业过程呈现出柔性化的特征。(4)物流管理一体化。变革创新的观念不是单独对每个个体孤立处理,而是连接并且所有的组成部分。在技术化、信息化、柔性化的管理创新之后,物流管理将实现一体化,即“以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由生产企业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供应链的整体化和系统化”。

4.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以及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制定相关法律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对相关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关于商品保护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综观相关法律,缺少全国统一性的专门法律文件。政府应立即着手专门制定相关的系统性物流管理法律体系。行业标准的制定并推广有利于全国物流企业科学管理、快速配送传递、对内和对外合作连用及结算、查询、监测等商务活动的进行,应加快制定完善物流行业标准。

5.创新工作思路,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认真学习发达国家在物流理论研究和市场实践方面的先进经验,消化吸收,结合实际,开拓创新,这是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加快物流领域对外开放步伐,大力提倡国内外物流企业携手合作,优势互补积极利用国外的资金、设备、 技术和智力,学习借鉴国际现代物流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加快建立符合国际规的物流服务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积极支持国外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鼓励中国物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加速实现国内外市场,服务一体化。

电子物流的提出和产生,是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现代物流发展的最新成果。正因为电子物流是新生事物,就难免有太多的不完善,但由于其自身的强大生命力,电子物流最终会用自身的强大发展潜力征服每个接触它的人。在这里也衷心的祝愿中国的电子物流行业早日发展起来,为全社会造福。

参考文献

[1]王调松.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J].企业家天地.2007(1)

第7篇:仓储物流管理办法范文

1药品编码

建立合理、全面、准确的药品编码体系是实现良好药品物流管理工作基础,是实现药品信息化管理的前提,全面管理药品数量、金额,实现了全面的药品会计功能,建立药品库房入出库账目,辅助制定合理的库存水平,实现全过程药品物流管理,全程记录药品入库到出库到各药房及各个科室的整个药品流通中各个环节所发生的事件,能随时查询现有药库的库存、药品流向和消耗情况,从而根据现有库存,药品效期以及往年同期的药品消耗情况,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或应暂停采购的药品清单,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1]。

2采购环节

实施药品统一配送能有效加强对药品的管理,保障药品用药质量,丰富医院药品,使用药更加合理,减少医院领导药事事务的繁杂,加强医疗业务拓展和管理,提高医院诊疗水平,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2]。采购应引入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实行药品采购,能设定药品的库存限量,当库存低于设定的药品限量,系统会自动制订药品采购计划并经电子商务平台发送到药品经营企业ERP系统,达到简便的、智能的、快捷的药品采购。购入的药品可自动下载购入药品的电子发票信息,便于入库验收核对,多次采购能自动完成购入药品数据累加;采用物流信息处理识别技术,能简单、有效地识别购入药品包装箱的条形码与射频进行药品信息,根据药品条形码制定,根据药品存放位置进行存放;物资采购中心的成立是实现合理采购药品的重要举措,但应加强物资采购中心、临床有关科室、医院管理的联系,定期召开药事委员会,听取临床药学的药师或专家给出专业意见,严格把关采购的药品质量。采购中心的采购应由主任药师资历的专人负责,便于与药剂科临床药学组人员的有效沟通,解决临床合理用药的问题[3]。

3药品运输管理

药品运输包括供应商供货、药品验收、药品发送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应遵循医院药品管理程序和规定。其中药品运输中的药品质量管理工作薄弱环节之一是质量监管失控问题,其原因是医院未将运输环节列入药品入库检查内容,企业缺乏对药品运输的质量管理的可操作性的制度和规定,药监部门没有制定药品运输过程的质量管理规定和监管措施等,导致了企业形成了淡漠的药品运输质量管理意识,没有配备药品运输质量所需的设施条件。基于综上问题与原因,医院及政府健全药事管理法规,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应提高药品运输质量管理意识,将运输质量管理列入药品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禁止无法保证药品质量的运输方式,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明确GMP、GSP认证现场检查条款中有关运输质量管理的内容,规定未符合药品运输基本条件的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认证时应对企业的运输条件进行相应认证[4]。冷藏药品的运输是重点关注内容,规范冷藏药品的运输工具及相应配备冷冻机或其他冷却设备,控制冷藏药品整个运输过程中温度在2~8℃,建设冷藏药品周转仓库,记录好冷藏药品运输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制定冷藏药品运输的操作程序和工作标准[5]。

4药品的仓库管理

规范药品的仓库管理的相关药事管理规定和GSP规定。药品入库前应经严格验收且质量验收合格,由药品质量检查员签字后,方可入库,验收的内容包括药品的供应商、药品名称、规格、单位、数量、生产批号、有效期、国药准字及生产厂家等信息。核对发票记录与实物是否相符,然后交由药品保管员于发票上签字后,转交给药品会计员进行微机入库记账处理。库存药品应遵循分类存放原则,在药品各储存区域根据药品剂型分为注射剂、片剂、中成药制剂、大输液制剂、消毒剂及化学制剂等分块,结合药品性质及适应证分类挂牌摆放,其中品、和冰箱内药物按特殊要求保管,在微机中注明每种药品的货位号,保持位置固定,保证合格的药品保管条件,根据要求分别储藏在常温区、阴凉区、冷藏区及高危药品区,控制各区的空气、光线、温度、湿度、微生物、时间的参数,避免对药品产生影响[6]。药品入库应遵循先进的药品摆放在前面,后进的药品摆放在后的原则。采用微机管理管理药品仓储,在微机管理中增设了“药品效期查询”,便于药品保管员随时进行药品近效期查询、筛选,有效掌握近效期药品的库存情况,并采取及时处理,有效期小于3个月的药品,应通报各调剂室及有关临床科室,争取在有效期内加快该药安全用于临床治疗的速度或

通知供应商退货。特殊药品,如品、一类、二类及医用毒性药品的采购及储存按照《药品管理法》及国家有关法规执行,做到适量采购,经双人验收后方可入库,双人核对出库,日常管理由专人负责,做到日清月结、账物相符。每月定期盘查药库储存药品,实行月结月查,每6个月医院组织各部门对药库所有药品进行账物盘查,记录盘查结果,采取及时处理盘盈或盘亏账面处理,如果发生盈亏时,数量在规定的范围内,经主管院长、科主任审批后处理,如发现损坏变质或失效药品,由药品保管员提出报废、登记造册,经单位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审批核销。 5处方管理

积极实施《处方管理办法》,纠正临床处方管理存在常见问题并加以改进。目前临床存在处方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如:未书写通用名或缺项,没有诊断结果,治疗时间过长(急诊用药超过3d、门诊用药超过7d),诊断结果与用药不相符,没有医师签名,处方不合理,用量剂量错误,单张处方药品品种过多超过6种,涂改后不签名,签名后不写修改日期,重复用药,用药疗程过长,超说明书范围使用,用药时间不准确等;处方开具完毕后,没有在空白处划斜线以示完毕;未注明需做皮试药品的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针对以上问题,应规范处方书写基本规则,规范药品剂量使用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处方药品量门诊一般不超过7d用量,急诊一般不超过3d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处方用量,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评估处方开具药品的合理性,每张处方应仅限于一名患者的使用,开具药品品种数不得超过5种;规范药物配伍与联合用药,避免了重复给药的发生,同一通用名的药品,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合理使用抗生素,掌握抗菌药物适应证、禁忌证,避免滥用;提高诊断水平,实现合理用药,确保诊断结果与药品适应证相符;进一步完善药品信息系统,加大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调剂药师应不断学习,熟悉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适应证、用法用量以及配伍禁忌,把好处方审核关,避免药害事件的发生[7-8]。

6付药管理

付药交待是药剂人员在调剂工作中用语言或文字将所配发的药物的各类信息全面、明确、仔细、认真地交待给患者,应给予重视。付药交待能使药物能充分发挥最佳治疗效果,促进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水平,且能提高病人的依从性。调剂人员应做好付药交待具体内容包括,认真交待服药时间、方法以、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介绍复方药物的成分组成,建议肠胃刺激的药物与食物同服,特殊用药要求的如吗丁啉、亚利等应在饭前15~30min服用;对于给药方法与药品说明书的方法不同的药物,调剂师应交待清楚,应按医生处方服用;药剂人员应交待清楚特殊药品的保管方法,如易吸潮变质、易挥发、易受热而变质,应避免、应低温,从而保证药品的效能,确保用药安全。对老年人、耳聋、记忆力较差或农村不识字的患儿,既要在发药时口头交待清楚,又要在药袋或药盒上写清楚用法、用量,防止错服和误服。提高调配人员的自身责任心,注重业务学习,熟练掌握药品规格、含量、剂量、配伍禁忌等,提高处方规范性[9-11]。

7构建医院信息系统

建设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提高决策支持能力,进而提高社会及经济效益。一般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门急诊管理子系统、住院管理子系统、药品管理子系统、药品管理子系统、物资、设备管理子系统、病案管理与医疗统计子系统、财务管理与经济运行分析子系统、信息综合查询子系统与辅助决策支持子系统。其中与药品物流管理相关的模块分别为,门急诊管理子系统,以患者的就诊环节为轴线,使患者挂号、就诊、交费、取药、治疗的活动形成一个整体,实现电子化运作,解决长期困扰医院管理上存在的“三长一短”现象。住院管理子系统能准确管理住院患者动态的信息,及时核算住院费用,增加医院对患者的透明力度,提高住院系统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病床的周转率,杜绝漏费、欠费现象的发生。药品管理子系统包括各类药品库存管理、门诊药品管理、住院药房管理、中西药房管理、中西药库管理等功能,统计分析各类药品的相关数据,减少库存药品的资金占用,避免药品的过期、流失等现象,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12-13]。

第8篇:仓储物流管理办法范文

【摘要题】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必须以物流管理为基础。电子商务活动中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物流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电子商务通过网络准确及时监控物流的运动。当前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物流管理滞后,主要表现在物流的支付系统、配送系统和安全系统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推动下的物流管理是以物流信息化为基础的,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使商品流转较传统方式更加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和社会化,既减少库存和资金积压,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而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物流业与国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国务院于1991年5月12日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使其成为中国北方国际物流的最佳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实现了采购供应网络化、展销服务网络化、电子信息网络化、交通运输网络化,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天津港保税区按照建设国际物流运作区的目标,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现在已经建立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开通了连接全国干线的铁路转运站,建立了国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启动了国际物流示范基地和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建设。保税区内现有94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2000多种进出口货物在保税区得到分拨配送,保税区10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货物总值292亿美元。天津保税区吸引了日本住友公司、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德纳公司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了保税区作为国际商品集散、分拨、配送中心的功能。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约占本市电子信息业销售收入的一半,年利润6亿美元,占该全球公司利润的45%,这是该公司成功实现“物流”管理的必然。

随着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据了解,四大外资国际快递价格均低于中国邮政EMS的10%~15%。这四家国际物流企业先后在上海的APEC通关系统工程采用的高科技快递工具DIAD(速递资料收集器),是业内第一个可将货件签收人的签名数字化的便捷式高科技设备,收货公司只要用它扫描包裹上的条码,便完成快递记录。高科技成为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2.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3.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4.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5.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以信息为导向,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开创现代物流管理的新模式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命题。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利用信息网络化发展三大规律:(1)信息技术功能价格比的摩尔定律(Moore''''sLaw);(2)信息网络扩张效应的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Law);(3)信息活动优势与劣势反差强烈的马太效应(MatthewsEffect)。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开创新型物流产业。

信息产业发展,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政策和措施如下:

1.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大力实施“1221”工程,即一个宽带网,两个平台(市级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21项信息系统工程。逐渐改变企业商贸运行模式,促进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运输销售网络电子化管理。

2.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控制中心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集中控制功能;(2)运输流程管理功能;(3)车、货高度管理功能;(4)仓储管理功能;(5)统计报表管理功能;(6)财务管理功能;(7)客户管理功能;(8)客户查询功能。

3.以天津保税区为基地,把天津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物流配置基地,利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天津电子信息产业10年来实现利润80亿元,占全国信息产业利润的16.4%,居全国第二位),建立起以港口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天津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实施推广EDI技术的同时,建立起港口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实施条码技术和GIS技术的同时,建立起天津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在实施GPS技术同时,实施天津加入WTO后国际化物流管理模式。

4.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在天津高等院校要开设相关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长期有计划的培养专业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现有人员在天津市物流管理中心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4级以上外语水平和3级以上计算机水平,要求必须持证上岗。只有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才能保证天津市物流信息管理专业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发展。

5.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天津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实现企业零库存、无积压、无等待、全天候24小时,快速有效的物流配置体系。要建立一定的铁路、公路以及仓储物流配置的专门机构,统一接受天津市物流控制中心的领导,实现快速、准确、无差错、高效益传递的物流配置。与此同时,天津地区物流管理政策与措施,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为了实现电子商务的物流增值,企业必须重新设计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渠道,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服务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实现物流服务网络优化和系统性。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我国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管理中模式创新

通过电子商务最新现代技术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因此要用电子商务推广物流管理的四大新技术:条码技术(通过扫描对信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EDI技术(电子数据的交换和自动处理)、GIS技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最佳模型)、GPS技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物流配置国际化)。以上四大新技术的结合,将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个高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物流信息能在开放供应链中实现物流的及时、准确的配置。

EDI技术即电子数据技术交换,1994年,联合国在日内瓦举行的第四十届会议上通过的权威性定义:EDI是使用一种商定的标准来处理所涉及交易或电文数据的结构、商业或行政交易事项,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递。EDI具有快速、精确等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够降低成本,高效、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尤其是条码技术的实施和采用,为电子商务推动物流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物流条码技术是物流过程中用于识别的一种特殊代码,它可以自动识别、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运用物流条码可以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为在我国开展条码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从1998年12月1日起实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商品条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到2000年,中国商品编码系统的成员数量已增加到3万多家。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城市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实现了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为系统地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GIS在物流领域应用便于合理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GIS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够把数据以地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空间要素和相应的属性信息组合起来就可以制作出各种类型的信息地图。专题地图的制作从原理上讲并没有超出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的功能范围,但把空间要素和属性信息联系起来后的应用功能大大增强了,应用范围也扩展了。GIS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提高物流业的效率。目前,已开发出了专门的物流分析软件用于物流分析。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合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GPS技术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均匀分布在6个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所构成,可在地球的任意地点、任一时间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地面监控系统是由5个监测站构成的。其作用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信号接收系统是由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所构成的。GPS技术可以提高铁路、公路等物流路网建设的质量和速度。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GPS技术可以实现货物跟踪,实现有效物流配送方式,建立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新模式:

1.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注:“业务流程再造”是指通过企业对现有流程的重新分析,改进和设计组织流程,以使这些流程的增值内容最大化,其他非增值内容最小化,从而有效地改善组织的绩效,以相对更低的成本实现或增加产品对顾客的价值。流程是一系列跨越时间、占有空间的连续有规律的活动,各个基本活动应紧密衔接,保证物流和信息流的顺畅通过,每项活动的衔接都应强调对价值的增殖作用。流程可分为核心作业流程和支持作业流程。核心作业流程包括企业的各项设计和生产的作业活动,以确保企业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运行的管理活动,以及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支持作业流程主要包括设施、人员培训、后勤资金等,以支持和保证核心流程的正常运作。要实现整体业务流程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再造”的观点即打破旧有模式,建立新的管理程序,实现管理理论的重大突破。经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最基本的、关键的功能,并将其优化组合,形成企业新的运行系统。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将使企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增强企业活力,使企业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使企业更贴近市场,这种物流管理模式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模式,适合于在大中型企业集团内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推动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起高新的微观物流配置模式。

2.电子商务在企业外部建立起最佳“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指物流管理社会化的物流一体化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高物流管理的宏观社会效益是保证企业微观“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正常运作的重要外部条件。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运作可以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完成,实现了物流管理的高级化和社会化管理的目标。这将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以企业物流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体制模式是物流管理高级化发展的标志。它将促使企业实现以“物流战略”为纽带的“企业联盟”的形成,使物流从企业专业化管理中获得宏观规模经济效益。因而也代表着一国的物流管理水平,整体规划水平和现代管理能力水平。我国目前在“综合物流”领域仍是一个空白,因此是低成本高扩张发展宏观物流产业的大好时机。国内“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为中国入世后进入国际物流产业打下了重要基础。)。根据这一模式建立起现代化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地区物流合理配置和提高物流业的经济效益,突破区域的局限性,实现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高新配置,建立起有效的宏观物流配置模式。

四、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9篇:仓储物流管理办法范文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当前各大高校都在对物流管理教学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比较适合教学实施的办法,案例分析模式就是较好方式之一。案例教学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将来自于不同物流企业或部门的工作案例与教学理论相结合,通过形象化的表达提升为课堂教学。它对于提高学生对物流运作环节的理解和应用,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和解读,增加了学生对物流专业知识的感性认知,也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一些具体的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方法。在进行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搜集更多的案例和相关资料,而且一定要确保案例的真实性,不能凭空捏造。教师在教学中对案例的分析和讲解一定要深入透彻,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现在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经济、会计、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各校在课程安排上会有管理学原理、物流学导论、运输与包装、配送中心营运与管理、物流财务成本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物流规划与设计、仓储管理等相关内容学习,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操作性极强的专业,所以它需要更多的基础知识储备。

二、当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尤其是近两年来网络购物平台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赚到了利益,需要更多物流人才,所以高校也在不断地开办物流专业,以适应市场需求。然而由于教学资源限制以及教学水平有限,在物流管理教学探索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课程理论性太强

由于物流专业涉及方面比较广阔,对于经济、财务、运输、管理、计算机等都需要全面的了解,所以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可能会过多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一定的实际探究,学生在听课中被动地接受,实际运用的很少,学生很难生出兴趣点,所以课堂效果就不太理想,也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社会需求有差异。

(二)学生过于依赖教师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规定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大学教育也一样,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但目前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学生还是过于依赖教师的教授,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兴趣不浓,课堂教学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价值。在一些课堂操练的机会中,学生抓不住自己动手学习的机会,仍然需要教师主导调节,过于依赖教师,不自信更加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虽然教育机制还在不断探索中,然而社会变化的太快,如何让当前的物流教学适应社会需求,如何从案例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学习物流专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三、基于案例的教与学

案例教学的应用已经很久了,它大约是在一百年前哈佛大学商学院中被提出,最初被应用在法律专业的教学当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后就渐渐被推广到不同专业的教学中。对于物流专业来说,实际操作是它的目的,教学活动最直观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模拟物流工作环境,学习相关知识。如何在案例教学模式下进行物流管理教学的实践,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一)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改革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安排,是依照学生对物流知识的学习目标而确定的,在内容上它要结合当前物流行业发展需求的原则,在课堂实行中,要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特点,增进新内容的同时加强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另外,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进行细致的研究,因为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与“学”两方面的效果,物流管理教学最重要就是对于知识的应用,为此只有在真实的学习中,学生才可以掌握到有效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适量安排一些案例中提到的教学内容,比如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相关课题给学生,让他们从不同的方面来拓展知识面,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物流管理学的知识。

(二)加强对教师培养方面的改革

我国高效的物流专业开设较晚,对于物流专业的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指导,因此需要特别重视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应该尽可能的鼓励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通过他们自身的经验体会,了解现代社会中物流企业实际的运作模式和发展现状,然后再将这些经验总结为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更具有实际价值。另外,加强专业学习和技术交流也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同的教师对于案例分析的切入点不同,对学生学习运用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教师之间可以多开展教学交流会议,相互促进学习。其次,也可以从企业聘用一些专业人士来担任教学辅助工作,让他们将自己所掌握的先进理念和管理办法介绍给学生,这也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小的收获。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近些年来,教学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专业学习难免存在枯燥的理论学习,因此大多数学生会有消极情绪,如何让学生摆脱上课枯燥无味的心态,是非常关键的。案例教学最好是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在选择案例时,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兴趣点多的例子,一般不要太久远,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才能更加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案例设计为生动的课件,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就是可以进行团体合作、分组演练,将案例以一种情景再现模式展开教学,这样也能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