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低碳技术报告范文

低碳技术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碳技术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低碳技术报告

第1篇:低碳技术报告范文

【关键词】隧洞、岩爆、防治

1岩暴及其危害

岩爆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动力失稳现象岩爆。它是处于高应力或极限平衡状态的岩体或地质结构体,在开挖活动的扰动下,其内部储存的应变能瞬间释放,造成开挖空间周围部分岩石从母岩体中急剧、猛烈地突出或弹射出来的一种动态力学现象。在深埋隧洞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高地应力及其诱发的频繁岩爆,是影响隧道洞室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1],直接威胁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已成为地下工程的难题。

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新疆塔里木河源流叶尔羌河主要支流之一的塔什库尔干河中下游,其引水发电洞自开工以来,因受岩体强度、爆破开挖等的影响,岩爆频繁发生,岩爆主要发生在右侧拱顶、,其次是侧墙、掌子面上、左侧底脚。虽然采取了一些防治技术措施,但仍对隧洞掘进造成一定的影响,并对机械及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曾发生砸坏钻孔台车、出渣车辆及施工作业人员的事故。为减少岩爆对隧洞施工的影响以及避免对机械、人员的损伤,本文结合引水发电洞岩爆的情况,浅谈岩爆的防治问题。

2工程概述

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新疆塔里木河源流叶尔羌河主要支流之一的塔什库尔干河中下游。该工程是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中的唯一重点山区水库工程。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为Ⅱ等工程,大(2)型规模,主要建筑物拦河坝、导流泄洪洞、引水发电洞进水口为2级建筑物,引水隧洞、调压室、压力管道、电站厂房为3级建筑物,年发电量4.644亿KW.h。

引水发电洞全长4637m,断面为圆形,洞径5.2m,引水隧洞设计最大流量89.69m3/s。该隧洞岩层走向330°,倾向SW,倾角60°,洞线与岩层夹角60°,围岩岩性主要以片麻状黑云斜长花岗岩为主,新鲜完整,岩质坚硬,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126MPa。隧洞高程约为2899m,洞顶围岩厚度100m~1380m,山顶高程在3000m以上。根据推测在引水隧洞最大埋深1380m时,围岩应力可能会以自重应力为主,最大主应力量值预计将大于20MPa,水平应力也有所增大,方向基本稳定在NW10°左右,属高地应力区,施工中岩爆时有发生。

3引水发电洞岩爆特征

3.1岩爆声响特征

岩爆声响既发生在掌子面,也发生在正在发生岩爆的岩体处。高地应力段隧洞施工中,在刚开挖的工作面可听到岩体内部沉闷的岩体开裂声,声响大时如炮声。引水发电洞掌子面处开挖至4+260处,出完碴扒碴时,掌子面及右侧壁发生岩爆,掌子面内部便发出沉闷如炮声的岩体内部开裂声;右侧壁发出“喀喀”的声响。据统计岩爆发生时间可以持续8―46小时,有时具有周期性。在距掌子面40米处已经开挖完8天,间隔发生岩爆,一般轻微岩爆的声音,较为清脆,可以清晰地听到“啪、啪”的声响;中等岩爆地段便可听到“澎、澎”,同时夹有“噼、噼”的声响。

3.2岩爆暴落体特征

由于岩爆剧烈程度的不同,岩爆的爆落体也各有不同。剥落型岩爆岩爆体多为一边薄一边厚,如砍刀状;轻微弹射型岩爆多为细长的椭圆片体,该片体中心厚周边薄。

3.3岩爆对称性特征

岩爆发生在洞壁的右拱部及左下角。

3.4岩爆发生处特征

岩石新鲜完整,极少或看不出明显的裂隙;产生岩爆时,岩石表面干燥;出现片状弹射、崩落或呈薄片剥落。见图2。

3.5岩爆坑特征

岩爆过后,隧洞断面形状多为“A”字形,形成的岩爆坑边沿多为阶梯面。

3.6岩爆与施工条件有关,如爆破、切削,钻孔都能在掘进开挖诱发岩爆的产生。

4 岩爆的作用机理及产生条件

4.1 岩爆形成机理

岩爆是具有大量弹性应变能储备的硬质脆性岩体,由于开挖隧洞,使地应力重新分布、围岩应力能量进一步集中,在围岩应力作用下产生张-剪脆性破坏,并伴随声响和震动,而消耗部分弹性应变能的同时,剩余能量转化为动能,使围岩由静态平衡向动态平衡失稳发展,造成碎片状或片块状的岩块脱离母体,获得有效弹射能量,以向临空方向弹射为特征,是经历“劈裂成板-剪断成块-块片弹射”渐进过程的动力破坏现象,这就是岩爆的作用机理。

4.2 岩爆的产生条件

一般情况下,岩爆产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岩体的高地应力:无地下水、岩体干燥;开挖断面形状不规则,造成局部应力集中。

(2)新鲜、完整及坚硬的岩石中,储存应变能的能力高。

(3)隧洞埋藏深度多大于200m。

关于岩爆形成机理,各国学者在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先后提出了:强度理论、能量理论、冲击倾向理论、刚度理论和失稳理论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2],但这些理论只是依托于假设和经验。强度理论给出了岩爆发生的必要条件,并未指出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岩爆。刚度理论认为矿山结构矿体的刚度大于矿山负荷围岩的刚度是产生岩爆的必要条件。但它未对矿山结构与矿山负荷系统的划分及其刚度给出明确的概念。刚度理论简单、直观,但要广泛应用于实践存在着不足之处。能量理论从能量角度解释了岩爆的破坏机理,但它并未说明平衡状态的性质和破坏条件。岩爆倾向理论的突出优点是岩爆倾向性评价所需数据主要是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结果,是用一个或一组与岩石本身力学性质有关的指标衡量岩石的岩爆倾向强弱,它是一种既有效又经济的方法。缺点是这些指标的离散度较大。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岩爆发生的机理,有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定量地给出发生岩爆的判据。

B.F.Russeness 根据岩爆发生时的声响特征、围岩爆裂破坏特征将岩爆划分为四级:

(1)0级,无岩爆;(2)1级,轻微岩爆(岩石有松脱、破裂现象,声响微弱);(3)2级,中等岩爆(岩石有不容忽视的片落、松脱,有随时间发展趋势,有发自岩体内部的强烈炸爱声);(4)3级,严重岩爆(爆破之后,顶板、两絮岩石即严重崩落、底板隆起,周边大量超挖和变形,可以听到强烈声响)。

5岩爆防治措施

根据岩爆的特征和从地应力角度分析、岩爆的临界埋深判据计算,综合判定引水发电洞的岩爆等级为中等岩爆。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岩爆段在施工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防治措施。

5.1增设临时防护设施

给装载机、挖掘机(扒渣使用)、简易钻孔台车安装高强钢丝SNS防护网,给施工人员配发钢盔、防弹背心等,掌子面与钻孔台车配套设计一个滑行加固装置,在掌子面钻孔作业时,此装置滑出将防护网加固在掌子面上。这样,避免了岩爆飞石伤及各种作业人员。

5.2锚网喷联合支护

在岩爆易发地段,待岩爆破坏三个阶段结束后及时施做锚杆、挂钢筋网片及喷射砼,锚杆梅花型布置,间距1m,长度3m;喷砼厚度不小于10cm。

5.3喷洒高压水

爆破后采用高压水枪及时向掌子面及附近洞壁喷射高压水,以降低岩体的强度,增强塑性,减弱岩体的脆性,降低岩爆的剧烈程度,同时起到降温除尘的作用缩短通风时间。也可利用炮孔和锚杆孔向岩体深处注水。

5.4超前应力释放

在开挖过程中增设超前应力释放孔,减弱岩爆、缩短岩爆释放时间。超前应力释放孔钻孔深度4.5米,右侧拱角处超前应力释放孔外插角度为35度,隔孔装药;掌子面超前应力孔垂直基岩面造孔,均进行装药,每孔装乳化炸药5.05kg,并与掌子面同时起爆。这样,可以在拱部2―3m以上的岩体内部形成一个爆破松动圈,截断岩体内部应力的集中。

5.5径向应力释放

在岩爆地段,使用风枪径向垂直岩面钻孔,深度2-3m,也可向孔内高压注水,以达到缓减应力集中、减弱岩爆的目的。

5.6爆破方式改变

采用“短进尺、弱爆破”的爆破施工方式,控制诱发岩爆发生的条件。

5.7躲避及清除危石

岩爆发生时,不要进入岩爆发生区段,在安全地带观察岩爆的动态,直至岩爆平静为止。之后,对岩爆地段拱部、侧壁进行爆裂危石的清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6结语

从工程实践来看,以上几种处理措施的综合使用对防治中等岩爆是行之有效的,确保了引水发电洞掘进安全地通过了岩爆危险区。

第2篇:低碳技术报告范文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辽宁大连 116033

[摘要]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心肌保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9月间该院收治的77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PCI术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尼可地尔口服治疗,对照组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WMSI(1.39±0.17)与对照组(1.49±0.26)相比明显较低,心肌梗死范围小,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对较低,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可地尔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能够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绞痛症状与心功能,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尼可地尔;急性ST段抬高;直接PCI;心肌保护

[中图分类号] R96;R65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a)-0098-02

早期再灌注能够治疗濒临坏死的心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改善长期预后,直接PCI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措施。该病的治疗目的在于减少死亡、改善预后,Murry博士于1986年提出缺血预适应概念,即短暂、反复的心肌缺血能够有效保护心肌,增强心脏的缺血耐受性。此背景下,能够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尼可地尔有望改善患者预后。该院对2012年5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77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别给予尼可地尔与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9月间该院收治的77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PCI术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男性22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4.57±2.68)岁,平均病程(4.82±2.09)h。对照组34例,男性22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3.16±2.74)岁,平均病程(4.35±2.17)h。29例有吸烟史,10例有家族史。收缩压:(137.5±16.9)mmHg,舒张压:(68.4±9.1)mmHg。合并症:36例合并高血压,17例合并糖尿病,23例合并脑卒中,9例合并慢支。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ACC推荐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CKMB升高,同时伴有以下缺血证据,至少符合一项:①心肌缺血症状;②影像学提示室壁运动明显异常;③心电图提示存在新的ST-T段改变;④心电图显示有病理性Q波存在。(2)排除标准:①发病时间>12 h;②出现梗死前心绞痛;③有PCI史、心肌梗死史、冠心病史;④冠脉造影提示不宜行PCI治疗;⑤药物过敏、有禁忌症;⑥肝肾功能障碍、心功不全、恶性肿瘤患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查体、实验室检查,采集病史,证实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满足急诊冠脉造影条件,行PCI术。给予患者血氧、心电、卧床、血压监护,并且强化抗凝、吸氧、降压、降糖、调脂、扩压等一系列综合治疗,其中包括口服他汀类、ACEI/ARB、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二级预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尼可地尔口服治疗,5~10 mg,tid,对照组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口服治疗,60 mg,qd,治疗期间给予硝酸甘油短时间泵点或者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1]。

1.4观察指标

①UCG检查,根据超声心动图左室分段方法评价室壁运动:1分:正常;2分:运动减弱;3分:运动消失;4分:反常运动;5分:室壁瘤。②评估心肌梗死范围:应用Tc-MIBI 心肌灌注显像评估心肌梗死范围,计算公式:(靶心突感兴趣区域面积/总靶心图面积)×100%=心肌梗死面积。③恶性心律失常:根据Curtis.Walker 提出的心律失常评分法定量分析心律失常情况:0分:未见心律失常;1分:室性早搏偶发;2分:室性早搏频发;3分:室速偶发;4分:室速频发;5分:室颤频发甚至死亡。④复发性心绞痛:根据CCS推荐的心绞痛分级标准:Ⅰ级:常规活动未见心绞痛发作,时间长、强度大与速度快的活动能够引起心绞痛发作;Ⅱ级:常规活动受到轻度限制,饭后、紧张、疾走、冷风时限制明显;Ⅲ级:常规活动受到显著限制,如上一层楼就有可能引发心绞痛;Ⅳ级:心绞痛随时发作。

1.5统计方法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

观察组WMSI(1.39±0.17)与对照组(1.49±0.26)相比明显较低,说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尼可地尔口服治疗能够降低室壁运动积分指数,改善室壁运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心肌梗死范围

观察组心肌梗死范围(15.23±4.09),对照组心肌梗死范围(17.61±4.73),提示尼可地尔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心肌坏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恶性心律失常

观察组恶性心律失常评分≥3分的3例(6.97%),对照组恶性心律失常评分≥3分的5例(14.71%),说明尼可地尔能够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复发性心绞痛

观察组18例发生复发性心绞痛,9例Ⅰ级,4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对照组14例发生复发性心绞痛,10例Ⅰ级,2例Ⅱ级,1例Ⅲ级,1例Ⅳ级,两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尼可地尔能够保护缺血心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顿抑,模拟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进而改善疾病预后。李春梅[2]的研究证明,尼可地尔具有与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盐等同的抗心绞痛作用,而且尼可地尔还有其他药物不具备的抗心绞痛功效,能够有效治疗难以控制的心绞痛。本研究中通过给予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0~10 mg,tid的尼可地尔口服治疗,结果提示两组患者出现复发性心绞痛的次数差异较小(P>0.05),尼可地尔预防心绞痛作用并不次于对照组应用的单硝酸异山梨酯,而且PCI术后并发心绞痛患者应用尼可地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长期预后。IONA[3]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关于钾离子通道开放剂的随机对照试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用尼可地尔持续治疗1.6年,死亡率明显降低,心源性胸痛与非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非计划重返住院次数显著减少。但是,此项实验并未说明缺血性心脏病等高危疾病患者是否可用尼可地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尼可地尔治疗的最佳剂量也未能确定。IONA提示,与硝酸盐、钙通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相比,尼可地尔更适用于治疗早期心绞痛。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ST段抬高患者应用尼可地尔持续治疗6个月,心肌梗死范围明显缩小,说明尼可地尔不仅对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心脏保护作用,而且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慢性阶段与恢复期提供心肌保护作用。Auchampach等[4]在报告中提出,尼可地尔能够有效改善由于短暂缺血导致的心肌功能紊乱。实验动物持续服用5 d尼可地尔,然后建立兔实验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心肌梗死双模型,能够重现心脏保护机制。相关文献表明,PTCA术前服用尼可地尔可以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提示尼可地尔对PTCA的预适应有良好的诱发作用。本研究中,急性ST段抬高患者应用尼可地尔口服治疗6个月后,患者心功能发生显著变化。观察组WMSI(1.39±0.17)与对照组(1.49±0.26)相比明显较低(P<0.05),说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尼可地尔口服治疗能够降低室壁运动积分指数,改善室壁运动。Kasama[5]等认为,连续6个月每天口服15 mg的尼可地尔有益调节交感神经的活性,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改善心脏功能。J-WIND提出,处于慢性期的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尼可地尔口服治疗有利于改善LVEF,减少死亡。本研究中并未发现尼可地尔显著提高射血分数,这可能和用药时间相对较短有关。目前,有报道提出尼可地尔能够改善心律失常现象,认为尼可地尔能够减少室早次数,缩短室性早搏发作时间。该研究中,观察组恶性心律失常评分超过3分的3例(6.97%),对照组恶性心律失常评分超过3分的5例(14.71%),说明尼可地尔能够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CAD研究认为,15 mg/d的尼可地尔能够有效激活机体的KATP通道,对稳定性心绞痛具有良好的缺血预适应作用[6]。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15~30 mg/d的口服剂量,取得良好效果,然而该药最佳剂量的确定仍需后续研究。综上所述,尼可地尔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能够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绞痛症状与心功能,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康少平.心肌缺血后处理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26(8):193-194.

[2]李春梅.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3]IONA Study Group. Effect of nicorandil on coronary events in patients withstable angina: The impact of nicorandil in angina(IONA) randomized trial[J].Lancet,2012,35(9):269-275.

[4]AuchampachJA. Nicorandil attenuatesmyocardial dys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transient ischemia by openingATP-dependent potassium channels[J].J Cardiovasc Pharmacol,2010,20(5):765-771.

[5]Kasama S.Long-term nicorandil therapyimproves cardiac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after reperfusion therapy inpatients with firs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Nucl Med,2010,48(14):176-182.

第3篇:低碳技术报告范文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会计;事项法

目前,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完善低碳经济政策,引导企业从事低碳经济活动,逐渐成为各国的共识。为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必要把低碳经济活动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构建低碳会计体系。

一、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

1.气候威胁说。温室气体效应引起了地球气候条件变化,引起人们对碳素文明的反思。诸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碳素能源,促进了人类的工业化进程,也造成了二氧化碳气体的积聚排放。科学研究表明,温室气体是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为避免地球灾难的出现,世界各国需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减排责任,中国也将逐渐从承担相对减排义务转向承担绝对减排义务。

2.资源枯竭说。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中所依赖的高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往往是不可再生的,总有枯竭的一天。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尽早进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大力发展对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核能等)的开发与利用。

3.技术革新说。对化石能源系统高度依赖的技术,自工业革命以来成为主导技术盛行于世,政治、经济、社会与其结成一个“技术―制度综合体”,并不断为这种技术寻找正当性,并为其广泛商业化应用铺设道路,其结果形成了一种共生的系统,导致技术锁定和路径依赖,阻碍了替代技术(零碳或低碳技术)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最终依赖于低碳技术的选择和扩散并在缝隙市场中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主导技术。在新技术革命过程中,“越早采取行动成本越低”。如果中国低碳技术大大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在将来的出口贸易中,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可能会遭遇低碳贸易壁垒。

(二)企业会计受到的影响

低碳经济对企业的经济内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从而对会计核算内容、核算方式产生影响。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选择低碳生产方式,改进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减少产成品中碳的成分,降低碳排放量。企业的管理内容、管理方式将发生变化。会计作为管理手段、信息处理手段,应该被用来对涉及到的低碳经济活动加以反映,设置单位利润碳排放、单位产品碳含量等财务指标控制低碳经济行为。

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低碳会计的单独反映和监督。考察国内外研究文献,低碳会计研究沿着三条路径在发展:从物质流碳计量(以吨为单位)到价值流碳核算(以货币为单位)的发展;从绿色视角下的排污权会计到低碳经济新常态视角下的碳权会计的发展;从宏观的森林及植被碳源汇核算到微观的企业低碳经济活动碳会计的发展。而最早提出碳会计概念的是Stewart Jones教授。2008年,Stewart Jones教授等将与碳排放、交易及鉴证等的会计问题称之为碳排放与碳固会计, 即低碳会计,并提出了构建碳会计规范的两种主要思路:其一是在京都协定框架下,所有机构或组织对产生于碳汇的碳信用的会计规范与IPCC的原则相协调;其二是在温室气体协定书内分别计量和报告碳排放的相关会计问题。

我国也需要构建低碳会计规范,尽快制定低碳会计准则。准则制定将是各利益集团博弈的过程,未来中国将是低碳新技术制度不断扩展而传统的高碳技术制度渐续缩减的过程。但高碳技术制度目前是广泛的,是与广大利益集团相关联的。低碳会计准则制定应排除即得利益集团的干扰,在政府的强力主导下,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有利于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准则。借助于低碳准则,完善的低碳会计体系将会逐渐建立起来。

二、低碳会计核算内容

低碳会计是在传统会计边际上的拓新。低碳会计将企业的低碳经济活动使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的增减变化加以描述,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提供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并在低碳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加强对低碳经济活动的管理。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是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企业的低碳资金运动一般包括低碳投资活动、低碳经营活动及低碳融资活动等。

(一)低碳投资核算

企业的碳足迹主要与生产过程中的碳素燃料燃烧有关。减碳途径有两个:引进或研发低碳技术,高效利用煤炭、石油等高碳燃料;改用新能源(如水电、风电、光伏电等),实现零碳理想。中国可以借鉴意大利的绿色证书、白色证书制度来引导企业沿着上述两个途径减碳,并从中获益。与不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相关的低碳技术、设备的超额投资及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低碳技术、设备的投资,企业低碳会计上作为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来核算。

我国企业需要加倍开展低碳技术创新活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长期以来,我们以无形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将自创无形资产几乎排除在核算的范围内,笔者认为低碳准则应突破以往准则的限制,可以规定自创无形资产新的核算方法,以鼓励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

根据国际协议的规定,发达国家有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与技术以支持其发展低碳经济。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上述条件来引进技术、购置相关设备。在市场经济中,不同企业的低碳经济水平可能相差较大。国内企业可以以未来的低碳现金流量为担保向发展快的国外企业引进技术和设备,即:先引进技术与设备,以后分期偿还相关款项,这种业务可以按照类似于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账务处理或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二)低碳经营核算

企业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储存与运输等环节。企业在采购环节购买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为生产做好准备;企业应尽量购买低碳材料和低碳能源。为此,低碳会计在使用货币计量方法记录所购买材料及能源的价值的同时,使用非货币的方法如含碳比等非财务指标记录材料、能源的含碳量。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碳素燃料消耗量、碳排放量的反应,可以设置“碳消耗―燃料、动力”、“碳排放”等账户来加以核算。对于半成品、产成品,在进行价值量反映的同时,做好碳含量的反映。在库存、包装及运输等环节,企业要努力减少碳消耗量与排放量,在库存节能、包装物利用回收和低碳运输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我国可以建立碳税制度,企业缴纳的碳税可以借记低碳营业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金―应交碳税。国外研究表明,碳税的征收会造成企业产品售价上升,比如电能单价会上升49.4%。当然,我国也可以建立温室气体税制度,征收温室气体税而不是碳税。京都议定书提到的温室气体包括:CO2, CH4, N2O, HFCs, PFCs 和SF6 六种气体,其中仅CO2的相对贡献度就高达61%,CH4和CFCs分别为15% 、11%,可以说,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在于碳化气体的排放。由于温室气体税包含了对非碳气体征税,所以温室气体税比碳税有更好的调节与控制作用。在会计核算上,企业对温室气体税的核算与对碳税的核算一致。

在总量控制原则和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的引导下,国内国外都会建立起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企业可能会购买或出售碳排放权,所支付或获得的资金在低碳会计中可作为碳排放权损失或利得来加以核算。

低碳经营活动会产生收益,包括直接收益、间接收益。直接收益如新能源下的低碳产品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后的差额,间接收益如高效使用碳素燃料带来的能源节约减去低碳技术和设备超额投资的摊销后的差额。

(三)低碳融资核算

低碳融资活动中会产生相关的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企业可以获取发达国家的无偿资金支持,向国内外低碳基金组织申请贷款。在会计核算中,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相关账户下设置“低碳资金”二级账户来核算低碳融资活动中产生的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企业应拓宽筹资渠道,采取多样筹资方式来发展低碳投资项目。

总之,低碳会计作为管理手段,应促进国家减碳目标在企业的落实,反映企业减碳目标的实现。低碳会计核算的交易或事项的确认条件可由准则来规定,计入相关的会计账户。而低碳会计计量方法有多种,如替代品评价法、历史成本法、调查分析法等。不能计量就不能管理,会计学家应攻克计量上的难题,促进低碳会计的发展。例如:某可再生能源企业利用水能发电,该企业的水能资源如何计价并作为企业资产入账值得研究和探讨。

三、低碳会计的信息披露

低碳会计报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列低碳会计项目和附注中增加低碳会计信息,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存货―碳含量,在损益表中单独列示碳消耗费用,在附注中列报减碳项目、产品含碳比等信息;二是单独报告,即提供单独的低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信息。不论采用何种形式,企业都需要提供诸如能源消耗强度等非财务信息,以便更好的反映企业的碳足迹。

在附注中,低碳会计报告披露两类低碳财务评价指标信息,第一类指标:静态指标,以企业低碳投入占企业经济规模的比例反映,主要有低碳资金投入率(年度企业低碳资金投入/ 企业资产总额)、低碳资金销售比(年度企业低碳资金投入/企业销售额)。第二类指标:动态指标,直接采用现有的财务评价动态指标NPV(净现值)、IRR(内部收益率)等对低碳资金投入进行绩效的分析比较,主要有低碳投资项目的NPV、IRR;再生能源投资产出率(计算期内利用再生资源形成的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 项目投资总额)等。

企业充分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可以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有利于潜在的投资者和客户对企业作出公正的评价和甄别,从而有力于他们更好地作出货币选票决策。企业在货币选票的引导下,优胜劣汰,防止逆向选择、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事项法的借鉴

20世纪60年代,美国许多学者从动态的经济环境与反映真实情况的需要出发,要求改变原有价值法会计中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一些学者提出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美国的乔治?索特(H.Sorter )教授则否定了价值法,提出了事项法会计。索特教授认为,所谓事项(Events )是指“对某一行为多种特征可实现的观察”。事项法会计主张采用多重计量属性,提供以事项为主的信息,将信息的具体加工留给信息的使用者,使信息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会计计量属性,从自己的视角阅读企业经济事项报告,获取动态信息,自行加工处理以满足决策需要。

与传统的价值法会计信息系统相比,低碳会计可以构建成为事项法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让使用者获得原汁原味的低碳会计信息,从而更有利于使用者作出决策,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来辉.碳锁定、“解锁”与低碳经济之路[J].开放导报,2009(10).

[2] 周志方,肖序.论国际碳会计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中国能源,2009(9).

[3] 尹桂凤,宋佳璐.完善会计核算方法 加速推进节能减排[J].经济视角,2007(10).

[4] 文桂江.以管理为导向创新无形资产核算方式[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3).

[5]张志敏.信息资源会计:企业信息化效益计量和评价的新思路[J].四川大学学报,2003(1).

[6] 章泓.企业节能减排财务评价指标初探[J].浙江经济,2008(18).

[7] 纪珊,王建明.从信息经济学角度看绿色会计信息披露[J].商业时代,2005(26).

第4篇:低碳技术报告范文

关键词:低碳会计;信息披露;低碳经济;会计体系

一、低碳会计理论分析

1.低碳会计的定义

低碳会计是环境会计的边缘部分,环境会计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是记录和披露环境污染、污染防治、开发及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环境维护及开发利用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低碳会计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将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及保护环境的责任纳入到会计核算的内容之中,从而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监督,对企业关系到自然环境资源的业务和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由此,论文得出低碳会计的定义:低碳会计是以货币或事物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计量,进而对企业低碳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以期帮助企业达到节能减排和绿色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程度的一门新兴科学。

2.企业发展低碳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低碳经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被世界各国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打下经济快速增长的坚实基础,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将近70%的“高碳”产业,然而基于我国发展高碳经济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中逐渐消失的现实,我国加大低碳经济的发展力度已经是大势所趋。同时,由于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的环境和资源的利用已经面临困难,所以在我国资源和能源有限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积极主动的进行产业转型并加大技术开发和创新力度,进而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继续促进我国经济的再一次腾飞。

针对我国企业的经济转型,综合考虑,有多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可能性和保障。首先,为了企业更好地在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发展,我国政府给予企业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其次,以往的经济模式过于粗放,虽然资源丰富但是技术和管理落后,所以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浪潮下,仅仅是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环节就存在较大的潜力。最后,由于我国的产业现状主要以第一和第二产业为主,农业方面传统的小农经济依然存在,工业中存在因盲目最求利润而加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致使部分企业依然归属资源密集型或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为企业转为低碳经济提供了可能性。

3.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现状

对于我国的低碳会计发展来说,还处在初级阶段。首先表现在制度上的不够完善。一方面是在低碳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上存在不足,因为低碳会计的发展不仅仅是会计问题,同时也是环境和社会问题,因此针对低碳会计的研究还处在较低的层次。另一方面是缺少有关建立低碳会计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就目前会计发展现状看,低碳会计同样适用于现有的会计准则,但是由于低碳会计自身独有的特点,为了促进其健康发展,建立一套专用于低碳会计的会计准则是有必要的。其次,对于人员方面也存在着些许困难。社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够重视,自然也不会关心低碳会计的发展状况。在这方面,澳大利亚和日本已经将低碳经济和低碳会计付诸实践,比如日本已经在部分地方政府以及公共团体内开始实施低碳会计模式,同时积极倡导大学和医院将环境信息和低碳会计信息予以公布。不仅社会对低碳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道德缺失同样是低碳会计发展的一大障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企业着眼于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力的提高,从而忽略本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对环境信息的披露缺乏主动性。

二、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1.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要素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企业中低碳会计还没有被广泛的应用,虽然关于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如火如荼,但低碳会计体系在实际中应用很少。传统的会计中,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进一步分类,在低碳会计体系中道理依然。低碳会计体系中,主要有四类会计要素,一是低碳资产,二是低碳负债,三是低碳费用,四是低碳收益。针对于低碳会计体系中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可以将其建立在传统会计要素确认条件的基础之上。比如,低碳资产确认前提可以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同时与环境资源相关、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与环境资源有关的利益、为取得该项资产所付出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计量的影响

企业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计量属性及计量模式。在低碳经济下,会计仍然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同时以实物作为辅助的计量单位。针对于计量属性,现行的会计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及公允价值都可以在低碳会计体系中应用。而在会计计量模式上,现行的会计计量模式可以对环境问题进行确认和计量,所以无需根据低碳会计的独特性再另行设计会计计量模式。

3.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财务报告的影响

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和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都需要经过财务报告对外进行公布。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浪潮已经来临的情况下,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将环境信息和低碳会计的信息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列示。同时要求各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转变以往的观念,提高披露低碳会计信息的自觉性,并保证其正确详细。企业的财务报告中还应该列示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应该包括环境管理目标、环境政策、企业的法律环境、企业目前的资本支出和收益以及对今后发展受环保措施的影响等。

三、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

1.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面对现今企业高投入低产出、浪费资源的情况,国外学者以及我国有关机构就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经济的持续发展看,为促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占据优势地位,提高竞争力,企业需要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加环保投入,提高对低碳会计的重视程度。首先,低碳会计信息披露是促使国民生产总值数据真实的有利因素。长期以来,国民生产总值等数据中未能将环境资源的消耗与补偿列入其中,从而导致估计数值不够真实,虚增国家经济总量。其次,在市场经济下,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加之“高碳”向“低碳”的经济转型,不仅政府需要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监督,消费者也同样关心消费产品的绿色程度。最后,低碳会计信息的准确披露有助于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同时将促使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将环境因素计算在内,从而帮助企业在会计期末报出更加准确的财务报告。

2.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在企业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环节中,可以考虑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有关的低碳会计信息进行列示。一是根据现今的财务报告模式,在此基础上将有关的低碳会计信息以嵌入式会计报表的形式列示在财务报告中。例如,在企业会计期末报出的资产负债表中增加新的会计账户,用以披露企业所拥有的低碳资产和所承担的低碳负债;在企业会计期末报出的利润表中,同样增加新的项目,将企业在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环境支出列示在其中,同时计算相关环境收益。二是通过编制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用以反映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企业在环境方面发生的支出和获得的收益。对于编制独立于企业财务报告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企业对相关环境法规的履行情况,企业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企业制定的环保政策,环境质量状况等。同时在报表附注中应指明相关的会计方法及会计政策,以及对相关的环境问题进行披露。

3.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应注意的问题及启示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作为同样处于初级阶段的低碳会计也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首要问题是与低碳会计相关的会计法规、标准及制度不完善,导致各个企业在披露环境信息方面无章可循,从而造成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丧失主动性,进而使资源环境的持续恶化状况得不到改善。其次是缺乏环境成本分配机制,企业采用相关核算方法核算出的环境成本在会计期末无法实现成本的分摊与分配。最后,在低碳会计信息的期初确认以及期中计量时,对环境信息缺乏可靠而准确的测量方法。由于现今的会计体系是对经济环境发生的业务或事项以货币或者实物为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与核算,所以针对于环境成本不易计量与核算的现实情况,将成为今后低碳会计体系发展中的障碍。鉴于我国低碳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较多,积极借鉴国外低碳会计发展中先进的思想,将促使我国低碳会计快速健康发展。在英国,部分经营受到环境影响的企业联合建立了名为“碳信息披露项目”,此项目意在促进股东价值和企业对话引起气候变化,合理的反应气候变化并试图创造一个持久稳定的关系以及获得高质量的信息支持位主要目的。所以我国应积极吸取国外研究中有益的的经验,建立起适合于我国国情和企业现状的低碳会计体系。

四、企业构建低碳会计体系的策略

1.制定适合于低碳会计的规范体系

企业的低碳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需要以相关的规范体制作为保障,促使企业在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规范体制之下增加企业的用以保护环境的支出,同时对于环境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真实的披露。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加快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步伐是当务之急,利用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对企业的环保行为进行约束。同时,为了促进低碳会计更好的发展,应该加紧制定或者修订适合于低碳会计的规范体制以及会计基本准则,建立起具有系统性的低碳会计的计量、核算、确认处理方法,进而为企业能够准确的披露低碳信息奠定技术上的基础,并有助于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发生的环境保护的相关支出进行分析,最终实现降低环境保护成本低碳经营的目标。

2.全面提升企业中的会计人员的素质

近年来,低碳经济模式已经深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举措。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自然成为关键,有效的促进企业的低碳经营将会加快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然而,在部分企业的日常经营中,低碳理念往往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环境保护方面,企业的自律性较差,往往刻意躲避环境保护需要支出的费用,进而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应该加强企业的自律,促使其积极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生产设备,淘汰落后的产能,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给予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新技术的采用以经济上和政策上的支持。同时,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以及企业管理者对低碳的理念不够重视意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障碍。作为在低碳经济环境中的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应该掌握扎实且全面的会计基础知识,熟悉会计处理的各种方法,具备学习低碳经济新理念的能力,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重视起低碳经济的理念,积极主动的了解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法规,严格企业自身的低碳经营行为,进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

3.加强政府及社会监督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其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进而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然而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在经营中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成本支出的控制,部分企业往往在经营中会忽视或者刻意躲避由于环境保护的责任而需要支出的费用。因此加强政府以及社会的监督成为必要,其是督促企业进行低碳经营的重要约束手段。政府应该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保证企业信息披露的公允性、合法性、连贯性,促使企业支出环保的必要支出。同时,应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社会中介机构,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坚持以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准则,对企业的低碳经营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检查,促使其经营符合标准。作为社会群众同样应该肩负起监督的责任,对部分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企业进行积极的举报,通过向政府相关部门举报的方式实现对企业低碳经营行为的监督。

五、总结

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普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及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但与此同时也加剧了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倡导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调整产业结构、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我国低碳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低碳会计体系的建设更是处在研究阶段,对于低碳会计体系的理论研究以及将理论与经济实践相结合将是我国今后低碳会计发展中备受关注的部分。

参考文献:

[1]岳菲.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

[2]王亮.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体系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3.

[3]吕华璐.构建我国低碳会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4]万彩云.企业低碳会计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

[5]李林婧.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构建及其有效性检验[D].湖北工业大学,2014.

[6]解翼.低碳经济下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

第5篇:低碳技术报告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会计;低碳核算

如今,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大部分科学家认为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加导致了气候变暖,因此减少温室气体尤其是CO2的排放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预计到2025年左右,中国的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将与美国并驾齐驱。因此,中国的减排压力是非常大的。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十年前企业界很少有人关注到气候变化与商业经营的关联,随着气候变化这一话题在全球的不断升温,会有越来越多的大企业等将被问及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及减缓措施。为此,企业需要充分发挥会计事务的职能,发展低碳会计,有效控制企业的年耗碳量。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浪潮下,2003年《能源白皮书-构建一个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很快在联合国召开的气候大会巴厘岛路线图中得到了肯定。“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但是究竟什么是低碳经济,尚没有严格的定义。

最近我国学者对低碳经济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庄贵阳从低碳经济(LCE)的概念出发,指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而在发展中寻求减排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崔大鹏指出,中国实现低碳经济,有三个基本方法:首先是节能降耗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逐步实现经济体系从低效到高效的转变;第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水电、核电、风力发电要进一步大规模普及,光热发电、光伏发电技术要进行接近商业利用的示范,从源头上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进而减少碳排放;第三是在明确减排义务的前提下,采用CCS技术,实现低碳化和去碳化。付允等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

总之,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资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二、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为了应对低碳经济,目前一个新的会计研究领域——低碳会计受到相关学者和企业的关注,如《欧洲会计评论》、《会计、组织与社会》、《会计、审计与职责杂志》等相关国际知名会计期刊在近期已经或计划推出与排污权、碳会计及披露、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会计等专题,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碳会计的相关规范或指南研究将达到一个。低碳会计的内涵、低碳会计的发展前景、低碳会计核算、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等都是近期会计研究的热点问题。

低碳会计主要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利用率,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既满足国家对企业低碳责任的要求,又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利润。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低碳核算和低碳信息披露等方面。

首先,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低碳核算要求企业不仅要站在企业自身的立场着想,更要着眼于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环境,要体现国家公布的有关环保节能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的要求;要体现高能源利用率、清洁能源使用现状和水平,及时发现能源使用状态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并起到预警作用。低碳核算重点包括以下方面:(1)低碳资产,包括为能源能源使用和节能减排而购置、筹建的专门设备或场所;为低碳发展而采购的原材料、低碳技术等;(2)低碳负债,包括为进行低碳发展而发生的长、短期借款、应付环保费、应付资源税等;(3)低碳权益,包括企业所拥有的清洁能源、低碳资本、节能基金等;(4)低碳收入,包括企业因为低碳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补偿收入、低碳奖励等;(5)低碳成本,指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为低碳发展发生的支出,包括环境保护治理、补偿费用、低碳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等;(6)低碳利润,反映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的低碳效益。

其次,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有重要影响。企业低碳信息披露有两种形式:一是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列低碳会计项目增加低碳会计信息,如资产负债表类增设“节能投资”、“低碳固定资产”、“应交环保费”等项目;损益类增设“低碳收入”、“低碳节能奖励”、“低碳成本”等项目;二是单独报告,即提供单独的低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信息。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式更加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关注,他们需要知道企业从原材料投入到生产、销售、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的能耗和排放的信息,要求企业单独编制低碳报告,将低碳绩效全面、系统地进行介绍。通过实施低碳会计核算披露,企业和其他组织可以正确地确认、计量与环境资源活动相关的投资和成本支出,更好地洞察这些支出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企业得到一个公平的低碳商誉。

由此可见,发展我国的低碳会计体系,将低碳经济用合适的会计语言进行表达,对加快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会计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低碳经济: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之路[M].气象出版社,2007,11.

[2]崔大鹏.低碳经济漫谈[J].环境教育,2009(7).

[3]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4]李银莲.碳会计尚远,跨国公司青睐低碳投资[N].中国经营报,2010-08-27.

[5]曾锴,王小波,陈程.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碳会计体系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0(10).

[6]桑军朝.低碳会计理论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第6篇:低碳技术报告范文

3月30日, 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CBCSD) 2010年会员大会暨第六届可持续发展新趋势报告会在北京召开。本届报告会以后经济危机时代的战略机遇与挑战为主题,探讨低碳经济、绿色发展,交流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展示可持续发展前景,以坚定的信心、全球的视野、战略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坚持扩大改革开放,带动更多的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行动,努力将经济复苏与经济转型结合起来,寻找推动经济新一轮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企业联合会(CEC)会长王忠禹在大会上表示,与传统的经济模式相比较,低碳经济是未来大有希望的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型可以为所有国家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大量机会。

他指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导力量的广大企业,不论是跨国企业还是本土企业,都需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承担起自身的责任。首先,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超前部署,把低碳经济理念贯彻到企业经营发展的整个过程;其次,要继续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围绕节能减排开展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第三,制定并实施绿色行动计划,打造绿色供应链。

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在大会上也表示,发展低碳产业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了解,我国目前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则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第7篇:低碳技术报告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低碳经济;审计;框架;体系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提出。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在于减少自然资源消耗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1]。在低碳经济中,审计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给予了低碳经济审计以高度重视,国内学者也纷纷围绕低碳经济审计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地研究。但是,整体而言,目前的研究依然缺乏系统性,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本文中将主要围绕新时期我国低碳经济审计框架体系展开研究。

1.低碳经济审计的基本概念

低碳审计是一种新兴的审计活动,隶属于环境审计范畴,指的是审计主体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气体排放而引发的环境问题,或是与环境治理有关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判断其是否真实有效、符合法律规定,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经济监督活动,最终落脚点在于促进可持续发展。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环保问题倍受关注,在合理配置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过程中,低碳审计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2]。

2.低碳经济审计框架体系的构建

2.1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指审计主体在实施审计活动后形成的某种结论,是审计活动要完成的各方面任务的总和[3]。低碳审计目标由两方面组成,即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从总体目标来看,要最大化发挥出审计的监督作用,使国家出台的低碳政策、技术指标得以落实,客观公正地发现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维护生态平衡,避免子孙后代的利益受到损害。具体目标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审计活动为低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提供可行性分析;二是确保低碳税收得到有效推广;三是尽可能提升低碳产品使用的效果。当这几种目标达成后,便可以为低碳政策的落实提供有力支持。

2.2低碳经济审计的内容

围绕低碳审计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制定出审计内容,在低碳审计过程中,国家机关要发挥出审计主体的宏观调控作用,负责相关审计活动的具体实施,涉及到以下三方面内容[3]:首先,对企业制定的低碳政策进行充分解读,以国家法律为准绳,客观公正地做出判断,判断其是否与低碳经济发展存在冲突。对企业低碳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时,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以科学的目光来审视政策的合理性、可行性,重点围绕节能产品标准的设置进行分析;第二,对政策的执行途径进行检查,敏锐地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第三,对政策执行的效果进行评判。审计过程中,要将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汇报,使政策得到有效落实[3]。其次,严格审计低碳财税资金的流向情况。该项资金的设立,足以证明政府层面对低碳经济的重视,为企业的低碳生产提供保障,包括减免税收、贷款补贴等多个方面。再次,对企业生产的低碳产品进行把关,通过审计对各项低碳经济行为给予认证。采取科学的方法对产品进行鉴定,合乎标准者发放认证资格。此外,其也能够督促企业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落实。

2.3审计主客体

2.3.1审计主体。从传统环境审计来看,审计主体由三方面构成,即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低碳审计是环境审计的分支,其主体形式涵盖在传统审计框架之内,也是由这三部分组成。首先,政府审计。是指国家审计部门进行的低碳审计活动,如各个国家的审计总署,当审计主体为国家审计署时,审计工作应该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企业低碳政策的拟定及落实情况,国家低碳财税补贴的分配情况,对低碳产品及经济行为进行资格认证等。其次,内部审计。是指企业自身的审计部门对生产经营进行的审计活动,我国企业通常会设置审计委员会,并将其作为常设部门,由于企业对自身的生产、管理活动较为熟络,便于审计工作的开展,为长期连续审计活动做好了铺垫。再次,社会审计。是由社会机构对企业的低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此项任务一般由会计事务所、环境交易所承担。伴随着经济的提速,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以满足后,便将目光投向低碳生产、可持续性发展,企业低碳责任的履行情况倍受关注,第三方社会审计机构便发挥出积极的监督作用。从审计能力来看,社会审计具有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等优势,当低碳审计任务日益繁重,社会审计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低碳审计成为审计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传统审计融为一体,则意味着碳交易市场的稳定与成熟,由此可见低碳审计工作的重要性。2.3.2低碳经济审计客体。低碳审计的客体通常可以理解为是围绕能源消耗这一核心内容二形成的各项资金收支等经济活动[3]。在世界范内,我国被称为“制造工厂”,合理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是每个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企业理应承担起相应的历史使命。因此,低碳审计的目光理应投向企业。从这一角度出发,则可以将低碳经济课题理解是与能源相关的各项经济活动。

2.4低碳经济审计标准

低碳审计的目标,指的是相关工作人员对企业低碳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判,与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的指标进行比对。鉴于此,在进行低碳审计活动中,审计标准的制定成为最关键的一环,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审计主体能否成功地实施低碳审计活动,取决于与低碳经济相匹配的法律法规是否完善。要以发展的目光审视现有的法律体系,或是对法律条款进行修订,发挥出法律的震慑性与权威性,使市场不足的遗憾得到有效弥补,使民众利益得到保护,实现社会效应的最大化。自低碳经济这一概念自问世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倍受关注,我国低碳审计主要针对的是保护生态资源,为了对低碳审计行为提供保障,相继颁布了许多法律条款。尽管每部法律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约束企业的生产行为,使之向着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方向发展,将能源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有效助推作用。第二,环保技术标准与技术经济指标。近年来,环保成为全球性热点话题,我国也以此作为发展的基石,为了保护大气层、严控控制污染物排放,及时分布了各项技术标准。制定各项指标的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都是保护环境,也使低碳审计的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三,为了维护生态平衡,缓解气候变暖造成的负面影响,国家及时拟定了各方面的发展规划,如《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等》。除了法律法规,这些规划政策也为低碳审计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依据。

2.5低碳经济审计步骤

低碳经济审计旨在实现人类与生态的友好相处,共同发展。众所周知,财会报告审计有规范的审计过程,那么,低碳经济审计也不例外,也应当有相应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流程,下文将进行具体论述。首先,确立低碳经济审计项目。低碳经济审计项目的确立对于保证审计成效而言特别关键。低碳经济审计是以碳能源开发、碳排放为对象开展的审计活动,其应当将企业平常的运营管理作为立足点和突破点,找出能源管控的不足之处加以深度发掘,寻找企业的潜能。因此,在确定低碳经济审计项目时,必须立足于已经掌控的各类资料进行整体考量。其次,整体审计策略。鸡腿而言,其内容包括了审计的客体、重点、内容以及主要目标、整体活动部署、配备相关审计工作者等。在配置审计人员的时候,应当着重考量其对生态保护、能源节约等各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应当以合约形式招聘专业人士,依托其拥有的专业技能开展审计活动。低碳经济审计计划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整体审计方略,其二是具体审计方案。具体审计方案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审计工作者开展审计活动的属性、开展审计活动的日期、审计的范畴等。再次,审计工作者应当依据低碳经济审计的目的和任务,且依据审计证据客观性、全面性、有关性的准则开展实际调研,搜集到精准、客观、可信的审计证据。实质性流程是审计流程中最关键的一项活动,具体包含检查、监督、洞察、核算、剖析性复核等方式。通过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实现低碳经济中各项内容的有效审核,另一方面则能够获得相应的审计证据。同时,应做好完成相应的底稿。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者在开展审计活动过程中所做的文字记录,其包括低碳经济审计运用的方式、搜集的证据、得到的观点、发现的不足等。

2.6实施低碳经济审计程序

低碳经济审计程序的实行具体包括两个内容,其一是调查取证,其二是编制工作底稿。调查取证大多依托实质性程序与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指的是对审计对象内控机制的实效性加以测试,通常可以采用问询、观察、检测等方式,掌握审计对象的内控情况,看其内控机制的设计恰当与否,实行成效理想与否,并且是否进行了全面的贯彻落实,最后对内控的实效性进行评定。根据结果反馈程序执行的情况。通常以抽查为主要形式。编制低碳经济审计报告是在对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加以归纳、剖析以后,低碳经济审计工作者应当将相关的审计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进行记录,且认真考量所提意见的实操性与实施成本的多少等,向审计对象经营层上交审计结果草稿且一同探讨,以此为基础编制最后的低碳经济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自身效益,审计结果的运用人员会以此为依据调整自我和审计对象的利益关系,其额能够反映出企业低碳经济活动的成效状况与有关制度落实状况的需求。

2.7低碳经济审计报告

低碳经济审计报告,指的是审计工作者依据审计活动有关要求,在完成审计以后,对审计对象碳排放社会职责的践行状况出具有关意见的文件。其的内容通常包含下述几个方面:(1)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构成部分具体包含:审计范畴的明确、审计方法的运用、材料搜集的途径、各方面的总排放水平也就是CO2当量和各种类型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数值等。经过编制温室气体排放表,能够明晰企业中每个审计对象温室气体排放数量和其在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中占据的比重。此外,商品制造流程,对每个机构、每道工序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加以核算,以明晰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状况。(2)企业进行低碳经济审计的目标,并非核算其的碳排放具体数量。这时,应当以审计获得的具体结果来分析当下碳排放以及碳使用多功能相关数据,找出企业减少碳排放量的渠道,结合当前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减少碳排放数量的可行性举措。无论是社会审计,还是政府审计,低碳经济审计报告都应当全面公开,即便是企业内审,假如不牵涉到公司的重要机密,也应当公开,以此满足金融机构、顾客、投资人员等利益有关方对审计报告的相关[4]。这就要求审计报告应反映出审计客体碳排放社会责任的践行状况出具恰当的审计观点,依据具体的审计内容确定有关指标,最后整体判定应该给出什么样的审计结论。对于审计结果没有达到有关要求的审计对象,根据具体状况,依据审计工作者的专业判断,给出保留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结论。

第8篇:低碳技术报告范文

一、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中对其利害关系人应负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基于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想法,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财政和经营状况外,也要加入其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考量。从企业内部看,就是要保障员工的尊严和福利待遇;从外部看,就是要发挥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的良好作用。总体来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几方面。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国际环保运动和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兴起,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也进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近年来,在低碳经济日益兴起的趋势下,实现企业低碳发展模式,落实对碳排放的要求,也将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点。披露企业碳信息有助于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监督企业行为。

(二)经济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对另一个经济主体产生一种外部影响,而这种外部影响不能通过市场价格进行买卖。外部性问题的产生原因在于经济活动中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个体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传统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只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内部成本”和“内部收益”,不能反映企业各种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效应(包括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掌握的自身碳信息远比外部利益相关者多,企业不积极披露这方面的信息,这使得企业的经济行为具有外部性,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未反应在市场价格中。这些外部性问题如不加以解决,会导致各种资源配置偏离最优利用水平。充分披露企业碳信息有利于将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内部化”,是解决市场失灵的一个有效办法,便于促使其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水平。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使得交易中总有一方会因为获取信息的不完整而对交易缺乏信心。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为了避免社会公众发生逆向选择,那些碳绩效较高的企业基于自身的考虑就会主动向政府和公众披露碳信息,以争取政府和公众的信任,换取政策的扶持和公众的回报。为避免承担负的外部效应,那些碳绩效中等的企业也会选择披露碳信息。这必将引发一系列的良性连锁反应。基于该理论,碳信息的披露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二、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有两层意思,其一,低碳经济是关系到全社会全人类当前以及今后长远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不能仅仅要求企业对碳信息做出披露,而是无论企业还是各级政府、各种社会团体和组织,无论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无论碳排放严重的企业还是碳排放较轻的企业,只要有碳信息就需要揭示。其二,碳信息在企业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碳资产、碳负债、碳收入、碳成本等,同时也存在大量现行技术条件下难以用货币计量的碳信息,这些信息需要通过一定技术手段逐步达到全面披露。

(二)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持续经营的动机,这种选择行为是理性的;相反,则是非理性的。在披露碳信息方面,应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用尽可能少的成本获取较佳的综合效益。即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如果披露成本太高,可以考虑稍缓执行,待条件成熟时再应用。所以,碳信息披露可以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

(三)自愿与强制相结合原则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一些环境敏感性行业,对环境带来的危害极为严重。而企业披露这些信息总是带有不情愿性的,多数环境不良的企业,不会为减少碳排放自觉增加支出,几乎没有企业会乐意主动向社会揭示因破坏生态环境而增加的碳成本。因而,政府会计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必须对企业碳信息的披露做出强制性规定。但鉴于碳信息披露目前尚处于构建的初期以及碳信息披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碳信息问题上则必须强调强制与自愿披露相结合,即企业需要在国家制定的统一的披露规则下,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更为详细和妥善的披露。

三、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一)报表内碳信息碳信息基于价值指标的内容可以根据会计要素分类将其具体化,结合现行会计准则会计要素分类标准,作为六大传统会计要素的递延和细化,可以将碳信息划分为碳资产、碳负债、碳所有者权益、碳收入、碳费用、碳利润,并将其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具体内容见表1。

(1)碳排放权:1997年12月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引入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国给每个发达国家确定一个碳排放额度,允许那些额度不够用的国家向额度富裕或没有限制的国家购买排放指标。发达国家高能耗企业为了使公司正常运转,必须向发展中国家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以获得排放权。碳排放权是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它能够自由交易,企业可以通过出售该排放权获利。所以,碳排放权可以确认为企业资产。

(2)预计负债:《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对预计负债的确认做出了以下要求:“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依据这一规定,企业能够可靠估计的,因碳排放问题可能承担的治理费、罚款等形成了或有负债。

(3)期望价值:《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认为,可以采用“期望价值法”对不确定负债进行“最优估计”。《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也明确规定:“预计负债应当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进行初始计量。所需支出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且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的,最佳估计数应按照该范围内的中间值确定。”

(4)碳收支净额:鉴于碳收入与碳费用的发生缺乏因果关系,没有匹配性,因此碳收入扣除碳费用的差额不叫碳利润而是碳收支净额更为恰当。

碳信息披露内容的设计基于以下考虑:其一,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企业会计准则接轨的思想指引下,已经进行了较

大幅度的调整,内容安排上基本能够适应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需要,会计要素及会计科目名称没有必要调整。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增加相关科目的明细科目,既能满足碳信息披露要求,又简单易行容易被企业接受。其二,鉴于目前技术手段的限制,碳排放的测量仍属技术难点,企业很难将其所拥有的全部资源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全面披露,以上选取的是较为直观且与企业利益相关者联系密切的内容,体现了会计计量的重要性原则。

(二)报表外碳信息无法以价值形式量化的指标,无法体现在报表当中。而许多会计报表无法涵盖的碳信息对了解企业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情况、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温室气体减排潜能等信息至关重要,这些内容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企业当前的市场价值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这类信息包括:(1)企业年度碳排放总量,企业碳减排方针、年度碳减排目标及成效;(2)企业低碳设备投资和低碳技术开况,企业碳减排和碳封存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3)温室气体种类、数量、浓度和处理、处置情况;(4)从事温室气体治理、检测、研究机构和人员情况,企业与低碳生产和低碳工作相关的法规制度制订与执行情况等。

四、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形式

(一)报表内碳信息的披露在现有技术水平和会计环境下,应根据新增的会计科目设置相应的报表项目,将能够以价值形式量化的碳信息反映在会计报表中,仍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形式体现出来。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和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报表内碳信息涉及的范围可能会更多更广,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编制单独的低碳资产负债表、低碳利润表、低碳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以便更全面更详尽地披露企业的碳信息。

(二)报表外碳信息的披露一般而言,报表外碳信息的披露有两种模式:(1)在现有的信息披露工具中加以披露。将报表外碳信息分散到现有的会计信息披露工具之中加以揭示。如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年度报告、中期报告、临时报告都可以以其中的某一或几部分对报表外碳信息予以披露;(2)编制单独的“低碳情况说明书”。在编制初期,为简便和易于操作,不妨先以文字、图形和数量、技术指标等为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低碳情况说明书也应该过渡到同现有的财务情况说明书一样,成为一种正规的和严谨的信息报告工具。单独编制的低碳情况说明书应该是一种通用报告,也要同时适用多方面的信息需要,以便使企业对外披露的碳信息能够发挥最大程度的效益。

我国要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应尽快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通过对外报告企业的碳信息,促使企业管理层按照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行事,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现有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林松池:《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财会通讯》(综合・上)2010年第3期。

[2]罗金明:《基于和谐社会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框架研究》,《经济问题探讨》2006年第12期。

第9篇:低碳技术报告范文

关键词:过程低碳化;低碳经济;社会政策;文化激励

在新的国家战略发展与经济社会规划中,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低碳技术革新成为中国应对能源危机、气候恶化、经济转型发展与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从技术创新引发的生产方式的低碳化变革,已经成为了全球性共识。各国已在清洁能源开发、节能材料研发上倾注了巨大资金与人力资源。而从消费领域、生活方式层面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却依然没有实质性推动。自2009年末《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虽有低碳生活方式的广泛倡导,但在具体行动后果上,并未产生重大改变。汽车购买量、购物垃圾袋、住宅碳排放、生活垃圾等领域,只增不减。这也从消费需求环节上,阻碍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确立。

1 低碳经济: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根本上讲是一种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高能效、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在政府间文件中提出了“低碳经济”(Low CarbonEconomy,LCE)概念。2006年《斯特恩气候变化报告》和2007年IPCC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发表之后,低碳经济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一些国家还发表了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倡议书和行动指针。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确定了美国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战略地位。按照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这种高能效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把产业链条上可以分为三个核心环节:源头低碳化、过程低碳化与末端低碳化(见图1)。源头低碳化关键在于生产、生活领域所需能源供应环节,即能源生产低碳化。因此,新能源开发成为低碳经济最基本、最基础、最上游的环节,主要表现为脱碳化的“清洁能源(clean energy)”研发与应用。以光伏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清洁电”生产已经成为最早产业化应用与推广的新能源。

新能源技术研发、新能源生产一路高歌猛进、遍地开花。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都制定新能源法规,试图在源头低碳化领域取得长足的进展,以占据低碳经济的有利地位。以中国为例,太阳能、风电、核电等“清洁电”等源头低碳化产业规划已经成为了重要战略举措,相关领域甚至业已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这种从源头低碳化着手的低碳经济策略,必然也同时促进了过程低碳化与末端低碳化的发展。过程低碳化则集中在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生活消费过程、产生废物过程中采取4R(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思考Rethink)的循环社会发展形态以及3L(低能耗Low energy consumption、低污染Low pollution、低排放Low let-out)发展模式。末端低碳化核心在于2R(再利用Reuse,再修复Re-pair)原则基础上对于最终排放后的各种废物、废气、废水进行再利用和再修复,以使得最末端的废物排放产生最少程度的环境危害与生态破坏。目前中国设立的“碳汇基金”,便是末端碳修复的有益尝试。

2 过程低碳化:循环经济与循环社会的行为主义实践

行为主义是一种强调过程与行动方式的理论范式。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组织或人在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中通过改良、改变、优化、变革行动方式来改变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模式。行为主义提倡行动过程中的理念与手段变革。实施过程低碳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将重心转移到通过技术更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来降低对于能源的消耗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控制碳排放。这种低能源消耗的产业化战略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较大推动。发达国家在发展以低碳为核心内容的“循环经济”与“循环社会”层面,实施了从法律、制度、政策、公共行为方面的系列变革。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它主要是指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和产生废物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资源,发展资源回收再利用产业,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它是建立在物质、能量不断循环使用基础上与环境友好的新型范式。”它融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为一体,把经济活动重组为“资源利用―产品―资源再生”的封闭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模式,强调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这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将人类生活的物质需求过程都纳入了视野之中,因此它并非仅属于经济学范畴,而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这包括大中小三个层面,即企业、区域和社会。根据这种理论,“循环社会”理论应运而生。循环社会将视野提升到人、自然、经济、环境、生态、人文、社会关系、制度文化等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发展层面。循环社会诉求的是一个生态友好、经济发展、资源消耗低、资源循环利用率高的社会。

循环社会更诉求5C理念。循环社会“是在循环经济的5R基础上透过公共行为理念的5C(协调Coordinate,共识Consensus,合作Cooperate,共存Co-existing,共荣Co-prosperous)策略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的互动。”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依赖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利益的良性均衡。循环社会的5C理念,核心在于行动理念的更新。包括从制度设计、政策规划、行动模式、行为方式层面实现绿色化、可循环、可持续、健康社会运行模式。改变单纯的GDP增长,将绿色GDP,幸福GDP等纳入到政策规划层面,凸显了对于循环社会发展理念的坚守。日本在2000年4月通过了《循环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循环社会建设的专门法律。之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中国等先后制定了循环社会法案,以切实行动推动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的发展。

3 生产方式变革与低碳经济发展

以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为发端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集中存在于生产过程与生活过程的低碳变

革。生产过程中的低碳变革是控制碳排放最大的领域。根据世界气候大会报告,当前生产领域的碳排放占据了整个地球碳排放的70%以上。除了能源生产领域的生产,机械、电子、化工、冶金、信息、汽车、造船、航空、航天、轻工业、建筑行业、农业生产、生活用品制造业等广泛的生产领域,是能源消耗最突出的部门。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增长还处于较低的粗放型发展阶段。每单位GDP的能效率与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大,是“日本的11倍、德国的10倍,美国的6倍、加拿大的4倍。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我国只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低碳经济还有很大的提升与改进空间。

生产过程的低碳转型在发达国家随着整体的“产业置换”获得了长足发展。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也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粗放型的初级工业化历程。这主要体现在从工业革命到“后工业社会”之间总计近两百多年的时期里。在这一时期,煤炭、化工、钢铁、建材等一般制造业占据了国民生产的主要比例。美国的东北工业地区、德国的鲁尔区、英国的下威尔斯地区、法国的东北部工业区、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在初级工业化历史时期都形成了高能源消耗、重环境污染的产业体系。但是,西方国家积极通过技术革命,发展新型“低碳”工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以改造传统“高碳”工业,置换了原有的基础性粗放型工业。他们一边将传统工业产业进行国外投资与转移,一边是大力发展高科技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和以休闲创意产业为代表的旅游业、文博业、设计产业、影视文化产业等。同时通过国际贸易手段,最终将“高碳产业”转嫁给发展中国家。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便成为了高能耗、重污染产业的“承接者”,而发达国家则摇身一变,成为了后工业社会国家。日本曾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了一项“振兴乡村”的旅游开发计划,使得遍及全国的每个乡村都得到了一笔政府支持的旅游开发资金,用于开发诸如温泉、滑雪、高尔夫、民宿、攀岩、神庙等旅游产业,从而让日本的乡村直接进入了以休闲旅游产业为代表的“低碳社会”。

全社会领域开展生产过程的低碳革命,理应成为一种国家战略与民族共识。特别在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层面,必须要注意低碳化技术嵌入的应用。这种应用可以在三个层面实现过程低碳化创新实践。首先,工业生产过程的动力系统要进行低碳型设备更新。工业生产动力系统所需用电、用热、用气的节约化、高能效设备的更新、改造、升级,必须上升到国家层面技术改造升级的高度。要建立企业、地方政府、国家层面的技术升级财政支撑体系,以实现动力系统的改造与升级。其次是原料使用、加工过程中的生产设备的节能增效系统的改进。工业生产的重要中间环节是加工过程,加工过程所需要的能量与碳排放是整个生产领域最主要的碳排放环节,因此必须要对加工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节能减排型的系统再造。要通过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科学工艺流程的研发,来降低生产领域的碳排放水平。这需要工业生产领域的各家企业、研究机构协同努力,制定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战略,力争促使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量。第三个层面是生产领域的产品包装与物流环节的低碳化战略创新。产品的包装材料、包装设计、产品物流、产品的利用等层面,要从可再生包装纸,包装创意设计,产品物流的集约化、产品利用的简易化设计中寻找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的策略。

建立规模更大的国家、省、市层面的“低碳经济扶持基金”,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对于企业在生产领域的低碳化技术投入、产品更新应该给予大规模的奖励扶持基金,从而为整个国家的生产领域的全面低碳化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与政策动力。从目前各个层面的科技创新扶持基金的奖励范围来看,仅仅关注了创新技术型的新企业,而对现有的生产型企业低碳化技术投入、设备更新、生产工艺再造,特别是民营制造企业,无论是政策的对象设计,还是资金规划,都没有为传统企业的生产过程化低碳革新行为提供有效的动力支持。这种低碳经济政策层面的“缺位与偏位”,使得整个国家层面的“过程低碳化”战略步伐缓慢。而期望完全通过市场自由主义的方式来保证企业自觉转型与升级,具体操作与实践的难度显然很大。在低碳政策规划层面,“需要致力于从运动式的管理向长效的政策激励机制的方式转变。”。应建立覆盖全国国土范围内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低碳经济转型激励政策与奖励基金计划,以促使各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全面低碳化改造。

4 生活方式的变革与低碳经济发展

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活形态。广义的生活方式“指不同的个人、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狭义的生活方式主要体现于日常生活领域,如物质消费、闲暇和精神文化生活、家庭里的生活活动。”生活方式也可简单地体现为“衣、食、住、行”;或者可以看成个人情趣、爱好、嗜好、价值取向决定的生活行为的独特表现形式和特殊的生活习惯、风度、气质等内容。生活方式具有个人、群体、阶层、民族等不同表征形态。工业生产过程的低碳化集中体现为技术与设备的低能耗与低排放。而人的生产过程及生活方式领域的低碳化,则更多地体现为节能降耗低排放型的生活行为,包括了消费、交通、居住、休闲、餐饮等领域的生活习惯层面的低碳化取向。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无节制地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最根本原因。只有培养低碳生活方式,才是可持续的,环保的,文明的、负责任的生活方式。”在国外,生活方式的低碳化社会营销与推广,成为了一种最新的时尚。

首先,低碳型饮食方式的倡导。素食主义是一种饮食文化,核心体现不食用来自动物身上各部分所制成的食物。素食也逐渐被认为是拯救地球环境恶化的重要手段。根据德国生态经济研究协会的研究,证实素食能够减少大量碳足迹。在研究人员比较肉类与非肉品消费温室气体(greenhousegas)的排放量后,发现食肉者一年的碳排放量相当于开中型车4 758公里,相较之下,素食饮食可减少这些碳排量的一半;此外,无动物成分的素食只产生低于1/7的温室气体,由此能够省下86%的碳排鞋。联合同跨政府气候变迁小组(IPCC,Intergovem-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主席帕卓里博士(Dr,Rajendra K,Pachaufi)2007年出版的首份风险预测报告,进一步强调素食在减少温室气体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可以缓和全球暖化的危机。因此,从最基本的饮食方式开始,以素食主义作为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策略,已经越来越成为了一种社会共

识。虽然中国的素食文化一直没有得到政府社会政策层面的推动,还缺乏社会营销行动的介入。但可喜的是,一些民间人士已经在以维护健康、保护环境、减少碳排放的理念呼吁和提倡素食主义生活方式。

其次,低碳生活方式的倡导。个人碳足迹的形成,很大程度集中于个人日常生活的不良习惯,因此要进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全面变革,才能真正做到生活方式的低碳化行动。低碳生活方式融入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细节、各个领域,其核心是在消费方式、交通出行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家居生活的细节层面,以节能、降耗、减排的方式来构建个人及群体的生活方式。目前,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阶层开始以“低碳生活”作为时尚生活方式,实行“适度吃住行用,减少不必要浪费”的生活理念。比如提出打印纸双面使用,及时关闭办公室电器,夏天多使用手扇、电扇,少用空调,淘米水留着浇花、热水器先流出的一部分冷水留着冲马桶、购物使用环保布袋、买小排量环保型汽车、选择环保日用消费品、上班尽量坚持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共交通、低碳家装风格、简约化生活、少乘电梯多爬楼梯等等大量细节化的低碳生活行动方式。除此之外,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行动中,已经出台了个人“碳足迹计算器”用于个人缴纳“碳中和”补偿金,并通过捐赠树苗等方式用于植树造林,吸收个人排放的二氧化碳。很多明星及公众人物,都在开始自觉缴纳“碳中和”补偿金以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在公众倡导与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同时,必然反过来推动企业加快提供低碳化的居民消费产品。这就建立了企业、公民、城市公共服务三位一体的低碳生态链。

再次,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营销的拓展。在低碳环保型生活方式逐渐成为白领阶层的时尚生活方式的同时,加快、加强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营销,具有重要的社会倡导意义。社会营销“是为了个人、集团或者社会整体利益,采用市场营销的原理和技巧使得目标群体自愿地接受、拒绝、改变或者摒弃一种行为。”低碳生活方式要成为一种普遍的主流的公民生活方式,还需要更有力度,更有策略的社会营销手段。通过挖掘个人生活习惯的“高碳”弊端、呈现“低碳”利益图景,建立公共传播渠道,借助大众媒体广告、影视节目、文学作品、动漫、博客、微博、手机短信等传播低碳生活方式的行动策略,并由志愿者团体、明星、公众人物、代言人等层面的低碳生活方式沟通、引领、劝导,建立起一套关于低碳生活的大众社会营销公益机制。将低碳纳入时尚文化之中,形成一种文化激励机制,从而将时尚型低碳生活内化为大众生活习惯,以推动全社会所有人树立低碳生活方式。这要求政府部门、NGO,媒体、企业、公众人物构建出一种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共识。籍由各自资源的动员,从政策支撑、媒介动员、基金投入、NGO的人力资源以及企业行动,汇聚成合力,展开对全体公民规模化的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营销,最终变革公共行为,建立起全社会的公共低碳生活方式。作为当前低碳主题的“中国绿色碳汇基金”,应该协同各地区的“碳汇基金”一起,承担起向全社会营销、推广、普及低碳生活方式的重任。在“碳汇林”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中国的“碳汇民”低碳生活普及工程。

5 结论

低碳经济体现为个人、企业、社区、城市、国家、全球性共同价值观与行动伦理。在全球追求循环经济、循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低碳经济已然成为了全球共识。中国已经走出了科学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定步伐。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中国已经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政策设计、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生活方式变革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道路。“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特别强调,要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可以预见,在新的战略规划指引下,生产领域、生活方式层面的低碳诉求,将会更加成为制度设计与政策规划的重点。目前各地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单位GDP的能耗、碳排放强度、再生能源比重、森林碳化、低碳消费都已经被纳入了约束性指标设计体系。

只要政策规划层面能够在“过程低碳化”环节中能够更给力,强化推动成千上万的企业进行动力系统、工艺流程、终端产品体系上实现低碳技术、低碳设备、低碳流程的转型、升级与更新;同时,继续在低碳生活方式领域进行更有力度、更有效率、更有策略的社会营销与推广,过程低碳化战略将真正发挥重大转变,真正实现中国低碳经济的根本转变,走一条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均衡化的可持续增长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机制创新与和谐发展: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度政策报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142。

[2]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20。

[3]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型经济[J],世界环境,2000(3):36。

[4]张鸿雁,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城市可持续创新战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75。

[5]冯之俊、郭强、张伟,循环经济干部读本[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05:8。

[6]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低碳发展论(上)[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151。

[7]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