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装设计开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服饰快递 自动包装 气动
中图分类号:TP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4(b)-0107-02
Abstract:Through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mov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design, developed a clothing express automatic packaging machine, the device has a clothing express intelligent automatic packaging function, including multi-warehouse automatic feeding, automatic bag, automatic support pocket, Automatic push material, automatic heat sealing, automatic delivery of a single expres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requirements, to achieve all kinds of clothing single or more express fast packaging.
Key Words:Clothing express;Automatic packaging;Pneumatic
中国服装行业2015年市场规模为1.9万亿,预计到2017年,这一规模将超3万亿元。巨额的服饰销售产生了大量的快递订单,而快递的包装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这也增加了线上销售的成本。为此该项目组研制出了一种服饰快递自动包装机,可实现提高包装效率,降低销售成本。
该装置由机械结构、运动及控制系统组成。机械部分包括整体型材框架、料仓机构、丝杠推送系统、快递单撕胶机构等;运动系统包含气动和电动部分,主要包括气路、气缸和吸盘、步进伺服等;控制系统由FX2nPLC控制[1-2]。
1 整体方案设计
该装置需实现智能化全自动包装功能,包括多料仓自动送料、自动取袋、自动撑袋口、自动推料、自动热封、自动贴快递单等功能[3-4]。由PLC编程实现控制,步进电机将料仓移动至传感器位置自动定位,气动推料机构将服装推出料仓自动收回,使服装进入导向槽内, 快递袋吸取机构将快递袋吸取至指定位置,机械推料机构利用丝杆螺母将服装推入快递袋内,机械推料机构收回后,热封系统启动,热封条自上而下运动,接触快递袋(热封时间由旋钮可调大约1~10 s)实现热封动作。整体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装置整体结构图如图2所示。
2 机械结构设计
2.1 送料机构
送料机构由料仓、移动导轨、推送气缸等构成。料仓固定于移动导轨的滑块之上,导轨中间固定有齿轮齿条,齿轮在步进电机的驱动下实现旋转,从而带动齿条水平左右移动,实现送料的目的。导轨并在两侧加有限位开关,在此方面采用精确可靠的PLC控制,可以保证每次料仓平稳运行和精确的重复定位。
料仓、送料机构随着丝杆、螺母和导轨移动到推料位置,气动推料机构启动将服装送出料仓,气动推料机构自动收回。服装进入导向槽,推料动作完成,机构进入待动状态,实现自动送料。送料机构如图3所示。
2.2 推料机构
由于该推料机构在实际的推料过程中需要有较大的行程,为此项目采用了直流电机驱动螺杆实现推料,同时在螺杆的两侧设计了两根导轨以减少丝杆的抖动和歪斜,保证推料的平稳进行。
推料板前方是一块三角形的斜铁,斜铁的底面采用了倒圆角,使推料板与料掉落板上的摩擦力减到最小、在推料板出入快递袋的时候不会在两板间卡住。
送料机构把料推入至导向槽内,在此上固定有限位板,保证推料时料不会歪斜。推料机构如图4所示。
2.3 取袋及撑袋口机构
快递运输采用的是利用气泵带动真空发生器抽真空,在吸盘内部形成负压,从而将快递袋吸起,为保证快递袋在运输和提起的过程中的定位精度,项目增加了外侧吸盘保证快递袋运输到指定位置。运输到张开位置时,气动机构从上往下运动,与快递袋下方的固定吸盘接触,随后中间两个吸盘与底下两个固定吸盘同时工作,两侧吸盘暂停工作,气动机构收回,从而实现快递袋的打开。
在推进气缸上两侧固定有光杆直线导轨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平稳、解决气压太大造成的震动现象发生。取袋及撑袋口机构如图5所示。
2.4 热封机构
热封机构主要由气泵产生压缩气体。作用于双轴双杆气缸,热封塑料条固定于气缸前端链接件处,当压缩气体进入气缸后推动气缸轴向下运动,热封塑料条与热封金属条接触,维持时间3 s后热封完成[5-6]。热封机构如图6所示。
2.5 热敏单剥离及贴单机构
热敏单剥离及贴单机构如图7所示。将热敏快递单装在固定轴上,把底纸拉出缠绕在转轴上,用压纸夹夹住即完成热敏快递单的安装。
工作时,PLC控制步进电机工作,电机通过同步带传动带动转轴,将热敏快递单纸拉樱传感器检测到快递单,电机停止工作,然后气缸向下运行,快递单被贴至快递袋上,气缸收回。
3 控制系统
项目以PLC为主控系统,通过PLC分别控制步进驱动器、继电器等器件,实现步进电机的运动、气缸工作、吸盘吸合、热封等功能。控制系统如图8所示。
4 结语
该项目通过机械结构、运动及控制系统的设计,研制了一种服饰快递自动包装机,该装置可实现自动送料、自动取袋、自动撑袋口、自动推料、自动热封、自动贴快递单等功能,可根据订单要求实现单件或多件服饰的包装,成本低、效率高。
参考文献
[1] 胡家秀.简明机械零件设计使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杨永才.机械设计新标准应用手册[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 《机械设计手册》联合编写组编.机械设计手册第一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 赵明岩.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指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Pro/Engineer 3D parametric model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obacco packaging machine specification design system, and display the system interface and operation results, which proved that this system is completely suitable for tobacco packaging machine specification design work.
关键词: Pro/E;二次开发;烟草机械;规格设计
Key words: Pro/E;second development;tobacco machinery;specific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212-03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使得以往一些非常复杂的工作变得越来越便利,这一点在机械设计行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烟草机械与其他机械产品不同,其复杂程度远大于一般机械产品。由于不同烟厂生产的烟支外形尺寸各不相同,要求机器的排布也不一样,所以同一系列的烟机产品,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规格。另一方面,由于烟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香烟本身的差别不大,烟厂只在香烟的形状和外包装上下功夫,以争取更多的顾客。这样一来,更多的特殊规格就应运而生,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就变得非常大。
Pro/Engineer(简称Pro/E)软件系统是美国参数化公司(PTC)1989年推出的产品,是一个用于产品的三维模型设计、加工、分析及绘图的CAD/CAM软件系统[1]。该软件以参数化特征造型和系统的全相关性而著称。目前,Pro/E软件在电子、家电、产品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课题利用Pro/E的Pro/TOOLKIT[2]接口以及三维特征技术,构建基于Pro/E的产品CAD系统,对提高CAD软件的使用效率,减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是十分有意义的。
1 Pro/E三维参数化模型设计的原理
1.1 模型的三维参数化设计 三维参数化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三维模型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方式。三维模型不是由程序创建,而是利用交互方式生成。在已创建的零件三维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根据零件的设计要求建立一组可以完全控制的三维模型形状和大小的设计参数。参数化程序针对该零件的设计参数进行编程,实现设计参数的检索、修改和根据新的参数值生成新的三维模型的功能,其过程如图1所示。
由于这种方式在已有三维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修改设计参数派生新的三维模型,因此,称之为基于三维模型的参数化设计。在本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就采用了该种方式。
1.2 Pro/TOOLKIT应用程序的开发 Pro/TOOLKIT是PTC公司为Pro/E软件提供的开发工具包,其主要目的是让用户或第三方通过C程序代码扩充Pro/E系统的功能,开发基于Pro/E系统的应用程序模块,从而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Pro/TOOLKIT提供的UI对话框、菜单以及VC的可视化界面技术,设计出方便实用的人机界面,从而大大提高系统额实用效率。
Pro/TOOLKIT工具包提供了开发Pro/E所需的函数库文件和头文件,使用户编写的应用程序能够安全地控制和访问Pro/E,并可以实现应用程序模块与Pro/E系统的无缝集成。
2 烟草包装机的规格设计系统的实现
2.1 设计流程 在本系统的设计过程中,Pro/TOOLKIT主要用于人机交互界面的建立,生成系统菜单和对话框。其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
①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检索。②根据输入的设计参数对模型的内部参数进行编辑。③再生模型。④对模型进行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干涉。如果干涉则要求用户重新输入参数。⑤生成工程图。
烟草包装机规格设计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系统的设计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零件的三维参数化设计和用户界面的开发。[3]
零件的三维参数化设计就是在零件的三维建模过程中,把它与规格相关的内部参数通过Program程序与设计参数相关联,这样就能通过外部的设计参数来驱动模型,使其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
用户界面的开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 菜单设计 菜单是Pro/E的主要用户界面,Pro/TOOLKIT提供了一系列菜单操作的函数,允许应用程序创建和管理菜单。菜单包括:菜单条(Menu bar)、菜单条菜单(Menu bar menu)、菜单的按钮(Push button)、菜单的复选按钮(Check button)和菜单的单选按钮(Radio group)。菜单文件主要分为完整菜单文件(以.mnu为后缀名)和辅助菜单文件(以.aux为后缀名)。完整菜单是指独立于Pro/E原有菜单,并且具有完整结构的菜单。辅助菜单是指在Pro/E原有菜单中添加的菜单按钮,该按钮名称不能与Pro/E中的菜单按钮同名,并且不能超过14个字符,这种辅助菜单是对Pro/E原有菜单的补充。
菜单文件具体形式为:
■
1.环境因素:不同身份的消费者着装喜好各不相同。职业人士需要树立其端庄、优雅的社会与家庭形象,在服装的选择上往往会偏向衬衣、风衣、西服套装等梭织服装。而大学生的形象是青春、活力,大多时间处于非正式场合,针织服装自然是他们的主打服装。校园环境决定了针织服装在大学生生活中的主导性地位。
2.自身因素:大学生对服装的消费会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也正因为针织服装工艺流程短,生产成本低,与梭织服装相比其价位相对较低,相对来说性价比与附加值较高。因此能够得到很大一部分年轻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一致青睐。另外,男生更追求服装的舒适度,而女生更注重流行时尚。针织服装同时拥有舒适、时尚的元素,所以能够受到大学生的喜爱。
3.心理因素:大学生在穿着衣服方面所反映的心理特征是多方面的,有的希望通过服装把自己装扮得更加秀丽动人,风度翩翩;有的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在服装式样上追求新颖别致;还有的人喜欢从众,社会上流行什么式样,就穿什么式样。但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有“爱美”和“求新”的心理特征。针织服装质地柔软、自由舒适、款式更新快、并且比较普遍,因此能够吸引大学生的目光。
4.社会因素:当今时尚潮流影响着大学生的着装观念。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心理,这种心理促使大学生追求走在生活最前端的时尚潮流,把时尚注入自己的生活。针织服装的崛起恰好满足了大学生的这种需求。
针对大学生喜好的针织服装设计构思
1.研究背景:注重消费者的风格喜好及其侧重的局部细节将对设计开发针织服装有极大的帮助,借此可以通过消费者的风格喜好调查数据来设计开发产品,以达到迎合这部分消费者喜好的目的。为了了解大学生消费群体对针织服装的喜好偏向,我们在苏南地区不同院校随机选取了三百位大学生做测试。通过眼动仪这一先进仪器,针对大学生对针织服装风格、局部细节等多方面的喜好进行了测试研究。
2.调研结果:我们将针织服装分为三大类风格进行调查,分别是“欧美简约风格”、“日系田园风格”、“另类独特风格”。(1)风格方向的偏重选择。测试结果显示,高达 58%的消费者偏好于日系田园风格,其次为欧美简约风格(24%),而另类独特的针织服饰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特定元素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接受等因素,并不是非常被关注。在经过风格喜好的数据分析后,我们得出大学生更加喜欢田园日系风格的针织服装。日系田园风格的针织服饰追求一种原始的、纯朴的美。其宽大舒松的款式,天然的材质,为人们带来了有如置身于悠闲浪漫的心理感受,正是大学生的生活需求。(2)局部设计元素的偏好。确定了大学生最喜好的针织风格为日系田园风格之后,我们用眼动仪测试大学生对日系田园风格针织服装的局部造型的喜好。通过数据分析,就针织服装的局部造型设计而言,我们基本得出如下一些结论:1)图案是针织服装设计的重点。经调查发现,带有图案的针织服装中,图案被关注率达到了57%,在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图案类型可基本分为条纹图案、局部或全身图案、图案与条纹搭配三种。但每种都能吸引人的眼球。在设计时,把图案的创新作为着重点,会使设计更适合市场。2)色彩是针织服装设计的突破口。色彩常常是消费者对服装的产生第一印象的设计元素,大学生是一个多姿多彩、青春活泼的群体,他们年轻有活力,这样的年纪,应该辅之以绚烂的色彩去衬托,用各种跳跃碰撞的色彩融进生活。3)面料是针织服装设计的根本。面料永远是设计的根本。相对于其他普通面料而言,针织面料在其机理、再处理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一根纱线,通过千万种变换的织法可以织出各种各样肌理的面料。在做针织服装设计时,设计面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针织服装应该注重细节设计。很多情况下设计师在做设计时往往更多地关注服装的整体造型,而常忽视细节处的设计。然而细节设计却最能反映一个设计师的巧思。新颖别致、画龙点睛般的细节变化会让原本平淡无奇的服装得以提升档次,获得消费者的喜爱。
研究总结思考
【关键词】探析 成衣设计课程 教学改革
成衣设计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表现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原理和设计方法和独立构思能力,运用大量的款式图、效果图形式表现不同性别、年龄、季节、文化、政治、经济、地域、民族的服装,能合理地进行服饰色彩的搭配,能把握系列服装设计的变化规律、要点与方法;能理解时装演变、风格与流行。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市场学理论、服装专业技能、工程学知识和艺术设计综合素质能力,今后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确立成衣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
成衣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以学生能掌握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前提,利用开拓性的设计思维和娴熟的设计能力,在服装企业、服装研究管理方面从事服装设计、服装产品开发、服装市场营销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服装设计技能,培养学生的设计开发能力。为了让学生具备这一综合素质,就要在成衣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首先通过理论传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潜能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尽快完成从理论到实践、从专业到产业的深化过程,明确专业学习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并能够培养出勤于思辨、勇于实践、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良好作风,使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依据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方式,我将成衣设计教学内容由原先概念性较强的内容模拟转化为以企业需求进行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着力培养服装设计工作者、服装设计师助理岗位所具备的能力,例如,我用市场调研品牌代替了理论讲述,第一部分从浅显易懂的词语引导学生进入品牌服装设计的流程,使学生感受到品牌服装设计的方法和企划。接下来分别调研各大商场的主要品牌的定位和风格,分组讨论,总结归纳,编写ppt和调查报告。让学生认识了品牌服装的设计生产过程,进而培养学生日后成为服装设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养。并且每次课前设置作品评估环节,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陈述方案,教师最后讲评、总结。如此的内容设置使学生对成衣设计有了很深入的感受,也更系统地学习成衣设计品牌知识。
二、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课内课外勤学苦练,多临摹多交流多赏析,使学生的创意设计和鉴赏水平明显提高,在单品服装设计与系列服装设计过程中,重应用、重实训、让学生在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服装设计的意义和乐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职业能力。教学方式多样化,特别是“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运用在单品服装设计教学中很有效,以女装的各种款式作为设计的任务,让学生自己设计、打版制作,再总结讨论,评比优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成就感和进步。再组织学生与企业合作、创新设计、举办强有力的时装大赛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三、整合教学内容,促进校企合作
探索校企合作,整合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有效的教学内容,又使学生便于学习掌握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符合行业和岗位的需求,使学生具备技术性、艺术性、综合性为一体的知识结构,通过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具备设计能力、综合表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基于当今服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人们对服装的消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业的多样化、高级化、个性化发展特点,服装的设计与生产也呈现出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短周期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一市场特点“行为导向教学”改革正顺应成衣设计课程的要求,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所组成,它通过现代教育所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不同于传统学科式教学的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强调以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是更多地作为教学的咨询者和课堂教学的主持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独立地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工作计划的制订到工作任务的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服装品牌产品来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主持下以个体或小组合作工作的形式自行组织完成款式设计任务;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任务的过程。这里的“产品”是指以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服装产品。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获取市场流行信息、制定工作计划、作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 “完整的行为活动模式”。完成成衣设计的企划通过成衣设计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实现三个“中心”的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开发操作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实训,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并提早熟悉企业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缩短毕业生与企业的磨合期,为学生顶岗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成衣设计是一门艺术性、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传授理论是不够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之快,使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业务,不断提高授课能力,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另外还要考虑教学对象,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服装色彩;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服装色彩对于服装设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人们在远处观看一件服装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服装的色彩,继而才是服装的廓形、材质等相关因素,所以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色彩往往是优先考虑的因素,色彩对于服装的整体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服装色彩不同于单纯的绘画色彩,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色彩还需要和服装材质相联系,因为同样的色彩在不同的面料材质上也会显现出不同的特质,然而在以往的《服装色彩》课程的内容设置中只是单纯的从色彩本身的原理出发,很少联系到服装材质的相关内容,以至于学生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对于后续的课程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服装色彩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相联系的研究,探索《服装色彩》课程教学实践的新思路。
《服装色彩》课程的教学现状及行业需求分析
1.《服装色彩》课程的教学现状
《服装色彩》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其目的在于将色彩的科学基础理论和现代审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追求艺术美和技术美的高度统一的思维方式,继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的设计能力。可是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服装色彩》课程内容的设置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内容设置中色彩理论化的学习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作业内容大多是要求绘制色相环,练习邻近色、对比色、冷色调、暖色调等的色彩对比设计,作业大多是停留在纸面的练习上,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仅仅限于纸面的表述,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对于服装面料的色彩搭配缺乏整体性的把握。其次,课程的安排缺乏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学生在进行色彩练习的时候往往都是闭门造车,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以至于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都是天马行空,忽略了对服装风格、市场定位等因素的考虑,作品缺乏整体性的思维模式。
2.行业需求分析
服装行业在近几年可谓是蓬勃发展,对于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攀升。在如今消费者对于服装产品多元化需求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更需要学会以市场的眼光来衡量产品的设计,否则只会是理论脱离实际,设计出的产品也是无法经受住市场的考验的。服装的三要素是:色彩、廓形、面料,三者之中,色彩往往是设计作品带给人的第一视觉要点。服装色彩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体现在服装设计产品的本身,对于后续的如产品陈列等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服装配色,关注色彩流行趋势的走向,对于服装产品的设计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课程改革的内容及方法
1.优化课程内容设置
科技与艺术学院《服装色彩》是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大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专业基础课,总课时为64学时,分8周完成教学内容,与之相配套的同步课程为《时装绘画》、《服装工艺》等课程,后续相关课程为《服饰图案》、《女装设计1》等课程。按照现有课程的规划,《服装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将作出以下调整:
第一周,色彩构成概述及色彩体系的讲解,主要是为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以及色彩的相关属性等原理;第二周,色彩的对比、调和与秩序构成的讲解,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了解了色彩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了解色彩的对比、调和的效果,熟悉配色的基本类型。第三周,色彩形式结构与重组的讲解,通过对色彩的提取与重组让学生掌握配色的基本技能;第四周,流行色与服装色彩的关系的讲解,介绍流行色的概念、流行色的研究与机构、流行色的变化与周期等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流行色与服装设计的关系,同时在进行该内容讲解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流行色对于服装市场的影响,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逐步确立服装色彩的流行意识;第五周,服装色彩的心理效应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心理联想以及色彩表达的不同情感,能够在服装设计中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做到灵活运用;第六周,服装色彩与面料的讲解,通过大量的图例示范介绍面料的材质、组织、图案纹样等与服装色彩的关系以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色彩基础原理知识与实际服装面料设计的关联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服装色彩审美能力;第七周,学生通过系统全面的服装色彩知识的学习以及市场调研后,自主确立设计主题,通过灵感源资料的收集、色彩提取与流行色研究来完成一个主题的服装设计,同时在该系列设计中选取一款,以1/2小人成实物的制作;第八周,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设计与制作,在学生完成最后的设计成果后予以点评,最终将学生的设计作品加以整理并进行展示。
2.加强色彩流行趋势的市场调研
色彩是服装设计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个服装设计师,必须关注色彩的流行趋势及行业的发展动态,服装色彩流行趋势的调研工作对于服装设计工作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新的课程设置中,第三周将会重点介绍流行色与服装色彩的关系,届时会在课后安排学生进行市场调研,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当前国内与国际的面料及服装流行色的趋势与市场的结合,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进行市场调研的时候,教师会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收集不同色彩和材质的面料样品,并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对于服装色彩的理解完成服装设计与制作。
关键词:皖西文化;民间艺术;服装产业;品牌打造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传统民间艺术每天都在面临着现代社会的挑战,很多国家都在为复活和重新演绎传统民间艺术不断做出努力.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服装,将会成为皖西民间艺术新的传播媒介.皖西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同时位于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在规划中,涉及到了振兴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等产业布局.因此作为轻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装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变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皖西的服装产业发展的人才是匮乏的,同时相关部门对民间艺术的开发力度也不够,导致皖西地域文化影响力较弱以及服装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本文拟通过对皖西民间艺术内涵的深入分析,挖掘其艺术精髓,探索如何更好的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使皖西地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1皖西民间艺术的地域特征
皖西地处江淮之间、大别山北麓.战国时期,该地区是南北文化,外来文化与土著文化交汇地.战国中晚期,皋陶文化与楚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并一统皖西.因此,该地区境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间艺术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民间乐舞、民歌、民间戏剧、民间工艺几个方面.
1.1民间乐舞
(1)流行于皖西的民间曲艺,主要有“四弦书”、“小调胡琴书”、“淮词”.其中的四弦书又名“四股弦”,因其说唱用四根弦胡琴作伴奏而得名,它起源于六安,流行于皖西地区;小调胡琴书也是皖西地区特有的曲种之一,主要流行在舒城县.四弦书是以胡琴书为母体,独立发展起来的,而胡琴书中残存的专以民间小调演唱曲目的形式,被艺人保留下来了.
(2)产生于皖西的民间舞蹈主要有“十把小扇”、“十二月梳”、“打五扇”、“肘阁”.其中的“十把小扇”产生于六安县,流行于皖西广大农村,已历100多年,它的唱词是通过10位农家姑娘对手持扇子上的10幅画面的赞美,抒发了她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十二月梳”产生于六安县,流行于舒城、金寨、寿县等地,它的画面生动活泼、绚丽多姿,歌词生动形象、朴实优美,节奏舒缓流畅、委婉动听,舞蹈开始,10个新娘身穿大红袄,下系百褶罗裙,左手拿一把椭圆形镜子,右手拿一把梳子,边梳边舞出场.
1.2民间戏剧
流行于皖西的戏曲剧种主要有庐剧、京剧、黄梅戏等.其中庐剧诞生、发脉于霍山、六安等皖西地区,是皖西亦是安徽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大型庐剧《程红梅》、《妈妈》等,在当时产生较大影响.
1.3民间工艺
皖西民间工艺有剪纸、舒城竹席等.民间剪纸属皖西翁墩剪纸极具特色.首先,题材内容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种:四灵(龙、凤、麒麟、龟)、四兽(狮、虎、象、豹)、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菊、竹)、八仙、门神、寿星、招财童子及琴、棋、书、画、佛八宝、道八宝等;剪纸文字有:“福、禄、喜、宝、万”及“四季发财”、“春福满堂”等吉利词语.
其次,技法独特.全部用剪刀铰出的单色剪纸.很少采取先勾图,后剪裁的方法,大多对照“样子”,或凭头脑记忆直接剪铰.再次,贴近生活,技艺创新.由于受到一些现代文化的冲击,翁墩剪纸在载体上也有了一定创新,以适应时代.同时,张玉柱也是皖西剪纸艺术家的突出代表.他不仅可“剪”,而且会“撕”,尤其是他的撕纸艺术,堪称一绝.皖西另一种民间工艺品———舒城竹席,它是皖西传统汉族手工艺品.据专业人士介绍,舒席从竹子的选取到制作工艺都十分讲究,经破竹、切篾、起篾、分篾、撕篾、煮篾、刮篾、编织、扭头、收边十几道工序,而且全是手工操作.
2皖西民间艺术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
随着时展,传统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皖西民间艺术需要新的载体去诠释,将会使民间艺术的精髓与商业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作为现代时尚的领头军———服装设计领域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通过对民间艺术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的提炼,将其融入到服装设计中,以展现色彩、造型和设计手法给服装带来的全新视觉形象.
2.1皖西民间艺术中纸艺造型、色彩和手法的运用
纸艺的发展历史悠久,其设计形式又具有无限的设计开发潜力,可以说纸艺兼具了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所以纸艺的设计元素的应用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设计师的青睐.皖西民间工艺中的翁墩剪纸造型,以其独特的造型元素而成为服装造型和图案新的设计点.尤其是近些年,复古文化和多元文化的兴起,服装设计师纷纷寻找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的契合点.例如,有很多设计师试图在针织中融入纸艺的美学内涵和形式.一些针织纱线结构的创新让纸艺和针织服装的结合成为了可能,如针织面料中较细的纱线,以剪纸艺术的创作手法来制作提花,手工艺感强,彰显奢华,突出了女性的柔美特性.针织面料强缩绒的出现,使得针织服装设计中运用折纸设计工艺成为现实.因此,皖西翁墩剪纸中一些特有的纸艺元素造型开发价值较大,与服装设计的融合将会产生更多的可能性.纸艺的色彩提炼,可利用中国传统的五色观来进行.即随“意”用色.皖西翁墩剪纸艺术中,剪纸的采色,都来自皖西的地方的风土人情,如娶新媳妇、生孩子、过新年等,作者会根据这些节庆,进行“意”的造形与选色.单色剪纸在喜事中常用红、黄等颜色,这几种颜色在其象征意义对人们心灵感染的同时,其古朴、明快而又纯美的色彩同样形成了视觉冲击.
民间纸艺造像手法也给服装设计带来更多的设计空间.如皖西民间剪纸中的“剪”和“撕”手法创作将丰富服装面料的造型.剪纸,是一种纸艺镂空技术,在通过刻画具象或抽象图案给人在视觉上造成透空对比的艺术享受.“剪”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为以线为单位,沿着线迹,按一定的组合方式做刀剪处理(不是剪空的镂空处理),在垂直的状态下线形剪开处会呈现出自然的立体拉伸效果,并会随着人体的动作产生变化丰富的透空肌理.不同的图形将会产生不同肌理效果.“撕”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是指用手撕的方法做出材料随意的肌理效果.“撕”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面料上直接进行手撕处理,利用面料撕裂后的垂坠感使面料自然下垂,展现了放荡不羁的粗犷风貌,秉承了设计手法多元化的设计理念.
2.2皖西民间艺术中乐舞的造型和色彩的运用
皖西民间乐舞中有着非常丰富的造型和色彩元素,可利用民间舞蹈中“十把小扇”和“十二月梳”善用的水绿色、品红色、大红色等色彩,将其融入到现代服装中,以体现民间舞蹈的艺术神韵,且不失时尚性.“十二月梳”中的新娘着大红袄和百褶罗裙的服装造型也给现代服装设计师更多的灵感,[2]可以此进行款式的创新演变.
2.3皖西民间艺术中竹席工艺手法的运用舒城竹席是皖西民间精湛的手工艺品,其制作工艺值得借鉴,服装设计可从它十几道制作工序中提取一些设计手法来进行创作.例如从“刮篾”中可提取“磨”和“雕”的手法,从“扭头”中提取“拧”的手法,还有竹席的编织工艺.“磨”和“雕”的手法和“刮篾”异曲同工,都是一种打磨和雕刻.“磨”,是指利用水洗、砂洗、砂纸磨毛等手段,让面料产生起绒、磨旧的艺术风格.牛仔面料的磨旧脱色效果也许我们并不陌生,如牛仔裤上的脱色水洗效果,使人的大腿看上去更加美观和动感.同时该手法还使牛仔面料在渐变色变化中更具层次感,它将给多维图案的造像中增添更多的色彩肌理和视觉空间效果.
“雕”的手法可运用到针织服装中,使用厚重的棒针所结织出的简单组织,如平针组织、双反面组织等,不仅有一种古典与时尚相结合的感觉,同时体现出针织服装的立体结构.从竹席工艺中提炼出的“拧”就是扭转,控制住材料的一部分而绞转.在面料上对某一局部进行“拧”的动作,拧转角度近似360度,可以得到一个曲线造型的放射性褶裥,连续几次360度拧转,就可以得到一个螺旋形褶裥的立体造型,可根据拧转方向与大小的变化进行创意肌理设计.竹席的编织工艺是较为重要的,“编”,在服装设计中指运用编、织技法形成的镂空效果.不同的编织材料会形成各异的镂空风格,运用光泽感且质感细腻的线进行编织,不同针法的组合可形成千变万化的镂空图案;运用质地较粗糙的线或布条进行编织,所形成的图形就较为规则、单纯.运用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编织方法,会产生丰富的结构艺术美感.
3皖西民间艺术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皖西地区服装设计领域的发展尚属于起步阶段,一些服装设计师、品牌策划师、服装营销管理人才、生产机器设备、政府资金和政策激励措施等都是相当匮乏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民间力量应联合推动地区服装企业的转型,力求从加工复制型向品牌原创型企业转化,文化则是品牌价值实现的关键.因此,当地政府应加大文化体制的改革,深入开发民间艺术的品牌价值.不仅能够增加服装设计品牌的附加值,还可以传承皖西地区的民间艺术的精髓.
皖西民间艺术和现代服装设计的结合是对地区服装品牌精神的彰显.通过民间艺术不同的元素的整合运用,将给现代服装设计增加更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也是与当前服饰的复古风潮、民族特色、多元文化的流行趋势相吻合的.皖西民间艺术和现代服装设计的结合是地区服装品牌升级的保障.品牌文化是一次充满忠诚的信仰之旅,皖西民间艺术与服装设计的结合有助于该地区文化自信的建立.当前,中国服装品牌正面临着国际品牌的全面竞争,很多世界级品牌能够获得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拥有成熟的工艺和设计,更多源自它们背后的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因此本土品牌价值的实现工作势在必行,民间艺术作为一个突破点,应深入的挖掘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史红雨,徐航.皖西漫步[M].北京:出版社,2003.47-50.
〔2〕姚治中.皖西古代史探索[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125-140.
〔3〕华梅.服饰与风格[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61-70.
〔4〕严鸿和,席国柱.安徽服装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J].现代经济,2007(6):150-152.
〔5〕孔宇欣.民俗文化在北京旅游工艺品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3(1):121-123/133.
关键词:服装设计与工程;中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2014年我校(绍兴文理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开始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开展中职-本科教育。该举措除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以外,还有以下原因:一是随着中国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过程中,社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大,而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要,学生的高技能特质明显不足,因此积极探索多种培养模式显得十分必要;二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明显不足。中职-本科培养模式将贯通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的渠道,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力。这项改革要付诸实施将面临很多问题,如教育观念的更新、办学新机制的建立、新课程体系的构建等,这些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1]。本文就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职-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探讨。
一、中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中职-本科教育采取的是“3+4”分段培养模式,培养的本科生既注重技能与岗位对接,又注重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中职教育注重的是一技之长,核心是培养实用、操作型人才;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管理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即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级技师、工程师等专业人才。中职与本科两个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需要统筹考虑,使课程结构全面而不重复,以有效实现两个阶段课程内容的衔接和贯通。服装设计与工程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知识的交叉型学科,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服装款式设计与工艺构成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应用设计原理和结构法则处理各类服装的造型与色彩、外观与功能、形式与材料、成品处理工艺的能力。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根据能力结构,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等。
二、中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分两步走:第一步确定本科课程体系;第二步依据中职阶段课程的设置进行本科课程的增删,确保课程体系与中职阶段的学习相衔接。基于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目的,我校纺织服装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小组成员调研了武汉纺织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五邑大学、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参观了一些服装专业实验室,与服装专业教师进行座谈,收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相关资料,同时还走访了相关企业,发放问卷进行调研,再结合该专业历年的课程体系确定了中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初步方案。当前大多数的职业教育都是在一所学校完成的[2-4],而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中职与本科教育是在两所学校完成的,故需要了解中职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的浙江省服装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信息技术基础、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创业与就业等。(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服装设计基础(7学分)、立体裁剪基础(3学分)、服装材料(2学分)、服装生产实务(2学分)。(3)项目课程,包括裙装设计制版工艺(8学分)、裤装设计制版工艺(10学分)、衬衫设计制版工艺(12学分)、女外套设计制版工艺(14学分)、男外套设计制版工艺(6学分)、设计CAD(4学分)、制版CAD(8学分)、创意立裁(3学分)、工业样版(3学分)。(4)选修课程,包括服饰文化、服装营销等。
三、中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1.围绕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经过服装学科专业教师的集体讨论,确定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职-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服装设计、服装材料、服装结构样版、服装营销、服装生产等整个服装产业链中的各个关键环节,在服装设计与技术或服装贸易与营销两个专业方向领域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服装商品企划、贸易与市场营销、服装产品开发、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围绕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为:注重课程体系的前后衔接———明确课程教学内容的交叉、增删与整合;既不同于原来,又不同于现有的体系———既区别于普通高中招生本科教育,又不同于一般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5-6];着重补充系统的理论知识,保持操作技能的优势,增加学生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2.确定专业平台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对于在中职教育阶段学习过的课程,本科教育阶段将不再重复。比如在公共基础课方面,根据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在本科阶段补充学习工程数学的相关内容。课程设置的原则是“夯实基础,突出实用,难易适中”。对照中职阶段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项目课程、选修课程,再结合本科阶段的专业平台课程设置,我们对课程资源进行了高度整合,以保证专业课设置的精简而又不失全面。中职-本科教育专业平台课有:服装设备原理与应用、服装生产管理、时装鉴赏、设计素描、设计色彩、成衣纸样与工艺、时装画技法、服装材料学、服装色彩、服装史、男装设计、女装设计、CAD样版快速生成、立体裁剪、女上装结构设计与实训、品牌服装商品企划、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心理学、服装专业英语、男上装结构设计与实训、服装电脑制版、男上装工艺、服装工效学、服装CAD、形象设计。专业方向课的确定要高度契合该专业就业方向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课程。中职-本科教育专业方向课分为两个方面:(1)服装设计与技术方向,包括认识实习、服装市场调研、手工印染、服饰配件设计、服饰图案设计、服装整理学、服装厂设计、成衣设计、女装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2)服装贸易与营销方向,包括认识实习、服装市场调研、服装品牌营销案例解析、经济学导论、国际贸易实务、服装展示设计、电子商务、时装表演组织与策划、服装零售管理、服装终端店铺管理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3.开设专业拓展课程模块中职-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根据“能力递进、纵横拓展、模块化设置”的基本思路,基于加强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进行整体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拓展课程模块与行业结合、与市场结合、与实际结合,是构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拓展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四门课程:(1)时尚买手。该课程介绍了时尚买手的职责,内容包括流行预测、计划安排、面料采购、服装采购等具体环节的知识,配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自有品牌、品牌服装以及服装采购等不同的市场要求进行详细的阐述。(2)童装设计。该课程通过对童装的设计特征、设计现状、设计视点及童装的分类等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对童装设计领域有一个全面的初步了解;同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不同品类童装的设计特点进行介绍,提高学生对童装设计作品实用性的把握能力。(3)面料塑形设计。该课程主要介绍对现有面料进行多种手法、材质和工艺技术的再设计的方法。通过讲授面料的特性和对面料采用不同方式的工艺处理,使学生对面料及其性能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掌握独立完成面料设计开发和制作的能力。(4)创意服装设计。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如何将创意思维通过物化的形式进行表达的过程,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美学和服装专业相关知识,通过创意思维转换成实物作品,突出对学生服装设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结语
对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职-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我们最初认为要强化知识体系,突出理论应用,提升操作技能,贴近服装产业。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中职-本科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中职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外语水平远远不能适应本科教育的要求,不同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侧重点不尽相同,在本科阶段的教学中很难把握学生的水平;中职毕业生的理论知识体系的深度和广度相比普通高中毕业生稍差,中职毕业生的学习内化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本科教育阶段的教师更多的帮助和引导。中职毕业生的优势在于操作技能方面,但是他们的操作精准度不够,举一反三的能力也不足。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中职-本科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晓玲.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2):4-8.
[2]吴国玺,张兆刚.中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6(3):211-212.
[3]陆晓霞.中职本科“3+4”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成才之路,2016(9):46.
[4]董丽娇.中职、高职、本科课程内容的重复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护理专业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2):69-72.
[5]陈培青.高职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J].纺织教育,2005(2):38-39.
年轻的王灵杰演绎了怎样的商业神话?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带着诸多疑问,笔者采访了王灵杰。
朴实而豪爽,谦逊而又自信,这是王灵杰给笔者的第一印象。
求学北京
祁东地处湖南南部,享有“湘桂咽喉”之称,祁东人素有“会读书、会当兵、会经商”的美誉。王灵杰就出生在祁东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从小过得很苦,我们家里三兄妹,母亲身体又不好,生活过得很拮据,我是老大,自然要照顾弟弟妹妹,读书之余,还经常赚点钱补贴家用。初中的时候,母亲患重病住院,为了照顾母亲,我还一度休学。最后,病魔还是夺走了母亲的生命,我当时很痛苦,母亲说走就走了,我身心都垮了。”王灵杰回顾往事,眼里不禁涌动着泪光。
面对家庭变故,王灵杰坚强地面对,默默地照顾弟弟妹妹,料理家事。生活的磨难磨不掉理想和灵性,只会令天资聪慧的人更坚强。自强不息的王灵杰,终于在1995年考上了北京服装学院。
王灵杰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在学校里,孜孜不倦地刻苦求学,图书馆留下他坚实的足迹,教室里传出他激情的阅读声。
4年大学生活,对于他这个怀揣梦想、坚强自信的湖南人来说,是充实而又辉煌的4年。在服装设计这个专业,绝大多数学生都梦想成为国际设计大师,走纯粹的“艺术之路”。王灵杰却特立独行,他很早就为自己做出了清晰的定位和规划:集预测、设计、经营时尚潮流、品牌策划和市场推广为一身,成为一名综合性的人才,一名真正的国际一流时尚大师。
为了这个目标,他不断地充实着自己,除专业知识之外,他还像海绵一样源源不断地吸收着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精髓。耕耘者总会有所收获。在北服第一届大学生风采大赛上,他以琴棋书画、诗词歌舞各项技艺技压群雄,赢得了大赛的最佳表演奖。
寻梦长沙
“我有今天的成就,就是深刻地领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当时,我的同学们找工作,太抢手了,还没毕业,就被一些国内外的著名服装设计公司订好了,或则出国,或到香港,一般最差也留在北京、上海工作,其他城市,根本看不上,他们大都立志成为优秀的服装设计师。而我觉得,要是我也一样做服装设计,一大批德高望重的国宝级设计大师压着我,我很难出头,而当时,家纺行业,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根本没有知名的设计师。相比服装设计,做家纺设计,我的空间更大,更易崛起。”因此,尚在大学里的王灵杰就萌发了构建国内第一个家纺专业设计工作室的想法。
正好此时,长沙梦洁家纺董事长兼总经理姜天武来北服招设计师。梦洁前两年都没有招到人,这是他们第三次来招聘。王灵杰大二的时候,姜天武就相邀他回老家创业,姜天武三年相邀三次,姜天武三顾茅庐的诚意打动了王灵杰。姜天武一直倾力于打造一个家纺王国的梦想,也感染了王灵杰。
但是,王灵杰来到梦洁,发现梦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梦洁当时没有设计开发部门。没有自己原创的设计,永远无法持续发展,姜天武一直思索。从他与王灵杰的几年接触中,姜天武发现,这个小伙子设计充满想象力,自信激情洋溢,敢于创新,王灵杰这个设计新锐的加盟,让姜天武看到了希望。
“企业一些元老觉得模仿实在,没有开发成本,没什么风险,没必要自己做设计开发,对我的设计工作一开始就排斥反对。姜天武却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工作给予很大的鼓励支持,顶住压力让我担纲设计,平息了非议。我开始做一些新品设计,梦洁慢慢地适应了不再抄袭,不再模仿的日子,新品一投入市场,反响非常好。设计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2个月跑遍了长沙、湘潭和株洲,走坏了3双鞋。走街串户,询问市民喜欢什么样的设计,什么样的花样,什么样的款式。”王灵杰回首在梦洁的岁月。
首战告捷后,王灵杰开创建立设计开发科,担任科长,组建了年轻的充满朝气的设计开发团队。期间,姜天武经常带着他到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去参观考察,到顶级设计院校培训学习,与国际著名设计大师交流探讨设计发展趋势。
王灵杰随后担任梦洁的设计总监、首席设计师,他每年都往返国内外10多次,每次都有新的收获。他那蕴藏东方智慧和中国元素的设计,清新、大方、古朴、高雅,在国内外广受好评,在国际上刮起了中国旋风。
王灵杰的设计,让梦洁有了质的飞跃。短短4年的时间,梦洁的销售额从几千万跨越到4个亿。王灵杰与姜天武一起缔造了梦洁奇迹,开创了中国家纺第一品牌。
王灵杰是一个喜欢挑战的年轻人,他想换一个环境,自己创业。于是他向公司提交了辞呈,姜天武极力挽留他,并准备提拔他为梦洁的副总经理。
“我在梦洁的发展空间已经饱和了,我想呼吸一些新的空气,设计需要不断创新,我的离开对我和梦洁,其实是一件好事。感谢梦洁,感谢姜天武,是梦洁和姜天武让我成长。”王灵杰的话中充满了哲理和感恩。
别了长沙,别了梦洁,王灵杰走向了独立创业的道路。这个理想的奔跑者,翻开了人生新的篇章。王灵杰下一站是南通。
崛起南通
中国南通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是闻名全国的家纺之都。位于素有“江海门户”之称的海门市西北角,总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日均人流量3万人次以上。
2002年,王灵杰来到南通海门。他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走了个遍,考察市场,发现市场产品设计落后,观念陈旧。
“这是一块处女地,我有责任改变这种状况,推动中国家纺行业设计发展。”敢为人先的王灵杰发出了湖南人的第一声,尽管力量很小,但是很坚韧。当时,当地人觉得这个外地人太狂妄了,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若干年过去,在这个狂妄的外地人开创了家纺行业无数个第一之后的今天,当地人争相尊称他为“家纺教父”。王灵杰一步一个脚印,不妨看一看“家纺教父”的匆匆足迹。
2002年8月,与江苏金太阳卧室用品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国内第一家家纺床品专业设计工作室――金太阳・灵杰概念家纺设计工作室。
2002年12月,策划国内软床第一品牌香港“梦甜甜MOTET”,引导和促进了软床行业的设计发展和品牌发展,在业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2003年,指导设计的“玉玺缎品”在首届中国国际家纺设计大
赛中荣获设计金奖。
2004年9月,被中国家纺行业协会评为新一代首届“中国家纺六大设计师”;工作室被家纺行业协会评为“2004中国著名家纺设计工作室”。
2004年10月,为香港“梦甜甜MOTET”设计的软床产品荣获上海第十届中国国际家具博览会软体家具系列设计唯一一等奖。
2005年10月,创建中国第一个设计师品牌“睡吧”“想睡就睡吧”;成立“海门市明天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及“灵杰国际家纺研发中心”。
2006年8月,设计的“仙女散花”软床在深圳国际家具展览会上荣获软体家具系列国际最高奖。
2007年10月,指导设计的“东方神韵”作品在第二届叠石桥杯中国民族家纺设计大赛中荣获银奖。
2008年10月,成功召开中国家纺09N10流行趋势会,是中国唯一的连续两年成为中国家纺流行趋势单位。
作为中国第一个卖设计的人,王灵杰的团队拥有强大的成品设计制版能力,拥有国际国内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与人才,为杉杉、佳丽斯、梦洁等国际国内数十家品牌企业提品设计开发服务,每年为家纺行业提供近2000款的产品设计服务。
拥有自己的品牌一直是王灵杰的梦想。于是,王灵杰成立了海门市明天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和灵杰国际家纺研发中心,依托灵杰艺术机构卓越的设计研发和品牌策划能力,在家纺行业获得了全方位的飞速发展,并与行业内多家大型上游供应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凭借业内一流的研发创意和产品品质,短短几年时间,明天家纺即已成长为在床上用品、毛巾、布艺等家居纺织品贸易领域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的标志性企业。
腾飞上海
在南通创建自己的品牌和团队之后,王灵杰却很快把目光转向了上海,转向了世博会。上海世博会,是无数企业和品牌梦想的绝佳契机,可以说千载难逢;而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满腹才华,到了上海,借助世博的平台,也定将绽放出更为耀眼的光彩。他有这样的信心,也有这样的实力,准备奏响最华丽雄浑的乐章。
当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并持续蔓延,原本出口量在整体出口贸易中占有相当大比例的纺织行业不得不面对外销市场严重萎缩的现实。摆在家纺行业面前的,首先是如何激活增长空间巨大的内需市场?
令他喜出望外的是,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工作也恰恰在全国范围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世博经济热点逐渐升温。而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市场计划的推出,更让他灵感进发――借助世博会将家纺行业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密分析和论证后,一套旨在传播世博文化同时又可促进家纺内需市场增长和刺激产业升级的方案新鲜出炉,这就是明天家纺参与上海世博的特许生产方案。
方案很快得到上海世博局等主管机构的认可,并得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家纺协会等行业各界力量的支持,成为上海世博会紧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展开的特许经营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市场计划。
2009年6月,明天家纺与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达成官方合作协议,明天家纺正式成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授权生产供应商和零售商,全面承接上海世博会领带、丝巾、床上用品、毛巾、家居布艺等特许商品的独家整体策划、设计和生产供应工作。
王灵杰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他比以前更加谨慎,更加拼命。
2009年10月22日开幕的“中国礼品家居第一展”――第17届中国(深圳)国际玩具及礼品展览会上,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专馆集中推出了丰富多彩的世博礼品。明天家纺率先锁定了本年度最大规模的礼品盛会,以“礼赠天下”的大气之势,醒目推出最新设计开发的领带、丝巾、床品、抱枕等多个系列的世博特许产品,引起众多礼品行业人士关注。
新颖、美观而实用的抱枕、颈枕、坐垫等家居布艺产品,设计感十足,充满家居生活的创意,加上吉祥物海宝等世博元素的点缀,尤显生动活泼,博得众人的青睐与赞誉。而明天家纺力推的世博丝巾、领带等特许礼品系列更是让参观者眼前一亮,大量运用世博会标志性建筑“四馆一轴”为主题元素的设计风格与平常人们所看到的领带、丝巾形成强烈反差,但这也正是世博特色礼品的独特之处,展现出“中秀中华、领秀天下”的涵养与风度。
关键词:服装品牌 快速反应 商品企划 课程改革
一、前言
经历全球化经济危机之痛,中国服装产业加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对品牌的创造性需求引爆产业知识革命,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不论是已经认识到自身不足的中国服装企业的主动谋求,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的客观影响,整个行业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经历着一场主动和被动的产业转型和升级。长久以来,中国纺织服装业正在逐步抛弃以产能扩张和同质化初级产品贴牌出口为主的增长模式,转而培育一种以技术创新、品牌培养和渠道建设为主的行业增长模式,并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模式。在设计产品研发创新的同时,基于时尚快速反应机制的商品企划创新不容忽视:从材料调集,到计划、开发、制造、物流、销售、在库管理、店铺企划等完整的流程完全由同一个企业经营管理,从而有效减少企业价值链锁内的效率流失及在库存积等弊端,其精髓之处在于更加强调消费者核心价值定位和灵敏的供应链系统。围绕消费定位,企业要将关注零售终端、设计、加工生产能力,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基于服装自有品牌零售模式SPA(Speciality store retailer of Privatelabel Apparel)的商品企划是目前服装业发展的焦点和热点之一,美国的Gap、日本的Uniqlo与无印良品、瑞典的H&M、意大利的BENETTON、西班牙的Zara等众多知名品牌都是它的受益者[1]。以品牌为核心的时尚快速反应机制已经成为当下服装产品企划的重要趋势。
这种行业发展趋势下,诸多服装企业对服装企划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产生了转变,从对单一产品构架的企划人员转向对了解整个运作链、具备全盘把控能力的高级企划人才。作为服装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必须紧跟服装行业的发展前沿,及时更新现代服装商品企划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市场急需的,与纺织服装企业具有高契合度的服装人才。
二、服装商品企划课程的改革目标
针对目前的服装行业发展对企划人才的需求,在服装设计专业传统必修的设计专业课程的基础构架起来的服装商品企划课程应运而生。服装商品企划课程是面向服装艺术设计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综合企划课程,在掌握服装单品与系列设计的基础上,从市场和企业策划出发,结合市场流行讯息的分析以及人群定位、产品风格定位、产品季节分段以及销售终端调研等相关信息,对服装整体产品构架进行规划和设计。这门课程开设以来,一直以和市场及行业的高度契合为特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习商品构成与策划的原理、程序和相关技术,以便在实践操作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随着服装产业近年来发生的飞速变化,传统的服装商品企划课程在快速反应机制上的教学略显不足,针对前面所提出的产业变化,提出了新的教学改革目标:
(一)在服装学院原有的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对服装企业发展的最新实践和研究,探讨在当今以“快、改变、个性化”为特征的的新型服装消费影响下,如何通过分析宏观环境及品牌自身条件,建立符合本土化特征的全新服装商品企划模式,以服装设计为立足点,从市场和产业的发展以及国际品牌的影响力入手,整合营销及商品零售终端数据和资源,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在商品开发的前期建立全局观,通过对“流行信息及市场调查分析――品牌产品定位――商品构成与策划――产品设计――服装产品展示与陈列”一系列商品企划课程群的建设,涵盖了服装商品企划所必需涉及的各个层面,结合市场的更新和行业的发展,整合了原有的品牌设计与策划模块课程内容并添加了符合市场开发现状的新内容,使原有的商品企划课程更具时代性和生命力。
(二)以学生综合素质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本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市场调查能力,熟悉服装企业运作模式和服装新产品开发流程,强化企划方案的研究力度和深度,充分培养学生的设计配套能力、整合策划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无缝接轨。
(三)以教学促进师资建设,产学研结合,依托横向课题为实践研究基地,有利于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形成“市场导向―教学改革―队伍建设―资源优化整合”的一系列良性循环链条,教学相长,以老带新,培养一批青年教师力量,从而全面提高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与解决办法
(一)关键问题。针对服装消费需求的新特征以及服装企业目前对综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服装商品企划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希望解决课程教学和课程体系设置中的问题如下:
1.国内品牌对国际流行资讯的合理吸收及本土化应用问题,以及面对国际品牌对国内流行趋势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如何转化为自身可利用的资源。
2.服装设计课程中的商品企划课程如何与服装营销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对接和整合,使整个课程体系更为完善和合理。
3.在服装商品企划课程体系的调整中,如何培养学生树立全局观,从单一的产品设计观念提升到以设计为核心,基于时尚快速反应整合采购、销售终端数据管理、生产设计流程管理的综合设计管理能力。
(二)解决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教学指导思想上改变以往单一课程解决单一问题的方法,从促使学生以项目小组的视角对服装商品建立全局控制的设计管理理念出发,从单一的产品设计观念提升到以设计为核心,培养学生树立全局观,基于时尚快速反应整合采购、销售终端数据管理、生产设计流程管理的综合设计管理能力,课程改革建设对本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理念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促进服装设计专业学科发展,深化模块式教学改革,带动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革新,确立商品计划方向的发展目标,形成服装设计教育系统化、模块化、立体化的新特色,推动专业课程体系更新。具体表现在:
1.课程设置革新。针对“快速、个性化”的流行特点,以及对服装企划人才全盘把控能力的突出需求,在课程设置上以模块课程的形式完成,服装商品企划模块课程由5门子课程构成,共计272学时。《流行信息及市场调查分析》(32学时)注重要求学生通过对流行和市场的关注寻找设计创意点,学习对市场上纷繁复杂的流行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提炼,并做专业分析。在此基础上导入《品牌产品定位分析》(32学时)、《商品构成与策划》(64学时)和《服装产品设计》(80学时),此三门课程为本模块课程的主干课程,注重研究品牌服装的商品构成与设计元素,并以品牌服装的穿着方式、组合方式及服装设计改造为教学重点,通过服装实物操作,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主题下进行服装产品的色彩设计、材料设计、结构设计、造型和款式设计等,强调从概念到实物设计的感性体会。《品牌产品定位分析》和《服装产品设计》是根据近年来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服装公司规模化运作的趋势,经过论证后添加的新课程内容,主要包含服装品牌定位和产品分析、服装设计新产品开发流程、企划方案研究和产品设计几个部分。最后通过《服装产品展示与陈列》(64学时)课程,增强对学生终端产品搭配设计和货仓设计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市场,从设计到整合的知识过渡[2]。
2.教学方法革新。在传统的多媒体、讲授式授课形式上,以启发式教育为主,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团队主动破解设计难题。大量增加互动式课程,鼓励研究式学习和团队协作。
互动式教学方法是近年来设计教育中培养创新人才常用的方法之一,互动的基础是学生的参与和事先的准备,加之讨论时有效的组织,能加深学生对讨论内容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3]。互动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及师生间的互动中激发学习的乐趣,并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碰撞出创作的灵感,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协作进行探索式学习。本课程群体系下互动式课堂训练贯穿系列课程各个部分,学生在自己调查分析和设计开发的同时要求思路清晰地在全体同学和教师面前对个人设计和调查进行汇报,教师和全体同学针对汇报内容提出问题,学生进一步讲解设计方案。这种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整个课程群设置中还很注重启发式教学的开展,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教师起到理论传授和引导作用,以和实践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3.考核模式革新。改变以往课程结束通过考试或课程作业进行考核的方式,加强教学过程控制,相对结果而言,更注重过程的考核。在整个服装商品企划模块课程内各个子课程均有不同的阶段作业要求,并以相应的节点来控制完成进度和完成效果。前一个子课程作业的可行性直接影响下一课程的进展,由于作业具有延续性,故而增强了前期作业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使作业不再是单纯的纸上谈兵而变得具有实战演练意义,也符合本项目改革目标中培养学生对产品规划全盘把控能力的初衷。整个系列课程结束针对学生的完成状况、学习态度,综合各个节点的成绩,完成综合考核。这种考核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杜绝了以往集中在课程结束期间“赶作业”的现象。
四、课程改革的意义和成果
(一)整合市场信息和行业需求,完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构架,巩固模块式教学改革成果,吸收国际先进办学经验,适合我国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服装企业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使作为我校特色专业的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结构更具市场同步性和前瞻性。
(二)及时完善原有课程体系,使之更系统、更具时效性,提升学生的全局观念及实践动手能力,使纺织服装高等教育进一步贴近时尚产业的行业市场规律,也使人才培养更具实用性和前沿性,以达到学生在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快速适应企业需求,达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链接。
(三)进一步推动艺工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服装设计专业与服装行业的联系密切,具有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特点,浙江理工大学一直本着服装设计与服装工程相结合的艺―工结合服装设计培养模式,毕业生社会美誉度较高。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行业体系的整体提升,服装行业经历新一轮迅猛发展,服装设计教育是否能与时俱进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瓶颈,必须融入新的观念和行业前沿动态,加强学生对服装产业链的和新产品市场开发规律的认识,综合行业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服装设计和市场分析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