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服务行业的重要性范文

服务行业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务行业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服务行业的重要性

第1篇:服务行业的重要性范文

结合企业核心产品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已成为现代制造业企业争夺客户、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客户质量服务还主要集中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当中,这给制造型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由此可见,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已成为现代制造型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分。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客户满意度越来越成为反应各大企业持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制造业开始有向服务化发展的趋势,通过提升客户服务质量来增加其核心产品的价值,从而来取得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从而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服务质量的涵义

1.1 服务质量的概念。长期以来,人们对服务质量的定义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传统的认为服务质量指的是服务能够满足规定和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是指服务工作能够满足被服务者需求的程度。服务质量具有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和移情性的特点。

1.2 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的相关性。服务质量好会产生顾客满意,顾客满意后可能对服务产生忠诚。服务质量是顾客满意的影响因素之一,顾客满意度会受到产品价格、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一些其他个人因素的影响。研究显示,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之间有着正向的因素关系。企业可以通过服务质量的提高来提升顾客的满意度,从而增加顾客的重复购买意向以及行为。

2 客户服务质量发展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走服务化的发展道路,越来越重视客户服务质量的提升。中国服务质量发展现状报告显示,随着服务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增大,发展空间也迅速扩大,在我国服务行业当中,如何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一直受到特别的关注,同时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相比制造业、金融业等其他行业,服务行业的客户服务创新水平最高。

同时,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我国的金融行业、医疗卫生等行业也开始向服务化的模式转变,开始追求客户服务质量的提高,以提升客户满意度作为行业竞争的标准。相比而言,制造型企业在客户服务方面起步较晚,客户服务工作发展的还比较缓慢,还不能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急需改善。

3 制造业客户服务质量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没有认识到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的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动摇,导致制造型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瓶颈和挑战。但是,目前,还有很多制造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没有认识到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只注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忽视了客户服务这一重要模块。

3.2 重产品质量,轻服务质量。对于传统的制造业而言,实现企业长期发展最重要的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因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抓产品质量,而忽略对产品销售出去之后的服务管理工作,甚至认为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不应该由制造企业本身来承担,而应由专门的客户服务部门来统一管理。于是就造成了客户对企业的不满,这极不利于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

4 提高客户服务质量的必要性

4.1 有利于提高客户忠诚度。制造型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时,促销、折扣等传统的手段不能有效地建立起商业进入壁垒。然而,如果企业能够拥有一定量的客户群,并且这些客户对企业产品都有相对较高的忠诚度,就可以促进客户重复购买企业产品。因此,制造企业通过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有利于客户放心的购买企业的产品,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找到适合的营销方针。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客户的忠诚才是最重要的,企业通过充分掌握客户资料,有效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大大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使对手不易模仿,提高对手挖走客户的时间和成本,进而建立起商业壁垒,从而占领市场。

4.2 有助于企业塑造良好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制造行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因此提高制造型企业的客户服务质量,有助于满足顾客的要求,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在产品质量、价格等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在服务方面做得好的企业容易取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制造型企业开始不断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将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作为企业发展战略,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质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此可见,通过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扩大客户群体,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2篇:服务行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饭店;旅行社;会展;服务礼仪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美誉。大力提倡社会注意精神文明的今天,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中国的这种“礼”,不仅应体现于做人上,更要运用于处世上,特别是要运用于服务当中。 旅游业作为一门服务业,更要注重“礼”的运用,这样不仅能够推动旅游信息的传递,更好的联络与客户的感情,更能有效的协调企业与客户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较大的收益。礼仪不仅可以弥补工作当中的不足,更能招揽潜在顾客和培养回头客,使顾客被企业良好的礼仪文化所吸引并达成一定的信赖,成为企业的忠诚顾客。这无非会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并同时打造出中国旅游业的良好形象。

下面我从旅游管理最重要的三个部分——饭店、旅行社、会展来具体分析旅游工作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礼仪。

一. 饭店服务礼仪

饭店是一个高度崇尚文明的场所,餐厅服务员不但要掌握业务技能,还要遵守服务中的各种礼仪,使宾客不但吃得饱,还要吃得愉快。进入饭店,应能够感受到热情亲切的招待,欣赏到高雅美观的环境和享受到周到的服务,这样,顾客才会乐不思蜀,留连忘返。

而做到这样的境界,需要饭店服务人员从细节做起,从自身的礼仪规范做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真诚相待,而又要把握分寸,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要谦虚但又不能自卑,言行有度,礼仪适当。另外,灵活性也十分重要,对待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群,要同等尊重又要区别对待,特别是老人小孩和残疾人,要予以特别的照顾。客人的教育背景不同,自然道德修养也有所不同,对待素质较低的客人,要用灵活的言语对待,保留住客人的面子,给客人以良好的印象。

饭店礼仪同样是一种商务礼仪或公关礼仪,要特别注意饭店的外在形象,其中使用礼貌用语是非常重要的,要善于运用“你好、谢谢、再见、对不起”等基本会话,说话时要配合相应的面部表情,要使顾客感受到对他们的珍视与尊重。外表的整洁也是服务制胜的关键,服务人员应注意穿着打扮,服装要整洁干净,女服务员要化淡妆,男服务员要面容清爽。作为服务人员不仅应外表亲切更应注意道德修养,例如拾金不昧、乐于奉献等。对待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顾客,要深入了解其风俗礼仪,特别是,不可轻易犯忌,要注意避免不吉祥的语言、颜色等等。要注意守时守约和工作效率,避免谈及隐私。

二. 旅行社服务礼仪

导游作为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服务人员,导游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加强导游人员社交礼仪规范, 一名优秀的导游人员总是把礼貌修养作为自身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是事业的需要,是人格完善的需要。因此注重严于律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在导游中热情周到、高质量地为旅游者服务。这样的导游人员为旅游者提供的导游服务往往能够得到他们的赏识,个人也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导游人员与四海宾朋、八方游客交往,掌握一些中外社交礼仪并正确运用,不仅方便工作,而且能获得旅游者的好感,从而获得他们的信任。加强导游人员社交礼仪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一)尊重原则 。礼仪双方首先向对方表示尊重,有利于礼仪环境,使人际关系进入良性循环。反之则会使人际关系陷入恶性循环。(1)尊重体现在尊重他人,即真诚地看待社会交往中的他人,给对方以足够的尊重。才能再交往中与对方和谐地共处。(2)尊重体现在尊重礼仪规范本身。可以想象一个人如果就礼仪规范本身都不尊重,他如何能能够自觉地按照礼仪要求行事。(3)尊重还体现在尊重他人的礼仪习惯。世界之大文明之丰富决定了不同民族和地区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礼仪形式和规范。尊重他人特有的礼仪习惯是真正知书达理的表现。

(二)自律原则 。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要多他人、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三)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是指在交往要适当的分寸,要根据具体的对象、具体情境行使相对应的礼仪。如在与人交往时,要不卑不亢,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媚。“过犹不及”把握适当的礼仪尺度,以双方都觉得自然舒服的方式来遵守共同的礼仪规范。

(四)真实原则。待人以诚心诚意,言行一致,不逢场作戏。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果必终。诚信是礼仪特征,也是一种精神。

导游除了要遵循以上原则外,灵活处理问题外,还特别注意言语,导游基本是靠嘴来工作的,说话要谦恭礼貌,切勿和旅客开不正当的玩笑,也不可只和个别旅客交流,要公平对待所有旅客。当受到旅客的侮辱,要充当受害者,让其他客人站在自己一边。如果导游犯了错,要当面承认错误并道歉,道歉一次即可。不要去怂恿客人去买商品,也不要对商品的质量随便下承诺。导游过程中不应有情绪化的表现,不要因个人的心情影响旅客的心情,而要使整个旅行在轻松愉快中进行。在饭店就餐时,切勿过分评论菜品和对服务员言行粗暴,这样只会降低形象,从而影响到旅行社的声誉。

三. 会展服务礼仪。

会议礼仪要从准备工作开始,参与服务的人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明确会议目的,听从领导,并能独立进行工作。会场的布置要根据会议内容来具体安排,与内容要协调。座次应统一安排,不同的证件要区分不同的颜色、字体、纸张等。外地代表要去接站并妥善安排。根据主办单位的要求,要提前落实会议场所及主席台、发言席、话筒、签到席、横幅、背景音乐、鲜花摆放、休息室等。提前检测影音设备,并整理好会场卫生,检查服务用品的配备情况,提前开好空调,部署好保安人员。

会议开始时,会议服务人员应在与会人员入场前站立在会议厅两侧,向客人点头致意,为在座人员及时递上茶水、纸巾等。与此同时,随时注意音响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调节室内温度,如遇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在整个会议过程中要保持安静,不要随意走动,控制好自身言行。

会议结束后,应礼貌送客,并做好会场清理工作,如发现客人遗落物品应与相关单位联系。和饭店和导游服务礼仪相同,会议服务人员也要保持良好的着装和言行举止,不要和与会人员发生争执,应本着让会议有序平安顺利进行的观念集中精力于服务之中。

如果是涉外旅游服务礼仪,就要在周到服务的基础上了解各国风俗习惯,按照各国不同的文化提供对应的服务,尽量营造一个贴近该国文化的服务氛围,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孔子也曾说过“不知礼,无以立。”可见,在古代,人们对于礼仪的重视程度。随着时代与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礼仪文化也越来越重视,;礼仪也渐渐渗透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随着中国第三产业中的的旅游业飞速发展,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更要注重礼仪的学习与运用,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深入的学习和贯彻旅游业中的服务礼仪。

参考文献:

第3篇:服务行业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要:强调了在PCB企业中生产业建设的重要性.

PCB企业生产业是属于工业生产业的范畴,它是为工业制造商 (者)服务 (industriproducer service),或者说 是为生产、商务活动服务而不是为个体消费者服务,也就是说是一种 “中间投入服务”,专门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PCB企业生产业是PCB工业发展、进步和社会化分工的必然趋势与走 向,是从 PCB (或其它)企业 内部的生产服务部 门分离或独立而发展起 来的一个 新兴产业,它会像今天的“生活消费业”一样蓬勃发展起来。它也会像生活消费业一样,PCB企业生产业也将覆盖着研究开发 、工程设计和产品市场 、运输、库存 、物流、维修与处理 ,甚至还覆盖短评与介绍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管理咨询、人事、行政保安、物业管理等等。总之,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和不可忽视的 “服务产业”。

这种工业生产业对 PCB工业生产 能带来什么变化呢 ?

1 PCB企业生产业可使 PCB--~-业处于良性发展 中的一个必要条件

近几十年来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加上现代通讯、现代交通运输技术对时间与空间的突破与进步,使得现代PCB工业生产和相关贸易等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与展开,从而使得相关的中间服务产业,即PCB企业生产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 已经成为PCB工业可持续的良性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因此,加强 PCB生产企业内的“生产产业”的各种各样“服务”进行产品生产是提高PCB企业发展和竞争力 的基础 。因此,加强和发展 PCB企业生产业可以推动 PCB工业生产不 断发展与进步。

2 使 PCB产品的价格竞争走向服务竞争

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从产品为基础的经济向以服务为基础 的经济方向转变与发展。PCB企业之间的竞争战略将由价格竞争走 向生产业的竞争上来。由于,科学技术和知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迅速推广和应用,并占有越来越多的比率,创造着越来越大的产品价值,而科学技术和知识大多是通过科研 、技术和 管理 咨询等生产业的投入来完成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将起着把技术进步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和 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所以,生产业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和知识 (附加值 )含量的必 由之路。

3 它是PCB产品价值增值的主要来源

在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中,企业的利润的主要来源 已经不是在产品加工制造上 ,而是在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市场、服务等的生产链上。大家知道,在PCB产品 (特别是新产品方面)生产的上、中、下游阶段都需要投入专门的服务 (或服务需求)。

如:产品生产的上游阶段要有可行性研究与评估、产品定位、设计、市场组织、物流研究与制定等;在产品生产过程 (中游)中要有产品的质量控制、设备的保养与维修等的服务,还有与生产并行的会计、人事管理、安全等的服务;在产品生产的下游阶段,需要有广告、运输、销售等。这些生产在产品增加值中占有越来越大的的作用与份额,也就是说产品生产的三个阶段的“服务”在产品价值链中占有最大比率。因此,一个企业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取决于产品生产的三个阶段 (上、中、下游)的服务优势。

4 它是PCB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内容

第4篇:服务行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河北;服务业;重点;选择;任务

中图分类号:F123.399;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5)05-0076-07

服务业门类众多,统计分类与大家常用的行业概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不少人感到难以把握。如,我们常说的现代物流,统计分类中没有这个行业,现代物流业包括统计分类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批发和零售业”以及部分信息技术服务业;还有的行业在统计分类中找不到对应行业,如服务外包,它是指所有服务业的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与现有服务业统计分类是部分重叠关系。在政府工作中,不仅要以统计分类为基础弄清哪些行业应该发展,还要考虑有合适部门主抓这些行业。那么,应如何选择和发展服务业重点行业呢?

一、服务业行业分类和国家近年发展重点

(一)行业分类

在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年)》中,经济领域第一、二、三产业共分20个门类,其中第一产业共1个门类、5个大类、33个中类、60个小类;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4个门类,45个大类、215个中类、599个小类;第三产业包括15个门类、46个大类、194个中类、432个小类。在服务业15个大门类中,河北省除没有“国际组织”外,拥有其他14个门类;按行业小类分,河北拥有全部432个小类中的431个小类(见表1)。

(二)国家近年发展重点

“十二五”以来,国家召开一系列会议,出台近20个文件,支持服务业发展。涉及的服务行业包括:金融、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高技术服务、设计咨询、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电子商务、工程咨询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商贸、文化产业、旅游业、健康服务、法律服务、家庭服务、体育产业、养老服务、房地产、农村服务、海洋服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服务外包,等等,除去重复的,共48个行业。这些行业极少是门类,多数是大类、中类;它们不都是并列关系,有些存在包容和交叉关系。对于河北省来说,发展基础、社会需求与全国不尽相同,发展重点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应在全面落实国家文件基础上,结合实际确定发展重点。

二、河北省重点服务行业选择思路和原则

在全面分析、整体把握河北服务业基础上,以统计分类为依据,按照从大到小顺序,首先选择河北省发展不充分、发展潜力大、对全省影响较大的行业门类,不适宜选择门类的依次选择行业大类、中类、小类,最后选择与行业划分不完全对应的综合交叉服务行业,作为河北省服务业发展重点。在14个门类中,按照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确定以下选择原则:

(一)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政府少干预

对于“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房地产业”等4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让市场自由调节。

(二)管理类服务行业核心是规范发展

对于“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政府也不宜管得太多。

(三)比较落后的服务行业和新兴服务业要大力发展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3个行业,虽然个体经营户占全国比重较高,但法人单位占全国比重低于3%,河北省必须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商务服务业下的一个小行业,但由于规模大习惯单独作为一个行业(见表2)。

(四)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要继续快速发展

从2008年到2013年,按照资产增速排序,超过300%的有4个行业门类;而按照资产增量排序,增长最多的是金融行业,资产增加31082亿元。综合考虑资产、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和增速、增量、市场化程度,“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应作为重点发展的行业。房地产业虽然过去五年增速、增量都较好,但不久可能会达到峰值,加上市场化程度较高,应以市场调节为主(见表3)。

(五)社会公共服务中的薄弱小行业要加快发展

它涉及“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3个行业。河北省需要重点发展“教育”中的职业创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的健康养老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的环境治理业。

(六)对河北省经济带动作用大的综合行业要大力发展

它包括现代物流、文化产业,涉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2个行业。现代物流,主体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文化产业主体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还包括文化旅游、会展甚至文化产品制造。此外,“服务外包”与14个行业门类部分交叉,是当前各地重点发展的行业。这三类综合交叉行业也应该作为重点行业。

这样,14个行业门类全部得到分析,为了方便表述,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简称“租赁商务服务业”;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简称“科技服务业”。同时,为了推动工作,最好能有部门分管。归纳总结,河北省今后应重点发展8个行业:金融业、科技服务、租赁商务服务、旅游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产业、服务外包;重点培育4个行业:健康养老、环境治理、职业创业教育、大数据产业。这些行业除“租赁商务服务”没有一个部门能够统领外,其他行业都有主管部门,便于推动行业发展。当然,上述分类并没有完全解决包含和交叉关系,如商务服务包括旅游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都包括文化旅游等。下一步在统计分类中,可根据统计标准和管理职能,再作更科学的划分和表述。

三、重点发展行业

(一)大行业

1. 金融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河北省与发达省份的差距主要在金融方面。在企业融资中,2013年河北省银行贷款占86.8%,直接融资占13.2%,直接融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3个百分点;如果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能增加直接融资206亿元。在间接融资中,到2014年,全国存贷比73.9%,河北省为63.5%,如果河北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可增加4 537亿元贷款。因此,迫切需要发展金融业。今后方向是,发展河北省缺少的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以及机构媒体或组织媒体,如投资银行等;培育河北省缺少的金融市场交易商,如货币经纪人、证券经纪人、证券承销商、外汇经纪人以及国际金融人才等。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吸引北京的金融企业到河北省设立分支机构,增加跨区域金融业务,为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在国家政策范围内放开搞活金融业,提高河北省金融产业活力。

2. 科技服务业。包括研究和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3个大类。2013年,河北省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27.6亿元,在全省服务业门类中居第3位。但是,该行业在全国比较落后,“第三次经济普查”该行业法人单位数、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分别占全国的3%、3.69%,明显低于河北省服务业占全国平均水平。河北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一直居全国第18位左右,与经济大省地位明显不符。当前,如果整个行业发展困难,可重点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京津聚集了全国最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是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人才聚集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最重要的是建立京津研发、河北生产的产业链,但河北省从中关村转化的成果仅占其向京外转移成果的2%,因此特别需要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今后主要任务是:第一,加强与京津科技资源的深度对接,探索共建研发机构、技术中介机构,开展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等,提升与京津合作研发层次。第二,共建科技中介机构,培育科技市场,形成有效的科技中介运作模式,摸清京津每年有多少科技成果适宜向河北转化,努力把京津成果引到河北来。第三,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结合,促进京津科研机构与河北省合作建立产业研究院,建设一批成果中试基地,为京津成果转化转移提供载体。

3. 租赁商务服务业。租赁业包括机械设备租赁、文化用品租赁;商务服务包括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知识产权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安全保护服务等行业。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河北省该行业法人单位数、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分别占全国的2.66%、2.72%,在各行业中比重较低,属于发育不充分的行业。不仅国内发展需要该行业,当前河北省钢铁、水泥、玻璃等过剩产能“走出去”,迫切需要国际化的会计税务、法律仲裁、咨询评估、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信用服务等服务机构和人才。今后一个阶段,河北省应大力发展商务服务特别是国际商务服务业,由相关部门根据管理范围,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事务经验的高级人才,加强与京津商务服务行业联合协作,拓展国内外业务;鼓励高校法律、咨询、调查、广告、知识产权、企业管理等专业教师开办事务所,把教学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与商务服务实践结合起来,实现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步提升。

(二)小行业

1. 旅游业。“旅行社及相关服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的一个行业中类,与法律服务、调查咨询、广告业等并列。但由于旅游业规模较大,有独立的管理系统,一般把它作为一个独立行业对待。2014年河北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1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 561亿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16%和2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3.14亿人次,创收2 528亿元;接待入境游客132.9万人次,创汇5.34亿美元。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绿色产业”,国内外都非常重视。河北省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旅游产品档次还不够高,旅游企业普遍小、弱、散、差,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强。2012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今后主要任务是:第一,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打造一批重点景区、主打品牌和精品线路,提高河北旅游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第二,扶持培育一批成长性好、机制灵活、发展能力强的中小旅游企业,壮大市场主体。第三,做好网上宣传和调查工作,创新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机制,争取让更多的人到河北旅游。

2. 电子商务。该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门类中“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小类下的一项具体服务,它甚至连行业小类都算不上。2012―2014年,河北省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达到5 009亿元、7 514亿元、10 833亿元,年均递增47%。由于其拉动经济作用越来越大,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河北省今后主要任务:一是建设和完善大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能够支撑电子商务扩容要求,满足多家电商企业、多种商品上线交易。二是发展大宗产品和县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对钢铁、海运煤炭、特色大宗农产品、化工产品等已上线电子交易,不断完善功能,提高交易额和知名度。将丰富多样的特色产品通过电子商务推向全国,对特色产品特别是农产品建立标准,方便网上交易。三是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积极争取作为国家跨境电商试点省份,建设电子口岸,实现数据共享,完善跨境支付系统,对于在国际上有竞争力、适宜跨境电商交易的箱包、羊绒制品、雕塑、童车、童装、剪纸、毛纺等商品,直接销往全球。四是引导农村发展网购企业,优化中小城市和农村电子商务仓储物流,规范发展快递业,尽早跻身全国前列。

(三)交叉综合行业

1. 现代物流。现代物流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把它作为重点有三个原因:一是规模大。2013年,河北省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 411.4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24%,对河北省经济带动作用强。二是面临新机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由于北京土地、仓储等资源相对不足、租金不断上涨,北京许多物流企业开始向外寻找空间,纷纷外迁至河北省环首都地区。三是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多。如区域物流重新布局问题,物流企业跨区域经营问题等。今后主要任务是:第一,谋划“一带一路”河北通道,把河北建设成“一带一路”北通道交汇点和重要节点,引导部分附加值较高、时效性较强的进出口商品通过亚欧铁路实现快捷运输;同时发展以港口为原点的放射性物流。第二,发挥河北在京津冀地区物流配送中的主导作用。重新布局环首都地区物流基地,协调统一京津冀设备、设施、包装等物流标准,促进物流车辆互通、营运证件通用,方便物流企业跨区域经营。第三,加强物流信息互联互通,促进数据自由交换和共享,根据电子商务发展需求配套建设仓储物流设备,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当然,物流业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发展方向是降低物流费用,我们需要的是在物流成本比重较低基础上的现代物流业发展。

2. 文化产业。2010年3月,河北省出台《河北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确定发展八个行业:出版印装发行业、文化旅游业、现代传媒业、文化娱乐及演艺业、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业、动漫游戏业、民俗节庆及会展业、体育休闲健身业。概念比“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宽一些,增加了文化旅游业、会展业以及文化产品制造业,如剪纸、石雕、乐器制作等。近年来,河北省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意见》、《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2011年起,省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从每年1 500万元提高到2亿元,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近三年河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2013年达到950亿元,占GDP的3.25%。今后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继续培育市场主体。目前支撑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以经营状况较好的出版系统、广电系统及其下属企业、广告公司为主,其他文化企业规模较小,虽然近年也出现了一些民营图书经营机构、文艺表演团体,但国有垄断格局没有根本打破,造成文化产业后劲不足,需要放手发展非公文化企业。二是培育文化消费主体。目前市场消费主体消费能力较低且分布不均衡,对文化产品消费相对较少。三是调整文化产品结构。河北省传统戏曲、文化表演等观众越来越少,目前经营产品主要集中在图书、电影、电视剧等领域,动漫游戏等网络文化产品相对较少,需要丰富文化产品种类,特别是融入科技元素的新兴文化产品,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四是促进文化金融结合。现在文化产业仅靠财政扶持远远不够,由于缺乏抵押而贷款难,银行没有针对文化产业特点的贷款机制,需要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探索成立文化银行,通过市场化融资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3. 服务外包。服务外包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特点。2014年,河北省软件和服务外包总收入352.7亿元,增长21.5%;离岸外包完成3.05亿美元,增长24%,直接承揽的国际业务还不够多。河北省在岸、离岸服务外包企业分别有1 300多家和130家,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维护、信息处理、医药研发等业务。为促进服务外包发展,2012年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服务外包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省年服务外包总收入达到300亿元人民币,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力争达到10亿美元;培育省级服务外包产业基地20个,省级服务外包骨干企业100家。当前河北省有外包业务、有人才供给,但缺少专业园区和具体扶持措施。今后主要任务:第一,建立服务外包载体。目前北京由于办公成本、人力成本偏高,部分服务外包企业有向河北转移的愿望,但河北省没有合适的载体,2012年省确定的在石家庄建设服务外包开发区的决定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落实,需要研究通过市场运作,在北京周围和交通节点城市抓紧搭建产业平台。第二,落实发展资金。省政府办公会确定每年拿出5千万元专项资金进行扶持,但由于财政资金紧张很难全面落实,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风险投资等社会资金进入。第三,积极承揽国内外业务。积极拓展美、欧、日等主要服务发包市场,开拓京津、港台外包业务,尽快培育成为河北省开放型经济新支点。

四、重点培育的行业

有些新兴服务业处于发展初期,总量较小但前景很好,作为重点发展行业条件不成熟,但不发展在下一轮竞争中就会处于不利地位,这类产业宜作为重点培育行业。

1. 健康养老服务。健康产业包括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健康管理等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河北省已进入老龄社会,2013年河北省60岁、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分别为1 074万人、666.5万人,分别占人口总数的14.7%、9.1%,明显超过60岁人口占10%或65岁人口占7%的老龄化标准。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和独生子女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发展养老产业势在必行。今后主要任务是:第一,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健康养老产业。开放中高端医疗服务业,积极鼓励举办社会性康复护理、老年照顾机构,建立健康照护费用的政府、社保和个人三方共担机制。第二,布局养老产业。针对京津养老床位难求的实际,在京津周边交通便捷、生态环境好的地方规划建设养老中心,配套建设专业医院,协调与京津医保社保互联互通,发展面向京津的养老产业。第三,探索适合国情的养老模式。按照老年社会要求规划建设城市街区,建立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的模式。第四,培养专业人才。养老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医疗、护理知识,还要与老年人心理相通、情感相通,从现在起应在大学和职业院校开办养老专业,满足河北省以及京津养老机构的需要。

2. 环境治理业。该行业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的一个行业大类,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放射性废物、其他污染治理6个小行业。目前河北省有节能环保企业700多家,从业人员20万人左右,年销售收入1 200亿元左右。河北省是能耗和排放大省,在节能减排方面有巨大潜力,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钢铁、电力、水泥等企业脱硫脱硝除尘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良好。当前任务是:第一,从提供需求入手,通过严格环境监测与执法,迫使污染企业把业务交给专业治污企业,促进环境治理专业化、市场化。第二,培育环境治理龙头企业,促进龙头企业聚集人才和技术,改变企业规模小、治污能力弱的状况,提高治污能力。第三,把环保技术服务和环保设备开发结合起来,增强环保产品开发能力,同步提升环境治理业和环保设备业。

3. 职业创业教育。教育行业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技能培训、教育辅助和其他教育。职业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育培训的综合体。2014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作出了对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学历学位同等对待的规定。2014年11月,山东省印发《关于在全省创建创业大学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15年年底,每市至少要建立1所创业大学,创业大学是集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创业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非学历创业创新人才培养载体。适应建设制造业强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河北省也需要加强职业创业教育。第一,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探索在“三本”高校最后学年开展职业培训、创业培训,逐步过度到高校整体转型,解决普通高校学科结构不合理但又难以调整、毕业生无一技之长难以就业的问题。第二,根据社会未来发展需求设立专业。结合河北省主导产业需求,设立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立科技中介、招商、国际商事服务、养老健康服务等当前需要的专业;根据创业要求,开展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素质方面的教育。第三,让青年通过职业创业教育能就业、会创业、高收入、有社会地位,激发青年进行职业创业教育的热情。

4. 大数据产业。该产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一个行业中类,目前国内外都刚刚起步,但发展前景广阔,它对教育、交通、零售、能源、医疗、金融等有带动效应,特别是先收集分析需求数据、再组织生产,能有效改善制造业供需平衡,提高整个社会的精准化程度。麦肯锡等国际权威机构认为,2017年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324亿美元,每年为世界带来3万亿~5万亿美元经济效益。我国从2012年开始支持大数据项目,北京、上海、陕西、广东、贵阳、成都等地着手发展大数据产业,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已经开发应用大数据产业。河北省秦皇岛提出发展数据产业和建设中国“数谷”,目前拥有40余家数据企业;北京在张北开始建设“京北云谷”,未来作为京冀规模最大的云计算与数据中心产业基地;廊坊提出到2018年建成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该行业是典型的新兴服务业,河北省虽然发展该行业缺乏优势,但如果不发展就会在新一轮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当前主要任务是:第一,明确省工信部门主抓大数据产业,委托中国电信或联通公司对河北大数据产业作规划设计,为政府推动工作画出路线图。第二,开展基础建设,吸引国家一批金融机构、运营公司等在河北省建数据中心和服务中心,引导河北省相关系统和企业完善软硬件设备并与数据中心建立合作关系。第三,开展大数据应用试点,通过在商品消费、企业生产、旅游、公共卫生、科学教育、交通运输等领域试点单位,做好数据收集和开发应用,让相关系统和企业从分析大数据中获得效益。第四,引导企业利用大数据挖掘市场需求,如,利用网购平台通过提供商品服务用户数、好评率、商家销售史等数据,既引导消费者消费,也引导产品设计生产、服务和管理模式创新,提高企业效益。第五,选择高校信息专业开办大数据技术课程,加强人才培养,为下一步全省应用大数据提供人才保证。

五、做好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工作

多年来,河北省发展一、二产业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思路和做法,但对发展服务业重视不够,也缺乏与服务业发展相配套的管理、融资和统计体系。目前无论是经济发展阶段,还是生态环境和人力资源,都要求河北省拿出更多精力发展服务业。当前需要做好三项工作:第一,完善管理协调系统。强化各级发改系统内部的服务业管理处室,加强对全省服务业的协调力度;健全各服务行业协会,特别是上述重点行业协会。第二,建立服务业融资机制。解决新兴服务行业无抵押不能贷款的共性问题,使服务业在金融支持下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第三,改进统计工作。科学划分服务行业,厘清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会展业、文化产品制造业的统计边界,正确表述商务服务业与旅游业的关系,像处理工业7大主导产业与39个行业大类关系一样,做到简化表述与统计分类处理得当;把重点服务行业、企业纳入年度统计范围,以便于发现问题,找出规律,指导工作。

第5篇:服务行业的重要性范文

【Keywords】security services; financia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64-02

1 引言

保安服务行业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应用,通过应用来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必须对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进行不断的扩展,在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系统不断得到优化、完善。实际上,保安服务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直接关系着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是财务管理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增强财务管理的质量,以期真正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1]。

2 保安服务行业简介

2.1 保安服务行业的含义

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组织、公民以及法人的安全方面需求,保安服务行业应运而生。保安服务是指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制度,为社会组织、企业或者个人提供安全保护相关服务的一种行为。因保安服务属于服务行业,所以,其必须受合同的约束。大多数情况下,保安服务合同中的规定是按照被服务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制定的,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采用守护、押运、门卫、护卫、巡逻、人群控制、安全咨询、技术防护等手段,为客户提供财产、信息以及人身方面的安全保护,并且维护客户的合法权益。

2.2 保安服务行业的现状分析

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安全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在出行、用餐等活动中均极其重视安全因素,这种情况对保安服务行业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在20多年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中,保安服务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在企业规模以及员工数量上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至2007年,我国所有保安服务企业年营业额的总和高达152.3亿元。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深圳大运会、广州亚运会的相继举办,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保安服务行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保安服务企业不断壮大。直至2010年,全国范围内的保安服务企业的总营业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77.57?|元,其利税总额更是高达20.4亿元。在2011年至2013年之间,我国保安行业发展势头不减,同时不断增长的安保服务需求,也为保安服务行业规模的持续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 保安服务行业财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3.1 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够高

现阶段,阻碍保安服务行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主要原因,便是对其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到位。受到传统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保安服务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领导层没有将财务信息化建设重视起来,信息化建设工作流于表面甚至根本没有开展信息化建设,领导层的不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务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这些现状使得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严重影响着整个保安服务行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

3.2 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些保安服务企业已经认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因为社会上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财务信息化建设无法有效实施。尽管部分企业已经建立了专门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机构,但是其工作人员均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对于财务管理知识和新型信息技术的了解掌握程度未能达到要求[2],导致保安服务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止步不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收益和进一步发展。

3.3 安全制度缺乏

既然保安服务行业是一种为其他组织或个人提供安全保护的行业,其自身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自然不容忽视。但是,由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比较晚。所以,其发展过程还比较短暂,未能形成十分成熟的安全保护制度。由于安全保护制度的缺失,使得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缺乏相应的约束和规范,再加上部分工作人员意识上的缺乏,使得保安服务行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受到了一定影响。

4 完善保安服务行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4.1 提高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想要在根本上提高保安服务行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必须要做的便是提高相关人员对财务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知,改变传统的观念和建设思想,让行业领导者意识到,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仅涉及到保安服务企业的管理观念,还与企业的资金运转及生产组织等多个方面相关,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保安服务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还要对保安服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再教育培训,加深其对财务知识与信息化理念的认识程度,增强其个人专业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以此来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并为保安服务行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质量提供保障。

4.2 加大人员培养力度

保安服务行业若想要在根本上实现财务信息化建设,除了管理层需要提高认识之外,还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无论哪一种行业企业,其财务信息化建设均是由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的,保安服务行业也是如此。作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主体,财务活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该企业进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及速度[3]。所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保安服务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应该在提高内部财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和网络技术水平的同时,还要加深其对财务知识的认识程度。此外,对于企业中非财务工作人员也不应放松要求,必须使其了解和掌握一定程度的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及技能,力求培养出专业化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为保安行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4.3 完善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制度

完善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制度也是保安服务行业实现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健全建设与发展的制度。②健全安全防护系统。③健全维护管理系统。

第6篇:服务行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于售后服务行业,要探讨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点是汽车服务行业转型期的特点,近五年来,汽车行业进入转型期,汽车服务行业面临的问题是新车销量逐渐放缓,厂家和经销商开始更加重视售后服务建设;第二点是二次购车的用户在增加,用户对售后服务的关注度在上升,需求也在上升,客户关系将面临新的局面;第三点是三、四线城市成为拉动汽车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这对于汽车企业的渠道规划、网络覆盖、售后服务的模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然后,再从战略层面、经营层面、业务层面对汽车售后服务行业进行分析。首先,售后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内汽车行业竞争的热点正在聚焦售后服务领域;其次,品牌化日益普及, 多数合资和本土企业均建立了自己的售后服务品牌,包括江淮乘用车公司及广汽乘用车公司等;再有,售后服务品牌日益专业化、细分化,一些厂家已将他们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实现了品牌化管理。

在经营层面,4S店、综合汽修厂、连锁快流店,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汽车连锁快修企业正在积极渗透。从汽车主机厂来讲,目前纷纷在实施渠道下沉,渠道终端形态的功能和定位日益多样化,二级网络管理得以加强。

此外,业务层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主机厂的售后服务业务范畴继续扩展,新型售后服务体系正在向整机营销体系拓展, 涵盖了销售、售后及衍生服务环节。而近年来的亮点特色服务项目正是围绕增加便利性、主动性等方面来开展的。比如“零等待”、一汽大众的预约服务、广汽丰田的心悦驿站等。

综上所述,带给中国品牌汽车企业未来发展的新课题是怎么提升客户满意度。面对售后服务转型这样的特征,协合达勤提出的转型应对方案包括:一、企业要树立新型的售后服务理念, 不仅包括传统的维修保养、零配件供应、信息咨询、质量保护体系,还要拓展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档案建设、客户接触加强、客户满意度提升等。二、新型售后服务理念的关键体现是要企业转变观点,因为售后服务是综合性的服务行为,而售后服务的目标是要赢得用户的全方位信赖。

有一种观点,最好的售后服务是没有售后服务,这样会让企业把主要精力投放在提升产品品质上。但用户需要在形式上接受企业,在心理上认可企业,都需要通过企业的售后服务得以体现。

第一个应用,建议企业在规划售后服务产业链的时候要向综合转型,除了传统的维修、保养、配件,还要向衍生的服务内容进行拓展。目前来看,合资企业在售后服务产业涉及的服务点要明显多于中国品牌汽车企业。这就要求我们的汽车经销集团要勇于创新,在售后服务产业链上把一些工作,比如汽车租赁、汽车美容、快修,、物流,甚至驾校方面进行拓展。

第7篇:服务行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酒店 服务业 规范化 管理

规范化管理,指的是通过制定、执行标准规范的流程来达到对某项事务的管理。酒店作为第三产业服务性行业的一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国际化影响,对于酒店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要提升酒店的业绩,就要以提高服务水平为核心,而纵观国内外知名的大型酒店,无不是拥有一套各具特色的酒店规范化管理,能够让酒店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在既定的管理程序下便捷、高效地运行。

一、酒店服务行业的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巨大,为酒店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规范化管理对于酒店的重要性主要有:(1)提高服务水平,酒店以服务为核心,提高服务水平,赢得顾客满意是最高的价值追求。规范化管理通过制定标准化的问候、送餐、整理房间、送迎、及退订房等一系列的服务模式,能够最大地减少或避免因不同员工之间存在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差异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服务的整体水平。(2)减少浪费、节约成本。在进行规范化管理之后,酒店的餐饮、洗涤、用品等工作环节能够在集体统一的运作下进行,从而大量的节省水、电等资源,减少浪费,节约成本。(3)容易形成连锁。国内外大品牌如肯德基、沃尔玛、如家等连锁业,都是靠着规范化的运作和管理来指导各个分店的日常运行,能够使分店在跨越万里,在不同的地域、国度和民族中保持其最根本的特色。酒店服务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是一些发展还不算好的酒店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酒店服务行业的规范化管理的弊病和原因分析

目前,虽然我国的酒店管理人员都能够认识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大部分的知名酒店都执行了规范化管理,比如如家、七天等连锁酒店,但是整体上服务水平依旧不高,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酒店不多,能够在国际化上有知名度的更是少之又少,依旧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同质化现象是我国各行各业存在的通病,模仿简单易行、节约成本、见效又快,山寨手机、山寨电脑,满屏的中国最强音、中国好声音和抗日剧,酒店行业也不例外。一方面,是不同酒店之间的规范化管理相同,没有任何特色,一样的问候语、一样的服饰、一样的房间摆布,甚至一样的早餐种类,在雷同之中失去了个性化和吸引力,无法让顾客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另一方面,同一个品牌的连锁酒店,每一个分店的装修风格、颜色、材料都相同,这些体现的是规范化管理,但同时也会让入住的客户无法分辨这是在北京、深圳还是法国、中国,这与现代人们追求个性化差异、追求产品多样化的愿望不相符,不利于市场的竞争。

(二)客人的忠诚度不高

保证客户的忠诚度是提高酒店入住率、增加经营业绩的最好方式,但是,规范化的管理达到的最终目的是顾客的满意度,而不能有效提高其忠诚度,所以酒店顾客的忠诚度普遍不高。一是因为规范化的管理导致了员工的服务态度基本一致、有礼有节,失去了必要的活力和亲和力。二是因为规范化的管理导致了创新的缺乏,如,很少酒店会针对不同的年龄段、不同职业的顾客提供不一样的房间和服务,也就决定了顾客很难享受到与其他酒店不一样的特色服务。

(三)管理不能与时俱进

时代在发展,酒店的规范化管理却停滞不前,甚至显得有点呆板。如,有些酒店要求所有员工对进出酒店的顾客问好,问候的内容和语调都经过了培训,这就导致了遇到有些频繁出入的顾客一天要被十几个人同时进行一样语调、一样内容的问候,就如复读机一般,很少顾客不会觉得烦躁。还有诟病较多的退房手续,顾客要拎着箱子在前台等候查房人员进行规范化程序的查房,过程短则5分钟,长则十几二十分钟甚至更长,这也是客人投诉的重点,但是由于涉及到财物的损失问题,很多酒店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反思,也没有采取措施改进服务。这些问题,都说明规范化管理让酒店和酒店的员工在服务中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太过教条主义,被规范化的管理所禁锢。

三、如何更好地进行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不是照搬照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地在投诉建议中查找原因,进行创新、调整,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

要有酒店文化。文化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赖以生存的法宝,是企业赢得知名度和品牌的核心。一个酒店,如果没有良好的酒店文化,就不能够赢得员工的认同,不能赢得顾客的认可,也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脱颖而出。如著名的希尔顿酒店,就同意酒店的员工可以穿着不同的个性化衣服为顾客服务。所以,任何一个酒店都要创立属于自己的酒店文化,并将酒店文化用于日常管理,建立起酒店的价值理念和目标追求,赢得每一个员工的认同,内置于每一个员工的内心,外化于每一个员工的服务行动。文化要有高度和深度,不以裸的盈利为目的,应以为顾客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和为员工提供成长空间为宗旨。

规范化管理是酒店服务行业的必然趋势,但在执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也要果断地舍弃一些过时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营造酒店文化,追求个性特色,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最终促进酒店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涛.酒店规范化管理全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第8篇:服务行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消防 职业技能 鉴定 探讨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1-189-02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技在消防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大量从事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机构应运而生。作为事关公共安全的特殊行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贯穿于消防工作的各个领域,如消防技术咨询、消防安全评估、消防工程技术检测等,其每一项具体的执业行为都直接关系到公共消防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结合我国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发展的现状,对推行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现实需要及发展空间作初步探讨。

2消防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

2.1消防技术服务行业在消防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施工、咨询以及消防设施的检测、维修保养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从消防管理层面看,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在消防部门和社会之间起到重要的纽带和桥梁连接作用,尤其是在转变消防职能、提供消防社会服务,强化社会化消防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1.1强化社会自我管理能力

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承担起社会消防自我管理的职能,有效提升社会自我管理能力。近年来,通过依靠和发挥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实现社会自我管理,使消防安全责任主体回归社会,对提高全社会消防安全意识,建立社会消防安全保障体系,推动统一、有序的社会化消防工作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1.2提升消防部门管理水平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对社会消防行为的直接监督、服务与管理导致消防部门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职能,消防管理的低效率、低水平、滞后性等弊端逐渐凸显,社会对消防自我管理的呼声较高,但社会消防力量本身缺乏自我组织管理能力,这就需要借助具有技术服务、咨询、协调等职能的机构按照市场规则将部分社会职能进行转移,把原来由消防部门承担的大量事务性、技术性的工作交由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来承担。通过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杠杆作用,放大宏观管理的效应,减轻消防监督管理的压力,使消防部门摆脱具体事务的干扰,提高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能力与效率,使消防部门管理社会的水平得到提升。

2.2消防技术服务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消防技术服务行业在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消防技术服务行业的执业行为毕竟属于市场行为,其执业行为是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在追求自身利益过程中满足社会化消防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2.2.1消防部门监管不到位

由于消防部门人力有限,加之观念、制度、体制等因素的制约,无论是直接监管,还是自律性监管,都存在监管不力的现象,导致消防技术服务行业管理还没有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因此,加强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显得十分迫切,尤其应该从程序、法治的角度去加强监督,使消防技术服务市场尽快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逐步建立成熟、规范的行业规则,为消防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2.2.2消防技术服务行业执业行为不规范

消防技术服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加上自身缺少完善的自律机制,导致执业行为的规范化程度较低,始终在低水平、低层次徘徊,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信息来源少,对外联络面窄,在相当程度上还处于信息闭塞、各自为政的状态,执业经验、作业规范和创新能力等均与消防工作的需求和技术水平相差甚远。有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为了追求利益,不讲诚信,不顾职业道德,用不法手段争抢业务,不同程度地扰乱了消防技术服务行业的秩序,影响了消防技术服务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2.3消防技术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消防技术服务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普遍存在消防技术服务人员匮乏,专业水平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尽管有的执业人员接受过相关的消防技术培训,但由于培训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强,消防执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均与其履行的工作职责和承担的工作任务极不适应。如云南省图书馆2007年发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意外喷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该单位消防主管人员未经过专门培训、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气瓶间驱动瓶组进行检查测试的过程中违规操作而造成现场39人被困窒息的严重事故,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

2.2.4消防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

相对社会消防安全工作的发展需求来说,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缺乏发展的整体规划, 在行业准入、秩序、监督等方面的建设、发展不够完善和规范,从而限制了消防技术服务作用的有效发挥,甚至导致行业和地区垄断,成为制约行业规范发展的因素之一。

3开展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现实需要和发展空间

3.1推行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现实需要

新《消防法》规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无论是从事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还是消防安全监测等工作,都应当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笔者认为,我国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建立相当成熟的体系,消防部门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在此基础上稳步开展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这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的迫切需要。

3.1.1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发展进程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在消防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消防工作的法制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现有的消防监督力量和技术手段已经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据统计,全国消防设施检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近千家。通过开展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逐步规范消防技术服务行业的工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消防安全,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

3.1.2提升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需要

在当前激烈的经济社会竞争中,对高素质的消防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大,但消防执业人员职业素质偏低、技能单一、人员流动性大已经成为制约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发展的瓶颈。消防职业技能鉴定是对执业人员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和认定,能更直接、准确地反映该职业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从事该职业所应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并成为执业人员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是社会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因此,推行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可以推进单位规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对于强化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提升社会防控火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3提高消防技术服务人员素质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和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仅仅为73天,社会各行各业开始进入“能源储备”的职业备战状态,职业技能鉴定已被推向了时代的前沿。消防技术服务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对执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法律和职业道德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现代消防科技的发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防技术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制约了消防技术服务的广泛、深入开展。因此,建立规范有序的消防执业人员培训鉴定机构成为迫切需要。通过推行针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职业培训、认证和技能鉴定工作,既可以规范消防执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消防技术服务行业的整体工作水平,使大批优秀消防执业人员在消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把人力资源转化为消防安全资源,促进消防事业可持续发展。

3.2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空间

随着近年来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逐步发展,给蓬勃发展的消防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着力推行消防职业鉴定工作,为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价已成为大势所趋。

3.2.1科学规划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社会化管理方向

政府和消防部门应按照消防工作社会化的要求,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合理规划和指导,有计划地整合、优化现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消除行业垄断现象,指导建立自律机制,强化行业准入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培育新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如火灾公众责任险、重大火灾隐患论证、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监理等,促进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向制度化、标准化方向规范发展。

3.2.2完善消防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应从提高消防执业人员素质和技术服务水平目标出发,加大消防技能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消防技术服务人才评价体系,与技术培训、资格认证相结合,健全和完善技鉴定评价体系,在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服务规范上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制度和执业准则,保留消防技术服务人才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消防技术服务行业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保障,直接有效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消防安全工作服务。 3.2.3建立消防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体系

为完善消防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提高鉴定质量,应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与相关行业部门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积极发挥行业部门管理优势,不断扩大和深化消防职业技能鉴定的范围,建立消防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符合实际的消防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标准,提高鉴定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加强鉴定的质量控制,建立评价的技术标准和方法,维护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使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实现常态化。

3.2.4建立和规范消防技术服务执业准则

对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服务的机构及其执业人员进行资格管理和技能鉴定,并不能满足实现消防安全的需要,为了促进行业的良好有序发展,有必要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行为进行规范。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都是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尤其是行业标准和执业准则更能体现法律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自律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通过在具体的执业行为中贯彻实施标准和准则,规范行业竞争秩序,形成良好的行业氛围,真正达到实现促进消防安全的目的。

3.2.5提升消防职业技能鉴定的社会认可程度

广泛宣传消防职业技能鉴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消防职业技能鉴定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促进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在引导消防执业人员素质提高中发挥重要作用,把消防职业技能鉴定打造成消防技术服务行业执业的“绿色名片”。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消防工作必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需要,通过开展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达到促进消防技术服务行业规范发展,提升城市消防安全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9篇:服务行业的重要性范文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包括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认识障碍。一方面,各地政府只重视制造业的规模扩张,对在岸服务外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企业维持现状的意识很强,对剥离政策的认识不足、不愿意投入。大量本应通过外包方式完成的服务活动都在企业内部消化完成,制约了生产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

税收政策方面,所得税优惠主要面向应用高新技术的工业企业,对高科技服务企业缺少鼓励措施;营业税计税方法对服务业存在重复征税,导致分工越细、税负越重;对于占地面积较大的服务行业(如物流业),高昂的城镇土地使用税阻碍了服务外包供给主体的发展。财政政策方而,政府资金扶持向工业倾斜,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杯水车薪。土地政策方面,生产业用地多属于商业用地,取得项目用地格外困难,且用地价格也相对较高:若采取无偿使用土地的方式,由于生产企业多以无形服务为主、缺少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因而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且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主要面向工业企业,生产企业受益较少。优惠政策的延续方面,固定资产的归属和转换成本也是阻碍企业剥离服务的重要原因,如剥离的物流企业在车辆由自有变为营运车辆后,享受不同的政策待遇:再比如服务环节从原来由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剥离出来后,相关的优惠政策即无法享受。此外,在用电用水等方面还存在着对服务业的价格歧视,如服务业用电适用商业电价,价格比工业用电高出较多,平均每度比高0.2元左右。同时,剥离后重新办理各种登记手续、配备专职财务和管理人员等,也使得企业望而却步。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政策。目前地方在实践中只能在本省的盘子里给剥离企业一点非常有限的奖励。

(三)体制改革滞后。

服务业整体开放度低于工业,主要表现在市场准入限制上,生产业企业的审批程序比较复杂,如金融、保险、海运等企业需省以上有关部门的审批。另外,创新受到较多限制。生产业非国有资本进入门槛过高,投资主体单一。这些因素导致生产行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低下,市场竞争环境难以形成。在政府管理越位的同时,也存在着缺位的问题,比如目前对服务业项目的建设在用地标准和容积率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投资者很难把握投资强度,也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此外,对于有沉重历史包袱的大中型企业来说,采用外包之后已有的人员如何安置是个头疼的问题,而在国外“人员”的问题恰恰是促使企业选择外包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政策的可持续性不足。

在剥离实施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实施了相应的优惠政策,但长远来看政策的可持续性不够。比如温岭市规定,工业企业设立服务企业以后。税负高出部分由财政予以补助:自用的生产经营性房产要交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经税务部门批准后前3年减免;分离后,营业税前三年20%由财政奖励给企业。这样的政策在起步阶段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工作范围的铺开,享受的企业必然越来越多,这对地方本就不宽裕的财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五)企业剥离服务业多集中在低端环节,且许多企业的服务对象依然只是母体企业。

由于原先大多数企业在研发、营销等高端服务环节发展不足,目前企业大都选择将建筑安装、后勤服务和运输等环节剥离,且在剥离的初期,许多出来的企业仍然选择或是只能为原母公司提供服务,剥离的社会效益还没能显现,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剥离后又重新回到原企业内部的现象。

(六)与成本相比收益不明显,企业剥离意愿不强。

除了现行政策造成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成本较大、收益不明显外,企业对部分内部化服务的成本不敏感也是阻碍非核心业务剥离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作为利润最大化的主体。当然乐于接受能带来成本下降的一切变化。然而。由于在账面上往往无法反映,目前许多将服务内部化的企业对各种内部服务的成本和效率掌握不足,比如在物流领域,还没有出台计算成本的国家标准,所以目前即便有专业的服务提供者,想要评价服务效果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七)服务人才结构性短缺。

生产人才结构性短缺是各类生产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教育专业设置调整不到位,且面向需求方的培训体系尚未形成,在一些专业服务领域,高层次专业技术服务人员特别是领军型、管理型、复合型高级人才极为缺乏,人才“瓶颈”日益突出。比如软件服务行业。一般工程师过剩而架构工程师稀缺。

此外,有些企业对剥离的畏惧源于服务行业信用环境的缺失。一些服务企业缺乏诚信,甚至泄露发包方的商业秘密,导致企业对在岸服务外包的不放心。

二、推进我国在岸服务外包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建议

(一)推进在岸服务外包的基本原则。

1企业主导,政府引导。核心业务是企业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内部竞争中的选择,它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是相互适应的。因此,企业最终外包哪些业务,采用什么样的外包形式,都需要企业自身对成本收益分析的判断来得出。政府应在职能范围内积极参与、主动作为,重视调查研究和与企业的沟通,在宣传发动及政策辅导等方面做好服务,遵循市场规律,切不能包揽企业分离工作的内部事务。

2分离与整合并举。在推进在岸服务外包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也要注重整合、培育现有的服务资源。要切实认识到,分离服务主体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而是壮大服务供给主体、释放服务需求的有效方法,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才是促进在岸服务外包的应有之义。

3一企一策,因地制宜。应坚持“一企一策”,紧密结合每个企业的发展实际,做到有针对性地确定重点、设计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落实政策并解决问题。还要坚持因地

制宜、因势利导,充分依托本地区独特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集群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找准促进在岸服务外包的工作重点和突破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4循序渐进,稳步实施。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促进企业在岸服务外包,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随着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发展情况的变化,企业对其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也在不断调整和深化。此外。企业在岸服务外包的发展需要供需两方面的同步和配合,切不可急于求成,必须做到区分轻重缓急,有重点、有序地推进。

(二)推进在岸服务外包的政策着力点。

目前在服务外包领域,已有的促进离岸软件服务外包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有效地促进了离岸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的发展。那么,在推进在岸服务外包发展的过程中,是否应该对所有服务行业实施普惠的倾斜政策呢?答案是否定的。服务业包含的行业领域宽、涉及面广,各行业的特点和发展基础千差万别,不可能也不允许我们对所有服务行业实行力度较大的统一的优惠政策。然而,参照某些地方经验,仅对从工业企业剥离出来的服务企业实施优惠政策的做法也是不妥当的,因为这样做会对原本就从事服务行业的企业形成政策上的歧视。较明智的做法,应该是根据国际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目前在岸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以及有关生产行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重要性的不同,选取几个重点行业或者领域,如在岸物流外包、在岸软件信息服务外包、在岸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等,实行如促进离岸软件服务外包那样全面的、可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以体现国家的产业导向,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提升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推进在岸服务外包的政策建议。

1尽快出台促进在岸外包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2008]11号)的基础上,建议有关部门从财税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要素价格等多方面,进一步研究制定出台推进企业剥离非主营业务、促进在岸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若分离后的税负高于原税额,可以考虑对高出部分由财政给予企业适当补贴;分离后的服务企业其自用的生产经营房产应缴纳的房产税、占地面积较大的服务企业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如纳税有困难的,税务部门可考虑在~定时间内给予一定比例的减征;对剥离非核心业务企业,在资产过户、工商、税务登记过程中免收一定比例的税费:对新组建服务企业税收贡献大、社会效益明显的,给予适当奖励;对从高新技术企业分离出来的服务企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参照分离前企业的适用税率执行;加大对服务行业歧视性价格的清理力度,积极落实服务业用水、用地、用气、用电与工业同价的政策。

2对于国家重点支持行业的在岸服务外包,在创新补贴方式的同时,实施全方位的优惠政策。改变服务业引导资金的使用方式,变补供方为补需方,研究对将软件服务、数据处理、物流、研发设计等非核心业务发包给专业服务企业的单位给予财政补贴。使服务发包方拥有自由选择承接主体的自由,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考虑对重点行业中的在岸服务外包企业,在财税、融资、人才培养、劳动用工、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与离岸服务外包企业同等的扶持政策,取消服务企业在承接离岸和在岸服务时的政策差别;对剥离后组建的物流企业,优先推荐纳入国家物流税收政策试点企业,并逐步扩大物流企业税收政策试点的范围:消除对企业中自有车辆和营运车辆的差别待遇,扶持服务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实现资源整合。

3加快在岸服务外包领域的体制改革,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一是要根据不同服务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市场准入门槛。对法律、会计、咨询等中介服务行业。应加强标准化建设,避免无序竞争;而对金融、通信、现代物流等服务行业,则要降低准入门槛。二是要加快服务领域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将营利性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对隶属政府部门的中介服务类机构加快实施脱钩改制。三是要改革服务业统计制度,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不仅要关注市场主体的数量规模,而且要关注市场主体的结构和机制,国有、民营、外资和个体私营企业都应计入。四是要推进服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在开放和竞争中培育高素质、文明诚信的市场主体,并加大失信惩戒的力度。

4把重大服务业项目列入政府投资目录,明确重点服务行业的投资标准。目前,政府投资目录未将服务业项目列入其中,服务领域多是备案项目。应把重大的服务业项目列入政府投资目录中,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对投资大、占地多的服务业项目进行核准,以防止重复建设。此外,还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国土、环保、建设等前置审批标准,加快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5推进在岸服务外包综合性试点和专项试点。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推进在岸服务外包,必须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稳步推进解决问题。一方面,应选取一些服务业发展基础较好、发展在岸服务外包有一定条件的城市,推进在岸服务外包的综合性改革试点;另一方面,进行一些专项试点,如结合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实际,进行配套生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比如可以考虑对在产业园区内为制造企业配套的服务业项目,在用地价格和土地使用税缴纳上实行与工业项目相同的政策优惠。

6多部门联动,建立协调高效的管理机制。创新管理体制是促进在岸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关键。在推进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促进在岸服务外包发展的过程中,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商、统计等多部门应建立经常性联系,克服当前存在的交叉管理、多头认证等问题,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7搭建各种形式的交流平台,实现服务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加强信息平台、技术平台等基础平台建设,通过利益导向机制引导企业服务外包,促进社会化服务与制造环节的“无缝式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