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明学生事迹范文

文明学生事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明学生事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明学生事迹

第1篇:文明学生事迹范文

历史和现实启示,必须加强水文生态的研究和人才培养。1992年,作者指导的博士生冯国章同志,以“水事活动对区域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博士论文选题开展研究,该论文2000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说明专家学者们对这方面研究的支持。作者积极建议开展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生态与水安全研究和人才培养,值得高兴的是教育部和国务院外国专家局批准了“111”引智计划———“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生态与水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经过3年多的研究,作者对水文生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关于水文生态(学)的科学界定与学科内涵

在冯国章教授的论文中,对水文生态作了这样的界定:“所谓水文生态,实际上就是水文生态系统,它是由水文系统和生态系统复合而成的,集水文循环与生态进化及其共同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于一体的,具有耗散结构和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的、动态的、非线性的复杂巨系统”[2]。具体的水文系统是指由一定的地理空间内的各种水体及其形成、运移和赋存环境(自然的、人工的或复合的)所构成的地理、地质、生物(包括人类)等环境功能系统整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系统。生态系统的定义是人们比较熟知的,它是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具体的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和地质系统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传输和信息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生态学功能单元。由于水是生命之源,是万事万物之本,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因此,生态要素中包括着水,水文系统必然影响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变化———如退耕还林、修造梯田,也必然影响水文系统,2个系统相互影响,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和协同性,应当是一个统一的水文生态功能整体,如图1所示。因此,随着自然的和人类认识的发展以及生产实践的需要,把水文系统和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水文生态系统而加以看待和研究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在水文系统和生态系统都很脆弱敏感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如此。正因为这样,我们把教育部和国务院外国专家局下达的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文生态与水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看作一项时代的需求加以对待,通过向世界引智,向全国合作加以实现[3]。从图1可以看出,水文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人们也可以把地球看成一个大的水文生态系统,一条大江大河也会构成水文生态系统,而在其内的小江小河和中、小河流域也可以构成相应的水文生态系统。因此,水文生态系统是具有层次性的。水文生态系统的组成因子可以概括为“水-土-光-热-气-植-动(物)和人类”。再具体一些可列成图2。

水文生态系统的实例举示

水文生态系统可能是天然形成的,也可能是人工的,也可能是人工参与雕琢的。水文生态系统满目皆是,这里举示几个最具代表性的水文生态系统———灌区、梯田和绿洲。

1灌区水文生态系统如图3所示,所谓灌区水文系统是人为地修筑引、输、配水渠(管)道系统,将河水或井水引至田间,浇灌农田的灌溉工程。依靠灌溉工程保证作物、林果茁壮成长所需水分,配合光、热、气、土壤资源和生物资源的组合,形成具有良好农业生产条件的新的生态系统———灌区水文生态系统。

2梯田水文生态系统梯田是在易于产生水土流失的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梯田是治理坡耕地,保持水土、蓄雨纳渗的重要工程措施,梯田的最大作用是蓄积降水截流纳渗,结合土壤改良和窑窖等工程措施,消除径流,从而形成能够保持水土、有利农耕的水文生态系统,图4显示了这种系统及其功能。

3绿洲水文生态系统绿洲是指在荒漠地区比较平坦的地方,由于来自山区的地表水的滋润或地下水的抬升岀溢,使当地出现生长茂盛的生物群落,呈现较大面积的绿色景观,如图5所示。绿洲的出现充分体现了水的生态功能。绿洲的出现仰赖于水的滋润,如果补给水源遭到截取,则绿洲陷入萎缩消亡。因此,要保护和恢复绿洲生态系统,就必须保护和复壮水文系统,要破解绿洲生态的兴衰问题,其要害也在于抓住水文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第2篇:文明学生事迹范文

当妇联提倡在各行业开展"创建巾帼文明示范岗,树立行业文明新风尚"活动后,天台小学就把争创"巾帼文明岗"列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该项工作纳入了天台小学的重要日常工作中.学校成立了由党总支谭高翔书记为组长,朱育红,田智,付新春,周俊琴等组成的"巾帼文明岗"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此项工作.

我校工会反复组织女工委成员学习讨论,领会精神,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研究,制定了创建活动方案.并通过办公平台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使广大女教职工进一步明白了要想得到人们的尊重,首先就要达到"四自",即:"自尊,自强,自信,自立",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对创建活动的重要性,实效性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深化学习,宣传,大家一致认为,创建活动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既有利于妇女的进步发展,又满足了学校追求人才效益,办学效益和群众对优质文明服务的强烈需求,是动员广大女教职工积极参与新课改实践和两个文明建设,实现妇女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

二,规范管理,勇于探索,增强创建工作的科学性.

1.立足岗位,提高女教师业务能力.

为增强创建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首先,我们成立了以党,政,工为依托的创建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有关创建示范岗的目标,机构和措施,创造条件逐级申报. 其次,为使创建,巩固,提高三者有机地结合,提高创建工作质量,我们定期组织有关创建骨干赴本地和外地示范岗参观考察,增强忧患意识,虚心学习兄弟学校或单位改革和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决策.三年来我校组织外出学习人次达200多次,其中xx年8月,校长朱育红赴新加坡考察,同年10月,又参加省级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并在全区校长培训活动中进行了专题讲座,用教育前沿理念引领学校教育的迅速发展.再者,我们紧抓理论学习,制定创岗培训机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借鉴,找到了差距,鼓足了干劲;再通过参观和研讨,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这进一步为创建工作夯实了基础.

第3篇:文明学生事迹范文

[关键词] 生命视角 语文教学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深入推进,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犹如雨春笋一般,遍地开花,各自展示着诱人的芬芳,就以语文教育为例:“诗意语文”、“情景语文”、“情智语文”、“激情语文”、“简单语文”、“简约语文”,“本色语文”……应运而生,都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剖析着语文教育、教学的精髓,都在为学生长远的发展“开山辟路”。尽管语文教学的研究、改革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我们在一些公开教学的课堂上,经常发现执教的老师为了让“课”有序地进行下去,有意或无意忽视了学生这个生命群体,不管学生是否真正地理解,更不管学生的情感需求,都是围绕着事先设定的“线路图”四平八稳地进行下去……这样的场景,我们并不鲜见,然而为何屡见此种现象?这或许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漠视儿童的“主观存在”,忽视儿童生命的成长,而过多地去关注了形式,过多的关注语文的内在逻辑,最终学生在我们的漠视中渐渐地淡化了自己的“主体意识”,也渐渐地失去主观能动性,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容器”。正是基于这一点的思考,我们试图基于“生命”的视角进行语文教学,以这种理念来唤醒更多的人关注生命的本原,关注生命的自由、快乐的成长。

那如何进行“生命”语文的教学呢?

一、贴近学生的生活,感受语文的“真实”

“贴近生活”就是让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语文课本里解脱出来,给予学生以充分时间去感受自然、社会、事实生活……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社会、事实生活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从而能动地建立自我知识体系,树立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关注生命成长的语文,不是要把别人的文字推演为学生的生活,而是要借助体验、感悟手段让学生去理解、想像、去生活,从而达到主动地吸收、自觉地获取、快乐的成长。

例如于永正老师进行《草》的一课教学,充分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在自己想像的世界中去感受语文的真实。

师:请你把“画”说给大家听听。

生:春天来了,草儿又长出来了!

师:你画得真好,把这句诗的意思都画出来了。

生:他画的草太高了。春天来了,草不可能一下子长那么高。

师:那该如何改呢?

生:应将草叶改为草芽。

师:为什么这样改呢?

生:春风吹来,万物苏醒,草儿在春天的感知下,又长出嫩芽了。

生:这幅画还缺一样东西。

师:噢,什么东西?

生:春风。

师:春风?

生:只要有春风,才能有生机。

师:那如何把春风画下来吗?

生:学生用粉笔在画上添了几条斜线。

师:这个“风”很形象!但是风是看不见的呀!想一想,不画出风而又能让人感觉到风。

生:草应向一边倾斜。

师:你真是个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

于老师利用学生擅长的画去描述“春风吹又生”,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敢于大胆想像,学生在自由快乐的情景感受着语文的真实。 转贴于

二、基于学生的视角,进行有效的交流

课本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或媒介,是学生进行学习的范例,“教学时理应是立足学生的生命认知,力求唤醒学生对文本的对话。”新课标也曾指出:“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的对话。”这三者间的对话重点是围绕学生的“成长”而展开的,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地考虑教师、学生与作者各自不同的生活阅历、认识水平和生活背景,以及各自对作品的不同理解,而不能进行文本表面的分析与解读,更不能把“教师的解读”以及“作者写作意图”作为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而要真真切切地以学生的视角进行文本的剖析和交流,力求唤醒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立足于学生的生命感知。

例如徐老师执教《生命桥》时,没有把自己的解读、感受强加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的认知,力求唤醒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师: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的描写让你感动?

生:课文中“老羚羊走出羊群,叫唤年轻羚羊”的描写令我感动。

出示有关语句。

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老羚羊叫了一声,年轻羚羊应和着,我能感受出的他们默契。

师:看样子你听懂了他们的对话,说给大家听听?

生:老羚羊说:“我先跳,你跟着我跳,准备好了吗?”年轻羚羊说:“准备好了”

师:他们还会说些什么?

生:老羚羊说:“孩子,跳过去,你们就会有好日子了。”一只年轻羚羊点了点头。

生:老羚羊对年轻羚羊说:“孩子,跳得时候可不要慌张呀。”

……

三、关注生命的价值,倡导多元的解读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曾说过:“不能只承认作品的历史性,而否认读者的历史性。”是呀,这是一个多么朴实的声音,文本中的“作者意图”在现实生活中已不可能完全再现,文本创作时的背景也不可能完全恢复,这就决定着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有着先天的障碍——不同的生活背景、知识经验。所以,解读文本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个体的视角,去感受文本,去进行多元化的解读。

例如吕老师进行《司马迁发愤写》一课的教学,没有过多的解释和分析,而是有序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去触摸、去感知,进而感受人物的伟大。

师:司马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忘我的工作,目的前什么?

生:要用事实证明,自己虽然“入狱受了刑”,但决不改变写《史记》的决心!

生:他要用行动洗刷自己所遭受的奇耻大辱!

生:他心里可能在想:我是一个对社会、对百姓有用的人,我就应该贡献自己的精力,甚至是生命!

第4篇:文明学生事迹范文

这种追求真实自然的风格被称为“生命幻影”,最早是由动画设计师法兰克・托马斯和奥利・强斯顿在《迪斯尼动画原则》一书中提出的,直到现在,这仍是动画制作的最佳理念。《白雪公主》(即《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就使用了“生命幻影”这种动画原则,迪斯尼公司后来的主题公园、人形木偶、自然影片、真人故事片以及沃尔特逝世后出现的电脑动画都遵循这种原则。

此类动画的基本概念与《公路奔跑者》那种呈现超现实动作的影片相反,要求动画人物“思考、决定、行动都要有事实依据”,即使这些动作并不完全遵照现实,但必须以现实为基础。动画要来源于现实,但是又要高于现实,动画人物可以忽视重力和现实的限制,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迪斯尼的艺术理念在《白雪公主》中得以实现,观众不仅看到了真实自然的情节,还能感受到银幕上传达的情感、气氛、态度甚至动机。

《白雪公主》早期的制作笔记对历史学家和动画设计师而言是绝佳的资料,因为这些笔记记载了童话搬上银幕的历程。1934年,迪斯尼公司开始考虑制作《白雪公主》的动画片,据说无声片《白雪公主》是沃尔特在电影院里看的第一部电影,这可能是他制作动画版的初衷。1934年后期的一些制作笔记表明当时已经确定了故事的人物和形式:以19世纪格林兄弟的童话为参考。在发行前几年,这部动画片经历了无尽的挫折和无数次重新剪辑。制作《白雪公主》的美术师回忆起一次长达数小时的会议:沃尔特在会上表演了影片的每一个场景,扮演了每一个角色,模拟了每一个角色的声音,讲解了每个场景的情绪、行动方式以及主题。沃尔特为《白雪公主》绘制了生动的故事版。在影片制作期间,动画师经常参考这些图片,但他们也设计了一些新想法和笑料。

“白雪公主”这个人物形象在一些早期制作笔记中被描述为“类似珍妮・盖诺”。盖诺是一名无声电影演员,1928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米老鼠的原型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这次成了影片中王子的原型,只是影片中的王子仅18岁,费尔班克斯本人已经50多岁了。7个小矮人有几十个备选名字,最终影片中确定为:开心果、爱生气、瞌睡虫、万事通、害羞鬼、迷糊鬼,以及喷嚏精,还有很多名字被淘汰了,比如跳跳、好斗鬼、暴躁鬼、小可爱、大笨蛋、忧愁鬼、俏皮话、爱说谎、小气鬼、矮胖子、无趣虫、油灰、活泼鬼、史诺比、肮脏鬼以及小头晕等。

沃尔特密切关注着制作过程的每一步,所有的故事细节、音乐、人物、动作、声音以及图画都经过他的严格控制。要达到更逼真的视觉效果,需要在影片中用更好的视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迪斯尼工作室发明了多平面动画摄影机――这个设备用5层玻璃板,将场景或人物绘制在玻璃板上,放置在距摄影机的不同距离处,当摄影机穿过场景移动时,背景的移动速度小于前景;或者当摄影机靠近场景时,背景图案以更快的速度放大。以前制作动画的赛璐珞胶片是直接把前景和背景放在一起,现在把背景和前景分离开来,产生了更为真实的动作效果和视觉效果。工作室为多平面动画摄影机申请了专利,但是其他工作室的动画师,包括厄布・埃维克斯,也在使用多平面动画摄影机进行动画片拍摄,直到1940年,沃尔特才获得这项专利。《白雪公主》上映时,就以“多平面彩”进行了大力宣传。1937年,迪斯尼工作室应用这种技术拍摄了《糊涂交响曲》系列动画之《老磨坊》。

大家都低估了《白雪公主》的成本,包括沃尔特和罗伊,他们本来准备了50万美元预算,但是最终成本高达150万美元。制作过程的艰难程度也远远超出想象:工作室的75名动画师和几百名员工在3年时间内制作了至少25万张图画(一些报道说是200万张)。沃尔特对工作要求非常严格,但上映日期和预算不允许无休止的返工。为了鼓励员工,沃尔特给一些动画设计师发了奖金或者提高了工资。影片制作完成后,沃尔特和罗伊还得处理一个新问题:动画长片该如何发行。这时候理・卓别林帮了他们一把,他在工作进度和发行策略上给迪斯尼公司提了一些建议,让他们摆脱了困境。

在电影的预告片中,沃尔特和影片都被猛夸了一通,其中一句话写的是:“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来亲自感受天才沃尔特・迪斯尼的作品吧!”

1937年I2月,《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举行了首映式,好莱坞众多著名影星到场为其助阵造势,包括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二世、玛琳・黛德丽、秀兰・邓波儿、克拉克・盖博、卡洛尔・隆巴德、诺玛・夏勒,以及米奇和米妮、唐老鸭、7个小矮人。影片的新闻宣传片中说:“好莱坞很熟悉这样盛大的首映式,但他们没看过如此美妙的电影。”观众蜂拥到影院门口排队进入电影院观看影片,一些影评人称赞它是年度最佳影片之一,但还是有些影评人认为动画长片不值一提。《综艺》对电影大加赞扬:“完美得如梦如幻,浪漫而富有想像力,情节令人动情,动画人物的表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真人演员的最佳演出也不过如此。”《时代》杂志的评论家惊呼:“多疑的好莱坞曾经怀疑童话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观众是否能耐着性子看完7卷胶片,是否在影片结束后观众仍念念不忘?现在这一切都没有疑问了,沃尔特・迪斯尼再次做到了,好莱坞不得不信服。”沃尔特和7个小矮人的小型雕像登上了这一期《时代》杂志的封面。

1938年1月,影片在纽约的广播城音乐厅正式公映,并在此上映了4个月。《纽约时报》影评人介绍这部空前的影片时说:“一个像精灵一样想像力丰富的孩子,在他入睡前听了自己最喜爱的童话故事,当他入睡后,就会梦见童话变成现实。实际上,没有一个孩子能够如此幸运,可迪斯尼先生的幽默感使这样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他把梦幻带到了我们眼前。”将梦想变成现实,制作能同时吸引成人和儿童的电影,这正是沃尔特的理想。

1938年,《白雪公主》不仅在美国电影院上映,而且翻译成10种外文版在全世界49个国家放映。《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轰动一时,获得了近800万美元的票房(当时票价不足25美分,儿童票价为10美分。如果换算成今天的美元,票房将是数亿美元)。《白雪公主》成了票房冠军,赚取的票房收入高于同时代的任何其他影片。

1937~1938年,《白雪公主》进行了第一轮放映,然后从电影院下档,数年之后,《白雪公主》再次上映,在1944年之后总共重映了8次。这开创了迪斯尼将电影“雪藏”――在指定时间内暂缓行销的惯例。影片插曲《有一天我的王子会出现》、《吹着口哨去工作》、《嗨嘿》成为了流行歌曲,家喻户晓,经常被播放和表演。

影片为沃尔特赢得了另一个“奥斯卡特别奖”,“奥斯卡”写给《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颁奖词为:“它被公认为重大的电影创新,数百万人为之着迷,为动画片开拓了新的娱乐领域。”奖杯是一个带有7个小金人的雕像。伴随着《米老鼠》和《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出现,迪斯尼公司的授权产品更多了,据报道有147个不同的公司生产了超过2000种不同种类的迪斯尼公司商品。迪斯尼公司的故事书销售了2000万册,玩具和小雕像销售了200万只,饮用玻璃杯销售量超过1600万件。

第5篇:文明学生事迹范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自然;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80-02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给人类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自然作为人类生存和活动的载体,在人的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资源的无限制和不合理使用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忽视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问题。生态问题是历史和现实发展的产物,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化生态问题的重要举措。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

马恩所处的时代,生态问题虽然没有突出的表现,但是在他们的著作中已经不乏对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环境问题的深刻见解。马恩的生态思想为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方法论原则。

(一)马恩生态思想的出发点:人与自然的统一

马克思抨击了工业文明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即人与自然“二元分立”的理论,主张以唯物的观点和辩证的方法看待整个世界。认为,从本体论上来讲,自然的存在先于人类,人类源于自然。同时,人存在于自然界中,对自然界有着天然的无法摆脱的依赖性。马克思指出:“人直接的是自然的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对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1]马克思不仅强调人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而且人对于自然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1]383恩格斯所说的“统治”绝不是站在事物的对立面进行统治和支配,而是主张人作为自然的能动的一部分,自觉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来“统治”,这种统治和支配是建立在“人对人来说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来说作为人的存在”的基础上。

人与自然的统一不仅表现在人是自然的能动的存在物,同时自然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中,自然首先表现为“感性的”自然界。马克思指出:“人的感觉、激情等等不仅是在(狭隘)意义上的人类学的规定,而且是真正本体论的本质(自然)的肯定。”[2]在人类学的意义上,“感性”的自然界意味着自然界在人之外的存在及其对人的效用;而在本体论的意义上,“感性”的自然界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作为“本质的对象……对人的存在”[3]。

的自然观为我们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奠定了理论的基础,为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说明了原因。环境伦理学家阿伦・盖尔认为“文明的标志是对世界本质和人在世界中的地位的深层设定,因此也就是对何为值得人们奋斗的终极目标的深层设定,这种设定充斥着包括实践和制度在内的全部文化领域,并在漫长的时期中被体现并表达这些深层的生命形式所复制。”[4]因此生态文明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设定为人们奋斗的终极目标,并且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通过人来不断完成、复制和发展的。

(二)人与自然统一的实现形式: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已经站在唯物辩证法的高度关注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类必须通过劳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从而满足人类生存繁衍的需要。在马克思的视域中:“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5]劳动作为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实现形式,不是以人为中心的征服对象的劳动,而是根据人和自然都必须遵循的规律来“中介、调整和控制”这个物质交换的过程。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都是以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因而生态环境必然沦为被生产所奴役的对象。恩格斯拒斥这种短视行为指出:“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生产方式都只在于取得劳动的最直接的有益结果。那些只有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6]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滥用,创造了“繁荣”和“胜利”。恩格斯毫不留情地戳破了这种虚假的“繁荣和胜利”,他警醒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然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1]383

马克思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内在统一、和解的最终方向。要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现生态文明,必须将自然问题的解决付诸实践,将社会问题与自然问题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二、破除资本主义霸权逻辑,实现以生态为导向的现代化

资本逻辑下的生产方式是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的根源。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异化本质的佐证。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之间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表现为两者相生相协。所谓经济危机,与之相伴的不过就是过度竞争、效率迷恋以及成本削减,而这必然强化对工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压迫,加大成本外在化的力度,加剧环境恶化。与生态危机相伴的日益加大的能源成本、交通拥挤成本,以及高额的地租等都会带来原材料的短缺,最终造成通货膨胀和利润的骤减[7]。西方环境运动积极试图解决经济危机和环境危机之间的恶性循环,但他们从未触及资本主义的制度,因而永远也无法摆脱生态危机。有的生态学家呼吁开展一场“将生态价值与文化融为一体的道德革命”,试图从道德层面解决生态危机,建立一种生态伦理。另一些环境学家主张从经济的角度解决生态环境危机,提出经济“非物质化”,实际上就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每单位货币GDP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经济的“非物质化”增长是一幅美丽的经济增长图景,但这种图景始终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不切实际的幻想。科学技术的伟大功绩早就被资本主义的发展成果所证明,部分生态学家企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来解决环境问题。事实上“杰文斯悖论”早就指明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科学技术,最终都导致了对自然资源需求量的增加。

世界范围内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社会主义建设中忽视环境问题的教训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对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始终以的理论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结合我国国情,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一)培养、树立生态文明的意识自觉

人本身并不必然会成为环境的敌人,而人是所在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造成了这种困境。生态文明的建设依赖于我们在理论和实践的自觉。“生态文明”概念首次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表达是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生态文明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环境问题的加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建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首先要求我们要有生态文明的意识自觉,将生态建设纳入经济发展的指标当中去,克服追求经济高效发展的片面性。十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中,形成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观,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对我党以及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环境保护观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改变旧的生产目的和方式,满足人的真实需要

社会主义要从传统的现代化建设的模式中走出来,实施“以生态为导向的现代化”,生产目的和形式都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我们实行市场经济,绝不能沿袭资本主义无限制的扩大生产,使得劳动产品最终成为异化的力量来反对劳动者,反对自然的道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确立生产的目的,首先应该要明确生产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实需要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虚假的需要”。同时,我们还需要确认自然的尺度,即尽量满足非人类生命物种发展的需要,必须使生产限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的范围之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有以这两个基本目的为前提来发展生产才是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否则就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本质的区别。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话题,需要我党以及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中不断探索正确的道路。的理论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的基石,但是我们不能寄望于在马克思的著作里去找一个现成的生态环境伦理规范。的理论具有现实地处理生态问题的能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利用这种能力,通过不断地实践创新,摒弃资本主义在经济发展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老路子,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0.

[3]卜祥记.“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探析[J].哲学研究,2012,(4).

[4]阿伦・盖尔.走向生态文明:生态形成的科学、伦理和政治[J].与现实,2010,(1):191-202.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第6篇:文明学生事迹范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 生态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53-02

1 引言

党的十报告提出“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并列地列入国家建设的总布局中。这是党和国家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在反思传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关系与时俱进认识的新成果,也是党做出的理性选择。

广义的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建设人类社会整体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1]。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人和自然的平等观,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2]。因此,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而且是人的思维方式、伦理价值观念的转变。生态文明的构建,在本质上就是公民生态意识的变革与成熟[3],而成熟的生态意识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中可以产生深刻、持续的推动作用。

生态学课程教学与生态文明建设联系紧密,因为生态学是一门与自然生态环境结合紧密的学科,关注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兴趣、关爱人类共同家园的生态意识,逐步形成生态观。因此,高校的生态学课程教学可以成为一个宣传生态理念和环保意识的阵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样的挑战和机遇下,如何使生态学课程教学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使之在传播生态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能适应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2 生态学课程教学现状

由于人类环境问题和环境科学的发展,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已扩展到人类生活和社会形态等方面。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生态学也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类生态环境问题。因而生态学课程内容及其教学也在为了适应这种形式而不断地进行改革探索。

2.1 对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已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生态学是一门基础性强、研究范围广、学科间渗透面大、应用范围宽的正在蓬勃发展的学科。但是传统的生态学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比重过大。随着科学技术、学科的发展以及时代的需求,生态学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如,为生态专业型人才培养而进行的专业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改革[4]、为进行综合素质及创新人才培养而进行的教学内容优化和教学方法的改革[5,6]、为加强学生的独立能力而进行的实验教学改革和实践[7]等,这些实践都为生态学课程教学为适应时代需求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2.2 生态学课程教学中融入了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学课程也在逐步调整教学目标和方向。生态学课程教学除传授生态学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外,还尝试培养学生的生态伦理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将生态学的思想、理念、原理、原则等融入生态意识的培养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代不仅能掌握基本生态学原理、更具有“可持续发展”信念、价值观和能力的和的新人。因此,生态学教学内容不仅仅包括生态理论和生态知识,还包括培养生态哲学观、生态伦理观、生态文明观等。如,通过生态系统物质及能量流动模型的演示等培养学生的生态哲学观、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和投身第二课堂以实现对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8]等。

2.3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课程教学改革尝试较少

党的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生态文明”的科学概念,十将其列入国家建设的总体布局中。这种价值观只有被人们所接受和掌握,并转化为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才能最终成为公民的自身行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协调发展。但到目前为止,仅有少量的关于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的生态教学改革尝试。如,朱慧等(2008)提出通过案例教学、主题活动开展、生态知识拓展、野外实践四大措施来增强对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以使生态学课程教学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然而,明确地提出在生态课程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意识教育途径和方法的尝试却很少。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改革生态学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使之更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是生态学教育工作者责任和使命。

3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为顺应党在十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要求,并基于上述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已有的研究,本文将在“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理念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为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试图从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拓展课堂教学知识、增加体验式教学模式和开展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等进行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切实促进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

3.1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将生态知识传授与生态德育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生态德育的主渠道,学生只有扎实地学习和掌握生态学知识和生态理念,才能更好地实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课堂教学要处理好知识、能力及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深入地讲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并挖掘其中蕴含的生态道德因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观,以达到知识传授与生态德育相结合。

3.2 拓展课堂教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生态危机意识

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基本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以及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从而危害人类生存发展的先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地球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的生态环境也同样破坏严重,人类的生存收到了威胁。明确这一事实,唤起大学生的生态危机意识是高校进行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前提。如,在课堂讲授“环境”、“生态平衡”、“生态危机”等概念后,组织学生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实际的调研、观察等活动,了解大气污染、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固体废气物污染、农村生活垃圾和农药化肥污染、工业污染、城市交通污染等,体验我国生态环境的严峻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

3.3 增加体验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意识

生态文明中的生态价值包括生态的经济价值、生态的伦理价值和生态的功能价值三个方面。而传统的价值观认为,自然界的水、空气、山脉、矿藏、森林等是大自然对人类无偿的馈赠,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自身的价值,更不会有价格。近代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把人看做是宇宙中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人之外的存在物只具有相对于人的需要的工具价值,导致了人对自然的滥用和生态危机。这是因为人们容易认同的是现实的、有形的实在价值,并为此价值而忽略或损害社会的、潜在的、长久的价值。譬如,人们只看到办个化工厂,立即财源滚滚但却忽视化工污染对生物和人们的危害。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就在于破除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树立生态价值观。生态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态环境价值问题的根本观点,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生态体验式教学就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构成的整体性生态情境中, 通过师生的生态体验和交往互动, 不断确立学生的生态价值意识,提高他们的生态价值认知、生态价值情感、生态价值意志、生态价值实践能力和生态智慧境界,以养成具有良好生态人格的一种生态价值教学活动。

3.4 开展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和生活方式

工业文明下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不可持续发展使得环境终于不堪重负,爆发出众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绿色消费应运而生。促成生态经济和绿色消费的制度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三项核心任务之一。因此,生态学课程教学在介绍绿色消费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绿色产品知识的同时,应有目的地开展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绿色消费意识。如,举办“绿色产品知识竞赛”、“废弃资源循环再利用大赛”及到相关单位进行实践等,树立学生过简朴的、绿色的、生态的、环保的文明生活的观念。此外,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不用或少用一次性木筷,以节约宝贵的木材资源;把自己不用的,而仍有使用价值的用品尽量捐献给他人或社会;少用塑料袋以减轻“白色”污染等,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文明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4 结语

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在传授生态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探索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的生态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模式,使生态学课程在传授生态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合格的“生态”型人才。本文提出通过课堂教学内容优化、知识拓展、体验式教学模式和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的展开,逐步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生态危机意识、生态价值意识和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构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5(3): 16-18.

[2]朱慧, 马瑞君, 邢树文, 曾宪锋, 唐为萍. 师范院校生态学课程教学与生态文明[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2: 160-161.

[3]卓越, 赵蕾. 加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的思考[J].与现实, 2007, 3: 106-111.

[4]侯颖. 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高校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读与写, 2012, 9(4): 70-71.

[5]王友保,刘高峰.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与生态学教学改革[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7, 5: 40-41.

[6]胡斌,段昌群,毛晓玲,年永梅,王跃华,王焕校.生态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 6(4): 315-317.

[7]章家恩,骆世明,秦钟,叶延琼,赵本良.我国高校生态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向探讨[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7):1630-1634.

第7篇:文明学生事迹范文

1582年,法国国王亨利三世的御用厨师在巴黎开了一家专卖鸭子的银塔餐厅。400多年一晃而过,餐厅至今还在销售鸭子,而且早已成为欧洲顶级鸭子专卖店。

银塔餐厅的鸭子为什么如此出名?这就要提到1880年的鸭店老板弗雷德里克・热列尔。当时为了打假,热列尔决定对每一只出售的鸭子进行编号,同时把食客的名字一同记入名录。

从食客名录及鸭子编号可以发现,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是最早来此品尝鸭子的世界名人,他吃的鸭子编号为328号;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排名有些靠后,为253652号;著名影星伊丽莎白・泰勒则是579051号……

建立食客名录,一个看上去不起眼的举动,为何有着那么大的魅力?分析家们认为:这里面包含三大市场要素:诚信消费、广告效应、尊重心理。看到自己的名字与名人大腕并列,而且被餐厅精心收藏,顾客的享受不光是在口中,更多是在心里。

(摘自《北方新报》 胡玉龙/文)

明码标利生意好

一家叫“三六九”的皮鞋店,在销售过程中不但将所售皮鞋的生产单位、厂址、出厂价全部公开,还实行明码标利:30元至50元的每双赚3元;50元至80元的每双赚6元;80元至100元的每双赚9元;100元以上的本店不销售。

该店把价格的底细直接亮给顾客,提高了经营的透明度,最终以物美价廉,赢得了红火的生意。

为商如为人,应当诚信为本。做生意要赚钱,但如何赚、赚多赚少,这当中大有学问。

(摘自《中外鞋业》)

创造第二利润

美洲布发罗水牛群驰骋美国草原的景色壮观而诱人,但它却是流动的,可遇而不可求,一个年轻人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以一美元的价格销售邀请函,除了对水牛群出现的时间预测外,还承诺如果预测出现差错,将赔偿购买者两美元。这份独特的邀请函吸引了很多人。有人算了一笔账,没看到牛群的人数比看到牛群的人多,年轻人赚到手的钱远没有赔偿出去的多,但年轻人的生意却越做越好。

原来,人们要到达观看水牛群的地方,必须经过一条河,过河的唯一途经就是乘坐小木船,往返一次需五美元。而这艘小木船的主人,就是出售邀请函的年轻人,他的精明之处就在于创造并赚取了第二利润。

(摘自《今日文摘》 多 多/文)

“免费赠送”的学问

车库里有两样东西:一艘旧船和一个拖船用的车斗。因要搬家,我决定以1500美元把它们处理掉。

但广告一连登了几周,都无人问津。我正准备降价,邻居查理听说后说:“交给我,保证不少于1500美元。”

几天后,他把卖船的钱送过来,竟然是张1680美元的支票。

原来,查理先把发动机从船上拆下来,在报上重新登了一则广告:坚固的拖船车斗仅售1000美元,另外免费赠送一艘六英尺长的金属船。第二天就有人来买。成交后,他又问人家打不打算给船装上发动机?人家说想装。他就说自己车库里有个发动机,配这艘船刚好,卖价700美元。于是那人把发动机也买下了。

第8篇:文明学生事迹范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徐老师执教“烙饼问题”一课,以其扎实的教学功底、富有创意的设计与极富魅力的教风以及高超的教学艺术,生动地诠释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育内涵。下面,我对这节课中的一些教学片断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反思,与大家共赏。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旨在借助“如何安排烙饼操作最省时间”这个事件引导学生感受统筹优化思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由于烙一张饼不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所以徐老师直接从烙两张饼开始,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因素。

教学片断摘录及赏析:

师:每次锅里只能烙2张饼,每面都要烙,烙一面需要3分钟,烙好2张饼最短需要几分钟?

1.烙前准备

师(寻找的语气):饼从哪来?

生:噢,小手就是。

师(挑战的语气):锅从哪来?

(当学生找寻且有些着急时,师形象地边伸胳膊边说:“锅来了!”)

师(探寻的语气):怎么烙呢?

(带着学生一起试烙饼)

……

【说明:徐老师将身边可利用的资源随时用在教学中,如小手即饼、胳膊即锅,并不用什么小卡片或其他学具,既简单形象,又使学生完全融入教学之中,共同参与探究。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乐在其中,而且后面烙饼时教师不用解释,学生便可利用结果进行类推。】

2.烙中活动

师生一起先烙2张饼,然后学生轻松得到2×3=6(分钟)。

师(启发):烙2张饼需要6分钟,马上想到烙几张饼需要几分钟?

生:想到烙4张饼需要12分钟,烙6张饼……

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学生边说边书写答案:

烙4张饼是2个2张,即(2×2)×3=12(分钟);

烙6张饼是2个3张,即(2×3)×3=18(分钟);

……

【说明:教学不仅仅让学生得到结果,而是考虑引导学生怎样思考。这里不再出现具体的如何烙饼,而是启发学生通过烙2张饼,类推出烙饼的张数为2的倍数时所用的时间。徐老师这样教学,随时随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学会思考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习得方法。】

师(当学生很有成就感时):烙3张饼最短要用多长时间?(先让学生猜测,学生有的说9分钟,有的说12分钟,但到底是多长时间师不表态,而是直接组织学生一起烙饼)

生:锅来了!先烙2张饼需要6分钟,再烙1张饼需要6分钟,共需要12分钟。

师(有意追问):谁说需要9分钟的?

(有些聪明的学生已经意识到方法可优化,于是争着举手说出更快烙饼的方法,即先烙第1、第2张饼的正面,再烙第1张饼的反面、第3张饼的正面,最后烙第2、第3张饼的反面,结果真是9分钟)

师(追问):到底是几分钟?(生答略)

师(在生讨论后):为什么第一次失败了?

生(颇有遗憾地):最后一次浪费了。

……

【说明:徐老师实际上是有意不设防,让学生掉进去“陷阱”后,再引导他们反省。当学生有了深刻的思考后,认识到烙3张饼要交替烙才最省时。这样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方法的优化,而且让学生变得聪明起来。】

师(追问):烙5张饼最少用多长时间?

【由于已有烙饼的经验,学生不会盲目急着烙饼,而是先分析:可以把5分成2和3,得6加9就是15,即5×3=15(分钟),再类推烙7张饼需要的时间,即7×3=21(分钟)。】

3.烙后分析

(1)思考:什么时候可以同时烙,什么时候需要交替烙?烙饼时只需知道烙几张饼就可以了?(生答略)

师(归纳小结):像这样烙饼,我们只需知道烙2张、3张饼的时间后就可以进行类推,那么2、3就叫资源数。比它们多的4、5、6、7、8……就叫应用数。

(2)整体观察板书。

板书:烙2、3、4、5、6、7……张饼所用的时间。

师:省略号的意义是什么?

生(迫不及待地):不言而喻,以此类推,显而易见,按这种规律……

【说明: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要表达他们的感受已到了迫不及待的程度,可见体验之真切、感悟之深刻。获取新知的喜悦、习得方法的幸福,自然地表现在学生的脸上,充分体现了学习之快乐、收获之愉悦,使学生在尽情享受数学内在美的同时,感受到了数学的独特魅力。】

师:那么,烙一张饼最少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自由烙饼,得到6分钟的答案)

师(追问):烙一张饼符合这个规律吗?

得出:因为应用数多于资源数,所以符合这一规律。烙一张饼对于这个条件是特例。

(3)挑战:烙一张饼必须要用6分钟吗?一张饼3分钟能烙熟吗?

(由此引出电饼铛,说明改变条件与环境同样是一种优化的策略)

……

观后感受及反思:

1.教学设计既合情又巧妙

课堂教学中,徐老师切入点的把握是从烙2张饼开始的,然后由烙2、4、6……张饼再到烙3张饼,引导学生经历用常规方法解决问题再到策略优化的过程,使学生得到交替烙饼才最省时的答案。接着烙3、5、7……张饼,学生不再盲目烙饼,而是先分析、类推,再回到烙1张饼。当学生已认定这个特殊的1张饼要用6分钟烙时,徐老师又改变条件与环境等,让学生时刻享受这个学的过程、这个趣味横生的过程以及成长的过程。

2.活动组织既形象又有趣

课堂教学中,徐老师结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以小手为饼,以胳膊为锅,促进学生烙饼的活动体验;每次烙饼时,那种像在游戏又是学习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深入探究。这种烙饼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经验,会深刻地印记在学生的脑中,强化在学生的心里。

整节课,徐老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在不同环节中设计不同的挑战,引导学生有时在前进中认知、习得方法,有时又在迂回中收获,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进行数学思考。这样的学习过程像在烙饼,却远远超越了烙饼,真是层层递进,不是教却胜似教。在徐老师这个智慧使者的引领下,学生不断前行、收获,迈上一个个新的台阶;教学中传递的信息,让学生的受益是多维度、多层面的,充分体现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统一。再加上徐老师自身具备的素质——语言的精准风趣、诙谐幽默和富有鼓励挑战的口吻与学生需求的有效融合,都增加了课的有趣和品位,真正达到了专家对一节好课的定位——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应该说,学生被所学内容深深地吸引着,并给学生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智慧的种子,这颗智慧的种子还会不断生根、开花,让学生越学越聪明,会不断期望徐老师的再次上课。

这节课从开始到结束还隐藏着许多细小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会怎样呢?走进徐老师课堂的学生真幸福呀!

第9篇:文明学生事迹范文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一、加强德育管理,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1、新的学年,要有新的生机,创造新的辉煌,但这些必须以人的思想素质为基础,要建立新的德育工作机制,所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建设势在必行,为此我们要以联校为中心,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各学校全面规划、组织实施各校的德育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及辅导员会议,明确每月德育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各校和班主任主力军的作用,形成联校、学校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2、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主导作用的正常发挥。教师在平时行动中和教学行为中,应当特别注意检点自己,一言一行都应当是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的威信才会成为一种积极的教育力量,他的模范言行才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本学期要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教育。认真学习“三风”,特别是围绕教风“三心”(爱心、专心、精心)来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并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善待学生”为核心内容,开展“爱岗敬业,树立良好师表形象”活动。努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学习型、创新型教师队伍。

   3、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党性修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并将在节假日期间,举办党员教师座谈会,认真探讨当前我联校党员教师如何发挥先进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提高学校班子凝聚力并带领全体教师以德治校。

   二、加强德育科研,形成德育工作的新特点。

   1、大力开展德育课程的教学研究,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要充分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转变观念,认真上好思品课、健康教育课、班队活动课充分挖掘这些课的德育内含发挥其德育作用。按照教育目标,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法,初步形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思路。

   2、学科教师主动承担德育教学。在制订各学科计划时,注重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课堂、课后对学生行为品质的指导训练,随机渗透,充分做到知识与情感并行,强化德育功能。

   3、加强德育研究。

   学习并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朱柏庐先生的《治家格言》,开展“柏庐精神在我心”的小课题研究,并以此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修养,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德育教育。

   三、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形成德育工作新合力。

   1、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业务培训。本学期通过“班主任学校”、“新老师徒结对”等形式,探讨“21世纪我们怎样当班主任”,通过授课、研讨、观摩、剖析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通过学习,要使班主任老师认识到肩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不断提高青年班主任的素质和管理能力。2、积极开展家访活动,本学期对二分之一的学生进行上门家访,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家长联系,做到“早、勤、诚、精、实”,使家访真正起到沟通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联系家长及时与家长交流,更好的教育学生。

   3、把“创建文明班学校”“创建文明班集体”作为学校、班级建设的重要措施。切实从班级自身出发,各项常规工作抓细抓实,学会主动、科学、民主管理学校、班级,抓好班风班貌建设。同时认真上好班队课、专题课。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使班集体成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发展的一个理想的“家”。通过制订《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使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更合理化、规范化。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创德育工作新天地。

   1、养成教育规范化

   要加强校园常规管理与行为规范训练。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制定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六项评比”,加强学生礼仪规范的训练;通过对红领巾礼仪岗队员的培训与管理,培养学生生活礼仪,讲究家庭礼仪、懂得学校礼仪,学会社交礼仪。教育学生在家当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少年。《1》《2》

   2、德育内容主题化,德育活动经常化

   以“柏庐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全国少工委颁布的“加强少先队思想道德教育深化体验教育的意见”为基础内容,引导少年儿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活动要加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好计划,设计好活动,并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取得主题教育的最大效应。使本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有一个新的开端。

   3、农村教育开放论

   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合理利用山区农村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本学期,有组织地安排每个学生到一中心劳动基地参加一至二次活动。同时,与乡企业、石材厂等单位挂钩,经常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开展各项活动,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五、加强检验力度,凸现德育成效。

   1、本学期中心小学将制定考核细则,检查各小学德育成效,并对全乡教师进行德育工作考核。

   2、开展德育工作先进事迹评选活动。

   3、期末在评选德育先进事迹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班主任(辅导员)、师德模范、文明班级、优秀少先队员。

   4、做好德育工作经验总结,争取再创德育工作新境界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的重要思想和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中学德育大纲》和学校计划为依据,以培养良好的校风、班风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学生思想品德为目标。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进一步发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的作用。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加强“和谐校园”建设。以文明礼貌教育为抓手,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实现教学相长。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

   3、不断深化德育工作管理,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继续完善德育常规工作的落实,完善班主任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确保班风、学风建设有新突破。

   三、主要工作措施与要求。

   (一)进一步深化德育工作,推动教风、校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规范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学习品质。

   1、进一步规范学生德育管理队伍建设,成立德育领导小组:

   2、每月举行1-2次年级组长长、班主任工作例会,交流学习,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思想素质;

   3、加强班主任的培养工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先进经验,丰富班主任的教育智慧,提高管理水平

   4、狠抓常规德育管理措施的落实,包括:文明班、文明学生评比等德育管理制度,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定期宣传先进典型,树立学习榜样。认真落实好值日、值周、列队放学、德育量化等工作。起始年级要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的学习,严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致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

   5、充分利用校园重大活动,深化德育工作开展。充分利用好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校园活动的有利契机,积极主动制定好思想教育的实施方案,开展德育工作。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活跃身心,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培养爱班、爱校、爱国情怀,促进德育水平的提高。

   6、继续落实好清洁区、绿化区域的包干责任制,积极开展节约用水、用纸、用电活动,强化环保和节约意识。

   (三)重视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青春期教育。

   本学期要请我校的##老师给七年级学生和留守女童进行青春期的教育,帮助她们安全、快乐度过青春期。九年级学生毕业在即,要及时召开九年级学生会议,缓解他们的中考压力,让他们能在中考中发挥出水平。

   (四)强化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确保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为零。

   1、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和主题班会。

   2、定期开展安全工作大检查。包括各类用电器、线路,消防设备,防盗设备,仪器的摆放。

   3、进一步做好安全工作。包括落实好列队上下公交车;食品安全;用药、用电、用气安全;交通、防火安全;组织应急逃生演练,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把握时代高中生特点和德育规律,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校规约束力,提高德育处人员育人水平和班主任带班能力,让二高中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

   二、工作目标与思路:

   努力掌握现代育人理论,力争让学生有美好的品质,良好的习惯,奋发进取的精神。力争做一个健康的人,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一个有抱负的人。

   1、形成年部、班级和德育处管理网络化,做到资源共享,做好学生自律与他律的结合。

   2、以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爱校教育为抓手。

   3、结合传统节日、班级文化,行为规范等开展三大主题教育。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德育常规管理工作

   1、加大德育处值班检查力度,加大严重违纪学生的查处力度。如:手机、吸烟、过密、打仗、不服管教、损坏公物、造谣生事等违纪行为。加强学生课堂纪律、迟到、早退、卫生、仪表等日常检查考核。

   2、完善德育处、年部日常检查工作,对学生加分和扣分情况及时公布。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要出实招、见实效,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

   3、开好班会。班会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发挥好班会的德育功能,促进班级舆论形成,提高班级凝聚力。

   4、创建平安校园。切实加强学生道德、安全、法制教育,搞好防恐、防火、防震演练,预防学生突发事件及校园暴力,加强与渤海派出所联系,确保校园平安稳定。

   5、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研室人员配合班主任要实实在在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预防和矫治个别学生心理问题,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提供学生的抗挫能力。

   6、强化学生公寓管理。改善学生住宿条件,配合后勤做好学生公寓的维修改造。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加强舍管人员工作情况考核,对住宿生在公寓表现做好量化。及时与问题住宿生所在年部、班级、家长沟通,认真执行《辽油二高住宿生量化考核办法》,提升公寓管理水平。

   7、进一步加强门卫管理。按规定调整好门卫人员,执行好上级文件精神和《××门卫管理制度》,切实控制好进出人员和车辆。做好校园安全防范工作,树立学校第一形象。

   (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3月5日开展向学雷锋活动;3月8日妇女节,开展孝敬母亲活动;3月12日植树节,开展环保教育;4月5日清明节,开展学英烈教育;“五、一”劳动节,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五、四”青年节,弘扬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六.五”环境日,开展美好环境教育;“六.二六”禁毒、戒烟教育;“七一”党的生日,开展爱党教育;纪念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

   2、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活动。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把教学楼走廊、教室布置好,提高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实施“墙壁说话”工程。以班级文化为着手点,充分发挥教室板报、墙报教育功能,让它们成为师生展示素质、发表见解、相互交流的场所,成为师生学习、心灵沟通的园地。

   3、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以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来规范学生行为。重点抓遵规守纪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劳动卫生习惯的教育和训练,把养成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为学生奠基终身发展。

   (1)明确学生自我修养的教育内容,做到有标准、有定位、有成效。

   (2)发挥学生干部作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3)充分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课堂纪律是决定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和德育管理效果好坏的关键,任课教师要把课堂德育内容、形式和要求落到实处,既教书又育人,扎实推进德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4)配合团委开展好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特长,抓好学生社团活动。做好学生中好人好事奖励加分,落实违纪团员的相应处分。选拔利用好学生干部,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5)组织好大课间学生做操、跑步。大课间指挥者搞好点评,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监督检查和问题整改力度,培养同学们做操、跑步习惯,培养同学们脚踏实地、奋发向上、乐于健身、关心集体的优良品质。体现好学校管理水平,反映同学们的风采。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提高班主任育人水平。班主任要善于借助外力,真正担负起班集体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1、班主任用好“校讯通”,及时查看班主任QQ群,了解德育信息,处理违纪学生。班主任加强与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的交流,做好携手合力育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