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机械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1篇:机械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1.1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评估的基本模式

要对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进行安全评估,其出发点为逻辑控制管理,根据相关的安全评估结果使机械设计方案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从而使得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符合全部的安全要求,更好的实现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及安全控制管理。在进行机械设计的过程当中,要严格遵照国家的相关进行设计工作,使得所设计及制造的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工艺操作流程得到较好的安全保证,从而使得自动化安全系统的设计得到更深一步的优化,质量水平进一步的提升。

1.2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评价

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相关的安全风险进行综合且全面的分析,并对机械设备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及优化,从而有效的增强机械设备安全能力,为机械的安全操作及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在机械设计的整个过程当中,要将设计方案及设备控制模式两者进行密切的联系,从而使得机械设备的整体控制能力均得到提高。此外,在进行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风险评价时,要对存在的诸多安全危险点进行彻底的、详尽的分析,使得机械设备自动化安全能力及机械控制管理工作质量都得到全面提升。在机械设备自动化控制管理中,要特别强调安全限制的作用,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使用章程,在机械的有效寿命周期内,要时刻对机械自动化设备进行安全控制管理,从而避免因人为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全面发挥机械设备的安全及控制水平。基于对机械自动化设备的正确操作及使用,可以较好的实现对机械的安全风险分析,有助于机械安全控制管理水平的完善及提高。

1.3机械设计中自动化设备的风险评定

机械设计中要对设备进行自动化安全风险评定,才能更好的减少安全风险,对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随着机械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机械设备的风险评价迭代过程越来越复杂,需要从风险识别的全过程出发,不断加强自动化设备安全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自动化控制能力。机械设计中自动化设备的风险识别要从信息确认开始,保证机械设计风险自动化迭代符合安全控制的要求。

2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的基本原则

2.1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要符合机械功能要求

在进行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管理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满足机械设备的使用功能,即其各项安全自动化控制功能要得到全面的保障。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要符合核心功能的要求,保证机械信息和设备控制能够符合技术指标的要求。在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具体操作过程当中,要结合其设计、制造及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安全掌控,进而从基础上提升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安全控制管理水准。

2.2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要利用先进技术

我国原有的机械设备自动化技术水平与西方技术发达国相较起来,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要想使我国的相应技术得到快速的提升,就要虚心向先进国家学习,学习其先进行设计及制造技术和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管理不管从产品还是从系统角度出发,不断提高机械设备自动化安全控制能力。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要以技术为主,才能保证机械能够完成智能化功能,同时能够满足人性化的安全管理要求。机械设计自动化安全设备管理要对各种加工设备的框架进行优化,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出发,不断增加输出设备的功能。在能量转换机械设备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各种能量转换能够安全可靠,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控制能力。

2.3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控制要坚持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

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控制要从产品故障管理角度出发,保证机械设备能够进行自动化故障处理,提高机械设备的控制管理能力。机械自动化控制与产品优化是紧密结合在一起,机械自动化产品要和安全智能化控制紧密融合,保证各种机械设备的诊断、处理和监控能够符合安全控制的基本原则。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控制要从操作环节出发,减少机械事故发生的几率,通过对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灵敏度。机械设备安全控制管理要从方便操作的角度出发,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机械设备中各种自动化产品的功能要进行有效的监控,保证操作流程能够符合设备控制管理的要求。通过对机械设备各种安全程度的控制,达到优化操作的总体目标,从而能够全面实现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机械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指标要从不同的周期出发,积极引进新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对安全控制的措施进行全面的分析,提高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

3结语

第2篇:机械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关键词】化工机械;保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F41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管理和保养能够有效的延长化工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着化工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成本,保障并提高 化工产品的生产质量,进而提高化工企业的竞争力。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保养包括各个方面的内容,在具体的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工作中,企业一定要面面俱到。

二、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方面的内容

1、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内容

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管理,因为化工机械设备在运作的过程中会产生磨损,所以为了减少机械磨损,提高机械的运作效率,必须对机械实行。在对机械实行管理时,首先要确定选择合适的剂,然后再研究的技术要求,最后根据化工机械设备的状态,及时地对损坏的机械设备进行处理。

其次,化工机械设备管理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防腐管理。化工机械设备很容易在使用的过程发生腐蚀,为了防止化工机械设备发生腐蚀,必须加强对化工机械设备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在设计环节,要考虑好化工机械设备本身材料的防腐性能,减少缝隙,防止腐蚀溶液通过缝隙渗透到机械内部。在制作环节,一定要控制机械的焊接质量,提高衬里的质量。在使用环节,一定要严格控制机械腐蚀环境,随时了解机械设备的腐蚀情况。

2、化工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技术内容

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是指及时地维修或者更换已经损坏的机械设备零部件,降低机械设备的磨损,防止机械产生意外损坏,加强化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从而提高机械的使用寿命。

三、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化工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化工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指在方面,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岗位负责机械工作,缺乏完善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在油管理中,企业往往不重视机械设备设计环节的工作,常常根据个人的经验和一些历史的数据选择油,而且还经常用价格低廉的机械油代替油,使得化工机械设备的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2、化工机械设备在维修保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化工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方面,常常存在着各种缺陷。比如,密封泄露缺陷,当密封的液体饱和并且发生相变时,机械设备的端面膜反压力超过承受的极限,导致密封黏合不稳。还有化工机械设备也常常发生控制仪表故障,比如温度变送器信号输出与输入常常出现误差,在测量流体实验时,测量仪表常常出现很大的偏差或者零点不稳定,甚至有时不出现显示。

四、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的改善措施

1、化工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改善措施

要做好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就要做好工作。首先,在油的选择方面,要选择高性能的油,在油中需要添加一定量的禄试剂和硫,提高的效果。还可以选择多级化的油,因为它能够降低关键的机械设备的磨损,使关键化工机械设备无论是在高温环境下,还是在低温环境下,都能够保持一定的黏合度,能够减少频繁换油的操作,降低设备的能源消耗。其次,要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减少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日常的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企业需要编制油的基础管理资料,记录好油的使用周期、消耗量、油品的代用和油箱的储油量等,并且以账目或者卡片形式备好案,为将来的查阅做好基础工作。

第二步,在准备好油的一些基础资料之后,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监管油工作的岗位负责人,负责定期地按时对机械设备的油进行检测,检查机械设备的情况,如果发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要及时地做好记录,然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将隐患排除。

第三步,在设定专门的岗位负责人之后,需要对岗位负责人进行责任问责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做好岗位的交接班制度,在交接班时,各个工作人员一定要详细地记录好自己观察到的油状况,如果化工机械设备出了问题,就可以查出相关的负责人,从而提高油工作者的工作责任心,引起他们对润化工作的充分重视,做好机械的管理。

2、化工机械维修保养方面的改善措施

为了加强机械维修保养工作,必须做好温度变送器故障处理工作和测量流体流量的设备故障处理工作。首先,要处理温度变送器的缺陷和故障,必须检查变送器的工作电源是否正常供电。然后,检查设备仪表的线路接线是否准确。最后,根据相应的技术手段测试各个环节的运行是否正常。

五、管理和保养的基本原则及任务

1、基本原则。在选择油时要遵循着以下原则:为了降低能耗,在确保设备安全运转的基础上可以选择黏度小的油;低温环境下工作的零件,应选择黏度小、抗低温的油,而高温环境下工作的零件,应选择黏度大的油;高速、低负荷状态下工作的零件应选择黏度小的油,而低速、重负荷状态下工作的零件应选择黏度大的油;受冲击负荷、往复运动损耗的零件,应选择黏度大的油。

2、基本任务。 化工企业应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安排专职的管理技术人员,合理分工、明确权责,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使用科学、适合的技术。

六、管理和保养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管理和保养的过程中,缺少相对完善的办理准则;在设备设计时不重视油的作用;在设备设计时,设计人员只是依据经验来挑选油,生产厂商仅仅重视选择批量产品油,没有综合考虑工作环境、设备材料等方面的情况。

七、加强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和保养的有效建议

1、提高管理的水平

编制好基础技术管理资料。应编制设备卡片、换油周期、油箱储油量、日常消耗定额、清洗换油工艺流程、油品代用等,更好地指导工作人员开展设备工作。

设备。设备时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坚持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实行三级过滤。

定期检测。定期对状态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用设备时要遵守操作规程,做到不超温、不超压、不超速、不超负荷,一切按照规程指令进行;认真执行巡回检查制,检查人员要手持抹布、听诊器、板手,按时对设备进行听、擦、闻、看、比;按照设备的计划运行,定期切换使用设备,做好检修工作;熟练掌握故障预防措施、判断措施和紧急处理措施;做好设备运行记录、操作日记以及缺陷记录等。

2、对油的选择

选用多级油。相对于其他油来说,使用多级油可以减少初期的磨损,多级油能够更好的改善黏温性,在高温时能保持足够的黏度和性能,在低温时又能保持较低的黏度,可以很快的被输送到部位,能够有效的减少磨损,节约能源。所以,使用多级油能减少燃料的消耗,保持良好的效果。

选用固体剂。固体剂具有使用寿命长、适应性能好等优点,在高温、污染等环境下都可以使用,在使用时也不需要额外添加油剂。

管理和保养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基本原则

选择油应遵循以下原则:为降低能耗,应在确保设备安全运转的基础上 选择黏度小的油;高速、低负荷状态下工作的零件应选择黏度小的油, 而低速、重负荷状态下工作的零件应选择黏度大的油;低温环境下工作的零 件,应选择黏度小、抗低温的油,而高温环境下工作的零件,应选择黏度大 的油;受冲击负荷、往复运动损耗的零件,应选择黏度大的油。

基本任务

化工企业应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安排专职的管理技术人员,并合 理分工、明确权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用科学、适合的技术。 管理和保养的基本内容有:建立管理和保养组织,健全规章制度和岗位工作 细则、职责条例;贯彻“五定”管理;编制图表、工艺流程等技术档案,指导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正确开展保养工作;做好材料的供应、存储和 使用,尤其要加强油料的计划、检验、代用、回收和节约用油等环节的管理,落 实定额用油的制度;编制设备月份、季度和年度的清洗换油计划;按时检查设备 情况,及时解决已发现的问题;采取设备防漏的措施。

结束语

当今时代需要加强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以及维修保养工作,在提高化工机械管理与维修保养的质量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利润,这是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韩明山. 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保养[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4).

[2] 刘军. 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研究[J]. 民营科技, 2011(06).

第3篇:机械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关键词]必要性;原则分析;措施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367-01

1.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控制必要性

机械自动化不仅是社会科技发展的表现,而且也是机械设计者不断追求的机械自动化运行的主要目标。机械设计的时候,必须针对其安全性进行严格控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性管控。机械设计的时候,必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机械自动化处理,确保机械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机械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有设备安全开发团队进行全面调研,并且提高设备的安全性管理,使得机械运行的时候能够具有更加安全的环境。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进行控制的时候必须从设备管理角度出发,对于机械设计中的一些安全性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和工作的有效性。

2.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的原则分析

2.1 应当满足机械功能的需求

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工作必须要严格的遵循设计的原则作为主要出发点,从而以此来真正保障其中多项安全自动化控制的功能,这样才能真正符合机械设备所具备的详细需求。同时要求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还应当真正满足其在核心功能方面的需求,从而真正保证设备控制和机械信息能够真正符合其技术指标方面的需求。通常机械设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严格依照设计、制造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的需求出发,从而以此来不断有效的提升机械设备自动化安全控制方面的管理水平。

2.2 设计当中需要采用先进技术融入其中

主要要求机械设计自动化安全控制必须要真正建立在先进的技术基础上,以此来有效的保证机械设计的工作能够真正有效的符合其在安全管理方面的需求。同时需要再此基础上对各项机械设备的基本功能加以完善,最终不断的提升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能力。并且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论是从产品还是从系统方面的角度来出发,都必须要以此不断提升机械设备自动化的安全管控能力。由于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主要还是以其所包含的技术作为主要控制形式,依托技术才能有效的保证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功能,从而有效的满足其人性化安全管理的需求。同时机械设计自动化安全设备的管理还必须要针对多种加工设备的框架来加以优化。可以从安全管理的发展角度作为主要出发点,从而不断的增强其输出设备的功能。而如果是能量转换机械设备则需要保障其所进行的能力转换形式变得更加的安全可靠,从而提升机械设备的安全控制能力。

2.3 应当保障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效率的提升

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针对其中多项新兴实施优化管理控制,从而以此来有效的保障相应自动化产品及设备,能够真正满足其在安全管理功能方面的需求,从而以此来从多个方面不断的提升其安全控制的效率,这本身属于机械设计当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因此,必须要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机械设备的实际发展特点,不断的强化对于信息处理所具备的基本能力。以此直接将机械设备信息控制管理真正和机械综合管理的发展模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最终不断的提升其对机械设备综合管控的水平,为往后机械设备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应当坚持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设计原则

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最好是结合产品的故障管理角度来出发,以此来保障机械设备能够有效的开展自动化的故障处理,最终不断的提升机械设备的管理控制能力。为此,必须要将机械自动化控制和产品的优化进行紧密的结合,自动化产品能够和智能化的控制有效的融合起来,最终保障多种机械设备的处理、诊断以及健康等多种形式都能够符合安全控制的原则。所以就需要严格从操作环节出发,不断的降低机械事故发生的概率,提升机械设备所具备的灵敏度,并且需要积极的引进全新的技术方案,以此来有效提升机械设备所具备的综合管理水平。

3.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的有效措施

3.1 提升机械的功能需求。机械设计过程中,自动化设备的安全控制极为重要,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到对设计基本原则的控制。为了保证所有自动化安全控制功能都能够和相关机械设备的需求相符,在设计机械的过程中,提升机械设备的基本功能需求,以此完成具体生产工作。机械自动化设备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了安全控制功能、信息控制技术、设备控制技术等。在设计机械自动化设备的过程中,设计工作人员应统筹兼顾上述三项基本功能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以及制造出多方面的功能需求,同时还要加强安全控制,以此保证所设计的机械自动化设备能够符合实际生产要求,能够完成自动化安全控制的全部工作。

3.2 充分利用先进科技对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加强安全控制。现阶段,中国机械设备自动化技术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然而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中国的自动化技术水平依然处在落后A段。所以要想全面提升中国的机械设备自动化水平以及技术水平,我们应努力向发达国家学习,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制造技术以及高新机械设备自动化设计,还要学习发达国家的高新安全控制技术。

3.3 遵循安全性原则即可靠性原则。在对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进行安全控制期间,设计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循可靠性原则及安全性原则,一旦机械设备发生任何故障,就能够自动化处理故障,进而提高该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安全管理水平。最后,笔者认为在对机械设备进行自动化设计期间,应充分结合产品设计流程,确保机械设备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及自动化,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控制能力、故障诊断能力以及故障处理能力。而相关设计工作人员则应机械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加以综合分析,提高设备的控制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3.4 提升安全控制效率。在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进行安全控制时,设计工作人员还应充分考虑到信息的优化控制;从不同安全角度入手,对安全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处理,提升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效率,规避风险,从而为完善机械设备功能提供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第4篇:机械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关键词】线路;设计;原则;条件

10kV线路对于供电企业来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设计好配电线路,让它达到经济、可靠、适用的原则,提高线路供电可靠性显得至关重要。以下从10kV线路的规划与设计两个方面谈论以下:

(一)10kV线路路径的选择

路径选择的基本原则

选择10kV线路的路径,应遵照各项方针政策,对线路的运行安全、经济合理、施工方便和线路长度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综合比较,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线路路径尽量选取长度最短、转角少而且角度小,特殊跨越少,水文和地质条件较好,施工运行方便可靠的方案。

对于10kV线路的转角点选择应考虑以下几点:转角点不宜选在高山顶、深沟、河岸、堤坝、悬崖的边缘以及坡度较大的山坡或易被洪水淹没冲刷和低洼积水之处;线路转角点应放置在平地或山麓缓坡上,并应考虑有足够的施工紧线场地和便于施工机械的到达;选择转角点应考虑前后两档杆塔位置安排的合理性,以免造成相邻两档过大、过小,因而造成不必要的升高杆塔或增加杆塔数量等不合理现象;转角点应尽可能利用地势较低,本来不能使用直线杆塔或原拟设置耐张塔的处所,即转角点选择应尽量和耐张段长度结合在一起考虑;对于山区路径选择应避免不良地质地带、山间干河沟架设线路,注意山洪排水沟的位置、交通运输的问题。

(二)10kV线路进行定位,应采取以下原则

10kV线路杆塔位置的选择原则:线路杆塔位置应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减少土石方量。杆塔位应尽可能避开洼地、泥塘、水库、冲沟、断层等水文、地质条件恶劣的处所,对于有拉线的杆子应考虑打拉线处的地形条件。非直线杆塔宜立于较平坦便于施工紧线和机械运输的好处所。

10kV线路档距的配置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杆塔强度;相邻档距的大小应不十分悬殊,以免过大的增加纵向不平衡力;当不同的杆塔或不同的导线排列方式相邻时,档距的大小应考虑到档中导线的接近情况;应尽量避免出现孤立档,特别是小档距孤立档的出现。

线路杆塔的选用:对线路进行杆塔设计时,尽可能的选用最经济的杆塔型式和高度,充分利用杆塔的使用荷重条件。

(三)气象条件对于10kV线路路径的选择也起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条件。为使输电线路的结构强度和电气性能很好地适应自然界地气象变化,以保证10kV线路的安全运行。

(一)线路总的部分主要包括设计依据、线路走径、工程概况三部分。

线路设计依据让我们从设计的基本原则出发,应符合福建省山地的具体情况,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规程设计线路。

工程概况包括设计线路的电压等级、线路始终点、路径长度,全线路地形情况,污秽区情况,导线和避雷线型号的选取,导线和避雷线悬垂、耐张串的绝缘子型式、片数和金具情况,杆塔和基础型式及数量等情况。通过工程概况能告诉我们工程大体情况。

(二)线路机电部分一般包括气象条件的选择、导线架设技术要求、绝缘子串和金具组装方式、导线的防振等方面内容。

气象条件的选取:如果10kV线路较长或气象区复杂,可分段选取气象区。气象资料包括:最大风速的取值、电线覆冰的取值、年平均气温的确定、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取值、雷电日数的取值。将选取的气象条件分别按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大风速、覆冰、安装、年平均气温、外过电压、内过电压等情况进行综合数值计算。组合气象条件应满足以下要求:①线路在大风、覆冰及最低气温时仍能正常运行;②线路在事故情况下(指断线),不使事故范围扩大;③线路在安装过程中不致发生人身或设备损坏事故;④线路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任何季节里,导线对地面或与其它地面物体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⑤线路在长期运行中,应保持导线有足够的耐震性能。

导线的技术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要求和电力系统设计,决定导线截面,论证导线型式、规格等,说明导线的主要机械和电气特性。导线的材质、结构一般原则:①导线材料应具有较高的导电率;②导线应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耐震性能;③导线应具有一定的耐化学腐蚀能力;④导线材质和结构的选取应保证线路造价经济。

金具与绝缘子组装时应注意事项:①绝缘子型式和串数的确定;②绝缘子串本身的组装型式;③绝缘子串与杆塔的联结型式;④绝缘子串与导线的联结。除此之外还应注意金具零件的吨位、金具零件之间的尺寸配合、方向等都要选择正确,检查无误。

绝缘子串与杆塔联结方式直接关系着线路的安全运行,因此在选择联结方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经济合理;②结构简单,便于施工检修;③联结可靠,应使用螺栓联结,并应加锁止装置。联结零件间应避免点接触,以减少零件的应力集中;④应保证绝缘子串在顺线路方向和垂直线路方向均能转动灵活;⑤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防止或减弱震动的措施: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计线路时避开或减少容易激起震动的客观因素(不易实现);②利用线路设备本身阻尼电线震动(如改善线夹出口处的耐震性能;降低导线的静态应力);③在线路上加装防振装置以吸收或减弱震动能量。

(三)10kV线路的杆塔和基础部分

杆塔设计:杆塔外形主要取决于线路回数、地形、地质情况及使用条件等。

杆塔设计条件:各类杆塔均应按线路的正常情况、事故情况和安装情况承受的荷重计算。

各类杆塔的正常情况按下列气象条件计算杆塔的设计荷重:①导线未断,无覆冰,但有设计最大风速;②导线未断,但有覆冰及相应的风速;③如果档距小于临界档距时,耐张、转角及终端杆塔还应按最低气温、无冰、无风进行计算。

第5篇:机械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关键词】采煤方式;科学高效;安全节约;影响要素

自从十八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兴起开始,人类对能源的需求的总量与欲望便与日俱增。我国煤炭的年产量从建国时的3243万吨发展到2011年的32.4亿吨,整整扩大了100倍!

煤炭产量的发展及安全生产的保障,与采煤方法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使我们对煤炭采煤方法的选择和研究变得更有意义。

一.采煤方法的选择

(一)采煤方法的选择原则

能否采用合理的采煤方法,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煤方法的选择应该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安全生产原则

“安全是天”,相信这是每一位在煤矿工作过的同志都耳熟能详的安全口号,它确立了煤矿行业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采煤方法的选择,首先要按照《煤矿操作规程》要求,从检查采煤工艺和采煤系统的各个环节入手,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反复查找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加以修缮,确保安全生产。

2.科学高效原则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采煤工艺的现代化应该体现在采煤过程每一个方面及细节。遵循科学高效原则,需要保证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劳动效率高、材料消耗少、煤炭工作面单产高、材料成本低、煤炭质量好、科技含量高。

3.节约开采原则

充分利用煤炭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煤炭产出率。

(二)各种产煤方法比较及适用条件分析

1.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

目前,我国长壁采煤工作面主要采用炮采、普采和综采三种采煤工艺方式。炮采的特点是用爆破方法破煤,爆破及人工装煤,输送机运煤,用单体支柱支护工作空间顶板。相对来说,炮采技术简单,容易掌握,对地质变化适应性强;缺点是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安全系数差。普采是用机械化方法破煤、装煤、输送机运煤和单体支柱支护顶板的采煤工艺。综采在目前采煤工艺里面则是最先进的,全称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即在产煤过程中,破、装、运、支、处这五个主要生产工序全部实现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

2.倾斜长壁采煤法

倾斜长壁采煤法,采煤工作面呈水平布置,沿倾向推进,两侧的回采巷道是倾斜的,并通过联络巷直接与大巷相联。工作面向上推进称为仰斜长壁,向下推进称为俯斜长壁,为了便于顺利开采,煤层倾角不宜超过12°。其优点主要有:巷道布置简单,巷道掘进和维护费用低,准备时间短、投产快;运输系统简单,占用设备少,运输费用低;由于倾斜长壁采煤法工作面的回采巷道可以沿煤层掘进,有能够保持固定方向,可保持采煤工作面的长度不变,给工作面创造了优良的开采技术条件,有利于综合机械化采煤;通风线路短,通风构筑物少,漏风少,通风效果好;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较强;技术经济效果好,工作面单产、巷道掘进率、煤炭采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吨煤成本等指标,都比走向长壁采煤法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

3. 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

采缓倾斜厚煤层时,需将煤层按倾斜方向划分为若干分层,每个分层的厚度在炮采和普采工作面为1.8~2.4m,在综采工作面可达3.5m左右,各分层由上而下利用全部垮落法依次逐层开采。顶分层的回采与单一中厚煤层回采相同,回采以下各分层时,由于其顶板是上一分层回采时冒落的破碎岩块,管理上困难极大。

4.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

在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中,落煤、装煤、运煤三个生产工序采用了机械化作业,顶板支护和采空区处理仍采用单体支柱由人工作业完成。我国主要采用滚筒采煤机破煤,普采面的生产是以采煤机为中心的,采煤机割煤以及与其他程序的配合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工作面产量和效率的提高。一般中厚煤层采用“双向割煤、往返一刀”的割煤方式;而采高在1.5米以下的较薄煤层,则主要采用“单向割煤、往返一刀”的割煤方式。

5.放顶煤采煤法

放顶煤采煤法就是在厚煤层中,沿煤层或(或分段)底部布置一个采高2-3米的长壁工作面,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回采,利用矿山压力的作用或辅以人工松动的方法使支架上方的顶煤破碎成散体后由支架后方(或上方)放出,并予以回收的一种采煤方法。可分为全厚放顶煤、预采顶分层放顶煤、倾斜分段放顶煤三种类型。

二、采煤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各类采煤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满足采煤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在选择和设计采煤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煤矿地质条件因素和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一)地质因素

直接影响采煤方法选择的地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煤层倾角,它是影响采煤方法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会影响到采煤工作面的落煤方法、运煤方式等,还会影响航道的布置、通风等各种参数。一般而言,对于不同的煤层倾角可以采取相适应的采煤方法:

(1)缓倾斜、倾斜煤层一般应采用长壁采煤法。当煤层倾角大于12°时,宜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后退式开采;当煤层倾角小于12°且条件适宜时,可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后退式开采。

第6篇:机械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关键词】雷管;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发展趋势

引言

起爆器材是民用爆破器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用爆破器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被广泛用于交通、采矿、煤炭、石油、冶金、化工、建材、水利、电力、林业、城市建筑等多个领域,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以及加入WTO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2], 必然使我国的各行业面临机遇和挑战。从我国雷管生产工艺的现状来看,目前普遍处于手工和机械操作相结合的阶段,整体生产工艺水平比较低[3]。因此,必须加强对雷管生产工艺的研究,按“先进、安全、经济、使用”的原则制定研制方案,从根本上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 我国雷管产品与工艺装备现状

1.1 产品品种

我国工业雷管的品种比较齐全,有火雷管、瞬发电雷管、延期电雷管、导爆管雷管等,就延期雷管而言,有毫秒、1/4秒、半秒、秒延期、煤矿许用毫秒电雷管等系列产品[4]。此外还有特殊用途雷管,如耐温、耐温耐压、抗水及近几年出现的电磁雷管、电子雷管等[1]。产量以火雷管和电雷管为主,导爆管雷管也占一定比例。

1.2 工艺及装备

目前,火管的制造装装备除管体(纸管或金属管)制作设备外,主要是排管机(多用于纸管)、装药器、压力机(多为曲轴式或油压式)、药柱排管机、二硝基重氮酚装药机等,以此进行火管的装填。脚线制作设备主要有分线机、拧劲机、切线头机、注塑机。电雷管装配的主要设备是卡口机。生产工艺大体有二种:一种属于原始作坊式的生产工艺,多数生产企业采用这种工艺,其特点是单机操作,人工辅助工作量大,设备功能单一,数量多,机械化程度低,人员多,不利于安全生产。另一种是自动装填工艺,这种工艺是把半成品火管制作的各工序通过传送皮带联接起来,并在各工序间由电气元件及控制系统自动完成模具进 出和装压药的运作过程,其火管与引火元件的装配还是同第一种工艺一样,即借助人工用机器完成。也有的工厂没有设计电气控制系统,只是把人工传递模具改为皮带传送。

1.3 现行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机自动化程度低,需手工操作,危及生产安全和人身健康,如卡口工艺、焊桥丝工艺;(2)生产线设备功能单一、数量多、辅助人员多,如脚线制作工序有分线机、拧劲卡小头机、切小头机、注塑机等,中间还要大量的人工传递和其它操作;(3)生产线机械化水平低,更谈不上自动化,各工序间的工装主要靠人员传送。整体工艺水平和生产装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远。

2 雷管生产工艺与装备发展方向

2.1 发展方向及墓本原则

发展方向应是整体生产工艺水平要逐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要结合国情、厂情,发展适合自己的机械化、自动化雷管生产工艺。在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时,应遵循先进、安全、经济、实用 的基本原则[5]。一是要采取最先进的技术,提高设备和工艺的自动化程度,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必须优良。二是生产要安全可靠。一方面是生产设备运行要可靠,另一方而是危 险工序要实现隔离操作,工位与工位隔离,人与机器隔离[5]。三是生产设备要造价低廉,具有推广价值和市场竞争能力。设备具有实际使用价值、操作要简单、维护要方便。

2.2 结合实际 逐步改造和提高

根据雷管生产工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基本原则,应该结合现行生产工艺状况和生产企业的实际因素,考虑我们的发展模式。产品生产工 艺一般指生产该产品所必须的生产环节(方法),经常用工艺流程的方框图描述,它不考虑采用 何种设备。而工程流程图则反映所有生产设备及阀门、公用工程及仪表的较详细的生产工艺及设备。所以生产设备的功能和先进程度与否,将直接影响生产工 艺的简繁和水平。因此应优先对单机进行技术改造或研制,研制过程中要考虑向自动化作业过渡所必须的功能。

2.3 单机相连实现适合国情的雷管生产工艺模式

在自动卡口、自动焊桥丝、自动打把工艺设备完成之后,将各工序之间适当地联接,设计出自动装配生产工艺,结合现有的管体装填半自动生产工艺,就可基本实现雷管生产 的连续性,比现有生产工艺水平将有较大的提高,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改善作业环境,实现先进、安全、经济、实用的基本原则,使雷管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所提高。各种设备的研制要应用和渗透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如微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检测传感技术和材料等。采用 既能手动又能 自动控制的单动和联动方法,同时要满足各种结构的雷管性能和产品工艺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要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均一性,不仅应用于国内,而且力争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2.4 吸收国外技术,实现自动化作业

国外的雷管生产工艺自动化水平较高,国内与之相差较大,若吸收消化引进工艺,一是技术难度大,二是即使技术问题得以解决,由于投资较大,企业从经济上也难以接受。因此应结合生产企业的实际,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研制急需的单机和生产工艺,如刚性药头结构、打把工艺、对焊机、卡口工艺等对安全和工艺水平有较大影响的装置,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雷管生产工艺模式。

2.5 生产工艺设备和质量监控手段落后

我国的爆破器材生产厂家的设备普遍较为落后,多为五六十年代的设备[6], 存在大量的手工作业和半机械化作业。单机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线的机械化程度低,各工序间的工装主要靠人员传递。近年来工艺设备已逐渐有所改进, 如采用气动联动装配线或步进式联动装配线, 减少了生产线上的人员及人员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发达国家的工业雷管生产线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对产品质量有自动监控手段, 生产效率高, 质量好。

3 结语

我国的雷管生产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端到高端的发展过程,雷管的研制能力、生产制造技术、监测技术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在雷管生产中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引进一些科技元素,由此产生的一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到雷管生产的实际工艺中,极大地促进了雷管生产的工艺水平。但是我国的雷管生产工艺水平与国外同行业相比较仍有较大的差距,要缩小差距,提高雷管质量,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提高雷管制造工艺设备水平,加强工艺管理和质量控制;(2)政府应加强宏观政策的调控,加大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3)注重对雷管生产工艺关键环节的科技投入,加大对关键技术的创新水平,淘汰旧工艺、旧设备,加强研究以微电子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4)提高产品质量,特别是提高雷管的安全性能。(5)在消化、吸收已引进的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制造雷管生产线,达到提高我国雷管生产工艺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自汤.我国工业雷管的现状与发展[J].爆破器材,1996(2).

[2]李志前,殷鹤华.6-20段毫秒延期电雷管工艺的研究[J].爆破器材,2000(5).

[3]万新国,段海霞.小型雷管生产工艺方法与质量保证措施[J].有色矿冶,2004(4).

第7篇:机械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机械制造在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高职高专必须结合实际发展状况促进《机械制造技术》教学资源改革。现阶段高职高专的《机械制造技术》教学内容涉及领域非常广,主要包括:进食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设计以及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内容。以上内容仍局限于传统的机械设备使用原理,很难满足现在化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例如,传统的教学内容要求高职高专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述CA6140车床相关的内容。目前,众多企业招聘机械制造内专业的学生时已经不在将重点放在学生对CA6140机床操控能力上,MJ50数控机床以及FANUC控制系统已经在机械行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广泛应用。招聘过程中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数控经验。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机械制造技术》教学内容改革应该添加以下内容:第一,金属切削原理。第二,机械加工相关的内容,如车削、钻削、磨削、精密加工、特种加工以及微细加工等。第三,机床夹具设计。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和电火花成型加工的夹具设计。第四,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第五,机械加工工艺。如工艺规程制定、尺寸链、典型零件加工工艺以及CAPP编写等。第六,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现代生产管理技术、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技术以及现代生产制造系统等。

2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及目标

2.1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在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机械制造技术》是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该课程综合了传统《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以及《金属切削机床》等课程,因此,《机械制造技术》具有典型的可操作性、实践性、概念性以及时效性。机械专业学生通常缺少必要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随着教学学时的减少,教学中必然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生实际学习难以也因此增加。近几年,高职高专示范性改革稳步发展,传统讲授方式和教学模式已经落后于现在企业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单一示范性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证明企业实际生产和经营的内容,由此可见,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2.2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

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主要有:第一,丰富《机械制造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要求教学工作者综合视频、动画、影音以及图片等教学手段,将单一的教学模式发展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另外,丰富教学资源要求高职高专建设者结合实际建设状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并综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丰富《机械制造技术》教学资源的目标还包括改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求教学工作人员设置与现实生产厂家生产环境保持一致的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第三,丰富教学资源的目标还包括提高《机械制造技术》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社会所需要的机械制造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3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方法

3.1始终坚持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

教学资源建设涉及面非常广,主要包括教学观念、理论、策略以及技术规范和教学内容等。改革后的教学资源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技术性,只有满足以上特性才能满足现在社会对机械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机械制造技术》教学资源重新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序化和整合原则。《机械制造技术》教学资源改革序化原则要求改革工作者从文本、课件、图片以及动画动现代化手段出发,同时注重网页设计的个性化发展,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性和统一性;第二,实用性和先进性原则。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确保信息资源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第三,通用性和标准化原则。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同时满足课件资源、题库系统以及各种教学数据标准化的实际需求,资源使用的文件格式和分类必须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同时满足不同发展平台的实际需求。

3.2教材资源建设

教材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基础保障之一。现代教育课程均以就业为导向,任何课程的理论教学只是必须以学生今后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因此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者应该结合《机械制造技术》较强实践性等特点为主要依据,以产品的结构制造为标准,设计手锤制作、加工可调制作以及加工平口钳等教学项目。另外,教材资源建设还要求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者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结合学生职业能力的成长规律,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逐层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控能力。例如,水锤制作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熟悉使用频率较高的钢材的牌号、型号、性能以及用途等。第二,具有初步的钢热处理知识,能够独立完成钢材的热处理。第三,能够按照图纸要求确定钳工的加工顺序。第四,能够直接表述出钳工安全操作、钳工设备保养以及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加工可调支座的教学目标主要有:第一,熟悉车床的基本结构。第二,能够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选择车削用量、刀具以及夹具。第三,结合图纸要求确定零件加工的顺序。第四,能够正确安装工件和刀具。第五,掌握车刀的磨刃方法和基本要求;第六,具备工量具使用保养的基本常识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加工平口钳的教学目标主要有:第一,了解铣床的基本结构和安全操作方法。第二,根据零件加工的图样选择合理的铣削用量;第三,正确安装工件和刀具。第四,以图纸上的要求为依据确定零件的加工步骤。第五,具备工具保养相关的常识。

3.3场馆及设施资源

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者应该将《机械制造技术》岗位相关的工作内容纳入到教学过程中,如有必要还可以结合学校和企业发展现状建设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例如,学校可以根据机械制造企业发展水平,在布置企业车间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学校教育功能的实际需求,在实训中心内划分零件热加工处理区、零件加工区以及加工工艺设计区,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为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学校教育工作者还应该综合使用多媒体课件满足场馆和设施资源的实际需求,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4网络教学资源

网络教学资源是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措施之一。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资源已经在各阶段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机械制造技术》教学水平,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者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摒弃原始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将相关的教学原理、内容和模式融入到全新的教学内容中。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教学结构为以依据,将知识、能力、素养以及条件和对象等要素纳入到知识点、能力点以及素质点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图表、文档以及视频等方式将以上教学资源分门别类,力求建设一套全新的课程资源。

4结束语

第8篇:机械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关键词】设备安全管理

一、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是设备管理的应有之意

1、《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第四章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中,已经写明了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第十六条写到: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规程和岗位责任制。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第十七条则明确: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动力、起重、运输、仪器仪表、压力容器等设备的维护、检查监测和预防性试验。

2、设备法规制度方面有明确规定。国务院《锅炉压力容器监察暂行条例》和原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监察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国家质监局《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都明确规定:从设备的管理维修、生产组织和使用保养等方面应采取技术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不安全隐患,加强设备的维护、检查监测和预防性试验,预防设备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设备安全管理

是法律的使然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和第八十三条都对设备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其中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另外《劳动保障法》也对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原因而出现的有害健康的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放射性物质、高频电磁场、噪音、震动、高温)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三、设备的有害及危险因素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消除设备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是确保生产系统安全的物质基础。

设备的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导致疾病(含职业病),或能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则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能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1、械性危险与有害因素机械性危险与有害因素包括静态危险,如刀具的刀刃、机械设备突出部分、飞边等;运动状态下的危险,如接近危险、经过危险、卷进危险、打击危险、振动夹住危险、飞扬打击危险等。

2、非机械性危险与有害因素

(1)电击伤:指采用电气设备作为动力的机械以及机械本身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漏电或静电引起的危险。包括:触电危险和静电危险。

(2)灼烫和冷冻危害:如在热加工作业中,被高温金属体和加工机件灼烫的危险,或与设备的高温表面接触时被灼烫的危险,低温金属设备接触时被冻伤的危险。

(3)振动危害: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振动工具或机械本身产生的振动所引起的危害。

(4)噪音危害:机械加工过程或机械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而引起的危害。

(5)电离辐射危害:指设备内部放射物质,X射线装置,γ射线装置等超出标准所答应的剂量而形成的电离辐射危险。

(6)化学物危害:机械设备在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化学物所引起的危害。包括:工业毒物危害、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性危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危险。

(7)粉尘危害:指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粉尘引起的危害。

四、控制设备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原则

1、消除潜在危险的原则面向科学技术进步,在工艺流程中和生产设备上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增加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即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也会由于安全装置的发挥作用而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2、减弱原则当危险和有害因素无法根除时,应采取措施使之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水平。

3、距离防护的原则生产中的危险因素对人体的伤害往往与距离远近有关,依照距离危害因素越远,事故的伤害越小的道理,采取安全距离防护显然是有效的。

4、坚固原则以安全为目的,提高设备的结构强度,提高安全系数,尤其是在设计时充分运用。

5、设置薄弱环节原则是指利用薄弱的元件,在设备上设置薄弱环节,在危险因素未达到危险以前,已先将薄弱元件破坏,使危险范围缩小或使危险终止。

6、互锁原则是指以某种方法使一些元件强制发生相互作用,以保证安全运行或操作。如高压配电屏的网门,当合闸送电后就自动锁上,维修时只有拉闸停电后网门才能打开,以防止触电。

7、自动化原则在不能用其他办法消除危险因素的条件下,为摆脱危险因素对操作人员的伤害,可用机器或自动控制装置操作。

五、实现设备安全的途径实现设备安全的途径主要有:

设备的本质安全化;面向设备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采用安全防护装置;采用控制技术消除或减弱不安全因素;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笔者认为重点应为设备的本质安全化及设备使用过程的安全管理。

1、设备的本质安全化为使设备达到本质安全而进行的研究、设计、改造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最佳组合,称为本质的安全化。本质安全的设备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可以杜绝或减少伤亡事故,减少设备故障,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安全生产。本质安全化要求对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作出完善的安全设计,使系统中物的安全性能和质量达到本质安全程度。要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设计阶段:采用技术措施来消除危险因素,使人不可能接触或接近危险区,如将危险区域完全封闭,采用安全装置,实现自动化等都是设计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

A、设备的设计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卫生技术措施:设备及其零部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准向工作场所和大气排放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有害物质,不应产生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噪声、振动、辐射和其它污染,对有可能产生的有害因素,必须在设计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护,必须有直接安全卫生措施、间接安全卫生技术措施以及提示安全卫生技术措施。

B、设备的设计必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2)操作阶段:建立有计划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制度,利用故障诊断技术,及时发现故障并处理。对安全装置进行定期检查,保障安全装置始终处于可靠状态,以及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等。

(3)管理措施:指导设备的安全使用,向用户及操作人员提供有关设备危险因素的资料、安全操作规程、维修安全手册等技术文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发现及处理不安全因素的能力。

总之,设备的本质安全化从控制事故物源入手,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技术途径与方法,对于从根本上发现和消除事故与危害,防止误操作及设备故障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它贯穿于方案论证、设计、基本建设、生产、科研、技术改造等一系列过程的诸因素,是确保安全生产所必须遵循的安全原则。

参考文献

⑴白恩远等编著,安全人机工程学,兵器工业出版社,1996.2

⑵陆庆武主编,机械安全技术,中国劳动出版社,1993.3⑶陆愈实主编,设备的安全管理实务,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3

作者简介:

于东海、男、1985年12月、河南林州人、大专、助理工程师

工作于:林州市永盛建筑有限公司

第9篇:机械安全设计的基本原则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思路

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是,建筑物在生产过程中耗时长、交叉专业多,极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据此,我们需要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将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中,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从建筑行业现状来看,建筑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以及设计要求,建造出的建筑物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例如抗震能力不高、稳定性不足等。当发生地震之后,很多建筑物均出现的开裂,甚至坍塌,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建筑施工管理,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造成工程质量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

1、材料及机械设备的管理

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要因素,其质量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根本。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大多是由于施工材料不合格而引起的。如果施工人员所采用的施工材料达不到设计的标准,那么监理人员也就不能够对其完成质量的检测,最终导致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不利于用户的正常使用。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因建筑材料质量不达标而引起的质量问题是最主要的质量问题,大多数施工人员都是将未达标的施工材料应用在其中,导致其施工质量、整体性能都不能达到要求。根据相关统计发现,属于砖混结构的房屋建筑工程超过八成,而超过一半的粘土砖都属于不合格产品。机械设备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是其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在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中,我们需要将现代化设备应用在其中,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人员必须要合理利用机械设备,并对其及时进行保养与维护。

2、人为因素

建筑工程建设的主体是人,如果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较低并且其技术水平不高,那么在其施工过程中也就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不利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降低了其整体性能。目前,很多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大多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由于他们缺乏较高的技术水平,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不懂得施工中的规定要求,在实际施工中过于随意,这就无法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无法有效的提高其整体性能。

3、施工方法方面的原因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方法也就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施工工艺等,只有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才能够保证工程顺利的进行,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最终目的,要想保证其施工质量,就需要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建立一套施工质量管理机制,从而对其加强管理,使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提升。

1、遵循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基本原则

建筑行业凭借着先进的技术、设备而不断发展起来,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建筑市场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就需要遵循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基本原则,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人们的正常使用,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遵循以预防为主的施工理念

在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要将工程的事后检查调整为事前预防和始终控制,消除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种质量隐患,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人员必须要对施工材料、施工流程以及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3、尽量提高建筑工程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个专业的工作人员都有其不同的职责,但相同的是都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施工与管理,因此施工企业应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从而加强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

三、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措施

1、加强建筑材料的管理 在对建筑材料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材料进行收、发、储、运等各个工作环节的管理工作。首先,采购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各个建筑材料的生产厂家进行调查,通过对比之后选择生产厂家为建筑工程供应施工材料;其次,按照就近的运输路线,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材料的质量,还能够降低运输费用;再次,必须要对其合理保存,避免存储位置潮湿等。

2、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对于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按照说明安装机械设备、按照说明与相关规定合理使用设备、按照说明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保养与维护,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建筑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以及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按照相关规定要求使用,当施工人员使用完毕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保养与维护,避免机械设备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影响到其正常使用。

3、场地环境的管理 第一,在工程管理工作上。要明确界定工作职责,做好管理协调、技术协调以及组织协调工作,从而保证物料和施工人员的充裕性和及时性。第二,在进场前,施工企业在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一是对施工场地进行充分了解,二是合理安排材料的堆放和防护工作,三是仔细检查现场的通讯设备以及通风、照明情况,从而合理布置好施工称帝的基础设施。

4、施工人员的管理 对于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而言,由于所有参加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管理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在协同工作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可见,施工人员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不可或缺因素。这就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优选和培训,从而保证他们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5、完善并落实管理制度 为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促进施工现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工程实际,制定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对施工员及施工班组进行每一道工序的技术质量交底,做好材料准备、施工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四、结语

总之,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对于投资巨大,耗费的人工、材料、能源多的建筑工程,只有认真负责地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才能真正搞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工程建设从始到终的系统工程,只有认真负责、严格地做好建筑工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各项工作,才能真正搞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侯小静.项目质量管理理论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