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

第1篇: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 班主任 建设 设想

本人从事一线教育工作将近九年时间,期间有六年时间从事班主任工作,多次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 称号。班主任工作确实有点累,但是却有不少乐趣,而且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根据自己几年班主任的经验,我认为,做好一个班主任,最重要的是搞好班级文化建设。[1]

什么是班级文化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比如文学、艺术、教育等等。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作为一个人独立存在,既是生理上的人,也是心理上的人,文化的人,他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等都受到集体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班级里每一个成员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也影响到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它的所有成员或部分成员所共有的信息、价值观、态度、构成班级文化,它的形态包括以教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班级物质文化,以班级组织与规章制度为内容的班级制度文化和以班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班级精神文化。

如何建设班级文化

要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了解学生

“以生为本”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因此,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之前,新班主任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否则的话,就会脱离学生实际,班级文化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我觉得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1.档案。学生的档案大体记载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是一个了解学生的很好的参考材料。2.自我介绍。在开学之初,新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进行一个自我介绍,包括班级公开的(只能是一部分人)和书面的(所有学生)。3.任课教师的初步评价。这个环节可能会在开学两周左右进行,要让任课教师对学生有一个初步了解。4.自己平时的观察。在刚开学一段时间,新班主任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尽量观察,接触学生,深入到班级和寝室之间。5.利用“学生间谍”。找一部分值得信赖的学生,让他们反馈一些情况作为参考。[2]

二、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是指通过对所在班级环境的设计、布置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的教育作用。

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可以从下两个方面入手:

1.墙报的布置设计。教室后墙空地,设计为几个栏目,如班务公开、思想交流、光荣榜、学生成果展、美文欣赏、每日一诗等,具体的版面设计、布置全由学生做主动手,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享受美的熏陶,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也促使班务管理的公开化、民主化。同时取得科任老师的配合,定期、不定期进行作品的展览或内容的更替,如学生作品的展出、课外知识的拓展等,让学生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2.门窗地墙的清洁卫生。每天打扫卫生,每周大扫除,窗户要擦得明亮,地要扫得干净,门上、墙上也可以适当贴一些起美化和教育作用的字画。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要本着民主、平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让学生认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

1.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让学生在规范中成长。

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规则的,如在大街上走路有交通规则,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就容易产生交通事故……在学校里学习,也要遵守学习的规则,否则你的学习成绩就会受到影响。

2.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

班规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制度等多个方面,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班规的制定和完善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这样可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其追求的目标,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才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班级还要制定相应操行评分细则,依据班规进行有效的约束。

3.建立有效的班干部队伍

建设好班委,班委成员由班长、学习委员等组成,从学习、纪律、清洁、午餐、两操、个人卫生、行为礼仪等各方面进行分管督促,做好老师的帮手。

在班级制度文化的建立上,应牢记一个原则,有布置一定要有检查,否则长此以往,所谓的制度便会成为一纸空文。班级制度的实施班主任要把握好实施的力度,点到为止,不要伤了学生的自尊。

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第2篇: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班级文化是指通过建立正确的班级价值观体系,并以之来凝聚学生的意志,规范班级行为,指导班级各项活动开展的一种班级管理理论。班级文化是由三个层面构成的整体。外层是班级组织的物质文化,它包括:环境卫生、班级布置以及师生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等。中层是班级组织的规范文化,它包括:班级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与机构、规章制度以及人际关系的模式等。内层是班级组织的精神文化,它包括:师生的道德观、价值观,班级管理指导思想,学风、班风、行为习惯、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各种文化艺术、科技体育、娱乐活动等。

班级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第二个家,由此可见班级文化对学生的作用犹如家庭从小对孩子的影响般重要。因此,研究如何营造出健康且令人鼓舞的班级文化,是任何一个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的必修课。接下来,本文就如何着手班级文化建设提些看法。

首先,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个性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培养有独特个性、全面发展的人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班级文化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的情景中,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性。良好的班级文化持久地影响着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其次,班级文化引导着班级走向正确的发展之路。优良的班级文化氛围本身就是一种凝聚力,让学生更愿意融入这个班级,热爱班级,依恋班级。慢慢地,他们就会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把自己当作这个集体里的小主人,把班级的兴衰荣辱与自己的行为举止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更加明确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应该具有的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举措

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室环境的自我设计和布置,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同时,教师正确的言论引导和以身作则也是相当重要的。班级文化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三者相互作用彼此促进。其中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与感染全班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

(一)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

一个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教室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上。教室是学生在学校能正常获取知识的必要场所,教师能顺利开展教学的前沿阵地。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从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开始。学期初发动有特长的学生对班级进行班容布置,或是就班级布置进行一场设计大赛等,都是必要的。班主任要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创造出有特色的文化环境。如可以在教室前面醒目的位置挂上班级的发展目标,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醒学生要牢记目标,为目标而奋斗。教室四周悬挂适合班级特点的名言警句。此外,教室的黑板报也是宣传的主要阵地。我们结合学生年龄的特点及学校的教育内容可以办出特色,使教室成为体现班级个性的育人场所。

(二) 规范班级制度文化

要建设班级文化,需要有制度的保障。没有规章制度,班级里的学生会变成一盘散沙。班级制度是将每个学生凝聚在共同的规范之下,用规范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实践证明,一个高度民主的班级必须要有完善的班级制度,做到遇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学生当家做主,拥有选举权和班干部调整的权利

事实证明,学生能体会到自己是班级重要的一分子时,才会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一样去珍惜。如何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呢?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当家做主,给学生以充分的民主,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和讨论选出班级中有威信、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同学来组建出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为班级服务。同时组建班委会,班委会平时负责监督班干部并有权通过评分和考核,调整班干部、小组长和科代表。班干部的产生要体现出班级管理的“民主”与“集中”,这样班级才会有长久活力和动力。

2.让学生亲手制订切实可行有效的《班规》

《班规》,顾名思义,就是班里学生人人要遵守的班级规章制度。可是只有被学生真正认同和切实可行的《班规》,才能起到调节和约束学生行为的作用。一部不切班级学生实际、要求过于苛刻的《班规》会让学生觉得难以做到而最终弃之不顾。我们可以试着放手让学生自己制订《班规》,使它成为班级集体意志的体现效果,这会比教师一意孤行的要求和命令显著得多。比如,在每学期期末考核学生一学期操行等第的时候,让同学顺便总结一下这学期哪些同学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下学期该如何约束,趁此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制订一条本学期做得不够好、下学期如何去约束的制度。这样就为《班规》的进一步完善做好了基础,也让学生在假期中有所思考,并为下学期该怎么做做好准备。每周可对学生的考勤采用值周班长制,每周轮一次,值周班长可以采用自荐和同学推荐的形式,且一周一换。可用《值周班长日记》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好人好事、学生学习的心情感受及值周班长的点评,让其成为见证班级成长的文字见证,成为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

(三)培植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表现为一个班的班风、班训,以及班徽、班歌等。其中,班风是班级精神文化的核心。班风即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班级共同目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致的行为准则。良好的班风表现为有着正面的舆论向导,学生能正确理解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意图,能欣然接受,积极执行学校的各项指令,并有着严格的纪律作为学习的保证。班训、班徽、班歌是班级精神文化的浓缩。班级的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在校发展,甚至终身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1.树立了凝聚力

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校大型活动的机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级的任何工作都要服从于学校的安排,借助学校活动是管理好班级的捷径。学校里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如军训、运动会、春游、秋游等都是班主任趁机把班级人心凝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尤其是运动会,一人在场上拼搏,全班都在为之牵挂。在这个过程中,感情投入得越多,体验也越深,收获也会越大。还有运动会的班级集体项目更能让学生体会团结一心、通力合作的伟大力量。

2.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这当中学生的品德修养是至关重要的。教育一定要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身上所承担的责任感,这样的教育才能算是有成果的教育。文化知识学得再好,但缺乏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就是种危险的教育。注重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也是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诚信也是建设班级精神文化的重点。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学校应把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落实到位,让学生明白诚信为本,有诺必践是美德。这样,我们的学生以后才能成功地适应这个社会。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人因不讲诚信到后来寸步难行的例子,也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身边真实的诚信行为,由此延伸到在校园里同学之间、学生对老师的承诺都要讲诚信。尤其是要教育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作弊行为实质上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考试作弊可耻,应该鄙视这样的行为。教师在这个教育过程中也应该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例如,跟学生说好的事情即使困难重重也要做到。碰到公开课时不能让同学先演练,然后再“演戏”,遇到学校某些大检查的时候绝不为了给领导留下好印象而弄虚作假。诚信教育贵在坚持,坚持就一定会有成就,我们会欣喜地看到因为自己的努力,校园里盛行诚信好风气。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从培养学生自信心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勇气。学习的目的是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未来。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做阳光、大气、自信的人。让学生对待学习充满自信,回答问题响亮自信,不要害怕犯错。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有了自信心,学生才敢于独立思考,把思维的触角伸向未知,并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实现。作为班级管理者的我们,要在班级管理中时刻关注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用鼓励的方法培育学生的自信。

第3篇: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班级史”是师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将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对照一下,进步了吗?退步了吗?还有哪些不足?都会从‘班级史’里获得。教师在品读班史中,深入细致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

1.班史的含义

班史是关于班级及其成员的成长史,班史的记载则是将班级及其成员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由教师或学生加以记载。是一部将每天的感悟、思想用文字、图像、数据等形式展现出来的历史。

1.1班史由谁记载。班史可由班主任、科任教师、班委、班级某个学生记载。一般认为班史应由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指导,由“班史司”领导,班上文笔较好的学生共同参与的“班史编纂委员会”来完成班史记载。班级全体成员都是班史的当事人、素材的提供者。

1.2班史记载什么。班史中可以记载在班级成立、发展过程中的人。比如班级成员(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其他人士)。也可以记载在班级成立、发展过程中的事件。比如一次普通的课堂、一次考试、一次班会、一次家长会等。既有积极向上能够激励人、鼓舞人的。也有一些小过错、小失误能够教育人、挽救人的。

1.3班史记载线索。笔者认为班史记载的线索主要有三类,时间线索,以日、周、月等为单位,翔实记载;大事件线索,通过对班级大事件的详细记载,更能勾起人们的回忆;人物线索,以班级具体成员为线索,对其成长、为班级做的贡献等进行描述。

2、班史文化引入中学班级管理的意义

2.1班史的记载更能突显学生是班级主人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教育者一定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班史的记载由学生自己来主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班级历史的一份子。他们在热情的学习过程中,参与了历史,也见证了历史。更为历史提供了资料。这些都能突显学生时班级主人翁的地位。学生在毕业之后,班史将是一笔财富,将班级文化很好的传承。所以学生非常重视,都想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开拓者,这会给学生带来很好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班史的记载起到为师生服务的重要意义。叶圣陶曾说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班史的编纂过程中,就体现了这一出发点。“班史”由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之处构成,他们希望创造历史,想成为班级历史的主人。他们尽量做到最好,不给班级历史抹黑,这本身就蕴涵着无限的教育因素。班史的记载过程中,他们要虚心的学习文字记录工作。这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思维建构能力、写作能力。对于班主任来说,这本班史是对前面工作的总结,后面工作的指导。它就是一本活“教材”,激励教师继续服务、继续思考、继续编纂去开启一部新的历史。

3、班史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正确把握班史记载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不能本末倒置。一心为编纂班史,找资料。而忽视了学习,班史的记载应该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如果班史编纂的完美无缺,学生的学习却一落千丈,那么这样的班史文化建设就是无效的。大家既是参与者,也是监督者。

3.2正确处理班主任和班史记载的关系。在班史编纂过程中,免不了有着班主任的色彩。那么怎样避免班史成为“班主任史”。笔者认为班主任只是在宏观上对班史编纂工作进行指导,做好班史编纂的前期准备工作,适当适度的检查保证编纂工作有序进行。而在充分的动员、策划、指导、运用之后,班主任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培养学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创造历史、谱写历史。

4、构筑班史文化的措施

4.1以班级成长日志为基础,塑造班史文化内涵。班史的记载应以班级成长日志为基础,要对材料进行筛选,重视深度挖掘、品评。以学习成长日志为范例,促进学生学习风气的“你追我敢”,建立学习成绩的科学评价机制。以班会成长日志为范例,促进集体成长,提升班级凝聚力。

4.2以图表形式为契合,构筑班史文化亮点。在编纂班史的过程中,单纯的利用文字形式肯定会显得有些单一。所以笔者认为丰富班史写作形式是十分必要的。以文字记录为主,加以图表进行形象说明,形成班史记录的亮点。例如班级成员的信息、考试成绩、个人平时表现等利用图表形式来展现更能给读者一种直观的感受。

4.3以网络平台为支点,寻求班史文化突破。现在的学生了解社会更多的是通过网络,班级网络平台的建设对加强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有重要意义。班史文化的突破口就在于此,班主任老师建立QQ班级交流群、班级博客。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上网机会较少,利用假期可以在群里交流学习生活问题,畅所欲言。通过留言板,为老师、班级管理献计献策。而且个人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个性的平台。反过来看这些形式无形当中都成为班史素材中非常特别的一部分。所以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而在毕业之后,班级交流群和班级博客更是成为了曾经的朋友、师生交流和联系的重要纽带。

第4篇: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The Significance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in Primary Schools

DU Meixiu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Sports,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Abstract For the students, through the strengthening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an promote the advancement of class spirit cul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t present, students generally focus on the books of knowledge, and often ignore the class environment the style of study, and other important influence on students' spiritual cultur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of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primary school class,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lass construction, then the impact on th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lass of spiritu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detail, provides new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the modern school clas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promote the to improve the class cohesion, but also strengthen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tudents' self accomplishment and progress.

Key word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significance

0 引言

课外阅读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比较提倡的学习方式,但由于学习任务的增多,往往会忽略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外读物的学习,从而影响了课外阅读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较少的教育者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够对其发挥的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体现了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素质水平,同时也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实施,为学生打造良好的书香环境和学习氛围,并且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努力地学习和健康成长。

1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研究现状

近年来,对于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说明教育业也开始重视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问题,目前学者们也纷纷提出了不同的相关理论,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论基础。如金岚主要对班级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提炼和总结,通过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效度;杨欣全面揭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系统地阐明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影响,为现代教育者提供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促进了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正在逐渐增多,说明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重要影响。

2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内涵以其重要性

2.1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内涵

班级文化建设是进行校园建设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建设的内容一般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建设,其中精神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主要是指班级的学习风气、学习氛围、团体凝聚力以及与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等建设内容,能够指导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精神文化属于观念文化,具体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多种文化内涵,这些内容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的前途命运,所以,对于班级的精神文化应该根据其内在的特点和内容进行全面的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合理性原则、长久性原则等等,全面性原则是指精神文化建设应该针对整个班级进行,充分考虑班?的整体性,对全体学生实行精神文化建设活动;可行性原则主要是指所采取的措施能够在实际的建设中发挥明显的效果,能够让学校和学生看到切实的利益和成果,这样才会使具体的工作内容在班级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性原则是指建设工作应该符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安排工作,确保学校和学生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长久性原则主要是指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内容,需要将精神文化不断地传承和发扬,能够感染更多的学生,这样才会使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持久稳定地进行下去。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比较重视的工作内容,所以,对于了解其内涵和需要保持的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2.2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重要性

班级的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能够对班级进行良好的包装,但是其内在的价值还需要通过精神文化来体现,精神文化能够体现一个班级是否团结、是否具有个性和良好的形象,学校一般会通过班级学生展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和学习风气来评价一个班级的整体素质水平。班级的精神文化也能够使班级更加团结和具有凝聚力,只有学生在统一的精神环境下学习和进行其他的活动,才会使整体拥有一致的学习理念和文化理念,树立统一的目标,并且学生们共同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道德素质密切相关,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感染和学习,所以,统一的精神文化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团结一致,不断改进和提高个人修养,为班级赢得荣誉和做出贡献,使班级的精神文化更加富有魅力和感染力。

3 课外阅读对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影响

3.1 推荐励志读物,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提供能量

阅读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同时也能够塑造高贵的灵魂,在小学的班级,教师可以推荐一些课外励志读物,如《居里夫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能够引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同时通过自主地学习能够积极地发现读物中蕴藏的哲学道理,从而丰富了全体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储备。学生如果能够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并且可以通过学习将悟出的道理实际应用到生活中,对待问题和不同的事情能够拥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在班级中树立榜样,并且吸引更多的学生共同学习,同时通过对励志刊物的阅读,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学生自觉地发现和领悟生活中蕴含的道理,促进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注入新鲜的能量。

3.2 组织班级课外阅读活动,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

一个班级应该拥有共同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在相同的环境下,保持一致的行为理念,使班级更加团结和具有凝聚力。为了更好地完成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工作,学校会定期组织班级学生参加课外阅读的活动,如读书节、阅读比赛、经典读物竞猜等等,活动一般要求全员参与,可以以单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参与其中,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奋发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团结一致,相互帮助,共享学习成果,使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逐渐增强。通过组织课外阅读的相关活动,学生能够逐渐忽略个人的荣辱,开始重视一个班级、一个团体的整体利益,所以,课外阅读不仅仅促进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个人的素养。课外阅读活动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必要组织和进行,因为小学生正是处于刚刚认识知识和文化的阶段,通过有趣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业余生活,并且在课外阅读活动的参与过程中,能够增长见识和文化,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配合,从而打造有文化魅力的班级,使班级的能够更加团结和具有凝聚力。

3.3 通过分享课外阅读知识和收获,加强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学会相互之间进行分享学习成果,通过学生自主地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在课堂上分享个人看法和读物蕴藏的道理,能够增强其他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总结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偏好,安排不同种类的课外阅读,组织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互相发表建议和感想,并且可以对其他人的分享内容给予评价,这些活动都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会严格听从老师的安排,在课堂上也只会与老师进行讨论或者研究,而且经常会跟随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这样并不利于学生个人潜力的开发,现阶段提倡课堂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学习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独特的见解,不仅仅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班级更加富有活力,营造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4 提倡课外阅读,建设书香班级

通过提倡课外阅读,指导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和讨论,并且以读书为主题开展如以诗会友等类似的活动,在班级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经验加以引导,并且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阅读的精神,在进行相互评价时,学生和老师应该共同参与,不仅仅能够增强公平性,更加能够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的不足以及他人的优势,通过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使班级的学习风气更加浓郁,打造以书香文化为特色的班级形象。学生通过对课外阅读的研究,能够认识历史,认识经典的文化,认识自己与他人存在的差距,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生通过不断地改进,也能够促进整个班级的进步和完善,因此,提倡课外阅读,对学生个人和班级文化建设都是十分有利的,是现在学校进行教育改革最重要的途径,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下共同学习和成长。

第5篇: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班级文化 高职教育 文化育人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其核心是班级发展理念和社会贡献能力。在“生源层次”相对较低的高职院校着力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把文化育人落实到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方方面面,使教书育人与文化育人双管齐下,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势在必行。

1 学情分析——有忧也有喜

众所周知,高职学生的生源除了政府订单培养、企业合作办学等途径外,通常都属于第五批次(注:一本、二本、三本、高专、高职),因此,由于高职教育低门槛,导致生源素质整体不高,主要表现为:专业知识有待加强,以自我为中心,心理素质脆弱,能力素质差。①目光浅短、功利性强;意志薄弱、怕苦畏难;心胸狭窄,妄自尊大;感情用事,缺乏理智;弄虚作假,诚信缺失等。②这些都是高职院校管理者和老师们必须面对、而且必须妥善解决的棘手问题,这也是高职教育从一诞生至今就扛起来的责任和使命。幸运的是,高职学生可塑性很强,每一个活动都会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对他们而言是极好的锻炼提高机会。③所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能够展示个人才华的班级文化活动,着力推进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其意义不容轻视。

2 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意义

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前大致途径有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建设。无论如何,核心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象当然是学生。对于刚入校的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讲,思想上十分放松,纪律上惯于自由,行为上难以自觉,管理上难度较大。因此,新生入学后,辅导员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是很必要也很重要的。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指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袁贵仁部长曾说过:大学是通过文化培养人、“创造”人的。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创造,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文明化,从而塑造健全的人、完善的人。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大学里的素质教育是整个大学的事,是和校园文化分不开的。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班级文化建设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促成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感,为职业发展固牢基础

职业价值感是指对自己将要从事职业的价值的自我判断,对可能取得的成就的估计,对社会回报的满意程度。现代职业价值包括个人认同、自我价值、个人成长和成就感、人际交往、经济价值、安全价值、伦理价值等方面。高职学生在内心深处极其需要外界对他们有一个平等、客观、尊重的认同和评价,他们畏惧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低门槛”的事实,或者说他们内心不够自信。班级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视觉(环境文化之类)、听觉(语言文化之类)、行动(班级活动与社会实践之类)、心理感化(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之类)等诸多方面帮助高职新生隐藏高考的失落感和对理想大学的落差的调适,从而较快形成职业认同感和职业价值感。因而,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有恰当的评价,要正确看待职业的地位,正确看待职业的待遇,正确看待职业的苦乐,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从而全身心投身到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环境中去,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学习力,为职业发展提供精神食粮

班级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班级的发展理念④和学风上,而体现专业特征的班级建设理念和学习风貌,无疑是学生学习力的重要标志。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学习动力是自觉的内在驱动力(如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学习毅力是学习行为的保持因素,学习能力是由前两者直接驱动而产生的学习新知识并付诸实践的智力。先进的班级发展理念引领班级文化建设、造就优秀的学习风气,优秀的学风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力,从而磨炼成锋利的“宝剑”,凝聚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内涵。班级规章制度既可约束学生行为规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障大学生学习力;班级文化氛围以一种柔性的、内在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凝聚大学生学习力,⑤有组织、有特色、有朝气的班级文化活动是提高学习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诚然,学习力的提升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职业能力的夯实和职业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积累“资本”,从而达到构筑大学精神高地,冲出生源门槛洼地。

2.3 有利于磨炼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为实现“后发赶超”提供正能量

开展一系列适合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建设具有特色文化氛围的班集体,营造一个催人奋进、促人成长的育人环境,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重视的主旋律。没有特色的班级不叫有文化,没有文化熏染的班级不叫大学生班级。班级作为大学 的重要组织,就像家庭一样,孕育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种子。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充分展示大学生个性才华和主人翁意识,让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成才。⑥紧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不同专业自身特点,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让学生一开始就对专业概况有所认识,增强职业方向感;举办职业问题辩论赛(如艾滋病是社会问题还是医学问题?)或演讲赛,让学生在熟悉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增强了沟通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开展个人作品设计挑战赛、墙体文化创作赛(如教室、寝室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各种主题班会、参观革命先烈陈列馆等等,如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活动开展,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文化中熏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成长,在趣味性竞技性知识文化中成熟,在技能性职业文化中成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身心得到锻炼,个人才华得到施展,视野得到拓展,认识得到升华,胆量得到壮大,表现能力得到增强,从而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铺平道路,为高职学生实现“后发赶超”式发展积累正能量。

2.4 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个人未来发展力。就业竞争力一方面表现在就业率这个“数量”上,另一方面表现在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满意度和对口率这个“质量”上。只有当学生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兴趣、有热情、有毅力、有恒心,并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能够创造出自身满意的、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成绩,这就是个人未来发展力。通过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竞赛以及上述一系列活动,学生选择性参与,不仅可以发挥个人特长,还可以在活动中学会与人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大大增强就业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当然这些活动的开展,还离不开学校宽松的大环境和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更离不开具有创新才华的班级辅导员。没有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和全力支持,没有学校大环境文化氛围的衬托,班级文化建设也缺乏后劲和活力;没有善于创新和思考的辅导员,班级建设就失去了导航,更谈不上什么文化;没有善于管理和纳才用贤的辅导员,就不可能组建一支优秀的班级管理队伍,不可能形成特色的制度文化,不可能组织开展有系列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文化活动。

2.5 有助于推动高职教育向纵深发展和建构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鲁昕副部长曾说,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须分三步走,大约到2020年形成“适应需求、内部衔接、外部对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多年来,高职教育在“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围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无疑在技能方面成绩显著,连老百姓都明白“在本科学知识、在职院学技术”的道理。而且也有不少职业院校学生成为社会佼佼者,比如2004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赵鹏,2007年7月成为全球首位考取H3CIE证书者。2005届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张阳作为全国唯一一名专科毕业生入选“首届全国十佳大学生村官”等等,这些都是职业教育的骄傲和自豪。不过,职业教育已是大众化教育,2012年全国1288所高职(专科)院校,在校生近1000万人,职业院校硬件、软件(如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条件又能否满足教与学的需要呢?当然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做的不错,那毕竟只有200所。然而有些高职院校已经连续几年出现高考生投档人数远远低于招生计划,甚至“零投档”的困境。不少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满足于“不出事”,学生安全第一、发展第二,结果天天强调安全,安全问题却屡现不止;“文字功底很高”各种创新提得很响,实际工作却做得很差或者说实际工作做得很多但不切实际;校园活动开展不少,学生却是被动或被迫参加;班级活动组织很少,学生为应付检查使然……

如此看来,高职教育的发展再不能关在笼子里,必须面向学生主体不能(由管理者)一厢情愿、必须面向学生实际不能高调空谈、必须面向学生未来发展力不能急功近利。基于高职教育办学主体(学生)自身特点,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在专任教师队伍(从学科型向应用型)转型问题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上下功夫,造就一大批学生心灵健康发展的引导者,用深厚实用的专业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孕育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就必须在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前提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并不折不扣地付诸行动;就必须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学生自觉、科学评价和信息反馈渠道通畅的发展与监督共存体制,形成“事有人做、善始善终;事有人管、科学高效;人事共管、重在管事”的长效机制;就必须把学生的职业价值感、学习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远期发展潜力作为教育与学习全过程的着力点,突破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随意性管理、结构性紊乱和功能性错位,构建科学和谐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满足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L芑鹣钅浚?012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班级文化建设与高职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相关性研究”(编号:12QN001)

注释

① 周春丽,李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提高于对策.世纪桥,2011.11:90-91.

② 田茉云.人文精神·人格魅力·人格化管理——高职院校班级主体文化建构的思考与探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1):21-24.

③ 冯丽.学生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校园文化.辽宁高职学报,2012.14(4):96-97.

④ 肖文冲.用先进理念引领班级文化建设.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44-45.

第6篇: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班级日志 班级文化建设 中职学校 价值 运用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全新形势下,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校园不仅是文化建设的需要,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班级内在素养和外在形象的双面体,其核心为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对学生尤其是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的学生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在此以班级日志为切入点,探讨班级日志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价值及具体运用情况。

一、 班级日志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体现

所谓班级日志,是指对班集体及学生各项活动情况的记录,其记录内容包括课堂情况、学生生活情况、社会活动情况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对于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来说,班级日志的创建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与监督下,由学生以轮值的形式共同参与完成的,对详细保存学生信息、促进师生双方互动、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是推动班级文化建设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其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班级日志能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班级日志通过学生的共同参与,构建融入学生共同奋斗愿景与理想追求,他们通过大量的感人事迹和成功人士的先进经验、古往今来诸多催人奋进的谚语警句、精美散文与诗歌,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自觉接受文化熏陶与感染,这远远比教师枯燥的说教生动且事半功倍得多。

其次,班级日志能激发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活动的组成部分,班级日志的创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成员参与班级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密切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学生产生集体认同感和凝聚力,形成“集体为我,我为集体”的良性互动,为班级其他事务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班级日志的创建能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在中等职业类教育层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这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创建班级日志的一大价值体现的是使学生自主、自愿、主动地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中,激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通过自觉遵守学校和班级各项纪律和行为规范,以此提升自身的约束力、增强自我责任意识,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夯实基础。

二、探讨班级日志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运用情况

合理、合情、有序地运用好班级日志,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与作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具体运用和作用的发挥,可包括如下几个层面:

第一, 做好班级日志前期的准备工作。班级日志的创建所秉承的一个基本原则为班干部具体负责加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双效互动。在具体日志制定之前,班干部可通过召开会议的方式,确定班级日志的实施方向和细则,以制定详细值班表的形式督促班干部合理分工、科学调动。除此之外,还要团结学生群体,通过采纳学生建议、组织学生和班干部有序搭配的方式,激发普通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

在班级日志的具体记录内容上,要做到将与班级发展息息相关的事项都记录在内,具体可包括以下方面:课堂情况,包括课堂教学实施和课堂纪律;学生生活情况,包括诸如学生衣食住行、卫生、安全、健康在内的学生的生活状态;社会活动状态,包括集体活动和有重大意义、特殊影响的学生个人活动;学生思想状况,包括学生的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状态、重大思想动态和情绪波动情况。

第二, 优化班级日志具体执行工作。中等职业类学校要积极贯彻“学生自主管理”方法,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能管事,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的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日志的具体执行阶段,营造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在以班主任为主的引领和指导下,争取每位同学都有做班干部的机会,使得人人享有管理班级日志的机会。在班级日志的具体管理过程中,做到以下基本点:记录要及时且真实;内容要合理且规范;注重合理性,不搞形式化和模板化;班级日志要放置在教室指定位置,做到公正、公开、透明,实现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监督。除此之外,班主任要加强工作引导,对班级日志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使得班级各项建设有序进行。

第三, 对班级日志进行定期总结与评价。班主任要发挥好自身带头和引领作用,每隔一周或三四天对班级日志进行查阅,一方面查阅班级各项活动记录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班级日志创建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失策之处,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从而使得班级工作沿着良性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对班级日志中记录的学生长处和闪光点进行表扬与推广,充分肯定学生身上蕴藏的巨大潜力,使得班级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斗志与积极的学习氛围,最终使班级文化建设沿着良性方向推进。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在职业类院校中开展班级日志创建工作具有长远意义,它不仅能激发广大学生群体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还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通过上述笔者对班级日志运用建议的论述,以期能对班级文化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孙兆亮.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班级日志[J].科技创新导报,2010,(33).

[2]韩争艳.论心理咨询技巧在辅导员谈心工作中的启发和作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第7篇: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和谐班级文化建设现代意识

[作者简介]李俊(1978-),男,山东烟台人,青岛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谢春虎(1979-),男,山东费县人,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山东青岛266033)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70-02

建设一个积极上进、团结有序、充满凝聚力的和谐班级可以说是高校德育工作一个重点。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重要载体与突破口。“班级文化是由班级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和交往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其物质表现形式。”①在物质与精神两方面上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将会为和谐班级建设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为班级建设找到新的突破口,为之后如何进行特色有效的和谐班级建设提供了多种思路。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班级文化在广义上是指一个班级在长期学习、活动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群体意识,并在这种意识驱动下所创造的一切成果。在狭义上是指班级全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培育起来并遵守的共同愿景、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纪律习惯等方面的总和。由此可见,班级文化建设,不单单是学生在文化课上成绩优秀、班级活动上表现积极等方面的体现,同时也要求学生在班级文化这个大环境熏陶下,将自己对班级文化的理解认识提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上,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级作为联系学院和学生宿舍的一个中间体,班级文化建设亦对学院文化、宿舍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1.班级文化建设对建设和谐宿舍有引导作用。宿舍是学生课余生活的基本活动单位。宿舍是大学生思想最活跃、感情流露最为真切、言行举止最为自由、信息传播最迅速的场所。寝室文化具有易接受性、广泛性和潜移默化影响的特性。在对学生形成一种人格时所具有的长久性和典型影响最为突出。②可以说,宿舍在学生生活中有着与班级同等重要的意义。建设和谐的班级,必然离不开建设和谐的宿舍。建设和谐宿舍,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适合自己宿舍的一种特色文化,比如某个宿舍学生普遍爱好书法,那么完全可以在宿舍内部进行多次书法写作交流,或者书法比赛,为整个宿舍营造一个浓郁的特色氛围,当然,这一切必须要在班级文化的指导作用下有序进行。班级文化的意义在于,能够不仅仅将目光投放到学生在班级上的表现,还能够使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去,将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其物质表现形式最大化、最广泛化地体现出来,最终实现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过程中得到学业与心智的双重洗礼。

2.班级文化建设对和谐学院、和谐校园建设有推动意义。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对象,一个校园的和谐与否,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班级文化这一根基是否坚实。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会对整个校园的文化氛围产生良好影响。社会学研究发现,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变化和发展受他们的学习、生活的环境影响最大。③一个高雅、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将会使学生在认识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的过程中能够尽量地少走弯路,从而更快更好地融入学习生活当中去。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和发展学院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便会更加牢固。

3.追求班级文化的建设也要着重关注班级文化建设的发展与走势。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我们应该看到,班级文化作为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与突破口,应该做到有益于学生形成长远的精神状态,有益于学生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收获对自己终身受用的东西,它可能是一种做事的锲而不舍,可能是面对挫折的坚韧。总之,班级文化不仅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更要通过文化建设使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提供指导。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建议

班级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一定的改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将时代精神融入班级文化中,积极进行探索与调研,运用科学的、多种多样的方式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增强班级文化的时代感。

1.贯彻和谐观念,推进班级和谐。班级和谐,离不开班级中所有成员的努力与支持;成员的努力与支持反过来将给班级和谐带来推动与活力。所谓和谐观念,就是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共同向往的班级建设的理想境界,是班集体中所有成员的共同理想。贯彻和谐观念,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对班级建设始终充满着足够的热情与动力,使其能够为了达到和谐的标准而更快更好地推动班级建设。只有和谐的观念深入人心,班级日常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才能有条件地、顺利地开展下去,班级建设才能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与接纳,有基础进行下去。一个人心涣散、混乱无序的班集体,没有统一的目标,没有使自己身处环境变得和谐这一愿望,那么班级各项活动也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和谐与否了。所以,一个群体是否拥有统一的和谐观念,将直接影响到班级建设的质量与速度。

2.建设班级文化的有形载体。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借鉴企业在市场中的运作经验(如企业文化建设和CIS设计),在征求同学意见的基础上,发挥班级同学的聪明才智,将班级文化物化为班级的有形载体,增加班级文化的感染力、号召力。有形载体可以有如下形式:(1)通过全班同学参与,设计出富有特色、具有寓意的班徽,形成同学认可的、并能具体实践的班训,谱写可以传唱的班歌,形成班级行为准则。(2)建设班级网站,班级群等,形成同学敞开心扉的阵地。(3)美化班级教室,营造高雅、积极向上的环境。(4)制作班级的旗帜、T恤衫等标识物,增强同学对班级的自豪感。

3.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强化时代精神。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个企业都面临着近乎残酷的竞争压力,但是,有些企业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中杀出重围,独树一帜,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们有着先进的管理模式,这些管理模式中的某一些甚至可以为我所用,或者经过创新发展,运用到班级文化建设当中来,凸显了在班级文化建设大背景下的时代精神。首先,引进竞争机制。企业间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而这又是企业必须面对的。引入竞争机制的目的并不是像企业一样的优胜劣汰,而是保证班级内始终拥有着积极向上的观念,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己,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其次,培养学生负责的态度。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反对损人利己,主张利人利己,但在行动中更多地表现为利己利人,处理事情时更多地考虑到自身利益。此外,学生还有一些不负责任的表现:只愿享受做学生的权利,不愿承担做学生的义务;对待事情、对待学习不能做到善始善终;只注重个人的兴趣和利益,不考虑集体等。和谐班级的文化内容,必然包括了全体成员相互负责、荣辱与共,这是群体中各个成员约束自己行为的有力保证,也是一次集体观念的具体体现。最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企业基于生存与发展的目标需要而提出的,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表现出来的精神。当前,科技发展呈现高度分化而又高度综合的特点,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不与社会发生联系的个体是无法存在的。靠一个人单枪匹马到社会上去“拼杀”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目前更加突出合作精神,也就是团队精神。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团队精神都是非常关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是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对学生交际能力、协作能力的综合考察。培养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发展,同时形成班级中和睦、良好的气氛,促进学生平日中的学习、生活。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尝试

在新的社会大背景下,以班级文化为出发点,发挥文化的凝聚作用,推进和谐班级建设成为时代的要求,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1.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月,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学院每年举办一次班级文化建设月活动,指导各班级开展班级文化活动,活动结束后评选先进班级予以表彰,激发了同学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热情。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月活动,各班级形成了富有班级特色的班徽、班训,做到了班徽班训上墙,给班级同学一种无声的引导;各班级美化教室环境,建设了班级的宣传栏,教室环境不断改善;学院统一制作班牌,刻上班徽、班名,挂于教室门口,成为一道独特、美丽的风景;学院制作了班级文化建设之窗,将各班级的班徽、班训进行展示。

2.指导班级进行文化建设,形成班级特色。学院制定了班级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引导各班级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并鼓励班级大胆创新,让自己的班级文化更富特色。有的班级利用教室后墙空白地带进行了大胆的创意,设立了诸如“优秀作业栏”(将学生们平日练习的钢笔画、水彩画、钢笔字等作业中较为优秀的张贴出来,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专业交流,加强了之间的互相学习)、“读书园地”(将从报纸、杂志上精选的各种文章打印出来贴在墙上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为同学提供了精美的精神食粮)、奇思妙想(展示同学的精彩创意、创新性思考等)、原创海报(张贴班里同学自己绘制的海报)富有新意的方案。有的班级建立的班级日志,同学可以在班级日志中畅谈理想、人生、学习,记录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同学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的班级设立了班级行为准则,引导班级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

3.发挥文化的引导功能,丰富班级文化建设载体。为了使文化建设更加深入、具体,发挥文化的引导功能,学院将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也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连续三年在新生中开展“算账知感恩,生活更理性”主题班会,通过让每一位同学计算自己大学花费的总费用以及每日的花费情况,引导学生学会节约,学会感恩;每年寒假为每位新生布置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回家为父母洗次头,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成立了爱心互助基金会,引导同学互相帮助,奉献爱心。这些活动使得班级文化建设增加了感恩、奉献的内涵,“5·12”地震之后,各班自发开展了向灾区人民捐款、义卖的活动,便是感恩精神的良好体现。为加强同学的交流,推动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院创办了“学生论坛”,为同学打造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观点碰撞,文化得以共享、传承。为使新生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学院从各个班级抽调学习成绩优秀、思想品质出众的高年级学生就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与新生们进行互动式的交流,充分发挥高年级学生热情,带动新生更快融入新环境中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文化是维系班级的精神之源,以文化为凝聚力,推进和谐班级建设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要将班级文化视为班级建设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利用班级文化的强大精神作用来推进和谐班级建设;着眼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延伸与发展,关注学生长远的精神状态;始终突出班级建设中的时代精神,建设一个积极上进、团结有序、充满凝聚力的和谐班级。

[注释]

①林冬桂.论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J].教育导刊,2001(11):11.

第8篇: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物质制度精神

[作者简介]徐斌华,温州市第八中学政教处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王倩,温州市第三中学教务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班级文化由浅入深,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三者构成了班级的隐性德育“场”,陶冶学生,发挥着育人的功能。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形成整体。

班级文化在理论上多分为“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所谓显性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是可见的环境文化。隐性文化,则是一种“软文化”,包括班集体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制度、观念和行为文化。如果班级文化缺乏显性文化,那么班级教育就会失去强大的载体;但班级文化缺乏隐性文化,班级文化就丢失了升华的灵魂。

马卡连柯提出:“一切良好的教育应从建立班级集体开始。”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和进行管理的基本单位,学生的思想行为受到班级文化最直接的影响。即使在同一校园中,不同的班级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班级就像人一样,是有思想、有性格、有精神的。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班级建设改革方案中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生命力”。学生是在集体中接受教育的,作为班主任,如何与学生共同撑起一片天,将班级建设成为师生共同的美好家园呢?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依恋的友情、亲情、“爱”情。而这种真挚的感情一定源自心与心之间相融相通、和谐共鸣的文化氛围。因此,班主任必须高度重视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以优秀的班级文化凝聚人心、引导成长、促进发展,让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文关怀,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精神。

班级文化是开发学生生命潜能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资源和力量。社会学研究成果表明,中学生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最直接地接受他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小环境的文化影响。我们所要经营的是和谐的班级文化,它是一种充满文明健康、理想道德、民主平等、团结友爱的综合存在。

班级文化能形成一种“隐性”的环境,使学生从中学到许多学校和教师无法提供的知识和行为,影响着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学习活动和结果。同样,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强大的教育力量,构成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内容,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认同,并提供了彼此分享各自体验的环境和氛围。

班级文化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提供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归属和依存需要。班级文化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学生置身于班集体的文化氛围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作为文化主体的学生,日积月累地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获得自己的价值感。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三个层面来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基本规律,从而构建班级文化的新模式。

一、建设全员参与、温馨耐看的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即指班级所在的教室,及其能够充分利用起来的各种文化设施。教室作为固定的学习场所,其根据班主任、全班学生的美学思想,布置、装点起来,具有熏陶力、感染力的环境氛围和情调,对学生而言是很有归属感的。物质文化是显性的、浅层的班级文化。但是,在布置时,必须突出时代性和人文性,着眼于总体的和谐统一。尽管物质文化属于显性的、视觉层面的文化,却是学生道德情感、道德行为赖以形成的“隐性德育场”。只要将其涂上浓浓的文化色彩,突出其文化品位、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就能营造出一种和谐统一的文化环境。这种德育“场”的形成,将对陶冶学生人格、熏陶学生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高尚情感起到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境,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因此,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带领全班学生,共同营造班级物质文化氛围,搞好教室环境的布置。

营造班级文化,物质环境是基础。教室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地,要建设好班级文化,就得美化教室环境。它不仅体现班级的精神面貌,还体现教育教学的宗旨。在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就曾创设了如下独有的文化景观。

站在教室门口,首先吸引你的就是“班级心愿”:“相聚三年,幸福一生”,八个书法大字,整齐有序的桌椅、新颖别致的图书角、窗台上娇艳滴翠的花草,告诉你在这里生活着一群有高雅情趣的孩子,黑板上方是我们的班训――“友爱拼搏,非同一般”。

前门里侧有“我是最棒的”每周新星风采照片展区,张贴着班级每周评选出的多名优秀学生的个人风采照,个个脸上洋溢着自信和欢乐!在后黑板的左侧有“成长大舞台”,张挂着每个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成长足迹展板,形状各异、五彩斑斓、个性飞扬。班级的宣传窗则被分成班级行为公约、班级格言、班级大事宣传栏和每周美文等若干小板块。至于那别具一格的“名人名言”,其实是学生自己写的精彩语句等,更是班级独有的文化景观。

教室环境营造物质文化氛围,就是力求教室的墙壁“会说话”,如主办优秀日记专刊、优秀美术作品、优秀书法作品展览,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使教室成为充满潜力,充分体现和谐、灵动、凝聚的教育资源。

二、构建凸显民主、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主要是指为了维护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秩序而形成的各种行为准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规范着学生的行为美,是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制度文化不等于制度文化,而是指制度制定过程中师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全班学生是否对制度价值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广泛的认同,是否形成了学生自觉的行动。只有各项制度符合学生的需要,真正发挥了规范作用才能称其为制度文化,才具有德育功能。应不应该制定制度、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如何执行制度、怎么保证制度得以实施,这些问题,大家说了算,才叫民主。制度是班级全体制定的,也是用来规范和服务班级的,执行起来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同时,在讨论制度过程中,班级成员会对制度制定的目的、作用、制度的内容、制度的执行等,有更清楚的认识和更全面的理解,认识制度的深刻性、贯彻制度的自觉性、维护制度的主动性会大大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实行自主管理。这样既使班主任从繁忙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又使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形成班级独特的制度文化。

为规范班会费的使用,班委成员提出制定相关班规的建议,全班同学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组织委员对同学的建议进行整理和分类,公布在宣传橱窗里,全班同学进行自由讨论、修改。最后在班会课对每一条建议由全班同学举手表决,有三分之二学生同意即可通过。这样经过“酝酿――讨论――表决”的程序就产生了《班级班费使用规定》:

①成立“班费监督与使用委员会”,由11人组成。

②如果要使用班费,首先以书面的形式向“班费监督与使用委员会”提出申请,有8人或8人以上同意方可开支。

③对于一般支出,由委员会批准即可。

④若使用大额班费时,一定要通过全班同学集体表决决定。

⑤如果班委因急事使用班费,事后也必须通过委员会审批。

在教育学生学习做人的过程中,采取民主开放,点滴引导,逐渐升华的办法,从班干部抓起,进而推进到班集体全部。在学期结束之际,干部向全体学生进行集体述职,陈述了他们的工作效果,每一位班委的工作成绩,都得到了同学的认可。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班主任,靠有形的躯壳控制,是让学生害怕的;而靠无形的精神来引导,是让学生信服的。

班级制度要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各具人文气息的内容,给制度以灵魂,使制度富有人性化。一个人性化的班级制度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需求,必须体现出对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尊重,因此,班级制度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应该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由学生们自己来生成。这样的制度由于考虑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求而充满活力。

三、追求和谐人文、浸润爱心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深层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主要是指被师生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理想追求、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培养学生坚韧、自信、勤奋、向上、诚实的道德素养。

接手一个新的班级后,我组织学生讨论:我们生活、学习在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生命,将来要成为怎样的奇迹?通过充分酝酿,我们拥有了自己的班训:“友爱拼搏,非同一般”。同学们认为这八个字凝聚了班级集体的精神,他们对班训不仅仅有着字面的解释,更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学生们自己形成的价值取向,其约束力是无形的,推动力是巨大的,“友爱”成为班级的连接纽带,“拼搏”成为班级的奋斗精神,“非同一般”成为班级的发展目标。现在“友爱拼搏,非同一般”已经是我们班级同学的共同追求,是我们班级文化的精神灵魂,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和谐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班级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有积极活泼的班风,而且要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任务,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这样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学初,我们提出“追求一种理念,追求一种过程,保持永恒而纯洁的友谊”的口号。师生们把班级变成舞台,传播知识、传播欢乐、传播友谊,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班主任引领着一群充满激情、团结向上的同学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理想而奋斗。大家除了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之外,都执著地追求着一种“激流勇进”的人生态度。

主题班会课上举办了多种多样的“学术沙龙”活动,开展了“我也是名人,我也有名言”的班级‘名人名言”推介活动,“种一颗诗的种子,添一缕智慧的光芒”的“快乐诵读”活动、 “听君一席话”的演讲活动……

班内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羽毛球比赛、足球比赛、中秋节庆祝会、元旦晚会等等。这些活动使许多学习上不突出的学生,能在他所擅长的领域向班上同学展示他的才华,从而增进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培养了他们对班级的亲近感和“家”的归属感。

我们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生能否接受这个班,取决于班集体能否满足他在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需要,是否受到必要的尊重,是否被别人认可。营造班级文化,精神引领是核心。强调文化育人,寻求思想上的碰撞,改变学生的精神实质,再由精神上升到行动上来,这是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所追求的。

四、构建班级文化的理想思考

班级文化的建设看似极简单,却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了极具影响的效应。在这里,每一次细微的关心,每一次充分的尊重,都在不断净化和陶冶着学生的心灵,都鼓舞着学生在崎岖的求学之路上不断进取。实践表明,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需做到两个结合。

第一,做到制度规范和文化熏陶相结合。制度有强制性的约束作用。但制度也是用来帮助人、教育人和引导人的,这是制度的教育性。学生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自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班级的整个改变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不良表现出现反复,这就要求教育者有持之以恒的耐心,班级有良好的制度促以规范,有和谐的气氛趋感染。

第二,做到组织管理和培植精神相结合。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境界,也是构建班级文化的指导思想和灵魂。班主任仅仅进行管理工作是不够的,更要注重培植班级精神,成为班级精神的塑造者。班主任要善于引导树立一种班级精神,将个体凝聚在一起,组成一个有着共同理想、信念、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集体。班主任要悉心寻找那些健康向上的主流精神,大力培植这股力量,全力弘扬这种精神。这样,班级文化建设就得到了升华,变成了一种精神,成为永远激励全班同学努力向前的旗帜。

“文化即德育”,一个班级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人,离开了文化,道德教育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本班级的文化建设是一个有待不断探究的发展的课题,在当今全社会关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形势下,它越来越广泛地被重视。相信经过千千万万个班主任的努力,我们的学生会幸福地浸润在和谐、凝聚、灵动的班级文化之中。

参考文献:

[1]郑立平.把班级还给学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60.

[2]李国汉.班主任新兵法细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96.

[3]班华.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9篇:班级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一、班级目标建设策略

人是因为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走到一起,并组成一个集体的。一旦班级精神确立,并且深入人心,班内每个成员就会向目标看齐,朝目标前进,这个团体就有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毅力。因此,班级要有明确的可实现的奋斗目标。班级目标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由师生共同制订近期目标、学期目标、学年目标乃至三年目标等。班级目标建设在实践中要力求创新,在创新中要追求卓越,积极构建“内涵丰富、特性鲜明、文化厚重”的班级文化体系,把营造热爱学习的风气放在班级文化建设的首位,打造班级精神。

二、精神文化建设策略

教育者应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学生自主教育的原则,以文化活动为纽带和载体,通过学生喜爱的活动来构建精神文化,从而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活动的意义主要在于它能巧妙、自然地渗透班级文化。

1.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在营建班级精神文化的活动中,教育者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班级学生自主设计班级活动,创建特色,营造文化氛围,通过名人名言的摘录、班级环境的布置、黑板报的设计、班级辩论赛、文化小品、诗歌、民乐、艺术等参与创作,以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内驱力,完善学生人格,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营造积极的班级精神文化。

(2)建立新型班级管理体制,培养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级干部队伍,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班级管理中,要知人善任,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在班级干部的任用上,可通过各种角色设置,让学生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尽量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可根据个人自愿,同学推选,老师把关的原则,把工作能力强、威信高的学生选为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对班干部应严格要求,放心让他们去做工作。实践证明,一支精练有热情、有组织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队伍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团结。

2.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总书记提倡的“八荣八耻”是鲜活的内容,“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在学校班级里,应特别注重诚信教育,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班级实际,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引起学生对人格问题的关注。同时还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班级,关心学校,关心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旺,关心人类的前途命运。

3.言传身教,以宽阔的胸怀,做真诚的教育。

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我们应该感受到情感文化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基础,教育工作者要将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使班级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文化的场所,让学生在学校、班级里就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如师生关系这对矛盾一直处于重要位置,教师要以宽阔的胸怀,真正把学生提到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的个体角度去包容、接纳。学生可以自私,也可以自我。我们有义务去影响他们,教育他们,但是无权命令他们按你的模式去学习、去生活。在工作中当师生矛盾激化时,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师与生的很多想法不是对等的,在学校里学生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但是教师去顶、去争、去压,这就不正常了。教师的天职是引导和施教,以宽阔的胸怀、和谐的包容,去做真诚的教育,用爱去教会学生爱,用宽容去教会学生宽容,学生就会感受到师爱的温暖、班集体的温暖,这样班级的精神面貌又可以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三、物质文化建设策略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班级精神文化的体现,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是班级舆论导向的载体。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陶治学生的情操,同时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班级物质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例如:在教室左右墙壁的空白处悬挂名言条幅,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渲染营造学习的氛围。在教室前方墙壁的空白处可张贴班风、班级“宪法”、知识园地。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则可以是嘉奖区和学习园地,当然教室的布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事件的变化可以及时变化环境的布置。

四、制度文化建设策略

1.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制定的班规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制度,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班规的制定和完善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这样可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以达到建设良好班风学风的目的。各项制度要符合他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条文清晰,内容具体简明,具有可操作性。通过讲制度、讲条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一视同仁,营造一个人人遵守规则的氛围,学生乐于执行和遵守,促使班级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2.落实班级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