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最近几年出台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以及中考命题明显变的化,充分体现了国家有意从传统教育转向了素质教育。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这也就是表明数学教学不仅仅只传授是数学知识,更应该利用数学知识这样一个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初中数学新版教材特点
1.重视知识的来源,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新版的数学教材当中,每个章节在引进新知识的同时,十分注重新知识的来源,让学生明白学习新知识是为了要解决新问题。比如在引进二次函数的时候,课本上从物体在自由下落的过程当中下落距离随着时间的相应变化关系、正方体棱长和表面积的关系、喷头飞出的水珠在空中所呈现的曲线中各个位置上水珠的竖直高度及其与它距喷头的水平距离的关系等角度,形象立体的说明了引入二次函数的充分必要性,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也有利于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轻过程重结论现象向既重过程也重结论的方向发展。
2.创造问题的情境,努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版教材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新版几何教材当中,就有让学生自己来动手,经过实际的操作来得出几何中立体图形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活动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提升了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比如,在学习完《圆》一章之后,安排了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与“设计图案”的数学试验任务,这不仅提升了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重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我国的著名教育家苏步青曾说过:“语言学习不好的学生,将会大大限制其在其它学科方面的发展”。同样道理,学生欠缺表达能力以及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再想学好数学也是非常困难的,比如,在《弧,弦,圆心角》一章中,“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定理后面,以填空形式给出“在同圆或等圆当中,假如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_,所对的弦_;在同圆或等圆当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_,所对的弧_”。锻炼了学生对“等对等”定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特点
1.重视对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最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能够看出,因为中考是高中学校的招生考试,具有某种意义上的选拔性。所以,在考试试卷上非常重视对“双基”考查,并且注重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也就是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概念以及应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注重强调开放性、应用性以及创新意识,所出的试题十分新颖,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气息。比如,在2009年广东中考数学考试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某种电脑病毒的传播速度十分快,假如一台电脑被感染,在经过两轮感染之后就将有8台电脑被感染。请用你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进行分析,在每轮感染中平均每台电脑会感染到几台电脑。假如不能很好控制病毒,在3轮感染之后受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台?这些问题和同学们身边发生的事情息息相关,并能够使同学们了解到电脑病毒所带来的危害,考察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考察学生实际动手获取知识的能力
最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中出现不少题目注重考察学生动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2009年天津中考数学试题中有一题:如下图,有一个边长为5的正方形纸片ABCD,将其剪成边长各为a、b的两个小正方形,从而使得a +b =5 ,①a、b的值可以是_,②请你设计一种具有一般性的裁剪方法,并在图中画出裁剪线,拼接出两个小正方形,此外请说明该裁剪方法具有的一般性。像这样的问题,就是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只有灵活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才可以运用这门工具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有方,能力加强
针对最近几年中考数学命题的变化,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注重诱导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性。老师应该首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时间和空间,把知识当作过程而不是结果来教给学生,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1.1 注重设计提问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
1.2 发挥和利用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比如,在等腰三角形一节的教学时,提问:等腰三角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在沿对称轴折叠之后,重合的边有哪些?让学生来动手完成操作。这样通过提问的方式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及经验出发,把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有机的贯穿在数学教学当中,最终得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从上述能够看出,在设计上注重了探求结论的过程和思考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产生过程当中来。
1.3 鼓励大胆提问、质疑,培养学生敢于思维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不失时机的提出疑问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比如,在复习三角形全等条件时,学习了“ASA”“SAS”“AAS”等方法后,可以让学生读书并质疑来提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就提出“SSA”为什么不行呢?针对上述的问题来组织全体同学展开讨论,总结得出符合“SSA”但不全等的两个三角形的图形。( 例如下图,AD=AC,ABD和ABC符合“SSA”但是却不相等。)
2.引导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广阔性。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思路来解题,有助于扩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此外,有意通过一题多答、一题多变等具有发散性的题型来进行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比如,已知:如图1:AB//CD,求证:∠E=∠B+∠D
在解决本题的时候,允许学生做多条辅助线来进行解答:
作EF//AB
②延长BD交CD于F点
③过E作MN AB,分别交AB,CD于M、N。并将此题变成如图2的形式。
用以确定∠E+∠G与∠B+∠F+∠D之间的关系。再归纳图3中顶点在左侧与顶点在右侧的角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五.结束语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当中,努力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来自编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作,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再研究、再探索,这样才会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利顺. 初三数学教学之我见 2011-09-25
[2]. 牛亚蕊.加强初三数学教学 切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10-06-05
[3]. 王贵良.初三数学教学应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2001-09-15
[4]. 张凌旭.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之我见 2009-08-28
[5].乐维英.研究性学习在初三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003-02-15
[6].王贵良.初三数学教学应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2001-09-15
那么,数学教师如何通过教学反思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数学教学实践,对数学教学的反思内容与途径进行探析.
一、反思教学理念,促进深层转变
一直以来,传统教学理念太过强调书本,过于相信权威,一味强调经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性思维根深蒂固,始终以一个主宰者的身份自居,完全无视学生主体性,也丧失了自身的质疑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教学行为毫无创新,教学模式落后单一.因此,教师要对自身教学理念进行深入反思,系统学习教学新课程理念,推动教学观念的深层转变,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创造条件.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与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拓展与延伸.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两者都存在巨大差异,数学教师必须把握好两者的本质不同,实现认识的飞跃和思维的突破.初中数学作为有机统一体,初一是基础阶段,初二是突破难点阶段,初三是掌握考点阶段,初一数学知识点尽管很多,但都是基础性的,没有太大难度.初中数学在数的方面由小学的算术上升到有理数和实数,此外还加入了方程、函数和平面几何的知识.
二、反思教学设计,优化课堂结构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要求和目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普遍忽视了教学设计的反思,导致教学设计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当教学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出现重大偏差时,教师一定要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入反思,加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解决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进行“相似三角形”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设置学生如何测量物体高度,在问题情景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还有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定义”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利用众所周知的天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数学概念,让学生通过不断加减天平两端的砝码,理解方程式原理,使抽象理论形象化、具象化,让学生在实践与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数学概念的理解,进而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明确合理教学设计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性,加强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课堂结构.
三、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属于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所以教学过程反思也属于教学反思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的反思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不断问自己,是否尊重了学生主体性,是否加强了与学生互动交流,是否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等等,然后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加以证实,并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合理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之中,培养学生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例如,在进行“银行的利率”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后安排学生去银行实地了解利率信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还有,在进行“代数式”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学生常见的售卖商品的实例:一件衣服x元,两件衣服2x元,三件衣服3x元,以此类推,然后让学生们以代数式写出n件商品的价格,如此一来,学生们就理解了代数式实际上就是用字母代替数字所形成的一种数学式,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
四、反思教学反馈,提高学习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观察,而且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掌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获取有效的教学反馈信息.解题能力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但不同的解题思路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效果.学生在解题时通常将关注点放在能否顺利得出正确答案上,而从不关注解题方法的优劣与否,导致学生们的解题思路狭窄,解题过程单一,解题方法落后,解题逻辑混乱,解题正确率低下.注重解法多样性的培养,引导学生分析解法的优劣,提高解题效率,找到最佳解题方法,无疑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在作业的信息反馈中,教师一定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解题习惯,找出解题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优化,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摘 要】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对于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进行了积极的思索,因为只有这样,数学教师才能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现代信息技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
【关键词】计算机;数学教学;整合
如何搞好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这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参与实验的教师经常思考的。因此,怎样将高科技的计算机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起到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一直是一个未彻底解决的问题。经过近年的实验,我有了对“计算机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进一步看法,摸到一个如何有机结合的契机,看到了高科技计算机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机的结合产生的效果。
1.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改善数学课堂教学 电脑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运用这一技术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知识的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过去,学生在初学立体几何的时候常有畏难情绪。这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有关,也与传统教材的编排有关。现在的教材引进了“图形运动”平移、翻折、旋转和中心对称等一系列图形运动,使原来那些呆板、枯燥的图形变活了。通过这些直观的图形运动,同学加深了理解,初步有了用运动的观点来处理数学问题的思维。教师也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辩证惟物主义的观点。
目前,多媒体教学尚处在尝试阶段,教学软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还不能做到“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此外,我们对这些软件的了解还很不深透,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去琢磨,去研究,去尝试。惟此,才能完善我们的教学,才能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更大的作用。
2.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利用计算机进行探索性学习 现代教学技术进课堂,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的数学教学。许多教师在努力尝试,多种软件被应用于公开课、研究课,甚至于家常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发挥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可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尽管这些现代化技术的作用很大,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但它们还仍然只是老师手中的工具,而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武器。如何使计算机技术成为学生手中的利器,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解决问题时的工具,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在计算机引人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显得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计算机作为有效的辅助认知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要把它用的恰到好处。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计算机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学设计。
用几何画板介入数学常规教学特别是几何的常规教学,是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所鲜见的。在学习的全过程中的实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几何画板和计算机网络来开展探索性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几何画板介入数学常规教学,其关键问题有两个。一个问题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学习,那么这一介入将毫无意义。因此必须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另一个问题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我们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把它们作为一种辅的工具,真正能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而不是作为一种摆设,仅仅起到展示的功能。我们在整合的课题下,仔细分了初三数学(第一册)的内容,和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尤其是《几何画板》的功能。认为传统的“课本搬家”,“题库”,“美丽的画面和声音”,“人为安排的交互界面”都不能充分展现计算机技术的魅力,要进一步发挥计算机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特殊功能,利用计算机创设出一个赋有创造性,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如:对教学概念、定义的理解,对新知识的探索,挖掘数学的内涵,增强计算能力等方面。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选择适当的切入点,不同的教学阶段有着不同的切入点。初三代数重点在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我们将切入点安排在“学生自己动力手,制作具有动态功能的函数图象”,一改以往所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由教师,专业人员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全体学生参与制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求知欲望,通过实验,学生学会了用几何画板探索、研究解析几何中方程与曲线之间的关系,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 教育技术呼唤高素质的教师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验,我们的一个突出体会是:教育技术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有了计算机不是不要教师,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这种要求往往被认为是精通计算机,其实这是误解。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数学教师精通计算机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但他们应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机的一般操作,会使用有关的教育软件。在计算机与数学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他们更需要的数学专业的修养,教学法的知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不断创新精神。
初三学生由于本人、家长、学校有明确的升学目标,因此,愿意承受学习上的压力,吃苦耐劳,经过初三一年的努力,终于考上了高中,不管现在的成绩如何,总以为高考是三年后的事情,因此,大部分同学思想上存在松懈的现象,这样玩游戏,看小说等现象有之。有的同学看似学生很认真,但他们只习惯于初三的题海战术,听完课后,不去复习回顾,不看教材,空闲时间以完成作业为主要目的;另一部分同学学习较认真,上课忙于记笔记,因此疏于教师的讲解,因此,学习的效果也不理想。
特别是现在高一新生中的独生子女比较多,他们心理普遍脆弱,独立生活能力较低,动手能力不强,一遇到学习上的挫折,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特别是进入高一年级后,知识的内容增多,上课讲解的节奏加快,知识的难度加大,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和畏难的情绪。再加上一些家长由于孩子升入了高中,往往会对孩子有更高的升学的要求,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不理想,因此,学生的压力增加,情绪波动很大,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一、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入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动手、动脑能力也不尽如人意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一进入高一,就开始学习集合、函数这些知识,难度是很大的。因此在教学时,在不违反科学性的提前下,多增加一些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加强与高中数学相关的初中数学知识的复习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表面上两个不同的体系,但在实质上联系是很多的。因此,具有一个良好的初中数学基础的学生,是能够轻松完成高中数学学习的。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可能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复习。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的对策是学习高中新的知识时,只要涉及到初中的数学知识,就尽可能地比较详细地复习。
例如:(1)在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时,就利用这个机会与大家复习初中的有关不等式的知识;(2)在学习指数和对数时,我们就与同学们一起复习乘方的意义,及指数运算法则等。这样,不仅复习了初中的知识,同时也为高中新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把握起点、重点、难点,适当补充一些衔接内容
由于一些知识点在初中只是一提而已,但它们在高中数学中却有广泛应用,还有一些内容,如不等式,在高二才开始学习,但它们在高一时确实有很多应用。因此,会适当地进行调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进行补充。
四、教学时,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冲动
由于学生初中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方法、思维能力也有待于提高,他们难以适应大容量、高强度、快节奏的高中数学教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就应该有意识的慢慢地提高课堂的容量,加快课堂的节奏,让学生逐渐适应。这也为今后的高中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不违反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小步多走,小步快走”的策略,来分解重点,化解难点。即一些重点的内容,可以进行分解几个部分,让学生慢慢体会。对于难点,设计一些题目的背景比较简单,容易上手的题型,让学生理解其解题的方法,掌握其解题的思想。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中数学教学是无法回避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是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有它独特的优势,它的强大处理信息能力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效的。它的直观、动态的特征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下的难点。几何画板是进行数学教学很好的工具。作为老师,应该尽快地把这一工具介绍给学生。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我们所做的题是不是准确进行检验。同时,通过几何画板,也可以让学生体会运动变化对数学变量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六、加强题组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
高中数学内容多,因此,要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知识点的内部联系,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
七、加强思考方法的训练,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思维训练的一门基本课程,对理性思维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初中教学中,这一方面却被忽视了,教师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益,往往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课堂讲,就是探究也是流于形式,学生不能真正地思考得什么结论。课后反复、机械地练。久而久之,淡化了学生的个性化的解题思路,抑制了学生独立、富有创造性的思考,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造成思维僵化。因此,在高中教学时,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这一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探讨与初中教学有别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注学生的思维闪光点,鼓励和引导他们大胆的猜疑、质疑,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指导他们学习和掌握判断事物,解决问题思考方法。在进行新课教学时,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思考,这样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八、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学生进入高一学习的第一课,我们就对他们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多看、多听、多思、多做、多问
多看:看老师解题,看同学解题,看参考书解题。
多听:听老师讲。虚心地听,不能敷衍了事,心不在焉。
多思:即思考。别人的方法是怎样得到的,有怎样的合理性,我能模仿吗?
多做:即做题。尝试用看到的,听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来验证自己看、听、思之效果。此步极为重要,坚持下去,才有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 数学教学 整合 利弊 体会
正文:
在新课改中,许多数学教师顺应时代的要求,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这不但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解放了老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显然对师生都是一件大好事。但如何恰当的运用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呢?这就是时代抛给我们数学老师的一个课题----怎样搞好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针对此课题,结合现阶段我所在的县区一些乡镇中学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我粗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搞好整合的前提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质。
为了用信息技术辅助好教学,教师要勇于面对信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参加有关计算机培训,尽可能地提高自己信息技术水平。比如可以学习幻灯片的制作、Excel中文电子表格的应用、《几何画板》、《白板》的基本操作等等,并大胆的应用于教学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
二、在整合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有以下强大的功能。
由于多媒体技术本身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等特点,使得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以下主要功能:
1、模拟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利用《几何画板》这个数学教学软件,能方便的应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创设情境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明了。例如:我们要讲“轴对称”这个概念时,我们便可以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花蝴蝶一“飞”上屏幕,立刻就就会吸引全体同学的眼球,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老师趁机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适时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学生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三角运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始终兴趣盎然地在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了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的就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又避免了传统教学中老师在黑板上又画又讲,一节课忙的不亦乐乎,但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概念的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不能把握每个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不能给予及时反馈。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并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如初中数学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教学,就可利用网络教学,要求小组合作,把收集到的数据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清楚又完整,并且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师生及时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节约时间,容量增大。
无论是利用课件中的现有图形还是用展台展示图形,或用白板中的智能笔画图,都能节约一些时间,课的容量自然加大。例如:以前初三数学中“抛物线”教学中的画图很令老师头疼,画不准确说明不了问题,画好又浪费时间,现在利用多媒体中的数学软件这个问题自然解决了。
三、在整合中教师还要注意走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产生的误区。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我们在使用课件的时候,要清醒的认识到课堂教学的精髓是呈现学生认知主体的地位,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能。用课件代替教师“解说”教学内容,取代课堂中的情感互动或者看到优秀的数学课件就欣喜的全盘照搬,这都是认识上或者实践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1.越多越好。
并非所有的课都需要信息技术的辅助,选择这种课型要适时适度,不能无视教材特点和目标主次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不然将事倍功半。
2.主次颠倒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永远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作用,过分夸大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错误的 。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永远是主导、是灵魂、是核心。计算机只能是辅助教学,服务教学。教学标准和教材的规范性、示范性不能改变,常规教学的“讲、练、辅、批”的四环节不能丢。
3.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实质。
在课件的制作中,我们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等效果,势必会造成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但课下教学效果却适得其反的现象呢?再就是长期过多地使用课件,可能会降低对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要求。从长远来看,这对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不利。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选材要适当、典型、紧扣课标和教材,旨在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中,不屑一顾、嗤之以鼻是一种态度;不考虑自己和学生的实际,照搬照抄是一种做法;甄别采撷,有效汲取,内化为自己的精神食粮,并实时地在教学中加以利用,又是一种境界。一个好的数学课件必须是经过教师用心设计和整合而成的。它首先是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也应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视听心理特点的。如果教师把握不好,将会适得其反,得不到应有的课堂效果。我的原则是:需要才用,宁精勿滥。
参考文献:
(四川省彭山县锦江乡净皇学校 612700)
【摘要】如何在一节有限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勾起学生无限的好奇欲和学习热情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施教的最终目的,也是困扰我们老师进行合理科学教学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成了我们每位数学老师应该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好奇欲 自主学习 数学课前准备 数学课堂引入 数学问题设置 数学新知的应用
很多数学老师都有这样的同感,一节数学课从教学重点到教学难点,从教学方法到解题理念,该教的我都教了该讲的我也讲了,但是我们的学生还是对新知还是如初的影响,或者说一部分学生迫于各方面的原因明白一点新知的理论,但是在具体数学应用上却找不到方法。这些归结到一点都与学生对数学没有好奇心不会自主学习有关。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勾起学生无限的好奇欲和学习兴趣,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应该是我们每位数学老师值得重点关心的问题,当然如何做到这一点也是困扰我们具体教学的关键因数,其实要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也并不是很难,以下我就教学中老师该如何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表一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 数学的课前准备要精心的设计?
很多学生包括部分数学老师都认为数学是一门非常枯燥无谓的学科,很难像其它科目一样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别说是让他们自主投入到学习中去。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把我好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合理利用教学中和生活中存在的数学教学素材,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设计中去,再加上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放大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华东师大版初三数学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测试学校旗杆的高度。如果老师就题讲题生硬的讲解给学生听,不仅老师会讲的费力,而且学生也会听的无精打采。但是如果我们老师在设计这堂课的开始就把学生邀请到教学设计的主体中来,事先把学生分
好组,一起在有阳光的日子里走出教室利用影子测量旗杆的高度,没有阳光的日子可以带上镜子测量旗杆的高度等等,不仅会最大面积的使学生参与到教和学的环节中来,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勾起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这种自主学习让学生感觉到了数学学习是很有用处的。?
二、 课堂引入的素材要不拘一格?
很多数学老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都是开门见山的直接讲解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收效甚微。科学合理的利用教学内容的承前启后引入方式,把握课堂内容合理利用一些有趣的名人名事的数学史实引入,广泛的利用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网络上收集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或者数学图片引入,都会起到引导学生广泛积极参与到主动自主学习的目标上来。如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如果老师在自己讲解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古今中外的一些数学名人的证明方法,比如毕达哥拉斯证明法,美国总统加菲尔证明法,欧几里得证明法等等之后就会比直接给学生讲解效果好的多,因为利用名人效应能够唤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好奇欲,有了好奇欲的推动自主学习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三、 数学课堂问题的设置有足够的启发性?
很多数学老师在关键时刻需要向学生发问,问的最多的是这道题怎么做?为什么?而学生对于老师抛出的这么大块的问题,显然会是以茫然,木讷,呆如木鸡的反应收场,这个时候我们老师不应该只是单方面的责怪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不到位,而应该适度的反思自己的提问方式是不是还不够足够的启发性,问题太大以至于学生不能消化。以我自己的教学经历为例,在讲解如何在一个三角形面板里面截取一个最大面积的圆时,在一个班级上课时我故意把问题简单话直接问学生怎么截取,结果半天没有学生回答,而在另外一个班讲解时我把问题改成了,如何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半径又该怎么确定,学生因为有之前的圆的切线长定理做铺垫很快就找到了解决的方法。看是一个小小的问题,问问题的方式也只是做了一点点小小的设计得到的结果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所以能否勾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问题的设计是否具有足够的启发性也很关键。?
四、 坚持和尊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数学 例题 教学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例题,是示范,是指导学生如何应用知识解题的范例。它包含解题思路、方式、解题格式、书写要求以及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那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的例题教学呢?
一、例题教学的作用
1、初中数学例题教学能够将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知识点的传授以及解题的相关技巧联系在一起。
例题的部分内容能够将数学知识存在的价值、解题的思路与技巧等作用充分的体现出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数学教师传授知识、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必要环节是例题的讲解与示范。而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如何才能够提升学生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教学则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学以致用”这四个大字。
2、例题教学所具有的功能在于如何进行示范与解题以及激发出学生去探究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当中,通过讲解例题以及课后的相关习题,教师能够让学生获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数学技巧。在数学教材当中所列举的解题格式、思路以及方法能够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熟悉解题、分析例题,从而找寻使用巧妙的解题方法,最终让学生的行为与思想都受到数学的熏陶,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也能够在解题的环境下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另外,数学例题教学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出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学生在解题错误的纠正、数学知识的巩固以及数学概念的学习,都能够通过例题教学来实现。
例如:通过例题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数学概念的内涵以及外延,这样就能够让学生轻易的找到相似概念之间存在的细微差别,从而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更好的运用数学概念。例题的讲解也使得学生能够获取一定的数学解题技巧与方法等经验。可以说,数学教学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数学例题教学,因此,在如今的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数学例题教学必不可少。
二、初中数学例题教学的策略
1、“概念型”例题,要突出本质属性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的教学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生思考问题、推理证明的依据。要建立一个新概念,教材中往往总要先举几个典型的例题,然后经过科学的抽象、总结建立起概念。
2、“开放型”例题,要立足现实生活
教学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实践,数学中的知识与自然现象、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近几年来,各地中考出现了许多立意新颖的开放性较强的数学试题,如:经济类问题、投资类问题、动态类问题、方案设计类问题、说理类问题、讨论类问题等,它们大都跟我们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这类试题的出现在客观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了解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感觉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综合型”例题,要寻求知识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题的能力,综合型例题教学犹其显得重要。因为综合型题目是考察学生对所教过知识的掌握情况、熟练程度、概括能力,以及是否较全面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等。特别在数学的章节复习和初三数学总复习中综合型例题教学更是了解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又由于综合题常常知识覆盖面广,联系较复杂,因此,教学时我们一定要有针对性地选好题型,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析综合题时一般可将大题分解成若干小题,然后逐步探索各小题的知识联系,引出一个知识纽带。
4、例题教学需懂得逐层递进。
初中数学例题教学,首先是要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教学所讲的内容,只有当学生听懂之后,学生才能够接受知识进行消化,也就是所谓的逐层递进。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将例题吃透,也就是抓住例题本质,懂得将前后知识点相互的结合在一起,对于难易程度也能够了熟于心;其二,将学生吃透,掌握学生知识水平与理解能力,能够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段而给予不同的解题技巧教学。如果部分例题难度较大,学生很难接受,就需要教师进行铺路搭桥,将难度降低到适合学生的高度,也就是要让学生懂得这一题就像树上的桃子,伸伸手不一定能够碰得到,但是如果自己跳一下,就能够将桃子摘下来。
5、结合学生的能力基础,设计变式性例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方法的教学。实际证明,“变”能引起学生的思维欲望和最佳思维定向。变式训练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变式,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求新求异。变式训练的方法很多,如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一题多变(训练创造思维)、多题一法(训练集中思维)等。平时教学,笔者常设计一些变式例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地进行思维,尝试多种解法,达到“做一例而通一类”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数学活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他所著的《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这种提法,是符合数学教育发展要求的,在数学教育改革的今天,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非常必要。
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和发展来理解的。按这种解释,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
那么,要想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主要应考虑哪几个问题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与同仁共勉。
一、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在进行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
什么是知识结构?一般人们认为:在数学中,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人们从一定角度出发,用某种观点去描述这种联系和作用,总结规律,归纳为一个系统,这就是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了解思维水平,考虑教新知识基础是否够用,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数学活动的教学。
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时,讨论它的解,须用到配方法,或因式分解法等等,那么上课前教师要清楚这些方法学生是否掌握,掌握程度如何,这样,活动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二、考虑学生的思维结构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自然应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
心理学早已证明,思维能力及智力品质都随着青少年年龄的递增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是不相同的。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中介绍了儿童在学习几何、代数时的五种不同水平,在这五个阶段上,学生掌握知识,思考方式、方法,思维水平都有明显差异。因此,要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下面谈谈与学生思维水平有关的两个问题。
1.中学生思维能力之特点
我们知道,中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处于逻辑抽象思维阶段,尽管思维能力的几个方面的发展有所先后,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初一学生的运算能力与小学四、五年级有类似之处,处于形象抽象思维水平;初二与初三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从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命题能力和推理能力四项指标来看,初二年级是逻辑抽象思维的新的起步,是中学阶段运算思维的质变时期,是这个阶段的关键时期。
2.学习数学的几种思维形式
(1)逆向思维。与由条件推知结论的思维过程相反,先给出某个结论或答案,要求使之成立各种条件。比如说,给一个浓度问题,我们列出一个方程来;反过来,给一个方程,就能编出一个浓度方面的题目。后者就属于逆向型思维。
(2)造例型思维。某些条件或结论常常要用例子说明它的合理性,也常常要用反例证明其不合理性。根据要求构造例子,往往是由抽象回到具体,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思考过程。例如:试求其反函数等于自身的函数。
(3)归纳型思维。通过观察,试验,在若干个例子中提出一般规律。
(4)开放型思维。即只给出研究问题的对象或某些条件,至于由此可推知的问题或结论,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比如让学生观察y=sinx的图象,说出它的主要性质,并逐一加以说明。
了解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数学思维的几种主要形式,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思维活动的教学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三、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
我们现有的中学数学教材内容有的是按直线式排列,有的是按螺旋式排列。
如果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教材的逻辑结构就应有相应的变化。比方说,指数、对数、开方三种不同形式都可表示为:a、b、n之间的关系a的b次幂等于n,是否可以把它们安排在一起学习。再比方说,关于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学课本里有浓度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积问题,在讲解时,可用一个方程表示不同问题,使他们得到统一,只是问题形式不同而已,其方程形式没
有什么本质差异,可一次讲完几个问题。
数学活动教学,不仅考虑初等数学之特点、教材的逻辑结构,而且具体的某段知识也要仔细研究,不同性质的内容用不同方法去处理,这就是下面要谈的积极的教学方法问题。
四、思考积极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数学;强化;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60-01
本人多年教学发现,很多初三学生缺少必要的解题思维意识,表现在解题中无从下手,频频出错,过程繁冗等现象。在初三复习过程中,我们应从强化思维意识这个角度入手,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就多年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解题中容易忽略的几种思维意识,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的体会。
一、求简意识
从教学实践和各种检测可以看出:目前中学生的“求简意识“普遍不强,而求简意识又是正确、迅速解题的有力保证,忽略了求简意识的解题往往过程繁琐,花费大量解题时间,甚至导致错解。
例:计算(a+b+c-d)(a+b-c-d)
分析:思路一: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思路二:构造平方差(a+b)(a-b)结构,运用平方差公式,再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
即原式=[(a-d)-(b-c)][(a-d)+(b-c)]
=(a-d)2-(b-c)2
=a2-2ad+d2-b2+2bc-c2
体会思路一:易懂,但计算繁琐,特别是多顶式乘多项式后共16项,再合并同类项,易错。
思路二:难理解,不易发现原式中a-d相当于平方差公式中的a,b-c相当于平方差公式中的b,但运用了乘法公式,过程简捷而优美,达到求简的目的。要具备求简意识一方面,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求简”,通过几个不同层次学生解题过程的总结、反思去领悟。另一方面通过比赛形式,让学生充分主动地进行灵活、扎实的思维训练和解题实践。
二、估算意识
许多选择题都有一定的运算量,需要进行一些运算方能求解,但有时往往又可以通过深层次的思维减小运算量,只要进行一些简单的估算即可判断出结果。
数学估算的基本方法有近似估算、由特殊估算一般、由局部估算整体、由个体估算全体等。现在广泛使用特例(特殊值法)其实是一种简单的估算,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增强估算的意识,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大有益处。但有时也要注意它的局限性。
三、范围意识
变量范围是变量存在或不存在的前提,应时时不忘变量范围对变量的限制。这就是范围意识。学生在解题中范围考虑不周,出现解题错误,产生多解、少解等现象,更有无法解题的现象。因此,必须强化这方面的意识。
例:已知y=■+■+3,求3x+2y的值。
分析:由于缺少自变量范围意识,从而学生无法解题。
体会:对概念、公式、定理等存在前题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解题中保持变量的范围等价性重视从条件中挖掘隐含范围,准确区分和限制多变量问题中的变量范围,从而转为数学模型、方程、不等式(组)、函数等,均是强化范围意识的重要途径。
本题:从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列出自变量的不等式组
x-4大于等于0,4-x大于等于0,求出x=4从而求出y=3。这样问题迎刃而解。
四、审题意识
审题过程是一个严谨的思维活动过程,而审题又是正确、迅速解题的基础和前提,但不少学生常常对此掉以轻心,导致解题失误或解题繁琐以致无法解题。
例:点A为直线y=-2x+3上的一点,点A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则A的坐标为_______
分析:1、误解由题得y=x,y=-2x+3,推出x=1,y=1, 所以A(1,1)上述误解是由于审题不细致引起的。题目上是到X轴距离y与到Y轴距离x相等,从而漏了另一解y=-x,y=-2x+3,推出x3,y=-3 所以A2(3,-3)
体会:平时应训练学生养成认清已知明确所求抓好关键词,挖掘隐含条件等良好审题,本题也可以运用图形解题,而解题成功的关键同样是在直角坐标系中到两坐标轴相离相等的点在两条直线上,而不是在一条直线上,这也恰恰是部分学生的薄弱环节。
五、动态思维意识
有些问题按常规思路求解,思维容易受阻或运算较繁。若能将问题处于动态情景之中用运动变化观点,来处理则会使思路清晰,解法简单。
六、正难则反意识
对于一些数学问题,从正面思考难以奏效时,就可以尝试从反面入手,这就是正难则反意识,如利用割补法求不规则图形面积,举反例、公式反用等,几何说明中由果索因,其实都是逆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