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业培训服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县”建设战略部署,不断完善和落实创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创新创业促进就业机制,激发创业热情,拓宽创业渠道,提升创业能力,壮大创业主体,形成全乡共同关注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良好氛围。扶持更多劳动者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建立、完善和落实创业带动就业的组织领导体系、政策体系、培训体系、服务体系和考核体系。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全面激活创业活力,实现培育创业实体15个,解决不少于38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开发可选用项目1个,创业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通过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成功创建,在我乡建立健全创业环境优良、创业服务配套、创业资金充足的创业长效机制,为我乡今后开展创业促进就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我乡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4月底前)
制定《乡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方案》,成立乡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成立乡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开通乡创业服务专栏,在乡政府网设立“创业在”专栏。分发县政府下发的《创业指导手册》,大力宣传政策法规、资金筹措、创业登记、创业知识、创业项目等内容。
(二)实施阶段(年11月底前)建立创业服务对象信息库,每月由各村干部向乡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申报创业对象跟踪服务名单,由乡统一报予县创业指导中心,由县统一安排培训,筛选创业扶持对象,重点跟踪服务。乡创建创业型城市领导小组和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人员每季度要按时参加县召开的创业项目推介会,了解推介项目信息,理解创业优惠政策。将适合的创业项目和优惠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并推荐给相关创业服务对象,保持与创业者之间的信息对接,协助创业者办理小额贷款、人员招聘会等事宜。
(三)总结阶段(年12月底前)
由乡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创业服务对象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全面总结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
整理相关资料,迎接县考核评估组的考核验收。
对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创业成果突出的创业都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工作措施
(一)扎实落实上级创业扶持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各项鼓励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政策,鼓励扶持所有有创业愿望的人员自主创业,帮助创业实体完善和扩大,并不断培育新的创业实体。
(二)加强创业能力培训。
扩大培训范围。积极开展以返乡农民工、农村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军队退役人员等为重点的创业培训,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范围,提高全民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创新培训模式。针对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改进培训内容,创新“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培训模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提升培训层次。将创业培训的重点向大中专(技工)院校毕业生、专利持有人及有市场前景和带动就业规模较大的项目持有人转移,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开展创业师资培训。采用多种方式建设高素质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通过开展师资培训、教研活动、参观考察、教材开发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创业培训服务机构及师资和咨询指导人员的培训水平和技能。
(三)优化创业服务指导
三到五年内成就300家知名企业
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林启忠说:“在2011年,诺基亚宣布北京成为诺基亚全球创新中心,北京成为诺基亚全球研发网络中唯一一个同时拥有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研发和S30/S40功能手机研发中心的城市。而今,为加强北京作为诺基亚全球创新中心的地位,成立了诺基亚体验创新中心,这充分体现了诺基亚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承诺和投入。我们期望通过努力使移动互联产业的创新,成为北京发展“世界城市”的重要推动力量。”
有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于2015年将达到5400多亿元的规模,对整个国家GDP的贡献将达到1%左右,带动超过10万亿元的经济增长。而北京市在2011年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收入已超爱尔兰,是印度班加罗尔的1.5倍,年均增速超19%。这些数据表明,北京已是中国移动互联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新的移动互联创新浪潮正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长。
据了解,诺基亚创新体验中心将在三到五年内,发现并遴选3000个移动互联领域的创新想法和应用,从中成就300家知名企业,并最终促成30家企业上市。中心将融合各方力量,以支持创业者为核心,打造集技术支持、企业运营能力指导、资金扶助等于一身的全套创业支持解决方案,为创业者和新兴创业公司争取政府的最优惠政策。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许汇指出:“近年来,北京东城在2011~2030年20年发展规划的引领下,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通过雍和科技园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项政策,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各类社会主体瞄准行业和领域高端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为初创企业提供发展良机
自2016年京东云渠道合作伙伴全国招募工作启动以来,目前京东云签约合作伙伴近千家。京东云副总裁李琳表示:“京东集团在过去12年不断实现突破,京东云作为实现集团业务技术驱动的基石,始终坚持贯彻集团‘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加速渠道生态布局,与合作伙伴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建繁荣稳固的云生态,为新经济发展赋能添力。”
解读蜂巢计划构筑坚固云合作生态
京东云在会上全面解读了“蜂巢计划”的相关内容及政策。据介绍,“蜂巢计划”旨在推进能力、资源和生态等方面的共享模式,京东云将与合作伙伴进行全面紧密的合作,打造新经济下的云生态蜂巢结构。
京东云推出的“蜂巢计划”将打破传统的渠道分销模式,聚合京东集团技术资源,以京东云平台为统一输出窗口,聚合企业级IT生态服务商、行业解决方案商、软件服务商、转售服务商以及其他云服务商,共同创造互为伙伴、互为资源的生态结构,集聚整个生态的能力优势,形成创新解决方案,以赢得企业级服务市场。
京东云坚持“不碰客户、不碰数据、不碰应用”三个承诺,作为云基础服务商,聚焦在公有云的打造和研发上,保证合作伙伴的生态利益,在推动市场进步的同时把京东集团内部的能力、资源、生态和利润与合作伙伴共享。
“蜂巢计划”的推出并非偶然,据京东云技术总监赵琦介绍,当前京东云已经从支持京东自身业务高速发展的坚实基础,扩展为京东各种技术能力和资源平台的输出桥梁,打通信息链和价值链,通过模式创新,构建合作型平台生态,全力保护伙伴利益,由此赋能合作伙伴的“蜂巢计划”顺势而生。
签约京东云 实现业务增值
在招募大会现场,嘉宾们共同见证了首批加入京东云蜂巢计划合作伙伴的签约仪式。
哈尔滨创新谷总经理关德君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有力引擎,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可以打造产业发展新模式,促成更多的创业主体和创新单元。
京东云作为京东集团全产业链能力的重要输出窗口,能够协助地方政府与企业构建起一个双创发展生态,让更多创业者在云时代获得成功。
在竞争日益激烈和企业营销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加强渠道创新建设已成为企业不断获取市场机遇的重要条件。
在2016年11月京东云渠道合作伙伴全招募大会期间,京东云了渠道生态战略和渠道合作政策,表达了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云服务生态圈、共同成长的愿景及决心,标志着大规模合作伙伴招募的开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技能、实用技能和自主创业水平为目标,以巡回培训和基地培训为主要方式,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的新型农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建设步伐。
二、目标任务
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的组织网络优势和农业、科技、劳动等部门的政策资源优势,在广大农民,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返乡青年和农村“两后生”(即:农村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人员)中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创业培训,大力提高农村青年的致富创业能力,努力使走出去的农村青年具备较强的务工技能,留下来的农村青年掌握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搞创业的农村青年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走出一条以就业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增收的新路子。
三、培训内容
(一)团县委实施计划
1、开展农村青年“领头雁”培训工程。以返乡农村青年和农村“两后生”为主,加强对我县“畜、菜、果”主导产业技能知识培训,提高农村青年的专业技术水平。团县委将邀请西农大教授、省博士生服务团成员以及市县“土专家”和联想公司等,巡回开展技能培训,举办培训班10期,培训2万人(次)。
2、树立农村青年典型。积极树立农村返乡创业青年典型和主导产业青年标兵,宣传表彰优秀农村青年的先进事迹,引导和带动周边一大批农村青年学习科技知识,提高就业创业能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县妇联实施计划
1、以“创业就业促发展,巾帼创业争先锋”为主题,大力开展“十百千巾帼创业先锋”培训宣传活动。即围绕县上的主导产业,培养树立16个妇字号龙头基地,创建16个巾帼示范村,围绕菜果畜产业特点,培养100个巾帼科技致富带头户,利用科技大篷车和科技服务队深入村组对1000名妇女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咨询、答疑,培养扶持一批巾帼致富带头人和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2、强化培训,提高妇女创业就业能力。针对部分有志创办企业或开办小企业缺乏经营企业系统知识的妇女,积极宣传创业就业政策,帮助妇女充分运用和享有政策、开展针对性的创业就业培训,聘请GYB创业培训班专家来我县对妇女创业就业能力进行培训。
3、树立表彰一批优秀创业妇女典型,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广大妇女的创业热情和致富欲望。坚定妇女创办企业谋求自立发展的信心和勇气。
(三)县科协实施计划
1、开展农村多项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主要以农村返乡农民工、农村中的知识青年和已经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群众为主体,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分季节、分时段、分门类开展相应培训,提高群众的农业专业技能。县科协将邀请省、市农业部门、农业院校、科研单位专家、教授和我县科普讲师团成员,在全县各乡镇开展巡回培训,培训人员不少于2000人次,采用集中培训讲课,播放科技录像、VCD,分发各类实用农业科技图书,并现场深入大棚菜基地、畜牧小区、果园进行现场疑难问题解答,与农民群众进行现场零距离接触,深化教学、培训效果。
2、认真扎实搞好农村科普画廊的建设。科普画廊是农村农业科普宣传的主要文化阵地,是群众了解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信息平台,是提高全民素质的系统工程,县科协计划在全县新农村建设中试点配套建立一批农村科普画廊,科普画廊依托于农村村级党员活动室及农村文化活动广场,以农业科技实用知识、生活常识、保健知识为载体,不定期更换内容来达到宣传和教育群众的目的。
四、工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共青团县委、妇联、科协以及劳动部门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来认识开展农村青年培训的重大意义,把此项工作纳入到全县农村整体工作之中,制定好农村青年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抓好落实,全面完成培训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纳入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业,市场导向,社会支持,政府促进”的原则,优化创业环境,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实现创业促发展,创业促就业的良性互动,开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新局面,为振兴经济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创建创业型城市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充分就业,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效手段。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创业型城市的五项主要指标要求,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实施全民创业工程的基础上,力争全面达到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标准。具体目标为:
(一)全员创业活动指数:是指参与创业活动的人数占城镇劳动者的比例。创业活动是指创业服务、创业培训和自主创业。到年底,全县全员创业活动指数达到20%。
(二)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是指辖区内新增创业人数及其带动就业人数之和,占全部新增就业人数的比例。主要反映创业带动就业的程度。创业培训和指导1500人(其中:按照1:2的比例,创业培训500人,创业指导1000人);帮助成功创业500人,创业带动就业3000人,创业带动就业率达到1:6。
(三)创业活动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主要反映通过创业活动促进的创业企业增长率,创业企业1-3年存活率。平均每年新增创业企业13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900户以上,创业企业存活率(存活1年以上)达到80%以上。
(四)创业环境满意度:反映社会各界对当地创业环境和创业工作的满意程度,反映创业工作成效。主要指标包括小企业平均创业成本、创业初始成功率、创业培训后创业成功率、创业服务满意率、创业活动就业率,以及创业政策、制度完善和落实程度。新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等5000平方米,创业环境满意度的各项指标达到90%。
(五)其他整体反映城市创业活力、创业效率以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成效的指标。在全县18个乡镇,6个园区,23个社区,518个行政村中,按照45%的比例,确定8个乡镇、3个园区争创“创业型乡镇(园区)”,10个社区争创“创业型社区”,233个行政村争创“创业型行政村”,利用两年时间使创建比例达到95%以上。
以上五项指标,要求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国家创业型城市创建目标。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组织领导体系。
1.成立领导机构。在县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下,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负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创业办、发改委、教育局、监察局、民政局、财政局、编办、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经贸局、卫生局、农业局、统计局、工商局、地税局、国税局、科技局、国土局、总工会、团县委、工商联、妇联、残联、人民银行支行等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任领导小组副组长,以上各部门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主任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就业服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县就业服务局负责组织实施。各乡镇、园区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大力支持这项工作。
2.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创建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相互配合、各界关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和牵头工作。重点开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失业人员的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创业项目开发和跟踪服务;
县委宣传部负责创建工作的新闻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县财政局负责拓宽融资渠道,落实财政政策,提供扶持资金、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等;
县科技局负责高科技创业项目的开发推介,以及科研机构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落实和协调;
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国土局负责孵化基地的建立和创业场地的协调和安排,对创业基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等负责审批立项;
县教育局负责组织开展大学生毕业前的政策宣传;
县创业办、发改委负责创业环境的改善;
县经贸局负责牵头联合其他有关部门建立创业市场导向信息机制,本县适合微小、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行业及创业项目指导目录等;
县工商局负责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放宽全民创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市场准入条件,制定、落实相关服务措施,为全民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市场准入服务;
县国税局、地税局负责税费减免政策的落实;
团县委负责青年YBC(即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是由团中央、全国青联发起的一项旨在帮助中国青年创业的国际合作项目)创业计划的组织实施,以及青年企业家协会参与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协调;
县工商联负责行业企业协会参与就业创业工作的组织协调;
县妇联负责组织开展妇女创业活动等;
其他部门及各乡镇、园区负责协调和配合好创建创业型城市的各项工作。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建立和完善准入条件宽松、管理简单方便、融资渠道畅通、措施全面的政策优惠体系,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1.放宽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创业主体资格、经营范围、出资期限等准入条件。扩大创业主体人员范围,降低门槛,鼓励全民创业。
2.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各类困难就业对象自主创业;扶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促进企业吸纳和稳定各类人员就业。
3.全面落实财税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筹集更多的创业扶持资金,支持百姓创业、能人创业。同时,税务等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创业补贴和贷款贴息政策,激励各类劳动者创业。
4.完善创业促就业相关配套政策。规划建设、土地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提供和安排创业场地,建立规模和示范性的创业基地、见习基地,为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提供保障。
5.改善服务体制,开辟“创业绿色通道”。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对创业项目的跟踪服务,通过提供便捷高效、周到细心的服务,为创业者开辟绿色通道。
(三)健全创业培训体系。
1.整合培训资源,建立统一管理,统一配置的培训体系。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统筹开展创业培训、创业见习、职业资格培训、技能培训等创业就业培训服务。
2.拓宽培训对象的覆盖面。把有就业和创业愿望的各类城乡劳动者纳入培训范围,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培训。
3.组织开展特色培训。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各类人员的不同特点,提供“关爱就业培训”,“特色产业培训”,“回乡创业培训”,“转岗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4.进一步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将创业培训和职业培训补贴范围扩大到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进城务工农民工、残疾人和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回乡农民工等。受训人员达到相应标准及要求的,培训机构按现行相关文件规定享受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和创业培训补贴。
(四)构建创业服务体系。
1.加强基础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县、乡镇、社区(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实现信息联网。逐步把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法律、技术指导和融资贷款等服务,解决创业者的实际困难。
2.加大创业载体的创建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园区、开发区、产业聚集地、专业市场等建立创业园、创业街、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就业见习基地,打造创业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载体。
3.深化创业指导服务工作。逐步建立“政府组织、企业参与、创业者受益”的创业指导模式。积极举办创业博览会、创业大赛、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活动,广泛征集创业项目和创业金点子,建立创业项目数据库,为创业者提供丰富准确的创业信息,提高创业成功率。设立创业指导服务窗口,加强创业跟踪服务,逐步建立集“项目征集、项目展示、专家指导、政策扶持、跟踪服务”为一体的创业指导工作机制。
(五)健全工作考核体系。
1.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将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列入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年度综合考评。将工作任务逐级量化,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统计监督,责任落实到人。
2.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优化创业环境、落实创业政策、健全创业服务,以及创业主体发展、创业拉动就业等各项工作,定期督查,及时通报,兑现奖惩。
四、具体措施
(一)加大宣传导向力度。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创建创业型城市宣传力度,营造“创业促就业、创业富百姓、创业促发展”的浓厚氛围,激励全民参与创建创业型城市活动。媒体阶段性专题宣传活动不少于3次,创业主题宣传咨询活动不少于3次,创业先锋评选或创业大赛不少于2次。
(二)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公共就业培训机构将创业培训列入教学培训计划和培训任务,阶段创业培训人数达到500人次。
(三)加大创业指导服务力度。加强基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的创业指导服务力度,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服务1000人次。
(四)启动创业模拟运作项目试点工作。发展20家经营较为成熟、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企业、机构作为创业见习基地。
(五)强化创业绿色通道服务力度。制定创业“绿色通道”工作方案和流程,为创业者提供集“注册登记、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服务承诺”为一体的绿色通道服务。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并向全县推广。
(六)建立创业者协会组织。鼓励乡镇及有关部门建立创业者协会、创业者联谊会等创业者自律服务组织,培养创业者自我管理、自律服务的意识。
(七)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机制。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推进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全县创建信用社区比例达到50%以上。多渠道筹集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提供创业贷款500人次。
(八)扶助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筹集100万元作为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全力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九)建立创业基地。6个园区结合各自产业优势,建立完善创业孵化基地,面积不少于5000平方米;全县建立创业园区面积不少于2万平方米;出台创业者自主创办企业经营场地具体使用办法和相关政策措施,有效帮助创业者解决场地难问题。
五、创建工作步骤
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从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1月至2月。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3月至8月。积极开展创新扶持政策、改善创业就业服务、扩大职业培训、组建创业服务平台、壮大创业主体,优化创业环境等工作,同步提高各级创建工作达标率,不断推动创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三)考评验收阶段:年9月至12月。在全县组织创建工作模拟考评,对照国家考评标准和工作目标任务,逐项落实,查漏补缺,认真考核,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整改完善,确保各项创建任务全部达标。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责任。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创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指导全县开展创业促就业工作。各乡镇、园区要研究制定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各乡镇、园区于3月15日前将工作实施方案报县创建办公室,并定期汇报本区域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二)加强部门配合,落实工作责任。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整体联运,齐抓共管。要按照创建工作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积极配合,通力协作,认真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主动发挥职能作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按期实现创建目标。
一、方法有力
1、搞好宣传,搭建创业者交流培训平台。积极动员组织农村各行创业能人和创业积极分子参加各种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班,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农村初始创业者培训等,在提升农村精干人才创业能力的同时,加强农村各行创业人员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互动。
2、统筹资源,建立农村创业者信息数据库。整理完善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村创业能人等信息资料数据库,并及时更新,统筹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创业培训服务效率和工作效能。
3、跟踪服务,及时了解创业者动态信息。农民创业培训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工作,不仅仅是开办十天培训课就结束了,而是要在培训后进行长期的跟踪服务,建立服务档案,采取电话回访和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受训学员的创业情况和培训受益情况,组成强大的专家志愿团,根据其个人需要进行相关的创业指导和部门帮扶。
二、效果显著
1、培训了一批具有较强创业能力的创业带头人
2009年以来,全市共组织500名农民参加创业培训,参训学员有的正在创业,有的准备创业,选择的学员素质比较高,通过培训后,有的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有的创办了专业合作社,有的改善和扩大了自己的企业,有的服务于龙头企业、合作社、核心示范户,造就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创业带头人。据调查,培训后有120人成功创办企业,占培训总人数的24%;有52人创办了专业合作社,占10.4%;有100人创办了实体,占20%;有110人成为核心示范户,占22%;还有118人服务于龙头企业、合作社,占23.6%;新创造7800个就业岗位。
今年35岁的宫兆兰,于2010年参加创业培训班后,决定和丈夫一起创业,在下初镇南东庄村建了一个养鸡大棚,养了6000只鸡。恰逢当年市场行情较稳定,肉鸡销量很好,他们慢慢有了一些积蓄。
宫兆兰今年打算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养殖规模,无奈因为缺乏专业养鸡经验和灵活应对市场的能力,一直没有付诸行动。得知今年市农广校又要举办农民创业培训班,她便积极报了名。20天的培训期间,专业老师们的讲课深入浅出,从农业创业理念讲起,给学员们讲授了农业创业政策扶持、农业创业的市场机遇、市场分析以及如何防范风险,如何选择农业创业项目,还进行了创业情景模拟训练。这些理论结合实际的培训让宫兆兰大开眼界。在随后的企业实习和市场考察中,宫兆兰信心满满,对自己的创业之路有了清晰的方向,并且干劲十足。8月24日结束培训回家后的宫兆兰,立即着手扩大鸡场规模,她打算再投资14万元扩建一个养鸡大棚,宫兆兰说:“这次的扩建和以往的闷头苦干不同,我有着清晰的创业规划,并且培训老师也提供了专业技术上的保障,加之政府对农民创业的政策支持,我坚信我的创业前途一片光明。”
2、引进了一套先进的培训理念和实用的创业培训技术
我们成功的引进了国际劳工组织“创办你的企业”(SYB)创业培训技术,将国际劳工组织专门针对微小企业创办、经营和发展等不同阶段需要而开发的系列培训模块引入到创业培训中,并结合农民创业的特点,对培训进行本土化改造。实践证明,SYB培训以其先进的培训理念、灵活互动的参与性教学方法、通俗易懂且实用的培训内容得到参训者的认同和欢迎。虽然参训的学员素质参差不齐、创业的基础有强有弱,但最终都能在培训师的正确引导下,产生创办企业的想法,编制创业计划书,有一部分创业基础好的,还会产生改善和扩大企业的想法,说明SYB适应不同创业群体,培训效果非常明显。
3、建立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民创业师资队伍
针对农民创业培训的特殊性,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一是走出去培训。市农广校作为我市唯一的农民创业培训基地,非常重视农民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先后选派陈淑、徐爱凤二位老师参加国家农业部在武汉等地组织的农民创业培训师资培训班,并且经考试考核获得了国家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创业培训教师资格证书。其中陈淑老师的创业培训课在今年9月份全省优秀教学能手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被评审为全国优秀教学能手。二是请进来。先后聘请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烟台农科所、威海农科中心等地的专家教授前来授课;三是聘请张月花等创业成功人士到培训班现身说法,交流创业经验,增强参训学员的创业信心,参观考察他们创办的公司企业,从而以点带面,提升整体创业水平。
4、加强了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建设
先后与母爱大姐、小康蔬菜、宏伟食品、新自然草莓专业合作社兴达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农民创业培训的实训基地,大大增强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5、初步探索了以培训促创业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高职;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生存环境的安全,对社会安全防范建设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司法类唯一的一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站在战略高度,敏锐地意识到安防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未来需求,提出了“顺应产业创专业、根植行业建专业、服务行业促专业”的建设思路,于2000年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创建了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解决了安防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无对口专业培养途径的问题,填补了专业设置的空白。
近年来,该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于2009年获得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笔者拟以此为基础,对安全防范技术专业建设的成果加以总结,旨在促进自身及其他院校同类专业的建设。
三方合作设计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作为一个全国首创的新专业,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首要的问题。
为此,我院按照“岗位—任务—能力—课程”的开发路径,由行业企业专家提供对应安防系统维护、工程施工管理的一线岗位,融入《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国家职业标准,专业教师归纳行动领域,教育专家全程进行指导,三方共同论证、确定学习领域,构建了“突出布线、安装、调试、维护等核心能力,渗透‘忠诚、奉献、责任’等警院文化特色”的“公共学习领域重素质,专业学习领域重能力,拓展学习领域重发展”的全新课程体系。按照能力递进的培养规律,设计了认知式实习、体验式实习、参与式实习、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四阶段,形成了对国内同类专业具有示范作用的全新人才培养方案。
自2003年首届毕业生走向社会以来,该专业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一半以上毕业生已成为安防一线工作岗位的技术骨干。毕业生就业发生了由原来学院向企业推荐,到企业主动向学院要人的根本性转变,用人单位给予高度评价。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全国优秀百名保安员”,荣获三等功的看守所普通干警,在大型安防工程中独当一面的岗位能手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专业的发展影响和带动了专业群的发展,目前安防专业群已拥有安防技术、安全保卫、消防工程技术、安全技术管理等4个专业,课程建设成果实现了资源共享,专业建设的理念和思路也为校内其他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指导。
我院首创的安防技术专业于2004年被正式列入《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随后,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行业内外院校陆续开设了同类专业,带动了国内同类专业的发展。教育部高职教育法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本院安全防范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指导全国法律类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本院两度在全国高职法律类教指委年会上介绍了精品课程建设经验。
四方联动形成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是落实专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实现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解决安防工程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学生实习点多、分散、难管理等问题,为学生建立相对稳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切实保障工学结合的推行,是专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经过实践探索,我院在2005年学院成为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唯一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勇于开拓,集聚学校、政府、协会、企业四方之力,在学院中创建了全国高职院校中首家安防科技产业园。由学院制定建设计划,为企业提供零租金场地,为行业协会开展培训服务;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协助招商,入园企业享受开发区高新企业一切税收、银行贷款、新产品开发资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浙江安防协会牵线搭桥,保证入园企业质量;入园企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通过这样的形式,创立了学校、政府、协会、企业四方联动、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形成了生产、顶岗、就业、创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多方共赢,促成了以学院为主导的集中(整理)式顶岗实习模式,为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校企组合模式。
这种多赢机制吸引了众多安防企业的关注,现已有首批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知名安防企业入园,其中浙江天工智能电子有限公司的全部生产线整体入驻园区。学院与浙江天工智能电子有限公司签订了在公司内设立生产性实习基地的协议,已有两届学生共356人在公司内顶岗实习,部分学生因表现优秀被企业直接录用。科技园的创立带动了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目前已有两家由学生创建的安防公司落户科技园。
师生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既无现成实训设备,又无任何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学生综合技能在校内仿真情境中训练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为保障学生技能训练,兼顾行业服务需要为目标,我院广泛征求来学院培训学员和行业专家的建议,打破传统的实验模式,由教师自主设计,将安防工程真实情境与典型任务转化为模拟实训系统和实训项目,师生共建了一系列以仿真工作情境为主体的专业综合实训场。
2005年以来,我院率先将安防工程真实情境及典型任务转化为模拟实训系统和实训项目,先后建设了包括仿真银行和超市等场所的安防工程综合实训场、仿真监狱各项功能的模拟监禁中心安防系统、安防技术综合实训场及安防工程制图实训室、消防实训室等综合实训场5个,开发安防工程实训系统9个、综合技能实训项目86项。创建了将安防类专业真实工作情境转化为校内模拟实训场所的新模式,实现了安防工程真实情境与典型任务向模拟实训系统和实训项目的转化,成为国内安防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范例,为工程类专业校内模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了借鉴。
几年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18所院校慕名来我院进行专业建设考察交流。中央政法委、司法部、教育部、浙江省司法厅等各部门领导多次来学院实习基地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
双向互通建设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为解决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既能适应职前教育,又能适应职后培训的问题,必须提高“双师”素质,改善“双师”结构。
我院借助浙江省安防协会和安防科技产业园平台,与安防科技产业园入园企业达成了人员“双向互通、柔性流动”协议,教师兼做企业技术顾问,企业骨干同时被聘为兼职教师,实现了教师教学与企业实践不分离,兼职教师工作与校内授课不分离,打造了一支既具备安防工程设计、评估能力,又具备安防工程施工、维护等职业技能,还能解决企业难题的专兼结合的省级实践教学团队。目前,该团队中有获得“国家安全防范设计评估师”资格的9人(全国共有145人)、有全国电子类职业鉴定考评员9人,有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有省级“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1人,还有1人获得省级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
自2005年成为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培训中心以来,我院已开展资信等级培训51期,培训企业员工6917人。培训种类从单一的资信等级培训走向多元化,培训层次也从只承接省内安防协会的培训到承接中国安防协会的培训,2007年底成为中国安防行业职业培训中心。培训规模的扩大及培训质量的提升,促进了安防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教师借助安防科技产业园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有11名教师参加了4个浙江省安全防范技术地方标准及国家安全防范技术标准的制定。
以教师团队为行业提供培训服务为基点,建立了校协联盟,实现了学院与行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服务行业促进专业建设,专业提升助推行业发展”的局面。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院的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开辟了一条行业服务与专业建设相互促进、良性互动、螺旋式上升的专业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温希东,孙德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48-50.
一、创业障碍分析
尽管目前在我国对创业的要求十分紧迫和必须,但是,创业成功率却不高。据统计,我国新创企业的失败率在70%左右,远远高于世界新创企业失败率的平均值34%。
创业需要各方面的能力,具体包括:识别创业机会能力,包括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市场机会评估能力;策划能力,包括经营设想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制定经营方案能力、企业筹建能力、制定营销方案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包括对信息资源的获取能力和人、财、物等资源的获得能力;经营能力,包括产品经营能力、资本经营能力、品牌经营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企业创新体系的建立;风险管理能力,包括风险的识别能力、风险防范能力。
由于创业能力不足导致创业常遇到三道门槛,或称“创业三难”。
第一,选项目难。不知道干什么项目好,找不到商机。创业是一个市场推动的过程,创业的本质可以看作是创业者发现市场机会并利用各种资源抓住市场商机的活动过程。很多想创业的人,不知道做什么好,总觉得所有商机都已被别人抢去。其实创业商机既在于识别、发现,也在于创造,对于想创业的人,找不到创业机会的真正原因是自己缺乏发现、识别乃至创造机会的方法。
第二,融资难。创业者寻找外部资金支持困难的原因不仅在于创业活动的高风险性,还由于金融体制和所有制歧视等制度原因,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的渠道非常不畅。创业者开发合适的商机需要资源,但可以直接控制的资源很少,因此,必须通过整合外部的资源,来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整合资源有时需要围绕创业机会设计出清晰的商业模式,向潜在的资源提供者陈述清晰的有吸引力的盈利模式,有时还需要制定出详细的创业计划。刚开始创业缺乏资源整合的知识和经验,创业者白手起家倍感艰难。
第三,经营难。如何面对客户开拓市场,如何有效竞争,如何与供应商服务商打交道,如何利用政策和政府的支持,这些都是初创企业必须考虑并且要妥善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动态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巩固提高自己的市场地位,企业才可能存活下来。另外,企业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确定因素,有的具有破坏性,有的可能暗示了一个未被识别的市场,要求企业在一定计划的基础上,有比较灵活的措施以化解风险,或者借势开拓新的市场。创业者没有这些方面的经验,即使企业创建起来了也会觉得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二、创业服务体系的组成要素
(一)创业研究体系
创业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学科,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还存在很大争议,如创业的定义、创业者的本质、分析单位、研究目的、促发条件等等,同时研究工作没有在理论上获得进展,缺乏有用的概念性框架,但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了创业研究领域的建设中。在我国一些知名大学成立了创业研究机构,如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等都成立了创业研究中心。
在我国,除了需要对创业的一些基本的、共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外,还需要对不同区域的创业问题进行研究,因为不同的区域商业环境不同,人们的创业意愿和心智模式也有差异。立足于区域角度在理论上至少应研究进而明确或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状。全过程、定期性研究本地的创业活动状况、创业环境优劣程度、影响创业的关键因素。二是导向。根据本地的资源条件和发展规划,应鼓励民众在哪些领域创业,不同知识层次、智力层次的人适合的创业领域是什么,以达到促进创业成功、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三是政策。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创业者成熟度的不同如何调整促进创业的政策。四是方法。微观上从当地实际出发,研究与创业有关的各种具体问题、各个环节,共性的常态的问题提供一个标准答案,特殊的动态的问题提供一个思维方法。建立创业研究体系就要充分发挥政府、科研机构的作用,引导科研力量往创业研究方面倾斜,优化配置,突出重点。
(二)创业培训服务体系
对创业的研究,最早的流派就是特质论,其基本判断是创业成功与否,取决于创业者的个性特质甚至是天赋。基于这样的判断可以得出,创业没有规律可循,创业技能也无法学习,除了通过改善环境以允许和鼓励具有创业特质的人才展示其创业才华外,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这种假设以失败而告终。之后,人们开始从管理的视角审视创业活动,发现创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创业者及其团体的素质,但也可以被管理;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但存在内在规律。基于这样的判断,创业研究从过程和行为的角度迅速展开,创业过程被基本上界定为:决定成为创业者、识别和评价创业机会、创建创业团队、创业融资、创建新企业、管理新企业成长、收获回报等,并进一步细分出几十项相对独立的活动。这就为创业能力可以在后天培养从理论上提供了可能性。
让想创业的人掌握实用的创业技巧,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创业培训。好的创业培训能够应用优秀的创业研究成果,根据不同群体创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培训方案,增强创业意志,提高创业技能,甚至会对社会创业环境、创业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目前,创业培训主要由政府部门或其他一些非营利机构举办,也有一些民间培训组织。但这些创业培训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并且达不到相应的效果。政府要继续组织免费的创业培训,同时要鼓励和扶植一些营利性的培训机构,其培训效果要接受市场的检验,优胜劣汰。
(三)信息与中介服务体系
干什么项目是创业者要迈出的艰难的第一步,在决定做还是不做一个项目时,至少应考虑三个方面:项目本身所包含的产品或服务的优劣、项目的市场潜力如何、创业者从事该项目是否有优势。
初次创业者缺乏经验和知识,创业失败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入错了行”,电视台、报纸、网络等有关创业项目的广告铺天盖地,哪一个项目真正好又适合自己,许多想创业的人缺乏判别力。为减少因项目选择不当导致的创业失败,一些从事项目推介的中介机构就需要了解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重点和趋势、明白人口和消费的发展趋势、具有专业的项目评估能力、拥有庞大的创业项目信息库,且对每个项目本身的优劣和市场潜力有较准确的把握,对从事该项目的创业者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资源有明确的标准。项目推进要做的就是创造人与项目的最佳匹配。
(四)投融资服务体系
按照传统的投融资观点,创业者在融资条件上处于明显劣势。首先,创业者缺少甚至没有资产,既有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资金时,可以用企业的资产作为抵押,而创业者几乎没有可以提供抵押的资产,银行为创业者提供资金面临更大的风险。其次,创业者没有可供参考的经营情况,对既有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分析其已有的盈利能力来预测未来的经营情况,银行或其他投资人向企业提供资金时也都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而创业者所提供的资料不过是一份商业计划书,未来的情况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最后,创业者的融资规模相对较小,以贷款规模比较,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所以银行更愿意向大企业而不是向创业者贷款。
创业者融资难的问题也说明了传统的投融资模式不适合于支持创业的需要,现实要求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2006年,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的创立者・尤努斯因以银行贷款的方式帮忙穷人创业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用自己的企业家精神及金融运作天赋证明,不需要慈善,也不需要政府养活,穷人完全可以借助市场的合作体系所形成的金融服务,摆脱贫穷走向富裕。中国一定也能找到适合广大创业者的融资方式,不是政府和金融机构单向的对创业者帮助,而是创业者与金融机构的双赢。
(五)管理咨询服务体系
新的企业创立后,能否生存并发展下去就在于如何经营管理。而创业管理与传统管理差异较大,传统管理的出发点是效率和效益,创业管理尽管也要注重效率和效益,但更侧重于通过找寻机会来取得成功。传统管理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实现生产经营,而创业管理则是在不成熟的组织体制下,更多地依靠团队合作、创新和冒险来实现新事业的发达。
尤其是对于缺乏经验的创业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经营管理方面的帮助,这就需要社会建立管理咨询服务体系。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小企业管理署(SBA)就致电退休的商业人员,邀请他们成为小企业的顾问。1964年,SBA为了将社会上的退休经理人资源和其他资源整合起来,成立了专门为创业者服务的公司SCORE,对申请帮助的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创业导师服务。我国的科技部等政府机构也在2007年启动了“中国火炬创业导师行动”,第一批39位导师分布在不同城市。但据《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调查,实施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
还有不少成名企业家把辅导创业者当成履行社会责任的途径,提供服务都是免费的。虽然创业导师可以为创业者牵线搭桥,带来一些机会,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策。相对而言,有盈利目的的VC、咨询公司、财务公司,在提供这方面的服务上,做得反而比公益活动的创业导师们得心应手。所以,建立管理咨询服务系统既需要“免费”服务,也应该有“付费”服务,用市场机制来鉴别优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一、充分认识推进城乡居民统筹就业的重大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源,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推进城乡居民统筹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两个适宜”城市,构建和谐*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推进城乡居民统筹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把统筹城乡居民就业问题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功能和行政推动作用,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坚持通过发展和改革的办法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关系,逐步走出一条既能促进充分就业,又能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路子。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努力改善就业环境,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鼓励企业更多地吸纳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就业。
二、明确统筹就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㈠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两个适宜”和谐*的要求,落实市“*”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扩大与促进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长远、分类指导、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促进充分就业责任,切实转变劳动者就业观念,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并重的就业管理制度,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创业致富”的良好氛围。
㈡目标任务。健全促进就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帮扶解决困难群体就业,推动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新成长劳动力实现就业。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统一、开放、规范的劳动力市场,满足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的要求。力争到2010年,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职业培训体系、职业研发体系、扶持保障体系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体系。“*”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年均3%以内,至2010年非农就业比重达到90%;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力争每年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城乡劳动者初级技能提升1万人;具有初级技能的城乡劳动者向中级技能提升培训1万人;具有中级技能的城乡劳动者向高级技能提升1000名,其中技师500名,到2010年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比重达到15%,技师和高级技师达2%。
三、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管理制度
㈠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凭证管理制度。打破“城镇劳动者”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身份界限。凡本市户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城乡居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凭身份证和户口簿到户口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就业或失业登记手续,领取《*市劳动保障手册》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可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其提供的就业服务。
㈡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统计制度。改革现行城镇登记失业统计办法,建立城乡劳动力抽样调查制度。实行定期抽样调查与日常登记相结合的统计方法,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就业和失业统计及监测体系。
㈢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大市镇两级财政投入力度,发挥失业保险金促进就业作用,探索建立推动就业的市级网络管理中心、职业培训研究发展中心、公共技能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按照《广东省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暂行规范》要求,加快完善统一工作职责、统一业务流程、统一资料台帐、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管理制度、统一信息系统、统一设施标识、统一人员配备标准的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并将其服务功能延伸到社区居(村)委会,形成市、镇(区)、社区居(村)委员会三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
㈣健全劳动力供需信息制度。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并以此为依托,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劳动力供需信息。加快开通远程可视招工系统,加强对外劳务协作,建立劳务输入基地,引导外省市劳动力有序转移,提高劳动者就业的组织化程度,满足企业用工需求。鼓励优先安置本市劳动力就业。
四、完善统筹就业政策体系
㈠完善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政策。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帮扶力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并由镇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做好分类登记、逐人建档、专人帮扶。困难群体,本《意见》特指本市户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列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军烈属家庭成员;享受城镇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贫困家庭成员;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女性4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的失业人员,计算年龄最晚截止2007年12月31日);失业干人员;失业伤残军人;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登记失业半年以上的长期失业者等。持有《*市劳动保障手册》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的就业困难人员,可办理《职业技能培训优惠券》,享受下列扶持政策:
1、凭《职业技能培训优惠券》享受一次免费就业技能培训或技能提升培训,以及3次免费职业介绍服务。
2、对岗位不挑剔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并在30天内帮助其实现就业。
3、实现自主创业,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且经营三个月以上的,发给一次性创业扶持金。
4、优先获得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就业岗位和社区就业岗位。
5、按照智力扶贫方案,贫困家庭子女可免费就读市高级技工学校。
职业介绍机构成功介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使困难人员与企业签订一年劳动合同并缴纳3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年的,给予就业安置费奖励和相应的社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企业应为所聘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费之和计算,个人应缴纳的部分仍由本人负担。
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兴办来料加工、就业服务等就业实体,解决困难人员就业的,在办公场地费、办公费、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方面给予资助。
㈡推进城乡青年技能培训工程。根据省政府关于实施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推动城乡青年由无技能向有技能、初级技能和中级技能转变,切实提高其技能素质和市场就业能力,促其充分就业。“*”期间,未获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城乡青年培训率应达100%,经培训获国家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率不低于80%,就业率不低于95%,就业回流率控制在15%以内。城乡青年,在本《意见》指本市户籍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列人员:初中、普通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且未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因缺乏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毕业后6个月内未实现就业的;因缺乏就业技能,或因技能素质偏低导致由就业转失业,长期失业的35周岁以下青年。上述人员均可凭《*市劳动保障手册》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办理《职业技能培训优惠券》申领手续,享受下列扶持政策:
1、初中、普通高中毕业生未能继续升学,且未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凭《职业技能培训优惠券》享受一次以获得初级职业资格为目标的免费技能培训,以及3次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培训期间给予生活补贴,培训期限为2至3个月。
2、大专以上毕业生,因缺乏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毕业后6个月内未实现就业的,凭《职业技能培训优惠券》享受一次免费青年见习计划培训服务,跟班见习期为3至6个月。
3、因缺乏就业技能,或因技能素质偏低导致由就业转失业,长期失业的35周岁以下青年,凭《职业技能培训优惠券》享受一次以获得就业技能或初中级职业资格为目标的免费技能培训,以及3次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培训期限为2至3个月。
职业介绍机构成功介绍城乡失业青年就业,使城乡失业青年与企业签订一年劳动合同并缴纳3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一次性职业介绍费。
企业吸纳2006年至2010年期间的新成长劳动力就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年的,给予一次性就业安置费。
㈢完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继续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技能素质,提高就业稳定率。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对象包括本市农村下列户籍人员:符合国家法定劳动年龄;有劳动能力和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愿望;从事农业生产年收入低于市统计局公布上年度农村人均年均收入。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可凭《*市劳动保障手册》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办理《职业技能培训优惠券》申领手续,享受下列扶持政策:
1、凭《职业技能培训优惠券》享受一次以获得就业技能为目标的免费技能培训,以及3次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培训期限为15天至1个月。
2、已成功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但因技能素质偏低由就业转失业的,可凭《职业技能培训优惠券》享受一次以获得初、中级职业资格为目标的免费技能提升培训服务。
职业介绍机构成功介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与企业签订一年劳动合同并缴纳3个月以上社会保险费的,发给一次性职业介绍费。
㈣完善自主创业服务政策。自主创业是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凡本市户籍具有创业条件和意向的城乡劳动者和已成功实现创业的城乡劳动者,可凭《*市劳动保障手册》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办理《职业技能培训优惠券》申领手续,享受下列扶持政策:
1、有创业条件和意向的城乡劳动者,可享受一次免费“产生你的企业”和“创办你的企业”自主创业培训,以及政府免费提供的创业项目设计、开业指导和手续办理、创业后续服务。
2、已成功创业的城乡劳动者,可享受一次免费“改善你的企业”或“扩大你的企业”培训服务。
3、政府投资或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各类市场,应将不少于30%的摊位,优先租赁给持有《*市劳动保障手册》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的人员经营,并按规定减收租赁费、摊位费、市场管理费和卫生清洁费。
4、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一年内免交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各项费用(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创业,可享受国家和省(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的有关税费减免扶持政策。
5、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实行灵活就业后,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就业备案手续并参加社会保险的,在个人负担应缴部分的前提下,给予不超过三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已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补贴标准按企业为其缴纳的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费之和计算;无固定用人单位且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按国家和省规定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险种的应缴额度的50%补贴。
充分发挥市高级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两个创业培训基地的作用,组建创业专家自愿服务团,帮助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学习掌握工商、税务、财务、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创业基地扶持城乡劳动者创业,每成功创业一户给予一定奖励。
㈤完善鼓励企业吸纳本市劳动者就业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招用本市城乡劳动力。凡招收本市户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城乡失业青年就业,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就业岗位补贴。招用本市劳动力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的企业,各镇区应在管理费、租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减免优惠。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凡向社会提供“青年见习岗位”、“技能实习岗位”、“技师工作站”的企业,给予相应职业培训费补贴;凡对员工开展在岗和转岗培训,所需经费可按本企业员工工资总额的1.5%—2.5%的比例计入成本,税前列支,专项用于本企业员工技能培训。
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充分发挥市高级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市重点以上职业中学(理工学校)和高等院校的作用,采取分片负责方式,为城乡劳动者就近参加培训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妇联、残联等部门的职能作用,调动部门办学积极性,开展全市妇女、残疾人专项培训,提高其技能素质,促进其就业。
㈦完善政府购买成果政策。充分发挥培训服务就业、促进就业的作用,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鼓励办学单位、企业、行业参与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加快形成政府政策引导、社会各方参与、培训适应市场、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的新格局。根据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工人的需求,定期公布政府购买成果的培训项目(工种)。凡符合政策扶持条件的对象,可到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申领《职业技能培训优惠券》,并根据自身的文化水平、技能状况和求职愿望,自由选择培训项目、培训形式,到定点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五、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
㈠鼓励企业投资兴办公共技能实习基地。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鼓励企业投资兴办公共技能实习基地,充分利用设备设施资源和人才资源,为职业技术学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学员提供规范的职业技能实习条件和环境。企业投资兴办公共技能实习基地,并向社会提供技能训练服务的,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费补贴。
㈡鼓励行业和企业集团培养高技能人才。企业是高技能人才使用主体,也是培养主体。各行业(协会)和企业集团要把职工培训纳入人才强企和企业发展规划,完善企业培训制度,创建学习型企业。鼓励有条件的行业或企业集团设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依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能人才和设备设施,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办技师工作站,建立技师培养制度,开展名师带徒活动,通过开展岗位培训、技术交流、研发攻关等活动,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鼓励企业与职业技术学院(校)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定单式”培训,享受国家有关税收优惠。
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要对本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规划、协调和指导,开展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制定培训规划,提出本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合理配置比例标准,指导、组织和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
㈢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对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复杂、操作性强和企业急需职业(工种)的高技能人才,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作场所的能力考核与业绩评定方式进行考评;在生产实践中确有绝招绝活,能发挥技术带头人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解决生产关键性技术难题,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工人,可破格直接认定为技师或高级技师。
㈣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法定证书。国家和省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就业。对国家规定的技术复杂及与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有重要关系的职业,实行职业许可制度。用人单位招用此类从业人员,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对于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职业介绍机构不得介绍其就业,用人单位不得录用。
㈤建立技能人才奖励机制。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发挥社会荣誉和经济利益双重激励作用。每两年评选10名“技能人才培养导师”、10名“优秀技能人才”、20名“能工巧匠”和60名“技术能手”,由市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证书和一次性奖励金。同时,设立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名师带徒、技能竞赛、劳动者参与技能培训等奖励项目。用人单位、社会力量也要积极奖励获得国家、省市技能竞赛奖项的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学习技术、钻研技能和岗位成才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统筹就业保障机制建设
㈠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统筹城乡居民就业作为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大事来抓,把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作为健全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制,列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市促进就业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全市城乡就业的统筹规划、政策研究、综合协调和组织实施,各镇区促进就业工作小组负责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
㈡落实资金投入。促进城乡居民统筹就业工作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各镇区党委、政府要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下的促进就业资金投入机制;市财政在原安排的促进城乡就业资金规模的基础上,根据省有关规定,提取上年度征缴失业保险基金总额的8%用于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列入市财政促进城乡居民统筹就业年度预算,并设立市促进就业专项资金。
㈢强化监督检查。市促进就业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局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拨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对在资金申报和使用过程中有弄虚作假、克扣、截留、挪用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责令改正,追回全部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追究当事人及单位领导的责任;对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市财政局要会同市审计局、监察局,加强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每隔半年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