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范文

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

第1篇: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母婴同室; 新生儿;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186-01

自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其优点及好处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的肯定,对母婴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隐患及问题,因此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及要求,近年来我们针对出现的隐患及问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安全隐患及问题

1.1 护士的服务意识淡漠 实行母婴同室以后,新生儿除治疗及常规护理(每天不超过1小时)外,其余时间均交由母亲及家人照顾,从而使护士忽视了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1.2 产妇及家人对婴儿的护理知识欠缺 由于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即使是二胎产妇也由于生育时间间隔较长,对照顾新出生的新生儿,产妇及家人均显得束手无策,出现问题更不知如何处理,若护士观察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3 护士的业务水平低,专科知识缺乏 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如呛奶、发热、体温不升、拒奶等,不知如何处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1.4 新生儿院内感染

1.4.1 新生儿脐炎 脐部护理不当造成感染,如未定期用酒精消毒处理脐部、使用不洁的尿布、尿液及沐浴水浸湿后未及时擦干消毒、断脐时处理不当等。

1.4.2 新生儿脓疱疹 表现为出生后2-3d,全身出现散在或片状小米粒大小的脓疱,以颈部及腹股沟等皱褶处多见,多由于新生儿包裹太厚、皮肤皱褶处出汗、潮湿不透气或衣物不洁等原因,造成毛血管扩张导致毛囊感染出现脓疮。

1.4.3 新生儿发热 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其家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害怕其受凉感冒,因此包裹太多的衣被,加之病房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又不开窗通风造成空气不流通,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5 新生儿喂养困难 刚出生的婴儿其家人由于喂养知识的缺乏;产妇凹陷、扁平,哺喂方法不当;剖宫产及正常分娩产妇产后初期乳量分泌不足,加之婴儿大部分时间又处于睡眠状态等,造成喂养困难,导致新生儿由于喂养不足引起低血糖,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特别是巨大儿表现尤为明显。

1.6 新生儿窒息 常见于新生儿溢奶、呕吐所致,如家属育儿安全知识的缺乏,哺喂后未及时拍背并侧卧致平卧呕吐时致窒息;另外还多见于剖宫产儿,表现为未开奶前就有呕吐,多为粘液,开奶后呕吐加剧,无觅食要求,多由于剖宫产儿未经过产道分娩,胃内及肺内的羊水残留较多,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其次婴儿与大人同床熟睡时被大人的身体压迫或被衣被堵塞呼吸道,致新生儿窒息等。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护士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改变服务理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应重视安全教育,并注重落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序实施。认真执行等级护理巡视制度,特别是对新生儿的巡视护理。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及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另外要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不仅是家属的义务与责任,同样也是护理人员责任及义务。

2.2 加强健康教育 针对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由于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的缺乏,并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生儿的照顾缺乏科学的方法,从而导致一些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要随时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哺喂新生儿、脐部及皮肤护理方法,并亲自给产妇及家属示范如何为婴儿换尿布、衣服、沐浴抚触等方法,在科室走廊、婴儿浴室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宣传画,同时通过医护人员讲解一些安全护理常识,如溢奶、呕吐、呛咳时如何处理,以及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现象,从而增强家属及产妇的育婴知识,避免因知识的欠缺造成对婴儿的伤害。

2.3 加强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对年轻护士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培训,老护士要改变传统经验式的护理模式,学习新的护理方法与理念,同时还应重视对年轻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通过护理查房、问题分析、专科知识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2.4 建立科室质控小组 每月定期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进行分析,同时制定出改进措施,且要跟踪检查落实改进情况,另外随时征求家属及产妇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护理措施,对潜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护理安全。

第2篇: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呕吐;原因分析;护理

由于新生儿时期消化系统的生理解剖特点及生后环境温度、营养摄入、喂养方式、代谢排泄等变化,加之疾病因索的影响,使新生儿特别是旱产儿容易发生呕吐,而呕吐物呛入气道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也易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新生儿呕吐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大多为生理性,一般无严重后果,但如观察不及时,护理不当可影响生长发育,或延误疾病治疗,甚至可因呕吐导致窒息死亡,因此分析呕吐原因,及时进行护理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1护理体会

保持患儿安静,尽量防止诱发呕吐;采用上半身抬高取右侧卧位,头部偏向右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详细询问病史,如生产史、喂养方式、用药史,呕吐物量、性质、颜色、次数,伴随症状、大小便情况及精神状态,协助查找病因;严密观察有无生命体征改变,记录出入水量,观察有无脱水症状及电解质改变

2原因分析与护理

2.1喂养不当

吃奶后卧位不当,如头低脚高位或者过量翻动,可引起新生儿呕吐。哺乳时含接不正确,哭闹后哺乳,人工喂养时奶液未充满等原因,使新生儿吃奶的同时吞入大量的空气,吃奶后可因活动用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喷射性呕吐。因此,在喂养新生儿时,应耐心细致地指导患儿家长正确的喂奶方法,如喂奶时应把新生儿抱起,斜卧于喂哺者的怀中,或取头高脚低右侧卧位哺乳。合理正确地喂养及卧位,在避免新生儿呕吐中至关重要。让新生儿正确含接,即含住大部分乳晕,人工喂养时,奶瓶置斜位,乳液充满,以免吞入空气,每次吸吮约20min左右,30~60ml为宜。喂毕,轻轻竖抱新生儿,拍其背部至打嗝,这样排出胃内空气后,便于奶液在胃内流动,并顺利排入肠道。指导母亲进行正确的喂养,纠正不当的喂养方式。喂养后不宜立即平卧或过旱翻动小儿。对凹陷者应指导母亲进行纠正。因喂养不当引起呕吐的患儿,经过纠正喂养方式,都可很快治愈。

2.2幽门痉挛

由于新生儿自主神经调节差,加之喂养不当,易引起幽门功能暂时性失调,造成幽门肌肉的紧张痉挛,喂奶后出现喷射性呕吐,吐出大量的奶汁及奶凝块。新生儿胃容量小,呈水平位,责门括约肌发育较差,肌张力弱,而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肌张力强,控制力差,食后常发生胃食管返流。因此,为避免幽门痉挛引起新生儿呕吐,我们尽量做到细心、耐心、定时定量,喂奶前避免患儿过分哭闹,以防止吞入过量的空气。人工喂养牛奶的温度要适中,不宜过热过冷,喂奶的速度不宜过快,一次喂奶量不宜过多。喂奶前15~20min可滴服1:1000阿托品2~3滴以解除幽门痉挛,吃奶后将头抬高15°~20°,使原来的水平胃向下垂,便于奶液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2.3消化道畸形

仔细观察喂乳与呕吐的关系,如是否每次喂乳后均出现呕吐,是否伴有紫绀,喂后出现呕吐的时间,呼吸困难等情况为医生早期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2.4各种严重感染

肠道道感染性疾病应及早应用抗生索控制感染,肠道感染极易合井水、电解质紊乱,应仔细观察有无皮肤干燥、前卤凹陷、皮肤弹性降低及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及时向医生汇报进行治疗。胎儿在母体中无法通过胎盘获得母体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即lgA、IgM,因此新生儿易患呼吸道及消化道的感染性疾病,对重症肠道感染的患儿,如: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原发病症状有无加重等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如治疗不及时,可引发DIC以及NEC,常因严重感染造成中毒性呕吐。由于凝血机制的破坏,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引起新生儿胃肠黏膜出血,此时呕吐物可为咖啡色或血性液体。患儿常伴有神志萎靡、拒奶、发热、水样粘液稀便,甚至为赤豆汤样血水便,且有特殊臭味。因反应差,呕吐时易被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及呼吸暂停,危急患儿生命,此外,吸入呕吐物还可加重或激发呼吸道感染。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基础护理、控制感染及呼吸道管理,如严格执行医嘱、准确及时给药、及时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配合医生及早查明呕吐原因,给予正确的治疗与护理,无疑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

2.5食管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直肠畸形等外科疾病

此类疾病所引起的新生儿呕吐,呕吐物多为黄色液体或胆汁样液体,常伴有排便困难、腹胀等,并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给予持续胃肠减压,可有助于防止胃、食道反流引起的呕吐。

2.6羊水吞入过多

分娩过程中胎儿吞入羊水过多或者吞入被胎粪污染或混有母血的羊水,刺激胃薪膜使胃液分泌亢进,从而引起频繁呕吐,吐出清水、勃液或带少量血性液体,因此,这就要求助产士在助产过程中,防止胎儿宫内缺氧,胎儿娩出时及时清理口鼻腔内的羊水,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需用低压吸引器吸净羊水,以防止羊水过多地进入胃内而致呕吐。新生儿吞入羊水过多,污染的羊水或产道中的血液及黏液可刺激胃黏膜引起呕吐,给1%碳酸氢钠液洗胃,1~2次即可治愈。羊水11度以上污染常规给吸痰以减少胎粪对胃赫膜的刺激。早开奶、早吸吮,新生儿因吸吮及吞咽动作,刺激胃肠平滑肌顺行蠕动,尽早使胃内容物排入肠道,也是避免新生儿呕吐的方法之一。如反复呕吐,可给予1%的温碳酸氢钠溶液或温生理盐水洗胃。注意胃管固定牢固,头偏向一侧,每次灌入量10~15m1,注入后,等量或大于注入量回抽,反复

4~5次,直到抽出液清澈为止[4]。抽出不畅时可轻轻转动胃管或用手按摩胃院部以促进洗胃液流出,拔管时反折胃管末端快速拔出,防止洗胃液体流入气道。洗胃后暂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我们的体会是对重度新生儿窒息患儿生后即使没有出现呕吐,也应及旱洗胃,通过对比观察,生后即介洗胃者,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可以明显减少呕吐物呛入气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2.7其他遗传代谢病

如一些较少见的遗传代谢病也可引起新生儿频繁呕吐,如先天氨基酸代谢异常等,此类疾病多有家族史,且可能同时有外貌异常,身上有特殊气味,部分伴有行为异常和抽搐等,指导和帮助患儿家长制定周密的系统的治疗及饮食计划,给予低苯丙氨酸奶加适量母乳喂养,可减轻或避免呕吐及残障。

综上所述,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原因比较复杂,密切观察新生儿呕吐的原因及呕吐物的性状,常提示一些疾病特有的性质,为医疗诊断提供依据,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儿呕吐,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为预防新生儿呕吐、避免新生儿呕吐引起的并发症,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2]马按权小儿外科学与小儿矫形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2.

[3]Sehaffer.A.J.Dieases ofNewborn[M].3rdcd、Saundcrs.PhiladelPhia.1971.

[4]山东省人民医院.儿科护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5]工继山,陈俭红.实用小儿胃肠病学[M]北京:北京医科人学中国协和医科人学联合出版社,1997.249.

[6]工琳,徐崇民,夏伟雄,等.母乳及配方奶对早产儿胃排空功能的影响[J]实用儿利临床杂志.2001.16(3):125.

第3篇: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范文

若兰的宝宝是冬天出生的,宝宝早产了,生后才几天就患上了新生儿肺炎。若兰不知怎么办才好,自己在家坐月子,宝宝在医院儿科住院,自己的奶水涨得不行,想想宝宝又吃不到,心里真是不好受。她百思不得其解:我的宝宝怎会患上新生儿肺炎呢?我该怎么办呢?

专家解析:

新生儿肺炎的表现与婴幼儿患肺炎的症状是很不同的,尤其是出生两周以内的新生儿,像发烧、咳嗽、咳痰这些肺炎常见的症状是很少见到的。他们的主要表现是精神不好、呼吸增快、不爱吃奶、吐奶或呛奶等,大多数孩子不发烧,有的有低烧,接近满月的新生儿可出现咳嗽的症状。通过医生的检查和拍肺部X线片,可做出诊断。

迅速就医信号

当家长看到宝宝反应差,面色发青或发灰,有成人一样的和气急,小鼻子不停地扇动,小脑袋随着气急加重与呼吸同时一点一点(即点头呼吸),胸骨上、肋骨间的软组织在吸气时出现凹陷,这时病情已相当严重了,要急送医院治疗,不得有丝毫拖延,否则造成生命危险。

宝宝为何染上新生儿肺炎?

造成新生儿肺炎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吸入性的,一种是感染性的。

吸入性肺炎

吸入性肺炎又包括羊水吸入性肺炎、胎粪吸入性肺炎和乳汁吸入性肺炎。前两种肺炎主要发生在孩子出生前和出生时,由于种种原因引起胎儿宫内缺氧,胎儿缺氧后,会在子宫内产生呼吸动作,就可能吸入羊水和胎粪。这两种肺炎都比较严重,孩子一出生就有明显的症状,如青紫、呼吸增快、呼吸困难,严重者伴有。缺氧严重者常伴抽搐,需要住院治疗。

更应该引起父母注意的是乳汁吸入性肺炎。由于新生儿,特别是一些出生时体重较轻的宝宝,口咽部或食道的神经反射不成熟,肌肉运动不协调,常常发生呛奶或乳汁返流(漾奶)现象,乳汁被误吸入肺内,导致孩子出现咳、喘、气促、青紫等症状,误吸的乳汁越多,症状越重。

感染性肺炎

新生儿患感染性肺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宫内感染,一种是生后感染。宫内感染引起的肺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羊膜早破24小时污染高达50%~80%。孕母阴道内的细菌上升感染羊膜,胎儿吸入污染的羊水而产生肺炎。其次是由于母亲在怀孕后期感染了某些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胎盘,后又进入胎儿的血液。因此,在母亲怀孕期间,胎儿就患上了肺炎。而生后感染性肺炎则可以发生在新生儿期的任何时间。

家庭成员是引起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原因。密切接触新生儿的家庭成员若患有呼吸道感染或呼吸道带菌,就会通过空气或接触将病菌传给新生儿。此外,其他部位的感染,比如脐炎、皮肤感染和败血症时,病原体经血行传播至肺而致肺炎。

不让新生儿肺炎靠近

1 准妈妈要做好孕期保健,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更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2 准妈妈在怀孕期间定期做产前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怀孕末期,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的问题,产科医生会采取相应的监护和治疗措施,以尽量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及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3 新妈咪在给孩子喂奶时一定要仔细,如果用奶瓶喂奶,奶嘴的孔要大小合适,喂奶时孩子最好是半卧位,上半身稍垫高一点。喂奶后轻轻拍打孩子背部,排出胃内的气体,再观察一会儿,发现有漾奶现象时,应及时抱起孩子,拍拍后背。如果孩子呛咳比较严重,并有发憋、气促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4 一般新生儿肺炎不会传染给其他人,但如果是双胞胎或多胞胎,或有过密切接触的、同龄的小婴儿,就有相互传染的可能性,应注意隔离。

5 患感冒的成人要尽量避免接触新生儿,若母亲感冒,应戴口罩照顾孩子和喂奶。对生病来探访新生儿的客人,要婉言谢绝。发现孩子有脐炎或皮肤感染等情况时,立即去医院治疗,防止病菌扩散。

6 父母和其他接触孩子的亲属在护理新生儿时注意洗手。

居家护理

居室内要经常开窗换气

居室要通风,阳光也要充足。温度保持22℃~25℃为宜,并维持一定的湿度,相对湿度如保持在50%~60%比较好。可在室内放置空气加湿器。无条件者可以拖湿地板,宝宝如果是冬天出生,可以在暖气片上放湿毛巾来增加空气湿度,以防空气过干而使痰液黏稠,难以咳出。

让宝宝更多保持侧卧位

保持侧卧位,头部抬高,这样既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又可防止呕吐时误吸入气管;经常清除宝宝鼻腔内的鼻痂,可采用棉签沾温水软化。并经常变换躺卧姿势;多替宝宝翻身、轻轻拍背,以利痰液排出,增加肺部透气性。

新生儿尽可能母乳喂养

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A,能增强宝宝呼吸道的抗病能力。

喂奶时要小心

宝宝吸吮奶时出现口周发紫,应马上拔出,让宝宝休息一下再喂;人工喂养的小宝宝,奶嘴孔应小一些,避免发生呛奶而加剧病情。

喂奶后要拍背

喂奶后一定要把宝宝竖直抱起,头伏在妈妈肩上进行拍背,以减少吐奶的情况。

物理降温为主

如果新生儿出现了发烧,以物理降温为主。可采取多饮水、头枕冰袋、温水浴降温,一般体温在38.5℃以上才使用退烧药。

新生儿肺炎QA

Q 新生儿肺炎有什么危害?

新生儿肺炎不论是哪种类型,病情严重的,都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感染性肺炎,肺部可以出现大片的感染,肺不张和肺气肿较易发生,严重影响病儿的呼吸功能,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病原体还可能播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等更严重的并发症。所以要及时就医,控制住病情。

Q 新生儿肺炎有后遗症吗?

非常少。对于新生儿肺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治疗,以遏制病情的进展。多数新生儿肺炎经过积极有效的救治是完全能够治愈的,并不留任何后遗症,而且也不会复发。

但严重的肺炎又合并了全身其他器官的感染或损害,如缺氧严重者常伴有抽搐,可能造成脑缺氧,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会有留下后遗症的可能性,父母要密切观察。

Q 医生说要学会给宝宝数呼吸,我没记清,应该怎样数呢?

第4篇: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范文

1 新生儿病房常见安全隐患

1.1 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漠,缺乏较强的专业知识。一些护士缺乏安全意识及专业知识,遇到疑难问题不请示、不汇报、不懂装懂,对一些可能发生隐患认识不足。如在护理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护理制度,违反操作常规,观察病情不仔细,喂奶不当引起呛奶、误吸或卧位不当吐奶引起误吸而导致窒息及吸入性肺炎。还有些护士由于责任心不强,对病情相对稳定患儿减少巡回次数,导致患儿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失去抢救时机。

1.2 护理不周,保护措施不当。新生儿皮肤娇嫩,护理不周可发生臀红、尿布疹及鹅口仓,液体外露使组织坏死。沐浴时或热水袋、暖箱、烤灯使用不当引起烫伤等。新生儿自制力差,随时可能将导管拔出,抓破表皮,甚至由于疏忽或没有采取必要安全措施而发生坠床等。

1.3 仪器性能不佳。抢救仪器准备时未试机,临时发生故障,吸引食道堵塞不通,呼吸机不能正常运转等。

1.4 交接班不细。交接班不仔细,不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遗忘医嘱,遗忘危重病人特殊处理而造成不良后果。

1.5 护理记录缺陷。新生儿护理记录是病情变化最准确最客观记载,如果对患儿病情变化、相应治疗护理措施记录不及时、不全面、不具体,将会引起医疗纠纷;或各种护理记录不准确,医学术语应用不规范而影响诊断治疗。

1.6 院内感染制度执行不严。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全,特别是早产儿,未成熟皮肤屏障是细菌进入体内导致感染一个重要途径。再加上吸痰、吸引器等未定时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新生儿未洗手、未戴口罩成为交叉感染媒介。或家属探视制度不完善,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格,易发生医院感染。

1.7 管理因素。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管理监督不严格等因素而影响护理安全,不仅可引起医疗纠纷和事故,也可能对患儿安全造成威胁。

2 护理安全管理

2.1 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一套严格工作制度,可以防止差错事故,只有健全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医护人员在从事日常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使医疗质量与安全得到保证[2]。

2.1.1 新生儿管理工作制度。落实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仪器使用保管制度及监护病房与其他病房各项制度。要求各班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仪器。护士交接班时除交接病人情况,尚需交接仪器使用情况,各种引流管等。

2.1.2 安全管理制度。做到三查、七对、六到位。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所用药物的名称、浓度、剂量、时间、用法。六到位: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监护仪、呼吸机、院领导。

2.1.3 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新生儿室消毒隔离措施,每天早晚新生儿病室消毒两次,每次1小时;工作人员进入新生儿室前洗手;谢绝探视;定期进行院内感染监测,每月新生儿室间空气监测,各用物细菌培养一次,并做分析。

2.2 护理专业知识指导。

2.2.1 新生儿护理专业知识宣教及指导。每月召开两次工休座谈会,讲解新生儿相关护理知识,如进食后竖抱患儿轻拍背部,打嗝后侧卧位,防止溢奶呛咳等;保持侧卧位,防止返流误吸,若有分泌物流出及时清理。

2.2.2 保持新生儿病房环境。保持新生儿病房温度24℃-26℃,相对湿度55%-65%,每个空间配备干湿度计、室温计,室内每日开窗通风两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3 使用仪器设备的安全措施。对于医疗设备及所用电子器件,要细致阅读说明书,充分了解性能、常规操作方法,各种设备使用前要检查并核对,使用后整理并消毒。电源线使用三相软线,带有外壳地线仪器使用前必须正确接地。如发现仪器性能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立即使病人与仪器线路脱离。无论故障大小,切不要任意拨弄,要根据使用说明书处理,或请专人抢修。

2.4 定期进行质量分析和安全教育。护士长作为管理者既要对病区护理安全管理负责,又要对不安全因素了如指掌,还要检查落实情况,将安全网络管理作为重点来抓[3]。加强管理消除隐患,对科内易发生差错事故者从严要求、强化教育、力求规范。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加强培训护士安全意识及业务能力,对容易发生隐患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定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做到警钟长鸣。

2.5 重视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护士专业知识素养。新生儿病房护士应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高尚素质,护士长应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对抢救技术等内容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同时,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级学历自学考试,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学习及参加学术交流会。强化学习各种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加强三基训练,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及应变能力。

3 体会

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建立完善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制度,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消除不安全隐患,将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目的。

参考文献

[1] 淳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9

第5篇: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产科护理人员 完善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减少新生儿感染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232-01

自母体娩出到出生后四周(28天内)的小儿叫做新生儿,新生儿期是人类死亡率高的时期,由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抵御感染的重要细胞—中性细胞的数量少,具其趋化,黏附和调理功能低下,新生儿皮肤娇嫩,极易破损,对致病微生物的防御能力低下或缺失,因此对正常人不产生危害的微生物可能对新生儿造成严重的感染后果,因此增强产科全体医护人员控制感染意识,强化无菌观念,实施手卫生、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加强责任心,尽可能减少新生儿对微生物的暴露,降低新生儿感染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1 产房管理

1.1 空气消毒选用对人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的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每天消毒1-2次,每次开机2小时,一般安排在早晨上班前和下午下班后进行,产床及操作台面用84消毒擦拭,每月进行空气细菌培养,以检测消毒效果。

1.2 产房工作人员入产房均应在更衣区更换拖鞋,洗手后更换刷手衣裤,戴好帽子,口罩进入刷手区进行外科洗手,进入分娩室接生,工作人员如患有感染性疾病(包括皮肤感染)应暂时调离产房工作,产妇亦需更换鞋服进入产房。

1.3 产房应有冷暖空调,室温应保持在22-26度,相对湿度在50%—60%为宜,并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1.4 宝宝娩出后应迅速彻底地清除口、咽部羊水及粘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宝宝断脐后先用沾有碘伏棉球由脐带伤口处向外擦试1遍,更换棉球依同方法再擦试2遍;注意保暖,用消毒毛巾擦干全身血迹及羊水,放置温暖的包被中,早产儿及低重儿要放入暖箱中,保持合适,头偏向一侧,专人看护,防止窒息。

1.5 注射乙肝疫苗和接种卡介苗,将宝宝抱至母亲胸腹前进行皮肤接触,早吸吮30分,以促使母乳喂养的成功。

2 婴儿同室消毒隔离管理

2.1 室内保持安静清洁,温度适宜,空气新鲜,注意保暖,护理操作时不要过分暴露,尽量减少人数,谢绝或减少探望,病人禁止进入。

2.2 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完善清洁设施,在接触和护理新生儿前后应认真洗手,并做好监测工作。脐部是细菌侵入机体的重要途径,必须保持脐部干燥,脐带未脱落前,每天用消毒棉签蘸碘伏擦试,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并包好,防止大小便弄湿脐带及覆盖的纱布上,如脐部被尿湿,必须立即消毒及更换敷料,脐带脱落后,不用纱布敷盖,仍要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2.3 每日或隔日给宝宝用流动水洗澡,新生儿用品应“一人一份一消毒”。指导产妇及家属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勤换尿布大便后清洗臀部,尤其要注意腋窝、大腿根部,肘弯及大腿皱折处皮肤,保持清洁干燥,衣着要宽松,质地柔软,不宜钉扣子,或别针,尿布要用吸水性好的纯棉布,用前用开水烫,日光下暴晒,用后的尿布要用专用的盆盛放,不能乱放,更不能丢在地上。

2.4 指导和帮助产妇掌握母乳喂养技巧,做到按需哺乳,并教会产妇及其家属正确的喂哺方法和育儿知识,避免呛奶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第6篇: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急救处理;应急预案

一、危重症新生儿的识别

1、哭声变化 。哭是新生儿寻求帮助的唯一方式。正常新生儿的哭闹是表达感觉和要求的一种方式,饥饿时要吃,尿布湿了要换,这是正常的要求,这种哭闹音调一般不高。但是另一种情况是对不舒适或者疼痛的表达,身上被虫咬后感到痒、痛,发生皮肤褶烂,肠绞痛、头痛、耳痛时的疼痛感,属于病例现象,哭声尖,时间长,又是身体还摇动,剧哭程度与感觉的轻重相关。

2、喂奶困难。吸吮能力差,吃奶量不及平时一半或拒奶,呛奶。有以下几种可能:早产儿、感染、颅脑疾患、笑话道畸形、代谢性疾病等。

3、发热或体温不升 。体温超过38℃或体温低于35.5℃,常表示有严重感染、硬肿症的可能。

4、意识情况 。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易被唤醒且能维持较长时间清醒。唤醒方式:可以在足底刺激2―3下,过多过频的刺激唤醒新生儿是不正确的。异常的意识状态可分为:嗜睡、意识迟钝、昏睡、昏迷。

①、嗜睡:易唤醒,但仅能维持短暂的清醒。

②、意识迟钝:可以唤醒,但醒来迟,且不能维持清醒状态。

③、昏睡:仅疼痛刺激可引起缩腿反应。

④、昏迷:疼痛刺激不能引起任何反应,如:压口唇无反应等。

5、皮肤的观察 。观察皮肤的颜色注意有无皮肤黄疸、苍白、紫绀。

①、观察皮肤黄疸出现的时间,进展的速度,黄疸的深度。

②、皮肤青紫:

⑴、生理性青紫:新生儿一般情况好,反应好。

⑵、病理性青紫:分为中心性和周围性青紫。

⑶、皮肤颜色苍白:新生儿有贫血、急性出血、合并花斑、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提示休克,表示病情严重。

6、惊厥

可表现为轻微型、强直型、多灶性阵挛型、局限性阵挛型和全身性肌阵挛型惊厥,应注意区分。

7、呼吸异常

正常新生儿呼吸时不费劲,每分钟40次左右。若呼吸稍有些快慢不均,时深时浅,但不伴有皮肤青紫等现象,则属正常。如安静呼吸60次/分或30次/分,有三凹征、鼻翼煽动、呼气性、抽泣样呼吸等,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皮肤青紫,均提示呼吸异常,应及时处理。常见原因有:上呼吸道阻塞、肺部疾病、先天性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重症感染、代谢性呼吸酸中毒、低血糖及血液系统疾病。

8、呕血和便血

首先应排除母血咽入综合征和口鼻、咽喉出血吞入。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新生儿出血症、应急性溃疡、急性胃肠炎、严重感染致DIC、血液系统疾病及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二、危重症新生儿急救处理

新生儿出现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危险症状或体征,都表明病情危重,应给予及时处理。

1、立即通知主治医生。

2、立即快速地评估新生儿并给予吸氧,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鼻导管给氧或头罩给氧,必要时准备好气管插管及各种抢救仪器。

3、清理呼吸道。

4、立即给予心电监护:监测体温、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的变化。

5、立即建立静脉通道。

6、遵遗嘱给予各种治疗。

7、监测尿量情况,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8、注意给新生儿保暖(休克新生儿不宜使用热水袋,以免皮肤血管扩张,重要脏器血流减少而加重休克)。

9、密切观察新生儿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如果条件限制,无法作进一步处理,应立即转往上级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三、危重新生儿转运急救

1、加强呼吸道管理,保证有效的供氧 低氧血症使新生儿肺血管阻力增加,机体组织缺氧,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特别是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所以,在转运途中应密切观察新生儿肤色、血氧饱和度的改变等。对给予气管插管的新生儿,在转运中,气管插管采用蝶式胶布固定。为避免新生儿烦躁导致气管插管移位或脱管,给予苯巴比妥钠等镇静。为防止新生儿头部随车颠簸而左右摆动,用软枕置于头部两侧固定。在转运途中随时观察气管插管位置,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加压给氧时,压力保持PIP

2、暖箱保暖。①为保证保暖效果,根据季节气候调节救护车内温度26℃~28℃,在转运前将暖箱预热至30℃,并根据新生儿胎龄、日龄、体重、体温调节暖箱至中性温度,维持新生儿体温在36.5℃~37℃,降低氧耗。②减少车速振动,新生儿身体下衬垫厚、平、柔软的垫子,束缚安全带松紧适宜,头肩部保持同一水平线,用小软枕固定头部,以免晃动,减少途中震荡。暖箱与救护车呈水平方向放置,固定在固定架上,锁定箱轮及暖箱各部位,并将暖箱高度调节至最低档,使重心下移,缓冲机械振动和避免移位,以减少途中颠簸震动,影响新生儿脑部血流。车速要平稳,以免颠簸加重出血,尽量避免和减少急开车、急刹车。

3、保持静脉通畅。使用一次性头皮针在转运中容易因搬动、颠簸等原因导致渗漏。所以在转运前尽可能采用静脉留置针,以输液泵保持持续匀速地输液,及在病情变化时急救用药,是途中稳定病情的一个重要环节。

4、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各项记录 有效的监护和及时的处理能提高转运的成功率,转运中安置好电极,接通监护仪,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变化,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末梢循环、肤色、肌张力、各种管道的通畅、尿量等情况,发生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并具体记录其临床表现,以及途中所用药物操作

总之,建立和完善保证了危重新生儿急救工作的正常发展,安全、有效、高质量的有效机制,不仅能有效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可促进和提高本地区整体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婕翎,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与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J].中华儿科杂志,1998

[2]周晓光.新生儿转运中的救护措施及其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1999

[3]黄润忠,顺德市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实施剖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2

[4]顾坚.新生儿转运351例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

第7篇: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范文

(1)组织学习参观。组织妇产科护士长,护理骨干及护理人员学习由卫生部颁发的《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达到“服务好,医德好,质量好,群众满意”。(2)实施整体护理。一个护士负责8~10名患者,如果需要重点护理患者较多的情况时,应该适当的调整护患比例,让每个患者都有固定的责任护士。(3)妇科实行APN连续排班和护士自主排班的形式,扩大护理服务范围。对出院患者进行资料登记,定期回访,询问患者出院后的恢复情况以及进行健康教育以达到更好的恢复效果。(4)产科实行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做好健康教育活动,设计并制作产妇一家的健康教育评估表,并由患者填写完整。责任护士根据填表情况进行评估并通知患者,协助其整改生活习惯。(5)产房护理。产房应用连续性排班模式,改原来的3班制为两班制,并根据工作需求设置随机调动班,建立新型排班模式;实行无痛分娩、无痛人流;增加便民措施,定期对出院的产妇进行回访,了解其身体恢复情况和新生儿的成长情况,深化亲情服务。(6)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如对孕妇进行孕前、孕中、分娩、产褥期等各个时段的特点、需要注意的事项,护理等内容指导,全面满足孕产妇的需求。同时指导孕妇如何护理新生儿,例如如何喂奶,新生儿的日常生活护理,呛奶,呃逆的急救措施,新生儿抚触等。

2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服务态度及护理整体的满意度

3统计学处理

第8篇: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范文

[中图分类号] R135.9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96-01

自1992年我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我们深深体会到母婴同室是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措施,同时能增进母子感情,有利于新生儿心理和智能的发育,促进母亲产后康复。但由于母婴同室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客观上存在安全隐患及护理风险。因此如何做好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安全管理,是我们必须重视和值得探讨的问题。四年来,我科通过总结近年来院内、外母婴同室所发生的婴儿不安全事件,分析相关因素,识别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采取风险管理对策,制定了防范措施,控制了风险事件的发生,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是2006年我们医院新增设的母婴同室病房。现有护理人员12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3人,护士4人。共有产妇床位44张。其中有5张床位是作为惠民病房,专门收住贫困产妇,相对文化层次较低,管理上有一定难度。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我科共收住产妇7250人,新生儿6850人,其中男婴3540人,女婴3310人,胎龄 34-43 周 ,体重1800-4650g,Apgar 评分8-10分,早产儿入母婴同室时均未见明显异常,无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及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发生。

2 护理风险分析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有:(1)新生儿窒息: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不当造成呛水或呛奶;母婴同床同被,母亲的身体或过厚的被子压住新生儿,其无力反抗;夜间母亲躺着喂奶睡着时堵住新生儿口鼻;新生儿卧位不当,导致呕吐物返吸进入气管等。(2)新生儿烫伤、摔伤:烫伤多数与洗浴时水温过高或不稳定有关,我院曾发生一例因为热水器水温调控不当而造成婴儿手臂皮肤一度烫伤的事件,由于处理及时,未对婴儿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摔伤多与母婴同床未拉好床栏有关。(3)新生儿被调包或被盗:母婴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人流复杂,这给安全管理上带来一定难度,个别护士责任心欠强,告知责任和签字制度执行不到位;接送及护理新生儿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均是导致新生儿被调包或被盗的风险因素。(4)婴儿猝死:婴儿猝死除与新生儿生命力脆弱、本身存在病理生理方面的问题外,不当(下颌紧贴胸部)、口鼻被衣被等遮盖、保暖过度也是导致猝死的直接或间接因素[1]。(5)其他安全隐患:如护士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导致婴儿用药错误,消毒隔离不严引起感染,护理记录错误、未实行告知义务引起投诉等都与护士工作责任心欠强有关。

3 讨论及管理对策

3.1 不断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 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要确保护理安全,必须首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2]。有的护士在工作中风险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其原因主要是护士缺少相关的法律知识。我院领导始终对此非常重视,每季都会邀请擅长调解医疗纠纷的律师或管理一流的专家来医院讲课,分析一些典型医疗事故,借鉴别人的教训、经验,逐步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及护理风险意识。由于护士风险意识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自觉规范了护理措施及护理行为,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自律性和安全意识,使各种潜在的风险得到控制,提高护理质量。

3.2 严格执行交接班及查对制度 增强护士的风险预见性 分娩后,产妇及新生儿被送回母婴同室时,我们要求病房接班护士立即进行床头交班检查,内容包括再次新生儿Apgar评分,胎龄评估,新生儿全身健康及脐部情况,新生儿腕带及胸牌信息有无错误,字迹是否清晰。新生儿转科转床,及时更改有关信息,并注意保持新生儿腕带与婴儿胸卡及床头卡等信息相符。为新生儿洗澡和更衣时,重点查对婴儿的床号、母亲姓名及新生儿性别等。与产妇交接时,必须严格查对,准确无误后交给产妇,并与产妇及家属签署新生儿安全告知书。执行药物医嘱要严格三查七对,保证婴儿用药安全。

3.3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登记 对护理风险进行防范分析 从管理上加强对护士的风险教育,以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我们于每月15日组织一次护理安全警示会,针对科内出现的潜在不安全因素,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及原因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登记。如针对婴儿手腕带易脱落现象,通过分析,手腕带便于查对,而脚腕带比手腕带不易脱落,我们及时改用手腕带、脚腕带同用,脱落后及时核对补上,同时要求腕带跟手腕、脚腕之间松紧合适,结要打实,使用这一方法后效果良好,这样基本杜绝腕带脱落现象。

3.4 加强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进行婴儿护理技能培训 我科每周组织一次对新产妇及家属的集体健康教育,由高年资护士讲课,内容包括婴儿安全护理知识:(1)要求新生儿独自睡婴儿床,衣被不能裹得太紧太厚,教会产妇正确喂哺姿势,新生儿喂饱后应轻拍背部,排出吞入胃内的空气,再将新生儿侧卧位,人工喂养奶嘴孔不宜过大,防止呛咳而致的新生儿窒息。(2)新生儿做任何检查或治疗需要母婴分离时,都应由家属一起陪同,家属晚上睡觉时保持觉醒,看护好宝宝,如有陌生人进入房内要询问或报告,防止婴儿被偷事件发生。(3)不要随意取下新生儿腕带和胸牌,发现遗失及时告知护士补上,防止新生儿调错。

3.5 加强母婴同室院内感染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 新生儿由于生理解剖和免疫特点 ,本身对病原体普遍易感,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3]。因此治疗护理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严密消毒隔离。接触和护理新生儿前后均需洗手,以减少手表面的细菌,从而减少传播机会。新生儿沐浴用品均须高压消毒,做到一人一巾一被,沐浴室每日进行常规消毒,新生儿脐部常规消毒每日二次,以杜绝新生儿感染,为预防交叉感染,隔离产妇的新生儿须在专用沐浴池内沐浴,所有使用过的衣服、包被等均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进行清洗。加强对卫生员的交叉感染知识教育,保证环境清洁、整齐,注意病房通风。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护士的手及咽喉部、消毒液和无菌物品等进行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3.6 规范病区和医院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新生儿被盗事件 根据母婴同室的特点,建立母婴同室管理制度、婴儿安全制度、婴儿父母与医护人员共同管理制度等,并将制度张贴于母婴同室,做到人人知晓。针对媒体曾报道的婴儿被盗事件,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医院设24h监控录像,对监管人员在岗情况相互监督。加强陪护人员管理 ,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夜班护士加强巡视,22:00关闭病区大门,安装门警系统。单人病房告知关门要求,临时出院开出门证,婴儿外出检查要有特殊标识。病区特殊情况立即与医院保安联系。

总之,护理安全涉及到参与护理活动的每个人员及各个环节[4]。而母婴同室病房是个高风险领域。作为一名母婴同室护士,更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风险敏锐性,并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同时,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5]。四年来,通过一系列有效可行的管理措施实施,3540例新生儿均平安健康出院。无1例因护理不当而引起的医疗事故和纠纷,及新生儿不安全事件发生,产妇满意率达98%以上。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7-209.

[2]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3-209.

[3] 任南,文细毛,易云霞,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儿科和产科新生儿室院内感染监测报告[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2):121

第9篇:新生儿呛奶的护理措施范文

早产宝宝:出生时有哪些“亏欠”?

对于生长发育迅速的胎儿来说,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足月的宝宝,不管怎样总是会因为待在子宫的日子少了点而有些“亏欠”――

早产宝宝、低出生体重宝宝9大生理特点

1 体温不稳定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又相对较大,产热不足,散热增加,所以体温不稳定,容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容易发生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2 抵抗力弱

早产和体重偏低宝宝的全身免疫器官发育不成熟,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较足月的宝宝差,血浆丙种球蛋白含量低下,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弱,即使轻微感染也可发展成为败血症。

3 呼吸功能差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宝宝由于呼吸中枢和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呼吸功能常不稳定,部分宝宝可能出现呼吸暂停和青紫。少数早产宝宝因肺表面活性物质少,还有可能发生严重呼吸困难和缺氧,称为肺透明膜病。

4 消化吸收能力弱

通常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宝宝的消化酶分泌都不足,消化吸收能力弱,吸吮和吞咽功能差,胃容量小,容易出现呛奶、吐奶、呕吐,生理性黄疸较重且持续时间长。因为肝脏储存维生素k少,各种凝血因子缺乏,容易发生出血。肝糖原的储存量小,而且肝糖原转为血糖的能力下降,如果出生后未及时补充,容易出现低血糖。此外,早产宝宝体内所存的铁、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营养素均不足,容易发生贫血、佝偻病、低血糖等。

5 体重下降明显

因为肾脏功能发育不成熟,抗利尿激素缺乏,尿浓缩能力较差,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宝宝生理性体重下降比足月宝宝显著,而且容易因感染、腹泻等而出现酸碱平衡失调。

6 容易贫血

早产宝宝的血液成分不正常,血小板数比足月的新生宝宝少。出生后,体重愈轻,其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愈早,且毛细血管脆弱,容易发生出血、贫血等症状。

7 营养容易缺乏

早产的宝宝比足月的宝宝长得要快得多,足月新生儿1周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而早产宝宝出生时体重低,如果喂养得当,生长发育会很快。正是因为长得太快,所以极易发生佝偻病及其他营养缺乏症。

8 视力发育不成熟

早产、低体重宝宝的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如生后曾经接受过长时间、高浓度的氧疗,容易发生视网膜病变,严重的甚至会因视网膜剥离导致完全失明。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发病率越高。

9 缺血缺氧

早产、低体重宝宝因常常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使大脑功能受损,可导致脑瘫或智力发育障碍。

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宝宝家庭护理

早产宝宝和低出生体重宝宝组织器官的成熟度和功能都不如足月的宝宝,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因此,大多数宝宝需要在医院治疗、护理一段时间,才能出院。但宝宝出院后,身体仍然很弱,需要耐心、仔细护理。

精心喂养

母乳是宝宝的天然营养品,早产宝宝和低出生体重宝宝更需要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最适合宝宝的营养需求,更利于消化吸收,还具有抗感染作用。所以,妈妈一定要想办法让宝宝吃到母乳。对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宝宝,或者宝宝在医院治疗无法哺乳,妈妈要将奶挤出来喂宝宝(至少每3个小时挤一次)。如果因种种原因确实不能母乳喂养,最好选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粉,以满足早产宝宝的营养需求。

注意保暖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宝宝体温容易波动,所以要注意保温问题,但也不能把宝宝捂得严严实实的。室内温度保持在24℃~28℃,相对湿度55%~65%,如冬天室内温度达不到,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宝宝保温,但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烫着宝宝。

要保证宝宝的体温保持在36℃~37℃,上、下午各测体温1次,如最高体温或最低体温相差1℃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体温的稳定。如果宝宝体重低于2.5千克,不要给他洗澡,可每2~3天用橄榄油擦擦宝宝的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皱褶处。等宝宝体重达到3千克以上、每次吃奶达100毫升时,就可以像其他宝宝一样洗澡了。但在寒冷季节,要注意洗澡时的室内温度和水温。

防止感染

除专门照看宝宝的人外,其他人尽量少进早产宝宝的房间。给宝宝喂奶、换尿布前应洗手。奶具要经常消毒,做到卫生、无污染。如果妈妈感冒了,要戴口罩哺乳,哺乳前用肥皂及热水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做抚触

宝宝有被触摸、拥抱及关注的需要,尤其是出生后数周内的亲子互动,对于日后亲子关系的建立有深远的影响。婴幼儿抚触是一种情感交流,通过妈妈的手,让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到宝宝大脑,使眼睛、手脚都跟大脑活动联系起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提高宝宝的智商和情商。抚触还能改善宝宝的睡眠,促进胃肠的消化能力,增强免疫力等,使宝宝感觉舒适而平静,提高他的应激能力。

定期检查

定期带宝宝到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格发育和神经心理发育测查,以便早期发现体格和智力发育问题,早期干预和纠正,保证宝宝全面健康发展。

出现以下情况,及时去看医生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宝宝反应比较弱,表情比较少,哭声较小,疾病症状不典型,有时宝宝只是表现为反应差、吃奶不好,而病情变化又快,家长不容易判断。所以,一定要细心观察宝宝的精神状况及吃奶、睡眠、大小便等。如果宝宝有以下情况,要及时看医生。

体温下降到35℃以下,或上升到38℃以上,采取相应的升温或降温措施后仍没有效果。

咳嗽,吐白沫,呼吸急促,脸色青紫。

奶量骤减,精神萎靡,对刺激反应差,哭声很弱。

突然发生腹胀,哭闹不止。

发生痉挛、抽搐。

关键词搜索

早产儿:是指妊娠时间小于37周的新生儿。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称为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胎龄在37~42周的足月小于胎龄儿及胎龄在42周以上的胎盘功能不全的过期产儿,其中第一类早产儿占2/3,后两类约占1/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