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服装设计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禅宗;服装设计;现代语言
一、禅宗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禅宗美学及自然观提供给人的是一种审美生活态度与境界,它在具体的生活中为人类呈现出最为根本最为原初的世界,它使人类的眼睛、耳朵、心灵都恢复了人性的本来面目而进入一种真实的存在,一种纯粹的踏实、一种悠然的自由和一种超然的心境,使人们时时生存在一种鲜活的感受与创造中。禅宗美学思想里蕴含着人类深刻的智慧结晶,它弥补了我们有限生活的单调,使人类从眼前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且创造性地开拓了人们的视域。
1.提倡生活的素朴之美
禅宗美学倡导的是一种宁静、节制、简单、素朴的生活。素朴的生活是最自在、最温馨和最能持久的生活。禅宗美学以淡为尚、以简为雅、以清淡微茫为妙境,化深厚为潇洒、变刚劲为柔和,而进入一个更深的或更为基本的层次,在恬淡虚无的韵律中,展示自然与人生的内在节奏与本根状貌,即物我无间的豁然开悟之境。在简单朴素中对喧闹混乱的否定达到了无限,有如晴空无云,呈现出一种静寂、淡雅、简洁的纯净美。
2.崇尚心灵的明澈之美
禅宗美学所追求的是一种完全个性化的、完整的人。现代人在追求物质的满足中放弃了对世界的内在感受力和对于生命的心灵自觉,而在禅宗美学里人被剥得干干净净以恢复本来面目。禅宗重视个体心灵的自由,重视自性纯粹与明净,张扬生命的自我意识,它从不把有形的净土、佛陀当作终极境界,也不把渺茫的彼岸作为最终归宿,它所追索的解脱力量是依靠人内心的自觉,是“明心见性”,是“心净则国土净”的明澈之美。禅宗美学境界就是一种审美的人生境界,是人们对心灵家园的期望境界。
3.尊重共生的和谐之美
禅宗主张给所有的事物以完整性,在主客交融中获得审美化生存,使他们心平气和地应对当下所面临的社会生活。禅宗思想的积极意义在于,当人面对个人无法选择无法回避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时,它提供了如何适应环境,保护内心平衡与精神自由的一种内向的精神修养方法。禅宗美学的审美自然观主张珍视自然,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爱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建立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即宇宙的整体感。禅宗倡导“一切众生皆可成佛”“共生”是佛教思考问题和观察问题的方式,从时间上说,是从无限的过去绵延到悠久的未来的“生命”,从空间上说,是向着无限宇宙扩展开来并充盈于宇宙的“生命”,即现在活着的每一个“生命”。作为一种生命存在,人和其它动物,乃至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平等的,禅宗美学这种发自于内心的自觉也体现了深刻的生命关怀。
4.追求境界的空灵之美
禅宗美学本体论所论及的“空”,并不是没有,而是在揭示本心的澄明、圆满、超越的内涵与性质。此空灵境界充满了生命的跃动和灵慧,以及虚实之间的交互,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有和创造的存在。禅宗之意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孤寂的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少就是多”这一句让二十世纪西方设计界为之震撼的至理名言,其实已经贯穿了几千年的东方文明,表意越“少”,隐含越“多”,可供想象的空间也越大。换言之,并非是“多”构成“一”,而是“一”构成自身,并在“一”里展示“多”[1]。不是以形态表现无形态,而是以无形态作为创造主体并在无形态中表现自身。在空旷、寂寥的景象中点缀,虽然是寥寥几笔,却涌动着无限的生命活力。
二、我国服装设计应该向禅宗学什么
1.设计思维的开创性与独特性
张育英的《禅与艺术》分析“禅思维与艺术思维在可感性、非理性和超越性等方面存在着同一性。而两种思维相似的特征,又都与头脑中存在的潜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2]。他认为世界上最早对潜意识有所发现并进行探索的是中国的禅宗,艺术思维中的灵感现象,本质上同禅的顿悟思维相同,但禅悟所带来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则更深远、更广阔。悟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打破“我”的局限性,使“我”与世界圆融为一体,“无分别心”就是禅宗以及禅宗美学的内在逻辑,通过无分别而超越自我,寻求本心,打破固有和局限的思维,使看世界的眼光和视角呈现出与以往的不同,从而把人带到自由的空间,获得一种精神解放与自我实现。在纯净澄明的自性显现中再创造,由此而带来想象自由和独特思维,进而呈现出创作的永不重复性。
2.树立“非主流”的民族设计表达
“非主流”是对于国际服装流行主流设计而言,相对于它们,禅宗美学设计表现应该是非主流。在设计呈现上各民族在国际化时都应体现最有特色的原初个性,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东西,日本虽然把禅宗与本民族结合体现出独特,但我国的禅宗是建立在儒家、道家和玄学、佛教的基础之上,其美学表现更是有着深厚的民族土壤和广阔的疆域流传。
当前服装市场呈现出繁华、奢侈、混乱、残缺和异端等现象,这并非是所有人的心灵追求,全球化的浮躁、喧嚣与焦虑,也并不必须为我们所吸收。禅宗美学设计观所表现出的自然、简约、宁静和从容,是人类内心需求的永恒主题,仅是追随流行符号或把流行符号简单变异,是绝不会有出路的。
3.“人,诗意地栖居”
禅宗美学是自然美学,是生命美学,是关注心灵的安住和安顿的。“禅的体验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体验,一种审美体验,禅境,它既是禅宗的人生境界,又是审美境界”。中华民族本身就是审美和诗意的民族,随着现代化发展,此一特性不应丧失,而应更加加强和突出。禅宗美学强调“平常心是道”,突出地表现了其对流动人生的把握、对圣洁生命的追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得解脱的信念,过艺术的生活,把握每个当下并使之清醒、安详而单纯,由此而造就的生活本身就构成了诗意。“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天地世界凝神静谥,虚旷、空寂荡涤了人心,从而呈现出“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亦如是”的境界。
三、建立现代中国的服饰设计语言
1.自然的语言
此处所说的自然,不是模仿和仿生的自然,不是任意和不遵循规律的自然,而是服装造型简约、宽松、舒适的自然,是材质纯粹并呈现着创意肌理的自然,是色彩含蓄与主体和谐,并能够衬托人内在神采的自然,是人的生存与地域、背景、文化、个性和生活协调的自然。同时作为纯粹大自然的丰富与深邃,也为设计者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想象,使他们在心灵的注视下成为自然的超越。
2.自性的语言
禅宗是生命美学,它追求回归人心的本原真性,遵循万物运行的本性。所谓自性,是个体内在的纯净、无染和光明,是去除了浮躁之后个体的平和与安宁。意大利设计师乔治•阿玛尼的追随者们曾说:“穿上他的服装,你可以不作任何表白,因为那样的平和沉静与优美雅致已经把什么都呈现了”[3]。尽管阿玛尼从未深谈过他的东方情结,但明眼人不难从中体味出他对东方文化的了解认知与理解诠释。为了保持心灵的纯粹性和敏感性,他甚至像僧侣一样低调地隐遁,完全不同于T台上那些张扬且光怪陆离的招摇者们。只有保持了外在和内心的安宁,才能够敏锐地感知和辨析事物,也才有如涌泉不绝的灵感与才思。
3.自由的语言
华严经中提到“圆融”和“一即一切”,当我们不以狭隘的“我”去观察事物时角度就改变了,同时也丰富和宽广了,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就会出现“一切皆有可能”。今天国内一些设计师要么采用固定、呆板的设计语言,要么就对国际流行设计照搬照抄,这些已成为目前亟待突破的瓶颈。只有打破原有的刻板模式,以开拓的、无限的和多维的视野去创作和表现,如此的设计才会是自由的、丰富的,才有可能穿越古典、现代,过去、未来,此在和彼岸。
4.自在的语言
当创作和表达成为自由,随之而来的必是个体的自在(设计表现的纯熟和设计风格的鲜明)。对设计者来说,创造不再是刻意的、费神的、苦思冥想的和“艰苦卓绝”的时候,那必定是愉悦而悠游的,是个体潜能在得到开发后的独特个性的最大释放,是把创造本身当成享受的思维游戏。如此的自在,必定是自然的、自由的和把劳动本身当成快乐和有趣的。
总之,禅宗是一个颇具艺术情调的宗教派别,其思想中的诸多方面都与审美和艺术相通。禅大都是间接地演示艺术的自由和解脱意境,它让感受者去慢慢领悟其中的味道。日本的现代服装设计和艺术设计便是在禅宗美学的启发下,与自己的社会文化融合形成的。只不过那是禅宗与日本文化结合的产物,而作为禅宗原产地中国,我们更应该继承禅宗美学瑰宝中的精粹,以现代设计的视角和眼光去进行新的诠释、创造与发扬。
参考文献:
[1]铃木大拙, 耿仁秋译,杨晓禹校.禅风禅骨.中国青年出版
社,1989年6月
[2]张育英.禅与艺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2月
[3]李玉.国外著名服装设计大师.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作者简介:
1.乔南,河北科技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服装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理论研究。
2.汉风,河北政协《乡音杂志社》副主编,编审,研究方向:艺术哲学、禅宗文化。
关键词 服装设计;解构;潮流
解构一词的出现与二十世纪,它的出现与人类的发展及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是离不开的。它是一种反传统的观念同时又是人类进步的文明表现。解构主义者称没有结构是一成不变固定静止的,任何作品都是由一种开放的状态形成的。德里达认为,解构并不是简单的颠倒原有的位置,关键在于其认定不同物体之间仅有一些微小差别,而没有优劣的等级秩序,不同物体同时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的关系。同时又是对原有事物按照新的逻辑关系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
解构主义最早出现于建筑设计上,因此在20世纪80年的建筑风格上出现了不同的造型效果,比如立体形态与平面形态的结合,运用一些破坏、扭曲等处理手法达到耳目一新的设计效果,如盖里的跳舞的房子。艺术家利用这种分解的概念,将原有的形态打破,而后进行重组、叠加,在不破坏原有秩序的前提下重视局部的表现,创造出一种神秘的不确定感。
解构主义是一种前卫的、时尚的服装风格,始终保持着在世界范围内对服饰文化的影响,并且将设计理念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将解构的特点融入到服装设计理念当中展现出不一样的设计特点。作为服装设计的三大基本要素色彩、款式和面料,同样可以从解构的理念入手对三个基本要素进行设计创新。
在服装造型当中色彩能够美化人体形象。色彩的解构与重组要在对色彩理论知识熟知的前提下进行色彩设计。将原有的色彩提取后再创造,运用色彩对人心理刺激反应的原理,将其更加概括抽象,在艺术作品当中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以及更为广阔的色彩世界。
服装的风格是一种审美特征和审美认知,并且是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服装的结构主义风格是以人的主体为造型基础,从而强调其造型的比例、层次以及立体感。解构主义则是将构成服装造型的基本元素进行分离、组合形成独特的轮廓特征。
解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对社会学、哲学、文学、艺术、心理学等都有深刻的影响。有着“面料魔术师”之称的三宅一生,提倡没有结构的设计模式。1992年三宅一生推出其代表作品褶皱系列,将整体的面料打散把东方传统的平面构成的概念运用到服装造型当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解构主义设计风格。1997年川久保玲的春季会名为Dress Meet Body,将服装与人体合二为一,把服装当中的零部件进行重组排列,将口袋的造型颠倒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不平衡感。
凯洛林・里诺滋・米尔布克对解构主义时装解释说:“解构主义时装,最显著的特点是在身体与服装之间所保留的空间。他们的服装,应用了多样化的方法,配合多样化的创意,顺着身体的曲线设计。”
解构主义最初是以东方的设计思维为基础,以和谐为设计根本所创造出来的二次空间。它打破了传统对服装结构的设计,除了突显服装的层次以外更加注重人体的舒适感。并且给穿着者一定的主动权,由穿着者来感悟和展现服装的设计理念。解构看似无形,但是又疏而不散这同时又和东方的玄学文化像通,展现出来其神奇的魅力。
解构将服装设计带入一个充满活力的风格当中,他将设计语言与禅宗文化合理的结合在一起,运用打散、分割、组合将服装的各个结构进行再设计,将服装本体与穿着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设计语言。解构主义在当今服装设计当中更加具有吸引性。一件服装早已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结构状态,经过设计师独特的设计手法,将解构的理念展现出来。它是一种充满个性的风格状态,将原有的严谨的服装解构打破,从复杂多变的视角入手使服装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张力。这种理念看似无形,却疏而不散。设计师从不同的角度对整体的服装进行大胆的改造,将原有的部位重新整合分解从而得出新的造型结构。用截然不同的视角来诠释服装的意义与状态。
作为服装设计元素之一的面料,在创作过程中同样可以融入解构的理念。随着科技的发展面料的更新层出不穷。大量的新型材料的应用更是将服装的可视性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同样是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其面料便是最先打入国际舞台的时装艺术品。在服装设计的过程当中他总是致力于研究超前的服装作品,注重面料的选择与更新。在他的作品当中有很多前卫的设计概念,比如用一片面料裁剪出来的服装,以及“褶皱”系列,这种独特的设计理念将服装的整体造型带入一个全新的篇章。
关键词:创意;服装;设计;灵感;实现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056-02
一、创意服装和灵感的概念与作用
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实用性是服饰的基本性能,随着时展,服饰逐渐被赋予了文化色彩,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美化生活的一种途径,因而,服饰的创意也就日益显得重要了。对于时尚产业而言,创意服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创意服装是时尚产业的灵魂,具体到服装领域,打板、制版、生产流程等都是属于技术层面的元素,而惟有创意,是抽象的思维,是人类智慧的产物。而要实现创意服装设计,往往是寻求灵感的启示,并将其恰当的表达而实现的,灵感和灵感的表达对于创意服装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创意服装是指带有一定主体性和文化性的时装,是在服装构成或设计上的富有创造性的意念,它包含着不断地创新、创造的过程,是依据素材的形象或内在的精神加以变 化的一种全新的和具有时代感的时装造型设计。从主观上讲,它是设计师个人思想、个人情感、情趣的体现,也是对知识、前人经验及自我实践等长期积累的感悟。在创意设计中, 设计师们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构思,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 从广阔的天空中、浩翰的宇宙中寻找题材、 挖掘灵感,在表现形式上, 还可以走出面料的束缚, 取自然界任何物品, 如木头、树皮、竹叶、竹根、骨类、塑料、金属等等。服装造型上也可 以尽情夸张, 达到表现意境和艺术情感的效果。从客观上讲,它能提高消费者审美意识,倡导时尚流行,开辟服装更新发展的新境界。将创意运用于服装设计之中的含义,就是 设计者发挥其创造潜能,用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服装语言赋予作品艺术化、功能化、个性化及情感化,以此达到设计作品的创意灵性。它把人们对服装的欣赏引向更高的层次,通过作品传达设计师对于服装文化、传统美学与时代精神的理解和诠释。它以一种强烈的视觉艺术形式,引导人们反思、反叛固有的思维定势,是一种把服装变为艺术品的升华。这一切的创意都来自于灵感的启发,有了灵感,才能产生创意,因此,灵感在服装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谓灵感是指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累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力的思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伊安篇》中,把灵感解释为神力的驱使和凭附。灵感是一种富于魅力的、突发性的、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心灵上的感应,是艺术创作殊思维方式,是创造者的生命。没有灵感的启发,我们也就看不到那些优秀的创意作品,帮助我们选择正确道路和最佳方案。当逻辑通道受到障碍时,灵感思维常能打破框框,能直接地找到事物的本质联系,然后再想办法把思路通过逻辑联系起来,使认识的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具有经常性、普遍性、不可或缺性的作用。因此,创新需要灵感的启发,设计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捕捉灵感,记录灵感,并将其巧妙的运用于服装设计中。
二、创意服装灵感的来源及其实现过程
(一)灵感来源
创意服装设计灵感来源是不尽相同的,它可能来自设计师特别感兴趣的东西,一种 情感,一个他熟悉的人,一个特殊的地方,一次人生经历等等,或者大自然中存在的某种颜色、肌理或形状,甚至一种味道或声音都能够带给设计师灵感。所以灵感的来源是非常丰富的。
其一,大自然是人类创作活动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有如花草树木、各种动物、珊瑚贝壳、岩石砂砾等,都是可以作为创意服装设计的灵感来源。数千年前,在人类有图案设计行为时,很多大自然的造型就被应用于设计上,如陶艺、壁画、布料等大量的取用了自然界的纹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曾经让无数的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同样也激发了设计师强烈的创作欲望与无限的创作灵感。
其二,社会活动与文化思潮。社会活动包括庆典、节日,还包括一些如环保等公益事业,还有一些大事件,如全球性会议、奥运会等。文化思潮指的是文人思想,如曾经的解构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印象主义、浪漫主义等。这些社会活动与文化思潮为人们提供创作的动因,影响到社会各行业以及不同层面的人们。
其三,新科技。新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观念和经济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也为新一代设计师带来全新的设计理念。科技激发灵感主要表现为:科技成果为主题,新材料和新工艺。高新技术、电脑自动化、信息网络化、航天探索等等是世纪末的新景象。这一切都需要设计师具备敏锐的目光和超前的意识,设计师是时尚的先锋,他的职业是给公众传递最新潮的社会时尚。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运用金属亮褶面料进行服装设计,以此来表现当今高科技发展,在世界时装界被推崇为典范。
关键词:解构主义;内涵;意义与作用;风格及特征;表现形式
解构主义最开始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解构主义它涉及到了文学、艺术、建筑、美术等多种领域,并且还在全世界引起了非同的影响,因为这个原因解构就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话题之一。不仅如此,解构主义的运用使得艺术创作品之一的服饰受到所处时代艺术风格的熏陶必然与其紧密相连。
一、解构主义的内涵
“解构”这个词,如果我们单从字面上理解就可以看出来,一个“解”字的意思为“解开、分解、拆卸”;“构”字则解释为“结构、构成”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引申为“解开之后再构成”。因此,可以看出解构主义实质就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并且分解,而且是在反结构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种方式。解构的问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打破固定模式,可以开创多种多样可能性的问题,其结果常常表现的是标新立异、变化的层出不穷、活泼并且恣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二、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意义与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审美标准在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可以让服装更加的有魅力,审美标准的提高不仅针对一小部分的群众,是对广大群众来说,解构主义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审美标准,让广大群众可以不断的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二)有利于提高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水平在解构主义的运用中,只有设计师设计出来,才能被广大群众接受,因此,设计师的水平非常重要,如果设计师没有很高的水平,即使运用了解构主义,也不可能让群众所喜爱,被大家所了解。
三、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风格和特征
(一)解构与重构是相互生成解构的意识就是重新解构和重新组合,它运用解构主义的特殊处理的效果,并且采用不对称的裁剪、采用利落的线条和更加独特的色调来进行合理的设计,不仅强调了面料的独特性、混合性图案的拼贴等,而且无不体现了它的服装的解构主义思想。因此,解构主义的特征之一就是解构与重构的相互生成。(二)表现出来的无规定性无规定性并不是表示没有任何的规定性,而是关于新的意义上的新的规定性,它是表明把彻底的反对形而上学与反体系化,解构主义作为自身思想的根本的规定,这个所主张的是一种美学的无原则主义和多元主义的性质,它强调风格的多元化。
四、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一)对服装结构的解构服装结构非常的重要,结构就像一个人的骨架一样,人有头、手、四肢、骨架等,所以服装结构也有一个重要的骨架,比如肩部的设计、腰部的设计等,都会对服装设计产生很多的影响。在服装设计中,重视服装的结构,要按照比例进行设计,这样结构才会更加合理,让人穿起来更加舒服。(二)对服装材料的解构服装材料对于服装是非常重要的,服装材料有很多的品种,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风格,比如棉质材料就可以看出这个人追求舒适,材料光滑,就表现出这个人非常的张扬,因此,解构主义中服装设计的一个表现形式就是服装材料的解构,让服装适合每个人,让每个人都穿出自己的风格。大量的人工合成材料、塑料材质、金属、木板、玻璃材质、纸、珠片、橡胶、羽毛、石材、拉链等都可以用来制作服装。除了这些非常正规的材料之外,对原有面料的改观,也属于解构的范畴。(三)对服装图案、色彩的解构服装表现出来的形式可以从图案来看出来,一个非常可爱的图案可以看出这个人非常的小,富有一颗童心,很多的例子都可以看出,服装图案表现人的性格。色彩的表现力非常的重要,有的人喜欢黑色,有的人喜欢白色,也有的人喜欢绿色,因此,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表现出来的形式是非常多种多样的。(四)服装对比面积的解构在图形的解构过程中,设计师不仅大量采用各地区、各民族、各历史时期、各流派的手法风格,而且将自己置于过去与未来、激进与传统、中心与边缘、理性与非理性等模棱两可之间,并不需要一个统一的图案主导,显示出解构主义巨大的包容性。
五、结语
服装的面积对比也不再受到限制,大面积的对比色、细小而复杂的色块,多种不同的颜色可以同时在一款服装中出现,所以一反传统的服装的配色,对服装的面积对比进行了彻底的解构。服装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存在非常的重要,让群众越来越重注自己。在服装设计上要运用解构主义,这样就会使服装设计更加的美观,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作者:赵丹妮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庆海,甄强军.从建筑到时装解构主义的罗曼史——浅谈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0(03):179-180.
关键词:构成艺术;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058-01
一、平面构成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一)点在服装平面构成中的运用
点在平面定义里只有位置的含义。因此,服装设计中的点不仅具有位置感而且还有形状,厚度,同时点的运用方法不同代表的含义给人的视觉效果也不同。服装中装饰辅料搭配运用是点在服装设计运用中最为突出的,例如首饰,扣饰,腰带等。虽然其形状,材质,的不同给人视觉效果不同,但它们均以点设计元素的形式出现在服装上。
(二)线在服装平面构成中的运用
线是点进行移动的轨迹。线设计元素是服装设计中最丰富,最生动的部分。服装的千变万化也是凭着对线条的驾驭而产生的。有功能性线及装饰性线两种。直线具有简洁、挺拔的特点。曲线则具有柔软、动感的特点。例如服装中前门襟的扣子如果进行密集有序的排列,在视觉上会产生线的感觉,不仅具有功能性而且具有装饰性。女装中的公主线设计,在功能上起收胸腰省的作用,同时也使女性的三围曲线得以展示,这也是公主线设计经久不衰流行的秘密所在。几何线组合设计在运动服上的运用,给人以动感。而应用礼服上则给人个性神秘之美。
(三)面在服装平面构成中的运用
面是点线移动点线扩张形成的轨迹。面具有一定位置、方向、长度和宽度。如外轮廓呈现“A”状的伞型服装就是通过修饰肩部,夸张下摆而形成的三角形块面。而“T”形则是通过夸张肩部收紧腰部形成梯形,反映出的是挺拔稳重的面的视觉效果。面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比“点”感觉大、比“线”感觉宽,设计中常把服装各部位看做几个大的几何面,从而构成了服装的大轮廓,然后在大轮廓中,再做内部分割。例如几何面在男装西装、职业装中多以直线与方形的面组合而成,这种设计给人庄重平稳的感觉。曲线形状面,在女装礼服设计中常采用,再现了女性优美的曲线,同时裙长拽地褶摆加大构成强烈的面形,再现了女性高贵优雅的魅力。
二、立体构成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两者虽然都能裁剪出服装,但由于两者实践思路不同,立体裁剪的效果直观,更具启发性。运用立体方法设计的服装实用性虽不高,但立体结构占用的空间位置可以接触到,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因此具有极强的艺术观赏性和展示性。立体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在人体表层做结构上的堆集或下陷,让其材质凸出或凹入平面。例如:服装褶皱设计、服装刺绣设计、服装填充材料压线迹等等。由于立体构成艺术的表达形式相对于平面艺术表达具有了立体感,因此被广泛的用于服装创意设计作品中。
(一)填充衍缝立体造型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填充材料衍缝造型是指将具有膨胀性的材料填充进面料中再进行压线迹缝合,通过线迹使材料产生凸出或凹入的立体肌理效果。该类造型由于缝制简便、效果突出,比较适合年轻人的着装口味,有的服装为了强调视觉,触觉的肌理变化,有些款式服装只对领部或袖子等局部部位进行小方格或菱形处理,在衣身处进行大方格处理。
(二)褶皱立体造型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褶皱设计是最具美感和创新的应用形式。褶皱都有各自表现形式,“褶”是将材料按一定大小、方向、数量等规律折叠产生纹路,褶的方向和尺寸数量一致时,视觉效果比较规则工整;“皱”是因服装材料挤压紧缩揉捏形成的自然纹路。可采用抽线和松紧带紧缩等工艺,用手工或缝纫机线距缝纫,留出一段线头,然后抽缩到需要尺寸。其次,可以使用松紧带伸缩形成随意皱纹。在设计中,褶与皱的设计可“因形而生”,依据服装款式设计需要和人的身体的曲线有节奏层次设计。
(三)刺绣立体造型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刺绣也是立体造型设计的工艺方法之一。刺绣的各类针法形成的立体化装饰效果给服装增添了无限的视觉美感。服装中常用的刺绣工艺有彩绣、贴布绣、串珠绣等。彩绣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刺绣方法,是通过针与线穿梭中形成的点、线、面和加入包芯变化,形成富有立体感的图案。特别是珠片绣在高级时装中运用更为广泛,由于珠片本身材质所具有的光感特点,在灯光下产生强烈反光。若赋予人体后,由于人体的曲线变化及人体的扭动受光源色、环境色及自身色彩反光的作用,使人体和服装产生强烈视觉效果。
三、结束语
构成艺术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通过对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基本形式特点,运用技巧及方式进行探索,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构成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服装设计;艺术性;商业性
服装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做成部分。我国人口数量为13.5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因此国内对服装需求量很多,根据国家统计局出具的资料显示2016年1月份到10月份,我国服装销售额达到了1131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5%。同时,在国家贸易中,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根据国家海关总署出具的资料显示,2016年1月份到11月份出口服装出口贸易额为2395.57亿美元。从数据上看我国服装行业稳定发展,但是国内服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满足客户需求,迎合服装潮流趋势已经成服装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一、服装设计艺术性分析
首先,关于艺术设计的原则,统一原则又叫一致原则,与调和的意义比较相近,在服装设计中,多数会用调和的方法来达到统一的目标。一个好的设计,服装上的部分与整体之间,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各要求都应该保持一致。如果要素的变化太多的话,就把一致的效果破坏了。再就是比例原则。比例是指服装的每一个部分间的大小的分配,看起来较为适宜,如口袋与衣身大小的关系,衣领的宽度都要比较适当。在衣服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应用黄金分割的比例。除此之外,附件以及饰物的大小比例也要高度重视起来。另外还有韵律原则,这是指通过反复的规律进而产生柔和的动感。例如:色彩由深到浅,形状由大到小等渐层的韵律、色彩以及线条等具有规则性的重复,这些都是在设计中经常用到的手法。同时服装制造工艺是提高服装设计艺术性的主要方式,以褶皱工艺为例。在调查中女士对服装的装饰性非常重视,尤其是褶皱工艺。褶皱是服装设计中最经典的制造工艺,通过褶皱工艺可以使二维的服装面料具有三维的视觉效果,能够让服装看起来更加立体,拥有更好的空间感,具有很好的塑形效果。目前褶皱工艺被广泛应用。像裙子、女士外套、靴子以及家纺类产品都有褶皱工艺的身影。在颜色方面,中国红、经典黑、静谧白一直是女士最钟爱的服装颜色。此外,很多服装设计者将拼接工艺运用到服装设计中,拼接工艺将不同颜色、不同面料、不同款式进行有机组合,让服装更加具有层次感。
二、服装设计的商业性
服装设计的商业性本质是迎合消费者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人的审美需求与时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现阶段的时展潮流出现向融合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目前服装设计风格更加多样化。如何迎合消费者审美需求不仅是服装设计商业性的具体表现,更是服装企业发展的方向。为了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服装企业可以从服装颜色、款式、面料、制作工艺为出发点,让服装产品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②实用性。实用性是服装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消费者在选择服装时重要的参考依据。服装能保护人体,维持人体的热平衡,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服装在穿着中要使人有舒适感,影响舒适的因素主要是用料中纤维性质、美容规格、坯布组织结构、厚度以及缝制技术等。此外,服装质量与价格同样是消费者选择服装重要的参考依据,例如服装面料是否起球、是否存在容易产生静电,是否容易打理等。同时,受收入的限制,尽管服装设计很精美,但是很多消费者对昂贵的价格不得不望而却步。为了拓展服装设计的消费群体,在服装价格制定方面,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能一味的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来增加营业额,应该制定在一定的合理区间。
三、服装设计发展的要点
1.注重创新。创新是服装设计的灵魂,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服装呈现更完美的形态。外形设计是服装设计的核心内容。设计师通过裁剪、缝制、收线等服装制造工艺使服装呈现出不同的外形轮廓。从服装设计的角度上来说,必须要有新颖的服装设计理念,要做到不跟风、不抄袭的原则,充分保证服装设计的原创性与独特性。2.提高服装质量。在注重风格创新的同时,提供服装质量同样是服装企业发展的重点,注重消费者的舒适度,避免服装面料给消费者皮肤带来伤害,同时要注重制作工艺的考量,注重服装质检工作,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翻工。3.注重品牌营销。服装企业要找准自己的影响路线,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服装产品推向市场,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并且如果消费者需要对服装进行调试可以在全国任何一家门店调换。在价格制定方面,服装企业要从全面的角度出发,可以从服装设计风格的优良、服装用量的优良来制定相应的价格,以此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求。
四、结语
在人们审美观念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服装设计的商业性,因为只有不断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服装产品才能收到人们的认可,服装制造企业才能获得更低的营业利润。
作者:刘媛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在服装设计教学工作中,引导学生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政治、民族、文化、时代、环境、专业修养、宗教、语言运用、经济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能力,引导学生丰富、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应该成为教师的教学重点,进而提高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评价和欣赏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自如地对一个完美的设计作品做出多方面的评价和高水平的欣赏。
由于一个整体性的服装设计工程具有设计、制作、穿着等环节,整体性审美能力的具备是教育学生进行创作时的关键。从整体系统角度进行审美,不仅可以审美设计成形的服饰本身,而且它在生产过程中的科学性、消费者穿着消费方面的协调性、市场与生活中的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性等各个方面也可以被考虑到,并且可以把它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审美系统。整体审美的整体也是由部分构成的,在以人为本的思维原则的确立下,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创作,更加完善和巩固学生的整体审美能力,教师应该该从整体下的各个系统着手来进行施教。
从设计、制作和穿着等三个角度进行阐述。首先要说的设计就是所谓的服装设计构思。比方,对于学生到底要设计出什么款式的服装而产生疑虑,此时学生就可以通过设计构思进行自答。所以培养学生解答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疑问的能力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由于美学和艺术创作的源泉都是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学生应该从社会实践中、从人群当中、从生活当中发现美,细心地观察人们的喜怒爱好,观察社会中不同层次和不同群体的人们,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思想状况,分析他们的心理,看他们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有些什么需求,从而创作出适合于大众的服装设计作品,这便是服装设计的审美标准。学生要想使自己的服装设计作品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具有符合时代及社会的审美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相当的适销人群,就需将自己要根植于日常生活当中,探寻需求,发现人们普遍认为的具有时代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美。至于成衣制作的艺术设计,当前,奇崛险怪的设计风格成为许多学生的审美追求。在他们的发展设计作品之中往往有一种所谓的天马行空的艺术风格,实际上其并不具有自然的科学性和社会的合理性。由于学生对成衣设计到成衣制作流程的不太了解,自己又没有对服装设计进行很好的推敲,工艺制作和成品大批量生产的可能性知识比较欠缺,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于他们或缺了整体性的审美参照。所以,这些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在发服装设计的作品当中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硬伤”。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美的可行性以及美的可实践性是整体审美思维的一个重要层面。假设一种不能在实际生活中根本不能够的一种存在而让人们来接受、欣赏甚至批量生产从而嵌入消费领域的设计佳作,那么只能说明这种设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创作。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到服装缝制工作生产中去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从而使自己的设计作品更加贴切生活,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成衣穿着,要教育学生充分体会服装消费者切身的舒适感与和谐感,这是整体审美思维的第一要求。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着装者本身的社会环境与自身气质、气氛之间的协调性和与服装相关的材料和面质的角度进行考虑,而且还要求学生从设计样式的本身进行思考。所以学生在教师授课的时候,也应该灵活接受和灵活运用,随时保持对美学的具有充分的整体性认识,要认识到形式上的美不能决定一切。要从质到形,灵活地理解美是一种与很多要素在一起的、有机的、整体的、和谐统一。
由于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服装的流行是社会时尚的一种艺术风格,服装款式在不断地更新,所以导致了竞争十分激烈的服装市场的形成。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们对服装的要求水平都是不尽相同,但是对其总体要求方面都是在不断地提高这是一个客观的必然。面对当前的这种形式,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们一定要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培养学生的整体审美的思维能力。(本文作者:孟庆波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关键词:服装设计;褶皱;审美特征;设计创新
服装设计师素来偏爱褶皱元素的运用。在利用褶皱设计的现代服装史上,最为闻名的可以说是褶皱的“始作俑者”日本的三宅一生,他在把握了褶皱的本质特性的同时,还对东西方服装的构成要素完美结合,创造出了经典的服装杰作。此后,褶皱被更多的设计师作为灵感构思的源泉,更巧妙和多样化的设计突出服装的视觉效果和时尚品位,使褶皱的设计与应用在服装造型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褶与皱的美学形式
在服饰上,褶皱是服装造型中常用的面料塑形手法,是改变面料原有形态属性面貌特征的重要手法之一,二者看似是相当的同一属性物质。但是,在具体的运用中,褶与皱还具有一定的表现差异性。“褶”的含义是衣裙按照一定规律折叠所产生的纹痕;“皱”的含义是因服装面料表面紧缩和揉捏而形成的自然或随意纹路。皱褶在服装设计中,以各种方式在衣服的不同部位使用,例如:肩、领、腰、袖等位置,根据设计中所用的织物不同,其效果也会有所不同。褶皱作为服装的设计元素自然也存在着美的形式。由于褶和皱在含义上有所区别,二者的美学形态也是不同的。黑格尔曾经说过:“美只能在形象中见出,因为只有形象才是外在的显现。”
褶是对服装面料进行一定的规则处理后面料的视觉和质感形态。一般是把面料按照一定的尺寸和数量进行折叠,根据设计需求进行随意变化,其设计效果也是不同的,始终以规则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秩序存在。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说:“美在秩序中产生。”同时,褶还有活褶和死褶、正褶和反褶之分。活褶一端缝合,而其余是自然打开的,具有流畅的层次感;死褶可以用机器压烫缝合成形,视觉效果规律而工整。正褶多表现体积感;反褶多表现延伸感。
在服装设计中,皱的形成方式很多,主要自由性和随意性表现,视觉效果舒适自然。随意和自由的皱形态一般自然堆砌,属于自然抽褶或随意性捏褶的范畴,随意性表现了一种动静交融的自然属性,体现了自由、亲和、优雅的艺术精神。设计师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款式、面料与工艺的不同组合变化,创造出各种不同风格的造型效果。褶皱是丰富的,但它又是简洁的,只是它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导致在视觉形式上千变万化。
二、褶皱的功能语言
服装的装饰性和功能性是服装造型的两大要素,它们融合在同一件服装上,而在穿着效果上是整体不可分割的。褶皱在服装中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而且具有实用功能。人的身体是个凹凸不平的不规则立体,而且始终处于活动状态。所以,服装中的褶皱是根据人体结构设计的,褶皱的松紧量设计是依据人体的运动和款式造型与使用功能的需要,其外型的变化也促成了运动功能和空间美感的形式,空间的变化又形成了新的褶皱外型和线条。因此,在现代设计风格中,褶皱的疏与密、横与纵、动与静等相互呼应,能完美地改变原有的形态和属性,实现艺术性与功能性的统一。
褶皱在服装上的应用使服装的造型语言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使点、线、面在服装上的表现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使服装与人体体形以及运动的适应性获得了更大的调节度,同时也为服装造型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更加多彩的手段。从古代服装到现代服装,从简约的到繁复的造型风格,褶皱都能与之协调和呼应,并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褶皱的创新设计
在中西方历代服装中,褶皱的设计运用也很多,但褶皱都不是主要强调装饰性,而是借褶皱更突出地表现人体的动态美,传达出一份气势和神韵。褶皱设计在服装中的运用还将继续下去,近几年褶皱设计受服装风格的影响,尤其怀旧风潮、波西米亚风运用于服装造型中并继续向前推进。随着人们的时尚观念和审美形式的不断改变,风格转变的更替性,服装材料的多样性和服装工艺的更新发展,服装设计师可以更宽泛的运用褶皱去创造新的流行时尚。
因此,我们应完全理解人体、时间和空间三位一体的关系对褶皱在服装中的结构与材质进行突破设计。褶皱造型是从平面化到立体化处理过程的升华。通过抽褶、堆积、折叠、错位、扭曲等造型手法,使衣料不仅能满足人体体形的需要,而且具有强烈的立体感。三宅一生的时装一直以无结构模式进行设计,摆脱了西方传统的造型模式,而以深向的反思维进行创意。掰开、揉碎,再组合,形成惊人奇突的构造,同时又具有宽泛、雍容的内涵。这是一种基于东方制衣枝术的创新模式,反映了日本式的关于自然和人生的哲学。他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创新”,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馆长戴斯德兰呈斯称誉其为“我们这个时代中最伟大的服装创造家”。他的创新关键在于对整个西方设计思想的冲击与突破。
设计师应该慧眼独到,打破时间和时装的界限,另辟蹊径去体会人与自然的形态、科学技术及各种艺术作品等,也包括存在于文学、哲学等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之中的思潮和观念,将精髓理念融入到褶皱的创意设计中,真正做到求新、求变地理性设计,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探索新的着装方式。
结语
服装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一样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向舒适化、高品质化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服饰要求都呈现个性化发展。在服装造型和设计中,褶皱作为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和形式语言,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性和视觉审美性,并由此衍生出了深远的文化艺术内涵,是平面构成与立体造型的结合点,从而达到设计上的特殊性,并富有强烈的个性。对现代服装设计与制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包铭新.《服装设计概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1
[关键词]解构主义 服装设计
一、关于解构主义
20世纪80年代,晚期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有了新的发展,以彼得·埃森曼和贝马得·屈米为代表的西方建筑师把当代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的结构主义哲学理论应用于建筑创作,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念。
1、解构主义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一般认为,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的一个独特分支,或从后构成主义中衍化而出,而后结构主义又是结构主义的产物。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是20世界五六十年代在西欧一些国家兴起的哲学流派,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文化,认为“文化是各种表现系统的综合”,其中重要的是系统是语言,此外还包括科学、艺术、深化、风格、习惯、宗教等。结构主义认为,重要的是不是事物的现象而是它的内在结构或深层结构。皮亚指出“结构”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整性。“简单的规律,复杂的空间”是其形式的意义。
后结构主义否定结构主义把语言当成一个封闭的稳定的有明确含义的结构体系,认为语言的含义不在语言符号本身,而是在符号的比较和差异之中。因此,后结构主义把作品堪称具有多元的意义,永远不能固定在一个中心含义、一种本质和一种意义上。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攻击的不仅仅是20世纪前期的结构主义思想,实际上把矛头指向柏拉图以来整个欧洲理性主义思想传统。德里达不但认为作品处于解构和开放状态,而且主张开放各个学科之间所存在的学院式的边界。
2、解构主义登上服装舞台
当解构主义在设计界渐渐被熟知的时候,对社会文化和流行导向极为敏感的服装界也悄然发生了改变。70年代的欧洲反时装运动是对现代服装结构的大胆挑战。70到80 年代服装界面貌的重要改变的另一方面是一批日本设计师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三宅一生,川久保玲,山本耀司等设计师展现的,有别于传统服装的呆板同时也并非反叛青年那般激进的,新奇的服装,以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结构打动着人们。用解构来表现,给服装一个全新的面貌,渐渐成为世界各地喜欢这类风格的服装设计师的选择。现代的服装解构仍然是倾向于强调个体本身,强调每件衣服的独特存在感。就像山本耀司所说的,凡穿他所设计的服装的人,所欲表达的是一种属于自己所独有的个性。
现今的解构并不仅仅是破坏,更重要的是重组与构成,服装语言的纯熟,解构技法的多样,使得服装结构更加具有可捉摸性。一件结构被打破已经失衡的衣服,不能算是解构服装,而通过设计师的巧妙手法做出新的结构,新的整体性才算是解构服装。
二、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
解构主义的服装设计,其本身就是一种充满个性的时装风格,设计充溢着禅宗与人文的哲学思想,其造型因跳跃、断裂、分割、组合以及拼贴造成的非服装结构上的矛盾和冲突,使服装显得越发的沉厚、隐秘而富有内涵。
1、对服装结构的解构
现在,大家头脑里普遍意义上的解构主义仅仅是对结构的分解与重构。在整个过程中大家都遵循了“形式美感” 的法则,但是由于不同的设计师会有不同的想法,自然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解构的作品往往呈现出未完成的状态。有的作品看起来好像是没有缝合没有挂里布或者面料缺失甚至是还没有来得及锁边,但是这种未完成的形式开辟了另一种审美模式。这种“未完成”也给了人第二次创作的余地,即人在看这个作品的同时在大脑中又进行了第二次创造,将未完成的部分在自己的想象里完全化,从而勾画成一幅完成的画卷最终达到“意象完成”。还有的作品本身虽然看起来是个已完成的作品,但穿着者可以随自己的心情定型搭配,比如多根肩带的随意搭叠,衣片的前后随意归属,或是衣袖与裤脚的长短收放自如,这些形成的不确定性其实是一种心情的释放、灵感的进发。就像包铭新所说的那样:“服装解构是对传统的颠覆,结构和含义都难以把握,作者的作品不仅仅为作者自身的理念所转移,还在于观众的参与,观众看到了什么,那便是什么。”
现在热衷于结构解构的设计师不胜枚举,比较典型的有日本的川久保玲(Rei Kawakubo)、英国的侯赛因·查理扬(Hussein Chalayan)、安特卫普六君子。川久保玲在解构方面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完全建立在纯熟的结构运用基础之上的。
2、对服装材质的解构
一般传统的材质运用都为针织和梭织面料,一些创意装里面也会运用到纸张、塑料等。对服装材料的解构就是使用与传统材料迥异的材料来制作服装。六君子的作品结合了强烈的意念与特殊的材质,将艺术与服装创作透过精细的剪裁合为一体。侯赛因·查理扬喜欢独自思考使用不可思议的材料。他将自己的毕业创作埋在地下观察它们的腐烂情况,用梦幻泡泡、飞机材料、木头、串珠甚至是蜡烛做的衣服,衣服在拽动拉线的一瞬间自动充气如救生圈,衣服里面藏霓虹灯,还有随意开合长短可以随意遥控的服装,这些都是查理扬的创意。这也应了安迪-沃霍尔的那句老话“Every thing is art”(任何事物都是艺术)。除了侯赛因·查理扬运用的这些材料之外,还有许多材质都是可以利用的,如:报纸、羽毛、面包、甚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品,都可以作为原材料用在服装上。这样,看似严肃的设计就以游戏的方式被轻松地创作了出来,因此以游戏的心态做设计也是后现代服装设计的典型特点之一。在材料的选择上,材质的好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作品的好坏,丰富的材料很多时候可以丰富设计师的设计灵感。
3、对服装图案的解构
传统服装上的很多图案是二方连续或者是四方连续的,它们多作为与服装风格相搭调的图形而存在,但在解构的服装里面这些是看不到的。安特卫普六君子之一Bernard van Willhelm六人中最狂野的一位。他的设计具有强大的活力和爆发力,完全不顺应传统的审美常规,并且,设计师总能源源不断地带来夺人眼球的新作。迷恋电玩、网络和新媒体,Bernard van Willhelm的作品充满了色彩与能量,他曾是第一个在时装上运用网络与CD唱盘的设计师。Bernard van Willhelm把艺术与时装相结合,在昆虫、运动、色彩、牛仔、童话中找寻灵感,不规则的线条和安装在袖子与领口的各种立体配饰,为怪异夸张的服装增添了不同寻常的趣味细节。
4、对服装传统意义的解构
服装的传统意义首先讲究其功能性,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衣必常暖而后求其丽”也就是首先包裹人体和能够保暖,然后是标榜自己的品位寻求美丽等。解构主义服装对传统意义的解构就是对这些的解构。比较典型的是保罗·戈尔捷1992年发表的装。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它还是具备了美丽所应具有的特点。
三、解构主义服装的特点
1、解构服装的形象特征
大体上来说解构服装的结构特征有以下标准:
①解构服装用倾斜,倒转,弯曲,波浪等表现手法。
②巧妙改变或者转移原有的结构。
③力求避免常见、完整、对称的结构。
④整体形象支离破碎,疏松零散,变化万千。
以上所说的标准通常只要符合一两项,就可以称之为解构的服装。但需要注意的是:解构不可过分散乱残缺,为了标新立异而破坏服装的基本结构和美感。解构并非无章法的乱来,也同样应该是经过反复推敲而确定的设计。
2、解构服装的深刻的含义——宽泛的解构主义
这些是从服装的表象上来阐述解构的,服装设计中所解构的不单单是指对服装的结构,对社会环境以及阶级地位、身份、经典等等的流行的解构,对正统美的法则以及评判标准的批判和新的诠释,才是解构主义更深刻的意义。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的融合大势所趋,死板的认定标准越来越淡漠。解构是解构,但解构已经不单单只是解构。含有民族元素的也有着解构意味的衣服,可以同时归入到民族和解构两个范畴里。
四、 结论
将设计师置于过去与未来、激进与传统、中心与边缘、理性与非理性等模棱两可之间,显示出解构主义巨大的包容性。在服装界对美的认同变得十分宽泛的今天,设计师以一种游离的状态看待这个世界。在不断的“解构”过程中,他们从传统、现代、超前、艺术、民族、街头、科技等方方面面汲取灵感,将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文明与蛮荒、繁杂与简约、古典与前卫进行混淆。这种极为自由的表达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民族、阶级、性别等界限,诠释了设计师对后现代服装的理解,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人性的回归。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
[2]王受之.世界时装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