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红臀护理要点范文

新生儿红臀护理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红臀护理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红臀护理要点

第1篇:新生儿红臀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护理

【中国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28-01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常见病症之一,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体内血清未结合的胆红素升高而产生皮肤巩膜等黄染现象。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及护理,严重者有可能继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光照疗法是通过荧光灯照射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临床疗法,该法可使患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氧化分解成为水溶性异构体,并随尿、胆汁排出体外,从而有效减少患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含量[1]。我院对2008年2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52例新生儿黄疸按照其病情采取光照疗法及治疗的相应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患纠纷,具体报告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8年2月-2010年10月我院妇产科病房住院的5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30例,女22例。在出生2-4d后面部、四肢及躯干出现黄疸,重度患儿出现精神萎靡,肌张力亢进或减退,凝视、吸吮反射弱等症状,光照前查总胆红素均超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临床诊断标准[2]。

1.2 方法:所有入选患儿均予以双面照射光疗暖箱机光照治疗,同时针对患儿病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1) 光疗前护理:首先,患儿家长心理准备。因对新生儿黄疸缺乏正确、科学的认识,会使很多家长误以为新生儿皮肤黄染属正常现象,加之对光照疗法认识不足,个别家长会存在焦虑心理,甚至会拒绝接受光疗。鉴于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儿家长常规新生儿黄疸知识宣教工作,使家长了解该病发病原因、光疗作用、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及解决措施,消除家长疑虑,取得配合,保证患儿尽早接受治疗。其次,患儿准备。光疗前对患儿进行常规体温监测,并检查患儿皮肤是否完好,有无硬肿、红臀,确保患儿皮肤清洁,剪短指甲以防患儿抓破皮肤,必要时对患儿手足进行包裹处理,并佩戴眼罩,应松紧适宜。为防止损伤患儿生殖器,以尿垫遮盖其会,及时更换尿垫。最后,环境准备。检查光疗箱灯管,并用酒精清洁,接通电源,观察灯管是否正常,若不正常应及时更换。预热蓝光箱,向箱内注水至箱容积的2/3,将箱温设在30~32℃间,相对湿度设在55%-65%间[3],严禁在箱上、箱内放置杂物,以防遮挡光线,影响疗效。(2) 光疗时护理:待患儿进入光疗箱,将其裸放于箱内最佳光照位置,每照射2 h进行1次体温测量,并做好记录。将患儿体温维持在36-37℃间,根据其体温来调整灯箱温度,若患儿体温低于35℃或高于37.8℃则应立即停止光疗,并及时给予适当处理。治疗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患儿哭闹,使其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以减少消耗。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哺乳需要、箱温是否正常、尿垫是否干爽、患儿是否存在呕吐、发热腹胀及惊厥等症状。若存在异常情况应立即报于医生,查明原因,及时解决。按医嘱进行静脉输液,确保患儿的水分与营养补给。光疗进行过程中患儿全身,失去了,此时护理人员应通过触觉及听觉给予患儿一定心理安慰,使其获得安全感,有所依靠。通过给予轻声安慰、温柔抚摸四肢等爱的提示可使患儿情绪稳定,保持安静,也有利于其生长发育。(3) 光疗后护理: 出箱前应先预热患儿的贴身衣物,穿好衣物,注意保暖,以防受凉。摘除患儿眼罩,观察患儿皮肤黄染症状的改善情况,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皮疹及炎症等,若存在异常应立即联系医生,作出处理。

2 结果

本组5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经光照疗法及治疗的相应护理1-2d后巩膜、皮肤黄染现象明显减退,第3、4 d的复查显示所有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均低于170μmol/L,未继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及其它并发症,均好转出院。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病,应尽早接受治疗,尤其是早产儿及伴严重酸中毒、缺氧、严重感染、颅内病变的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发生核黄疸[4]。对其的治疗有药物、换血、光照等手段,其中光疗最为简单易行,可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经济方便,但在光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及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首先,环境的改变。新生儿在接受光疗时全身,会失去安全感,加之温度改变、灯光刺激,往往会出汗、剧烈哭闹、烦躁不安。

其次,皮肤损伤。新生儿皮肤娇嫩,若保护不当,皮肤易被损伤。足月儿其指甲会超过指端,易划破前胸及面部皮肤,若未及时修剪患儿指甲,光疗时患儿极有可能抓破皮肤,引发医患间矛盾。同时患儿双足会与床平面有机玻璃进行反复摩擦,有可能擦伤外踝皮肤。光疗时环境温度较高,若更换尿垫不及时,易形成红臀,再加上光疗时间相对较长,新生儿皮肤娇嫩,患儿眼罩处皮肤也易损伤。

再其次,体液不足。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极高,比正常情况高出2~3倍,因此,若不及时补水会引发脱水。

最后,家长知识及护理人员自身知识的缺乏。若护理人员宣教力度不够,同患儿家长的交流不充分,会导致家长对新生儿黄疸认识不足,对该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治疗过程、预后处理等存在疑惑,在多次问及患儿病情未得到满意解释时引发医患间矛盾。同时,有少数护理人员对光疗疗效影响因素认识不足,如机箱湿化器、灯管灰尘等的清洁处理,新生儿皮肤涂油剂、扑粉的使用,灯管使用寿命等,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到光疗疗效[5]。

因此,在光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精心护理,做好光疗时间记录工作,勤巡视,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反应等。定时监测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一旦存在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及时更换患儿尿垫,做好母乳喂养指导工作,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间的信任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崔焱. 儿科护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99-100.

[2]金汉珍, 黄德民. 实用新生儿学. 卫生出版社,2002:265-266.

[3]胡嫦. 儿科护理学.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71.

第2篇:新生儿红臀护理要点范文

临床资料

2006年5月~2011年7月收治新生儿惊厥患儿37例,男22例,女15例;其中因围产期因素直接入院12例,外院转入25例;早产儿19例,足月儿6例,过期产儿2例;出生体重:<1000g 1例,1000~1500g 3例,1500~2000g 11例,2000~2500g 10例,>2500g 2例。

围生期高危因素:经追问病史,剖腹产患儿22例,其中有围产期高危因素如下:母亲有有异常妊娠、分娩史5例;孕期有感染、出血史11例;有孕期合并片如合并妊娠高血压、慢性肝、肾及内分泌病者5例;产钳助娩4例,臀位产2例,胎头吸引助产2例,脐带异常10例:脐带绕颈7例,脐带脱垂1例,脐带绕身1例,脐带短小1例Ⅰ羊水胎粪污染8例:Ⅲ度5例,Ⅱ度3例,有窒息史18例:重度窒息10例,轻度窒息8例,产妇妊高征5例,产前感染4例。无以上病史7例,有新生儿合并多种高危因素。

惊厥临床表现

按国内文献,新生儿惊厥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①微小型:发生此类型惊厥新生儿11例(29.7%)。多发生于睡眠或刚清醒时,发作时以面部动作为主,表现为眼部、嘴部动作异常如眼球位置偏斜、眼睑抽动及眨眼发生及咀爵动作,有时可出现四肢游泳及划拳样动作。因抽搐时动作幅度小,并与新生儿正常活动难以区分,易被忽视。基础疾病分别为窒息史并颅内出血5例,均在生后3天内发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4例;低血糖1例,另有1例为颅内感染者,以微小型惊厥为首发表现,后出现肌阵挛。有9例患儿惊厥时伴随明显心率改变如心动过速或明显下降,伴血氧轻度下降者4例。国内研究认为微小型发作是新生儿惊厥的主要表现形式[1],且占新生儿惊厥发作形式50%以上,观察比例明显低于以上数据。有可能是这种发作方式与新生儿正常行为不易区分。而我们发现患者多有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合度改变。体会是如有基础疾病者,如患儿安静时出现心率明显改变及血氧饱合度下降,应仔细观察有无惊厥发生。对于有围产期高危因素者,应加强监护。②肌阵挛型:此类型惊厥发作患儿发生21例。此型可根据抽搐范围分为局部阵挛型、多灶阵挛型及全身肌阵挛型。局部阵挛型指阵挛局限于患儿身体局部,可扩大到身体同侧及其他部位;多灶型阵挛指多个局部阵挛,抽搐迅速从身体一个部位转向另一个部位;全身阵挛型指肢体及躯干反复痉挛。后两者多伴有呼吸、心率及明显意识改变。其中以表现为局部阵挛7例,原发病分为低血糖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颅内出血3例;表现为多灶阵挛5例,原发病分别为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颅内出血3例;表现为全身肌阵挛型9例,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例,其中有1例因感染严重出现强直性惊厥;颅内出血及窒息4例,脑发育畸形1例,病因不明者1例,但伴宫内发育迟缓及肝大拟考虑代谢性疾病。③全身强直型:此类型发作患儿5例。多见于严重颅内疾病及重度窒息、大量出血及其他重症疾病晚期。此类型中有颅内出血及严重窒息5例,先天畸形1例,颅内化脓感染2例,合并其他畸形4例。

全身强直型与肌阵阵挛型因发作时患儿动作幅度,并且反复发作,发作时几乎都存在伴随症状,如发绀、气促、心率及血氧饱合度改变,故易被发现处理。

护理观察要点及体会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与新生儿正常行为不易区分,而微型发作者动作幅度小不易发现。因此,新生儿护士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有惊厥发作高危因素患儿应加强心率、呼吸、末梢循环等生命体征监测,最好在生后3天内常规予以心电及血氧饱合度监测。不能正常进奶的患儿应常规监测血糖,以防低血糖发生。与新生儿接触时应时刻注意患儿体温、面色、意识、反应、囟门张力及肌张力状态。因为有些新生儿惊厥发作时就可以以呼吸暂停、屏气、呼吸增强、鼾声呼吸、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瞳孔扩大或缩小,阵发性面红或苍白,流涎,出汗等自主神经性发作为惟一表现[3]。

新生儿惊厥应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组织缺氧,迅速止痉及病因治疗四大环节。作为护理人员,在发现惊厥史应确保呼吸道通畅,如保持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的分泌物,并及时予以氧气吸入及建立静脉通道。有全身肌阵挛及肌强直时肢体不应制动,防止肌肉拉伤或骨折。应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体温、脉搏、呼吸、瞳孔、抽搐的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反复惊厥不止时应及时通知医生,按医嘱给予脱水剂预防脑疝的发生,同时要注意有无休克与呼吸衰竭,以便及时协助抢救。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3.

第3篇:新生儿红臀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HIE;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2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6(c)-099-02

HIE是围生期窒息缺氧所致,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是新生儿期危害最大的常见病。重度患儿常出现永久性脑损害,如脑瘫、癫痫、智力低下、学习困难及视听障碍等后遗症[1]。现将我院2007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120例HIE患儿的护理进行总结,旨在探讨对HIE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5月~2008年5月收治120例HIE患儿,均为出生后1/2~5 d入院,其中,早产低体重儿30例,占25%;经CT检查不同程度、不同部位颅内出血72例,占60%。根据HIE诊断依据和分度标准[2]:轻度52例,中度46例,重度22例。轻、中度HIE患儿住院5~14 d,重度HIE患儿住院15~25 d。

1.2 方法

询问患儿病史,详细检查。从出生情况、有无窒息、惊厥、颅内压增高、肌张力及生命体征等方面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及对策,如颅内压增高、呕吐、惊厥、呼吸障碍、低温性硬肿症、营养缺乏、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家长恐惧的对策等。结合临床护理实践,查阅相关资料,制订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结果

120例患儿中,治愈105例,占87.5%;死亡3例,占2.5%;放弃治疗3例,占2.5%;因经济困难病情好转出院9例,占7.5%。通过随访,3例出现脑瘫,2例出现脑积液,1例癫痫发作,均为治疗时间不够的中度和重度HIE患儿。

3 护理措施

3.1 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观察意识、前囟张力、肌张力、瞳孔、面色、有无惊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给镇静止惊、纠正低血糖及酸中毒、降低颅内压、维持能量供给、护脑、止血等治疗。同时观察输液部位有无肿胀,输液滴速是否通畅。新生儿心肺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应严格控制输液总量和滴速,脱水剂用静注,以达到疗效。伴有头皮血肿要避免患处受压,并观察血肿的变化。合并颅内出血的患儿要绝对静卧,避免头部输液,以免加重颅内出血,减少嗓声,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护理和治疗集中进行,动作做到轻、稳、准,尽量用留置针保留,减少反复穿刺。

3.2 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应及早合理给氧,鼻导管吸氧时,足月儿流量0.5~1.0 L/min,早产儿及低体重儿流量0.3~0.5 L/min。如出现面色青紫、呼吸暂停应加大氧流量,立即吸出口鼻分泌物,拍背,弹足底刺激哭叫而恢复呼吸,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0%~95%之间。持续吸氧一般不超过3 d,症状改善后,呼吸平稳、全身皮肤红润可停止吸氧,持续过量吸氧易致氧中毒,引起肺水肿、肺不张、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等。

3.3 维持正常体温

HIE患儿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体温调节功能亦不健全,更易并发硬肿症。注意保暖,使体温保持在36.5~37.0℃之间,早产低体重及体温不升者给予温箱保暖,温箱温度根据患儿体重及体温而定,相对湿度55%~65%,升温不能操之过急,一般每小时提高箱温1℃,避免升温过高、过快导致脑出血。一切治疗、护理操作均在箱内集中进行,尽量减少打开箱门的次数,维持箱温的恒定。如合并硬肿症给维生素E 50 mg加(氢溴酸)山莨菪碱 3 mg混合后外擦按摩硬肿部位,每4小时1次,动作轻柔,以局部微热为宜。本组病例经用药后1~3 d治愈。体温过高者松解衣被,头枕凉水冰袋给予降温。

3.4 喂养

此类患儿都有胃肠道的缺血、缺氧过程,不宜早哺乳,一般轻度患儿生后6 h开始喂奶,先喂葡萄糖水2~3 ml,如无呕吐现象1~2 h后再开始喂奶,按需哺乳。患儿营养充足,有利于脑损伤修复,缩短病程。中重度患儿暂禁食,予以静脉营养,待缺氧症状改善、颅内出血控制后可逐渐喂奶,由少到多,逐日增多。对吸吮及吞咽能力差者可鼻饲,吸吮能力差但有吞咽能力者可用滴管喂养,密切观察,防止腹胀、呕吐等异常情况。用胃管喂养时每次注奶前先抽胃液,胃内有残存奶时,停注奶1次,注奶量与间隔时间依体重按医嘱执行。胃管抽有咖啡色胃液时停止注奶,并抽净胃液,用2.5%NaHCO3缓慢冲洗至回抽液澄清后注入凝血酶止血,做好记录。 3.5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床单干燥、清洁、平整,衣着柔软,采用通气的棉织布,解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轻轻檫干,涂以少许鱼肝油或茶油,防红臀。脐部尿液浸湿用75%酒精消毒后更换敷料包扎。鼻饲喂养及禁食患儿行口腔护理,每天2次。

3.6 做好消毒隔离,防止感染

因患儿许多器官功能未成熟,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护理人员在进行每项操作前后均应洗手,严格限制人员出入,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日用紫外线空气消毒30 min,以避免或减少感染的发生。

3.7 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早期高压氧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3]。本组病例无伴颅内出血的足月儿,在生命体征稳定、无抽搐时即给高压氧治疗;有合并颅内出血者,在出血控制后给高压氧治疗。进仓前30 min喂好奶,排气,换上全套纯棉衣被及尿布。

3.8 对患儿家属进行宣教及出院指导

患儿家长均有恐惧、无助、失望、担心预后等不良情绪,在查房护理过程中耐心做解释工作,介绍HIE有关基础知识和护理要点,引导和鼓励他们,使家长有信心,从而配合医护人员照顾好患儿;同时指导其加强新生儿期的干预,防止发生神经后遗症,对合并有颅内出血者治疗10 d后进行肢体按摩,屈曲患儿肢体,变换姿势,听音调悠扬、低沉优美的乐曲,用红球逗引患儿注意等。出院时指导家属有关HIE患儿的护理要点和功能锻炼的方法,定期到医院随访。

4 结语

笔者在对HIE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询问病史、详细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对婴儿进行全面评估,针对存在及潜在的护理问题,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制定详细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既提高了护士学习兴趣和理论水平,又指导了临床的护理实践,同时家长恐惧心理得到及时的疏导,能接受相关HIE的治疗与护理,并配合治疗及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家长与医院建立较密切的联系。经常对患儿的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及时给予指导,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减轻后遗症。

[参考文献]

[1]吴梓梁.小儿内科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1574-1585.

[2]薛辛东,杜立中.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1.

第4篇:新生儿红臀护理要点范文

关键词: 儿科;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43-02

住院患儿体质较弱,免疫功能低下,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接触少量病原体即可引起院内感染,从而加重原有疾病,增加患儿痛苦,延长住院时间,重者可引起高热不退、抽搐、顽固性腹泻,脱水。有文献报道儿科病区院内感染率为3.89%,且年龄越小的患儿越容易发生。因此,加强病区管理,降低院内感染率是现代护理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简单介绍我院儿科病区院内感染原因及相应对策。

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患儿6 368例(不包括住院天数≤3天者),发生医院感染189例,感染率为2.97%,明显低于3.42%的报道。其中男110例,女79例,年龄1~9岁,平均1岁,住院天数4~28天,平均住院8天。

2儿科病区院内感染原因

2.1我院儿科近3年来医院内感染率平均为4.73%,与国内儿科报道(3.05%~5.13%) [1,2] 大致相同。发病年龄多见于婴幼儿,占总量60.7%,这与婴幼儿期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相关。虽然国内报道新生儿期院内感染亦高达7.6% [3] ,但我院新生儿发生率仅为2.68%。远较平均感染率低。主要是我科设单独新生儿室,谢绝陪护及直接探视,医护人员诊治患儿时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从而大大降低新生儿的院内感染率。

2.2医院内感染部位最多见于呼吸系统感染,主要由于儿科病房陪护多,探视密,空气污染严重,通风及空气消毒不足所致,造成呼吸道交叉感染。其次为肠道感染,除家人护理不当等因素外,其中医护人员在检查及治疗患儿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不注意洗手,就容易将直接接触了患儿排泄物的双手污染,而再传播给别的患儿[4] 。所以,加强院内消毒隔离,健全无菌操作规程、家属探视制度、污物处理制度,同时向患儿家属进行防病护理知识宣教等都是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说明完善传染病的隔离措施亦相当必要。总的来说,感染区还要根据定植细菌种类或感染类型的不同来设置病房,即将同一种细菌感染的病儿集中到一室,并给予针对性较强的管理措施,既有利于医疗和护理的开展,又能更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

2.3本组患儿中,使用2种及以上的抗菌药者占90.2%,药敏试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多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并且对一代头孢及青霉素均有较高耐药性。说明了临床广泛应用抗菌药,联合用药种类多,且选用起点高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本组患儿有22例真菌感染,亦是滥用抗菌药,导致菌群失调所致。因此,在医院管理中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的滥用。

2.4医院内感染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较无院内感染患儿增加67%,既浪费国家医药资源及加重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亦给患儿造成巨大痛苦。

3 护理管理要点

3.1严格无菌操作,增强护理人员的预防交叉感染的意识 护士是各种治疗护理的执行者,是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程序,在紧急情况下是否所有的操作处置均符合要求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院内感染。提高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增强消毒灭菌观念,并组织感染知识学习、培训、定期考核,达到感染知识全面提高。

3.2不同病种分室收治 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严格按规定时间、剂量给药,并注意观察疗效,及时停药或换药。

3.3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做好病房管理

3.3.1密观病情变化,加强皮肤、口腔护理 及时发现口腔等部位隐蔽病灶,减少交叉感染机会;加强患者的保护性隔离措施,缩短住院时间,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3.2加强病房管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医疗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做好病区清洁,坚持每天三扫一拖[4],定时加湿打扫和消毒地面、墙面、桌椅、玩具、便盆等,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紫外线照射消毒;严格执行探视、陪住制度,尽量减少室内人员过多流动,以免污染室内空气或带入病原体。

3.3.3勤洗手 医务人员的手常常是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重要措施。严格执行洗手制度,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3.4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管理措施,护士长安排并监督消毒管理,了解科内患儿及护士的情况,对科内患感染性疾病的护士暂时调整工作岗位。由于医护人员不洗手导致细菌传播而引起的感染占医院感的30%,所以要严格洗手制度,做到一操作一洗手,护理用品一人一份,在病房放置1∶5000的84消毒液,严格要求医护及陪护人员入病房时洗手。病区开展责任护士负责一个病室的护理工作,减少病房人员流动,降低院内感染率。医护人员处置病房应从非感染病房开始,尽量避免穿工作服哄抱患儿。

3.4认真作好监测工作 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可靠的手段。浸泡仪器消毒液每天更换,进行消毒液检测;由专职人员每月定期对空气、体表面及医务人员的手进行监测并记录;对治疗室、抢救室、新生儿室及特殊疾病室进行重点监测。通过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3.5采取净化空气的措施,时时开窗换气,尽量少用空调。在冬季至少每日2次开窗通风,每次15 min,无人病房可用2%过氧乙酸溶液喷雾,8 ml/m3可杀灭90%的微生物。有患儿居住的病房可降低过氧乙酸浓度为0.02%,病区走廊及治疗室每晚紫外线照射消毒1 h,用1%~2%的来苏水刷床和清洁地面。每间病房的病床数不超过3张,拉长病床间距在1.5 m以上,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分房隔离治疗,病房内尽量收治同一病种的患儿,新老患儿不混住一室,治疗时间较长的患儿及时调整床位。

3.6加强基础护理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重眼部、口腔、脐部及臀部护理。每天洗脸2次,眼部有脓性分泌物者,可用青霉素钠盐水作眼结膜囊冲洗(洗眼)q 8 h,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次,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隔离,若有鹅口疮可涂油剂制霉菌素,在喂奶后30~60 min涂药。脐部每天沐浴前用3M透明敷料覆盖,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如脐部湿润或有脓性分泌物,可先用双氧水冲洗,再用10%碘酊烧灼创面(注意保护好周围皮肤,以免烧伤),最后用75%酒精脱碘。病情许可者每天沐浴1次,病情较重者行床上擦浴,并用达克宁散扑皮肤皱褶处,预防感染。喂奶后60 min换尿布,换上尿布前用强生婴儿湿纸巾擦干净臀部,有臀红者可用浓鱼肝油滴剂保护皮肤,皮肤有糜烂者可抹上达克宁散。做一切治疗及护理操作动作均应轻柔,剪短指甲,防止患儿皮肤损伤而引起感染。

4小结

引起院内感染的原因还有很多,有待于大家去进一步发现,找出问题共同解决。为了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我们必须从最基础抓起,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身边做起,使院内感染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旭.儿科病房院内感染249例分析.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43.

[2] 牛秀琴,张树德,周素琴,等.医护人员洗手技术与再污染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8-89.

[3] 董慰慈,张桢先.护理学基础.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2.

[4] 杨华明,易滨.现代医院消毒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05.

[5] 吴安华,任南,文细毛,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1998-1999年监测资料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1-40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