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洪涝灾害的防护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对农作物生长过程及产量的影响
洪水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当洪水侵入农田后,会带来大量的石块和杂物,对于一些根系不发达的农作物来说,有被洪水冲走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会给农田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根系发达的农作物来说,农作物的根部会出现腐烂的情况,这需要及时使用农业的科技手段进行恢复,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作物生产成本。同时,洪水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十分不利,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使土地无法再种植农作物。此外,污染物会侵入土壤中,继而进入到农作物中,这使得农作物会产生一定的毒性,使得无法再为人类食用。
1.2对农田土壤土质的影响
洪水一旦侵入农田会对农田的土壤产生恶性的影响,洪水会侵蚀农田表面的土壤,农田表面的土壤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农田表面的土壤有着大量的腐殖质和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能够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洪水强大的侵蚀力会冲蚀掉土壤的营养部分,这使得农田不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使得农田不再具有耕作的条件和意义,同时会造成农作物的绝产或绝收,使农民损失大量的经济利益。
2水毁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复技术
2.1对水毁农田进行受损状况调查
在对水毁农田水利工程进行修复时,应当对水毁农田的受损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主要调查农田的实际受损状况,这主要是根据实际的受损状况开展修复工作,确定施工的具体方案和实际的施工时间。同时还要对水毁农田周围农民的实际受损情况和经济、生活的受损状况进行调查,这主要为了在制定相关修复方案时,考虑到修复方案对于农民生活的影响。调查工作主要是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防止在实际的修复过程中造成对于水毁农田的再次伤害,更好地安排修复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能够防止修复工作对周边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2.2对农田表面杂物进行清理
在对农田进行相关调查后,制定修复方案时,首先应该进行的是对农田表面杂物的清理和整理,因为这些杂物往往含有一些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生长出来的农作物会含有有毒物质,不能够通过相应的农作物生产质量检查,人们食用了这种土地生产出的农作物后会产生食物中毒,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有毒物质一旦侵入土地,会对土地整体的营养结构造成破坏,使得农田不再适应农业生产,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3对农田表层土壤进行修复
在对农田表面杂物进行处理后,就要对农田表层的土壤进行修复,洪水会冲蚀掉农田表层大量的营养元素,还会在土地表面沉降一些有毒和有害物质,因此对于表层土壤的修复就显得十分重要。主要方法是根据实际的调查情况了解表层土壤被侵蚀的深度,对受侵蚀和污染的土壤进行清理,同时要在原有的土层上补充新鲜且有一定腐殖质的土壤。要对新土壤和旧土壤进行充分融合,保证表层土壤具有肥力,能够适应农作物的耕作。整理过的表层土壤要进行一定时间的休耕之后才能够再进行相关的耕作作业,否则会导致农作物生长不良的现象,损害农民的经济利益。
2.4对农田地埂进行修复
在发生洪水时,洪水强大的冲蚀力会对农田地埂造成损害,会出现无法辨认土地,无法进行机械化和正常工作的情况。因此,要对农田地埂进行有效的修复,才能够保证农业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行农田地埂修复工作主要是使用石块对地埂进行修复或者重建,保证地埂的整洁性,方便耕作,减少水土和土壤营养成分的流失。要根据土地的范围、受损程度、受损情况和土地当时的环境,根据这些预测工程方案,必要时进行彻底重修。
3减轻农田遭受损害的长效机制和手段
我国的洪涝灾害频发,这对于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只有加强对于恶劣天气的预报,让农民及时了解洪涝灾害的动向,及时对农田进行加固和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应当加强对于我国农田的建设,主要是加固农田地埂,对农田进行定期的治理等手段,采用这些手段才能够真正增强农田的抗灾害能力。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只有加快对于水毁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复,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护和防治政策,才能够真正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4结语
凤卧溪小流域位于平阳县西北部,为鳌江流域左岸主要支流之一,集雨面积52.23km2。现状由于该流域内水利基础薄弱,水利设施少,无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每遇台风暴雨就会形成洪涝灾害。
凤卧溪小流域地处浙南沿海,夏秋期间台风暴雨频繁。由于没有防洪规划指导,无秩序采砂及人为侵占溪滩,设置阻水建筑物,对行洪排水产生一定影响。其平原部分属易旱易涝地区,其中流域下游金山蝉至水头出口一带地势较低,洪涝灾害尤为严重,每遇台风暴雨,山洪暴发,水流汇集迅速,出口处水流又受鳌江潮水顶托,该区内一片,损失惨重。
随着小流域内经济日益发展,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也日趋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流域内抗灾减灾的能力,对凤卧溪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已是迫在眉捷。
二、气象、水文
平阳县凤卧溪小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主要特点是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该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7.9℃,极高气温37.7℃,极低气温5℃。多年平均降水量2100mm,但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一年有两个雨季和两个旱季。第一个雨季是3月至6月,其中3、4月为春雨,5、6月为梅雨,分别占年降雨量的16%和26%。第二个雨季是8月中旬至9月底,主要是极峰南移和台风活动使降水量明显增加,占全年29%。7月至8月上旬和10月至翌年2月是两个相对旱季,降水量占垒年29%左右。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深1516mm,多年平均蒸发量900mm。
流域洪水主要由梅雨和台风雨造成,台风暴雨总量大,强度高,形成的山洪威胁较大,经常对凤卧溪两侧堤岸造成冲刷,直接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安全,当遇梅雨、台风雨较少年份时,则造成流域性的旱灾。
三、存在问题及分析
1、无控制性拦蓄水工程,防洪抗灾能力差
由于本流域内只有1座山塘,基本上无防洪库容,每遇山洪暴发。洪水不经任何拦截,急速向平原地区汇集,从而造成下游平原地带积涝成灾。
2、干流行洪不畅,溪堤防洪标准低
由于本流域内主干流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窄,且蜿蜒曲折,行洪极为不畅,流域内溪堤断断续续,已建的堤防也备自成段,未能衔接。另外,许多堤段还是土堤或未设防,岸坡冲刷或溪流改道现象时有发生。
3、溪床逐年下降
由于溪床受非法采砂的影响,每遇洪水的冲刷,溪床就下降,导致已建防洪堤堤脚外露、掏空。
4、水土流失严重
四、流域现状及其分析
凤卧溪小流域集雨面积52.23km2,山区占69.6%,而平原仅占30.4%,山区多,平原少,山区山高坡陡,一旦山洪暴发,山水不经任何拦截、削弱即急速向平原汇集,而中下游段平原地势较低,极易进水受淹。
平原地区主要靠凤卧溪干流向下游泄洪,凤卧溪干流上游段河道宽浅,中下游段则蜿蜒曲折,河道狭窄,而且弯曲严重,使干流泄洪在此成束颈之势。而且受非法采砂的影响,溪床高程逐年下降。
凤卧溪千流由于没有规划,干流上跨河桥梁过窄,而且溪内两侧树木竹林密布,对原本排水不畅的河道,平添了许多人为的阻水建筑物。
五、流域洪涝灾害及其成因
凤卧溪流域洪涝灾害较为频繁,造成损失严重,特别是近十年来几次强台风暴雨所产生的洪涝灾害损失非常严重。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1)水文气象因素
本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量集中,而且是浙南地区的暴雨中心,尤其是台风暴雨历时较短,强度大。
(2)地理环境因素
凤卧溪流域面积52.23km2,干流上游山高坡陡,属山区性河流,遭遇大暴雨时,洪水迅速汇集,所形成的洪峰高,汹涌而下,而中下游为山区洪水汇集之处,地势较为平缓,宣泄洪水能力差,洪水位迅速抬高而漫溢田野,使部分农田受淹。
(3)防洪措施不足
流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利设施少,无控制性拦蓄水工程,是造成本流域防洪、抗旱能力差的主要因素。
六、流域治理工程措施
本段流域治理措施主要采取沿溪筑堤(溪堤整治),在适当位景设置堰坝,并加固现状堰坝。
(1)防洪工程措施
凤卧溪河道基础属砂卵石基础,基础冲刷严重,在进行溪堤结构设计时要重点加强基脚的防护,防止淘空,考虑采取在基脚外设置钢筋砼齿墙,以保证堤身安全。
堤身结构断面推荐两个型式:直立式和护坡式。直立式挡土墙顶宽60cm,溪堤迎水面按干砌块石护坡考虑,坡度采用1:0.3,背水坡采用干砌毛石砌筑,坡度采用1:0.1;在有些地段采用复式结构,为两级挡土墙型式,挡土墙尺寸和结构同直立式挡土墙,在两级挡土墙中间砌筑30cm厚的干砌块石路面,宽度2m。护坡式顶宽60cm。坡度采用1:1.5,采用干砌块石砌筑。
两种方案在技术上均可行,直立式堤型占地面积比护坡式堤型小,政策处理难度相对小,但造价相对高。
堰坝工程:为保护两岸防洪堤和已建桥梁基础不被淘空,防止溪床下降,并引溪水灌溉提高农田抗旱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实际情况,本流域治理需设置10座堰坝。
加固现状堰坝:凤卧溪流域上现状有6座堰坝,大部分建成时间较早,且没有经过设计,无法满足设计洪水的冲刷,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加固。
(2)流域治理非工程措施
1、种植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在凤卧溪小流域的北部和东南部营造以杉木、木荷、青冈、枫香为主的水土保持林和以脐橙、枣和文旦为主的特色经济林。
2、在凤卧溪小流域北部种植高羊茅和紫穗槐,混合比例3:1的草,进行混播
3、对低效林进行改造:凤卧溪小流域低效林改造采用补植的方式,针对目前坡面植被全部为马尾松的情况,补植以阔叶树种为主,树种采用枫香。
七、流域治理后效益分析
凤卧溪小流域治理工程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
(1)社会效益
经治理后。各治理区域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综合整治,减轻了水土流失对土地的破坏,保护土地完整;
2)减少下游河道淤积,提高其泄流能力,有效减轻洪涝灾害;
3)区域内林草植被覆盖率增加,通过植被的蓄水保土作用,可以有效减轻区域滑坡、泥石流等危害,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率,合理调整山区的农业产业结构;
(2)经济效益
本工程经济效益主要为防洪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水土保持措施的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措施的直接经济效益包括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所增长的粮食、果品、木材和枝条等直接作为商品出售,或转化成商品出售产出的经济效益。
经济林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主要为果品产生的经济效益。
(3)生态效益
本工程实施后,其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区域内的荒山荒坡基本得到治理,森林覆盖度和绿化质量大大提高,减少水土流失的同时有利于野生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和生态平衡,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健康发展。
洪涝灾害容易引发的畜禽疫病有炭疽病、口蹄疫病、钩端螺旋体病、猪瘟、猪丹毒、巴氏杆菌病、仔猪付伤寒、鸡新城疫、鸡白痢、球虫病、牛羊肝片吸虫病、牛羊消化道线虫病、弓形体病、疥癣病、霉菌中毒等疾病。
洪涝灾害后预防畜禽疫病应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1.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针对疫病流行情况,饲料中定期掺拌抗生素药物,进行预防性投药。
2. 抓好畜禽免疫工作
对常见病及一些正常年份不会发生的疫病加强防疫,如炭疽病,家畜血吸虫病等。
3. 对病死、溺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简易有效的处理方法是将尸体深埋2m以下或是焚烧。
4. 搞好畜禽圈舍以及饮水的卫生与消毒
饲养场和畜禽圈舍要彻底清扫、冲洗,焚烧污物,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同时,对圈舍环境、饲养用具等定期进行严格消毒。常用的消毒药品:10%~20%石灰水溶液、20%~30%草木灰水溶液、2%~5%过氧乙酸溶液、2%~3%烧碱溶液、1%菌毒敌溶液、0.1%的百毒杀溶液、10%~20%漂白粉溶液、2%~4%福尔马林溶液等,使用烧碱溶液消毒时,因其对金属器具有腐蚀性,故不宜用于金属制品消毒。要重视畜禽饮用水的消毒,畜禽饮水通常采用漂白粉、优氯净进行消毒。市售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25%~35%,饮水消毒投加6~10mg/L,市售优氯净一般含有效氯55%~60%,消毒饮用水投加量为8~12mg/L。投放漂白粉、优氯净消毒,需搅匀后放置30分钟才可饮用。
5. 防止草、料霉变
连绵阴雨潮湿,霉菌繁殖迅速,极易引起饲草、饲料发霉变质,造成家畜食后中毒,要注意草、料保管与储存,防止雨淋,搞好料库通风及草料的晾晒工作,严禁饲喂霉败草料。
6 .做好疫情监测
灾后疫病流行增加,动物疫病防控部门要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广大养殖户要增强疫病防范意识,注意观察畜群有无不良反应个体,一经发现,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报告,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汛期及洪涝灾害后学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开展雨季、汛期柳州市中小学校安全管理专项检查工作的紧急通知》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防汛工作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牢固树立确保我校师生汛期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实行防汛责任制,真正将汛期学校的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到位,确保师生安全渡汛。
二、成立防汛工作领导小组:
三、工作要求:
1、成立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领导,加强管理,落实责任。
切实加强对汛期安全工作的领导,成立以校长、支部书记为组长,学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汛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担负汛期安全工作的领导责任,随时分析汛期形势,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及时掌握气象和汛情的预测预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物资准备,处理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采取有力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学校安全渡汛。各成员要各司其职,本着对学校、对师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做好防汛工作。
2、制定防汛安全预案,组织系列预案演练。
制定和完善防汛安全工作预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针对预案的设定情况组织预案演练,提高师生防范突发洪水的应急能力。遇到强对流雷暴天气,学校立即紧闭门窗,拉闸断电。领导小组成员、防汛抢险队队员、班主任、全体教师,要按照预案中的要求各司其职,各守其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3、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宣传力度,对全校师生进行汛期安全教育,让师生了解洪水的特点,使师生掌握逃险和自救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救护避险意识,掌握防雷击、防洪水知识。校令,严禁学生到河边、水库、河沟、溪中玩水或游泳,防止意外溺水事故发生。特别对社冲小学的学生,成立小组,有组织的集体上下学,避免汛期发生危险。提醒师生雨天易出现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灾害的地段注意安全。与学生家长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安全工作。村校和中心小学外宿生上学和放学经过的低洼路段,因大雨水涨,存在安全问题的,学校要派人员到现场护送过危险地段。对因大雨涨水不能到学校上学的学生,要求其在家自学。如果多数学生不能上学的,学校立即通知家长,告知停课,并向上级部门汇报。
4、进行安全防汛大排查,建立防汛周检查制度。
由学校领导安排组成巡视组,对校本部、各完小的校舍建筑、周边围墙、排水设施等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不留死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自身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整改的上报上级。每周对重点防范部位进行一次检查,如校舍屋顶防雨,操场泄水管道的通畅,以及围墙牢固等,每次检查做好认真记录,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不留隐患。
5、对师生住宅情况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切实关心学校每一个师生,了解和掌握各校师生(特别是退休老教师)是否住在危房里,对师生住房进行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以便于在紧急情况下及时给予帮助和进行妥善安置。
6、加强值班工作。
防汛期间坚持24小时值班。实行领导班子值班制度,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不能离岗、脱岗、代岗,如遇大雨,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关老师必须到岗。对夜值人员进行汛期安全教育,明确任务和职责,保证值夜人员与校领导的信息畅通。如出现汛情和险情,校领导在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并组织好力量抗汛。
7、成立防汛抢险队(以男教师为主)
队长周荣幸、周少乐,副队长陈运全,组员全体男教师。主要职责是担当紧急情况下的防控、疏散、救援。防汛抢险队成员要做到手机不关机,保证通讯工具畅通,及时联系。一旦学校发生洪涝灾害,全体抢险队员应立即赶到学校,听从校长的指挥,奋力抢搬学校的教学物资,并确保学校师生安全。
四、具体防洪减灾措施:
1、上级防洪抗汛预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防洪抗汛工作。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室内大型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食堂、门卫室、电脑室等重要场所的防护,保证防洪减灾顺利进行。
4、加强对广大师生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各种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秩序。
6、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7、及时将学校抗洪救灾报告教育局办公室和乡政府办。
五、 教学区防洪具体工作措施:
1、 发生洪涝灾害时值班人员迅速通知防洪领导小组,防洪领导小组及防洪抢险队成员迅速到位,各施其责,有组织,有秩序地将教学楼各楼层学生疏散到较高的楼层及较高的地段。
2、防洪领导小组及防洪抢险队成员在投入防洪抢险中,在保证师生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校财产将贵重物质设备转移到安全地带。
3、各负责人、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管理好学生,严禁学生到处乱跑、乱窜,确保学生安全。
4、校医及时到位并通知卫生防疫部门到校做好救护和防疫工作。
六、宿舍区防洪具体工作措施:
1、发生洪涝灾害时,值班老师迅速通知学校防洪领导小组成员,防洪领导小组成员、防洪抢险队成员及住校区工作人员必须迅速到位,参加指挥和救援工作。
2、负责宿舍管理的老师和保卫人员有组织,有秩序地将楼层较低学生疏散到较高的楼层及较高的地段。生活老师逐个检查每个寝室,不漏掉一个学生。
3、各负责人、各宿舍管理人员共同管理好学生,严禁学生到处乱跑、乱窜,确保学生安全。
4、防洪领导小组及防洪抢险队成员在投入防洪抢险中,在保证师生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财产将贵重物质设备转移到安全地带。
七、食堂区防洪具体工作措施: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防汛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防汛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主汛期即将来临,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今年我镇防汛形势不容乐观。一是气候条件呈多变、异变趋势。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夏季黄河、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较大。我镇地处黄河最下游,预计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局部发生内涝可能性较大;且今年天气变化异常,气象年景总体偏差,防汛形势严峻。二是防洪减灾基础还比较薄弱。随着防洪排灌体系的不断完善,我镇抗御水旱灾害能力逐年提高,但一些新建、在建工程尚未经过洪水考验,极有可能存在一定隐患。淄河、阳河等是我镇行洪排涝的主要河道,还担负着上游洪水下泄的任务,遇有大雨、海潮和上游洪水下泄,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威胁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道公路、各主干道边沟多处堵塞,部分村庄、农田排水不畅;镇区驻地、部分企业排水系统还不够完善、顺畅,应对极端天气能力不足。三是部分干部群众水患意识淡薄。由于近年我镇未出现较大的洪水灾害,部分干部群众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意识比较淡薄,对做好防汛的各项准备工作不够重视,存在麻痹和侥幸心理。对此,各部门、单位、办事处(社区)、村要充分认识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把形势预测到位,把困难估计充分,把准备工作做扎实,全面提高我镇防汛工作水平。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科学制定各项防汛预案
(一)总体目标: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防抗并举,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充分利用现有防洪除涝工程设施和防灾减灾非工程措施,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制定落实好各项防汛应急措施,确保标准内洪水河堤不决口、内涝少成灾、城镇保安全、受灾不死人,遇超标准洪水有对策,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二)重点任务:适时搞好河道清障和堤防加固除险;加强骨干河道支流入口安全防护;完善城镇重点部位排水系统和田间排灌工程配套建设;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各类防汛预案;加强防汛信息化系统维护与管理,保证通信畅通;动员社会力量全力做好抗洪抢险和救灾工作。
(三)科学修订防汛预案:各部门、单位、办事处(社区)、村要根据近几年防洪调度出现的问题和工程变化情况,统筹分析各种因素,修订完善内河除涝预案、水库防洪预案、防风暴潮预案、城镇农村防洪预案,进一步明确指挥系统调度、堤防堤坝防守、巡查队伍组织、洪水流量控制等程序,切实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确保我镇辖区安全度汛,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三、强化措施,加快运作,全面做好防汛准备工作
(一)除险加固,清障开卡,提高工程行洪能力。清除行洪障碍、堵复堤坝缺口、加固险工险段既是防汛工作的重点,也是防汛工作的难点。各部门、单位、农村办事处(社区)、村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对排涝系统展开检查摸底,积极做好河道治理、水毁工程修复和病险涵闸、排涝、防风暴潮设施的应急加固。对行洪道内的阻水障碍,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确保6月25日前全部清除,并在规定时间内清除阻水障碍。对因清障开卡、堵复缺口、加固薄弱地段任务未完成而造成决口、漫溢等重大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同时,组织好农田排水系统的疏挖,打通竹节沟,做到田沟相通、沟沟相连,排水畅通。要落实农田农村排涝责任制,做到支排有人管,斗排有人抓,田间排涝有人组织。要做好强排机泵等设施准备,确保易涝低洼地发生积水时,能够迅速实施强排,努力降低洪涝灾害损失,责任到人,一旦发生洪涝灾害立即强排,确保不发生严重内涝。
(二)落实好防汛队伍,做好料物准备工作。按照县防汛指挥部要求,全镇需组织落实常备队7人、抢险队210人、机动抢险队160人、后备队1000人、排涝专业队4000人、黄河预备队4870人、爆破队20人。同时,还需组织落实工程抢修队、强排队等特殊专业抢险队伍。防汛料物需组织落实草袋14000条、编织袋6000条、木材37立方、铁丝6.5吨、群众号料50000件。防汛队伍要以党员、共青团员、民兵为骨干,登记造册,落实到人,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守得住,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要努力加大防汛物资的储备量,对料物的收集要有专人负责,落实好存放地点、数量和运输措施,同时要搞好防汛料物的清仓、检查、晾晒,确保汛情紧急时调得出、送得到、用得上、供得足。群众号料由各农村办事处(社区)登记造册。防汛队伍组织情况和人员编制名单,于6月30日前报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三)加强值班,确保联络畅通无阻。各部门、单位、办事处(社区)、村要进一步做好防汛通讯设施检查、维修养护工作。从现在开始至9月30日,各部门、单位、办事处(社区)、村要严格执行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确保值班人员手机昼夜保持联络畅通,密切关注天气形势,收集和掌握汛情、雨情、工情、灾情等防汛信息,为实施科学调度提供可靠依据;做好值班记录,及时上传下达,遇到重大情况要及时上报,严禁漏报、缓报、谎报和瞒报。
四、加强领导,落实职责,确保防汛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防洪工程经济分析评价
1.工程概况
东江支流淡水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境内,由淡水河和淡澳河两岸堤防和穿堤建筑物组成,全流域集水面积为ll72km2,河床平均坡降为0.57‰,全河长95km。
惠阳区是惠州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惠州市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商住、旅游、教育、商贸全面发展的格局,区内现有企业近80家,投资总额近100亿元,第三产业占cdp比重居全市各区县之首,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的高位增长,并在惠阳区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税收和出口总额和实际吸收外资在广东省91个开发区中排名25位左右。惠阳区各种设施基本完善,公用配套设施基本齐备,已成为中海壳牌石化项目良好的城市依托和生产、生活的大后方。
该工程的主要效益为防洪治涝效盎和社会公益效益,它保护着惠阳区1184 km2土地、55.80万人口免受洪涝灾害,工程等级为ⅲ等,堤防级别为3级,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堤防及水闸采用防御外江50年一遇洪水标准。
2.评价依据
该工程是兼有社会公益性质的水利建设项目,评价依据国家计委、建设部1993年4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72-94)和《已建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 sl206-98)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社会折现率选用12%和8%,对该工程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初步分析。
3.财务评价
水利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是在拟定的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筹措方式、借款计划与偿还条件等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采用现行财务价格,考察工程的现实性和可行性,提出工程在财务上可行的条件和非工程措施。
3.1 工程投资
根据工程投资估算,加固工程投资(见表1)。
3.2 年运行费以及其他费用
年运行费包括:工资、福利费、维修费、材料燃料及动力费及其他费用。
1)工资、福利费:根据相关规范定编为91人,人均年工资按14400元,人,福利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4%计,并计入住房基金10%,劳保统筹费17010,人均年工资及福利费2.0304万元,年工资及福利费总额为184.77万元。
2)工程维修费及其他费用:取工程投资的1%进行计算,即为688.74万元。
3)材料、燃料及动力费:根据工程运行资料分析,类比拟定按维护费的15%计,为103.31万元。
4)其他费用:按以卜三项的200/0计,为195.36万元。
年运行费共计1172.18万元。
3.3 财务分析
一般工程财务评价的指标包括财务内部收益率( firr)、财务净现值(pnpv)、投资回收期(pt),该工程主要是社会公益性质的水利建设项目,工程本身并无财务收入,要维持工程的正常运行除收取堤围防护费外,必须由政府补贴运行费,所以不对其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和评价。
4.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主要是计算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时间流量表,反映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效益、费用和净效益,计算项目的各项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4.1 基本数据及依据
4.1.1工程投资
该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计算是根据广东省水利厅2006年2月颁发的《广东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进行编制的,总投资为68873.58万元。国民经济评价计算投资为总投资扣除利润和税金,扣除后总投资为66073.63万元。工程每年度投资分配按施工组织计划的施工期进行安排(见表2)。
4.1.2年运行费
1)工资、福利费:根据相关规范定编为91人,人均年工资按14400元/人,福利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4%计,并计入住房基金10%,劳保统筹费17%,人均年工资及福利费2.0304万元,年工资及福利费总额为207.1万元。
2)工程维修费及其他费用:取工程投资的l%进行计算,即为184.77万元。
3)材料、燃料及动力费:根据工程运行资料分析,类比拟定按维护费的15%计,为163.15万元。
4)其他费用:按以上三项的20%计,为188.92万元。
所以工程每年年运行费共计1133.53万元。
4.1.3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包括维持项目正常运行所需要购买的燃料、材料、备品、备件和支付职工工资等的周转资金。按照本工程实际情况并参照同类已建工程的运行情况,按年运行费的10%考虑,为113.35万元。
4.2工程效益
该工程是一项结合防洪减灾、河道整治和环境美化于一体的防洪项目,按照外防内排的工程总布置,本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治水思路,结合当地自然生态、社会条件、人文景观、土地开发利用等因素,使堤防工程既能满足防护区内不受洪水淹没,又能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同时与沿河市政规划、城市交通道路、沿河公园建设、居住小区建设相结合。项目的实施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
4.2.1防洪治涝效益
防洪治涝效益直接反映为工程实施完成后,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经济收益。该工程保护惠阳区总面积ll84km2,城区建成面积已达30km(2),2007年末户籍总人口达35.33万人,常住人口55.80万人;2008年度,地区农业生产总值为11.01亿元,工业生产总值为301.89亿元,第三产业总值为106.23亿元。
淡水河为惠阳区的主要河流,多年洪涝灾害直接损失按工农业及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0.5%计为20956.5万元,经分析估算,如发生洪灾,将冲毁工厂企业、公路以及市政设施,造成生命死亡、疾病流行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损失。惠阳区淡水河流域洪涝灾害直接损失约占全区的70%左右,淡水河流域现状洪涝灾害直接损失多年平均值为14669.55万元。间接损失按直接损失的10%进行估算,现状洪涝灾害间接损失多年平均值为16136.51万元,运行期按每年增长5%计。
4.2.2土地增值效益
根据城市规划,防洪工程完成后,沿河两岸的基础设施将逐步完善,必将带动两岸土地的增值。本工程堤线长54.69km.土地增值面积约为8200亩,经测算,工程完工后可增加的土地利用价值为10万元/亩,土地开发承包时间按70年计,则每年可增加的总土地利用价值为1171.92万元。
4.2.3生态环境效益
从长远效益分析,防洪工程项目的实施在新建堤防、水闸及泵站的同时亦大大的改善了交通条件,整治了沿江违章建筑,改善淡水河的行洪条件及城市排水,美化环境,改善了投资环境。
4.3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
项目属新建项目,所以国民经济评价按新建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规范进行,计算增量费用和增量效益,提出国民经济评价指标。
4.3.1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以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效益现值累计等于o时的折现率表示,计算公式(见式1):评价准则:ebcr≥1,即项目可行;反之,项目不可行。其它经济评价指标(见表3)。
5.综合评价
经过进行国民经济分析和财务分析,工程完成后,将使惠阳区防洪堤围整体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通过工程的建设,使惠阳区免受洪涝灾害,确保堤围内工农业正常生产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对东江支流淡水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的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表明,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8.64%>8%,国民经济揩标内部收益率符合规范要求,经济净现值大于零,该工程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项目经济评价合理,技术可行。
6.结语
东江支流淡水河流域(惠阳段)防洪排涝工程通过对防洪堤的整治,将使淡水河沿岸违章建筑,特别是部分影响堤围安全和正常运用的建筑物得到全面的清拆,同时通过对沿堤水闸泵站的新建,提高了排涝标准,能更好的解决内涝对围内威胁,缩短雨污水滞留时间,减免因污水积留而滋生的传染病影响环境卫生,并减少内涝损失,洪涝兼治,改善了城区的排水,美化了城市环境。综上所述,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较优,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国民经济指标内部收益率符合规范要求,项目经济评价可行。
参考文献:
[1]温续宝.引洮一期安定区田间节水灌溉工程经济评价[j].甘肃农业,2008,(3).
[关键词]海绵城市 路径 举措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
“海绵城市”的提出及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提升到2015年的56.1%,年均提高1.03个百分点。这种压缩型的快速城镇化,导致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城市建设“重面子、轻里子,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较为普遍。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化石能源大量消耗和温室气体急剧排放,全球气温增高,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早在十年前,中外学术界对由于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城市洪涝问题于以高度关注,随后提出了城市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低碳城市”、“韧性(弹性)城市”等概念。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体一样具有吸水、蓄水、释水的能力。因此也可以称作是“水弹性城市”。面对过去城镇发展基础设施欠账。以及日益严峻的环境变化,海绵城市建设成为提高城市质量、减少城市水患的重要举措。自2015年4月国家启动海绵城市试点项目以来,目前全国共有数十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从项目进展状r来看,这些试点项目都经受住了今年城市洪涝的考验。一些建成的海绵城市示范区,水患大为降低,减少了城市居民生命与财产损失。但由于试点面积小、试点城市少,今年雨季全国城市洪涝情况依然严峻,一些城市,包括试点城市,因洪涝造成交通瘫痪、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据统计,目前全国600余座城市。有一半左右不同程度地受到城市洪涝影响。每逢雨季,洪涝问题就成为市民与城市管理者的心腹之患,这也说明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若按照现有建设速度,今后几年城市洪涝仍将无法避免。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科学地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城市洪涝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尊重自然、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是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事实上,我国古代就有疏浚河渠胜于建造堤坝的成功治水案例。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千百年来被视为治水的成功典范。浙江丽水莲都区的通济渠是世界最早的水渠立交桥。近些年来,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也有许多成功案例,如天津的中新生态城就是其中的典型。
国际建设经验表明,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水系。以及建立完善的城市排水设施。两者有机结合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德国柏林、瑞士在过去百余年时间内,修建了完善的地下水道,同时利用城市河道、湖泊、绿地形成完整的人工自然排水体系。新加坡、日本等国家降水充沛。建立了从房屋到路面的雨水收集和城市排水系统,通过河流和蓄水池及时疏浚城市降水。美国洛杉矶处理城市洪水。主要采取人工沟渠方式直接泄洪到海洋,方法比较简洁,但也造成较大的水资源浪费。
我国“海棉城市”的建设路径与推进措施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中后期阶段,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同时进行。两者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难度不同、路径各异。对于现有建成区,要结合屋顶绿化,建立水循环系统,做好雨污分流系统。屋顶雨水要导入小区绿地或沟渠,防止雨水漫流。小区绿地在地势上要略低于路面,以增强其吸水、蓄水能力。充分利用道路两侧树木根基的吸水、渗水能力,以河卵石或大孔隙材料作为树木根部防护基质,加大路面排水能力。对于地势较低的路面两侧应建立统一的排水暗渠,形成以城市道路为骨架,渗水砖-下沉绿地-湿地-湖泊-河流(沟渠)构成的城市地表排水系统。对于新城新区,选址要划分好区域主体功能区,按照城市建设的“三区四线”,科学合理布局。应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生态水系,道路与建成区应尽可能避开洪泛区。河道两侧一定范围要留出缓坡地,做好绿化,平时作为河道两侧绿化地和亲水空间,雨季作为泄洪渠。可将城市低洼地区作为湿地保护起来,也可以作为城市公园,雨季作为城市泄洪区。要充分利用城市湿地对雨水的吸纳、蓄存、净化功能。具体而言,海绵城市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规划必须先行。规划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源头,要根据城市所处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特点。科学布局城市功能。城市各功能区要与城市建筑群结构、人口密度、抵御城市灾害的能力相匹配。城市地下排水设施能力要与地表积水状况相适应。城市建成区切勿侵占城市水域空间,要实现“退城还水”。新建区域必须严格执行“三区四线”规划。
二是要与生态城市建设相结合。海绵城市不仅可以吸纳降水补给地下水。为城市储备水源、防治洪涝灾害,同时可以缓解因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城市地下漏斗,保证城市地基安全。海绵城市建设应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摆正了海绵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的位置,城市作为人工自然有机体的本质功能才有可能得到完善,从而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可与综合地下管廊建设相结合。传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了城市泄洪排涝设施建设,但随着气候变化、城市扩张,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导致城市“热岛效应”显著,积水面积增大,加之建成区硬化,易于形成城市洪涝。因此,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但海绵城市建设切忌把城市地下挖空,形成地下河,这样将会导致城市塌陷。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可与目前正在实施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同步进行。要将给排水、道路、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环保、防灾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实做好,强调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同步性、可持续性和可监控性。
四是要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之中。智慧城市就是城市发展智慧化,依靠智慧驱动城市发展,是未来的城市形态。通过对综合地下管廊的监控,及时发现城市排水状况,启动人工强排设施,消除城市积水。
关键词:淮源 水资源 措施
1、概况
桐柏县地处豫鄂边区,桐柏山腹地,是老革命根据地,千里淮河的发源地,自然特点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全县地域面积1941km2,水土流失面积1300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1314km2,水土流失面积900km2。桐柏县属于淮河源头,大部分面积处于山丘区,水资源贫乏,洪涝灾害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水环境条件恶化,有部分河道遭受污染。
2、淮河桐柏流域区的水资源状况
大坡岭水文站的24年资料表明,淮河在洪水季节洪水流量达2700立方米/秒,而枯水季节只有0.27立方米/秒。桐柏县浅层地下水资源少,只有沿河平川有较少数量的浅层地下水。
桐柏县淮河流域区降水量丰富,平均为1100毫米,但降雨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70%,但由于拦蓄能力有限,可利用量极少,大都直接流失或渗入河道,形成地表径流。径流深平均为400毫米,地表径流为5.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5.6亿立方米。
2.1 桐柏淮河流域区存在问题
2.1.1 水土流失严重
桐柏县淮河流域区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淮河流域面积为1314平方公里,淮河流域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900平方公里。造成农田跑水、跑土、跑肥,据不完全统计区内年流失土壤量为422万吨,年土壤侵蚀平均厚度为4毫米;切割、蚕食、淤积和埋压耕地,上游坡耕地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导致弃耕撩荒;危害水利设施,山洪暴发时,常对塘堰、水库及灌渠造成冲毁或淤积,冲毁水工建筑物。
2. 1.2 生态环境恶化及水资源严重匮乏
桐柏县过去是“树木参天碧水绿,山村庄户林里头”的秀丽景象色,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现在许多地方森林稀少,甚至成了光山秃岭,水源缺乏,气候干燥,旱涝灾害频繁,几乎是连年发生,过去基本不存在的人畜饮水困难,现在却成了困扰山区发展的头等大事,广大城乡出现人畜饮水危机。1999年春节,桐柏县城自来水水源干枯,自来水停止供水,全城出现水荒。
2.1.3 水环境条件恶化
桐柏县淮河流域区位于淮河上游,对于保持淮河中下游的良好水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内现有碱矿、金矿及县直、乡直等企业,对淮河水质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另外,地表水污染通过入渗等形式影响地下水,加之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地下水环境每况愈下。
2.1.4 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桐柏县为淮河发源地,龙潭河及西小河为淮河主要支流,两河流分别绕县城南部及北部包围县城,并在县城东北部汇合后入淮河干流,流域内山岭陡峭,峰峦起伏、险峻,地面坡降及河道比降很大,流域内无有效的蓄工程,每当汛期暴雨到来之际,山洪汇流时间短,洪峰流量大,洪水倾泻而下,汛期暴雨极易泛滥成灾,危及桐柏县城安全。每年经济损失约680万元。其中1989年6月、8月的两次洪灾,直接经济损失3300万元。
2.1.5 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现有水利工程拦蓄能力为1.9亿立方米,用于灌溉的水量为1.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为34万亩,由于未采取节水灌溉措施,毛灌溉定额为500m3/亩,灌溉方式几乎全部是大水漫灌,一方面是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出现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水资源利用极不合理。 3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规划
3.1 水资源保护措施
水土流失导致水源涵养能力减弱,自然水源减少,河流断流,水库蓄水能力下降,井泉枯竭,人畜饮水困难,为此,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措施分森草措施和工程措施。森草措施:坚持乔木混交、乔灌草结合;积极发展林果林;加强用材林、薪炭林和饲料林建设;封山育林育草。工程措施:建水平沟、鱼鳞沟、水平梯田、沟头防护、谷坊坝、淤地坝、拦沙坝等。
3.2 供水安全措施
为了保证乡村供水安全,保护供水水源,防止水源枯竭,必须进行全面的水土保持工作,确保人畜饮水水质和水量;为了保证县城供水安全,需在西小河及龙潭河上修建水帘水库及龙潭河水库,并在县城建橡胶坝工程,龙潭河水库及橡胶坝工程已建成,规划中的龙潭河水库兴利库容为1035万立方米,其主要作用是向县城供水。工程联合运用后,可满足县城需水要求。
3.3 水环境保护措施: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环境换发展,先污染后治理是行不通的,必须果断地关停并转小型污染企业;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区域联防;实施总量控制,严格排污管理。
3.4 防洪安全措施
桐柏县淮河干流防洪标准仅能达3年一遇,对于农村主要保护农田的防护区来讲,主要是水土保持措施,由于植被破坏而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且会导致泥石流及山体滑坡等重力侵蚀。因此需大量植树植草,涵养水份;对于城市防洪,在流经县城的两条河道上建水帘水库及龙潭河水库,两水库联合运用,县城防洪标准可提高到二十年一遇。
规划龙潭河水库总库容为1453万立方米,属中型水库,建在县城上游距县城约3公里,该水库的兴建基本上解决了县城的防洪隐患,经水库调洪,可将百年一遇设计洪水削减为不足二十年一遇,千年一遇校核洪水削减为不足二百年一遇,县城防洪标准明显提高。
3.5 节水灌溉措施
随着节水型农业的发展,传统水利逐步向现代水利、资源水利、可持续水利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根据中央提出“把节水灌溉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必须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经对灌区进行灌溉制度优化,在现有拦蓄能力不增加的情况下,可发展有效灌溉面积42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万亩。推广节水灌溉方式:大力发展半固定式喷灌、滴灌、微喷灌、管灌等节水型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及水分生产率。
4 经济评价
工程总投资为58945万元,每年工程效益为13268万元。
评价依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评价结果如下:
国民经济评价及财务评价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国民经济评价
财 务 评 价
内部
收益率
经济
净现值
效益
费用比
内部
收益率
财务
净现值
投资
回收期
%
万元
%
万元
年
经济指标要求
>12
>0
>1
>10
>0
<8
1
防洪工程
46.98
18976.5
3.8
2
人畜饮水工程
16.95
6589.65
1.4
3
水土保持工程
18.65
5654.68
2.4
14.66
2287.41
5.3
4
节水灌溉工程
15.64
4567.33
1.5
16.52
1456.32
6.7
5
供水工程
23.65
3156.98
1.2
14.69
2568.95
4.9
6
水产工程
18.65
259.65
2.1
22.56
198.63
6.6
7
综合效益
17.54
39204.8
1.8
17.8
6511.31
5.86
单项
工程
水帘水库
25.78
346.97
1.9
龙潭河水库
22.85
2526.89
1.7
18.60
669.80
5.4
桐柏橡胶坝
23.38
130.67
1、1编制目的
港闸区是*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长江下游左岸,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决定了我区是一个洪涝、台风、暴潮灾害频发地区。制定我区防洪应急预案,是争取主动,保证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从而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1、《防洪法》、《水法》、《气象法》、《防汛条例》、《*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
2、《关于我省长远防洪(潮)设计水位及沿线建筑物设计标准的通知》(*省水利厅苏水计[*]210号);
3、《*市城市防洪规划》,年12月,*市人民政府批准;
4、有关堤防、水闸设计规范,管理规程。
5、《*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境内发生的突发性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灾害包括:长江洪水、内涝灾害、台风、风暴潮灾害、坍江灾害以及由洪水、风暴潮、地震等引发的堤防决口、水闸倒塌、供水水质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灾害。
1.4、工作原则
1.4.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防汛防旱并举,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不断提高城市防汛抗灾的水平。
1.4.2防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1.4.3以防洪安全和保障人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1.4.4坚持防汛抗旱统筹,因地制宜,在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4.5坚持依法防汛抗洪,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
2、自然状况
2、1、自然地理
2.1.1地形地貌
港闸区范围属江海冲积平原,境内地面高程3.6~6.2m(吴淞基面,下同)。地形相对平坦,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其地形、地貌特征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老岸田,成陆最早,地面高程为5.5~6.2m;位于通扬运河以东,九圩港以南地区。
2、中沙田,成陆较晚,地面高程为4.5~5.5m;位于通扬运河以西,东港套闸、芦泾河四号桥闸、天生街办中心河胜利套闸以东。
3、圩塘田,成陆最迟,地面高程为3.6~4.5m;位于东港套闸、芦泾河四号桥闸、天生街办中以河胜利套闸以西到长江。
2.1.2气象
港闸区范围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海洋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4.6~15.1℃,平均日照2100~2200hr,年总幅射量为110~117大卡/cm2,年均降水量1078mm,其中年间降水量分配很不平衡,有约55%的降水量集中在汛期。一般年份有5个相对集中的降水阶段,即一至二月份的早春冬雪水,降水量为95~120mm;四至五月份春季连绵阴雨,降水量在230~270mm之间;六至七月份的梅雨期,降水在250mm左右;八至九月份的热带风暴雨,降水在306~470mm之间;九至十月份秋季,降水量在20~250mm之间。年均雨日120d左右,年相对湿度为80%、雾日31d左右、无霜期212~235d,年蒸发量在1350~1450mm之间,年均风速3.1m/s,最大风24.0m/s,春夏以东南风居多,冬季以西北风为主。
2.1.3长江潮性
本区长江潮性为非正规半日潮,每日两涨两落,日不等现象十分明显,并受涨、落潮流的双重影响。
2.1.4长江潮位
市区长江代表站天生港站的历史最位为7.08m(1997年7月18日),历史最低潮位为0.42m(1956年2月29日),平均位为3.86m,平均低潮位为1.97m,最大潮差4.01m,最小潮差0m,平均潮差1.93m,平均涨潮历时4:09小时,平均落潮历时为8:06小时.
2、2、洪涝灾害分析
2.2.1、洪涝灾害特征
我区的洪涝灾害特征主要表现为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上游大径流下泄这四个要素的多重组合影响。一般情况下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上游大径流下泄的多发季节在汛期6~9月份,这期间还有梅雨的影响。如果以上四个要素中有两个、三个或四个要素共同作用,极易引发特大洪涝灾害,从而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台风(热带气旋)一般7月份以后影响我市,台风影响主要表现为台风正面袭击影响、台风登陆后减弱成低气压槽与冷空气结合产生的暴雨影响。根据1949~2000年统计资料,本市每年平均受台风影响2.2次。台风一般夹带着暴雨,台风暴雨来势猛、强度大、时间短,往往形成大面积雨涝灾害。
洪潮的产生一般由上游长时间暴雨所产生的大流量径流加上天文大潮而引起,其特点是:流量大、流速快、水位高、持续时间长,对江堤的破坏程度大。
2.2.2雨涝灾害成因分析
雨涝灾害成因:导致我区内涝的原因是梅雨型暴雨、台风型暴雨或强对流天气降水影响。以上三种天气形成的强降水主要发生在6至9月份,当暴雨径流宣泄不及,特别是在长江潮位起涨高于内河水位时段时,沿江涵闸无法自排,内部涝灾就可能出现。导致涝灾的人为因素还有: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大量房地产项目的上马,使部分水系遭到严重破坏,打乱了排涝水系的整体布局,同时不透水面积比例不断增加,造成径流量加大;部分河道淤积现象相当突出,加上人为设障等原因,致使河道原有设计断面大为缩减,影响涝水外排;另外我区的排水管网配套建设不全,低洼地区的抽排泵站设置跟不上等原因也比较明显。
2、3、洪涝防御体系
2.3.1、防洪体系现状
根据省水利厅提供的潮位资料的分析结果,市区代表站天生港站的20年一遇设计潮位为6.50m,50年一遇设计潮位为6.73m,100年一遇设计潮位为7.18m。由于我区地处平原河网地区,地面高程只有3.6~6.2m,因此,如果没有江堤的挡潮作用,只要发生20年一遇的洪水,我区范围将全面受淹。
我区江堤达标建设起步较早,主江堤、港堤的防洪挡潮标准都基本达到了“长流规”防洪标准,另外,加上护岸工程、内河排水网络、城市排水网络及配套建筑物工程的不断完善,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能挡、能排、能引、能控的水利工程体系,为保护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江堤
港闸区沿江堤防西起九圩港、东至通吕运河口,全长9km,加上*亚华船厂段江堤,总长度10.1公里。土堤顶高程8.10~8.50m,顶宽5m,挡浪墙顶高程9.23~9.63m,外坡比1:3.0,均采用灌砌块石护坡,内坡比1:2.5;
2、涵闸
港闸区范围现有涵闸17座,其中内部河道节制闸、套闸17座,直接穿堤出江的涵闸有5座。沿江企业江堤上的旱闸口59座。
3、内河水系
我区内陆河网密度较高,辖区内有大小河道238条,总长度达460km,大部分河道相互贯通,所形成的河网与长江堤防共同构筑了防洪、排涝体系,其中过境一级河三条,分别为九圩港、通吕运河、通扬运河,二级河四条,三级河24条,其余均为四级河。
全区各级河道按各区地形、地貌的差异分别排涝入高、中、低三个不同水系再通过沿江涵闸排入长江。
高水系(老岸田地区):又称九、吕水系,正常水位4.2m。
中低水系(中沙田地区、圩塘田地区):又称沿江圩田水系,正常水位3.7、3.2m。
沿高、中、低水系分界线建有节制闸、套闸实施水位控制,防止高水下压,避免水位失控产生涝灾。
2.3.2、防洪体系现状防洪标准
港闸区范围主江堤或挡浪墙的顶高程为9.23m,这个标准是根据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6.73m设计水位加2.5m超高来确定的,其现状标准仅相当于90年代水情和工情条件下的50年一遇防洪标准,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其防洪排涝标准偏低,与其经济发展程度很不相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3.3、防洪体系规划标准
根据*省水利厅苏水计1997年210号文件精神,*市市区主江堤到2010年的规划防洪标准是:设计水位7.18m加2.5m超高,使主江堤或挡浪墙的顶高程达到9.68m,在遇到90年代水情和工情条件下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堤外坡进行灌砌块石护坡。
排涝标准:2010年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降水210mm
不受涝,按高、中、低水系分别将防涝安全水位控制在4.90m、4.10m及3.60m以下。
2.3.4、防洪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危害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堤身和堤基大部分为沙壤土,加上部分堤段护坡标准不高;
(3)部分出江涵闸老化、机电设备陈旧、带病运行,例如,天生港闸;
(5)高低水系控制设施有的老化需要更新。
有可能造成的影响:
(1)由于堤身和堤基土质沙,加上部分堤段护坡标准不高,在遭受台风、暴雨、袭击时,容易使上部产生雨淋沟、发生块石塌落、跌塘,从而给防汛工作带来难度;
(3)出江涵闸带病运行,易使涵闸失去排水功能和局部地区产生内涝。
2、3、5、重点防护对象
根据我区实际情况,重点防护对象是:
34家沿江企业,及江堤内的天生港镇,重点在防风暴潮及防涝;
3组织体系与职责
港闸区人民政府设立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防汛防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各街道、乡、沿江有关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立防汛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防汛防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并服从当地防汛防旱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
3.1、区防指组织机构
区防汛防旱指挥部由区政府区长任指挥,分管副区长、区人武部政委、区农经局局长任副指挥,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发改委、公安分局、民政局、财政局、建设局等为指挥部成员单位。其办事机构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区防办)设在区农经局内。
3.2、区防指职责
区防指负责领导、组织全区的防汛防旱工作,主要职责是贯彻省防、市指和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有关防汛防旱工作部署和指令,制订、颁布全区防汛防旱工作有关规定、制度、通告、预警信息等,组织制订港闸区防汛抗旱调度方案,及时掌握全区汛情、旱情、灾情、工情并组织实施抗洪抢险及抗旱减灾措施,统一调度全区重要水利工程的运行,组织灾后处置,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3、3、区防指成员单位职责
区委宣传部:协调、指导新闻宣传单位做好防汛防旱新闻报导工作。
区政府办:协调指挥部成员单位履行好防汛防旱各项职责。协助指挥长调度指挥防洪抢险。
区发改委:协调安排防汛防旱工程建设、除险加固、水毁修复计划和资金的落实、防洪防旱救灾资金和电力、有关防汛抢险救灾所需物资器材的供应和调度。
区公安分局: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依法打击阻挠防汛防旱工作、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汛防旱物资及破坏防汛防旱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置因防汛防旱引发的,协助防汛防旱部门组织群众从危险地区安全撤离或转移。
区民政局:负责及时将台风将登陆和台风中心可能经过的地区,居住在危房里的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指导洪涝旱灾地区灾民的生活安置和救灾工作,组织核查报告灾情,组织、指导和开展救灾、救助、捐赠等工作;协助政府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其使用情况。
区财政局:负责安排和调拨防汛防旱经费,并及时下拨、监督使用,根据轻重缓急及时安排险工隐患处理、抢险救灾、水毁修复经费。
区建设局:负责全区社区雨水管、泵站等排涝工程的建设和安全管理,组织协调城市主次干道排涝工作。
区农经局:负责提供雨情、水情、旱情、工情、灾情等信息,做好防汛调度和防旱水源的调度;制定全区防汛防旱措施以及工程防汛岁修和应急处理及水毁修复工程计划;部署全区防汛防旱
准备工作;提出防汛防旱所需经费、物资、设备方案;负责及时提供农业灾害情况;负责农业遭受洪涝旱灾和台风灾害的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指导灾区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应用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相关技术。
区人武部:调集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组织抢险队伍进行防洪抢险,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并协助地方组织受灾群众转移和安置等任务。
发生特大、重大或较大水旱灾害时,区防汛防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并由各部门组成若干应急工作组。
4、预防与预警
4、1、预防预警信息
当预报即将发生严重水旱灾害和风暴潮灾害时,区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提早预警,通知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准备。
4.1.1、堤防工程信息
(1)当江河出现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时,区堤防管理单位及沿江企业应加强工程监测,并将堤防、涵闸、泵站等工程设施的运行情况报上级工程管理部门和同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发生洪涝地区的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在每日9时前向区防指报告工程出险情况和防守情况。江堤、涵闸等发生重大险情应在险情发生后1小时内报到区防指。区防指立即向市防指报告。
(2)当堤防和涵闸等穿堤建筑物出现险情或遭遇超标准洪水袭击,以及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决口时,堤防、涵闸所属单位应迅速组织抢险,并在第一时间向可能受淹的有关区域预警,同时向区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准确报告出险部位、险情种类、抢护方案以及处理险情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通信联络方式、除险情况,以利加强指导或作出进一步的抢险决策。
4.1.2建立健全防汛责任制
(1)地方党政领导负责制
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组织全区的堤防防汛抢险工作,一旦汛情紧张分头赶赴负责的地区组织落实抢险救灾工作。各街道、乡的党政领导和区各部委办也必须层层落实分工负责制,责任到人到位;
(2)分级管理责任制
按照水利工程的收益范围、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的防汛责任制;哪一级管理范围内的工程出了问题,哪一级领导承担责任。
4.1.3、各级防汛人员岗位责任制
(1)建立和完善各种设施的运行、管理责任制。从指挥到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明确相应的责任和任务,以确保防汛工作的正常开展。
(2)加强防汛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的方针,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3)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防汛工作的重要性。
4.2江河洪水防御方案
4.2.1洪涝的量级划分
根据我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防洪工程体系的现状,其洪水的量级划分以长江天生港站的潮位为准:警戒水位5.50m,20年一遇潮位为6.50m,50年一遇潮位为6.73m,100年一遇潮位为7.18m,200年一遇潮位为7.44m,300年一遇潮位为7.59m。
内河(非区域性一级河)防涝标准以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210mm不受涝,按高、中、低水系分别确定防涝安全水位不得超过4.90m、4.10m及3.60m。
4.2.2防洪预案的分类
防洪预案按其作用分二类:
(1)标准内防洪预案,长江天生港潮位小于50年一遇6.73m;内河水位小于20年一遇涝水位即高水系4.90m、中水系4.10m、低水系3.60m。
(2)超过以上标准的防洪预案;
4、3、标准内防洪预案
4.3.1、加强对防洪工程的巡查监测
防洪工程的巡查监测的内容包括:
(1)河势监测
对沿江重点险段水下河床冲淤变化的监测在每年的汛前、汛后各进行一次,以掌握河床深泓部位的变化情况。如河势变化较快,威胁堤防工程,应予加测。区内重点险段为三化厂段江堤等。
(2)堤防工程监测
区属堤防管理部门和堤防占用部门负责其管辖范围、占用范围的监测和管理工作,组织落实技术力量和专人于汛前、汛中、汛后对堤防定期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为:堤身护坎、护坡、土方流失、裂缝、管涌、渗漏、滑坡、滩面塌陷等。尤其是在台风袭击、大汛期,应加强日夜监测和管理。
(3)涵闸监测
具体由涵闸管理部门负责,主要监测内容为:一是对涵闸的运行状况、机电设备、启闭系统、闸身、闸门、消力池等;二是对闸室上下游引河于汛前、汛后进行定期监测,并拿出对比资料,以摸清引河的冲淤变化。
4.3.2保证通讯联络的畅通
区、街道(乡)、及沿江企业防汛责任人和防汛机构工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有线和无线通讯设备,并完善每年汛期防汛责任人的通讯联络,防汛通讯号码分发给有关防汛部门。
4.3.3防汛调度
(1)沿江堤防的防洪调度
根据“长流规”提出的标准,我区范围沿江堤防的防洪设计水位为6.73m,在出现设防水位以下的水位时,由区堤防涵闸管理所护堤员、沿江企业有关管理人员组成巡查队伍不定期地上堤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
(2)内河水情调度
按划定的高、中、低水位控制线调度节制闸、套闸,控制各水系的运行水位,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各片排涝前应视内河水位、预报降雨量等权衡是否需要预降内河水位,随降雨与积涝过程适时启闭涵闸排涝入河(区域性一级河)或直排入江,区各水系运行水位。
4.3.4防汛抢险
当长江天生港站出现5.5~6.73m潮位时,预示长江沿线可能会出现一般险情。全区各级防汛防旱机构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区防汛指挥部要明确责任,落实涵闸管理部门、沿江乡镇、堤防占用单位防汛巡查、监测人员上堤不间断查巡,24小时轮流值班;沿江各企业要关闭旱闸门;沿江涵闸不离人、确保涵闸启闭设备运行正常;区、有关街办防汛指挥部要派员上堤查看汛情,密切注视水情和工情的变化,加强对水情和工情的检查、落实各项防汛抢险工作:区人武部组织抢险队伍待命,抢险队伍和抢险物资由区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动,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有关险情和抢险情况及时向上级防汛部门汇报,同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现场对险情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加固措施。
4、4、超标准防洪预案
4.4.1做好抢险备用物资的准备和调运工作
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防汛物资的准备和储存主要有二种形式:一是区防汛部门专储;二是乡(镇)、沿堤企业单位的自储。一旦发生险情,根据险情程度、物资需要等情况,区防汛指挥部作具体调度;如果本区抢险物资缺口较大可向市求援。
根据市防指要求区级防汛物资的储存如下:块石500吨(储于永兴船厂内);另请幸福乡供销社代储存防汛编织袋1.0万只,箩筐、竹扛若干。各沿江企业根据防汛责任状上的要求备足防汛物资。
在防汛抢险阶段,由区防汛指挥部下达调运指标,由区防汛指挥指派有关沿江企业出车调运。
4.4.2组织落实抢险队伍
由区人武部落实由沿江乡(镇)、企业为单位组织的巡查、抢险、预备三支抢险队伍,具体人员配置见表
4.4.3统一指挥、突击抢险
当沿江江堤遭遇特大洪潮袭击时,区、街道(乡)、沿江企业单位,要全面动员,抢险队伍要各司其责,上堤坚守自己的岗位;重大险情由区人民政府、相应的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统一部署、统一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险;特殊险情,除立足于自抢自救外,要与驻通部队取得联系,请求得到部队的支援。
1、江堤决口,水闸垮塌
(1)当出现江堤决口、水闸垮塌前期征兆时,防汛责任单位要迅速调集人力、物力全力组织抢险,尽可能控制险情,并及时向保护区发出警报。江堤决口、水闸垮塌等事件应立即报告市防汛指。
(2)江堤决口、水闸垮塌应急处理,由区防汛防旱指挥部统一指挥。首先应迅速组织受影响群众转移,视情况,根据潮汐规律及时组织实施堤防堵口。明确堵口抢护的行政、技术责任人,调集人力物力迅速实施堵口抢护。对塌江严重的地段,还要作好退堤的准备,及时加固二道堤,如果没有二道堤,要在市、区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下,组织人力、物力抢筑二道堤,将洪水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