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

第1篇: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因为孩子的想法和成人不一样,传统的教学总是把教师的想法转移给学生,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纯真,他们好说、好动、好奇,那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满足他们这种心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浮力”第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几个乒乓球,用针孔在内部注入多少不同的盐水,让学生猜乒乓球放入水中后会是什么状态,当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实验结果发生碰撞时,学生特别新奇,非常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所以抱着好奇心去探究,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这样有助于教学的开展,教学效果是很好的。教师在讲到“声音”的时候,要求学生完成课后水瓶琴的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几乎都可以找到这样一个规律:瓶子装水越多,音调越低。这时这位教师要求学生讨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通过讨论和提示,学生几乎都明白这一道理,但是教师并没有让他们停止,接着提问:“在敲击时,瓶子装水越多,音调越低;那么换一种方式使瓶子发声,如果用口对着瓶子吹气,结果还会不会一样呢?”学生再一次讨论,讨论的结果使他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向瓶子吹气时是由于瓶子的振动发声,一派认为是由于空气的振动发声。由于不同的发声体直接影响到产生的声音的音调,因此学生争得面红耳赤,争论了很久,都不服对方,于是教师说:“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了证明谁对谁错,怎么做呢?”学生一致认为通过实验来解决。于是学生找出了两个瓶子,向它吹气,结果证明了吹气时,瓶子装水越多的音调越高,于是学生再次讨论其原因,原来向瓶子吹气时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从而引起声音的,通过这一讨论,同学们对音调的印象更加的深刻了。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相互的交流讨论来进行解决,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印象,学生会从日常生活的现象中找出相关的物理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加以解释,培养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

二、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切入点

其实学生和老师对已有的知识的认知程度是不同的,例如,一只公鸡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对于一个成人肯定是知道的,但是孩子大脑通常是没有这个概念的,孩子通常都知道自己的质量,因为从小到大总要测量的,所以就从学生的体重为切入点,去和一只大公鸡去做比较,这就很容易了。比如学生不理解一升水一吨水的概念,你可以让学生观察饮水机上的水桶是10升左右,他的大脑里就会形成一升水的模型。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可否认的是学生的基本情况都各不相同,有些孩子接受知识很快,有些孩子会慢一些,有的孩子这方面突出,有的孩子其它方面又是强项,所以说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此外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物理小制作的辅导,课后的小制作有很多,例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电子玩具、土电话、小孔照相机等。这些小制作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欣喜,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

另外,我在教学课堂设计中也会注意到其它方面,比如注重教学设计的多样化,像有些课设计为实验探究课,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中,注重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的过程,提高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教师在课堂实验的过程中,语言叙述要准确,态势要风趣、幽默,动作要熟练无误;既要有演的功夫,又要有魔术般的效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像磁石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才能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分析,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虽然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有些知识的学习学生还是比较难懂的,而且实验也比较难解决,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它操作容易、方便、快捷,大大地节省了时间;另一方面,多媒体的视频功能能够很好地把“现实生活”搬进教室,让学生在不同的现实场景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而且生动逼真,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篇: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新奇有貌似复杂的课程。初中物理作为物理学的初级阶段,是培养初中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获得基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能力的关键。初中生本身就对新奇知识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初中物理教师,要学会利用初中生这一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强烈兴趣。

一、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一)大部分初中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有问题

很多学生哪怕到了初中阶段,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下及时复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往往做不到课前预习,导致课上跟不上老师讲课速度,一节课下来,理解的知识点很少,长期如此的恶性循环,导致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初中生学习基础存在着明显差异

虽然所有的初中生都是经过相同的6年小学教育。但是,学生在计算、创新等学习能力方面依旧有着明显的差距。这对初中生的物理学习有着很大影响。

(三)其他方面的问题

初中生本身处在青春期初级阶段,他们虽然对知识有着好奇和渴望,但大都粗心大意,注意力易分散。再加上本身男女在思维方面本身就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女生物理普遍弱于男生。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

1.培养初中生的基本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能够对有关个人或者自然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理智的分析、判断,做出符合科学依据的结论。

2.培养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实验,它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或者合作进行试验操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初中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了促进作用。

3.培养初中生思维能力。初中物理需要初中生不断地利用其想象能力去思考问题和设计方案。比如在学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一课时,就需要学生去想象能量在相互转化过程中的情景,并且设计能够证明其守恒的物理试验。因此,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体会分析

根据国家新课改的理念可知,课堂就是属于学生的。帮助初中生在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才是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尽的责任。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很明确的指出,教学活动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作为物理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实践。如此不仅能够培养初中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还能使课堂的教学效果得以提高。比如在《光的反射》一课教学中,可以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如:光的用途都有哪些?光的传播途径能够被改变吗等。引导学生自由想象,找到对这节课学习的兴趣点。接下来,教师可通过课前准备的教具,为学生演示光的反射现象,让学生思考反射原理。最后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主旨便充分体现了出来,不仅使得教师更加轻松,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实际性的接触和了解,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物理兴趣

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这样不仅拓宽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界面,还有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充分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或者,教师也可以利用简单有趣的物理实验,比如,在进行《摩擦起?》一课的教学时,可以事先准备碎纸片,为学生演示静电的神奇效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趣味性大大增强。

(三)注重实验教学,将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学研究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让初中生通过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发现并探索物理规律,并有效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是物理教学的初衷。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初中生根据自己对某课程教学老师的好恶而喜欢或者讨厌一门课程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因此,物理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尊重和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获得学生的喜爱,就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最好的开端。

第3篇: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习题课教法;特点;教学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145-01

在岁月的流河中,人们的观念、思维方法、学习方法也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变化。我们物理教师认识到现代物理教育必学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的去传授机械性、模仿性、重复性的知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使学生获取对未来至关重要的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为其终身优质发展奠定基础。所以《物理习题课教法》既“学生说题教学法”应运而生。

一、“学生说题教学法”及其特点

1、“学生说题教学法”概括地说就是让学生用“说话”的方式发表自己(或相互讨论)对习题的审题与分析、解题的方法与思路、解题的过程与体会以及对习题的评价为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为“学生说题教学法”。

2、“学生说题教学法”的几个显著特点

(1)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起学生智力、思维的碰撞,有了这种碰撞则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去深入思考,开阔思路并引发新的欲望。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有利于展开“对话交流教学”,“情景教学”和“问题教学”。有较强的“探究性,实践性, 开放性自主性,过程性”。

(3)充分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气来。

(4)探究性学习,重在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和创造的机会,拓展了教学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批判、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茫茫题海”,提高习题教学的效率。

二、“学生说题教学法”的八个教学环节

一说命题意图

布鲁纳的发现法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让学生领会揣摸习题的命题意图,通过让学生说命题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开展师生间、同学间的对话交流活动,体现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交流的课改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说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

“学生说题教学法”要求学生明确习题中创设的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这是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条件。让学生说物理情景与物理过程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习惯,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三说教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让学生说物理及其相关因素这一教学环节是 “学生说题教学法”中的第一重要环节,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教师要适时介入。未来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应成为“学习方法的导师”或“教育的诊断专家”。

四说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与解题过程

物理教学要将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大力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综合能力,要把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定位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使得牢固知识和提高能力合二为一。

五说解题心得体会和对习题的评价

有道是“善于总结才善于提高”。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其信息收集,分析处理的能力。

最后,教师的综合点评要有“点睛之笔”重在思路方法的归纳与比较。

三、实施“学生说题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激励学生的学习

教师要注意用鼓励性语言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取得的成绩予以及时认可,帮助体验成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怕失败、锲而不舍、发展并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注意“例题”的选择与编拟

“学生说题教学法”最适合“例题”的教学。“例题”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灵活性、挑战性”,使教学过程充分,落实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

(三)注意摆正师生教学中的位置

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点评为辅。加强感情投入,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说题教学法”以学生兴趣为起点,以问题置疑,主动探究为载体,以个性化需求为内容,让学生在研究中发现,发现后再研究,而不是被老师设定好的框架所束缚,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体验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姚梅林.情境理论的迁移观及其教育意义[J].心理学探新,2003(4)

[2]郑荣玉.物理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第4篇: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一、探究教学的特点

物理探究教学是以探究活动为基础的。在实践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通过研究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结论,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各自的心得体会。学生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发展能力。

二、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开展探究学习活动

1.问题提出

在探究教学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作用,这些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为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线索,所以提出恰当的问题,对探究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合作探究,首先就是要提出问题,然后诱导学生去做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再经过思考和合作解答问题。具体可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几个典型的例题,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解答和点评。然后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找到问题的症结,进而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求。

2.设计导学案,并依据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

通过学案导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主要是因为学案的很多内容,学生都需要通过与别人合作交流,才能得出结论。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明白自己上课时应认真听哪些内容,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教师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依据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原则,创设悬念,引导学生学习。以问题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合作探究的基本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即使在课下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前沿问题的科学研究能力。教师可以依据问题本身的性质、复杂程度、抽象程度,将问题分层、分类展开。以日常生活问题为基本单元组织教学,一般程序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拟定解决方案执行方案总结评价。将某一学科知识转化为具体问题的教学,一般模式为:问题情境假说推测活动验证得出结论。组织学生就某一现实问题进行社会调查,这类活动的基本模式为:布置课题展开调研撰写报告评价总结。围绕某一专题而组织的专题研究教学,其模式为:确定专题收集资料拟写发言提纲讨论交流总结。

参考文献

[1]赵芹,罗建新.初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0(6):5.

[2]曹长德.教育学案例教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45-46.

第5篇: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为期一天的第六周期继续教学集体培训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杨老师分享了她的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与思考。六中王老师分享了自己建立公众号,分享了和学生的教学故事。这次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受益匪浅,豁然开朗。杨老师和王老师作为有经验的老师,长期在一线探索,这种敬业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现把自己的一些体会心得分享。

一.课堂生活化

初中物理所研究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物理教材尽力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提炼出物理知识,再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我认为物理课堂生活化,是实现高效课堂,培养学生思维的可行之路。

1. 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创设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生活中有大量的物理现象和问题,都能被应用于创设教学情境。在我的课堂上,我将希望学生进行的思考,寄托在一个生活事例中。这时,学生的思维便会有了方向感,更容易找到思维路径。

在讲授密度的应用相关知识时,学生理解了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的原理。但是对于测量方法,往往需要联系实际寻找。我在课堂上,举了一个事例。我告诉学生:“老师周末买了一个吊灯,能参与抽奖。我的运气很好,中了一等奖。可以用1000元买一块黄金小杯,当下我就买了。结果现在怀疑黄金是假的,请同学们帮忙鉴别。”学生就开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说出来好几种方法。

2. 模拟习题情境,处理物理习题

物理习题背景都来源于生活,但学生并不能完整在脑海中构想出来。我们要拉近习题与学生的举例。所以我在讲解时习题时经常带领学生进行想象生活中的情境,把习题背景模拟出来。在情境中讲解知识,处理习题,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容易。

3. 开放学习物理时空,将物理学习拓展到生活

物理知识源自生活,所以物理的学习也不能仅仅局限在物理课堂。生活才是孩子们学物理的更广阔天地。在教学研究中,以往我们常把一堂课是否完整,课堂任务是否完成,作为评课的重要指标。实践表明,这种观点是比较狭隘的。我们需要给予学生一种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发的在生活中获取知识。我们在课堂结束后,可以给学生留一些布置生活化的物理作业。比如一些观察类作业或课外简易实验,课外小制作等等。

学生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自然现象,这些与声学,光学,热学密切相关;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如家庭厨房中的热学知识 家中的电器使用等都含有丰富的物理知识。一些观察类的作业或者小实验、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也会有所收获。

    二.充分了解学生物理基础和接受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把握很重要,讲到什么程度,怎样可以最大程度得启发学生。把握不好,会出现学生目瞪可呆、不知所措,还有可能会出现一讲到底的情况,那就变成了旧的教学模式——灌输式。

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课后经常找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一段时间后就会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授课方式了。

2.注意观察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反映,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

3.注重举生动形象直观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还应该多用实验器材,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4.认真检查学生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学生的存在的问题。

第6篇: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设计

一、激发实验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进行实验不单是有巩固教材知识的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强烈的兴趣,物理的实验教学如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是中学阶段里的基础教学重要的部分之一,实验操作也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物理教学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实验兴趣的激发,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教师该用什么方法,才能激起初中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呢?比如,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感。

例如,在谈到有关“浮力”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可带领学生到户外或者是学校实验室里的水缸,让学生轻松轻松,借机带一些必要的小工具(如硬纸片、塑料、橡胶等),教师可以亲自给学生作示范,比较它们在水里面的动静;或者是下载些相关的视频(比如各种游船、或是其他的一些媒介),再加上些精彩的动画画面或是歌曲什么的,最好是学生平时都喜欢的或者非常流行的,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深出浅入,制定个性化学习机制

对于初中生来说,对知识充满着强烈的好奇感,这就需要教师从中引导,在调动其积极性的同时也得把他们带到实验中来,让他们闻有所悟,学有所得当然,每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学习和吸收知识的方法,这要求学生自己自定学习计划。

例如,在研究物态之间的转化时,可以提前给学生讲清楚一些必要的知识预备,让他们提前做好预习的功课,并且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及对此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学习计划,提出他们的要求(如果条件可以的,建议尽量满足他们所有合理的要求);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制定的计划做出相应的处理接着可以要求学生做些简单的实验,比如将冰放入各种温度不等的水中,看他们的反应程度,可以简单的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水温的不同,而冰块在水中的融化过程和时间也是各不相同的。

三、学有所得,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有的物理教学如同“纸上谈兵”,没有把物理实验所传达的精髓传授给学生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真正的实验操作中才能达到物理学科的最优学习效果作为物理教学者,要正确处理好教材内容和实验操作的关系,要让学生真正的体会物理所蕴含的学科奥妙,就必需得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所以,带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在我看来,教师在每次实验前,可先给学生讲解实验仪器如何正确的使用,再制定明确的操作步骤在操作规程里,不仅要写出操作的主要步骤,而且要规定出具体的要求;其次,教师要加强指导的作用,并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技术水平;再次,要处理好实验原理和操作的关系学生实验一方面是为了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验证运用所学的理论;最后,要求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运用原理指导操作;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解释操作中出现的种种现象,而且对教学内容尽可能“化繁为简”,这样更加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例如,在试验电阻的大小以及其影响因素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先讲明各种用电器的用法及其用途之后,给学生演示一遍,学生再根据教师演示的方法做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安全问题,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疑问,教师要随机应变地做出处理和指导,解答学生心目中的疑问,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完善总结,得出概括

学生在实验课结束以后,对实验过程及结果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那么,教师就可利用这一心理特征,要求学生写成实验总结,即心得体会要求学生在通过实验之后把自己所悟所得做出的总结写出来,记录他们在试验中的乐趣和感想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做出总体的评价与纠正。

第7篇: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困生;转化

都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没有以前的学生听话了,逆反心理也越来越严重了。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如果还抱着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改革,当然学生也就越来越难教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学困生是班级学生学业的落伍者,做好他们的工作难度很大。但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换一种思维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抱怨,很难看到学困生的优点,只看到他们学习成绩差、常开小差、上课纪律不好、脑子反应迟钝等缺点。教师眼里的学困生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缺点和不足,是由于教师习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而事实上,不能单单靠学习成绩一个标准来衡量,还有学习态度、情感、习惯以及学生的价值观等等。衡量学生学习方式的好与坏也不能用是否遵守课堂纪律作为唯一标准。对一些孩子来说,坐下来静静地听教师讲课是比较适宜的方式,而对另外一些孩子来说,也许通过争论或者讨论来学习更有效。对一些孩子来说,他们希望动手操作、动手实验来获取知识,还有一些孩子通过身体的运动来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换一种思维方式,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那么他可能是一个发散性思维能力比较好的学生;有的学生写作业很拖沓,那么他可能是一个仔细周全的人;有的学生非常懒惰,那么他可能是个非常放松的学生等等。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些“缺点”就会变成一种积极的品质,因材施教,效果也就能凸显出来。此外这样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多好的期望,而教师的期望是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

二、突出学科特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产生于生产、生活的实验实践中,也在实验实践中不断发展,通过具体的物理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变化中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求实合作的科学精神、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的思维品质。学生起初之所以喜欢物理,不单单是因为物理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更重要的是因为物理课上有很多实验和生活小知识,这是他们学习物理的直接兴趣,也是他们学好物理的思想基础。对此,我们应时刻注意保护学生这种可贵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将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物理的持久动力,努力创造条件做好各种实验,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巨大的育人功能,发挥其综合效益,高度重视并付诸实践。通过实验教学,落实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育人目标。

三、重视兴趣培养

初中学生正处在物理学习的启蒙阶段,他们最初对学习物理具有浓厚的兴趣,抱有很大的信心,这正是学生学好物理、教师教好物理的有利因素和基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最直接动力。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因此,我们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充分发挥物理科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的物理现象和事实为基础,努力创设物理情境,并结合物理新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物理”,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触境生情”。曾经有一个学生,其他文化课的知识学得一塌糊涂,数学一百二十分卷面,考试成绩也只有三十分左右。究其原因就是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发现根本原因后,通过多次的谈心以及在实验课中多加引导,课外还要求他积极参与课本中的小制作,和他分享制作的成果、心得体会,最后在当年的中考物理考试中他以84分的高分(也是他在当年中考考试中唯一合格的科目)赢得其他学生的赞叹。

四、加强学法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教学是“教”和“学”两者的有机结合,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组成的统一体。在“教”与“学”这对矛盾统一体中,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全部活动最终都要落到学生的“学”上。长期以来,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物理“难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成为困扰广大学生和物理教师的“老大难”问题。就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而言,如果不入门,基础打不好,将直接影响到高中物理和以后的学习。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使物理由“难学”变为“易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是每位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自己如何教,更关心学生怎样学,给学生以正确方法的指导,突出“授人以渔”的方法。

第8篇: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对从学生所经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这是物理教学中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述:“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新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生活中时时处处有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课堂伊始,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创设符合教学艺术特点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想象、思考,进而发现问题。

二、研究透教材

首先,增强物理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就是详细研究教材。学生物理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有些教师对教材不熟悉,没有很好地把握教材的精髓。我认为应把握教材的以下两个方面。

1.纵向研究教材。先把所有年级的教材都系统看一遍,然后在备课时找出各个章节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讲解新课的时候对相关的知识点稍做提示。这样,一来有利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点掌握新的知识点,二来可以把以前学过的知识稍做复习,起到巩固作用。

2.横向研究教材。新教师要注意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每次教研活动时都和他们共同探讨一些教材上的疑惑和难点,以及一些知识点的讲解方法和技巧。“学无止境”,向别人虚心学习可以使自己较快地成熟,缩短摸索的时间。

三、迁移应用,再生问题

新知识点形成以后,还可以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可选定一两个迁移和发展点,设计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

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启动学生学习动能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一般包括动机、意志、品格等,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调节、维持、强化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原因与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学习效果好的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兴趣浓厚、方法得当;学习效果差的学生,多数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遇到挫折畏难而退。在教学中要做到:动之以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耐心启发诱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动机;用名人的事迹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爱学物理,就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习效果良好。

五、备好课

备课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的课前准备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在备课上花大量的时间,以求在课堂上做到熟练地驾驭教材,游刃有余。

对于课堂要讲解的习题,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新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所以题目一定要精挑细选,而且要有针对性,绝不能沉迷题海之中。选题中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是归纳和讲解题型,因为题目是做不完的,也就是说要给学生“渔”而不是“鱼”,即教给学生每类题目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告诉他们每道题目怎样做,学生知道了每类题目的处理方法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自己处理。如果只就题论题地告诉学生每个题目的解决方法,则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学生仍然会束手无策。所以在选题的时候要选有代表性的题目,这建立在教师对教材和对题型有把握的基础上,知道什么类型的题目是必须讲的,而且用什么样的讲解方法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授之以渔,使学生善学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

1.学会总结概括。总结是提高自学能力,获得知识的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在阅读中要通过突出关键词句,概括其要领,获得新知识;在实验中,要通过观察现象,由表及里,寻求规律性的东西;单元结束后,要通过总结知识,利用提纲表格、问题、方框等形式把全章的知识列出,使之条理化。

2.发展逻辑思维。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注重激发—引导—提高。只有启发思考,学生逻辑思维、逆向思维乃至发散思维才能在训练中不断得到发展。

第9篇:初中物理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几年来,笔者通过对学生学习物理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初中生学习物理往往趋于表面的知识,死记规律,硬套公式,抓不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东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我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的对教材内容做了必要的补充。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看法。

1 教材中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应补充讲解清楚

例如讲“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时,补充讲解了“物质”和“物体”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如:桌子、自行车、轮船等成品叫做物体;而组成桌子、自行车、轮船的钢铁、木材、橡胶、塑料等原材料叫物质。由此说明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里含有的物质多,其质量就大;含有的物质少,其质量就小。通过补充,使学生加深了对物体、物质、质量等概念的理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对教材中未提及过但又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应

加以补充,以利于学生掌握规律,触类旁通

例如在讲“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时,通过实际练习题,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出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U1:U2=R1:R2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规律I1:I2=R2:R1;在讲电功率的测量和计算时,让学生归纳出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了学生解题的速度。

3 对教材中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应给以补充

例如在讲解惯性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学生总是把它们混为一谈。每当这时,就要给学生讲解两者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共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是一个物理概念。而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在不受外力这个特殊情况下的运动规律,是一种特殊情况。

4 补充例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电阻R1和R2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1两端的电压为1.5伏,R2的两端电压为4.5伏,R1+R2等于600欧,R1和R2各为多少欧?”一般学生都能想出,先求总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串联电路的电流,再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强度处处相等,分别求出R1和R2的值。但笔者在处理习题时,又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电压分配规律“R1:R2=U1:U2”,并适时的提出问题:“你能把我们共同发现的规律灵活应运吗?”很快就有很多学生自己动手根据此规律求解,迅速得到正确答案。通过本题教学,使学生把学习解题的过程拓展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位多角度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平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5 结合教材内容,补充一些形象生动的小实验

例如讲摩擦起电时,可以补充人体也能因摩擦而带电的实验,从而充分说明人体也是导体不是绝缘体。用手掌摩擦有机玻璃棒,棒带正电,而手掌带负电。前者用验电器可以试出来,而用手掌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片并不张开。这是因为人体是导体,摩擦所得的电荷很快就通过人体导走了。如果人站在绝缘板上,用验电器就能查明手掌所带的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