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设计知识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民用建筑;设计;过程;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房屋是人类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基础。居住用的房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的物质条件,与人类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加强思考,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做出高质量的的设计方案。
建筑设计是生产和生活功能的组织与工程技术及建筑艺术的综合。它不可能像纯粹的艺术创作。建筑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的相互关系及配合,还要考虑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建材供应、建筑施工的要求和制约。
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按工程的复杂程度及审批要求划分不同的设计阶段。一般采用的设计阶段分为两阶段设计和一阶段设计两种。两阶段设计是指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要分别作出设计文件。初步设计文件必须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作为施工图设计依据进行施工图设计。一阶段设计则不再提供初步设计文件报送主管部门审批,而是提供设计方案经建设单位同意后直接开展施工图设计。对于特别重大或技术特殊复杂的项目,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在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之间,另增加技术设计阶段。
1 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1.1在透彻的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满足功能使用的要求。
1.2总体布局合理紧凑,并与城市规划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1.3根据建筑空间组合的特点及建筑材料供应的情况,选择合理的结构类型及施工方案。
1.4设备布置能适应使用要求,并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1.5建筑形象简洁、明朗、朴素、大方,内部空间处理完美协调。
1.6在深入的经济比较的基础上,具有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2 建筑设计的主要过程
2.1准备阶段
建筑工程的准备阶段是设计的前期工作,它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即熟悉设计任务书及收集必要的设计基础资料。
设计任务书是关于设计要求的正式文件,它是建设单位提供的主要设计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要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生效。设计任务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2.1.1建设项目总的要求、用途、规模、投资等方面的说明。
2.1.2建设项目的组成及各子项工程的规模。
2.1.3各子项工程的内部面积分配及具体使用要求和设备标准。
2.1.4建设项目的投资分配,包括各子项建筑物、构筑物、室外工程等投资分配。每个子项工程的土建费用及设备费用的投资分配。
2.1.5建设基地的用地、外部运输、供水、供电、供热条件以及与有关的协议情况。
2.1.6建设进度的计划安排要求。
除上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外,建设单位还要提供其它设计基础资料,包括:建设用地的定址及批准征用土地的文件;建设用地的地形图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消防、人防等有关部门批准建设及对工程要求的文件;城市供水、供电、供热的协议文件及有关要求。
在熟悉上述资料的同时,还要收集设计需要的其它资料,主要是: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地区文化传统、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的情况;建设项目使用要求的详细情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供水、排水条件的有关技术数据,必要时要了解防洪的资料;供电及电讯的有关技术数据;与之衔接的城市交通条件及有关数据;施工条件的有关技术数据,有关构件预制及运输安装能力;建筑材料的供应情况。
2.2方案设计阶段
经过准备阶段熟悉任务书及收集必要的设计基础资料,对设计项目的内容及要求和制约条件有了初步了解。在开始方案设计时,必须首先分析建筑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这些分析是在考虑外部条件制约的前提下进行的。通过分析可以把握住设计项目的主要矛盾及内部规律,从而着手去解决矛后和构思设计方案,
2.3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的内容包括:确定建筑物位置及组合方式,作出结构方案,选定建筑材料,确定主要建筑构造,说明设计意图,分析设计方案在技术上经济上的合理性,并提出概算书。初步设计文件一般包括设计说明及图纸,主要材料及设备明细表、概算。有工艺设计时应包括工艺设计图。这些设计文件包括各工种的设计内容,建筑设计是其中的主导部分。
初步设计是为主管部门审批而提供的设计文件,也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初步设计文件要满足主要设备及材料订货的要求,并满足征用土地、场地施工准备的要求。已经批准的初步设计在编制施工图时一般不得任意更改。因而,尽管初步没计文件所表达的内容并不十分深入,也必须在设计的技术措施方面作深入推敲。
2.4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最后阶段,是直接交给施工单位附之施工的设计文件。一阶段设计的工程,可把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同意的没计方案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两阶段设计的工程,则以主管部门批准的初步设计作为施工图设计依据。
施工图设计要满足施工要求,必须详尽而准确的标出工程的全部尺寸及用料。施工图设计不仅要综合建筑、结构、设备各工种的技术要求及相互配合,同时要符合建筑材料供应及施工技术条件等客观情况,还要力求简明清晰、正确齐全、便于施工查找。
3 设计过程的控制
3.1进度控制
设计进度是项目总进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避免脱节问题出现,必须建立设计进度满足实体施工需求的管理思路。为了保证设计的顺利开展,应简化工作流程、减少组织之间干扰,提高组织效率;提高业主决策效率,及时为设计提供相关条件;将设备材料的确定纳入设计过程;调整各专项设计的时间安排,做到专项设计与相应工程施工相搭接;采用标准设计,提高设计的进度和质量。
3.2造价控制。
设计是造价控制的源头,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对最终工程造价的影响占到80%,因此应在设计阶段加强投资控制。项目管理者应根据项目定位和总体估算,编制科学的设计概算,控制各专业工程的设计标准,要求设计单位将造价严格控制在设计概算范围内。
为了保证项目在设计阶段造价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以使用价值工程原理,充分进行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选,优化需求设计;在设计方案的选择中引人竞争机制,通过方案竟赛获得更好的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优化设备和重大材料的选择;通过实施设计优化程序,达到设计文件的优化。
3.3质量控制
优秀的设计至少应有三个特征:一是满足业主的功能使用需求;二是具有“可建造性”;三是符合行业规范的要求。设计的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项目实体的质量,还关系到的项目实施过程的顺利性。
为了保证设计质量,应保证设计单位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完善设计;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设计基本结束后,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四查四定”,即查设计漏项、查各专业冲突和协调、查是否满足功能需求、查“可建造性”;四定即定任务、定责任人、定措施和定工期。
结语
房屋是人类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基础。居住用的房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的物质条件,与人类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加强思考,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做出高质量的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王铁著.建筑设计与环境[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1.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 设计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P2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改变着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促使人们要求社会的信息化、工作与生活的自动化、居住环境的舒适化与安全化。从而,智能化建筑应运而生。
一、智能化建筑设计思想
充分认识和理解智能化楼宇的概念,是设计高品质智能化楼宇的前提。业主方、设计院、施工承包方是建筑物的三大关联体。业主方因对智能化楼宇的概念理解不够充分,往往会忽略一些可以智能化的项目。设计院则因依靠以往的设计理念,而忽略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可操作性,或因对信息科技发展的前瞻性预估不足,而将系统的功能设计得偏低。施工承包方则往往从方便施工操作和自身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向业主方提出修改设计图纸或建议使用昂贵材料和设备部件,而忽视了业主方的工程造价成本。因此,业主、设计和施工三方的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应围绕下列几项原则去协调和统一设计思想:智能化建筑设计时,应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建设原则;综合布线系统必须与建筑物主体相配合,尽量做到同时设计和同步施工建设;明确各承包商的工作范围及各自的责任;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应遵循的相关标准;系统设计不仅要满足业主方当前的各种使用功能,同时要考虑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以便业主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动与扩充。
二、智能化建筑设计规范的制定
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实际上就是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必须遵守的法规,安全性在智能化建筑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安全性,舒适性和使用性都无法保证。安全性包括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智能化建筑人员集中,设备昂贵,安全性就尤为重要,所以智能化建筑必须严格遵守设计规范,所以大家都希望智能化建筑的设计规范早日制定。目前,国家已经颁布了许多规范,如电气、消防、计算机、接地等专业的规范,智能建筑物的设计首先必须要遵守上述规范,否则就会给建设工作造成混乱。当然智能化建筑是一门技术先进的新的学科,在现有国家规范与法规不能满足智能建筑的要求的情况下,然后再进行补充或修订,认真论证,再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智能建筑设计规范。
三、智能化建筑设计内容
1、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建筑物内所有机电装置和能源设备通常采用集散型控制系统,它的特征是“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即以分布在现场被控设备处的多台微型计算机控制装置来完成被控设备的实时监测、保护与控制。集散型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直接数字控制器、执行器、通信网络和中央管理计算机构成。
2、通信自动化系统CAS。智能建筑的信息通信系统是保证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同时与外部通信网( 如数据网、计算机网、卫星以及广播电视网) 相连,向用户提供快捷、有效、安全及可靠的信息通信服务。通信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固定电话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多媒体通信系统、视讯通信系统、电视通信系统、电子信息显示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同声翻译系统、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等。
3、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指办公人员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借助于先进的办公设备,实现办公活动的科学化、自动化,即计算机取代人处理办公业务。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效率和改进办公质量,减少或避免各种差错,提高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服务类别有: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文字与文件处理流程自动化系统、专业管理系统( 酒店、商场、图书馆、停车场、银行、证券等)、仓储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等。
4、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并且含有丰富的管理软件和节能程序,对建筑物的空调、新风、给排水、冷热源、照明、电梯等机电设备进行自动管理和控制,并根据设备运行的记录进行科学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最终达到节能降耗、方便管理、减少人力、安全舒适的目的。
5、安全防范系统包含电视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根据建筑物的建设标准和业主的使用需求,构成先进、可靠、经济的安全防范体系。它的作用是防止非法入侵,记录事件过程,避免人员受到伤害和财产受到损失。
四、智能化建筑施工管理解决的问题
设计是基础是前提,施工是过程是关键。因此,对外协调和配合工作极为重要,对于施工管理人员和具体操作人员都必须要求有一定的业务素质,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优良,安装施工阶段应重点强调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组织和配备高水平的施工管理队伍,要求项目经理具有丰富的弱电系统工程的现场管理经验,对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负责,并负责与业主方及其他相关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要求技术总监具有大中型弱电系统工程项目设计、实施经验,技术知识全面,负责组织本工程项目的技术交流和现场技术指导;要求质量管理工程师熟悉弱电系统工程的工程特点、技术特点及产品特点,并熟悉相关执行标准及验收标准,负责协调系统设备检验与工程验收工作。
2. 编制完善的施工组织计划和具体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应注意与房屋建筑、室内外装修以及空调安装、消防设备安装等相关专业的密切配合与协调。
3、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观念安全。就需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普及教育,使工程的施工人员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安全意识。同时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操作。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在拥有大量的从业经验时,但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所欠缺,因此,定期的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努力做到施工现场“零事故”。安全工作是项目施工的重中之重,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任一环节之中。在任何一项环节的作用过程中,若忽视了安全,将极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使得企业蒙受经济上的损失,影响公司和企业的形象也有可能受到影响。
同时,企业领导者应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最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且将安全生产作为工程施工管理的中心工作来抓。提高企业领导对智能化建筑安全生产的认识企业领导对安全工作有高度的认识。完善安全责任制度,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奖罚制度,将班组检查、项目部检查、公司检查三项有机结合。落实安全教育,加强工人的技术培训。
智能建筑是人类、信息和工作环境的智慧结合,它已成为未来时代建筑的标志。尽管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们能够可喜的看到这个行业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中国智能建筑充满着希望,也面临严峻挑战,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相信智能建筑在我国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何发祥.浅谈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8)
[2] 韩守杰,王玉雅,郭红喜,丁爱侠.浅谈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J]. 价值工程. 2011(19)
[3] 王福华.对建筑节能设计的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24)
【关键词】建筑装修;设计;施工;质量管理;重要性;分析阐述
1.前言
随着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建筑装修在近些年来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建筑装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居住人员的心情。因此,建筑装修变得越来越重要。建筑装修质量的高低直接与设计以及施工两个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装修质量,本文将主要从设计与施工的质量管理来进行分析阐述。
2.建筑装修的作用
建筑装修在近些年来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建筑装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情以及人们的健康。因此建筑装修在近些年来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认识与了解建筑装修的相关内容,本小节将对建筑装修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
建筑装修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筑装修可以对建筑的主体结构起到保护作用。建筑物在进行装修之后,不容易受到雨水以及有害气体的破坏。第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通过装修可以很好的显现出来。建筑物在完成建设之后,要想实现建筑所预期的功能,那么就必须对建筑进行装修。建筑物的隔音、卫生以及灯光等功能都是需要通过装修来实现的。第三,建筑物的空间序列在进行装修之后得到了很好的强化。办公楼以及商场之类的建筑经常是集多功能于一体的。为了实现这些功能,那么建筑物就必须通过装修来进行合理的布局。第四,建筑物的气氛以及意境通过装修可以得到有效的强化。建筑物除了要实现自身的使用功能之外还要尽最大可能的展示给人们以美感。人们在经过装修后的建筑物当中生活或者工作,会使得人们在精神上得到很好的享受。第五,建筑物在进行装修之后也使得装饰性的效果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建筑物的装修不仅使得建筑物内部的环境得到了改善,同时也改善了建筑物周围的环境。上述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简单的阐述了建筑装修所发挥的作用。因此,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建筑物的装修质量必须得到有效的提高。
3.建筑装修设计施工质量管理的分析介绍
上述第二小节主要对建筑装修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为了更好的实现建筑物的功能,建筑物的装修质量必须进行有效的提高。建筑物装修质量的优劣与建筑物装修的设计以及施工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为了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建筑物装修的相关内容,本小节将对建筑物装修的设计以及施工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阐述。
3.1建筑装修设计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建筑装修设计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建筑在进行装修设计的过程当中也将一些学科以及元素逐渐融入到了设计之中。随着建筑装修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建筑装修设计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严谨以及科学是设计工作的两个显著特点。但是,建筑在进行装修设计的过程当中还要将艺术以及美学融入到设计当中。因此,建筑装修设计变得更加的松散。建筑物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经常把建筑装修设计忽略。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物的装修质量,建筑物的装修设计已经被分离出来。现阶段,建筑物的装修设计已经成为一项单独的工作。
建筑物要想高质量的完成建设任务,那么高质量的设计图纸是必不可少的。一套图纸要想在施工过程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那么图纸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从事建筑设计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的过程当中要统筹兼顾最大限度的协调好与其他专业之间的相关工作。各个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以及建筑的施工工期。因此,建筑的装修设计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高质量的完成建设任务,设计人员必须做好设计方面的工作。
3.2建筑装修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在介绍完建筑装修设计的重要性之后,下面将介绍建筑装修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建筑装修质量的高低更多的是与施工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施工质量的优劣又与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装修质量,建筑物在进行装修施工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2.1注重施工图纸的审核工作
施工图纸的审核工作在施工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施工图纸的审核是在建筑物施工之前完成的。施工图纸只有通过审核之后才可以进行施工。如果施工图纸没有通过审核则不允许施工。施工图纸的审核目的就是为了尽早的发现图纸当中的设计错误,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施工质量。
3.2.2注重控制装修中关键工序的质量
建筑物在进行装修的过程当中,必须对一些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只有得到有效保证之后,才能保证建筑物整体的装修质量。关键工序在进行施工之前,要制定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措施。同时,关键工序在进行施工之前,装修施工承包方还要针对不同的关键工序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
3.2.3装修施工中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以及施工图纸
相关的技术标准以及施工图纸在施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严格的执行相关技术标准以及施工图纸的要求,以此来确保建筑物的装修质量。除此之外,监理单位相关人员还要在施工之前审查施工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只有符合相关规定之后才允许施工。如果监理人员发现施工组织设计不符合相关规定,那么不允许施工方进行施工。
3.2.4严格控制装修材料的进场工作
建筑物的装修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居住者的健康。因此为了给居住者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相关人员必须在施工中对装饰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施工单位在进行装饰材料采购的过程当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采购。装饰材料在进场之前,施工单位要及时通知监理单位进行装饰材料的验收。监理单位接到施工单位的验收申请之后及时的派遣相关人员对装饰材料进行验收。监理人员在对装饰材料进行验收的过程当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验收。除此之外,监理人员在对装饰材料进行验收的过程当中还要审查装修材料的合格证以及检测报告。装饰材料只有符合所有验收规定之后才允许进场。如果监理人员发现装修材料不符合某一个方面的要求,那么则不允许装修材料进场。施工单位要及时的对不符合要求的装修材料进行合理的处理。
4.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建筑装修所起到的作用、建筑装修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建筑装修施工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建筑装修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居住者的身体健康。为了提高建筑装修的质量以及为居住者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建筑装饰在进行设计以及施工的过程当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在切实做好自身的工作,最大限度的保证建筑装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俊杰.建筑水电安装与装修工程协调配合[J].广东建材,2009(8).
[2]施永平,吴璇璇.浅谈建筑装饰企业设计施工一体化[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2).
一、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定额关系
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是反映建筑工程实体施工过程每一分项工程或每一结构构件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标准。它是施工图预算、工程承包合同价和工程决算价格计算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之一。而预算定额是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以目前多数施工企业机械装备程度、合理的施工工期、施工工艺、劳动组织为基础编制的每一分项目工程的消耗量。但项目施工中有些特殊情况,即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不一定与预算定额规定的模式一致,正如目前在预算定额中规定“……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等内容。例如湖北省土建工程预算定额中,关于人工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规则规定:
(1)人工挖基糟、挖基坑、挖土方,需放坡或支挡土板等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时,按定额规定计算;
(2)基础工程施工需要增加的工作面,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按定额规定计算;
(3)土石方运输工作量计算,如施工组织设计规定有运距,按该运距考虑,如无规定则按定额规定计算等等。这就明确了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预、决算中的合法性。
二、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分析、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其中“施工方案”的确定,如:施工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方法的选择、主体结构的施工工艺等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预、决算价格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工期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是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
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需要
实际工作中,无施工组织设计常常引起工程决算的经济纠纷;施工组织设计流于形式或者虽有施工组织设计,但对其中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未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同样也会引起经济纠纷。在投资来源发生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组织施工、指导生产的文件,而且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内容。因此,应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查工作。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与预算定额相结合
预算定额具有“整体上的通用性和个体上的不融合性”的特性,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熟悉和掌握预算定额并与预算定额相结合。具体做法是:
(1)熟悉预算定额采用的施工方法。预算定额分部工程说明中,通常明确规定了采用的施工方法,对于那些预算定额中提到“……应当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的内容,应注意其施工方法和现场条件等内容的设计。
(2)熟悉预算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预算定额每一个分部工程通常明确规定了工程量计算规则,而有些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和施工方法直接有关。因此,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相关的工程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便于直接套定额或调整换算后套定额。
(3)掌握预算定额中有条件限制执行的项目。如:材料二次搬运费在“其他直接费”中已作了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列场内二次材料搬运费;预制构件运输定额一般要求从堆放地点至安装地点一步到位,也不允许取材料二次搬运费。但是,确因施工场地狭窄、地形限制必须二次搬运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给予部署,并得到业主认可才能计算。
(4)重视特殊工程的机械配备。对于特殊形体的工程,其机械配备超过了定额规定的范围时,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于那些结构形体并不特殊,但由于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特殊情况,超过了定额规定的机械类型和功能时,也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应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同步
施工图预算是指按照特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完成项目施工所需的预算价格,而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指为完成该项目施工而确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一旦某施工方法有变更,则施工图预算相应部分的价格也应随之调整。如地基土方处理时,施工组织设计因地下水位线需设置泵、井等进行排水、降水,施工图预算中应列出相应的预算量、价。又如施工组织设计考虑了整体安全防护,则施工图预算中,也应计算相应的内容。总之,施工方案的变动会影响到施工图预算价格的变化,因此,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施工图预算应同步进行,以利于控制工程造价。
一般说来,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可以看到对施工全过程的安排。因此,施工企业应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项目业主应当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评审、监督。
近十几年来,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模大,投入高。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下,控制投资,本文就管理中的几个控制点进行探讨。
一、选择合适的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目前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按项目法人制的要求组建独立的项目公司,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偿还债务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另一种是管、建分离的模式,由项目公司负责资金筹措和后期运营,建设则委托专门的建设指挥部负责。
从运作情况看,这两种模式互有短长。独立的法人建设单位,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统筹考虑资金使用效果,在项目建设中有合适后期管理的建设方案如某高速公路管理公司,在调研了已建成高速公路紧急电话系统的使用情况后,发现由于手机的普及,沿线紧急电话使用效率不高,但建设中投资额却很大,因此做出了取消紧急电话系统,代之以设立紧急救助电话,在全线普遍明确标识,并加强监控管理的方案,节省了投资。但其弱点在于缺乏建设管理人员和经验,难以应对跨地区的施工管理和地方协调工作。管、建分离的模式则相反,由于投资主体与建设主体分离,建设中不会过多考虑后期运营设施的改善和便利,且建设主体普遍存在管理费过高的情况,其优点是具备充足的建设管理人员,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具体管理模式的选择,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综合考虑资金来源、管理人员等各种投入资源。
二、选择适当的筹资方式
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以前主要靠政府投入,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入,资金来源多样化,有政府财政拨款、有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有国债、有民间资本(从第一个民间资本建成的福建泉州刺桐大桥,到东方集团投资控股锦州港,山东科达集团以BOT方式投资建设黄河大桥,到2003年初上海福禧投资以32亿元获得上海路桥99%的股份,并同时取得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30年的收益权,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必将进一步扩大)、有贷款(包括国内银行贷款、世行贷款以及外国政府贷款)等等。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基础设施投入,将进一步向“政府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引进外资”的投融资体制转变,并逐步探索民资、外资参股,发行债券,转让股权等多种融资方式,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丰富的资金来源渠道。
筹资方式对项目投资影响巨大,一个100亿的项目,如果60%资金用商业贷款,3年建设期内贷款利息支出约5亿元,如果吸收其他资本参股,建设投资将直接节约5亿元。
三、建立高效的监理体系
目前,建设项目普遍按规定实行了监理制,受目前管理体制以及行业发展水平的限制,社会监理难以实现对项目质量、工期、投资和安全的全面控制,特别对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单纯依靠社会监理,难以完成投资控制的目标,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监理体系,来完成相应工作,即建立一个总监、总监代表、驻地监理的三级监理体制。即在项目法人单位设立总监理工程师及其办事机构,负责整个项目工程施工的总监理;名施工段设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及其办事机构,负责所辖段的施工监理;各施工现场设驻地监理工程师及其办事机构(监理组),负责一个或多个合同段的现场施工监理,通过公开招标,择优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担任。明确各级监理的职责和权限,三级监理分别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和权限内开展工作。
四、完善招投标和合同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对大型基础设施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招标投标,要按照“公开招标、公平竞争、公正评标”的原则,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优选国内外的企业参与工程的建设,招标投标的范围,不仅仅限于建筑施工和设备制造,对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勘察、设计、监理以及大宗材料的采购均应进行招投标。招投标人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能力的,可以自行办理,不具备相应条件,或为避免决策失误,也可委托中介机构招标,聘请专家组进行独立评标,并根据专家组评标推荐意见,通过集体讨论确定中标单位。切实履行招投标规定,对节约工程造价具有明显效果,但在有些项目中仍存在规避招投标的行为,如:(1)主体工程招投标,而附属工程不进行招投标;(2)设计招标代替施工招标;(3)肢解工程,回避招投标;(4)项目勘察、设计、监理以及与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未进行招标,等等。
合同的签订应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关系到投资上,可采用的合同形式有固定总价合同、固定单价合同、可调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等,根据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风险情况、技术难度、可参考性、建设方式等,恰当选择。合同的制订应严谨完善,可组织法律、商务、技术等有关专家共同研究制定。严格执行合同是控制投资的有效手段,有条件的建设单位应建立合同管理小组,对所有支付的款项,要履行合同审查签认手续。
五、按管理权限对设计变更进行分级管理
设计变更在建设中较为普遍,变更金额的大小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实践中,对设计变更应严格控制。变更途径有三种,分别由三级监理管理,对建设单位提出的技术标准、结构形式等重大设计变更,由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审批,凡涉及到单价调整或新增项目单价的设计变更的审批,根据总监授权,总监助理行使总监职权;对各施工段提出的一般设计变更,由总监代表组织和申报,分别情况进行审批,对工程数量、材料改变、一般地质条件的改变等,由总监代表负责审批;对承包商报审的变更,由驻地监理组提出初审意见,由总监代表审批后报总监备案,总监对所有设计变更具有最终否决权。
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如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须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如果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所以要加强设计变更管理,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要先算帐后变更。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设计变更的实施与费用结算中应注意:1.由于施工不当,或施工错误造成的,此变更费用不予处理,由施工单位自负,若对工期、质量、投资效益造成影响的,还应进行反索赔。2.由设计部门的错误或缺陷造成的变更费用,以及采取的补救措施,如返修、加固、拆除所生的费用,由监理单位协助业主与设计部门协商是否索赔。3.由于监理部门责任造成损失的,应扣减监理费用。4.设计变更应视作原施工图纸的一部分内容,所发生的费用计算应保持一致,并根据合同条款按国家有关政策进行费用调整。5.材料的供应及自购范围也应同原合同内容相一致。6.属变更削减的内容,也应按上述程序办理费用削减,若施工单位拖延,监理单位可督促其执行或采取措施直接发出的削减费用结算单。7.由设计变更造成的工期延误或延期,则由监理工程师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加快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我们制定了《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城镇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提高城镇职工、居民的住房水平,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管理工作,制定经济适用住房的方针、政策,根据国家住宅建设发展规划制定经济适用住房发展计划,并进行宏观指导。
各省、自治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实施方案,编制经济适用住房的发展计划与规划,指导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
各直辖市、市、县建设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具体实施方案;负责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经济适用住房是指以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为供应对象,并按国家住宅建设标准(不含别墅、高级公寓、外销住宅)建设的普通住宅。
第四条、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认定的标准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
对离退休职工、教师家庭住房困难户应优先安排经济适用住房。
第五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要体现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使用功能要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第六条、地方人民政府要在计划、规划、拆迁、税费等方面对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制定政策措施,予以扶持。
第七条、地方人民政府根据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优先安排建设用地。
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的供应原则上实行划拨方式。
第八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资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筹集:
(一)地方政府用于住宅建设的资金;
(二)政策性贷款;
(三)其他资金。
第九条、建设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每年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计划,提出建设资金的使用计划,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十条、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主管部门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指定或设立专门机构,承担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出售、出租等工作,并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
第十一条、经济适用住房一般应以招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建设。
承建单位要按合同规定的工期和成本确保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质量。
第十二条、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由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物价管理部门按建设成本确定,报当地人民政府审批后执行。
建设成本构成:
(一)征地及拆迁补偿安置费;
(二)勘察设计及前期工程费;
(三)住宅建筑及设备安装工程费;
(四)小区内基础设施和非经营性公用配套设施建设费;
(五)贷款利息;
(六)税金;
(七)以(一)至(四)项费用之和为基数1%-3%的管理费。
第十三条、购房者购买的经济适用住房,按规定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建设部于今年4月29日以建住房〔1999〕114号文了《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要求于今年7月1日起试行。为了使商品住宅性能认定工作在全国逐步展开,现就贯彻实施《管理办法》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建立商品住宅性能认定制度,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而展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进程,不断促进住宅技术进步,提高住宅功能质量,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切实做好《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
二、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办负责组建全国商品住宅性能认定委员会及其相应的评审委员会。由全国商品住宅性能认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全国商品住宅性能认定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今年第三季度将首先公布《商品住宅性能评定方法和指标体系》、《商品住宅性能认定委员会章程》、《商品住宅性能评审委员会章程》,为各地开展住宅性能认定工作创造条件。
三、请各地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尽快明确负责本辖区住宅产业化的工作机构,并负责组建本地区住宅性能认定委员会及其相应的评审委员会。各地认定委员会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抓紧组织制定本地区住宅认定工作的实施细则,为今年开展住宅性能认定的试点工作奠定基础。
四、商品住宅性能认定在我国住宅建设中还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缺少实践经验,需要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我办拟于今年下半年对部分“城市试点小区”和“小康示范工程”进行住宅性能认定的试评工作。对新启动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要求必须申请商品住宅性能认定。其申请表详见附件。
建议各地选择1-2个省级住宅小区试点工程及其它有条件的住宅小区,于今年下半年开展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的试评工作,以不断积累经验。
五、积极组织开展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是贯彻实施《管理办法》和开展商品住宅性能认定工作的基础。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宣传和培训工作列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办将今年下半年开始举办各种类型的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研讨班和学习班,培训商品住宅性能认定工作的业务骨干。在此基础上,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负责住宅产业化工作的机构,在今年内可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和各类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配置
长期以来如何预防、减少火灾的发生一直是消防安全管理研究的重要探讨问题。据有关部门通过对火灾事故的总结及分析研究发现,科学合理的配备消防设施设备、保证建筑消防设施有效的运行是减少火灾的重要举措。
一 、合理配置及管理建筑消防设施的重要性
建筑消防设施是指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确认、扑救火灾的设施,包括用于传递火灾信息,为人员疏散创造便利条件和对建筑进行防火、防烟分隔的装置。建筑消防设施的作用就是限制火灾蔓延的范围,及时发现和扑救火灾,为有效地扑救火灾和人员疏散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减少火灾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建筑消防设施的合理配置对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消防设施配置能够将火灾控制在初起和发展阶段,避免火势的蔓延扩展,为火灾扑救及人员逃生赢得宝贵的时间。同时,建筑消防设施能否正常运行已经成为衡量建筑消防安全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目前我国建筑消防设施设置和运行还存在许多隐患。如有相当一部分高层建筑中的消防设施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维护保养无人问津;火灾发生后, 自动报警系统不能报警,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能喷水,消火栓管网无水,防火门、防火卷帘不能启动,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不会处理紧急事故贻误报警和灭火时机,从而造成火势迅速蔓延, 酿成恶果。为了保证建筑消防设施能长期有效的运行,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势在必行,
二 、现阶段民居建筑消防设施配置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消防设施配置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个别设计单位自身技术力量比较薄弱,设计人员不熟悉消防规范或对消防规范的理解有偏差,对自动消防设施的性能不熟悉,设计出来的图纸考虑不全面,不符合规范要求,对消防设施的选型不对、功能不全等问题时有发生。二是有些施工单位对消防设施的投入不到位,如个别工程存在将塑料给水管道用于消防给水管道,或者在建筑物内塑料给水管道与消防给水管道相连的情况。三是选用的消防产品的质量不过关。目前,国内生产消防设备的厂家繁多,产品供应商为了能占有市场,维持企业的生存,在低价竞争中赢得利益空间,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生产出的产品功能不全、质量低劣。
2.2 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维护存在的问题
一是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未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目前绝大部分建筑消防设施单位的值班人员未经专业的培训,都是依靠门卫、保安来附带监视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控制室。值班人员不在位或者擅自离岗,对自动消防设施的操作程序不掌握、不熟悉,导致自动消防设施无法发挥正常的防、灭火作用。此外,由于人员调动频繁,值班人员根本不懂消防设施的操作,缺乏应急处理的能力。二是不按照规定定期对已投入使用的建筑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试验、维护、清洗工作形同虚设。大部分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经常性的检查不落实,即使检查也不知道怎么查和查什么,造成设备经常误报,控制室大量显示“故障”也无人理会,设备老是报警或管线出现漏水就关掉总阀了事。三是多产权单位共用消防设施无明确具体的主要管理责任单位,导致管理责任落不到实处,消防设施的配置和维护不到位,致使消防设施损坏、停用。有的住宅小区对灭火器的正确维护管理知识缺乏,错误地认为灭火器是一次配置终身享用,因此没有专人管理维护。由于具体管理人员不明确或者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到位等方面原因,致使许多配置的灭火器污损严重、贮气压力不足、灭火药剂失效、罐体锈蚀、喷射软管老化破损或由于人为的随意挪用,造成压力表、器头连接处松动、喷嘴堵塞变形等。有的小区物业对灭火器经常性检查的措施不落实,已经失去效能的灭火器没有及时委托有资质许可证的维修单位进行检查维修,依旧放置在设置场所,形同虚设,当发生火灾需要使用时才发现已失效。因此不但灭不了火,甚至由于灭火器质量问题,还有可能发生灭火器爆炸伤人事故。四是居住建筑没有专项维修资金,不能保证损坏的消防设施迅速修复和正常维护管理。
三 、加强民居建筑消防设施配置及管理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设计管理
由于建筑的类别、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及扑救难易程度不同,消防设施的配置也不尽相同,尤其基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况,如何在建筑内科学合理的配置灭火器、消火栓、自动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等消防设施,以既保障建筑安全,又节约投资就更为重要。对于建筑消防设施的配置笔者建议一定要严格执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防火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凡要安装消防设施的场所,都必须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的要求设计安装。其次,设计的消防产品应该是技术比较先进、性能比较可靠、作用较好的产品。
3.2 健全管理制度
首先,落实责任人,按“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来管理自动消防设施。“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适用于消防安全管理各个方面,同样也适用于建筑消防设施的管理。明确责任人,建筑消防设施必须明确和落实责任人。单位法人代表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具体的专兼职消防设施管理人是直接责任人。其次,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的日常检查和值班。建立健全建筑消防设施的档案。认真进行日查、周查、月查、季度和年度检查。明确检查的内容和方法,对检查的内容登记造册。同时,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的值班人员的培训,稳定值班人员队伍。值班人员要持证上岗,熟悉设施、设备的操作,会一般隐患的处置。再次,加强维护保养工作。使建筑自动消防设施长期处于良好状态。有些单位的建筑消防设施,在消防部门验收后,由于没有固定人员值班,没有进行经常性检查和维护保养,听之任之,导致设施损坏。因此,设有建筑消防设施的单位应定期对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或与一家专业的施工维护保养单位签订维保协议。在协议中明确维保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和明确维保的内容,月查查什么、季度和年度查什么,维保内容在维保回执单上要能反映,回执单要维保单位和被维保单位盖章,维保人签字。
3.3 加强消防部门的监管
消防部门要加强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监督管理。确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另外,消防管理部分在进行管理时应注重“防”和“消”二字之上,在对火灾的预防中,全面排查火灾隐患,还应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的完整性,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可以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以及扑灭火灾。新《消防法》在对消防行政处罚上加大力度,消防监督机构应监督和整治社会单位在进行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时存在的不符合国家标准、消防设施完好率较低等问题。 监督各单位制定完善的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制度,定期开展火灾的巡查和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3.4 落实资金保障
建筑消防设施都会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年限,所以,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解决消防设施的损坏维修、到期重购等资金问题,这就需建立建筑消防设施的维修养护基金并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业主以及开发商都应缴纳一定的房屋设施维修资金,成立专款管理部门,保证专款专用,专项专户,另外物业也应从管理费用中提取部分存入专户之中。在建筑设施专项维修基金管理中,应加强对基金的统一管理和使用的明确规定,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维修的专项基金能够实实在在地解决消防设施的维修、更换问题。
四 、结束语
总之,消防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保养对于广大住宅小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到保障人身、财产及建筑物的安全,就必须设置应有的消防设施,并落实消防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设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同于其它专业设计,它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周期、成本节约,可以说是一个工程中重要的生命线。对业主而言,在同行业中是视时间和成本为金钱的,有效地缩短工程周期和节约成本就意味着在市场中能取得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获取更大的效益,业主对设计单位的要求就是如此。可以说能做到业主满意、以业主为服务中心就会增强设计单位的同行业竞争力。
1 建筑结构设计管理的理念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只有高质量的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建筑设计也是同样如此。只有在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上做文章,才能产出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成品。建筑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可等同于建筑产品,它是艺术创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体。它不能用工业化、工厂化、程序化的过程进行生产,对于不同使用功能、性质的建筑从内容到外表形态是不同的。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劣,确切地说是一个目标范围的界定,建筑规范、规程和标准是建筑设计合格的下限。建筑设计精品是在设计运行过程中优化取舍,完善完美。因此,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是十分值得重视的。
建筑设计质量的优化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2 设计前期质量管理
2.1 根据业主要求设计单位组建设计项目组,安排结构设计各阶段的设计人员、校对人员、专业负责人、审核人员并安排相应的完成时间,形成设计进度计划表。
2.2 在签定设计合同时由设计人员了解业主对该项目的明确要求和隐含要求,向业主指定的业主代表收集设计资料,包括委托书、立项文件、地质勘察报告、环评报告、规划总平等等,同时对提供的资料要由业主代表签字确认。
2.3 针对建筑工程的不同类型,由专业负责人对设计和校对人员进行事先指导,形成事先指导表。同时专业负责人应起草本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经结构总工程师批准后,结构人员保证人手一份使用。设计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可按以下选择a.工程地质勘察要求,b.结构设计制图标准,c.工业厂房结构设计统一措施,d.多层(砖混、框架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e.高层(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等)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措施等。
3 设计过程质量管理
3.1 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结构设计统一措施,如有异议应及时向专业负责人提出,由专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确定最终标准,而不能一意孤行,违反全面质量管理,影响设计进度。
3.2 建筑各专业在各阶段设计过程中应互提设计基础资料,形成配合资料互提单表,以此表来约束各专业人员的设计责任行为。结构设计人员应做到主动与建筑各专业沟通,做到设计严谨、不遗漏。
3.3 在初步设计结束后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工作情况,由各级负责人进行设计中间工作检查,形成中间检查表。各级负责人应做到主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免设计校对、审核时改动过大,影响设计进度。
3.4 设计人员应严格执行设计进度,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在安排时间内完成,应及时把情况向专业负责人说明,由专业负责人另行安排设计人员协助工作,保证工作按时完成。在各阶段设计结束后进行设计校对、审核,并形成校对记录表、审核记录表。对校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人员可以有自己的思路原则,说明理由经总工程师审核确认后,可以不修改,否则都应进行修改,而不能弄虚作假不修改。
3.5 最后设计图纸要进行图纸会签、加盖印章、晒图、打印、包装、交付、备份设计电子文件等工作,属于设计人员完成的要及时履行责任完成,不要影响下一步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进行。设计人员应按照本设计单位结构专业计算书的要求完成本专业计算书。
4 设计后期质量管理
4.1 根据建筑设计审图中心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设计人员如遇不理解之处,要主动早与审图人员沟通修改,并按审图中心的要求提供修改后的设计文件,争取早日通过,交付业主使用。
4.2 按照业主的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形成工程设计会审记录表,做好业主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桥梁作用。
4.3 对施工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如果涉及设计变更,要及时做好设计变更,按照本设计单位的相关要求处理后形成设计变更通知书表交付施工单位使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要及时处理,不拖沓,形成现场服务记录表。
4.4 在施工过程各部位验收中,设计人员要虚心向业主和施工单位收集设计质量信息反馈,并且从中要吸取教训,形成质量信息反馈单表。
4.5 主体工程验收后,设计人员要对整个设计过程文本、底图、表格等资料存档保管并做好设计文件记录。
按照以上对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阐述,可以形成以下组织结构表进行归纳:
从上面组织结构表可以看出,用一些规范的表格和文本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这种过程可以是一目了然的,在执行时会很有条理,容易让人接受并执行。同时我们看到建筑结构设计全面质量管理很好地把握了全面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即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总之,建筑设计的质量管理,就在于强化、强调了设计的“全过程管理”,这是动态管理。它也打破了过去静止的简单化的“结果管理”淘汰制。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设计运行过程要自始至终,由部分到整体、由管理点到强化点,由方案到施工图,这些工作都要进行细化、优化和筛选。它是积极主动、极具挑战性的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蔡建平。建筑结构质量缺陷与质量事故界定。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