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体健康的条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秦皇岛; 中老年人; 体质; 社区体育
中图分类号:R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162-001
影响市民体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区体育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积极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进,笔者对秦皇岛市范围内中老年人的体质和社区体育现状进行了调研,为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对社区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生活在秦皇岛市的中老年人群,男女各分2个年龄段,即50~60岁,61岁以上。按随机抽样的原则,每个年龄组抽取120名为研究对象,共计480人。调研对象均身体健康,具有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2.研究方法
体质测量标准方法,按中国中老年人体质调研《检测细则》和《验收细则》的要求,采用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体质检测器材进行测试,选用SPSS17.0软件对所用数据进行统计。
二、结果分析
1.秦皇岛市老年男、女各年龄段身体形态状况
1.1克托莱指数。秦皇岛老年男女各年龄段的克托莱指数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均以较平稳的幅度下降,无显著性差异。秦皇岛、全国中老年男子、女子两个年龄段克托莱指数差异均不显著,秦皇岛均高于全国,分别为男子5.6和2.1,女子9.4和6.2。
1.2胸围。秦皇岛老年男、女各年龄段的胸围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均呈平稳下降趋势,差异不显著。秦皇岛、全国中老年两个年龄段胸围指数差异均不显著,秦皇岛中老年男子均大于全国,分别为1.2cm和0.7cm。秦皇岛中老年女子两个年龄段胸围指数差异均不显著,与全国持平。
1.3腰臀比。秦皇岛、全国中老年男子两个年龄段腰臀比差异均不显著,秦皇岛均大于全国,分别为0.7和0.5。秦皇岛、全国中老年女子两个年龄段腰臀比差异均不显著,50~60岁年龄段秦皇岛大于全国0.2;61岁以上年龄段秦皇岛小于全国0.5。
2.秦皇岛中老年男、女各年龄段身体机能状况
2.1安静脉搏。秦皇岛老年男、女各年龄段的安静脉搏随着年龄增长呈微略下降趋势,无显著性差异。
2.2肺活量。秦皇岛中老年男、女各年龄段肺活量随年龄增长而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明显。其中男性组下降值为247.0ml,差异非常显著(P
三、秦皇岛市社区体育现状
1.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情况
在随机选取的480人受试对象中,调查表明,秦皇岛中老年人能经常性坚持体育锻炼的人接近1/3,偶尔参加一些锻炼的约为1/2。也就是说,秦皇岛中老年人不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也有近20%。其中,女性不参加体育健身的更多,近1/4。调查发现这些人不参加体育健身的主要原因是社区健身设施匮乏(64.3%)、健身场所离住宅远,不方便(53.1%)。
2.锻炼时问及活动频率
调查表明,秦皇岛中老年人每天参加锻炼的时间在30 min左右的占48.3%,60min的占28.8%,60min以上的占18.7%,还有极少部分的中老年人每天锻炼时间在15min以内。锻炼频率每周1-2次的占22.7%,3-4次的占65.3%,5-6次的占10.7%,结果还表明:年龄61岁以上的人群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较50-60岁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短,但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却较多;男性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每次锻炼时间都较女性多。
3.体育健身态度
调查数据说明,知道健身意义的占调查人数的83.2%,知道但是不是很了解健身意义的占调查人数的13.6%,不了解的占了3.2%。
4.体育锻炼内容
调查发现,秦皇岛市民喜爱的项目相当广泛,除传统项目外,近些年流行的舞蹈、健身操等参加的人数也有所增加。
5.体育锻炼时间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秦皇岛市中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晚饭后,早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大约占调查人数的17.8%,晚饭后参加体育锻炼的约占3/4。
四、结论
(1)本文调研所得的中老年人身体形态各项指标反映出中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除腰臀比指标外其它指标大多呈平稳小幅的下降趋势,个别指标呈略微上升趋势,以上变化均不明显;腰臀比指标呈略微增大趋势,但也不明显。
(2)机能指标主要反映出中老年随着年龄增长而肺活量指标呈明显下降趋势。
(3)秦皇岛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投入较多,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寸土寸金”的思想导致了活动场地不足,公共体育设施较少。
五、建议
(1)政府应该加强对中老年人的体育活动进行科学指导;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中老年人体育卫生工作的宣传力度。
(2)社区健身设施建设应充分依托社会,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实行社会集资、广告、冠名权出让等多种形式。
(3)建议各街道除有1名领导分管体育工作外,还要有1-2名专职干部具体负责健身设施的建设、组织、管理和引导群众体育健身活动。鉴于编制的问题,实行文体结合,把现有的文化站改为文体站,兼管体育文化等工作。注:秦皇岛市2011年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201101A489)
参考文献:
[1]吕树庭,李志强,刘江南.等.广州市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1997.17(6):16-20
关键词:地沟油;人体健康;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017-02
1前言
随着近些年相继发生的“瘦肉精”“有毒奶粉”“苏丹红”“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真实的反映了食品市场的诚信缺乏、道德缺失,使得食品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及人们生命健康,地沟油作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重点,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地沟油的危害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治理食品安全的措施,以维护食品市场次序,保证食品安全,减少地沟油对人体的危害。
2地沟油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
2.1从食品加工过程看地沟油的危害性
2.1.1加工不合法:地沟油是黑作坊人员利用餐馆下水道残留的废弃油脂,再经过加工生产制成的,属于不合法的三无产品。而其地沟油加工环境十分的恶劣,不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病菌和化学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引发各种疾病。
2.1.2原料不卫生:地沟油原料主要源于餐馆下水道残留的废弃油脂,这些废弃的油脂中含有剩余饭菜、动物内脏、蔬菜残渣等,地沟油中还含有大量的丙醛、甲苯等有毒化学物质,是病菌产生的来源[2]。长期食用地沟油对人体白血球、消化道造成破坏,甚至导致人体食物中毒,诱发癌症疾病。
2.1.3运输不合理:地沟油都是以散装方式进行销售的,其在灌装及运输的过程中,极易受到污染。一些不法人员把回收的地沟油通过不法渠道,销售到监管较弱的交易市场中。地沟油不论是包装,还是运输都不合理,卫生安全更加无法保证。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病菌和化学物质,使得地沟油的污染和危害性更加严重。
2.2从食品高温加热看地沟油的危害性:地沟油本身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其在高温加热的条件下,使得油脂中的有害物质得到释放,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2.2.1高温: 由于地沟油本身的酸价与过氧化值含量已经严重超标了,而其在高温的条件下,使得油脂的酸败速度加快,过氧化物不断增加,并产生黏稠胶状物质,导致人体无法完全消化和吸收油脂。同时高温条件下,地沟油会产生水解反应,生成大量的脂肪酸及甘油[3]。而甘油在高温下会分解形成丙烯醛,并释放大量的丁二烯,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破坏,并诱发呼吸道疾病。
2.2.2加热: 地沟油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杂质,经过反复加热会生成大量的磷脂,油脂颜色变深、浓稠度加大,产生连锁化学反应,并生成大量的有毒物质。长期摄入将产生生长缓慢、生育障碍等疾病。
2.2.3反式脂肪酸:地沟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于室内温度下会产生氢化作用,生成反式脂肪酸。在食品卫生安全规定中也明确指出人体每天食入的反式脂肪酸不能大于食物热量的1%,即不能大于2 g。地沟油在高温加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远远超出了食品卫生安全的标准。长期食用会诱发高血压、肥胖症、癌症等疾病。
2.3从食品卫生指标看地沟油的危害性:根据我国食品卫生安全标准规定,油脂产品的各项卫生指标超过限量要求,就可作为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产品,不能食用,而地沟油的各项卫生指标都严重超标了。
2.3.1溶剂含量:地沟油由回收泔水和漂浮油腻物混合制成的,因此其含有烯烃、烷烃、芳香烃及环烷烃等化学物质,还有很多的有机溶剂且其溶剂含量严重超标。有机溶剂成分很难分辨,会对人体中枢神经产生较强的麻痹及刺激作用,也是诱发白血病的重要因素。
2.3.2有毒金属:地沟油原材料不卫生,运输、加工不合理且污染严重,所以地沟油中的有毒金属物质铅、镉、汞、总砷等含量严重超标。长期摄入这些有毒金属物质,导致人体重金属含量过高,出现头晕、头痛、消化不良、腹绞痛等病症。严重者可导致人体发生铅中毒、汞中毒等现象,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3.3黄曲霉毒素B1:我们食用的植物油,包括玉米油、花生油、豆油等,本身就含有少量的黄曲霉毒素B1,再下水道湿热的环境下,地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 B1含量不断增加,对人体肝脏组织造成严重破坏,引发肿瘤疾病和肝癌,威胁人体生命安全[4]。
2.3.4苯并芘:地沟油再加热或者食用的过程中,导致肉类的脂肪不能完全燃烧,最终形成对人体有害的苯并芘。地沟油的苯并芘严重超标,长期食用对人体的皮肤及眼睛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并引发各种癌症疾病。
2.3.5酸价与过氧化值:在加工的过程中,地沟油中的微生物及动植物残渣没有彻底的清除,沉淀一定时间后,存留的微生物及动植物残渣就会产生酶解反应,使得油脂的过氧化值升高。同时酶解反应产物容易分解成为低分子的酸性物质,导致油脂的酸败。酸败的油脂会散发难闻的劣变气味,油脂中的营养成分被破坏。长期食用地沟油,会导致人体所需的脂肪酸严重缺乏,引发人体中毒现象,维生素也严重缺失。再者,酸败油脂所形成的过氧化脂质会对人体的细胞膜及酶产生袭击反应,使得人体细胞膜被破坏,蛋白酶活性降低,最后引发细胞衰竭、癌症等疾病。
3地沟油的治理对策
地沟油产生和泛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必须引起食品卫生安全部门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食品卫生安全,保证人们身体健康。首先,要完善食品生产市场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督,以抵制和消除地沟油,降低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5]。其次,借鉴国外先进的地沟油处理技术和经验,对地沟油进行无害化的处理。
部分要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并对回收处理地沟油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不法加工生产、销售使用地沟油的人员给予严重的惩罚。同时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明确人员工作责任机制,及时发现地沟油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将地沟油从人们的餐桌上清除,减少地沟油对人体的危害,保证人们的饮食健康。
参考文献
[1]余擎宇,何若滢.地沟油对人体健康的危害[J].粮油食品科技,2011,34(04):90-92
[2]熊山清.地沟油的危害及治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20):67-68
[3]王冬尧,周长江.地沟油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2,45(15):78-79
光污染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光污染问题最早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国际天文界提出,光辐射增至一定量时,将会对于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称为“光污染”,从波长十纳米至一毫米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光污染概念:过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造成的污染。
(来源:文章屋网 )
药品,是指依法获得国家卫生部批准的,有利于人体健康的中药材、中成药、化学原药、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线药品、血清药品、诊断药品等用于预防、、诊断、能恢复人体机能的药品。假药,是不达国家标准,未获批准生产的上述药品。
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假药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假药事件中有65%发生在家,各国均有假药事件发生。在我国,假药品也屡禁不绝,一些地下生产线,甚至医药、等置人们的生命与安全于不顾,肆无忌惮地大量生产假药,然后又将这些假药通过各种销售途径流向市场,流入消费者的手中,给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了极其大的威胁。本文将从生产销售假药罪的特征、犯罪构成等方面来进行,并将努力探讨假药的来源、假药销售的方式、假药的危害性等几方面的问题,并试图寻找禁止假药的和途径,以便能为减少假药的市场流通,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假药 假药来源与销售 社会危害
防治方法
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假药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假药事件中有6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各国均有假药事件发生。在我国,假药品也屡禁不绝,一些地下生产线,甚至医药企业、医院等置人们的生命与安全于不顾,肆无忌惮地大量生产假药,然后又将这些假药通过各种销售途径流向市场,流入消费者的手中,给人们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了极其大的威胁。本文将从生产销售假药罪的特征、犯罪构成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并将努力探讨假药的来源、假药销售的方式、假药的社会危害性等几方面的问题,并试图寻找禁止假药的方法和途径,以便能为减少假药的市场流通,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概念与特征
生产、销售假药罪,是指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本罪是选择性的罪名,生产假药构成犯罪的,是生产假药罪;销售假药构成犯罪的,为销售假药罪;既生产又销售假药构成犯罪的,是生产、销售假药罪。1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国家对药品生产、销售的管理法规和制度及不特定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属于复杂客体。由于药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所以我们国家历来对药品的生产与经销的监督管理十分重视。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增进药品疗效,保障人们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们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对有关药品的生产、销售及其监督管理都作了详尽的规定。下面就假药的概念作进一步的阐述: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假药:②
1、药品所含成分的名称与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不符合。
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
3、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一般是一种低价药品冒充一种高价药品)。
另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处理:
1、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2、依照《药品管理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3、变质不能药用的。
4、被污染不能药用的。
5、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6、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本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假药。作为本罪犯罪对象的假药专指人用药品,而不包括兽用药。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一切制造、加工、采集、收集某种物品充当合格或特定药品的行为,都是生产假药的行为,如用某种原材料制造、加工成不合格药品,采集非药品充当药品,将他种药品充当此种药品,收集禁止使用的、变质不能药用的物品充当药品等,都是生产假药的行为。一切有偿提供假药的行为,都是销售假药的行为,销售的方式既可能是公开的,也可能是秘密的;既可能是批量销售,也可能是零散销售;既可能是行为人请求对方购买,也可能是获取其他物质利益;既可能是在交付假药的同时获得利益,也可能是先交付假药后获取利益或者先获取利益后交付假药。假药既可能是自己生产的,也可能是自己购买的,还可能是通过其他方法取得的。销售的对方没有限制,即不问购买人是否达到法定年龄,是否具有辨认控制能力,是否与销售人具有某种关系。客观判断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医学判断,即一行为人所生产、销售的假药的性质、成分效用等事实为判断基础,以医学科学为判断标准来分析这种假药是否具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危险。二是一般人的判断,即以行为人所生产销售的假药性质、成分、效用等事实为判断基础,以一般人的认识为判断标准,来分析这种假药是否具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危险。③例如,虽然制造完毕但存于车间仓库,没有投放市场的假药,从事实上看还没有被人使用,似乎不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但这些假药具有被他人使用的可能性,因而一般也认为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单位亦能成为犯罪主体。
(四)主观要件
本罪只能由故意构成,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生产、销售的是假药,必然危害人体健康,但仍进行生产、销售。④
行为人的目的大多是以营利为目的,但也不可否认以其他目的而实施犯罪的存在。比如为了损害某个品牌厂家的名誉,而大量生产销售假产品等等。因此,以营利为目的不作为构成本罪的必要条件,只要行为人故意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就可以构成本罪。
如果生产者不是故意生产假药,而是由于过失或者制造过程中的缺陷,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未能全部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就不构成本罪。如果销售者非故意销售假药,而是因未能识别而误售假药,或者司药人员抓错了药,致使他人健康受损,同样不构成本罪。⑤
二、假药的来源与销售渠道
从这些年的假药事件来看,假药品的来源,除了回收药这条途径外,还有很多,有的从生产假药的药商那里购买倒卖,制售假药的窝点遍布全国,又主要集中在河南、陕西、河北、浙江、山东、安徽等几个省份。
制造假药有着不同的方式:一类属于无中生有,从头到脚都是假的,表现为从原材料到包装、批准文号、商标等均系伪造。另一类是以次充好,一些人钻药品标准中原料药与其制剂检测不一致以及含量测定特异性不强的空子,进行技术造假,用这种手段生产的假药多为常见品种,抽样检验其“鉴别”、“含量测定”等项目均符合规定,实际上对疾病达不到任何诊断效果。还有一类造假更加隐蔽,一些打着科研用药、内部用药的幌子,制售假药,这些非法生产的制剂、没有生产批号的假药,销售时多数都摇身一变成了“科研用药”和“内部用药”。内外勾接,倒买倒卖,赚取暴利。假药的销售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邮购的方式,通过媒介作虚假广告,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望,进而邮购假药。二是深入上门兜售,这种方式是直接到农村的群众当中,乡镇级医疗机构,私人诊所,以低价倾销冒牌或过期药品,从而形成固定的供销。三是一些销售员通过贿赂医药公司负责人,从而使假药堂而皇之的登上药店专柜,进入医院的药房。
三、危害及防治
假药的社会危害显而易见,它时刻在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不但谋财而且误病、害命,对患者、对患者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
我们每一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的要用药来医治疾病,以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但事实上却很难保证我们每个人都不会遇到或用到假药,因为我国既是用药大国,又是药品生产大国,一些犯罪分子因为利益的驱使,不顾良心的遣责,以各种方式生产、销售假药,进而毒害人民群众,危害社会,这显然是对国家法制的公然挑衅,打击假药任重而道远。我个人认为国家应该尽可能的完善法制,健全监管机构,以增强对制售假药者的惩罚力度,同时,全社会都应该扩大打击假药的宣传面,加强保健知识的宣传,向人们灌输用药的知识,号召全社会共同抵御假药,同时设立举报热线,鼓励人们对制售假药者进行举报,使这些犯罪分子无藏身之地,进而达到治理假药的目的;药品制售对于自己的药品包装也要实行高的防伪技术,实行先进的包装技术,以防止假药以假乱真;各个制药公司、医药公司要互相联合起来,以共同打击假药;对药品制售企业,单位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实行不定期、不定项抽查检验;对于跨国犯罪的犯罪分子,我国应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加大海关稽查力度,防止假药的流出与流入。
总之,生产销售假药罪是一项性质十分严重的刑事犯罪,它涉及面广,不但破坏了国家的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还着国家的,对社会,对百姓危害极大,我们大家都应该深刻地认识到的严重性,对制售假药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希望不远的将来, 不再有生产销售假药的犯罪分子,社会上也不再出现假药,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良好,人们在无购用假药的担忧,这对于打击禁止犯罪行为,有效地处罚犯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资料
1娄云生:《法人犯罪》,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P96
②刘生荣:《犯罪构成原理》,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P81
③何秉松:《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P25
天然苏打矿泉是世界稀有资源,仅欧洲、美国、日本发现几眼,弥足珍贵,成为中上层社会人士的高级饮用水。法国佩里公司从1863年生产世界第一瓶苏打矿泉水以来,已有140多年,如今,其“依云”牌苏打矿泉水畅销世界各地,年销售额高达200亿美元,仅在中国市场每年就悄无声息地销售10亿元人民币!
天然苏打水为什么如此畅销?除了它在世界上极为罕见以外,最主要的是它有一种近乎神奇地中和人体酸碱平衡的保健作用,对保证人体健康有极大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长寿地区的大量调查,提出了优质饮用水的标准:
1、不含有害人体健康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物质污染物;
2、含有适量有益人体健康,并呈离子状态的矿物质(钾、钠、钙、镁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3、水的分子团小,溶解力和渗透力强;
4、水的硬度适中,导热、导电性好;
5、应该呈弱碱性(PH值7.5~8.5);
6、水中含有溶解氧;
7、可以迅速有效地清除体内酸性代谢物质和各种有害物质。
在这些条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饮用水必须是弱碱性的,即PH值在7.5~8.5之间。弱碱性碳酸氢钠水俗称“肝脏的水”,这种水对胃酸过多过少有双向调节功能。如果胃酸多,饭前1小时饮用较多热泉水,会产生反射性抑制胃液分泌作用,使胃酸减少;如果胃酸过少,则在饭前30分钟饮用少量冷泉水,可以刺激胃液分泌,使胃酸增加。
如果用这种水洗浴,皮肤不仅有光滑清爽的感觉,还由于皮肤吸收及渗透皮下组织,对外伤及皮肤病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在俄罗斯,这种苏打矿泉水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慢性肝病、慢性胆囊炎、慢性尿道炎、糖尿病、尿酸素质、慢性胰脏炎;法国也以它治疗胃病而世界闻名。
在日本,这种苏打水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风湿病、创伤、妇科病、镉中毒和神经衰弱等等。
在我国,用天然苏打矿泉水辅助治疗胃病也有一段时间了,效果都不错。上海市浦东居民郑祥宏患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多年,一直在不断地服各种胃药,可是始终也没治好。医生建议他在服药的同时,换一下饮用水,喝苏打矿泉水试试。老郑坚持喝了3个月,饮用开始就感觉症状明显减轻,如今已持续半年没犯胃病。物理检查显示,胃部的溃疡面已经看不见了。
人体组织内部含有多种元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生物化学反应,这种生物化学反应如果能够维持正常,那人体就是健康的或者基本健康。完全健康的血液PH值应该在7.35~8.45之间,在这个范围内,血液的PH值越高,人体就越健康。健康人体应该呈弱碱性,但是这部分人只占10%左右。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世界上约80%左右左右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有一部分人体液PH值在7.35以下,身体组织呈酸性,容易出现酸中毒症状,如疲乏、体弱、细胞代谢减弱、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疾病等等。如果PH值持续下降,达到6.7~6.8之间时,人的生命活动就停止了。可见酸性体质危害之大!著名医学博士秀隆先生说:“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因此,绝对有必要改变酸性体质。
酸雨对健康有害
酸雨,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溶入酸性物质的雨,而这些酸性物质则源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当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是酸雨。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越来越多,酸雨也就成了全球性的共同问题。早在20年前,西德的《明镜》周刊就指出:“如今欧洲国家的雨,己不同于工业时代前的水,而是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溶液。”
酸雨是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全面侵袭,对人体健康也有直接和间接的危害。据美国科学家估计,全美每年仅因矿物燃料排放的酸性硫酸盐,就夺去大约1万人的生命。据报道,北欧的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婴儿,因饮用酸化后含铜较高的井水,经常出现腹泻病症。酸雨使得土壤中镉的含量增加,农作物中镉元素的含量也将相对增多,人类食用后,会影响身体健康。德国科学家还研究发现,酸雨是导致癌症、肾病和先天性缺陷患者增加的环境因素之一。
我国科学工作者通过调查发现,酸雨污染区的儿童,血压有下降的趋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偏低,而白细胞数偏高;一些呼吸道病症(如咳嗽、鼻塞、哮喘等)的出现率也偏高。在酸雨污染区生活的成人,其患病次数、时间、医药费用等,都明显高于清洁区,其中,患呼吸系统疾病是清洁区的4倍,患心血管类病是清洁区的2倍。实验室研究表明,酸雨对呼吸道中起主要防御功能的细胞有重要损伤作用,会大大提高呼吸道感染和肿瘤的发生几率。
酸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通过三种途径:(1)经皮肤沉积而吸收,这种危害虽然直接,但似乎很“浅显”,症状一般不重,典型的个例也很少,尤其不能像酸雨危害建筑物一样,能“凝固”一些症状;(2)经呼吸道吸入,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引起急性和慢性呼吸道损害,这方面的临床病例很多,原先就有肺部疾患,特别是年幼的哮喘病人,受酸雨影响最为明显,直接导致病情加重;(3)来自地球表面微量金属的毒性作用,这是酸雨对人类健康最具重要性的潜在危害,这种危害不仅表现于酸雨导致的铜、镉等含量增多,直接对人体有负面影响,更令人担忧的是,酸雨沉降于地球表面后,受地质因素的影响,会从土壤和岩石中过滤出来一些金属,其中的铅、汞、铝三种对人类具有危害性。
要避免或减轻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最根本的方法是预防酸雨。具体来说,就是要减少污染物质对大气的排放,例如对排出的硫氧化物进行回收利用,使用低硫燃料等等;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注意饮食的品种和营养结构。专家研究表明,一些绿色食品,如绿豆、海带、鲜果等,能加速体内有害物质的排除,多吃这类食品,就能有效降低酸雨对健康的危害。
小雨和大雨保健效果不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小雨中散步”渐渐成为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南方城市)居民的一种休闲时光。
现代医疗气象学研究表明,小雨中散步有许多晴日散步无法比拟的健身作用。首先,阳光的照射及细雨初降,会使空气中产生大量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阴离子(有“空气维生素”之称),而雨中散步是有一定运动量的,通过腿、臀、腹等一些肌替的收缩和放松,生理负荷逐渐增强,呼吸加深,肺活量扩大,有利于呼吸新鲜的空气(包括阴离子)。其次,在霏霏细雨中,树木花草更翠绿艳丽,道路和建筑物更洁净,从而有利于消除因阴雨天气而引起的人体情绪郁闷症。此外,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和初秋,冒着小雨散步,无异于进行一次天然的冷水浴,雨滴对颜面、头皮、肌肤进行“自动”的按摩,常常令人神清气爽,耳目一新,疲劳和烦愁顷刻俱除,同时还会大大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小雨对健康有益,大雨对健康无益。最近,英国科学家乔治・弗拉耶尔研究发现,下小雨时,降水雨粒不带辐射污染物,从而给人以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而大雨中则夹带着大量的射线和污染物。这位科学家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云中的雨滴都依附着不少污染物,但小雨滴需要20至30分钟才降到地面,这一过程中,雨滴受到的辐射污染将完全消失,而大雨滴降至地面的时间则要短得多,射线等污染物也会随之降到地面。所以,大雨中散步对人体健康并没有什么好处。
当然,大雨和小雨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雨滴细小,在空中如丝如雾,落地时无溅水,平坦路面没有明显积水,可视为小雨;而雨滴较大(有时分不清雨滴),在空中呈帘状,落地时有溅水,路面积水较深,则要视为大雨。
必须指出的是,小雨中散步虽然开心又保健,但也要关注天气背景。比如,夏秋季雷雨天气时,必须等到雷声停止时,方可外出散步,以避免雷击伤人事故;冬天有逆温现象时(常常表现于城市低空有烟雾),近地层空气中(包括小雨滴)含有大量的化学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因而绝对不可外出散步。
人工增雨不影响健康
依据气候规律,每年夏秋时节,我国许多地方都会出现明显的旱情。气象部门利用适宜的天气条件,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用多种方式实施人工增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不过,人们在欣喜之余,多少也有些担忧:将炮弹打上天空,或用飞机在云层上播撒化学物品,是否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呢?人工所增的“雨”是否会危害健康呢?
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无论是人工增雨,还是别的什么人工影响天气手段,对大气、水等环境因素都是没有危害的。
人工增雨是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的核心就是通过飞机、大炮、火箭等传输手段,对局部大气云层施加催化作用,促使云中更多的水分变成雨滴降落下来。人们担心人工增雨对环境有污染,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催化物没有被云中水汽吸收,会不会直接造成大气污染?二是催化物被吸收后,降落到地面的雨水,会不会对水资源和地面造成污染?
据专家介绍,目前人工增雨作业中使用的催化剂通常有三类:第一类是可以吸附云中水分变成较大水滴的盐粒等吸湿剂;第二类是温度很低的干冰,其汽化时可使周围空气层冷却到零下40度左右,从而引起水汽的凝结;第三类催化剂是被称为“成核剂”的碘化银,它具有云中自然冰核的性质。
干冰就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态,它和盐都是来源于天然物质,因而也不会对自然环境有什么污染。另外,由于盐粒等只适用于温度高于零度的暖云,干冰的制造、保存和运输很不方便,实际作业中较少使用。碘化银是目前我国实施人工增雨和防雹的主要催化剂。碘化银本身毒性很低,再加上它比干冰制造冰晶的效能高出成百倍,通常对一块积状云只要播撒十几克至几十克就能奏效,因而总投放量也很少,无论是否被云中水汽吸收,散布于地空的碘化银含量都很低(完全在达标范围内),不可能对大气和水造成污染。
前不久,经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处的专家们评估测定,在实施人工催化剂后的近地面大气和降水中,碘化银的含量极低,几乎为零,因而也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彩雨会危害健康吗?
一般说来,因植物性的侵蚀而导致的“彩色雨”,对人体健康是没有什么危害的;而因污染性的侵蚀而导致的“有色雨”,对健康是有害的。通过下述两例,可以基本说明这两点。
关键词:环境监测;健康;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X838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6-2009(2016)01-0001-04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与化学品使用量和品种的不断增加,新型环境污染层出不穷,化学性环境污染导致人体健康受影响的问题更为突出,积极应对化学性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已成为迫切需求。2015年实施的《环境保护法》中第39条“国家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鼓励和组织开展环境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明确了环境与健康保护制度,开启了我国环境与健康保护工作法制化的新征程,对环境污染导致的健康风险控制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需要[1-2]。今以江苏省典型区域为试点,开展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研究,在总结、分析试点应用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基础上,对环境与健康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作探讨。
1环境与健康监测现状
近年来,环境保护部将加强环境与健康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职责,设立了专门的环境与健康管理机构,了《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等,开展环境与健康调查研究工作,如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调查、淮河流域环境污染与癌症风险评价、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研究等。然而,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环境污染形势仍然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控制,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仍将处于较高水平。环境与健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环境与健康的现状不明,底数不清,致使一些急需开展的工作难以实施;二是缺少透明、公开的公益性环境与健康基础数据库,部分特征环境污染物的监测资料,以及部分疾病和死亡的人群资料;三是现有环境与健康管理缺乏整体性,基层环境健康工作基础薄弱等[3-5]。新《环境保护法》明确了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的主要内容,建立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体系和机制,开展环境健康风险监测和预警及风险管理是环境保护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环境与健康监测是环境风险预警和管理的基础,监测信息是环境风险评估所需要的资料[6]。然而,我国目前还缺乏针对环境与健康监测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导致此方面的工作无章可循。从江苏省环境监测的现状来看,尽管已开展了大量的常规监测,以及污染源、土壤、饮用水等多项专项调查,但这些调查和人群健康结合较少,加之环境与健康监测尚未纳入常规工作,对人体健康影响更为直接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基础数据缺乏,不利于政府部门实时把握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损害的状况。鉴于此,环境与健康监测技术规范研究有望弥补此项监测技术内容,为获取环境与人群健康等方面的信息、常态化开展环境与健康监测奠定基础,也为支撑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及预警提供科学保障。
2环境与健康监测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
环境与健康监测技术规范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原则:一是环境与健康监测应具有全面性,需综合考虑影响人群健康的多种环境要素。当前,影响人群健康的环境因素呈现出多介质污染(室内外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多途径(呼吸、饮食、皮肤暴露)、多种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新型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等)、复杂健康风险的特征[7],要摸清环境与健康问题,应全面调查分析环境空气、水、土壤、尘、食物等多种环境介质对健康的影响。二是充分基于现有环境监测工作和资料,保证资源节约。多年来,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逐步完善,环境与健康监测作为监测体系的一个新分支,应充分利用现有体系中的相关内容,做必要的拓展,避免重复监测。三是环境与健康监测在满足自身特定要求的同时,应与我国现行的空气、水、土壤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衔接,监测方法和规范等技术要求不应存在相互矛盾的现象。四是与目前实际监测工作水平和能力相适应,使技术规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风险评价所需的监测数据科学、合理、严谨。环境与健康监测技术总体思路是以保护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为目标,以历史环境质量状况、污染物排放状况、人群健康情况等为科学基础,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环境与健康问题的特点,结合常规性环境监测工作,因地制宜,重点加强与健康相关的特征污染物调查和研究,充分反映空气、水、土壤、尘、食物等多种环境介质对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提高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和基础工作能力提供科技支撑。环境与健康监测内容框架见图1。
3环境与健康监测领域分析
环境与健康是一门交叉学科,相关工作属于环保和卫生部门交叉管理。环保部门主要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保障人体健康,卫生部门主要从保护人体健康的角度来指导人们尽量避免环境暴露,由此决定了环境与健康监测是一个综合性的监测。按照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方式和途径来归纳,环境与健康监测内容一般包括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人体内外暴露、健康效应监测等方面(见图1)[8],从而获得环境污染状况、暴露途径和强度、健康损害等信息,掌握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程度,为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提供支撑。从目前环保和卫生部门的职责划分来看,污染物排放监测、环境质量监测、人体外暴露监测属于环保部门的职责范畴(即图1中虚线包含部分),而内暴露监测和健康效应监测则属于卫生部门的职责。今研究的环境与健康监测技术规范的内容主要基于环保部门的职责,探讨在选定污染区域开展污染源、水、空气、土壤(尘土)、农产品等与人体健康相关的环境要素监测工作。
4技术内容及相关要求
4.1现场考察与资料收集
现场考察与资料收集作为环境与健康监测的基础工作必不可少。现场考察是为了直观地了解当地的污染物排放、环境卫生及垃圾处理等情况;资料收集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历史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情况,收集内容包括该地区相关的环境监测报告、排污企业情况、人口、农药使用、人群健康状况等资料。通过现场考察和基础资料分析,了解选定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质量现状与演变历史,以及特征污染物排放情况、人群生活方式等,筛选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特征污染因子,确定污染区调查范围,同时选择无明显污染来源地区作为对照区开展监测。
4.2污染源调查监测
开展工业污染源调查监测的目的是通过了解该区域污染物尤其是特征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为寻找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联提供一定的支撑。污染源调查包括历史污染源调查和现状污染源调查。历史污染源调查需收集调查区内相关污染源企业的基本情况、运行时间、生产工艺、产品种类、原辅材料、污染物排放历史、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污染源调查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源现场实测,收集污染源企业的基本情况、产品种类、工艺流程、原辅材料、废水和废气排放方式、废渣处理处置方式等。污染源监测指标可以从2个方面考虑:一是根据企业的原材料使用、生产工艺及历史环境监测资料等,选择企业可能排放的特征污染物;二是与环境质量调查相对应,选择其筛选的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为研究污染物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和转换规律提供依据。污染源监测在每年生产旺季和淡季各1次。
4.3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主要包括水环境、空气、土壤监测等,以全面了解可能与人体健康相关的环境因素。我国的环境质量监测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较完善的点位和较全面的监测项目,此项工作的开展应以现有监测工作为基础。4.3.1水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包括地表水和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应结合例行监测工作,同时考虑当地与健康相关的特征污染因子。地表水水质监测应选择对饮用水源影响最大的河流作断面布设,包括已有国控、省控和县控断面,以及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的重点断面。饮用水源地分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分散式供水(多见于农村地区)。对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应在典型区域范围内,至少选取代表该地区水质状况和水源类型的一两个点位采样监测。目前,很多农村地区依然采用分散式供水方式,多为深井水,而根据历史资料,更早时很多地方仍然饮用浅层地下水,由此可见,分散式供水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由于分散式供水往往量大面广,综合考虑工作量,可以选择与人群健康最密切相关的地区布设监测点位。水环境监测频次可以每半年1次。4.3.2空气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主要包括2种类型:一是了解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和特征污染物水平;二是了解选定污染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或特征污染物排放水平。根据典型地区的污染源资料、气象资料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确定该地区的点位分布和数量,监测项目包括常规指标和特征指标。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尽可能选择国家、省、地方原先设置的点位。污染区域布点依据主要风向和扩散途径,污染源下风向可参照无组织排放监测规范布点,影响人群健康的敏感区域可采用网格布点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点位,同时在污染区上风向设置参照点[9-10]。空气监测频次可以每半年1次。4.3.3土壤监测土壤监测宜优先选择污染地区土壤、农田土壤、与人群密切相关土壤、社会关注热点土壤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现和研究土壤污染与当地人群健康的关联。土壤监测采用网格布点,在污染扩散途径及与人群密切相关的区域可以加密布点,在污染影响较小的地区可减少点位数量[11]。土壤监测每年1次。
4.4外暴露监测
根据污染区和对照区人群分布情况,开展外暴露监测。外暴露调查包括经口摄入、呼吸吸入、皮肤接触3个方面,确定重点关注的特征污染物影响健康的主要环境介质及影响途径。根据人与环境污染物的接触途径和方式,外暴露调查主要包括:一是经口摄入的饮水和饮食监测;二是呼吸吸入的室内空气监测;三是皮肤接触的水和尘土监测。调查采用抽样方式。饮水在调查人群家中抽样采集管网水、水缸水或井水等;饮食抽样采集家庭粮食、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及奶制品等;室内空气在居民家中采集空气样品;尘土采集居民家中或院落地面的灰尘。外暴露调查点位布设在受污染物影响明显的区域,频次为每年1次,监测项目主要为特征污染物。
4.5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参加监测的实验室必须通过计量认证,人员必须经过岗位培训,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开展监测工作。在现场调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全过程实行质量保证,现场采样、样品保存和运输、实验室分析、监测报告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严格执行质量审核制度。采样、样品交接、前处理、分析、数据处理、报告等记录应归档齐全[12-13]。
5结语
环境污染因素在影响我国居民健康风险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环境与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今从环保部门的角度,对环境与健康监测作初步探索,相关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环境与健康工作在我国逐步兴起和发展,其内容复杂且涉及面广泛,各方面工作互相关联、互相支撑。环境与健康监测作为环境与健康工作的基础,需及时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及环境污染与健康损害的系统性调查,建立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制度,有效完成环境与健康监测任务。
[参考文献]
[1]段小丽,魏复盛.我国环境化学污染物的健康影响现状和问题及科研发展方向[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27(12):1111-1114.
[2]熊跃辉.加强环境与健康工作是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必然趋势[J].环境保护,2014,42(23):29-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1,38(2):45-48.
[4]范清华,张涛,沈.典型区域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体系构建[J].环境科技,2014,27(1):65-68.
[5]孟伟,于云江,郭庶.国内外环境与健康的管理与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1):4-7.
[6]王先良,王春晖,江艳,等.中国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创新策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11):12-16.
[7]段小丽,李屹,赵秀阁,等.“十二五”我国环境与健康标准体系的思考[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30(3):210-214.
[8]段小丽.暴露参数的研究方法及其在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9]吉贵祥,张涛,范清华,等.某农药厂周边空气毒死蜱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J].中国环境监测,2014,30(1):6-9.
[10]张涛,范清华,吉贵祥,等.典型乡镇饮用水和农作物的污染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科技,2015,28(1):54-56.
[11]鲁敏,李荟敏,贺小敏,等.某金矿周边土壤和地下水中砷的健康风险评价[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5,27(3):45-47.
[12]戴秀丽,朱培瑜,王蕾,等.环境监测数据审核体系的回顾与展望[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5,7(3):52-55.
1.雾霾天气引起的健康影响主要以急性效应为主,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结膜炎、支气管炎、眼和喉部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鼻塞、流鼻涕、皮疹、心血管系统紊乱等疾病的症状增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
2.此外,雾霾天气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些间接影响。霾的出现会减弱紫外线的辐射,如经常发生霾,则会影响人体维生素D合成,导致小儿佝偻病高发,并使空气中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
3.雾霾天气还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使人产生压抑、悲观等不良情绪。
二、雾霾期间的防范措施?
1.老人、儿童、孕妇及患有心、肺疾病的人群,在雾霾天气时,要避免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出行,如果必须出门要采取带口罩等防护措施;外出回来后应及时清冼面部及的肌肤。
2.烧、烹调油烟等来源外,主要来源于室外,雾霾天气时尽量关闭门窗,减少外环境颗粒物进入室内。
3.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室内颗粒物的污染。
三、口罩的佩戴时间与适用人群?
1.口罩是在一定条件下佩戴的,且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佩戴。本身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配戴后呼吸阻力增大,会造成不适的感觉。
2.口罩不适宜长时间佩戴,一方面口罩外部吸附了颗粒物等大量污染物,会造成呼吸阻力的增加;另一方面口罩内部也会吸附呼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
3.在口罩选择方面, N95型口罩比医用口罩对PM2.5阻挡效果更好。
四、什么是PM2.5?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是由直接排入空气中的微粒和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生成的二次微粒组成。直接排入空气中的微粒由尘土性微粒、植物和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碳黑粒子组成。二次微粒主要由硫酸铵和硝酸铵组成,这两种微粒是由大气中的SO2和NOx(氮氧化物)转化生成的。PM2.5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五、PM2.5的浓度越高是否引起的健康危害越大?
(1)当PM2.5所含成分相同时,PM2.5的浓度越高,引起的健康危害往往也越大。
(2)所含成分不同时,有毒有害成分越多则健康危害越大。
(3)PM2.5的健康危害还与人群的耐受性和易感性有关。
六、空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
1.空气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一小部分也可以通过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
2.空气污染物可降落至食物、水体或土壤,通过饮食和饮水,经消化道进入机体,造成危害。
3.空气污染物也可通过直接接触黏膜、皮肤进入机体,尤其是脂溶性有毒物质更容易通过完整的皮肤而进入体内。
七、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可分为急性危害和慢性危害。
急性危害:当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内急剧增高,大量吸入污染物可造成急性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和眼部刺激症状、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咽喉痛、头疼、呕吐、心功能障碍、肺功能衰竭等。
慢性危害主要包括:1.长期刺激作用,可致眼和呼吸系统慢性炎症,如结膜炎、咽喉炎、气管炎等,严重的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病,进而可导致肺心病; 2.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3.大气中某些污染物如甲醛、某些石油制品的分解产物、某些洗涤剂等具有致敏作用,容易使人体发生变态反应; 4.大气污染物中常常含有苯并芘、砷、石棉等致癌物,大量调查资料显示大气污染是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国际上的研究还发现长期的空气污染与低出生体重、早产、出生缺陷等不良出生结局有关。
另外,空气污染不仅可直接影响健康,它还可以通过长期间接效应,如通过影响太阳辐射和微小气候、产生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形成酸雨等而影响健康。
八、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什么?
1.影响范围广,所有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群都有暴露,都会受影响。
2.暴露剂量低,持续时间长。
3.空气污染是一种混合暴露,大气里含有多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中很多物质往往并不超标,可能单独作用的健康危害很小,但这些物质共同存在于大气中,相互作用,对健康的危害可能会增强。
九、哪些人是空气污染的易感人群?
老年人、儿童和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是空气污染的易感人群。
十、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颗粒物、SO2、NO2和O3等。
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与其粒径、组成成分及浓度相关,不同来源的颗粒物可能组成成分迥异,因而颗粒物成分对健康影响的交互作用及颗粒物健康影响的风险评估目前还是颇具挑战的科学问题。
SO2对健康的影响:SO2对呼吸道黏膜具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呼吸道急性和慢性炎症,肺功能下降;吸附SO2的可吸入颗粒物被认为是一种过敏原,能引起支气管哮喘;SO2 在苯并芘致肺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促癌作用;SO2被肺泡吸收后,能与血液中的维生素B1结合,破坏正常情况下的体内维生素B1与维生素C的结合,使体内维生素C的平衡失调,从而影响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此外,SO2还可形成酸雨而危害健康。
由于气象变化而致人生病或使病情恶化的,称之谓“气象病”。风湿病、瘢痕痛、神经痛、血栓、脑溢血、急性阑尾炎、胆结石等都可以归属于“气象病”范畴,
流脑、肺炎、百日咳等多发于冬春季,痢疾,中暑等多发于夏秋季,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又是气象病中的“季节病”了。
许多疾病的流行受气候的地带性和地区性差异所制约。疟疾、麻风、丝虫病、血吸虫病、恙虫病等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白喉、猩红热等多见于温带和暖温带;皮肤癌、尿结石等多见于沙漠和草原,缺氧综合症则多见于高山、高原和南北极地。
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包括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等五种气候类型。由于地理环境、距海远近、地形高低、山脉屏障及走向的巨大差异,又可以划分为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盆地气候、森林气候和沙漠气候等多种具体的气候类型。因此,气象病的种类也可谓“丰富多彩”。以疟疾论,温暖湿润的南方为高疟区,寒冷干燥的西北没有蚊子的生长,则为无疟区。
气象上把冷气团与暖气团相接触的面叫“锋面”,简称为“锋”。锋又可分为“冷锋”、“暖锋”等等。据研究,肺结核病人的咯血在冷锋即将过境时增加,以锋面通过的当天达最高峰。其死亡则在锋面通过前15~20小时和通过后7小时最多。
根据近年来对气象病的研究,神经痛、风湿痛、伤疤痛、脑溢血、心肌梗塞以及急性阑尾炎等症,是由于低气压接近和锋面通过之际,气压、气温、湿度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诱发体内组织胺等物质增多,致使自律神经受到刺激而感到疼痛的。
气压随高度而降低。生活在海拔低的地方的人,登到30D0米以上的高地居住,由于气压低和氧气减少而引起高山病,呼吸次数和脉搏次数增加,其后出现头痛、倦怠、鼻出血、精神迟钝等症,需要二、三个月才能适应。
湿度是影响人体健康的气象要素。从湿润地区迁居到干热的沙漠、草原地区,由于皮肤、粘膜干燥和裂口,可能患皮肤癌和尿结石病。
地方风系对人也有影响。气象上把气团越山后形成的干热风叫“焚风”,辽宁阜新地区就有这种风。焚风过境常会引起当地居民发生“焚风微恙”,表现为头痛、抑郁、眼花、耳鸣、心悸等症状。
如果你注意的话就会发现,随着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温热凉寒的周而复始,各种传染病则应时流行。这是因为,不同的季节存在着有利于某种疾病传播的因素。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高发是由于气温高,细菌易于繁殖,苍蝇多,而高温又会使人体抵抗力降低的缘故。冬春呼吸道疾病高发与低温使呼吸系统抵抗力下降有关。我国某地曾对一千多名职工进行过一年的观察,发现强冷空气即强大的冷锋经过后,出现的低温高压天气是感冒发病率增高的主要诱因。
非传染病也有季节多发性。我国冬春季节,天气寒冷,而且锋面活动频繁,冷暖多变。由于寒冷刺激,天气剧变,容易发生冻伤和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克山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春季是与钙代谢障碍有关的疾病(手足抽搐、佝偻病,骨质软化病、大骨节病等)病状恶化的季节。夏季,在美国的一些州郡,心血管病发作猝死者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