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构成学前教育的核心要素范文

构成学前教育的核心要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构成学前教育的核心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构成学前教育的核心要素

第1篇:构成学前教育的核心要素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成本;内涵;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6-0006-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学前教育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也指出:“各地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家庭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1〕自此,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开始进入政策研究者的视野,而要进行成本分担研究,先应弄清楚学前教育成本的内涵、直接成本的核算要素及其影响因素,科学核算学前教育成本。

一、学前教育成本的内涵

教育成本一词最初是由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是将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应用到教育领域的产物。教育成本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1958年,约翰·维泽把教育成本等同于教育经费。1962年,他又主张教育成本应包括教育经费和间接成本两部分。〔2〕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盖浙生(1982)指出,教育成本分为教育生产者的成本和教育消费者的成本两部分。大陆学者阎达五、王耕(1989)认为,教育成本是教育过程中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总和,即培养一名学生所耗费的全部费用。王善迈(1996)认为,教育成本是用于培养学生所消耗的教育资源的价值,或者说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培养学生所需的、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3〕

从以上研究者的定义中可以发现,教育成本是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总和。其中,直接成本是指以货币形态表现的,由社会或家庭直接支付的费用,通常包括两类。一类是社会直接成本,即由各级政府通过财政支付的教育费用以及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集资、捐赠方式支付的教育费用。另一类是个人直接成本,指受教育者个人、家庭、亲友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所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间接成本是指社会与受教育者个人间接支付的教育费用,包括社会间接成本和个人间接成本两类。教育的社会间接成本包括用于教育的土地、建筑物、设备等若不用于教育而用于其他方面可能获得的利息、租金收入等,或者是因为用于教育而免除的税收,也包括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学生若不上学而去就业时国家可能获得的收入、利息等。教育的个人间接成本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学生因上学而未就业可能放弃的收入。间接成本有时又被称为机会成本。

根据研究者对教育成本的梳理,本文认为,学前教育成本,即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前儿童受教育活动中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人力劳动的价值总和,包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两部分。与中小学教育的直接成本构成一致,学前教育的直接成本同样包括社会直接成本与个人直接成本两部分。要注意的是,学前教育成本一般不包含个人间接成本,因为学前儿童尚未达到法定劳动年龄,所以只有在一些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可能计算个人间接成本。例如在城市低保家庭或流动儿童群体中可能会有个人间接成本,如幼儿因为不上幼儿园所免交的保教费用,还有帮助照看弟弟妹妹,避免家长雇人照看所节约的费用,或者是帮助家长看管摊点所节约的人工费用等。社会间接成本则是学前教育成本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指的是幼儿园所使用的土地、建筑物、设备等不用于教育而用于其他方面可能获得的利息、租金收入等,或者是因为用于教育而免除的税收。通常情况下,各地在进行学前教育成本核算时往往只计量学前教育的直接成本,并不考虑学前教育的间接成本。这种核算方式是不全面的,有待改善。

需要说明两点。一是由于我国现行教育财务制度与会计核算体系比较落后,导致学前教育成本的核算基本处于以经费支出代替教育成本的阶段。而一些相对科学的成本核算方式则会在进行教育经费支出核算的基础上,增加设备折旧成本核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前教育成本核算的科学性。二是在学前教育成本核算中还要区别两个概念:现实成本和必要成本。〔4〕现实成本是相关部门核算教育成本时经常使用的概念,通常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等。必要成本则是指资源在最佳使用状态下所需要的费用。一般情况下,现实成本会大于必要成本,因为现实成本包含资源在未充分使用时的额外支出。

二、学前教育直接成本的核算要素

1.直接成本核算要素

鉴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目前我们核算的主要是学前教育的直接成本。在《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中,我国政府对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保教成本有不同规定。公办幼儿园的“保育教育成本包括以下项目:教职工工资、津贴、补贴及福利、社会保障支出、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等正常办园费用支出。不包括灾害损失、事故、经营性费用支出等非正常办园费用支出”。民办幼儿园的保育教育成本则包括“教职工工资、津贴、补贴及福利、社会保障支出、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正常办园费用支出。不包括灾害损失、事故、经营性经费支出等非正常办园费用支出”。〔5〕可见,无论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其直接成本核算都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两部分。与公办幼儿园相比,民办幼儿园的成本还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支出。这是比较科学的。然而,从科学成本核算的角度看,《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中的保育教育成本实际上是指幼儿园的运行成本,而不包括建园成本。从“全成本”的角度看,公办幼儿园的成本还应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民办幼儿园的成本还应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或房租支出。具体分析如下。

(1)人员经费支出

人员经费支出是指幼儿园支付给教师和为教学服务的后勤、行政等相关人员的工资费用总和。在2007年前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人员经费支出包括7个项目:基本工资、补助工资、民师补助、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奖贷助学金。2008年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的人员经费支出归为3个项目,即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助学金。其中,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是指幼儿园支出的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补助支出,包括离退休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包括住房公积金)等。

(2)公用经费支出

公用经费支出是指为幼儿园及相关事项提供服务的各项事业支出。在2007年前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公用经费支出的项目有6个: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招待费、其他费用。2008年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的公用经费支出项目有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专项公用支出、专项项目支出等4个。

(3)基本建设支出

基本建设支出是指按国家有关规定,属于基本建设范围内的基本建设有偿使用、拨款、资本金支出以及经国家批准的对专项和政策性基建的投资贷款,在部门的基建投资额中统筹支付的贴息支出。在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基本建设支出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和土地租金2个项目。

在基本建设支出方面,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在进行成本核算时的差异比较大。目前公办幼儿园的成本核算基本上不包括建园费,更不包括租金。实际上,公办幼儿园的办园总成本包含幼儿园的实际总支出和上级部门代为支付的费用。在《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中,民办幼儿园的保教成本虽然比公办幼儿园多了一项固定资产折旧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本核算的科学性,但是并未包括建园费、租金。倘若以这种方式来进行幼儿园成本核算,并以此来确定收费标准,那么民办幼儿园的核定成本就会偏低了,很可能产生连带反应,包括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可能会不稳定,教育水平可能很难得到提高等。因为对民办幼儿园而言,建园费、租金常常在办园成本中占很大比重。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学理的角度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口径来看,学前教育直接成本核算的要素似乎清清楚楚,各地只要遵照执行就可以了。然而,在现实操作中,学前教育直接成本核算还存在很多难题。

(1)核算项目不完整

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统计项目来看,2007年前的统计项目相对细致、清楚,便于对号入座,而2008年后的统计项目明显减少,一些幼儿园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因为找不到对应项目而随意上报相关支出数据,造成数据的可信度、科学性大大降低。而民办幼儿园的许多实际办园支出与统计年鉴上的现有项目难以吻合。

(2)公办、民办幼儿园在核算要素上的区分不明确

虽然《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对各类幼儿园的成本核算要素作了说明,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难度,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的土地支出、建设支出、租金支出均无法申报,很可能会影响民办幼儿园进行成本核算的积极性,更有可能导致民办幼儿园通过降低教师工资、降低课程质量等来减少成本支出,最终危害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3)固定资产折旧如何操作尚不明确

在教育部的统计数据中,现有的幼儿园根据办学主体的不同分为四种类型:教育部门办幼儿园、集体办幼儿园、其他部门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对于教育部门办和政府机关办幼儿园而言,它们往往可以无偿使用土地、园舍,因此在成本核算中不包括土地、房屋类的固定资产折旧。而当下中国的集体办幼儿园的情况比较复杂,在统计口径上它们属于公办幼儿园,但是其土地、房屋有可能是需要核算折旧支出的,如一些改制了的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街道幼儿园等。在改制前,这类幼儿园作为单位的一个下属部门,其办园的场地、园舍均由单位无偿提供,不存在土地成本、建筑物租金和使用管理费等支出。然而,随着幼儿园与原单位剥离成为独立法人,原有的场地、园舍使用费可能部分或全部需要幼儿园来负担。这部分成本需要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来计入成本。对于民办幼儿园来说,其办园的土地成本、园舍建造成本、租金及管理费等相关成本均由其负担,所以理所当然应计入成本。

若要将土地成本、建筑物租金和使用管理费等支出计入成本,那么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方式需要有一个科学的参考依据。从目前的实际操作来看,大多数民办幼儿园是参照企业的方式核算成本的。实际上,学前教育中的固定资产与企业中的固定资产有很大的差异。固定资产如何折旧,以什么样的折旧率来计算,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细化。

三、学前教育成本的影响因素

学前教育成本核算是幼儿园收费标准制定、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依据。如果成本核算清晰明了,那么按成本收费和合理分担则相对简单易行。然而,鉴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还需要考虑以下一些影响学前教育成本的因素。

1.办园质量与学前教育成本

通常情况下,办园质量越高,幼儿园办园成本也越高。反之则不然。办园质量通常取决于以下四个因素。一是教师素质。教师素质通常由学历、职称、专业合格率、教师资格合格率决定。教师素质越高,幼儿园需要支付的人员工资和补贴往往就越高。二是幼师比。幼师比越低,往往办园质量越高,而幼儿园所需要支付的人员成本也越高。三是课程质量。一个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课程体系必定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但高水平的课程体系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高素质的教师,这就会相应增加幼儿园的办园成本。四是环境质量。环境质量高,不是说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多么豪华气派,而是说在满足基本物质条件的基础上,以儿童为中心创设的整体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幼儿园能否创设高质量的环境,支持幼儿发展,关键还是要看教师的素质。可以说,教师素质是影响幼儿园办园质量的核心要素,也是影响学前教育成本的决定性因素。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当下中国“入园难”“入园贵”的现实条件下,政府倡导办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这意味着,在当下的中国,幼儿园并不是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越多越好。根据公共财政理论,政府不应该承担少数人受益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成本,政府的首要职能是保证大多数幼儿能公平接受有质量保证的学前教育。

2.办园规模与学前教育成本

办园规模通常是指一所幼儿园所具有的符合规定的班级数量。《幼儿园建设标准》规定,幼儿园规模分为三类,分别是6个班、9个班、12个班。如果幼儿园的办园规模较小,而幼儿园仍然需要搭建一个从保教队伍、后勤队伍到管理队伍的人员架构,那么很容易增加教育成本。当然,幼儿园的办园规模也不是可以无止境扩大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幼儿园的办园规模通常不超过12个班。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我国一些入园难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地方政府出台的幼儿园班级规模奖励政策其实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3.地区因素与学前教育成本

从全国范围看,因为经济与地域的差异,学前教育成本差别较大。通常而言,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其学前教育的成本越高。正如前文所言,学前教育直接成本是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的总和,经济越发达,往往用工标准越高,导致教育成本越大。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发达地区的学前教育成本高,并不意味着发达地区幼儿园的收费水平要高。不同地区的幼儿园收费标准往往与政府在学前教育总成本中所承担的比例相关。政府承担的成本所占比例越高,其幼儿园收费标准越低。

4.办园体制与学前教育成本

根据上述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分析,不同体制幼儿园的办园成本是不一样的。在四类幼儿园中,通常教育部门办幼儿园的办园成本最高,因为一方面教育部门办幼儿园的人员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办幼儿园的资源节约意识、成本核算意识往往比较弱。相比于其他三类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成本意识最强,办园者往往会在自己核算成本时想尽办法削减办园成本,而在收费备案时则会有意识宣扬办园成本高。

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看,这种由于办园体制导致的教育成本差异有其不合理之处。学前教育成本应该取决于幼儿园的办园质量,而不是其与政府的关系。

5.资源利用与学前教育成本

学前教育成本不仅受上述四个因素的影响,还与幼儿园的现有资源是否能得到充分利用有关。例如,在教育部门办幼儿园里,可能会存在一些人员臃肿、玩具设备奢华浪费、资源得不到很好维护等问题,而这很可能会增加幼儿园的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又如一些民办幼儿园可能存在硬件奢华的现象,目的是通过取悦家长来提高收费。公办幼儿园的资源浪费与民办幼儿园的过度奢华都会极大增加幼儿园的办园成本,容易导致不正常的办园取向,必须予以遏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EB/OL〕.〔2013-03-06〕.http://.

〔2〕范先佐.教育财务与成本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8.

〔3〕袁连生.教育成本计量探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赵海利.高等教育公共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78-7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EB/OL〕.〔2013-03-06〕.http://.cn.

Analysis of Cost Connotation, Structural Element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Wang Haiying

(Preschool Education Policy Research Center,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第2篇:构成学前教育的核心要素范文

关键词: 后现代课程观 幼儿学习品质 提升途径

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帮助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标达成共识。指南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学习与发展是每一个幼儿的权利,将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独作为幼儿个体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领域之一。

幼儿园作为现阶段我国最重要的学前教育机构,肩负着儿童思想启蒙、智力开发、情感陶冶的重要任务,如何达到使儿童健康发展的目的,是每一所幼儿园都应考量的首要问题。后现代课程观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比较热烈的一种课程观念,较适用于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应充分发挥课程优势,整合多种资源,如教育理论、教育政策、家庭、社区资源等,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契机,提升儿童的学习品质。

一、后现代课程观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是对现代主义进行反思与批判,因此称为后现代主义。它的产生是以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产生和发展为基础的。后现代课程理论以美国路易安那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最引人注目,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认为多尔描述的后现代课程是生成的,而非预先界定的;是不确定的,却是有界限的,它寻求在过程中借助反思组织自己的课程。因此,后现代主义课程的核心要素是“过程”[1]。为了构成这种过程,多尔设定了如下四个基本标准或原理:“4R”标准――丰富性(Rich)、回归性(Recursion)、关联性(Relational)、严密性(Rigorous)。这使得后现代课程迥异于现代课程,它更复杂、多元、丰富和开放,更偏重于幼儿为主体,幼儿更愿意且有更多机会参与课程与教学,且教学语言、教学情境兼具支持性与批判性,使教学打破以往单向的教师传授知识,可以引用更多不同教育观点及方法,打破以往单纯的分科教学模式,而更多地形成生成课程,同时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表达机会,老师与幼儿之间有更多互动,产生一种交互式学习,使教学更适合幼儿。因此,对于幼儿园来说,应深入了解后现代课程理论的内涵及精髓,用以指导幼儿园课程建设,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二、儿童学习品质的内涵

“Approach-to-learning”,现惯译做学习品质,按照美国华盛顿州《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基准》(Washington State Early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Benchmarks)的解释,它指的是“能反映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不是指儿童所要获得的某些技能,而是儿童自己怎样使自己获得这些技能”[2]。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时对学习品质所做的定义:学习品质是指儿童学习的倾向、态度、行为习惯、方法、活动方式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在早期开始形成与发展,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3]。美国国家教育目标研究小组(NationalEducation Goals Panel,简称 NEGP)认为,学习品质就是儿童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种综合心理倾向和特征。它囊括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以及认真专注、积极主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素质”。学习品质包含许多重要因素,现尚无统一共识,通过对美国各州《早期儿童学习标准》的研究可知,学习品质主要包括坚持性、好奇心、主动性、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反思等要素[4]。卡根(Kagan)认为,学习品质主要表现为主动性、目标意识、专注程度、独立性、想象和创造能力、抗挫折能力、坚持性和好奇心等[5]。由此可见,好奇心与主动性、坚持性与专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抗挫折能力与反思等是学习品质的核心要素,若想提升儿童的学习品质,需从这些方面着手,方能成效显著。

三、合理设置课程提升学习品质

(一)将家庭因素纳入到幼儿园课程体系

多尔设定后现代课程观“四R”标准中的关联性(Relational)即是使课程与儿童所处的其他生态环境相互融合、互相渗透。基于此,在幼儿园课程设计中首先值得注意的就是将家庭因素纳入到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影响最大的老师。据研究表明,在早期受到的影响因素中,家庭因素占有绝对比重。家园共育,共同对儿童的发展及成长产生影响,使得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

1.发挥家长职业优势

幼儿家长从事不同职业,每一种职业都有其特点,幼儿园在设计园本课程时应考虑将家长的职业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发挥家长的职业优势,丰富幼儿园课程。例如,对于某些从事医生、护士、警察或者消防员、科学家等职业的家长,幼儿园就可以将其请到园中为儿童上一堂生动的实践课程,讲解一些生活常识或职业故事,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还可以请家长帮忙,将儿童带到家长的工作单位参观学习,以便尽可能地丰富儿童的知识,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课程体系覆盖家庭因素

幼儿园应与家庭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儿童的活动兴趣,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品质。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儿童调查父母、亲朋好友的职业及其特点,可以组织儿童回家帮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与其他人分享,也可以建议家长与幼儿一起做一些工艺品带来幼儿园展示等。这些方法的运用,不仅能加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使得家园共育健康发展,更能够加强亲子联系,使得儿童在家庭中也能够进行学习体验,提升学习品质。

(二)充分发挥游戏在课程中的作用

后现代主义倡导游戏,后现代的建筑和绘画中具有一定幽默的游戏性。德里达倡导的语言学转向视后现代解构为与观念游戏的工具。这种游戏的目的当然是在一种自由放松的气氛中尝试新的可能性。人类学家长期以来知道动物运用游戏为学习的一种形式,对人类来说也不是不一样。放弃游戏与工作相脱离的做法,我们需要将二者统合起来,强化一个并改革另一个。通过游戏尚未考虑到的可能性(借用德里达的思想)可以实现[6]。

游戏以其特有魅力吸引儿童,让儿童拥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创造力的研究揭示出,创造力与主动自愿的内部动机、自由民主的气氛、灵活易变的形式有着密切的一致性。这也正是游戏的特点和性质,游戏与创造力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让儿童坚持游戏的过程也就是发展儿童创造力的过程。无论是自由游戏还是结构性游戏,都能使幼儿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

前苏联学者马卡连柯著名的“哨兵站岗”实验研究充分说明了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坚持性等意志品质是十分有效的。实验以3~7岁的幼儿为被试,要求他们在空手情况下保持哨兵持枪站岗的姿势。实验设置了两种情境:游戏情境和非游戏情境。游戏情境中实验者以游戏方式向被试提出要求:“工人”在“工厂”包装糖果,你来当哨兵,站在旁边为保护工厂而站岗;非游戏情境:其他小朋友在一边玩,让被试在旁边站着。结果表明:在游戏情境中幼儿坚持站立不动的时间,远远超过非游戏条件下站立不动的时间[7]。

(三)加大生成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生成课程”(emergent curriculum)一词最早见于伊丽莎白(贝蒂)・琼斯1970年在她的《课程就是发生的事》(Curriculum Is What Happens)的前言中。琼斯认为,课程计划需要从班级里的儿童和成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从儿童自己的兴趣中形成。人们对“生成课程可以感受它,但无法预测它。需要实践它的人对游戏力量充满信任,对在许多可能性之间进行自发选择的信任”。贾珀尔・L・鲁普纳林认为:“目前对生成课程的解释是在方案教学的原则基础上扩展的,不过,更强调过程。通过过程,成人确定课程主题和方案。”[8]

对于生成课程来说,它更突出“生成性”,而非“预设性”。其表达的中心理念是重视个体发展与教育的过程性、非预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具有浓厚的后现代课程观的风格,充分体现后现代课程的建构性和非线性特点,符合多尔的“4R”标准。生成课程从本质上决定它符合儿童的发展需要,能够极大地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主动性,使儿童专注于探索、实践,进而发展其创造力,对于提升儿童的学习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学习是人一生的重大课题,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儿童在幼年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对他今后一生的成长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巨大意义。因此,幼儿园应善加利用各种资源为儿童学习品质的养成服务,为儿童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从后结构主义看后现代课程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2(10).

[2][5]王宝华,冯晓霞,肖树娟,苍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学习品质及入学认知准备之间的关系[J].学前教育研究,2010(4).

[3]孟田.深入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委会2012年会李季湄教授专题讲座侧记[J].教育导刊,2013(1):11.

[4]庄甜甜,郭力平.对美国早期儿童学习标准中“学习品质”领域的分析研究[J].早期教育,2011(3).

[6][美]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思想与后现代课程观[J].全球教育展望,2001(2).

[7]邱学青著.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36.

第3篇:构成学前教育的核心要素范文

[论文摘要]学科建设是本科院校专业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但近年来,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忽视学科建设的倾向,出现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学科建设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笔者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指出学科建设在本科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扼要阐述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

对于一所本科院校来说,没有一流的学科建设,就没有一流的教学质量。但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学科意识不强的倾向,这导致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至今依然十分薄弱。以下就忽视学科建设的原因加以分析,并就为什么要开展学科建设和如何开展学科建设阐述个人见解。

一、导致忽视学科建设的主要原因

1.把学科建设等同于科学研究,认为是研究型大学的事。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按照历史的发展规律,恰恰相反,是从研究到科学再到学科的形成。科学是在研究的基础上,与宗教相对称,从哲学分离而来。即由古典哲学划分为自然哲学和伦理哲学两部分,而后从自然哲学中分离出自然科学,从伦理哲学中分离出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在形成过程中继承和包含了伦理哲学部分)。总之,科学属于哲学范畴,其构成要素是思维和方法。而学科是高等教育学研究的范畴,特指学校为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而搭建的平台,学科的构成要素是学者、学术信息和学术物质资料,凡是具有相同观念、方法和主要研究目标的事物构成一个集群,形成同一学科。因此,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特有的,是承载大学基本职能的平台,它不仅是基本的学术组织,更是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实体。

2.少数“权威”的误导,使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模糊了学科和专业的区别。有少数专家在一些新建本科院校评建工作会上指出新建本科院校的主要工作是抓专业建设,使得一些新建本科院校误认为教学型本科院校没有学科建设的任务。实际上,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学科建设。国家一级学术研究机构、中国高教研究会主办的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中国高教研究》,自2006年起专门增设了“评估与学科建设”栏目,学科建设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另外,新建本科院校大都是从专科升格建立,在建校之初的教育观念大讨论中,曾充分论证了本科与专科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其本质区别在于本科是学科建设,专科是专业建设,这是由学科与专业的不同内涵决定的。但近年来,由于某些舆论的误导,使上述概念又变得模糊起来。为此,有必要再次对学科与专业的概念做出简要阐述。

学科是在科学发展中不断分化、整合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当科学发展到某一阶段,人们会把某些具有内在联系的相关事物或现象归结在一起,形成一个信息群,构成一个统一的领域,并把这一特定的领域作为科学研究对象,就形成了学科。因此,学科是按科学分类得出的具有独立的知识体系。学科有三个基本特征:学术性、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专业是一种课程的组织形式。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本科专业目录时(以下简称“98目录”)指出:“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标志。”专业的基本特征是:职业性和组织建构性。可以看出,专业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课程组合,专业可以由一个学科组成,也可以跨几个学科。而学科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平台,学科建设支撑了专业建设,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使专业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学科的交叉与发展或新兴学科的涌现又不断托起新的专业,甚至产生新的行业和新的产业(例如专家已把信息科学所带动的信息产业称为第四产业)。由此可见,专科学校强化专业建设,其本质是架构建设,其内涵是课程建设(理论课、实践课);而本科学校强化学科建设,实质上是在更深的层次上推动专业建设。

3.专业快速扩张所带来的短期效益,使新建本科院校形成重专业、轻学科的氛围。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扩大本科专业数量,尽快做大规模的任务。因此,往往是只要有几个专业课教师就考虑办新专业。不仅忽略了是否有社会人才的需求,更没有考虑一个本科专业的设置是否需要相关学科支撑。这使得一些院校新办专业的目标定位模糊,内涵杂乱无章,知识体系不完整,成了一堆课程的大拼盘。由于缺少学科意识,很难认真分析研究某一专业人才所必需的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因而不可能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际上,除少数基础学科专业外,绝大多数应用类专业都包含两个以上主干学科。比如按教育部98目录规定,经济学门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主干学科是经济学和统计学;教育学门类的学前教育专业,主干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工学门类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主干学科是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等等。综上所述,学科知识反映的正是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核心知识。虽然各学科彼此相对独立,但为了实现某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构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认识不到学科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学科建设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意义,仅仅就专业而抓专业,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的。

二、学科建设在本科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科院校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科建设在本科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以归结为以下六点:

1.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前面已经讲了学科与专业的关系,教育部98目录对所有本科专业都规定了主干学科、主干课程和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际上正是强调了每个本科专业的核心知识(课程)和关键能力。本科的专业教育,正是将专业主干学科的系统知识按照人才培养的不同规格要求,划分成若干部分,以课程为载体传授给学生的。因此,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有利于把握核心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和主干。

2.学科建设不仅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且追求知识的创新性,这有利于本科人才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本科人才与专科人才在培养模式上的最大区别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单纯要求学生“思考什么”,这正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培养创新思维和掌握创新方法,这两者都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和示范。教师在学科建设中对知识系统性、完整性的把握,以及不断开展的学术研究对学生的启迪和引导都将发挥关键作用。

3.学科建设不仅强调广泛开展学术研究,而且强调学术应用和成果转化,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学科建设的内涵是学术研究和应用,不仅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而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必然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证明,凡是有研究项目的教师,带项目指导学生做的毕业论文(设计),在论文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4.学科建设促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有利于形成人才培养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学科结构整体优化,进而促进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这就要求从宏观上更好地把握基础学科、主干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使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自然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学科的集群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

5.以学科建设为载体,有利于强化本科院校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本科院校系、部、教研室设置以学科为基础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因为学科的核心要素是学者、学术信息和学术物质资料,这必然构成一个集合体,由这三者的集合构成本科学校建设的基本学术单元,有利于强化学校的学术研究实体,打造优势学科,为整个学校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6.加强学科建设有利于搭建校际交流合作的平台。大学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开放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只有学科才有可能构成符合逻辑的子系统。因为学科是具有相同观念、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的学术集群,大学之间,大学与社会之间,都是以这样的子系统交流合作的。

总之,在国际范围内,用学科建设水平来衡量高等教育本科的办学水平已形成广泛的共识,同时,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也是提升办学层次的重要标志。

三、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

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处在起步阶段,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应首先抓好以下四项内容:第一,组建学术团队——往往是逐渐整合形成的。第二,凝练学术研究方向。要做到四个结合,即办学历史、办学定位、学者兴趣和地方需求的结合。第三,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重点考虑学科结构的逐步优化,引领人才培养形成优势特色,统筹兼顾,系统思考。第四,建设学科物质平台。要分清主次,遴选重点,加大投入,逐步积累。

上述四个方面的建设,实际上是在积极开展教学和学术研究的进程中逐步完成的。而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学术研究起步比较困难。如何克服这一困难,使学术研究顺利开展起来并逐步深入呢?根据笔者所在学校的经验,一方面要抓住每一次机会,积极申报项目;另一方面可以从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起步,要求教师把每一次指导学生论文都当做项目申报的预备工作,不断积累,最终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优势。

[参考文献]

第4篇:构成学前教育的核心要素范文

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市,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富民强市,首先必须是教育强市,综观国内外发展,凡是经济会现代化程度高的国家,必定是教育现代化程度高的国家,实施“一化带四业”战略,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市,需要大量的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我们必须站在富民强市的战略高度,把教育发展放在战略优先的地位,以教育在优先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优先发展,从而带动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把岳阳建设成为现代工业大师、现代特流旺市、现代旅游热市、现代农业强市,实现“产业兴旺、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的富民强市目标。

第二,建设教育强市是增强后劲的先导工程。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持续发展、强劲发展的决定力量,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人才科技,就是后天的综合实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把加快发展教育、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作为重要战略举措,我国出台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手揽子计划,也将大力发展教育强市、加快科技创新作为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培养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扰势,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保持岳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走势。

第三,建设教育强市是促进和谐的民心工程。

教育是社会事业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社会公平、首先需要教育公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首先需要教育协调发展,只有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带动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才能形成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实现“学有所教”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长期以来,教育发展不均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偏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同群体教育机机均等的现象比较突出,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影响着社会公平与和谐。我们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公平发展,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权利,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维护民利,凝聚民心,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建设教育强市是惠民利世的实事工程。

教育是民生之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生存型民生逐步向发展型民生转变,教育作为个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巳成为人们改变命运、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接受好的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越来越成为人民众最强烈的期盼,促进教育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认真落实民本岳阳的执政和发展理念。顺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新期待,把办好教育、做到学有所教当作民生实事,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提高全展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教育惠及全休人民。

二、突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教育强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教育强市,教师是关键,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教育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没有和切实加强以教师为主休的教育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甘于奉献、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要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和收入水平,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公资水平;要注意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要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健全教师考核评介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当前,市委要求全市上下深化忠诚主题教育活动,提升科学谋事干事水平,竭尽忠诚谋发展,满怀激情干事业。希望我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也要毫无保留地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教育事业,把自己全部的忠诚、全部的精力、全部的激情献给崇高的教育事业,做忠诚履职、教书育人的模范。这里,我对广大教师还提四点要求:一要有忠诚的赤字之心。对党和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既是对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全体教师、全体工职人员的普遍要求。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首先必须胸怀祖国’情系人民、热爱教育,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忠诚履职、爱岗敬业,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

二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千教万教教书育人,千学万学学会做人。”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乐于奉献,甘为人梯,忠于职守,淡泊明志气,安守清贫,把全部的心思用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以良好的品德风范和出色的工作业绩实现自身的价值。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论文强化教育战略地位优先推进教育强市来自免费

三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但要有对教育的忠诚之心,对学生的挚爱之心,而且要求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广大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要养成求真务实、追求真理、严谨笃学、不骄不躁的治学习态度,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潜心治学育人,扩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

四要有开拓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的教育教学才能培养创新的人才。有创新的人才,才有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支撑。广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投身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以开阔的视野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增强创新意识,争做创新人才。

三、围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推进教育强市。收入不公平影响一时,教育不公平的基础。是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人民满意标准,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努力促进教育水平。

1、要协调发展各个教育阶段。学前教育要重点建立健全“以县为主、县乡共管”的学全教育管理体制,确保每个乡(镇)办好1所示范性幼儿园、每个人口集中的行政村创办1所村级幼儿园:义务教育要突出全面推进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切实保障不同人群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高中教育要在稳妥调整学叫布局的基础上,加快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充分发挥示范性高中的作用,积极扶持薄弱高中办出特色和水平,整体提升高中办学质量;职业教育要坚持市场导向、工学结合、产业对接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进一步调整结构、整合资源、打造品牌,着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技能型人才;承认教育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网络优势,建设教学、管理和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开放式、立体型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民办教育要突出鼓励与引导,坚持一手抓规范、一手抓发展,努力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高等教育要围绕抓好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突出产学研结合,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

2、要优化配置各类教育资源。大力整合教育资源,按照“普及、均衡、优质、高效”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中小学校布局,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使教学设施、师资分配、资金投入等教育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和贫困地区学校倾斜。加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走集团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规模与品牌效应;积极推进高效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高校在高素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坚持整合师资力量,推动优质师资校与校均衡、城与乡均衡,建立教师队伍柔性流动机制,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实施跨校流动,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共同提高;新录用教师一律先安排到薄弱学校任教锻炼;缩小校际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教育阶段教师待遇的差距,进一步改善教师工资构成;同等条件下优先解决在薄弱学校、艰苦地方任教教师的职称,激励引导优秀教师学校支教,确保基层学校的师资力量明显增强。把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合格学校建设、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促进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教育和均衡发展,创造更多的学生均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第5篇:构成学前教育的核心要素范文

关键词 幼儿;社会技能;信度;效度

分类号 B841.7

DOI: 10.16842/ki.issn2095-5588.2017.06.006

1 引言

社会技能(social skill)是指个体经过学习获得的、在特定社会情境中有效而适当地与他人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方式(周宗奎,2002)。社会技能在人生每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幼儿时期,社会技能为顺利进行社会交往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有研究表明,社会技能与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密切,对学习适应、社会支持、同伴关系等均有重要影响(Mcclelland & Morrison, 2003;Rubin, Bukowski, & Parker, 2006)。因而,了解幼儿的社会技能结构与现状对于相关的家庭教养、学校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幼儿社会技能的测量方式尚有不足,因此本文拟编制一份幼儿社会技能测量问卷。

幼儿的社会技能需要以一定的心理结构或成分为基础,对此,研究者的看法不一。如Gresham 和 Elliott认为社会技能是由合作、主张、责任感、自控四个维度构成(Gresham & Elliott, 1990)。Calarella和Merrel(1997)则将社会技能分为同伴关系技能、学业技能、自我管理技能、果断技能和服从技能。Gresham 和 Elliott主张的社会技能四维度结构理论备受关注,而他们以此为基础编制的社会技能评定系统量表(Social Skills Rating System, SSRS)也在西方被广泛使用。但是,该理论结构重视的主张、责任感等未必适用我国幼儿,其内部结构所包含的责任感和自控可能存在相互重叠现象(郭俊彬,陈会昌,2008; 周宗奎,1997) 。在相关的理论中,华裔心理学家Chen Xinyin教授提出的社会技能二维结构理论独具特色。Chen及其同事在总结已有东西方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主动性和自我控制是幼儿社会技能的核心要素。

主动性与自我控制,是两个可以解释社会技能在个体之间以及团体之间差异的独特要素(Chen, 2010; Chen, Desouza, Chen, & Li, 2006)。主动性是指主动发起与维持社会互动的倾向,以挑战性社会情境中的反应为标志。高水平主动性受儿童接近动机的趋动,内在焦虑或抑制导致低水平的主动性。自我控制是一种对行为与情绪反应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这一维度会对社会互动与行为适度产生影响。中国与西方对儿童与青少年的主动性、自我控制有着不同的价值观(Chen, Desouza, Chen, & Li, 2006)。在中国的文化中,主动性是重要的,但是其在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和西方的主动存在一定的区别。在西方个人主义文化中,主动性是社会成熟的主要标志,而抑制行为被认为是社交无能的表现(Greenfield, Suzuki, & Rothstein-Fisch, 2006)。虽然西方也鼓励自我管理与控制,但是在重视个人决策、自我决断和个人意志的文化背景下,个体需要在个人需要与他人需要之间保持平衡(Maccoby & Martin, 1983)。因此,自我行为控制在西方文化中并不是很重要,尤其当它与实现个人目标产生冲突的时候。而在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中,自我控制更被看重。个体需要控制私欲,努力去满足他人需要与利益,以促进团体内的和谐与凝聚力(TamisLeMonda, Way, Hughes, Yoshikawa, Kalman, & Niwa, 2008; Triandis, 1995)。长期以来,研究者注意到,中国儿童比西方儿童有着更低水平的主动性和更高水平的自我控制能力(Chen et al., 2003; Kagan, Kearsley, & Zelazo, 1978; Sabbagh, Xu, Carlson, Moses, & Lee, 2006)。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儿童青少年的社会技能,并编制了一些测量社会技能的问卷。但国外学者编制的问卷并不一定适合评价我国幼儿。第一,语言习惯的差异导致使用者对技能表述的理解存在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了评价我国幼儿的效果。第二,国外编制问卷的主要目的不是测量正常幼儿的社会技能整体水平,而是筛查社会技能有缺陷的儿童。第三,西方已有工具对社会技能划分的理论依据是在对西方儿童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 且不同维度之间存在较多的交叉重叠现象(郭俊彬, 陈会昌, 2008; 周宗奎,1997)。因此,我国学者对国外引进的社会技能量表进行了修订或重新编制,以期更加真实有效地反映我国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情况。但国内学者编制的问卷也存在一些局限。例如,周宗奎编制的《小学儿童社会技能教师评定表》,主要考察小学生的社会技能,但该问卷并不适合测量幼儿(周宗奎,1997)。庞丽娟等编制的《幼儿社会行为问卷》,测量的是幼儿的社会行为(庞丽娟,陈琴,姜勇,2006),但社会行为与社会技能还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

目前有研究者编制了以教师评定的方式来测量幼儿社会技能的卷,而家长评定的研究则较少。学校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个重要场所,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对于幼儿的社会技能评价都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家长和教师各自的视野不同,对幼儿的社会技能评价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教师能对多个幼儿同时评价,但是不能保证教师对每位学生的细心和关心程度是一样的,且教师很难独立于其他儿童来评价幼儿的行为(孟红, 程慧君, 曹中平, 胡昆,2008)。幼儿社会技能也可能具有跨情境的差异性,在家里表现出的行为不一定在学校里表现出来(Ladd,2006)。因此,编制适合于我国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幼儿社会技能家长评定量表,可以为全面评价幼儿社会技能提供一个科学而有效的测量工具。

本研究以Chen Xinyin的二维结构理论为依据,试图编制适合中国幼儿,供父母测评的幼儿社会技能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

2 方法

2.1 项目收集

在访谈的基础上形成最初项目。首先,对40名家长(父亲或母亲)进行访谈,总结家长口述内容,整理形成基本目。访谈内容包括:(1)什么是社会技能(然后明确告诉家长社会技能是什么);幼儿应该具备哪些社会技能。(2)什么是幼儿的自我控制和主动性(然后明确告诉家长自我控制和主动性是什么);幼儿的自我控制和主动性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具体访谈形式(以一位家长的访谈内容为例)如下:

主试:家长,您好!我们正在做一项有关幼儿社会技能方面的研究。想了解一下您的孩子在社会技能方面基本情况,以及您觉得幼儿社会技能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我们说的社会技能是指能够适应环境、顺利和人进行人际交往的一种能力。例如,他能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他能适当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而不随意发脾气。您觉得您的孩子具备哪些社会技能呢?能举出例子吗?

家长:我孩子很喜欢交朋友,经常在小区里和小朋友一起玩。在幼儿园,经常帮助别的小朋友,也受老师的喜爱,是老师们的小助手。

主试:很好!我能够感受到您的孩子是一个主动性很强的小朋友。我们认为,社会技能主要包括主动性和自我控制两种维度。主动性指孩子主动进行社会互动的能力。您认为您孩子除了刚才说的两点,还具备哪些主动性的表现呢?或者您觉得主动性还应包括什么?

家长:如果其他小朋友做错事,我的孩子会告诉他。要是自己做错了事,也会主动向别人道歉。他主动要求参加课外画画辅导班。我觉得主动性还应该包括:孩子回家会主动帮爸爸妈妈做点家务;别的小朋友遇到困难,他会主动帮助对方。

主试:谢谢您列举了这么多主动性的行为。我们再谈谈另外一个维度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一种面对某行为或情绪时是否能控制自己的能力。您认为,您的孩子有哪些自我控制的行为,或者您认为自我控制应该包括什么?

家长:我的孩子会自己管好自己,上课不说闲话。自己的玩具,会自己收拾好。但有时候也会没有耐心,控制不住自己。有一次,我答应他周六出去玩,结果我周六需要加班。我跟他说明情况,并承诺下周一定带他去游乐园,但他却哭闹不肯,觉得自己受了很大委屈。我觉得自我控制还应该包括孩子上学能按时起床,不赖着不起床。我觉得自我控制就包括这些,其他的没有了。

主试:好的。谢谢您!

通过与家长的访谈,总结归纳社会技能项目。如根据上述家长的访谈,总结归纳得出:“喜欢结交小朋友”;“别的小朋友遇到困难,他会帮助对方”;“做错事情,主动道歉”;“会自己管好自己,上课不说闲话”; “孩子上学能按时起床,不赖床”等。

在与40位家长的访谈结束后,整理形成92个项目。其中,自我控制维度50个项目,主动性维度42个项目。其次,筛选项目,确定初测项目。对初始条目进行同类项合并和精简。具体做法是:对表述有歧义或难以理解的条目予以删除,如删除“不去危险的地方玩耍”,“能控制陌生人给的诱惑”,“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反思自己的不足”等项目。对表述相近的条目进行合并,如将“做错事情,主动道歉”和“打扰或伤害他人时,能主动道歉”,“当别人不开心时,给予安慰” 和“看到爸爸妈妈不高兴,会去询问”合并成一个项目。删除26个项目,得出66个项目,其中自控性维度36个项目,主动性维度30个项目。然后,请5名心理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2名教授、2名副教授、1名讲师)和5名幼儿园园长和教师(2名园长和3名幼儿教师)对每个项目是否合理进行打分。评定的内容包括:项目是否重要;项目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反映幼儿的自我控制或主动性;是否符合幼儿家庭生活实际;语义表达是否清楚等。采用10级计分。每项满分为1分,表示该项目非常重要或非常合理,幼儿必须掌握;每项最低分为0分,表示该项目并不重要或不合理,不适合测量幼儿。计算评分者所得分数的平均分,删除平均分在0.8以下的项目,如“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在路边捡到别人丢失的物品时,能主动交给大人”等。最终形成包含46个项目的初测问卷。初测问卷将项目随机排列,采用李克特式5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

2.2 被试

初测选取上海市两所幼儿园的400名幼儿的父亲或母亲完成初测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50份(样本1)。该部分数据被用来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正式测验采用简单随机整群抽样,对上海市两所幼儿园(一所公办、一所私立幼儿园)的410名幼儿父亲或母亲进行测验,回收有效问卷346份(样本2),该部分数据被用来进行问卷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以及效标关联效度分析。其中,在四周后对样本2中346名幼儿家长进行重测,回收有效问卷289份,以检验问卷的重测信度。被试分布情况如下(见表1)。

2.3效标工具

采用Gresham 和 Elliott编制的社会技能评定系统量表(Social Skills Rating System, SSRS)中的自我控制分量表作为效标来考察自编问卷中自控性维度的效标关联效度(Gresham & Elliott, 1990)。该分量表由幼儿父母填写。自我控制分量表共7个题项,采用3级计分,分数越高代表儿童的自我控制越强。在本研究中,该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

主动性与社会发起密切相关(Rydell, Bohlin, & Thorell, 2005)。本研究采用Rydell, Hagekull和Bohlin编制的社会能力问卷(Social Competence Inventory,SCI)中的社会发起分量表作为效标来考察自编问卷中主动性维度的效度(Rydell, Hagekull, & Bohlin, 1997)。该量表由幼儿父母填写。社会发起分量表共8个题项,采用5级计分,分数越高表明儿童的社会发起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该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3。

2.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19.0和Amo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项目分析

依据以下2个指标进行项目分析:(1)计算每个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2)将问卷总分前27%和后27%划分为高、低分组,对高、低分组被试在46个项目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各个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40~0.64之间(ps

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以样本1(n=350)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技能KMO值为0.91,Barrlett球形检验值为4986.53(p

为探索内部结构,以样本1(n=350)的数据对自控性和主动性两个维度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控性维度KMO值为0.90,Bratlett球形检验值为2061.93(p

结果也表明,主动性维度KMO值为0.90,Bratlett球形检验值为2493.81(p

3.3 验证性因素分析

选取正式施测时样本2(n=346)的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建构了二阶模型,即假定一阶八个因素形成了自控和主动两个二阶因素。结果显示,模型的整体拟合情况良好,其中χ2/df=2.22,RMSEA=0.06,NNFI=0.91, CFI=0.90。各条目在一阶因子上的载荷在 0.44~0.86之间,各一阶因子在二阶因子上的载荷在0.62~0.84之间。两个二阶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3(p

3.4 信效度检验

3.4.1 信度z验

以样本2(n=346)的数据计算自控性维度和主动性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结果显示自控、主动和总分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5、0.91、0.93。

以289名幼儿的重测数据进行重测信度检验,社会技能总分两次测查的相关系数为0.77,自控维度和主动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70和0.77。

3.4.2 效标关联效度检验

以Gresham 和 Elliott编制的社会技能评定系统量表中的自我控制分量表(Gresham & Elliott, 1990)及Rydell, Hagekull和Bohlin编制的社会能力问卷中的社会发起分量表(Rydell, Hagekull, & Bohlin, 1997)作为效标,检验自编问卷自我控制和主动性维度的效度。经过相关检验,结果显示,自编问卷的自控性、主动性得分与效标问卷中的自我控制、社会发起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从整体上看,自编问卷各纬度与效标问卷的相关在0.31~0.54之间。其中,自编问卷的自控性与效标问卷的自我控制的相关系数为0.54(p

4 讨论

理论结构是测量问卷编制的依据。目前国内外对于社会技能的结构,不同研究者看法不一。本研究将社会技能分为自控性和主动性两个维度,这一结构是以陈欣银提出的理论模型作为理论基础的(Chen, 2010)。这一结构不仅以实证研究作为基础,还经过国内研究者的检验(郭俊彬,陈会昌,2008; Chen, Desouza, Chen, & Li 2006)。问卷从家庭视角考察幼儿的社会技能,对于幼儿社会技能的测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在形成、筛选、确定问卷项目的过程中,本研究以访谈的形式,围绕自控性和主动性两个维度收集项目,并严格按照编制问卷的常规程序,经过多次因素分析,删除不适合的项目,最终形成包含32个项目的正式问卷。问卷的项目设计主要来源于对幼儿家长的访谈。项目所反映的内容比较符合现代中国幼儿社会技能的实际情况。例如,“要上学时,能够按时起床不赖床”、“积极帮助父母打扫卫生”等项目是中国幼儿在家庭中的自控性和主动性较强的常见表现,但也删除了一些不符合中国幼儿实际情况的项目,如“自觉加入父母对某一问题的讨论”等。

本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将自控性分为四个维度,即自制性、坚持性、自觉性、延迟满足,这与沈悦、杨丽珠和方乐乐探索得出的自我控制结构的系统模型所提出的结构是一致的(沈悦,杨丽珠,方乐乐,2015)。本问卷将主动性也分为四个维度,即率先性、自发性、表达性、助人。其中率先性和自发性与Fay和Frese提出的主动性维度相同(Fay & Frese, 2001)。表达性因素与孟红等编制的小学生社会技能家长评定量表中的表达技巧相一致(孟红, 程慧君, 曹中平, 胡昆,2008)。而助人因素则与秦启文和黄希庭提出的社会技能中的关心他人关系密切(秦启文,黄希庭,2001)。本研究信度、效度与拟合指数都较好,符合统计学标准(温涵,梁韵斯,2015)。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5~0.93之间,间隔四周的重测信度在0.70~0.77之间,自控、主动维度的各项目与自控、主动维度总得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效标效度是用于考察问卷效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使用的效标工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效标效度结果显示,自编问卷的自控性、主动性维度及总分和效标问卷的自我控制及社会发起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所编问卷具有良好的效标关联效度。二阶模型中的χ2/df 小于5,RMSEA小于0.08, NNFI、CFI大于0.90,这都表明拟合指标良好(王孟成,戴晓阳,姚树桥,2011;Aoki, Inokuchi, Nakao, & Yamasue, 2013)。

采用问卷法对社会技能的考察可以由教师、家长、同伴或自己来填写。但是,W龄前幼儿因年幼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完善(黄薇,阳泽,2015),难以进行自我或同伴评价。国内一些问卷大多适用于教师评价,适用于家长评价的比较少。家长作为监护人对幼儿了解最多。从家长的角度对幼儿社会技能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能为幼儿社会技能的训练提供重要的信息。家长评价的问卷还能够和教师问卷结合起来使用,以便能从更多视角综合考察幼儿的社会技能。

综上,本研究所编制的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指标皆达到标准,幼儿社会技能家长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水平。本问卷作为测量工具能够较好反映幼儿的社会技能,对于今后研究者分析和研究幼儿社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郭俊彬, 陈会昌(2008). 幼儿社会技能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2(5), 323-326.

黄薇, 阳泽(2015).3~6岁幼儿目标取向、自我效能感与自我控制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31(5),547-554.

庞丽娟, 陈琴, 姜勇(2006).幼儿社会行为各维度的内部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2(3),65-69.

孟红, 程慧君, 曹中平,胡昆(2008).小学生社会技能家长评定量表编制与适用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24(4),88-92.

秦启文, 黄希庭(2001). 社会技能构成因素及其意义.心理学探新, 21(1),54-57.

沈悦, 杨丽珠, 方乐乐(2015). 3-6岁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建议. 教育科学,31(1),68-74.

温涵, 梁韵斯(2015).结构方程模型常用拟合指数检验的实质.心理科学, 38(4),987-994.

王孟成, 戴晓阳, 姚树桥(2011). 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的初步编制Ⅲ:简式版的制定及信效度检验.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4),454-457.

周宗奎(1997).小学儿童社会技能教师评定表的编制与试用报告. 心理发展与教育, 13(2),29-35.

周宗奎(2002). 儿童的社会技能. 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Aoki, Y., Inokuchi, R., Nakao, T., &Yamasue, H.(2013). Neural bases of antisocial behavior: a voxel-based meta-analysis Running title: Antisocial brain: a meta-analysis of VBM.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9(8), 1223-1231.

Chen, X., Desouza, A.T., Chen, H., & Li, W.(2006). Reticent behavior and experiences in peer interactions in Chinese and Canadian children.Developmental Psychology,42(4), 656-65.

Chen, X.(2010). Socioemot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ese children. In M. H. Bond(Ed.), Handbook of Chinese psychology(pp. 37-52).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en, X., Rubin, K. H., Liu, M., Chen, H., Wang, L., Li, D., ... Li, B.(2003). Compliance in Chinese and Canadian toddl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27(5), 428-436.

Fay, D., &Frese, M.(2001).The concept of personal initiative(PI): An overview of validity studies. Human Performance,14(1),97-124.

Gresham, F.M., & Elliott, S.N.(1990). The Social Skills Rating System American Guidance Service, Circle Pines, MN.

Greenfield, P. M., Suzuki, L. K., & RothsteinFisch, C.(2006). Cultural pathways through human development.In K. A. Renninger & I. E. Sigel(eds),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 4. Child psychology in practice(pp. 655-699).New York: Wiley.

Kagan, J., Kearsley, R. B., & Zelazo, P. R.(1978). Infancy: Its place in human development.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add, G.W.(2006). Peer rejection, aggressive or withdrawn behavior,and psychological maladjustment from ages 5 to 12: An examination of four predictive models. Child Development, 77(4), 822-846.

Maccoby, E. E., & Martin, C. N.(1983).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family: Parentchild interaction.In E. M. Hetherington(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4. Socializ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p. 1-102). New York: Wiley.

Mcclelland, M.M., & Morrison, F.J.(2003). The emergence of learningrelated social skills in preschool children.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8(2),206-224.

Rubin, K.H., Bukowski, W., & Parker, J.G.(2006). Peer interactions, relationships, and groups. InW. Damon, R. M. Lerner, & N. Eisenberg(Eds.),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 3, Social, emotion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6th ed.). New York, NY: Wiley.

Rydell, A-M., Hagekull. B., &Bohlin, G.(1997). Measurement of two social competence aspects in middlechildhoo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33(5),824-83.

Rydell, A-M,, Bohlin, G., &Thorell, L.B.(2005).Representations of attachment to parents and shyness as predictors of childrens relationships with teachers and peer competence in preschool. Attachment & Human Development, 7(2), 187-204.

Sabbagh, M. A., Xu, F., Carlson, S. M., Moses, L. J., & Lee, K.(2006). The development of executive functioning and theory of mind: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U.S. preschoolers. Psychological Science, 17(1), 74-81.

TamisLeMonda, C. S., Way, N., Hughes, D., Yoshikawa, H., Kalman, R. K., & Niwa, E.(2008). Parents goals for children: The dynamic coexistence of collectivism and individualism in cultures and individuals. Social Development, 17(1), 183-209.

Triandis, H. C.(1995). 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