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投资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于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来说,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在此方面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以及法律法规和批复的建设目标、内容、资金以及周期等方面的要求来实施管理。因此,投资项目申报前需对项目中拟招投标的工程、设备仪器采购等先行拟定招标方案。作为拟制人员如果未充分考虑项目保密的重要性及其它特殊原因,导致招标方案编制不科学,批复的招标方案无法执行,为项目顺利实施造成不必要的障碍或经济损失。
一、实际工作中不适用招标采购的案例分析
招投标法第六十六条及实施条例第九条对不适用于招标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和规定,但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有时项目申报人员未能很好地将实际与理论进行结合。
(一)某电子负载项目评定时未注意到关键技术指标,仅以普通电流、电压等常规技术指标进行了项目申报,导致在批复时定为国际公开招标。但实际上使用部门对该电子负载仪器有着特殊的参数要求。
在拟定标书后,委托招标机构进行了国际公开招标,但最终仅有一家设备商进行了投标。一方面导致该项目采购时间无谓的延长,不利于项目的整体进度控制;另一方面设备仪器的价格通过招投标流程而锁死,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七条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依照招标投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签订书面合同,合同的标的、价款、质量、履行期限等主要条款应当与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的内容一致。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它协议。因此一旦确认中标,合同价格将不能再采用商务判方式进行商谈。这样就导致了商在看到招标文件后,就可以判定将仅有其一家可以来投标,因此而有恃无恐自行提高合同价格。此外,在招投标过程中的招标费用也因此而追加到了整体采购合同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某技改项目实际上是由多件仪器通过集成的方式集合而成,需购置大量的零散仪器后再通过组装集成为所需设备。但在立项申报时只以该集成后的设备功能进行了申报,没有突出其集成概念,导致采购方式批复为邀请招标采购。
(三)对于某些高、精、尖的试验仪器设备如果采用公开招标且是最低价中标的方式则会较易导致某些不合格的厂商参与进来。
(四)某项目编制的招标方案中,要求建筑安装工程全部委托公开招标,实际该建筑工程的研制工艺布置的相关数据资料涉密,按照保密相关规定,只能委托邀请招标。此外项目中要求软件、测试装置和测试系统采购委托公开招标,实际该软件为美国某公司专用产品,测试装置为某学院的研究专利,测试系统为原系统基础上改造升级,系统中已经存有大量涉密信息,涉及产品数据模型(包含产品的设计数据,工艺数据和管理数据等),只能通过谈判方式或特殊渠道采购,无法招标。
二、招投标方案拟定建议
对于项目立项来说,其前期所做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关键的,若有偏差发生,会对后期工作的开展带来不可逆的困难,甚至造成项目延期,预期的建设效果不能实现。
(一)一些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立项评估到立项批复,有时只有短短两三周的时间,因为项目在前期论证方面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就会产生没有充分地对任务进行有效分析、相关的需求也没有梳理清楚、市场调查不充分等方面的情况,由此造成在编制招投标方案时产生预期的理想目标不容易实现或者背离招投标实际意义。
(二)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在待上报的可研报告拟定招标方案前一定要与使用部门进行充分地市场调研,一方面仔细了解设备仪器的整体参数需求;另一方面也对市场情况有所了解。并组织相关的内部评审会,邀请相关专家对招投标方案进行详尽的评审后才可提交,使招标方案切实可行,避免只重视可批性,忽略可行性,对项目的后期实施带来不利影响。
(三)在项目可研报告评审时一定要据理力争,明确项目适用于不进行招标的条款。掌握充分的调研结论给评定专家组进行参考,避免产生不能招标的项目因批复成招标,导致项目在后期根本无法按法规要求进行执行,造成违规或项目延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2.从经济租金和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角度来看。
关键词:零部件,投资方案可行性合理性评价研究
汽车零部件研发是一种投资数额大、回收期限长的投资项目。对于汽车零部件的开发商来说,投资前必须对项目中的资金运动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以便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静态(非贴现)和动态(贴现)。静态评价方法:投资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涵报酬率法。不论是哪种评价方法,其根本出发点都是要比较不同方案所引起的资金的流出与流入情况,进而帮助确定出最佳投资方案。
(一)计算有关评价指标,初步判断项目的可行性
在进行多投资方案经济效果评价时,适用于多方案评价的指标有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内含报酬率、盈亏平衡点、净现值、预计现金流量净额等。
(二)作出项目可行与否的决策
通过一些财务手段对各种方案中可能取得的未来投资收益进行评价,经比较后确定最佳的投资方案,作为最终的投资计划。常用的固定资产投资方案评价方法有现值指数法、内涵报酬率法、净现值法。
评价固定资产投资方案可行性的常用方法
根据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特点,通常采用的是贴现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现值指数法
现值指数法的评价以现值指数为标准,未来现金收入值的现值与现金支出值之间的比率就是现值指数,即:
现值指数=(第一年流量当期复利现值系数+第二年流量当期复利现值系数+第三年流量当期复利现值系数)/初期投资金额
现值指数法除了能直观反映出各个方案之间的可行性外,还能够评判方案的获利能力,对方案的判定又多了一个方面的比较。
(二)内含报酬率法
内含报酬率法可以解决现值指数法无法解决的具体报酬率问题,内含报酬率,也称为内部收益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支出现值的贴现率。内含报酬率法是将各个方案中的内含报酬率进行比较来评价方案优劣的。将内含报酬率和资金成本率进行比较,若高于资金成本率,则表示该方案是可行的。内含报酬率越高,表明该方面投资收益越高,该方案也就越优。
由此可见内含报酬率法同现值指数法一样都是根据对比率来评价方案的可行度的。
(三)净现值法
一、结语
对于评定汽车零部件项目投资方案的方法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的优缺点,在实际进行决策时,要将各种评定的方法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得到更加准确全面的评定标准,使企业拥有一个最优的项目投资方案。(作者单位:北京万源瀚德汽车密封系统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扬云.强化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2005,(9):32-33.
一、项目立项、投资决策阶段的控制
(一)项目立项的可行性分析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立项的最基本要求。加强可行性研究,对不同建设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的比较和选择,作出判断和决定。项目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正确的项目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市场需求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工程的规模及建筑标准,并从客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认真分析。
客观分析主要是从宏观上评价社会政治形势、国家政策法规、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从而正确选择投资机会;微观分析是根据单位发展战略和项目开发的需要,组织专家或委托咨询机构,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全面地、系统地论证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拟建项目的建设规模、资源条件、市场预测、工程技术和财务经济评价等的真实性、客观性、可靠性进行全面评价,作出投资决策。运用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分析方法,如差量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净现值法、回收期法、销售无差别点等测算不同方案的净现金流量、期望收益率等,从而正确选择投资方案,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
(二)投资估算控制
投资估算对立项具有决定意义。项目立项前。除进行可行性分析外,还要科学地进行工程项目的效益分析、编制工程投资估算。
项目投资估算是项目主管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的依据之一,并对项目的规划、规模起参考作用;是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分析、计算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并对工程设计概算起控制作用。投资估算是项目资金筹措及制订建设贷款计划的依据,是核算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需要额和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重要依据。项目投资的估算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两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内容按照费用的性质划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此时不含流动资金)、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形成固定资产;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可分别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为简化计算,一并计入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投资可分为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构成动态投资部分;其余部分为静态投资部分。流动资金是指生产经营性项目投产后,用于购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工资及其他经营费用等所需的周转资金。它是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而发生的长期占用的流动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其中,流动资产主要考虑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流动负债主要考虑应付账款。因此,流动资金的概念实际上就是财务中的营运资金。
投资估算编制尽可能细致、全面,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考虑市场情况及建设期间预留价格浮动系数。使投资基本上符合实际并留有余地。在规划阶段的投资估算误差允许大于±30%;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在±30%以内;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在±20%以内;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控制在±10%以内。使投资估算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二、招标过程控制
在招标阶段,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有关招标投标制度,择优选择施工队伍。招标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建设单位对市场价的掌握程度。在建筑市场上。各施工单位在管理水平、施工工艺、组织方案及工效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对于同一个工程项目,其造价离散性很大。项目管理者在招标中可采取的办法:一是设定标底但不唯标底,评标时,对商务标上下封顶,低于底线的。
必须有可行的降价措施;二是推行国际通行的工程量洁单报价,可使真实的价格更加明朗化;三是用奖励的办法鼓励承包商使用新技术来降低工程造价;四是引导承包商在费率上进行竞争,对有些主材料占比例大的项目,大幅度进行总价降点对承包商显失公平,可采用综合费率降点招标。
在目前不很规范的市场机制下,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取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降低施工质量,或者盲目超概,造成投资损失。因此,在招标过程中要进行严格评标。
【关键词】 现金流量; 现金流入; 现金流出
项目投资是指企业以形成或扩大生产经营能力为目的,以特定项目为投资对象,直接与固定资产新建或更新改造相关的对内长期生产性投资,如购置机器设备、研究与开发等。项目投资具有投资回收期长、投资风险大、资金投入多、对企业影响深刻等突出特点,因此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项目投资决策评价中,由于现金流量指标更符合财务管理的价值理念,更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因此通常作为项目投资决策评价的依据。如何正确认识并科学估算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是企业项目投资决策评价的关键和难点,本文着重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量的含义及构成
所谓现金流量,是指项目投资所引起的企业现金支出和现金收入的增减变动量。这里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范畴,它不仅包括各种货币资金,而且还包括项目所需投入的非货币资源的变现价值,而不是其历史成本(账面价值)。其中,非货币资源的变现价值是指投入项目不具有货币形态的厂房、设备、原材料等资源出售变现的现时价值。
新建项目的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出量(CO)、现金流入量(CI)和现金净流量(NCF)三个构成部分。
(一)现金流出量(CO)
现金流出量是指项目投资引起的企业现金支出的增加量。一个项目投资的现金流出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由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用等构成。工程费用是指项目工程建设的主体费用支出,如新建车间的土建工程费用、引进生产线的购置费用以及安装调试费用、设备基础费用等。工程建设其他费用是指从项目设计施工到竣工投产整个建设期内,除了工程主体费用支出外,使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开展正常生产运营所发生的各项合理而必要的费用之和,如工程前期准备费、办公费、监理费、保险费、管理费等。预备费用包括基本预备费用和涨价预备费用。
2.无形资产投资
无形资产投资包括项目所需要的土地使用权投资、商标权投资、专利权投资、非专利技术投资、特许权投资等。
3.递延资产投资
递延资产投资包括开办费投资和其他递延资产投资。其中,开办费投资是指项目从批准筹建之日起,到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止的筹建期间中发生的人员工资、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办公费、培训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建成本的汇兑损益和利息支出等费用。其他递延资产投资包括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投资等。
4.流动资金投资
流动资金投资又称为营运资金投资,是指一次或分次投放于投资项目的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增加额。流动资金一经投入,便在整个经营期内围绕项目的生产运营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周转,当项目处于终结点时,所有垫付的流动资金都将退出周转,资金得到收回,并用于其他投资方向。
(二)现金流入量(CI)
现金流入量是指项目投资引起的企业现金收入的增加量。一个项目投资的现金流入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营业现金流入量
营业现金流入量是指项目投产后,开展生产经营所增加的营业收入与付现成本的差额。在估算税后现金流量时,因为所得税是一项现金支付,应当作为估算营业现金流入量的一个减项。
营业现金流入量的估算公式,可以有以下三种形式:
营业现金流入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1)
营业现金流入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所得税)+折旧=税后净利+折旧(2)
营业现金流入量=(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所得税)+折旧=(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折旧)×(1-所得税税率)+折旧=营业收入×(1-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税率)+折旧×所得税税率(3)
上述三个公式,是相互贯通的。其中,最常用的是式(3),因为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算基础是企业的利润总额,而在进行现金流量估算时,并不直接获得企业的利润总额及应缴的所得税税额,因此式(1)和式(2)不便于直接运用。式(3)并不需要知道企业的利润总额是多少,直接计算税后收入、税后付现成本和折旧抵税,更为方便、快捷。
2.回收固定资产残值
回收固定资产残值是指当项目处于终结点时,将项目进行出售变现或报废清理所形成的残值收入。
3.回收流动资金
回收流动资金是指当项目处于终结点时,将流动资产项目收回或出售变现所形成的现金流入量。
在进行项目财务可行性评价时,将在终结点回收的固定资产残值和流动资金统称为回收额。
(三)现金净流量(NCF)
现金净流量是项目计算期内某年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之间的差额所形成的序列指标。当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时,现金净流量为正值;反之,现金净流量为负值。
二、项目投资现金流量估算的原则及要点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量估算的原则
在项目投资决策进行现金流量估算时,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是相关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意味着只估算增量现金流量,与投资方案无关的现金流量不作为估算的内容。其中,增量现金流量是指与某投资方案存在依存关系的现金流量。如果无论采纳或拒绝某投资方案,企业的某项现金流量都不会因此发生增减变动,则是估算范围外的无关现金流量。只有采纳或拒绝某投资方案,引起的企业现金收入的实际增加量,才作为相关现金流入予以估算;只有采纳或拒绝某投资方案,引起的企业现金支出的实际增加量,才作为相关现金流出予以估算。将相关的现金流入量减去相关的现金流出量,则形成该投资方案项目计算期某年度的现金净流量。
(二)项目投资现金流量估算的要点
为了准确估算投资方案的相关现金流量,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注意成本项目的区分与判别
在项目投资决策中,应正确判断与投资方案是否相关的成本项目。一般来说,机会成本、专属成本、未来成本、可分成本等属于相关成本;沉没成本、联合成本、共同成本等属于无关成本。正确区分不同的成本项目,有助于全面考虑可能采取的各种方案,保障项目投资决策结果的科学性。
例如,某企业购入一批价值30万元的专用材料,因规格不符无法投入使用,拟以20万元变价处理,并已找到购买方。此时,技术部门完成一项新产品开发,并准备支出100万元购入设备当年投产。经检测,上述专用材料完全符合新产品使用,故不作对外处理,可使企业避免损失10万元。请问在是否购置设备的项目投资决策时,是否需要考虑这部分专用材料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该企业若不购置设备,这部分专用材料就可以出售变现,取得一定的收入,只是由于购置设备才放弃了这笔收入,这笔收入代表购置设备使用材料的机会成本。因此,在评价该项目时,第一年的现金流出不仅包括100万元的货币资金支出,还包括专用材料的变现价值20万元。
又如,某企业在2010年曾打算引进一条生产线,并聘请专家进行可行性分析,支付咨询费用6万元,后来由于企业决策层认为有更好的投资机会,该项目被搁浅,已支付的咨询费作为当期费用登记入账。2012年,企业决策层重新考虑该生产线的引进,请问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原支付的咨询费用是否作为相关成本计入现金流出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企业无论是否引进生产线,此项沉没成本均已客观发生,不会引起当前企业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动,应作为无关现金流量予以排除。
2.合理预计投资项目所需的流动资金增加额
通常,当企业采纳新的投资项目后,对于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配套流动资产项目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公司必须投入相应的流动资金以满足新项目循环周转的需要。此外,当采纳新的投资项目后,由于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张,也会引起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应付票据等部分流动负债项目的自然增加,从而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流动资金占用的需求。投资项目某年所需垫支的流动资金增加额,是指增加的流动资产与增加的流动负债之间的差额。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某年需垫支的流动资金=本年流动资金需要额-上年流动资金需要额
其中:本年流动资金需要额=本年流动资产需要额-本年流动负债需要额
上年流动资金需要额=截止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
(4)
3.综合考虑投资项目对企业其他部门及项目的影响
当企业采纳一个新的投资项目后,可能对公司的其他部门或项目带来影响,应当综合考虑这种影响,全面计量投资方案的影响效应。
例如,前例中,当新生产线投产新产品后,企业原有其他产品的销量可能也发生变化,整个企业的销售变动额由新产品投产和其他产品销售状况的变化综合引起。因此,在公司进行引进生产线项目的投资分析时,不仅应考虑新产品投产增加的销售收入,而且应减去(加上)其他产品因此减少(增加)的销售收入,以此作为该项目的增量收入。新产品投产对公司其他产品究竟带来哪种影响,要根据不同企业,具体分析新产品与其他产品之间是互补关系还是竞争关系。
三、项目投资现金流量估算的方法及案例
根据项目投资决策评价要求的不同,现金流量的估算可采用两种方法:
(一)总量法
总量法一般要求估算某一投资方案项目计算期内所有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并确定各年的现金净流量。总量法主要适用于单一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评价。
案例1:美尔晶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购入B设备,以生产甲产品。预计设备价款68 000元,设备安装调试费5 000元,设备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设备报废变现净收入1 000元。该项目配套流动资金投资10 000元。设备投产后每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60 000元,经营期内,年付现成本均为28 000元。假设企业所得税税率为40%,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折旧法。
要求:运用总量法估算该投资方案的现金净流量。
解析:该方案项目计算期为5年。
1.建设期现金净流量
该项目建设期为0,初始投资于0时点一次投入。
固定资产投资=68 000+5 000=73 000(元)
流动资金投资=10 000(元)
NCF0=-73 000-10 000=-83 000(元)
2.经营期现金净流量
该项目经营期为5年。
经营期年折旧=■=14 400(元)
营业现金流入量=60 000×(1-40%)-28 000×(1-40%)+14 400×40%=24 960(元)
回收固定资产残值=1 000(元)
回收流动资产=10 000(元)
NCF1-4=24 960(元)
NCF5=24 960+1 000+10 000=35 960(元)
(二)差量法
差量法要求计算两个投资方案在项目计算期内的差量现金流量,主要适用于两个互斥方案的择优决策。
案例2:金福康有限责任公司拟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投资。原设备尚可使用5年,其变价净收入为160 000元,如继续使用,5年后报废时的净残值为30 000元。新设备的投资额为350 000元,使用期5年,第5年末报废净残值50 000元。为配合新设备的使用,还需增加流动资金40 000元。如果使用新设备可使企业经营期内每年增加营业收入120 000元,付现成本增加50 000元。假设企业所得税税率为40%,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折旧法。
要求:运用差量法估算该更新改造项目的差量现金净流量。
解析:本例中有两个互斥方案:继续使用旧设备和更新改造以使用新设备,项目计算期均为5年。
1.建设期现金净流量
固定资产投资差量=350 000-160 000=190 000(元)
流动资金投资差量=40 000(元)
NCF0=-190 000-40 000=-230 000(元)
2.经营期现金净流量
折旧差量=■-■=34 000(元)
营业现金流入量差量=(120 000-50000)×(1-40%)+34 000×40%=55 600(元)
回收固定资产残值差量=50 000-30 000=20 000(元)
回收流动资产差量=40 000(元)
NCF1-4=55 600(元)
NCF5=55 600+20 000+40 000=115 600(元)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2]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3] 汤谷良.自由现金流量与财务运行体系[J].会计研究,2002(4).
摘 要 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价值大、耗资多、使用年限长、投资风险大等特点,有效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收益。资金时间价值是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是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它的运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无论在会计实务中还是从财务管理角度都要把握资金时间价值理念。
关键词 固定资产 资金时间价值 会计处理 财务管理
资金时间价值是指一定数量的资金随时间的延续。在投资和再投资过程中增加的价值。资金时间价值是以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借贷关系的普遍存在为前提条件,是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现象,它是企业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中必须树立的价值观念,因此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需要把握资金时间价值观念。
一、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应用资金时间价值
(一)应用于固定资产初始计量
具有融资性质的延期付款取得的固定资产。如果购入固定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在确定固定资产取得成本时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根据规定应按所购固定资产应付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科目,按应支付的价款总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对于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在取得此类固定资产时,应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预计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科目。
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由于融资租赁具有租期较长等特点,新会计准则对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规定充分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首先融资租赁的数项认定标准之一,如果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就可以认定为融资租赁。其次企业承租人对于确认为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应在租赁开始日将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二)应用于固定资产后续计量
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融资租赁时,承租人支付给出租人的租金,包括本金和利息。企业承租人根据规定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其本质是确认利息(融资费用)。当期租金扣除当期确认的融资费用,就是当期应付本金的减少额。具体分摊每期的融资费用时,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每期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等于期初应付本金余额乘以实际利率,其中期初应付本金余额等于期初长期应付款余额减去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其会计处理为借记“财务费用”。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因此整个分摊过程体现资金时间价值观念。
调整预计负债账面价值。存在弃置费用的特殊固定资产在使用寿命期间逐年复利计息,在不断调增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的同时,将各期利息计入财务费用。其会计处理为借记“财务费用”,贷记“预计负债”。
预计净残值的计量。预计净残值是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关键因素,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首先要假定预期状态是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且处于使用寿命内终了时,估计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之后,将此金额折算为目前的价值就是预计净残值。这里的“目前”强调预计净残值反映的是资金时间价值的现值。
(三)应用于固定资产的期末计量
固定资产期末计量原则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固定资产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首先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其次对于可能发生减值迹象的,要合理估计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的估计依赖于资金时间价值,它是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二、对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应用资金时间价值
财务管理人员要对固定资产作出投资决策,主要包括添置新的固定资产以及更新改造固定资产。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在整个社会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投资数额大、回收时间长、对企业影响长远,所以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需要更加谨慎。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决策,把资金时间价值作为重要考虑因素。
(一)净现值法
净现值法是指特定方案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理论上也比其他方法更完善。净现值指标的决策标准是:如果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该方案为可行方案;如果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小于零,该方案为不可行方案;如果几个方案的投资额相同,项目计算期相等且净现值均大于零,那么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所以,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是项目可行的必要条件。
(二)现值指数法
现值指数法是现金流入量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的比率。亦称现值比率、获利指数等。现值指数大于或等于1的方案是可取的;否则不可取。多个方案中,现值指数最大的为最优方案。现值指数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进行独立投资机会获利能力的比较,它是一个相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率。
(三)内含报酬率法
内含报酬率法是使投资方案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现值相等的贴现率,或者说是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它是根据方案本身内含报酬率来评价方案优劣的一种方法,根据它就可以排定独立投资的优先次序,只是最后需要一个切合实际的资金成本或最低报酬率来判断方案是否可行。在计算时,通常需要“逐步测试法”。该方法的决策原则是内含报酬率大于或等于基准收益率或资金成本的投资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
综上,资金时间价值的运用贯穿固定资产管理的始终。企业管理人员只有牢固树立资金时间价值观念,才能准确合理的反映固定资产、理性作出财务决策、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税负;固定资产投资
1增值税以法定扣除项目为标准的划分
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增值税来看,以法定扣除项目为标准来划分,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国际上通行的规定是: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不作任何扣除的是生产型增值税;按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价值逐年扣除的是收入型增值税;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当年一次性扣除的是消费型增值税。
显然这三种对固定资产价值扣除的不同处理方法,使三种不同类型增值税税基所包括的范围大不一样,生产型增值税税基最大,收入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从不同类型增值税税基可以看出,生产型增值税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不作任何扣除,实质上是对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耗费支出部分进行了重复课征,虽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课税,导致抑制投资的现象。收入型增值税允许将购入固定资产所含税额分次扣除,每次扣除额与其折旧额相配比。它能够避免重复课税,符合增值税的理论要求,但是收入型增值税不能与发票抵扣制度管理相结合。消费型增值税将购入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一次扣除,避免了重复课税,有利于鼓励厂商投资,因而倍受各国推崇,也是我国增值税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及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理论分析
2.1增值税转型对企业间接税税负影响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间接税税负的影响主要是指对增值税税负的影响。实施增值税转型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的实际税负,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条件下,由于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能抵扣,也就是当期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价值不能从计算增值税的税基中扣除,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在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情况下,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进项税额能够在发生的当期抵扣,相对于转型前来说企业的税负得到降低,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具体分析如下:
增值税应纳税额T=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其中:销项税额=销售额PQ×法定名义税率t
进项税额=购进额Cq×扣除率b
那么,增值税额T作为销售价格P,销售量Q、税率t、购进价C、采购量q和扣除率b的函数:T=PQt-Cqb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购进原材料和产出品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比例关系,即Q=λq而且销售的产品和购进原料的价格间存在一个固定的比价即C/P=β,增值税实际税率=纳税额T/销售收入PQ,由此可以推出:增值税实际税率r=t-(β/λ)×b
从理论上看,影响某个行业企业增值税实际税率的原因可能有三个:名义增值税税率、企业销售额和买价的比值β/λ、抵扣率。在消费型增值税下,企业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越多,准予抵扣的进项税就越大,即进项扣除率b与新增固定资产S存在正向变动的关系,b=αS,则有r=t-(β/λ)αS
上式表明了在消费型增值税下,增值税的税率与新增固定资产比例成反向变动的关系。
2.2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直接税税负影响
增值税转型对直接税税负的影响主要是指企业所得税税负。
在生产型增值税下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包括以下几部分:固定资产的购买价格P、购买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增值税费用T以及运费M和运费N的增值税等即:
S=P+T+M+N
在消费型增值税情况下,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增值税和其运费的增值税可以抵扣,那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S=P+M
两者相比可以知道,在不同的增值税税制下,在购买固定资产的当期,企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有所不同,在消费型增值税下,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较生产型增值税小,那么在固定资产折旧期间,消费型增值税的每期折旧比生产型增值税低,这使得企业在折旧期间的利润增加,从而缴纳的所得税增加。
2.3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生产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如下例:
假定企业购进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设备的价格为c(不含增值税),增值税的税率17%,其所含的增值税为c×17%,固定资产使用期限为n年,税法规定按直线法提折旧,残值为0,贴现率i,所得税税率25%,该投资方案采用生产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计算的现金净流量分别为NPV1和NPV2。现金净流量是决定企业投资与否的一个综合指标。所谓现金净流量,在投资决策中是指一个项目引起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若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小于0,则该项目的预期收益率小于贴现率,因此该方案往往被拒绝,反之则接受。消费型增值税相对生产型增值税而言,对企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固定资产所含的税款可以从当期销项税额中予以抵扣,使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减少,相当于等量的现金流入;其次,由于固定资产原值不包含税款,每年计入生产成本提取的折旧相应减少,在销售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增加,缴纳的所得税相应增加,相当于等量的现金流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增值税对该投资方案的影响取决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数量关系。若前者大于后者,企业现金净流量增加,激励投资;若前者小于后者,企业现金净流量减少,抑制投资。两者计算的现金净流量如下表所示(假定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增值税,企业每年的销售数量、产品价格不变)。在消费型增值税下企业当期购买固定资产所含税金在当期销项税金中可以一次全部得到抵扣。因此,企业当期购买的固定资产越多,企业当期抵扣的税金就越多。在销项税金一定的情况下。企业所纳税金就越少。在税收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相当于把按流转全额征税下由投资品负担的税款转移给实行增值税下的消费品负担,这就大大降低了投资品的成本。在总收益一定时,成本的降低必然提高投资收益率,因此,有利于刺激投资、扩大投资需求。企业当期税负越低,为企业扩大投资增加了财力来源,将会起到刺激全社会投资总量增加的作用。同时由于固定资产一次性抵扣,投资当年,经营现金流由于增值税支付的大幅减少而有所上升,而经营现金流的增加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增值税转型在促进投资总量增加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鼓励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条件下,由于企业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能抵扣,在不同行业或企业外购固定资产价值占其外购生产资料价值的比重有所区别的情况下,这一增值税政策实际就是一种行业差别税收政策,即生产型增值税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重复征税程度要高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从各产业特点看,基础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往往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而基础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正是我国现阶段着力推动和发展的产业.故生产型增值税的这一效应与鼓励科技进步的世界发展趋势是相违背的,也不利于我国基础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值税的转型纠正了行业差别的增值税政策,有利于调动企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3增值税转型试点情况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在东北地区的部分行业率先进行了增值税转型改革的试点,允许企业从当年7月1号以后购入机器设备投资中所含的增值税款,在缴纳增值税的时候予以扣除。2004年,东北三省共认定增值税转型企业40306户,占东北三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登记总户数的32%。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19429户)、农产品加工业(9060户)和石油加工业(7945户)三大行业,占总户数的90%。2004年认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5.34亿元,进项税额15.76亿元,占投资额的5.2%,实际抵、退12.58亿元,占进项税额的79.8%。
增值税转型使得企业税负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2004年东北三省生产总值达到15133.9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规模工业企业共完成增加值4870亿元,比2003年增长19.7%,是连续多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28亿元,同比增长35.5%;在吸引外资方面成果十分显著,达到59.4亿元,同比增长8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个百分点。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实施激发了转型企业的活力,使其得到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良好机会,通过转型企业的市场规模的扩大,将带动投资需求的增加,及工资水平的上涨,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与消费,实现良性循环。
同时增值税转型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转型企业的认定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采用增量抵扣的制度,使得很多企业从理论上能够享受退税但由于没有增量而实际无法享受到税收政策带来的优惠,所以增值税转型并没有使大多数满足条件企业的税负得以降低。
4结束语
当前经济形势下刺激投资、扩大内需、要求产业结构优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同时由于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要求企业以更强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而我国的生产型增值税的这种抑制投资,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缺点削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造成内资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所以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已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郁阳刚,万义平.增值税改革的影响分析[J].经济分析,2005,(3).
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增值税来看,以法定扣除项目为标准来划分,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国际上通行的规定是: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不作任何扣除的是生产型增值税;按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价值逐年扣除的是收入型增值税;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当年一次性扣除的是消费型增值税。
显然这三种对固定资产价值扣除的不同处理方法,使三种不同类型增值税税基所包括的范围大不一样,生产型增值税税基最大,收入型增值税次之,消费型增值税最小。从不同类型增值税税基可以看出,生产型增值税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价值不作任何扣除,实质上是对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耗费支出部分进行了重复课征,虽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课税,导致抑制投资的现象。收入型增值税允许将购入固定资产所含税额分次扣除,每次扣除额与其折旧额相配比。它能够避免重复课税,符合增值税的理论要求,但是收入型增值税不能与发票抵扣制度管理相结合。消费型增值税将购入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一次扣除,避免了重复课税,有利于鼓励厂商投资,因而倍受各国推崇,也是我国增值税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2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及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理论分析
2.1增值税转型对企业间接税税负影响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间接税税负的影响主要是指对增值税税负的影响。实施增值税转型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的实际税负,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条件下,由于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能抵扣,也就是当期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价值不能从计算增值税的税基中扣除,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在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情况下,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进项税额能够在发生的当期抵扣,相对于转型前来说企业的税负得到降低,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具体分析如下:
增值税应纳税额T=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其中:销项税额=销售额PQ×法定名义税率t
进项税额=购进额Cq×扣除率b
那么,增值税额T作为销售价格P,销售量Q、税率t、购进价C、采购量q和扣除率b的函数:T=PQt-Cqb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购进原材料和产出品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比例关系,即Q=λq而且销售的产品和购进原料的价格间存在一个固定的比价即C/P=β,增值税实际税率=纳税额T/销售收入PQ,由此可以推出:增值税实际税率r=t-(β/λ)×b
从理论上看,影响某个行业企业增值税实际税率的原因可能有三个:名义增值税税率、企业销售额和买价的比值β/λ、抵扣率。在消费型增值税下,企业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越多,准予抵扣的进项税就越大,即进项扣除率b与新增固定资产S存在正向变动的关系,b=αS,则有r=t-(β/λ)αS
上式表明了在消费型增值税下,增值税的税率与新增固定资产比例成反向变动的关系。
2.2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直接税税负影响
增值税转型对直接税税负的影响主要是指企业所得税税负。
在生产型增值税下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包括以下几部分:固定资产的购买价格P、购买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增值税费用T以及运费M和运费N的增值税等即:
S=P+T+M+N
在消费型增值税情况下,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增值税和其运费的增值税可以抵扣,那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S=P+M
两者相比可以知道,在不同的增值税税制下,在购买固定资产的当期,企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有所不同,在消费型增值税下,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较生产型增值税小,那么在固定资产折旧期间,消费型增值税的每期折旧比生产型增值税低,这使得企业在折旧期间的利润增加,从而缴纳的所得税增加。
2.3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生产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影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如下例:
假定企业购进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设备的价格为c(不含增值税),增值税的税率17%,其所含的增值税为c×17%,固定资产使用期限为n年,税法规定按直线法提折旧,残值为0,贴现率i,所得税税率25%,该投资方案采用生产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计算的现金净流量分别为NPV1和NPV2。现金净流量是决定企业投资与否的一个综合指标。所谓现金净流量,在投资决策中是指一个项目引起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若投资项目的现金净流量小于0,则该项目的预期收益率小于贴现率,因此该方案往往被拒绝,反之则接受。消费型增值税相对生产型增值税而言,对企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固定资产所含的税款可以从当期销项税额中予以抵扣,使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减少,相当于等量的现金流入;其次,由于固定资产原值不包含税款,每年计入生产成本提取的折旧相应减少,在销售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增加,缴纳的所得税相应增加,相当于等量的现金流出。两种不同类型的增值税对该投资方案的影响取决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数量关系。若前者大于后者,企业现金净流量增加,激励投资;若前者小于后者,企业现金净流量减少,抑制投资。两者计算的现金净流量如下表所示(假定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增值税,企业每年的销售数量、产品价格不变)。
在消费型增值税下企业当期购买固定资产所含税金在当期销项税金中可以一次全部得到抵扣。因此,企业当期购买的固定资产越多,企业当期抵扣的税金就越多。在销项税金一定的情况下。企业所纳税金就越少。在税收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相当于把按流转全额征税下由投资品负担的税款转移给实行增值税下的消费品负担,这就大大降低了投资品的成本。在总收益一定时,成本的降低必然提高投资收益率,因此,有利于刺激投资、扩大投资需求。企业当期税负越低,为企业扩大投资增加了财力来源,将会起到刺激全社会投资总量增加的作用。同时由于固定资产一次性抵扣,投资当年,经营现金流由于增值税支付的大幅减少而有所上升,而经营现金流的增加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增值税转型在促进投资总量增加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鼓励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条件下,由于企业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能抵扣,在不同行业或企业外购固定资产价值占其外购生产资料价值的比重有所区别的情况下,这一增值税政策实际就是一种行业差别税收政策,即生产型增值税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重复征税程度要高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从各产业特点看,基础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往往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而基础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正是我国现阶段着力推动和发展的产业.故生产型增值税的这一效应与鼓励科技进步的世界发展趋势是相违背的,也不利于我国基础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值税的转型纠正了行业差别的增值税政策,有利于调动企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积极性,从而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3增值税转型试点情况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在东北地区的部分行业率先进行了增值税转型改革的试点,允许企业从当年7月1号以后购入机器设备投资中所含的增值税款,在缴纳增值税的时候予以扣除。2004年,东北三省共认定增值税转型企业40306户,占东北三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登记总户数的32%。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19429户)、农产品加工业(9060户)和石油加工业(7945户)三大行业,占总户数的90%。2004年认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5.34亿元,进项税额15.76亿元,占投资额的5.2%,实际抵、退12.58亿元,占进项税额的79.8%。
增值税转型使得企业税负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2004年东北三省生产总值达到15133.9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规模工业企业共完成增加值4870亿元,比2003年增长19.7%,是连续多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28亿元,同比增长35.5%;在吸引外资方面成果十分显著,达到59.4亿元,同比增长8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个百分点。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实施激发了转型企业的活力,使其得到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良好机会,通过转型企业的市场规模的扩大,将带动投资需求的增加,及工资水平的上涨,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与消费,实现良性循环。
同时增值税转型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转型企业的认定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采用增量抵扣的制度,使得很多企业从理论上能够享受退税但由于没有增量而实际无法享受到税收政策带来的优惠,所以增值税转型并没有使大多数满足条件企业的税负得以降低。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内部控制
当前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日新月异。内部控制理论不断丰富,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控制研究还比较少。因此,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为特定目的而进行投资建设,并含有一定建筑或建筑安装工程,且形成固定资产的建设项目。与其他投资相比,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具有下列特征。
1、规模大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往往很大,投资成本动辄上亿元甚至更多。这些项目的建设事关事业单位战略的成败。巨大的投资额对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否则项目一旦失败,将造成巨大的投资损失。
2、工期长
由于项目投资规模大,一般耗时也较长,短则半年,长则数年。同时,投资项目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如政府审批部门、银行、法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商、外部审计机构等,这就给投资项目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变化大
投资项目是典型的一次性任务。而且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不同项目都有显著的差别。即使是使用相同的设计来进行施工。也会因为空间、时间和其他外界条件的不同,使建设过程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的投资项目进行管理和协调工作。
4、风险大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立项、各种分析、研究、设计、计划都是基于对将来情况预测基础上的,基于正常的、理想的技术、管理、组织之上的。而在项目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原定的方案、计划受到干扰。使原定的目标不能实现,造成巨大的风险损失。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还具有投资金额大、过程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更需要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去规避风险,保证投资、质量、进度三大目标的实现。但是,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状况不容乐观,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事业单位内部,都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固定资产投资有关法律法规的目标定位较低
近年来,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等一些政府部门出于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监管的需要,陆续出台了一些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内部控制法规,如《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这些法规的目标定位还主要停留在纠错防弊、保全资产层面。作为内部控制的目标,与国外目前已相对科学的定位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另外,这些法规在实务上的可操作性也有待提高。
2、缺乏固定资产投资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由于投资规模大,涉及的现金流巨大,经济利益涉及方方面面,从而对事业单位高层管理者的道德操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现实情况是高管违规事件频发。另外,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对待风险的态度和对管理的重视程度,会对控制环境有极大的影响。目前不少单位的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只注重上规模、上项目,缺乏花大力气加强内控、练好“内功”的长远眼光。因此常会采取不考虑单位风险和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并常常导致严重后果,最终给单位带来巨大损失。
3、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事业单位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盈利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固定资产投资业务而言,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更显得十分重要。现实中很多单位在内部控制具体环节的设计上不完备、存在控制“盲点”,控制程序欠合理、存在缺陷,导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出现各种问题,给事业单位造成重大损失。有些事业单位不惜成本聘请专业的咨询公司制定了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执行中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4、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不健全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在专业胜任能力方面,由于大部分内审人员为财务或审计专业,对固定资产投资业务不精通,很难行使其监控职能;不少单位为争项目、赶进度。而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大多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独立性方面,由于大部分内审部门都是在总经理或分管财务副总等的领导之下,独立性不强,其监督力度也大大受到限制,尤其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常常是无能为力。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部控制设计
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可分为项目决策、项目实施两个阶段。在项目决策阶段,又分为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等三个环节;实施阶段分为项目设计、招投标及合同签订、施工和竣工交付使用等四个环节。下面将探讨一些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1、项目设计的审批
初步设计是项目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排年度计划、编制概算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1)单位委托设计。单位完成初步设计和设计总概算后,向事业部所属项目管理部提出审查申请。由项目管理部负责组织事业部项目主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业内外有关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设计单位要根据事业部审查意见对初步设计技术文件和概算进行修改。若对初步设计文件有重大修改或较多补充,修改后还需进行复审。初步设计审查通过后,由事业部下发批准文件,作为开展施工图设计工作的依据。(2)初步设计的审查内容主要包括: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技术政策和现行技术标准、规范:是否符合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定工艺流程、装置规模和物料平衡、动力平衡;审定总平面布置:审定主要设备选型、材料选用方案及引进清单;审定岗位设置及总定员;审定公用工程、辅助工程规模及内容;审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核定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等设施配置是否符合规范;核定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定额套用及取费是否合理、设备及材料价格水平并审定总概算。
2、合同签订和审批
合同是项目建设过程中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工程项目完成设计后,建设单位要根据设计图纸选择施工方,进行土建、安装工程和设备的招标。根据招标结果,与中标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备材料供应商签订经济合同,以明确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合同签订后,建设单位根据合同的履行情况,按合同约定条款付款。(1)合同文本的审批。合同签订之前,经办人应将合同草案及与合同有关的证明材料提请法律、审计、财务等相关部门审核,审核部门如对合同相关条款有异议,应出具审核意见书。法律、审计、财务等相关部门根据各自的管理职责对合同进行审核,其中法律部对合同条款的合法性、严密性负责;审计部主要对合同签订程序进行监督,并负责审核合同内容是否与招投标文件的相关内容一致;财务部主要对合同金额、合同款结算方式、付款期限、发票种类及取得时间等进行审核。(2)合同变更手续。合同变更应比照合同签订的审批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合同的变更或解除必须在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的前提下依法进行,任何一方未经对方允许私自更改合同内容或解除合同均不生效。如只对原合同部分条款做补充时,应与对方签订补充协议,并在补充协议中注明修改或补充的内容,该补充协议是原合同的组成部分。当需要变更的内容较多或与原合同有较大出入时应与对方协商废除原合同,另行签订新的合同。
3、竣工验收和决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