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报告范文

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报告

第1篇: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国有重工业企业;员工;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339-01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高度关注,然而,我国对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一些国重工业企业,对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度仍然不够。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心理疾病是威胁个人生命健康的大敌,是破坏企业组织效率的大敌。因此,关注员工心理健康迫在眉睫。

1 重工业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

目前对于国有重工业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的系统研究较少,《贵州省钢铁企业职工心理健康调查》中指出在钢铁企业内部生产人员心理健康问题急需解决。2006年《中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在不同层次员工中,普通员工心理问题最为严重。2010年《国有重工业企业在岗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又明确指出国有重工业企业在岗职工突出心理问题是强迫、敌对和躯体化,并强调在岗职工心理障碍的检出率较高, 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

2 心理问题形成原因

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国有重工业企业职工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企业性质来看,国有企业政企未分开,政府政策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国企经营者过分依赖政府,对产品不敢求新求异,工作方式缺乏灵活性,员工只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完成任务,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成就感缺失,从而引起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2)从工作性质来看,一方面重工业是高风险行业,工作中面对的往往都是大型机械,企业职工对于安全问题心里极为担忧,怕出事故影响企业生产,也怕出事故伤害自己、丢了饭碗,因此安全生产给员工带来了很大的职业压力;

另一方面,员工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工作操作性强,重复性高,易疲劳,不仅带来很多身体上的不适,心理上也常出现厌倦、焦虑、易怒、难以放松、忧郁和情绪低落。[1]

(3)从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来看,绝大多数的企业与员工的沟通有障碍,企业对员工的情感关注不重视,员工缺乏归属感,从而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高、人际关系紧张等。

(4)从外部环境来看,近年来国内重工业形势不景气,重工业企业效益不佳,企业职工生活压力大,心理波动大,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5)收入增幅小,福利待遇降低。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固定,福利待遇与企业效益挂钩,各地区差异大。面对目前消费品物价上涨过快、购房困难、子女就业艰难等问题,很多企业普通一线职工感到家庭经济生活压力偏大。

(6)企业职工异地上班现象比较普遍[2],加班、倒班作息时间不正常,导致家人聚少离多,产生诸如老人子女照顾问题,夫妻分居带来的情感问题等,加之两地奔波经济开销较大,增加生活成本。

3 关于引入心理辅导的讨论

通过对国有重工业企业职工心理健康情况的介绍和心理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将心理辅导引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势在必行。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将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范畴,关注员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主动地给有心理困惑及障K的员工以必要的援助,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贯穿、渗透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就引入心理辅导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一支企业内部的心理辅导队伍。由于心理辅导的专业性、针对性强,如果选择企业内部员工开展心理辅导,其理论知识不足,且心理辅导经验少,但选择专业辅导人员,他们又缺少对企业文化背景和员工发展情况的深入了解,因此,企业可通过组织政工工作人员参加心理咨询培训,提升内部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也可邀请心理专业的在校学生来企业进行心理咨询实践,不但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也可利用心理专业人员的设施和软件,对企业员工进行心理辅导,通过与专业人员的交流学习,提升企业心理辅导人员的理论水平,逐渐形成有规格的心理辅导人员队伍。

(2)开展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利用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进行心理卫生宣传教育,[3]让职工了解自身心理发生变化的规律以及心理调适方法,在遇到心理压力时能恰当地进行自我调适,提高自身防卫能力。

(3)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生活工作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政工人员要常常深入到基层中去,真正了解不同群体的心理要求、心理困惑和不同的关注热点,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使他们得到切实的关心和理解。尽可能地降低企业职工所面临的风险,减少职工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职工群众心理失衡、失调的诱因。

(4)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训练目标明确、挑战自我、磨炼意志的团队训练活动、益智强身的文化娱乐活动、技术练兵活动等,扩大职工群众之间的交往、加强领导和群众之间的沟通,帮助心理压力较大的职工消除烦闷感、自卑感、失落感、紧张感等不良情绪,获取满足感、成就感、自豪感等良性情绪。[4]不仅帮助员工舒缓了精神压力,还为员工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为其创造提拔晋升的条件,从而使员工积极地投入工作。

(5)为员工进行合理定位。公司青年员工人数比例越来越高,这些80后、90后生活在社会高速发展、信息量膨胀的时代,崇尚自由,自我意识强,组织观念薄弱,对生活缺少规划,因此,要对青年员工合理定位,安排好工作岗位,注重培养工作能力,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特长和潜能,激发他们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发展前途,与此同时,通过营造相互协作、共同发展的和谐企业氛围,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齐金玲,王玉花,李辉,杨薇薇.国有重工业企业在岗职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

[2] 王德惠.企业职工心理压力成因分析与疏导机制构建[J].党政干部,2008(9);

第2篇: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报告范文

不和谐的性教育

在西方传统国家,男人的性启蒙教育往往来自父亲,女人的性启蒙教育来自母亲。

而在中国,与传统的断裂曾让人们羞于谈性。当然,按理说我们的性启蒙教育应该来自正规的国民教育,但可笑的是,初中上生理课时,讲到生殖系统一节,很多老师总是轻易带过,或者迅速读完课本,不敢板书和画图演示;男生按捺着狂喜的心情故作镇定,女生低下头,掩饰不住满脸的红晕,最重要的性教育就此扼杀。

而当男人进入青春期后,性知识便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青春期的男生之间早已开始了“卧谈会”却免不了胡侃神吹,大多道听途说;夜市的小书报摊,摆满了封面艳俗不堪的书刊和杂志;更直观一些的,当然是,其明确的和感官体验,让男人激动不已;互联网的出现让男人对性的理解更大程度地丰富起来,但鱼龙混杂模棱两可的各色信息并不是最正确的性知识来源。

性教育是一种亲密关系的教育。对于成年人来说,良好的性教育是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建立持久纳知己关系的前提,这正是性心理健康的基础。

多久一次才科学

在首届国际性医学论坛上,中国性学会理事长徐天民阐述了一个“性频率公式”――频率指数二年龄的首位数×9(适用于20岁以上的人)。如一个20~29岁的人,他(她)的频率指数是2×9=18,18可以看成是10和8的组合,也就是说适合他(她)的频率为10天内过8次性生活。依此类推一个30多岁的人,适合在20天内过7次性生活;一个40多岁的人,30天内适合进行6次性生活。于是,不够这个次数的男子有些自卑,以为身体不好,需要吃补药。超过这次数的男人则内心狂喜,觉得自己身体好。

其实,如果你听到这样一些公式,可以一笑置之,完全不必为此调整自己的频率。一个理性的男人,会在参考这些规律的前提下,根据个体差异来实践生活中的。完美地吻合这个公式,也不代表你性生活就更和谐。因为无论在医学上、还是你当时的人生处境(比如伴侣)来说,差异都是随时存在的。

关于的天才误导

弗洛伊德教育女人们在进入青春期后就应该引导自己学习阴道带来的,并且说只有这样的才是成熟的,其他方式导致的都是幼稚的和不成熟的。但德国著名性学家雪儿・海蒂却发现,几乎没有女人能通过阴道刺激达到。所以,在追求所谓成熟的过程中,无数女人迷惑而不得要领,甚至还有很多女人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弗洛伊德的这个天才误导,也让男人们对如何取悦爱侣束手无策。

没有G点,只有C点

20世纪初出现了G点学说,说在女性阴道入口二三公分的前壁上有个像钱币一样大小的能导致的敏感区。G点一下子成了时髦词。于是男人苦练床功持久力;女人们则困惑无比,因为她们无法由此得到。为了配合男人;她们只能伪装。虽然这般辛苦,竟然少有人说自己根本没有G点,是(Vlitort)的刺激让女人到顶峰。有一个谎言是,女人可以通过“男人喜欢的方式”阴道来实现,只要力量足够大就能够很快达到。但事实是,女人时可以非常迅速地达到,并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和那么大的力量。

不并不完全ED

现代医学给了ED一个简明的定义:一种障碍。但很多男性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ED,他们总是耿耿于怀于某一次或某几次的不济,认为不能就意味着ED,其实这才是从心理原因上真正加大了患上[D的可能性――越是恐惧和担心一件事,就越会造成心理障碍。

ED通常是指在有性刺激和情况下,不能或不坚,或时间短促,很快软缩,以致不能进行与完成性生活。实际上,对这个定义需要作如下几点说明:

这种性刺激必须是来自于对方的充分性刺激;

以是否能完成来判断;

必须经过婚后夫妇间至少两三月的磨合,有了性生活的实践经验再作估价;

必须是多次和长时间的无法完成。以下几种情况不可以做ED诊断:

1.对象改变后发生不济。

2.没有来自于配偶完整的性刺激而无法。

3.偶尔困难。

不能只要“”不要命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在去年11月2日发出警告,警告消费者不要购买、食用从中国进口的某保健品胶囊,因为这种声称能治疗男性障碍、增强男性性能力的保健品含有处方药物西地那非,使用不当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西地那非正是为无数男性找回“”的伟哥(Viagra)的活性成分。然而日前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壮阳药伟哥似乎已造成很多的死亡和严重的心血管病。一项有关研究结果发现,在1473起案例中,有522名男人丧生,主要是死于心血管病。另一份研究报告则指出,70%的死亡与伟哥的标准剂量50毫克有关,研究同时证实硝酸盐(Nitrate)和伟哥混合服用会有危险。

西地那非是只有凭医师处方才能购买、并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才能服用的处方药物,在中国,这些“中成药”却堂而皇之地成为无副作用的补肾益气保健品在药店里销售。看来除了误区,陷阱也似乎无处不在,所以,男人们更要睁大自己的眼睛。

脆弱的前列腺

前列腺是男性最大的附属性腺,它有着相当丰富的血液供应,但前列腺内的血液回路并不那么畅通,要通过许多细小的静脉才能流入髂内静脉,这使得体内其他部位的致病菌很容易侵入前列腺又难以清除,增加了它的患病几率。

经常焦虑的人易患前列腺炎

人的某些性格类型与前列腺炎有关。许多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常常表现出烦恼、焦虑、恐惧、愤怒等精神症状以及心理紧张。有的患者在症状加重时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因素存在,如工作过度劳累、疲劳及焦虑等。科学家曾经对一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仅采用消除紧张情绪的行为治疗,不给患者服药与按摩前列腺,几个月后86%患者自述症状减轻或消失。可见,消除紧张可以有效地改善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

每周按摩一次前列腺

30岁以上男人,每周一次前列腺按摩可清理没有及时排出的残液。男人屈膝站直,向前下方俯身,充分暴露,伴侣戴好薄塑料手套后,先抚触周围使他放松,然后用食指正面朝下进入约4/5指,食指前端感触到一个胡桃核大小的温软部位,这就是前列腺,顺序按摩1分钟即可。有残存分泌物的,按摩时会有几滴乳白色粘稠液体从流出;如果液体浑浊或色深,应立即询问医生。

有规律的性活动防止前列腺炎

有规律的性生活可以缓解前列腺的胀满感,对防止炎症有好处。性生活过频或过度节制,都会使前列腺不正常充血。

荷尔蒙补品对前列腺无益

有许多宣传说激素治疗可以提升男人对生活,尤其是性生活的渴望,然而高剂量的激素常常跟前列腺肥大和肿瘤有关。如果你已为前列腺问题所苦,那么远离这些荷尔蒙补品。

多食用海鲜可预防前列腺疾病

与吃辛辣食物相反,清淡饮食可以减轻前列腺的负担。少喝酒,尤其少喝高度酒,多食蔬菜和水果,都可以降低前列腺充血的风险。锌可以增加前列腺的抗炎和抗癌作用,应该有意多摄入海产品、白瓜子、花生仁、南瓜子、芝麻等富含锌的零食。

多喝水可以预防前列腺疾病,但在临睡前过多喝水,可能导致不能及时排尿而使充盈的膀胱压迫前列腺,从而增加其充血可能。

第3篇:关于心理健康的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年限;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再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3000707

一、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研究的

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目前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到了农民工总数的60%,约为1亿人。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更渴望城市融入。然而,在经济层面、政治层面、社会关系层面、文化心理层面等,这个群体都受到了多方面的社会排斥 [1-4]。严重的社会排斥对新生代农民工产生了很大的心理伤害,而心理融合是社会融合的“最终标志和根本表现”[5]。所以,要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就必须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融入,而根本途径就是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弹性。

目前,国内外对心理弹性问题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国外学者如Rutter、Germezy、Polk等,国内学者如席居哲、路晓倩、麻彦坤、郑敏、于肖楠、张建新等。目前学术界对心理弹性概念的研究还未达成一致,代表性的几种观念有能力型定义、适应型定义、动态型定义等。在对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学者们多将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分为危险性和保护性因素两种;另外,还有学者将影响因素分为内部保护性因素和外部保护性因素;还有部分学者将外部保护性因素研究的侧重点放在了生活环境上:包括“生活转折点”、“支持性家庭关系”、“遗传和环境的关系”等。 [6-16]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农民工子女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弹性问题研究较多,但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研究较少。彭彤彤、刘安卿(2005)通过对农民工心理问题的分析,发现心理弹性有助于缩小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差距,加速农民工的城市融入;[17]常友善对南京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弹性进行研究,发现心理弹性不仅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情,而且有助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健康。[18]苏琦在研究后发现,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弹性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不同学历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弹性有显著影响,认为这是因为在当前重视学历、文化水平的时代背景下,高学历有助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自信心,增强其自我满意度以及自我效能感;此外,高教育水平还丰富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19]34-59

在探讨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时,目前学者很少涉及受教育年限问题,即使谈及,也缺乏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因此本文就以“受教育年限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为主题,采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运用自我效能理论,重点研究受教育年限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

二、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问题

的实证分析 笔者认为,心理弹性主要包括以下特征:首先,心理弹性是一种包含人格特质和自我观念的认知情感心理特质;其次,心理弹性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最后,心理弹性的本质是个体在面对困境、不幸时,仍能够积极正向地发展。

事实上,当人遭遇困境时,出于本能的生存和自我保护的需要,在面对环境的变化时,具有动态调控和及时反应的基本能力,并推动个体竭尽所能战胜挫折和困难,以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因此,人天生就具备心理弹性。

在本文中所指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年龄在16岁~34岁之间、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城市务工、目前户籍仍然留在农村、在进入城市务工动机和社会特征方面较第一代农民工呈现新变化的农民工。

(一)数据选取及方法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采自2010年7月由华北电力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的《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压力现状调查》。该调查根据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分布的集中程度,在我国北部、中部和南部三大类型区抽取四个省市作为第一级样本单位;再在每个被抽中的省市,抽取新生代农民工比较集中的企业作为本次调查的第二级样本单位;最后在企业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覆盖了有关心理压力、教育年限、社会排斥、工作状况、居住环境、人口健康、家庭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人口学特征等多方面的信息。

本文的研究以汇总数据中的452名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问卷457份,其中,有效问卷452份,有效回收率为,采用Stata软件统计分析。

(二)变量选取与描述

本文选取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弹性状况作为因变量,受教育年限、性别、身体健康、月收入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由于心理弹性是虚拟变量,为方便测量将其转化为取值由1至5的定序变量,依次为差、较差、一般、较好和好五个等级。针对这种定序变量,本文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表1是对所选取变量进行的描述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样本中男性新生代农民工占46.5%,平均年龄约为25岁,最小为18岁;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均值为2.69,总体状况处于较差和一般之间,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弹性总体状况较差。受教育年限是连续变量,均值为10.3年。这表明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初中毕业。此外,从受教育年限的分析来看,最高的为20年,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文化程度已经比第一代农民工有了很大提高;不过最低的仅为2年,可见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受教育水平差距较大。

三、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实证研究结果

1.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现状总体描述

表2是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总体状况的描述。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接受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7.23%的心理弹性等级为差,37.16%的心理弹性等级为较差,心理弹性状况一般的有37.91%,心理弹性较好及好的仅为17.7%,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状况不容乐观,其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和恢复力亟待提高。

2.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分教育水平描述

表3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分为初中以下和初中及初中以上两个群体,与心理弹性等级进行交叉分析。从交叉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弹性等级在一般以下的占到70.58%,一般的为23.53%,较好的为5.88%;而教育水平在初中及初中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弹性等级在一般以上的为39.04%,这一比例远远小于70.58%,一般和较好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40.84%和20.12%,这两个比例远远大于和5.88%。可见,教育水平在初中及初中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弹性状况远远大于初中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由此推测,教育水平可能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有正向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教育水平在高中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弹性状况远远不及高中及高中以上水平的新生代农民工。从而可以说明,教育水平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弹性有着正向影响。

(二)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回归分析

为了全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验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控制自变量的作用范围,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受教育年限有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年限越长,其心理弹性状况越好。回归模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见,受教育年限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的作用不仅显著,而且稳健,这进一步表明受教育年限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

已有研究关于性别如何影响心理弹性的观点并不一致。有研究表明,男性优于女性;有的研究结果则完全相反。本文的回归结果与苏琦关于性别对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一致,即男性的心理弹性显著优于女性。这可能与中国传统赋予的男女角色有关,中国传统崇尚“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赋予男性领导者的角色,但赋予女性随从者的角色,这使得男性的自我效能感优于女性,因此,男性的心理弹性状况也优于女性。[19]32

受教育年限之所以对心理弹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受教育年限的提高能够使人的自我效能感得到提高,进而使心理弹性状况得到改善。

自我效能(Perceived self-efficacy)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中的重要概念。Bandura(1990)将其界定为,个体关于自身是否具备完成某一项活动的能力的判断、信心或是个体对自我的把握和感受。[20]国内学者周文霞、郭桂萍在此基础上提出,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己的一种确切的信念(或自信心),这种能力使自己在某个背景下为了成功地完成某项特定任务,能够调动起必须的动机、认知资源与一系列动机”[21]。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反应和生理状态以及情境条件。(1)成败经验,即多次成功能够增加人的自信和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而不断的失败则相反;(2)替代性经验,即是说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的间接经验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3)言语劝说,即是说个体受到挫折或处于悲伤、抑郁的状态时,他人的鼓励、肯定和支持有助于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增强;(4)情绪反应和生理状态,即个体面临困境时,如果紧张不安,甚至产生了生理上的不适,行为就会受到阻碍,自我效能感降低;(5)情境条件,即面对陌生环境,如果个体难以适应和掌控,就容易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这时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明显降低。

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思维过程、动机过程和情感反应模式等。(1)行为选择。三元交互作用理论认为,人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个体在进行环境选择时,为了促进其行为技能和人格的发展,他会根据自我效能感挑选自身能够掌控的环境。(2)思维过程。思维能够预测行为结果,思维的预测结果会影响人类的目的,而自我效能感会对思维过程产生影响,进而促进或阻碍个体的活动。(3)动机过程。自我效能通过动机的过程对个体发生作用。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个体的归因方式、个体努力程度和努力持续的时间。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更具备信心和韧性,会为成功的实现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则相反。(4)心身反应。自我效能感会影响个体的应急状态、焦虑反应和抑郁程度等身心反应过程。与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相比,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面对困境、危险和灾难时,不良身心反应不会那么强烈,其行为和功能的发挥受到的阻碍较小。

根据自我效能理论的影响因素分析,笔者认为,受教育年限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1)当今社会的人们崇尚知识和文化,社会推崇高水平的教育,认可和尊重受过高水平教育的社会成员。因此,受教育年限越高的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强的自信心;(2)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年限越高,其所掌握的知识越多,具有更强的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功几率更高,丰富的成功经验将提升其自我效能感;(3)一般来说,教育水平更高的人更容易掌控和调节自身情绪。所以,受教育年限越高的新生代农民工,在面对困境、挫折和不幸时,更能够保持镇定,其行为和功能发挥所受到的阻碍较小,个人自我效能感降低的可能性也更小;(4)受教育年限更高的新生代农民工更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其面对陌生环境则具有更强的适应和掌控能力,其自我效能感更能够得以保持。

那自我效能怎样影响心理弹性?首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可以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自我效能感越高,就越能够增强人接受、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利于其更好地适应和调控外界环境,不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身心反应。其次,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可以提升个体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利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高人们动机性努力的程度,指导个体做更正确的选择。因此,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既能增强个体应对困境的信心和勇气,也能够提高个体的抗挫折、抗打击能力。其次,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能够增强个体的心理复原能力。在受到挫折后和压力情境下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个体越能够自我减压,实现良好的自我调节。

综上可知,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年限的提高有利于其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自我效能对个体的适应能力、应对能力和复原能力都有正向影响,进而有利于其心理弹性状况改善(图1)。

(一)研究结论

通过分析,本文形成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此外,新生代农民工的最低受教育年限仅为2年,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之间的受教育水平差距较大。

第二,总体来说,绝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弹性状况都处于中下水平,只有少数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弹性处于较好及以上水平。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弹性状况不容乐观,其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和恢能复力亟待提高。

第三,受教育水平显著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弹性,即受教育水平越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弹性越好,反之,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弹性则越差,而且这种影响具有稳健性。

第四,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通过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从而改善其心理弹性。具体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其自我效能感也越高,自我效能对个体的适应能力、应对能力和复原能力都有正向的影响,进而有利于其心理弹性状况的改善。

第五,性别显著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弹性,即男性的心理弹性显著优于女性。回归分析显示,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

(二)未来展望

虽然从总体上来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较老一代有所提高,但从其自身受教育年限来看,绝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仍停留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而接受过专业技术教育(中专、中技、职高、大专、高职)的比重尚低。并且,新生代农民工外出打工的目的也并不仅限于赚钱养家,更多的是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机会。但是,由于其自身教育、技术水平等的限制,以及制度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较小,无法满足实现自我发展的主观愿望,同时也致使他们无法在经济、社会关系以及文化心理层面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文化心理适应是城市适应的标志和最终体现,而心理弹性是个体适应力、耐受力和复原力的集中体现,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和心理适应的重要因素。自我效能理论对个体的适应能力、应对能力和复原能力,即心理弹性有正向的影响,受教育水平又有利于个体自我效能感提升。可见,受教育水平利于提升个体心理弹性。

因此,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力,就要不断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和劳动技能。也就是说,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再就业和再培训对其融入城市至关重要。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再就业和再培训,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进行制度改革和完善政策供给。制度改革,主要是指对当前的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即由当前的身份管理转为居住管理,实行居住制度。居住制度是指将户籍变为仅仅是一种管理登记的制度,是对居民居住所在地的登记凭证,而不是一种身份标识。在居住制度下,居民可以自由流动,不受户籍的限制,使新生代农民工能够与城市居民享受相同的权利、机会、资源以及福利。完善政策,指为推进和提供新生代农民工再教育、职业培训服务制定政策和实行配套保障措施。另外,还要逐渐抬高就业门槛,实行再教育与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制度。

其次,完善培训教育运作机制。第一,要充分体现政管分开原则。在农民工培训教育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注意进行引导和监督,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监管,约束竞争方式,规范市场行为;第二,培训教育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目标,尤其注重理论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第三,在教育经费上,要以政府为主,受益主体为辅。政府要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支持;此外,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有必要对人才培养进行投资,应将员工培训教育资金纳入年度预算。此外,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也应负担一部分培训教育的费用。对于当前无法负担这部分费用的新生代农民工,可以由相关部分和机构先垫付,采用协议按期付款的方式来偿还。

最后,建立完善的监督保障机制。一方面,要构建好保障农民工培训服务的体系。政府应做好培训宣传、机构评估、资金扶持、政策保障供给等工作,同时要设立激励机制,对培训效果良好的机构和人员实行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为在培训教育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农民工提供创业奖励、无息借贷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对培训教育的效果和培训机构的管理效益进行监管和审核,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不断强化培训机构内部管理,规范培训行为,提高培训的综合绩效。参考文献:

[1]邓永胜.全总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EB/OL].(2010062)[20120321].http:///gn/news/2010/06-21/2353234.shtml.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