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网络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涌现出来很多网络贷款平台。金融业向学生群体扩张,在学生中掀起了网络贷款的热潮。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很高涨,有些互联网金融企业把大学生当成了抢食目标。大学生利用所贷款项,提前消费商品,进行创业,随后是一个还贷的煎熬和信用问题。本文介绍了大学生网贷的调查报告及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网贷;调查报告;策略
1网贷的由来
网贷,又称P2P网络借款,是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相互借贷。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网贷[1]平台)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网贷平台数量近两年在国内迅速增长,到现在为止比较活跃的有350家左右。
2高校网络贷款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2.1错误的消费观:享乐、攀比、跟风。女生追求时尚,喜欢精致高档的衣服与化妆品,男生喜欢购买高档电子产品,然而,他们主要生活来源依靠父母,校园网贷为其提供了一个便利可行的途径。
2.2网络借贷平台门槛低、易贷。为了抢占市场,扩大业务,贷款程序过于简单,其中一些平台甚至只需要提供身份证与学生证即可办理贷款业务,也不筛选学生是否有偿还能力,从而纵容了学生的非理性消费;一些不良平台打出“零利息”、“低利率”、“3分钟到账”等广告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
2.3校贷风险难以预见。网络平台贷款容易,但其中隐含的风险太多,包括“个人与家庭信息的泄露”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家庭住址、学号、银行卡号……事实上,这些真实的信息随时存在泄露的可能,给大学生人身与财产带来带来隐患;、“合同陷阱”以及平台贷款过程中所产生各种手续费、利率、滞留金等,往往导致他们债台高筑,无力偿还,越陷越深,他们不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提起法律诉讼,而是采用威胁、骚扰、跟踪等极端的方式进行催款,给大学生人身与心理带来巨大的恐惧最终,在债主的威逼胁迫下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酿成后果。
2.4导致大学生信用缺失,影响其学业与未来的发展。大学不是世外桃源,社会的信用危机必然会影响大学校园和大学生。”[4]正是由于当代大学生信用意识淡薄,才会轻易的向网络平台“伸手”;没有按合同的规定的期限还款,产生大额度滞留金导致债台高筑,无力偿还的结果;严重的在全国个人征信咨询系统中被记录逾期贷款,影响以后的银行贷款与未来的发展等。
3大学生网贷情况调查问卷的调查问卷
从调查数据(表1)上看出,大学生选择校园网贷,很多都是用于个人消费,而其中绝大部分是跟风消费或攀比消费。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入手一部iPad而选择网贷的,宿舍里的同学都在用,自己没有很丢面子,用iPad看网络视频、上网购物等,非常便利。根据这份问卷调查,有许多学生使用过一些大型网络购物平台推出的分期类网贷产品。“此类网贷产品相对来说比较靠谱。”“但还有一些网贷产品则有高利贷的影子,门槛低、费率高,而不法分子又用种种手段掩盖了真实费率,导致学生中招。”调查显示大学生月均消费1212元,超三成学生生活费不够花,41%的学生生活费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并有结余。超三成大学生曾入不敷出,其中24%的学生偶尔生活费不够用,8%的学生经常不够用。被调查学生选出消费比重最大的三项支出。男生每月主要消费在社交和娱乐(51%)、饮料、食品(11%)和形象消费(38%)方面;女生每月食品(24%)、化妆品消费(62%)和社交与娱乐(14%)方面消费。当生活费无法满足开销时,43%的大学生选择放弃消费,而其他人会选择“向父母求助”(40%)、“先消费后付款”(20%)、“向朋友借钱”(15%)等形式满足消费需求。近年来,不少学生被校园贷“套牢”。39%的被调查学生反映身边有人使用过校园贷类借款。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大学生经济来源为父母供给。父母在子女进入大学前就应该开始指导孩子树立预算观,帮他们明确信用卡、债务、网贷、罚息等概念,培养健康、积极、理性的财富观念,合理消费、理性消费。学校也应加强宣传引导,加大金融与网络安全知识普及,从源头上遏制借贷高消费及“高利贷”现象的发生。
4针对网贷的防范与对策
4.1正面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
新生入学之初,做好入学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正面引导,理性消费,培养他们良好的消费观与消费习惯,制定自己的消费计划与消费清单,为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石。
4.2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的习惯
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法律思维的习惯,比较强调自我,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他们的法律,听专家做专题讲座与报告,针对热点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法律陷阱,防范大学生出现不良贷款等事件造成恶果,保证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4.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经常召开心理主题班会;开展心理讲座与心理辅导;对于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及时跟踪观察;特别是对于发生突发、重大事件,如陷入网贷陷阱,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进行家校联系,共同协调,防止极端案例的发生。
4.4鼓励大学生参加校园活动
我们应该不断加强校园学习与文化氛围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术与文化活动场所与机会,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校内外的学术讲座、参加社团与志愿者活动等,营造一个充满学术、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理性消费。
4.5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现实生活中,一些坑蒙拐骗的现象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大学生要以诚信为本,自觉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总之,我们引导他们理性消费,注重对自身正当利益的维护,增强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避免消费观与人生观的偏差。还需政府、高校、家庭实现多方联动,共同制止乱象。
参考文献:
[1]禹海慧.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弊端及管理[J].中国流通经济,2014(2):121-122.
[2]张跣.大学生网贷多维反思笔谈[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5):86.
[3]桂媛媛,陈彦华.大学生网络贷款调研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22):79.
关键词:校园网络;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8-1813-02
Campus Network Design Principles
GUO Chen-hui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Hunan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Changsha 410004, China)
Abstract: Campus network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infrastructure for the school, campus network should be analyzed in the design of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school needs to consider the affordability of the school, the school's future development plan is expected to build a practical, advanced, the safety of the campus network.
Key words: campus network; design principles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已成为学校必备的基础设施,做好校园网络建设,构建现代化的教育环境,有效发挥校园网络的作用,己成为现代教育办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学校教学与科研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2007年1月的第十九次互联网络发展调查报告13700万网民当中,教育的用户高达38.5%,教育用户当中绝大部分网民主体是来自学生用户,达到84%。报告中主要数据说明,前十年的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我国互联网事业正在持续快速的发展,并在普及应用上进入崭新的多元化应用阶段,互联网的影响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角落。同时,随着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教育系统信息化水平成为当前工作重点。而校园网建设是系统信息化提速建设的关键,尤其是高校校园网建设。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它的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校园网络的主要用途
1) 校园网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尽快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容是发展的,它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因此,为让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实践的环境,这个环境离不开校园网。
2) 校园网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先进的辅助教学工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样库,所以校园网是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3) 校园网是学院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深入、全面的学院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建立在校园网上。通过校园网络实现学校各级管理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传送通知、网上调查、信息反馈等大量校务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 校园网提供了学院与外界交流的窗口,学院将校园网与互联网联接,这也是学院信息化的要求,做到了通过校园网进一步了解世界、在互联网上树立学院的形象都是很容易的。
教育及未来,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工程,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我们传统的教学和管理手段;如何加深学生对于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理解与了解;如何造就同时具备传统和信息双重文化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教育界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势必极大地推进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的革命性变革。
以上几点属于校园网络的主要用途,校园网络的用途还有很多,比如索引服务、流媒体服务、DNS服务、远程教育服务等,在设计校园网络时应根据学校的现状和发展规划给予充分考虑。
任何一个网络无论从规模上、结构上,还是从应用上都会千差万别,校园网络根据需求不同,不会存在一个万全的方案,但是在设计校园网络时,应保证校园网络满足一些基本要求。
2 校园网络的基本要求
1) 能保证网络正常不间断运行。
2) 能为不同需求的用户群体(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提供服务。
3) 能适应未来网络的扩展(扩招学生、增加学科等)。
4) 能合理地分配内网和外网资源。
5) 能支持多种不同的网络协议。
6) 能满足扩展后的宽带要求。
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办公楼分散在校园,在设计校园网络时应全面分析、综合考虑,既能满足各部门的基本要求,又能兼顾各部门的未来发展。
校园网的建设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学校内部的校园网多业务以及特色业务等扩展性,如:校园网内部的服务器的访问,由学生的访问的内容多样化决定,涉及到基础网络设施的建设和业务应用平台建设两个不同的层面。学校网络建设从网络流量模型上看和企业的网络模型相似,用户集中而网络流量大,但实际应用上还存在许多与企业不同的地方。主要特点如下。
1) 多出口的需求。
典型的组网有中国教育和科研网(CERNET)出口和运营商网络出口。多出口带来以下两个需求:
① 多权限ISP需求。用户可通过不同的账号名或采用相同的账号,不同的域名认证,获得不同的上网权限。譬如做到用户不认证前可以自由访问校园内部分服务器,采用“user@163”登陆,可实现INTERNET和校园网络自由访问采用“user@crenet”登陆,可访问CERNET和校园网。用户域名选择可通过Web认证时用户通过选择Web认证上的相应选择项进行选择。
② 多ISP分别计费的需求,对应不同的ISP,计费策略不一致。
考虑到用户以上的需求,需要在学院的内部提供不同的路由策略,即用户访问教育网的相关网站点,通过CERNET的线路,而访问其他的网站如:新浪网、163等网站则选择运营商的线路作为出口路由,这要求核心的交换机或出口路由器能提供策略路由以支持该特性。
2) 用户管理的需求。
① 使用方便,存在Web认证需求。要求能做到基于Web的身份认证、多ISP选择、用户费率查询、宽带动态调整(隐形需求)、多Web界面(隐形需求)等。
② 需要解决账号和端口绑定问题。通过此种方式限制账号的使用区域。
③ 能够实现全网的安全管理,包括:IP、MAC的盗用问题、防止介入用户的非法dhcp、server、proxy等用户。
④ 对于用户的上网行为能够实现实时的跟踪以及事后的追查。
⑤ 对用户带宽进行控制的需求,要求设备能对用户的带宽进行控制,譬如限制为64K、256K、512K、1M、2M、5M、10M等等级。
3) 多种教学方式并行的需求。
随着校园网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依托于网络给学生提供多种特色教学模式
① 多媒体教学。为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全方面的教学资料,越来越多的学校在自己的内部局域网上面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资料,如:多媒体教学课件、典型的考试资料等等提供给学生上网下载使用。
② VOD点播业务实现,通过建立VOD视频服务平台,利用交换机提供的组播功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视频效果,同时节约用户带宽。
③ 远程多媒体教学的实现,利用校园网、互联网及远程视频的交互平台使教育资源无地域性差异,充分共享教师资源,并能实现教学互动。
4) 安全管理的需求。
① 校园用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因此校园也成为黑客最多的场所之一,如何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成为建网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目前的主要攻击手段有DOS、DDOS等。
② 上网日志的需求,主要配合公安机关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校园的安全
组播业务的需求,特别是可控制组播的需求将随着校园信息化的深入而体现出来。
3 校园网络的设计原则
早期的校园网主要是用内部教育系统主机资源,共享简单数据库,多以二层交换为主,很少有三层应用,存在安全、可管理性较差、无业务增值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现在校园网建设要实现内部全方位的数据共享,应用三层交换,提供全面的QOS保障服务,使网络安全可靠。从而实现远程教学,提供可增值可管理的业务,必须具备高性能、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可管理、可增值特性以及开放性、兼容性和可扩容性。
校园网络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开放性与稳定性原则:在设计校园网络时应尽量采用结构化、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技术选择必须符合相关国际标准及国内标准,避免个别厂家的私有标准或内部协议,确保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联互通,满足信息准确、安全、可靠、优良交换传送的需求;开放的接口,支持良好的维护、测量和管理手段,提供网络统一实时监控的遥测、遥控的信息处理功能,实现网络设备的统一管理。
满足校园网络各种不同用户需求、达到校园网络系统稳定、保证总体方案的设计合理、便于校园网络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与维护,同时也应采用开放性的网络体系,方便网络的升级、扩展,在选择服务器等网络产品时,使用支持的多种不同网络协议的国际标准化产品,在保证校园网络稳定性的同时具备开放性。
2) 先进性与实用性原则:网络技术发展快,设备更新淘汰也很快。在设计校园网络时既要采用先进的概念、技术和方法,又要注意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成熟、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校园网络能够适应将来校园网络发展需要,保证在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
由于学校资金并不充足,部分先进设备不可能一步到位。另外,学校的应用水平也有限,某些过于先进系统和设备即使安装了也会存在利用不起来的现象,因此,在设计校园网络时应在先进性的指导下面向实用,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应用、经济的原则。
3) 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则:校园网络的安全与可靠包括设备、系统、应用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在设计校园网络时,在结构、设备、系
(下转第1860页)
(上接第1814页)
统、应用、性能等方面所面临的威胁以及可能承担的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然后制定规范和措施,确保校园网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校园网络安全是整体的、动态的,校园网络安全既包括采用相应的安全设备,还包括相应的管理手段。网络安全随着环境、时间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在设计校园网络时应充分考虑系统安全的整体性和动态性。
校园网络为多种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互联并提供不同目的的服务,要求不仅能进行灵活有效的安全控制,同时还应支持虚拟局域网、虚拟专用网,以提供多层次的安全选择。在设计校园网络时,既要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系统的安全机制、数据存取的权限控制等,保证网络可靠性,包括网络物理级的可靠性以及网络逻辑的可靠性。
4) 可扩展性原则:在设计校园网络时,要具有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的思想,随着学校不断的扩招,业务的增长和应用水平的提高,网络中的数据和信息流会按指数级增长,需要网络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并能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把校园网络建设成完整统一、组网灵活、易扩充的弹性网络平台。设备应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系统和产品,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力,满足将来系统升级的要求。
5) 可维护性原则:校园网络系统规模宠大,应用丰富而复杂,需要校园网络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具有监测、故障诊断、故障隔熟、过滤设置等功能,设计时,应尽可能选取集成度高、模块可通用的产品,以便于管理和维护。
总之,在设计校园网络时,不仅要保持校园网络的先进性,而且要保持校网网络的实用性,不仅要考虑学校的现有需求,也要考虑学校未来发展规划,不仅要考虑利用先进技术,还要考虑学校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 王敏琦,孙淑玲.高校校园网建设规划要点浅谈[J].山东通信技术,2004(1).
[2] 钟嘉鸣.高校校园网网络平台的规划与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5).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文化的特点
(一)开放性
互联网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人们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日益紧密。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媒体,通过互联网可以快速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言论。网络的开放性,为人们了解全世界最新的科研信息、咨讯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二)虚拟性
虚拟性是网络文化显著的特点之一,网络时代下,人们可以匿名发表言论,聊天、购物都可以不使用真实的信息。虚拟性的网络文化特点也让人们享受到虚拟文化不受约束的特点。同时,虚拟性网络文化的特点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平等性
网络文化面前人人平等,是当今网络文化下的另一个特点。每个人都拥有发表言论的自由权与平等权,人们可以在网络文化下可以不受社会地位、等级差别的约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
二、网络时代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法治和道德方面的教育
网络文化下的自由权,要求大学生建立在不侵犯道德与法律的基础上,因此,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法治和道德方面的教育,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网络言谈举止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大学生的个人道德素质。学校可以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培养大学生网络法治意识,提高大学生网络文化下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利用校园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网最受大学生的青睐,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网浏览量较多的特点,利用校园网平台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们可以利用校园网的平台,对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地了解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与困惑,并及时地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学校应该在校园网上发表一些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号召的一些文章,发表一些社会热点与咨询,引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学校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促进与大学生思想上的沟通、交流。
(三)加强对网络思想教育队伍的建设
网络文化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也需要高素质、高效率网络思想教育队伍的建设。高素质网络思想教育队伍的建设,才能够保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常高效地开展。高素质网络思想教育队伍既需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完善的价值观、世界观,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网络经验。高素质的网络思想队伍的建设,能够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转,促进大学生在网络文化下的思想政治的熏陶。
三、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重大意义
(一)丰富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帮助
丰富的网络文化能够为大学生的生活带来趣味性,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有一定的帮助,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健康的人格关系。同时,大学生可以受到丰富的网络文化的熏陶,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增长见识。最后,网络文化的刺激影响下,人们的求知欲愈来愈强烈,变学习被动为主动。
(二)网络文化能够改变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观念
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可以接触到世界多元的文化,形成多元化的理念。世界多元文化的刺激,让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上也有了个全新的认识。网络文化的吸引下,大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创新、求实、文明、竞争、合作等文化理念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认同与推崇。
(三)网络文化的平等性使大学生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以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是停留在说教上,思想政治教育的防止较为单一,同时,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不乐于接受,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网络文化的平等性,能够改变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网络文化的虚拟环境下,大学生可以消除个人的顾虑,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自己思想道德的提高。网络文化的平等性,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重视,教育上也不再处于被动状态,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四、结语
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将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网络文化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受教的兴趣,积极地学习思想政治。
参考文献:
[1]谭金荣,冯永泰.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011.
[2]张俊,梁洁,翟崇华.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调查报告[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004.
[3]刘冬雪.论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007.
[4]李兴保.网络文化与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002.
[5]欧岚.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023.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亚文化,其导向性十分明确,就是必须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不利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文化活动,是必须调整的。校园文化的这种导向性,使培养职校生的爱憎分明、对社会和工作负责、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等性格成为可能。校园文化对学生性格养成有两方面的可塑作用。
1.校园文化可使性格变得明晰而稳定
性格有好坏之分,在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汇集了各类性格的学生,其性格在不断地交融、碰撞、升华,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性格,如独立、谦虚、诚实、勇敢、正直等受到欢迎和尊重,而不良的性格,如依赖、虚伪、怯懦、马虎、阴险等受到排斥和指责。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择其善而从之,逐渐使自己的性格变得明晰。同时,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学生仅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就如同一个乐队的指挥,以他们自身的权威性和人格力量,足以左右校园文化的全局,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的模仿、稳定,让性格成熟起来。
2.校园文化可使性格变得丰富而优良
马克思认为,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个体是在参与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完善起来的。职校生往往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随着活动来调整、改变、修正、发展自己的性格,不断地内化一些大家公认的受欢迎的优良性格品质。一方面,不良性格得到不断修正或克服,如自卑变成自信,懒惰变成勤奋,孤僻变成合群等。另一方面,优良的性格也在不断优化复合。如原本勤奋刻苦的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可逐渐变成一个勤奋刻苦、独立乐观、果断宽容的优良性格复合型的学生。优良的校风、学风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更是一种无声的熏陶与激励。
二、校园文化与能力培养
校园文化对职校生能力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
1.可提高职校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一些职校学校在寒暑假期间都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是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内容,主要是以了解社会为内容,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培养社会参与能力为目的的社会调查活动。调查活动后,一般都要求学生完成调查报告,还专门召开讨论会、报告会,对优秀的调查报告进行经验交流并表奖,职校生往往对这类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
2.可培养职校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成功地运用管理者的知识和能力影响工作的活动,并达到最佳的工作目标。职校的各类学生活动组织或协会,大部分由学生自主管理、经营,学生社团组织的这种自治特点,为职校生锻炼自身组织、协调、管理、经营的能力提供机会。一些在校期间担任学生社团组织负责人的学生,在职业工作岗位上都表现了极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3.可培养职校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尤其是教学、科研和生产第一线,没有熟练的操作能力,都是很难胜任的。为培养职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都增加了专业技能大赛以及各类竞赛性活动的比例。一方面,能够加强专业操作训练,使学生尽早掌握本专业实训技能。比如,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工具化,要求职校生有较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电工操作;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绘图技能;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电算会计相关技能等等。另一方面,各类竞赛活动和社团组织,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展示机会。例如,英语俱乐部、电脑爱好者协会、文学社、小记者站、心理学社、礼仪队、环保协会等一些实用性强的社团普遍受到职校生的青睐。
4.可培养职校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应用一切已知信息,创造性地完成一定的创造活动,生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里的产品可以是一种新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思维成果。在职校的各类校园团体、协会的活动中,从活动方案的构思设计到活动过程的组织实施,都由参与的学生自主完成。学生们积极思考,缜密构思,大胆设计,开拓了许多有创意的活动,这个过程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校园文化与心理卫生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职校生的身心健康。注重研究和探讨校园文化与职校生心理卫生的关系,有助于提高校园文化的质量和效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1.物质文化与心理卫生
物质文化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文化(如办公场所、教学设施、后勤设施和各种娱乐场所的基本设置、内部环境等);校园环境文化(如校内建筑的形状、结构和布局,校园内的绿化和卫生状况等)。先进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有利于职校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心理状态,克服因基础设施落后而产生的自卑心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以宁静、乐观、向上的心境,减轻紧张和焦虑,同时还能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在这和谐的生活环境中,同学之间能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有利于学业的有效进行。目前,一些职业学校在校园内设计了各种塑像或浮雕,这些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并努力使其体现该校办学宗旨的一种风格或一种精神。例如,医学类学校一般有华佗、李时珍浮雕,师范类学校一般有、陶行知塑像等。每一个人物都能让人追忆辉煌的过去和憧憬美好的未来,每一个人物都蕴藏着一种人格力量。类似这些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既起到了美化校园的作用,又能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可谓无声胜有声。
2.精神文化与心理卫生
美国教育家布莱森说,“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的对师生发表演说,而且师生的确会注意它,并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和影响。”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风建设是精神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强校风建设,通过校风的熏陶和感染可以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积极的影响。如某职校“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对学生无疑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和无形的驱动力量,它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促使学生内省自我,见贤思齐,从善如流,逐步养成健全的人格。如果校风不正、班风不良,那么,生活在这种氛围下的校园成员,就会感到孤独、无助、烦躁、紧张、压抑和对立,就会对集体、对他人冷漠,心理上产生挫折感。反过来,学生长期处于心理冲突氛围下,亦绝不可能营造优良的校风,绝不可能营造优良的精神文化。
3.校园网络文化对职校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互联网日益显现其巨大的威力和诱惑。职校面临着网络文化的挑战,受其影响最大的是学生。一方面,校园网络文化因图、文、声、像等多媒体和超文本技术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扩大知识面,部分地改变人际互动和交往方式,从而提高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存在形形的暴力犯罪手段以及网上危险交往的可能性,职校生的道德防线和心理健康随时可能受到冲击,个别职校生可能出现网络文化中毒和网络成瘾综合征等。因此,职业学校要重视校园网络心理教育。比如,针对那些整天沉湎于电脑世界中,退缩、孤僻、外表冷漠、内心焦虑,对人充满敌意的职校学生,要帮助他们重新塑造自我的健康人格,帮助他们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正确理解他人的情感反应,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
四、结语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语文;活动写作
新修订完成的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从必修一到必修五,都设定了活动写作这一单元,这使得活动写作也逐渐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之一。现代社会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各学校校园网的构建,使得教师在教学期间对网络的依赖性也不断提升。因此,在网络支持下,如何开展活动写作教学,保障活动写作的实践性,变成了高校语文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
一.相关概念界定
所谓的活动写作,又被称为“活动型写作”,指的是一种相对于“课堂写作”这种为了满足考试要求出现的理论型写作教学,更加重视实践性的新型语文写作教学形式。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编对于活动教学的定义为:活动写作指的是通过向学生布置一项学习任务,设计一项写作教学活动,借助教学任务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写作的相关知识,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组织活动完成写作教学。因此,就活动教学本身来看,其兼具任务型和活动型两大教学特点和性质。此外,网络支持是指以Wiki、Moodle等网络平台构成的校园网来构建出一个能够支持高中语文开展活动教学的“网络写作社区”。
二.分析活动写作实践的原因
1.新课改对写作教学提出的要求。自教学改革开始以后,各个版本的教材也在逐渐被重新修订。对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来讲,其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每一册的必修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设定了一章活动写作内容。就活动写作本身来看,其在教学中强调教师在面对特定教学对象,为了能够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而组建一个能够引起大家共同兴趣的话题,引导大家展开对话交流和互动。活动写作在教学期间重视实战型的教学写作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收集文献资料、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影视视频等方式获得并分析相关资料,强调自主和合作学习。众所周知,好的文章都来源于生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设定一些更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提高活动教学的实践性,让高中生可以真正融入生活之中,更加用心思考活动写作教学单元每一节的内容,从而确保高中生本身的探究、发现和实践能力可以得到真正的提升,进而让学生迈入到一个“以我手、写我心”的教学境界之中。此外,苏教版新教材的大幅度改革,也应当引发我国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认真思考:即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才可以确保教材资源可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满足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提高活动教学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确保新课标教学理念可以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等。2.网络技术为写作教学改革提供支持。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更加注重语文教学育人功能的发挥。即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写作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对自己的人生发展做出初步规划,以便确保学生可以借助活动教学这一课程来实践自己的全面发展,明确自己人生的价值追求。就写作活动这一教学章节来看,其强调的是一种实战式的教学活动过程,所以,其整个教学流程就需要借助相应的教学平台来记录,而校园网络环境的构建,则极大地满足了这一要求。在网络支持下,活动写作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写作形式的存在还可以便于学生自主创作,让学生和老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来互相评定和修改。并且,因为网络环境本身的开放性和共享性,还可以扩大相关作品的阅读方位,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更多的示例,不断修改自己的文章,使最终呈现出的文章立意和内容更加完美。此外,网络支持下的活动写作教学极大地打破了时空上的束缚,可以将整个教学活动从课堂上一直延伸到课堂之外,更加方便教师指导学生,从而提高活动写作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网络支持下活动写作实践研究
1.活动写作实践教学要求。在网络环境支持下,在语文活动写作教学单元中,教师应当以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为主线,将教学内容以更加巧妙的设计手段隐含到整个教学互动中,通过Wiki、Moodle等网络平台,构建出专门的网络写作社区,为活动写作学习环境的创建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平台中,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或者是独立完成的方式,对教学任务展开实践研究。这样一来,当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就能够摸索出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手段,使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得到全面的培养。与此同时,就活动写作本身来看,其包含了写作前、写作时、写作后三大阶段,整个写作过程中“实战”意味较为浓厚,所以,教师需要以任务为导向,展开教学活动。在写作前,教师需要设定写作主题,借助网络平台支持学生共同协商活动任务,找寻相关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时,教师需要与学生协作完成文章的修改工作,这种协作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通过网络平成;在写作后,学生应当分别展示自己的习作成果,先在学生间互相评价,而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最后,教师综合每个学生的写作成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定,从而选定后续的教学内容和模式。2.活动写作实践教学原则。首先,学习任务的设定需要具有层次感。高中生在学习活动写作知识时,需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所以,学习任务的制定需要结合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在充分考查每个学生对新知识接受能力的同时,对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程度的学习任务。例如,从收集资料开始,再到综合所有资料和阅读成果后完成的论文写作,确保任务难度是由简单到复杂的整个过程,确保学生在初次接受任务时,就能够树立起自信心。其次,知识难点和重点需要被分散到不同的学习任务中。因为活动写作主题具有较强的开发性,所以,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需要结合每个单元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能够利用的社会和教学资源,对任务进行分解,将该单元主题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分散开来。最后,密切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具体时间。对高中生来讲,如果自己长时间无法完成一项任务,其对于这一任务原本的学习任务就会所有降低,逐渐丧失自信心,对任务产生畏惧心理,进而导致活动写作的教学难度所有增加。因此,教师在设定学习任务时,不仅要合理规划学习任务的难度,还需要设定学生完成每项学习任务的时间,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同时,避免学生在学习期间出现惰性心理。此外,教师在课下利用网络社区布置教学任务时,也需要注意难度和时间,尽可能保证大多数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3.活动写作实践教学流程。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活动写作教学时,应当将其分成不同的教学阶段:第一阶段,教师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明确本单元的写作任务的主题,结合实际情况,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引导学生通过协商的方式在教师明确的写作方向中确定具体的写作方向和内容。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参考教材内容阅读相关文章,进入社会活动相关的写作素材,学习写作知识,以写作来促进学生阅读,让学生的发现、探究、实践能力都可以得到真正意义的培养。第三阶段,学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写作主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互评互比的方式对完成的文章进行修改,形成最终的创作成果,使学生写作写作、合作学习的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4.活动写作实践教学案例。以苏教版教材必修五第一章节中的活动写作单元为例:该单元主要是要求学生的公民意识和人文情怀等写作观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创作说明类文章时,内容应当要将主题清楚明白地叙述出来。以2014年4月13日《新快报》报道的内容为例:主题:广州首家茶文化体验馆——“可以兴”茶文化体验馆落地广州分寸茶叶市场。内容:体验馆以茶叶为主要的载体,通过将品茶、赏茶、制茶等因素结合到一体,为市民深入了解和体验茶文化提供更多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教导学生撰写说明文类的写作文章时,应当要先设定活动写作目标、之后再明确活动教学的媒体和策略,最后划定具体的活动教学流程。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学习设计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调查报告和新闻的特点、学习撰写新闻和调查报告。学习多渠道收集材料、积累写作素材、思考分析的方法的;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给人们价值观和人文观带来的变化。活动教学策略和媒体:教师可以选择“茶文化的宣传”为主题,设定学习活动写作的网络和情境,借助一系列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该网站上完成阅读和写作任务,提升自己语言运用能力。活动流程:确定任务——实施任务——任务交流——任务评价和写作成果检测。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各行业领域转型发展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剧,对网络技术的依赖性不断增强,教育界也不例外。高中语文作为高考中的重要组成,其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学校的下一步招生,还会对学生高考总成绩的好坏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大部分高中生本身的写作能力比较低,而活动写作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在网络支持背景下,教师要想提高活动写作的教学水平,可以适当地借助网络教学手段,通过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的方式来满足网络支持下活动写作的各项教学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考试成绩。
作者:周文峰 单位:江苏省盐城中学
[参考文献]
[1]吴春玲.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方法及优化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6):171-172.
关键词:家校互动;监管;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001-02
在我国,基础教育是指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来讲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来讲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简称家教,英文是tutor)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而长期以来,基础教育期间的家校互动处于单项的状态下,即学校热衷于和家长沟通,而家长则很少或不愿和校方沟通。过去一提到某个学生的家长去学校,大多是因为孩子闯祸了而被传讯的,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家长不愿意去学校,更不愿意参加家长会,除非是那些学习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的家长。
所谓家校互动,从广义上来讲,就是校方和家长长期保持着联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等进行监管,以保证学生正常、健康的发展;狭义上来讲,家校互动就是校方和家长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方式进行互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与监管。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家校互动更多的会由移动网络和互联网络来承担。家校互动最早起源于上海,是2007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由上海市信息委、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推动,为中学、小学的学生、教师、家长服务,免费提供相互沟通交流的网上互动平台。家校互动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个性化的教学信息(例如自己的、本班的),享受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这大大方便了校方和家长方的联系、沟通与对学生的监管。
那么,既然家校互动在网络条件下有这么多的优点,我们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建设呢?
首先,移动网络条件下短信平台互动模型的建设。河北省最早由中国移动河北分公司开发了高校通网络平台,随后中国联通也开发了同样的家校通平台,随之中国电信也开发了自己的平台翼校通,这都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巨大的帮助。通过网络平台,基础教育学校把学生的家长信息及联系方式输入,建立班级群,不同的管理层有不同的权限,可以对不同的班级进行管理,这在手机拥有量不断提高的今天,有着巨大的意义。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家长发送消息,提示作业监督,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沟通,家长也可以通过平台向学校提出相关咨询,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或对当前的教育提出有效的建议等等,这大大方便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
据一份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手机拥有量为每百人73.6部,智能机的拥有量为43%,况且,我国国产手机以功能强大、方便快捷、价钱便宜而坐拥8亿手机用户,就价钱来说,多到几千几万元一部,小到几十元或缴费赠机,手机在当今中国社会已经不是什么奢侈品了。所以说,以现在的经济条件来说,普通家庭拥有一部手机是很现实的,只有个别偏僻贫困地区可能实现不了,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推广,使家校互动能在网络支持下得到方便快捷的展开。另外,我们也要尽量推进三家公司的公益,减少客户端的额外支出。以河北移动高校通短信平台为例,使用客户段需缴纳每月3元的使用费,同时赠送10分钟免费通讯;而河北联通分公司的家校通对客户端是免费的,而且也提供了其短信平台的各种功能。
虽然河北移动分公司有赠送优惠,但从客户心理上来说,还是有一定的疑虑的,而河北联通分公司成了最大的赢家,它不仅打破了移动公司垄断的家校平台,还为自身赢得了客户。从另一方面来讲,虽然3元钱不多,但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毕竟也是一笔额外的开销。所以,我们各个电信商在盈利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家校平台的公益性,多为学生和家长考虑。
其次,互联网络下的校园网络建设。当前,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主页,上面承载着大量的信息,有些被很好地利用了,成为学生、教师及家长沟通的平台,而有些则浪费掉了资源,成为了学校建设的指标性负担。实际上,开发好的校园网络平台,会给学生、教师及家长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快捷。比如,校方可以通过权限上传相关的学习资料、背景材料,在条件允许的地方,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向学生布置作业,进行任务型教学,上传部分名师的讲座、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等等,以保证学生把有限的网络时间放在有效的网络资源利用上。家长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平台上的提示,对自己的子女进行相关的辅导和监管,保证学生学习的正常进行。从校方和教师来讲,则需要根据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和自己的专业对校园网进行及时更新和上传相关信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校园网的需求,这表面上似乎是工作量的增加,但实际上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有利于资料的系统性和学生查询的快捷性,更有利于家校双方的互动,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管。另外,从校方来说,可以在校园网上开发学生参与性强的聊天室、论坛及贴吧等,以便从学生的发言中更好地掌控和管理学生,也使学生有一个发泄和倾吐自己心声的场所,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从家长来讲,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了解学校的校历、课程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各科目的成绩分布走向等,从而对校方的要求、教师的教学及子女的学习情况等有所了解,方便其与校方互动起来,对子女进行有效的监管。同时,校方还可以适时举办校园论坛或文章等评选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与家长能够真正的参与进来,通过活动设置相应的荣誉和奖励以刺激活动参与者的热情,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
再次,互联网下的电子邮件建设。如果说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条件上互联网的话,现在绝大多数手机用户是可以通过WAP、GPRS或3G网络上网的,在此可以通过手机网络收发邮件。当然,这适合于文件比较长、手机短信解决不了的情况。要是字数较少,我们搞短信平台就可以了。在这一点上,校方需要搜集家长及学生们的电子邮箱地址,以保证信息沟通的顺畅。学校可以发送相关的作业内容、调查报告等,家长也可以以电子书信的形式询问学校关于孩子学习生活等相关的问题,这样也就避免了当面沟通的尴尬和路途的奔波。同时,校方和家长还可以通过该形式进行相关的互动,使学校的建设处于有利的监督之下,使青少年的成长处于有效的监管之下。
综上所述,在网络条件下的基础教育家校互动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已经有许多学校已经建立起了初步的网络,但家校互动的真正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它不仅需要社会搭建一定的平台,还需要家长能真正与校方合作并互动起来,为广大青少年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不仅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还有利于家长对学生的监控,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对基础教育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广平.网络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
[2]聂娜.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9).
摘 要 中国体育全民健身化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增多,使人们对能带来休闲娱乐的体育运动的需求不断增大,更重要的是社会各方面普遍认识到体育产业所具备的多元化功能和巨大效益,多种所有制经济体步入体育行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体育运动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 成都 高校 网球 俱乐部
一、成都市网球运动发展状况
(一)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开展网球运动的基础
成都自古以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战国时期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铸造了天府之国,深居内陆的位置又免受了战乱之灾,成都人民天然就具有一种幸福感,并传承了包容的性格。成都是全国网球运动开展最早的城市之,而成都相对温和的气候,冬季在球场上依然可以看见热情洋溢的网球爱好者,场馆利用率得到极大提高。成都网球运动在其发展的半个世纪至今,其发展速度飞快,已经逐渐进入全国网球发展的前列。
(二)强大的群众基础、过硬的硬件设施是网球运动开展的保障
据相关部门统计,成都参与网球运动的人口从最初的几十人在短短的时间内便发展到截止2011年的十万网球人口。据统计,成都市的网球场地在2000年只有500片,而根据网球运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相关部门的重视,通过各种方式的投资修建,目前,成都市网球场地数量与2000年相比,几乎翻了一翻,达到980片之多[1]。
(三)积极推进校园网球文化推广,让成都的网球运动具有强大的发展动力
2006年由成都市体育局、成都市教育局和成都市网球协会牵头的网球进校园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将成都市金琴路小学作为第一个校园网球的试点学校,在其开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截止目前,校园网球试点校增加至32所[1]。校园网球的开展,使得成都市网球运动可塑性越来越大,青少年的参与,增加了成都市网球运动的活力,为网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成都市网球运动存在的问题
(一)网球消费结构不合理
据王丽萍2005年硕士论文对成都市419名网球消费者进行的调查显示,在购买网球拍、球鞋等实物型网球消费支出比例上消费者愿意投入较多货币资本,而在参与型网球消费支出中大部分消费者则选择去免费场所进行网球消费,在观赏型网球消费支出上高达80%的消费者通过电视、网络等免费途径观看网球比赛[2]。实物型消费支出奠定了网球开展群众基础虽然广泛,但说明在赛事方面或因门票太贵或缺乏吸引力。
(二)相关专业人员欠缺
从业人员作为网球经营的直接操作者,负有网球培训、网球指导、网球咨询等技术性工作,其素质与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对经营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据王锐2007年硕士论文调查显示,有关从业人员的调查表明,在学历结构上本科学历者仅占22%,专科与其他学历之和为78%,专业化结构方面:本科(体育院校技术科类本科生)占9.8%,而且大部分为兼职人员,受专业培训者仅占2%,未受专业培训者占28%[3]。就网球市场的管理层而言,无论是学历结构还是专业化水平都有待于提高。
(三)网球场馆数量不足,经营状况不乐观
成都现全川有网球场约900余片,成都地区已达650片(沙地占17%),其中各类网球场馆产权所占的比例从高到底次序为国有49.6%,集体占30%,股份制占私有12.4%,私有占8%[3]。可见成都目前网球场馆说成都市的网球场馆仍然是绝大多数属于公有经济成分,特别以国有经济成分居多"这表明成都市的网球场馆的经济成分还很单一,这就造成多数网球场馆收入来源单一,经营状况并不乐观。
三、成都市网球运动与成都市高校的互动关系
(一)网球运动的发展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校园文化可定义为: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4]。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它在校园中的营造和蓬勃发展对我们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理念具有深远的作用和影响。网球运动深厚的内涵:“从运动到休闲,从生理到心理,从社会到环境,从营养到养生,它独特的魅力己成为现代社会所崇尚的生活方式之一”在网球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将有助于把高校学生真正塑造成为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团结协作、适应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二)校园引进网球运动的互补优势
现在的大学生年轻而充满活力,喜欢新事物,更愿意尝试和接受新事物,是未来网球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在高校中建立网球俱乐部,做好网球运动的推广和普及,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也培养了更多的网球人口。体育系统在长期比赛实践中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教练员,形成了优良传统并积累了很多经验,有技术指导优势、场地器材优势、组织训练和竞赛的优势。教育系统有生源优势、文化教学优势、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的优势、思想教育的优势和体育普及的优势。在校园中引进网球运动,吸收网球运动队进行训练学习,增加体育人才的文化修养,同时可以使更多业余爱好者享受到各种优惠的网球资源。
四、成都市高校网球俱乐部构建原则
(一)充分发挥高校各院系部的支持
网球俱乐部的运作与管理渗透了高校学科各个领域,包括经济与管理、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在比赛训练过程中难免又会遇到受伤,这时涉及到医学康复专业。可以说网球俱乐部是整合学校学科资源的一条途径,要求高校各院系支持与配合。
(二)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网球俱乐部作为学生校内知识学习和校外实践锻炼的连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参与思考的积极性,不仅提高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社会体育组织能力的培养。
(三)学校建设与社会力量相结合
积极吸收社会赞助,通过日常广告招商、赛事冠名赞助、奖品提供等方式提供企业参与空间,一方面企业在参与过程中,宣传了自己的产品,另外也给企业发现学校人才的机会。
五、成都市高校网球俱乐部发展的规划
(一)结构规划
成都高校网球俱乐部发展主要依托于学校三个管理部门建立,俱乐部人员主要构成人员为学校团委管理的相关领导、网球骨干教师以及学生干部。俱乐部下设网球协会负责日常的学生网球活动,类似于学生社团,可以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但由于网球俱乐部是高于网球协会的一种模式,在组织中大体育赛事和训练时需要更多权威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所以网球俱乐部主要在赛事以及训练进行管理,并与社会力量成为互相合作的关系。
赛事管理主要包括:赛事的组织引进工作、赛事排名计分、比赛各种技术性工作。
训练管理主要包括:场地租赁管理、裁判员培训、学校专业网球运动队的集训。
(二)运行规划
1.作为学校学生课外活动组成部分
高校体育应是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尝试以体育俱乐部式的活动形式,将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课教学融为一体,统一管理,使课外体育活动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展开,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可以将学生参与高校网球俱乐部的活动,看作是对体育课程的补充教学。网球俱乐部由于自身的消费特性和经营特性,使其在执行操作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社区体育和利用社会相关资源,达到缓解网球俱乐部师资缺乏、资金紧张等问题的效果;正因为如此,高校组建网球俱乐部可以作为高校体育社会化改革的突破口,通过网球俱乐部的运作积累经验和培养相关人才,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产业化、社会化发展奠定基础,促进高校体育社会化改革发展[5]。
2.作为业余网球爱好者进行活动的场所
据2011年成都市体育产业专项统计调查报告中针对市民消费性体育健身习惯调查指出,增加场馆数量、降低场地收费是消费者的主要诉求[6]。高校网球俱乐部以依托校园的优势,可以为网球爱好者提供价格低廉的体育锻炼场所。
参考文献:
[1] 朱婉宁.成都打造“网球城市”的可行性分析[J].内江科技.2011(8):21-30.
[2] 王丽萍.成都市网球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四川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2005.
[3] 王锐.成都市网球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7.
[4] 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5] 李巧灵,曲天敏.高校网球俱乐部发展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4):87-89.
[6] 成都市体育局,成都市统计局.2011年成都市体育产业专项统计调查报告[R].2012.5.
1“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质
1.1自信,但受挫和心理承受能力差
“90后”大学生大多生活在“4+2+1”家庭,即四个老人加上两个大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毫无疑问,孩子就成为了家庭的中心和精神支柱.为此,父母会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除了学校的文化课,还会根据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参加声乐、器乐、武术、舞蹈等各种特长班,使孩子们拥有一技或几技之长.也正是这种物质和精神的相对充足使他们有了自信的资本.但由于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万千宠爱之中,没有经历任何风雨.因此,他们就像温室中的花朵,面对外界的风雨和挫折,竟然惊慌失措,甚至遇到一点小事也会产生反常的心理、情绪和过激的言语与行为,受挫和心理承受能力差.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72.3%的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
1.2自我,个性张扬,但团队意识相对缺乏
独特的成长环境促使他们形成了与以往任何一代青年更明显更独立的自我意识.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反对父母和老师等长辈高调式的说教,有自己鲜明的主见和思想,喜欢且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喜欢展现自己,彰显自己的个性;喜欢新颖、有个性的事物,从衣着外表、兴趣爱好、行事风格都追求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喜欢追求“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过于关注自我的意识,而忽略他人的感受.正如他们自己所说:“我们不需要别人来定义,我们是自己,我们只做自己,我们只能被自己左右.”这容易导致他们在团队活动中,一味追求自我表现,自我利益,从而忽视了团队其他人员的利益和团队的整体利益,导致团队意识淡薄,集体归属感薄弱.
1.3接受和创新能力强,但网络依赖性强,实践能力差
“90后”大学生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络,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大量出现.他们从小就接触网络,学会了通过短信、网上聊天、博客等新的传播方式获取信息的本领,尤其是到了高校,校园网络已达到很大发展,几乎每人每天都可以上网浏览各种信息,接触各种新事物,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新动态,学习各种专业前沿知识.据全国首份“90后”大学新生调查报告统计,“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通过电话、短信和QQ等方式,其中发短信和打电话、聊QQ,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榜首.[1]为此,他们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接受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然而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在给“90后”大学生带来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负面效应.现实生活中,部分“90后”大学生过分迷恋网络,形成网瘾,从而很少参加实践活动,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为此,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比较差,甚至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生活和生存技能都欠缺.同时,过分迷恋网络的他们还有可能逃避正常的社交活动,妨碍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甚至有些同学会产生自闭心理,形成不健康人格.
1.4思想主流健康向上,但价值观更倾向现实性和功利化
“90后”大学生政治时代感和使命感较强,政治意识较高,能主动关心时事和国家发展,对道德尤其是生态道德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作用的确认也有很大程度的理解和升华,对竞争进取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的认同程度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在道德价值取向方面,他们也普遍奉承“利己利人”的观点,大多数人认为在利己的同时,还应该顾及他人、集体和社会利益;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他们较强烈的认同健康、亲情、友情、爱情等因素在自己成长、成人、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受市场经济洪流的影响,他们在价值实现方式上更加倾向于务实和功利,更加重视与现实利益的结合;在价值目标上越来越远离理想主义,趋同现实主义;在价值取向上也越来越摈弃集体本位、社会本位,追求个人本位,“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等强调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越来越受到他们认同.
2“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
2.1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针对“90后”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又对网络有很大依赖性的特点,我们应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正如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顾海浪所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方法,必须针对网络的特点进行创新,否则将失去阵地”.[2]为此,一要依据“90后”大学生主要依靠网络进行交往的特点,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阵地,譬如我们可以建立班级群和贴吧,通过BBS、E-mail、博客、飞信、QQ等“90后”大学生喜欢的交流方式,开展主题讨论、专题聊天、网上访谈等形式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二要依据“90后”大学生喜欢展示自我和创新能力强的特点,让他们自己建立或管理形势教育网、就业指导网、心理健康和教育咨询网、校园生活和娱乐网、科技创新网、专业知识前沿网等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通过对这些主题网站的建立和管理,一方面可以锻炼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充分展现他们的自我,发挥其创造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90后”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以及自身思想的不足之处,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思想“知”“行”合一,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2创新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针对“90后”大学生非常自我,有主见,不喜欢高调说教的特点,我们应把“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推到课外,推向现实生活,现实社会.正如某位哲人所说:“塑造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需要课堂上的讲述与灌输,更需要学生在现实中去体验.而课堂内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其高层次、终极的认知与接纳是在课堂外完成的”[3]为此,一要依托地方本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和创业精神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资源,从学生进校起就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创业精神教育.二要组织学生下到企业、行业,采取教师与学生、企业人员与学生、优秀校友与学生、家长与学生等四个面对面措施,有效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能吃苦、愿吃亏、敢创业的必备素质.三要依托特定节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譬如依托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依托地球保护日、世界卫生日等节日,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依托五四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依托残疾人保护日、汶川地震纪念日等特殊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心和无私奉献教育等.四要依托广播电台、电影等途径,开展有的放矢的教育活动.譬如可以通过学校广播电台,播报国家时事和学校发展动态,对学生进行时事教育,提高其政治素质;可以通过播放《信义兄弟》、《杨善洲》等教育片,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等.
2.3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教育的吸引力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它可以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求真务实、求知求美、开发智力、拓宽知识、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等方面,同时也能使学生多余的“能量”有正常释放的途径.[4]为此,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通过举办“石鼓文化大讲堂”、“孔子学堂”、“名师朝话”等活动,涵养学生的文化和思想素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技能节”、“宿舍文化艺术节”等文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快乐的审美观、生活观;通过举办“大学生学习节”、“创新杯辩论赛”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通过举办“迎新杯”和“校友杯”篮球、足球、羽毛球和乒乓球比赛以及拔河、越野长跑大赛、健美操比赛等体育实践活动,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通过举办诸如“导游大赛”、“园林艺术周”、英语演讲比赛、护士节等科技创新大赛活动,挖掘学生开拓创新的潜质;通过举办“心理健康周”、“心灵话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受挫能力.
项目学习教学法作为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杠杆”,在实施时,我们应注意选准以下四个“支点”,以期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支点一:任务
[课堂描述]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的特色吗?(项目学习)漫步校园,你们是否发现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办学特色存在不相契合的现象呢?是否发现还有很多地方的设计与我们的办学特色不相协调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到校园各处去走走吧。
PPT呈现学校景点(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地方):梅园、求真园、学校橱窗、项目活动中心、走廊、班级教室、专用教室、楼道……
师:哪些地方能鲜明地体现学校的特色?哪些地方应该改进,使之能彰显学校特色呢?
学生自由表达,其余学生评价。
师过渡语:最近,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有效地把“项目学习”的特色反映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去,希望同学们群策群力,为学校献出好主意。
[课后反思]
任务是学生探索活动的目标。项目任务的设计首先必须是源于真实生活的问题或现象。问题与实际生活相链接,这对学生来说显得“触手可及”,必然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的主动发问、主动探究,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经意间形成了。其次,项目任务的设计要具有挑战性。本课时中学生在解读名校校园文化建设做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考,对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而并非照搬、克隆他人的成功经验,这是具有挑战意义的。再次,项目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通过某项任务的完成,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材,而是投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包括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学习资源。
支点二:活动
[课堂描述]
活动一:典型示范,解读主题。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校园文化吧。
教师在校园网提供几组有关介绍名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的视频短片,让学生选择性浏览。典型示范,为下面学生自主选题环节作铺垫。
师:校园文化建设可能涉及到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
小结: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应该通盘考虑这些因素。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小到一草一木的布置,在设计时都要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凸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活动二:发散思维,收集创意。
师过渡语:看了资料介绍后,同学们想参与到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这个有意义的活动中来吗?
PPT呈现本次活动的主题:“我是校园文化小小设计师”。
师:你由这一主题想到了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把你最想研究的问题写在小卡片上。
引导学生围绕主题,立足项目学习特色,从“校园文化”设计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若干问题。
PPT呈现此活动环节的注意事项:①各小组推选一名记录员记录大家的问题;②围绕主题,交流自己感兴趣的问题;③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问题或内容;④选题的原则:有价值、可操作。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畅所欲言。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出示各小组的研究内容:特色展览室设计、增设校园景点、走廊展板设计、班级环境布置、“项目学习工作室”环境布置、校徽设计、校旗设计、擞锖岱设计、网站建设、宣传手册设计、对外PPT宣传设计等。
活动三:聚焦热点,筛选课题。
教师与学生一起合并归类,推选出大家比较集中的创意,确立五个子课题;以自主选择为主,教师适当调整,重组研究小组;成立“我是校园文化小小设计师”各子课题的研究小组,调整座位。
教师提议,学生自己选举小组长,自己在课后聘请指导教师,开展合作研究。
活动四:讨论分工,明确任务。
综合考虑各小组的实际需要,讨论并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任务。PPT呈现成员分工建议,供各小组参考采纳。
小组成员分工:采访、实地勘察和数据处理、资料收集(摄影、图书音像、网上信息)、文字编辑、策划宣传等。各成员明确具体任务:①采访:负责采访校内领导、教师、同学和家长。采访的内容先由学生自己草拟,指导教师适当引导。采访一周内完成。②实地勘察和数据处理:负责开展实地(如展览室)面积勘察活动,获得准确的数据和绘制简单的平面图;负责观察和拍摄校园内不能很好体现特色的地方,并作进一步的调查了解;负责整理采访人员得到的所有数据,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并作进一步的计算处理。③资料收集:负责收集我校师生在“项目学习”特色方面的一些获奖资料、各种活动的音像资料、校园网信息,负责通过图书室查阅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资料,负责网上收集其他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与做法。④文字编辑:负责对景点进行文字描述;负责随时录用采访得到的稿件,编辑小报或制作“项目学习以人为本”的专题展板;负责研究方案、调查报告等文字撰写工作。⑤策划宣传:负责原型设计和成果展示,向校内外师生进行宣传。这项工作可以和文字编辑合作完成。
教师温馨提示:分工根据各课题实际需要设置,不求面面俱到,有些分工根据任务的轻重可以合并,有些分工可以安排2人以上共同完成。学生讨论研究,现场填写分工安排表,并上交任课教师。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