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经济总量和集体资产的规模都迅速增加,这种情况下,集体资产的管理问题、集体利益的分配问题、产权问题等逐渐上升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矛盾和群众关注焦点。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组织和人口结构越来越复杂,已经退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是否仍然继续享受集体资产和集体收益的分配等问题也相当突出。这种背景下,创新原有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在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充分利用农村经济发展资源、提升集体利益分配的透明度、解决产权不清晰问题、完善农村承包经营体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北京市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创新分析
(一)面临的问题
1.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尽管国务院对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的法律地位此非常重视,并在法律层面上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和制度,但是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的法律地位仍然非常模糊,相关法律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法律性质、法律名称、成员资格、资产管理、利益分配、管理机构以及权力隶属关系等没有系统、明确的法律表述,甚至对一些问题的法律规定还存在矛盾的方面,对产权登记、履行独立财产权、税收管理、惠农政策规定等都造成了非常大的障碍。
2. 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管理不规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和资产管理。一方面,财务管理欠规范、制度不健全。例如,农村财务管理没有规范的收据,不重视日常开支发票,相关的审批制度也基本上被架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正规合同、没有质量验收、没有正式发票,在库存现金管理中白条抵库的金额越来越大、管理难度提升等;另一方面,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也存在诸多漏洞,集体资产流失、亏损问题非常严重。例如,北京市许多农村地区没有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账册,集体资产的管理情况、保管人等信息无从查起,直接造成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3. 新衍生人口经济权益在股东机制运营的集体经济下没有明确规范
北京市一些地区进行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实践比较早,但是由于缺乏实际经验以及制度设计不全面等问题,对新衍生人口经济权益没有进行完善的考虑,产生了诸多的利益矛盾问题。北京市昌平区等在开始采用股东运营机制模式中实施的是股权固化做法,对新衍生人口的经济权益缺乏一定的保障,引发了较大的争议。新衍生人口主要是新嫁入的北京市农村户口的妇女、外地嫁入的非北京市农村户口的妇女、新出生的北京市农村户口儿童、已经实现整建制转居的农业户口居民。由于股权固化规定农民在产权改革后获得的集体经济股权只能够在所属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进行转让以及继承,对新衍生人口如何获得集体权益、是否可以获得集体权益、持股多少等并没有具体明确和规范。
4.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从北京市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来看,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存在局部地区农民经济收入少、集体经营模式落后、经济发展水平层次较低等问题亟待解决。北京市3498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主要从事第一产业的有1953个,占到了一半以上;主要从事第二产业的有78个,约占2%;以第三产业为主要发展途径的村则有1467个,占到了42%。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业规模较小并且非常单一、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存在经营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继续提供良好的惠农扶持政策仍然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
(二)具体措施
1. 完善制度,为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以北京市昌平区的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为例,为了保障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该区先后制定了《股权合作社章程》、《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章程》等制度,在有效听取农民意见、整合农村经济发展资源的基础上,对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的股东大会、组织结构、管理责任、产权登记等问题逐一明确,为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昌平区按照集体通过的制度建立了农村经济发展股份合作社,并选举合作社的董事会,由董事会产生合作社的总经理职位。股权合作社的登记注册、营业执照登记等手续按照北京市规范的手续和制度进行。
2. 明确股权分配,使农村集体经济运营走上顺利发展的轨道
针对农村经济组织管理不完善问题,昌平区通过明确股权分配使农村集体经济运营走上顺利发展的轨道。昌平区农村集体经济股权分为集体股和个人股,其中,集体股为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成员所共有且不能超过集体净资产的30%,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集体股的经济收益进行规范管理。将个人股设置为户籍股、劳龄股,依据对配股资格人员的界定标准,户籍股为有集体经济组织户口的所有成员所有,劳龄股则依据劳动者的劳领和参与集体劳动的人员所有。
3. 完善利益分配,确保新衍生人口在集体经济中的权益
针对新衍生人口在集体经济权益分配中不规范问题,昌平区采取了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明确土地权益和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关系等措施,保障了新衍生人口在集体经济利益分配中的合理权益。昌平区在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基于土地权益的收益分配机制。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由集体股和个人股进行分配,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通过个人股股权享用集体建设土地使用收益,集体经济组织外部成员通过集体股享有集体建设土地收益。同时对国家征地情况下集体建设用地、农户承包土地、宅基地等的补偿款量化和分配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4. 开展试点,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
为了保证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推进,昌平区采取的集中试点、阶段总结、全面扩大、推进实施的思路。首先在矛盾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村进行试点,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然后在试点的基础上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完善,对完善后的改革方案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最后全面推进,对所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产权制度改革。
三、改革效果
进过十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北京市昌平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第一,农民在改革中得到了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成果。昌平区在2013年时的分红总额已经达到5.1亿元,多个村已经实现多年累计分红。第二,完善了集体资产的管理,解决了集体资产流失、亏损问题。产权制度改革中对集体资产进行清查和核对,对资产和债务有效明确,减少了不良资产的规模和数量。第三,调动了农民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提升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后理顺了各方面的利益分配关系,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协调性有效增强。第四,完善了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和制约机制。改革后,多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了权责协调的董事会,有利于农村经济管理的统一和协调。
四、经验总结
从北京市昌平区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创新改革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经验:第一,产权制度创新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注重研究阻碍创新和改革过程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股权制度改革只是产权改革的一种方式,但研究深层次的利益分配问题,加强制度设计等则有利于提升产权制度创新的效果。第二,产权制度改革需要解放思想,及时总结经验,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关系。昌平区改革过程中完善了管理制度,树立了民主法治观念,并通过集中试点和扩大试点总结了改革过程中的经验,有利于改革措施的扩大实施。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从村级来看,普遍存在着农村财务实行了会计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都是由乡镇记账,账簿由中心财务电算化系统打印,资金收付都要经过中心审批,村级不会有什么违规违纪事情发生。从乡镇级来看,乡会计委托中心和乡农村经营部门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都是由农村经营管理人员兼任委托中心审核员,记账员,从思想上认为如果审计出问题,岂不是自己失职失责,因此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不重视,尤其是在换届前进行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乡镇主要领导干部担心因离任审计查找出村干部的问题而引发农村社会不安定,更是轻描淡写,避重就轻,让审计走了形式。
二、审计措施不到位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要求审计组综合运用检查、询问、查阅、走访、列席会议等多种审计措施开展审计工作,而实际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往往仅是对会计凭证、账簿的检查,检查的重点也局限于财务审批程序、收支的合理性。而单一的账簿查询可能无法应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发生重大问题的风险,对证实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源管理、使用、处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存在重大缺陷,从而没有起到审计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三、审计整改不到位
在审计终结阶段,审计组向被审计村集体经济组织下达了审计意见书,指出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处理建议。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审计意见书提出的有关事项不重视,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没有对有关问题与行为进行纠正,没有针对管理漏洞建章立制,即使进行审计整改,也只是定个制度上墙,开个会记个笔记,整改效果不明显、不彻底,导致年年出现相同问题,惯性问题,没有真正达到审计工作标本兼治的目的。
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对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督和管理,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以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职责,是对农村干部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审计对严肃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率的重要性,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保护集体经济组织利益不受侵害,全面公正地评价和使用干部重要依据,也是加强自我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要从传统的财务审计主要是对财务报表、会计记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真实、合法等观念中转变过来,将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廉洁审计相结合起来,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债权债务、财经纪律执行情况、财务公开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开展全面审计,以达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目的。
一、充分认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新形势下,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调整提出的要求。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乡村区域撤并调整,原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集体不动产收益在集体成员中的分配问题、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的权益及份额问题等都凸显了出来。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对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解决集体经济产权主体模糊、监管不善、分配随意等问题,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农村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合理流动,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维护和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合法权益为核心,创新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现代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创造条件。
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民主决策,农民自愿。要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尊重农民群众的选择。二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要在民主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下,把公开、公正、公平精神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三是坚持规范操作,加强指导。改革方案要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整个改革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经过合法的民主程序。四是坚持广泛协商,稳步推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必须获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必须调动基层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须依靠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和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因村制宜,选择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接受的改革方式。
三、试点工作的阶段和内容
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清核集体资产、股权界定配置、资产运营管理为主要内容。
试点工作从8月下旬开始到12月底结束,每个县(市、区)选择1-2个村先行试点。整个试点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成立组织,制定方案。从8月下旬到9月上旬,时间20天左右。试点村要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成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共同组成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以下简称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组织实施试点工作。县(市、区)农委和乡镇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蹲点驻村,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全程指导。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要结合试点村实际,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并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讨论通过,张榜公布。各地试点方案于8月底前报省、市农委。
第二阶段:清核资产,配置股权。从9月中旬到11月上旬,时间2个月左右。清核资产是整个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重点,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县、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要联合组成清产核资小组,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含集体土地)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分别登记造册。要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对清核结果进行审核确认,并及时张榜公开。在清核资产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折股量化的资产。对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的折股量化范围、折股量化方式等重要事项,要提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
股权界定要坚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人享有股份、按贡献大小适当体现差别原则。股权分配对象的确认、股权配置比例的确定,要提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经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通过。股权配置时,是否设立集体股以及集体股占总股本的比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为确保农民长久的集体资产收益权,股权可以继承,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转让,但不得退股
第三阶段:资产运营,收益分配。从11月中旬到12月底,时间50天左右。产权改革后的集体资产,应以股份合作制为主,采取“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市场运营,也可以选择承包、租赁、招标、拍卖等多种方式进入市场。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要制定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机构,并制定相关议事规则和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资产运营收益应按集体与成员拥有股权的比例进行分配。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年终财务决算和收益分配方案,必须提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通过。未设集体股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级组织运转的正常开支,可在分配前列支;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主要通过提取公积公益金的方法解决。设有集体股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其集体股的收益应专门用于公益事业建设,结余部分可作为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列入公积公益金管理。在收益分配后,应做好审计监督工作。
四、几点要求
1、精心选择试点村。试点村由县(市、区)农委和乡镇政府确定,报市农委审核。试点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当地党委和政府重视、支持,乡镇经管队伍力量强;县(市、区)农委能够派出得力工作专班驻村;村班子团结稳定、有战斗力,集体经济有一定实力;大多数干部群众有改革的要求和愿望。各县(市、区)确定的试点村名单及试点村基本情况于8月底前报省、市农委。
过去的一年,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的配合支持下,两委成员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2015年村经济收入约69万元(含上争资金、补助收入等),增幅50%。我村按照年初制定的方案计划,完成改厕57户,安装了13组14组40多张路灯,结合一事一议项目浇筑了4组、2组长1000多米的水泥路面,占补平衡工作完成了18亩任务数。年终综合考评获综合二等奖。
二、2016年工作打算
1、党的建设,充分利用好现代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定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进行学习,认真合理树立党员队伍中的先进典型,以此来弘扬敬业、奉献精神,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努力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造就一支“工作高效、思想过硬、形象高尚”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2、集体经济增收,理清思路,努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及时化解排查矛盾纠纷,创造性开展工作,努力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引资发展局面。力争2016年集体经济纯收入达30万元,彻底甩掉贫困的帽子。
3、为民办实事项目:1、庄西大桥翻建及桥坝头工程投资约20万元;2、8组10组两座危闸改造投资约15万元;3、3组1组2组9组等路灯安装投资约3万元;4、10组12组道路改造投资约5万元;5、10组排涝站翻建投资约需4万元;6、创建三星级居家养老服务站。
4、安全维稳工作,及时畅通渠道,确保每天都有专人值班,不让群众走回头路,并在村务公开栏公开全体村组干部电话号码,确保村民随时能联系的村干部,村两委会每周召开矛盾纠纷形势分析会,研究排查当前存在的各项矛盾隐患,及时上门做工作,将矛盾消灭的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三、具体措施
1、理清思路,努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及时化解排查矛盾纠纷,创造性开展工作,努力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创办农业开发基地,以开发求增收。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适度农业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开展对那些合同到期的资产资源等及时进行发包,积极实施项目开发,兴办一个为农服务综合体,实现集体资产增值,增收。
2、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引资发展局面。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一些发展项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项,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大力宣传新形势下带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形成良好创业氛围,共同营造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以项目促发展,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弊端;解决策略
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现状
1.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成为农村整体发展的关键,涉及几个层面上的内容。首先,创建财务资金管理机制,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政务财务应确保公开化与透明化,给予人民群众质疑权利和监督权利,目标是强化民主建设,促使干部群众心系国家,重点突出监督制度的创建,将财政资金进行安全性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资金安全。其次,建立良好的经济发展导向,结合现有的财务资金管理工作加以系统性预算,明确经济发展的导向。最后,选取高素质的人才承担经济管理的责任,促使干部的整体素质足够高,与此同时因为全新的政策,所以应该定期安排组织人员深入学习,完善自身的经济管理知识结构,吸取先进单位的经济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广泛的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
1.2农村经济管理的本质任务
首先是农村财务和资产之间的管理,建立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管理监督制度,创新已有的农村经济管理机制,优化民主化经济管理模式。加强审计干部作用,科学规划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的配置,明确农村现有资源标准化配置,确保集体财产使用的安全性。其次是减小农民承受的经济压力,执行农民压力管理工作,明确新农村经济建设农民负担的减少,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体系的创建基本上可以帮助农民减小自身的经济压力,防止出现农民压力反弹现象,加强农民负担专项经济管理,完善农民压力缓解的法律机制。最后创建专业合作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以农业经济服务行业和加工农产品为主加以进行,探索满足市场经济需求的诸多形式合作手段,做好合作组织培训示范工作,定期向上级汇报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确保农业市场经济的收入足够有效,促使农村经济社会化的服务机制扩展,提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水平。
2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
2.1经济管理认知不够全面
以往的经济管理机制对农村经济的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人们给予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深入,也就是经济管理工作认知不够不全面,缺乏公开性的经济机制创新以及合理的土地承包机制等,影响加快农村经济的建设步伐。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管理者没有意识到经济管理的社会价值,在内心认为经济管理没有必要,所以总是出现经济管理工作的怠慢思想和态度。
2.2经济管理法律不够健全
目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任务繁多,且工作量大的问题,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重点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承包、经营和转让;农村现有土地的使用情况加以监督和农村财务整体审核情况等。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层面上缺少健全的法律规定,尤其是土地承包没有降低农民自身的压力,土地承包的转让也无法准时加入到财务单位的监理中,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2.3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少
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经营缺少规模化的管理机制,所以土地综合效益的获取效率较低,特别是高原、丘陵以及盆地等区域,土地基本上是私自经营,大规模的土地收获效益比较少。此外,因为惠农补贴机制的执行,农民可以切身感受经济效益,大多数的农民总是倾向自己耕种土地,对外的承包量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土地的规模化经营管理,以致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减慢,农村集体收入量减小。
2.4债务更加繁重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债务繁重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作为农村经济长久发展重担,投资农村经济工程,创设农村公益事业,非生产类型的支出超额成为农村经济债务出现的因素。但是债务繁重可以引出社会不稳定情况,农村现有的集体经济发展脚步十分缓慢,同时基层政权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建设,经济管理费用较为紧张,农村干部开展工作积极性不强,以及公共建设无法落实等。
2.5记账相关问题
其一,记账工作出现偏差。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执行记账机制,目标是提高财务整体管理水平,确保农村集体财务足够安全,成为农村财务工作者工作的依据。然而因为农村中存在诸多工作者的思想较为滞后,记账工作没有被充分重视。体现在一些村级干部不了解记账机制,觉得城镇的办事处涉及的记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不能影响到村中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从某个角度上分析,记账机制可以确保财务工作足够透明,但是会影响到一些干部的自身利益,所以记账机制产生的实效性不强。其二,财务管理工作混乱。现阶段农村的财务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尽管一些农村地区制定机制,也只是表面化形式,不能全方位的对财务账目进行处理,以致于村集体资产流失。此外财务支出账目缺少规范化,即使农村财务支出票据上有领导的签字,然而因为审批不够严格,总会影响到财务经济的处理效果。
3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弊端的解决策略
3.1全面认知经济管理工作
在培训班、座谈会多种活动举办下,树立农村干部经济管理的认知,促使其意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价值,积极的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通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认知的普及,村干部和群众积极配合经济管理工作,充分的发挥自身工作职能,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2健全管理法制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应该建立在较为完善的法律基础之上,在现有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下,制定全面的农村经济管理法律和相关机制。同时法律规定上要补充农村承包管理等事项,强化农村土地使用的监督以及农村财务情况的审核,延伸法律规定条款,促使农村经济在实际发展进程中可以受到法律的保障,维护农民群众自身的利益。
3.3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
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积极增加农村经济集体收入,号召农民加工农产品,加快农村产业的建设步伐,发展农村旅游行业,将农村现有的旅游资源巧妙运用,致力于农村服务行业的开发,促进物流行业和金融保险行业以及信息行业等诸多第三产业的发展,缓解农民就业问题,提供农民基础生活保障,大力发展农村的集体经济。
3.4合理做好债务处理工作
政府积极参与,以多种手段合理的进行农村经济债务处理,包括降低债务产生的利息,针对高利息的贷款,可以适当减小利息,按照和银行同期贷款的债务标准进行承担。与此同时,农村集体经济要按照多种途径和方式,清理经济债务,涉及到村集体和群众两者之间的多项债务,要以抵顶的手段加以偿还,或者以出租或者拍卖的形式,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审批,减少非生产性的资金支出,合理的处理农村经济债务,保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3.5建立记账管理方案
其一,强化农村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农村财务记账工作问题,政府等相关机构要全面的整理财务问题,建立财务经济管理机制,促使财务经济记账工作得到法律的支撑。除此之外,以最短的时间组建专业财务经济会计团队,保证财务经济记账工作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规范性,持续健全财务机制,保证财务记账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其二,公开进行财务经济管理。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成为村民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新形势下政府管理者要公开进行财务经济工作,确保村民具备财务经济的监督权。与此同时,体现出农村经济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包括公开的时间和形式,并且关注村民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参与程度,提高村民自身的监督权力。
下午好!XX乡是我市的农业大乡,存在工业产值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的短板,但同时也有地域面积广大、农村人口较多、农业区位优势突出的长处。尤其是今年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纵深推进,给我乡广大农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此,邢家社乡党委、政府从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推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制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发展机制,现将我乡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美丽乡村建设
根据上级规定,结合我乡实际,确定XX、XX两个村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经与市农业农村局和第三方设计公司沟通,按照“以村为主、发动群众、优化资源配置、确定产业规划”的工作思路逐步打造环境宜居、村风文明、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
其中,XX村建设乡村公园、田园景观和相关附属设施;XX村依托本村特点,重点打造民俗文化墙、古村落原貌恢复和休闲场所建设,两个村预计总投资95万元。下一阶段两个村将在农村产业发展规划上出力,宋家庄村千亩榛子基地已初具规模,关头村也将把智能大棚建设、水果种植采摘项目抓紧落地,给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在此过程中,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让群众自觉认知“美丽乡村”建设是群众自己的事;全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为两个村申报农村“一事一议”项目,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广泛宣传美丽村庄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能人轶事,打造邢家社乡“农村名片”。
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一)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
乡党委、政府按照上级要求,成立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夯实人员责任,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分步有序推进。经乡农经站调查研究,结合我乡实际,制定《邢家社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为全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通过组织召开推进会、现场会等方式对全乡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和广泛宣传发动,同时,召开专题培训会深入解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背景、方法和意义;乡产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各村进行现场督导,实行“一对一”具体指导改革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乡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村工作开展情况向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汇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完成改革程序,明晰存在问题
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情况
我乡自2019年初以来,按照“依法依规、公平合理、民主决策、权责一致”的原则,稳步推进产改各项工作,尤其是在矛盾问题较为集中的成员身份确认流程中,采取“法律政策为依据、村规民约为参照、民主决策为兜底”的办法,针对性解决各村存在问题,充分保障每一位村民的合法权益。清产核资共计确认15个行政村账面资产19501054.14元,集体土地112879.03亩。
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过程中,我乡按照“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规依民”的工作方针,实行“一村一策”,严格执行民主程序,要求各村按照“3表2书1办法”(3表:成员登记表、确认表、股民清册;2书:股民清册意见书、成员身份确认办法意见书;1办法:成员身份确认办法)履行成员身份确认规程并完善档案资料。经过3个月的紧张工作,全乡共计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363户、12472人,折算集体资产股份17358.8股。截止2020年8月18日,15个行政村都已完成民主选举并挂牌成立经济联合社。
2、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个别村因历史原因造成款项的原始凭证缺失,导致乡农经站、会计事务所工作人员在确认往来账款时较为困难。乡政府农经站要求各村在确认往来账款时“以账为准、实事求是”,对各村账目逐笔核对,账实相符的登记填表;账实不符的要实际确认并作账务处理后再填报,同时对村级档案资料整理提出规范意见,定期监督检查。
城镇化率提升、城乡差异明显导致农村常住人口流失,人员结构复杂,身份确认工作难度加大。受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制约,村民对“外嫁女”、“空挂户”、企业务工转为非农户籍人员等疑难人群的身份确认意见存在较大分歧。对此,乡党委、政府本着保障妇女儿童权益,防止多数人侵占少数人权益等原则,杜绝“两头占、两头空”,向广大群众解读政策、统一认识,引导村集体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民主商定成员身份确认结果。
各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较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占地补偿,在下一阶段的集体资产股份化改制工作后的市场化运作将面临困难。我乡农村虽然土地面积较大,但是可供市场化运作的土地资源仍然有限,区位优势不强;部分村虽然通过土地流转开始逐步探索农民增收途径,但是开发利用结构单一,仍然局限于农产品传统种植、购销,缺乏网络运营、产品深加工等新型产业模式。对此,乡党委、政府借助2019年古交市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打造了龙子村智能连栋温室大棚、南沟村写生基地、宋家庄村千亩榛子园三项龙头产业;开展撂荒地整治,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太原“后花园”,带动各村增加集体经营性资产,强化市场竞争力。
(三)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依法依规引导市场运作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乡党委、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古交市委、政府的各项要求,结合农村实际,逐步总结探索出以下有效推动产改工作的方法:
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深化认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把准改革方向,守住改革底线,尊重农民意愿,把握时间节点,压实工作责任,改进工作方法,稳妥有序推进改革。
坚持法律和政策并用原则,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民主决策原则,坚持公开公正、规范操作原则,以法律为准绳、政策为依据,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切实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财务;审计;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收录日期:2013年9月23日
一、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农村审计作为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大部分地方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村委会作为政府多层次等级中的最低一级,受到的监管是最少的,而且村干部不属于公务员,也没有行政级别,法律对其进行的约束和制约很少。但是,村干部却掌握着人、财、物等众多公共资源、公共权力,知晓着一般老百姓难以了解到的政治信息、上层动态。因此,他们可以获得比其要承担的责任更多的权利、方便,他们可以很好地为自己牟取私利,却很少受到处罚。老百姓处于绝对的弱势,如果政府不对村干部进行监管,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证,我们国家的体制也就没有坚固的根基。因此,加强对农村财务审计迫在眉睫。
二、农村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目前,乡镇普遍没有建立专职审计机构,村级财务审计主要由乡镇经管站人员负责。但村级资金和财目全部是由乡镇经管站代管和代记,财务收支也由乡镇经管站会审,形成财务与审计职能合一、“自己审自己”的现象。同时,乡镇经管站业务人员较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完成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参与审计工作都是兼职,难以做到时间和精力集中,也维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从而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审计质量的提高。
第二,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审计队伍建设需要加强。近几年,随着农村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国家财政向农村倾斜拨付的资金逐步增多,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的可能性增大,审计任务将越来越重,对农村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乡镇审计缺乏一支过硬的审计队伍,存在人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等现象,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这种局面,使审计往往流于形式,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直接影响审计的质量和效能。
第三,账目混乱,调查取证工作困难。账目混乱主要表现在会计账目不健全,记账不及时,内容不齐全,几年不记账或记账不规范,票据不规范,白条入账,多手经管现金,管账的也管钱,管钱的也花钱,瞒报收入虚列支出等等。还有的地方为了实行“村账镇代管”办法,阶段性地把账目拽齐,以前的“包包账”、“挎兜账”没有理顺,还在堆放,导致审计工作无从下手。同时,在农村审计过程中,由于村级档案管理的不健全,特别是在审计中涉及到年份较远的历史旧账,导致一些与审计相关资料的丢失,从而无法对问题进行取证。
第四,审计程序不规范,审计决定难以落实。大多数乡镇没有合理的中、长期审计计划,更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而且对于审计的资料和审计后的有关文件没有规范的送达文书和完整的审计档案记录。对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审计结论、审计取证、审计档案整理与保存等一系列审计程序没有做出具体规定或参照国家《审计法》规定执行。此外,审计本身具有强制性,应无条件地落实和执行审计决定。但是,审计决定执行是由乡级政府来完成,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利益关系审计决定往往得不到有效执行,作为农业经管部门主审单位,缺乏有效执法手段。不仅审计出来的经济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处理,那些违法违纪人员也不能受到应有的惩治,而且影响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事倍功半。
三、完善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措施
1、规范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要想很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必须有规范的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必须有很强的独立性,而且要双管齐下,不仅包括政府审计还要有民间审计。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审计工作队伍里,这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推进农村审计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坚持持证上岗,吸收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的专业的人员,要坚持定期考核。对专业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对审计人员法律法规的教育。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的服务于党和人民的忠诚意识,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对其的监督。
2、健全法律体系,完善农村审计档案管理。农村市场经济要想走向成熟,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因此,应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条例和与之相配套的审计取证、报告、档案管理等办法,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的定性问题,切实树立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方面的权威性,最大限度地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部门必要的职权,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端正村干部的农村审计态度,提高农村财务会计水平。在进行农村审计时,有不少农村干部对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阻挠审计工作的进行。因此,应端正农村干部对农村审计的态度。农村财务会计水平低、内部控制弱,直接影响了农村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村账镇管”的制度,提高农村财务会计水平;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推动农村审计的顺利开展。
4、公开财务审计结果,严肃财务纪律。审计结论做出后,乡镇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将审计结果经镇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进行公开。审计结果可在各村公开栏上进行公布,也可以在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议上进行公布。公布后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维护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四、结束语
农村财务审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搞好农村审计工作,就会大大提高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资源,从而进一步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当对其有足够的重视,选拔一些有素质、有能力的审计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农村审计。当然,村干部也要很好地配合审计工作,同时做好农村的会计工作,使农村审计体系健康地发展,进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谷书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流转;永春县;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165-03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永春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以下简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数量和规模呈不断扩大之势,流转形式日益多样化,流转乱象大量存在,一个庞大的隐性市场正悄然形成。“这不仅阻碍了国有土地市场的正常运行,而且造成集体土地收益大量流失,农民的财产性权益得不到保护;流转过程中擅自更改土地用途,使大批耕地非农化,给我国粮食的持续供给造成压力;乡镇企业无偿或低偿使用集体土地,出现土地的粗放低效利用或大量闲置。”面对这一矛盾,为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国家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福建省国土资源厅于2001年4月选择永春、仙游等5个县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流转试点工作,并选取五里街镇、达埔镇两个经济较为发达、土地流转交易较活跃的镇作为该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镇,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政策、模式、途径、方式,研究收益分配比例、制定流转实施方案、规范操作程序,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通过对永春县进行实地调研,对该县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绩效进行综合了解,进而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规范管理、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的建立提供理论参考。
2永春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永春县经济发展较快,经济结构呈现多样化,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集体经济已具有相当规模。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缩小了城乡差距,加速了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活跃了农村市场,促进了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对该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与思考。
21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方式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根据不同的交易目的,可采取转让、租赁、作价出资或入股、合作联营、抵押等流转方式。同时,为了鼓励乡镇企业向中小城镇集中,从而形成规模效应,还可采取土地置换的方式。在调研中发现,永春县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大量存在,截至2013年3月底,永春县共办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1277宗,其中小宗地转让涉及流转382宗,用地面积344公顷,抵押涉及流转的839宗,招标拍卖挂牌办理流转的56宗,面积236公顷。以上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形式中,土地抵押是最主要的形式。其主要原因是永春县正处于工业快速崛起阶段,乡镇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为了得到资金来源以扩大企业规模,于是将集体建设用地抵押从而获得贷款,这有利于企业资金周转。
22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体
“在各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中,几乎所有省市(江苏苏州,1996;浙江湖州,2001;安徽,2002;河南,2002;大连,2004;南京,2004;广东,2005;无锡,2007;成都,2007;等等)均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流转主体界定为集体土地所有者;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再次流转主体界定为以有偿方式取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权人。”因此,集体土地交易行为的主体,包括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即既有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也有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还有乡(镇)、村办企业和个人等土地使用者。永春县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体是以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且主要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其流转的特征是流转宗数多、规模小;而以乡镇政府为流转主体,流转规模相对较大,易于集中连片形成乡镇工业园区。
23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用途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用途主要可以分为工业用地、休闲娱乐用地、商服用地、住宅建设用地、旅游设施用地等多种类型。在各类用地中,工业用地比重相对较大。永春工业正在崛起,涉及采掘、电力、化工、造纸、陶瓷、建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美术工艺、纺织、制药等20多个行业,大部分正在崛起的企业考虑到自身资金成本问题,都较为愿意使用集体建设用地,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近年来,永春县各乡镇的土地流转多数用于开发旅游景点、修建休闲娱乐设施等。例如牛姆林生态旅游区、汤城热泉等集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农家体验于一体的特色生态旅游产业。
24集体土地流转的收益分配比例
由永春县国土部门结合市场的实际和城镇基准地价,对各类集体建设用地分等定级,确定各乡镇不同用途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不同用途、不同级别征收集体土地流转收益金的征收标准。永春县各乡镇按基准地价10%收取(调整幅度控制在20%以内),流转中根据该标准确定土地使用者转让土地时应向村集体组织缴交的收益金,截至2013年3月底,全县涉及小宗地转让流转补交土地收益52721万元。该标准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状况作适时的调整,转让时按转让不动产的有关法律法规处置,所收的土地价款归农民集体所有,税收交国家,土地收益由县、乡(镇)、村三级分配,比例为25∶30∶45,农民获得的收益与征地补偿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3永春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绩效分析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促进永春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增加了农民靠土地这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既保护了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又使农民获得土地级差收益,分享了工业化的成果。
31有利于实现土地的商品属性和资产属性,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永春县存在大量的闲置建筑物,如一户多宅、空心村、废弃砖窑、工厂等,2012年以来,下洋镇新村已完成头溪整治,清理河床400米;拆除旧鸡舍30座;拆除旧厝16座,9700平方米。通过将这些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流转,如以土地优惠政策吸引大量的企业进入投资,在县榜头工业区落户,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注入资金,使土地的资产价值得以实现;此外,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使得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得到充分利用,可以减少闲置未利用土地数量。许多经营不善的乡镇企业通过将土地抵押给银行而获得了贷款,从而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企业焕发生机。因此,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有助于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32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利,增加农民收入
土地流转收益的大部分由集体和农户享有,而且保留了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农民可以长期分享地租,使农民分享了工业化的成果。增加农民收入,可以从多方面来考虑,不能仅靠增加劳务性收入,还可以考虑土地这一要素的参与分配问题,让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得以实现。此外,永春县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本村农民可以优先到企业就业,还获得了工资性收入。
33有利于降低工业化的门槛,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
企业若是使用国有土地除了要缴纳土地增值税、契税、土地使用税等各项税费外,还要支付一大笔土地出让金,例如2012年4月永春县五里街鸿华五金配件维修服务站租2011―106号工业用地,占用3039平方米建设用地,共缴纳土地出让金121万元人民币。与其相比,租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则可以大大降低其成本。“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由于其成本低于使用国有土地的成本,受到广大中小企业的青睐,这也促进了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永春县榜德、探花山工业园区,每亩土地开发成本约在15万元,转让给企业时每亩仅收55万元,允许分为三年来付清,企业主在付三分之一地价后即可获得土地证以争取抵押贷款。
4永春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尽管永春县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管理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41缺少相关政策指导
永春县现在主要是依据省厅试点工作意见和该县制定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至今,国家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尚未出台相关文件和措施,如何完善政策缺乏相关法律依据,实际操作有一定的难度。此外,省厅批复永春县仅两个试点乡镇,其他乡镇也急需参与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来。
42缺乏统一监管,市场混乱
从永春县的现实情况来看,存在着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客观需求,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城定居的农民数量不断增多致使农村宅基地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在永春县城乡接合部,随着土地价值攀升,城郊农民个人及集体经济组织受利益驱动,联合开发商违规建设“小产权房”,并造成宅基地私下流转频繁。这不仅违反了《土地管理法》等国家相关规定,由于缺乏政府的统一监督和管理,实质上已经形成了一个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隐性市场,同时又对国有土地市场造成了冲击,严重扰乱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
43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
《土地管理法》规定,“目前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只有两种情况可以流转: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的;二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所有权发生转移的。其他或没有明确规定,或被禁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受到法律上的诸多限制,且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因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抵押设定和处置均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与限制,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不大愿意接受集体建设用地进入抵押,其融资渠道受到限制。
5永春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的对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打破土地制度上的城乡二元结构,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逐步构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新机制,引导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入规范化轨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51尽快出台相关指导意见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多方的利益分配问题、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耕地保护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矛盾问题等。当务之急是要修改不完善的法律法规,界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范围,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办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法规,对土地利用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的有偿出让、交易方式、收益分配方式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有法可依。
52扩大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范围
随着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农民越来越认识到土地资产的价值,希望可以让地方先行先试,不只在五里街镇、达埔镇等试点乡镇推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而是应覆盖整个县来推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让广大农民从农村土地流转中受益。加强乡镇统筹发展,以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为主,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深化推进永春县新农村及小城镇建设,鼓励与大型企业对接共建,大力发展山区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
53建立统一的集体土地流转平台,统一规范管理
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被视为一个关键,农村土地流转对象涵盖农村土地三大方面,即农村承包土地、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建立统一的集体土地流转平台,成立组织协调机构,形成价格核准机制,进一步规范集体土地市场、促进合理规范利用。
54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融资渠道
建议由政府部门协调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并制定相关办法,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能够自由抵押融资,集体建设用地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增加了中小企业的抵押担保资产,为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为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奠定基础。
6结论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实践,是打破国家对城市土地供给一级市场的垄断和城乡二元体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积极探索,给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让农民利用土地权利参与城市化和工业化。因此,从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保护农民财产权益、增加农民收入、切实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来说,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流转制度的改革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
通过本次调研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永春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现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要保持谨慎的态度,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从广大农民的利益出发,从永春县整体经济建设大局出发,进一步完善、规范市场运行机制,才能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摆脱合理而不合法的尴尬境地,从而建立一个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参考文献:
[1]张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与绩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王文,洪亚敏,彭文英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关系及分配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34-35
[3]黄庆杰,王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7(1):60-61
关键词:清产核资;农村“三资”管理;“三资”委托
农村集体“三资”指的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根据国家制度安排或长期劳动积累和入股所形成的共有财富,属于集体性质,归该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所有,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平调、挪用。
农村集体“三资”是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物质基础,也是广大农民群众财富积累和享受社会福利的具体表现。虽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只是农村工作的一部分,它看似局部,但事关全局,很容易引发农村社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这项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农村源头治腐,关系到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
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及清产核资
清产核资,就是通过清理清查村组集体拥有的资金资产资源,核实清楚自身的“三资”状况,进一步核定自身“三资”的数量、价值。
清产核资是“三资”监督管理的基础,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通过清产核资,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的所有者、管理者、监督者可以全面摸清掌握村组所拥有“三资”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等情况,明晰“三资”权属,健全“三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底数清晰、权属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有力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护集体“三资”的安全和完整,防止“三资”流失,维护“三资”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三资”的合理利用和保值增值,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2 清产核资的一般程序及做法
从1998年至今,村组集体“三资”管理方式由最初的村组自我管理,过渡到“村帐乡(镇)管”(只管账),之后升级为“资金账务委托”(既管账又管钱),目前是“三资”监督管理; “三资”管理手段也由最初的纸质账簿核算监督,发展为电算化监督,到现在已演变为“三资”网络平台监管,随着“三资”监督管理的不断深入、全面,基层村组也开展过3-4次规模较大的清产核资工作,采取的做法及程序一般是:
2.1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一般由村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副书记、主任,村务监督员、村民代表、党员等为组成人员的工作组,明确责任主体及具体操作人员。
2.2制定实施方案
各村组根据乡(镇)安排布置,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清查内客、清查方法、时间进度及人员分工等,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2.3进行宣传发动
乡(镇)、村组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三资”管理及清产核资工作的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了解此次清产核资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支持配合工作开展,为清产核资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2.4开展“三资”清查
以会计核算资料为基础,以原始发票、合同协议、权属证书、档案资料等合法、合理资料为依据,先帐内、后帐外逐项进行清查核实,全面清查农村集体经济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摸清集体“三资”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等情况,进行账实、账证、账账核对,确定盘盈盘亏情况。
2.5核实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遵循“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考虑资产形成过程,从有利于管理的实际出发,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实事求是,对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的所有权归属关系进行确认。重点核实“三资”数额、权属、台账与实物、处置与管理等情况,做到数额无误、产权明确、现状清楚。
2.6公开公示
清产核资结果由村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负责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公示,向农民群众和有关当事人征求意见,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并保存好相应的影像资料。公示期间,乡(镇)、村组要安排有关人员受理群众咨询和反映,并认真做好记录和解释工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三资"清查和权属界定结果有异议的,要认真组织复查复核,及时给予答复,确保清核结果群众认可。公示期满无异议或异议问题已予解决的,按照有关规定,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集体"三资"清理结果进行确认。
2.7汇总上报
村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对公开公示7天后,群众无异议的《村组集体清产核资登记表》,再次进行审查,无误后,将其汇总,然后将登记表、汇总表及清产核资报告,上报乡镇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
虽然,经历了几次清产核资,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也实行了“三资”委托服务,但是由于清产核资不彻底,不全面,仍然有一部分村组存在资产资源底数不清,账实不符,权属不明,现在使用状况不清楚等问题,使得部分集体“三资”脱离了监管平台的监督管理,这部分集体“三资”体外循环运行,不仅严重损害集体利益,更容易引发农村社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激化村组干群关系。
3 清产核资的几点看法
如何扎实有效地做好清产核资工作,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3.1坚持定期清查制度
在实施“三资”委托的基础上,村组要配合服务机构每年定期进行“三资”清查,重点清查核实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种资源、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到账实、账款相符,为以后工作打牢基础。
3.2是(乡)村加强清产核资宣传
做好农村各项工作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要通过召开会议、张贴标语、移动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三资”管理及清产核资工作的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了解此次清产核资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及时工作进展动态,积极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的热情,广泛吸收村组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参与清产核资工作,发挥其带头监督作用,支持配合开展工作,为清产核资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3.3严格工作流程,按程序办理
为严肃工作纪律,乡镇要与各村、各村与小组签订《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责任状》,明确奖惩。村组按程序,通过细致梳理,逐项填写“三资”清查登记表,标明各项集体资产资源的数量和现状,清查登记表连同监督举报电话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至少7天,接受村民监督。
3.4 乡镇清查督导组加强督导检查
乡镇纪委、财政、农经等组成联合督导组,深入各村组走访村民、老干部,结合各村上报的统计表,再次对照清查,对所有“三资”做到见物就点,见账就清,账物不清的“三资”要进行追忆、查找。通过严督细查,做到“三资”清查不留死角,不打埋伏,不重不漏,确保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3.5完善台帐,录入统一“三资”监管平台,实行动态监管。
村组以审核确认的清产核资结果为依据,准确登记造册,建立健全纸质台账;乡镇“三资”委托机构,要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将本次清产核资工作中形成的表格、文字、影像等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同时将相关数据录入“三资”监管平台,以实施动态监管。
3.6完善“三资”管理制度
进行清产核资是为更好地加强管理,乡镇要针对清产核资工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完善集体资产经营和管理方式,规范资产、资源的流转程序,规范“三资”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和资源浪费,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和资源的开发利用。
4 小结
我们将巩固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成绩,继续落实各项制度,全面发挥镇经管站、镇“三资”委托代管中心的作用,规范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的使用管理,严格财务纪律,杜绝集体资产资源的流失,并以此契机,把村级“三资”监督管理规范化建设做细做实,严格把关,努力打造阳光“三资”,筑牢基层组织基础,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村级经济社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斯克.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J]. 湘潮(下半月). 2011(07)
[2]杨宗连,刘乃祥,蔡琳娜.构建“六化”体系 完善“三资”管理[J]. 江苏农村经济.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