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现状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职《海关报关实务》课程是高职院校贸易专业和经济专业中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主要培养销售业务、报关、跟单等工作的专业人才,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海关报关实操能力,熟悉海关报关的工作程序和步骤,清楚了解海报报关每个环节的工作及其需要注意的地方,明白如何进行海关报关程序。在2014年前国家海关规定,从事报关员职务的人一定要通过海关总署组织的全国报关员资格统一考试,获取《报关员资格证书》才能海从事关报关的岗位。因此,高职院校《海关报关实务》课程对于将要从事报关员的学生的重要性更为明显。由于这项规定的实施也给《海关报关实务》课程造成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很多高职学校的教师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全国报关员资格统一考试,教学方式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过于重视理论性的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忽略了学生报关技能的培养。2013年年底海关总署了新规定,取消全国报关员资格统一考试,取消报关人员的从业门槛。这个新规定对全国从事报关员和有意向将要从事报关员的人无疑是一个重磅消息,这个新规定对一些人有利必然也对一部分人不利。取消报关员统一考试的新规定对高职院校《海关报关实务》造成一定的影响,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肯定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
二、高职《海关报关实务》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随着高职院校对《海关报关实务》课程的重视,这门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仍然存着一些问题未曾解决影响着《海关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力量不足。如今很多高职院校的经济专业和贸易专业都能认识到报关实务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报关实务的前景,认为《海关报关实务》这门课程是有一定的市场和发展空间的,因此都纷纷开设《海关报关实务》课程。但是高职院校开设《海关报关实务》课程的时候没有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海关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师普遍都是高职院校经济和贸易专业的专业教师兼任或者请社会上一些有相关经验的人讲授,教师本身没有受过正式的《海关报关实务》专业的学习。对于一些较早开设《海关报关实务》课程的高职院校,这门课程教师自身都没接触过《海关报关实务》的专业学习,但是在学校的要求下讲授这门课程,因此只能自己自学,边学边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肯定不能教会学生全面的报关实务知识,教师的自身操作能力还不足,那就更加谈不上教导学生的效果会有多好。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高职院校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教师就聘请社会上有相关经验的人来给学生授课,这样的教师普遍会缺乏深厚的理论知识,他们可能会教授学生更多实操性的技能,但是很容易会造成经验主义,教师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这样会造成很多知识缺漏甚至出现错误。因此,师资力量不足是高职院校《海关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其中一大问题。
(二)实际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偏离。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与普通大学的教学目标有着一定的区别,高职院校重点的是要培养社会上具有较强专业性高技能的人才,更加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但是由于之前的全国报关员资格统一考试的规定,导致很多高职院校《海关报关实务》的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应付考试,而忽略了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报关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开设《海关报关实务》的教学方式与最初的培训目标偏离,教授的知识与实际技能所脱节,没能达到相应的技能培训效果。针对高职院校专业知识比较薄弱的特点,学校应该要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千万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忽略了教学的重心,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报关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实际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偏离是《海关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很严重问题。
(三)高职院校硬件建设问题。高职院校《海关报关实务》课程的开设应该包括理论学习和业务实际操作两大模块,理论上而言,两大模块的重要性都是相当的,两者都需要得到同样的重视和开设。但是实际情况上,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让学生通过全国报关员资格统一考试,过于注重理论学习模块,把教学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点、考点和练习上,而严重忽视了业务实际操作模块。《海关报关实务》课程中有很多实操性的学习和训练,具有很多相关的报关业务流程需要训练和熟悉,对于这些实操性训练不能只能凭靠理论知识就能掌握,一定要学生亲自去进行模拟训练,熟悉相关的报关业务流程。因此,高职院校《海关报关实务》课程一定建设模拟实训室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一些高职院校对《海关报关实务》课程的不重视,都没有为其配备专门的模拟实训室,导致《海关报关实务》教师只能找一间课室作为模拟实训室,这样不仅实训室的硬件配备不完善,而且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高职院校的硬件设施不足是阻碍《海关报关实务》课程教学发展和完善一大障碍。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应用现状; 教学考核; 教学效果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教材,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管理学领域,案例教学最早应用于哈佛商学院的MBA教学,目前国内的本科教育也在广泛开展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财务报告分析作为会计学、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商学院的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自2004年开始从事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讲授,在授课过程中明显发现: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模式违背了财务报告分析实践性强的特点,忽视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上述弊端,笔者从2006年开始对财务报告分析课程进行案例教学的改革。同时,作为课题组负责人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申请了教学方法改革和重点课程建设两项教改项目,并获得立项,项目的支持使得案例教学改革顺畅实施。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课题组制定了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对教学环节、作业和考核进行了规范,并针对课程知识点开发相应的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取得了初步成果。
二、应用现状分析
为了发现案例教学在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教学质量,客观评价案例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课题组向主修过该课程的在校本科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大三、大四的学生,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回收率92.5%,其中男生71人,女生114人,大学三年级101份,大学四年级84份。问卷涉及五类问题:课程认知度、方法认知度、案例质量、教学实施过程、考核合理度。调查情况具体如下:
(一)课程认知度分析
对课程认知度的调查显示,95.67%的学生认为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82.47%的学生认为报告分析课程有助于对其他会计、财务或管理课程的理解和学习;92.51%的学生同意在学习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之前应该具备会计类、管理类和营销类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83.78%的学生对财务报告分析比较感兴趣。在对学生选择报告分析课程的动因调查中,55.68%的学生选择“完善自身知识结构”,17.30%的学生选择“教师的授课水平”,11.35%的学生选择“根据兴趣”,7.03%的学生选择“凑学分”,6.49%的学生选择“根据就业需要”,5.41%的学生选择“考试易过”。通过该项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度普遍较高,学生选择学习课程的动因比较客观和理性。
(二)方法认知度分析
教学方法认知度的调查显示,在学习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之前,仅有2.70%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非常了解,64.32%的学生基本了解,32.97%的学生则根本不了解案例教学的方法;85.95%的学生赞成案例教学方法应以“学生思考讨论为主、老师引导与点评为辅”的形式施教;92.9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是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对比普通教学与案例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的区别,63.24%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教学所掌握的知识点记忆长久,应用自如;31.35%的学生认为普通教学固然没有案例教学那样直观,但普通教学更容易接受;还有5.14%的学生认为二者在对知识的掌握度方面没有区别。此项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并不了解案例教学法,但通过一个学期课程的学习,对案例教学的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认可了案例教学法在报告分析课程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三)案例质量分析
对于教学案例质量好坏标准的判断(答案可多选),70.81%的学生认为案例典型性是判断标准;27.57%的学生认为时效性是案例优劣的标准;23.24%的学生则认为综合性才是案例质量好坏的标准;对于教师目前为学生提供教学案例的质量,80%的学生认为较好,17.30%的学生认为一般,2.7%的学生认为比较差。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典型性是决定案例质量好坏的首要因素,而且对目前教师选用的案例比较满意,但也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案例仍然需要改进和完善。
(四)教学实施过程分析
教学实施过程的调查显示,85%的学生对教师规定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组建案例讨论小组的要求表示赞同;对于“提供学生案例资料的时间应以提前多长时间为宜”的问题,54.59%的同学认为应该提前一周,34.05%的同学认为应该提前三天;对于案例教学应占授课时间的比例,63.24%的学生认为应占30%~50%,24.86%的学生认为应占50%~70%;47.03%的学生认为目前案例教学所占教学时间的比重很合适,28.65%的学生认为时间过长,影响学习思路,18.92%的学生则感觉时间过短,缺少充分考虑问题的时间;71.2%的学生认为教师能根据案例讨论的框架和要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能合理控制和分配学生讨论和教师点评的时间,25.34%认为教师基本能控制课堂案例讨论的方向和进度,3.46%则认为教师时间控制不太合理,存在讨论偏题的现象;对于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34.59%的学生认为“学生撰写案例分析书面报告,老师进行书面点评”的形式对学生理解课程帮助最大,32.43%的学生则选择“学生现场讨论发言,老师当场点评”的授课形式,而21.62%的学生则支持“老师只提供案例的讨论主线和开放式问题,学生自己讨论”的教学形式。
(五)考核合理度分析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考核采取笔试结合小组案例分析书面报告的形式。其中笔试成绩占60%,书面报告占40%。54.26%的学生认为教师目前的考核形式比较合理,33.67%的学生认为不太合理,12.07%的学生认为很不合理;在认为考核形式不合理的原因调查中,62.2%的学生认为小组成员在撰写案例书面分析报告的分工中存在“搭便车”行为,24.8%的学生认为笔试形式过于传统、简单、机械,无法与财务报告分析实践性的特点相适应,13%的学生认为没有把平时课堂讨论和现场表现纳入考核体系。
三、教学效果评价
对于案例教学的效果,课题组依据三方面的数据来进行评价。一是学生评教系统对课程的打分,二是问卷调查的结果,三是对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通过查询教务处评教系统,该课程最近三年,即2008、2009和2010年三年的评教结果都进入学校前30%;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71.89%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自己在遇到报表分析相关问题时能够很快很准地找出问题的关键,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24.32%的学生表示只有在案例中出现过的问题能够顺利解决,对于新问题没有什么感觉;3.78%的学生则认为基本没有帮助。对于案例教学效果满意度,87.56%的学生比较满意;10.81%的学生认为一般;1.6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从近两年学生成绩统计结果来看,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见图1、图2)。三项结果综合显示,案例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根据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到:学生通过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学习,对案例教学的内涵、特点、实施过程都有了深刻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并对案例教学在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中的应用持积极的肯定态度。案例教学使得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案例教学取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课题组发现目前案例教学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案例质量、过程控制和教学考核三个方面。
(一)案例质量方面
案例的质量是决定案例教学实施效果的首要因素。由于财务报告分析的对象是上市公司的年报及相关信息,每年会有近1 800家公司公布其年报信息,因此报告分析课程具有非常广泛的案例资料来源,但同时案例的甄选和开发难度比较大。目前教师所提供案例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单纯针对某一课程知识点的小型案例较少,而综合性案例较多。过于综合的案例,存在多个知识点的交叉,会由于本科生知识结构、学生人数规模和课程学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有效开展;在案例撰写方面,案例分析的目标比较明确,但分析框架和分析要点提供的过于简单,导致学生仍会出现不知如何下手分析的局面。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本科教学案例选择上应贯彻“小型案例为主,综合案例为辅”的原则;在案例撰写方面,可以借鉴哈佛或毅伟商学院的案例写作模式,来完善案例教学的规范化问题,特别是案例分析要点的撰写规范。
(二)教学实施过程方面
教学实施过程包括案例讨论准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教师点评三个环节。目前导致实施过程出现问题的关键是在案例讨论的准备环节。由于报告分析课程主要开设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对于大三的学生,由于多门专业课同时开设,课业负担非常沉重,大四学生则背负考研和就业的双重压力,都使得他们不能投放足够的精力来做案例讨论前的准备,大部分同学通常只能提前一天匆忙浏览案例,还有少数同学在讨论前根本没有看过案例,正是由于准备阶段的不充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讨论的质量和进度。
由于报告分析课程的专业综合性决定了其只能开设在本科高年级阶段,高年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是客观的,在现阶段这种现实状况是无法改变的。因此,笔者认为只能“以占用较少的时间获取较高效率”的原则来解决准备不足的问题:一是提前一周发放案例给学生,使其有充分的时间提前熟悉案例;二是精简案例的内容和篇幅,缩短学生阅读的时间,把更多案例的相关内容纳入到案例课堂讨论中;三是给出3~4个与案例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快速了解案例。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教师与学生才可能实现真正的互动,案例教学才能切实有效地贯彻实施。
(三)教学考核方面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认为考核不合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笔试不能反映教学特色、分析报告存在“搭便车”行为以及没有把课堂表现纳入考核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建立课堂表现、小组案例分析报告和笔试相结合的复合考核机制。对于分析报告的“搭便车”行为,可以采取分工“谁负责谁汇报”的机制,并根据汇报内容的规范程度、难易程度和现场表现来确定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在笔试方面,改变填空、选择、问答等传统类型的题型,选择案例分析作为笔试的试题类型,通过针对案例提出多个具体问题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复合机制的考核形式可以全面真实的反映学生对课程掌握的实际程度。
【参考文献】
[1] 何志毅.中国管理案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6):26-31.
[2] 王平.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时代经贸,2009(5):206-207.
>> 中职学校图书借阅调研报告 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评价教师调研报告 对中职学校民族声乐教学的思考 浅谈中职学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 中职学校女教师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现状分析调研报告 中职学校校园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调研报告 中职学校声乐教学问题研究 优质学校发展内涵的调研报告 舟山市乡村学校英语启蒙教学的调研报告 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声乐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探索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中职学校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现状调研 浅谈中职艺术学校声乐教学 谈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改革 关于预防学校楼道拥挤踩踏事故的调研报告 上海中职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中职学生对学校团活动需求调研分析报告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某县乡镇中心小学校长在校园修缮过程中职务犯罪问题的调研报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调研报告 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调研报告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通过调研中职学生学习声乐的基本情况和老师的教学技巧,探索适合中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声乐教法调研 一、调研的目的:
了解学生学习声乐的基本情况,学习不同老师的教学技巧,从而总结出更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系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二、调研对象: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和教师。三、调研内容:
歌演唱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喉头的稳定、歌唱的咬字、吐字歌唱的气息、歌唱的共鸣四、调研的主要方法:经验总结法 对比研究法五、调研的步骤:(一)声乐课教学现状分析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声乐课,无论在授课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相对落后,硬件设施也不够完善,导致大多数学生缺乏听课兴趣,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对声乐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目前,主要存在这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不合理的发声方法破坏了发声器官及协助发声的肌肉配合,这种不协调久而久之,便会引起发声器官的病变,尤其是喉病。第二个问题:吸气时不能扩张胸腔和肋骨,而是提肩抬胸,发声时昂头,颈部用力,气息短而浅,唱得“脸红脖子粗”,胸闷憋气,然后越唱越浅,越唱气越提,挤捏着发声,致使声带边缘粗糙、声带出血。第三个问题:方言:唱歌时咬字吐词不准确,归音不当,方言味浓。第四个问题:站立姿势不正确如:低头、仰脸、哈腰、鼓肚、伸脖子等机械不协调的姿势
从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使用正确的演唱技巧演唱是现在要做的一项最为紧迫的教学工作。(二)问卷调查
随机抽查了我校11级和12级的四个班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让学生回答以下4个问题:
1.你认为你自己具备歌唱的基本能力吗?
2.在歌唱过程中你认为你自己存在以上几个问题吗?
3.一般的声乐课是不是老师把知识讲的很清楚?
4.平时大多数课中,你是练习的时间多,还是老师讲课用的时间多?
分析:从以上的调查情况看:声乐教学其基础还是很薄弱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对声乐课感兴趣的比例较大,学习的欲望较高。这就首先要求老师对学生进行声乐基础能力的训练与艺术能力的培养。 (三)声乐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有关理论研究1、稳定的喉头:(1)不发声,张开大嘴缓慢地深吸气,在吸气时注意体会喉结随呼吸下沉、下降的活动感觉。 (2)在歌唱发声时,用“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来唱,是稳定喉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3)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当旋律音高上行时,歌唱者可以在心理的想象中,感觉喉结随着气息一道往下沉。(4)歌唱者在歌唱发声时,喉结不能跟着音高的变化乱动,应该有一种相对稳定的感觉。这种稳定的感觉,是在“吸着唱”的感觉中建立起来的。2、歌唱的咬字、吐字技巧: (1)咬字与五音:所谓咬字,就是指字头部分声母的发音。咬字时,按照咬字器官着力部位所起的作用归纳为“五音”。其名称是:①唇音,②齿音,③舌音,④牙音,⑤喉音。咬字在歌唱语言的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咬字的着力点要准确、短促、真切而清晰,字要咬得正,要咬而不死,唇、齿、牙、舌、喉灵活有生气的动作,是咬好字的基本条件。 (2)吐字与四呼: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部分韵母的发音。字腹是一个字最响亮的韵母部分,韵母是吐字时发挥音响共鸣作用的中心。音韵学中,把吐字过程中口腔变化形态归纳为:“开、齐、撮、合”四种类型,即“四呼”。快速咬字后,要立即吐字,吐字要遵循“字腹延伸不变形”的原则,要注意保持母音口形不变,气息不断,使咽腔等共鸣器官受到气流振动而引起共鸣。
3、歌唱的气息
人的呼吸由两组肌肉群组成.一是管吸气的肌肉群,主要包括腰部周围及后背肌群,歌唱的吸气要求鼻子和嘴并用.配合好深口吸.另一组是管呼气的肌肉群,这组肌肉组织很发达,但唱歌时并不需要很强的作用,只要吸气肌肉的自然动作就够用了,在唱歌中,我们主要加强吸气肌肉的训练。吸气时要注意:吸的快、吸的深、吸的柔而轻,动作敏捷自然。4、歌唱的共鸣
第一阶段 以中声区训练为基础,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调节和锻炼肌肉以适应歌唱技术的需要。无论哪一个声部,都应该从中声区开始训练。第二阶段 在中声区的基础上,适当扩展音域,加强气息与共鸣的配合训练,练好过渡声区,为进入头声区的训练打好基础。第三阶段 高声区的练习可以在比较巩固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加强音量音高的训练。练声注意事项 :1.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适当地练唱。2.在没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练习,每次练习应有新鲜感,精神集中。3.练习时要多用慢的、短的乐句作为最初的练习。4.声乐训练特别需要时间,奇迹是没有的。
一、文秘专业基本情况发展沿革:我院文秘专业于xx年12月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开办,xx年秋季开始招收三年全日制高职学生。
办学模式:本专业是学院紧贴用人市场和文秘岗位需求与华大菁英教育集团采取“专业设置共议、课程体系共定、师资队伍共建、教学过程共管、实训(习)基地共建、教育资源共享、校企文化共融”联合办学的专业之一,也是我系全力打造的精品专业,实行“以市场定专业,以职业定课程”,对报考学生设定门槛,入学时进行面试与笔试的严格挑选。学生规模:经过两年的发展,目前本专业已有在校生68人,其中二年级34人,三年级34人(算至xx年6月30日),暂无毕业生,在学院和系部的专业考核和班级评定中受到充分的肯定。教师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人,其中,副高以上技术职称1人,硕士学位4人,双师型教师4人。本专业兼职教师具有5年以上的国内外大中型企业部门主管管理经验,7年以上的部门助理或经理助理工作经验,具备人才培养实训辅导经验和工作指导能力,是管理领域内的教育培训及人力资源专家,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了解快乐学习的教学技巧。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良好,教学与学识水平较高,结构合理,配备优化,保证了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专业建设的稳步推进。教学条件:学院和系部高度重视文秘专业的发展,近两年来先后向文秘专业投入了三十余万元用于本专业实训场地建设,先后建成了秘书模拟实训室、模拟会议室、形体房、职业装束与化妆室。学院还与株洲汽车齿轮厂、株洲市荷塘区政府、湘火炬等多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保证了本专业学生校外实习、顶岗实训的环境需要。教学改革: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以学科系统性为特点,缺少对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包括工作流程具体需要的关注和分析。本专业在课程设计上采取“逆向”思维,即基于企业文秘岗位资质需求和秘书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设定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全部采用企业实际应用案例,采用“引导”而非“训导”的互动式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者、教学参与者,而非“受训者”。教学过程设计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关注学生行为的改变和习惯的形成。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播者,更是培训者、人才开发者、职业教练和心灵导师。
二、专业剖析(10个主项目+专业特色项目)
(一)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1、专业开设具有地区经济发展的针对性通过对本省和深圳的几次关于企业秘书用人情况的问卷调查得出:本专业的开设符合长株潭“两型社会”与深圳地区的经济发展需求。
【关键词】创业导向;市场营销;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197-02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需要比较系统地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是建立在心理学、经济学以及管理学基础之上的综合应用型学科,因此市场营销的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前诸多学校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都没有按照标准和计划进行,一些市场营销的校外实践都是徒有虚名,校内的实践教学也是形同虚设,学生对当前的市场营销实践课程不感兴趣,教师对具体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方法也比较陌生棘手,如何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从创业的视角出发,对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深化改革进行深入研究。
一、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灵活性不足。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模式都是通过案例分析、营销模拟软件、参观实习以及专题讨论等方式进行的,在现实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中,这种类型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与理论教学方法差别不大,但是操作性和灵活性不够,学生难以通过实训活动提升市场营销课本知识的理解,实际运用效果差。
2.教学方法还处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实践课程脱节,市场营销以前的教学模式都是理论与实践课程分开进行,市场营销理论课时一般都是十六周三十二个学时,但是实践教学的时间一般都是两周四个学时,理论和实践教学都是互不相干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往往都是通过练习网上的一些调查工作,缺乏企业的实践练习,难以给学生带来实质性的实践能力提升,从而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和教学质量的降低。。
3.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缺乏层次性,难以实现实践教学之间的有效链接。当前多数高校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缺乏层次性,各个营销环节链接性较差,实践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环节比较独立,没有一套完整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方案,没有设置阶段性和层次性的实践教学课程,比如大部分学生去参考市场调研仅仅是为了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学生做好的问卷也是完成后闲置,其目的不是为了进行更为深入的营销环境解析和展开科学的营销组合策略。
4.校内市场营销实践资源缺乏,校外实习基地效果不佳。为了更好地实现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多数的高校都设置了校内市场营销实训室,但是由于校内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过于形式化,导致一些市场营销实训室使用率较低,容易造成校内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一些校外的市场营销实习基地也是徒有虚名,在进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难以接触到实质性工作,从企业的视角来看,一方面企业认为接受学生进行实训是一种负担,也害怕一些商业机密泄露,因此校外企业提供的市场营销实习基地也是非常有限的;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实习时间受到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安排限制,校外实习学到的知识呈点状,实习效果不佳。
二、基于创业视角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改革必要性
从学生创业的视角来看进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是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当前高校毕业生数量正在与日俱增,但是相对应的是就业率与往年相比却是日益下降,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二是经济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调查研究可以知道有将近百分之十一的高校毕业生都是选择在工作几年之后进行自主创业,有效引导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是我国进一步拓展就业机会、创造就业岗位以及提升就业率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为了有效鼓励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我国出台了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国家工商局规定大学生在创业第一年内可以免交五种费用,全国各地都开始广泛推广相关类型的政策。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有利带动了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潮,而高校市场营销课程作为实践应用型的学科,应该充分结合自主创业的导向培养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高校创业人才。
三是以创业为导向可以有效引导市场营销实践课程充分发挥其操作性和应用性强的特征。市场营销学主要包含了调查分析报告、产品策划、市场营销调查、促销策划以及价格策划等方面的知识点,但是这些知识内容有一定的实习难度,在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之下教学控制难度大,难以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了解,一般学生都难以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市场营销活动中,很多的学习和实习都是流于形式,但是以创业导向为基础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可以由指导教师参与到全程的教学活动中,从而有效弥补教学控制性差和学生掌握度低等方面的问题。
三、基于创业视角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改革对策建议
市场营销学主要包含了调查分析报告、产品策划、市场营销调查、促销策划以及价格策划等方面的知识点,基于创业视角的市场营销教学应该从这些知识点出发来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使学生逐步掌握创业所需要的营销知识、心里素养和创业能力等,以某一个商学院为例,可以分为如下几步合理安排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模式:
1.安排学生做好市场需求调查。进行市场需求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对目标市场展开特定的营销活动,在方便学生进行市场调研的情况之下可以将目标市场锁定为校园内的学生:首先需要掌握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市场调研问卷,然后掌握市场调研、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再次是根据市场调研问卷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相应的问卷分析报告,主要包含了对市场营销环境以及消费者偏好特征的分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分组(4-5人)进行,设计相应的问卷,每一组完成五十份问卷调研,然后收集、整理、分析调研问卷。
2.对调研市场进行熟悉。熟悉调研市场的目的在于在市场营销理论基础之上,对调研市场的现状以及产品等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全方位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挖掘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和消费需求: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市场以及相应的目标客群;其次了解产品的类型以及相应的竞争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分组(4-5人)进行,对校园消费者进行需求调查,对区域商业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调研,最后收集整理资料并撰写实训报告。
3.引导学生进行商品采购。由于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采购商品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商品进货的一系列过程环节:首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之上专业教师进行有效指导,然后在学生自负盈亏的情况之下锻炼学生营销操作能力,最后锻炼学生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语言沟通能力和风险意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调查和熟悉市场”的两个环节,让各个小组进行商品采购,并让每一个小组投入资金进行市场营销实际运营。
4.合理对商品进行定价。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过程中比较抽象的一点是对商品进行定价,仅仅依靠教学或者去企业造访等都难以认识到定价策略的重要性,因此学生需要自己在亲身实践中对商品进行合理定价,首先应该对商品的市场信息和竞争者定价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合理运用定价策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个小组应该根据自己的商品情况对相应的市场进行调研,了解市场信息和商品价格信息,综合成本要素,合理做出商品的定价策略。
【关键词】液压系统 案例教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040-02
在现代液压系统的控制领域,目前广泛应用PLC控制。在高校液压系统PLC控制教学中,主要侧重于梯形图、语句表的编程,忽略了液压系统PLC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不紧密,造成理论知识来不及消化等问题。PLC的学习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法,才能让学生彻底了解液压系统中PLC控制的全过程,真正学以致用。
一 液压系统PLC控制教学现状分析
1.理论与实践脱离
液压系统的PLC控制是液压与气压传动和PLC控制两门课结合的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过于理论化,表现在很多初学PLC控制的学生经常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应用指令功能,梯形图、顺序功能图怎样编制,学生感觉这门课就是死记硬背某些指令,而忽视了PLC程序是怎样融入整个液压系统的控制系统中的。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液压系统的PLC控制,不仅要掌握液压系统的控制要求,而且要学会把PLC的指令功能融汇贯穿到程序设计中。目前液压系统的PLC控制学习的现状就是学过的学生不少,真正会用的没有几个,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2.教材内容与企业实际脱节
传统的液压系统的PLC控制教学各部分知识之间是分开的,PLC和液压部分是分开的,教学内容以PLC控制为中心,大多数教材内容的安排都是PLC控制各种指令功能和使用方法的依次罗列,各部分知识之间缺少一个系统有机的整合,整个知识结构都是零散无序的,学生学习完后很难将各种知识综合起来去解决液压系统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PLC的产品种类较多,发展较快,液压系统的PLC控制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师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液压系统的PLC发展、设备和使用动态,了解企业对液压系统的控制技术人才的要求。根据液压系统的PLC控制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编写教材,理论与实践结合。
3.教师与学生
传统教学中教师充满激情地很努力讲述设计好的内容,而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上只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教师的教学设计缺少从学生思维出发的引导,缺少悬念和情境,学生无精打采地听讲,缺乏主动参与的动机和机会。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详细处理了所有问题,学生只是一味地听,没有真正地思考问题,严重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学习的成就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案例教学简介
案例教学是指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基本知识、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改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首先运用于法律教学中,后来逐渐运用于其他学科。它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有效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顺利实现由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经常转换教学形式,学生对此感兴趣,注意力集中,有利于学生始终维持最佳精神状态。最主要的是由于教学内容是工厂中的液压系统PLC控制的具体实例,在生产实习中学生已经见过一些系统,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能够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唱独角戏,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调动学生集体动脑思考,更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 液压系统PLC控制案例教学实例
1.选择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具有典型性的实例
根据学生理解知识的层次不同,采取逐步递进式增加课程难度。选择铁道轮对轴承压装机液压系统PLC控制,根据控制要求,总结机器动作顺序。教师给出液压系统控制原理图,将学生分成小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个人思考和组内及组间交流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此案例建立总体认识和基本了解,分析出液压系统的动作顺序及各电器在不同工作阶段的带电情况。在Festo Didactic-Fluidsim Hydraulics软件中绘制液压系统原理图,并配置液压元器件。
2.提出初步实施方案
完成电气继电器控制设计及仿真。要完成中间继电器控制线路设计和电磁阀输出控制线路设计任务,将学生按照接受能力的快慢进行均衡分组,积极讨论,互相帮助,分析任务。在这过程中,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编辑电气控制线路,通过Fluidsim软件编辑分析运行结果。教师要及时指导,或参与学生的讨论或探讨。通过电气继电器控制仿真的动画来验证学生自己的设计,学生可以看到第一阶段液压油液的走向。当仿真动作不符合设计要求时,教师对学生的初步方案及时调整,直到仿真正确。
3.PLC控制设计及仿真,在此阶段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理论教学中的硬件软件知识综合应用
分组讨论怎样选取硬件,进行软件编程和仿真。教师进行比较、评论、总结,学生从中得出结论,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4.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学;人才培养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服装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只有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才能更好地为服装行业服务。专科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不同于本科教学也不同于高职教学,要求学生既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艺术设计修养,又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要做好专科教学的定位,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途径。
一、服装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目前,服装行业发展势头猛进。中高档服装市场及与服装相关的配饰行业市场潜力巨大,企业的规模生产、规模销售等均为服装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服装生产和发展的集中皆需求大量的服装专业人才。
1.招聘岗位分析
根据2009年东华大学的《中国服装行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中得出,服装专业招聘岗位依次为服装设计、销售业务、技术人才、经营管理、工业工厂类服装人才占职位总数的74.43%。主要集中在首席设计师、设计总监、女装/男装设计师、设计助理、制版师、样板师、质检、外贸人员、跟单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导购店长、营销总监、市场总监、市场督导、市场拓展、生产厂长、车间主任、采购主管、QC等岗位。
2.就业需求分布
招聘重点城市分布:上海、广州、深圳、北京、杭州、东莞、中山、温州、宁波、佛山、金华、泉州以上省市地区所占人才招聘需求占65%以上:,基本反映了服装产业的区域分布。据2009年1月份的无忧指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广州、深圳、浙江省这四地对服装业人才的需求量最大。从招聘职位所需学历要求来看,专科及专科以下占68.9%,本科占29.2%,本科以上占1.9%。
3.紧缺人才分析
据2010年的无忧指数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广州,深圳、浙江省这四地对服装业人才的需求量最大。在服装业的当前发展态势下,缺乏以下儿类人才:生产管理人才、高级业务跟单、市场营销人才、零售管理人才、视觉陈列人才、设计师、店长等。虽然这些岗位在现今的招聘会上属于中高层次的招聘条件,但也以此可以嗅出市场对于这几类的人才需求量相当大,也是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人才需求状况,也说明此类岗位是人才培养的缺口,有利于高校针对性地与就业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
4.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分析
通过调研访问众多服装企业,他们对大学生评价最多的:大学生在学校所学与社会需求脱轨,但要求高,又缺乏实际能力。其实现在的企业都很现实,看重工作经历和技术,希望员工能尽快为公司创造价值。从调查中了解到,企业对服装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排序如下:专业操作技能、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相关专业知识、个人修养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态度,组织协调能力。企业对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这一要求为学校服装专业教育指明了方向,63.4%企业认为学校应培养技能为主的复合型人才,即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某品牌公司老总表示,服装设计的学生在刚接触专业的时候应该先让他们做技术操作(使用缝纫机),一方面为了专业教育的入门,另一方面也算是一种职业教育,明白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途径
1.整合基础课程,优化教学效率
以前培养方案的《素描》《色彩》《服装图案》等基础课程,融入于《时装画技法》课内,教师在讲解时装画的同时解析色彩构成、图案设计等内容,绘图板与设计软件结合实现服装效果图。如此做法不仅课程生动形象,使知识点相互关联,且节约课时,能更有效地利用。
2.加强工艺课程,切实培养应用性人才
所谓应用性即教学要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在实践能力上必须加强。服装工艺制作类课程安排于每个学期,以便于学生将自己的设计付诸于实践,更好地理解设计――版型――成衣之间的关联,也切合服装企业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学上将服装工艺技术分别安排于第一至五学期,以达到学生工艺技术循序渐进的过程:会做――做对――做好。
3.加强实训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
课程实行品牌化、企业化、工厂化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眼高手低的不足。他们将一个个课程改为一个个项目,彻底打破原有的专业教育体系,学生一边接项目,一边学习,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达到像在企业实习的学习效果。服装设计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向学生介绍服装设计原理,再进行市场调研,绘制效果图。而采用品牌化、企业化、工厂化教学模式,尽量压缩了介绍设计原理的时间,学生直接进入实际操作。由骨干教师担任项目组组长,负责接项目和带领学生完成项目及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实施的项目化,可以是虚拟的项目,让学生通过这些项目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也可以是校企合作,教师从企业里接项目进行教学、科研,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学校可以成立与企业细分相对等的项目组,改良众多专业学院课程设置滞后于企业的通病。在教学上,充分考虑企业、行业用人需求,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力优先”为原则,设立实验、实习、实训三个关键环节,形成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4.以强大的服装产业为依托,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订单式”培养人才
诸多开设服装设计专业的院校处于服装产业集群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使青年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专业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加大合作空间;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实习、兼职机会,巩固教学成果,加强实践能力,为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服装业从原先的服装制造,正向创建自主品牌转型,且鉴于当前经济危机形势,更加快服装企业创品牌的脚步,以满足服装产业的人才需求。
一、领导真领,教师真学
领导重视,任何工作都会事半功倍。我们这里领导真领,引导教师走出去真学。
1.带头搞科研。业务领导亲自参与课题研究,郭爱民局长、刘永德校长直接参与省十一五课题《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心理的现状分析及其疏导策略的研究》,并亲自组织调查问卷,一块起草分析报告,并三次召开专门会议,深入分析学生学习、成长的心理因素及其教师的育人疏导策略。目前,我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所以能顺利开展,与领导重视密不可分。
2.全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真正做到“三全一汇”,即凡是省市级教育科研培训、研讨、交流会,课题组主持人均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部报销差旅,参加会议者回单位后,一律梳理内容在全校做专题汇报,其汇报材料交县教研室备案。
3.亲自参加每年两次的教育科研工作专题会议。一是课题研究思路会,二是学年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汇报会,局长亲自到会,主管局长和领导亲自点评和部署工作任务。
4.纳入考核序列,健全评价机制。每年一度的赵建国教育基金表彰会都有教育科研方面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名额;每年一度的职称评定,教育科研作为必备条件;每年一度的学校综合考核教育科研单独列项占分;每年一度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优秀校长(班主任)评选,教育科研占分很重;每年一度的课题立项,其经费由学校全部报销,由此而形成的资料、课件、光盘、学习等费用,也由学校全部报销。这些措施和政策让老师们真正感到了希望,增添了积极参与教育科研的信心。
近几年来,我县参加省级培训200多人次、市级培训500多人次,其中2010年一次性参加省培训20多人,2011年一次性参加市级培训70多人。
二、榜样真带,群众真干
教育科研从神坛走向大众,让教师们真正认识并敢干触及,除去政策的导向外,还有来自身边参与课题研究人员素质的真正提高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效益的影响。
1.十五期间,中学语文承担了国家重点课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该课题已于2007年顺利结题。该课题研究我们有这些成果:
①有三名语文教师在全国写作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②100多名学生作文获得国家级奖励,其中有10多篇收入国家级著作《我这样学写作》一书中。
③100多篇教师论文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其中有20多篇论文、案例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④有10多名教师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优秀课题研究实验教师和优秀学生习作指导教师奖。
⑤正式出版了创新写作成果专著《追寻写作创新的足迹》一书。该书出版获得中国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一等奖。
⑥该课题研究成果获得河北省人民政府评审确定的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全省243项,沧州唯一),五名教师获此殊荣,一人晋升一级工资。
2.十一五期间,五名教师参加了河北省重点课题《学习策略对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形成的影响研究》,五名参研人员获得优异成绩。
①5篇研究论文、教学设计被收入河北省教科所高智军主编的《学习策略与创新素质形成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
②有4篇研究成果获得河北省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
③有4名教师在沧州市举行的各类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有2名教师在全市上示范课。
④有3名教师获得沧州市学科带头人称号,有2名教师获批省级骨干教师,2名获批市级骨干教师。
⑤有1名教师获得沧州市小学语文“教坛新秀”称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此产生的辐射效应是巨大的。
3.十一五期间,在县教研室的精心指导、培训和组织下,我们共申报省级课题立项38项,其中6项重点课题;申报市级课题31项,确定县级课题113项。这三个层面的课题涉及了幼儿园、中小学教育和高中教育,涉及了教育教学的30多个不同角度,涉及了管理、评价、心理、学科教学、校本课程的诸多内容。这些课题共有参研人员1500多人次。在这些课题中县教研室有4项省级课题立项、有2项市级课题立项,县教研室所有人员、所有学科均承担或参与了省市级课题研究。
三、效果真显,热情真涨
1.课题成果验收:2010年至2011年我县各级立项课题相继进入成果鉴定阶段。课题研究是不是真的、效果明显不明显,专家说了算。2010年我县17项省级课题全部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8项市级课题全部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30多项县级课题有26项课题通过专家鉴定、4项课题延期结题,经过半年的补充研究也已经结题。2011年,我县有7项省级课题全部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12项市级课题全部通过专家鉴定顺利结题,29项县级课题除3项延期外,全部通过鉴定顺利结题。
1 课题的提出
农村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层主阵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是重点,但是,更应当层出不穷地培养具有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实践证明,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已成为校园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国外,有关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
3 现阶段我国小学养成教育存在的弊端分析
纵观我国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与教育形势的发展,我国农村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究其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占有的特殊地位,家长过多的包办孩子的一切,减少了孩子实践及体验的机会。是只注重认知教育而忽视行为的指导和实践,容易造成纸上谈兵。
其次,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中仍然存在着“不真实”的弊病。
再次,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偏差,“偏”在对书本知识的灌输上,“重”在知识型单一人才的培养上,“差”在对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和陶冶上。
4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条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增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增大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举止,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现代要求的良好个人品质。
5 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对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6 研究对象界定
研究对象:农村小学五、六年级班全体学生。
7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分析法;调查法;体验感悟法。
8 研究遵循原则
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时代性原则。
9 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两年,分了四个阶段实施。
9.1 准备阶段:拟定方案、申报立项、考察论证等工作。利用3个月的时间,实验成员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9.2 实施阶段: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每学月制定相应的研究目的、内容、计划、方法等。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其间,注重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检测成果,写出阶段性分析报告。
9.3 自我评价阶段: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9.4 申报结题阶段: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善过程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验收。
10 研究成果与结论
①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小学中高年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研究内容全面具体。实践证明,对我校是切实可行的,效果良好。②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调查、个案研究、行动研究、对比、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方法,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充分调动了学校党、政、工、团、队、班级的一切有利因素,结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了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③在实验过程中,遵循了循序渐进、活动育人、研究与实践、正面引导与负面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了有计划实施、按目的探究、有方法导引、按规范进行了装档。④把握标准,建立了科学的行为习惯评价机制。实验中,评价内容全面,采取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灵活性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评价和矫正。⑤通过两年的努力,小学生良好道德水平和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养成,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校纪,探索出了一套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⑥我自从参加课题研究后,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充实自己,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总结得失。在这段时间内,获得了丰硕的成果。2012年6月《农村小学养成教育有效性之我见 》在白城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2011年被评为白城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和县级模范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