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

第1篇: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随着 “两会”的序幕正式拉开,一直受市场所关注的政策及投资热点逐渐浮现。

事实上,对会上可能涉及的热点话题,研究机构早已做出预测。

《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对10家券商(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银河证券、上海证券、东方证券、广发证券、中投证券以及兴业证券)的,涉及“两会”的报告进行了梳理分析,这些券商普遍认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振兴、区域规划将成为“两会”政策的主线,调结构将是今年“两会”的重头戏。此外,促内需、保民生以及农业问题也很可能被再次强调。

在热点板块方面,多数券商认为,新能源板块值得关注。区域经济相关板块、节能环保、低碳、农业、信息通讯、生物医药、汽车等板块也被半数以上券商所提及。

经综合分析上述预测,我们认为,低碳经济、新能源、节能减排、医药生物以及汽车5个板块预测市盈率较低,业绩良好,值得关注。

调结构成“两会”重点

众多券商预测,调结构无疑是今年“两会”的重中之重。

申银万国认为,今年国内外环境与去年相比已有较大的变化。因此,在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上会与去年有所不同,尤其在经济发展方面,调结构将取代保增长。银河证券也认为,宏观政策重心将转到调结构上来。

调结构的重点,将主要集中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三个方面,因此促消费、战略性新型产业以及区域经济振兴有望成为“两会”政策主线,被再次强调并落实的概率很大。此外,三农问题以及民生保障也很可能是“两会”的关注点。

国泰君安预计,在“两会”期间,调结构、促内需、保民生、产业振兴、区域振兴规划将是“两会”讨论的主要议题,政策将向特定行业或区域倾斜。中金公司观点类似,其研究报告指出,“促内需,调结构”将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和支持,而三农、自主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历届“两会”的三大特征。

实际上,上述重要议题大多延续了去年“两会”的热点。

在去年“两会”中,扩大内需、保民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振兴、区域规划等多个话题已有所涉及,农业问题更是在多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两会”很可能会将调结构提高至一个显著的位置,往年有关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说法将细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区域规划有望更为明确。

8板块备受券商关注

“两会”之所以备受市场关注,一方面是由于货币政策等宏观层面的变化会影响市场的走势;另一方面,是因为投资者往往会从“两会”的相关信息中找寻热点板块。

大多数券商认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能源领域将成为“两会”热点。8家券商均明确提及这一行业。

在调结构的大背景下,节能环保、低碳、信息通讯服务、生物医药、汽车(主要是电动汽车)等板块成为大多数券商预测的“两会”热点或得到券商的推荐。券商普遍认为在调结构政策预期下,这些板块存在投资机会。其中7家券商认为节能减排或环保行业能成为资本市场热点,低碳(包括智能电网)、信息通讯服务以及生物医药也分别被7家券商看好。

此外,作为历年“两会”的惯有热点,农业板块被半数以上的券商所关注。而有关区域振兴的相关板块也成为券商眼中的焦点。

我们发现,与去年“两会”相比,新能源、节能环保、农业、通信、生物医药等热点均属重合,而低碳、电动汽车等热点则在今年新出现。区域振兴这一话题已在多届“两会”中出现,但具体方向很可能与往年有所区别。

5板块显现价值

“两会”热点往往在会前便开始被热炒,有些板块甚至已透支“两会”行情。上海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区域板块由于前期预演行情已经比较充分,“两会”期间出现超额收益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即使是热点,投资价值也可能大打折扣。

我们对券商最为关注的“两会”热点板块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在智能电网、新能源、节能减排、环保、低碳经济、新疆、皖江城市带、上海、海峡西岸、海南旅游岛、成渝特区、医药生物、信息服务、汽车以及农林牧渔这15个更为具体的板块中,TTM市盈率(即按前四季度每股收益加总计算的滚动市盈率,下同)已普遍过高,皖江城市带TTM市盈率已接近120倍。

由于2009年全年业绩影响板块的市盈率,我们决定采取2009年预测市盈率进行分析。

15个板块预测市盈率大多在30倍以上,考虑到这些板块是“两会”热点,很可能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可以有一定的溢价,因此我们将40倍预测市盈率以下的板块纳入我们的考虑范畴。这样的板块共有9个,分别为医药生物、成渝特区、新能源、环保、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汽车、上海以及海峡西岸。其中汽车、上海以及海峡西岸3个板块2009年预测市盈率不足30倍。

从业绩上来看,全部A股2009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0.26%,不过15个板块中大多实现正增长。其中农林牧渔同比增长超过1倍,低碳经济、新能源以及汽车板块增幅也在30%以上。

综合预测市盈率及业绩两个指标,低碳经济、新能源、节能减排、医药生物以及汽车5个板块价值最为突出。这些板块预测市盈率较低,业绩良好。

第2篇: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梅赛德斯-奔驰在北美市场11月实现销售27841辆,以超出宝马6520辆的成绩连续第二个月登顶美国豪华车市场。奔驰品牌销量的提升,成为取胜的关键因素,其他品牌则宝马还占据绝对优势,当月,MINI的销量为4750辆,同比增长70.5%,而Smart的销量为414辆;劳斯莱斯的销量为30辆,而迈巴赫只有4辆。

2011年中国汽车总销量或为1878万辆

瑞银证券11月研究报告预计2011年中国汽车行业总销量将达到1878万辆,同比微增4.3%,创下10年来新低。但是它预计中国狭义乘用车未来三年增速将达到13.1%、10.7%以及11.5%。2010年,中国每千人乘用车保有量仅为44辆,而日本早在1980年已经突破200辆。

京津冀换车预算比平均值低2.5万元

2011年11月10日,新华信《中国汽车区域消费特征报告之京津冀城市群》,报告称,京津冀地区消费者在换车时并不大方,这一区域的消费者换车预算较全国平均值低2.5万元(全国平均22.3万元左右),且6.1年的再购时间略长于全国平均时间。

罢工让印度最大汽车厂减产4万辆

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玛鲁蒂铃木10月汽车销售批发数字暴跌52.2%至55,595辆,原因是该公司对值班时员工尽兴玩扑克等懒散行为采取措施而导致的罢工。玛鲁蒂铃木马尼萨尔工厂主要生产Swift,、A-Star以及SX4车型,14天的罢工使公司损失约1.42亿美元,减产4万辆。

整车企业电动车总研发要投460亿元

10月29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部部长侯福深在“2011锂电池关键材料技术与产业投资论坛”表示,“十二五”整车企业电动汽车总研发投入将达460亿元,并称这是通过对百余家整车企业调研之后统计得出的数字。

2035年全球乘用车保有量将达17亿辆

11月19日,国际能源署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在英国伦敦了本年度世界能源展望WEO(World Energy Outlook),并预测,2035年全球乘用车保有量将达17亿辆。而目前全球处于使用状态的各种汽车,包括轿车、卡车以及公共汽车等的总保有量已突破10亿辆,中国的人均汽车拥有比例为1:17.2。

第3篇: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发改委: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

而发改委关心的是,在2013年,他们将如何与工信部共同加快推出中国汽车企业的能耗管理制度。他们认为健全的汽车企业能耗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节能工作。此外,发改委相关人士还直接表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充电设施严重滞后,第二是存在着地方保护――“这些都需要解决。”发改委关注的,果然都是行业的重大事件。

工信部:更注重发展质量

“生产一致性”的管理工作一直是工信部的重点工作之一,2013年,工信部将比以往更加重视汽车产业发展的质量。面对记者的采访,工信部相关人士表示,“汽车品质的提高,确确实实是要真正下功夫的。”因此在2013年,工信部将进一步加强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的监督管理。

商务部:关税问题是重点

“2013年汽车产业销售数量能增长多少,我觉得不必要过于关注,增也不会增多少,降也不会降到哪去,中国的市场这么大,不用我们操心。我们关心是行业怎么能更加健康地发展。”日前商务部相关人士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

对于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这位人士表示, 2013年,相比汽车产业的增长数量,他更关注的问题是中国汽车行业如何能更健康地发展。目前,他重点关注着汽车行业存在着的25%的进口高关税问题。他认为,“这么高的进口关税迟早会降下来。”据介绍,2012年全年,我国汽车出口已经超过100万辆,今后,中国汽车的出口量还会大量增加,相关国家一定会对汽车的进口关税提出要求。所以,“我们要研究,国内的汽车行业,在哪一年,关税达到多少的时候,还能够挺得住?”他说。

环保部:治理污染之源

汽车一直被认为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元凶”,但是通过详细分析污染形成的原因,环保部门认为,环境污染在本质上不是汽车的问题,“本质上,污染原因更多是由于交通拥堵和油品的质量造成的。”

环保部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根据英国的一份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污染物的排放,在拥堵情况下是畅通情况下的7倍,因此拥堵导致了空气污染程度的大幅增加。此外,恶劣的油品质量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在2013年,环保部门将继续呼吁加强交通的管理,使得城市的交通效率更高。此外,在2013年,环保部门还准备与财政部、发改委一起推动油品质量的提升,以有效降低中国机动车的排放。采访中,环保部门相关人士表示,“自主品牌重型柴油车企业需要一定的支持,帮他们迈过这个坎儿后,环保的压力就不是问题了,自主品牌重型柴油车企业也会成长得更顺利。”

财政部:补贴政策与企业愿望相结合

早在2009年,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四部委,联合开展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确定北京、上海、重庆、长春等13个城市作为国家首批试点城市,此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又增至25个。到2013年,这项工作已经开展了3年时间。而现在,财政部门考虑的是,这项试点工作结束以后,怎么办?

财政部门表示,尽管国家对于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在财政方面的支持力度很大,但是,来自汽车企业的呼声却并不积极,汽车企业的热情好象也并不很高。“国家的补贴政策如果跟企业的愿望结合不起来,就很难取得效果。”财政部门的相关人士表示。

科技部:以企业为主体,带动产业链建设

第4篇: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电动汽车 能源短缺 节能减排

一、湖北省能源现状与突出矛盾

湖北是个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极度贫乏的省份,人均占有储量分别为全国的9.4%、3.4%、1.5%。省内煤炭资质低、储量少,人均仅10吨多,总储量居全国第25位,耗煤80%以上要从外省调入(见图1)。随着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我省煤炭消费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从省外调入。由于远距离运输,不仅给交通运力增加负荷,而且漏损容易给环境带来极大危害,这是我省能源发展中诸多难题之一。石油剩余可开采量仅占全国的0.8%,2005年至2008年自产石油分别为78、80、86、84万吨,85%以上的石油都需进口(见图1)。天然气地质储量只占全国的1.2%,每年的天然气产量不到1亿立方米。2008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2603吨标煤,预计到201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3500万吨标煤。届时,能源供应形势将更为严峻,保持能源总量平衡和优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双重压力将更为沉重。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经济取得较快发展,无论是从经济增长贡献率还是产业驱动力看,主要还是以工业的贡献和推动为主。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过去以资源型工业及原材料型工业为主,依靠生产要素投入、低成本劳动力的工业结构重型化趋势的增长模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工业能耗占能耗总量的比重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07年则上升到70.2%,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高达3.02吨标准煤,湖北万元GDP能耗不仅高于江苏、浙江、广东等发达省份,也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然而湖北除水电资源较丰富外,是一个能源相对贫乏的省份,煤、油产量谈不上自给自足,对外部能源的依赖性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提高,2005―2008年从外部购入能源量分别为7885、8882、10137、9650万吨标煤,分别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0%、82%、85%、77%(见图2)。

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的加快推进与资源、环境的冲突也越来越明显。一方面,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煤荒、油荒和拉闸限电等时有发生;另一方面,能源消费成本不断攀升,煤炭价格2007年比2005年上涨32.7%,汽油与柴油上涨68.6%,电为0.68 元/千瓦时,湖北吨煤实现增加值仅203元,比周边的山西、河南低100―200元。仅煤、汽油、柴油、电4项,湖北工业的生产成本就比上年增加近百亿元。事实证明,依靠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外部负效应明显的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太大。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经济增长也将是不合理和难以持续的。

二、汽车行业耗能状况

汽车是工业能耗大户,我国每年新增石油需求的2/3用于交通运输业。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使我国的石油战略面临的压力日渐增加。在过去15年里,我国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而汽车的能耗占总能耗的前列。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在未来将面临枯竭的危险;同时,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在2008年7月11日攻上147.27美元的历史新高。尽管后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油价连续下跌,但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复苏,油价也将会逐渐回升。在工业体系中,汽车工业总产值接近我国工业总产值的5%,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国单位GDP能耗的数值。因此,研究汽车行业的能耗分析与节能技术对于全社会的节能影响较大。

湖北是汽车工业大省,汽车产业是湖北的支柱和优势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9年汽车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大关,创我省汽车产量历史纪录,预计2010年全省整车生产能力超过130万辆。然而在能耗方面汽车产业对湖北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汽车产业的转型意义深远。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就是二氧化碳减排效果大。以电动汽车为例:据发电公司推算,电厂的CO2排放系数为1度电0.38千克,汽油CO2排放系数为1升2.32千克。以每年行驶3万公里计算,电动汽车行驶100公里需要14.1度电,故其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是300×14.1×0.38=1607.4千克。而汽油车烧1升油大致能跑15.8公里,其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3000÷15.8×2.32=4405.1千克。由此可以看出,湖北发展新能源汽车对减排的意义非同一般。

三、湖北发展电动汽车现状与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湖北省的电动汽车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在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均实现了较大进展,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工作也正式推进到商业化运营阶段,初步形成了集电动汽车研发、产业化、示范运营三位一体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并逐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北基本形成了以武汉、襄樊为主的两大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及武汉电动汽车运营示范区。2004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集研发、试制、生产于一体的电动汽车产业园。2005年,省政府设立了“湖北省电动汽车发展专项资金”,专项支持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专项资金年投入1000万元。同时,省科技部门积极组织相关企业申报科技部“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先后承担了“电动汽车规模化考核试验研究”、“EQ6110HEV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开发”、“EQ7200HEV混合动力轿车开发”等从整车开发、产业化到示范运营的多个项目,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研究开发了多项电动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并在核心部件――燃料电池研发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湖北发展电动汽车的不足之处依然很多,比如电动汽车产业中只有镍动力蓄电池、铅酸蓄电池混合动力乘用车与铅酸蓄电池纯电动汽车发展相对成熟,其他均处于发展初期,许多核心技术还未实现完全突破,如在纯电动汽车蓄电池的性能方面仍未能根本解决电池使用寿命短、成本高、适应性差、能量回收困难等技术瓶颈,另外政府扶持电动汽车发展的政策还有待加强。

四、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加快湖北汽车产业转型

湖北汽车行业占石油消费量的1/3以上,面对石油供应紧张与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发展电动汽车迫在眉睫。湖北又是缺油大省,每年都要从外大量购入石油,随着汽车需求的不断增大,石油供给缺口将更加突出。而气候变暖与环境变差将逐渐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严重制约了湖北省的经济发展。可见,发展电动汽车将成为湖北省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战略重要支撑。

湖北省应抓住国家政策的导向,以发展电动汽车为契机,加快汽车产业的转型步伐,为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作出榜样。

1、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消费市场的财税扶持

只要新能源汽车有市场需求、有利润,生产厂家的资源就会向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集聚,在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基本成熟的情况下,财税扶持的重心应该向消费市场转移。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因售价高而未能普及。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是如何快速启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在国家已出台的政策外,湖北应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为契机,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一般而言,一辆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与普通汽车的价格相差近10万元。即便以一辆家庭用车每年行驶约2万公里计算,电动车每年可节省5000元油费,10年时间才可节省费用5万元,如果没有购置补贴,对消费者没有任何吸引力。所以补贴政策要扩大到个人消费者身上。如果财政拿出资金用于购置新能源汽车补贴,每购买一辆车平均补助5万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有可能跨过盈亏平衡点,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全面降低成本,即使不再补贴,与传统汽车相比也同样会具有竞争优势了。

其次,通过购置税减免,引导消费者选择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免征或减征购置税、消费税、车船使用税以及养路费等税费奖励,以迅速启动消费市场,体现省政府向环保节能车型倾斜的政策。同时还可以对传统汽车征收环境税,并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起步阶段的发展。

2、加大支持电动汽车产业科研力度

湖北省在电动汽车的相关领域已经具有一定的研究实力,例如拥有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燃料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电动汽车试验室”、东风汽车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批专业从事电动汽车产业研发的科研机构与企业研究中心,仅仅如此还是远不能满足电动汽车发展的需要。由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分工较细,单打独斗很难完成完整车辆的研发,企业之间建立同盟关系非常重要。国外很多汽车企业都是通过整车厂与零部件厂合作共同开发关键零部件来推进产业化进程的,如日产和NEC,丰田与松下能源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我们可以通过对外项目招标,与先进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强合作。这方面做得较好的是一汽集团,一汽集团已经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集成技术,但具体产品研发优势尚未形成,而新能源零部件企业将借助一汽集团丰富的资源优势得以产业化,进而实现合作共赢。湖北省要紧紧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的脉搏,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关键性应用技术为科技研发课题立项的主轴,加大资助力度。支持以企业为主导,联合科研机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提升课题研究效率、效果和效益,对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和技术成果的企业或研究机构进行重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

3、借助市场机制,建立完善的电动汽车配套服务体系

让电动汽车被市场接受,不仅要让消费者购买时感觉不贵,还要让其在使用时感到便利。目前充电技术越来越成熟,充电网络的建设技术已经不成问题,只要有相应的政策,构建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建设与运营的商业化平台,就会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向电动汽车配套充电服务这个新兴产业领域。充电网络的建设不差钱、不差技术,差的就是政策。推动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建设与运营等领域特许经营模式,并尽快完善相关政府规制,加快向社会资本开放充电网络的建设与运营的市场化进程。只要政府开放充电网络的建设与运营,并给予特殊的电价政策和财税扶持政策,就会搭建起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的商业平台,促进电动汽车充电服务领域的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 柯晓阳:略论湖北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09(9).

[3] 胡淙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1).

第5篇: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事件:

5月8日,宗申动力与美国波士顿电池公司在重庆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重庆组建合资公司,生产动力电池包和动力系统集成,抢食未来电动车市场。据了解,在宗中已启动的新能源计划之中,包括锂电池、钒电池、钛电池、超级电容,以及相关动力产品的研发制造。

牵手美电池企业

5月8日,宗申动办公司与美国波士顿电池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动力电池包和动力系统集成领域展开合作,双方将在重庆组建合资公司,生产车用动力电池包产品,供应电动两轮车、三轮车及四轮车市场。

美国波士顿电池公司成立于2005年,位于美国麻州,该公司的高能锂离子电池长效、。灵活、安全和环保,目前上市的产品主要有两种:为笔记本和便携式电子设备设计的Sonata和为电动车、工业及政府需求设计的Swing。

目前,公司正对美国波士顿电池公司提供的样品进行测试。根据筹划,双方初定今年10月底前签署正式《合资合作协议》,双方还将共同参加2010年11月在深圳召开的全球电动车展销会。

公告称,公司与美国波士顿电池公司的合作尚处于筹划阶段,公司暂未实施实质性出资等对外投资行为,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和业绩带来重大影响。

环保治理投入在不断地提高

在倡导绿色GDP的今天,蓄电池环保问题受到政府与公众广泛关注。企业增加了环保投入,提高了经营成本。

2009年我国电池行业虽然还存有出口低迷、企业效益低下等问题,但在国内刺激经济政策与经济振兴方案的作用下,全行业已经走出谷底。随着国内经济的全面好转与国外经济的止跌,2010年我国电池行业将步入回升。危机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随着《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电池企业可抓住机遇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技术、工艺和设备的革新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尽快转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向生产高效、环保、节能电池的领域转型,促进电池行业持续发展。

动力电池业或爆发性增长

与慢热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市场相比,动力电池市场更引人关注。华创证券研究员李大军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上游电池、电控和发电机环节将受益。其中,电池厂商受益最大。”

首先,如实现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50万辆的目标,中国锂电池在未来三年内将保持50%的增长。因为一辆电动汽车平均使用正极材料50公斤、负极材料40公斤、电解液40公斤。按照20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0万辆计算,如20%的新能源汽车使用锂电池,则10万辆新能源汽车将引发5000吨正极、4000吨负极、4000吨电解液的消费。按照2009年中国锂电池年销量计算,未来3年锂电池业约保持50%的增长。

行业翘楚 动力充足

公司目前是国内摩托车动力和通机动力两大子行业的龙头,自2003年借壳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着优良业绩。公司秉承“国际合作、精良制造”的发展战略,在承接全球小型热动力机械产业转移方面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1)业内领先的技术研发水平,产品线涵盖低、中、高端全系列;(2)高效成熟的经营管理和订单响应能力;(3)完善的配套体系;(4)所处产业集群地的区位优势。因此在行业增速有限、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下,公司能够依托强大的技术实力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实行差异化生产,单价稳步提高,盈利能力维持在较高水平。

牵手Mission Motors纯电动力领域“双管齐下”

公司1月31日与美国Mission Motors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同意在在推动电动动力系统等领域方面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锂电池方面,公司与美国波士顿电池公司(Boston-Power)签订了《开发样品采购协议》,拟向该公司采购20万美元的蓄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器,预计三月份到货。尽管双方在开发锂电池动力系统方面尚未展开深度合作,但此次采购无疑将为以后的联手打下基础。而与Minion Motors的合作则是公司在电动动力匹配技术领域所作的初步尝试。

公司团队20人左右,在电动动力系统研发领域拥有十年以上的专业经验,擅长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为电动摩托车匹配高性能的电池、电动机,通过其自主产权软件的设计为摩托车提供性能最佳的系统解决方案,其电动动力匹配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目前的产品以纯电动力摩托赛车为主,商业化推广尚不成熟,这也是双方合作能够达成的原因之一。

低碳大潮下的必然选择

HEV是当前主流,PHEV是发展重点。混合动力汽车是当前技术条件下新能源汽车的最优选择,在未来5-10年内都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而PHEV作为最接近纯电动汽车的一类混合动力车型,已成为各大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中之重。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将提速。我国已密集出台有关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预计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出台为时不远且补贴额度将参考公共部门购买标准。依此测算,在我国购买新能源汽车已具有一定性价比优势,这将有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行业前景广阔但需提防产能过剩风险。预测2015年垒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700万辆,锂离子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46亿安时,相关产业链发展空间确实非常广阔。但值得注意的是,某些领域已潜藏一定的产能过剩风险,只有具备技术和规模优势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第6篇: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能源与环境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从国际发展趋势看,各种约束企业行为、规范产品环境质量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关资源、环境管理的研究与应用愈显得迫切。

1972年联合国召开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在经济领域,与经济发展相联系的资源环境的核算研究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

在宏观层面建立环境核算指标体系,并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联系。在这方面的进展,集中体现在联合国1993年SNA修订版中,以及与之相应的统计方法的发展。

在微观核算领域,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下称ISAR)对跨国公司环境报告进行了多年的考察。从1990年起,环境会计问题都成为ISAR每届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在ISAR带动下,“绿色会计”或称“环境会计”已成为国际会计的热点问题。

1991年,ISAR调查了222家跨国公司,评估各公司遵循其环境报告披露建议的程度。1992年,ISAR出版了《环境会计:当前的问题》,历次调查的结果和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的情况为基础,总结了环境管理中的问题,记录环境影响的公司会计问题,提出了在当前会计模式下可能出现的会计披露的变化,以及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会计、环境对国民经济核算的影响等。

1992年,联合国经济社会发展部下属的“跨国公司和管理”分部,对环境审计进行过调查,并开始了适用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研究。1993年,联合国在印发的一份题为《跨国公司的环境管理》的研究报告中,介绍了对一部分跨国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公布环境资料情况的调查。1995年3月,ISAR第十三届会议的核心议题是环境会计。大会主要围绕会议秘书处提供的“对各国环境会计法律法规情况的调查”、“有利和有碍于跨国公司采纳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因素”、“跨国公司环境绩效指标与财务资料的结合”、“跨国公司年度报告中对环境事项的披露”等文件展开了讨论。

在一些发达国家,与企业财务会计实务最早相连的是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也称环境报告,把公司各种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信息向外部社会披露。根据KPMG(国际五大会计专业服务机构之一)的一项调查显示,披露环境信息的跨国公司,1994年为65%,1995年增长为77%,而全球最大的100家公司则全部编制环境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披露方式是体现在公司年度报告中的“管理分析与问题讨论”部分。进入90年代以后,随“绿色化、节能化”意识日益被政府和公众接受并强化,也对公司信息披露产生了更大的压力,大公司纷纷在年度报告中增加环境信息部分,以至单独编制环境报告。以后成为一个独立组成部分,并最终成为独立的年度环境报告。

同时,全球各会计职业团体也为建立和推行环境、成本管理作出努力: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1997年6月颁布了一份征求意见稿,“财务报表审计中的环境事项的考虑”,主要针对环境法规,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和相关的内部控制。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95年6月颁布了其环境会计工作组提出的“环境复原负债”征求意见稿。文件涉及会计和审计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环境、资源披露信息方面可操作性方法。

英国特许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1997年“环境报告和能源报告编制指南”。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1996年10月提出一份讨论文件“财务报告中的环境问题”,详细述及环境成本核算,环境负债核算,还有环境负债,资产损害复原,信息披露等方面。该机构2000年2月了一份征求意见稿“财务报告审计中的环境问题”,论述财务报告审计中由于环境问题而带来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环境法规、审计程序、专家意见等问题。

(二)各国行动

日本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是全球能源消耗大国之一,加之自然资源匮乏,大多数能源依赖进口,举国上下对能源安全具有了强烈的危机意识,是建立节能体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相应措施全面而细致。日本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的两倍,但在资源消耗上,单位GDP消耗的石油不到中国的七分之一,消耗的电力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

1951年,该国制定《热管理法》,又于1979年制定了《节约能源法》。其间数次修订,不断提高节能标准,扩大适用范围。针对资源循环利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国先后制定《包装容器再循环法》、《家电产品再循环法》、《建设再循环法》、《食品再循环法》、《汽车再循环法》等一系列再循环专项法律,并于2000年制定了《促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基本法》,明确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理念和基本制度。针对可再生能源利用,该国于2001年制定了《新能源发电法》,要求电力经营企业每年必须使用一定量的新能源电力,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此背景下,1974年日本提出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此后又分别于1978年和1989年提出了“节能技术开发计划”和“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计划”,三十多年来坚持新能源战略,1993年,日本政府将上述三个计划合并成了规模庞大的“新阳光计划”。

“新阳光计划”的主要研究课题大致可分七大领域:再生能源技术、化石燃料应用技术、能源输送与储存技术、系统化技术、基础性节能技术、高效与革新性能源技术、环境技术等。其中,再生能源技术研究包括太阳能、风能、温差发电、生物能和地热利用技术等,太阳能是最受重视的研究项目。

实施新能源战略时,日本政府确定了激励导向、政策导向、价格导向等一系列措施办法,在“战术”层面确保新能源战略付诸实施。

(1)激励导向。日本政府每年要为该计划拨款570多亿日元,其中约362亿日元用于新能源技术开发。1997年至2004年间,日本政府向用于住宅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工程投入了1230亿日元的资助金。

日本政府成立的新能源机构的使命是为进行多种多样的新能源开发提供基础性的调查研究情报,同时负责就新能源政策有关问题向国家建言献策。以日本新能源机构为平台,日本各类企业纷纷就新能源合作开发展开了合力攻坚的各种活动。很多大企业都是这个机构的赞助会员,赞助企业会员遍及汽车、数码家电、钢铁、电信、银行、商社等各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在这种体制下,合力攻坚的成果为赞助会员优惠享有。由于赞助会员面非常广,因而成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为各行各业所共享,从而惠及整个国家。由于政府全力支持,社会资金也大量投入“阳光计划”项目,使日本的新能源节能产业很快跃居世界领先地位。

(2)价格导向。“阳光计划”实施期间,日本政府对新能源消费者实施“直补”政策。太阳能发电在日本兴起时,由于用户少,导致成本高,功率3000瓦发电设备的价格约为600万日元,这够交几十年的电费。但是日本政府态度非常坚决,对每户住宅太阳能电

池板采取补助制度,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的住户渐渐增多,市场价格随之大幅下降,新能源市场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目前,围绕日本的新能源战略正在形成诸多相关产业。仅在太阳能发电产业领域内,就有硅片、太阳能电池制造、光玻璃原材料、变流器以及架台等周边产业,此外还有住宅厂家、一些电器设施店等等。这其中的每一个产业既从中受益,又成为整个新能源战略的细节支点。

实施新能源战略,对于日本这样资源缺乏的国家,其意义自不待言。目前,日本进口的石油比1973年降低了16%,经济总量却增长了一倍。日本利用太阳能发电量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48%。与此同时,该国工业大幅降低石油消耗。日本钢铁公司作为日本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从1974年以来,对石油的依赖已经降低了85%,目前的石油仅占该公司所用燃料的10%。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有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耗也大幅增加。

德国

德国西南部有一家名叫维克托利亚的宾馆,这是德国首家零排放无污染宾馆,被评为“世界上对环境最友好的私人宾馆”。

“绿色”宾馆换装节能灯,仅此一项,电灯的耗电量就骤减80%;节水,淋浴龙头全部换成节水型的,浴盆也按人体形态重新设计,在不牺牲舒适度和洗澡乐趣的情况下减少用水量30%;采用集隔音、隔热、保暖三位一体的新型玻璃;以地下水循环系统替代空调;在屋顶安装太阳能集热光板,承担为旅馆供热和发电两大任务。此外,宾馆还采取了其他一些环保和节能措施。比如:房间的“迷你”酒吧就比传统的冰箱节电30%;厨房采购的食品全是健康的绿色食品……店主人自豪地说:这种宾馆在当地仅此一家。维克托利亚宾馆减少了大量能耗,几乎不对环境造成一丝危害,同时也没有影响宾馆正常生意。

维克托里亚的“绿色”是德国全社会为努力节能降耗的一个缩影。

德国能源匮乏,除了水源较充足以外,其他许多重要能源基本依赖进口,石油几乎100%通过进口,天然气80%依赖进口。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节约能源便成为德国发展经济的一项基本国策。90年代之后,世界许多国家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呈正比发展,而德国的能源消耗却减少了15%。

早在1978年,德国就修改过一次建筑节能标准,使得其后建设的建筑能耗比老建筑减少60%以上。《能源节约法》还制定了德国建筑保温节能技术新规范,其特点是将控制建筑外墙、外窗和屋顶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改为控制建筑物的实际能耗。

消费者在购买或租赁房屋时,建筑开发商必须出具一份“能耗证明”,告知消费者该住宅每年的能耗,主要包括供暖、通风和热水供应。这得益于2002年2月生效的德国《能源节约法》。按照这个法规,新建筑的允许能耗要比2002年前的能耗水平下降30%左右。

2004年8月,德国出台新的《可再生能源法》,对原有法律进行修订和补充,保证20年内为可再生能源电力给予一定的补偿。新法规明确提出,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0%。

为此,德国继续实行市场刺激措施,用优惠贷款及补贴等方式扶助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德国政府每年投入6000多万欧元用于开发可再生能源,还制定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未来投资计划》。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所占比例逐年递增,2004年就突破全国电力供应量的10%。

除了行政手段,德国政府利用市场机制来调控企业和公民的日常行为。

从2002年起,德国开始对燃油和电力消费征收生态税。这项举措起源于1998年,当年德国社民党和绿党组成联合政府,开始探索制定更深层的环保方针政策。1999年,德国开始实行生态环保税收改革,目的是降低能耗,鼓励新电源技术的研发,并创造面向未来的新就业机会。

政府适当地提高了汽油和建筑采暖用油的税率。环境税收改革的同时逐步降低雇主和雇员须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开始进行的,还将生态税与企业和个人的其他税收负担的优惠相结合。实行这样一套复杂而巧妙的税收杠杆政策,大大提高了能源的价格,促进社会各界节约能耗的积极性和各种节能技术的研发应用,也不增加消费者负担。

此外,该国的部分地区制定《水法》,利用价格杠杆鼓励节水。在首都柏林,水费的70%用于废水处理,30%用于供水设施的建设。与废水的有害程度相对应,适当提高污水处理费。目前,全德国抽用的地下水仅占地下水总量的10%。

在德国政府的推动下,高压煤尘焚烧技术、煤炭气化技术等新的矿物能源发电技术不断开发升级,从而使能源发电效率不断提高。1999年,德国电力生产部门传统矿物能源的平均有效利用率为39%,这一比率2006年已达到46%,预计到2020年将进一步提高到55%。

出于环保考虑,德国政府从2000年始逐步放弃已初具规模的核电,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德国政府希望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到2010年使“生态能源”发电量占到全国发电总量的10%以上。

英国

英国政府先后在2003年和2007年能源白皮书,预期到2050年将英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并在2020年之前取得显著进展;保持能源供应的可靠性。

英国的节能工作在企业层面,对高耗能行业已经实施了气候变化协定和欧盟排放交易机制,对非高耗能行业将引入碳减排承诺方案。其他考虑中的措施包括所有商业建筑在建造、出售或出租时都要有能源状况证书,能源供应商在未来五年内为商业用户提供先进和智能的计量服务。

在家庭层面,将继续改善现有住房的能源效率,平均家庭每年可减少0.5吨碳排放,并计划自2016年起对新建住房实行零排放强制要求。此外,政府还建议提高家用电器标准,促进能源供应商与家庭用户合作开展节能降耗,推广智能计量表和实时能耗显示,以及对新旧住房引入能源状况证书。在交通领域,英国政府支持欧委会关于新车能效强制目标的意向,推动将航空业纳入欧盟排放交易机制,同时加强与业界及消费者的合作。在公共部门层面,计划到2012年实现中央政府办公房产碳中和,并推动节能型福利住房和公共部门建筑资助计划以及政府采购能效标准。

致力发展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是中短期内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包括微型发电、区域供热、热电联供和以生物质能为燃料的供热等技术,分布式能源与集中式能源同步发展是英国政府的发展方向。随着未来20年部分核电站和火力发电站陆续关闭,英国政府确立了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0%、到2020年达到20%的目标。为实现清洁能源的目标,政府还鼓励对大型发电项目实行欧盟排放交易机制以及在化石发电项目中进行碳捕捉和储藏技术的商业化开发。为进一步发展新的低碳技术,英国政府将与私营部门共同建立能源技术研究所,至少投入6亿英镑用于资助未来lO年的研发项目。

保证能源安全。自2004年起英国已成为能源净进口国,2006

年英国能源净进口量达5240万吨标准油。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依赖程度的不断增加是英国能源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此,英国政府一方面致力于更经济地开发和利用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鼓励小企业参与项目开发,强调继续使用本国煤炭对能源结构多样化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支持建立有效和透明的国际能源市场,扩大欧盟内部能源市场开放,同时加强多双边国际合作。此外,英国政府还努力改善能源领域的投资环境,通过未来能源供需信息和分析帮助企业做好商业决策,并计划改革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规划体制。为保障天然气和电力供应安全,英国政府还将继续采取有利于企业增加投资的政策优化和制度安排措施。

在英国,环境报告也是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一部分。经过几十年的争议,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向投资者和公众提供信息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地域性和教区范围内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促使一些专家号召企业要进行一般性的社会责任审计和专门的环境审计。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图》是政府对环境问题的第一次正式表态。这个报告讨论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强调在实现环境目标中的财务数量化和市场动力,这个报告还偏重于宏观政策的研究。

1990年,Rob Gray教授在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CCA的支持下,对微观领域中的企业会计进行了具有广泛影响的研究,出版了《会计人员绿色化:Pearce之后的会计职业》。这是ACCA“会计人员的绿色化”项目的第一阶段研究成果。Gray在书中阐述,今后会计人员应是“环境管理”中的成员。“环境管理”的功能包括:环境审查、政策/目标发展、生命周期评估、BS7750标准及环境审计ISO、遵守法规、环境评估、环境标志的使用、废弃物最小化;发展和投资于更好的清洁技术。

英国的“环境管理制度”BS7750,作为“英国标准协会”的一项标准于1992年正式颁布执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颁布实施的环境管理法规。BS7750对公司环境管理系统的开发、实施及维护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有效促使公司实现其已确定的环境目标和政策。

针对众多公司编制和披露环境信息没有共同的专业标准,英国政府环境部在1997年2月颁布了一份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文件“环境报告与财务部门:走向良好实务”。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份文件,自然起到规范化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

“花园国家”新加坡历来重视节能环保。尽管旅游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政府仍规定,与旅游业相关的饭店必须首先落实节电措施,否则不准开业。该国法规规定,商店卖场的照明最高为25瓦/平方米;招牌照明采用镜面反射板,安装时间控制开关,减少灯具使用数量和耗电量;建筑走廊的照明白天采用自然光,安装时间控制开关;一旦发现灯管出现黑化现象应立即更换,灯具、灯管每月应清洗一次,以维持灯管光的输出效率及美观。新加坡政府还特别规定,凡是购买省电装置的用户,可享受固定资产折旧期为一年的优惠,从政策上支持节电产业和优质产品发展。

今年3月,新加坡政府耗资1000万新元进一步推展节能措施,以20万新元为上限,为当地超过半数的制造业公司和建筑物提供补贴,帮助他们雇用能源专家进行审计与顾问工作,目的是帮助制造业公司、建筑物业主和经营者了解公司或建筑物的能源使用量,并就可以推行哪些提升能源效率的措施提供建议和咨询。目前,当地大多数公共建筑都采用了智能化用能设备管理系统,其中新加坡内政部、外交部、环境部、警察总部等政府机构大楼每年约可以减少能耗30%。

印度尼西亚于2007年7月中旬颁布新的能源法,要求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并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存度。同时签署总统令,号召全国上下开展节能运动,通过节油、节电和开发利用新能源等措施来缓解印度尼西亚面临的燃油短缺危机。

新的能源法将与该国2001年的石油和天然气法及2007年的地热法等其他相关法律互补。印度尼西亚目前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基燃料约占52%,由于原油产量下降,政府计划到2025年将石油等燃料在能源消费结构的比例减少到20%以下,煤炭和天然气分别增加到33%和30%。可再生能源预期占比到17%。

第7篇: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专利数据;产业竞争;态势

中图分类号:F426.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364-0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在近几年来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根据交管部门数据统计,2015年底,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79亿辆,其中汽车数量占比超过60%,达到1.72亿辆。然而,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能源问题和环境安全问题逐渐凸显,并成为困扰着我国,乃至全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难题。由于传统燃油车对原油的消耗极高,且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尘埃等有害成分均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了同时解决这两项难题,各国的汽车企业均早已着手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工作,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受到了全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截止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58.32万辆,同比于2014年增长了169.48%。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纯电动汽车,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56.93%,保有量为33.2万辆,与2014年相比增长317.06%。在诸多政策利好推动下,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现爆发式增长,被称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元年。这一年,新能源汽车生产量显著提高,同比增长了3.3倍,达到34万辆。销售增长则更为显著,达到了33万辆,同比增长3.4倍。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2015年的单年销量和历史累计销量,均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虽然我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多年来一直靠着进口、合资等方式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完全自主研发性较差,然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已经跟上了世界主流技术的发展步伐,并没有落后于发达国家。由于新能源汽车这个话题现在已成为举国关注的重点,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着一批自主研发的技术,业界专家一致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时机。

对于新的技术领域而言,知识产权先行,合理的研发与知识产权布局可以帮助企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在于充当知识产权占有者的个体利益与信息资源共享者的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器”[1],通过技术的公开换取对申请人私权的保护,合理的专利布局有利于企业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能推动社会技术进步。因此,通过对比分析世界知名车企的知识产权布局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知识产权发展、核心技术有针对性的研发,配合专利战略布局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二、新能源汽车发明专利与市场数据分析

1、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中使用的发明专利数据都是根据incopat数据库中专利数据整理而成,根据关键词对初步检索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截至2016年2月,有关新能源汽车的专利数据初步检索量为8516件,由于公开时间滞后的原因,数据不够完整。

2、行业发明专利数据现状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发明专利在1997年在我国就开始陆续出现了少量申请,然而在前几年申请数量增长并不是十分明显。2000年以前维持着每年十几件的申请频率,2000年以后开始逐步增长,这与我国出台政策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时间点基本吻合。直到2004年的年申请量达到了102件,此后新能源领域的专利申请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并在2013年申请量达到了巅峰,年申请量高达698件(2014年与2015年申请量下降有可能是部分申请还未公开导致的数据不完整)。

3、中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对比分析

2015年福布斯杂志公布了全球品牌价值最高的整车生产企业,这份名单主要参考了销售额、利润、资产和市值等几方面的数据,对其进行综合排名。将几项指标的权重分数相加,得出综合得分排名,丰田和大众稳居榜首,戴姆勒和宝马占据了三、四名的位置,本田位列第五名,通用与福特分列第六第七。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个仅有十多年历史只生产高端纯电动汽车的车企,特斯拉在排行榜中远远超过了很多老牌车企,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企业,特斯拉虽然仍处于亏损阶段,市值排名却超越了很多企业。可见,随着近些年世界各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正在逐渐崛起,世界汽车企业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以电动汽车为例,结合2014年和2015年的全球电动车销量排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排名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从第一电动汽车网2015年世界电动汽车销量排名中可以明显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亮眼表现。比亚迪以绝对优势销量排名第一,甩开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秀特斯拉,也将传统知名汽车企业三菱、日产、大众和宝马等甩在了身后。康迪、众泰、北汽等我国车企也都有着不错的表现。综合来看,得益于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激增,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世界销量排名中均有大幅提升,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全球范围内,年销售总量排名第一的国家。

结合图1的专利申请数据来看,在全部的新能源汽车相关发明申请中,国内申请人专利申请共有4131项,占比86%以上。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我国的专利申请总量约为110万,其中国内申请约为97万,国内申请占比为88%,可见目前在新能源领域,国外申请比例还是略高于平均数值。而在外国申请人中,日本又占据了第一的位置,申请量占到了总申请的6%,德国和美国紧跟其后,分别占比为2.7%和2.6%。这也与世界汽车产业格局相匹配,日本的丰田和本田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较早,其中丰田又是近年来一直维持着全球销量冠军的位置,日本企业一向秉承着专利先行的原则,十分注重自身的专利布局,在所有的外国申请中日本位居第一也就不稀奇了。而德国一向以汽车工业著称,有着大众、宝马等全球知名的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也有所发展。美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不光有通用、福特等老牌车企,更有着诸如特斯拉这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独树一帜的品牌,专利申请自然也是不在少数。

而通过对申请人进行排名,从图2中可以看到前十名的申请中仅有丰田一家外资企业,其余申请人均为国产汽车生产厂商。同时在排名前十名的申请人比较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大学以及重庆大学两所高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了诸多的技术研发与专利布局。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是,在这些主要申请人中,丰田也是最早进行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的一个,早在1999就已经开始在中国申请相关专利。而清华大学较早的介入该领域,紧随丰田之后在2000年开始相关申请,并在此后的每一年均有一定数量的专利申请。而丰田在国内汽车纷纷进行新能源相关专利布局的2010年-2014年反而并没有进行申请。

将图3中排名前十位申请人中的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分别进行合并,相关申请人排名发生了变化。图3中重庆长安汽车的申请量跃居第一,奇瑞汽车申请量紧随其后位列第二,而吉利汽车排名第三。从申请时间来看,长安汽车和奇瑞汽车最早于2005年开始专利申请,吉利汽车于2006年才开始专利申请。相较丰田和清华大学而言,专利申请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在申请数量方面成绩傲人。然而就专利授权率而言,这几家国产汽车企业是低于丰田和清华大学的,可见在创新能力和专利申请质量而言,还有待加强。

4、汽车驱动能源的技术变化分析

根据不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征,通过截取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中的IPC排名,分析企业专利技术布局。根据结果显示,新能源汽车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B60W(专门用于混动汽车的控制系统)、B60K(动力装置的布置安装)、B60L(电动车辆的电力装备或动力装置)以及H02J(电路布置等方面)这几个IPC分类号小类。结果如图4所示,在所有分类号中,主分类号为B60W20/00(专门适用于混合动力车辆,即,具有两个或多个不止一种类型的原动机(例如,电动机和内燃机,都用于车辆动力)的车辆的控制系)的专利申请量占比第一,其次是B60W10/08(关于电动力单元的控制)、B60W10/06(包括内燃机的控制)和B60L11/18(使用初级电池、二次电池或者燃料电池供电的汽车)的申请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可以看出来在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申请中,混合动力技术电动车、电池的技术仍是重点内容,超过了一半的申请比例。余下的主要技术领域也都是与车辆动力装置的布置以及电路布置等相关的内容。

通过图5可以看出我国新能源汽车申请技术的主要分布,在上述众多申请中,综合来看这些技术都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和该行业各企业重点专利布局的领域,重点涉及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但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的专利涉及没有体现。尤其是B60W和B60L两个领域在2008年-2011年呈快速增长趋势,2011年的申请量达到了峰值,与之相反的是B60L在2008年-2011年期间申请量较为稳定,而在2012年以后反而呈下降趋势。其中B60L11/18是涉及使用电池供电的技术,在2004年以后开始进入稳步增长期,而H27供电配电装置这个领域在2005年才在我国出现专利申请,在2008年以后才开始真正的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可以见得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方面本身就不是我国企业的研发强项,在近些年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下,企业加大了相关的研发投入,才开始体现出了专利申请的增长。

5、我国市场高占有率企业的发展态势分析

根据第一电动汽车网中2015年我国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排名显示,可以看出在我国政府政策扶持下,目前销量排名靠前的车型除了宣传势头强劲,主打高端纯电动车的特斯拉以外,大部分均为国产品牌自主车型,少部分为合资品牌车型。

结合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专利申请进行排名可以看到,我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也进行了较多的专利布局。然而在专利申请中申请数量排名靠前的奇瑞汽车,重庆长安销量中并不占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反而是以电池起家,较晚进入汽车领域的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表现中有着亮眼的表现。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发明专利数据分析发现,当前全球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尚处于发展期,并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或最适合的技术。所以,新能源汽车行业既需要技术革新,也需要对现有技术的转化;既需要通过大量的技术积累明确产业发展的路线,又需要不断摸索更多的技术发展方向;既需要大力保护自身的创新成果,同时又需要借助外部的技术力量来提升自我。

同时,专利申请量的多寡能在一定程度的反映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但光靠专利数量取胜并不意味着产品销量的上升,盲目增加的专利申请量并不一定能帮助企业开拓及占领市场,发明申请量排名靠前的企业不代表销量一定靠前。也就是说,专利的申请量既可能是市场繁荣后为稳固市场份额,加大知识产权领域所做的战略布局,也可能是前期技术储备为后期做的积累,所以单纯的谈数量与销量似乎确实难以有线性的对应关系。但即使抛开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时除了专利数量,还需要考虑有所侧重的进行技术研发、合理利用专利形成整车,进行专利布局,打造自主品牌,选择细化市场,预热技术线路。一系列的给予产品合理定位下的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和知识产权辅助才能帮助企业赢得市场

此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知名高校,例如清华大学的专利申请也相当可观。对于我国的企业,特别是研发能力有限的一些企业,也可以充分考虑借助高校的科研能力来加强技术的同步更新,借助高校本身已经申请或者获得权力的专利进行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布局。

参考文献

[1] 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编.及第三次修改专题研究报告[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第325页.

[2] 蒋俐俐,杨亚平.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制度安排及有效性分析――基于制度创新的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3(6):81-83.

第8篇: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没有在2010年5月底如期而至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在6月的第一天终于“落地”。

据财政部网站6月1日报道,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通知明确提出,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

相比之前的传闻,杭州意外成为试点城市中的“黑马”。 这也意味着,杭州人有望在全国范围内,较先买到相对便宜的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究竟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未来?它,又将如何实现从展厅到马路的“角色转换”?记者进行了调查了解。

未来的汽车生活

自从与家人一起参观上海世博会“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后,那辆停放在未来展区里,集光电转化、风电转化以及二氧化碳转化发电“三位一体”的概念车“叶子”,让义乌人贾善华一直记挂着。

“它看上去非常酷,样子有点像卡丁车。整个顶部是一片大大的绿色‘树叶’,可以将太阳光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转化为电能。”贾善华描述道,“‘叶子’的每个轮子上各有一片会转动的‘树叶’,可以随着车轮转动进行风力发电,真的很神奇、很有意思!”

随着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日益严重。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低排放、零排放甚至负排放的新能源汽车,无疑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也让许多人充满期待。

“今后,人走动、车辆行驶时与地面摩擦产生的能量,都将被收集,并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路边的充电站内。汽车电量不足时,司机只要将车停靠在充电站旁,设置在汽车和充电站内的无线射频装置,就能自动感应,完成对汽车的充电。”上海世博会日本馆上草小姐如此描述未来的汽车生活。

据了解,除了汽油、柴油发动机以外,所有使用其他能源的汽车,都包括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范畴里。它的优点是能耗小、污染低。目前,各国政府纷纷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专家预测,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700万辆。

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可分为新型燃油汽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汽车、醇醚燃料汽车以及电动汽车5大类。其中油电混合以及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今后最集中的发展类型。

与贾善华相比,在杭州市石祥路一家贸易公司上班的杨小姐,则与新能源汽车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2010年1月22日,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100辆众泰2008EV纯电动汽车,通过租赁的方式在杭州批量上市,杨小姐及十几位杭州市民,成为国内首批开上纯电动汽车的车主。

起步,加速,仅用了短短7秒钟,杨小姐便将车速提高到了70公里/小时。

“提速快、噪声低,是开这辆车最直观的感受。”杨小姐说,她每天从武林门到石祥路,上下班行程大约20公里。“以前开的一辆小排量汽车,每周至少要加200元汽油,但现在充满一次电可跑150公里,每周充一次电,只要十几块钱电费就够了。”杨小姐说,充电也方便,在自己公司一楼,用普通的220伏电源,6―8小时就能充满。也可以到沈半路的众泰4S店,用专业充电设备进行快充。

浙企青睐新能源车

2009年国务院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到2011年,我国将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

2010年3月5日,发展新能源汽车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紧接着,财政部公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将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使用单位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

2010年6月1日,众人期盼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出台,……积极的政策引导,叫车企们坐不住了。

3月底,比亚迪向市场推出双模混合动力汽车F3DM,这家民营汽车制造厂商在近两年来的电动汽车领域占尽了眼球。然而,自2009年以来,并不止比亚迪这一家企业在大造新能源汽车的概念。

据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30家客车企业已涉足新能源车的研发。轿车方面,6大汽车集团以及奇瑞、吉利、比亚迪都争相“发力”新能源车,企业数量总计超过40家。4月下旬举办的北京车展上,95款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占了车展展示总量的10%。

3月26日,天能动力与奇瑞新能源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将在新能源电动车领域展开全面合作。作为国内第一大电动车电池供应商,这家位于长兴的公司已先后与江苏雅迪、奇瑞、上海汽车等若干汽车制造商开展技术合作。而在此前,众泰汽车将国内首款纯电动汽车――众泰2008EV率先推向市场。而这,仅仅是浙江企业进军新能源车的冰山一角。

吉利汽车新闻发言人杨学良说,今年的北京车展上,吉利一共推出了6款新能源展品,其中包括2款电动车,1款采用GSG智能启停技术的车型,2款GPEC吉利插入式混合动力车型,以及可用电池和太阳能为动力源的IG。

“‘熊猫EK-1’将在下半年向市场推出。”杨学良称,EK-1采用铅酸电池,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一次性充满电后,可行驶80公里。充电1小时,可充至80%电量。

“纳智捷”这个名字,牵动了很多杭州人的心。预计2010年底,第一辆杭产电动轿车纳智捷将下线。

来自杭州市经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5月,杭州已投产和正在建设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有10家,锂离子电池的年生产能力为7000万安时。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将生产新能源汽车2.5万辆,动力电池3.9亿安时。

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他们公司的锂离子电池造出了名气,“日本、韩国、美国的许多企业都上门来,经常一接待就是好几拨。”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军说。

此外,他们还跟宇通等企业合作,连“一汽”也给万向下了订单。这回,他们还走进世博会,成为上海世博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最大供应商,获得152辆混合动力客车和60辆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的配套订单。

推广仍存诸多难题

可以预见,作为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国家财政补贴的5个试点城市之一,杭城的私家车中将出现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但是,记者调查发现,要让新能源汽车进入平常百姓家,还有待时日。

据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浪网联合的《2009福田指数――中国居民生活机动性指数研究报告》显示,在有新能源汽车购买意向的被访者当中,环保、发展趋势及省油,是消费者决定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而购买和使用成本高则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一般而言,新能源汽车比传统汽车贵30%―40%。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和比亚迪F3普通车型为例来做比较,这两款车型价格相差9万元左右。按一辆家庭用车每年行驶约2万公里计算,百公里油耗9升左右,每年油费约为1.2万元。再根据电动车每年可节省约75%燃油费计算,行驶10年才能省去9万元。这样算下来,电动汽车的性价比并不算高。

杭州某高校的林老师经过精心计算,放弃了现在购买新能源电动车的打算,因为虽有补贴,但相对同一档次的传统汽车,新能源电动车的价格还是偏高。“虽然充电比加油便宜,但是初期投入却要大得多。”

在杭州的大街小巷,现在行驶着369辆电动汽车,主要是公交车和出租车。“就是运行成本太贵,电动车的电池每年一换,换一次要几万,司机承担起来有困难。而且,出租车24小时不间断营运,没有充电时间。”在5月27日举行的杭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杭州市交通局局长陈伟直言困难所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分会主任、清华大学陈全世教授,从事了20年电动车研究。他认为,充电站等基础设备的不配套以及标准的不确定,将是电动车发展的两大障碍。

现在有几个充电途径:一个是在家充,220伏的电就可以,需要8到10个小时,但必须要有车库,把巨大的电池拆下搬回家,不现实;另一个,是在社会提供的充电设备上充。

“眼下,大多数车主还是实行马路边停车,没有私人车库,因此,推广新能源汽车必须先解决充电问题。这会是一笔不小的投资。”陈全世说。

此外,如果没有国家标准,也会对电动车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就像手机一样,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充电口是不同的。”兼任国家电动车标准委员会副主任的陈全世担忧,如无统一标准,各个品牌的车只有到符合自己标准的充电站才能充电。

值得一提的是,在充电站建设方面,浙江已经有了明确部署。2010年,浙江省电力公司将在杭州建设6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在浙江全省建成500个充电桩。同时,该公司也正与各地政府积极协调,共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合作。

今年,杭州市将建设1个大型充电站、5个中小型充电站、50―100个电池更换服务网点、130个充电桩。目前,古翠路上新建的充电站已落成启用,可供80辆电动汽车同时充电。

第9篇: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场外市场 战略性新兴产业 支持作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国务院总理于2012年5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会议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对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提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其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优化政策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要加强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显然,除政策支持外,无论是发挥市场的作用,还是加强自主创新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而新兴产业的公司大多属于创业型的高科技公司,间接融资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高门槛限制,IPO又很难达到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的要求,故而面临较大的融资困难。而场外市场的扩容对解决这一困境具有重大作用,并且能在其他诸多方面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场外市场发展沿革

1990年12月5日,全国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STAQ系统)正式开始运行。1992年7月1日法人股流通转让试点在STAQ系统开始试运行,开创了法人股流通市场。1993年4月28日,由中国证券交易系统有限公司(简称中证交)开发设计的NET系统投入试运行。由此在全国形成了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和STAQ、NET两个计算机网络构成的“两所两网”的证券交易市场格局。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STAQ和NET两个交易系统日益萎缩,上市公司效益也不尽人意。1999年9月9日,这两个系统停止运行。

为妥善解决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流通股的转让问题,2001年6月12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代办股份转让工作正式启动,7月16日第一家股份转让公司挂牌。为解决退市公司股份转让问题,2002年8月29日起退市公司纳入代办股份转让试点范围。这时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被称为“老三板”。老三板挂牌的股票品种少,且多数质量较低,转到主板上市难度也较大,因此对投资者吸引力较低,被冷落多年。

为改变我国柜台交易过于落后的局面,同时也为更多的高科技成长型企业提供股份流动机会,2006年《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办法》公布,使得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也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这时的股份转让系统被称为“新三板”,也被称为场外市场。场外市场设立的目标主要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同时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孵化器。老三板市场和新三板市场统称为三板市场。

三板市场发展缓慢,自2001 年建立至2012 年5 月8 日,11 年多的时间仅有171 家公司挂牌。其中,新三板自2006 年设立至今有126 家公司挂牌,2012 年前4 个月新增挂牌公司数量已达18 家,接近前几年全年数量。新三板市场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制度设计。为改变现状、促进新三板发展,制度改革在即。场外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基础部分,理应成为主板和创业板的土壤,然而我国的新三板发展却比较滞后,不同层次市场间也没有建立起链接桥梁,转板制度缺失。因此新三板扩容是改革明确的主导方向,并且非常迫切。

2012年5月7日,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要积极搞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切实为中小企业、文化创意企业、科技企业和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直接服务。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介绍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特别是全国性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原则。他指出,证监会在总结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建设全国性的场外市场和区域性的股权交易市场,这将有利于证券公司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同时将使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再上新台阶。由此,场外市场扩容成为影响我国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件大事。

场外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在美国市场结构中可以分别以NYSE-Euronext(US)、NASDAQ OMX、OTCBB 代表“场内主板”、“场内非主板”与“场外新三板”。从美国的经验可以发现,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场外市场交易的股票数量占比大约在30%-40%之间。就此而言,我国的新三板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很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公司将会获得在这一市场挂牌融资,甚至转板至主板融资的机会。

(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大多集中在产业开发区

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此后,高新区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在逐步全国普及。为了促进新兴产业的高科技公司发展,我国在各地建造了88个国家级高新产业开发区(见表1)。

而场外市场挂牌的企业是注册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创新性企业”,主要品种包括IT 信息业、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文化传媒等质地优良的公司。按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所属技术领域分布,高新区企业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电机一体化、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为主,这五大类占比超过70%。显然这些产业跟《“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里的产业是高度契合的。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公司大部分集中在产业开发区中。资料显示,现时高新区产品按照技术领域分类,电子与信息领域排在首位,产品数达到22457 种,产值为14694 亿元。其余前五位依次为光机电一体化领域11797 种,产值7443 亿元;生物技术领域5920 种,产值3937 亿元;新材料领域5774 种,产值6003 亿元;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2355 种,产值3839 亿元。

(二)场外市场可改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融资问题

目前新兴产业的公司大多是驻各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中小企业,企业规模较小,很多都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而融资难问题是多年来制约这些企业发展的瓶颈,我国高新区中有超过5万家企业遇到融资难的瓶颈。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是中小企业主观上不愿从银行或其他渠道融资,而是因为客观上从这些渠道融资的难度较大。我国的金融结构不合理,发展缓慢且缺少直接融资的金融市场,缺乏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较少。

我国金融市场目前仍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依旧占主体地位。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难度较大。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2011年轻工业运行情况显示,当年仅15%左右的中小企业从银行争取到新的贷款。全国工商联2011 年针对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受调查民营中小企业表示,实际上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另一方面,从直接融资手段看,中小板及创业板的设立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了便利。但由于IPO 条件较高,依然有较多中小企业无法满足上市条件,或因各种原因无法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显然,与中小板、创业板相比,新三板在挂牌条件上要求较低,并且主要面向产业开发区的企业。新三板扩容后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另一条融资渠道。只要制度改革得当,未来新三板将是面临融资困境的众多中小企业优选的市场。新三板市场首先锁定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并预计扩展到其他高新园区。新三板市场恰好能为高科技产业提供如此平台,促进其高速 发展。

(三)场外市场给VC/ PE增加新的退出渠道

PE/VC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三板扩容在制度设计上尤其是转板制度完善后将给VC/ PE 增加一个新的退出渠道,为VC/ PE提供一个股权投资及收益兑现的新通道。VC/PE 机构通过以低成本注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通过“新三板”实现退出将获得丰厚的回报。这将促使VC/PE 机构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发展,促进这些企业治理规范,快速成长为公众性公司。这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公司就会得到较好的培育和孵化,并且能促进企业间的专业性、协同性发展。

(四)转板制度进一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

随着新三板扩容加速及融资制度的完善,未来会有更多的小企业凭借在新三板的融资获得更快的发展,逐步符合IPO 条件。自2006 年新三板成立至今只有极少数公司(如世纪瑞尔)成功从新三板登陆场内市场。未来随着新三板不断发展壮大,必然有更多的企业希望转向更高层次场内市场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转板制度)是新三板发展的必然。在转板制度建立完善后,新三板市场将与场内市场尤其是创业板市场联通。如果“新三板”与中小板、创业板之间能够建立相对绿色的转板机制,为企业的IPO 节省时间和成本,使满足创业板、中小板财务要求的公司能够较顺利实现升板,将极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杰.STAQ与NET系统简介[J].新疆金融,1994(5)

2.孙建波,秦晓斌.论“新三板”扩容[R].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研究报告,2012

3.程定华,诸海滨,范妍.星火燎原—高新区与新三板专题投资报告[R].安信证券研究中心研究报告,2011

4.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证监会网站,20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