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培训总结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按照上级安全部门相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落实省、市、县安全部门的要求,医院成立了安全管理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 xxx xxx xxx 组员医院全体科主任,确保医院发生安全事故时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由xxx院长亲自指挥 副组长xx亲自带队,对全院进行一次安全专项检查,并督促有关科室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整改,现将全面自检自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1、各别科室宣传部位不到位,管理混乱不清晰,病房内有在氧气管道上插充电器等设备。
2、消防控制室有部分摄像头建议更换。
3、走廊安全疏通指示标志微弱。
4、楼层需增加灭火器箱、消防水桶。
二、解决措施
1、做到人员、经费、设备满足工作需要,及时更新更换消防、监控器材,电路等设施,达到无死角。
2、全面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做到宣传培训有计划,宣教工作知晓率达100%。
3、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并大力开展事故救援培训和演练活动。
三、培训与演练
时间过得很快,我院n年新职工上岗前培训班马上就要结束了。在短短的几天的时间里,大家回顾了我们医院的发展历史,了解了医院改革发展的经历;认真学习了《医疗规章制度》、《执业医师法》,接受了版权所有《医德医风和文明规范服务教育》、《安全防火教育》等多方面知识的培训学习。今天上午还进行了医德宣誓,刚刚又进行了讨论、小结。这次短短的培训班是十分成功的,这些培训,学习内容丰富,时间安排紧凑,尽管是简要的、走马观花的,但这些对于大家更好的了解我们医院,了解这个我们将为之奉献自己的知识、才能、青春的医院,了解我们的大家的新家,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结这次办班培训,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一是上下重视,自觉性高。最近医院工作十分繁忙,全院上下正在积极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基本现代化医院;“战高温百日优质服务”竞赛活动、贯穿于我院全年工作重点的“某某”达标竞赛活动正在按步骤紧锣密鼓地展开。尽管如此,医院十分重视这次培训活动,院领导率领机关职能部门的科长主任,专门挤出时间来和大家见面、讲课。同时,在座各位新同志的学习态度端正,遵守纪律情况良好,大家都自觉的把这次培训当作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次难得的机会来对待,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所以说这次培训班是上下重视,自觉性高。
二是联系实际,针对性强。在两天的培训中,其内容都是与大家即将进行工作的岗位是版权所有紧密相联的。我们在座的新同志,即将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新同志总是盼望能尽早成为一名合格的住院医师,那就需要了解专业培训、进修、继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有的就要走上护理岗位,首先就要了解护理工作的管理规定;所以说这次培训班内容紧密联系实际,针对性非常强。
一、检查内容
(一)安全生产情况:院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对全院进行了一次彻底检查,包括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及落实情况。用电及消防情况,易燃、易爆、麻毒药品等危险品管理以及医疗安全管理等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1、组织领导
领导责任制落实情况良好,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值班人员到位,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2、预防医疗事故方面
落实了医疗安全的各项核心制度,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措施到位。医疗安全的各项硬件设施完善,供应室、手术室等科室设施建设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处理方式符合标准,做到了有专人管理并责任到人。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卫生保障方面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害事故,制定有相关应急处理预案,成立了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队伍,保持通讯畅通,建立医疗救援、卫生防疫等应急物资储备。
4、治安保卫和消防方面
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了治安保卫和消防职责、工作制度,人员值班落实到位。重点要害科室的防护责任措施落实。
(二)医院内感染及消毒安全
1、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有具体的办公人员,工作人员职责明确。
2、制订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医院感染控制、隔离措施》《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治疗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供应室、手术室、产房消毒隔离制度》《产房保洁措施》《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3、制订了医院消毒隔离登记制度,对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
4、全院医务人员均参加了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二、发现的问题
1、消防器械未落实到位。
2、感染制度落实不到位,消毒效果监测不够及时,登记不全,未作监测分析。
3、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不够重视,存在麻痹思想。
三、整改措施
1、立即安装好合格的消防器械。
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因为肾功能衰竭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透析患者也呈现井喷式的增长,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不断提高血液透析质量,建立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的重要手段。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作为昆明血液净化中心及昆明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在昆明市卫生局医政处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于2014年5月16日至5月19日在金龙饭店开办了2014年***省血液净化论坛暨首届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学习班。学习班邀请了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王梅教授、左力教授、北京海淀医院王玉柱教授、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医院叶朝阳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叶有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陈楠教授、重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杨东教授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符霞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分别对血管通路方式的选择、透析导管失功的处理、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及处理原则、动静脉内瘘狭窄失功球囊介入治疗、人工血管移植内瘘建立、血透护士专科培训技巧等一系列血液透析及血管通路的的新技术、新理念进行了授课和讲解,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主任、昆明血液净化中心主任和昆明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刘斌教授等***省知名专家也讲授了血液透析质量控制标准要求和新技术进展,并且请叶有新教授就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球囊扩张和人工血管移植内瘘建立进行了手术演示。因为学习班的内容实用、丰富,并且有手术演示的亮点,吸引了我省众多的肾内科及透析中心的医务工作者前来报名参会,参会人数达200余名。
在市卫生局领导、医院领导的指导和科室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学习班于2014年5月19日圆满结束,本届学习班的开办极大的提升了我省相关医务人员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血管通路建立、使用和保护的理念和技术水平,促进了我省血液透析技术的提高,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肾衰竭患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昆明血液净化中心
一、完善了护理告知程序和各班职责
1、施行各项医院手术室护理技术操作前有告知,采用鼓励性语言,动作轻柔,使患者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
2、根据工作量和人员情况适时调整各班职责,保证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以病人为中心
1、从5月1日起向手术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收集病人信息,取得理解、信任和支持,针对工作中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满足病人一切合理的要求,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的手术环境,达到满意度95%以上。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消毒隔离合格率达100%。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有关层流手术室的知识,以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保证层流手术室的正常使用。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院内感染,确保手术切口感染率≤0.5%。
3、加强急救药品的管理,急救药械完好率达100%。加强急救知识和抢救流程的培训,并定期考核,以确保手术抢救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做好护理工作计划,努力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加强“三基”训练,组织科室人员技术练兵,培训率达到100%,合格率100%。
2、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每月科室考核1次,合格率100%。
3、加强继续教育,积极参加继教科组织的学习。
4、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进一步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围手术期健康宣教覆盖率达到100%。
四、节约成本,合理收费
根据伊州卫人函【2015】23号《关于上报“卫生人才培养工程”、“千百十“人才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加强我院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开发,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推动医院发展,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卫生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卫生人才的思想,始终坚持科技强院,人才兴院的发展理念,按照全面提高及重点培养相结合,培养卫生人才和引进卫生人才相结合,结构调整和合理配置相结合的工作思想,切实搞好医院卫生人才的培养,教育和使用,充分调动医院人才的积极性,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卫生人才保障。
二、培养目标
1、积极推进卫生人才全员培训,真正使我院每周的科内业务学习例行化、制度化,提升我院卫生人才整体医疗技术水平。
2、争取在3-5年内培养重点骨干30-50名,培养行业高精尖人才20-30名,培养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5-10名,坚持数量服务质量、宁缺毋滥,根据人才数量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评选基数。
3、采取不同培养措施,重点从项目、科研、岗位、实训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对卫生人才实施全方位培养,并按照“一人一案”的要求科学制定培养方案,开展个性化的管理和服务。
三、具体实施办法
(一)卫生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我院调查本院卫生人才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调查出来的突出问题,研究决策本院未来2-5年卫生人才工作,把卫生人才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制定卫生人才分类标准。
Ⅰ类卫生人才:学科带头人;
Ⅱ类卫生人才:通过培养或引进的高精尖人才;
Ⅲ类卫生人才:科室骨干;
(三)做好卫生人才培养计划
1、院内重点培养Ⅱ类卫生人才、Ⅲ类卫生人才,加强“三基”的训练。第一是“技术三基”训练,即通过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专业技术素质;第二是“品德三基”的培养,即道德基础培养、法制基础教育、心理和社会基础知识教育。使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并通过医学心理学与社会人文知识教育,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从而提高服务意识与水平。另外,对Ⅲ类卫生人才还要实行轮转锻炼,每轮转一个科室,经考核合格才能轮转下一个科室。
2、定期组织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倒讨论、危重病人护理等活动,充分发挥Ⅰ类卫生人才和依托本院的援疆干部对Ⅱ,Ⅲ类人才的帮扶带教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指点、加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的工作失误及时指出,全面提高本院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3、评选工作每三年开展一次,各科室按照Ⅲ类卫生人标准才选拔20-30名,从Ⅲ类卫生人才中选拔Ⅱ类卫生人才10-20人,从Ⅱ类卫生人才中选拔Ⅰ类卫生人才5-10名。坚持数量服务质量、宁缺毋滥,根据人才数量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评选基数。
4、积极配合经伊犁州党委组织部、伊犁州州人社局评定的高层次人才库的工作,伊犁州财政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人才津贴的发放,对入选高层次人才库的重点骨干人才每人每月发放200元、行业高精尖人才每人每月发放500元、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每人每月发放700元人才津贴。
三、评选和管理
1)评选范围:打破论资排辈,以20-50岁中青年人为培养重点,围绕“千百十”人才工程确定的目标任务,打破身份、户籍领域限制,凡在伊犁州友谊医院工作两年以上,本科生工作三年以上的卫生人才均可纳入评选范围。
2)评选标准: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爱党爱国爱疆,扎根伊犁发展;具有解决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学风朴实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交大的培训潜力;有良好的科学基础和较高的专业水平。
科室骨干评选条件具备以下条件3项以上:
1、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病例的诊疗工作;
2、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讲座不少于10次;
3、有带教2名以上住院医师或进修、实习医师经历;
4、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专业叙述论文4篇以上(限前2名作者,其中2篇为第一作者);
5、任职期间内参与编写医学类专业教材1部(编委以上);
6、任职期内参加国家级以上本专业学术交流会议,并有学术交流论文3篇(议论文集为准)。
高精尖人才评选条件具备以下条件3项以上:
1、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病例的诊疗工作;
2、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对本专业下级医师的指导能力,在任职期内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讲座至少10次,有带教2名以上住院医师或进修、实习医师的经历;
3、能根据本专业工作需要提出科研课题,完成课题设计,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任职期内须参与1项以上院内本专业科研课题,以项目合同书为准);
4、参加地州市以上科研项目1项(限前5名,以项目合同书为准);
5、获地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1项(以奖励证书为准);6、在任职期内有本专业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1项(以专利证书为准)。
学科带头人评选条件具备以下条件3项以上:
1、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重大病例的诊疗工作;
2、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对本专业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能力。地州市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在任职期内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讲座至少15次,有带教2名以上住院医师或进修、实习医师经历;
3、在任职期间,主持或作为主要承担人完成的科研项目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效果,并编写课题设计或实施意见,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或论文(在任职期内参与2项以上院内本专业科研课题,以项目合同书为准);
4、参加自治区以上科研项目1项(限前5名,以项目合同书为准)。
5、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奖励1项(以奖励证书为准);
6任职期内获得自治区以上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颁发的专业性奖项1项。
3)评选程序:按照个人自荐、科室推荐、组织推荐等多种方式进行推荐,评选结果经友谊医院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向全院公示,并上报上级部门审批。
近几年,我国家公共项目每年对全县农村(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因农村乡镇卫生人员具有一定群体性,培训教育与管理要具有一定针对性和特点,且有一定困难。总结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工作体会,探讨管理思想与方法。
陇西县属国家级扶贫县,医学伦理学论文山大沟深,地域面积广,农村机构有20所乡镇卫生院,230所村卫生室,农村卫生人员538名,占全县卫生人员的21.4%。山区农村医学检验论文卫生人员老化严重、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低,知识陈旧、人员缺乏、医疗水平差、设备落后、经济落后、观念落后等制约着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现有资源不能满足农村人口对医疗卫生的需求,面向山区农村卫生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是贯彻落实“科技兴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提高山区农村卫生队伍素质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推动农村卫生医疗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改变山区农村农民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等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自“非典”发生以来,国家开展了对农村卫生人员每年一个专题内容培训工作,共举办农村乡镇卫生人员培训班14期,其中中长期班3期,其余均为短期班,累积培训2867人次。接受培训人员以山区农村乡村两级基层卫生人员为主。在具体实施培训中我们体会到做好工作,一定要狠抓管理、明确目标、优质培训。
狠抓培训管理:一是要合理安排培训的时间、内容技能、培训场所、后勤保障等;二是建立培训管理队伍,建立严格管理制度;三是实践技能培训过程中,注意对成人教育管理资源的发挥和利用,采用不定时签到、点名考勤制度;四是把培训参与和合格率作为年终卫生院人员考核和村卫生室机构准入换证的重要依据;五是建立培训档案。每个学习培训班都利用学习的间隙,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增进学员间,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带班人员还把握各个班的动态活动情况,为各个专题项目培训班建立继续教育档案,档案内主要收集图片资料、优秀学员教师名单、学员教师黑名单、结业总结报告等,为下一年工作提供好资源。在项目培训学习班的管理中,带班主任对学员的信任尊重和后勤保障是实现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
明确培训目标:新技术,新设备,新业务的应用培训由相关科室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为主,培训内容以新颖先进实用为原则,学以致用,应以3~12个月的长期班、医院进修为主。疾病控制,妇幼保健,新发传染病,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季节性、地方性特定易感人群的传染病预防,需要医学培训作出快速反应,以3~5天的短期培训班为主,达到培训要求后迅速返回各自单位,开展预防工作。每一期培训班,目标都应非常明确,一个主要内容与目标就是着力培训,从实际和实践出发,培养专职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着力在实践实习教育培训上下功夫,达到一但某种传染性疾病流行时能够认得准确,报得及时,预防有效;学一个新技术,开展一项新业务,服务一方百姓。
开展优质培训:严格执行国家培训计划与大纲,不因时间、经费、教学资源等因素而打培训内容的折扣或走过场;安排有经验的专家为培训学员授课,重要内容可外请著名专家来执教讲座;安排条件好的医院、疾控中心作为实践环节培训基地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为项目培训班提供最好的教学设备、设施及后勤保障;周密安排培训教育的时间,尽量避免学员培训教育与工作之间的矛盾;建立严格的考勤考核考试制度;建立领导不定期到培训班督查看望学员-激励学员制度。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应以基层普通教育培训为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培训,才能达到培训效果和目的,同样要有一个过硬的管理班子,过硬的师资队伍,优秀的培训内容,合理的管理制度,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回顾的总结,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培训任务,为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为广大农村百姓提供优质卫生服务做出奉献。
多重耐药菌感染涉及诸多环节,如患者住院时间长、使用的器械消毒灭菌不合格、无菌操作不严、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手卫生依从陛差等,都有可能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涉及诸多部门和人员,如临床科室、药械科、检验科、医务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等部门,医师、护士、工勤人员等,需要他们在工作中认真执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另外,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需要有临床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护理学、消毒学和抗菌药物学等多学科知识,为了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效果,加强多学科合作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
1.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领导小组
成立由院长、分管副院长、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各临床和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医院感染兼监控医师和护士组成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每季度召开多重耐药菌联席质量分析会议一次。
2.建立健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岗位职责、防控措施、操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建立多学科合作管理协作机制,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牵头,临床科室、药械科、检验科、医务部、护理部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做到有章可循,达到多学科合作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联合干预。
3.多学科合作应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措施
3.1检验科 一旦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立即按危急值流程电话报告临床科室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并有记录,以便采取有效治疗和预防感染的控制措施。
3.2临床科室
3.2.1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临床科室接到检验科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电话报告时,并准确无误的登记在科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登记本上,同时报告医务部、药械科和护理部;医生立即下隔离医嘱,首选单间病房,也可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单间隔离或床旁隔离的床头、病历上悬挂相应的隔离标识,在患者的医嘱中也注明多重耐药菌,提高医务人员的警惕性。接触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使用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操作完毕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交叉感染。
3.2.2诊疗器具专人专用 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注射盘、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换药盘、心电监护仪等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对进修生、实习生、患者及陪护人员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3.2.3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摘掉手套后,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
3.2.4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对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静脉输液等操作时,应避免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3.2.5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使用的轮椅、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每次使用后用2000-5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微量输液泵、呼吸机、床栏杆、床头柜、门把手和水龙头等,每日用2000-5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手术室等重点部门,使用专用的抹布、拖把,每日用2000-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地和擦拭物体表面。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全部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密封包装,并注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名称,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
3.2.6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基本原则,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严格执行手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相关规定,避免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细菌耐药的发生。
3.2.7解除隔离的条件 患者隔离期间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直至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3次多重耐药菌培养阴性(每次间隔时间>24 h),或患者症状减轻,停用抗菌药物1 w以上的方可解除隔离。
3.2.8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有落实情况和成效追踪记录。
3.3药械科 临床药师根据临床微生物药敏报告结果,对临床医师开具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抗菌药物处方进行严格审核。每季度向临床医师提供最新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总结报告和趋势分析,科学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抗菌药物处方水平;对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并督查整改情况。
3.4医院感染管理科
3.4.1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委员、全院各层级护士等进行多次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再由各科室的监控医师和护士对科内医护人员进行反复全面的培训,使每位员工都掌握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并进行考核,确保人人掌握,有效的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3.4.2监督管理 接到检验科多重耐药菌电话报告时,认真做好登记和统计,及时向被检出临床科室进行反馈,在24 h内督查科室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之后为不定期的监管。
3.4.3评价方法 每天从信息系统获取准确的各科室患者耐药菌感染检验结果,每季度统计分析,向全院通报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对各科室微生物送检情况及细菌耐药检测中存在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对落实情况体现持续改进。
3.5护理部监管 护理部接到各临床科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电话报告时,通知科护士长,科护士长在24 h内到达临床科室督查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执行及记录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分析,参与制定整改措施,并指导实施,督促落实到位,并在患者病历中记录,之后每周监管一次,达到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3.6多学科合作会诊与协作
资料与方法
一般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09年度的院前急救病例和该年度120出诊日报表,将疾病分为脑血管病、交通伤、中毒、心血管病、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8类,对诊断不明确的列为其他类。列表统计分析,找出各有关数据变化规律,并得出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情况:5831例病例中男3253例,女2477例。院前急救病种排在前5位的为交通伤、脑血管病、意外伤、心血管病、中毒。在车祸中死亡的75%为青少年。受伤部位以颅脑外伤、四肢外伤、多发伤多见。院前急救患者死因构成比与死因例数构成比,心血管疾病31%,交通伤25%,中毒11%,脑血管疾病20%,意外伤7%,自杀2%,消化道出血3%,其他1%。
结果
职业防护调查:急诊科的护理人员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的影响。现对急诊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调查如下:①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随机调查。发出调查表25份,回收25份,回收率100%。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护士对防护知识的来源、职业暴露的经历、职业暴露后是否得到处理。调查对象学历的构成比,本科学历2例(8%);大专学历10例(40%);中专学历13例(52%)。在医院工作工龄构成比,1~5年20例(80%);6~9年3例(12%);>10年2例(8%)。
防护知识来源:护士对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相关信息来源于学校占136%,来源于工作经验占635%,来源于医院培训占129%。认为需要参加相关知识培训的占958%,可有可无的占42%。
职业暴露经历:护理人员中曾被针刺伤的占96%,被化学消毒剂损伤的占167%,因接触患者血液、体液造成损伤的占104%,由于工作紧张、轮班、心理压力超负荷等因素引起的心理性损伤占437%。
职业暴露处理:职业暴露后,667%的护士在受伤后及时处理,333%的护士不能肯定做到或做不到。
对策
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增强护士防护意识,推行普及性(标准)预防教育,树立全面性防护的管理理念。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当护理人员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时必须严格戴手套,操作完毕,脱手套后立即洗手,当手部皮肤有破损时要戴双层手套。由于急诊科抢救患者的不定时,要求每位急诊科护士口袋中时刻准备一双大小适宜的橡胶手套,以便随时使用。如果不慎被利器所伤,应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伤口,并同时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反复冲洗伤口后用3%的碘伏进行消毒,然后贴上无菌敷料保护伤口。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预防血液、体液的喷溅,护士必须衣、帽、鞋穿戴整齐,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的操作时应当佩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口罩应正确佩戴和消毒。若接触严密隔离的患者,应立即更换。根据患者病情和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正确使用隔离衣或一次性围裙和护目镜。
调节护士心理,加强心理素质和业务技能的训练,提高对应急环境的反应能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证足够地睡眠和休息,合理补充营养,增强人体免疫力,以最佳心理状态投身于护理工作,减少危害发生。
医院应建立职工职业暴露档案,定期健康检查,预先进行疫苗接种,确保机体对致病因子的免疫力。职业暴露后上报管理部门追踪观察和处理,把急诊科护士的伤害减少到最小。
讨论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急诊护士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如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等),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在急救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严重威胁着护士的身心健康。从统计资料来看,我市院前死因排在前5位的是心血管疾病、交通伤、中毒、脑血管疾病、意外伤。护理人员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往往由于意识不强及患方诊疗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其职业安全受到危害。急诊科是医院工作的前沿,急诊科的护理人员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的影响而伤及身心健康,职业感染几率高。因此,增强工作中的职业防护意识,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可以有效地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保证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罗洪,余筱.美国医护人员被锐器伤害的有关护理法规[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78.
2张帆,周密,孙玉卿.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程度的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1,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