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社区发展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发展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发展调研报告

第1篇:社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为了保证本次调研活动的科学性、严密性、准确性,社区多渠道、广范围地进行了调研:

一是召集社区党员、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单位代表座谈会,听取各方面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精心设计调查表,由社区干部、党员、社区志愿者分头下小区、走单位、入门店、进住户,对辖区单位、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社区对201人进行了深入调研,收集调查表86份。

三是征求街道办事处、劳动局、计生局、综治委、社区建设指导协调办公室以及民政局、区委组织部等上级部门对社区建设的意见,争取上级部门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和关注。

经过广泛调研,仔细梳理,社区共整理种类意见建议41条,主要反映在八个方面:

一、公共设施方面:

主要是①中滩路无公厕,商户及外来人员入厕难,部分商户随地大小便。②部分小区缺乏体育健身器材。③社区为公场所在居民院内,无法发展,缺少居民、党员活动、培训、休闲、健身场所。④社区内无休闲广场。

二、小区物业管理方面:

①大部分物业小区“三防”设施不到位,车辆无人管理,容易丢失。②部分小区既无物业公司又无业主委员会,处于管理真空。③小区乱堆乱放比较普遍。

三、公共安全方面:

①部分道路中间隔离段树木高大浓密影响行人视线,横穿马路易发生事故(如火炬路)。②公园路加油站洗车点占道经营,影响行人安全。③流浪狗太多影响交通安全。④部分加油站、加气站液化汽泄漏,或距离小区太近,有安全隐患。⑤狗伤人时有发生。

四、环境保护方面:

①中滩路部分家属院一、二层经营没烟噪音污染严重的餐饮业,既影响环境以又影响居民休息。②部分烧烤店应限时经营,防止深夜扰民。③狗屎遍地,草坪遭到蹂躏。

五、关注弱势群体方面:

①“三无”空巢老人保障机制不够完善。②低保户就业困难,部分低保户亲自领取低保补贴有困难。③大病救助、困难救助、渠道不太清楚。④应加强对弱势的帮抚,慰问。

六、精神文明方面:

①多举办社区各类宣传讲座,不断提高公民文明道德素质,使居民自觉维护公共设施,维护花草树木,维护环境卫生。②多举办适合居民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

七、流动人口管理方面:

①、流动人口入学难、租房难、办事难。遇到困难救助门路少。②流动人口中的党、团员无法过正常的组织生活,加入组织比较困难。

八、共驻共建方面:

①加强社区与单位横向联系,密切合作,共驻共建,资源共享,共建和谐中滩。

九、组织建设方面:

1、支部党员人数达206人,80%以上为退休党员,分散居民在50余个小区,学习活动很不方便;

2、每年党员缴纳的党费全额上缴,支部缺少活动经费。

针对意见建议及存在问题、社区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先后三次召开会议,认真分析研究解决办法。一是对居民提出的如加强流浪狗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关注弱势群体等11个问题社区能够做到的,社区立即着手完善制度,明确责任,限时解决,对需上级有关部门解决的,立即上报上级部门,督促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如建公厕,增加体育设施等问题,对目前尚无能力解决的如居民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入托难等问题,给居民讲清楚,取得居民谅解,截止目前,所有问题都已进行了分类处理,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2篇:社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长沙社区;社区规划师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1-0096-04

1、社区概念解析

社区属于社会学的范畴,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我国城市实行“市一行政区一街区一社区”的管理体系,市、行政区与街区属于政府辖区,代表政府行政行为;而社区是社会自治体,它们之间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城市规划中本来并没有社区的概念,但随着规划师对人类居住环境关注的宽度与深度的发展,及随着规划职业自身在理论及方法论上与相关学科的互补发展,社区的概念和理论被引借到城市规划中。但是社区概念在城市规划和社会学中还是存在一些区别(见表1),社会学中的社区(以自然意愿形成共同联系),是作为与社会(以理性意愿形成相互关系)相对立的概念进行研究的;在城市规划中,社区多数时候与城市、居住等概念联系在一起,是城市某一特定区域内居住的人群及其所处空间的总和。

社区作为社会组成的单元,其本身具有相对完整的社会功能。同时由于社区中人口密度较高,人群活动相对集中,产生的冲突及其他问题也相对集中。因此,如果不从规划对象的社会根源切入研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很难真正解决问题。

2、设立社区规划师的意义

规划工作者通过深入社区调研,为深化公众参与,反映社区基层诉求,搭建规划管理部门和基层之间的沟通平台,能较好地促进社区居民对城市规划的参与程度,社区规划师可以作为“公众参与的倡导者”,更好的促进居民参与到社区规划中未,推进社区居民的自我治理。进而破解社区发展的难点,研究社区经济发展计划,推进社区建设和转型。

3、经验借鉴

3.1 上海社区规划师

为改变目前社区规划管理中区规划局与街道、居委在组织体制上较难衔接的现状,2006年4月,虹口区正式建立社区规划专管员制度,在区规划局和社区(街道)两个层面设立了社区规划专管员队伍,区规划局和社区一般每个社区各指定设立了2名专管员,上下衔接,加强联系和沟通,突出社区管理互动,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规划管理框架。社区规划管理队伍的主要工作职责:

1)包括参加本社区范围内规划编制;

2)参加建设项目审批协调、竣工验收等批后管理;

3)提出社区规划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同时负责对所辖范围内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日常管理;

5)重点是确保社区各项公共利益在各层次规划管理实施中得到落实和保障。

3.2 深圳社区规划师

深圳宝安区作为“原关外”区域,至今仍密布着很多自然村转变而来的社区。发展多年来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还伴随面临着社区工业园规划不合理,社区集体用地制度与现行规划冲突,市区重大项目落地难,影响社区转型发展等社区与城市规划矛盾的难题。

2010年8月18日,龙岗社区规划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并举行挂牌仪式。让规划师进社区,目的是建立以社区规划师为基础平台的社区发展实施机制,加强社区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度。规划师进社区,主要为下类职责:

1)对于社区提出的问题及建议,社区规划师应予以及时回复;

2)社区规划师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社区现场踏勘,对法定图则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跟踪,记录社区的建设及规划实施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

3)社区规划师每月至少一次走访社区内的企业和居民,形成书面材料;

4)社区规划师在走访基层的同时,进行相关规划宣传工作,每年至少一次在所在社区的学校,为学生上一次规划宣传教育课,至少给社区居民上一次规划宣传教育课。

3.3 经验总结

借鉴国内社区规划师的成功案例,推进社区发展,为保证社区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实施,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将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社区规划师是致力于社区管理、更新和复兴等事项的管理型规划人员,也是城市街道机构的政府规划师。社区规划师的职业目标是在不侵犯其他社区发展机遇,不妨碍城市整体长期利益的基础上,为本社区谋求长远利益和最大利益。除专业知识外,社区规划师还具备劝说、谈判、协调、综合等技能,发挥社会组织者的作用,以便能达成共识,创造有归属感、人情味和富有活力的社区。

4、长沙社区规划师试点背景与工作内容

4.1 背景

为建设和谐社区探索出新思路,从立足基层、现实出发,长沙市城乡规划局拟决定在天心区青园街道湘园社区开展“社区规划师”试点工作。以“社区规划师”为平台,扩大公众参与规划的广度和力度,实现自上而下的规划目标与自下而上的社区发展诉求的有效衔接。以此为背景,天心区规划分局与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共同开展了湘园社区规划调研工作,并形成规划调研报告。

通过实地踏勘、座谈访谈、居民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调研了解社区现有建设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梳理社区目前的规划编制情况,总结社区规划实施情况,发现社区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议,促进社区更好的发展。

4.2 工作内容

试点社区所辖行政区的规划分局,组织与协调“社区规划师”的工作,为保障社区规划师制度的有效运行,由长沙市城乡规划局主管,对口社区协管。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组织结构:分局组织成立、办公室协调管理、社区规划工作室。

1)社区现场踏勘调查――社区规划师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社区现场踏勘,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督,记录社区的建设及规划实施情况。

2)参与社区规划项目――深度参与社区内的规划、建设项目,包括规划项目前期的组织、编制至项目审查会,都应有社区规划师在场,对牵涉到社区发展的规划项目有知情权、建议权。

3)规划实施反馈――动态监测规划的实施情况,确保各项公共项目在规划中得到良好的落实(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绿地),同时比较规划与实施之间的差异,针对不符合法定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向规划管理部门反馈情况。(不包含违法乱建的建设项目)

4)收集与反馈社区发展问题――对社区发展、建设等问题及意见进行及时收集、整理和反馈,搭建规划管理部门和群众之间的沟通平台。

5)规划技术咨询服务――解答社区在规划建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法定规划指导下,为社区的发展建设出谋划策,为社区相关建设项目提供规划技术咨询。

6)规划宣传及培训――协助开展相关规划的宣传、讲解工作,并定期对社区居民开展规划的宣传和培训,培育社区居民的规划公众参与意识。

5、长沙湘园“社区规划师”试点实践

5.1 工作方式

5.1.1 问卷调查(见表2)

深入居民调查,了解当地居民诉求,对社区内居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主要从“个人概况、家庭概况、住房设施、交通与治安、居委会与物业公司、邻里关系与社会保障、教育与医疗、日常生活与休闲”等十个方面进行详实的问卷调查,选取与居民生活密切联系的日常问题,一切从居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人手,在规划上分析,整体上考虑,从而解决居民面临的难题。

5.1.2 现状踏勘

全面的社区现状调查,深入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人口、用地、住宅、单位、道路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环境卫生等情况,全盘摸清社区的现状情况。

5.1.3 座谈

2012年7月-11月期间,先后多次到湘园社区服务中心,与天心城乡规划分局、湘园社区主要负责人等就湘园社区建设发展、规划设想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

5.2 湘园“社区规划师”规划调研问题分析

湘园社区范围内有湖南省人民政府、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和改革委、省劳动与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边防武警总队、中央粮食储备库、华融湘江银行、长沙市司法局等9家省厅级单位和总部企业;社区内现有上庭苑、青山小区、鑫远杰座、天城泰和花苑等新型居民小区。湘园社区享有长沙市示范社区、长沙市文明社区、长沙市精品社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社区中走访中发现,整个社区的人居环境优于中心城区的社区,根据此次社区抽样调查的问卷,反映出社区内大部分居民均乐意长期居住于此,原因是较中心城区有限的土地空间中,生活在此的居民在空气质量、环境景观上均优于中心城区的居民,而在公共设施、市政设施配套上又不逊于中心城区。

由于社区处于省政府生活服务圈,各项设施大多能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但在教育文化、日常生活与娱乐休闲设施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5.2.1 教育文化设施

根据此次社区抽样调查的问卷,居民愿意社区内常组织如知识讲座、技术咨询、形象设计、投资咨询类等教育培训项目,可以看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更渴望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与培训,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依靠知识丰富自我。而在设立文化设施上社区居民更愿意增设图书馆、文化站。

而湘园社区为打造书香品牌形象,与周边的明德中学产生相呼应的效果,社区决定在青山安置小区的A、B区建设专业培训学校,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不仅丰富了居民业余生活、也为失业人士或想提高专业技术的人士提供了学习场所。

5.2.2 日常生活与娱乐休闲设施

5.2.2.1 日常生活设施

根据此次社区抽样调查的问卷,湘园社区内居所附近有小型的商业设施,但社区内无大型超市、菜市场,居民希望能规划布点此类设施,从而更好的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5.2.2.2 娱乐休闲设施

根据此次社区抽样调查的问卷,反映出湘园社区内居民娱乐生活较为单一,休闲活动都以看电视、上网为主,户外场所较少。居民普遍反映电影院、图书馆等活动中心离社区较远,不利于社区居民业余活动。(见图1)

5.3 强化社区规划的实践与管理建议

通过对湘园社区现状建设与规划情况的初步调查和分析,借鉴国内外城市管理及其社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必须尽快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其中很重要一点是把城市规划与社区发展整合起来寻求一种更有利于社区发展的规划机制,即建立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体系,以改善目前社区建设不完善、同时与城市规划存在脱节的局面。

5.3.1 合理确定社区区划,按社区单元模式进行整合

目前,在社区区划时一般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按照便于管理服务便于社区资源合理配置,便于居民自治,但这种做法往往与目前规划编制脱节。建立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体系,必须在城市规划与社区发展中寻找两者协调的最佳点,即合理的社区范围与规模。因此结合目前正在编制中的各城区控规,根据居住用地的布局和规模,居住社区的类型多样化和动态发展的需要,适当调整社区区划,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社区规划的结合提供依据。

5.3.2 完善规划编制体系,强化控规编制与社区规划的结合

目前城市建设用地已基本控规覆盖,但由于控规的范围与社区管理的范围脱节,因而规划人员很难从社区的角度未考虑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建立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体系,必须使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社区规规划结合。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如能把社区规划纳入,则将为社区土地的综合开发和规划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也为社区建设中各项配套设施的完善提供切实的保障。

5.3.3 发挥规划引导作用,扶持社区集体经济发展

通过访谈了解,湘园社区安置小区居民收入来源主要为房租,且社区主要商业设施不发达,就业岗位不足,质量不高,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城市产业升级、旧城改造的进程推进,城市功能的扩散,有必要通过策划引导社区经济多元化发展,通过成立社区股份公司,或者通过一定的商业运作,引导社区经济向房地产、商业、旅游服务、教育培训等多项产业领域发展,逐步摆脱“物业经济”单一发展模式,形成多头并进、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建议在政府政策允许的范围下,进行商业策划与运作,成立社区经济发展实体,引导项目与集体经济相结合,让项目落地。

5.3.4 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城市建设水平

建议市、区、街道各级政府加大对基层社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提升社区建设品质。为实现建立功能全面、配套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需与湘园社区的服务网络与社区服务单元的分级划分相适应,根据服务级别的不同、服务覆盖范围的不同及服务人群的差异,按照需求设置。主要分为区域服务、社区服务和街坊邻里服务三个层次。

1)区域服务包括本社区及其周边社区的服务设施配套资源的协调与共享。具体包括文体中心的共建、大型商业设施、医疗设施及教育设施的共享,以及规划建设中的轨道站点等的共享。

2)社区服务的范围覆盖整个湘园社区,在区域服务的内容和空间距离不适应或不能满足本社区需求的前提下设置。内容包括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医院、福利院及商业网点、教育培训点、社区文化娱乐。

3)街坊邻里服务,作为便民服务的设施配置,其规模及服务种类依据各街坊内部居民的实际需求而定。内容包括零售商店、24小时便利店、理发店、家电维修等。长远发展而言,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社区服务意识,并通过发动社区有能力的成员提供义务,以提升社区服务的层次。

其居民生活服务规划设施建议如图2。

5.3.5 开展社区规划师试点,强化社区规划管理

未试点前,社区工作人员大多不具备社区规划的专业知识,很难承担社区规划的相关职能。长沙市天心区城乡规划局为探索研究在社区层面建立社区规划管理队伍,形成全覆盖的规划管理体系框架,在湘园社区开展“社区规划师”试点工作,并设立了2名专管员,以此为平台,扩大公众参与规划的广度和力度,实现自上而下的规划目标与自下而上的社区发展诉求的有效衔接,上下衔接,加强联系和沟通,突出社区管理互动。

5.3.6 扩大公众参与,还社于民推进社区自治

公众参与是一种社会管理方法,其本质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让更多的居民能够参加到那些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政策、规范的制定和决策过程中。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体,他们的广泛参与是社区规划的生命力,是实现社区发展的根本动力。社区规划无论是在编制,还是具体实施过程中,都应让居民全过程参与,使其熟悉、关心和理解规划。借鉴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和做法,选择与市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造地区,让公众参与到规划编制过程中,市民参与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日益增强。

第3篇:社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按照区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根据我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实施方案》的要求,白碱滩区卫生局积极行动,围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完善党员队伍建设”的调研课题,通过 “集思广益”、 “问计于民”的方式,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等形式,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或建议,完成了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卫生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发展过程中各种新矛盾、新问题的基本原则。作为卫生事业,如何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科学发展能力,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实现医、教、研、防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如何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能否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指导工作实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体职工,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强化了求真务实的意识,管理理念不断进步,科学管理水平和科学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进而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推动了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的深入开展。

二是激发活力,鼓足干劲。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提高了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牢固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观念,鼓足了干劲,推动了中心全面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是转变作风,科学发展。通过扎实深入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了领导班子决策能力建设,转变了思想作风,实现了迈向科学发展的第一步。

四是认真总结,梳理思路。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理解,领导班子认真地对中心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分析影响发展的政策机制因素、技术特色、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等主客观原因,梳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找到阻碍发展的症结、找准今后的努力目标,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措施更扎实。

二、影响科学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们在回顾发展历程,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通过学习、调研,全面查找和分析我们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的迫切要求。我们清醒地看到,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的技术特色不明显、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人才队伍层次偏低,缺乏卫生技术学科带头人;服务意识不够浓厚,服务水平跟不上发展要求;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总结和分析以上问题和不足,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部分干部、职工还是习惯于用过去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理解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区卫生的发展,对全体职工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答案,这需要我们从思想观念方面不断适应,从实践锻炼方面不断努力。而这种适应和努力都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要想在短时间内全面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是不现实的。

二、管理理念和手段需要更新。一些同志对科学发展观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在解决好社区卫生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强调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心不够。还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不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不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从经验管理上升到科学管理,缺乏科学管理的意识和水平,管理的理念和手段还有待提高。

三、制度机制不适应发展要求。科学发展具体到工作的方方面面,目前,各级干部工作绩效、能力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社区卫生的运行机制还不能适应医社区卫生快速发展的要求,使得管理力度不足,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

三、对策与措施

(一)、注重特色发展,强化技术创新

实现“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是我们社区卫生工作的使命,服务技术的提高是加快发展的保障。应努力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特色,提升服务技术水平。要注重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全科人才,建设一支服务优、技术精、质量高的医学团队。要通过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科研新技术新项目,努力争取在某个学科、某个领域取得突破,进而带动科技建设上新水平。加大科研的奖励力度,进一步活跃学术气氛,在卫生系统内部形成勤奋学习的风气和刻苦钻研业务的风气。

(二)、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运行体制机制

要实现卫生事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优化和创新体制和机制,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增强管理能力。

1、实行全员聘任制,逐渐形成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

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实行岗位规范化管理,制定上岗条件、职位说明书和职位考核评分标准,实行竟争上岗。在实施聘用制的过程中,要把握科学设岗、岗责明确,公开竞争、择优聘用,形成一个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又符合法律规范和市场经济运作机制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要加强对各级各类人员的考核,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强化工作目标的执行和落实,真正做到责岗相符 、绩效挂钩。

2、建立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指标不再作为社区发展的重要内容,考核分配机制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要从过多地考核经济指标、工作量指标向考核服务质量指标、效率指标转变。要进一步加大内部分配的改革力度,按照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结合医疗工作知识密集、体力与脑力相结合、高风险等特点,进一步搞活内部分配。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精神,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在具体操作中主要是把个人报酬与技术、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和工作量大小等紧密挂起钩来,通过严格的考评兑现奖金和各种福利待遇,做到一流人才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报酬。

(三)、强化服务,在实现居民满意上狠下功夫

服务是形象,也是生产力。作为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应该始终把提升服务水平作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用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尺。

1、强化服务意识是促进病人满意的根本。意识决定行为,服务理念的提升是从医疗文化高度规范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形成一种发自内心,形于外表的自然过程,是长期不断强化的一种积累,它使恒久保持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服务意识的强化需要我们不断的灌输和教育。要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把“一切以病人满意为目标”作为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加强医患沟通是促进病人满意的有效手段。在各种医患投诉和纠纷中,因服务态度和医患沟通不到位引发的纠纷和投诉占了80%以上,这就说明了目前医患者沟通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加强与病人或病人家属的沟通,尊重病人的知情权与同意权,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尊重的医患关系。要重视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等各个环节的沟通,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和疑问,要以负责的精神,宽容的态度,深入浅出地向病人及家人解释,不敷衍了事,不冷淡厌烦。同时对病人及家属的无理要求或无理指责要耐心细致地解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争取理解和支持。这样可以避免许多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3、重视服务细节是促进病人满意的关键。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病人对医疗不满意,说明医务人员在服务细节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要尽可能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想一想我们在诊疗流程、服务措施、服务态度等方面还有哪些问题,要不以繁琐而不为,而以患者方便为目标,为患者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

(四)、加强宣传工作,强化卫生服务文化建设

向社会传播医疗服务信息、树立社区卫生服务形象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充分认识宣传工作对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宣传工作,利用讯息、橱窗等宣传阵地,宣传医德医风和好人好事。要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形式,扩大了社区卫生工作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4篇:社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最新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一

一、发展优势

近年来,我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带动力和辐射力初步显现,先后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湖北旅游强县,九资河镇成为湖北旅游名镇,圣仁堂村成为湖北旅游名村。据统计,已建成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景点106处,其中自然山水类51处,人文历史类15处,民俗风情类12处,现代农业类28处;已发展农家乐500多家,极具规模和特色的100多家,年接待游客量20余万人次。我县发展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

第一、适中的区位优势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武英、麻阳两条高速在我县都有出口,武冈城铁通车,罗田进入武汉1小时经济圈,周边2小时左右的大中城市10多个,数以千万计的客源市场,区位和交通条件好。境内路网主干道路全面升级改造,新建有大别山旅游公路,乡乡镇镇和主要旅游景点通二级公路,村村通四级水泥公路。

第二、宜人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基础。我县动植物品种繁多,是大别山植物多样性核心区,是华中地区重要生物基因库,也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境内山岭纵横、河谷幽深,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1%,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净土、天然氧吧和洗肺公园,是休闲度假的胜地、养生养老的天堂。

第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发乡村旅游的潜在动力。乡村旅游产品齐全,有板栗公园、甜柿公园、葡萄采摘园、十里荷塘、燕儿谷等农业观光体验园;有李家楼、登场坳、石井头、新铺等农业新村;有大雾山桐花、天堂红叶、黄狮寨杜鹃、冰臼群遗迹等农村风景观光旅游点;有滕家堡明清古街、紫薇山庄等历史文化村落;有金盆地和潘家塆的梯田,白莲河、天堂湖水上娱乐等农业胜景。

第四、淳朴的乡土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的发展灵魂。有胜利烈士陵园、金凤楼、红一军军部旧址、肖方故居等革命遗址的红色文化;有河铺吴氏孝子牌坊、坟等源远流长的孝德文化;有板栗炖鸡、吊锅、汽水粑等罗田十大名吃的饮食文化;有以徐寿辉、万密斋、王葆心、余三胜等为代表的地方历史名人文化;有手工油面、东腔戏、畈腔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的民俗文化。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全国其他发展较好的地方相比差距太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系统研究不够。当前,我们在大别山森林公园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指导思想不明,定位不准确,特别是缺乏对如何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包装卖点、营造氛围,如何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措施有机结合的系统研究,导致目前各自为战,小打小闹,形不成气候,打不出品牌。

二是规划指导不力。虽然2017年制定了《罗田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但这个规划没有通过评审,论证不充分,缺乏可操作性,也没有制定详规。大多数开展乡村旅游的地方,既没有规划作指导,更谈不上有效利用资源,基本上是自发组织,自行设计,自己建设,自主经营,甚至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三是环境功能不适。农村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有的塆落臭气熏天,可进入性差。有的乡村道路不畅,又窄又陡,景点分散,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标牌标识、给排水、卫生防疫、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极不配套;有的农家乐用餐环境和住宿条件较差,吃住行游购娱等不可或缺的六要素差距大。有的游客来了,有钱花不出去,想玩没地方玩,想体验农家生活,却无处安身,导致老人不敢留,小孩不愿留,中青年人只得走的局面。

四是体制机制不顺。乡村旅游涉及农业、林业、环保、交通、旅游等多个部门和机构,与新农村建设、社区发展、小集镇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息息相关,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部门和行业之间不能协调联动,谁都管谁也不管,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来牵头,无法协调和调动部门、乡镇、村组和农户的积极性;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政策和法规,许多开发和经营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规范。

五是特色打造不力。目前,只处在吃农家、住农家的基础阶段,罗田本地文化没有得到挖掘,有的在开发乡村文化,但没有上升到商品的层次,提供给旅游者的服务形式单一,缺乏拳头产品和核心吸引物。由于经营管理人才奇缺,在景点打造、旅游商品开发上没有做出特色,产业链条过短,对乡村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同时,由于营销主体不明确,经营者对营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现代营销理念和专业团队,投入少且乏持续性。有些乡村旅游产品和景点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没有经过精心包装和营销,知名度不高。比如瑞源、燕儿谷、十里荷塘,主要以园林和农业为主,注入旅游元素的意识不够浓,呈现农旅脱节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我县的山水资源虽然很丰富,但没有十分突出的优势,知名度、美誉度没有完全叫响,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为此,我们建议:

(一)科学规划。要在全面普查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迅速对2017年制定的总规进行修编,并分乡镇、分景点制定出详规,进行科学论证。修编时,要本着突出乡土特色、保护与开发并重、自然美与人工美相协调的原则,做到与旅游总规、土地利用、农业发展、村镇建设等规划相衔接。

同时,规划一经论证和评审,要维护其严肃性,坚决按照规划来建设,避免遍地开花、无序建设,浪费资源和投资。

要突出发展重点,树立保护好现有的原生态资源也是政绩的理念,以更前瞻的思维、更宏观的视野、更高的定位来谋划,可以选择最有潜力的乡镇、村和景点,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在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上,对瑞源、燕儿谷、十里荷塘等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要提档升级,打造亮点;对温泉、冰臼群、黄柏山、古村落等优质资源,要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实施,分批次开发。在政策上,要给予扶持,规划和旅游部门要派专人指导,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

(二)政策引导。成都锦江五朵金花现已成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每年吸引数百万人前往休闲度假,还引发了一场全国人民考察运动。它给我们的启示是科学规划是龙头、产业支撑是根本、农民增收是动力、有效融资是保障,从建设到管理,始终体现了的政府的主导作用。就我县而言,就是要立足资源优势,放眼全国、全省,准确定位;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由旅游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协调联动机制,明确落实责任,将乡村旅游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形成发展合力;要在用地、税费、建立发展基金、财政补贴、融资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同时,要大力招商引资,以商招商,以一些大项目吸引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探索村民以资源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开发。

(三)彰显特色。土才是乡村旅游魅力所在。决不能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应当扬长避短,因陋就简,就土避洋,突出自我特色。从吃来说,要发展有罗田特色的饮食业。蜀南竹海的特色是观竹、吃竹,用竹子的附属产品做出全竹宴的熊猫大餐,让游客流连忘返,值得借鉴。从住来说,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客店、平原水乡的草屋茅舍、山中小寨等都可以作为旅馆,我们的农家旅馆同样可以利用乡野民居,以现代生活设备为内饰,与自然融为一体。从游来说,要提高品位,提高游客参与度,既要留得住老人,又要留得住孩子。要精心设计出能够让旅游者深入农村乡间,观赏山水画景,体验民情风俗的乡村旅游项目。比如参与打板栗、采摘、耕作等一切农事活动,体会老米酒、篼子火、除了皇帝就是我的神仙生活,食宿农家,餐桌上能够吃到罗田十大名吃的美食,穿街走巷,能够听到男女老幼传唱罗田民歌。从购来说,要加大地方风味、工艺品、纪念品等三大系列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延伸产业链。

(四)规范管理。要结合我县实际和市场需求,制定《乡村旅游管理办法》,规范经营行为,确保乡村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要通过挂职、聘请等举措,引进一批高层次的旅游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接待服务水平,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培训一批乡村特色景点的导游;要加快推进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建设整洁、卫生、和谐、优美的旅游环境,增加游客的游玩兴趣和滞留时间;要鼓励能人返乡,聚合人才、资金、资源优势,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协会,提升管理水平和建设档次。

(五)精心包装。一部电影《刘三姐》能够传遍桂林山水,一部电视剧《乔家大院》让人们熟知山西祈家乔家堡,一曲《纳西古乐》让人们永远知道丽江古城。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同样要注入文化内涵。要打造出像成都的五朵金花、云南的丽江古城一样的名镇、名村、名景。当前,重点是要做活板栗、甜柿、红叶三大文章,激活万密斋、王葆心、余三胜三大历史名人。我县素有全国板栗之乡、甜柿之乡的美誉,甜柿品质无与伦比,板栗漫山遍野,红叶声名远扬,其开发和炒作价值远远超过麻城杜鹃。建议在旅游公路沿线及景区栽植甜柿和乌桕树,让游客走进罗田的山川原野,放眼满是秋阳照彩、金果凌霜的甜柿和秋林尽染、红叶烂漫的美景。要加强包装宣传推介力度,整合媒体宣传攻势,全方位扩大品牌效应,吸引游客秋游都来罗田打板栗、摘甜柿、赏红叶。要围绕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选好主题,面向全国组织开展电视剧、电影、歌曲、文艺作品等一系列创作、征集和评选活动。

最新乡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二

县政协于2017年4月下旬,在冯兴钱副主席的率领下,就如何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一)自然资源特色鲜明。苍南县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景区,同时还有石聚堂、燕窠硐、鲸头等多个县级风景区。金色沙滩、彩色岛礁、山巅石海、古老村寨,构成了苍南独有的自然旅游景观。

(三)生态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目前,我县已建成(或已通过生态镇现场核查)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以及县级以上生态村324个。特色农业发展讯速,如灵溪观美桃湖的农业观光园、马站农业园区等农业基地和观光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苍南翠龙茶等特色知名农产品声名远播;拥有中国四季柚之乡、中国蘑菇之乡等多张涉农国字号金名片。优美的环境和特色农业基地,为乡村休闲生态游、农业观光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活动载体。

(四)乡村农家乐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县农家乐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至到2017年底,农家乐累计总投资规模达4280万元,接待餐位数7840个,床位数258个。全县已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村5个,农家乐旅游特色点72个,201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4856万元,游客购物收入108万元,直接从业人员745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效的推进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创业增收。

虽然我县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还存在对开展乡村旅游重视不够,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农家乐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对民间民俗、农耕文明、抗倭文化、畲乡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挖掘和开发不深;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乡村景点档次不高、分布较散、旅游服务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欠规范、发展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发展乡村旅游工作还需强力推进。

二、大力发展我县乡村旅游的几点建议

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发展,保护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山区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前,我县的乡村旅游还处于发展初期,应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将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培训教育和市场运作等各项举措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益。

(一)加强部门协作,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各级乡镇政府应加大力度,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加快发展。要发挥乡镇政府属地管理的主导作用,加强与交通、建设、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工商、宣传、广电、教育、文化等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乡镇、部门协作联动的管理机制。

(二)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开发资源。要根据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制订出我县乡村旅游的中长期和近期发展计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景点和线路,明确全县乡村旅游的板块特色、项目重点和发展目标。要引入先进的乡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创意,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房集聚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我县国字号涉农品牌资源文章,稳步发展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农(渔)业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要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乡镇和村庄,策划好之后率先发展,以点带面,全面突破。同时要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农户加强对乡村旅游商品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如金乡同春酒、本地笋干、席草制品、海鲜产品等开发经营,不断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增加乡村旅游附加值,为农民带来实惠。

(三)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完善农村配套基础设施。要创新投融资体制,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资环境,尤其是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应研究出台对乡村旅游提供信贷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机构和个人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为乡村旅游提供资金支持与信贷服务,以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初期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的资金支持不足的难题,最大限度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例如,提供税收优惠,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通过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通过再保险、风险贴息等方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乡村旅游业保险业务,帮助农户和相关组织化解经营风险等等。

第5篇:社区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山东省;社区居民;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02-0045-04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port Exercise Participa tion by Shandong Community Residents

GONG Xiaoli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Jinan 250014,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The thesis adopts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analysis to make

an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sport exercises taken by the Shandong Community re si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physical condition of community sport, the behavior and organizing mechanism of the sport activity of the residents, and sp ort value of residents. It also analyzes th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it to provi de consultanc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mmunity sport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 Shandong; community residents; sport exercises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育与健康水平,必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 的影响。社区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社会的发展以社区的发展为基础,作为社区文化 主体的社区体育无疑在社区发展中起到突出的作用。但在社区体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资金 、设施、制度、观念等各种软硬件条件的制约,社区体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与困难,这些问 题影响着社区体育的全面发展,进而制约着和谐社会进程步伐。因此,解决好社区体育问题, 一方面有利于全民健身健康,有利于全民和谐相处,有利于体育的全面健康开展,有利于推动 和谐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体育文化形态来亲和人际关系和培养民族精神,实现人与社 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对促进社区体育文化繁荣也具有现实意义。

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使 山东省成为全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之一。因此,以山东省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梳 理与分析其社区体育发展状况,对于全面把握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山东省社区体育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网络检索等方式查阅了大量有关社会学、社区、社会转型、大众体育、 社区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等文献资料,以此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查阅被调查社区 的文档资料,了解各社区体育场地面积、社区人口、社区主要体育器材的数据及信息。

1.2.2 问卷调查法

正如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所说:“一个认真抽取的概率样本,加上一个标准化的问 卷,可以提供对某一学生群体、某个城市、某个国家、或其他大总体的精确描述”。因此,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17地市138个农村社区,119个城市社区 中的2 400个居民以及180位社区体育工作人员。然后由山东枣庄学院510名学生利用2009年 寒 假对所抽取居民及社区体育工作人员进行入户调查。问卷的设计分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两部 分。对社区居民发放问卷2 400份,回收2 324份,其中有效问卷2 313份,有效回收率为96. 3% 。对社区体育工作人员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71份其中有效问卷168份,有效回收率为93.3 %。本次调查男性占53%,女性占47%,20岁以下占14.8%,21~30岁占36.6%,31~40岁占17.9 %,41~50岁占20.6%,50岁以上占10.1%。

1.2.3 访谈法

走访部分被调查社区,就本研究所涉及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有关的问题对相关专家、 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进行面对面访谈,获取直接信息,并做好记录、整理与分析,作为 研究的重要依据。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0.0软件对本研究问卷所获取的数 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东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

2.1.1 山东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调查与分析

投稿日期:2009-12-14

作者简介:宫晓丽,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 意识(consciousness)是人们对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 觉知状态,人的主观意识决定行为。社区居民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和态度深刻地影响着其参 与体育锻炼的行为。

对山东省社区居民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的调查发现(图1),23.35%的居民认 为非常重要,29.18%的居民认为重要,认为比较重要的也占到了32.7%,只有13.62%的居民 认为一般,1.17%认为不重要,这说明山东省社区居民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 ,体育锻炼的意识已基本形成。

图1 山东省社区居民认为参加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调查统计 n=2 313 在对山东省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目的的问卷调查发现(表1),选择改善精神状态 、防病祛病、丰富业余生活、休闲娱乐、健身等目的的人数排在了前5位,占被调查者总 数 的比例也接近或超过50%,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山东省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意识不断增强 ,对体育的本质、功能认知度较高。

山东省居民体育意识的提升与山东省近年来对体育的 宣传和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随着十一运会的成功申办与举办,山东省加大了对体育的投入 力度,“和谐中国 全民全运”的主题口号极大地调动了山东省居民的体育锻炼积极性和主 动性,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思想基础业已形成。

2.1.2 山东省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状况

社区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等状况是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客观条件。良好的锻炼环境能 够调动居民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提升锻炼的效果和质量。

调查数据显示,各社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35 m2,低于“十五”期间山东省人均体育 用地面积1.18 m2,与“十一五”人均2平方米的目标还有更大差距,这说明各社区体育场 地面积严重不足。

在体育器材设备方面,各社区主要是依托全民健身路径进入社区而建立的占地不多,投 资不大,美观实用,方便群众,老少皆宜,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健身性的群众公共体育设施, 比如各种力量练习器械、梅花桩、太空漫步机、乒乓球台等等。大多数健身器材分布在居民 小区的空绿地或居民较为集中的街道所建的街心花园内,方便居民就近锻炼。这些器材、设 施在晨、晚练中的使用率还是相当高的。

但调查中也发现,一些群众基础较好的运动项目比如篮球、网球、羽毛球等的场地设施 却非常少。

通过问卷调查也证实了上述器材设备短缺造成的结果(表2),只有29.18%山东省社区 居民对周边的体育锻炼环境基本满意,满意的和非常满意的也只占8.17%和0.78%,而对社区 体育锻炼环境不满意的居民却达到了57.98%。这说明山东省社区居民对体育锻炼环境的满意 度较低,山东省社区体育锻炼环境一般,社区应在改善社区体育锻炼的环境方面做出努力, 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表2 山东省社区居民对周边的体育锻炼环境满意程度的调查统计 n=2 3 13

满意度 非常不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人数/人1081 34167518918百分比/%4.6757.9829.188.170.78 2.1.3 山东省社区体育组织服务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社区体育组织机构的完善程度及服务质量对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调 查发现(图2),有37%的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基本满意,而48.12%的社区居民对社区体 育服务不满意,10.64%的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非常不满意。这说明山东省社区体育组织 的服务质量仍然不高,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的满意度较低。

图2 山东省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满意程度统计 n=2 313 进一步调查发现,之所以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不满意,除了场地器材等方面的问题以外 ,还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数量少,频率低。在对社区每年组织群众体育活动次数的调 查中发现(表3),有39.29%的社区体育工作者选择“没有”,即从未举行过社区体育活动 ,另外,选择“1次”、“2次”、“3次”的社区体育工作者也达到了接近45%,只有16.07% 的被调查者选择每年举办3次以上。因此,有组织的社区体育活动匮乏限制了居民参与体育 锻炼的机会。

表3 山东省社区每年组织多少次群众体育活动的调查统计 n=168

活动次数没有1次2次3次3次以上人数/人6631242027百分比/%39.2918.4514.2911.9016.07

其次,社会体育指导员短缺。在所调查的168为社区工作者中(表4),有20.83%选择其社 区体育指导员“5个以下”,有4.17%的人选择“5-9个”,有34.52%的社区体育工作者选择 “没有”,甚至还有39.29%的社区体育工作者选择“不知道”。这说明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 的数量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

表4 山东省社区有多少位社区体育指导员的调查统计 n=168

没有不知道5 个以下5-9个10-19个20个及以上人数/人 5866

35

7

1

1百分比/%34.5239.2920.834.170.600.60

与此同时,如图3所示,有66.97%的社区居民非常希望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有人进 行指导,25.46%的社区居民选择了“非常希望”,这也说明了社区居民的要求与现实实际情 况之间巨大的落差。

另外,调查还显示(图4), 山东省社区居民获得体育健身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看电视听 广播(49.1%),其次是报纸杂志(25.3%)、上网(13.6%),而社区宣传仅占4.3%。这说 明社区在宣传体育健身知识方面做得还不够,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

图3 山东省社区居民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程度统计 图4 山东省社区居民获得体育健身知识主要途径的统计 n=2 313 综上所述,山东省社区体育组织的服务状况不能令人满意,一方面现阶段社区体育组织 管理制度很不健全,另一方面,社区组织在执行、宣传和重视程度上都做得很不够。因此,社 区体育基层组织管理机构不完善和不作为也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1.4 山东省社区居民体育活动行为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为全面了解社区居民体育活动行为方式,本课题设计了居民每周锻炼频率、每次锻炼时 间、锻炼方式及锻炼地点等几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在锻炼频率选项上(图5),有49.8%的居民选择了“偶尔参加”,有21%的居民选择 了“1-2次”,还有6.7%的居民选择“不参加”,只有22.6%的居民每周锻炼次数不少于3次 。在每次锻炼时间方面(表5),在所有选择参与锻炼的人群中,有54.17%的居民每次锻炼 时间不足30 min,有40.83%的居民选择30~60 min,60 min以上的选择人数较少。这说明 山东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底,每次锻炼时间短,影响了锻炼的效果。

图5 山东省社区居民每次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统计 在居民经常参与的锻炼项目方面,调查显示(图6),山东省社区居民主要锻炼方式排 名前4位的是散步与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篮排足球,其中散步和慢跑简便易行,受场地 器材影响小,而足、篮、排、乒、羽等项目群众基础好,民众喜爱。

表5 山东省社区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的调查统计 n=2 313

不参加偶尔参 加1~2次3~4次5次以上人数/人 1531 152 486 342180百分比/%6.6149.8121.0114.797.78图6 山东省社区居民体育锻炼项目调查统计图(多项选择)n=2 160 在体育锻炼场所方面(表6),被调查居民选择的主要地点有公共体育场地(44.58%) 、家里(40.00%)、公园广场(37.08%)、公路街道旁(35.42%)以及社区空地(34.17% ) ,另外还有27.92%的居民选择了“附近学校体育场地”。上述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大,说明社 区居民在体育锻炼场地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可能与居民的锻炼习惯有一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可能与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配置不同以及场地与居住地的远近有关。

表6 山东省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地点的调查统计(多项选择) n=2 160

项目家里公路街道旁公共体育场地社区空地附近学校体育场地收费体育场馆公园广场单位其他人数/人864765963738603180801 144171百分比/%40.0035.4244.5834.1727.928.3337.086.677.92 2.1.5 山东省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状况

体育消费是居民体育行为之一,它受经济水平、闲暇时间、体育运动水平、体育社会化 程度、体育运动的观念和消费的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调查显示(表7),有30%山东省社区居民每年用于体育消费的资金是10元以下,40.5% 的居民是11~100元,24.9%的居民是100~400元,3.9%的居民是401~600元,0.7%的居民 在 600元以上。这说明山东省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消费的范围较窄。这一方面可 能与 居民的收入有一定的关系,另一方面可能与居民的消费意识、消费观念有关,还可能与体育 消费的途径较少有关。因此,社区一方面应加强体育消费知识、体育消费观念等方面的宣传 ,另一方面还应该拓展体育消费渠道,吸引居民进行体育消费。

通过对山东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进行的现状调查及系统分析,山东省社区居民对于 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程度较高,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较强,说明山东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 锻炼的主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但调查结果仍然非常明确地显示出,在社区体育组织的健全 程度、场地设施、服务保障等客观软硬件条件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了山东 省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居民体育锻炼的频率低,活动时间短,锻 炼效果不尽如人意等现象。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本文将从影响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方 面继续进行剖析。调查显示(图7),排在影响山东省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第一位的 是“没时间”,有60.7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这一选项。这说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余暇时间 少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当前社区居民缺乏体育锻炼的责任也不能全部归结为社区提供 的体育资源有限这一方面,改变这一现象是整个社会的责任,需要政府、社会、个体共同协 作与努力。

排在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第二位的是场地器材的匮乏,有45.14%的被调查者选择 该选项。一方面,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体育资源有限;另一方面,社区自身体育场地器材 也非常短缺。在本研究进行的实地调查中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印证:大部分社区体育场地设施 不能满足居民就近锻炼的要求。

第三,有21.4%的被调查者认为“没精力”参与体育锻炼,这一现象与排在影响因素第 一位的“没时间”反映了同一个社会问题,即当前很多社区居民生活压力较大,工作、学习 、家务等任务繁重,耗尽了人们大部分的精力,使得参与体育锻炼成为一种无能为力的奢望 。

第四,19.46%的被调查者认为影响其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之一是不懂得锻炼方法。的确 ,如前所述,社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人们的健身 意识、健身锻炼方法的普及和培训不仅仅是社区自身的事情,政府体育部门、学校、媒体、 社会其他体育组织,甚至健康、医疗等部门都应对此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另外,无人指导、缺乏运动技能、没兴趣等也是当前影响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 主要因素,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提供相应的改善措施。

图7 山东省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统计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山东省社区居民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体育锻炼的意识已基本形成。

2) 各社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小,体育器材设备匮乏,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社区 居民对体育锻炼环境的满意度较低。

3) 社区居民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较短,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较少,参加体育活动 的方式比较单一。

4) 没有锻炼时间、健身器材的不足以及没有精力是影响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三大关键 因素。另外,无人指导、不懂得锻炼方法、缺乏运动技能等也是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重 要因素。

3.2 建议

1) 全社会共同承担体育资源供给责任,为社区居民创设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2) 修订社区规划与布局审批标准,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数量和种类。

3) 完善社区体育组织,增加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提升服务质量,并积极开展各种体育 活动。

4) 加强宣传和教育,培养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的观念和意识,引导居民体育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 邓跃宁,李峰.社区体育生态化服务体系及其建设[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 005,7:1-13.

[2] 陈青梅.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5,26(3):37-38.

[3] 张文圣.构建我国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 刊,2005,20(12):1-3.

[4] 李一平.社区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7,26(2):13-14.

[5] 史孔仕,覃俊平,马永强.我国社区体育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模式的 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5,19(2):8-10.

[6] 佘静芳.城市社区创新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30 -31.

[7] 贺凤翔.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7: 3-4.

[8] 邓文冲,杨英.小康社会中的多元化社区体育服务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05,3:9 6-98.

[9] 陈瑞玉.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网络建设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4:26-29.

[10] 饶英.深圳住宅小区群众体育调查与研究[J].体育科技,2006,27(4):76-78.

[11] 王雷,王芳.我国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影响因素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38(5):1-3.

[12] 苗大培,王蒲,高元义.我国城乡社区社会体育组织调研报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4,19(3):10-14.

[13] 吴素芬.对社区体育的特点、功能及面临的挑战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 4:172-174.

[14] 张永军.山东省乡镇社区体育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5,25(8):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