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老研究分析报告范文

养老研究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养老研究分析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养老研究分析报告

第1篇:养老研究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一、江苏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需求综述

据民政部近日印发的《2014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底,江苏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0.57%,位居全国第三。然而江苏省的养老服务类人才的供给却远远没有达到市场需求水平,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呈现流失严重,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能较差的总体状况,因此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江苏省乃至全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步伐。

二、江苏养老服务产业人才供给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1.江苏养老服务专业教育培训机构单一

江苏省目前开办养老专业的高校有8所,在数量上领先于其他省市。但是多层次多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才能促进该行业发展的水平提升,然而江苏省除了高校有养老服务专业的培训,并没有其他相关培训机构。

2.江苏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高层次学历进修途径匮乏

本科及以上学校对养老服务类专业不够重视,根据资料显示全国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100多所院校中仅有四所本科院校,均在江苏省外,同时养老仅作为一个专业方向,而不是专业名。由此可见,在江苏省内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专业人员,最高学历进修只能到达大专,没有其他途径提升。

3.养老服务专业师资队伍尚待专业化

目前江苏省高校师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高学历的研究人员及丰厚经验的社会工作者。然而本科以上没有养老服务专业,所以高学历的研究人员必然不是该专业的学术背景,同时社会工作人员也没有学历进修途径,因此养老服务专业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尚需加强。另外由于养老相关杂志数量较少,对养老类专业的教师职称提升造成一定影响。

4.养老服务人才市场紧缺与少人愿意从事养老服务相矛盾

目前社会上急需养老服务人才,但是各个高校却面临着该专业招不到学生的尴尬场景,有的学校甚至由于招生困难而撤销了该专业。这种矛盾局面主要是由于养老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低下而造成的,这种社会观念古来就有,想要扭转局面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急需政府出面进行引导。

三、对策与建议

1.架构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服务专业教育培训体系

学历教育方面,江苏省教育部门需要建立一个从中职一直持续到硕士学位多层次培训体系。在继续加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加大鼓励应用性本科设置相关本科类专业,并开设其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增设养老服务研究方向。

非学历教育方面,教育部门应该鼓励现有培训机构开设养老服务相关职业人才的培训课程,并支持有条件的涉老服务机构对外开设养老服务专业培训。加大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建设,规范非学历教育机构培训方向。

2.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大力提升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能力需要专业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首先,通过构架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服务专业教育培训体系可以让我们的老师具有更高的专业对口性。其次,教育部门还需要为任职教师提升职称创造很好的环境。目前我国的教师职称体系的评定重科研,重文章,所以政府需要鼓励高水平养老服务类杂志的创办,同时科研部门也要加大对养老类科研项目的政策及资金倾斜,从而让养老专业教师有更大的专业提升空间。

3.加大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社会地位

在我国将老人留在身边随时照顾已然成为大家默认的一种养老方式。如今专家研究指出了其弊端,提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养老方式,然而并不被现有的社会接受,从而衍生出的养老服务人员自然也不能获得非常高的社会认可度。

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人员工作强度高,相比收入却是微薄,不仅如此,一线的养老服务人员还要面对社会中关于其是否真心服务老人的质疑。

以上的就是造成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社会地位低下的主要原因,想要彻底改变该现象,本课题组认为政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增加养老服务就业的财政补助

政府可从资金上支持养老服务专业的学员和培训机构,并且可以鼓励学生对口就业,及留下来就业,以此来加快地方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比如昆山民政局慈善总会就专门设定有“养老专用人才服务专项资金”,每年额度30万,专门给予昆山就业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然后就在他毗邻的苏州市,则是全省对养老服务财政支持力度最小的城市。所以每年从昆山登云学院毕业的养老护理专业人才都留在了昆山就业,少有人问津苏州。在有资金倾斜力度的基础上,社会人士就会跟随政府的导向,改变他们认为养老服务是个低端无前途职业的影响。

(2)加大养老服务专业的宣传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对养老服务专业进行宣传,告诉大家养老服务专业的优势及将来的发展前途,让学生,让家长,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不再排斥养老服务专业,并能对其作出一个正确的认识。

(3)提高职业资格证的水平

正如前文介绍养老服务专业对应职业资格证很少,另外名称的拟定方面也有待商榷,比如“养老护理员”更名为“养老护理师”。职业资格证书的增加和考核水平的提升对养老服务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4)加大涉老服务机构中高层的理念教育

涉老服务机构的中高层领导能否正视岗位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并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是让所有专业工作人员安定工作的重要因素,降低养老服务人员的流失率必然能提高本专业人才的社会定位。

参考文献:

[1]中国养老产业调查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2015-2020).中国报告网.

[2]吴玉韶,党俊武,主编.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9.

[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M].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2.

[4]高校招生专业目录(2013).教育部汇编,2013.4.

[5]高校招生专业目录(2014).教育部汇编,2014.4.

第2篇:养老研究分析报告范文

2004年工资管理劳动保护工作总结 文章作者:程继承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25日15:39 2004年工资管理劳动保护工作总结 一、完成了2003年度劳动工资年报的编制、汇总和上报工作;并且认真分析、总结,完成了劳动工资统计分析报告和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总结。 二、完成了2004年度工资计划的制定工作,制订了2004年度各分、子公司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或包干办法,并积极组织实施。 三、完成了职工补充医疗保险金铺底工作和补充养老保险的调研等一系列前期工作。 四、按时完成了集团公司机关和各分、子公司工资台帐的编制工作,按时编制、汇总和报送劳动工资月报

、季报;建立劳动工资统计台帐,严格规定劳动工资统计制度,及时为集团公司的各项决策提供了准确的统计资料。 五、指导分、子公司制定工资改革方案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并且及时予以批复,促进人力资源改革的顺利进行。 六、制定了《关于深化分、子公司工资制度改革的意见》和《职工内部退养补充规定》,指导分、子公司进行工资改革。修订了职工内部退养办法,完善了有关制度。 七、完成了集团公司机关和各分、子公司岗位变动人员工资调整的审批工作; 八、完成了调入、调出人员工资关系的转移工作; 九、及时审核支付了各子公司水电企业职工工资补贴; 十、按时完成了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工资、奖金、防汛津贴、肉蛋补贴和防暑降温费的审核发放工作。 十一、按时完成了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工效挂钩的工资结算工作; 十二、按时完成了明珠宾馆等单位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结算工作; 十三、健全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制度,按时向各上级有关部门报送了伤亡事故报表,组织参加市劳动局工伤残疾鉴定。 十四、按照《工伤医疗费用报销规定》,要求审核办理了离退休人员的工伤医疗费报销。 十五、按照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要求,对集团公司的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执法检查,规范了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管理。 十六、及时为集团公司机关职工配发了劳动防护用品。 十七、按要求向市残联报送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报》报表。 十八、配合水库运用方式调整研究工作,计算了不同运用方式下的工资情况。 十九、协助综合管理中心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保险科完善了多份即将退休职工的档案材料,为这些职工的正常退休提供保障。 二十、完成了2004年度职工工资晋升和工资标准的调整工作。 二十一、完成了2003年度职工子女就学奖励工作。制定了《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困难职工职工子女就学救助办法(试行)》,该文件已上报有关领导。 二十二、按时保量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临时工作。 文章出处: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黄河明珠集团公司)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第3篇:养老研究分析报告范文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同时也是一种在优化资本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完善金融体系、保障国家社保养老体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机构投资者。根据证监会统计,截至2015年2月,中国境内共成立了96家基金管理公司,合计管理公募规模突破5万亿元。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国一部分基金管理公司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还有一部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强,因此,分析基金管理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提出行之有效的竞争策略,提高基金管理公司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

2基金管理公司的SWOT分析

2.1基金管理公司的优势(S)分析

随着金融改革力度的加大,我国金融各领域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各类合规资金加速向证券市场汇合;宏观形势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支持我国中长期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政府政策扶植主要体现在税收和费用上,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不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而费用方面,国家尽可能地使运作成本降到最低,减免发行、交易、上市费用等。

2.2基金管理公司的劣势(W)分析

我国国内证券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在不断地进步,但股市仍然受许多外在内在因素的影响;在对基金进行分析评价时没有成熟可靠的方法,市场上中介只能提供基金的历史表现,却无法显示基金现实、未来的表现;我国基金市场仍然处于成长期,投资者的投资观念仍在逐步转变之中。

2.3基金管理公司的机会(O)分析

基金业会因为互联网金融“开放、平等、写作、分享”的特点更加贴近投资者,信息可以直接精准送达客户,客户的需求习惯等也会直接反馈给基金管理公司;扩宽了基金管理公司的服务范围,基金的普惠变成可能,互联网金融粉碎了金融行业的各种壁垒,使小型基金公司也有跻身前列的可能,为基金管理公司乃至整个基金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2.4基金管理公司的威胁(T)分析

随着国内基金业的快速扩张,行业的竞争环境逐步恶化,很多基金公司,短期内无法树立品牌,小型公司因无法抢占市场份额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而国外知名基金管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也使中国本土基金管理公司受到了冲击;随着管理费等的下滑,基金管理公司的利润也受到了一定影响。通过对基金管理公司的SWOT分析,不难发现,基金管理公司在我国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的,但不可否认也面临着挑战。为了积极应对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基金管理公司要高度重视竞争策略的设计和实施,把握发展机遇,成为行业内领先的基金管理公司。

3基金管理公司的竞争策略

3.1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

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投资,其竞争也大多是围绕投资展开的,基金管理公司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同时,也需要为自己带来利润。为了完成此项目标,有针对性的投资策略就显得至关重要。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特性之后,借鉴美国的共同基金“分散性高、投资组合、重视价值”等特点,得出了以下几点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第一,做好风险控制工作。中国证券市场并不是个稳定的市场,因此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都很大,因此为了取得稳定的收益也需要完善的内部外部风险控制的支持。第二,加强投资研究。投资研究是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的前提和保障,研究的缺失会导致盲目跟风、随大流的情况,因此为了基金投资更具有专业性,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加强自身研究力量的培育,而不是仅仅依靠券商、中介的研究报告来进行选择判断。第三,完善资金管理。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应有合理的现金留存,当基金处于弱势时机会会有所增加,在高位时会风险会淡化。因此基金管理公司必须有战略眼光,以科学的投资策略和稳定的基金业绩,赢得广大基金投资者的信心,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扩大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场份额。

3.2基金管理公司的融资策略

基金管理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是融资,因此融资方面的策略也成为竞争策略的重点。第一,抢先占有营销资源。初创基金管理公司通常缺少利润和营销资源,如果能够在进入行业之时就能以较低的代价抢先占有营销资源,后来的竞争者就只能以较高的价格获得。在此基础上,构建战略性营销渠道,建立灵活的销售模式,贴近市场,在适当的时机,拓展已有的营销渠道,以期在未来的竞争中更便利地抢占市场资源。第二,提高服务附加值。基金管理公司应仔细了解客户的喜好、投资风格等,为其量身定做一套具有个性化的服务,其中包括投资分析报告、上市公司经营分析报告等,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解决其对于投资基金的问题和困惑,不单单关注投资结果,也了解到基金的研究、分析、投资过程,拉近客户与基金管理公司的距离。第三,提供有特色的高质量服务。服务的质量决定客户的满意度,如何在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与竞争者与众不同即特色服务也是基金管理公司融资策略的体现,在众多同质产品中脱颖而出,满足投资者对特色服务的要求。

4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建设

4.1人才核心竞争力

基金乃至整个证券行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基金管理公司在起步、发展、成熟阶段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基金管理公司需要一种能够源源不断地选拔领导、管理、分析、营销等各部门人才的人才选拔机制。有了人才的保障,基金管理公司,公司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屹立不倒、经久不衰的资本。

4.2产品核心竞争力

基金管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体现在产品上,产品的好坏决定了客户的多寡。近年来,居民储蓄开始逐渐向资本市场转移,产品的高质量、有特色能够吸引大批观望的资金持有者。以有特色的高质量产品赢得当前市场,以创新产品抢占未来市场。

4.3管理核心竞争力

现代管理理念要求的是精细化管理,在制定管理策略、整理原始数据、分析结果等方面都要做到精细化,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夯实自身基础,改革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在企业内部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员工乃至客户。

5结论

第4篇:养老研究分析报告范文

一、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

按照“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机制体制,促进科学发展”和“紧密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坚持突出为民主题,突出民生特色,突出实践载体,突出活动实效,切实推动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我司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是:以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适度引导社会福利服务发展为着力点,以做好慈善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评估为抓手,坚持以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为本,以不断改善和提高他们的生活等福利保障为突破口。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创新管理体制,建立长效机制,解决目前严重制约和影响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联系点和学习方法

(一)确定联系点。按照循序渐进,就近就便,促进业务工作的原则,确定互动联系点。福利彩票工作确定山东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慈善和社会捐助工作确定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捐赠站、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工作确定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工作确定天津儿童福利院为互动联系点。通过联系点形成一个观察社会的窗口和解剖麻雀的平台,就群众最关心,社会反响最强烈,服务对象最急迫的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

(二)明确学习方法。在形式上采取集中学习、个人研究、处内讨论、与联系点交流互动等方法。在保证充分的学习时间的前提下,提高学习的成效。“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首先要广开言路,虚心听取不同服务对象群体的利益诉求。为避免出现一叶障目,固执已见现象,拟利用社会福利杂志、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等公民参与程度较广的媒体、媒介,聚智聚力。还要邀请福利和慈善领域的专家学者开讲座,共同切磋关系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战略发展的整体的、关键性的问题,站上理论制高点,归纳各方面的谏言、高见,丰富、充实、督促和提升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深入,提高水平。

三、促进思想解放,做好重点业务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全面发展。一是要将科学发展观理论贯彻落实到10月和12月召开的第三届全国社会福利理论与政策研讨会、院长论坛和社会化养老工作会议中,专题研讨社会福利事业科学发展的理论政策和体制机制问题,大胆探索、大胆尝试新理念,全面总结、提炼出自基层实践的新方法、新举措,为建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养老、孤儿、残疾儿童养育等福利服务和福利保障需要的新的社会福利制度体系建设;二是要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慈善事业,结合召开全国慈善大会和慈善奖评选活动,专题研究慈善事业的发展,力争更早更好地建立和完善中国慈善事业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三是了解和把握当今世界彩票发展的大趋势,从规范本级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入手,加强全国彩票行业协会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可行性调研,促进以行业自律为前提的行业协会建设和发展,建设彩票公益金信息平台,使公民在行使社会监督权的同时,能够普遍得到社会管理和政治参与方面的实践锻炼。

四、时间安排

1、全力保证学习培训工作落实到人到位。10月10日(周五)完成动员和参加集中学习培训计划,第一期安排3名,第二批安排13名,集中学习不出差、不请假,休假、借调的人员要按时返回岗位。10月底之前,通读完指定的3本学习教材。

2、全面落实“民政为民、寒冬送暖”要求。要把“民政为民、寒冬送暖”活动作为对学习效果和对困难群众感情的一次检验。由综合处组织、协调司全体干部的棉衣被服捐赠工作,10月14日收齐。

3、加强与互动联系点交流。10月23日之后,各处要带着问题分批下到联系点调研。对业务难点和存在的问题,司领导要亲自带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让基层民政干部尤其是困难群众看到、感到我们在真心实意干真事,扑下身子干实事。了解联系点社会福利和慈善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明问题的症结,与基层共同寻求解决办法。

4、开好专题大会。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不能与推进业务工作开展割裂开来。10月24日前,儿童福利处要集中精力筹办好洛阳“院长论坛”,及时总结基层工作经验,从宏观政策方面适时引导今后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方向;10月28日前,综合处、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处要配合福利中心筹办好第三届全国社会福利理论与政策研讨会,组织专家做好优秀论文评选,重点准备部领导的主旨发言和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状况综述性讲话等会议材料,总结过去几年社会福利理论政策发展的成果和经验教训;支部青年委员要组织年轻干部积极参与11月底部里举办的民政论坛活动;12月,慈善和社会捐助处、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处要全力以赴准备第二届全国慈善大会及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会议,把科学发展观学习成效及时、全面地反映到大会主报告等主要会议材料之中。在这一阶段,各处还要精心整理调研资料,及时撰写调研报告。

5、认真做好分析检查工作。年底及明年年初,司内学习实践活动全面进入第二阶段。各处要把调研情况与基层问题解决落实情况与联系点进一步交流,反馈情况,对联系点、专家组及公开窗口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分类整理,形成分析检查报告。对有普遍意义的重要意见和建议,向部领导反馈。

6、全面做好整改落实工作。*9年2月进入整改落实阶段。通过司长办公会或支委会,在集中分析研究各处的检查报告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问题,按照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和与全局战略发展的关联程度排队,明确整改重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时限,业务处根据司务会或支委会意见,制定整改方案并组织实施。

7、总结和测评。*9年2月中下旬,邀请联系点代表召开总结分析座谈会,广泛采纳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和看法,由他们对前期的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给予评分。在此基础上,由综合处完成材料整理并撰写总结分析,向部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提交报告。

第5篇:养老研究分析报告范文

(一)狠抓“三个一百三项考核”工作。刚刚结束的市委三届二次全会,提出了“三个一百三项考核”工作任务,即: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在2011年的基础上新增10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0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5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增加1000元。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认真研究中央、省政策导向,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认真抓好土地、资金、环评等要素保障,全力保障矿产、农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供给。要建立“三个一百三项考核”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查考核、严格奖惩制度,确保“三个一百三项考核”目标的圆满完成。

(二)深入推进新家园行动计划。要继续把新家园行动计划作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继续加大投入,加快旧城、旧村、旧房、旧校舍改造力度,力争完成旧城改造120万平方米;旧村改造400个自然村(组)、旧房改造4万户;旧校舍改造52万平方米,基本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在全面完成34296套城镇保障性住房续建项目的同时,要积极争取省级有关部门支持,再新建一批保障性住房。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体要求,围绕“宜路则路,宜街则街,宜城建镇,宜工建园”的思路,加快推进一级公路沿线山地城镇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山地城镇建设步伐。要落实“兼有两个身份、享有五个保留、提供五个保障”的农民进城措施,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确保完成10万农民转户进城目标。

(三)全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要加快产业培育,不断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000个,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民政策。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继续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支出力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通过努力,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增加1000元,增长23%以上”目标任务。

(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继续加大财政对民生的支出力度,财政对民生的支出力争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2/3以上。投入1.6亿元,全面落实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27万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完善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现城乡救助全覆盖。加快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4万人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15万人以上。加快推进城乡医疗保险,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96%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2万人以上。做好生态移民安置工作,将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农民作为扶贫对象,继续实施好“兴地睦边”、“兴边富民”、整村推进、以工代赈、易地搬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边疆解“五难”等工程,力争完成各类扶贫投入10亿元以上,减少贫困人口5万人。实施防灾减灾计划,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千方百计稳定物价,确保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5%左右。

第6篇:养老研究分析报告范文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

目前,我国对于富裕人群没有固定定义。因此,高端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和潜力,从不同角度估算有不同的结论。有研究指出,富裕人群(也有称为高端人群)一般指年收入中个人收入在15万元左右及以上、家庭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及以上的人群,或者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按照这一标准,《中国高端人群消费研究》(慧聪网)估计,我国富裕人群数量约占总人口的2.3%,约3152万人。

富裕人群的医疗消费特点是:(1)富裕人群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了一部分费用后,都具备承担其他一般性医疗消费的能力,其高端医疗保障需求主要解决高额医疗费用(如癌症、器官移植、植物人等特重大疾病)的报销问题。汇丰人寿2012年《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富裕人群的最大财务需求是重疾保障(93%),其次为养老保障(81%)和子女教育金储备(78%),以及补偿因疾病造成的其他经济损失。(2)在富裕人群中的一部分高净值人群,即一般指个人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这类人群,经济实力很强,不太需要单纯补偿其医疗费用,而是希望通过保险公司的资源整合和系统管理能力,购买高端健康保险及附加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产品,获得量身定做的系统化、持续性的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据2012年3月胡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个人资产高净值人群达270万人。(3)上述人群由于财富并不缺乏,对生活品质和质量更加重视,且具备一定的健康认知能力,但由于生活、工作和精神压力大,很多人带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甚至处于疾病状态,因此更加注重健康管理服务。据一项调查显示,自我评价时,约50%左右的人群健康状况从“一般”到“非常不好”,其中亚健康状态为42.7%,慢性病状态为19.9%。

根据这一需求特点,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潜在规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预测:(1)高端健康保险市场,指购买高端商业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健康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的潜力;(2)中高端健康管理服务市场,指购买包括家庭医生(或私人保健医生)、诊疗绿色通道、专家诊疗、健康体检及其他健康管理服务(如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评估、健康监测、饮食运动管理、心理咨询与干预和慢性病管理等)费用的潜力。据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在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50%受访者看重医疗服务品质,其中,37%看重安排专家医生手术及治疗,90%受访者最希望在国内的知名医院接受治疗,88%受访者表示海外就医对重疾治疗有帮助;90%以上受访者认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及定期全面的深度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式。《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医药卫生支出费用占家庭生活消费性支出比重为10.8%,假设富裕人群按个人(或家庭)年收入15万元中10.8%为医药卫生支出计,其中40%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及健康管理服务,即占收入的4.32%。汇丰人寿《中国富裕人群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富裕人群愿意为医疗保障支付的保费预算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9%左右,相比较而言,上述估算仍较为保守。

基于前述假设,人均年健康保障保费及费用支出约6480元(包括医疗保险,主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个人自费、按比例分担及超最高限额的医疗费用和其他误工费补偿问题等;疾病保险、护理保险等,主要定额补偿因疾病带来的其他费用损失。总的月均费用支出约540元),年健康保障总需求约2042亿元。其中,人均年健康管理服务费按1000元计,包括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及其他健康服务等费用,年健康管理服务总需求约315亿元。也就是说,至少富裕人群中,这两项医疗保障需求,年市场潜在规模超过了2000亿元,而实际上,2011年商业健康保险总的保费收入只有691.72亿元,与上述预测的潜力相比,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保险行业,高端健康保险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业务板块和成熟的市场。经营高端健康保险的各个保险公司,经营策略还不够清晰,产品种类还比较零散,服务人群还非常有限,保费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很小,还没有在民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专业服务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我国的优质医疗和健康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公立医疗机构方面,市场开放度非常有限,没有形成独有的服务体系。保险公司要利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来建立服务平台,并获得这些服务资源,还有很多政策和运作的障碍,直接制约了保险公司开拓相关业务市场。二是保险公司对医改形势下,如何发展适宜的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缺乏明确定位及一整套战略思路,且对民众健康保障需求了解不深、特点研究不够,同时,提供高端健康保险服务的专业化运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弱,较难形成应有的服务品牌和营利来源。

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意义和对策

作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商业健康保险,大力开拓高端健康保险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未涵盖的高端健康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保险,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2)设计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促进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减少和改善疾病的发生发展。(3)利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灵活的合作机制和“优质优价”的杠杆作用,引导高、中、低端的医疗服务资源有效利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益的提高。(4)丰富产品体系,提升服务能力,突出自身特色,树立专业品牌,逐步形成差异化的服务领域,促进商业健康保险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商业健康保险应牢牢抓住医改契机,高度重视高端健康保险市场的开发。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深入研究医改政策,全面分析保险业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合作、利用医疗服务资源、控制医疗风险上的政策机遇和挑战,确定开展高端健康保险业务的战略定位和经营举措。

二是根据富裕人群健康保障需求特点,细化目标市场和服务人群,开发系列化的健康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计划,逐步形成涵盖健康、亚健康、疾病等健康周期,病前健康维护、病中诊疗管理、病后康复指导等全过程,既补偿医疗费用,又提供健康服务的全面健康保障产品体系。

三是争取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支持,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与医疗机构尤其是拥有优质资源的医疗机构的战略合作,利用多种付费方式和合理补偿机制,调动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积极性,尽快搭建由“内部服务队伍——家庭医生(私人保健医生)——特色医院(科室)——著名专家”组成的服务网络平台。

第7篇:养老研究分析报告范文

一、全面预算管理在集团实施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编制预算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在制定公司战略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发展规划的细化落实,制定年度预算,有助于企业确定正确的发展目标;有助于找到优势产业、优势业务,集中优质资源获得快速发展;有助于找出经营中存在的潜在的瓶颈,然后集中关键性资源以缓解瓶颈,防止它们成为公司实现预算目标的障碍。

(二)有利于企业对日常经济活动的控制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实现企业对日常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制定科学的预算,发挥计划的事前指导作用;通过月度对比分析,找出计划和实际的差距,督促责任单位及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找到解决办法,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事中控制,保证预算目标的顺利完成;通过季度、年度全面的总结分析,找出企业优劣势产业、优劣势业务、在业务流程与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与预算计划,实现事后的控制。按照上述的处理模式,在企业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控制闭环系统,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管理控制作用。

(三)有利于整合业务流、资金流与信息流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对职能部门和分子公司预算完成情况的分析,不同业务产生的收益不一样,整合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优化人、财和物的资源配置,协调各单位的利益冲突,实现集团公司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首钢集团实业公司的具体运用

实业公司是首钢集团旗下的二级企业,拥有三十几家分子公司,从首钢集团的后勤服务主体单位,发展成为集物业、餐饮、工业、幼教、旅游、养老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初步实现了由传统服务产业向现代服务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实业公司顺应集团公司和管理的需要,抓住“十三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会出现重大举措的机遇,继续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具体管理要求如下:

(一)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

实业公司目前未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主要由董事会完成预算决策工作,通过负责组织召开经理办公会、党政联席会,讨论并审议通过预算管理的政策、规定、制度等相关文件,预算草案及整体预算方案、预算调整方案、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预算绩效考核报告等。

集团财务部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运营组织机构,它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主要负责制定有关预算管理的政策、规定、制度等相关文件,提出预算编制的程序和方法,汇总审核各职能部门及各分子公司编制的预算方案,编制集团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等。

各分子公司则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日常执行机构,在集团财务部和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主要负责汇总审核部门及各项目部编制的预算方案、编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等工作。

(二)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实业公司目前实行以目标利润为起点的预算管理模式,以利润目标作为考核的主导指标。公司目前六大产业都处于市场成熟期,成熟期的经营风险相对较低。由于实业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力、原料成本的持续上升给持续经营带来重重压力,在实际运营中更侧重于以成本控制为主的预算管理。其主要目的在于,控制集团主要经营指标;降低成本及费用;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将集团各项目标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及各分子公司,成为其衡量经营业绩的标准;降低集团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三)全面预算编制流程

实业公司年度、季度预算均采用“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编制流程。

年度预算第一阶段:每年的10月初,由总部财务部根据公司战略规划,结合各分子公司的发展现状,在认真研究国内外经济形势及行业发展趋势的情况下,编制预算草案;各分子公司同时提报下年度的预算草案;总部财务部汇总分析各分子公司的预算草案的差异,同时召开预算草案会议,在会上进行充分的沟通,并安排下阶段的预算工作。

第二阶段:每年11月初,各分子公司根据预算草案会议的安排,由分子公司财务部组织部门及各项目部编制预算,汇总后形成分子公司预算。每年11月中旬,总部财务总监及财务部去各单位进行调研,听取各单位预算,在预算会议上和各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

第三阶段:每年12月上旬,总部财务部根据二次沟通协调的结果汇总材料,向经理办公会汇报,公司高层审议预算方案,总部财务部根据审议结果修改预算。同时经理办公会组织听取分子公司预算的汇报。

第四阶段:每年12月下旬,总部财务部根据前期多次沟通的结果,修改预算材料,再次向经理办公会、党政联席会汇报,会议审议通过后下发到各个执行部门。

(四)全面预算的评价与考核

目前,在全面预算评价体系中引入了平衡计分卡原理,将预算评价分为财务指标、客户指标、内部交流指标、学习与发展指标四个方面。财务指标有利润增长指标、成本控制指标、经营性现金流量指标等;客户指标有包装合格率、客户满意度等;内部交流指标有物业托管面积、入住率等;学习与发展指标有研发支出、培训支出等。

分析评价时采用月、季、年度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月度召开经理办公会,由财务部汇报月度计划完成情况;季度与年度评价通过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由财务部和分子公司全面分析经营情况,采用与计划比、同比、环比的方法,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财务状况、资金、经营风险管控等能力,查找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全面预算的考核体系主要是所属分子公司采用签订经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进行考核,对专业部门采用签订经营管理责任书的形式进行考核,考核周期为季度,每季度按照预算评价结果进行考核,年终再按照内审报告对全年进行累计考核调整。

三、现阶段实业公司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组织架构流于形式

一是预算组织体系不健全、预算管理对象欠缺系统性梳理;实业公司未设立专门预算管理委员会,依靠财务部门全权管理预算工作,在编制预算、预算分析、预算控制时,除财务部外的其他部门不能够有效参与其中,缺乏销售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的有效建议,财务预算缺乏专项预算编制的有效支撑,使得制定的预算计划缺乏代表性和科学性,预算分析揭示问题不够全面,预算控制得不到专业部门的有效管理。二是各级预算管理组织权力责任有待清晰,由于全面预算管理缺少专业部门的有效管理,权力和责任不清晰,不能充分发挥专业管理能力。

(二)预算编制缺乏依据和标准

目前,实业公司预算编制主要采用的是增量预算和定期预算相结合的方法,新增分子公司采用零基预算方法。分析国内外经营环境、行业发展趋势,考虑增减利因素,在历年实际完成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增量来制定预算。增量预算方法比较简单,但是给不确定因素留下的空间也比较大。而且不确定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算编制人员的主观判断,容易造成预算实施的实际情况与预算目标发生较大的偏离,导致预算难以在生产经营中发挥管理效能。

(三)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实业公司预算管理制度自2009年制定后未进行修改,原有制度不能有效指导预算工作。预算组织机构、预算管理程序、预算分析和考核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预算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预算制度难以发挥指导和引领的作用。

(四)预算信息管理方法有待改进

实业公司目前采用excel传统电子表格预算表以及国资委预算表,随着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不断加强,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手工预算的编制和管理缺陷也日益凸显。主要是业务数据、采购数据、人力数据基础数据不能共享,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下级单位凭借掌握的信息优势,争取对自己有利的计划安排,导致预算编制基础缺乏科学性,也不利于和同行业先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五)预算分析与监控不到位

实业公司目前是按照月、季、年分析,随着全面预算管理的范围日益扩大,分析日趋精细化,主要以揭示问题为主,总结成绩为辅,在促进管理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存在由于基础信息的不健全,分析容易只流于财务管理方面,不能深刻揭示业务、采购、生产成本等内在问题。在分析过程中也提出了改进措施,有指导作用,但是缺乏后续的跟踪、管理,是否得到落实,落实的效果如何,导致不能充分发挥预算的分析和监控作用。

四、首钢集团实业公司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预算组织体系

首先,明确清晰的预算组织职责分工。根据实业公司及下属单位的定位及职责,系统地梳理预算单位在预算管理各环节中的职责,优化预算组织体系,为推进预算体系奠定基础。

其次,贯彻预算组织与职责的设计原则。一是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从责任主体的定位出发,明确各级预算责任中心在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和控制、预算考核等各项预算流程中的职责。二是可控性原则。在区分各责任中心的可控和不可控费用基础上,从预算可控度和成本性质出发,设计业务是管理部门和预算责任主体的职责。三是完整性原则。真实反映部门资源占用情况,为评价成本和业绩提供依据。

最后,重视实业公司在预算组织职责分工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树立董事会是预算管理最高权力机构的地位,负责年度目标的审定与下达;二是将各类预算的归口管理单位在实业公司总部各部门;三是明确预算责任主体,集团总部、各级部门、法人单位作为预算责任单位,通过明确各单位的职责定位,进行相应的预算管理。

因此,为解决实业公司总部各部门预算管理的参与度,明确各业务条线的管理职责,加强横向业务集成;同时,需明确上下层级间专业归口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提升预算专业管理能力,加强纵向管理能力。

(二)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定期修改预算管理制度,根据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不断改进优化,同时可借鉴先进企业或国外先进的预算管理制度,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发展的预算管理制度,充分体现预算管理制度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在健全预算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尽快规范预算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建立完整全面的预算管理闭环。形成目标测算、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分析、滚动预测的完整闭环系统。

(三)整合预算管理信息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一是能够获得全面的基础数据,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预算刚性过强或预算松弛,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二是能够及时对预算调整进行更新,由于预算数据之间相互关联,信息系统根据固定的数据关系对预算相关内容进行实时调整;三是能够实现实时控制,可设立预警线,自动提醒,实现事中控制;四是可以及时获得预算执行数据,执行进度情况;五是查询分析方便,以便于查找问题、找到优势产品或业务,快速应对市场变化,调整业务布局。由于计算机数据处理速度快,和业务数据的对接成为可能,分析能力强,克服了手工预算编制工作量大、预算分析不能深入业务层面,预算调整困难、实时控制更难的一系列应用难题,显著提高管理效率,使企业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关键性问题上,提高企业运营质量。

其次,必须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基础管理信息,形成数据共享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在现有的ERP中开发全面预算管理模块,二是使用成熟的专业的预算软件。根据实业公司目前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情况,建议将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存货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销售预算、期间费用预算、财务报表预算、现金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考核和管理、预算分析等子系统。在实施全面预算时,建议引入已有成熟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的ERP管理平台,不断发展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四)强化预算分析监控

第8篇:养老研究分析报告范文

 

为进一步了解我街空巢老年人在生活、心理、精神及其他方面的需求,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关爱空巢老人的惠老政策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我街在武胜、万年、涂家、大董、和平五个社区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对象为年满60周岁及以上并未与子女(晚辈)同住的老年人,由社区专职干部对老年人组织入户调查。调查采取问卷方式,由调查员按照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入户直接面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由调查家庭中的空巢老人当面回答有关问题,并认真记录答案,当场回收问卷。现将我街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的综合汇总。这次调查对象总量191个。汇总结果显示如下:

 

性别分组:男性66人,占34.55%,女性125人,占65.45%。

 

年龄分组:60~69岁的33人占17.28%,70~79岁的91人占47.64%,80~89岁的62人占32.46%,90岁以上的8人占4.19%。

 

文化程度分组:文盲39人占20.42%,小学初中的112人占58.64%,高中中专22人占11.52%,大专及以上18人占9.42% 。

 

婚姻状况分组:未婚7人占3.67%,丧偶的107人占56.02%,配偶健在的65人占34.03%,离异的8人占4.19%,再婚的4人占2.09%。

 

家庭存续时间分组:0-5年的29人占15.18%,5-10年的42人占21.99%,10-15年29人占15.18%,15-20年的32人占16.75%,20年以上的59人占30.89%。

 

现有子女分组:有1个子女的35人占18.33%,有2个子女的45人占23.56%,有3个子女的55人占28.8%,有4个子女以上的43人占22.51%,无子女的14人占7.33%

 

二、调查凸显出的主要问题

 

(一)医疗健康方面

 

1、空巢老人多数具有较高的生活自理能力,但身体疾病较多。能自理的老人153人;半自理的老人29人;不能自理的老人并一般日常生活行为需完全依赖他人的9人。调查对象的情况显示,大多数空巢老年人身体健康有些小毛病,但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等老年疾病的就有61人、另外还有27人患有严重疾病甚至癌症。

 

2、空巢老人就医状况不容乐观。通过统计看每月医药费支出状况的人数,每月支出100-500元钱的多达106人,500-100的有27人,1000元以上的有18人,在100元以下的仅40人。调查显示,有155为老人认为目前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疾病,这给空巢老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二)经济收入方面

 

1、调查对象中,女性人数几乎是男性的一倍,但有属于自己名下的房产人数男性却比重较大,且退休金大多数都在1000元-1500元,仅仅够维持生活。

 

2、空巢老人中基本生活开支都不大,每月开支500-1000元的112人,1000-2000元的48人,2000元以上的13人,但对于自费购买助老呼救设备,还是有150人认为无力购买,并有182老人希望政府购买。

 

(三)生活安排和精神慰籍方面

 

1、空巢老人文化娱乐生活比较缺乏。其中108位老人主要就是在家做家务、和邻居聊天散步,有98人选择看电视、听广播、阅读,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唱歌、跳舞、旅游等的仅56人,没有一个人上老年大学,甚至有23位老人没什么事干也缺少人说话常感到空虚和寂寞。

 

2、调查结果显示,子女关心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有167人,但仍然有20人对老人漠不关心,并且160为老人半年之内会见面,但有9位老年人很长时间都很难和子女见面。

 

3、空巢老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还是不太接受到养老院养老的方式,仍然愿意保持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但他们同时也希望得到社会和政府的帮助与关照。

 

4、大多数空巢老人对于“爱心门铃”、“红飘带”、“一键通”等助老呼救系统还持有保守态度仅61人表明需要,还有130命都表示不太需要。

 

三、建议及对策

 

(一)不断完善城市的养老保险制度

 

在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块,要切实保证老年人口的养老金的增长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一致,使老年人口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尤其要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在配偶遗嘱补贴、社会养老补贴等方面,也要适时不断提高这方面的待遇水平,以使那些主要依靠这些收入来源生活的老人能够维持起码的基本生活。

 

(二)重视老年人的医疗保障及医疗服务

 

老年人口的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对医疗社会保障水平的需求要高于一般人,而与此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又使得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日益增大。因此目前应继续大力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加快部分医疗卫生资源向社区的转移,从而增加社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能力;而社区对老年人口提供的医疗服务应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疾病的治疗,还应包括其他方面的服务,如医疗咨询,对疾病防治的大力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的生活方式、普及老年照料和护理知识等。

 

(三)加快社区照料服务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对于我街这种老城区,空巢老人普遍感兴趣的是政府买单的免费服务,而目前能够享受这种免费服务的老年家庭数量极少。因此,政府应考虑到部分老年家庭的特殊情况,放宽实施免费服务的条件限制,以使更多的老年家庭获益。同时,应加强社区照料服务的.整合和宣传工作。

 

(四)关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首先,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教育空巢老人的子女在精神慰籍方面履行赡养义务,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老人。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加入到为空巢老人服务的志愿者行列中来,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空巢老人精神慰籍方面的作用。

 

其次,要加强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想方设法增加社区的文体设施及场所的建设,要动用政府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

 

再次,社区要经常组织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动形式要尽可能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更多空巢老年朋友们的需求,将更多的老人吸引到社区中来。

 

最后,社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多多关心和探望他们。尤其是经常探望那些因种种原因不常出门活动的空巢老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给予帮助,要特别关心独居空巢老人。

 

此次开展的城市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状况普查时间紧、范围广、受众面宽,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如果能够为市委政府制定惠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将来能够使老人们从这项工作中得到了切实贴心的实惠,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我们为老服务脚步不会停歇,将继续秉承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讲奉献的一贯作风,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是我街全体老龄工作人员的执着追求!

 

范文二

 

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情况

 

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2006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这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 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况,其中文盲的占老年总人数的61.7%,受到小学教育的占33%,受到初中教育的占4.6%,受到高中教育的仅占不到0.7%;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从事较轻农活的老年人占老人总人数的78%,半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15%,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占老人总人数得7%;经济来源情况,靠子女供养的占81.9%,自己供养的占9.7%,社会扶助的占8.1%。

 

三、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大部门留守老人仍需要体力劳动

 

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据调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还从事体力劳动,仍然要承担农业生产的'重担。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可以增加家庭经济来源,基本解决柴米油盐的日常开支,减轻子女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绝大多数老人不想给自己的田地丢荒,所以坚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许多重农活要雇人,成本比较高,老人们只进行日常的田间管理。

 

(二) 家庭氛围缺失、精神慰藉单调

 

随着大量子女外出务工,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亲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据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身体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趋于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顾。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节或清明节能回来几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与老人团聚,有的甚至好几年没有回家,老人们难免有孤寂之感。通过对空巢老人的调查的分析,有80%以上的外出务工子女经常给父母打电话,电话成了老人与子女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时甚至连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没有。尤其是老人生病时,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只有靠老两口互相扶持,更显得孤独无助。而如果老人丧偶,日子就过得更加艰难。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

 

留守老人最担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几乎可以导致一切困难:经济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负担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差,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农村老人也基本不进行体检,只有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制度,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基层实施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合作医疗按比例报销和封顶制度的制约,使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实质帮助非常有限。由于经济收入不高,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由于支出习惯和现实经济能力的考虑,“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他们在生病时往往就这么拖着,只有少部分会去看医生。有一些子女因为工作忙或是路途远而没有回来,只是打来电话询问。农村偏远山区曾发生老人病死在家而无人知晓的悲剧。

 

四、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应该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待遇,敦促各企事业单位必须按时按量发放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农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赡养老人,尽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第9篇:养老研究分析报告范文

Abstract:Ourcountryhasenteredtheagingsocietythatproportionofelderlypopulationisincreasing.Inthispaper,wewillanalyzetheroleandsignificanceofsocialcapitaltopromotetheelderlyformedicaltreatmentonthebasisofsocialcapitaltheoryandthestatusoftheelderlywithmedicaltreatment,butitcannotignorethenegativeeffectsoftheabuseofsocialcapitalonmedicaltreatmentfortheelderly,soweshouldfacilitatetheelderlyformedicaltreatment.

关键词:社会资本;老年人;就医

Keywords:socialcapital;elderly;gotoseethedoctor

0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健康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就医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1社会资本与就医的相关研究概述

社会资本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的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的。皮埃尔·布迪厄指出:“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熟识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个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它从集体拥有的角度为每个成员提供支持,在这个词汇的多种意义上,它是为其成员提供获得信用的信任状”。[1]詹姆斯·科尔曼把社会资本界定为“个人拥有的社会结构资源”,“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体,而是由具有两种特征的多种不同实体构成的:它们全部由社会结构的某个方面组成,它们促进了处在该结构内的个体的某些行动”。[2]罗伯特·D·普特南指出:“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比,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和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社会资本提高了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3]社会资源的首倡者林南认为,社会资本是从嵌入于社会网络的资源中获得的。社会资源根植于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中,因此,社会资本可被定义为嵌入于一种社会结构中的可以在有目的的行动中涉取或动员的资源。[4]

就医行为是指就医者在医疗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习惯。[5]国外一些医学社会学的学者尝试发现求医行为与人们寻求其他一般服务行为的关系。安德森和阿迪(Andersen&Aday)指出影响就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是某一特定医生能否作为病人固定的保健服务提供者。他认为拥有固定的保健来源是求医行为的重要变量。

伯尼斯·佩斯克索里多(BernicePescosolido)在研究求医行为理论时,强调在获得医疗保健过程中社会网络的重要性,他描述了各种社会中人们生病后潜在的寻求咨询的种种选择。认为人们寻求卫生保健的策略是通过与人们互动而获得帮助的机会,是社会所组织的一种行为。他强调社会网络是求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2目前老年人就医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度统计公报公布的数字,截至200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0636亿,占总人口数的11.6%,己超过了10.0%的国际警戒线。200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显示,在中国近1.3亿的老年人中,尚在工作比例为33.0%,不工作比例为67.0%,收入微薄,经济保障程度低。在城市中有近3成的老人享受不到离退休金,而农村地区只有4.0%的老年人有离退休金,大多数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治病就医成为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在城乡中的比例分别为57.0%、50.2%。[6]本文利用我国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统计结果对我国老年人的求医行为进行描述。

2.1老年人就医比例偏低从全国的情况来看,55-64岁年龄组的两周未就诊率在所有年龄组中处于第2位,65岁及以上年龄组处于第3位;从地域来看,城市地区,55-64岁年龄组处于第5位,65岁及以上年龄组处于第6位,农村地区,55-64岁年龄组处于第2位,65岁及以上年龄组处于第3位。农村老年人的两周未就诊率高于城市和全国的水平,与2003年的调查结果相反[7-8]。总体而言,跟其他年龄组的人相比,老年人有病不就医的现象比较严重。城市男性老年人未就诊比例与女性接近,农村地区男性未就诊比例高于女性。从全国水平来看,60-69岁组的未就诊比例最高,为39.8%,70-79岁组最低,为34.1%。

2.2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提供不足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资金和费用受到限制,许多养老机构不具备必要的医疗条件,没有正常的检验、诊断、治疗设备。大部分医疗机构对老年患者提供门诊和病重时的短期住院,针对老年人的专科医院和专科门诊规模小、数量少,也没有老年人的保险,而在美国有针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医疗照顾。社区卫生服务近年来因政府的关注得到了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但由于实施时间较短以及资金、设备、人力资源有限等多方面原因,其发展不平衡,所以业务能力较低,仅能满足周边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的一般医疗服务需求,许多老人患病仍需由家属带至医院诊治。北京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近年来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为今后的老年人就医创造了新路径。因此,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患者选择医院就医的余地越来越大,老年人得到健康保障的途径将会越来越多。

3社会资本对促进老年人就医的作用与意义

不同行动者拥有不同的资源以及拥有获取资源的不同途径。

拥有许多资源的人,其目的达成相对容易。相反,资源较少或没有资源的人,其目的是很难达成甚至不可能达成。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老年人所掌握的资源的多寡,获取资源的手段各不相同。例如一个农村老年人和城市老年人,所能控制的资源,以及获取资源的手段肯定不一样。一般来说城市老年人所处地域医疗资源更丰富,这是因为在我国有80.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老年人的社会资本(即老年人对于就医的信息网络、社会网络、机会能力获得的多寡、运用得是否得当)对于老年人就医起着重要的作用。

3.1社会资本有助于老年人获得就医信息,扩大就医的选择性

由于医学知识的高专业技术性导致了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老年人就医时缺少的是有效可靠的就医信息,尤其是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社会资本作为根植于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中的可增值的制度化的资本形式,具有共享网络信息和资源的特点。这种情况就造成许多就医信息交流仍属于非制度化或半制度化的阶段,缺乏一定的公开性、易得性。老年人就医时也普遍感到最缺少的是及时有效、真实可靠的需求信息。目前,老年人获取就医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情感网络(亲戚、子女、朋友)。而通过自己的子女、亲戚朋友等“弱关系”网络,可以帮助建立起一个可信度比较高的信息网络,出于血缘等关系,请他们帮助分析、筛选信息,显然是老年人得力的帮手和参谋。

3.2社会资本有利降低老年人的就医成本从社会资本是基于信任的社会网络关系来说,社会资本具有两种基本形式:信任和社会网络。这两种基本形式是相互依存的:信任在社会网络中产生,又是社会网络的“软件”;社会网络是信任生成并发挥作用的基础,可以说是“硬件”的支撑。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获取任何信息、传送任何信息都是需要花费成本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正因为它们能够节省成本、加速信息流动而具有了特殊的价值。对于就医的老年人而言,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可以缩短就医的时间,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某些有助于自身就医的资源。一般而言,这些资源包括“信息”与“影响”两大方面,“信息”是在关系网络中传递的关于医疗机构的信息,“影响”则是在就医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如下两个因素可以来理解这一作用:其一,在传统上,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这一点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著名的“差序格局”论,即人与人的关系是“以己为中心,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也越推越薄。”[9]其二,我国医疗体制还不够健全,关系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老年人降低在就医过程中的成本。

3.3社会资本有利于帮助老年人获取更好的医疗服务福山在其《信任》一书中把信任表述为一种社会资本,即在社会或群体成员之间的信任普及程度。根据信任程度不同,他将社会归结为两种,一种是低信任程度的社会,是指信任只限于血亲之中,如父子之间,仅仅在这个范围中存在信任就是低信任社会,另外一种是高信任社会,高信任社会就是信任超越血亲关系的社会,就是在一个超越亲朋好友、血亲之外的更大的群体大家仍然有信任。他认为,一个具有高度信任的群体,群体的道德水准比较高,信任比较普及的群体有非常多的好处,可以长期降低社会成本。在老年人就医的过程看,具体来说,从网络成员的作用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帮助者”,另一类是“间接帮助者”。通过医患双方都比较依赖、信任的熟人即“间接帮助者”的介绍,医生对患者的身体、心理以及生活环境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不会有心理负担,彼此心里都感到踏实,这对确诊是有帮助的。如果熟悉了解你的人是一家医院的医生,即“直接帮助者”,他能认识你、了解你,那么,就医时医生可能对这个人的过往史比较了解,对患者的家庭生活习惯都清楚,更好的诊断并对症下药或做检查,避免大处方、大检查。

4社会资本的滥用对于老年人就医的消极作用

社会资本作为一把“双刃剑”,除了其积极作用外,也要看到滥用社会资本的消极后果。个人或团体拥有的社会资本密度过大,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的不平衡,会影响社会公正。我国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城乡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加之社会资本本身的局限性,如果将社会资本过度化,就会使社会资本在居民就医中产生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影响社会公正。社会资本对团体内部资源的加强,必然使内外部成员在信息的获取上存在差异,加之权力因素的引入、个人或团体拥有的社会资本分化、社会关系不平衡等诸因素,必将影响社会公正。尽管社会同时从医疗机构和患者的角度去考虑就医问题,但是我国医疗体制仍然不健全,而且医疗费用快速增长,中低收入者的承受能力有限,往往这些人的社会资本有限,不一定能获得较好的医疗服务。尤其是现在农村社会资本的存量在减少,使原本的城乡卫生资源的分配不均有扩大效应。而且现在农村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平时老年人身边没有子女,亲戚朋友也不是一直在身边的,能动用的社会资本也很有限。第二,产生不良观念。就诊前想方设法找关系、求熟人介绍医院和医生,为的是心里踏实,住院后主动请医生吃饭,为的是双方拉近距离,增进信任感。这种不信任心理是产生医患冲突的潜在原因。患者如果没有通过熟人就医,在心理上会对医生有不信任感,有可能让患者误以为看病一定要找熟人,一味依赖亲友关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建造社会资本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再加上有些老年人行动不便,如果需要转院的话很不方便,所以通过熟人就医还是有必要的。

因此,通过社会资本就医,有助于获取就医信息,降低老年人的就医成本,让他们获得较好的医疗服务,也可以减轻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因为许多老年人不愿意打扰子女的生活。但是,这对于低收入老年人的限制较大,这些人的社会资本有限,很有可能自我医疗的比例比较大。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对老年人基本医疗的投入,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成立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医疗机构,方便老年人就医。

参考文献:

[1]布迪厄,华康德(Bourdieu,PierreandWacquant,Ioic),李猛,李康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992.

[2]Coleman.FoundationofSocialTheory[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93.

[3]Putnam,Robert,1995,BowLingAloneAmerica’sDecliningSocialCapital,JohlrnalDemocracy,6:65-78

[4]LinNan.BuildingaNetworkTheoryofSocialCapital.Connections,1999,22(1).

[5]王平,林晓琳,张黎明等.不同医疗保障形式人群的就医行为调查[J].卫生软科学,1997,(5):42-43.

[6]刘庚常.我国老年人口社会分层再探[N].人口导报,2010-02-01.

[7]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