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营经济调研方案范文

民营经济调研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营经济调研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营经济调研方案

第1篇:民营经济调研方案范文

2009年,我县按照《“民营岳阳”--加快非有制经济发展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华容发展的战略重点,精心部署,严密组织,民营经济蓬勃、健康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三是发展领域不断拓宽。以二、三产业为主攻方向,带动其它产业和领域的民营经济发展。全县工业企业、乡镇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已全部退出公有制序列,实行民有民营;乡镇集体经营领域的山、水、湖、洲和小型排灌设施等,通过拍卖、拍租,实行“公退民进”;教科文卫等事业单位的非义务教育、乡镇卫生院非防疫部分、电影院、文化站、科研实体等,已有民间资本投入。

我县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全面、快速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我县发展民营经济起步比较早,1997年我县第八次党代会即确立了“经济民营化”战略,1999年在全市率先开展工商企业改革改制,为发展民营经济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民营岳阳”--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程后,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组织实施。成立了由县委常委、统战部长王文华任组长,县人大副主任沈爱民、政府副县长姜新春、政协副主席蔡宜生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工业局等19个相关县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民营岳阳”--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程华容县实施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通过反复调研,五易其稿,制定出台了《“民营岳阳”--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程华容县实施方案》,有序地推进我县民营经济发展工程。

(三)拓宽融资渠道,畅通民间投资。首先是招商引资。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优势和破产企业存量闲置资产的产权优势,以资源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大力招商引资。xx年全县已引进内外资项目185个,其中,工业项目56个,三产业项目35个,均属民营经济项目。有11个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总投资39787万元,已到位资金14035万元。丰盛纺织、华益纺织、华诚纺织、兴华啤酒、兰峰建材等大型工业企业和好又多超市、福润多超市、步步高超市、心连心超市、家电广场、百家电器超市、华联电器超市、益丰大药房等大型商贸企业均是招商引资兴办的民营企业。其次是启动内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或新办民营企业,如本县潘仁志等人合股900万元收购了原县氮肥厂的产权,组建昊天化工公司,潘林华等收购原三封寺协民纺织,组建龙腾纺织公司,刘敏华等人投资在原县丝绸厂新办了华新纺织公司,余志辉与台商合资兴办华奥纺织公司等。

第2篇:民营经济调研方案范文

2009年以来,区域振兴规划、产业振兴规划可谓遍地开花,直接的结果就是几年后,金融系统内出现的最大毒瘤――地方债。不管是官方的10万亿元还是海外机构推测的14万亿元,都是地方经济超常规发展时种下的恶果。

暂且不论“全面开花”式的振兴规划如何起到实际效果,仅就规划这么多的政府投资而言,与今年主导的结构转型就是南辕北辙。

与其重走老路,不如规划一下如何更大可能给民营资本松绑让利。民营资本才是最有活力的资本。不想法激发民间资本的活力,任何振兴都只能是事倍功半。

振兴规划是新瓶装旧酒

大到数省区域,小至弹丸小岛,现在的振兴规划几乎无所不至。成渝方案、内蒙古振兴、规划,以及继上海浦江、天津滨海、重庆两江之后,第四家国家级新区――舟山群岛新区横空出世。

不过,细究已经出台的规划,其实没什么大的实质性政策,区域振兴规划充其量是给了一个名号而已。

当然,实在的东西也有,那就是与之配套的建设项目。这与我们此前一贯的政府投资主导模式并无二致。振兴规划等于是新瓶装旧酒。

不妨来看一下最近出台的两个区域振兴规划。内蒙古振兴规划,其建设项目如北煤南运新通道、客运铁路、省际高速公路、呼和浩特国际机场等等。

振兴规划还没有正式行文,不过据7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的《方案》,“十二五”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则是直接安排了226个建设项目。官方的说法,此举将“有力推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不过,实际的效果,值得商榷。这种投资拉动,不是第一次。

“十一五”期间,中央规划的188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71亿元。中央投资力度不算小,但带动的其他社会投资还不到800亿元。

规划项目,规划目标,而钱的问题还是地方政府自己解决。现在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完全就是这个一贯发展思路结下的恶果。

警惕政府投资挤出效应

现在一提区域振兴,全部都是大搞基建,多上项目。老是幻想依赖政府的投资,来拉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这条路已经越走越窄。

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有过测算,中国的边际产出资本比率(IOCR)从1992年的0.39一直下降至2009年的0.2。也就是说,上世纪90年代初,大致2~3个单位的投资能获得一个单位的GDP增量;但现在需要5个单位甚至以上的投资才能增加1个单位的GDP产出。

更为严重的是,现在政府投资对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越来越明显。

两年前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启动之时,当时有发改委官员信誓旦旦地表示,投资计划既不挤占民间投资的空间,也不挤占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相反,政府投资的大幅增加引导和带动了民间投资的增长。

实际情况怎么样?2009年8月,全国工商联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8~2009)》蓝皮书称,国家4万亿投资在近期不仅没能有效带动民间投资,而且对于民营经济产生了挤出效应。多数中央投资只是带动了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进而带动了银行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很难参与其中。

当时政协经济委员会在广州、珠海、深圳、大连、鞍山、沈阳调研,也发现政府投资挤占民间资本的问题比较突出。

民营经济,成为当时那场投资盛宴的旁观者。

当下,又有如此多振兴规划横空出世,民营经济岂不又得靠边站?

重在激发民间资本活力

去年5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似乎是民间资本的春天到了。

然而,虽然民间投资的“铁门”少了,但“玻璃门”、“弹簧门”却更加严重了。

在过去30年的改革中,政府尽管从一开始就强调“减政放权”、“松绑让利”、“转变政府职能”,但实际上,政府利益却是在不断增加,政府支配资源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看看这些年高速增长的国家财政收入,以及雪球越滚越大的地方债务,哪里见得到政府有一丝放权让利的意思?

现在的这些振兴规划,激发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是必然的,哪怕这些建设没有效益,哪怕债台高筑了仍然还要继续举债。

第3篇:民营经济调研方案范文

关键词: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支持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不断淘汰落后产业,扶持引导新兴产业,加强传统产业的高技术改造,提高产业结构效能和效益的过程。产业转型升级是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而快速高效的金融资本流动机制是产业升级得以实现的前提。金融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是经济学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1 南通民营经济的现状

在南通全民经济腾飞进程中,民营经济扮演了非同一般的角色。根据南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数据统计,到2010年底,南通市个体工商户达37.43万户、私营企业达14.14万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3642.8亿元,三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板块经济彰显活力,为南通民营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了坚实的平台。2009年,全市34个重点产业板块汇聚各类企业6752家,从业人数49万人,实现销售收入4025.62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销售收入的68.37%。其中南通家纺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94.4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11.5%,占据全国家纺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全国家纺品牌前10强中占有3席,南通家纺指数成为行业“风向标”。

实际上当前南通民营经济运行的问题和矛盾也很多,特别是要素配置优化度亟待加强。融资难是当前南通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瓶颈。大量研究发现,金融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于产业结构调整而言,无论是改善产业间的比例,还是提高产业结构的质量,都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注入。金融是保证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转换的直接动力。

2 南通民营经济的转型升级路径

纵观目前南通经济形势,如何更好地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南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迫在眉睫的。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者迈克尔波特概括了产业升级的四种转型升级路径:工艺流程升级(Process Upgrading),产品升级(Product Upgrading),功能升级(Functional Upgrading)和链条升级(Inter-sectoral Upgrading)。借鉴价值链观点,同时结合南通民营经济的特性,本人提出构建民营经济升级路径来推进民营经济升级。即:民营工艺流程升级、民营产品升级、民营产业功能升级和民营链条升级。(见表1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升级路径及特点)

如果我们把南通民营经济看作是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区域分布与南通特有资源相结合的产物,那么其升级必然也遵循产业转型升级的一般规律与路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个不断演进的动态过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和任务。微笑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研发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如图1微笑曲线)。从微笑曲线趋势来看,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是必然的。从低附加值段来看,集中表现为南通民营经济大都处在全球价值链的被治理者地位,受制于全球价值链上的主导企业。从高附加值段来看,南通民营经济基本上处于生产环节,只有少部分向研发和销售环节延伸。南通民营经济在价值创造上大都处于从加工制造等低附加值环节向研发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攀升阶段。

3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不足

南通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南通整体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对金融支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金融业内部现状看,仍存在着一些影响支持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1)银行业缺少支持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规划。目前南通市虽然出台了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等政策,但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的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银行业也未根据相关政府经济政策合理制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具体实施方案。

(2)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不配套,金融支持缺少“底气”。南通金融机构在执行相关信贷政策时,往往不能与各个乡镇产业转型特点、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对民营经济升级进程中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资金倾斜度不足,支持力度有待提升。南通市民营经济在扩大生产规模和资产规模时,首先选择银行贷款,企业融资大都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

(3)信贷的地域分布不均衡,一些乡镇的转型升级受阻。南通有4区,3市和2县。从对象上看,对南通4区大型企业、集团企业和优势企业,各商业银行竞相放贷,而支持县级中小企业普遍较为谨慎。企业融资难问题,既与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体系有关,也与社会信誉体系不够健全、难以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制约的问题有关。

(4)金融配套服务不足,金融创新产品不多。当前南通大多数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还是以担保、有形资产抵押等传统信贷方式,但产业中的小企业因资信等级低,担保无法落实,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成本高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加上商业银行内部营销机制不配套,束缚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拓展。

要解决上述问题,根本办法在于积极推进金融创新步伐,并主要应从金融政策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投资平台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等多方面共同推动对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服务。

4 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对策

4.1 提高认识,出台政策,破解南通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

(1)完善政府投资决策,引导机制。政府在转型升级融资中起管理和协调作用,在明确南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后,引导各金融机构将资金运用到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项目上,以项目换资金,以效率换资金,以开放换资金的产业扶持政策。

(2)在吸引资金的同时,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和政府的宏观主导与调控作用,指导行为主体规避投资经营过程中的行为风险。

4.2 搭建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面中小企业的转型融资要求

(1)采取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探索信贷方式,在加强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为银企双方提供信贷信息方面发挥工商部门的职能优势,为银企合作创建平台。

(2)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和经济组织成立担保公司,扩大担保总量。大力扶持主要面向民营企业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性质企业的设立和发展。

(3)加快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步伐,培养中小企业上市,要求每年对企业的筛选一批、改制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做好企业的上市规范。拓展国内资本融资市场,利用上市融资、创业板块融资、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等,使民营企业获得更多的支持。

(4)整合优化融资服务政策,协调银行加快金融新产品开发、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对银行以非抵押、担保形式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如以设备、存货(仓库)、债权(应收款)、知识产权、商标、股权等为质押的货款,政府可以考虑提供风险补偿支持。

4.3 建立以专业投资机构为基本构架的转型升级投融资平台

(1)进一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社区、乡镇银行。通过规范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或社区、乡镇银行对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从而改变南通板块经济小而散的状况。

(2)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南通的家纺、建筑和电子业都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更多的资金,通过金融租赁方式有偿融通各种设施设备的使用权利,解决转型升级中设备购置的问题。

(3)积极尝试资产证券化融资。通过与各种专业金融机构的大力合作,探索南通民营经济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模式。

4.4 不断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形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1)鼓励和促进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业务,商业银行必须始终坚持按照银监会提出的“六项机制” 的根本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专业化的服务模式。

(2)国有大型银行专营机构应不断围绕市场、客户的需求和变化,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行批量化营销、工厂化管理。既要通过专营机构的快速和便捷服务将大量优质的和具有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客户吸收成为自己的客户,又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整体优势和整体资源,在中小企业客户成长过程中,为其不断提供各类服务,实现交叉销售,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3)坚持产业导向货币信贷政策。南通市2010年的信贷投放量又增新高,2011年预测达历史最高,这笔巨大的资金要如何运用也非常的重要。必须要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产业导向。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都提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若干意见。这就要求了整个的信贷要优先满足中小企业,符合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产业规划要求的新设备、新材料、新兴业态的项目的需求。要加大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的中小企业的支持。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索荣.论述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2009,(8).

[2]骆毅民.人才、模式、技术在产业链延伸环节的优化整合[J].中国物业管理,2010,(8).

[3]董金玲.区域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变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09,(10).

第4篇:民营经济调研方案范文

据悉,此次座谈会上各界对落地政策的主要期许包括:推动央企和民企在垄断行业的合作,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运用金融创新手段引导游资组织化运作等等。

“座谈会上,企业家们主要关心的是细则和落实。”浙江省工商局的朱小萍向本刊透露,参加这次座谈会的大多是浙江著名的民营企业家,这其中就包括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爱莲、中南集团卡通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荣、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等等。

“这个座谈会召开肯定会加快政策出台,但出台早晚不重要。关键是质量,否则和2005年的‘老36条’没有区别。”浙江省工商联研究室主任周冠鑫表示。

参与6月13日凋研会议的周冠鑫在“新36条”出台后曾对一千家企业做过调研。“这1000家企业,对‘老36条’非常满意的只占3.3%,不满意的占到24.7%,很多回答是说不清楚。”他说。

周冠鑫说:“民营企业家需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落在纸面上的实惠,关键就在于财政、税收、人才、市场准入方面的配套措施能不能出台。”

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单东则告诉记者,“国务院的政策有些本身就有‘左手打右手’。唱对台戏的,这些限制不拆除,结果还是玻璃门、国进民退”。

关于如何打破限制,他说,以石油行业为例,虽说“老36条”对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石油勘查开发进行鼓励,但是对于开采权的苛刻限制,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资金、拥有5万吨码头的高门槛,实际上无形中将民资拦在门外。

“‘新36条’关键在于打破央企的垄断利益,扩大民营资本的投资范围,如此以来省级政府的空间很小,主要还是国务院对于一些相互打架政策的修改,所以不是制定什么政策,而是修改哪些文件。”单东说。

周在座谈会上提出,要通过吸引央企和民企的对接,来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合作,作为扩大民营资本投资领域的重要突破途径,虽然短期内在产权上或许民资未必一步到位的占有话语权,但是对于民资来说,进入部分产业领域,积累参与重大项目的经验,也是一种有益的成长。

周冠鑫进一步指出。运用金融创新的手段让游资组织化运作,让地方金融机构发挥更大作用将是浙江省配套政策未来努力的方向,例如对建设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利用产业和股权投资基金来引导民间资本的进入。

实际上,不管是“新36条”还是“老36条”,浙江的民营企业家们更希望能有一些实质性的落地政策,把企业的基本面推向更有利的发展方向。

作为民营资本集中地的温州和台州的两地副市长彭佳学和叶阿东,成为被邀请参加此次座谈会的少数地市级领导代表,而台州市政府方面也在酝酿推出一个以“产业升级”为核心的落地政策。

台州市委研究室吴南海透露,6月22日,其刚刚把民营企业家们的反馈意见归纳整理好上报给市领导。一系列方案将很有可能在7月的市委全会上进行表决。

吴南海发现,反馈上来的意见主要围绕的一个问题是,目前民营经济在不少已经逐步放开的领域经营状态并不好。

“我感觉‘新36条’就是在总结浙江的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浙江在教育、医疗、高速公路等领域事实上已经对民营经济放开了,所以我们政策的关键在于如何让民营经济进人这些领域后经营状态更好。”吴南海认为,浙江省的主要问题不是只是在进入层面,而应进一步上升到进入之后如何保证民营资本更好发展的层面。

意见主要反映在交通、医疗等领域。在这些领域,民营资本的经营状态并不理想,“公共项目、非排它性项目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回报率低,导致营利困难。”吴南海告诉记者。

6月21日在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举行的研讨会上,不少专家也提出这一问题。

第5篇:民营经济调研方案范文

区县园区产业定位不明确,区域间相互恶性竞争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特色化发展非常明显,有的以纺织业为特色,有的以珍珠业、袜业为特色,有的以小商品产业著称。这种特色化发展避免了各地恶性竞争,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且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淮安等欠发达地区各区县园区只能依据资源和招商引资情况确定化工、机械及零部件为主导产业,产业布局、发展定位同质化,产业链短而不全,“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还没有形成,导致招商变抢商,手段大多是提供竞相降低的廉价土地资源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园区带动成效不明显。

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识和政策措施,但缺少相应平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民间的张力得以释放是苏南模式和浙江模式的一大精髓。淮安等欠发达地区也很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了各种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措施,但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缺少平台。更具体地说,园区是中大型企业创业平台,专业市场才是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创业平台。只有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市场体系解决了中小民营企业创业的平台问题,欠发达地区的县域民营经济才能大发展。

地市和区县的职能、体制机制亟需厘清和明确从实际情况看,淮安等欠发达地区地市与区县之间人事、财政等体制机制矛盾已成为县域开发区建设瓶颈,项目审批、土地、规划等管辖权限的制约,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可用财力紧张,融资渠道和手段缺乏使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加之土地指标较少,项目等地、等配套现象突出。地市级政府继续简政放权,保障区县园区用地需求是县域园区建设的保障。

应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一)承接发达地区县域发展模式转移,确定民营化发展思路和方向,实现以商带工利用民营化和市场化推进工业化是浙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和苏南发展模式的精髓。淮安等欠发达地区不仅要承接其产业转移,还要承接其发展模式的转移,要实施专业市场建设工程,建立起从原料到产品生产、销售的较为配套的、全方位开放的市场体系,走“建一方市场、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之路,实现以商带工,带动园区形成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

(二)着力培养区县特色产业集群,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实现以工促工学习浙江经验,发展块状经济。每个县重点围绕一个或几个优势产业形成从研发、生产到物流、营销一个配套的产业体系,形成“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布局,避免各区县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共同获取规模经济效应。同时,鼓励支持与发达地区“结对子”,共建园区,借力发展。引导区县招商引资不仅要注重引资规模,更要注重引资背后的品牌、管理理念、技术平台、市场空间、环境保护、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培养和形成等。

(三)培育人才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提供保障浙江发展迅速就得益于庞大的营销人员及其营销网络,苏南地区则得益于庞大的技工人才队伍。要摆脱依附性发展,只有着力培养四支队伍,以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一支具有现代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一支掌握营销技巧和营销网络的营销人员队伍、一支具有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的政府管理人员队伍、一支庞大的掌握各种技能并具有技术革新能力的高级技工队伍。围绕专业市场建设实施民营经济发展三大工程,形成相对庞大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队伍。

(四)着力功能配套的平台载体建设,强力服务县域园区建设和专业市场建设物流发展是专业市场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有形的和无形的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专业市场发展不起来,或者发达不起来。因此,要着力打造物流运输平台;大胆创新,打造金融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和信息服务平台等功能配套平台载体建设,强力服务县域园区建设和专业市场建设。

第6篇:民营经济调研方案范文

近年来,上海民营企业以其特有的活力,在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间隙中顽强成长,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总量规模扩大、涉及领域不断拓宽、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竞争能力逐步增强的特点。成为了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成为了扩大就业机会、活跃市场,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2013年上海市工商联进行的这次调查研究,以年营业收入1.2亿为起点,从上规模企业的角度分析成长中的上海民营经济,发现其中成长性好、代表性强的先进群体,透视其发展壮大的原因,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调研报告定位于数据分析,数据面广,内容丰富,可为政府机构和各类研究机构提供数据参考。另外,由于本次调查以企业自愿参加为原则,非全覆盖调查,调查结果尚不能全面反映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状况。

二、经营情况

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的数量迅速增加,仅上海工商联会员企业主动申报的就达430家,近五年来数量连续增长,反映出民营企业成长壮大的步伐继续加快。

2007-2012年入围企业和前百家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19.4%和20.1%。2012年度入围企业资产总额6655.8亿元,同比增长6.9%;前百家企业资产总额5232.5亿元,同比增长17.8%。入围企业中大企业数量比上年显著增加,2012年度入围企业资产总额5亿元以上的有179户,比上年增加32户;10亿元以上的有100户,比上年增加13户。

2007-2012年入围企业和前百家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2.9%和13.7%。2012年度入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655.1亿元,同比增长4.9%;前百家企业营业收入5407.3亿元,同比增长6.8%。

2007-2012年入围企业和前百家企业净利润年均增长分别为8.3%和13.3%。2012年度入围企业实现净利润346.2亿元,同比增长4.2%;前百家企业278.6亿元,同比增长4.9%。

2012年度入围企业净资产总额2618.7亿元,同比增长13.9%,前百家企业净资产2201.9亿元,同比增长23.5%。2012年度入围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3.3%,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负债水平处于合理范畴,资产风险继续在控制之中。

三、社会贡献

本市民营企业社会贡献显著。2012年度入围企业从业人员总计46万人,平均每户企业吸纳就业人数1070人,前百家企业从业人数总计29.3万人,2012年度从业人数超过1千人的84户,超过万人的6户。2012年度入围企业纳税额总计306.5亿元,同比增长23.8%,前百家企业总计252.5亿元,同比增长26.0%,户均纳税7127.9万元,同比增长15.2%,87户企业年纳税额超过5000万元。2012年度入围企业从事出口业务的企业142家,比去年增加21户,出口额总计35.6亿美元,同比负增长5.5%,户均年出口额2507万美元。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国内经济趋缓的情况下,这样的社会贡献是来之不易的。

四、行业及地区分布

本市民营企业分布行业广泛。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0.4%、70.4%和29.1%。第二产业企业数量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和比例有所上升,与上年相比,比重上升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企业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从总体看,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和净利润排名前五的行业中,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及线缆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加工业、纺织服装制造业出现频率较高,营业收入排名前五的行业占全部行业的50.9%;资产总额排名前五的行业占全部行业的60.7%;净利润排名前五的行业占全部行业的52.9%。在这些行业,民营企业已居主导地位,上规模民营企业逐渐成为行业主角。

在某些垄断行业,如公用事业,烟草制品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上规模民营企业数量偏少甚至处于空白。

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区县分布正朝合理的方向转变:市区企业户数仅有二成多,而主要经济指标则市区普遍优于郊区,如资产总额市区大于郊区671.5多亿,纳税总额市区超过郊区11.1亿,利润总额市区多于郊区10.7亿,户均指标市区上规模民营企业更是遥遥领先。这符合上海正向国际大都市演变的产业发展要求,符合城郊产业分工关系,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发展正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国际大都市的特点,体现与苏浙上规模民营企业的错位竞争和差别优势。

五、投资情况

本市民营企业保持着较高的投资热情。入围企业明确投资额的共有278户,投资额总计298.8亿元,户均投资1.07亿元。52.6%的企业选择立足主业,向关联行业发展;31.2%的企业选择立足主业,适度多元化投资。此外有11.6%的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1.6%的企业选择由多元化回归主业。对外投资的行业大都是本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加强,多集中在传统产业,也有向环保节能、新材料、海洋工程、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拓展。投资地域较为平均,不再集中在东部地区和海外,且各区域投资比例均有所提高,说明本市民营企业发展视野更为广阔,对国外国内市场开拓更为积极。

本市民营企业在投资方式方面更侧重于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竞争能力,主要依靠内涵式、集约式的技术改造和扩建,分别有44.2%和39.1%企业采取这两种方式。同时,采用新建企业、采用兼并、参股和设立基金等投资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民营企业的投资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

资金来源方面,对外投资资金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64.2%的企业选择自有资金;30.7%的企业选择银行贷款;9.5%的企业选择股权投资;4.9%的企业选择政府资助;4.4%的企业选择资本市场融资;1.9%的企业选择民间借贷。

随着民间投资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和审批权限的进一步下放,本市民营企业在国务院“民间投资36条”鼓励投资的领域基本都有所涉猎,资源能源等基础产业、商业物流业和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是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进入最多的领域,且比重普遍提高。调研显示,17.4%的企业投资了资源能源等基础产业;15.3%的企业投资了商业及物流业; 10.5%的企业投资了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

六、管理情况

本市民营企业已进一步靠拢现代化企业制度,管理和法人治理结构日趋规范和合理。86%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策企业重大事项,半数以上企业由家族外控股。控股股东主要是民营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外资企业和改制企业也占一定比例。45.1%的企业由民营企业法人控股,39.1%的企业由自然人控股。企业重视质量管理和提高管理水平,参与各种认证和通过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91.8%的企业参与ISO9000系列认证,43.0%的企业参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7.4%的企业参与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7.9%的企业参与3C认证。信息化建设方面,59.8%的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规划(ERP),45.3%的企业实施了人力资源管理(HRM),36.3%的企业实施了客户关系管理(CRM);29.5%的企业实施了供应链管理(SCM),16.0%的企业实施了企业管理解决方案(SAP)。

数据显示,入围企业员工学历分布不平衡。企业大学学历员工比例超过50%的有75户,占比17.4%;企业管理人员比例超过50%的有33户,占比7.7%。与此对应,企业大学学历员工比例低于10%的有120户,占比27.9%;企业管理人员比例低于10%的有78户,占比18.1%。

数据显示,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比较重视员工的职业保障和福利,八成以上的企业建立了党委和工会,88.9%的企业员工参加养老保险比例在80%以上,89.3%的企业员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在80%以上,75.5%的企业员工参加失业保险的比例在80%以上,91.1%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比例在80%以上,87.3%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比例在100%。

七、创新情况

近年来,本市民营企业加大了自主创新力度,对自主研发能力日趋重视。73.3%的企业通过自主开发与研制取得关键技术,35.3%的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取得关键技术。64.7%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9户设立博士后流动站,获得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8项省政府科技奖励,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行业重点实验室12个,省市级实验室85个。

本市民营企业重视加强研发力量,政府科技资金支持企业力度加强。调研显示,研发人员10%以上的企业占比42.8%,比上年多10个百分点;研发人员20%以上的企业占比23.0%,比上年多5.7个百分点;9家企业研发人员在50%以上。同时,政府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33.9%的企业获得政府科技资金支持。政府科技资金支持总额67926万元,户均支持额465.2万元。10家企业获得政府科技资金在千万以上,最高的达24562万元。

专利数量是反映企业研发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民营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和专利保护意识的增强,民营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数量明显增加,但发明专利比重偏小。户均拥有5.5件发明专利、13.8件实用新型、10.8件外观设计,此外,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较为重视外国知识产权的申请,共拥有51件外国发明专利,拥有39件外观设计。

本市上规模企业商标经营意识较强,重视培育完全自有的商标。自有50.4%的企业商标收入比例超过80%;39.3%的企业自有商标收入比例100%。入围企业共持有国内商标数量8770个,国外商标数量1422个,其中,马德里商标数量571个。

这些表明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本市经济中活跃的技术创新主体,对提高本市整体技术水平,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八、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发展环境的优化和民营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正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但是,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还是存在许多不足,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

1、龙头企业不多,企业之间业绩相差巨大

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虽然在经济指标上呈现健康平稳发展态势,但企业之间经营业绩差距鸿沟依然明显,极少数大企业的经营绩效遥遥领先。2012年营业收入前五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入围企业28.5%。前五位企业实现净利润占入围企业的28.4%。同时,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龙头企业基本稳定,近几年很少有新企业进入营业收入前十位,在全联民营企业500强排序中,本市民营企业入围数量逐年减少,从五年前的近30家可以入围到今年只有16家入围,降幅明显,另外,位次也逐年降低,如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500强前十名的常客在最近两年已经很难进入前二十位。

2、税收负担重,净利润下滑

根据2012年调研数据,影响企业发展的政策和社会因素中,近六成企业表示,税收过重是主因;在企业对转型发展的期待中,减税是民营企业最主要的期待之一。2012年入围企业税收增长23.8%,前百家企业税收增长26.0%,2012年363家跟踪调研企业税收增长22.4%。可以比较的是,2012年363家跟踪调研企业净利润负增长10.6%,入围企业虽然净利润没有负增长,但增幅大幅放缓。

3、经营成本压力加大,企业获利能力大幅下降

调研显示,2012年,经营成本压力加大,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资金成本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市场因素,分别由87.9%,62.6%,49.3%的企业选择上述项目。除经营成本外,2012年企业资本获利能力大幅下降,亏损企业明显增多。2012年度入围企业人均销售收入为144.7万元,同比负增长3.1%,2012年度入围企业人均净利润7.5万元,同比负增长3.8%,人均销售收入和人均净利润均低于全联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强,其中人均销售收入近五年首次没有领先全国民营企业500强。2012年度入围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13.2%,连续两年下降。2012年度入围企业营业收入负增长企业150家,较上年增加85.2%,入围企业已连续两年营业收入大幅负增长,25家企业亏损。亏损和负增长行业范围广,其中金属制品业、化工产业、建筑业、批发业等企业居多。

4、集中在传统产业,“民间投资36条”鼓励投资的领域比重偏低

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加工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纺织服装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业等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国务院“民间投资36条”鼓励投资的领域,本市民营企业基本都有所涉猎,且比重较上年有所提高,但比重普遍不高,没有一个行业超过20%,由于政府各部门相关的配套措施滞后、垄断行业的门槛较高、垄断行业的企业对于新进入者有较大的抵触等问题,导致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速度和规模都比较滞后,相关政策落实工作亟待加强。

九、发展建议

本市民营企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期,伴随上海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日益改善和优化,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针对调研中民营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抓住机遇,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上海自贸区建设

以建设上海自贸区为标志的上海新一轮改革开放,将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平台。自贸区实行“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政策,将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更大便利;自贸区实行负面清单加国民待遇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从行政审批转为备案登记,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都将获得更大经营自;自贸区扩大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社会和专业服务等六个领域开放,民营企业将获得更多商机。

上海自贸区将着重突出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和综合监管四个方面的制度创新,而这些都需要各部门的进一步研究以及相关风险控制细则的出台。由于细则没出台,民营企业对自贸区的发展机遇以及自贸区能否形成持续稳定的政策体系、公平的政策执行和监督环境还存在疑惑,上海市工商联应积极发挥民营企业与政府之间桥梁纽带和主渠道作用,引导民营企业抓住机遇,积极建言献策,使出台的相关政策能反映民营企业的诉求。同时,积极打造服务平台,力争成立自贸区商会,通过组织平台更好的服务民营企业参与自贸区建设。

2、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要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添乱,多设路标、不设障碍的要求,积极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一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对民营企业的行政干预;二是充分利用上海民营经济联系制度优势,形成系统性、经常性的集中反映和解决民营经济情况和问题的机制,放大破解难题的效应。加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协调、贯彻、落实工作;三是扩大和落实民营投资的有关政策,进一步拓宽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建立和健全民间投资的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和指导,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在社会保障、人才引进、信贷支持、投融资体制、土地使用和税收等方面让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的待遇。

3、创新转型,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成本上升、利润下滑等困难和挑战,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更需要企业自身适应市场变化,主动调整结构,通过自主创新,转型发展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面对市场环境趋紧的倒逼机制,民营企业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自主创新,走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专业化战略和品牌发展的道路, 提高民营企业产业发展层次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由传统制造业和商贸业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服务业转变的步伐,不断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第7篇:民营经济调研方案范文

一、周密部署、重点突出,领导干部“五个一”联系工作有序开展。

2015年,我市的领导干部“五个一”联系工作,紧扣“三步走”核心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坚持以转型升级、民生优先、产业倍增、开明开放、城乡统筹五大兴市战略为指导,以“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大产业”发展大工业,大力推进“五大片区”集团攻坚,“七大产业、基地”建设及民生工程和十件民生实事为抓手,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领导干部“五个一”联系工作的要求,认真落实市级领导联系企业、项目、乡镇(街道)、贫困村(社区)、贫困户的“五个一”联系工作。2015年,29名市四大班子领导及法检两长建立联系点145个,其中:企业29个,项目29个,乡镇29个,贫困村29个,贫困户29户,指导基层制定发展措施200项,发展特色产业88个;争取项目资金15489.56万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300个,解决基层实际困难504个,落实帮扶资金、物资(折合)1247.16万。

一是深入企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市级领导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围绕工业强市战略,树立“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大产业”发展大工业理念,开展新兴产业倍增工程,扶持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完善培育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发展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针对不同企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市级领导经常到厂矿、企业进行调研,召开座谈会,为联系的企业出主意、想办法,通过协调招商引资、优化政策推进企业发展。同时加强对民营经济的的支持力度,用好各项扶持政策,优化政务环境,落实土地指标和资金支持、加强协调,助推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是深入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程建设。2015年,市级领导重点围绕全市工作奋斗目标,以转型升级、民生优先、产业倍增、开明开放、城乡统筹五大兴市战略为指导,围绕“乡村建设年”、“五大片区”集团攻坚等重点项目,深入到邛海湿地五期、六期恢复工程、老城区改扩建、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工程,研究谋划工作措施,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在建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三是深入“挂包结帮”活动联系点,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2015年,市级领导按照联系1个乡镇(街道)、1个贫困村(社区)、1户贫困户的要求,以“一记、两卡、三台账、四知晓、五个一”为核心内容,深入基层,走乡村、进社区、进农户,广泛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和“进百村、解千难、园万梦”行动。

一年来,书记到联系的企业、项目、乡、村和农户开展工作41次,到基层开展调研98天,督促指导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乡镇、村、社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帮扶困难群众、推进社区、村组建设,帮助联系乡、村解决通村通组道路建设、樱桃品种改良、安全饮水工程。指导基层制定发展措施4个,发展特色产业4个,为联系点争取项目资金1587万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5个,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16个,落实帮扶资金、物资(折合)978.16万。市长到“五个一”联系点81次,到基层调研124天。督促、协调并完成攀钢新钢业有限公司关停工作,联系、督促并完成湿地六期恢复工程,多次到联系点川兴镇调研,指导产业发展、护林防火、整治违法用地等工作,落实川兴镇焦家村、川兴堡社区帮扶工作,积极帮助联系户张显锐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指导基层制定发展措施14项,发展特色产业3个,争取项目资金2300万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10个,解决基层实际困难24个,落实帮扶资金123.5万元。罗开莲主任到“五个一”联系点42次,到基层调研72天。多次到康西铜业落实环保“三同时”措施,到高枧乡陈所村落实帮扶措施,到长宁办、胜利北路社区检查落实“双创”工作推进情况。为帮扶村争取项目资金70万元,落实帮扶资金75万元,帮助陈所村、中所村解决村活动阵地、电网改造、道路硬化等问题。李永华主席到“五个一”联系点5次,到基层调研65天。积极帮助基层制定发展规划,主动谋划工作措施,协调解决群众和联系对象所急所需所盼问题,为民营经济、小微企业谋划发展措施和方案。为帮扶村争取项目资金42万元,落实帮扶资金12万元。其他市级领导均率先垂范,深系的企业、项目、乡镇(街道)、村(社区)、农户,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协调解决重点建设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定规划抓落实,问民情解民忧、解难题办实事、有力地推动了联系地经济社会发展,切实推动了“五个一”联系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围绕目标、重点推进,领导干部“五个一”联系工作富有实效。

一年来,29名市级领导积极深入企业、重点建设项目、乡镇(街道)、村(社区)、贫困户,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协调解决重点建设项目推进中的问题,为联系乡镇、村协调争取项目建设资金,积极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8.6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2.58亿元,财政总收入80.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9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61元。

一是工业企业持续转型。三大园区入驻规上企业57户,实现产值409.16亿元,经久园区210万吨冷扎、100万吨龙悦矿粉等项目竣工投产,成凉园区六条园中园道路竣工通车,食品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大学生创业中心等14个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太和园区200万吨抛尾矿综合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竣工投产。新型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4.51亿元,增长9%,银泰百货、苏宁电器等33家企业相继开业,浦发银行、南充商业银行正式入驻,邛海国际老年社区投入运营。

第8篇:民营经济调研方案范文

学习浙江经验加速经济发展

——挂职锻炼工作总结

根据组织安排,我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挂职锻炼,挂任XX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

鉴于这次挂职时间较短,XX街道办事处没有给我安排具体工作,主要根据我的意愿,采取“全面了解、有所侧重”的办法开展调研、宣传和交流。两个月来,自己自觉服从安排,积极争取主动,不断总结别人好的经验,学习好的做法,接受新的观念,较好完成了挂职锻炼任务。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考察,虚心学习。

除自觉参加有关会议,翻阅区情资料、文件和当地报刊,拜访领导外,坚持深入部门,深入街道,深入企业,调研了解XX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社区建设、科教兴区及党政机关效能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成功经验,同时多次赴周边区县和温州、金华、宁波、义乌等地考察,参观娃哈哈、UT斯达康、万向集团和天水街道办的几个社区。既对浙江地域文化所独有的创业精神及杭州市以和谐创业为主题的发展理念进行了感受,又对浙江各地效能建设、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经验进行了学习,还对温州模式、义乌小商品市场、绍兴企业上市等热点进行了分析,从而基本掌握了浙江发展的真经。

二是深入思考,解放思想。

无论是阅读当地党政机关文件,还是浏览媒体网站消息,随时注意用浙江的思维反思自己以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坚持取人所长,弥补以往工作过失。考察调研当地经济.发展,始终.对照XX和XX的实际,做深度思考,从中探索别人经验,寻求加快XX经济.发展的良计妙策。通过学习浙江,思想进一步解放,思路进一步开阔,脑筋进一步灵活,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精神动力进一步增强,为今后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加强沟通,结交朋友。

加强和当地党政干部交流并融洽感情,上班瞅机会,下班抓机会,虚心做他们的小学生,诚心和他们交朋友,建立了深厚感情和友谊。加强与浙江各地的企业界人士沟通渗透,坚持互换名片,真诚相待,实情相告,有几十名浙商表示了加强交往与联络的意愿。注意与在浙江任职的陕西同乡联系,聆听他们的介绍,倾听他们的建议,为今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四是广泛宣传,争取项目。

利用各种机会,广泛向浙江的各级领导、政府部门,特别是企业和街道,宣传XX和XX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风土人情和招商引资项目及优惠政策,介绍可与浙江对接的企业和项目,使浙江的党政领导和企业界增进了对XX和XX的了解,增强了向XX开放的意识和信心,扩大了XX在浙江的影响及知名度。有近12户客商初步形成拓展西部市场、投资XX开办企业的意向,表示在适当时候,将到XX实地考察和洽谈。

五是严格要求,塑造形象。

挂职两个月,严格按照机关作息时间上下班,不迟到早退,有事请假打招呼。上班时认真阅读有关资料,并在不干扰、不添乱的前提下,随时注意与街道领导和有关科室沟通交流。基层调研考察坚持多听、多看、多学,做到边学习,边交流,边思考。吃住在招待所,从未搞特殊化。自觉参加挂职组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主动汇报工作学习情况。一切行动服从组织安排,严格按照既定日程及内容开展工作,从未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尊重当地领导,团结周围同志,与天水街道的全体工作人员建立了深厚感情。

两个月来,通过考察、学习、参观,对浙江省在解放思想、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协调等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获得了许多新信息、新思想、新观念,学到了很多新方法、新知识、新经验,从中也受到很多启发。

1、学习浙江精神,营造发展氛围。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到计划经济浙江失宠,以至煤电水运及宏观调控联合指向浙江,浙江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我们大得多。但在困难面前,他们不是怨天忧人,畏缩不前,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始终保持一种谋发展、求发展、争发展的.和热情。他们在成绩面前不自满,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所取得的成绩不是空谈出来的,也不是口号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和拼出来的。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奋力争先、拼命苦干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应当成为我们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相对于浙江而言,我们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改革开放方面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全.的整体发展意识,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应有的改革、开放、法制、民主、发展、价值、自强、战略、市场、竞争、风险、创业等意识相对落后或滞后,而地域封闭、传统保守、小农经济、小市民等意识又更加严重。因此,加快XX发展,必须首先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清除旧意识,树立新观念,开拓新思路,才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上,才会不失时机、抓紧时机,加速发展的步伐。

2、借鉴浙江理念,创新经济模式。借鉴浙江经验,就必须调整发展思路,创新经济模式。无论是温州的民本民营民生民利经济,义乌的“贸工联动、兴商强市”战略,绍兴企业的借壳买壳上市,杭州“精致大气、和谐开放”的和谐创业理念,省委、省政府“平安浙江”的打造和“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思路,XX区围绕中心商务区建设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我们都有很大启发。发展XX经济,就一定要按照.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大统筹,推动经济、.、文化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把“工业立市、商贸兴市”作为加快XX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紧紧围绕资源开发、结构调整、产业整合和百姓就业,发展工交商贸。既要立足现有工业抓好改造提高,又要舍得出让资产借壳上市,更要像义乌那样,学会反弹琵琶,通过大办特办商贸市场,刺激诱导区域加工工业发展。要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优势产品,形成块状经济格局。要积极运用工业的理念和办法经营农业,重点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深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抓大不放小,培育地方品牌。要坚持把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优先超前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培植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突破点。要坚持民本民生民营民利原则,在开发引导的基础上,放开搞活民营经济,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实力。要高度重视城市和农村小城镇建设,特别是国道省道沿线,一定要围绕产业集聚和商贸

兴业,坚持多点布局,重点发展,形成不同特色的产业带和发展链。在调整产业过程中,尤其要学习借鉴浙江各级政府“无为而治”和“睁一眼闭一眼”的方法技巧,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鼓励群众、支持群众,切不可盲目采用行政手段,对群众的生产经营横加指责和乱加整顿,更不能行政命令或强行组织群众从事不乐意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9篇:民营经济调研方案范文

鉴于这次挂职时间较短,**街道办事处没有给我安排具体工作,主要根据我的意愿,采取“全面了解、有所侧重”的办法开展调研、宣传和交流。两个月来,自己自觉服从安排,积极争取主动,不断总结别人好的经验,学习好的做法,接受新的观念,较好完成了挂职锻炼任务。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讦真考察,虚心学习。除自觉参加有关会议,翻阅区情资料、文件和当地报刊,拜访领导外,坚持深入部门,深入街道,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社区建设、科教兴区及党政机关效能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成功经验,同时多次赴周边区县和温州、金华、宁波、义乌等地考察,参观娃哈哈、UT斯达康、万向集团和天水街道办的几个社区。既对**地域文化所独有的创业精神及**市以和谐创业为主题的发展理念进行了感受,又对**各地效能建设、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经验进行了学习,还对温州模式、义乌小商品市场、绍兴企业上市等热点进行了分析,从而基本掌握了**发展的真经。

二是深入思考,解放思想。无论是阅读当地党政机关文件,还是浏览媒体网站消息,随时注意用**的思维反思自己以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坚持取人所长,弥补以往工作过失。考察调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不忘对照**和**的实际,做深度思考,从中探索别人经验,寻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良计妙策。通过学习**,思想进一步解放,思路进一步开阔,脑筋进一步灵活,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精神动力进一步增强,为今后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加强沟通,结交朋友。加强和当地党政干部交流并融洽感情,上班瞅机会,下班抓机会,虚心做他们的小学生,诚心和他们交朋友,建立了深厚感情和友谊。加强与**各地的企业界人士沟通渗透,坚持互换名片,真诚相待,实情相告,有几十名浙商表示了加强交往与联络的意愿。注意与在**任职的陕西同乡联系,聆听他们的介绍,倾听他们的建议,为今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四是广泛宣传,争取项目。利用各种机会,广泛向**的各级领导、政府部门,特别是企业和街道,宣传**和**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风土人情和招商引资项目及优惠政策,介绍可与**对接的企业和项目,使**的党政领导和企业界增进了对**和**的了解,增

。但在困难面前,他们不是怨天忧人,畏缩不前,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始终保持一种谋发展、求发展、争发展的激情和热情。他们在成绩面前不自满,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所取得的成绩不是空谈出来的,也不是口号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和拼出来的。从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奋力争先、拼命苦干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经(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文章请登陆网络.com查看)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也应当成为我们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相对于**而言,我们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改革开放方面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全社会的整体发展意识,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应有的改革、开放、法制、民主、发展、价值、自强、战略、市场、竞争、风险、创业等意识相对落后或滞后,而地域封闭、传统保守、小农经济、小市民等意识又更加严重。因此,加快**发展,必须首先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清除旧意识,树立新观念,开拓新思路,才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上,才会不失时机、抓紧时机,加速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