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业发展调研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规划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编制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的目的是为了理清我市工业产业发展和布局的总体思路,明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提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方案、促进产业协调快速发展的措施建议,为修订“十一五”规划和编制“十二五”规划做好准备,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发展取得较大成效,产业层次逐步提升,促进了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但是,工业产业发展和布局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重点不够明确,产业政策导向作用不强;产业空间布局比较零乱,空间集聚优势尚未发挥;龙头企业领军作用较弱,产业链条尚未形成;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雷同,集群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招商引资的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制约了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编制全市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通过规划引导产业有序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当前我市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涉及行业多,工作难度大。这次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是弄清工业发展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工业空间布局方案。规划编制完成经过充分的论证后,报市政府审定批准后实施,并制定落实规划的具体实施细则,为工业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从而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有序推进,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规划编制的内容
(一)规划期限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以*年为基期,规划期限确定为*—*年,规划范围为济南市全部行政区域。
(二)具体内容
济南市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对我市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的现状和基础进行分析,重点分析近年来我市推进结构调整、优化空间布局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绩,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对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发展趋势以及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进行研究,找出差距,弄清我市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定位。三是通过比较分析,研究提出全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明确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四是对土地适宜开发程度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工业产业布局总体框架和重点行业发展布局方案,确定重点产业带、产业基地、产业园区等相结合的产业空间布局体系。五是围绕强化重大基础设施支撑、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政策等方面,研究提出促进工业产业发展和优化产业布局的保障措施。
三、规划编制的组织形式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作为一项战略性课题,系统性强,工作量大面广。为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发改委牵头,成立专门的规划编制工作机构。各级各部门也要对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组成专门班子,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二)搞好协调配合。为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有关行业发展规划以及企业发展规划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衔接。为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全市各方面要给予全力配合,提供相关资料。
市直相关部门负责提供有关基础资料及布局规划建议;
各县(市)区负责编制本地区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方案;
各省级以上开发区负责编制各自的发展规划方案;
各重点企业集团负责编制本企业发展规划方案。
(三)强化社会参与。为增加规划编制的科学性,要按照开门编规划的原则,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努力增加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一方面,邀请有关方面专家直接参与规划编制;另一方面,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咨询论证。二是认真采纳公众意见。通过网络等形式,征求社会公众对我市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的意见,提高规划的民主化水平。三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规划成果形成后,要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吸纳人大、政协等各方面的意见。
四、规划编制的时间步骤
初步考虑,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研究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4月11日之前,动员阶段。主要是印发工作方案,制定调研提纲、进行各种调查图表的设计,通过动员大会等形式进行安排部署。
(二)4月12日—4月30日,调研阶段。各县(市)区、市直相关部门、开发区、重点企业集团提供相关资料,编制规划方案。市发改委组织相关人员,采取实地考察和座谈会等形式,与县(市)区、市有关部门、重点企业集团进行沟通交流,摸清基本情况,拟定规划大纲,确定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和重点、产业布局大体框架、鼓励和限制政策等。
(三)5月1日—5月20日,规划起草阶段。市发改委根据有关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以及调研情况,按照确定的规划大纲,完成规划初稿,组织专家对规划成果进行咨询论证。
(四)5月21日—5月31日,规划修编申报阶段。规划成果发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广泛征求意见,对规划方案进一步论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批。
一、目的意义
最近,针对家具产业发展问题,工商分局会同电视台以电视访谈的形式拍摄制作了一部专题片,探讨了家具产业发展的经验、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此,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韩昆山在区工商分局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区工商分局立足本职,服务大局,主动有为,值得充分肯定。窥一斑而见全豹。沙发家具产业市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暴露了商业文化阻碍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这既有政府规划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更有企业内生动力不足、发展合力不足的问题。专题片立意高远、见解深刻、令人深思。请区委宣传部“借题发挥”,开展一场有内容、有实效、能触及思想和文化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冲破发展的思想束缚,真正使挑战自我,奋力争先,实现解放思想的新突破,落脚经济发展的新跨越。韩昆山书记的批示着眼当前、谋划长远,指出了解放思想、荡涤心灵,冲破束缚产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的重大意义。因此,计划用3个月左右时间,有针对性地在全区党政机关、企业中开展一次“冲破束缚,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
(一)开展大讨论活动是产业观念更新的迫切需要。作为老工业区和百年商埠,人自古就有经商办实业的传统和“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的城市文化基因已深深地渗透扎根于这片土地。正是有了这种内在的禀赋和传统,才出现了像“瑞蚨祥”这样的金字招牌,走出了孟雒川等一批东方巨商,创造了“金”、“旱码头”、“天下第一村”的城市辉煌。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商埠文化优秀传统的背后,还有着长期制约我区企业做大做强的思想障碍和文化羁绊。一些企业家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心存“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狭隘思想,抱着“挣一笔是一笔”的思想生存。尤其是一些实力相对弱小的民营企业这种思想相当严重,大都只顾眼前利益,没有考虑长期发展。例如家具产业,近些年来日渐暴露出观念保守、后劲不足、品牌弱化等问题。随着广东、四川等地家具制造业和河北香河等地家具市场的快速崛起,家具产业在竞争格局中市场份额和知名度不断下滑,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实践证明,不会资本积累,不敢资本扩张,缺乏创大业、干大事、赚大钱的勇气和决心,时间一长,在同行业竞争中必然会被淘汰出局。究其根源,落伍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文化观念的因循守旧。开展大讨论活动,将有助于产业破除小打小闹、小富即安、小里小气、小心翼翼的“四小”落后观念,强化危机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和发展欲望,树立战略眼光和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从根本上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开展大讨论活动是转方式调结构的迫切需要。转方式调结构是“十二五”发展的主线。特别是对于这样一个老工业区,更要深化对自身空间、资源、环境、产业、容量等区情的认识和把握,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新阶段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以家具产业为例,长期以来以物美价廉、配套齐全、产业链完整而著称。但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研发设计能力弱、市场建设散乱无序、管理手段方式落后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成为制约家具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家具产业如此,其它如丝绸纺织、机电设备、轻钢结构、耐火材料、精细化工等产业和老字号产业也不同层次的存在这些问题。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转方式调结构上迈出坚实步伐。因此,就如何开展这场解放思想大讨论,韩昆山书记特别批示要求:开展这场讨论不能拘限于家具行业的发展,而是“借题发挥”,找出制约我区企业做大做强的思想障碍和文化羁绊,放眼全国,谋求更大发展。借题要借好,重在发挥,触及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思想和文化领域,家具业如此,轻钢结构,企业上市,小至烧饼等等也要如此。开展大讨论活动,将有助于产业深刻分析现状,放眼全国找出不足,从政府规划服务、企业内生动力以及发展合力等方面明确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促进产业走出落后的发展模式,摘掉低档次、杂牌子、乱摊子的帽子,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各个环节全面提升档次水平,打造中高端产业形象,实现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三)开展大讨论是加快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仍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经过“十一五”的改革发展,老工业区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矛盾基本得到解决,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发展布局更加清晰,随着济南都市圈、新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等区域战略的加快实施,古商城、309国道市场物流产业带、北部先进加工制造业基地、孝妇河滨河居住区等重点区域及产业的快速崛起,我区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特色优势更加彰显,为我们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带来了难得机遇,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一个活动、两大工程”重大决策部署。作为特色产业集群的丝绸纺织、沙发家具等支柱产业和烧饼等老字号产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品牌产业提升以及经济开放水平等无不关系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开展这场大讨论活动,恰如其分,适逢其时,将有助于通过加快产业发展来激活优势产业的发展动力,推动全区科学发展再上新水平。
二、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区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富而强、精而美”的幸福这一目标,强化主题主线意识,以冲破束缚、解放思想为动力,以放眼全国、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为目标任务,针对经济发展中政府规划服务、企业内生动力、经济发展合力以及传统商业文化影响等问题,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广泛发动机关、企业、市民,突出从思想、文化、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深入开展大讨论,汇集民智,冲破企业做大做强的思想障碍和文化束缚,实现解放思想新突破,放眼全国,对照自身,谋求超越,确保“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任务目标: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挖灵魂深处思想文化方面的落后意识和束缚羁绊,找出影响和制约加快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掀起一场有内容、有实效、能触及思想和文化的解放思想热潮。党政机关包括垂直部门树立“做人,说话,办事”的观念,以“切实把企业的事当作分内的事来办,真心实意与企业捆在一起谋发展,真正成为企业的贴心人”为目标,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岗位担当意识和作风效能意识,提高素质,强化职能,优化服务,争创一流。广大企业重点解决小打小闹、小富即安、小里小气、小心翼翼的“四小”思想观念阻碍发展创新问题,树立能干大事、敢创大业、勇创新业的气魄,瞄准行业一流、产业高端做大做强,勇夺行业冠军和市场话语权。在“项目建设年”活动中,在抓大投入上大项目、产业优化升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产业集群发展上下功夫、求实效,真正做到满怀激情、干事创业、争创一流。
三、活动安排
大讨论活动从4月中旬启动到7月底结束,分调研学习、查摆整改、总结提高三个阶段。活动采取组织推动和媒体宣传相结合的办法,广泛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先进发展理念和经验,并跳出看,放眼全国谋发展,在思想文化观念、发展模式上实现深刻变革,全面促进经济快速、科学发展。
(一)第一阶段:调研学习阶段(4月中旬至5月10日)。
主要通过产业调研、考察学习和多种形式的宣传,深入分析我区丝绸纺织、机电设备、轻钢结构、精细化工、耐火材料、沙发家具等支柱产业和老字号产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做法,增强冲破束缚、奋力争先、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部署发动(4月中旬)。
组织召开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等参加的工作会议,印发大讨论活动实施意见,对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
2、调研考察(4月下旬至5月10日)。
(1)产业调研:对丝绸纺织、机电设备、轻钢结构、精细化工、耐火材料、沙发家具等支柱产业和老字号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一次深入调研,分析查摆产业发展的经验、优势、问题,重点分析阻碍产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体制机制束缚,以及政府规划服务不到位、企业内生动力不足、发展合力不足等问题,形成客观、全面、详实的调研报告。
调研内容:
①当前产业发展状况,包括产业产值、规模、能耗、排放、税收、就业、占地面积、产业特点等。
②放眼全国,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③当前国际、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先进经验、做法等。
④产业今后的努力方向、改进措施、意见建议等。
(2)考察学习:组织有关部门、镇办、企业负责人赴省内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考察方案由牵头部门负责确定、实施,考察前要收集考察地点产业的相关情况,考察过程中可邀请新闻媒体进行跟踪采访、报道,考察后写出考察报告。
产业调研、考察学习责任部门:
3、电视专题片宣传(4月下旬)。
组织各媒体对电视专题片进行集中统一宣传。
宣传方式:
(1)在《今日》显著版面全文刊登家具产业发展问题电视片解说词,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引导各产业深刻理解,举一反三,冲破束缚,奋力争先。
(2)在电视台黄金时间安排播放专题片2次,并配发评论,做好引导和深化。
责任部门:区广电中心
(3)在区政府网站全文刊登专题片解说词,并在百度“吧”置贴,广泛发动市民积极参与大讨论活动。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信息中心
4、开展学习活动、制定实施方案(4月下旬至5月10日)
组织全区党政机关和广大企业集中收看电视专题片,并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形式,学习领会大讨论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活动安排,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广泛发动。同时结合实际,成立机构,明确职责,确定专人制定大讨论活动具体实施方案。
责任部门:
(二)第二阶段:查摆整改阶段(5月11日至6月20日)。
主要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主题讨论等形式,放眼全国,对照自身,深入查摆思想观念、文化传统上与发展要求、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重点深刻剖析商业文化阻碍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切实解决思想观念、文化传统、规划服务、政策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举办“冲破束缚,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系列专题报告会(5月11日至30日)。
邀请有关经济界高层人士、本地专家、学者,就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开放型经济、企业上市、品牌战略以及商业文化等内容作专题报告。通过专题报告会,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发展经验,达到开拓视野、更新观念的目的。
(1)传统商业文化与地区经济发展报告会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
(2)内生动力与企业发展报告会
责任部门:区经信局
(3)企业上市报告会
责任部门:区发改局
2、举办“冲破束缚,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系列座谈会(5月15日至6月10日)。
针对丝绸纺织、机电设备、轻钢结构、精细化工、耐火材料、沙发家具等支柱产业和老字号产业,分别召开座谈会,交流思想,涤荡观念,形成共识,进一步自我加压、提升标杆、加快发展。
各媒体对座谈会进行采访报道。
责任部门:
3、开展“冲破束缚,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解放思想主题大讨论(6月1日至6月20日)。
范围:
全区主要经济部门,各镇、街道,六大支柱产业和老字号产业龙头企业,各相关行业协会等。
主题:围绕“面对发展新形势,政府、企业怎么办?”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形式:
(1)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在各媒体统一开设“冲破束缚,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专题、专栏,充分报道大讨论进展情况,刊登大讨论体会文章,以及社会各界对振兴支柱产业的建议意见等,并就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落后思想、文化观念问题,采访有关学者专家,推出相关文章、访谈。
责任部门:《今日》编辑部、区广电中心、区信息中心
(2)撰写体会文章:请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区环保分局、区贸易局、工商分局、区国税局、地税分局、国土资源分局、街道、永安街街道、经济开发区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围绕讨论主题撰写文章,总结解放思想的体会,分析自身与发展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提出下一步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
(3)网络开设讨论专区:在区政府网站、百度“吧”置贴开设大讨论活动专区,邀请网友参与讨论,汇集民智。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
(4)深化调研报告:在第一阶段调研报告基础上,汇集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吸纳民意民智,进一步深化调研报告,冲破思想束缚和文化羁绊,明确产业今后发展思路、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包括政府规划服务、产业发展方向、培育龙头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企业上市、品牌建设、企业内生动力、发展合力、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
(三)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6月20日至7月30日)。
针对第二阶段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规划意见、政策措施,把解放思想的成果通过具体的政策措施加以落实,转化成实际行动和实在成果。
1、出台相关对策建议。针对调研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传统商业文化阻碍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政府规划服务不到位、企业“四小”思想严重等问题,出台相关对策和建议,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和具体措施,促进各级摒弃小成即满、小富即安、小家子气的思想意识,敢跟快的赛,敢跟好的比,树立更高更新的目标。
2、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国家和省市有关方针政策,着眼长远发展,深入分析我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不足和制约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充分借鉴先进地区做法,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一个活动两大工程”为总抓手,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区各产业发展规划,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促进全区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围绕抓大投入上大项目、产业优化升级、特色园区建设、产业集群发展等内容,制定出台加快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修订各产业发展用地政策、税收政策、服务政策等,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高端产品研发生产、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针对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加强对外宣传营销、培养引进人才等问题制定具体措施,完善产业发展激励机制,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4、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从丝绸纺织、机电设备、轻钢结构、精细化工、耐火材料、沙发家具等支柱产业和老字号产业中遴选确定20家左右有较大发展潜力、较好发展条件,企业负责人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发展欲望强烈的企业,在发展政策、政府指导服务上给予强力扶持,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打造出10个以上具有全国性知名度的名牌名企。
以上四项内容牵头部门:
四、组织领导
开展“冲破束缚,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区委按照加快科学发展的要求,立足我区实际、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部署。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区委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抓好活动的开展。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实施意见的部署要求,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活动有步骤、有计划进行。各级领导干部、牵头部门、责任部门负责人要带头参加学习、撰写心得体会、参与讨论交流,要主动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搞好调研和考察。各企业要密切联系自身实际,联系大讨论活动中涉及的问题,着力查找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内生动力、发展合力等方面影响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的放矢、有错必纠,确保大讨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紧扣主题,借势发挥。要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把活动开展与区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和深入开展“城市形象提升工程”、“群众满意工程”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深挖思想、文化根源,切实找出影响加快科学发展的束缚和羁绊,真正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加快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以解放思想的新突破,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在大讨论活动中,各部门、单位、企业在紧扣主题的同时,还要善于“借题发挥”,拓展思维和视野,认真查摆在能力、环境、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找出解决问题和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着力点、突破口,做到思路更开阔,观念更创新,措施更有力,发展更见效。
一、调研目的
根据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结合信息产业人才特点,分析研究信息产业"由大到强"对人才的需求,系统掌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了解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提出进一步加强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制定信息产业人才强业战略规划。
二、调研对象
各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直属单位,各集团公司,研究院所及相关单位。
三、调研方式及内容
请各有关单位组织力量,根据本通知要求,对当地及本单位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开展调查研究,通过重点调研和个案分析,总结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研究分析人才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对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分析报告。我部将组织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研讨、交流会。
四、调研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信息产业人才情况调研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了解和掌握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进一步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对调研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和筹划,保证调研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求真务实,确保调研质量。
要本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扎实深入地做好各项调研基础工作,确保调研数据的完整、准确。要注意发现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借鉴成功经验,为加强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促进产业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 煤炭产业布局 系统力学
一、研究背景
鄂尔多斯煤炭基地资源丰富,赋存条件优越,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其合理开发建设不仅能缓解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更能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步伐,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是,建设鄂尔多斯煤炭基地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地处内陆腹地,当地降水量少、水资源贫乏,加之近年来区域经济迅速发展,水资源需求日益增加,匮乏的水资源条件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且这种制约因素将持续一定时期。亟须开展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科学、合理地对区域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建立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新秩序,推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客观的水资源承载条件积极引导产业发展的方向。
二、研究思路
核心问题是要解决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规模、结构、布局是否在所研究区域的水资源可承载能力范围之内,换言之就是鄂尔多斯市的水资源条件可否承载煤炭产业发展带来的开发强度。
本研究在水资源与煤炭产业关系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水资源约束下煤炭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并在案例分析中将所建立的sD模型进行具体应用,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使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三、模型方法
(一)水资源承载力
在我国,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施雅凤明确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国内不少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已有的研究大多是根据区域或流域特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从水资源的自然和社会属性角度人手,循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借助相关学科和领域的理论及知识,应用已有的和创新的方法来解决水资源承载力问题。但是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即便是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国内外也没有统一的认识。
学者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纯理论的研究,一个就是结合一个地区做实证研究,很少通过水源承载力去研究煤炭产业规模和产业布局等等。
(二)系统力学模型
1 模型介绍
系统力学的方法基于系统理论,吸收了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协同理论、突变理论等脱颖而出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用系统力学来模拟复杂的、存在非线性关系的水资源一社会一经济一生态环境复合系统是可行的。
分析系统内部和系统主要的因果关系以及反馈回路是系统力学解决问题的实质。应用系统力学解决问题需要以下步骤:
(1)明确问题,确定系统的边界。这一过程的工作需要明确所需解决的问题,建立模型的目的。通过收集数据资料,初步划定系统的边界。
(2)系统结构分析。这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系统总体与局部的反馈机制,划分系统的层次与子块,并确定变量,分析变量问的关系,确定回路及反馈关系。
(3)建立数学的规范模型。即建立方程,并赋值。
(4)运行与调整模型。模型试运行的目的是发现问题与矛盾,经过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系统边界合理与否的再分析,对模型进行修改与调整。
(5)检验模型与评估。这一项内容包括模型的结构适应性,模型的行为适应性、模型结构及行为与实际系统的一致性检验和评估。最后,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用设定的多种决策方案在计算机上仿真模拟,从而得到有价值的趋势型结果,以此作为决策调控的依据,并进行综合结果的分析。
2 因果分析模型
图1为因果关系图的建立打下基础。
(三)水资源约束下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发展的系统力学模型构建
基于系统力学理论,以及对鄂尔多斯市水资源、社会经济、人口和生态环境四个子系统的剖析,利用vensim软件,以水资源供需平衡为核心,建立鄂尔多斯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力学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模型构建在两个尺度下进行,一是全市范围,二是重点发展区域。前者主要关注宏观水资源的承载力能否满足全市的发展规模,后者关注中观尺度下承载力的空间分配和产业布局能否协调。
利用构建的模型,选择煤炭产业发展的规模、结构为调控变量,设计四种方案:现状发展型、经济发展型、节水治污型、可持续发展型,对鄂尔多斯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仿真模拟,为鄂尔多斯市的煤炭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四、技术路线(见图2)
关键词 赣州 电子信息产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赣州市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振兴建设过程中,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其中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而赣州高职院校每年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却尚未实现对位输出,绝大部分的毕业生流向了沿海发达地区。为了解赣南振兴建设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知识结构、技术类型、技能层次等方面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修正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此项目的研究对于为赣南振兴建设输送合格的适应性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对于推动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找准专业定位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教学改革实践过程
首先与赣州市政府、基层部门协作调研,特别是电子元器件、印刷线路板、家电和光电等相关电子信息行业进行调研,形成赣州市对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的规格要求;研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实训条件,对学生进行投身振兴赣南建设的思想教育,组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根据教学改革方案,我们作了如下的工作:调查赣州市电子信息类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调查学生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希望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选择方向;进一步明确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素质。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调研、实习,培养学生热爱赣南、服务赣南的情感,引导学生寻找自身能力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找出不足,逐一修正,分步实施。
二、产业现状、就业情况和对策建议
(一)产业现状。
自本项目立项以来,研究组便着手对赣南振兴建设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知识结构、技术类型、技能层次等方面的要求开始调查研究,并对赣州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举措、提高高职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意义与措施、赣州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赣南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调查显示,近几年来,赣州市一直在着力打造赣南电子信息产业,《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赣州市重点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千亿元重点产业来打造,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赣州已逐渐成为东南沿海电子信息产业的首选转移承接基地,所以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上,也就仅体现了对应用技术层面的要求,具体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为:(1)具有集成、应用电子、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基本能力;(2)熟悉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3)掌握电子元件的规格、标准检测方法;(4)取得中级维修电工、中级电子产品装配工、中级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等从业资格证书;(5)掌握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6)了解电子产品发展动态、电子产业政策和知识产权等法律法规。而对于研发型的人才则基本无要求。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把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基础性技能培养,二是拓展性技能培养。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重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性教学模块和拓展性教学模块。
(二)就业情况。
由于现阶段赣南地区电子产业基础不够扎实,电子信息类的职位相对有限,从近三年来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在赣南地区就业人数占总人数的10%左右,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仍将面向沿海等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地区。
(三)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创造良好的环境,重点支持电子信息产业中基础性、创新性,对上下游产业链撬动性强的项目建设。
2、进一步挖掘赣南的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产业承接平台。
3、进一步完善各种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吸引各方人才。因为一个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的最主要因素是与人力资本潜力发挥相关的经济组织结构和文化传统等社会环境因素。
4、进一步推动“政校行企”互动,加强产学研研究,进一步发挥地方高校的人才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电子信息类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为赣南振兴建设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专门人才。
三、结束语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对于我们如何培养适合赣南振兴建设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赣州市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但在此同时也反映了校企沟通渠道的不足,为使赣南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尽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建议地方政府整合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建设一个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市场,使产业发展辐射到周边地区,形成以赣南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圈。
本文系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343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一、抓好整改落实,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1、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按照县委“活动办”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我局分别于7月15日上午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围绕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以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等方面情况、“”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诚布公地进行了自我批评、自我检查,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班子成员之间相互批评,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做到了见人见事见思想,为下一步全面整改、建章立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2、扎实开展第二环节“回头看”。按照县委“活动办”的工作要求,我局重点围绕学习教育、谈心谈话、查摆问题、对照检查、开展批评、民主评议等方面进行了自查,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程序落实到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第二环节“回头看”专题报告,为第三环节活动开展奠定了基础。
3、研究部署第三环节工作。按照县委“活动办”的统一部署,我局召开班子会专题研究讨论第三环节各项工作,制定了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工作方案,把建章立制作为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明的纪律狠抓落实,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4、及时制定“两方案一计划”。我局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再梳理、再归类,结合工作实际,科学制定了“两方案一计划”。整改落实方案坚持从严从实、标本兼治,以解决存在的“”问题为目标,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建设计划坚持破旧与立新、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的原则,用机制规范管理,统筹推进制度建设。明确了4个专项整治,4个制度建设,提出了23条整改措施。
5、认真抓好整改落实。梳理汇总了问题清单,召开班子会专题研究,逐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制定了单个专项整治方案,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解决了“”突出问题;推进了4个制度建设,建立了长效机制,巩固整改实效;认真办好民生实事,解决群众困难;抓好重点工作,着力解决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二、加强协调配合,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1、召开项目现场调度会。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在县分管领导牵头组织下,我局积极做好联络服务工作,在景区乡村部落·南山居项目现场召开了调度会。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土地、水利、交通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并下发了会议纪要,要求各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及时为项目业主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2、做好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我局及时向市旅游局上报了客家文化城、五等四个项目,纳入了市城市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为积极做好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工作,草拟了《客家文化城至一江两岸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文稿,并征求了相关部门、乡镇意见建议。
3、及时做好农家旅馆创评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档次,根据市旅游局有关工作要求,我局积极开展了星级农家旅馆创评工作。对全县农家旅馆进行摸底调查,指导农家旅馆完善相关硬件设施,鼓励符合条件的农家旅馆积极创评星级农家旅馆。
4、配合做好人大调研工作。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县旅游产业,根据县人大《关于开展助推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系列活动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积极配合做好了旅游产业调研工作,陪同县人大领导到宝莲山、、长洛西坳漂流农庄等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开展调研。针对调研情况起草了《县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认真分析了我县旅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三、强化沟通对接,推进旅游项目招商进程
1、邀请客商考察。三季度共接待陪同15批次客商到我县考察旅游等产业项目。
2、优化招商方案。为加快景区招商进程,我局对《景区旅游项目招商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再次征求了投资商的意见建议,根据双方协商的意见,对招商方案进行了完善优化。目前,准备上报县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
3、制定框架协议。7—8月份与海之生实业有限公司召开了项目洽谈对接会,对项目投资事宜进一步沟通协调。草拟了《项目投资框架协议》。目前,准备上报县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
4、积极洽谈对接。为加快项目招商进程,我局多次与君悦集团洽谈对接项目规划编制及招商引资等相关事宜。目前,正在进一步跟踪对接。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知名度
1、参选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示范单位。经我局申报,由我省及广东省旅游部门共同评选,我县国家4A级景区客家文化城成功入选首批“广东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示范单位”,作为省主要景区向广东市民推荐。此次入选,将进一步增进两地旅游的交流合作,提升我县旅游知名度,拓宽广东省旅游市场,增加旅游人气。
2、组织参加旅游宣传活动。积极参加了国家旅游局举办的广东旅游交易会和厦门海峡旅游博览会,以及省旅发委举办“风景独好”西安旅游特卖会和旅游商品博览会,在活动现场积极向社会各界人士推荐我县旅游资源,发放《县旅游指南》等宣传资料10000余份,提升了我县旅游知名度。
3、完成县旅游风光片制作。为突出我县旅游资源的特色亮点,我局委托大小王传媒有限公司拍摄制作了一部15分钟的旅游风光片,进一步加大了我县旅游资源宣传力度。
五、着力为民解难,扎实推进三送工作
1、开展“七一”党员慰问活动。为庆祝“七一”建党节,我局在村召开了迎七一党员座谈会,听取了党员们对村“三送”工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我局出资4000多元购买了不锈钢电水壶等慰问品,给全村党员送上了节日的问候。
2、抓好暑期安全防范工作。一是抓好暑期安全宣传工作。在村内醒目位置粘贴“告学生家长一封信”,悬挂防溺水宣传标语,下组入户宣传安全常识;二是安排值班巡查。每天安排“三送”干部和村组干部对村内沿江河堤、山塘、水库进行巡逻,及时劝回私自外出游泳的儿童;三是开放农家书屋。为全村少年儿童借书、看书提供服务平台,让全村孩子度过一个既有意义又有安全的暑假。
3、做好防汛减灾工作。为做好村防汛工作,“三送”干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了拉网式安全隐患大排查,及时将雷雨、暴雨天气向村民预报,并提醒村民对房屋及屋后的山体,要多注意观察它的变化,积极做好灾前人员及财产的转移躲避和抗御灾害的预防。
本专业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机械制造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知识,具备冲压模、压铸模以及塑料模设计能力,熟悉模具加工工艺,具有一定模具制造、装配、维修技能,主要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检测及维修、使用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岗位包括数控机床操作、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压铸模具设计、CAD绘图、CNC编程、模具加工工艺设计、特种机床操作、模具制造等。
2.重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符合区域模具产业发展的专业技能
由长三角模具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团队,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和多年来对模具专业毕业生跟踪信息的分析,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模具专业课程设置,以工作过程导向确定课程结构,以企业真实案例对接课程项目。确定模具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通过分析岗位包含的实际工作任务确定模具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通过对长三角区域模具行业调研分析,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规划,结合课程体系重构要求,在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了对学生专业素质技能、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拓展技能等四大技能的培养。
(1)专业素质技能。通过对长三角区域模具企业的调研发现,人力资源部门普遍反映高职学生存在怕吃苦、不自信、跳槽频繁、工作纪律差等问题,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重视。为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结合长三角模具市场需要,合理设置职业素质培养课程,比如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和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等,这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使学生适应后续发展的需要,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如开设应用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礼仪礼貌等课程。除了在课堂上注重专业素质技能的培养,还增加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专家讲座、参观工厂企业、创业与创新教育、大学生技能竞赛等,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由此构建了立体化、多样化的专业素质技能培养体系。[1]
(2)专业基础技能。专业基础技能是掌握专业核心技能的前提,也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机电制造业类相关工作所必备的基础技能。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在实践过程中应用比较多的就多讲,在实践过程中应用比较少的就少将或不讲,整合并重组专业基础课程,
3.构建符合区域模具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障体系
(1)校企合作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构建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以学校、企业和社会三位一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工学结合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在考核方式上,进一步推行综合性考核,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的考查,同时注重职业素养的考核。建立核心技能实训课程的考核标准,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实际技能为导向,把实践能力和项目能力纳入考核范围,同时,注重核心课程考试应与职业资格鉴定接轨。[3]
(2)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化”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通过培养和聘用相结合方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懂先进职教理论和职教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专兼结合、结构优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教师团队建设水平,完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3)打造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网络课程及优秀校本教材。根据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发展需要,动态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以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立体化教材建设、校企合作项目化校本教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为载体,提升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因地制宜 找准发展路
木兰乡地处县城最北端,山多地广人稀少,产业分布上呈烟、莲、稻各三分。其中烟、莲产业群众基础好,是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渠道。但受青年劳力普遍外出影响,当地群众安于现状,创新意识又普遍不强,传统烟、莲产业规模难扩大,特色产业群众怕尝试。为此,如何立足现有传统产业,做优做强产业集群,扩宽贫困户增收渠道,成为当地乡党委政府亟需破解的难题。
带着问题赶考,木兰乡紧扣产业发展主题不变,将其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手段。2016年,传统烟、莲种植稳中有升,各达3000余亩。同时,依托木兰特有地形地貌,大力发展山地鸡生态养殖,全乡山地鸡年出栏量30万羽,新增各类养殖大户68户,带动贫困对象265户1002名致富增收。充分挖掘利用陈联围屋、杨坊温泉等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促扶贫。杨坊烧水湖温泉2亿开发项目意向签约,省卫计委挂点帮扶单位筹资200余万元的陈联围屋生态度假庄园建设全面推进,木兰旅游名片初露名声,进一步丰富了以烟、莲传统产业为主打,山地鸡、黄粉虫、茶树菇特色种养为补充的木兰产业发展集群。
χ⑾乱 扶贫先扶志
“现在扶贫政策一年更比一年多,个别贫困户慢慢开始滋生发展惰性,坐等靠脱贫政策,为当前扶贫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激发其内生脱贫动力直接关系到今后的脱贫成效”,木兰乡扶贫办主任温友添坦言道。
针对部分贫困对象自身脱贫动力不足,坐、等、靠、要上级扶贫政策,自身脱贫动力不足现象。木兰乡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木兰乡2016-2018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以“增量奖补”作为产业奖扶的总基调,即白莲年度增量面积奖补200元/亩,烟叶年度增量面积奖补300元/亩,就业务工奖补300-600元/户。产业发展方案实施1年来,木兰乡已从根本上杜绝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式扶贫弊病,贫困户参与产业、扩大产业的热情不断高涨,为打好扶贫攻坚硬仗,夯实了坚实基础。县社保局驻小琴村第一书记张聪高兴地说:“产业奖扶政策充分彰显了多劳多扶、少劳少扶的公平原则,更有利于调动贫困户内在脱贫积极性,可谓是一副脱贫攻坚的强力催化剂”。2016年全乡先后奖扶符合增量奖补政策的贫困对象247户,其中奖扶最高额1200元,最低260元,从机制上杜绝了贫困户坐等扶贫政策的弊端,发挥了扶贫资金在脱贫攻坚战中的指挥棒作用。
阳光操作,营造公平氛围
扶贫攻坚,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最重要的是公平。正如木兰村第一书记陈亮贤感言:“产业奖扶资金的发放,用好了就能密切党群关系,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拥护,用不好就容易制造矛盾”。
木兰乡在产业奖扶资金发放的各个环节,牢牢把好申报审核各道关口,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产业发展良好氛围。全乡印制产业扶贫政策宣传单5000余份,由帮扶干部逐户发放到户,统一张贴至贫困对象家门口;在增量面积核实上,由帮扶干部、驻组村干部下户入地对贫困户种养面积进行核实,拍照留底备案,并负永久责任。烟叶种植增量面积由乡烟草站提供烟叶种植合同及收购明细等作佐证;在申报审核公示上,实行二榜一公示,村委一榜公示,无异议后报乡扶贫办复核,复核无异后返村委进行二榜公示,二榜公示无异后再通过贫困户一卡通发放到户;在资料申报上。统一印制《木兰乡产业奖扶申报审批表》,分烟、莲、就业务工、特色产业等4种类型进行分类申报。
真情服务 共筑脱贫梦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吉林省生物产业需求对接;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Q8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79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及人才需求模式的改变,国家对高等教育战略方针进行了修订。根据学校类别,将传统的“象牙塔”式高等教育细化为“研究型本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 [1]。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主。
1 本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吉林省产业需求存在问题
生物工程专业是我国继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之后开始招生的生命科学专业,是21世纪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1998年教育部布的全国本科专业目录中,将生化工程、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等专业归为到生物工程专业。由于该专业具有典型“工程”性决定其专业特征为工科专业,所以学生培养模式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其它专业具有明显区别――该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产业化人才为主[2]。本科毕业从事非对口工作在吉林省地方院校及新建本科院校所开设生物工程专业中较为常见。根据学院多年就业跟踪调查显示,本校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考研生除外)仅有1/3从事本专业,且大多从事层次较低的技术工作;1/3毕业生从事医药销售等生命科学相关工作;1/3毕业生放弃本专业。企业普遍反映,入职毕业生实践能力滞后于理论能力,必须在“师傅”的带领下,经过实践学习才能独立胜任专业技术岗位,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随着国家政策与吉林省经济发展和转型,吉林省生物产业发展迅速,生物产业涵盖医药、化工、检验、食品、环保等领域。已拥有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修正药业、通化东宝等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企业。2016年1―6月,全省生物医药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4%[3]。
此外,吉林省在生物化工,特别是“玉米化工”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现已具有大成集团、吉林燃料乙醇、中粮能源生化、松原吉安生化等龙头企业,打造吉林玉米生物化工材料基地,基本建成中国玉米生物化工材料示范基地。预计到2020年,吉林省生物质经济形态基本确立,生物质经济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包括玉米深加工产业),使生物质产业成为吉林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的主导产业[4]。
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宗旨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根据吉林省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可预见未来吉林省将大量需要生物工程专业人才。但由于应用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存在专业建设调整滞后、专业与产业不对接等问题,暂时无法满足就业单位的要求。所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系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配置、授课内容、校企合作、教师培训方面进行改革,以满足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的需求,促进吉林省生物产业发展。
2 根据市场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吉林省经济转型和生物产业的发展,吉林省急需大量应用型生物人才。因此生物工程系决定一改过去的“精英式”人才培养模式,转换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组织生物工程专业骨干教师深入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辉南长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责任公司、大成生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并同职业研发专家和行业技术专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生物制药”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增加“生物化工”部分。降低英语、数学等公共基础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教学实习学时,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时间及动手能力(表1)。此外增加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习时间,使学生在校内所学在企业进行检验。对于新增加的“生物化工”部分,系部教师根据企业一线情况增加发酵工程、生物制品工艺学等课程实践教学学时。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基础技术的操作要领。
3 根据企业需求,重新规划课程配置
根据多年企业用人情况反馈显示,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但不具备毕业入厂即工作的能力。同时用人单位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扎实,但对于行业新进展了解不多。因此,本专业重新规划课程配置。降低专业课理论学时,将其中“深、难”部分作为自学内容(对于考研同学,如需学习,教师可课下辅导);对于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制品工艺学等课程,增加前沿知识介绍(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可让学生课下准备,课上讨论);增设“生物制药”、“生物质能”等专题内容,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生物工程应用进展了解;此外,在增加实验教学基础上,进行实验课程整合,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多门课程的实践技能,还能使学生综合运用多课程实践技能。实验课的整合,更加贴近生产一线的应用。
4 提高应用能力,修改授课内容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适应企业生产的需求。为此,生物工程专业教师在重新规划课程配置基础上,修改授课内容。在具体教学中,增加应用能力培养部分,即采取部分“反转课堂”模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解决问题,在课堂进行集体讨论,确定最佳解决方案。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企业调研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应用技术最新动态,适当调整授课内容,摒弃过去“一本教案讲一生”的教学情况,做到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多的讲授实践技能。同时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增加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部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