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物联网 钻石模型 产业 竞争力
问题的提出
目前学术界对物联网还没有统一的概念,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通过传感技术赋予物品“智慧”,使物品间按指令相互关联,将物品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从而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侯慧、岳中刚,2010)。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技术领域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其潜在的市场规模和对其他相关产业的辐射效应,受到各个国家及相关政府都普遍高度关注,各国积极部署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美、欧、日、韩、中五国(地区)的物联网发展战略或计划及时间如表1所示(卢涛、尤安军,2012)。
着力培育发展物联网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过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还处于简单应用阶段,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还不甚清晰。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力,认清发展形势,明确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急需解决的难点,进而提出提升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力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及其同事在考察了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10个国家的100多个优势产业后,提出了评价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见图1)。波特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的产业内能否获得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四个基本因素是指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市场结构与公司战略、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这四个基本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直接决定一国或地区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两个辅助因素是指机会和政府,这两个辅助因素则是通过四个基本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一国或地区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作用(赵学琳,2011)。
(一)生产要素
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中,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其中又将天然资源、基础设施等资源归类为初级生产要素,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资本资源等归类为高级生产要素,并且认为在现代特定产业的竞争力中高级生产要素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物联网产业属于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基础设施资源将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生产要素的分析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对物联网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黄启堂,2009)。
人力资源方面。物联网产业是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参与研究开发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物联网产业的竞争力。从表2可以看出,尽管我国研究与开发机构的数量在逐年小幅度减少,但是我国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从业人员、博士、硕士研究生数量都在逐年增长,其中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幅较大。2011年,研究与开发工作从业人员中,博士研究生毕业的人数占到7.04%,硕士研究生毕业的人数占到14.25%。
知识资源方面。物联网产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战略性产业,因此物联网产业的竞争力也在很大程度上由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决定。近年来,我国加强了物联网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核心技术的开发与引进、消化与吸收和推广与应用方面都有所突破,从表2看到,近五年我国专利申请授权数逐年增加。但从国际整体水平来看,我国物联网产业的竞争力还比较弱,总体水平不高,缺乏一批核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部分重要的相关技术还需要向其他发达国家引进,对其他国家有一定的依赖性。以物联网产业中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为例:物联网产业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技术就是RFID技术,但目前在全球RFID技术的专利中,我国的专利申请量只达到了美国的6.5%、日本的45.73%,并且在我国申请的专利中发明型专利数量占少数,大部分是实用型创新。美国在空口接口协议、芯片等方面拥有全球大部分的专利数量,占到总数的53%。
基础设施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1月15日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如图2 所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保持低速增长。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处于高位,网民增长和普及率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而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升级等因素,则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但同时,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必须面对投入成本巨大这一现实问题,物联网的建设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每个层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力的投入,高额的投资和应用成本是我国甚至世界物联网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现实难题。
(二)需求条件
迈克尔·波特认为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是产业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动力,是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我国物联网产品需求的存在导致产品供给的发生,而不断增长、成熟的需求市场又会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完善,从而培育出更强的物联网产业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目前市场需求就包括国内和国际市场两部分,要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必须充分重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结构,切实做好供给分配方案,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力。
物联网产业发展也呈现出较大的产业市场规模。从图3可以看到,2009 -2011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逐年增加。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产业的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专家预计201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4896亿元,未来三年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市场增长率将保持在30%以上(熊三炉,2011)。
同时,我国物联网产业已经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传感器终端机、微型传感器和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较好的市场,拥有了从材料、器件、技术、系统到网络的完整物联网产业链(王亚唯,2010)。我国B2B、B2C及C2C市场交易规模巨大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也反映出我国较大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巨大网民数量和电话用户数量以及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都为我国物联网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潜力(杨小勇等,2011)。
(三)相关及支持产业
迈克尔·波特认为单独存在的一个特定的产业是很难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的,只有与此相关和支持产业形成完善、高效的“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同时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之间要形成稳定互动,才能保证该产业所形成的竞争优势保持长久。在物联网产业产生到目前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与很多相关和支持产业建立了不可脱离的关系,其中最多的就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产业。另外,物联网产业还有大量的三网融合的融合性终端设备产生,而这些设备的正常运用需要有强大的云计算平台。因此,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产业和云计算平台产业就是物联网产业快速高效发展、获得强劲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产业(钟祥喜、肖美华,2012)。
表3给出的数据是我国2007-2011年近五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方面的情况。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投资额从2007年到2009年是逐年递增的,而从2009年到2011年,投资额是在下降的。更为严重的是,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方面的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例是逐年下降的,在我国物联网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基础还相当薄弱的情况下,这显然很不利于其发展和获得较好的竞争力。
另外,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还离不开云计算产业的支撑与帮助。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对云计算产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我国云计算产业的服务市场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总体规模还比较小,但追赶的势头明显。据Gartner估计,2011年我国在全球约900亿美元的云计算服务市场中所占份额不到3%,但年增速达到40%,预期未来我国与国外在云计算方面的差距将逐渐缩小。
(四)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内市场拥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是创造特定产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最关键因素,因为它可以帮助产业内的相关企业不断提升改进和创新的技术。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是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之一,但是物联网产业是一条很长的产业链,不能由一家生产或提供单一或多种物联网产品的企业完成物联网产业所有技术和服务,而其只能是物联网产业链的成员之一。因此,物联网产业的竞争实际上也就是产业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为核心的物联网产业便是形成了国内最庞大的物联网产业链。但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方面的其他企业还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还很薄弱,技术含量不够高,开发品种不齐全,低档产品居多等,这些导致其还无法与国际上的企业竞争。
另外,物联网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拥有规范统一的标准体系。但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还处于简单应用阶段,并未实行规范统一化,加上物联网产业又属于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兴产业,产业的应用特点和客户的产品需求,这都大大制约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还没有能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地区相抗衡的行业技术标准体系(马飞等,2012)。
(五)机会和政府
迈克尔·波特认为钻石模型中的机会和政府这两个辅助变量主要是通过四个主要因素而发挥其作用的。其中,机会是通过国家、全球的政治经济等环境对特定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的。在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全球范围内正经历着金融危机,而物联网产业又在这个时间里快速发展着,很多国家政府部门把发展物联网产业作为后危机时代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因此,大多也都将其上升到了国家战略(董新平,2012)。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注重提升其全球竞争力,了包括《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物联网白皮书(2011)》、《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物联网发展报告(2012-2013)》及《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和文件。
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一规划发展
一是政府需要根据目前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情况,制定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重点任务;二是成立特定的部门或国家机构来落实和实施国家在支持物联网产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方针并规范物联网产业的正常发展;三是加大对物联网产业在研发应用方面的财税支持力度,如加大政府补贴、减免财务税收、提供其他政策优惠,提升物联网产业竞争力。
(二)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培养引进科技人才
一是加强自主研发,实现技术创新。在物联网产业核心技术方面,加强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尽快突破技术瓶颈,构建完善的核心技术体系,形成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品牌;二是要拓宽国家政策支持范围、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各高等院校和相关科研院所,积极培养高素质研发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三是要主动向国外发达地区学习,吸收其在物联网产业方面的科技成果,并聘请相关技术专家到我国来;四是积极引进物联网产业方面的优秀人才,加强物联网企业内部工程技术人员的再培训,进一步完善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建设。
(三)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形成独立自主体系
一是在物联网产业的基础标准领域内,积极参与并能主导国际相关标准的制定,进一步确立并扩大我国在国际物联网产业标准制定中的发言权。二是在国内物联网产业标准的制定上,首先要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依托,制定并形成我国独立自主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并力争成为国际标准。
(四)推进相关支持产业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支持鼓励国内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产业及云计算产业等相关支持产业的发展,加大对该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力度,拓展发展空间;二是构建相关支持产业的保障措施,维护产业产品的知识产权,加大安全保护力度,扩大产业内开发产品的应用范围,促进相关支持产业的发展;三是做好相关支持产业产品的推广工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夯实产业实力,营造良好的支持环境,保障物联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注重应用需求培养,着力推广应用工作
一是根据我国物联网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培育国内物联网的需求市场,找出产品需求障碍因素,疏通产品需求渠道,促进物联网产业健康循环发展;二是积极探索物联网产业技术研发组织模式,将技术研发与产品产业化相结合,建立物联网产业联盟,聚集高端研发人才和项目,开展物联网产业及相关产业核心技术开发和推广产品产业化工作;三是依靠政府、相关媒体,加强对物联网产业的宣传,提升消费者对物联网产品的需求,同时对物联网产品和服务实施一定的补贴政策,扩大市场,最终实现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推广部分高端物联网产品,进军国际市场,逐步占领世界物联网产业的制高点,形成国家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根据迈克尔·波特关于产业竞争力理论的钻石模型,本文从多方面因素分析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力,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状况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但是还有许多难题需要及时解决。在正确分析研究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上,文章指出通过政府政策支持、核心技术开发、科技人才保障、标准体系构建及支持体系支撑等对策来提升我国物联网产业竞争力,有效促进物联网产业的技术推广和市场化应用,进而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机构优化、新兴产业发展,占领世界物联网产业的制高点,形成国家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侯慧,岳中刚.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2)
2.钟祥喜,肖美华.江西物联网产业发展路径探析[J].商业研究,2012(7)
3.杨小勇,白晓辉,姜寒.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SWOT分析与对策建议[J].产业市场,2011(11)
4.卢涛,尤安军.美、欧、日、韩等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4)
5.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第一版)[M].华夏出版社,2002
6.赵学琳.基于钻石模型对我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要素的整体分析[J].探索,2011(6)
7.黄启堂.基于钻石模型的福建花卉产业竞争力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3)
8.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
9.熊三炉.我国发展物联网的对策和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1(4)
10.王亚唯.物联网发展综述[J].科技信息,2010(3)
11.马飞,王小建,王炼.低碳环境下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2,30(9)
12.董新平.物联网产业成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物联网引领第三次信息浪潮席卷全球,如今倡导智能化的物联网热潮蔓延到中国。在多种行业中,创新成为战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逐渐成熟给产业升级发展带来了契机,成为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的关键性环节。物联网被视为产业规模比互联网大30倍的产业,物联网时代已经悄然而至,在不断的技术革新中刺激了各行业的技术升级。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在交通、家具、物流、旅游等行业中应用,带来了创新性的新发展。以家电行业为例,已经有家电企业使用物联网技术生产新一代产品。“物联网冰箱”,在冰箱原来功能的基础上,显示出了更多的智能化的特性,通过网络,用户在办公室、在路上就可以提前了解冰箱里有什么食品。在家里,冰箱会自动提醒你,哪些东西该购买了,哪些东西保质期该到了,只要你按一下手指,商家会自动为你送货上门。另一方面,商家也会通过物联网冰箱,统计用户的健康、饮食习惯,整合配套的服务。如此智能化的功能吸引了消费者目光,更让国家看到了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2009年,总理明确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这拉开了“物联网”元年的序幕,随后物联网的研发和推广在全国范围迅速展开,势如破竹。
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新华社的《2011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中指出,如果说国外物联网产业发展偏重于“市场驱动型”,国内则更贴近“政策驱动型”。目前,国家及各地政府给予物联网政策、资金、试点等方面的扶持及多层面的政策投入,已成为推动现阶段物联网发展的最强动力。
物联网等新兴战略产业在2010年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同年4月,财政部出台《物联网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由此可见,国家在政策和财政方面大力推动物联网发展,着力利用物联网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在国家发展物联网的一声“集结号”下,各地政府纷纷响应,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加大资金、人力、物力投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众多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几乎所有一二线城市都在建设或筹建物联网产业园,其中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带动北方物联网布局,华中地区则围绕江苏、上海展开,华南地区的物联网中心集中在广东沿海地区,而成都、重庆是西南地区的代表。
关键词:钻石模型;物联网;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信息技术领域正在经历一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之后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国内对物联网普遍接受的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根据《2010-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出现快速增长,2010年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1 000亿美元,2013年将超过1 700亿美元,年增长率接近30%。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其巨大的未来市场规模和对其他产业带动的乘数效应,各国政府普遍高度关注并积极部署该产业的发展。美国将物联网作为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奥巴马政府积极支持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计划。欧盟提出《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希望在物联网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日本将物联网列为国家重点战略之一,韩国也出台了物联网规划,将物联网确定为经济增长新动力。
我国的物联网起步和上述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现已将物联网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总理2009年在无锡视察时提出“尽快建立‘感知中国’中心”,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至此,全国各地纷纷出台规划和政策,将物联网作为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产业,争取在新一轮的产业调整中占领制高点。
回顾物联网产业过去几年的发展,可以归纳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的三大特点是:应用带动发展,标准决定成败,规模创造价值[2]。上述三个特点是有着层次递进关系的,物联网的发展首先要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然后才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在大规模的应用中,成本下降从而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在广泛的区域、行业等运用中,要使各个系统之间、物体之间互联互通,统一的标准意味着应用障碍的消除,从而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市场、规模与标准可以看作是物联网产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因此,在产业发展的初始,应该考虑培育产业的竞争力,避免产业以后发展的“基因性缺陷”。由于全国各地正在处于物联网部署与发展的热潮之中,冷静地思考并结合本地特色发展物联网产业,从培育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高度部署产业的发展,才是地方政府和当地产业界的正确选择。
二、钻石模型及江西物联网产业分析
(一)钻石模型
在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个产业的竞争力的理论中,钻石模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模型之一。钻石模型是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考察了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产业优势后所得出的评价模型,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四个基本因素分别是: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两个辅助条件是机会和政府。四个基本因素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决定该产业的竞争优势。两个辅助因素通过四个基本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对产业竞争力产生影响。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不但成为了解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有影响理论,而且还被广泛应用到区域产业竞争力研究中[3]。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江西物联网产业分析
1.生产要素分析。在钻石模型中,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波特认为在上述的生产要素中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等资源是初级生产要素,而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等资源是高级生产要素,在现代产业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将起着更为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主要对人力资源、知识资源以及基础设施进行分析。物联网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研究开发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上直接影响着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后劲。从表1 可以看出江西与其他四个省的科研机构数上相差不大,但是从业人员的数量只是安徽的77.12%,河南的51.5%,湖南的89.6%,湖北的46.9%。在从业人员当中,江西有博士学位的人数只占五省总和的3.24%,湖北省拥有五省总和的一半以上。江西有硕士学位的人数只占五省总和的7.84%,湖北省拥有五省总和的1/3以上。无论是从数量和质量上,江西在五省中都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尤其在高素质人才数量上,差距很大。而与东部等发达省份则差距更大。
各行业全面拥抱互联网
“互联网+”中的“+”代表的是传统行业的各行各业,每一个传统行业都孕育着“互联网+”的机会。“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在线教育,就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腾讯公司控股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如是解释。
事实上,“互联网+”绝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互联网+传统集市有了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有了京东,互联网+传统银行有了支付宝,互联网+传统的红娘有了世纪佳缘,互联网+传统交通有了滴滴打车、快的打车。“互联网+”模式正在从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工业互联网正在从消费品工业向装备制造和能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渗透,全面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农业互联网也在从电子商务等网络销售环节向生产领域渗透,为农业带来新的机遇,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创新发展新兴经济形态
新浪CEO曹国伟说,互联网正在跟生产、消费各个环节进行结合,产生了诸多像电子商务、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行业、新业态。这些变化让诸多行业、诸多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的经济可能由数据驱动,借助这些新技术,我们将看到智慧城市的运营、智慧制造的工厂、智慧运营的物联网络等。
“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全球产业发展的方式变革,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互联网+’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新常态。”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说。从产业形态看,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从创新模式看,创新载体由单个企业向跨领域多主体的创新网络转变;从生产方式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不断深化,智能制造加快发展;从组织形态看,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特征日益突出。
驱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是基础设施的一个部分,具备普遍服务特征,它正在对零售、金融、教育、医疗、汽车、农业、化工、环保、能源等行业产生着深刻影响,且可成为传统行业升级换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驱动力。
在通信领域,来自数据流量业务的收入已经大大超过语音收入的下滑;在交通领域,打车软件增加了车辆的使用率,减少了排放;在金融领域,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较为有序的发展,也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在零售、电子商务等领域,过去这几年都可以看到和互联网的结合。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出现并没有彻底颠覆传统行业,反而是促进了传统行业进行相关业务的变革升级。
物联网产业发展时间虽短,但发展势头强劲,国家已经将其列入重点战略性产业行列。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增加社会的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物联网产业具有经济规模大、效益好,技术水平高、发展迅速,以及产业关联度较强等特点。本文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来评价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水平。
物联网指标评价体系
一、物网产业的特点
1.经济规模大,经济效益好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先进的技术,在现在经济状况下,拥有先进的技术就拥有了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利润,所以物联网行业是资本回报率较高的行业,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2.技术水平高、发展迅速
物联网行业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技术创新是物联网行业的核心。信息技术的进步速度之快是其他行业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3.产业关联度较强
物联网与其他行业紧密相连,运用于各种各样的传统行业之中,它的发展势必会影响传统行业的革新,包括技术革新,生产进步等。
二、物联网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要素
1.经济水平
由于评价的总目标是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水平,那么经济水平是最能评价总目标的一个要素。而且物联网产业的经济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所以第一个评价要素选经济水平。
2.技术水平
由于物联网产业的技术水平先进,发展较快,科技含量较高,产品的更新换代快,反过来对于技术水平的要求更高。技术水平是物联网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拥有先进技术在物联网行业中就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外部贡献
由于物联网产业和其他的传统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在各行各业中应用广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其他行业的发展,提高其他行业的发展水平,并最终影响国民经济的进步。
三、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的选择
1.经济水平
经济水平包含了俩个二级指标: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经济规模是指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所具有的资金、原材料、劳动力、技术、影响力、竞争力的总体大小。反应一个行业的经济总量。经济规模包含两个三级指标:行业总产值和行业增加值;经济效益包含俩个三级指标:人均劳动生产率和固定资产投资率。
(1)行业总产值
行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总量。行业总产值越大说明整个行业的发展势头越强。
(2)行业增加值
行业增加值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3)人均劳动生产率
人均劳动生产率是行业总产值与该行业平均就业人数的比值。说明了就业人员的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
(4)固定资产投资率
固定资产投资率是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2.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包括俩个二级指标:投入类指标和产出类指标。投入类指标包含四个三级指标:经费支出、项目数、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产出类指标包含三个三级指标:产业专利申请数、有效发明专利数、技术市场成交额。
经费支出:经费支出是指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费用。
项目数:项目数是指在技术研发层面所投入的所有项目总数。
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是企业为了开发新产品而投入的项目总数。
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是企业在开发新产品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费用总和。
产业专利申请数:产业专利申请数是指整个行业所申请的专利总数。
有效发明专利数:有效发明专利是指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批已经授权的、正常维护,及时缴付年费、尚未超出法定保护年限且没有被诉无效。
技术市场成交额:技术市场成交额是指在所在地市场管理办公室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合同标的金额的总和。
3.外部贡献
外部贡献是指物联网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包含俩个二级指标:经济贡献和社会贡献。经济贡献的三级指标是行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社会贡献的三级指标是:就业总数和就业人员工资总额。
(1)行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行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是指行业总产值与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
(2)就业总数
就业总数是指整个行业在年底的就业人员总数。
(3)就业人员工资总额
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是指整个行业在年底所有工作人员的工资总额。
四、物联网产业指标评价体系
通过上节中指标的选择与分类可以得出物联网产业的指标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包括:经济水平;外部贡献;技术水平。经济水平的二级指标包括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经济规模的三级指标包括行业总产值和行业增加值;经济效益的三级指标包括人均劳动生产率和固定资产投资率。外部贡献的二级指标包括经济贡献和社会贡献;经济贡献的三级指标包括行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社会贡献的三级指标包括就业总数和就业人员工资总额。技术水平的二级指标包括投入类指标和产出类指标;投入类指标的三级指标包括经费支出、项目数、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和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产出类指标的三级指标包括产业专利申请数、有效发明专利数和技术市场成交额。
参考文献:
[1]绳立成,张颖,王光辉.中国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分析及路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38-141.
摘要:物联网描绘的是充满智能化的世界:当司机出现误操作的时候汽车会自动报警;下雨时,窗户会自动关闭;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美国权威资讯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有研究机构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因此,物联网将是继互联网之后又一次给社会、经济各方面带来跨越式发展得技术变革,已引起了各国各领域的密切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物联网;高科技;技术变革
1.引言
然而,物联网研究和开发的机遇更是挑战。物联网的发展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及产业链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实现上下游产业及跨产业的联动,形成产业的联盟,带动整个产业链,共同推动物联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从深层次发现和解决物联网中的关键理论问题、攻克技术难点及将物联网研究和开发的成果应用与实际,则我们就可以再物联网研究和开发的挑战中获得发展得机遇。否则,我们只会在物联网研究和开发上浪费时间和资源,又一次错过了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发展的机遇。
2.发展现状和目标
2.1发展现状
无线射频识别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 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机器到机器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
2.2发展目标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十年目标是把我国初步建成物联网技术创新国家。教育部工信部授权理工科高校开设物联网课程,为学生传授物联网相关课程,但凸显劣势的是,师资相对缺乏。可喜的是有华清远见这样的物联网工程师培训机构。总体来讲物联网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令人期待。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目标有以下三点。
(1)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在国际标准制定中掌握重要话语权,初步实现“两端赶超、中间突破”即在高端传感、新型RFID、智能仪表、嵌入式智能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感知识别领域和高端应用软件与中间件、基础架构、云计算、高端信息处理等应用技术领域实现自主研发,技术掌控力显著提升;在M2M通信、近距离无线传输等物联网网络通信领域取得实质性技术突破,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2)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在传感器与传感器网络、RFID、智能仪器仪表、智能终端、网络通信设备、等物联网制造产业,通信服务、云计算服务、软件、高端集成与应用等物联网服务业,以及嵌入式系统、芯片与微纳器件等物联网关键支撑产业等领域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初步形成从芯片、软件、终端整机、网络、应用到测试仪器仪表的完整产业链,初步实现创新性产业集聚、门类齐全、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及空间布局。
(3) 物联网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一批物联网示范应用重大工程,在国民经济和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物联网先导应用全面开展;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全面启动,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形成。
从网络发展角度看,今后10―40年发展物联网技术的第一要务是要建设让大众快捷获取信息和知识、能有效协同工作、生活更加高品质的信息网络。网络技术经济宽带化、移动化和三网融合,走向下一代互联网,进一步向后IP时代的新网络体系发展;物联网从监视、控制、反馈一体化,向泛在网络发展;在网络服务方面基于物联网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普及。网络媒体进入主流媒体,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联合构建媒体舆论引导的新格局。云计算平台为物联网提供支持环境;物联网科学将从交叉学科融合,向完善的网络信息论发展。物联网相关技术和服务将相互影响,实现人类向往的充满智慧、更加美好、幸福的物联网时代。
3.主要任务
(一)大力攻克核心技术。(二)加快构建标准体系。(三)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四)着力培育骨干企业。(五)积极开展应用示范。(六)合理规划区域布局。(七)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4.前景分析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根据美国研究机构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比互联网大30倍,物联W将成为下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信息产业业务。
2011年12月,酝酿已久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明确,将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增加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大产业化专项等对物联网的投入比重,鼓励民资、外资投入物联网领域。《规划》提出,到2015年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的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物联网将实施五大重点工程:关键技术创新工程、标准化推进工程、“十区百企”产业发展工程、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其中,重点领域主要涉及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等。
从物联网的市场来看,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0%。物联网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必将有大大小小的科技企业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进入科技产业化的过程中。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物联网主要涉及的行业包括电子、软件和通信,通过电子产品标识感知识别相关信息,通过通信设备和服务传导传输信息,最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存储信息。而这些产业链的任何环节都会开成相应的市场,加总在一起的市场规模就相当大,可以说,物联网产业链的细化将带来市场进一步细分,造就一个庞大的物联网产业市场。
据思科最新报告称,未来10年,物联网将带来一个价值14.4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未来1/3的物联网市场机会在美国,30%在欧洲,而中国和日本将分别占据12%和5%。
示范工程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圈定9大领域重点示范工程,分别是: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智能家居。
物联网热潮再起
上周物联网行业可谓利好层出不穷,先是我国提出和推动制定的物联网首个国际规范正式,然后以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物联网创新研发中心、中国移动物联网研究院为首的三大国家级研发机构正式在无锡揭牌,继而江苏、广东、浙江三省更是争相大规模规划建设物联网产业园区,预测产值均高达千亿元以上!一连串的政策发力,必将引发物联网的新一轮热潮,而当中龙头大唐电信在上周弱市中劲收5阳,无疑吹响了物联网板块进攻的号角。
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
物联网是以感知为核心的物物互联,从技术角度又称为传感网。物联网将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网络之后的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将是现有人人互联业务的30倍,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万亿级信息产业。而国内的赛迪顾问的研究预测认为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五年内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单个市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这标志着物联网已正式进入中国国家战略层面。
物联网产业发展契合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随着国内劳动力市场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劳动力成本加速上升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国内外贸依存度高的经济增长结构形成冲击,同时也将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成本,而高投资带来的高排放、高污染的代价也急需国内经济向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增长方式转变。物联网的发展将提高整个社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水平,将会有效抵御劳动力成本上升给产业带来的成本上升的矛盾,对于维持或提高产业竞争力与利润率水平都具有积极作用。
而物联网产业发展同时将提高社会对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大对环境的自动监测能力,提高环境监测效率,推动国内生产与生活方式向低碳、清洁方向发展,有利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的转型。
投资建议
信息感知层作为物联网的神经末梢,是物联网产业链中最基础的环节同时也是物联网产业的核心。从感知层和应用的特点出发,我们可以把泛在的物联网产业细分为:RFID行业应用产业、移动支付产业、M2M产业和无线传感器(WSN)网络产业。
从资本市场的投资对象选择来看,我们建议尽量选择处于产品成长期的行业,优选RFID行业应用、M2M行业应用和移动支付相关行业,对于产品导入期可以选择在核心技术领域有突破的企业进行投资。
RFID行业未来增长机会主要在超高频(UHF)领域。RFID系统由射频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后台数据处理系统等构成,在低高频领域,国内RFID产业链相对健全,但超高频RFID芯片和天线设计领域产业竞争力弱,建议关注该领域产业链相对健全的公司。
移动支付是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建议重点关注智能卡提供商。在电信运营商确定主流移动支付技术标准和申请非金融第三方支付业务牌照后,预计国内移动支付市场有望在2011年出现爆发,移动支付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及制卡厂商将会率先从中获益。
[关键词]SWOT;网络电影产业;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课题“网络电影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YJC760103)。
网络电影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兴电影艺术形式,既具有网络传播特征,也具有电影艺术特征,是网民们自娱自乐的产物。网络电影形式多样,有微电影、系列剧、摄像头、静电影等形式。当前微电影的发展较好,生产数量较多,很多人甚至将微电影作为网络电影的统一称法。
由于网络电影满足了网民们自由创作和传播的需求,深受网民喜爱,在短时间内掀起了一场创作和观看网络电影的热潮。这一现象引起了以视频网站、广告主为代表的商业利益集团的注意,并且开始尝试参与创作网络电影,在他们的参与推动之下,网络电影的艺术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出现了《4夜奇谭》《11度青春系列电影》等一批高品质的网络电影,网络电影的产业价值逐渐显现,据艾瑞报告数据显示,网络电影市场容量已远超100亿元。
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电影是一种艺术的同时也是一种生意,必须既重视艺术属性也要重视商业属性。本文将以SWOT分析法作为研究基础,在深入系统分析网络电影产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基础之上,提出有利于网络电影产业发展的相关策略。
网络电影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网络电影的产业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在生产成本低、发行放映不受限制、电影受众多等方面。
1.生产成本低
电影拍摄由于受到演员片酬、摄制、后期制作、广告宣传等费用的限制,拍摄成本居高不下,拍电影一直是电影爱好者可望不可及的梦想。网络电影的拍摄可以由一般普通拍摄设备完成,DV、手机、照相机、摄像头都可以,后期的制作主要依靠电脑编辑软件完成,没有演员片酬压力,也不需要广告宣传费用,所以拍摄成本非常低,几百元、几千元的拍摄费用是每个电影爱好者都可以承受的,电影拍摄不再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例如,一部由高中学生李礼贤主创拍摄的网络电影《友爱》的制作成本一共才3 000多元(包括配套道具和剧组人员的盒饭、报酬等费用在内),虽然拍摄成本只有3 000多元,但是影响却不小,上传到优酷等网站之后点击总量已经超过60万次。
2.发行放映不受限制
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制片、发行、放映三方之间一直存在结构性矛盾。2012年中影、华谊、博纳、星美、光线等国内五大发行公司与万达院线、广州金逸珠江、北京新影联、广东大地、上海联合院线、上海大光明、世纪环球等13家院线的冲突就是这一结构性矛盾的反映。除了制片发行与院线放映之间分账比例的问题以外,电影上映还受到院线屏幕数量的限制。网络电影则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制作者可以随时随地将网络电影上传到各个网站,网民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观看,这给电影的传播提供了极其大的发展空间。
3.电影受众多
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一直维持稳定扩大的态势,从2007年底的161亿逐步增长至2011年底的325亿,视频用户占网民比例由2010年底的621%提升至634%。这些数据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居民的视频收视习惯在不断转变,互联网已经成为影院、电视之外,居民收看视频的重要选择。①庞大的受众数量为网络电影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劣势(weakness)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电影的优势也是它的劣势,主要表现为网络电影质量良莠不齐、缺乏盈利模式、版权风险等。
1.质量良莠不齐
人人都可以参与创作,这样极低的创作门槛是网络电影质量良莠不齐的主要原因,网络上存在着大量拍摄手法粗糙,内容低俗的网络电影。质量低下的网络电影不仅会对受众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与我国鼓励生产体现时代精神、弘扬真善美的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精神不相符。
2.缺乏盈利模式
我国影院电影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票房盈利;另一种是广告盈利。对于网络电影来说,付费下载是一种盈利手段。但是,中国网民们付费下载的意愿非常低,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2011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中有过付费行为的占比仅为76%。所以,网络电影目前还不能靠付费下载的方式盈利。当前广告收入是网络电影惟一的盈利模式,广告主投资直接参与拍摄或者在电影中植入广告。广告投入虽然在短时期内解决了网络电影的盈利问题,但是,长期发展下去,网络电影创作必定会受到广告主的制约而走上艺术萎缩的道路。
3.版权风险
版权是文化产业的灵魂,版权的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关系到文化产业发展的成败。网络电影的版权风险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网络电影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有侵权他人版权的可能;另一方面是网络电影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侵权行为。版权可能存在的风险是网络电影产业发展中的一大障碍。
(三)机会(opportunities)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视频网站因为版权压力开始自制剧和广告主的积极参与,网络电影迎来了发展机遇。
智慧城市前景良好
智慧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已经初步呈现,各方也都比较看好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智慧城市产业的理论框架和产业链条已逐渐成型。智慧城市是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由于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破所引发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是可持续的。同时,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带来了产业链价值的整体提升,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在这些新兴技术引入后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将这一发生变革的产业称之为智慧城市产业。智慧城市产业是新兴的产业概念,它是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而出现的;智慧城市产业是一个融合的产业概念,不仅包含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还融合了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智慧城市产业是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而产生的产业主体和产业生态环境的总和,指围绕智慧城市产品提供、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提供的相关产业。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智慧城市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伴随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推进和持续运营,智慧城市产业将对城市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社会全局、长远发展等产生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相辅相成,最终打造智慧城市产业链与生态圈,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智慧城市应用为产业发展开拓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城市管理和服务对信息化应用需求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城市信息化建设,截止到2011年底,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已达40余个;到2012年底,这一数量已经达到69个,增长了72%。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已逾千亿元,未来5年内智慧城市投资规模还将不断增大,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大规模的建设落地以后,大规模的应用和持续的运营也将立刻被提上日程,市场空间将进一步被放大。关联产业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智慧城市产业注入活力。物联网、3G和4G移动宽带、云计算、超级计算、存储技术等多种新兴产业与智慧城市产业有交叉和涵盖关系。这些产业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创新性强,研究机构和新兴产业众多,国内外大企业争相布局相关业务。
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国家大力扶持新兴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出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工信部了《“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系列子规划,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住建部出台了《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并开始推动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申报工作,工信部制定了《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并开始征求意见,相关标准制定的工作,推动了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
智慧城市是一场产业革命
展望未来,智慧城市产业在政府、企业、市场多方的持续关注和投入下,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推动下,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
业内估算,“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在货币政策整体平稳的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拉动投资的又一突破口。
智慧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将发挥拉动消费、扩大和优化投资、改善民生的多重效应;而建设智慧城市将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截至目前我国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达到了154个,投资规模预计超过1.1万亿元;而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报告中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地级以上城市共有41个,其中副省级城市10个,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均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其中,与民生联系最为紧密的医疗信息化、绿色建筑和智能交通等领域有望获得更为确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是146.3亿元,同比增长28.9%,增速比2010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预计2016年我国医疗行业IT花费市场规模将达339.9亿元,2011至201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4%。医疗信息化应用将在提高诊疗效率、降低病人看病成本、医疗行业监管和政府管理等方面发挥效用。
我国的能耗结构中,建筑占据了大约1/4;用电结构中,建筑用电也占据了约1/4。今年1月,住建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目标是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95%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要求。由此可见,未来智慧城市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将促进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
智能交通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改善交通拥堵的技术措施,将使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安全、节能和高效,也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视。《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提出要建成能够基本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的智能交通体系。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政策将直接驱动市场对视频、安防、监控、收费等设备的需求,2020年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有望达18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