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光伏市场的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能源资源;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与其他新能源相比在资源潜力和持久适用性方面更具优势,从长远前景来看,光伏发电是最具潜力的战略替电技术。专家预测,到本世纪后期,太阳 能发电将在世界电能结构中占据80 %的位置。
全省光伏扶贫调研队为响应和支持国家“阳光工程”政策积极深入江西省新余市进行民意调研。为了使最终的调研结果更真实、更可靠,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匿名调查。本次调查以家庭为单位,共采访调查2000户家庭,发放问卷2000份,其中在新余市发放问卷500份,在郊外地区发放1500份,并随机访谈了500位地方居民,便于深入了解大众居民对光伏扶贫的相关实况及政策认知,并对光伏扶贫工作进行宣传,在最后根据当前所遇的问题现状进行分析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居民对自家安装光伏系统的看法
调研团队的调查对象主要以较为贫困的家庭为主,励志于通过光伏的产业使百姓脱贫致富,为此,调研团队的侧重点在郊外农村的150户家庭。在开展光伏扶贫调查时,对每一户家庭表明来意并询问其看法如何。
在一共200户家庭中,有93户对光伏扶贫表示十分的看好,并大力支持我们,他们认为靠光伏产业来摆脱贫困是当今发展的潮流,前景可观;有57户对光伏扶贫的道路仅为表示认可,但认为实施行动需要长久考虑,因为如今光伏产业的科学技术含量要求较高,导致成本较高,若想大规模实施扶贫项目还需要从长计议;有31户表示有怀疑态度,对光伏扶贫的可行性产生怀疑,以及对具体的政策认识较为模糊;有19户对于光伏扶贫的态度是拒绝,认为是不可行的,这19位家庭考虑到实行光伏扶贫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对于原本就较为贫困的家庭这更是一种负担,所以表示拒绝。
二、居民家庭与光伏扶贫调研活动的情况
(一)光伏扶贫调研的前期准备
为使调研活动进展的更为顺利,在工作开展前期,调研团队结合不同居民家庭情况、家庭意愿、政策宣传等方面的差异,并根据自身所学的相关知识和实验室姜艳青老师的指导下,切合实际的自制了《全省光伏扶贫民意调查》问卷,积极对当地居民展开调查。
(二)居民家庭的调查实况
经过2-3天的努力,调研团队对200户居民家庭的实况进行了有序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做好详细的统计工作,以便对居民家庭的实况差异做出更深入的分析。
(三)居民家庭的调查分析
对居民家庭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与分析。我们得出:
1.当地约有61%的居民家庭的月用电量约在150-280度之间,部分家庭人口数目较少的居民家庭用电量也随之较少,而用电量在280度以上的家庭,经细心调查发现主要是有开设店铺经营,导致用电量较高;
2.据调查数据发现仅有6.5%的居民家庭是装设有太阳能光伏设备,有59.5%的居民家中的屋顶是闲置的,有少部分家庭在屋顶堆放杂物或种植花卉,由此可看出光伏装置的安放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3.再者是对于是否愿意尝试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有31.5%的家庭愿意安装,26%的家庭可以考虑安装,只有42.5%的家庭不愿意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经盘问不愿意安装的情况有很多,如:安装成本、技术问题、回收效益以及相关政策等等,可见对于太阳能光伏扶贫的工作是需要更加深入;
4.光伏扶贫项目主要针对的是贫困家庭,而太阳能发电装置对于此类家庭来说是一个硬伤。在总成本承受范围为2万内的比例占44%,4万内的比例32.5%,当总成本价格越高,所能程度的家庭也随之越少,如若国家可以出台更加有力的扶贫政策,减少总成本,加大前期补贴力度,这一问题还是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5.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业内人士都知晓,一套太阳能光伏设备的寿命约为20-25年左右,而根据装置的质量不同,成本回收的年限也不同,一般需要5-15年,如此长线的投资对于贫困的家庭来说是极具挑战性的,存在极大的风险,这更加表明要实施光伏扶贫,就需要国家的更大支持;
6.最后是涉及光伏设配安装的相关障碍上,我们发现最大的障碍是经济成本问题,占38.5%,其次是发电效率问题,占25.5%,发电效率如果过低的话(特别是在南方湿度高、海拔低的城市),会延长居民收回总成本的时间,同时也就降低纯收入、提高装置受损的风险,而“技术”和“政策”两项持平,均占18%,技术问题居民所担忧的主要是在中后期过程中易出现损坏,影响使用、收益,因此我们希望有更多更好的政策来支持新余市居民,引领大家脱贫致富。
三、光伏扶贫的相关政策支持
2013年8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1638号),明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补贴标准为0.42元/千瓦(含税)。2014年4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全省光伏发电应用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14]56号),江西省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提供了两种模式的补贴:一种是初始投资补贴,一种是度点补贴,补贴标准定为0.2元/度电,补贴期20年。
依据近年国家及省级政府的政策支持,贫困家庭可依据相关政策申请补贴;此外,新建光伏发电项目的企业也可获得补助。
四、贫困家庭所忧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一)从成本上看
进行光伏扶贫的对象都是贫困家庭,或相对贫困的的家庭,而太阳能光伏装置的成本都是较为昂贵的,约为6-8元/W,若购买光伏装置对其家庭是一大负担,倘若出现质量问题,不但不能进行正确的扶贫,反而雪上加霜,所以很少有家庭可以接受。
如能从经济上根本的解决问题,可省去光伏扶贫路上的一大障碍。
实际解决方案可以有官方政府组织解决,推行“贫困家庭-光伏企业-金融机构”三体式方案。由政府部门组织贫困家庭、光伏企业、金融机构沟通,光伏企业根据家庭住房户型选择推荐或自主针对性的设计光伏系统,并进行成本价格评估再报价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出资购买光伏设备,为贫困家庭安装,贫困家庭经使用光伏O备所发电量输送国家电网可获得相应的资金及而外的政策补贴,金融机构可从贫困家庭售电的资金和补贴中获得相应的返酬以补偿前期耗资,直至还清购买前期购买设备的总成本及利息。政府部门从中起到协同沟通作用,为三方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并为交易提供担保责任。如此一来可大幅减轻贫困家庭在光伏装置前期总投入的压力。
(二)从政策上看
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家庭发电量和地方电价加大进行补贴力度,使贫困家庭增加收入来源。
(三)从技术上看
实际规模生产的光伏组件效率: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6%-18%左右,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5%-17%左右,非晶硅太阳电池是指薄膜式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为10%左右,近几年光伏组件效率达到瓶颈,难以上升,一时想靠发电效率来提高收益有些困难,但在后期使用中,若能获得良好的售后服务保障,也可为贫困家庭节省大量的维修资金。
五、调研情况小结
我国光伏发电发展的症结:
在新能源中,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较高成本的居高不下是太阳能发电在国内产业化运作中的主要难题。经过调研,发现高额成本主要来自于材料欠缺和技术垄断。由于从硅矿提取太阳能 级晶体硅(99.9999%)的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德国和日本厂商手中,在全球太阳能 光伏发电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太阳能级晶体硅提取技术的垄断为这些国家带来了及其丰厚的垄断利润。市场方面的情况同样及其严峻。新能源是一个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甚至军事安全的重要领域。拥有新的能源技术,在将来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的时候,国家就可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幸福。拥有此技术的国家通常会维持技术的垄断,但也会根据自身和国际环境做出变化。我国是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想通过引进外资来消化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但目前看来收效并不明显,我国的民族企业并没有完全习得先进技术,在很多情况下 是外资一旦撤走,我国企业便不能运转。
解决方法:
1.政府出台相关措施,鼓励银行向民族企业借贷,促进民族企业发展。同时,完善相关体制,对新能源进行统一的管理,为新能源建立“绿色通道”,加快推进新能源的步伐。要实行“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科技服务体系联动”的机制。
2.建立适当的人才激励制度。鼓励学生出国留学学习先进技术,同时创建良好的企业氛围、采取增加薪酬等措施吸引外国留学生回国工作。我相信大部分出国留学 生是愿意回国工作的,因为文化差异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3.政府应完善法规,加强反垄断法的建设。制定合理有效的法规,诱使技术扩散,防止垄断的形成。单靠民族企业自身去学习外来技术是不够的,通常外企对技术会有严密的封锁,所以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去打破垄断。比如政府可以同时引入 多个跨国外企,在国内市场形成激烈的竞争。通过给跨国公司施加竞争压力来加速技术扩散。
南昌理工学院全省光伏扶贫调研队通过实地考察调研、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问题解决等全方位对新余市光伏扶贫进行考究,获得真实数据,进行准确分析,望此调研报告对光伏扶贫事业可起绵薄之力,对树立中国梦,全面建小康,打响脱贫攻坚战起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东,朱法华,王圣.《我国燃煤电厂“十二五”期间新增烟气脱硝费用测算》[J].
[2]李成仁.《 电力市场中可中断电价机制设计》[M].
[3]刘林,李立理,王鹏.《国内智库机构关于当前中国能源安全的观点分析》[J].
[4]靳晓凌,张运洲,尹明.《欧洲电网发展趋势及联网技术路线分析》[D].
关键词:光伏电站;前期工作;项目管理;可行性研究;太阳能发电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2-018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2.088
1 概述
作为国家大力扶持的新型能源建设项目,光伏电站建设不仅吸引着众多能源投资企业的目光,其作为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也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认可。光伏电站项目前期工作涉及面广、程序复杂、政策性强,对整个项目能否快速建成并顺利投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能源局2013年出台了《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为有序开展光伏电站项目前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项目前期管理仍存在着与电网规划不协调、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支持性文件审批滞后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因此,必须在进一步理顺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的不利因素,不断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效率与质量,才能保证光伏电站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2 光伏电站项目前期工作流程
2.1 项目前期工作
光伏电站项目前期工作主要是指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之前(即开展建设前期工作之前)需开展的相关工作,具体包括项目规划选址、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支持性文件办理、政府核准、报备等过程。
2.2 前期工作流程
2.2.1 项目前期考察和规划选址。光伏电站项目前期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工作,具体包括:对项目地理地形资源、周边环境条件(交通、水电、物资采购、市场劳动力等)、电网结构及年负荷量、消耗负荷能力、接入系统的条件和当地电网公司的政策等考察分析,编制项目选址调研报告。与地方政府初步沟通,取得上级主管部门认可和支持。
2.2.2 项目可行性研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论证,具体包括: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审查,项目备案申请报告编制,项目进入所在省(市)的备案名单。
2.2.3 评估决策和支持性文件办理。根据需要编制项目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水土保持、压覆矿产、地质灾害评估等专题评估报告,获得省(市)相关部门的批复文件。
2.2.4 政府核准、报备。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申请报告,获得省(市)发改委的核准批复文件,光伏电站项目进入所在省(市)的年度实施方案。
3 光伏电站项目前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光伏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具有流程节点多、时间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等特点,在整个过程中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应根据实际明确各环节的工作重点和难点,积极研究解决,确保项目前期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3.1 与电网规划不协调
近年来,光伏电站项目在地方招商引资中不断升温,项目建设呈现出需求急、工期紧等特点,而随着电网公司对电网规划计划管理的不断强化,如果光伏电站项目前期工作中不注重与电网规划的协调衔接或未考虑电网规划的动态调整,将可能严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甚至导致产生不必要的重复投资。
3.2 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
光伏电站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涉及多个专业,不仅要求参与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政策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更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否则将可能导致引用的资源数据不准确,细节问题考虑不深入、不全面,严重影响后续工作开展,方案比选、成本收益率分析环节的工作失误将会导致重大损失。
3.3 支持性文件审批滞后
光伏电站完成项目备案后,应抓紧落实各项建设条件,按要求办理规划、土地、环评、地灾、压矿等相关支持性文件。随着法制体系的逐步健全和群众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审批程序越来越严格的同时,征地拆迁、线路选线等前期协调工作难度也越来越大,甚至会导致已经批复的路径被迫调整,诸多的利益冲突极易造成项目前期工作受阻。
4 做好光伏电站项目前期工作的策略和建议
4.1 建立沟通机制,衔接电网规划
光伏电站项目前期工作中,要与属地电网公司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主动了解电网中长期规划目标和项目储备情况,既要从项目本身做好经济合理方面的考虑,更要兼顾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有序,推动电网和电源之间的和谐发展。应充分考虑电力需求和电网建设实际,取得电网公司的支持,共同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地方实际特点,对光伏电站的具置选择进行讨论,落实需要建设的送电走廊和接入变电站间隔,让资源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效优化,实现光伏电站建设与电网总体规划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完美衔接。光伏电站项目与电网规划的协调统一、有机结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项目前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工作难度。
4.2 秉持认真态度,确保可研质量
深化光伏电站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需要选择一支高素质的、有专业资质的团队来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要紧密切合现场实际,建立在对项目相关建设条件进行充分调查、勘查的基础之上,确保各类资源数据来源准确,决不能是仅仅对于以往类似项目可行性文本的简单修改。要依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涉及到建设条件和环境、系统接入方式、投资收益等关键环节,要有足够的研究深度,重点关注当地电网消纳或限电情况、接入系统的电压等级、接入间隔和送出线路的核实、项目内部收益率估算等问题,通过多方案比选,确定最佳可行性建设方案,避免盲目决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3 优化业务流程,协同推进工作
光伏电站项目前期工作的启动要提前做好准备,按照总体的目标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推进计划,明确各阶段性工作内容和完成时间,要重点针对评估决策和支持性文件办理阶段的工作进行业务流程梳理和优化。组织专业评估阶段,可同时进行多项专业批复文件的基础资料编制工作,如:同时委托多家单位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接入系统可行性报告等。支持性文件审批办理阶段,对可以交叉或同时进行办理的前期审批文件可以同步办理,对有先后关联次序的前期审批文件,要加强计划衔接和过程管控,确保高效快速办理。项目的前期协调工作要及早谋划,对征地拆迁、线路选线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有充分预想,并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4.4 争取政府支持,主动破解难题
光伏电站项目前期工作要紧紧依靠地方政府,做好有效的沟通与汇报,加强对绿色能源、绿色经济的宣传,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和群众对项目建设的正确认识,争取理解和支持,营造互信共赢的良好环境氛围。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出台支持项目建设的具体政策或指导意见,明确政府各职能管理部门职责,力争将项目建设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依托地方政府在土地征用、民事协调等方面给予的支持,及时化解项目前期工作办理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切实有力、有序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实。同时,更要充分尊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办事程序和工作要求,依法合规办理相关手续,避免因沟通不畅造成项目前期工作受阻。
5 结语
项目前期工作是项目实施的基础,是把发展战略和规划构想转化为项目实施的关键阶段,因此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至关重要。近年来,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方兴未艾,前期工作尚未形成相对较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只有不断创新管理,紧紧把握规划、可研、流程等关键要素,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着力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段,优化工作界面和工作流程,在工作中突出进度、确保质量,才能深入高效地抓好项目前期的全过程管理。
参考文献
[1] 吴雷平,吴永利.浅析电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应对策略[J].科技与生活,2010,(21).
[2] 苏炳环.电网项目建设前期工作难点及对策[J].广西电力,2011,34(1).
[3] 潘高峰.浅谈电力企业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管理
[J].理论探讨,2012,(11).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典型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1.003
1保定市精准扶贫的基本内涵
保定市,地处京津冀的重要位置,在“精准扶贫”问题上,一直以在该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积极遵循“精准扶贫”的全面实施,同时也符合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严格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计划部署,围绕以“1+3+5”模式为格局的扶贫工作开展,以促进贫困群众、贫困地区的经济收入为核心,解放被扶贫地人员思想,在主动对接北京天津河北协同发展规划的同时,以特殊变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市场进行扶贫,对接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利用这些地区的优势企业,独特工业和商业资本,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扶贫成效上,防止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情况出现,全力推进全面准确的扶贫。突出发挥组织支持、社会保障、群众主体协力、市场调控和政府主导“五大功能”,为了推进200个村15万人逐步实现脱贫,实现2017贫困县综合扶贫和人人脱贫的目标。实施精准扶贫,准确扶贫,特别需要在加大扶贫总量的同时,努力加强扶贫供给方面的改革,提高扶贫的精准度。任何一个地方都要脱贫,农民都需要致富,特别是在工业制造等方面贫困的地区,加强扶贫开发和供给侧方面的改革,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可以说,保定市摆脱贫困和精准扶贫的新动力就应当来自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精准扶贫
“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以往的“需求侧改革”的新概念,内涵是以结构性改革为主要改革方向,主席强调过:“在适度扩张总需求的同时,也应当努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完善供应体系和效率”。精准扶贫中的“帮助”和“贫困”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供求关系。在繁重的脱贫任务中,要科学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重点就在于是否实现精确扶贫。事实上,当精准扶贫作为顶层设计推出时,也在公共政策中予以呈现。同时精准扶贫是政府的一项基本政策。
精准扶贫这一概念,正是传统扶贫方式的转型推进。国家顺应时事适时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精准扶贫和供给侧的改革,用改革的办法使扶贫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修正要素配置结构,提高社会攻击的质量,同时改善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社会供给政策和现代社会的需求更加匹配。从供给侧改革视角来看精准扶贫就是说以扶贫投入侧为切入点,把钱真正花在实处,把扶贫真正扶到核心上,并以此助力精准脱贫。
3现状分析
3.1保定市扶贫现阶段成果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保定市扶贫办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和省委的政策与精神,把精准扶贫和供给侧改革作为民生之本、重中之重。保定市领导将实事求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扶贫机制、科学的整合规划结合到一起服务于精准扶贫,明确精准扶贫对象,加大富民产业的建设和稳定就业扶持力度。突出发挥组织支持、社会保障、群众主体协力、市场调控和政府主导的“五大功能”集中主要力量,解决精准扶贫中的各项困难。注重精准扶贫的进程、吸收借鉴优秀的扶贫措施,全面推进各项产业扶贫的融资与集资,支持贫困地区的迁移和重建,以特色生态推动经济发展,着重关注贫困地的教育事业和毫不动摇的社会保障这些精准扶贫项目。不仅如此,还首创性的将农业、金融业、光伏产业、股份合作产业、互联网旅游、电子商务、土地搬迁、和农村就业与扶贫进行相对接,全面助力扶贫发展。
保定市精史銎豆步立156个扶贫单位,在204个贫困村都派出了工作组帮扶,省级帮扶单位共108个分散在156个帮扶村内,其他县安排帮扶了721个村,不折不扣的做到了全保定贫困村的全覆盖。强化基础扶贫保障措施,建立责任到人的目标体系,实行职责分工控制的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目标和任务,同时对扶贫队伍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尽全力协助贫困县有关部门,确保所有工作的执行到位。特别是在基本的条件最差,相较而言脱贫难度较大贫困县,保定市采取了多项不同措施进行重点扶贫。
不仅如此,政府还联系了其他精准扶贫示范村,旨在帮助贫困的原因,促进精准扶贫信息的完善,促进收入增长的各类产业发展,总的来说即是将促进贫困人口收入为重点的行业作为扶贫突出手段,建设特色产业区或公园,对村干部和领导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同时丰富自身扶贫业务,培育一批辐射范围大的新型产业发挥其带动作用;引导一批贫困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逐点推进,提高保定市扶贫总体水平。
截止到2016年底,保定市的贫困人口总数从“十二五”初期的不到140万减少到只剩31万人,唐县、易县等突出典型已经进入小康时代,2017年博野县、望都县等5县预计整体脱贫。
3.2保定市精准扶贫突出典型
3.2.1保定涞水:新模式促进新发展
涞水县的下明峪村是保定市扶贫攻坚的突出典型之一,他们村利用本村的优势,形成了其特有的在远靠林果,近靠兔,中期靠大棚保收入的思路。
2012年,下明峪村开始起用新的扶贫模式,即政府负责提供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农户提供土地、劳力等并可以作为股份入股(如食用菌基地的股份合作制,脱贫增收效果十分显著),合作社负责基地的经营,金融机构负责资金的提供。随着下明峪村脱贫致富工作的进展,下明峪村的道路、水井、自来水管道、街道环境等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提升改善,各家各户都安上了卫星电视。下明峪村下一步还计划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
3.2.2易县“旅游+扶贫”让贫困群众搭上致富快车
易县位于保定市西北部,2011年被列为特困地区。但同时其农业规模大,旅游资源丰富,该县结合本县的县情,因地制宜地实施“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带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在2012年成为扶贫攻坚示范区。
(1)建设“旅游+扶贫”的新模式。
在易县辖区内,不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多处文化遗迹和文保单位,林木覆盖率高,是联合国命名的第一批“千年古县”。虽然资源丰富,但如何利用,如何让群众又快又好的实现脱贫梦,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该县从自身拥有的资源和优势出发,抓住发展机遇,规划确定了清西陵、紫荆关、洪崖山、狼牙山、蔡家峪、易水湖六大旅游扶贫区域,设立了52个旅游精品村,满族文化、长城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各种文化丰富多彩,相映生辉。通过扶贫脱贫工作的不断努力,形成了全新的“旅游+扶贫”模式,希望将易县的旅游资源由多变为强,以实现经济的长远发展,以促进脱贫梦的早日实现。
(2)培育四大“旅游+扶贫”新业态。
易县立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和优势,针对各村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对策,有效将各村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发展有特色的旅游业态。
易县安格庄乡的金坡村、新东古县村等村,邻近景区,因此对这样的乡、村实施旅游经营的模式,在村里开办农家乐等,由贫困群众直接经营取得收入,还可以开办小超市、小便利店等,既便利游客又能提高收入,增加贫困群众的非农劳动收入,有助于他们脱贫致富。
游客到景点旅游,通常会需要导游或接待服务人员,而最合适的人员便是熟知当地情况的村民,对这一现状,易县实施了旅游务工的业态,鼓励当地贫困居民参与接待服务,挣取劳务。游客旅游结束后,往往会想买一些土特产和在城市买不到的东西,这就启发了易县实施旅游产品的开发,如农村的柴鸡蛋、药材和一些农产品,还有手工业产品如手工鞋垫、刺绣、编织品等等,大幅提高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易县还成立了旅游扶贫合作社,贫困群众可以以各种形式如以人力、土地等入股,然后就可以参与经营,取得分红,增加收入。易县现已成立18个旅游扶贫合作社,共吸引了900多个贫困户入股,是易县旅游扶贫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显著成效的举措。
(3)实施“旅游+扶贫”新工程。
易县由于大多是山区,其基础设施都还较为落后,不利于旅游业的发展,易县决定由政府投资建设道路、停车场、公共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同时,村民大多出身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经营技能有限,针对这一短项,易县开办专题培训,旨在着重提高旅游经营、务工人员的经营和服务技能,促进本县旅游业更好的发展,贫困群众的收入有更多的提高。贫困群众通过旅游业来脱贫也需要启动资金,本就贫困的经济条件,资金也十分有限,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易县对从事各类旅游经营的贫困户给予了不同档次的资金补贴支持或贷款,以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问题。易县的旅游扶贫成效显著,已帮助6000多名贫困群众解决了贫困问题,实现了脱贫梦。
3.2.3唐县齐家佐乡发展六大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唐县齐家佐乡党委、政府在扶中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大力推进林果产业、旅游产业、家庭手工业、光伏发电产业、电商扶贫产业、林下制种产业六大扶贫产业的发展,以实现老百姓的增收脱贫。
4结论
从供给侧角度来分析精准扶贫之所以没有非常系统的实现可以得出很多结论,包括完全由政府主导的贫困识别机制系统和多年以来的传统习惯,还有贫困群体缺乏反抗斗争精神,对国家政策和方针的不了解,以及低投资和缺乏政府的资助,还有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要实现真正准确的扶贫工作,首先,要在保定市开展贫困普查,对贫困村实施分类管理,对村的精准扶贫实施要有保障,要有利于扶贫政策的制定。在供给侧投入和精准识别环节,除了对现有的自上而下的系统进行整改,还应该基于融合的贫困群体的目标。提醒建议贫困农户参与组织自下而上的机制,而非独立的第三方社会福利机构如当地民间组织、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利益相关者的协助和监督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如此,还应当大大减少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排斥和可抗性问题。此外,要改变贫困群体和政府对扶贫模式的既定概念,创新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手工业、光伏业等旧产业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增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精准扶贫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扶贫到户机制调研报告(内部报告),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局、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R].2013.
一、商事法律服务的专业律师团队
准确的市场定位与先进的执业理念是取得成功的前提。陕西融德律师事务所秉承“大度、诚信、细心、沉稳、积极、担当”的执业理念,坚持“高端、专业、精深”的法律服务理念,以企业商事、投融资法律服务为主要业务发展方向。重点为客户提供商事运营、上市、投融资、高科技成果研发及转化方面的各类法律服务。该所始终执着于专业化分工,坚持各专业的纵深发展,立志将各专业团队的律师打造为该方面的专家,成为该方面的行家里手。
人才是专业化法律服务的基石,陕西融德律师事务所自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广纳有识之士,不断吸引海内外专业法律人才的团队建设理念,现有执业律师26人,其中有商事法律知识背景的博士3人,硕士5人,全部律师均具备法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及学士学位,其中多位律师长期在上市公司、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及国有大型企业的法务部门工作,在相关方面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高素质、高效率、勤奋踏实、充满活力是这支律师团队的最大特点。
在律师团队建设方面,该所恪守专注企业投融资及技术创新法律服务的建所理念,精心打造了金融证券、公司企业、建筑地产及知识产权与涉外四个律师团队。
第一,从事银行、保险、证券与公司上市法律服务的金融证券团队。
该团队在银行信贷、企业上市、债券发行及境内外企业投资并购等方面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曾为多家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上市和证券法律服务。先后编写了国内企业境内外上市法律与操作流程、新类型银行业务与担保类书籍数十册。已与香港薛冯邝岑律师行、香港南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香港正立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和美国Crowe Horwath(国富浩华)等多家境外投资服务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内地企业境外上市,投融资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第二,从事企业投资、并购、股权与企业清算法律服务的公司企业团队。
该团队己成功处理了中国化工集团第六设计院的股份制改造,西安交大产业集团重组,西安交大与美国劳瑞德公司企业投资并购,明大企业集团投资并购及内部整合等一系列企业投资并购法律事务,前述工作均取得圆满效果,受到了客户的广泛好评,部分案例已汇编成册,成为投融资律师实务规程和模版。
第三,从事土地流转、房产开发、规划设计与建筑施工等建筑地产团队。
该团队长期从事土地流转、规划设计、融资开发、建筑施工、金融按揭等法律事务,擅长房地产开发的全程法律服务。先后为北京万通股份、香港和记黄埔、明大集团(纳斯达克上市)和西部投资集团等海内外大中型房地产企业提供房地产开发法律服务。其中,对和记黄埔的专项服务,开创了西部地区商品房开发律师全程服务的先河。
第四,从事专利、商标、版权和商业秘密与涉外的知识产权与涉外团队。
该团队已成功处理了轰动海内外的化工六院、西北化工设计院与美国通用集团专利和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案,收藏杂志社著作权纠纷案(经最高人民法院判决胜诉),美国格林派克公司与南京空气净化设备公司中外合资纠纷等一系列知识产权及涉外法律事务。以上成功案例在为客户挽回巨额损失的同时,也使本所成为西部地区在知识产权及涉外法律服务方面有较大影响力的律师事务所。 规范化、公司化的管理体系是业务发展的保障,该所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推进规范化、公司化的管理体系建设,并以主任为领导核心,建立了三个职能机构:法律业务部、事业拓展部及行政事务部。事业拓展部负责业务开拓、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等事务;行政事务部负责全所日常后勤管理、财务账目及预决算、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等事务。法律业务部为本所核心业务机构,设有金融证券部、公司企业部、建筑地产部、知识产权涉外部等四个业务团队。
在业务团队的管理与建设方面,该所突破本地律师事务所的传统运作模式,创建了一整套新型团队管理模式,即全所律师为一个整体,四个专业团队分工不分家,按照既有分工又有组合的原则,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四个专业律师团队在主任统一领导下,即可按照不同的业务类型独立运行,又可根据客户需求或具体法律事务的特殊要求,由不同团队的人员组成专项业务小组,这种创新的团队管理模式优势明显,已经取得了客户及市场的高度好评。
二、专业精准的商事法律服务产品
准确的市场定位,先进的执业理念,优秀的律师团队,给陕西融德律师事务所带来了丰硕的职业成果与众多优质的客户,本所全体成员也用不长的时间向广大客户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先后成功处理了数十件社会影响或诉讼标的巨大的诉讼与非诉商事案件,并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商事法律服务产品。
第一,以金融证券保险案件为内容的法律服务包。如中信银行西安分行与恒通集团借款担保纠纷案、建行陕西省分行与海南证券公司巨额资金拆借纠纷、交大产业集团与西安银行存款侵权纠纷等:
第二,以公司企业类案件为内容的法律服务包。主要案例有西安华陆集团(化工六院)股份制改造,交大药业集团重组,浙江慈源市、延安市、西安市等数家BOT投资项目的法律运作,陕西太昌房地产开发公司股东出资纠纷等;
第三,以建筑地产类案件为内容的法律服务包。主要案件有北京万通实业公司房地产开发纠纷、陕西省五建与富平电力局建筑施工纠纷、西安雁塔建设集团房地产开发建设纠纷等:
第四,以知识产权类案件为内容的法律服务包。如轰动全国的贾平凹著作权纠纷、陕西电视台“开坛栏目”著作权纠纷、收藏杂志社著作权纠纷案(经最高人民法院判决胜诉)等;
第五,以涉外类案件为内容的法律服务包。美国格林派克公司与南京空气净化设备公司中外合资纠纷案,轰动海内外的化工六院、西北化工设计院与美国通用集团专利和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案,交大产业集团与美国劳瑞德公司企业并购案等。
融德律师并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他们已将目光盯紧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及科技自主创新方面的法律服务。经过与有关客户的充分沟通和对行业的深入了解,在大量前期知识储备工作已经完成的基础上,本所律师团队已经为省内大中型项目的开发建设,各类型新区、开发区的运行,光伏发电、航空制造等特殊制造业建设生产拟定了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服务方案。以光伏发电行业为例,律师团队已为其制定了包括国家行业政策指引,政府优惠措施的申请及享受,金融资金的获取,技术成果的研发转化,专利申报,产品销售等在内一整套详细而完备的法律服务方案,前述方案已经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现正在逐步推进实施。可以预见,上述法律方案的实施一定会为相关产业及客户的发展代来巨大的支持与帮助。
三、贴心服务,赢得高端客户
1、靠学习深化科学发展理念。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的学习,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实现“两个深化”:思维方式向科学发展理念深化,工作方式向创造性工作深化。把国家宏观政策的“双防”转化为邯郸发展的“快”,把国家产业政策的“紧”转变为邯郸发展的“好”,努力保持邯郸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2、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落实全省重点项目现场会议精神为契机,一是全力推进“三个一百”重点项目,及时掌握动态,适时提请市领导现场办公,分片组织现场推进,协调解决问题,明责加压促动,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跟踪推进省部属企业扩张再造项目。邯钢结构优化产业升级项目、天铁铁前系统改造工程、新兴铸管综合技术改造项目、峰峰集团煤化工项目、邯矿集团2×30万千瓦矸石电厂等项目要积极加快进度。三是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申办力度。组织项目专题申办小组,积极推进邯黄铁路、石武客运专线、邯长和邯济铁路复线前期工作。加大青兰高速二期建设、邯武快速路以及主城区“两路四延”工程等在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力度,力争尽快建成。
3、谋划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协调推进美的北方基地项目,全力确保美的集团年产350万台空调项目顺利建设。积极推进中船重工邯郸高技术产业基地制氢装置、特种气体、空气净化设备、OPC鼓等24个系列产品项目,力争汉光产业园和派瑞科技园项目一期尽快开工建设。
4、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全力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协商引进的中船、美的、中棉、中化、中粮“四中一美”项目,做好跟踪对接,争取尽快开工。会同配合有关部门、县(市、区),加强与中纺集团、恒天集团、美旗集团、冀东机电、中国五矿、中国外运等战略投资者的跟踪对接,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5、努力化解要素瓶颈制约。成立铁路项目和运力跑办专题小组,加强与铁路部门热线沟通,加快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缓解重点企业运力需求;对腾龙纺织、彦亭活性灰、邯郸县无缝钢管等省重点项目,与土地部门联合争跑,着力破解项目建设用地难题;对新峰水泥、德源纺织搬迁改造、海盛威高仿真面料等存在资金缺口的项目,协调金融机构与项目业主现场对接,缓解资金紧张。
6、开展节能减排集中行动。对100家能耗大户,邀请国家级专家分行业指导研究循环经济技术路线;对100项重点减排工程,进行一次集中现场督访;对列入淘汰范围的落后产能,建台账,定时限,指导有序淘汰。
1、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和省颁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夯实环保工作基础。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注重调研和善于思考,不断提高领导综合素质,提高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健全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参与环保工作的积极性。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咨询、听证、联席会议等制度,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实行建设项目环保“首评”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探索河流生态补偿,动员全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严格环保目标考核。
3、进一步明确重点,确保总量减排任务圆满完成。积极实施省“双三十”、市“双百”和限期治理工程,多措并举,确保完成。加快脱硫工程进度,实现钢铁、电力行业脱硫工程的新突破。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力争年底前市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及各县(市)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
4、进一步严格执法,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组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对饮用水源地、子牙河流域、生态水网沿线、化工区、马头工业城等流域、区域的综合整治。全力开展环境隐患百日排查行动,加大环保后督察力度,解决久拖未决的遗留问题。
5、进一步强化服务,积极为企业和基层提供支持。搞好项目、技术、资金支持。积极为企业帮办、跑办项目,想方设法让项目早日开工。建立技术信息数据库,加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切实加大资金争跑力度,争取全年争跑污染治理资金突破亿元大关,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资金保障。
1、关于立体化交通辐射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络,加快主城区中轴延伸工作,2008年中华大街南延至马头全部贯通;机场路南延至成峰公路,2008年启动前期工作,力争2009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10年完成;开工建设邯武快速立交桥工程,2009年建成;2008年完成柳和街、岭南路、百花大街等城区内10条群众关心的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强邯郸与周边的立体交通连接,强化我市中原地区物流中心地位。
2、关于旧城和城中村改造问题。认真落实省委“三年大变样”要求,三年内启动旧城区73片拆迁改造;城中村改造启动建成区内50个城中村,完成拆迁量80%。2008年城中村改造启动拆迁改造13个村庄,实施拆迁60万平方米。
3、关于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展开建筑节能工作,市主城区新建居住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全部执行节能65%、50%的设计标准,各县新建居住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达到60%。做好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开发应用工作,市主城区太阳能应用率2008年底达到30%,2009年底达到50%,2010年底达到100%。积极鼓励和支持新建住宅的楼梯间照明、庭院照明、草坪灯采用太阳能光伏照明技术。
4、关于建筑市场管理问题。坚持总量控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提升市场竞争主体实力。强化行业管理,实行行业自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加大建设市场行政执法检查力度,依法规范竞争主体市场行为。实施市场退入机制,对违法违规市场主体,要建立不良记录制度;情节严重的要清出建设市场。
1、强化对全市城乡规划的调控指导,健全完善规划管理机制。加快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实行集中统一、责权明确的城乡规划体制,实现城乡规划机构全覆盖。确立科学的规划编制体系、权责清晰的监管体系和严格的规划实施制度,对主城区规划工作强化直管,对组团城区和各县规划编制实施加强指导和联管,对乡(镇)规划加强指导,切实发挥城乡规划的统筹协调和指导作用。
2、围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加大规划编制力度。尽快推进城市四期总体规划按程序报批工作,力争年内报国务院审批;加强城市控详规的编制力度,提高编制水平,尽快实现控详规全覆盖;加大民生类规划的编制、管理和执行力度,提升
人居环境,加强城市供热、供气、供水、排水、污水、道路、公交等基础设施规划的编制力度,超前编制,体现前瞻性,保障好市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需要。
3、施政为民,问政于民,提高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力度。完善配套的公开制度和管理办法,奠定规划参与基础;制定相关制度办法,畅通参与渠道,让当地政府、基层组织、市民群众在规划的编制阶段介入参与;让市民群众、社会各界和专家意见一起成为规划决策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尤其是与市民生活休戚相关的项目,引入项目市民参与制,在项目方案审批的初期,充分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在竣工验收中,让小区居民和居委会共同参与,接受监督,体现以人为本,公开公正和公平。
4、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创新上下功夫。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引入国内外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在重要地段、重要节点打造城市精品和亮点。健全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专家审查制度,发挥规委会和专家的作用,推进科学决策。同时,在体制机制、监督管理上做到求实创新,不断完善。
1、城市路网。继续完善主城区“小内环”(联纺路、陵西街、渚河路、滏东大街)主次道路改造,打造主城区畅通的城市道路环境;对连接机场出入市口的南环路等道路进行路灯亮化改造,打造我市亮丽的窗口形象;完成20条小街巷改造,进一步改善市民出行环境。
2、城市公交。搭建都市区“1+8”组团大公交线网框架,开通永年、广府古城、肥乡、成安等卫星城线路;对城区线网进一步优化,构建多点放射、便于换乘的市内公交线网格局,构筑方便快捷的公交网络;下大力气解决公交停车拥挤问题,完成丛台路、浴新大街、陵园路等100座候车廊及港湾式停靠站建设,提高公交硬件设施保障能力;加快车辆更新步伐,淘汰超期服役车辆,全年实现更新车辆300部,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
3、污水处理和截污工程。今年上半年要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并投入试运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由现在的每日20万立方米,提高到30万立方米,增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结合主城区生态水系建设以及东污水扩建工程建成投运,完成滏阳河、沁河、支漳河、渚河、输元河“五河”污水截排工作,完成管线清淤和截留井施工建设,逐步改善“五河”生态环境。
4、城市供热。着力解决热源不足的问题,全面完成铁西供热锅炉建设并投入运行,督促邯电机组改造和马头电厂30万机组建设,新增集中供热能力300万平方米。同时加快配套管网建设,完成9条供热干支线管线铺设,加大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力度,提高供热保障能力。
5、城市绿化。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抓实生态水系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努力打造宜居和谐城市环境。强力推进主城区“四河一湖”生态水系建设,初步形成水清可用、岸绿可憩、文化可品、景美可赏的亮丽景观带、水林风景线;强力推进公园绿地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丛台公园、龙湖公园、滏阳河带状公园、沁河带状公园和滏阳公园“五园”建设;强力推进城市绿化、亮化和美化工作,加大对309西口、五交口、中华大街南北口、107南北口、高速连接线等主要出入市口的改造工作,结合道路新建和道路改造,新建一批街头游园和绿地,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场所。
6、城市供水。加快供水设施更新改造步伐,拓展供水管网覆盖区域,提高城区供水能力;加大供水市场延伸和大用户发展,完成邯宝钢铁、纵横钢铁和邯钢新区供水工作,加大关闭自备井力度,提高供水量,降低产销差率;加快高开区自来水加压站建设进度,满足该区域用水需求;加快羊角铺水源地泵房建设,全力保证城区用水。
7、城市供气。加快供气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谋划建设马头天然气站,满足当地用户需求;加大老化庭院管网改造力度,完成3个居民庭院改造工作,提高燃气安全系数;在拆除铁西3万立方米储气柜的基础上,新建完成10万立方米储气柜,确保2009年春节前投入试运行,将主城区煤气储气能力由18万立方米提高到25万立方米,进一步增强煤气调峰供应能力,满足市民生产生活需要。
8、城市防汛。针对城市防汛设施建设滞后的现状,加大防汛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排水管网新建、改造步伐,完成改造泵房10座。完成滏阳河西岸防汛应急泵站建设和青年河综合改造任务,在抓好管网日常清掏的同时,加快防汛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城市泄洪排涝能力。
9、精细化管理。按照精细化要求,重点解决好行业管理工作中的粗放问题,完善行业标准,制定作业流程,强化工作考核,做到每项工作都有标准,有目标、有责任、有检查,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
1、深化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城市科学管理能力。加强理论学习不放松,深化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加强作风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树立科学理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统筹理念,提高驾驭全局能力;树立开放理念,提高改革创新能力;树立人本理念,提高构建和谐城管能力。
2、加大主城区早夜市和便民市场规范设置力度,进一步方便群众生活。科学划定早夜市市场,严格按照“四统一”标准审批设置,“五统一”标准规范管理。今年底,在主城区设置和规范14处便民市场、20个高标准早夜市。
3、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在服务能力上取得突破。以景观标准新建改建一批公厕和垃圾中转站,2008年新建15座公厕、改建12座公厕,切实解决群众如厕难问题,提高生活垃圾的中转能力;购置20辆垃圾自卸车和一批垃圾清运三轮车,确保城市垃圾的日产日清。同时,在主城区新增更新维护配置绿色环保果皮箱1500个,方便市民群众垃圾投放。
4、创新环卫作业新机制,全面提升城市整洁程度。深化环卫作业标准化、长效化管理,主城区全面推行“称土计量法”道路清扫作业检查考核机制,扩大新型清扫工具使用范围,做到全市街路环卫作业管理的长效化目标;强力推进薄弱部位治理,强力推进小街巷和城乡结合部、环城路、铁路沿线、集贸市场周边等薄弱部位环境卫生治理,解决这些薄弱部位的脏、乱、差现象;加大两站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清扫保洁做到全天候,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打造亮丽“窗口”形象;增购机械化清扫车5台、洒水车2辆,2008年,使机扫率达到37%。
5、抓好垃圾项目建设,在综合管理利用上取得新突破。启动装修垃圾收运工作,对有资质清运车辆安装GPS卫星定位监控设备,实现建筑垃圾“零”污染目标;提高生活垃圾进厂率,对小街巷要实施定时收集沿街垃圾,做到源头管理,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快生活垃圾填埋气发电CDM项目建设进度,年底前一台发电机组并网发电;加快我市新的医疗废物处置厂建设步伐,力争年底建成投运。
1、建立多渠道筹措廉租住房工作机制。在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插建)一批,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约20000平方米、400套廉租住房;政府出资租一批50平方米的二手房,约13000平方米、260套廉租住房;购买一批50平方米二手房,约5000平方米、100套廉租住房。
2、规范商品房预售监管机制。成立商品房预(销)售服务大厅,凡2008年1月1日后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商品房均进驻房产交易大厅销售,使房产交易大厅真正成为居民选房、购房的首选场所,6月底前完成;制定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完善商品房预售合同网上备案制度,加强对商品房预售全过程监管,年底前完成;调整充实房产执法队伍,加大对违法预售商品房的查处,对违规预售商品房的开发公司从严处罚,并在新闻媒体曝光,置于广大居民的监督之中。
3、完善旧住宅区改善中涉及资金筹措、项目管理、质量验收等方面制度。年底前完成10万平方米旧住宅区改善任务。
1、深入调研。针对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农村建设、农村政策落实、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几个重点领域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活动。每个课题都有县级领导带头,7月底撰写出调研报告。
2、7月份组织召开好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观摩会。
3、抓实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按照《2008年全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要点》要求,搞好全市“7·30”民主议政日活动。
4、进一步加大对乡村两级村务公开有关人员的培训特别是对乡村两级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做好村务公开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全面提高村务的质量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5、抓好惠农政策落实大检查。利用一个月时间在全市农村进行拉网式检查,确保粮食安全,丰产丰收。
6、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近期抽调专门人员下村调查摸底,总结典型经验,7月下旬召开新农村建设观摩会。
1、坚持密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力做好组织收入工作,重点加强营业税等增加地方财力的税种和专项收入的征收力度,努力增加地方可用财力。认真落实相关财税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向第三产业转移,建立大众化餐饮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支持服务业扩大规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资金的管理,推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坚持推进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落实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支持就业再就业的政策。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费补助。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助标准,财政补助资金由原来的40元提高到80元。加大支农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
3、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科学理财的动力。逐步建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体制,目前已经完成了《关于促进协调发展实施激励性财政体制的初步方案》。逐步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投融资机制,目前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完成了初期调研工作。探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制定和完善我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规章制度。
4、坚持大力提升财政机关自身建设水平。加强领导班子学习和作风建设,建立财政调研制度,班子成员下基层调研时间每年不少于两个月。深入开展“六型”机关创建活动,加速实现理财方式由粗放向精细的转变。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反腐倡廉体系。按照“双提”、“六条禁令”的要求,狠抓机关效能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民主评议工作,全力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1、进一步解放思想,谋划加快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新思路。一是完善“十一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民政工作科学发展方向,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统筹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二是完善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新思路,注重改善民生的政策体制和工作机制研究,注重低保与就业、医疗救助与合作医疗、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等深层次问题的研究探索,促进民政工作机制的创新。
一、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一季度指标预测
今年以来,青岛、潍坊两市根据全省经贸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按照“抓早、抓好、抓细”的要求,全面展开各项工作,促进了经济运行和重点工作的良好开局(见表1、表2)。
从经济运行的特点和趋势看:一是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1-2月份青岛市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技改投资完成51亿元,增长26%;预计一季度完成固定投资245亿元,其中技改投资168亿元,分别增长18%和24%。1-2月份潍坊市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技改投资完成52亿元,增长23%,全市共有34个项目建成投产;预计一季度完成固定投资230亿元,其中技改投资129.8亿元,分别增长24%和25%;在建过亿元项目共有18个,其中一季度新开工2个,20****年结转续建16个;储备项目2个。二是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良好。青岛市预计一季度重点企业生产增长17%,十大企业完成产值300亿元,增长8%。海尔、海信、澳柯玛三大家电企业,预计完成总产值160亿元,增长7%。青啤产销量分别增长15%和27%。一季度海尔集团投资5.5亿元的家电模具工业园、上汽通用五菱公司投资19亿元的30万辆乘用车、凤凰东翔印染集团投资1.2亿元的蜡染行业结构调整项目可竣工投产;南车四方股份300公里动车组、澳柯玛50万台冰箱、乐金浪潮手机等项目可达产。1-2月份潍坊市百强企业完成产值399亿元,同比增长34%;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8亿元,增长29.9%,实现利税33.7亿元,其中利润21.4亿元,分别增长31.2%和29.9%,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福田重工、巨能、昌邑石化等26户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超过50%,33户企业利税增长超过50%。有18户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5亿元,10户企业过10亿元。三是外贸出口增幅有所回落。受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国家调整出口政策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增速出现回落。1-2月份青岛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41.1亿美元,增长7.5%;进口30.5亿美元,增长35.1%。预计一季度出口增长16%左右,同比回落13.1个百分点。潍坊市预计一季度完成工业品出口16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同比回落10.4个百分点。四是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青岛市预计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亿元,同比增长17%,高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1亿元,增长18%;农村市场67亿元,增长15.5%。1-2月份,潍坊市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达到120亿元,增长2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2亿元,增长20%。从市场价格走势看,粮油价格基本稳定,猪肉价格平稳运行,蔬菜价格将逐步下降。3月份以后,随着天气转暖,本地蔬菜大量上市,蔬菜价格将逐步回落到正常水平。
从工业经济运行的面临的矛盾和困难看,主要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相关行业企业增支减利因素明显增加;资金、劳动力、运力等生产要素紧张的矛盾仍较突出;经济运行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降低等导致企业出口难度加大。
二、上半年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及主要指标安排
从与两市座谈和对企业调研情况看,总的感到,各地通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发展的思路更加明晰,科学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工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保持了良好精神状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有所回落,但总体上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投入持续增加,规模效益优势更加明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随着国家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公平、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等一系列建立和谐社会政策措施的逐步出台,以及奥运经济的拉动,消费品市场发展形势将继续看好,社会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新增企业活力增强,工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更加有利,工业经济有望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但是受美国经济放缓、国际原油价格连续攀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及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部分行业和企业组织生产经营难度增加,主要经济指标尤其是工业品出口增幅将出现一定回落。具体分析:
(一)工业投入保持稳定增长,对工业拉动作用增强。从对今年工业技改投资初步安排和预测情况看,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和去年基数较高的影响,各市投资增幅比去年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较高增长。初步预计,青岛市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6亿元,同比增长18%。20****年下半年投产的过亿元大项目12个,投资额80亿元;结转续建的过亿元大项目32个,投资额105亿元;一季度新开工的大项目达到60个,上半年预计投产的大项目10个,投资额65亿元。潍坊市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0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工业技改投入390亿元,增长24%。20****年下半年投产的过亿元大项目8个,投资额49.8亿元;结转续建的过亿元大项目16个,投资额82.4亿元;一季度新开工的大项目2个,投资额12.9亿元;上半年预计投产的大项目2个,投资额21.4亿元。这些大项目全部投产达产后,年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740亿元,利税125亿元。
(二)市场需求保持旺盛,社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更加明显。上半年,青岛市商品市场形势将基本保持消费快速增长,物价高位运行的发展态势,但部分生活必需品随着产销关系的改善和上市量的增加,价格将有所回落。国家“家电下乡试点工程”在青岛市五市三区已全面推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继续深入推进,将为全市消费市场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商业流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奥帆赛等重大节庆活动的举办和居民生活消费需求的增加,将形成多元化的消费热点,消费品市场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的发展势头,预计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7%以上。潍坊市随着全省糖酒会在潍坊的召开,城区流动人口会再次加大,进一步推动城区住宿餐饮业的繁荣,进而拉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预计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5%以上。
生活必需品价格走势将呈现多元化。从国内市场看,近期小麦价格较为稳定,预计二季度小麦市场价格可能出现小幅震荡,但不会出现大的波动。近期国内花生和大豆的价格呈现上涨态势,增加了食用油的加工成本,虽然当前花生油价格相对稳定,但后期价格上涨的压力较大;豆油价格受国内外市场影响较大,后期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今年以来,生猪补栏稳步增加,但近期出栏量难有大的增量,预计二季度生猪上市量将逐步增加。生猪市场供求形势将在年度中期得到改善,价格将随之出现一定程度回落。牛肉、羊肉随着气温升高需求量下降,价格将伴随猪肉价格出现回落。
农资价格继续高位运行。目前,国家加大了对农资价格的监管力度,并将对化肥市场出台一些支持政策,一定程度上将遏制化肥价格的快速上涨,但上半年仍将保持高位稳定运行态势。化肥市场供应将保持充足,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三)县域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对工业增长的支撑作用较强。青岛的胶州市工业基础较好,产业聚集度较高,已经形成了制塔业、集装箱业、制鞋业、纺织加工业等特色加工产业集群。上半年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5亿元,利税60亿元,利润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30%和32%。主要大项目有青岛中集公司特种冷藏设备生产项目、捷能集团一期年产石油钻机40套和泥浆泵300套项目、东盟木材公司的木制橱柜生产项目等,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59亿元,利税7.5亿元。胶州市经济总量占青岛市工业的10.9%,预计上半年拉动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6个百分点以上。潍坊市工业主要靠诸城、高密等重点市支撑。潍坊的诸城市上半年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5亿元,利税36亿元,利润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1%、27.3%和30.2%。主要大项目有福田汽车配件、10万辆轻卡技改工程、德利源亚麻纺织工程等,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86亿元,利税11.5亿元。高密市上半年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5亿元,利税19.5亿元,利润14亿元,同比分别增28%、31%和26%。主要大项目有孚日光伏电项目首期工程、豪迈科技巨胎硫化机项目、银鹰化纤年产6000吨羟丙基纤维素项目、永和精密铸造生产汽车废气再循环系统等,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新增主营业务收入92亿元,利税13.4亿元。上述两市经济总量占潍坊市工业的26.4%,预计上半年拉动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2个百分点以上。
(四)多数重点行业生产经营形势保持稳定,对工业增长带动作用较强。
1、机械汽车、钢铁造船行业生产效益将保持较快增长。机械汽车行业,新项目、新亮点较多,内燃机、汽车、工程机械、大中型拖拉机销售市场看好,收获机械产销出现恢复性增长。青岛市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逐步构建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列车制造平台,相继自主研发时速200公里、300公里的动车组并投入运营,目前该公司已具备年产高速动车组600辆、高档铁路客车400辆、城轨地铁350辆的制造能力。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总投资19.5亿元的30万辆微型车改造项目计划今年5月全部竣工投产。青岛海西重机公司船用与港口机械项目预计上半年可投产。潍坊市已形成年产汽车26万辆、大中型拖拉机6万台、收获机械6万台、工程机械2.3万台、内燃机25万台的生产能力。诸城汽车、山东凯马、义和车桥、山东浩信等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形势较好,3月份以来部分主导产品供不应求;福田雷沃、潍柴、山东工程机械等企业生产效益保持快速增长,山东墨龙机械石油套管生产任务饱满,产品订单已经排到6月份。重点项目主要有福田雷沃重工的三轮汽车、小型拖拉机搬迁和技术改造项目,潍柴的12升欧III日产60台过渡方案项目和226BL新增3万台项目,诸城汽车厂投资2.6亿元的10万辆三轮农用车项目,豪迈科技的巨胎硫化机扩产项目等。预计上半年机械行业生产增长20%以上,效益增长25%左右。
钢铁、造船行业:青钢集团受市场需求的拉动,生产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受进口铁矿石、焦炭价格大幅上涨及运费成本提高的影响,企业利润空间明显缩小,增幅将出现回落。主要大项目有投资15亿元建设国内先进的100万吨优、特钢高速线材生产线。青岛造船厂因造船市场火爆,今年工厂生产任务增幅较大,新开工船舶较多,目前在建船舶达到21艘,上半年预计完工交船7艘,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老厂区接单2亿元,新厂区接单15亿元。
2、轻工、纺织行业生产效益保持稳定增长。轻工行业,青岛市海信集团面对国内外钢材、原油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有色金属行情大幅反弹,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等不利环境,一方面加强新产品开发,加大进口物料力度,一方面积极开拓美国、澳洲等重点市场以及北非、中东等新兴市场,积极化解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生产、效益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出口大幅增长。上半年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0亿元,同比增长6.1%,利税10.1亿元,增长5.2%,完成出口4.05亿美元,增长31%。青啤公司通过改善采购成本、优化产品工艺、降低工厂酿造、包装材料消耗等举措,努力化解进口大麦成本提高及能源、包装物涨价的影响,上半年可实现产销量290万千升,同比增长1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亿元,增长17%。潍坊市食品加工企业受生猪、玉米、蔬菜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提高、人民币升值因素影响,经济效益增长缓慢,以内销为主的得利斯、新昌等企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外贸出口增长平稳。得利斯集团上半年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5亿元,同比增长18%,利税1.3亿元,增长7%;外贸公司预计实现收入30亿元,利税8500万元,分别增长12.5%和3%。全市已形成年产机制纸及纸板450万吨的生产能力,其中铜版纸、涂布白板纸40万吨,新闻纸70万吨,轻涂布35万吨。目前新闻纸、铜版纸国内市场呈现供略大于求,文化纸供不应求,白卡纸销售市场良好,箱板纸供大于求,今年奥运会也将拉动新闻纸需求量上升,新闻纸市场将逐步回暖。同时造纸生产成本明显增加,每吨进口木浆达到5300-5400元,提高300-400元。预计上半年造纸行业生产增长16%,效益增长12%左右。
纺织行业,青岛市充分发挥名城名镇对纺织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20****年,即墨市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9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2亿元,出口3000万美元,分别占全市纺织服装行业的38%和11%。以胶南中国纺织机械名镇为代表的青岛纺机,已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目前,胶南市纺织机械规模以上企业8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亿元,年产各类织机7.9万台(套)。其中梳棉机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3/4,喷水织机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1/2,是全国最大的无梭织机生产基地。全市去年完成或在建投资项目有:纺织总公司的高档服装和家纺产品技术改造项目;即发集团的梭织高档休闲面料项目、甲壳质纤维项目、高支纱项目,即墨服装城和青岛国际服装城建设项目等1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52亿元,增长23%。潍坊市已形成年生产纱60万吨、服装4.5亿件、布30亿米、粘胶短丝19万吨的生产能力,今年服装企业增长较快,粘胶短纤维产销两旺,棉纺织企业发展有增有减。目前每吨原棉1.4万元,同比增加1300元,粘胶短丝每吨1.8万元,同比提高5600元,粘胶长丝2.7万元,提高2300元,短丝长丝价格比去年最高水平下降1000元左右。生产纱布为主的帛方、高密大昌、中纺金维等棉纺织企业增势平稳。新郎、耶莉娅、昊宝服饰等服装企业品牌优势明显,将继续较快增长,新郎集团预计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26%,利润4亿元,增长60%。粘胶纤维生产企业快速增长,山东海龙预计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25%,利润1.2亿元,增长65%;银鹰化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增长45%,利润6500万元,增长30%。预计上半年纺织行业生产增长15%,效益增长20%左右。
3、化工行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效益有增有减。盐化工、石油化工中大企业较多,产能扩张较快,预计上半年生产将保持较快增长。青岛石油化工公司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严重倒挂,企业亏损严重。1-2月共加工原油44.8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亿元,累计亏损2.89亿元;预计上半年加工原油109万吨,累计亏损3亿元。青岛黄海集团生产效益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上半年生产轮胎127万套、输送带820万平方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45%。青岛碱业继续承接去年四季度良好的产销状况,预计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15.1%,利税2.2亿元,增长13%。另外,青岛市化工行业“缺有机、少精细”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一批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青岛1000万吨大炼油项目已基本竣工,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加工原油1000万吨的能力,预计生产柴油400万吨、汽油250万吨、煤油50万吨;目前全省最大的合资项目青岛丽东化工芳烃项目已投产并运行良好。青岛碱业油脂水解项目和氯化钙扩建项目投产;海晶化工2万吨/年离子膜烧碱项目建成投产和PVC、CPE扩建项目以及双桃精化苯胺黑扩产等项目投产,已成为拉动青岛化工行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潍坊市已形成年产纯碱200万吨、烧碱80万吨、CPE11万吨,年加工原油800万吨的生产能力。今年以来化工类产品销售基本平衡,盐化工产品销售价格普遍上涨,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海化集团上半年预计生产纯碱115万吨,增长15%,加工渣油85万吨,增长1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增长18%,利税12.5亿元,增长36%。预计6月份山东海天化工100万吨纯碱项目投产,将促进潍坊化工行业快速发展。预计上半年化工行业生产增长20%。
从两市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看,一是能源、原材料价格继续呈上涨趋势,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影响企业效益。两市都认为,能源、原材料涨价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最主要的问题。从2月份情况看,主要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煤炭平均价格达到613.8元/吨,同比增长42.7%;国内铁矿石价格达到903.6元/吨,同比提高225元/吨;进口铁矿石达到1700元/吨,同比增长65%;钢材价格平均上涨500-600元/吨,同比涨幅超过30%;目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突破110美元/桶,2月份平均价格达到4526元/吨,同比增长66.5%;白煤价格达到9****.5元/吨,同比增长19.1%;天然橡胶上涨2566元/吨,同比增长13.8%。青钢集团因进口铁矿石、焦炭价格大幅上涨,预计今年减利因素高达20亿元;青啤集团进口大麦价格由去年初245美元/吨上涨到目前470元/吨,加上能源、包装物价格的持续走高,预计影响企业利润减少6.5亿元;高油价将加剧炼油企业亏损,青岛石油化工厂今年预计亏损近5亿元,同时新上大炼油项目在增加青岛市工业产值的同时,也将出现一定亏损。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因电煤涨价影响亏损4995万元,而去年同期盈利2309万元;联盟化工受煤炭价格上涨全年将增加支出1.35亿元;山东墨龙采购的Φ280钢坯,去年底每吨出厂价为4750元,近期上涨到每吨6180元,上涨幅度超过30%;山东凯马汽车受钢材涨价影响,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的前提下,利润同比下降34%。
二是出口退税政策和人民币升值,减缓出口对工业的拉动作用。人民币升值将成为影响工业出口的最大因素。截至3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已逼近7元关口,累计升值14.41%。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3.19%、2.27%和6.18%。青岛即发受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降低的影响,去年订单总额减少2000多万美元,直接影响效益近1亿元。而许多小企业由于产品附加值低、客户单一、报价权弱,对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更为被动。青岛三恩集团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企业已走到亏损的边缘,今年只能减少出口扩大内销。青岛市预计今年因人民币升值,将影响出货值120亿元左右,影响出口增速7个百分点;工业外向度将降至22%,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但人民币升值也使部分进口原材料企业节约了成本,如青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去年较同期减少支出2亿元人民币左右,今年可因此减少支出3亿元左右。国家于去年7月1日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潍坊市受此次退税政策调整将减少退税额2.1亿元。其中,富康制药因出口退税率平均下降8%,预计全年增加成本7000多万元;孚日集团由于出口退税率从13%降为11%,全年共减少利润3000万元。今年国家会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率,出口退税政策将在进一步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的同时,继续调低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今年1月21日国家开始对589个商品禁止从事加工贸易,这是自去年禁止了1138个商品后的第二次增大范围,此次调整对食品、饮料、皮革制品、钢铁及制品等生产加工出口影响较大。
三是资金、劳动力等部分生产要素供应仍较紧张,用工成本提高、贷款利息增加已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中小企业担保难、抵押难、贷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大企业由于国家信贷政策的调整和生产规模扩大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企业流动资金存在一定的缺口。目前潍坊市百强企业中有27户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达55亿元,其中孚日、潍柴、弘润、钢铁集团等4户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超过5亿元,世纪阳光、潍焦集团等6户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超过1亿元。从中小企业资金情况看,受自身条件、国家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资金紧张问题比较突出,融资成本明显提高。青岛的胶州市40家重点企业共发生长期贷款和短期货款7992万元和17.6亿元,因利率上调影响全年利息支出增加1869.2万元。潍坊的诸城、高密两市工业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职工队伍流动性大,企业用工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比较明显。孚日、新朗等纺织企业职工流动性已超过20%,稳定职工队伍已成为企业的首要问题。同时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企业为落实劳动合同法,稳定职工队伍,大幅提高工人工资,扩大交保范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效益。高密市纺织企业由于用工成本提高、出口退税调整等综合因素影响,有60%的企业开工不足,甚至有的企业已停产。胶州的韩资企业因用工成本上升、出口退税调整等因素影响撤资企业已达到30多家。
从两市对上半年形势分析看,上半年主要生产效益指标总体上保持稳定较快增长。青岛市初步预计,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潍坊市预计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20%,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5%(见表3)。
三、上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两市对于上半年的经贸工作都十分重视,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部署。在工作指导上,两市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三个一批”战略为总抓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目标,注重抓重大项目建设、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循环经济、综合协调与服务等工作,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保持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一)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青岛市继续加快推进大造船、海西重机等7个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预计完成投资额6亿元,年内4个项目一期竣工投产。海尔家电模具工业园上半年竣工投产,上汽通用五菱30万辆乘用车扩能项目全面生产,本地配套率达到70%。加大项目招商力度,4月份组织区市和企业赴珠三角地区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力争上半年引进国内民营资本5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确保上半年60个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11个竣工投产。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实施年度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计划和青岛名牌培育计划,完善清洁生产机制,推动与国外合作项目落户。编制四方李沧企业搬迁改造调研报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潍坊市上半年重点组织实施好福田重工年产120台旋挖钻机、潍柴动力新型欧Ⅲ柴油机等590项、总投资860亿元的升级改造项目,恒联投资白水回收及中水回用、汶瑞机械节能环保型制浆成套设备等187项、总投资234亿元的节能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孚日家纺光伏电、歌尔电声蓝牙系列产品改造等79项、总投资232亿元的高新技术项目。
(二)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青岛市坚持以企业为主体,认真实施《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鼓励自主创新,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建立产学研长效机制,探讨建立“官产学研资介”战略联盟,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引导企业通过市场机制链接和协调相关利益方,形成产学研良性互动。引导在自主创新方面有较多积累和较强发展潜力的企业巩固行业内的领先优势。支持创新能力建设专项10至15个。加大品牌培育工作力度。筛选60至80个行业领先产品,特别是发展势头好、潜力大的民营企业和市郊企业的产品,制定《青岛名牌培育计划》,形成滚动式培育格局。潍坊市上半年争取对现有的省市两级企业技术中心普遍进行一次基础建设、开发投入、创新能力调查摸底,积极帮助企业认定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制定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创新项目、重点技术中心建设的支持,发挥好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全力在新材料加工、高性能基础零部件设计制造、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全年完成填补市以上空白的新产品新技术850项,其中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国际先进的85项。切实加大创新投入。落实技术开发投入、新产品财税返还、技术开发装备折旧等激励政策,加强技术开发投入考核,争取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开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3.5%以上,全市完成技术开发费投入48亿元。
一、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复杂多变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下,全市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这条主线,坚持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思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转型发展步伐加快。到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实现总值207.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2亿元,年均增长5.79%;第二产业增加值104.14亿元,年均增长9.66%;第三产业增加值82.96亿元,年均增长10.4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5.5∶75.8∶18.7调整为2016年的10∶50.1∶39.9。
“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一)
第一产业结构不断调优。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农业综合效益稳步提升。一是农业生产结构不断完善。农业播种总面积119万亩,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66.2∶33.8,优质油料、高原夏菜、玉米制种、食用菌等特色优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92%以上。二是养殖业迅速发展壮大。累计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47个,畜禽总饲养量254.37万头(只),比2012年增加24.77万头(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36万吨、0.22万吨、2.9万吨,其中奶产量显著提高,比2012年增加1.3万吨。三是农业集约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全市共流转土地62.91万亩,流转率达到60.2%,比2012年提高31.6个百分点;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627家,比2013年增加1246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51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四是农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全市农产品生产面积的60%以上,产地畜产品、蔬菜样品检测合格率达99.9%,国家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识产品66个,获得甘肃名牌认证农产品20个。
(二)第二产业主导地位明显。作为资源型工矿城市,第二产业“重化工”特征明显,工业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循环产业链条延伸、传统优势产业改造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持续积聚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一是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循环、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三大重点产业”,培育形成1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有色金属就地加工转化率达60%,镍网生产能力占全国的40%,成为全国最大的镍网生产基地;建成全省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风光电并网规模达到228万千瓦。“十二五”末,三大重点产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由“十一五”末的85.3%、5%、4%调整为72%、6%、4.6%;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0.9亿元,总产值125.1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5.7%。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38户增加到2016年90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多年保持在96%上。二是工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有色冶金行业生产能力达到80万吨/年以上,粉体材料、电池材料、印花镍网等有色金属新材料产品种类达190多种,其中28种工业产品获得省部级以上优质产品称号;各类化工产品生产能力达到900万吨/年以上,生铁生产能力80万吨/年以上,新型复合肥料、高端耐磨铸铁件等新产品不断拓宽市场领域。三是工业资源利用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烟气回收利用率达到96%以上,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98%以上,工业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分别比2012年提高35%和21%。四是工业生产能耗持续降低。2012-2016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积下降36.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下降47%、30%、35.2%。
(三)第三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以补齐三次产业的结构性短板为目标,坚持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生产业和生活业并举,推动服务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第三产业呈现出扩规增量与提质增效同步提高的态势。2012-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由45.53亿元增加到82.96亿元,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8.7%提高到39.9%。一是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大景区加快建设,培育了紫金赏花、骊靬揭秘、祁连揽胜、工矿探奇、乡村寻美、沙漠历险等六大特色旅游名片,骊靬古城、紫金花城、金水湖景区晋升为4A级景区,旅游综合收入17.8亿元,是2012年的近3倍,年均增长32%。二是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建成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和便民市场,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覆盖所有乡镇和60%以上的行政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为5.2%。三是消费结构明显升级。随着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观念转变、消费环境改善,在刺激消费政策的引导下,旅游、汽车、家电、通讯信息、家居建材、文化教育、健康养生等领域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有效拉动了全市消费市场。201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92亿元,同比增长9.1%,比2012年提高62.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为13.7%,同比增长5.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为4.6%,同比增长6.8%。
二、存在的问题
(一)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仍然存在增长不稳、结构不优的问题,调结构、稳增长、促转型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一产增长速度缓慢,近几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处于全省靠后位置。工业经济下滑形势严峻,2012-2016年,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从18%持续下降到5.8%,全部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由17.61%下降到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增长率由20.3%下降到5.2%,规模以上工业中地方企业增加值的增长率由18.5%下降到-2.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由66.2%下降到0.27%,受工业经济影响,第二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大幅下降。三产占比不够合理,第三产业的比重尽管从2012年的18%快速提高到2016年的39.9%,但仍然远低于全国51.6%、全省51.6%的水平,并且与同为工业城市的白银(45.7%)、嘉峪关(57.8%)有较大差距,与全面小康第三产业占GDP比重≥50%的目标要求也有较大差距。
(二)从各产业内部来看,存在行业分化明显,产业链条不长,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在提高产业规模联动效应和产品附加值上仍需下功夫。一产方面,种养结构不够协调,种植业增加值在第一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多年维持在76%以上,养殖业增加产值占比基本在20%以下,且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较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较慢。二产方面,工业经济重化工特征明显,以资源开发和投资拉动为主导的工业产业结构不能很好适应新常态下的市场需求变化,受国家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环境保护政策约束日益趋紧等因素影响,有色、化工、冶金、建材、能源等行业发展持续低迷;传统产业比重大,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和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占工业经济的7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只占工业经济的1.5%;产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链上关联性配套效应发挥不够,循环经济产业链相互之间的耦合度欠缺,上下游企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规模效应尚不突出,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工业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原”字号“老”字号的初级号产品多,高附加值的“新”字号、“高精尖”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三产方面,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现代服务业份额偏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及其他非营利业等传统服务业仍然在第三产业中占主导地位,2016年四大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6.7%,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及其他营利业等现代服务业占42.4%,占比较小。
(三)从产业技术水平来看,存在产业层次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创新驱动在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中任重道远。受技术开发程度影响,各产业多以原材料和初级加工为主,在产业高端终端的产品较少,对产业结构升级带动能力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平衡,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规模偏小,技术研发机构、创新型人才及团队绝大多数分布在金川集团公司等在中型国有企业,其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力量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现有科技服务机构作用发挥不够。
三、对策建议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途径最终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推动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继续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思路,加速各类现代化要素的投入和积累,加快构建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走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四化共进”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道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一要进一步优化种养业结构。按照特色明显、规模做大、品牌做强、效益提升的发展思路,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把发展高效节水生态农业、戈壁农业与调整农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重点扶持发展优质肉羊肉牛、无公害蔬菜、现代制种、食用菌、中药材、优质牧草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大力实施舍饲养殖能力提升计划和百村万棚质量提升计划,加快建设以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园艺农业、观光农业、规模养殖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要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按照基地型、集团化、链条式思路,通过积育龙头企业、建设田园综合体、发展智慧农业等措施,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切实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产业链,努力构建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三要进一步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保障农民财产权益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稳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着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三大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流通市场和特色产业专业镇村“三大发展载体”,切实强化结构调整、科技推广、质量安全“三大保障手段”,
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循环产业链条延伸、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三位一体”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道路,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制造”行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转变,产品向终端化延伸,着力提振工业经济。一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产品技术升级,推动传统冶金和铸造业结构调整,提升特色采选业装备、新能源装备、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水平,扩大特种水泥、太阳能真空镀膜、无机纤维等产品规模,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等新材料,推动新材料拓展航空航天、船舶、军工等高端市场领域,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进一步优化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在现有硫磷化工、氯碱化工、氟化工、煤化工等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基础上,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着力推动现有初级产业向精细化工和有机化工方向延伸以及产业链间的交叉融合,着力完善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升产业链整体附加值。四要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提升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增强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
(三)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持走文化旅游业融合引领、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多业并举”的第三产业发展道路,加快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的第三产业发展体系,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规模和比重。一要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坚持把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持续推进“紫金花城·神秘骊靬”大景区建设,不断拓展香草花卉生态休闲等文化旅游产业链条,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服务水平,通过文化旅游业发展带动基础服务业发展。二要加快发展生产业。以产业融合为重点,积极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推动与一、二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的节能环保、融资租赁、现代交通物流、仓储、金融保险、工程设计、广告、会计、法律、服务外包、科技研发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培训等生产业发展,提高产品价值链中服务环节比重,大幅提高生产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贡献率。三要加快发展生活业。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巩固提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家政等传统消费,扩大互联网内容产业等信息消费,稳定住房消费,升级旅游休闲消费,提升教育文体消费,积极开发文化休闲、职业培训、健身娱乐、社会养老、中介服务、养生保健等其他生活业,不断拓展新兴服务领域,增加新兴消费业态供给,以消费结构的优化带动服务业结构优化。
(四)扩大有效投资,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坚持效益优先、注重结构优化、提高投入产出比这一核心原则,牢牢把握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投资方向,更好发挥投资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作用,形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级突破的产业格局。一方面,要不断优化资本投向结构,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谋划实施一批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农业提质增效、服务业扩规优化的大项目好项目,持续扩大在现代农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联动运行、节能降耗和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消费需求升级等领域和产业链条上的投资规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层次提升。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加快“紫金云”大数据产业园一期、金川神雾弃渣综合利用二期、国防工业基地蓄洪生态治理、**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市养老康复中心等重点投资项目建设,推动投资平稳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年初,根据省委统一部署,34位省级领导分别深入到38个重点扶贫攻坚县中的定点扶贫联系县,开展扶贫专题调研,并撰写形成了调研报告。4月份,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莫建成,副省长李炳军召集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部署落实行业扶贫责任。5月份,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分别听取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专题汇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赣发[2015]10号)。6月份,召开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可以说,全省扶贫攻坚经历了一次大调研、大谋划、大举措的发展机遇期。
一、深入学习贯彻的重要指示和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扶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指示
6月18日,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强调指出,“十三五”时期是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四个切实”的具体要求,即: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其别强调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要实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二)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
6月25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扶贫办主任座谈会,会议传达学习了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指示,并就全面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提出了在建档立卡、分类施策、谋划长远等方面下功夫,最后还就切实抓好扶贫系统作风能力建设方面提出了要求。
(三)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
6月9日,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吉安县召开,这是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会议,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莫建成主持。各设区市扶贫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明确,加快实现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目标,要求减贫任务提前完成,力争到2018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贫困县脱贫摘帽取得突破性进展;2019―2020年,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成果,贫困县全部退出,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会议要求全省精准扶贫攻坚要按“找准原因、精准施策、建立机制、形成合力”的要求,聚焦三个着力点,打好产业扶贫、保障扶贫、安居扶贫三场攻坚战,并明确全面加强精准扶贫攻坚的六大工作机制。强卫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全省扶贫攻坚的目标、思路、举措都已非常明确,现在关键是要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努力推动全省扶贫攻坚取得更大成效,确保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省长鹿心社在讲话中强调,打好扶贫攻坚战,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
二、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攻坚战略部署,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执行力和创造力
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会召开后,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采取了很多切实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更加有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今年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统筹精准扶贫攻坚政策措施。扶贫攻坚是一项涉及诸多领域、需要配套政策相互支撑的系统工程。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是指导全省精准扶贫的纲领性文件。为把《决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特别强调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决定》的贯彻落实,把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落实精准扶贫攻坚的实施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执行。近一个月来,省办不断督促各地、各部门上报实施方案或实施意见。目前省直有关部门材料已全部报齐,正拟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文件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全省11个设区市和25个贫困县《实施意见》也已上报,省办正在对各地各部门上报的材料进行梳理汇总、统筹研究,并将有关情况报省委、省政府。同时,省办拟将省委省政府《决定》、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转的省直有关部门《实施方案》文件,以及各设区市和25个贫困县的《实施意见》汇编成册,印发各地、各部门学习参考。在此,要求各设区市、各县(市、区)参照省办做法,将本地有关文件汇编成册,以形成全省完整的系统性文件。
二是着力构建扶贫攻坚组织保障体系。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大量细致的工作需要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障和支撑。应该说有的县(市、区)在结合实际,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特别是构建扶贫攻坚组织保障体系上,下了很大力气,采取了很多措施,也总结了很好的经验。最近吉安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精准扶贫攻坚组织保障体系建设的决定》,构建了完整的县、乡、村、户“四级联动”扶贫攻坚组织架构,这对推进扶贫攻坚起着重要的作用。省办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提请省扶贫开发小组转发了吉安县的文件。新阶段扶贫开发实行的是“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也就是说中央要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考核评价、总体运筹等工作,省级要做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市县要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要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没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是难以奏效的。特别是县、乡、村、户四级组织保障工作做得如何,至关重要。这次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转发的文件,就是特别要求县级要组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并下设产业扶贫、设施扶贫、搬迁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结对扶贫等七个工作组;乡镇要组建扶贫工作站,由乡镇党委分管领导兼任站长,并做到有固定机构编制、固定工作人员、固定办公场所、固定工作经费“四个固定”;对村级基层组织、驻村工作队和干部结对帮扶也有明确要求。这项工作,原则上要求25个贫困县依照执行,其他非贫困县参照执行,并于今年8月底前完成组建工作,有关文件报送省扶贫和移民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适时开展督查,督查情况予以通报,请各地予以高度重视。
三是着力推进驻村帮扶工作。驻村帮扶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起着重要的“管道”作用,也是扶贫攻坚组织保障体系中村级组织的重要力量。要立足“十三五”2900个贫困村,按照中央、全省新一轮定点扶贫安排部署,统筹谋划、分层推进驻村帮扶工作。新一轮省派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已全面启动,省委各部门和省直各单位及副厅级直属单位、中央驻赣单位、大专院校、驻赣部队、省属企业和驻赣央企、金融机构等共291个单位帮扶301贫困村名单已确定,正在签发文件。各设区市、各县(市、区)也要迅速将市直和县直定点帮扶单位落实到贫困村,并将定点帮扶贫困村单位名单报省办,省办将汇编省、市、县三级定点帮扶单位工作手册。由于省、市、县三级共将派出5000多个单位帮扶2900个贫困村,因此1个贫困村可能出现2个甚至2个以上定点帮扶单位,对此要协调处理好几个驻村单位的关系,以形成最大的扶贫攻坚合力。省、市、县扶贫部门要与组织部门合作,督促驻村帮扶单位选派2至3名有较强工作能力、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明确一人担任队长,驻村工作队队长原则上任帮扶贫困村的党支部“第一书记”,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省、市、县要对驻村工作干部搞好培训,并加强督查工作。
四是着力抓好干部结对帮扶。干部结对帮扶,是起着把扶贫资金和具体帮扶措施精准“滴灌”到贫困对象身上最直接的“管道探头”作用。要求各级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实现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要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实行动态管理、无缝对接,做到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贫困户信息互联互通。结对帮扶要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要精准施策打好结对帮扶组合拳,实行“五定”(即: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一户一策或多措并举,要开拓思路、创造特色,尤其要结合各自职能、发挥各自优势,综合施策,组合帮扶,做到一类一套帮扶方式、一户一套帮扶办法,要重点做好帮扶发展产业、帮扶就业创业、帮扶完善保障、帮扶改善条件和帮扶提升后劲等。近期到一些地方调研,发现了很多好的做法,比如在贫困户的大门墙壁上订贴贫困户和帮扶干部的信息卡,一目了然,也便于监督。这些好的做法,各地可学习借鉴。
五是着力谋划“十三五”扶贫和移民规划。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三五”扶贫和移民规划之年。谋划好“十三五”扶贫和移民规划,对做好全省下阶段扶贫和移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十三五”规划扶持的2900个贫困村已经确定,各地要以省委省政府《决定》为指针,切实抓好2900个贫困村的调查摸底和建档立卡工作,并围绕2900个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年度项目计划制订工作。规划要分三个层面进行。第一,要抓好四大专项规划。①关于搬迁移民扶贫规划。各县(市、区)要根据搬迁移民扶贫条件和范围等政策要求,首先结合对“十三五”贫困村调查摸底,摸清需要搬迁移民村组或居住点数量,以及搬迁户数和人口数,并摸清其中建档立卡户数和人口数。同时摸清非贫困村需要搬迁移民村组或居住点等相关数据。按照贫困村优先搬迁,并确保到2018年完成贫困村搬迁任务的要求,进行全面规划。也就是说,“十三五”期间,前三年搬迁移民重点是贫困村,后两年则侧重非贫困村搬迁。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凡是列入搬迁规划的村庄,不再安排村庄整治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建设,也不允许新建房屋。关于搬迁移民所需财政和金融支持方面,据悉国家将采取重大措施,加大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力度,包括财政直补和金融贷款两个方面,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出台有关政策。至于整体搬迁中涉及非贫困户搬迁支持问题,国扶办的意见是仍按各省原有政策支持,所以在规划中要把上述等有关因素考虑其中。②关于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对未列入搬迁移民扶贫的贫困村,结合贫困村调查,按照“全面摸底、分类推进”的思路,将2900个贫困村中的村组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不通水泥路、土坯房和危旧房多、基础设施条件差、没有实施新农村建设、贫困人口占比较高的“满目疮痍”村,作为重度贫困村民小组;第二类为已通水泥路、土坯房和危旧房较少、基础设施条件一般的,作为中度贫困村民小组;第三类为基础设施相对较好、新房占比较高、已实施新农村建设、贫困人口占比较低的,作为轻度贫困村民小组。在村庄整治规划中,要按照优先整治重度贫困村民小组,并确保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重度贫困村民小组整治的要求做好规划,即“十三五”时期前三年,重点整治重度贫困村民小组,后两年则侧重整治中度贫困村民小组。对重度贫困村民小组整治,尽可能利用省里为每个贫困村专项安排1个村民小组的整治项目和资金,并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等给予解决。25个贫困县如在常规安排的村庄整治项目计划内三年不能完成重度贫困村民小组整治任务的,可利用“十三五”贫困村数量较“十二五”贫困村数量调减了20%,但资金仍保持不变这一条件,扩大安排重度贫困村民小组整治数量。如采取此措施仍不能完成任务的,则由县(市、区)筹措资金予以解决。同样,非贫困县如在省里安排的项目和资金计划内,仍不能完成贫困村村庄整治任务的,由各县(市、区)筹措资金予以解决。目前“十三五”确定了2900个贫困村,如在此之外,还有那种“满目疮痍”的村没有包括在内,请各地将其列入市、县级贫困村,进行扶持,其村庄整治建设资金筹措由市、县安排和落实,并如期完成整治任务。③关于产业扶贫规划。国家对产业扶贫基本思路是,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重点支持其通过直接发展产业来增加收入,改变贫困状况。结合我省实际,具体组织实施方法有三种:一是针对贫困村,通过推广“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将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组织起来发展产业;二是针对非贫困村,通过在乡镇级层面推广“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将非贫困村中贫困户组织起来发展产业。考虑到在乡镇级层面推广“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涉及农户较多,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可允许在一个合作社中,发展3-4个产业,以满足贫困户产业发展多样化实际需求。三是鉴于推广“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因而对于一时推广不了“四位一体”模式的地方,可推行“五定”的产业发展模式。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即低保户特别是纯低保户,可在为其提供低保补助的基础上,探索通过资产性投入获益的发展模式来实现增加其收入。现在我省有的是通过分户或集体发展光伏产业获益,有的是通过投资农商行等金融产业获益,有的是通过投资建标准厂房和批发市场获益,也有的是投资种、养、加产业获益,但总的要求是尽可能选择投资回报率在10%以上,且比较稳定、可持续的产业。困此,各地要按照上述要求,编制好“十三五”产业扶贫发展规划。④关于“雨露计划”培训规划。要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做好学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年度计划。其次,要抓好整体规划,在做好专项规划之后,要抓好“十三五”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总体规划。制定规划要紧紧围绕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目标,落实好“十三五”期间重点是前三年的精准扶贫投入,统筹集中各方面政策、资金和资源实施精准扶贫攻坚。再次,要抓好相关规划的衔接。各级要将“十三五”精准扶贫攻坚规划及各专项扶贫规划、行业规划与当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要把精准扶贫攻坚规划与全省区域发展规划、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统筹起来。水库移民规划与扶贫规划同样操作。
六是着力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瞄准器”和“衡量器”,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就建档立卡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抓好建档立卡核查和纠错。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对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核查要求,我省已经部署开展建档立卡数据专项核查清理工作。数据质量是分析问题和研究政策的基础。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由于数据质量导致数据分析工作无法进行,或者数据分析结论严重背离客观实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就缺乏支撑。请各地扶贫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数据填报和核查工作。第二,要做好“十三五”2900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工作,这次调整的贫困村有相当数量是新纳入,各地要认真细致地对贫困村做好建档立卡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第三,要做好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建档立卡的识别和标识工作。国家正在部署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退出标准、程序和后续扶持政策。省办也正在研究,大致按照“鼓励贫困人口脱贫退出、保障扶贫政策不变”的思路,制定贫困人口退出的相关文件。由于建档立卡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各地要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作用。
七是着力强化资金项目管理。扶贫和移民资金项目是我们工作中的“高压线”,必须严格规范运用和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以稽查审计为手段,省级对各地扶贫和移民项目及资金管理进行重点抽查和专项稽查审计;设区市对各县(市、区),县级对各乡镇,以3年为周期,实现稽查审计全覆盖。要强化动态管理,分别依托国扶办、水利部移民局的信息系统,开发资金项目管理模块,对各地扶贫和移民资金、项目进行实时动态管理;要完善制度,规范各地项目与资金的管理,并推行引入第三方参与项目的管理,做到项目设计、决算、验收等方面科学规范。这里要强调一点,现在资金项目审批权大部分都已下放到县,可以说是审批在县、执行在村,有权必有责,县级责任重大,省办正在起草加强资金项目监管的具体办法,要求县级务必要加强监督管理。
八是着力动员社会参与扶贫。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攻坚战,是打好这一攻坚战的重要力量。要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建立江西社会扶贫网,广泛、深入、高效、准确地动员、组织和配置社会扶贫资源,实现社会扶贫和精准扶贫有效结合。要组织开展好今年“10.17”扶贫日活动,全面推进社会扶贫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参与平台,创新活动载体,激发社会大量潜在扶贫资源向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有效直接供给,切实强化社会合力,提升社会扶贫攻坚精准度。各地各部门要参照全省方案,结合各自特点,开展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活动。省级层面与地方层面的活动要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工作合力和舆论氛围。
九是着力做好水库移民管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主要是移民的搬迁、移民村庄整治建设、移民产业发展扶持和移民培训,已经和四大专项扶贫实现了有效整合。当然其他一些特殊属性工作,比如推进三峡后续年度项目实施,加强水库移民安置管理,需要我们做好细致的工作。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程序性很强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我们各级移民管理机构要准确把握和执行有关政策。
十是着力加强扶贫和移民宣传工作。引导好舆论宣传、政策宣传,为精准扶贫攻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当前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要加强对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决策部署,以及全省扶贫攻坚成果的宣传,进一步总结推广好成就、好典型、好经验,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这也要求我们既要干得出色,也要说得出彩。今年上半年,我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成果,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头版头条等中央主要媒体都有反映我省扶贫攻坚经验和成果的宣传报道。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宣传工作,省办已经草拟了《全省扶贫和移民宣传工作管理考核暂行办法》,这次会议印发了征求意见稿,正式印发后要认真执行,以促进我省扶贫和移民宣传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三、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抓好扶贫和移民系统作风和干部能力建设
从今年上半年的发展形势来看,我省已开启了小康提速的新征程,“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开局告捷。省委号召,要牢牢把握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保持定力,实现同步小康。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也进入了大有可为的攻坚期,这就需要我们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切实抓好扶贫和移民系统作风和能力建设。
一是要大气谋事。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要站在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着眼实施我省“十六字”发展方针,围绕促进全省“五年决战同步小康”战略部署,瞄准确保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的工作目标,切实担当起让老区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历史责任。这就需要不断加强调研,积极谋划扶贫攻坚新措施。在这方面,有很多市、县,做到了对扶贫攻坚的大谋划、大举措,以大会战的决心谋划和推进扶贫开发。
二是要精细做事。扶贫开发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从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的六个“精准”,到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三种“施策”,再到研究实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滴灌式”举措,都需要细而又细的工作作风和态度。
三是要高效成事。扶贫开发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攻坚阶段,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只有5年时间,而我省提出的是力争提前两年到2018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时不我待,必须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更加有效的行动,就需要扶贫和移民干部提高执行力,抓一件事成一件事。要敢于作为,敢于担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高办事效率。
四是要廉洁处事。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对照慎独、慎初、慎微,坚决守住纪律的底线、法律的底线、道德的底线、交友的底线,自架“高压线”、自设“防火墙”、自套“紧箍咒”,把“三严三实”融入修身做人、为官用权、干事创业的方方面面,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管住生活小节,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今年,办党组为抓好扶贫移民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在全省扶贫和移民系统开展了“廉洁扶贫行动”,要求认真开展廉政教育,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项目合同和进培训课堂的“三进”活动,切实加强资金项目的管理和监督;要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要建立群众廉政评议制度,增强群众监督的力度;要严格廉政考核,将廉政考核纳入系统各项考核评先内容。今后,全省扶贫和移民工作考核、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都要加入廉政建设内容。对干部、职工出现严重违纪、违法、违规行为的地区和单位,实行评优“一票否决”,项目资金安排不列入优先考虑范围。凡涉及扶贫移民资金的违纪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查处的,省办在系统内进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