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贸易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世界经济拐点出现
2018年将延续复苏
报告的执笔之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梅冠群认为,全球经济加速复苏的重要动力是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拉动,工业特别是中高端制造业的复苏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及美欧经济增长的拉动。
2011年以后,国际贸易增速始终低于世界经济增速,商品贸易占全球GDP的比重逐年下滑。但这种状况2017年出现改观。2017年国际贸易增速再次超越全球经济增速,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换挡的重要动力。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7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世界货物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11.4%和7.4%,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分别为4.4%和3.5%,从而使贸易增速在过去6年间再次追上全球经济增速。按美元统计,2017年1月至10月,63个主要经济体进口合计增长10.7%。而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16年全球贸易量增长了2.4%,预计2017年和2018年贸易量增长将分别达到4.2%和4.0%。
关键词:FTA;文化贸易;引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16
1 引言
跨境文化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贸易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据中科院研究报告,2008年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排名全球第七,仅次于美、英、法、德、意、加和西班牙等国。中国已经成为文化贸易和文化产业的大国。根据《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年度报告(2012)》,中国2009年文化产品贸易额为97882.52万美元,2010年为135083.25万美元,2011年达到了145170.65万美元,年增长率在20%以上。其中,七个文化产业贸易额大幅增加,发展状况良好。
世界文化贸易的迅速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及贸易自由化密不可分,特别是近年来双边乃至多边的自由贸易协定方兴未艾,各国都加紧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以便为贸易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我国也不例外。目前,中国在建自贸区18个,涉及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已签署自贸协定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8个。
传统贸易理论指出,区域一体化能够带来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以往的研究也验证了自由贸易协定确实能够推动货物贸易的增长。而对于比较特殊的文化商品而言,FTA是否会同样带来正的促进效应,这一点还缺乏实证方面的检验,本文将以中国为例,对二者关系做出经验检验。
2 模型描述及实证分析
2.1 模型描述
本文采用引力模型研究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与中国文化贸易流量的关系。丁伯根(Tinbergen,1962)最早建立了贸易引力模型,用于研究贸易流量的不对称现象。此后,引力模型在测算贸易集团利益和贸易壁垒成本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引力模型引用了一些控制变量,比如人口、优惠贸易协定、殖民关系、共同语言、贸易限制措施等,其形式日益完善。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在引力模型中加入自由贸易协定这个虚拟变量,同时为了改善数据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和自相关问题,采取对数的形式。回归方程如下:
2.2 实证分析
2.2.1 样本,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考查的对象为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20个国家(地区),其中10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自贸协定,另外10个国家从世界服务贸易前三十位出口国家(地区)中选出,为了对照,这些国家并未跟中国签订自贸协定。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联合国贸促会数据库(UNCTADstat)创意产业的双边贸易的数据。
2.2.2 面板模型形式选择及回归结果
参数估计和模型选择思路是,分别对模型进行混合、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估计,通过似然比检验拒绝了原假设,排除了混合模型。由于本文要估计的模型中含有虚拟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导致Hausman检验失效。同时由于距离变量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无法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所以,本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运用Eviews7.2估计结果如下:
2.2.3 回归结果分析
回归结果表明,方程的拟合度较好,t检验也比较显著,回归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相符。就我们最关心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与文化服务贸易流量的关系而言,表现出比较显著的正向关系,结果表明FTA数量每增加1个,文化贸易出口增加24%。而对于其他的影响因素,文化服务贸易流量与两国GDP的规模,以及文化贸易在GDP的比重都是正相关关系,而与两国距离是负相关关系。
3 结论及建议
实证研究表明,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于文化贸易流量有较大的影响,两者呈现了正向关系。因此,为了突破我国的文化出口瓶颈,就必须积极融入国际竞争,进一步适当开放文化贸易。在WTO框架下,文化贸易的开放远未达成令人满意的结果。许多国家和地区因此转而在区域或双边贸易协定谈判中寻求文化部门的进一步开放。当前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文化贸易自由化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给文化产业带来了重大变革,对文化产业的内容、形式乃至基本理念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新技术的迅猛发展都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文化贸易自由化成为现实。
当然,在双边乃至多边自贸协定的框架下,基于文化贸易的特殊性,既要促进市场开放,加强内容控制,即平衡保护自身的文化和促进工业发展。一方面,因为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放市场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舆论导向功能,涉及到文化安全,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和国家利益妥善加以控制。同时,政府支持对推动文化贸易出口不可或缺。通过直接补贴、贷款优惠等一系列方式继续加大对文化贸易的补贴力度,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实力,从而实现文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惠,尚雅楠.基于动态钻石模型的中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1).
[2]曲如晓,韩丽丽.中国文化商品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1).
[3]Baier S L,Bergstrand J H.Do free trade agreements actually increase members' international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7,71(1):7295.
关键词:民营企业收购;做空机构;国际质疑;如何应对
近些年来,发展国家开展的贸易保护措施与调查日渐增多,在此过程中,还形成了一些专门为市场提供做空信息的机构,如美国浑水、香橼和穆迪等。这些机构通过对特定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分析、调查等,出具相关研究质疑与指控报告,以此阻碍跨国投资的推进步伐。并且,做空机构的指控报告可以引起各界的质疑,从而打压该企业的股价股指,使相关利益方获利。由此,本文以民营企业永晖焦煤积极应对国际做空机构质疑为例,重点分析了其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应对国际质疑提供一定借鉴与指导。
一、案情简介
永晖焦煤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9月17日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分别设有香港、北京、新加坡、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等地的分公司及办事机构。2010年10月11日,永晖焦煤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当前,永晖焦煤已成为蒙古焦煤在中国的最大进口商,拥有集采购、运输、仓储、加工及销售的综合产业链。为通过投资矿场资产垂直整合业务,2011年11月2日永晖焦煤公告,与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成立合资公司,收购加拿大的焦煤生产公司Grande Cache Coal。中日双方分别出资5.899亿加元和3.933亿加元,各占合营公司股权的60%和40%。此项收购款项来源主要为上市初期公开发售所得部分款项、发行票据,以及可用银行融资等。并且,永晖焦煤表示,经有关部门批准后,项目收购预计在2012年2月底完成。
在永晖焦煤的收购过程中,2012年1月19日,做空研究机构Jonestown Research发表报告,指控永晖资产负债表中,库存价值与煤炭库存量不吻合,存在“造数”欺诈来收购Grande Cache Coal公司。该机构对2011年上半年永晖的库存大于中国官方进口数字产生质疑,认为永晖公司的利润率及进口数据方面存在重大虚假陈述,构成证券欺诈;并且,报告还质疑,其运输商合作方Moveday为空壳公司,没有登记与缴税记录,预计为虚假营运,可能与永晖、三和存在关联交易。此外,Jonestown Research表示,永晖焦煤还引起其他全球著名信用评级机构的质疑,穆迪投资服务公司将永晖焦煤评为具有11面红旗的Ba2级高危公司,惠誉国际授予永晖公司BB级,标普把永晖债务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受到此报告的影响,永晖焦煤当天香港上市股价一度暴跌16%,创3个多月最低点,收盘时下跌8.6%。
收到指控报告后,永晖焦煤进行了积极应对。即日召开了电话会议,对投资者进行解释,逐点反驳造假指控,表示核数师已进行尽职审查。当晚10时,就最新整理的库存数据,永辉对欧美投资者做出了进一步解释,1月20日股市开市前,永晖通过港交所了库存解释通告。并且,公司财务总监称,永晖焦煤并未违返加港两地监管规例,股东对收购Grande Cache Coal公司的交易]有提出反对意见,收购交易将接续推进。尽管永晖焦煤做出澄清后,股价仍存在波动,对加拿大第三大焦煤生产公司GCC的收购虽稍有推迟,但用时也不足4个月。2012年3月2日,永晖焦煤成功完成了对Grande Cache Coal公司的收购,后者正式成为子公司。并且,永晖焦煤的股价也稳步回升,完成收购当日,报2.18元,上升0.93%。
二、案例分析
(一)主动公开真实财务状况,稳定投资者质疑
财务状况是一定期间内,企业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的综合反映,主要包括资金筹集与资金运用状况等。良好的财务状况表示,在一定时期内,该企业发展的综合能力与实力较强,包括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在投资海外项目过程中,公司良好的财务状况有利于推进投资项目顺利开展。而真实的财务状况,可以使本公司赢得海外企业的信任,进而促成投资项目的成功实现。本案例中,永晖焦煤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使得其对加拿大第三大焦煤生产商GCC的收购前期进展较为顺利。并且,在做空机构Jonestown Research发表报告指控永晖焦煤公司的利润率与进口数据造假后,永晖焦煤迅速召开了电话会议,主动向投资者对Jonestown报告进行了逐点反驳,并公开了公司2011年的年度业绩报告,解释了5亿美元优先票据的资金去向,通过对照与查证发现,永晖焦煤的财务状确实没有过大出入,永晖没有造假,由此也提高了加拿大焦煤生产商GCC集团的信任度。
(二)如约解释通告,积极应对关键与焦点质疑
Jonestown对永晖焦煤质疑的关键在于其库存“造数”问题,为此,永晖焦煤对此问题极为重视,在指控报告当天,永晖焦煤公司的财务总监表示,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数据整理,并答允在2012年1月20日开市前公告进行库存解释。1月21日,永晖焦煤通过港交所了解释公告,澄清了Jonestown报告中有关的存货计算、存货量对账和利润等,并指出了Jonestown机构对部分数据的计算方法不正确,经过二次计算后进一步扩大了相关误差,因而误认为其在“造数”。另外,与Moveday和三和存在关连交易,是报告指控的焦点,对此,永晖焦煤首席财务官表示,Moveday的持有者与永晖焦煤旗下任何公司的雇员或股东无关,公司与Moveday之间是基于一般商业条款进行的真正交易关系,而购买三和的两位买家,也均为独立的第三方公司。永晖焦煤公司对于做空机构Jonestown所指出关键问题和焦点问题,采取的积极解释与不逃避态度,增加了各方对其好感度与信任度,有效提高了应对质疑的成功率。
(三)化被动为主动,质疑做空机构真实性,赢得主动权
永晖焦煤在此案中采取的化被动为主动应对策略,是此次并购加拿大第三大焦煤生产商GCC得以顺利推进和圆满完成的关键。在对Jonestown的报告进行反驳,并澄清了公司的存货计算、存货量对账和利润等之后,永晖焦煤将应对策略由被动地接受做空机构质疑转为主动进行质疑,即对Jonestown Research机构的权威性与真实性进行了质疑。具体而言,永晖焦煤公司指出,Jonestown Research是一家背景不明的研究结构,该机构并未注册投资顾问与经纪,没有相关执照,且永晖焦煤公司内部也没有关于Jonestown身份的资料。除此之外,永晖焦煤还对该机构所研究报告的目的进行了进一步质疑,即由于Jonestown持有永晖焦煤公司股份的短仓,因此,其可能会借助相关负面报告来影响永晖焦煤的股价,并在股价下跌时从中获利。并且,永晖焦煤还提出,Jonestown Research在研究报告时不公开身份的做法,违反香港监管法规。永晖焦煤接二连三的主动出击和质疑,增加了各界对做空机构及其真实目的的怀疑,进一步提高了各界对永晖焦煤信任程度。
(四)熟知国际研究机构质疑规律,应对质疑稳步、从容
事实上,永晖焦煤早已因企业自身的高成长性,引起了国际知名评级机构惠誉和穆迪质疑。其中,穆迪早在2011年7月便为其插了11面Ba2级高危公司“红旗”,用以警示,然而,永晖焦煤还是将并购项目投放于做空机构数量较多的北美,且在遭遇国际质疑的同时,用了不到4个月便迅速实现了对加拿大焦煤生产商GCC60%股权的收购目标。可见永晖焦煤除了对自身企业的业务和发展状况信心较强外,还熟知国际研究机构质疑规律与应对策略。因而,永辉焦煤对Jonestown机构的质疑一直采取着稳步和从容应对方式。具体而言,在Jonestown的研究报告发表后,公司对研究报告的指控进行了逐点反驳,并在事发当天整理了库存数据,应允在第二天公告解释库存量。对于Jonestown指控永晖焦煤凭借“造数”筹得了近1亿美元,并将此作为多伦多上市煤矿公司GCC的收购资金来源的指控,永晖焦煤回应称,其并未违返加拿大与香港两地的监管规例,也没有收到任何股东对此项交易的反对意见,因此交易继续进行。
三、几点启示
(一)掌握跨国收购的政策法规,巧用有利相关条款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贸易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跨国收购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很多企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法律意识相对淡薄,因此,企业应先对投资东道国进行系统政策法规调研,了解东道国的外资审批、审查、申报、备案、信息披露等制度,以确保境外投资在东道国的合规性。并且要重视我国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熟悉该协定给我国企业境外投资所能提供的保护,为开展收购行动提供法律依据与保障,当发生国际质疑、协商、诉讼等行为时,能够利用有利于自身的法律条款,增加法律操作的专业化水平。此外,企业还针对重大和特别的法律风险,制定对应的防范性措施,以便及时启动应变预案。
(二)认清质疑机构的真实目的,合理作出应对举措
当企业遭遇国际质疑时,不能盲目慌乱,应根据质疑机构的性质,及其信息辨别其真实做空目的。首先,企业应分辨研究报告的机构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及其是否属于“做空机构”,从而为正确合理做出应对举措提供前提与依据。其次,根据机构的指控信息,正确判断做空机构的真实目的,一般来说,做空机构会根据企业的公开信息,寻找程序或规则漏洞,而企业应根据做空机构的一般质疑规律,判断其做空行为的根本目的,进而展开后续应对举措。最后,在明确做空机构的真实目的后,企业应沉着应对质疑机构的指控,第一时间安抚公司股东与项目投资者的情绪,并注重稳定社会各界质疑,进而通过公开运营与资金状况等措施,主义应对指控。
(三)采取积极主动应对策略,化解企业舆情风险
我国企业的公关危机意识不强,大多以沉默或拖延应对舆情风险,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当遭遇国际质疑引发舆情危机时,企业要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及时做出反应和回复,有效遏制负面信息的传播和影响扩大。企业应规范内部媒体管理流程,对重要媒介进行实时监控,随时掌握与了解舆情动态和发展,并要抓住突发事件后的黄金处理时间,及时安排官方渠道真实完整的信息和通告,并从理性视角发表评论。同时,还应采取积极性应对策略,敢于相关材料和数据,详细阐述反驳理由与事实依据,而且企业高层应出面表态,传达正面信息,掌握话语权,进而积极影响和引导舆论走向;此外,还要与政府进行及时沟通,获取一定的支持与帮助。
5月29日,亚太区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Vinexpo Asia-Pacific)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参加开幕仪式主礼嘉宾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先生,以及Vinexpo Asia-Pacific主席Dominique HériardDubreuil女士。
在开幕典礼上,苏锦梁先生表示:“香港很荣幸能再度主办这个重要的葡萄酒展览。一如展览会上展出的醇酒佳酿,香港具备一切必要条件举办另一个让人难忘的亚太区国际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全球各地的葡萄酒专家及来自各葡萄酒市场的代表在这展览会聚首一堂。一些最顶级的新旧世界佳酿,在这里也可品尝和交易得到。香港虽然没有种植葡萄,却非常努力地为葡萄酒业务开辟合适的环境,让其茁壮发展。我们自2008年撤销葡萄酒税后,香港已成为亚洲主要的葡萄酒贸易和分销中心。”
Dominique HériardDubreuil女士表示:“我们很高兴重临香港,举行第七届Vinexpo Asia-Pacific。这里一直是,也将会是世上最适合营商的地方之一,而Vinexpo亦同样为葡萄酒及烈酒业人士建立网络和交流意见的一流平台。到目前为止,入场人士登记数字已超过14000人,令我们极为鼓舞,而我亦感到商机在这里无处不在。”
此外,Vinexpo行政总裁Robert Beynat先生表示:“Vinexpo Asia-Pacific 2012特意选择香港这个业内最重视的新市场‘中枢’,来举行万众瞩目的国际级葡萄酒及烈酒商贸展。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来自28个国家的1050家参展商。他们对Vinexpo的高度信任,以及于亚太区的投资,令我们感激不已。”
面积比往届都大
Vinexpo Asia-Pacific 2012较上届2010年度展会的展场面积扩大近四分之一,达到10500平方米,仍录得于开幕前六个月展位全部售罄之骄人成绩。
参展商方面,规模最庞大的法国品牌均倾巢而出,而占地1000平方米的法国馆则容纳较小型的法国酿酒商。来自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区的参展商数字也创新纪录,涵盖近50家澳洲和新西兰的酒庄。而澳洲所预留的展览摊位空间,更较上届高出六倍。
南非的参展酒庄共有30家,其总展位面积也扩大了一倍以上。至于设有加州馆及华盛顿州馆的美国,参展商数字亦倍增。来自南美洲的酒庄传统上以智利及阿根廷为首,今年则加入由15家生产商组成的乌拉圭馆。参展商除来自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主要葡萄酒出口国外,亦有来自黎巴嫩及希腊等鲜为人知的生产国。
人数比往届都高
本届的出席人数,亦有望刷新Vinexpo Asia-Pacific 2010所创下的12617名参观人士纪录。
Vinexpo的执行总裁罗伯特?贝纳说:“展会首日的数据显示,今年的来访人数比两年前增加了38%。”其中60%来自中国大陆,日本访客也有所增长。
尽管持续三天的展会尚未结束,贝纳认为今年的来访人数将超过预计的1.4万―1.5万人。他估计有五六千人参加,费用每日每人达到180美元。
展团备受关注
本次参加的葡萄酒团有法国、澳洲、阿根廷、智利、美国、阿拉圭、新西兰、南非、巴西、希腊、保加利亚、德国以及中国的张裕、王朝、怡园、汉森等展馆,中国产品备受关注和喜爱。
活动极多于往届
Vinexpo Asia-Pacific学院将于三天展会期间举行超过60项活动,让参观人士增进有关葡萄酒及烈酒方面的知识,活动包括由各界专家和业内专才主持的品酒会、研讨会和简报会。其中关于中国葡萄酒的发展问题,也是受到了各界国内外专家、媒体的关注。
综合印度媒体9月25日、26日报道,在印度商工部长夏尔玛近日率团访问加拿大期间,双方同意在基础设施、能源、矿产开发、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加强战略合作,决定商签全面经济伙伴协定(CEPA),并提出到2015年双边贸易额由目前的45亿美元增至150亿美元的目标。
夏尔玛对媒体表示,印加贸易合作具有“无穷潜力”,CEPA将推动双边贸易和服务合作上新台阶。联合研究组已就两国关键领域开展研究,交换研究报告草稿,建议启动协定谈判CEPA有助于削减大部分商品关税、增进服务合作、设定投资规则、消除非关税壁垒。加拿大的飞机、机电、农林渔产品等将可自由进入印度市场,而印度的珠宝、钻石、服装等对加出口也有望大幅增长。CEPA预计将使加拿大GDP每年增加60~150亿美元,森工、能源、制造等产业将直接受益。
报道称,印加目前正就社会保障、投资促进及保护两个协议进行谈判。此外,两国还同意建立CEO论坛,为深化贸易和投资合作提供政策建议。
法国出台50年来最大规模财政整顿计划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9月29日,法国政府提出,计划2011年将财政赤字从今年占GDP比重的7.7%降至6%,并进一步降至2013年的3%和2014年的2%。法国已连续25年未能实现财政平衡,该整顿计划是其50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为实现这一计划,法国政府将在2011年增税110亿欧元,冻结中央政府支出,结束经济刺激措施。6月惋法国10年期国债与德国国债的息差一度上升至55个基点,法国面临失去AAA信用评级风险。在市场压力面前,法国不得不采取紧缩措施,但为避免激起民意反弹,法国的财政整顿计划并未涉及医疗保障等敏感领域。越俄启动自贸协定谈判
据越南政府网10月12日报道,越俄两国11日在河内举行自贸协定谈判互助研究小组首轮会议。越南工贸部欧洲市场司司长邓黄海表示,越俄自贸协定将给参加各方的经济、贸易、服务和投资带来巨大利益。并认为俄热心于与越南的自贸协定是因为越重要的战略位置可以帮助俄重返亚洲,成为俄走进亚洲,特别是东盟的跳板。
自贸协定将有力推动双边贸易的发展。越方可以扩大农产品、水产品、纺织服装等商品对俄的出口。俄方可以扩大化肥、油气、核能、重工业及汽车等商品对越出口。预计2011年越俄双边贸易额将达30亿美元,不久的将来将达100亿美元。
南非将与欧盟签订新的经贸协议
据南非媒体报道,南非政府官员最近表示,南非有望在今年年底之前,作为南部非洲关税同盟(SACU)的一个成员国,与欧盟(EU)达成新的经济伙伴协议(EPA)。这表明南非在与欧盟签订新的贸易协议的立场上发生了重大改变。由南非、纳米比亚、
博茨瓦纳、莱索托和斯威士兰等五国组成的南部非洲关税同盟(SACU)曾作为一个区域集团,与欧盟就签订新的贸易协议进行谈判。但由于南非在知识产权保护、最惠国待遇条款和本国工业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上与欧盟的分歧严重,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欧盟便单独与SACU的三个成员国博茨瓦纳、莱索托和斯威士兰于去年先期签署了过渡性协议。南非政府现已认识到,与欧盟尽快达成新的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对于南非强化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和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因此决定加快与欧盟谈判进程,显示出相应的灵活性,力争在今年底之前最终完成协议的签署工作。
巴基斯坦政府决定冻结小麦出口
据巴基斯坦《商业纪事报》10月15日报道,巴基斯坦政府已经撤销先前做出的将多余小麦继续出口的决定,宣布在洪灾损失和国内冻结小麦出口计划。
2009年和2010年,巴基斯坦因小麦获得大丰收使小麦库存大增。巴政府于2010年5月组成由总理顾问领导、财政部、商业部、食品及农业部官员组成的委员会,专门讨论处理消化富余小麦的途径及办法。最近由巴商业部提交的报告指出,如果向国际市场出口200万吨小麦将使巴基斯坦损失250~300亿卢比的政府补贴。基于此,巴政府提出“更有效地利用富余小麦”,并提出在洪灾损失和国内需求评估尚未做出的情况下,巴基斯坦将不再出口小麦,“以确保国内需求”。
加拿大政府预计2015/16财年恢复预算节余
10月12日,加拿大政府在一份经济更新报告中首次公布其对加拿大财政预算前景的预测。经过连续七个财年的财政赤字,加拿大财政预算预计到2015/16财年将实现26亿加元的盈余。根据加拿大统计口径,加拿大政府财政年度从每年4月份开始到次年3月份结束。2009/10财年,加拿大因实施经济刺激政策,其政府财政赤字创历史新高556亿加元。报告还预计政府的两年期刺激政策将按计划在2011年3月结束,政府中期恢复收支节余的计划已上轨道。
欧佩克将努力维持石油产量稳定
据阿拉伯新闻报10月17日报道,欧佩克成员国在本次维也纳会议上一致同意将保持已实施近两年,且运行良好的石油供应政策不变。不必过分担心由于美元疲软可能造成石油价格的上涨,以及
沙特石油大臣纳伊米认为,石油价格介于70~80美元之间非常理想,他对目前的石油市场表现非常满意。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保持石油市场的稳定。
另外,据国际能源组织预测,2010年世界石油日需求量约为8694万桶,其中经合组织成员国为4594万桶,非经合组织成员国为4026万桶。按国家地区划分,美国1907万桶,欧洲(主要指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878万桶,中国915万桶,日本435万桶,印度335万桶,俄罗斯301万桶,巴西271万桶,其他国家3652万桶。预计2011年世界石油日需求量为884973一桶。
俄罗斯与关税同盟成员国就石油天然气问题达成协议
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俄白联盟部长理事会会议与关税同盟成员国政府首脑会晤后的新闻会上宣布,俄与关税同盟成员国就石油天然气方面所有有争议的问题达成了折中的决定俄承诺将在签署统一经济空间一揽子文件之后取消运往成员国的石油出口关税。
关于运往白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关税问题,普京也指出,运往白俄罗斯的免征关税石油数量需要根据俄石油出口能力来确定,运往白俄罗斯的天然气关税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目前正在谈判2011年的免征关税石油数量,白俄罗斯希望从630万吨增加到670万吨,俄希
望白俄罗斯提出补充依据。俄财政部副部长C・沙达罗夫表示,俄可能在2012年后在有补偿的条件下取消运往白俄罗斯的石油关税。
民航业即将纳入欧盟排放权交易系统
《欧洲之声》报道,国际民航组织(IATA)10月8日通过决议,同意欧盟将排放权交易系统扩展至航空业,而无需得到其他国家同意。对此,欧委会表示欢迎,称为欧盟将航空业纳入排放权交易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IATA还决定。从2020年开始限制全球航空业的碳排放,并在2050年前每年将燃料效率提高2%。目前航空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2%~3%,但随着全球旅行需求的增长,预计这一数据还将上升。2008年,欧盟决定自2012年起将航空业纳入其排放权交易系统,要求所有在欧盟境内起降的航班均需购买欧盟排放配额,但遭到美国航空业。
德国智库联合报告称2010年德GDP增幅将达3.5%
德国数家权威经济研究机构10月14B发表的联合报告显示,2010年德国GDP增幅将创两德统一20年来之最,达3.5%。但由于2009年德国GDP在经济危机影响下萎缩近5个百分点,今年大幅增长后仍将低于危机前水平。报告同时预测2011年GDP增幅约为2%,失业人数将减少至300万以下。德国联邦经济部长布吕德勒对该报告所持观点表示赞同,工会则要求应鉴于积极的经济发展趋势再次提高工资水平。
巴西成为智利在拉美地区最大的赐伙伴
智利《信使报》10月18日报道,今年侄怕月,智利和巴西的贸易额达到53.92亿美元,同比增长66%,巴西重新成为智利在拉美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2009年同期处于此位置的是阿根廷。
在投资方面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截至6月,智利在巴西的投资已经达到6.65亿美元。如果加上Cencosud集团上周五宣布收购巴西连锁销售网点的7.04亿美元,巴西已经取代哥伦比亚,从智利的第三大投资目的地上升至第二位,如果智利航空公司LAN和巴西航空公司TAM的合并成功,巴西将取代秘鲁成为智利第一大投资目的地,并且智利在巴西的投资还在继续增长。智利在巴西投资的主要领域是房地产、修船厂,船运、服务、餐饮和工业。
欧盟和韩国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据欧盟网站公告,10月6日,在欧盟一韩国峰会期间,由欧盟贸易专员古赫特和比利时外交大臣范纳克尔代表欧盟、韩国贸易部长金勇宏代表韩国,在布鲁塞尔正式签署了欧盟与韩国自由贸易协定(FTA)。欧盟称,这是至今欧盟谈成的最具抱负的贸易协定,同时也是和亚洲国家首次达成的自贸协定。
按照欧韩自贸协定,在协定启动实施并经5年过渡期之后,除少部分农产品之外,欧韩双方工业品和农产品贸易关税的98.7%将被取消。同时,在服务贸易和双边投资方面,互相提供更多市场准入,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竞争政策、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合作也有新进展。预计协定实施后,欧盟出口企业每年将节省关税支出16亿欧元。研究表明,欧韩FTA将每年为欧盟新创造191亿欧元新贸易额。
目前,欧盟是韩国第二大出口目的地,韩国则是欧盟第贸易伙伴,双方去年贸易额为620亿欧元。
以色列和印度将于今年11月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
今年11月,以色列和印度经贸关系即将开始一个新的阶段。以色列财政部长尤瓦尔・斯坦尼兹和印度财政部长普拉纳布・慕克吉日前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谈,就两国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准备工作。双方一致同意,将从今年11月开始就签署一份旨在促进双边贸易的协定进行谈判,并且商定由以色列斯坦尼兹部长率领的包括许多以色列大企业高层为成员的以色列经贸代表团将于2011年初访问印度。这是继今年2月以色列工贸和劳工部部长本・埃利泽和印度商工国务部长辛迪亚会谈之后,两国就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新共识。
印度是以色列军工产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也是以色列在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02009年,两国贸易额(含钻石,不舍军工贸易)达30亿美元,较2008年下降了25%。扣除钻石贸易外,双边贸易额为17.7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4%,其中以色列对印度出口为12.1亿美元,进口为5.58亿美元。
欧元区主要经济体内需出现回暖迹象
《华尔街日报》报道,近日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德国和意大利消费信心上扬,法国消费支出增加,表明内需趋旺可能使欧元区经济复苏免受出口下滑拖累。据市场研究机构GfK调查,10月份德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9月的4.3升至4.9,创三年来新高。GfK表示,消费者信心改善主要是因失业下降和通胀平稳,消费者对总体经济和个人收入的预期也大幅上升,消费意愿处于较好水平。德国消费在渡过由低实际工资、高失业和预防性储蓄导致的长达十年的停滞后,近期其逆转之势越来越强劲,昔日经济增长的阻碍因素正在成为增长动力源泉。据意大利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ISAE调查,9月意大利消费者信心指数从8月的104.1上升至107.2,创4月以来新高。法国统计局,7月份法国工业制成品消费大幅上升2.7%。8月仅略微回落1.6%,这一数据导致一些分析师开始上调对法经济增长的预计。
数字 10000个
2010年10月16日。法国巴黎,法国“反饥饿行动”组织与欧盟委员会在巴黎举行活动。纪念世界粮食日。组织者在埃菲尔铁塔下摆设了1万个空盘.象征每天世界上有1万名儿童死于饥饿。
一直嚷着“狼来了”的中国汽车产业,入世后并没有迎来原来担心的进口车大举入关的局面,倒是国产车销售出人意料地发生了“井喷”:产销增长数字不断被刷新,眼花缭乱的新车型相继下线,一波又一波的价格战打得乐此不疲。然而,春风得意的背后,一场“软骨病”却已悄然蔓延――新近上市的数十款新车大部分是合资公司通过CKD(全散件组装)和SKD(半散件组装)的方式快速推向市场的。这种缺乏研发技术支撑和国内产业配套的便捷方式烧起了一把虚火。国家统计局工交司专家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时指出,汽车特别是轿车的新产品开发和推出的重要环节基本上被外商所控制,我国汽车企业有沦为跨国公司附庸的危险。
诊脉汽车产业“虚胖”的病因,表面上是散件进口与整车进口之间的关税差异,令不少企业钻了国家政策的“空子”,而专家分析,更深层的根源在于入世后汽车产业政策中的贸易政策与投资政策失衡。
散件组装蕴含深层次风险
如今去逛逛车市,不少新车型的销售人员都会忙不迭地向你介绍:“这车是来件装配的,和原装车没什么区别,与国际同步上市,性能好……”他们所说的“装配”,全称“进口散件装配”,按照国际通行说法,简称KD。按照不同程度,KD有三种形式:CKD、SKD、DKD。CKD为全散件组装,SKD则是半散件组装,一部分总成是现成的。而更有甚者的DKD,和整车的区别只是喷漆和装车轮。
其实,散件装车,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并不陌生。我国轿车工业刚起步时,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缺乏整车生产配套的能力,不得不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KD方式,像人们熟知的“老三样”(桑塔纳、富康、捷达),最初的生产几乎都是KD。公允地说,在白手起家的创业阶段,这种“借鸡生蛋”的思路,的确不失为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悬殊差距的捷径。然而,KD终究是权宜之计,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仍有一些企业用进口绝大部分散件进行简单组装而冠之“汽车制造”就是对KD组装生产本来用意的歪曲。
KD风潮愈演愈烈的直接诱因是整车与散件进口关税税率的明显差异,2003年轿车整车进口关税税率为38.2%和43%两种,轿车散件进口的关税税率远低于整车,平均税率不过15.67%。简单快捷的低成本投入,带来的却是“暴利”的产出;“装装轮子喷喷漆”的装配程序更是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享受到“创造奇迹”的。据资料统计,在2002年国内轿车产量比上年增加到30多万辆中,就有17万辆左右是以KD方式生产的。今年1月至7月上升势头更猛,前7个月进口件装配的轿车已达到96033辆,同比增长85.21%。
短期内国内汽车厂商以KD方式是赚到了大钱,但从长计议,这种运作方式无异于饮鸠止渴。汽车工业发展研究所贾新光分析说,KD对中国汽车工业造成了三大“伤害”:首先,由于大量进口国外零部件在国内组装生产,国内零部件行业将无法得到发展;其次,消费者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它将直接增加国内消费者的负担;再次,KD对中国汽车行业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散件组装都是短期行为,它会白白耗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宝贵”时间,这样中国汽车工业的开发、设计能力都提高不了,制造水平和工艺也得不到锻炼。
对此,多年来从事国家经济政策研究的商务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马宇有着更深层次的担忧,他分析说,KD方式的盛行,表面看来是国内旺盛的需求刺激了汽车厂商的投机行为,但从深层看,实际是汽车产业政策失衡引发的结构性矛盾所致――中国加入WTO后,随着汽车贸易政策的大幅松动,投资政策已经出现了不协调,若投资政策不能现行放开,则可能出现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贸易替代情况。
投资政策本应适度超前于贸易政策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局面呢?这是因为加入WTO后,中国的贸易政策已逐步纳入WTO的体系之内。具体到汽车产业,无论整车进口,还是零部件进口都签署了明确的减让表:2005年,中国将取消汽车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限制,到2006年7月1日,中国汽车整车进口关税将调整到25%,零部件关税也将降到10%。而汽车产业的投资政策却始终没有摆脱“保护民族工业”这一初衷,外资的股比一直被限制在50%以下,据说在即将出台的新汽车产业政策中,这一限制依然没有放松。
透过这变与不变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过了入世过渡期,关税降下来之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就有了两种选择:一种是在周边国家建立大型汽车厂,以廉价汽车打入中国市场;另一种是在中国境内投资设厂。
实际上,跨国投资目的之一本就为了绕过东道国的关税非关税壁垒。所以,过去在国家已经定点“三大三小”、明令不再上新的汽车整车项目的情况下,通用、本田、丰田、现代等等国际汽车巨头照样打破了头要挤进中国来投资――因为这是在高关税、配额限制等贸易保护手段仍起作用的背景下占领中国市场最有效的办法,况且还有国内汽车行业本身因垄断造成的超额利润的强力诱惑。
应该看到,汽车产业是一个产业链最长的产业,它涉及钢铁、机械制造、橡胶、电气、销售、服务等各个行业,引进外商投资,无疑对中国汽车工业(包括零部件工业)的发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引起的产品结构改变、技术档次上升、劳动率提高等集簇效应更是不可低估。
可在壁垒弱化以至撤除的情况下,外商是否还有那么大的投资动力就值得考虑了。如果贸易保护取消了,而投资限制却依然存在,会不会从原来的投资替代转为贸易替代?从我国的利益实现角度讲,我们自然希望外商来我国投资生产而不是单纯向我国出口产品,可我们能拗过市场经济规律吗?能改变资本寻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让其为了给我们提供就业和税收而来投资吗?
马宇在广州本田调研时也曾问过日本方面管理人员这个问题:假如中国汽车进口市场按照入世承诺大幅度放开了,而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对外商投资还有诸多限制,比如股权比例不能超过50%、生产车型还要严格审批等等,本田是会继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呢,还是在国外工厂(如日本、泰国)生产出来后再向中国出口?日本经理回答得“外交”:那是我们总部考虑的事情,我的任务就是把在中国投资的项目搞好。
“可真实的答案不说我们也知道,哪个投资者傻呢?我可以出口赚钱,利润既高还拥有100%的股权,为什么要到你这里来生产,费力不讨好还要分给你一半利润。”
这一系列新问题都是伴随着入世后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不协调的矛盾产生的,而近两年再度盛行的KD模式正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竞争需要更为开放的视野
然而,业内对于能否让更多的外资或民资进入汽车产业还是存在着颇多的意见分歧,简而言之,一则是担心会对国有汽车工业产生冲击,二是认为目前的汽车投资出现过热。
对此,马宇持不同意见,中国的汽车产业长期处于高保护状态下,而这种过度的产业保护政策是难以培育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而最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引进非国有资本,实现充分竞争。
再看“过热”,马宇分析说,正是我们“严格限制市场准入、严格控制投资”的政策,才造成国内汽车业的超高利润,进而导致“过热”。以导致“过热”的手段治理“过热”,无异于南辕北辙。他认为,从根本上改变“过热”的做法也极为简单,即开放市场准入,让更多的资本进来!资本进入多了,利润率下降、资本流出,“过热”就解决了。
看来,中国汽车的真正出路,在于转变思路,需要用开放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和调整现有的产业政策。其实,这种判断,已经在某些开放程度大的行业内得到了印证。
同样是技术尖端、资本密集的数字程控交换机产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上世纪80年初,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制和生产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为了引进数字程控交换机,邮电部所属公司与比利时贝尔公司合资成立上海贝尔。随后的几年内国外程控交换机企业纷纷大举进入我国,一时间,中国通信市场被“七国八国”的各种交换机瓜分得七零八落。谁也没有料到,就在人们的一片担忧声中,国内电信制造企业巨龙、大唐、金鹏、中兴、华为等企业脱颖而出,实现了群体突破,目前我国自主开发的交换机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60%。数字程控交换机20年的开放效果有目共睹,不但合资的发展起来了,国内自己的也发展起来了,但却不是原来电子部属下的那些重点企业。
这些行业的发展对于汽车业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经部部长刘世锦所指出的,充分竞争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必修课”,这个过程无法替代和“省略”。国家有必要调整汽车生产的市场准入政策,使国有、合资、民营汽车生产企业在比较充分的竞争中挖掘消费潜力,逐步形成一个消费需求增加、生产规模扩大、汽车价格逐步下降的良性循环。
矛盾背后是体制原因
“给我一次参与中国轿车工业竞争失败的机会”――这曾是“汽车疯子”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座右铭。为了一张“准入证”,李书福曾艰难奔走数年之久,迟迟拿不到生产许可证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投资审批部门认为生产汽车的需要的较大的资金量,一家民营企业几个亿资金投进去极可能就是打水漂。但李书福认为,“汽车工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没有实力就会被淘汰,只有你追我赶,才会提高比赛的成绩”,汽车工业早一天向民营企业开放,早一天充分竞争,就会早一天增强竞争力。
李书福的观点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赞同。并一再印证了投资政策和贸易政策不协调的矛盾背后,是改革了多年的投资管理体制。
为什么当年吉利汽车的“准生证”这么难产,就是因为政府代替了企业行使了投资决策权。要突破这一障碍,就得让出资人(企业)掌握投资决策权,同时也完全让企业承担投资风险。
市场准入是不能限制的,一限就是个死行业。马宇主张大幅度放宽汽车行业的市场准入。尤其是对民营资金的进入不应限制,对外资则取消不许控股限制。严格市场准入恰恰是降低了进入门槛。宽松的市场准入则有助于强化和规范市场竞争,使利润率趋向正常,从而使淘汰机制发挥作用,加强产业集中度,自然而非人为筑高进入门槛。当然,这必然有一个放松-涌入-过度-退出-均衡的过程,这也正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
【关键词】即时通讯软件 专业化 ICQ QQ 贸易通 阿里旺旺
一、即时通讯的概念
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连往一个即时通讯网路的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即时通讯不同于e-mail在于它的交谈是即时的。大部分的即时通讯服务提供了presence awareness的特性——显示联络人名单,联络人是否在线上与能否与联络人交谈。即时通讯比传送电子邮件所需时间更短,而且比拨电话更方便,无疑是网络年代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目前中国最流行的有QQ、MSN、GoCom、POPO、UC、LAVA-LAVA等,而国外主要使用ICQ、MSN。在当今社会,即时通讯软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蔓延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由此引发了即时通讯软件业内连年的厮杀与混战。
二、即时通讯的发展历程
ICQ是即时通讯当仁不让的鼻祖程序。1996年,四位以色列的年轻人开发出了极具传奇色彩的ICO“坏小子”,这个可供网上寻呼的“小玩意”,使得IM的概念由此诞生,并创造了因特网时代的又一个新的神话,或者,我们可以说是,ICQ开启了一个IM新的网络时代。IM应用凭借其实时在线交互的特性迅速风靡全球。不久之后,美国在线公司收购ICQ,投入4亿多美元的重金,使之不断发展,臻于完善。目前,全球ICQ的用户已经逾1.5亿,在全球拥有广泛的用户支持,但缺乏中国本土化支持仍是其最大缺点。
在众多实力公司争相效仿ICQ的过程中,中国的QQ凭借其良好的地缘优势,迅速脱颖而出。QQ是中国国内即时通讯的龙头老大,用户数量稳坐其位。与其他中文通讯软件相比,腾讯QQ以其漂亮的界面、合理的设计、良好的易用性、强大的功能,稳定高效的系统运行,赢得了用户的青睐。
MSN是即时通讯领域的又一领军人物。MSN在全球约有5000万用户,在中国用户量则位居第二。事实上,MSN更多的偏重于办公阶层用户,其简单的操控性让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它的使用要决。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功能就是把汉字做成彩色的表情图片,在占用资源上比同类软件优胜、稳定性超强、语音与视频质量上佳。因此MSN成为企业职员们相互通信的首选工具,且用户群体还在日益扩大。专家分析,资本的介入,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导致了竞争的加剧,并将催化即时通讯市场走向细分。
飞信的到来似乎如期而至。飞信是中国移动推出的一项业务,可以实现即时消息、短信、语音、GPRS等多种通信方式,保证用户永不离线。实现无缝链接的多端信息接收,让您随时随地都可与好友保持畅快有效的沟通,亦掀起了一场专业化势头显著的“飞热”。
根据易观国际近期《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显示:2008年第2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九个主要IM产品(QQ\\阿里旺旺\\MSN\\飞信\\等)总注册账户数达到13.3亿,同比增长25%,其中活跃账户数达到4.25亿,同比增长13%,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5351万,同比增长40%。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中,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即时通讯发展之迅猛,用户数量连年呈几何级数递增,确实,我们必须承认,即时通讯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性和前所未有的便捷。
三、即时通讯的专业化
2003年10月,著名的电视商务服务商阿里巴巴开发了“贸易通”(阿里巴巴将其命名为A liTa lk),这是为商人度身定做的免费商务沟通软件。“贸易通”的发展源于阿里巴巴公司的定位,阿里巴巴是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阿里巴巴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货商从事网上生意,三个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5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
阿里巴巴“贸易通”出现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网上即时通讯技术应用于商务领域,使即时通讯走出了单纯聊天的框架,真正实现商务价值,是一款完全在办公环境中应用的网上即时通讯服务。“贸易通”具有QQ\MSN的常用功能,其用户群是企业及其员工,还整合和阿里中文站的全部操作,包括阿里助手、客户管理系统、商友速配等实用功能。“贸易通”强大的功能和鲜明的定位,使得电子商务和即时通讯服务完美结合,标志着即时通讯走上了商业化应用的发展方向。
而目前“贸易通”升级版的“阿里旺旺”则发展势头更为明显,其用户已经超过一亿。这是继腾讯QQ之后,我国第二个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平台。这样,在全球用户过亿的即时通讯中,中国独占两席,另两个分别是微软公司的MSN、雅虎公司的雅虎通。根据著名调研机构iResearch的《2008年第二季度即时通讯市场研究报告》表明,2008年1-7月份阿里旺旺-淘宝版月度覆盖人数上超过MSN,仅次于QQ;在网上交易市场上,阿里旺旺的市场率位列第一。截至目前,旺旺“群”总数已超过250万,再次刷新互联网上商务性及时交流社区的总规模数。依托于阿里巴巴平台创立的阿里旺旺,兼具了淘宝旺旺和贸易通地多重优点,对客户需求了解也有着天然优势,已成为商务人士进行即时交流的首选。同时报告显示,阿里旺旺的品牌知名度比第一季度上升6.4%,使用者对阿里旺旺商务特性中“便捷的商务功能”认知度远远高于其他IM。
“同比2007年1月的2千多万注册用户,旺旺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连翻五番的神话,快速高效的完成了破茧成蝶地蜕变”。阿里软件市场总监王冠雄表示,“在竞争激烈的IM领域中,作为最有价值的即时通讯平台。”
2009年5月,阿里旺旺携手前程无忧,推出“亮灯计划”。从一个单纯的在线通讯工具成功渗透到商务人士的求职方面,当然,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旺旺的上升空间还十分之大。旺旺已经不仅仅定位于IM软件的角色,而是提升到一个IM平台,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富有鲜明的专业化应用特点。
早在5年前,就有业内人士预测,新的国际资本将为即时通讯软件指明下一个热点,即商务应用。赛迪顾问也认为,未来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将会逐渐向综合化、专业化、互联互通和安全化发展,从而带动市场持续快速的增长。从ICQ到贸易通到阿里旺旺,我们用心记录着IM从大众化到专业化一步步的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新思维工作室.QQ与MSN实用趣味手册[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iPod从中国出口到美国,售价为300美元,中国只从中获得2美元的组装费用。这是一个微观数字。
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美国和德国甚至高达80%,而中国现在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这是一组宏观数字。
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德国、瑞士、瑞典在内的20个国家已经率先进入到了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中国也明确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目前的中国距这个目标究竟有多远?
单位增加值 美国是中国的10倍
去年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位居全球之首,占全球制造业的19.8%,领先于美国500亿美金。但由于劳动生产力不高及创新力不强,中国并不被认为是制造业强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介绍,中国的制造业,每一个劳动力所创造的增加值为1790美金,而日本是中国的6.5倍,美国是中国的10.2倍。
至于创新力,差距更大。中国在去年专利申请量已经从2005年的全球第10位跃升为全球第2位。但是,我们作为世界制造工厂、处于国际制造业生产链的中低端甚至末端,如大型客机全部依赖进口,光纤制造设备、高端医疗设备依赖进口,集成电路设备80%依赖进口,轿车制造设备、数控机床70%依靠进口。
研发投入比 韩国是中国的2倍
创新型国家的综合实力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国家科技竞争力;二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是国家品牌影响力。这三个方面的实力都集中表现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
去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总量达到1.7%,略微超出世界1.6%的平均水平。而创新型国家的研发投入已经占到GDP总量的2%。韩国高达3.1%,接近中国的2倍。
资料显示,中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平均只有25%,距离发达国家60%以至于80%的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
再看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美国和德国甚至高达80%,而中国现在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根据国家科技部科学技术发展中长期纲要的目标,中国到2020年才有可能实现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
对GDP贡献率 日本版权业是中国的3倍
中国的版权贸易现状是进口大于出口。据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统计,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美国为43%、欧洲国家为34%、亚洲国家和南太平洋国家占到其中的19%,而其中日本占了10%、韩国拥有3.5%。可见,中国在亚洲乃至在全球文化市场里所占的份额是非常有限的。
有资料显示,世界版权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每天所创造的产值达到220亿美元,并且以5%的速度在不断增长。在创新型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速度更快,英国达到12%、美国高达14%,而中国在过去改革开放的30年,GDP增速平均为9%,文化创业产业的发展速度则只有5%至6%。
版权业对GDP的贡献率:美国达到25%,日本达到20%,欧洲达到15%,中国目前是6.7%。
世界知名品牌 中国没有一个进入50强
已是商标大国的中国还远远不是品牌强国。据美国品牌试验室去年的最新统计,国际知名品牌500强:美国拥有237个,法国拥有47个,日本41个,英国40个,德国25个,瑞士21个,而中国从2009年的18个降到17个,没有一个中国品牌进入前50强。进入100强的有四个商标,分别是中央电视台、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移动公司、国家电网。
根据联合国经发组织的统计,国际知名商品已经高达8.5万种,其中90%为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和创新型国家所拥有。吴汉东说:“品牌预示着企业的市场份额,展示着国家的外在形象。”无怪乎日本前首相在访问欧洲时不无自豪地说:“我的左脸是索尼,我的右脸是松下。”
汗颜之外 一组“还好”的数字
据出席会议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司长黄庆介绍,全国已经有16个部委,制定了本领域的知识产权实施意见或者是具体方案。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93个地市正式颁布了本地的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或者意见。
虽然目前我国自行车产量、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60%以上,国内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但是由于行业集中度不高,年产百万辆以上的企业仅占企业总数的2%左右。与此同时,自有品牌出口尚未及自行车出口的20%,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自行车全行业平均利润仅有4%。
传统品牌正在打折贱卖
这份名为《当前自行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报告指出,国内市场知名品牌数量及其所占市场份额均较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整车企业均超过千家,但是2006年仅7家企业获得“中国名牌”或“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而在评选过程中发现,占市场份额最高的企业,也仅为7%左右。
今年一季度,我国自行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生产整车1546万辆,同比增长9.4%,产销率99.5%:完成工业总产值128.3亿元,增长13%;整车出口到144个国家和地区,合计1436万辆,增长7.1%;出口金额5,57亿美元,增长13.3%;出口自行车零部件3.1亿美元,增长11.4%。然而,在这些增高的数字背后,却潜藏危机。
行业缺乏国际知名品牌,缺乏通畅渠道,依然是横亘在国内自行车行业面前的一道沟壑。去年我国自行车行业出口产品中,80%以上为国外定牌生产,其余不到20%的产品,虽以自有品牌出口,但主要通过超市进行销售,产品以小轮车为主,很难提升档次和附加值。
自有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缺失,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凤凰、飞鸽、永久、红旗曾经是国内自行车行业四大著名品牌。据天津一家小型自行车企业的负责人透露,在天津这个全国最大规模的自行车生产、集散、出口基地,现在有许多自行车厂都在为“飞鸽”、“永久”这样的品牌代工。“200块钱的车子,贴上‘飞鸽’的牌子,就能卖到260块钱。”而永久电动车目前则全部采用贴牌,贴牌采取竞标形式,而合作方式则只要交纳“永久”品牌使用费,就可以给贴牌厂几个区域市场的运营权,开店也不受区域限制。然而,这种做法的不良后果已经出现:去年永久电动车因质量问题被曝光,并在北京被禁售。
自行车行业的这种“借壳入市”,在厂商双方短期内迅速获利的同时,却使得自行车传统品牌的价值打折贱卖。
行业平均利润仅4%
“借壳入市”的企业多了,产品也多了,而企业的研发却没有跟上,利润自然就下来了。
一位企业老板向记者诉苦,十年前,组装一辆自行车能赚四五十块钱,而现在一辆车也就只能赚个三四块钱。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自行车行业的整体盈利状况很不理想。
究其原因,首先,国内市场呈缓慢下滑趋势。国内消费以普通代步自行车为主,用于运动、休闲、竞技器材的中高档自行车尚未普及,自行车环保、节能、健康的优点也未得到充分宣传。同时,由于社会上偷盗自行车现象日益加剧,影响了国内消费者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自行车产品的购买欲望。
其次,我国自行车出口虽然继续稳定增长,但空间有限。近年来,国际市场的自行车贸易量长期稳定在7500万辆左右,我国2006年出口自行车5600万辆,占全球销量的75%。而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和我国的台湾地区掌握高档自行车市场的主动权,其他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国的自行车产业也发展很快。在中低档产品市场,与我国同类产品竞争激烈。
此外,我国自行车行业平均利润仅为4%左右。面对激烈竞争,在无法发掘更深层次的核心竞争力之前,自行车行业只能靠价格和数量扩张取胜。这不仅影响自行车行业的整体利润,使研发投入受到制约,也引发对国际贸易纠纷的忧虑。
“现在自行车厂家太多,小品牌太多,普通自行车市场受到冲击,利润不断下降,牵扯很多精力,不划算。”一些具备一定资金实力的国内自行车企业已不堪忍受利润一再压缩,开始把精力放在生产和研发上。
丞待调整机会闪现
面对自行车行业的突出问题,国家发改委在调查报告中指出:“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目前全国各类规模自行车和零部件企业上千家,电动自行车企业也有1000多家。2006年,全国共生产自行车8500万辆,电动自行车1950万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自行车行业的集中度却不高,主要表现在生产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占全行业的比重不高,年产量在100万辆以上的企业数量仅占企业总数的2%左右,而专业化分工、产区集聚仍需继续深化。
以天津为例,众多自行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分散在不同城区。上海也是如此,凤凰的几个分厂之间,相距车程要几个小时,物流、仓储、资源配置尚未达到最优化状态,有必要继续发展相对集中的自行车产业园区,进一步细化分工。与此同时,我国自行车出口产品较为单一。目前,出口产品主要以代步车和小轮车(20英寸或以下)为主。以2006年为例,这些产品占出口总量的68.2%,平均出口单价为27.7美元,比整体出口平均单价低5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