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景区开发方案范文

旅游景区开发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景区开发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景区开发方案

第1篇:旅游景区开发方案范文

关键词:旅游景区;旅游景区品牌;品牌定位

现代社会是一个品牌无处不在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已认识到,要想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上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走品牌化经营之路,因为品牌意味着良好的质量和信誉,也意味着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作为一项能带给人们多方位享受的服务产品,旅游是一种异地消费活动,其产品具有无形性、不可转移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步性及一般较少重复消费的特征,这决定了它更需要通过品牌形象来向消费者传达积极的、实实在在的感受。因此,旅游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创造出消费者认可的旅游品牌,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

一、旅游景区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景区的定义

旅游景区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和空间载体,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激励旅游者出游的最主要目的和因素,是一个国家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精华。关于旅游景区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有过不同的阐述,外延也不尽相同,但都没有严格的定义。本文认为,旅游景区是由旅游吸引物、配套设施和各种服务组成的地域综合体。

(二)旅游景区的分类

对于旅游景区类型的划分,目前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尚无定制,人们根据需要建立了几种分类方法,本文按照对景区资源的主要利用目的不同,将旅游景区分为两个大类: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和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

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其开发经营主体来源多样化,即可以是国有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而且其资金来源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

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主要依托旅游资源,特别是“二老(老天爷、老祖宗)型”的旅游资源,该类景区的目标具有多重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其社会文化和环境价值往往超过了经济价值,同时由于旅游资源的公共性,在经营上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垄断性,政府对其干预程度较高。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

图1 旅游景区的分类

二、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品牌特征

旅游景区品牌和普通产品品牌一样是企业产品的象征,企业形象的体现。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品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与普通产品品牌特征一样,而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由于其自身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其品牌特征与普通商品的品牌特征有显著不同:

1.排它性的程度不同。通常的品牌具有绝对的排它性。而旅游品牌尤其是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品牌只具有有限的排它性,即一个企业对旅游景区品牌的使用,无法完全阻止其它企业对有关品牌的“搭便车”行为,除非政府有特别的法律限制。

2.主体的不同。通常的品牌的注册主体与运作主体均是企业,但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品牌的注册主体可以是旅游企业、旅游协会,经营主体可是旅游企业、旅游协会、旅游城市、国家相关旅游部门。

3.作用不同。品牌除了有商品区别、开展有效竞争、法律保护、质量保证、广告宣传、建立品牌忠诚与树立企业形象等经济功能之外,还具有社会与文化功能。这是指品牌对地区经济乃至国家经济以及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促进作用。通常的品牌其经济功能占重要地位,社会与文化功能较弱,而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品牌的社会、文化功能与经济功能同等重要。

4.延伸的可能性不同。通常的品牌在理论上有着较强的可延伸性。在品牌价值较高的情况下,一个品牌可以延伸至同行业的其他产品甚至其他行业的产品上。对于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品牌,除了景区企业品牌有较强的可延伸性之外,其它旅游品牌或者无法延伸或者只有有限的可延伸性。

三、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品牌定位

任何一个产品或服务品牌的塑造,品牌定位是关键。创立旅游景区品牌首先要进行景区品牌定位,即确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形象的过程与结果,将品牌的功能、特征与消费者心理上的需要联接起来,以过到消费者需求情感化的水平。旅游景区的品牌定位就是景区拥有者希望人们如何看待品牌。品牌定位是任何品牌建立的基础。

(一)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品牌定位的影响因素

1.景区资源基础

旅游资源是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品牌形成和定位的基础,尤其是具有唯一性、垄断性、排他性的旅游资源,更是旅游景区品牌定位的根本。通常情况下,景区的形象是千百年积淀所形成的,其定位受当地资源条件的制约。因此,必须把握市场开发潜力大且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垄断性、规模性的特殊旅游资源,这是旅游景区品牌定位之根本。

2.区域背景

在定位资源保护型景区旅游品牌时,应将其融入上一级或更大旅游区域之中,使之能够利用上一级旅游区域对外的旅游形象优势,参与上一级旅游区域的旅游产品组织网络。将景区旅游品牌形象融入区域旅游形象中,在突出本地特色立足的同时共享区域旅游市场。

3.竞争对手

旅游景区在进行品牌定位时要突出自身特色,须将竞争性分析置于重要位置。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品牌塑造过程有时会受更高一级区域己有形象屏蔽的影响,或是面对形象类似的其他旅游地的竞争,这时就需在全面了解自身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找到具有鲜明的而且不可替代的资源或产品特性,并以此为市场卖点进行品牌定位。

4.客源市场

依据旅游资源特征的多样性和旅游客源市场的层次性,景区品牌定位也应该是多侧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结合体。定位不能太具体狭隘,在整体定位基础上,还应有多个支撑定位来深化和完善。基于旅游景区总体的品牌定位,针对不同等级的客源市场,提出与之对应的旅游品牌,构建可供不同旅游开发与营销阶段作选择的多层次、多侧面的景区品牌定位体系,而这一体系是针对不同客源市场、不同发展阶段开发旅游产品的导向性依据。

5.相关利益者

一个旅游景区品牌的建立,不只是创造一个品牌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有对品牌的维持、保护和扩展能力,这种能力源于持续的品牌承诺兑现。而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品牌承诺主要是由景区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实施兑现的(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景区的管理企业、景区所在地政府、景区周围的居民等),得不到这些利益相关者认可的品牌战略肯定会失败。因此,资源保护型景区的品牌定位,必须综合考虑景区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赢得他们的认可和支持。

(二)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品牌定位的流程

旅游景区品牌定位是一个系统的有序的工程,必须按科学流程细致地开展这项工作(4)。

1.景区资源评价

(1)景区地脉分析

地脉是风景区及区域地理环境背景,包括地质地貌、河流水系、土壤气候、生态系统等自然环境特征,是旅游风景区的硬质环境基础。

(2)景区文脉分析

文脉是风景区及区域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民风民俗等人文环境背景,是旅游风景区的软质环境支撑。

2.目标市场调查

对旅游景区的潜在客源、旅游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旅游消费方式和消费能力、旅游支付意愿、旅游方式和目标、旅游行为、目的地选择等因素进行调查,总结出景区客源市场的需求特征,并测算出景区的市场规模。

3.提出备选方案

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旅游景区可提出一种或多种品牌定位方案,对这些方案的取舍需要专家与公众的共同参与决定。在评定中有一个品牌再定位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方能形成景区品牌的核心价值。

4.确定核心价值

旅游景区品牌的核心价值是景区区别于其他同行的、具有无法替代或相对优势的个性或能力,是旅游者认为景区最能吸引他(她)的利益点与个性。旅游景区品牌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于其品牌形象的核心理念,而这种理念就是景区所蕴涵的文化及精神价值。首先,文化及精神价值是旅游者的最高需求。景区产品为旅游者提供的核心利益当然是“一种经历”,这种经历应该使他们产生愉悦感、满足感、丰富感和成就感;或者有他们所追求的新鲜体验。

5.设计品牌形象

设计品牌形象就是通过设计景区品牌要素,将景区的核心价值传播出去。景区的品牌要素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

参考文献:

[1]曹新向.我国旅游品牌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86-89.

[2]王庆国.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M].河南: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3-7.

[3]姚作为.我国旅游业品牌化进程初探[J].经济经纬,2001,(5):94-96.

第2篇:旅游景区开发方案范文

【关键词】生态旅游 景区 运营模式

在当下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环境中,旅游已然成为了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首选方式。加之在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发展主流形式下,人们也逐渐开始寻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可享受大自然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便是在趋势下应运而生的旅游形式,而在实践当中可见,生态旅游既可通过当地景观与传统风俗满足当下人们对于旅游的要求,其在运营当中还能有效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1]。由此可见,生态旅游就目前发展观念来说具备较高的开展价值,但在生态旅游中同时也存在着有可能会对地方生态环境造成永久性破坏的情况。因而,如何健康、合理、高效地运营生态旅游景区也成为了相关管理人员亟待深入探究的研究课题。

一、投资开发

若想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旅游景区,投资开发是首要实施且会直接影响运营是否能开展的重要项目。其中投资可决定生态旅游景区运营服务的基础建设质量,现阶段可通过引资、股权、自主等多种投资来源获取运营投资,且可通过一次性、翻滚或分期等资金投入时刻形式进行资金投入运营,而其投资形式还需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作综合考虑来进行选择[2]。而开发则是影响生态旅游景区是否能够吸引游客,并构建景区品牌特色的关键项目。在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又可依开发战略分作拳头商品、旅游地产、金字塔商品等开发形式,还可根据旅游商品定位分作参观式、休假式、探险式等开发形式。而在决定相关开发形式时还需综合考虑相关景区的地理条件、发展形式、资源特色等因素来进行选择。但在开发景区时若是盲目破坏或改变景区原有地形、植被等原生环境,则会对景区原有生态完整性造成破坏,甚至是景观污染。这也就会造成景区开发直接失去了区域原有特色,并对景区品牌特色的形成与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因而,在开发景区当中还需考虑景区生态景观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可通过划分旅游区域的形式来进行开发,以确保在通过景区景观特色吸引游客的同时,还能保障该区域的自然环境能够安全生长。

二、营销推广

由于生态旅游景区虽然符合当下人们对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理念,但同时也因具备较高的环境承载定量性、开发生态性、商品文化性等特色,因而在实际服务中会较普通旅游景区更多限制[3]。在目前旅游推广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可见,若想促进生态旅游景区能够吸引游客,形成品牌旅游特色,其营销推广的开展也是尤为关键的运营模式构成项目。在生态旅游景区推广形式中可分作理念、运作、战略、方针等四个渠道。其中理念是以推广促使游客达成消费行为的渠道,运作是景区办理、推广、出售等体系构成的渠道,战略是由推广战术及组合构成的渠道,方针是由商品、品牌、社会等方针构成的渠道。在此四个推广渠道的运作过程中可对景区推广拓展至商品推广,从而能建立完整性较高的一个生态旅游景区特色理念,并由此显著地提升了景区的运营质量。在营销推广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景区特色方向,深入发掘具特色的景观、文化、风俗等资源,以构建景区品牌价值。其次,应对景区服务人群、目标市场等方向进行确定,并就大致方向选定推广手段。最后应积极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电视广告、网站推广、旅行社合作等形式来实施推广工作。

三、产出运营

若想促进生态旅游景区得以可持续发展,在运营模式当中也应重视产出运营的模式构成部分,只有在为游客提供持续的景区服务,才能确保景区能在持续运营当中能开展良好的维护工作。产出运营模式中又包括了收入与盈利两种模式,收入模式是确定景区运营服务费用收取方面的问题,其费用收入的界定需根据景区主题性质、面向群体、服务项目等因素来决定。盈利模式则是衡量景区旅游服务项目利润方面的问题,其可通过汇总运营成本、市场运作情况、市场竞争情况、景区资源利用情况、景区服务创新情况等项目可获取。在产出运营模式管理当中,相关管理人员首先应重视开发景区特色美食、纪念产品、居住环境、精神享受等方面的服务。再有,还需对确切了解当下游客对景区在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需求,以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旅游服务。最后,还要充分考虑与吸收时下旅游新要求,积极推出探险、自驾行、农家乐等旅游项目,确保能不断创新景区服务,提升景区的市场知名度。

四、风险防控

由于生态旅游景区属于一种帮助游客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旅游形式,加之其运营成本、难度等本就较高,因而在运营过程中肯定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其风险又包括了环境、财务、游客安全等,这就要求景区运营相关管理人员应充分掌握识别风险、防控风险的关键内容,以对生态旅游景区的运营提供良好的保障[4]。这就要求在景区运营当中首先需构建完善、规范的景区管理组织,确保在景区运营管理均可按规范化制度来_展,以提升景区各方面工作开展的规范性,降低管理风险。再有,应重视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其中包括餐饮、住宿、享受、购物等各项设施,并制定严格的管理机制,确保可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控制其运营风险。还要重视消防、医疗、活动安全等方面的运营制度制定与实施,并落实医疗救护、消防设施、危险警示等安全设施的配置,确保能对游客安全风险起良好的控制作用。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生态旅游景区运营中可见由投资开发、营销推广、产出运营、风险防控等构成了基本运营模式。而在现阶段人们对于生态旅游需求与条件不断增加的环境中,景区相关人员不但需完善景区旅游服务水平,优化景区规划方案,还应重视探究在此运营模式开展中如何保障生态旅游景区的景观、文化、环境等。以此才可真正地构建全面、完善、良好的生态旅游运营模式,并由此为提升人们旅游生活水平、促进景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景区管理助力。

参考文献

[1]孙海波.生态旅游景区经营模式创新思考[J].中国市场,2015(13):189-190.

[2]燕贵成,胡永盛.农业生态旅游景区开放式运莒模式探究[J].农业经济,2014(12):24-25.

第3篇:旅游景区开发方案范文

1课程性质作用《旅游景区管理》是学生从事景区相关岗位工作应掌握的必修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旅游景区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集知识性、技能型为一体的课程。其作用是缓解我国景区迅猛发展需要管理人才但创新型知识化人才严重缺乏的矛盾。因此,近年来很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开设了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或者旅游景区管理专业下设景区开发与管理方向,进而开设旅游景区管理方面的课程。2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旅游景区的概念以及分类;理解旅游景区的管理要素;掌握旅游景区管理职能的相关内容。2能力目标使学生或景区管理人员掌握旅游景区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流程,能够初步具备景区前期开发建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推广管理,以及景区开放后的游客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和景区长期的环境管理、财务管理、品牌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危机管理等工作方面的能力。

二、《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改革教学方案

1课程整合和优化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选,精简教学内容,注重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从旅游景区管理者应职岗位出发,将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加课程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枝节。例如,笔者在选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教材出现的数据都是与当下实际情况相差两三年甚至是更久。某教材广西的5A景区有两个,分别是漓江景区和乐满地主题乐园,然而事实上在2012年桂林的王城景区也荣晋为5A景区。从教材内容设置上看,不少教材大篇幅讲解景区设施设备管理以及景区财务管理的内容、如何进行设备日常保养以及设施设备的概念。而景区财务管理章节则是出现了不少财务类的相关知识和公式。但在实践中,景区财务管理大部分并非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而是财务类专业人才,设施设备管理亦是如此。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学生,重点应该放在实训上面。例如景区服务质量管理章节就应在《旅游景区管理》教材中被主要介绍和学习,因为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屡屡在旅游旺季被各类媒体大肆报道。高等教育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吗?2加强与专业方向的对接旅游类专业几乎都会开设旅游景区管理的课程,有些院校会设置《旅游景区管理》这门课程的选修课,但专业方向不同,学生所需知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教师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授课内容要注意各学科学生专业知识不同的特点。对非旅游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应该更加注重从旅游常识方面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习旅游景区管理;而对旅游景区管理专业学生授课时,则应更注重从旅游现象看本质,由旅游现象进而引出景区管理相关理论,然后将理论联系景区实际来学习。3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相较于本科生,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类比法、案例分析法、实际演练法等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提高学生求知欲。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章节,要多注重引入各种案例,反复强化重要知识点,务必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对于实践性强的《旅游景区管理》课程,讲解理论容易觉得枯燥乏味,若能巧妙利用辅助教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通过教学视频,如讲到旅游安全管理章节时,放一些和旅游安全相关的新闻或者案例的视频。或者通过搜集实事图片新闻制作成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让学生产生兴趣,开拓学生眼界,在有限时间内增加教学信息量。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课堂理论教学课时,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趋势,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的方法。建议以某些高校为版样,在校内网上提高课程电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收集学生意见并及时给予反馈。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旅游景区管理》是旅游管理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该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更要把这些知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但基于学时的限制以及其它安全相关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到旅游景区中实践或者说深入实践的机会非常少,从而无法了解旅游景区是如何具体管理和工作的。基于此,在本课程教学中,每一章都应从案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了解景区管理的重要性。提出景区出现相关问题该如何解决,继而引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以景区服务质量管理章节为例,授课前,先以实事的旅游质量投诉为案例,由现象向学生提出该如何解决问题,然后引入本章理论学习。在结束课堂教学后,组织学生前往附近旅游景区参观调研,并让学生分组讨论旅游景区在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写出书面报告。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动机。6改善课程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试不再局限于闭卷一种方式,而是采取开放式的考试方法,包括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调查报告、实际操作等形式。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训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为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日常学习当中而非临时抱佛脚的死记硬背。以本课程为例,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40%,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占20%,实训成绩(课外调查报告)占40%。最终考试成绩的公布并不代表着本门课程的结束,笔者认为,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得到考核结果,而在于根据考核结果得到反馈。通过反馈的结果知道学生的不足之处和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师反省自己教学过程中今后该如何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则从考核结果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与老师讨论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改正。

三、结语

第4篇:旅游景区开发方案范文

《*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业经县长办公会议研究讨论通过,为更好地贯彻落实《规划》,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实施《规划》认识。《规划》是县委县政府聘请广东省旅游研究发展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负责组织,经专家组多次实地考察、广泛征集县四套班子及纪委班子主要领导成员、各镇、相关县直机关及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通过多次易稿编撰而成。它提出了我县发展旅游经济的总思路和总目标是:依托全县旅游资源和县城,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基础,以“绿林飞流、生态家园、客俗桃源”为旅游形象,以绿色生态走廊旅游区开发为重点,以白水瀑布公园、红椎林生态公园、黄金坑温泉度假村、瑞龙庄园、广东生宝农业科技示范园等景区(点)建设为龙头,以各级旅游区建设为主体,以客家文化和美食为主线,逐步把*建设成为粤港澳旅游区上的一个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客家文化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实施《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区域发展,突出特色,重点优先,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规划》具有重要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是我县实施“旅游旺县”、“抓旅游促商贸”战略指南。因此,各地各部门要提高对《规划》的认识,采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规划》实施到位,加快我县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点)建设步伐。

二、依法行政,齐抓共管,形成发展旅游业的良好运行机制。各地各部门在实施《规划》中,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我县旅游业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和确保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专门成立旅游发展工作领导机构,由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负责,旅游、计划与发展、财政、建设、规划、宗教、环保、林业、国土、农业、交通、卫生、工商、公安、广电、文化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机构要挂牌办公。负责指导、协调、审议旅游业发展中的相关业务工作。各重点景区所在镇(场),有旅游开发项目的镇(场)要相应成立机构,在县旅游发展工作领导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开展工作。

(二)坚持政府主导战略。各级政府要把旅游业作为当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在财政计划内,对重点旅游资源开发,配套的交通设施、环保、生态设施,供水、供电设施和安全、卫生保障设施,以及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设施等公益性的项目启动资金要给予保障。同时,每年要安排一定的旅游宣传促销经费,把本地的整体旅游形象推介纳入公益性宣传,从而提高地区和景区(点)的知名度。

(三)坚持科学规划原则。各镇开发旅游项目要严格遵循《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发展目标,在《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认真做好本地的旅游发展编制工作。

(四)坚持合理开发原则。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要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科学技术、历史文化知识与趣味性、参与性相结合的新风貌。旅游项目建设要上档次,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景区(点)按规划设计方案要求,公开招商,投资者按方案投资建设,不得改变规划设计方案。

(五)加强对《规划》的实施监督。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代表县人民政府对《规划》实行指导,协调和监督。一般新建、扩建、改建旅游景区(点)和旅游娱乐等投资项目,先由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评价,加具意见后再报县级有关部门,并报市旅游管理部门备案。列入*市规划的重点旅游区和投资3000万元以上旅游项目、按三星级以上标准设计的宾馆饭店应提供可行性报告,报*市旅游管理部门审核,经审核后再向有关部门申报立项和报建。

(六)加强对控制区和景区用地管理。对按《规划》确定的旅游资源和景区(点)建设范围用地要予以保护。国土部门要抓紧落实景区旅游资源控制区和景区项目建设用地征用工作,处理好土地权属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关系,处理好农用土地与景区用地的关系。不得把控制范围地域改作对环境有破坏和污染的其他项目用地。

(七)加大对旅游交通支持力度。交通部门要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筹集通往景区的道路建设资金,加快通往各景区(点)道路建设。在主要道路口为重点旅游景区(点)设置交通指示牌。

(八)加强对景区(点)、旅游宾馆的治安管理。公安、交警部门要采取强有力措施预防景区(点)、旅游宾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好景区(点)沿途及区内的交通秩序和旅游宾馆安全,消除治安隐患,切实保障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创造良好的旅游治安环境。

第5篇:旅游景区开发方案范文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131-03

引言

就目前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来说,旅游景区的整合已成为一个政府及地区共同认可的话题。旅游景区的整合能够为游客带来更多的旅游吸引物,从而使景区旅游人数增多,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改善。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壶口瀑布及周边环境旅游景区作过研究,但是涉及到其关于整合的文章却很少。目前壶口瀑布的旅游发展状况不是很好,由此笔者联想到,若实现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整合,则能改善壶口瀑布旅游业的发展,并能促进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发展,从而为整个地区带来良好效益。下面就从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整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对策方面进行浅析。

一、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

(一)壶口瀑布的发展现状

壶口瀑布,是黄河上的一大景观奇迹,是继黄果树瀑布之后的中国第二大瀑布。2000年7月,晋升为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由此可看出,按其资历与历史,壶口瀑布是山西省的王牌景区。但目前旅游发展现状不是很好,通过现有资料搜集调查法,笔者得到壶口瀑布2011年―2013年的年接待人数、年收入、年创收效益等数值,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分析可以看出,从2011年到2013年,每一年的年接待量及创收效益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增长的幅度却呈递减的趋势,2011年至2012年接待量增长了27.3%,2012年至2013年接待量增长了6.8%,可以看出增长幅度下降了20.5%。同理可以推出,2012年到2013年创收效益增长幅度下降了19.8%。这就是目前壶口瀑布的发展现状。

(二)壶口瀑布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

通过走访观察,运用实地勘察调查法,笔者发现,壶口瀑布周边环境旅游景区丰富而分散,为直观了解,特此制定景区分布示意图(图1)。

从图中,我们可进一步一目了然地看出壶口瀑布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丰富而分散。此外,我们还通过运用直接询问法,走访山西省吉县旅游局及壶口管委会,发现这些旅游景区一般都各自出售门票,各自接待游客,收入效益几乎是微乎其微。因此,实现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整合势在必行。

二、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整合的必要性

(一)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整合的原因

通过以上对壶口瀑布和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现状描述,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壶口瀑布景观单一,游客游览内容少;其次,壶口瀑布规模小,游客游览时间短;再次,壶口瀑布周边环境旅游景区丰富而分布分散,同时管理者各自为政;最后,目前来看,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互补性不强,整合度微乎其微,对游客吸引力低。

这些问题导致游客对壶口瀑布的满意度不高,同时景区的创收效益也随之不好。因此,必须根据现有资源,对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进行整合,提高壶口瀑布景区的旅游价值,让游客花的每一分钱都能起到真正的价值作用,使游客还有再次来的欲望。同时,这也正响应了目前21世纪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两大主题――创新与联合。

(二)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整合的影响

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整合具有重大影响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景区而言,可进一步提高壶口瀑布的知名度,同时,壶口瀑布周边环境的旅游景区,随着壶口瀑布这一核心景区,知名度也会一步一步地提高;第二,对游客而言,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整合,可使游客获得更多的旅游体验,摆脱景观单一,游览内容少、时间短的现状;第三,对旅游景区管理者而言,通过整合,可以使其具备统一的管理规范,形成团结意识,不再各自为政,为整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第四,对壶口瀑布及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餐饮、住宿等行业而言,通过整合,可以极大地促进其发展;第五,对吉县政府而言,通过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整合,可以更加具有科学性,更方便管理,更有力地促进对外宣传;最后,对旅游创收效益而言,通过整合,可以增加游客的逗留天数,以及增加游客的重游率,从而可以极大地促进旅游人数的增长和创收效益的提高,形成以壶口瀑布为核心的整个地区整体实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三、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资源和特色分析

一个地方的开发潜力和开发的可能性是由这个地方的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丰富程度决定的。一般来说,一个地方的旅游资源特色越明显,数量越丰富,则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对该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正如文章前面所提,壶口瀑布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上唯一的大瀑布,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其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明显。壶口瀑布的周边环境旅游景区较多,在图1中,已经明显展示。因此,可以看出,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整合已具备先天的条件。

(二)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整合的环境可行性分析

环境可行性分析是指综合评价与分析旅游开发地的各种环境要素,其中包括开发地的经济状况、政府政策、法律法规及基础设施等,这些环境要素条件越优越,其该地开发的可行性就越大。

通过实地勘察调查法,走访到吉县旅游局和相关旅游人士,把自己的想法讲解了一遍后,笔者获悉,原来吉县旅游局已经出台关于吉县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文件――《山西省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其中,介绍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进行旅游景区资源整合的前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和总目标,也是一个地区旅游产业建构的总方向,要想打造吉县这一旅游品牌,必须要使各地域在行政区域划分上保持顺通,不能受到阻隔,在内容上要自由,不能受行业的约束,在客源上要保持往来通畅,不能受地区的局限。因此,制定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规划是实现吉县景区整合一体化并建立“无障碍旅游区”亟须解决的课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整合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

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吉县的经济水平一直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同时,临吉高速的建立,使得交通条件得到局部优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回归,沿黄旅游经济带的构建以及西安、临汾等地打造无障碍“黄河金三角”旅游区等,这些都为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整合提供了相当优越的条件。

(三)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整合的外部影响分析

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整合的影响,在前文中,已经提到过,它可以使游客获得更多的旅游体验,摆脱景观单一、游览内容少、时间短的现状;可以使景区管理者具备统一的管理规范,形成团结意识,不再各自为政;可以使吉县政府的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更加有力地对外宣传;可以促进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餐饮、住宿等行业的极大发展;可以增加游客的逗留天数以及游客的重游率,从而极大地促进旅游人数的增加,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周边的社会繁荣,真正实现共赢的局面,同时可以对外树立吉县的整体风貌。

四、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整合相关对策

(一)从旅游景区角度进行整合

从旅游景点进行整合,形成以壶口瀑布为核心的三大旅游功能区,即黄河文化体验区、农业观光休闲区、生态休闲度假区,如表2所示。

经过以上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使旅游目的地的产品更趋成熟,旅游产品更趋多样化与多层次化,行业结构更加合理,能够在原有的客源基础上形成新的客源层面。同时,可以理顺行业内部与行业之间的关系与比例,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从组织角度进行整合

从组织上进行整合,借鉴杭州旅游资源整合的方式,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整合应纳入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扶持之下,统一规划、统一指挥、统一步骤、统一行动,加大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真正做到举全县之力;对企业内部来说,建议三大旅游功能区采取销售联票的方式,统一价格,形成一个联合的整体,以防止各个功能区内各个景区之间的秩序混乱和不公平竞争;最后联想到的一点是,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实施以壶口瀑布为核心的三大旅游功能区,即如上图所示,相信其整合能够获取良好的效益。另外,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必须和各个部门进行配合、互助与协调发展,其中包括通信业、餐饮业、金融业、商业、文化、卫生等,在管理上树立全局意识,各部门应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切实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创造更多便利条件,保证健康、和谐旅游的开展。

(三)从人力资源角度进行整合

从人力资源上进行整合来看,首先,由临汾市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以壶口瀑布管委会专业旅游人士为核心,集中临汾市、吉县旅游界的精英,组成强有力的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整合的策划小组和咨议机构,成立“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统一研究其整合的方案;其次,引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推动”的模式,遵循四大权利即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和管理权分离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资源属于国家,周边的各大企业为主力军进行经营三大功能区,使其进行持续增值,“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享有管理权,而政府具有其监督的权力,为三大功能区提供交流、协作的平台,使其形成多种资源共同开发、管理上具有统一性、各大企业共同入股、利益上有福同享、风险上有难同当的市场运作模式,不断提高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另一方面,建议成立“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信息化协会”,大力弘扬共享、开放、合作、互利的网络经济精神,积极引导和促进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全面、持续的合作和联盟,以免形成不必要的竞争关系和资源的重复建设,以集中优势和实现互补,有利于加快形成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强大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使其各方的综合竞争实力都有增强。

(四)从实施“大统一”角度进行整合

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整合可以实行“大统一”。第一,统一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酒店及各种副业的经营价格,建立统一的价格体系,施行统一招标采购,保证价格合理和质量合格。第二,统一安排交通路线,目前临吉高速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游客,但是在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内,亟须建立统一交通路线,因此市政府、县政府必须加大对其重视,使其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能够尽快实现统一交通路线安排,以此形成客源能够没有阻碍地进行移动,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例如,可以缩短一个功能区内各个旅游景区之间的距离,开通旅游专用车;景区内各行政区域之间要对旅游专用车进行开放,做到旅游车辆、导游等资源可以相互的调动与分配,进而实现各功能区之间旅游的无缝隙连接。第三,统一施工费用,建立一个合理的施工价格体系,以免造成浪费。第四,统一协调三大功能区之间的施工队伍,防止出现施工队伍在分配任务时挑三拣四的情况,培养一个良好的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整合的施工市场。第五,统一制定三大功能区的销售价格,保证稳定的市场价格,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推动景区管理成熟化的进程。

(五)从文化核心角度进行整合

笔者通过阅读书籍、资料发现,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旅游区点的建设那么简单,而是要更多地考虑一个旅游者在旅游的整个过程中获得的全新体验所涵盖的各个产业要素和行业,旅游者旅游的过程较高层次来说,是一次文化的体验和精神的盛宴。因此,我们联想到,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整合要以黄河风情和地域文化为核心,在三大功能区内设计以黄河风情和地域体验文化为中心的旅游产品。把具有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深层次地挖掘出来,设计出更能吸引旅游者的体验参与型旅游产品。例如,可以通过成立表演团队,在三大功能区内分别进行具有晋南特色的锣鼓、唢呐、舞龙狮、骑毛驴和腰鼓等表演活动,形成固定的表演周期。同时,旅游者可以在表演人员的亲自教授下表演简单的项目,使其旅游者能够更好地参与和体验到表演项目中来,使其能够延长游客的游览时间。另外,服务于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各行业,也必须树立黄河风情和地域文化的文化理念,例如,餐饮业方面,服务员应统一着装、餐饮房屋装修设计也应体现浓厚的民风民俗特色;景区讲解人员也可统一穿着具有民风民俗特色的衣服,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使游客对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留下深刻的文化印象,从而使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整合真正为游客带来更好、更多的文化享受与体验。

(六)从后续经营角度进行整合

1.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加强对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资源保护。首先,对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内重要的资源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若发现有重要的遗迹资源,应该对其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制定出保护方案,对其进行严格、科学的保护;其次,政府要制定和实施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措施,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选拔有经验的相关人员对其重要资源进行保护管理,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开发要适度,要尽每一个人的最大努力使重要的旅游资源能够保持其原有的自然风貌;第三,政府要不断开展旅游宣传教育,不断强化监督管理,要使生态道德和环保的这一理念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以此实现生态和旅游二者双赢的局面;最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大对当地居民的综合素质的培训,同时加大对当地果农农业生态知识的学习与教育,防止农业科技研究成果的异化,尽最大努力地对生态风险和危机进行防范,使大家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开发生态旅游的行列中来;同时更要加大对其保护,使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整合能够形成一片欣欣向荣的局面。

2.充分利用宣传媒介,大力推销该重新整合的新旅游产品。首先,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应该成立专门的旅游宣传网站,制作高清旅游宣传片在该网站上循环播放,立体展现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资源特色,例如,设计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徽记,举办反映黄河风情和地域文化的比赛活动,如摄影、绘画、书法、诗歌创作等;在景区内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和文化经济交流活动,如壶口垂钓活动、吉县苹果展销会、农副产品交易会等。其次,在网站上开通方便旅游者查询和预订的各种服务,如,景区的票价、交通、餐饮、住宿等,并对其进行及时更新;同时,对旅游者的咨询服务和疑难问题要聘用专人对该网站进行负责。再次,旅游景区的相关信息必须能够及时地在网上和旅游者实现对接,例如,景区淡季门票打折、开展节庆活动等。最后,在该网站上设计问卷调查,通过网络平台与旅游者进行交流,对旅游者在三大功能区内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求做一详细了解,以此不断提高壶口瀑布与其周边环境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提高其服务质量。

五、结语

第6篇:旅游景区开发方案范文

关键词:旅游文化 旅游景观文化系统 都江堰

旅游文化的挖掘在旅游景区的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风景区,如何在开发中把握分布、蕴含于其各处景观的文化,对于旅游者把握这一处举世瞩目的世界级景观,对于开发者合理规划景区以留住旅游者驻足欣赏,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都江堰风景区占地面积虽然并不大,但是其各处景观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却复杂而深刻。因此构建一个逻辑清晰、布局合理的景观文化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1 旅游景观文化设想

1.1 旅游文化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最早关注旅游文化这个命题,他们认为“旅游文化实际上概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人们可以借助它来了解彼此之间的生活和思想”,它是“在吸引和接待来访者的过程中,游客、旅游设施、东道国政府和接待团体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1]可见,概念提出者非常关注其完整性。旅游文化是文化的一个亚类,但绝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叠加,它不是一个组合品,具有自身独立的完整性。但它又不是无所不包的,它只是文化与旅游活动的深度结合,在旅游活动产生的过程中,旅游文化应运而生了。其它文化因为旅游者的欣赏可以转化为旅游文化,但是不是所有其它文化就直接成为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泛文化现象目前十分严重,以至于一提到旅游文化,大家就自然的将其等同于关于旅游景观的文化。导致其核心部分的关于旅游者的文化,如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等反倒被漠视了。本文不拟对旅游文化的概念进行批判,之所以提出此问题,主要是为了明确界定旅游文化中的子类别才能在关于旅游文化的研究中正本清源。

1.2 旅游文化分类

要对旅游文化概念进行深入认知,就必须对其进行分类。由于旅游文化的关键修饰词是“旅游”,因此从“旅游”一词来认识旅游文化就非常关键了。目前国内旅游文化的分类大多从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开展,也容易操作。就是将旅游文化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等。但具体操作有所不同,如李琼英、方志远在其《旅游文化概论》中将旅游文化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旅游消费文化和旅游企业文化。[2]如刘敦荣在其《旅游文化学》中将旅游文化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旅游审美文化、自然旅游资源文化、社会人文旅游资源文化。[3]笔者认为,为了学术研究的方便,应将分类简单化,以便于操作,因此本文认为旅游文化应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者行为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景观文化、旅游介体文化-旅游业经营文化。其它一切类别的旅游文化均可归入其中一类,这样方便学术交流、构建深入研究平台。而本文关于旅游景观文化系统的构建也是建立在这一分类上的。

1.3 旅游景观文化与旅游景观文化系统

旅游景观文化是旅游文化的一部分,陈宗海认为它“探讨旅游景观生成、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旅游景观的结构、特点与文化内涵,以及旅游景观观赏者和旅游景观之间的审美与被审美的关系。作为旅游文化的组成部分,景观文化有其完整的结构和内容,有其自己的特点。”[4]旅游景观文化构成了解读和理解旅游景观的核心,是发展旅游业的关键所在,这对于文化景观尤其如此。旅游景观文化是旅游景观的内心世界、精神领域,旅游者要是无法把握旅游景观文化就无法真正理解旅游景观的壮美、悠远、深邃等美学特征。而深刻的把握旅游景观文化则是我们旅游景区开发的重要前提,只有这样我们的开发才能完美的展示旅游景观的魅力。

旅游景观文化系统是对于旅游景观文化的整合,它将旅游景区的文化看成是有生命的独立整体,分别由各个功能不同的部分组成。旅游景观文化系统运用系统论的观点解读旅游景观,它通过对旅游景区的深度文化解读,从文化上解构整个旅游景区,然后通过功能配合,以空间布局为表象、以文字表述为内容,建构景区文化系统,为旅游景区开发提供文化支持,为旅游者欣赏旅游景观建构更方便的平台。

2 旅游景观文化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当今旅游景区的开发和规划多从旅游功能入手,多从为旅游者提供流动空间的建筑布局入手,较少考虑景区文脉的关联性,即使有所考虑,也多零散,不注重景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导致很多游客对于景区的把握缺乏整体性和深刻认识,往往停留在娱乐休闲放松的层面,难以上升到增智益神和精神升华的层面,以至游客对于很多风景名胜无法理解其文化内涵,造成客源的流失,也无法形成回头客源。因此,现在总体看来,自然景观被接受程度较高,而人文景观则较低。这一方面与从业人员素质和游客素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旅游开发本身有关。旅游景观文化系统高屋建瓴,整体、深度的把握景区文化,将整个景区文化统合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关注旅游景区文化的哲学命题,关注旅游景观的意境和内涵。以这种系统统领的旅游规划和开发必然更加切合景区的文脉,容易展现景区景观的意境和神韵,此类旅游开发是“写意”的。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切合,具有可持续的科学意义。在当今工具化规划文本和开发方案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它的构建无疑让我们的规划重新关注文本的价值命题,把握旅游景观的神韵,更加科学和高效的开发我们宝贵的旅游资源,避免出现“焚琴煮鹤”的悲剧。

3 都江堰景区旅游景观文化系统的构想

3.1 都江堰景区文化解读

都江堰风景区分为离堆公园、渠首三大主题工程、二王庙和玉垒山公园四大部分,其景观各有侧重,包含不同的文化意涵。综合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7篇:旅游景区开发方案范文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项目品牌声名突显

我县景区、景区通过近年来的精心打造,品牌效益日渐突显,各级领导及兄弟县市纷纷来县考察景区、景区的建设,市委书记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更是如此评价两景区“县的公园、永和古遗址公园做得精美、精细。公园是无中生有,现在成为县的金字招牌,和文纪念馆重新修缮、提升、改造浑然一体,成为一个很好的生态文化旅游景点、休闲度假之地;永和古遗址公园建设精雕细刻,成了一个保护性开发的旅游新景点。县这两个作品,我觉得是代表了追求品质、崇尚一流的工作要求和标准”。

(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我县在建涉旅项目10余个,重点推进景区和景区二期项目建设。

1、加快景区建设速度。全面完成了景区一期工程遗址保护核心区、陶瓷文化展示区、商贸旅游购物区三大区域的建设,启动了游客服务中心、陶瓷文化产业园建设和永和古街维护改造等二期项目建设,完成了《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方案》,启动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

2、加快景区品质提升。自去年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以来,我县乘势而上,进一步深入挖掘庐陵文化,提升景区质量,今年启动景区二期工程建设。二期建设共占地9公顷,总投资4500万元,重点建设千年窑火、水巷灯华、书香竹影等三大版块及水街商铺、特色餐饮旗舰店、旅游纪念品店铺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景区附加产值。

3、积极向上争资。围绕遗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月份组织通过了《遗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级专家组评审,现已初步完成了该项目的初步设计,下步将组织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争取项目资金尽快到位。上半年,我县还包装并向省旅游局上报了梅塘镇潭头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旅游宣传精彩纷呈。

不断加大营销财力、人力等投入力度,突出点面结合,进一步打响“千年窑火、千古正气、千韵美景”旅游品牌。

1、强化资源整合。制作了景区宣传折页和景区宣传画册,借助各项活动,大规模开展旅游宣传。加入市中心城区旅游景区(点)捆绑折扣销售模式,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2、强化媒体营销。4月份,广播电视台综合新闻广播频道走进景区录制专题节目;同月,央视“寻宝”栏目专家组走进县景区,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知名度;今年我县加强了与报社的合作,全年报社将为我县专门制作刊登3个以上的旅游宣传专版。上半年我县还通过网络向全社会征集景区旅游宣传主题口号和旅游宣传标识,进一步扩大了我县旅游影响力。

3、强化活动营销。先后组织接待了全国、全省以及全市旅行社来我县景区、景区踩点,考察旅游线路;制作大型户外旅游展板,在国际杜鹃花节启动仪式上展出,并发放旅游宣传资料2000余份,进一步扩大我县旅游影响力;全力以赴做好全市四套班子旅游巡视接待工作,得到了市委书记及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

(四)市场秩序更趋规范

1、加强旅游安全监管。突出抓好旅游安全生产工作,印发《县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重点抓好节假日以及重要活动期间的安全检查。开展了全县旺季旅游安全生产督查工作,保持我县旅游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良好态势。

2、加强旅游服务广告监管。大力推进诚信经营,对以虚假旅游服务广告招徕旅游者和误导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全力做好乡村旅游工作。策应第十届横江葡萄节,举办好横江葡萄节观光采摘旅游月活动。

2、继续抓好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启动景区旅游标识设计和制作工作,完成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申报工作。完成景区二期工程建设。

第8篇:旅游景区开发方案范文

一、高职教学质量标准研究意义与作用

教学质量标准是不同类型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在人才培养上的特质体现。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办学类型还很新,迫切需要各高职院校在提高教学质量工程中内更新办学理念,按照教学质量标准来确定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的特色。构建高职教学质量标准研究意义如下:一是向全社会展示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准,提高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创造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环境,确立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应有的地位。二是通过构建和实施教学质量标准,引导教学质量建设具有实效的进行。高职教学质量标准在教学中具有三个作用:一是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和行业、企业对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等的依据;二是用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学督导的主要依据和评价标准;三是作为学院对学生、企业、相关院校进行教育教学交流的信息平台。

二、高职专业质量标准构建过程———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一)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质量标准制定的基础,是学校开展教学的基本依据。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在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具体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培养出能主动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技能人才。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着眼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以旅游管理知识为基础,以管理能力为重点,以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面向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德能合一、知行合一、具有良好职业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分析职业、工作与能力分析职业能力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能力标准》、《行业职业能力标准》、《职业岗位任务要求》对学生即将从事某种具体职业所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的分析过程,应通过对具体职业所包含的具体工作任务及每项工作任务所包含的操作步骤的逐一进行列举剖析,教学工作者从中掌握从事具体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内容,以及各个知识和技能内容的各自相应的具体要求。分析职业的基点是职业岗位。例如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如下。1.国内外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服务与管理工作。2.国内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培训部从事员工培训工作。3.国内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从事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市场营销工作。4.国内外旅行社从事导游、计调、外联等工作和旅游饭店餐厅、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工作。5.国内外旅行社、旅游饭店从事旅游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三)设计与描述教学质量标准方案确定培养目标以及分析职业、工作和能力所得出来的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和职业规范等要求,这些都是一些初步的简单设想,这些设想只有在标准方案制定形成以后才能得到实现。设计与描述标准方案就是把这些设想逐步变成在逻辑上让它清晰,在科学原理上让它可靠、具体、能够有效实施的方案。例如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对于标准方案的描述如下。人才培养以“国际合作,校企融合,学训一体,分方向订单培养”为模式;课程体系以道德养成为主线,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为重点,搭建基础教育、道德养成、职业发展三个平台。基础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夯实在校生理论、知识基础;职业发展平台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为运行原则,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打牢学生的职业发展根基;道德养成平台以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全面提升,为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第三学期划分为三个方向。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方向的核心课程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服务礼仪、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共计6门课程。突出专业核心技能:产品设计开发技能;计调外联技能;旅游电子商务技能,共计三项核心技能。景区服务与管理方向的核心课程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服务礼仪、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及案例分析共计6门课程。突出专业核心技能:景区服务技能;规划开发技能;景区营销技能,共计三项核心技能。导游方向的核心课程为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服务礼仪、导游带团实务共计6门课程。突出专业核心技能:导游带团技能;导游词创作技能;导游营销技能,共计三项核心技能。(四)分析与评估设计方案质量标准方案设计出台以后,是否符合高职教育规律,是否科学可行,是否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其效果如何等等,这些都有待于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效果的评价。当然,质量标准不规定评价的具体程序,只为这种评价提供一定程度的价值导向。

作者:杜娟 周恩超 黄雪野 单位: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第9篇:旅游景区开发方案范文

金丝峡景区现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短短的几年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因为发展过快,开发规划与发展速度开始存在一些差距,影响了金丝峡景区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调查更加系统、细化的掌握现行金丝峡景区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模式,以期为进一步深化金丝峡旅游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关键词:

旅游资源;金丝峡景区;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9002502

1金丝峡景区旅游资源概况

金丝峡景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位于陕西省商南县境内的东南部新开岭腹地,距县城60公里,距金丝峡镇18公里。园内风光秀丽,风格独特,风景如画,具有窄、长、秀、奇、险、幽的特点,集峰、石、洞、林、禽、兽、泉、潭、瀑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步移景异,景象万千。被誉为“峡谷奇观,生态王国”。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中国王牌景区、生态中国贡献奖等二十多项殊荣,成为中国生态旅游业中一颗璀璨明珠。

2金丝峡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2.1旅游项目较单一

金丝大峡谷有白龙峡、黑龙峡、青龙峡和石燕寨四大景区共计一百多个景点组成,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景观展露奇、险、幽、秀、狭等特点,是融峰、石、洞、林、泉、潭、瀑、禽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旅游景区,景区虽基本满足了游客观景赏景的需求,但其他旅游活动项目较少,除了在金丝峡景区接待站可提供篝火晚会的服务项目外,基本没有其他体验展示旅游项目。所以,在景区游客消费以门票消费为主,门票开支约占游客旅游总消费的1/3。

2.2景区内游览时间和线路有限

金丝峡景区游览线路全长20.5km,至少需要5至6个小时才能走完。如加上石燕寨景区,整个游览时间将超过8个小时。许多游客无法在一天内走完白龙峡、黑龙峡、青龙峡和石燕寨四个景点,特别是旅行社团队,一般游览时间较短,景区内常常只停留3-4个小时,往往只能游览2个景点就要返回,许多精华景点都无法游览。

2.3基础接待设施不足

金丝峡现有1400多个泊车位,其中景区门口的泊车位有400多个,金丝峡镇将近1000个泊车位。但从金丝峡镇到景区门口还有18km的路程,如果游客将车停在金丝峡镇的停车场,景区就需要配备环保车辆接送游客。而往返两点的环保车辆仅有三四辆,还是主要用于旅游黄金周客流量较大时疏散接送游客,这远远不能满足接待游客的需求。住宿接待设施同样欠缺,虽然在景区门口已经建成五鑫大酒店、巅峰大酒店和长安人大酒店3家三星级酒店和距景区1.5km处的一座四星级金丝峡国际酒店,但这些酒店加上60多户农家乐旅馆也仅可提供床位1000多个,旅游旺季经常会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

3金丝峡旅游景区深度开发策略

3.1整合资源,扩建金丝峡旅游景区

金丝峡景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金丝峡镇、18km小河流域及11.5km峡谷核心游览区。一般旅行社金丝峡旅游线路为两日,第一日为丹江漂流,第二日进峡谷游览,第二日下午3点左右返回常住地。虽然线路安排可以做到静动结合,但各旅游项目衔接不够紧密,浪费游客游览时间,并且在服务方面会有所疏漏。如丹江漂流全长8公里,游客经历完漂流后都会全身湿透,但下游并没有一个合适的换衣场所,游客需要湿漉漉的坐大巴二三十分钟到金丝峡景区大门口寻找住宿的地方,才能更换衣物,十分不方便,同时也会使游客大为不满。而金丝峡景区内游客的常规游览线路为白龙峡――灵官殿――黑龙峡。这样一来,青龙峡和石燕寨就无暇游览。因此,可考虑将丹江漂流与金丝峡景区整合为一个大的旅游区。设计两日游览线路,游客可持门票在两日内进出景区多次。游客可以第一天游览白龙峡――青龙峡――石燕寨,第二日再次进入景区经白龙峡――灵官殿――黑龙峡――丹江源参观,然后从景区南门乘车回到峡门。整合旅游区后,可对景区统一规划,增加必要的基础设施。

3.2增加旅游娱乐项目

金丝峡的旅游线路一般都含有丹江漂流的活动项目,但丹江漂流游客密集,水流平缓,水质浑浊,难以满足部分寻求刺激的游客需求。而金丝峡景区主要以男性和中青年游客为主,男性占56%,18-39岁的游客占到游客总数量的69%,这部分游客更喜欢旅游活动中的体验项目。因此,可将金丝峡景区门口私人经营的激情漂流纳为景区内部的服务项目,统一管理。该漂流是利用金丝峡内流出的水流开发的短程漂流,虽然流程较短,但水道曲折,水流较湍急,因此倍受年轻游客的青睐。

另外,景区内游客参与的互动娱乐项目较少,应考虑增加一些表演节目,每天在规定的时间段为游客演出,如:在白龙湖上进行太极表演,使人景融为一体,丰富景区的体验展示活动项目。还可利用金丝峡内新开的萌宠观赏园组织与游客的互动,通过平时人们看不到的珍稀动物,如非洲辐射陆龟、薰衣草网文蟒、智利火玫瑰蜘蛛、阿根廷黑白泰加蜥蜴、平原巨蜥、高冠变色龙、金刚鹦鹉等与游客合影留念,激发人们的旅游热情。

3.3完善旅游接待设施

金丝峡景区要达到5A级景区的标准,满足日益增加的游客数量,就应该尽快完善各项基础和服务设施。随着自驾游客人的不断增多,泊车位的增加势在必行,景区扩大整合后,可在金丝峡镇建设大型停车场,再增加至少2000泊车位,保证进入景区的18公里旅游专线的环保车数量,方便游客进出景区。另外,考虑增加从西安至金丝峡的班车数量,保障散客进出便捷、出入顺畅。增设接待床位,保证农家乐旅馆的服务质量,使每家农家乐旅馆都能提供统一标准的服务,必要时可对其进行统一培训,执证营业。对景区内的村庄也可与农户协商共同开发,缓解住宿设施不足的现象。统一的高质量接待设施和服务标准,既能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也大大提升了景区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

3.4丰富冬季旅游产品

金丝峡景区的旅游淡旺季明显,每年5――10月份是旅游旺季,剩下的6个月均为旅游淡季。为了减少寒冷的冬季给景区带来的经济损失,应考虑开发冬季旅游项目,改变人们“只有夏季才能游金丝峡”的传统观念。首先,利用山里气候寒冷,雪景要比城市出现的早且时间长这一优点,吸引游客来此冬季赏雪。同时可考虑将一些节日活动放到旅游淡季这个期间。如举办冰雕节、饮食节等。修建商业古城镇,销售当地有特点的旅游食品、旅游纪念品等。尝试引进袁家村的经营模式,配合大量宣传,展现金丝峡景区另一面的美,使其在冬季吸引来更多的游客,缩小旅游淡旺季节的差距。

4结论

金丝峡景区自然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便利,当地政府应该倍加重视,综合开发利用,全面治理保护,提升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发挥自然旅游资源在促进经济繁荣,带动第三产业壮大中的有利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增华等.金丝峡景区交通规划及游线设计方案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9):189192.

[2]张孝存,肖岁利.陕南金丝大峡谷生态旅游深度开发模式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1:17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