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抓三违良言入耳三冬暖,保安全苦口婆心万人安。
2、绳子断在细处,事故出在松处。
3、年关节日到,思想不溜号。
4、安全是生命的延续,违章是生命的终结。
5、事故来源侥幸,安全在于勤警,多说一句消灾,少讲一名胜遭殃。
6、宁可听到骂声,绝不听到哭声。
7、火工生产危险大,遵章作业就不怕。
8、违章是事故的根源。
9、安全不抓只看,等于养虎为患。
10、要想收入高,首先安全好。
11、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幸福。
12、挂钩不检查,容易放大滑。
13、“三违”不反,事故难免;一时麻痹,终身残疾。
14、嘱亲人遵章作业,盼归来幸福团圆。
15、处处小心,安全是金。
16、隐患猛似虎,安全高于天。
17、安全是一切财富之本。
18、安全是效益的基石,隐患是事故的根源。
19、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20、重视安全,幸福之道。
21、高产贵在连续,安全贵在坚持。
22、班前常喝酒,事故时时有。
23、千条路,万条路,迈好安全第一步。
24、顶板管理最重要,安全支柱不可少。
25、安全为天,事故不添。
26、安全讲诚信,就是对生命作承诺。
27、我不伤害他人,我不伤害自己,我不被人伤害。
28、安全是企业发展的血液,安全是家庭幸福的保障。
29、苍蝇不叮无缝蛋,事故专找大意人。
30、最珍贵是生命,最幸福的是安全。
31、安全天天讲,工作记心上,遵章又守纪,平安回家去。
32、靠前指挥法得当,不打安全糊涂仗。
33、安全警钟天天响,违章指挥你别想。
34、安全是人类最踏实的朋友。
35、只有做到“三不伤害”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36、工作上宁可千日紧,安全上不可一时松。
37、工作一马虎,就会出事故,经济受损失,个人受痛苦。
38、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
39、违章留下永远的悔恨,安全鼓起幸福的风帆。
社会营销理念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社会,经过多年研究与传播,早已为众多国内企业管理者所熟知。但是,知晓是一回事,行动却是另一回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违背这一理念的现象比比皆是。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众的长远利益在三方的博弈中,似乎很容易就抛弃社会公众利益,忽略企业的社会责任,仅仅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具体可分为三类行为:
(一)浪费资源类行为许多资源是有限而宝贵的,滥采滥用行为是对大自然的涂炭,扼杀了子孙后代享用的权利,也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例如商品的过度包装问题,据统计每生产10万盒月饼,包装耗材就需要砍伐4—6棵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树木,全国每年要生产1亿多盒月饼,就意味着一个中秋节就要“吃掉”6000多棵树木。这些数字只是极小的部分统计,如果计算出所有商品包装用纸量及要砍伐的树木,数字之大简直让人难以想象。[3]包装企业没有把合理利用资源当成自己的社会责任,过度包装行为频频出现,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破坏环境类行为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生活的家园,企业绝没有权利为了自己的利益善擅自加以破坏。可令人痛心的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自身发展的企业不胜枚举。企业大量排放工业废物污染环境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在旅游业的开发中,对很多旅游资源破坏性、短期性乃至一次性开发的现象并不罕见,如云南丽江玉龙雪山架设了3条索道,每条索道都伸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每小时单向运送客流量达426人。专家分析,这些索道的建设和运营,导致大量游人涌入,使亘古冰川遭到破坏,部分冰川开始融化;高山植被和野生花卉被游客践踏、破坏;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
(三)违背社会道德类行为宣扬落后的、庸俗的价值观以及非主流的社会文化,违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标准,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媚俗广告异化了社会价值,明星广告助长了享乐主义和消费至上,负面的儿童广告诱导儿童养成不良消费习惯等等。
二、深层原因分析
(一)企业缺乏文化内核当今社会,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因其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同,从而走向不同的命运。“文化之于企业,犹如信仰之于人类。”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内核,相当于没有了灵魂,在营销活动中就会招式散乱,甚至屡出昏招,许多企业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或欺骗消费者现象,就是因为没有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贯彻在日常营销活动中,目光短浅、恣意妄为,从而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形象,最终将不可避免地被具有优秀文化的企业驱逐出市场。
(二)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中国企业认为履行社会责任会损害自身的经济利益,是企业身上一个沉重的负担,妨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这种割裂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带来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如运用各种不正当手段展开竞争,对利益的过度追求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频发等等,企业肆意地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到头来只能使得社会公众对企业甚至连同全行业失去信心。
(三)企业营销水平初级许多企业的营销仍处于初级水平,更多地停留在能够直接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够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价格战、广告战等层次上,对于更深层次、更持续性、更隐蔽性的营销方法却研究不足。2012年8月,京东、国美、苏宁三家展开了家电价格大战,不但引发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而且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如果这三家企业能把更多的营销预算用于其它更好的营销方案上,例如做公益、慈善等真正回报社会、返还于民的活动,效果或许会比价格战要好很多。
(四)消费观念尚未成熟持有“悖社会营销理念”的企业之所以能够暂时存活于社会之中,在很大程度上也与部分社会公众消费观念尚未成熟有关。例如,中国消费者喜欢买豪车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排气量越大越好,根本不考虑对石油资源的耗费和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外国消费者如果是购买家庭用车则首要考虑节能环保的小型汽车,以实用和节能为主,或者更多地购买本国生产的汽车,如韩国人主要以购买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为主。虽然支持国货是爱国心的一种体现,但是韩国的汽车质量确实过硬,韩国消费者也是属于理性的消费者。和西方国家消费者相比,我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明显不够成熟。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等不成熟消费观,给忽视社会责任的企业带来了生存的空间。
三、西方社会之“社会营销理念”借鉴
中国企业总是倾向于把企业利益与公众利益割裂开来,甚至形成两个对立面,认为企业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以此为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不顾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约束。事实上,企业利益和公众利益完全可以兼得。西方国家的企业就非常善于在公益和利益之间轻松游走,将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如星巴克的成功除了来自它的产品和服务,另一个关键因素则是其表现出来的强烈“社会营销理念”。1997年,星巴克前CEO舒尔茨用著书所得设立了星巴克基金会,致力于“为星巴克成员所在的社区带来希望、探索、机遇”。在2007年之前,基金会总共为美国和加拿大的青年关怀组织提供了超过12000万美元的捐款。另外,每出售一杯Ethos瓶装水,星巴克就捐赠5美分以改善贫穷国家的水质,这个活动是五年捐款1000万美元承诺的一部分。星巴克还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饮料杯循环利用系统,可回收饮料杯10%的纤维制成新杯,每年可节约500万磅的纸,相当于拯救了7.8万棵树。[4]再来看卡夫食品公司,该公司是成立于1852年的美国食品行业巨头,其于2009年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卡夫希望厨房”公益项目,致力于改善农村学童的膳食营养水平,提高农村教师、厨房工作人员和学生家长的营养健康意识,将“相互信任、做主人翁、开放包容”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展现给中国消费者,既为卡夫赢得了美誉度,又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另外,佳洁士对口腔健康的持续关注和投入,赛百味对心脏健康的积极推广,通用汽车高速公路安全和儿童安全的公益活动,惠普致力于全球(特别是偏远山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科技普及等,这些国外知名企业在推动公益事业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经营绩效的极大提升。从以上鲜活的案例中可以看出,西方企业总是能够很巧妙地将企业、消费者和社会三方的利益融合在一起,一举多得,三方共赢。这些优秀企业所长期信奉并坚守的价值观无不贯穿着环保、公益、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其对社会公益与社会责任关注的殷切之情,让人总能感受到其“社会营销理念”的根深蒂固和发自肺腑的诚心诚意。同时,他们的善举又和企业利益充分结合,让企业有了更大的动力和更强的能力继续坚持自己的“社会营销理念”。
四、结论
一、日本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
日本企业的营销观念,是传统思想文化与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断融合而逐步产生的。它是形成日本企业市场营销模式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利益观念
社会利益观念主张“企业是社会之公器”,企业的利润是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方式。经营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全部生产和销售活动中,贯彻社会主导性原则。社会利益观念主要体现在企业注重国家利益、职工利益、顾客利益和企业利益。企业主要的社会责任是:企业通过自身的事业,对提高社会生活,为人们创造福利而有所贡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产生适当的利润,这是企业的基本使命。日本企业就是这样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他们认为:国家是企业之母,有了国家的强盛,才能有企业的壮大。因而,企业的营销目标与国家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同欧美国家企业比较,日本企业有较强的国家观念。著名的松下公司“七精神”中,第一条就是“产业报国精神”。
2.市场控制观念
市场控制观念认为:企业最高的经营目标是控制市场,而不是追求最高的利润。市场决定利润,控制市场就是控制利润。为了有效的控制市场,日本企业首先注重市场调查。资生堂是日本最大的化妆品生产公司,获利在全世界化妆品生产企业中居于前列。该公司成功的秘诀,就在于重视市场调查。其次是注重市场促销。在市场营销中,促销是最艰苦、最激烈、最长期的“经济战”,需要采取广告、公关、展览等手段,以争取各类消费者。
3.质量立国观念
由于日本资源缺乏,企业把产品和服务质量看作是国家经济腾飞的基石,看作是企业兴衰存亡的生命线,他们以质量争夺市场。企业首先在设计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现代市场竞争,是设计竞争。质量优劣最根本的是设计水平的高低。从设计人手抓质量,使商品从图纸开始就处于较高的起点。能以巧妙的构思、新颖的材料、超前的工艺、独特的外观造型而迅速牢固地占领市场。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最重要的是如何灵活多变地适应用户的需求变化,以“用户至上”作为企业经营的最高指导原则,并全力以赴提高服务质量。
二、日本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
1.企业生存的三大支柱
“家族制,用户第一和质量管理”被称为日本企业生存的三大支柱。家族制作为一种封建的社会制度,具有自身独特的意识形态,即以家长的绝对权威和家族成员的绝对服从为中心的家长制,家长制是“家族意识”的依托。家族意识在现今的日本企业仍然是根深蒂固的。他们以家族为纽带,把企业当作家族的化身,不断向职工灌输“以企业为家”、“企业是职工生活共同体”的思想。丰田汽车公司是典型的家族统治集团。据统计:丰田家族成员共有60多人,分别担任各种领导职务。在日本企业中,用户是“上帝”,企业不仅把用户视为“衣食父母”,而且把用户当作企业存在的根基。因而各企业都把为用户服务、为社会做贡献列入社会方针和社训之中。这种用户第一的策略,在营销过程中也折射到企业内部营销,确立了“下道工序是客户”的观念。在日本企业中,大都实行“总体质技管理方法”,也就是企业质量管理不局限于生产过程,而是涉及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销售、消费等各个方面。松下公司一再告诫员工“达到最好质量、公司才不会破产”,“百分之一的次品对于买者就是百分之百的次品”。
2.拓展市场的三大利器日本企业的所谓三大利器即:市场调查、事业部制度和企业作风。他们注意收集信息,特别在二战后日本商业及其驻外机构,在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工作尤为活跃。他们将庞大的信息网络的触角,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日本企业的事业部制,是按产品类别划分成一个个类似公司的事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这样做有其明显的优越性:由于按产品类别划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技术人员、工人的专业技术,以作到精益求精;由于采取独立核算制,便于了解经营情况和相互促进;由于权力下放,分工明确,又有利于锻炼和培养经营管理人员,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和创造性。另外,总公司对事业部在下拨资金、利润分配、人事管理等方面加以控制。事业部的设置也十分灵活,它是一种集权——分权——集权的模式。日本企业作风在营销中,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它与西方企业员工的作风是截然不同的。他们注重声誉、保全“面子”,性格深处潜伏着自尊与自卑。在商业活动中,反映出比较强烈的爱企、爱岗敬业的意识,这是企业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精神资源。
三、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1.重视、推崇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孙子兵法)是极受日本企业重视和推崇的一部著作。从60年代初《孙子兵法》就被弓队企业营销和商业竞争。日本著名兵法家服部于春曾经说:“今日济身于世界先进企业之列的日本企业家的成长,主要取之于(孙子兵法)。”日本企业家认为:商场中的竞争,千变万化,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若不具备高超的战略和战术,是很难立足的。所以用中国古典名著武装企业员工,这对现代经营企业管理人员,是有极大帮助的。
2.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经营模式
二战后,日本把西方文化与传统的社会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儒家文化十西方技术”的国家文化模式。在此基础上,日本企业结合变化着的世界与自己的市场活动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目本式营销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即日本人自称的“和魂洋才”。这是传统的家族意识及团体精神为中心的市场管理制度的基础,它融合了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全球化、高效性、稳定性的营销特征,在营销活动中能保持和谐相处、相互依存、互为依托。实质上“和”的精神渊源是儒家学说,日本企业运用它处理人际关系时,注重在共同活动中与他人合作,追求与他人和睦相处,并时刻自觉地约束自己。由于“和”这一概念、含义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这就产生了日本企业的共同理念,集体主队精神。日本企业的营销模式的某些可取之处,对我国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模式是有其借鉴意义的。
3.营销观念决定企业导向
市场营销观念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时所依据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是企业营销活动的一种导向,它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日本企业在长期的营销活动中形成了社会利益观念、员工利益观念和企业利益观念。在社会利益观念的影响下,企业时时处处都以是否损害社会的尺度来衡量经营行为。其结果,就使日本企业的价值目标有明显的双重趋向——追求经济效益与追求社会效益。由于日本的资源缺乏,市场的潜力也有限,日本企业提出了质量立国观念。比如:丰田汽车公司,让每一名工人充当顾客,让每一名工人成为质量检查员,发现质量问题,及时纠正、解决,使公司的生产销售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日本企业这种质量立国观念,让每个工人都成为质量检查员的作法,是值得借鉴的。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理念
1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概述
在现代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对于企业应选择什么样的财务管理理念,目前存在不同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利润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观点。这些观点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将其作为现代企业基本财务管理理念的原因。
1.1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制定和应用的基本原则
财务管理理念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从根本上说,财务管理理念取决于企业生存的目的或企业目标,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模式等客观影响因素,进而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不断发展和壮大。
1.1.1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企业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利润。如果总收益大于总成本,就会有剩余,这个剩余就是利润。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讲的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正常利润包括在总成本中,这里讲的利润是指超额利润。如果总收益等于总成本,企业不亏不赚,只获得正常利润,如果总收益小于总成本,企业便要发生亏损。企业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要求获取利润,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边际收益是最后增加一单位销售量所增加的收益,边际成本是最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1.1.2价值最大化的原则
所谓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员工等缺一不可。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共同参与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企业财务目标应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是这些利益集团相互作用、相互妥协的结果,但在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下.某一集团利益可能会占主导作用,但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不能只强调某一集团的利益,而置其他集团利益于不顾。然而,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具有与相关利益者利益相一致,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的长期性、考虑风险及货币时间价值的风险性和时间性等特征。
1.2财务管理理念的具体应用
财务管理具体目标,是指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在贯彻财务管理总体目标要求下的目标。它取决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内容。以下从筹资、投资和分配三个方面财务活动加以说明。
1.2.1企业筹资管理理念
企业筹资管理理念是在满足企业开发经营所需资金的前提下。不断降低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企业筹资的资金成本,是指取得和使用资金所发生的资金筹集费用和资金占用费。除了考虑资金成本外,企业在筹资时还要考虑筹资风险,即由于筹资的原因,给企业造成盈利水平下降和债务不能及时偿还的风险和筹资风险,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和较小的筹资风险,来获得开发经营所需的资金。
1.2.2投资管理理念
企业投资管理理念,是在认真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投资经济效益分析的基础上,优选投资项目,力求提高投资经济效益,减少投资风险。
1.2.3分配管理理念
企业分配管理理念,是在利润分配时,正确处理企业相互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合理确定利润留存在比例及分配方式,提高企业的潜在收益能力。
2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对于财务核心能力的影响
在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构成财务决策有用性的两大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可靠性是基础,相关性是保证。相关性最初是指一般相关,也就是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变动都视为与使用者经济决策有关的。但是在共同需求以外的特定决策需要特定,而这种特定决策相关的在三表报告体系中却很难满足。
2.1对于企业财务表现能力的影响
财务表现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财务资源、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方面。财务资源是基础,财务状况是主体,财务资源、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是延伸。这些集中体现在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注,以及相关补充上。作为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重点,企业资金的规划与筹措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通过科学的预算管理实施与科学的资金规划能够有效减少企业资金问题造成的经营更困难、减少企业资金规划使用不合理造成的信贷成本增加以及经营成本增加。运用一资金管理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理念能够有效企业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2.2对于企业财务活动能力的影响
企业财务活动能力包括筹资能力、投资能力、分配能力和日常管理能力等。财务活动能力不仅决定财务表现能力,而且影响企业核心能力。因为筹资能力直接影响企业资产规模,投资能力直接影响企业投资挤酬,分配能力直接影响企业声誉,日常管理能力直接影响企业营运能力,它们共同影响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通过对固定资金、流动资金结构等优化实现企业基金的最大化。以科学的资金管理为基础开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2.3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既包括企业组织的预测能力、决策能力、计划与规划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等。财务管理能力取决于企业组织的治理结构、管理方式与方法、管理者的素质等多个方面,它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 通过ERP系统的会计核算板块与财务分析板块的应用为企业资金管理、财务管理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为企业实施资金管理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促进企业资金管理的实施、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施。
3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以及国家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监督机制的逐渐完善,有效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日趋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国内企业在面临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将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财务管理理念的科学制定和应用是保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条件,必须引起企业管理者及财务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劲,张辽媛.从公司治理结构透视财务管理[J].辽宁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7,(4):95-97.
[2]张群,孙思伟.刍议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的选择[J].会计之友,2008,(2):102-104.
[3]王艳茹.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理念[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19-20.
[4]孙成冰,赵宝成,刘冰. 浅谈财务管理理念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研究的重要意义 [J]. 南开大学学报;会计系.2008,(13):36-37.
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企业做强做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虽然影响企业赢利的因素很多,但内部管理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原来我们的企业内部管理一直是成本中心,为了减少企业管理在成本中的费用,企业管理只是简单地控制企业按部就班地进行生产。现在则把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作为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洞察市场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扩大自己的利润源、减少企业的成本等都可以通过到位的管理来加强。精耕细作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保持企业的竞争力方面将越来越重要。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企业的生产、运作、销售成本,实际也为企业创造了利润。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需要通过从规划、操作、控制、核算、再到分析的一系列步骤来完成。
首先,需要精细化的企业规划。所谓精细化规划是指企业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都是有依据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和可检查的。企业的规划包含2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高层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制定的中远期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了企业的规模、业态、文化、管理模式和利润、权益等等;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经营者根据企业目标而制定的实现计划。企业活动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企业的规划决策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的规划必须围绕企业的经营目的来进行,离开了企业的经营目的,就会导致企业经营的盲目性,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现代企业的规划,都应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民主的方式来进行,要尽量避免个人盲目决策现象的发生。一旦企业规划得到确定,企业员工自上而下都应该坚决执行,共同维护企业规划的权威性。每一企业的员工都应遵守这种规范,让企业的基础运作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为企业的拓展提供可推广性、可复制性。
其次,要求精细化的程序监控。企业业务的运作要有一个流程,要有计划、审核、执行和回顾的过程。控制好了这个过程,就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业务运作失误,杜绝部分管理漏洞,增强流程参与人员的责任感。管理者要清楚认识本企业经营的必要条件和最主要的手段,与财务有关的企业经营活动都要记账、核算。还要通过核算去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污点,减少企业利润的流失。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从多个层次去跟踪。在一个功能复杂的管理体系中,如果缺乏一个有效的控制程序,后果将是十分可怕的。有了一个全面的监控体系,企业的管理者就能够及时发现、纠正实际经营行为和活动中的各种偏差,从而调整企业的规划和管理方案,尽可能使企业的运转呈现良性化。
最后,需要精细化的分析。这是研究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利润的方法,但也是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的一个问题。精细化分析是推动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点。优秀的现代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与企业善于扬长避短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管理者为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使企业适应组织内外变化,通过科学的方法而主动地去发现企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以改善提案的方式向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提出,从而为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及可行性方案,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精细化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职能中承上启下的一项重要职能,它既属于前一个经营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又属于后一个经营过程的最初一个环节,通过精细化分析,可以促使企业的管理在不断循环的运行中得到提高。
精细化管理的深化是一个长久的工作,企业不仅要不断地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工作,还要不断地利用精细化优势来将自己做强做大,不断地运用精细化的分析和规划来修正自己的经营方略,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企业只有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规划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赚到可以赚到的每一分钱,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强调企业对“人”管理的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活动过程。企业对人的管理分为内部“人”的管理和外部“人”的管理。传统的管理科学认为,管理就是控制,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员工,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气和活力。而从当今企业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来看,这种单纯的控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了。在对企业内部“人”的管理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已经是大多数企业的共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是指在管理中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围绕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企业和人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管理过程。以人为本应提倡全员管理并创造全员管理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人才的理念。如在企业内部建立局域网,每一个员工都可以通过邮箱与自己想联系的人进行沟通,可以发表对企业管理的看法,可以提出相关的管理建议,也可以在邮箱里就相关的技术问题与企业的各类专家进行探讨。这些措施能够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为每一位有创意的员工提供了平台。以人为本应当在招才纳贤的同时,注意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流动。对企业而言,人才管理的重点不在于要不要流动,而在于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并在做到人尽其才的同时,通过工作、薪资、福利等“硬”措施和增强归属感、提供业务培训机会等“软”措施来培养人、留住人,满足员工物质、心理与感情的需求。以人为本应强调团队精神。员工从进入企业时起,就应该接受企业对团队精神的教育,强调团队精神乃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在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个性和特长并提供发展空间的同时,更应强调与同事的合作和企业整体的团队精神。以人为本应鼓励和提倡员工自己学习与提高,并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比如企业购买相关的书籍提供给员工借阅,使员工下班后能有条件继续学习,这样能够使许多新员工迅速地成长起来并尽快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同时,应为员工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相应培训。以人为本还应把关心员工的生活放在重要的位置。对那些长期住在集体宿舍的单身员工,企业应提供相应的生活设施,使他们在下班后能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此外,企业还应积极开展各种业余活动,以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出人才,管理者从控制员工转为指导、激励员工,注重提供服务、规划总体、确定战略和创造员工必要的工作条件与环境,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使得企业员工能够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不断去发展企业,开拓市场。
对企业外部“人”的管理主要是指对客户的管理。对客户的管理现在愈来愈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构成,现代成功企业对客户管理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的方针。客户主要是指消费者、社会公众、企业供应商、相关产品生产商等,是融为一体组成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对消费者所采取的策略,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未来。对消费者,一是要敢于承担责任,保障顾客利益;二是要真诚地面对消费者,不能有躲避、隐瞒、欺骗的行为发生。对社会公众,要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及时进行情况通报。要倾听公众的声音,保持与公众良好的互动。对企业供应商、相关产品生产商,要把他们的利益看作是自己的利益,互相帮助、互相协调,这会为企业形成一个和谐、良好的合作环境。还有一个特殊的客户,那就是企业的竞争者,在一定意义上说,他既是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为了同样的市场和能源、资源,双方会展开激烈竞争,但是,企业和竞争者也有相同的社会责任、使命,如果能够公平、正直、理性地处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而且,可能会“化干戈为玉帛”。任何企业都不能独占市场,市场因竞争而变得完善,消费者因竞争而受益。如果一个企业在竞争对手出现危机时,落井下石,推波助澜,那么这个企业必定会遭到同行或消费者、社会公众的指责,企业的形象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无论是对企业内部“人”还是对外部“人”的管理,尊重“人”的尊严,实施人性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管理得好,企业就会迅猛发展;管理得不好,企业将会遭受致命打击。
三、强调企业竞争的协作化——由对手转向同盟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强化竞争管理。过去企业竞争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力求做到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实现规模扩张,以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一般而言,实现扩张,有三种基本途径:一是不借助于外力的独资扩张。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这条路已越走越窄。二是兼并或收购。这种方法虽盛行至今,但缺陷是所涉及各方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承担较大的风险。对兼并或收购方来说,一旦成交,则意味着要负担起被兼并或收购方的全责,在许多情况下,这已经成为一种包袱;而对被兼并或收购方来说,则需要适应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大企业兼并者的组织文化使得被兼并的小企业难以适应。第三种就是建立战略合作同盟。美国剑桥战略咨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詹姆斯·穆尔提出了建立与发展商业生态系统的最新竞争管理理论,认为当今的企业领导者都不应再把自己的企业视为等级分明的组织结构,而应视为在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要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其他公司携手,培育以发展为导向的协作经济群体,其共同目标就是集中有效资源,创造出消费者可以实际使用的新价值。
企业之间开展市场竞争,采取击败对方之策,会导致产品价格失常,企业竞争成本上升,外部竞争环境不断恶化,而通过企业协作化,既能够通过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来节约交易成本和中间费用,减少生产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改变单个企业因自身规模原因而处于竞争劣势的不利地位,又可以利用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同一产品的特点,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地区规模经济”,从而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企业由竞争转向协作并不是偶然的,它的根源在于通过专业化分工,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以求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一个企业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还必须利用企业其他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自身的经济利益服务。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有专业化分工,同时也需要广泛的社会协作。协作的要求在于利用其它企业的相对优势,弥补自己的相对劣势,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从协作的内容上看,有技术上的协作、管理上的协作、产品上的协作、组织上的协作等。近几年,我国企业发展协作化趋势比较强劲,例如,在外界印象中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浙江经济发展,它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立足于一乡一品、一县一品乃至一市一品,将许多同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地区进行,因而使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随着整个地区产业规模的扩大而不断降低,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有效地构成了其在国内和国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当然,产业的协作化也不是一定安全无风险的,比如由产业协作集群外部的力量所引致的风险,和由产业协作集群内部产生出来的风险。有风险并不可怕,关键是有足够的智慧和准备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构造开放性协作集群网络结构,正确处理产业协作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强调企业管理的创新化——扬弃传统吸收先进
管理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对企业行为起规范作用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可以鼓励企业成员不断地试验或革新、冒险,从而使得企业有机会在新的基础上尝试新的管理方法,一旦这种尝试取得成效,便可以促进企业在更高的基础上进步。将传统的、有效的管理方式及具体内容,通过继承与维系的途径,在企业中组织实施,这是人们一贯的管理思路和长期以来的做法。随着改革开放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管理理念层出不穷,企业要想获得新的发展,即必须在管理理念上除旧布新,对传统理念进行扬弃,对外来先进经验进行吸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近年来,管理理念的创新带动了管理方法和方式的更新,出现新的管理结合点:一是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相结合。理性管理即以复杂的结构、周密的计划和定量分析等手段进行管理。但这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还必须灵活把握市场的非理性管理并将其与理性管理结合起来。二是务实管理与务虚管理相结合。企业的务实管理主要是有形管理,注重企业发展与经营战略、企业体制、技术构成、成本效益等硬件方面。但仅注重硬件方面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务虚的管理,即注重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人才培养等软件方面。三是正式管理与非正式管理相结合。在通过召开企业正式会议、订立规章制度、进行程序管理的同时,大力开展非正式交流、会面,甚至进行单个拜访、生日庆贺等,这更具有疏导与激励作用。四是层次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传统的分层等级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已经显现出管理链长、管理者意图难以及时下达以及限制中间层次的创造性等弊端,应被现场管理取代。国内外不少知名企业已提出并实施“零管理层”。由企业最高管理者直接管理到位。五是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相结合。除关键性管理权限相对集中外,更倾向于下放更多的权限,以利分散组织结构,更灵活地运作市场。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扬弃,对先进管理理念进行吸收,企业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使得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发展“变化快”、“变化大”、“变化多”的时代,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个残酷而又真实的生存法则。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使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符合外界客观发展的规律性,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外界客观环境条件的支持,时刻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要注重企业自身的管理,运用新的管理理念、思路推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承路.当前国外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最新趋向[EB/OL].http://,2006-12-23.
[2]刘斯敖,吴莉云.产业集群风险的研究视角、类型与防范[J].企业经济,2006,(11).
[3]王立夏.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J].商业时代,2006,(8).
[4]杨金凤.企业管理理念创新及其运用[J].领导科学,2007,(5).
[5]盛朕业,才凤艳.顾客忠诚的内涵及价值衡量[J].商业时代,2006,(25).
[6]朱国庆.前沿管理方法长效管理[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
[7]于文明,候书森.企业战略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8]肖刚.现代企业战略经营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1、班前准备,班中维持,班后整理。
2、加强沟通与交流,促进支持与合作。
3、观念的超越才是真正的超越。
4、产品若要无缺点,全面品管不可免。
5、管事先管人,管人带作风。
6、努力推行QCC,工作不会苦兮兮。
7、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8、先处理重要的事,后处理紧迫的事。
9、管理的第一个功课,就是先管好自己。
10、卓越的产品和服务是员工的成就和自豪。
11、品质有缺陷,寸步难行。
12、管理者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13、贯标出质量,认证树形象。
14、我们有两只耳朵,是因为:需要倾听左右的意见。
15、同心协力,提高品质。
16、要么自己革自己的命,要么市场革你的命。
17、领导有权限,管理无界限。
18、坚持原则,实现优质。
19、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来自至高的品质境界。
20、用户满意是企业永恒的追求。
21、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22、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23、人的差异化,管理的标准化。
24、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
25、质量就是资源,质量就是金钱。
26、管理职责化,工作标准化,办事程序化。
27、多建管理工程,少建管理模式。
28、质量—价值与尊严的起点。
29、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的。
30、减少了开支,就是增加了效益。
31、质量创造生活,庇护生命,维系生存。
32、立优质精神,构世界蓝图。
33、工作要简化,不要简单化。
34、想到了+做到了+做好了=100分。
35、好领导:工作前指导,工作时督导,工作后辅导。
36、成功与失败同在,竞争与超越并存。
37、规范管理科学化,创新管理全员化。
38、谁要砸企业的饭碗,先砸掉他的饭碗。
39、工作三要素:责任人、时限、结果。
40、推行品管,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41、正确指导+强制执行=管理。
42、产品质量连万家,厉害关系你我他。
43、人类生活在质量的呵护之下。
44、不会做小事的人,永远做不出大事。
45、坚持一流管理,生产一流产品,提供一流服务。
46、优质精神,上下一心。
47、要为解决问题找方法,不要为逃避问题找理由。
48、老兄!品管不是空想,乃是起而行的工作。
49、培训要付出,不培训将付出更多。
50、质量做得好,错漏自然少。
51、产品就象一朵花,枝繁叶茂靠大家。
52、第一次就做对,第一次都做对。
53、实施成效要展现,持之以恒是关键。
54、会而必议,议而必决,决而必行,行而必果。
55、整洁有序是品质的保证。
56、开会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重复问题
57、产品质量无缺陷,顾客服务无抱怨。
58、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59、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人的努力是无限的。
60、质量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创新是我们发展的根本。
61、品质是生命,服务是宗旨。
62、人人提案创新,成本自然减轻。
63、经营企业就是要经营人,经营人首先要尊重人。
64、品质一马当先,业绩遥遥领先。
65、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
66、产业竞争靠产品,产品竞争靠品质。
67、看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68、用心做事,方能成就大事。
69、以精立业,以质取胜。
70、质量提高一点点,工作少很多风险。
71、创造有魅力的质量,造就忠实群体。
72、品质观念把握好,成品出货不苦恼。
73、管理者更应重视对一线人员的培训。
74、如果你知道怎样去控制,你就能控制一切。
75、零库存,零浪费,零不良,零故障。
76、要求要明确,执行要坚决。
77、设计合理的品质,为品保之第一步。
78、质量不公由生产者决定,更应由顾客决定。
79、培训员工是唯一的出路。
80、管理者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怕什么。
81、管理者要是坐下,部下就躺下了。
82、顾客满意是企业永恒的追求。
83、认为没有问题,进步就要停止,退步就要开始。
84、勿以小恶而为之,勿以小善而不为之。
85、品质管制人人做,优良品质有把握。
86、全民讲质量,质量利全民。
87、杜绝一切不合格是质量保证的基本要求。
88、好员工:想公事,做实事,不出事。
89、改善提高,永无止境。
关键词:企业文化;理念;理论;以人为本;实践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层是企业文化理念系统,一些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优秀的文化理念,使这些文化理念指导企业的实际工作,变成行为指南,把理念落实到行动中。洛阳LYC公司物资供应部在实践中以文化理念先行的宗旨,创立独特的核心文化理念体系,采取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的方式,使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念指导实践,把文化理念贯穿到实际工作当中,通过规范制度、指导言行,使物资采购各项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以人为本,文化先行
面对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轴承行业,为赶超对手,领跑行业,该公司物资供应部首先想到的是公司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企业文化正是其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为此,从构建文化核心理念体系入手,发挥员工的智慧,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企业文化理念征集活动,让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每个人都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提出自己所认为的文化理念。对所征集的100余条理念经过初选,复选,然后进行浓缩,提炼出24条内容丰富,符合实际,通俗易记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并逐条进行了释义,形成了符合本部门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如:“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供应精神;“条件反射对待生产,以小保大促进全局”的供应作风;“对内服务生产,对外挖掘利润”的价值理念; “管得严,理才顺”的管理理念;“省下的就是赚下的”的理财理念;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安全理念等。建设企业文化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文化先行”的企业宗旨,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通过职工的参与,把企业文化的根深植于群众中,既形成了企业文化的自身特色,又使企业文化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融合进了职工的心中,为企业文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奠定了基础。
2 以人为本,文化入心
为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使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深入人心,变成行为指南,该部门将其制作成桌牌或标牌,并安放、悬挂在工作现场和楼道。使员工们随处可见,随时可记,时时都得到提醒。该部门还精心编制了《企业文化设计》指导书,按照“文化导入”、“文化主题”、“配套措施”、“支持系统”等部分系统设计,人手一份,使大家认真学习掌握该部的文化理念;还通过宣传栏和简讯等形式对其理念进行大力宣传,并组织员工学习讨论;使广大职工逐步接受、信奉该部的企业精神和服务理念等。在此基础上,该部不失时机将其文化理念导入经营实践中,以理念指导工作,以制度规范行为,用理论更好地去指导实践。在企业报《洛阳轴承》上举办的“物资供应杯”企业文化征文比赛,广大员工积极投稿,把他们对文化理念的感悟,工作中的体会,服务生产的感触,与客户打交道的感受诉诸笔端,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加深对本部价值理念的理解。企业文化的入心一直是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难题,物质供应部采取以人为本的宗旨,紧紧围绕职工来系统地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LunWenDataCom]
3 以人为本,狠抓落实
“管得严,理才顺”的管理理念是物资供应部最早、最直接得到落实的文化理念。根据此理念,相继制定了《废旧物资管理办法》、《物资供应系统考核试行办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物资供应部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而且制度实施总是要求先从领导做起,部领导以身作则,只有率先垂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没有凌驾于制度之上的特权。同样,该部对员工中违犯规定的处罚、好人好事的奖励兑现、交办的工作也要求当天应有结果,职工们把这称做“日不落工作原则”。通过建章立制,以制度为企业文化的载体,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从而克服了企业文化实践的随意性。
根据“省下的就是赚下的”这一理财观念,物资供应部创新了采购模式,分设了业务管理小组、合同管理小组、监督管理小组和综合管理小组4个既相对独立运作、又逐级负责的业务制衡组织。采购订货各小组都有“杀价”的权利,对外销售各小组都有“抬价”的义务。引入招标竞价机制后,铜灰也从过去的4 278多元一吨卖到了24 000多元一吨,仅此一项每月就可为公司增加10多万元的收入。2005年,共组织了十多次较大规模的对外招标销售, 销售回款2 553 万元, 回款率达100% ,竞价招标销售为公司增值800万元,增值幅度达45. 7%。
“只有生产顺心、供应才能安心”是物资供应部的服务理念,也是该部存在的价值体现。根据这个理念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做到“想一线所想,急一线所急”。为了保证生产,该部员工深入生产现场,了解和掌握生产第一手资料,形成了快速反应的工作作风。曾于10个小时内铁路公司组织调剂鼓风机轴承10 套; 2小时内解决能源保障部丙烷管道泄漏所需的相关配件; 3天内完成重大型重点设备大型立车欧陆590直流调速装置修理改造项目⋯⋯每年都召开生产单位座谈会,发放客户意见调查表,征求意见,以改正不足,保证生产需求。
“警钟长鸣、丧钟不响”是其廉政理念。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企业物资采购部门成了反腐倡廉的焦点部门。物资供应部担负着LYC公司80%的采购任务。为了给采购人员时刻敲响警钟,使他们时刻绷紧“廉政弦”,物资供应部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廉政建设体系,开展经常性的廉政警示教育活动。他们组织骨干员工到监狱参观; 与供应厂商签订了《廉政承诺书》;让重要岗位人员家属作出“亲情廉政承诺”; 2009年5月,他们又设立了镜鉴室。在镜鉴室里,既有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誓词,也有领导干部的廉政承诺,同时还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案例警示,时刻提醒干部员工清正廉洁、勤勉工作。
在这些文化核心理念的指导下,一年时间内,物资供应部各项管理制度逐步规范,管理体系逐步健全,人们按照严格的业务流程,规范的管理体系开展工作,有条不紊,有序进行。在企业文化建设进展到一定程度时,他们又按照企业文化地位、功效、传承、推进、案例、认知、实践等7部分编印了广大职工直接参与的《企业文化白皮书》,使广大职工更加信奉和依赖企业文化,围绕着文化理念去工作、去实践。
物资供应部在建立企业文化理念与实践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视企业职工为建设企业文化理念与实践的主体,从而增强了企业文化与职工的亲和力,使企业文化能迅速地内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同时,积极寻求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紧紧围绕经营实践,使理念与制度、组织、教育、主题活动、职工、经营活动等达到几乎完美的结合,使文化理念由简单的标语和口号变成指导工作和行动的准则,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还提高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凝聚力,有力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了各项管理工作的提升。
本文在SDN环境下,根据SDN网络节点的行为导向、特定的竞争存在的时间与空间、竞争企业关系的稳定性、竞争边界特性等的不同,可以把SDN动态竞争关系划分为强稳定竞争态,弱稳定竞争态。两种竞争态的区分是以竞争状态的稳定性来区分的。
(一)强稳定竞争态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竞争态类型强稳定竞争态是建立在企业的核心产品或服务类型相同,并且投入的市场区域相同的情况下,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程度较低,差异较小的情况下,所导致的竞争。由于这种竞争态下,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无法在短期内进行较大的改变,所投入的市场区域短期内不会做较大更改,因此,此类竞争较为稳定。
第一,多功能战略型竞争。企业核心的产品与服务存在竞争,并且在长期的战略规划中,不会有较大调整,企业类型相似度高。作为企业的核心产品与服务,从战略的角度来说,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更改,因此,这类竞争态很稳定,并且不会因为一条产品或服务链改变而改变。从而该竞争态有着很高的稳定性。
第二,单功能战略型竞争。企业某一核心的产品与服务存在竞争,虽然该类竞争态建立在单一产品或服务链,但由于该产品或服务链是企业战略的核心,因此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也由于该竞争态基于单一产品或服务链,其稳定程度没有多功能战略型竞争的稳定性强。
(二)强稳定竞争态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竞争态类型
弱稳定竞争态是指节点企业仅因新的市场机遇或战术改革引发的关系相对较不稳定的竞争状态,包括多功能战术竞争态、单功能战术竞争态和机会型竞争关系。多功能战术竞争:是指出现新的市场机遇,导致企业战术投入该领域,形成竞争态,或企业战术改革,导致企业投入该领域,并与该领域既有企业产生多类产品或服务竞争,此类竞争一般是新兴产生,不具有稳定性,可变性较大,可能壮大并形成强稳定竞争态或消亡。第三,单功能战术竞争。是指在某一产品或服务领域,由于市场出现新机遇,企业战术投入该领域,并形成竞争态,或企业内部战术改革,与该产品或服务市场已存在的既有企业发生竞争。第四,机会型竞争。是指在某些偶然情况下会发生竞争态。一般不会造成竞争,但在特定情况下,发生竞争,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
(三)结论
1.SDN节点企业的竞争态按照稳定程度可分为五类,最强的是多功能战略型竞争,依次类推,最弱的是机会型竞争态,从强到弱变化,竞争态的稳定性越来越弱,竞争状态越来越容易解除,竞争关系越来越容易转化为其他类型关系。
2.针对强稳定竞争态的企业,企业之间互相了解程度高,在策略上应避其锋芒,发扬自身的优势,让产品或服务发挥其个性化特点。独占一部分稳定的市场。在保住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运用剩余资源,开发新产品,抢占更多市场。此外,对于强稳定态的企业,由于企业之间较高的了解程度,也可以投入一些经历,增加企业的合作交流,优化部分产品或服务流程,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投入,实现1+1>2的双赢目标。
3.针对弱稳定竞争态的企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由新的市场机遇引起的竞争态,该状态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较为平等,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一种是由于战术改革,进入新的市场与该市场的既有企业竞争,这类竞争有较高的难度,战术成功,能转化为稳定的竞争态,战术失败,有可能推出竞争市场。企业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源,基于SDN环境,企业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因此,进入此类竞争态,企业可以共享更多资源,已达到1+1>2的双赢局面。
4.弱稳定竞争企业可能转变为强稳定竞争企业,若市场机遇逐渐成熟,并转化为稳定的市场态,弱稳定竞争可能转化为企业核心产品或服务链竞争。
5.当企业核心产品或服务链有所调整乃至有所大的转换时,强稳定竞争态的企业也会像弱稳定竞争态企业转换,甚至转换为合作关系企业或中立关系企业。
SDN网络节点的竞争关系机理研究
本文基于SDN网络环境,将企业竞争关系划分为由强稳定型到弱稳定型的五大类,有必要从强稳定型与弱稳定型两类来理解其竞争机理。
(一)强稳定型竞争态的运行机理
竞争态企业抢占市场资源、资本资源和其他可共享资源等,在强稳定型竞争态中,企业间的竞争是稳定态,各类资源被稳定切分为一定占有状态,并且在短时间内不会由太大的变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如果政策、环境没有突变,强稳定性竞争的企业在市场占有、资源分配上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会有太大的变动。企业间关系模式较稳定。
(二)强稳定型竞争态的运行机理
在弱稳定竞争态企业间竞争源自于新兴的市场机遇或新的战术策略,市场状态会产生较大的变化,新的企业投入市场,抢夺市场,在短时间内形成TPT(临时的竞争态),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逐步稳定,会形成稳定的竞争态,或竞争态消亡。在遭遇新的市场机遇,SDN节点企业会对机遇进行识别,决策是否投入新的市场,在选择投入新市场后,投入该市场的企业将形成竞争,该竞争态是一种临时状态(TPT),随着时间的发展,TPT竞争态可能发展为强稳定竞争态,也可能就此消亡。而因新的战术改革而投入市场的SDN节点,会与该市场已有的企业产生一种临时的竞争态(TPT),随着时间的发展,TPT竞争态可能发展为强稳定竞争态,也可能就此消亡。
(三)结论
1.强稳定竞争态状态较为稳定一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需要投入固定的资源维持良好的竞争关系。并共享部分可供分享的资源,如技术资源,以便达到双赢。
2.弱稳定竞争态的节点竞争关系较为不稳定,部分是由于短期事物引发,因此很容易解除竞争态,部分竞争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正式融入市场,行程稳定态的竞争。
一、成本效益理念
市场经济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始终是企业财务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虽然成本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但在成本管理中不应受“成本控制即为成本降低,成本到一定程度即无法再降低”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在相关指标不变的情况下,虽然企业降低支出成本的绝对额会相应增加收益,但单纯的成本降低是有限度的。从实践中看片面强调降低成本势必挫伤企业为未来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似乎是高昂费用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技术革新及产品更新换代受到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高质量、功能完善的产品及服务,在各项经济指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有时增加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反而会增加企业的收益。因此,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其目的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将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直接联系起来,以一种新的认识观——成本效益理念看待成本及其控制问题,运用成本效益观念来指导新产品的设计及老产品的改进工作。如通过对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或调整产品功能,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那么,尽管为实现产品的新增功能会相应地增加一部分成本,只要这部分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成本增加就是符合成本效益理念的。
二、科技创新的成本管理理念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竟争正从工业时代日趋走向信息时代,这将引起企业经营环境发生剧变,而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会冲击企业的传统成本管理模式。传统的简单的管理模式如“节能降耗”及单项成本管理等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企业应树立科技驱动型的成本管理观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具有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由于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只注重对现有产品的节能降耗上,因而成本下降空间较为有效。成本和利润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常常出现亏本促销老产品,高价难销新产品的局面从而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重点则是通过开发新产品,优化设计成熟产品,运用新材料和创新工艺技术,改进设备技术,提高员工素质和运用计算机管理等措施,实施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方法,使成本与技术进步结合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框架体系。
2、注重科技在扩大利润空间的作用,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增强科技进步与创新。企业为增强竞争力必须加快产品创新步伐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科技驱动型成本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产品创新在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创新所带来年产品必须大于对创新活动的投入。为此,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时,应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科学的产品开发规划和预算制度,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建立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3、企业生产组织更趋现代化,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科技驱动成本管理很重要的特点在于:把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快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变;从注重物流管理向注重信息管理按照信息化组织生产经营转变;以传统管理模式向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制以及完善的激励管理机制。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由于企业的每项财务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其财务管理成效主要取决于人的意识、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以“重奖重罚”为主,它只强调管理企业的目的而不注重达到目标的过程,从而忽视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作为一个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观念,建立成本管理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其内容包括:
1、树立全员、全面、全过程成本意识。“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观念,不仅要提高财务、经营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还要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每个员工都是成本产生的能动因子,企业的每个环节、方面都在形成成本,因此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都是成本产生的载体。成本管理的主体应是企业全体员工,其落脚点是每个生产经营环节,成本管理部门起着反映、协调和揭示作用。因此,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
2、调动职工成本管理积极性。①抓精神奖励,使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中优秀职工获得耀眼荣誉;②把企业的成本与各管理部门和员工的经济责任及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变单纯核算型管理为综合控制型管理,建立职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
3、开发职工成本管理的能力。①建设人才成长环境。一是从思想上提高全体职工对“搞好成本管理,人才是关键”的认识;二是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保证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②建立人才培训体系。一是建立专职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以岗位培训为主,以脱产培训和专题进行为辅的教育培训计划制度等;二是在岗锻炼,迅速提高职工成本管理理论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