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培养培训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面向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必须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本文首先提出了对教师的培养培训不同阶段的衔接、整合与重组的理念,认为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作为一个连续的、统一的发展过程来看,进行不同阶段的衔接、整合与重组,并重点分析了各个阶段的现状和模式。
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了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教师是任何教育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和建设者。2002年,我国颁发的《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要实现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逐步普及和应用,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信息素养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是关键。……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从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现状来看并不乐观,表现如教师观念落后、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等。因此,除了迅速提高现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技术水平之外,还要从如何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这方面思考。笔者从对师范生的多媒体课程教学中反思,认为我们应该把信息技术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职后培训作为一个连续的、统一的发展过程来看,进行不同阶段的衔接、整合与重组。现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各阶段培养、培训现状和模式作粗浅探讨。
一、教师培养的现状及模式
建国以来,师范专科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师资培养的主要阵地,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很多合理的地方,例如: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一口普通话,一手好书法,一笔好文章,一套好教法”的教学基本功,同时我们在保持传统教师教育学科的优势,巩固高师院校特色学科的基础上,应该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培养有高信息技术能力的教师。wwW.133229.cOm虽然高校已经普遍开设了计算机类课程,但将计算机类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整合,构成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体系,对以培养合格教师为己任的师范院校是一个历史的挑战。
从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对师范生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培养现状来看,反映出对其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在设置的课程体系中,信息技术和实践性环节课程所占比例较少,基本上仍只是作为师范专业的公共课来实施。再者,单纯地将计算机基础代替信息技术教育。在效果上,计算机课老师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没有贯穿将技术整合到教学中的理念,学生隔靴搔痒的理论和知识学了不少,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提高不大,所以学生不能很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未来教学中,不能满足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和实践性教学的需要。最后,在培养模式上,与基础教育需求脱节。在培养过程中,重点都放在了传授基本理念和基本操作,学生很难感受到运用信息技术会带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今后踏上教学岗位后,也就难以自觉自发地运用信息技术。
因此,在对师范生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模式上应采取相应的变通。首先,改变传统的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增设信息技术和活动类课程,强化信息能力和实践能力。重点涉及信息在教育运用中的理论和实施,通过学习各种教学媒体、教学课件,将信息技术和各种基础课程相结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操作实践逐步熟悉它们。在实习期间尝试性地运用这些技术。其次,建立与中小学合作的培养机制,加重实习力度,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真实的学校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技能。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职后培训的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信息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培训工作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开展,但是从信息技术的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及效果上进行分析,还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1.培训方式单一
目前的培训方式多采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专家讲授式培训。一些地方把全员培训称为教师集中面授,“大呼隆”上课,这使得操作技能极强的信息技术培训只能流于形式。原认为教师学习了信息技术的知识,就能自行将这些知识恰当运用于课堂教学实际场景。但这种单一的培训模式对于教师自觉地坚持使用教育技术于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效果十分有限。
2.只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
由于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参加培训时的兴趣集中于计算机的操作,对于理论内容的学习不太感兴趣。因此,就出现了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重心转移到讲授操作技术,而忽视了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的培训现象。他们在培训中只是单纯模仿。再加上各学科教学内容的差异,对学科教师的技能要求不同,若采用这种偏重信息技术技能训练,忽略了教育专业素质发展的培训方法,会致使有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与自己所教课程关系不大,兴趣就大大降低,培训效果也打了“折扣”。
3.忽视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
在以往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常忽视了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认为只要把观念和技术传授给他们,自然能被他们认同,并成为指导他们教育行为的准绳。但实际上教师作为成年人,其思维方式已经基本定型,接受新事物比较缓慢,而且他们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都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习惯于用自己学科固定的思维方式来处理新问题。
4.培训难以产生持续的作用
教师通过培训接触到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都会产生认可,觉得培训者讲得很有道理,并且积极地尝试着实践。但当受训教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就会发现现实与所学内容之间的矛盾与差距,很多教师又回到了原有的工作轨迹中,教育技术培训持续效用难以发挥,使许多培训流于形式。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信息技术的培训还存在许多值得探索与思考的问题。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模式和授课方
法,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中授课方式的探讨
教师继续教育往往容易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加强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研究,是当前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极为关键的课题之一。
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中,授课方式是由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在实际培训授课中,选择不同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并使其在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动态地发挥作用,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经过实践摸索、查阅资料总结,我归纳出以下几种授课方式:
1.以理论为主的讲授方式
讲授法是指教授者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受训教师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这种模式是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辅之以演示、问答等方法。应包含两个过程:了解和内化。了解信息技术系统的基本组成、产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历程等理论内容。以介绍整体培训内容及学生所需完成的任务为主,其目的是更新课程观与学习观,浏览课程的整体结构。至于理论的内化与应用则是在以后的培训和实践中逐渐进行的。
2.以课件制作为主的辅助教学方式
这种模式是采用cai课件,将培训内容以图、文、声、像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使教师在学会各种工具软件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后来逐步深入到掌握基于资源的课程设计。实践证明,以课件开发作为任务驱动,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具有了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就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自然有机地相互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
3.以操作为主的练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实践操作学了也没有用。那么培训教学就应该“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多练”是指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进行有目标、有实际效果的操作。我们要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不能搞“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
4.以课题研究为主的方式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层次水平和学习需求不同,用整齐划一、一成不变的教学目标是行不通的,我们可以采用以课题研究为主的方式——任务驱动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协作、协商中探索,在完成所设定的任务中学习,在不稳定性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与人合作,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及自组织的过程。在培训告一段落后,联系教师所从事的教学给其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
总之,对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培训一体化,每个环节都应该环环相扣。职前培养中,高师院校要合理地设置信息类课程,探索师范院校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系。职后培训中,要切合实际,采用多种培训方法和手段,不断加强各中小学教师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推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徐君.新时期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型与高师院校的改革对策.教育探索,总163期.
[2]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北京.教育出版社.
[3]梅友松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教育与职业,2005,(17).
[4]张筱兰.在参与中体验.在行动中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5).
关键词:人力资源培训 培训计划 企业需求
一、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培训计划是指从企业的战略角度出发,在全面分析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做出对培训时间和地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和培训课程等的预先系统安排。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需要考虑企业和员工两方面的需求,兼顾企业资源条件及员工素质基础。除此之外,培训计划还要把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及培训结果的不确定性考虑在内。一份完整的培训计划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培训目标的描述、培训对象的范围、培训项目的确定及课程设置、培训师资的安排及培训方式的采用、培训时间的安排等。从实践角度而言,培训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非常庞杂,要求企业内部具有健全的培训管理制度,细分的培训管理工作职责体系,只有在这种完善的体制下,培训活动才得以顺利开展。
加里•德斯勒认为培训的目标不仅包括与工作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员工献身精神的强化以及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也是培训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由此可见,人力资源培训对企业和员工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培训计划作为整个培训活动的开端,其制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对于培训活动的成功与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企业的培训工作没有进行合理的计划安排,缺少长远规划机制,会导致培训活动等同于岗位培训、应急培训,着眼于当前,只能产生短期效应。另外,人力资源培训如果没有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就无法进行员工潜在能力开发,造成专业人才尤其一线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短缺,使职工自身素质与企业发展需求不协调。
二、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的具体对策研究
1.从战略高度定位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的制定。在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和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时代,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已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而作为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的关键步骤——培训计划制定应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企业要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方式(如鲜明的口号、标语、会议等),在企业内部广泛培养重视培训计划的意识,让每一位管理者、普通员工都能认识到培训计划对于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1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目的不明确
高校动画专业在开展教学计划中,注重对学生成绩的提升,缺乏结合动漫行业发展前景需求的教学体系规划。长时间在此环境下,所开展的各项教学计划也会受到影响,限制了学生操作创作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缺乏一个整体性的目标,也会影响到高校?踊?专业人才技能水平的提升。教学目标制定要从多层面进行,制定阶段性的目标与综合目标,但当前的动漫教学模式中,并没有达到这一效果,目标设置缺乏合理性,学生学习动画专业的兴趣得不到提升,长时间在此环境下也增大了人才培养与动漫岗位之间的差距。
1.2高校动画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是影响当前高校动画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环境下,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也将会受到影响,难以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来了解动漫行业发展动态。师资力量问题与高校管理重视程度有很直接的关系,教师在工作岗位中个人技能得不到提升,同时缺乏社会实践,导致教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过于单一,并不能掌握动漫行业的发展动态,最终影响到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整体水平提升。
1.3动画专业培养方法单一
动画专业教学通常是从理论与实践操作两部分进行的,缺少动漫企业顶岗实习引入,这样的环境下并不能达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效果,虽然所培养的动画专业人才具有操作能力,在设计技术上也能够满足人才需求,但由于缺乏顶岗实习,导致对动漫行业的真实发展情况不了解,难以按照企业用人要求来提升个人技能。教学方法长时间得不到更新,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兴趣也得不到提升,导致所学习的知识内容不能应用到工作岗位中,动画设计理念也表现得十分落后。
上述人才培养模式问题,需要从教学体系完善改革的角度来探讨,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来促进整体动画教学能力提升,满足当前的动漫产业发展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输出,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2高校动画专业教学模式优化
2.1明确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方法,高校教育人员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掌握最新的动漫产业发展动态。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开展期间,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掌握教学目标落实是否能够得到学生的支持,并根据所得到的沟通结果来优化下一阶段的教学体系,设置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配合行业发展动态,向高校学生渗透学习目标,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这种方法在最终教学效率提升上也能够得到保障,培养出具有社会实践能力的动漫行业人才。
2.2开展教师培训,强化师资力量
随着教学计划开展,定期对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教师在岗位中个人技能能够得到提升进步,综合全面资源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适合创造性思维养成的学习环境。所制定的教师培训计划,要充分结合当前的动漫产业发展动态,制定长期师资力量建设计划,并根据所开展的成果来探讨学生是否掌握全面知识,强化教学计划落实的效果。日常教学任务要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定位相结合,在教学计划落实阶段也避免了学生接受困难的现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迎合当前的行业技能需求,组织教师进入到工作岗位中培训学习,将所了解到的先进技术向动画专业学生渗透,提升学生的创新技能。
2.3以动漫行业发展为向导开展培训计划
对于教学期间常见的培训计划单一问题,可以通过对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来提升培训计划的多样性,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动漫产业发展在技术方面是不断进步的,以职业分析为向导开展培训方法确立,首先要观察产业结构,以及当前动画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优化解决现存问题,并探讨有效的培训计划调整措施,才能够更好的促进高校办学能力提升,为行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保障。所制定的动画人才培训教学计划要尊重学生个人差异性,同时面向不同起点的学生来进行,确保每位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进步。
论文摘要:近年来,各高校不断引进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其已逐步成为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以系统科学、高等心理学和高等教育学等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青年教师的知识生产与传播过程中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基于课堂教学的培训体系。
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青年教师已经逐步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执据教育部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教师107.6万人,其中,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48.3%, 40岁以下教师占64.3%。因此,培养青年教师成为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培训面向教学第一线的青年教师,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情绪波动大,教学质量不稳定
在教学中,青年教师初为人师,乐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其思想活跃,观点新颖,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受工作负担繁重,生活压力较大,发展愿望迫切等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稳定。
2.课堂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方法单一
虽然青年教师经过系统的教育学习,专业知识贮备量大,但由于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无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教与学脱节。具体表现为课堂随意性大,教学方法单一,甚至照本宣科,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3.学缘结构不够合理,教学创新能力缺乏
高校教师多由“垂直教育体系”培养出来,即本科、硕士、博士的各个学历阶段都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连着就读。学科视野不够宽阔,研究方向和研究空间也较狭窄,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
4.重视科研轻视教学,影响教学能力发展
由于社会和高校各种现行政策的导向,再加上现实利益的诱使,导致价值取向失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一些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主要工作精力向科研一边倒。整天疲于跑项目、写论文,而课堂教学则处于应付状态,无暇钻研教材和教学技能。这种倾向必定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逐步认识到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关注青年教师群体成长的同时,也构建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体系,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二:其一,培训形式大于内容,效果不显著。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多以讲授型为主,授课方式单一,且形式大于内容,考核方式简单,相当一部分的培训无检验措施;甚至有的连最基本的培训表现、出勤情况考核都没有,仅在培训结束后每人颁发一个证书,这就造成某些培训活动变成“走过场”,减低了青年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更有甚者误把培训理解为舒缓教学压力或个人职务晋升的手段,导致青年教师产生厌学和浮躁心理,降低了培训的效果。
其二,培训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主要表现为培训内容没有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和培训对象笼统。部分学校仍存在“一刀切”或敷衍了事的现象,没有依照教育规律办事,没有重视青年教师身体、心理及能力发展上的优劣势,缺乏对培训活动实施对象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的认知。同时,高校包括各个院系提供的一些培训,多数情况下都是针对本专业的,更多的是注重让教师接触本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了解国际前沿的最新资讯,而针对于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较久因为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不懈,且见效慢,不易于考核,所以很多高校选择在很小范围内,如一个教研室定期开展一下活动,各自汇报一下近段时间的教学情况。
三、培训体系的构建与设计
师资队伍结构制约着良好梯队的形成,据预测,高校教师退休人数在逐步达到峰值,为了使高校师资避免青黄不接的局面,必须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墙养,使其快速、健康地成长起来,挑起教学的重任。因此,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培训体系的构建分为以下步骤:
1培训体系设计的原则
应以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为基础,以使青年教师获得或改进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率为目的。结合高校的总体发展方向,分别制定出长、短期培训计划,同时培训的内容也应按需施教、全体参与、系统完善的原则来安排。其重点应围绕青年教师通过对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设置出合理的培训课程,制定出有效的考核办法,确保通过培训实现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和高校的发展目标。同时,为了检验培训效果还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找出培训过程中的差距,发现新的培训需求,加以改进和完善,制定新的培训计划。
2.培训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培训体系合理构建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高校组织需求层面、课堂教学工作需求层面、青年教师个人需求层面三个方面。
(1)高校组织需求层面的培祖”分析。高校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有二:其一是发展方向分析,面对日趋激烈的生源竞争和高级人才竞争,高校必须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为了保持高校的持续发展,青年教师培训必须在立足于现在的同时,着眼于高校的未来发展。根据近期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对高校青年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开发和使用。其二是高校现存问题分析,通过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并对此进行深人分析,从而对青年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全面培训。
(2)课堂教学工作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工作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教师岗前培训内容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明确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职责和要求。二是通过对教学评估体系实施结果的分析,了解青年教师行为、态度及教学效果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偏差,在教学薄弱环节或有待提高的领域进行培训分析。
(3)青年教师个人需求层面的培训分析。随着高校的发展和青年教师的不断进步,即使青年教师目前的教学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但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要求的更新也会产生新的培训需求,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前瞻性培训需求分析,也需要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行培训以满足青年教师自身的需求。
3.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培训的一般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模式等,但培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高校在选择培训时应注意把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多方选择一条适合自己学校青年教师培训的模式。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培训内容和形式分三种:首先是职前教氰职前教育不仅是青年教师在教师岗位中发展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而且是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开始,更是帮助新青年教师建立与同事和教学团队的关系,建立符合实际期望和积极态度的契机。其次是在职培训。即建立在提前作出计划与目标的基础上,由系或教研室领导和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必要的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等的培训。再次是脱产培训。对每一位青年教师来说,当面临新教材和新一届的学生时,都需要经历相应的短期脱产培训,以便更决地了解当下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前沿情况、教改情况,从而满足所教授的新教材或者新学生的需求。最后是自我开发,即指青年教师自己主动地通过一些方式提高自身包括职业道德、知识技能、身体素质等内在的整体素质的培训活动。自我开发也是一种有助于青年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不断成长完善的培训方式。
4.培训的组织结构、计划及实施
(1)培训组织结构。与高校其他部门的管理一样,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的管理问题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一个完善的培训组织结构可以使培训活动从一开始就系统进行,保证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组织实施、培训课程选择、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评估过程切实有效地进行,使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培训工作围绕着培训目标执行,保持培训的新颖性和内容的实用性。
(2)高校培训计划的制定。无论是年度培训、学期培训,还是月度培训,甚至是钊一对某一特定的培训需求而制定的专项培训,培训计划在整个培训体系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制定培训计划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例如根据青年教师的发展阶段,可将培训分为从事课堂教学工作0一3年、3一5年、5一8年、8一10年四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科学规划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培训计划的架构及内容,以SW1H中的六要素作为构成和组织培训的主要依据。
(3)培训的实施。根据培训实施的流程,对培训内容进行具体实施,以及处理培训过程中的一切具体问题,完成培训实施总结。同时,不仅包括与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反馈,与相关培训主讲人沟通培训内容改进建议,而且还包括对培训效果进行具体评估。实际上,培训的实施是培训体系中所有工作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执行过程。
5.培训管理
高校为青年教师培训进行各项投入和为青年教师个人发展提供支持,其效果等同于投资,目标是为了通过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能力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升高校的总体水毛因此,必须加强培训管理和效果的跟踪,对培训的结果进行有效评估,不断改善培训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培训效率,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培训基地;发展;创新
随着我国铁路大量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的建设和陆续开通,标志着我国铁路的发展水平已逐步与德国、法国、日本等先进国家接轨,我国的铁路事业已进入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而铁路现有的干部职工队伍,是在普速铁路和传统技术装备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难以更好地胜任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作业方法的岗位要求,亟需通过培训增加知识、增强技能、树立正确的态度。面对高铁形势下的培训压力,北京铁路局石家庄职工培训基地作为培训工作的承载部门之一,重新审视自己,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构建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一条创新之路。
一、培训基地的发展目标
根据铁道部和路局对铁路干部和职工的培训要求,基地立足于现场,以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培训方法和培训手段建设为着力点,研发专题能力培训班,在承担既有线提速区段培训任务的同时,以更好地承担高铁知识和技能培训任务为发展重点,努力打造一个与铁路发展同步、与路局要求同步、与现场培训需求同步、具有一流培训质量的现代化培训基地。
二、培训基地的创新建设
(一)师资队伍的“三同步”建设
要打造一流的培训基地,首先应具备一流的培训师资。基地提出师资队伍“三同步”的建设要求,即教师的知识水平与铁路发展同步,教师的技能水平与铁路现场同步,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现代培训要求同步。并且基地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师资队伍素质水平的动态升级。
1.建立《教师学习制度》。基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大专院校、设备厂家及路局系统的专业理论培训学习,或请高校教授、铁道部及路局专家到基地进行知识讲座,确保教师的知识水平与铁路发展同步。
2.建立《教师外出调研制度》。根据现场设备、技术、材料、工艺的变化情况,基地制定现场调研计划(包括调研时间、内容、目的、成果及收获等),安排教师深入现场,学习先进的岗位作业标准和操作技能,并抓好督导落实工作,确保教师的技能水平与现场同步。
3.建立《教师论坛制度》。为了让教师系统地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基地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种师资培训班,让教师感受大师级的培训魅力。同时教务科开设教师论坛,每月一讲,每位教师轮流担当主讲人。讲授内容涵盖“四新”知识、调研成果、教学体会等,教师积极运用现代培训理念,使用各种先进的培训方法和培训手段。这种岗位练兵活动会有效提高教师的沟通能力、吸收和应用新信息能力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培训教材的“四新”建设
我国铁路走的是一条自主创新与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相结合的道路,而针对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干部职工培训而言,目前现有的培训教材又与铁路现场不匹配。因此,基地鼓励教师在坚持“四新”原则的基础上,积极编写适应性培训教材、讲义或制作课件等。
1.培训目标新:培训教材要明确提出所针对的岗位标准和岗位要求,以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避免就理论谈理论、就技能教技能,重在提升学员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2.培训内容新:培训教材要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来确定培训内容。知识培训强调“用什么学什么”,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度,不必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技能培训,对基层员工而言,侧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对管理者而言,则侧重决策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等技能的提升。态度培训则注重培养员工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树立团队合作精神。
3.培训方法新:成人学习的特点,已不能依赖于死记硬背,而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应在教材中适当穿插一些项目、案例或研讨课题,甚至是现场某些待解的难题,通过项目教学法、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学员潜力,激发学员灵机闪现,让学员在实战演练中有所突破和创新。
4.编排形式新:对学员而言,由于培训教材的内容是全新的“四新”知识,理解起来难免会有些吃力。因此,教材的编排形式应灵活多样,图文并茂,如配以图解、图片、漫画等,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也可用光盘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使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
(三)专题能力培训班建设
随着高铁建设的全面推进,大量先进技术和工作方法应用于生产现场,每个工种亟需专业精湛的技术人才。因此,基地根据工种和岗位需求开设专题能力培训班,重点培养学员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内容不但要与现场同步,还应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如客专梁施工技术培训班、客专无砟轨道技术培训班、“四员一长”工程施工安全培训班等。专题能力培训,要让学员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确保学员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注重培养学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对现场工作方法的改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树立基地在培训市场的良好声誉。
同时,基地正积极开发拓展训练培训项目,一方面丰富培训的形式,另一方面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
(四)品牌教师和精品课程建设
基地在致力于提高培训效果的同时,也注重营造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基地制定《品牌教师评选办法》、《教务科精品课程评选办法》等,通过筛选和评估,各主要专业推出2-3名在路局内同类学科专业领域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或中青年骨干教师,树立自己的品牌教师并打造自己的精品课程。这些教师在某个专题或某一学科的教学中成绩突出,其教学水平能够得到路局及现场学员的认可。通过名师带动,促进基地各学科教师尽快形成良好的学术梯队,打造基地的王牌专业。
(五)培训体系建设
培训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计划的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等流程。基地根据路局和送培单位的的培训要求,构建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确保培训过程的良性循环。
1.培训需求分析
基地成立专门的培训需求调查小组,成员由教务科管理人员和专业课教师组成。调查小组采取工作能力调查、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等方法获取培训需求信息,如学员的年龄层次,学历层次,已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学员所在的岗位或将要胜任的岗位等情况,从而确保培训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培训需求分析不仅为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也为教师更好地把握内容的深度、广度和教学进度提供了依据。
2.培训计划的制定
培训计划的内容包括培训场所、培训时间、课程设置、课程大纲、培训教材、培训设备、培训教师、培训方法、考核方式等。制定培训计划时,要综合考虑培训需求分析结果以及路局组织部门和送培单位的意见、建议,确保培训师资水平、培训教材以及培训内容与培训目标相匹配。
3.培训计划的实施
培训计划的实施是整个培训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包括培训环境与设备准备,师资、课程与教材准备,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实施培训等内容。这个过程中,应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采用案例式教学、项目教学法、研讨式教学、角色扮演法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同时,培训环境和培训设备如桌椅布置、教室光线的明暗、模型、幻灯机等也要与培训方法相协调。
4.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结束后,基地通过调查问卷、资料收集、面谈访问等方法收集有关信息,按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四个层面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评估中加强与学员、送培单位及路局组织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保障培训评估工作的有效实施。基地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培训部门和有关任课教师,以便在今后的培训中取长补短,精益求精,促进培训效果螺旋式提升。
铁路跨越式的发展,离不开铁路员工高度的凝聚力。基地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对理念、态度、企业文化、创新精神的培训也高度重视,并将其渗透到每个工种的培训当中,强化铁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精神和参与意识,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为认真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1号),大力推进我市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实施“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796号)的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市教育局、财政局决定从2012年起实施“市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计划(含幼儿园,以下简称“市培计划”),并将“省培计划”中的地方培训项目融入到“市培计划”中,一同规划,一并落实。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大面积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契机,不断创新培训机制和模式,形成“省培计划”与“市培计划”统筹规划,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推动各县(市、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共同促进我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市中小学教师不仅都能接受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培训,而且逐步培养一批教育教学专家和名师,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为建设和谐做出贡献。
二、“市培计划”重点项目
“市培计划”主要包括两个重点项目:一是中小学教师市级示范性培训项目;二是中小学农村教师培训项目。
(一)“市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市级示范性培训项目。该项目由市教育局、财政局直接组织实施。主要包括中小学双语教师境外培训、中小学名师培养、师德标兵或优秀班主任培训、教师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为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一批骨干和“种子”教师,使他们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示范引领作用,在
中小学教师培训中起指导和辅导作用,在师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起骨干带头作用。
(二)“市培计划”中小学农村教师培训项目。该项目在市教育局、财政局统筹规划和指导下,由市、县两级具体组织实施。主要通过骨干教师培训、短期集中培训、网络远程培训、学前教育教师培训、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专家报告会和“送教下乡”等形式来开展。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局、财政局将成立“市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加强项目的组织、协调和评估和管理工作,切实保证“市培计划”顺利实施。
(二)加强模式创新。各培训机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研讨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满足教师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本刊记者:今年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陈桦副省长明确提出:“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定不移地把教师队伍建设好。”请问。我厅将如何贯彻落实?
人事处:陈桦副省长非常重视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为推进我省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去年以来,我们就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一系列调研。目前。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作为新时期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将着力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本刊记者: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与基层教师关系非常密切。请问厅里有哪些举措?
人事处: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厅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我们将认真解决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编制紧张、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努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一是着力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修订方案。拟适当提高农村教职工编制标准,实行员生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编制配置方式,设立规模小的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最低保障数。确保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是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我省将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农村任教奖励计划。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县以及乡镇(含乡镇)以下农村中小学任教。同时,开展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实习支教活动,继续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进一步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三是组织实施农村教师专项培训计划。我们将与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启动实施“万名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千名农村骨干校长培训计划”、“特级教师和学科教学带头人送培下乡计划”、“优质培训资源输送计划”,为农村中小学校培养一批教学、管理骨干。推动大规模培训农村教师工作的开展。
四是进一步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坚持和完善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鼓励城镇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口支援关系,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形式,引导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带教。
本刊记者:基层教师十分关心厅里关于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方面的具体措施。能否介绍一下?
人事处:这方面。厅里今年有四个方面举措:
一是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广泛组织社会各界参与评选“感动福建十大教师”活动。同时评选表彰一批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省“师德标兵”,组织开展师德报告活动,召开师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
二是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启动“中小学教师百千万计划”和“中小学校长155计划”。培养一支由教学名师、学科教学带头人、骨干教师构成的多层次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造就一批中小学校管理专家。同时,组建一批省级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大力加强省、市、县三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开展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达标评估工作。充分发挥进修校作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功能和作用。改革培训模式,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全员培训。实施新一轮一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启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一继续实施新课程改革培训。组织实施万名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组织实施《2007-2010年中小学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规划》。
本刊记者: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牵动人心。厅里在这方面有什么工作计划?
人事处:人事制度改革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我们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将根据上级有关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今年的重点工作:
一是开展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改革试点。分别在厦门市思明区和泉州市鲤城区开展义务教育教师定期轮岗交流试点,逐步实现同一区(县)域内同类教师工资待遇基本相同,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促进区域内教师均衡配置。
二是组织实施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实行岗位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和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加强对全省教育系统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和绩效工资改革的指导。
关键词: 篮球裁判 培养方法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
裁判员是篮球比赛的法官,而裁判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比赛的成败及战术水平能否发挥和比赛是否精彩。笔者通过分析我校学生篮球裁判员培养情况,探讨培养学生篮球裁判员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培养质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校学生篮球裁判工作者20名(男15人、女5人)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随机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2.结果与分析
2.1我校篮球裁判员的现状。
2.1.1对我校篮球裁判员基本情况的调查
我校篮球裁判员主要是大一年级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获得我校篮球裁判员的基本情况:(1)年级:大一11人(55%)、大二8人(40%)、大三1人(5%);性别男15人,女5人。
2.1.2对学生参与篮球裁判工作的动机进行调查。
调查表明:男女生参与裁判工作的动机多集中于兴趣爱好,但男女对掌握一项技能和丰富课余活动各有需求,这与学生的自身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同时说明学生已认识到篮球裁判工作的不同价值和功能。所以在篮球裁判培训工作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步培养自觉参与的良好习惯。
2.1.3对影响学生篮球裁判水平因素的调查
对影响学生篮球裁判员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由于对篮球裁判规则、裁判法不熟的有17人,占85%;(2)由于实践少,缺乏经验的有15人,占75%;(3)由于情绪紧张、波动大的有8人,占40%;(4)由于抗干扰能力弱的有14人,占70%;(5)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有5人,占25%。
调查表明:影响学生篮球水平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篮球裁判规则、裁判法不熟(85%)和实践少、缺乏经验(75%)。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某一两个方面,但同时受各种因素影响的。
2.2我校学生裁判培养情况。
2.2.1制订培训计划
制订篮球裁判培训计划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每年都举办班级篮球比赛,而学生篮球裁判同样每年都进行培训,主要培训对象是大一和大二学生。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地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进度计划、考核方式和培训注意事项,等等。
2.3.2裁判员的招募
通过发放通知,培训宣传和体育课堂宣传等方式,学生可自由报名或体育教师推荐、班主任推荐、学生团体组织推荐。
2.3.3篮球裁判的理论与实践培训
每学年度的篮球裁判培训主要分理论培训和实操培训。培训时间主要是周一至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整个学习培训共20课时,其中理论培训占4课时,实操培训占15课时,实操培训包括裁判基本功的练习和实战执裁,考核1课时。从理论学习、基本功的培训到实战执裁,每一个环节都做好记录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篮球裁判水平。
3.对学生篮球裁判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3.1完善篮球裁判培养机制。
制订好裁判培养方案,完善培养制度,有计划、系统地进行篮球裁判技能的培训,不断加强裁判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练习,不断增加学生篮球裁判员的执裁次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以老带新、一对一”的指导培训,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篮球裁判水平。
3.2加强篮球裁判规则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加强篮球裁判培训班管理,增加学生执裁工作的次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扩大与其他学校、各种篮球协会等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篮球裁判的综合素质。
3.3提高裁判综合能力,加强比赛场面控制。
针对影响裁判执裁的主观因素,可分析学生篮球裁判员水平的情况,更好地为培养篮球裁判提供有力依据。
此外有场内外挑衅骚扰如、辱骂裁判、阻碍裁判工作等客观因素,这些都需要裁判员自己处理解决。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实践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裁判能力、应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等,当好篮球比赛场上合格的“法官”。
3.4完善体育器材的配备,提升教师的裁判水平
学校应加大对体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学校体育器材的配备,为学校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硬件保障。同时也要不断提高教师篮球裁判水平,可以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教师篮球裁判水平高低是培养学生篮球裁判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完善学校篮球的配备,提高教师的裁判水平,为培养优秀的篮球裁判员做准备。
参考文献:
[1]许斌.培养高中学生篮球裁判员的意义与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181-182.
关键词:国培计划;专项资金;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1
“国培计划”是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2010-2012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5.5亿元支持“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2013年教育部、财政部又投入“示范性项目”1亿元,“中西部项目”10亿元,“幼师国培”5亿元。作为主要承担培训任务的高等院校,根据培训任务书,认真完成培训任务外,高校财务部门对如何管好用好这笔来之不易的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财务管理,防范审计风险,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制定“国培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各高校应根据“国培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和办法,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培训计划,制定适合自己的相应的制度和办发。如浙江师范大学制定了“浙江师范大学“国培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办法中规定:二级学院应做好“国培计划” 经费预、决算工作,严格规范培训经费支出,对项目经费设定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做到账目明晰、支出合理、管理规范。成都师范学院制定了“成都师范学院2012“国培计划”实施管理办法”(成师院字[2012]25号)、西华师范大学制定了 “西华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办法”(西华师大校[2011]18号)。这些制度办法对国培项目的申报和立项、预算管理、支出管理、决算管理、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做出了详尽的规定,使“国培计划”专项资金从申请立项、使用到效益分析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科学制定预算,强化财务事前控制
“国培计划”专项资金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基本用于中西部中小学教师培训。因此“国培计划” 经费到账后,要充分认识该专项资金的特殊性,了解有关培训的文件精神,结合“国培计划经费预算编制说明”,根据培训计划任务书和学院实际情况通过前期调研、讨论协商科学精细化的编制项目预算,合理分配各类支出,使预算既符合文件规定,有便于实际操作。
表一 XX省“国培计划(2013)”项目经费预算表
三、项目预算精细化管理,强化预算控制
由于高校目前采用的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教育事业费会计核算科目,与预算科目和预算管理内容不能完全一致或一一对应,预算执行中只有通过会计科目来控制预算的执行,因此,在预算分配中除了下达预算总额外,还需根据各项目的支出费用预算直接分配至相对应的会计核算科目,由会计科目支出数来控制各类费用支出总额。预算一经确定,需要严格执行,要体现预算的刚性、严肃性。确需调整的,履行的手续要严格、规范。
预算执行流程:
表二 XX省“国培计划(2013)”预算控制表
四、加强专项资金支出管理
1.“国培计划”专项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各支出用途按照预算执行,专款专用。严禁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国培资金。费用报销实行授权审批制度,项目负责人为经费审批人,是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规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项目资金由于财政拨款时间与项目实施时间的不一致性,有关学院应安排自有资金,先行垫付有关支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2.专家劳务费包括讲课费、讲座费、专家咨询费等,严格按照培训课时计划、讲座海报、会议纪要等严格按照发放标准由财务部门统一实名发放至个人银行卡账户,学员伙食补助等须实名发放至学员银行卡,不得以以现金发放各类补贴。
3.财务人员要严格审核各类支出票据,确保票据内容真实完整,并注明用于“国培计划”项目。
4.学员住宿就餐应通过招标或协商委托指定宾馆和饭店,严格控制住宿和餐饮标准,培训场地设备一般租用培训学院所在学校场馆和设备。
5.学校财务部门应定期提供有关“国培计划”专项资金的收、支、余、支出进度情况,确保资金使用与项目进度得到有效控制。
五、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绩效评价
学校财务和审计部门应建立专项资金管理的有效机制,对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开支范围和标准、绩效管理、项目监督、奖惩措施等管理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学校财务、审计等部门定期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对不按规定用途使用、发放资金的行为及时纠正,严肃处理。
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培计划项目绩效考评工作的意见”(教师厅[2010]1号)对专项资金预算编制的规范性,精细化,项目资金的到位情况,经费支出进度、调整及合理性,财务制度是否健全、适用,财务管理措施是否到位,以及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财务资料的完整性等从财务管理角度提出了量化考核指标。“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单位要认真领会“意见”精神,对照指标,逐项落实。通过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来促进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评价来分析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和处理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绩效评价来审查和考核项目支出是否符合目标管理要求。
总之,“国培计划”是一个提高中西部地区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教育改革,推进高校服务于基础教育的利国、利民、利校的好事,广大培训学校有义务管好、用好“国培计划”专项资金的每一分钱,发挥它的最大社会效益。为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