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安全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校安全 保卫工作 新思路
1前言
高校为社会输出大量的高等专业人才,为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学校生存、发展之本。高校的保卫工作是学校保卫科在公安保卫部门指导下,共同维护学校教学、教研、学习、生活秩序,为师生员工提供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做好高校安保工作,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是当下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主要是承担稳定校园秩序与政治责任的艰巨任务。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高科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的规模也不断扩大,给学校政治稳定带来不安因素,所以目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存在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1)校园的崛起与管理不配套的问题
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办学方式与运作机制不能适应高校的迅速崛起,传统单一的办学方式已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比如在后勤服务管理方面,要全面实现社会化,教学与生活管理的分离,形成对学生管理的脱节;综合校区建设,各校区出现集中居住,学生进出不统一,各校混居的杂乱现象,导致管理混乱。
(2)综合体的办学与安全保卫工作配套设施的问题
各个高校的扩招,学校人数快速增长,校园面积太小及配套设施不足,使矛盾更加突出,因而,扩大校区建设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通常都是一边开工建设一边投入使用。但是高校的安全保卫设施却没有同步进行,必备的物防设备欠缺,高科技的防范设备缺乏,使得现代化的校区却是传统的安全保卫模式,使得保卫工作力不从心。
(3)校区环境复杂
大型综合校区的建设,带动了周围经济的发展,同时一些不法分子把高校当作实施犯罪的场所,在校园寻衅滋事,敲诈勒索或组织抢劫偷盗活动;相应的娱乐场所也应运而生,学生成了获取利益的对象。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学校师生的生命与财产受到威胁,给校园带来安全隐患。
(4)校内形势复杂
首先,随着办学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学校规模与层次,各种生源冲击校园,有并轨,自费,函授,夜大,进修等等。这无疑给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加重负担。其次,为了校区的扩建和配套的文化娱乐设施增加,使得学校闲杂人员增多,他们的流动性大,具有不稳定性给学校的安保工作增加难度;最后,校区与学生条件发生变化。学校的高科技教学设备引进,教学环境发生着改变,同时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大批的学生带着高档的生活用品与学习用品进校,都给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5)高校保卫工作者收入太低
作为一项耗时伤神,同时充满危险与矛盾的工作,而收入却得不到保障,使得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者没有责任心,凝聚力。这也是高校安保工作的一大难题。
3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新思路
(1)健全、建立规范统一的安全工作制度
建立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期有效机制,我们首先从认识上提高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制定有效可行的管理制度。制度的适用范围包含如下几点:安全管理目标; EQ \o\ac(,2)安全管理的范围; EQ \o\ac(,3)安全管理的内容; EQ \o\ac(,4)安全管理的检查制度; EQ \o\ac(,5)安全校园的评价标准及责任追究。其次,是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对于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内容应包括:突发性事件后果的预测、辨识、评价;应急各方的职责分配;应急处置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应急处置中可用的人员、设备、设施、物资、经费保障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在应急突发事件时生命财产的保护;现场恢复工作,应急培训与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应急预案的管理等等。
(2)三防体系的建立与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所谓的三防指的是‘人防’‘物防’‘技防’。首先,高校对安保工作的重视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之中,安全保卫工作要以预防为主,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安保工作在学校发展壮大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一支具有综合素质的安保队伍,实行军事化管理,对校区实行二十四小时监控巡查。其次,加强重要部门的防范与监控,如在学生宿舍及实验楼安装摄像头与防盗门,设置安全警告牌,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最后,设立校区安全监控中心,对校区进行24小全天候监控。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加强校园内部安保工作的同时,要整治校园周边的治安秩序,保证与学校规模协调发展。努力做到科学管理,规范服务,办事高效,一切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校园秩序而努力。
(4)建立预警体制,把事态抑制在萌芽状态
加强防范工作的建设,建立灵敏有效的预警体制,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案并不断完善。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及媒体资源收集信息,及时分析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把还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进行解决。
(5)培养具有综合实力的安保队伍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奖罚分明,按照国家的相关文件执行岗位补贴,职称评定,提职,提干吸引更多的作风正派,有党性,高素质的安保人员。建立一支有综合实力的安保队伍。
4结束语
总之,要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必须要探究工作现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依据这些问题树立新思路。只有在新思路指引下,才能确保安全保卫工作的大力开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质量保障;相互关系;问题和策略
1 施工安全与质量保障之间的关系
施工安全和质量保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是与人的生命安全问题直接相关的场所,都可以看到“安全第一”四个鲜红的打字,这充分说明,安全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第一位的。安全的重要性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尤为明显,高层建筑的施工程序多而复杂,而且工人经常都处于高空作业的状态,随时都与安全问题挂钩,所以,一定要把施工安全放在高层建筑的首要位置。施工安全是质量保障的前提条件,没有安全作为大前提,就无法做好质量保障工作,只有施工安全这一环节做到位了,高层建筑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施工安全与质量保障工作要同时进行,不能顾此失彼。合理的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让施工安全与质量保障相互作用,最终建造出符合人们心意的、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2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是指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安全性问题。在高层建筑的实践作业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应该针对这些问题一一的采取应对策略,以控制好高层建筑中的施工安全。
2.1 针对建筑市场比较混乱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制约措施
我国虽然也制定了一些与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化发展以及人口快速增长的需要,我国的建筑行业的数量较多,覆盖的面积较广,相关的法律规定很难做到无懈可击,局部地方的制约条款和监管措施相当的缺乏,导致越级转包、非法建筑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建筑商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弃施工安全于不顾,给施工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有的建筑公司甚至无证经营、无证施工,对由于施工安全而引发的人员伤亡进行谎报、漏报甚至与不报,以逃避有关法律规定的制裁。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给建筑施工造成了极大的安全性问题,必须针对这一问题,制定更多更细的法律法规,采取科学有效的制约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到我国的各个地方,做好安全防御工作。
2.2 针对安全使用建筑机械的问题,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机械的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当代机械生产企业过多而引发的产品质量问题;转变管理形式带来的机械管理职位的空缺问题;管理不周而遗留的机械维护问题等。高层建筑的建成,离不开机械设备的辅助作用,所以,机械安全问题也是施工安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严格有序的制度管理,分配好管理人员的工作职位,把握好机械设备的采购关,组织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械维护小组,定时对建筑设备进行检验和维修。此外最为重要的是,要对相关机械的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让施工人员熟练的掌握机械的适用方法,以此来保障机械适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3 高层建筑质量保障问题及应对策略
由于市场综合状况的变化,以及近年来一些社会不良意识的蔓延等原因,造成高层建筑在质量方面出现许多问题。且不说当前日本岛高层建筑在地震中出现的“不抗震”现象,就连我国境内高层豆腐渣工程也是比比皆是。从用材、主体结构、地基、装潢等各个环节皆存在许多不良隐患,严重威胁建筑用户的切身利益。
3.1 若干问题及原因
①由于部分承建商在建筑工程执行过程中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未能就建筑安全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过于注重成本的压缩,因此在选材上多数表现为选择科技含量低、结构能力相对较弱、防腐防潮防晒等性能较差,甚至是含有毒物元素的制材,虽然节约了成本消耗,但是却直接影响了建筑安全质量。②由于验收人员本身素质缺失,或者是承建商刻意欺瞒等原因,在验收阶段,相关人员未能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验收项目出现“伪合格”状况,导致高层建筑质量的可靠性不足。③针对建筑质量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不健全,亦或是执行力度不够,给予了部分投机者不良行为的产生,导致建筑质量下降。④相关监督力量的缺失,致使高层建筑从设计到使用整个过程几乎处于密闭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承建商或者施工人员不自觉地会进行偷工减料、降低标准等活动。
3.2 具体策略
具上所述,应当采取以下措施:①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有关建筑质量控规定的制定,诸如:更加精准的质量检测标准,更加严厉的违规违法惩罚制度等。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承建方的约束力,督促其按标准按程序完成建筑项目,确保建筑工程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是为了约束市场,力求杜绝伪劣建材流入市场,扰乱整个建筑行业。②加强主管部门内部人员素质教育,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建筑检验专业技能技术培训和社会道德教养,确保质检人员能够公正、公平、无私地执行本职工作,保障广大高层建筑使用者的合法权益。③实现群众、媒体、主管部门、司法行政部门的有机统一,建立一条即时、广泛的监督评价渠道,以社会公束力来规范建筑工程。
4 结语
总而言之,施工安全和质量保障都是高层建筑的重要工作环节,有关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要正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正视施工安全和质量保障中的各种问题,采取个中有效错,对症下药,逐一解决存在于二者之中的不足之处,管理并控制好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和质量保障环节,为人们构建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伟杰.浅谈建筑施工安全质量管理[J].致富向导,2013.
[2] 秦小健.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及管控措施研究[J].城市建筑, 2012.
“请珍惜身边每一位朋友吧,说不定哪天在街上走着,突然就消失了。”网友无奈调侃的背后,有太多的悲剧在上演:6月9日晚,广西南宁万女士的儿子高考结束,兴冲冲地赶回家等母亲庆祝,却等来了她坠入下水道的消息,50多小时后尸体被找到;6月7日,河北定州一参加高考女生赴考途中不慎跌入排水道丧命;6月1日,江苏徐州一3岁男童被一无盖窨井夺走性命;5月20日,湖南常宁一2岁男童坠入无盖窨井丧命;3月22日,大学生杨丽君在湖南长沙一场暴雨中不慎落入无盖下水道,遗体近两个月后被找到……再往前推几年,因城市“黑洞”造成的“走路死”、“走路伤”等悲剧也时有发生。
“黑洞”吞没的,不仅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更是老百姓对有些城市的安全感和对政府的信任感。城市在快速发展,公共安全体系也应及时跟上。人们不禁要问,一项项“大手笔”规划、一个个重大工程都能漂亮完成、令世界惊叹,那么,盖个小小的井盖就这么难吗?当然,有关部门也有苦衷:早年因铸铁井盖屡屡被盗,用来替代的塑钢或水泥井盖经风吹日晒、车辆碾压容易出现破损或断裂等,而酿成事故。但是,这些理由都不足以告慰逝去的生命。笔者感到,需要反思的,至少有这么几条:
一是思想认识有“空洞”。据报道,某地窨井吞人事故曝光后,市政部门立马进行拉网式检查,发现隐患即刻消除,并安装了专业防坠网。这说明,有关部门“非不能为、乃不为也”。小小井盖,考验着管理者的良知和责任,考问着管理者是否时刻把老百姓的生命和安危放在心中。二是城市管理有“漏洞”。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的同时,也带来了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健康安全等诸多“城市病”。管理者有责任提供高质量的公共安全服务。当前一些地方的城市管理仍有不少漏洞,如源头治理的理念不够牢固、不同程度存在重事后处置、轻事前防范等现象。小小井盖,折射出城市管理的科学化与精细化水平。三是传统固弊有“岩洞”。某市城管局负责人曾诉苦:整个城区窨井数超过10万,涉及供水、排水、燃气等13个部门之多,一旦发生事故账却记到城管部门头上。职责不清、互不衔接,传统固弊往往积习难改。小小井盖,检验出城市公共安全职能体系的协同防范能力。
城市“黑洞”是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一个缩影,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力量共同防范和应对。明确指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各级党政领导务必抓好贯彻落实,对城市公共安全认真进行反思。
如果没有安全有序的环境,城市发展、创新转型、人民幸福,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对于如何解决“黑洞”等公共安全问题,各类研究报告、论文著述等已经提出了系统全面的方案,比如城市发展要讲究科学性、防范能力务必再提升、应急管理必须综合治理、对责任单位和个人应严格问责、健全法制体制机制等。笔者试着从人大角度提两点建议。一是持续跟踪监督。其实,相关法律法规还真不少,比如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消防安全法、食品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建筑法以及本市相关地方性法规等等,对公共安全的应急准备和联动处置,以及生产、消防、食品、道路交通和建设工程安全的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都有明确规定。但“徒法不足以自行”,人大应持续加大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对上海来说,要在2011年2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专项监督的基础上,适时“跟踪追问”,了解两年多来政府相关部门落实得如何,以及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等,运用人大制度优势,督促与支持政府共同推进本市城市运行安全工作。二是发挥代表作用。目前,上海市有市级人大代表864名、区县和乡镇人大代表13000名左右,是一支庞大的力量,其主体作用应进一步得到发挥。可通过走访选区和选民、人大代表联络室等平台,加强对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工作的监督,广泛倾听群众对城市安全的呼声和“金点子”,发动群众发现隐患及时报告,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建言献策,让威胁城市安全的各类“黑洞”都无处遁形。
正文目录 第一章 道路工程机械相关概述 1 第一节 道路工程机械基础概述 1 一、道路工程机械特性 1 二、道路工程机械组成 3 三、安防告警系统应用 4
第二节 道路工程机械行业产业链分析 7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7
二、安防产业链发展现状分析 8 三、智能家居市场产业链分析 10
第三节 道路工程机械生产工艺技术进展及当前发展趋势 14 一、基于CPLD的智能安防报警系统发射模块设计 14 二、基于GSM模块TC的智能门控安防系统设计 17 三、安防报警系统中通信模块的设计实现 19 第四节 安防报警技术发展分析 21 一、防盗报警系统技术发展过程 21 二、智能无线防盗报警器的设计 23
三、北京奥运推动我国电子安防专利崛起 24 四、2013年3G技术引入安防监控设备 26 五、RFID技术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以及前景 29 第二章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市场运行透析 33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运行总况 33 一、我国安防报警模块行业呈现快速发展 33 二、安防报警模块产业生产规模 35 三、安防报警模块生产区域分布 36 第二节 2013年安防报警模块销售情况 39 一、安防报警模块市场规模 39 二、安防报警模块市场销售数量 40 三、安防报警模块市场销售增长率 42 第三节 2013年安防报警模块的经销模式 46 一、国外产品经销商分析 46 二、国内品牌产品经销商 49 三、以项目为主的经销商 51 四、以批发为主的经销商 52 五、渠道创新策略 54 第*章 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运行数据监测 第一节 2011-2013年(按季度更新)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数据监测回顾 一、竞争企业数量 59
二、亏损面情况 60
59 59
三、市场销售额增长 62 四、利润总额增长 65 五、投资资产增长性 67
六、行业从业人数调查分析 68
第二节 2011-2013年(按季度更新)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投资价值测算 71 一、销售利润率 71
二、销售毛利率 72 三、资产利润率 74
四、未来5年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盈利能力预测 77
第三节 2011-2013年(按季度更新)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产销率调查 80
一、工业总产值 80 二、工业销售产值 82 三、产销率调查 85
四、未来5年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产品产销衔接预测 87
第四节 2011-2013年(按季度更新)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出货值数据 89 一、出货值增长 89
二、出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 91
第四章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下游应用市场透析 94
第一节 家居防盗报警系统市场分析 一、家庭住宅安全防范设施的现状 二、门禁系统家庭防盗报警器分析 三、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潜力分析
94 94 97 99
四、民用安防市场现状及前景 100 五、家庭安防需求及前景分析 102 第二节 车辆防盗报警系统市场分析 106 一、汽车电子防盗系统的应用 106 二、汽车电子防盗系统的发展特点 109 三、中国汽车防盗器市场的发展现状 111 四、中国汽车电子防盗系统市场预测 112 五、汽车防盗报警系统发展方向 114 第三节 其他应用领域 118
一、监所领域安防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18 二、公共场所安防系统功能及监控平台应用 121 三、金融领域安防系统的发展及建设新特点 123
四、高铁领域安防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124 五、企事业单位及小区安防报警系统的应用 126 六、企业领域安防技术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129 七、校园领域安防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131 八、农村领域安防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分析 132 第五章 2013年中国主要生产企业财务数据分析 136 第一节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36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136
二、2011-2013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138
三、2011-2013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141 四、2011-2013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143 五、2011-2013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144 六、2011-2013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146 七、2011-2013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149
第二节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152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152
二、2011-2013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154 三、2011-2013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157
四、2011-2013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159
五、2011-2013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160 六、2011-2013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162 七、2011-2013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165 第三节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168 一、公司基本情况概述 168
二、2011-2013年公司成长性分析 170 三、2011-2013年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173 四、2011-2013年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175 五、2011-2013年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176 六、2011-2013年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178 七、2011-2013年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181
第四节 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184
一、公司基本概述 184
二、公司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分析 186 三、公司竞争力分析 189 四、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191
第五节 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 193 一、公司基本概述 193
二、公司主要经营数据指标分析 195 三、公司竞争力分析 196 四、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198
第六章 2013年中国安防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203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安防产业运行总况 203 一、中国安防产业迅猛发展 203 二、安防技术的前沿和趋势分析 204 三、安防产业快速发展中的隐忧 206 四、对安防并购联盟的思考 209
第二节 2013年中国安防产业新形势分析 212 一、中国安防行业进行数字化变革 212 二、中国安防行业的IT化发展进程 214
第三节 中国平安城市建设对安防产业的影响分析 一、平安城市建设的背景 218
二、平安城市建设整体概览 221
218
三、平安城市建设的投资规模和设备需求分析 223 四、中国主要地区平安城市建设调查分析 224 五、平安城市安防建设面临的挑战 226 第四节 2013中国安防企业发展概况 230 一、中国安防企业生存状态分析 230 二、中国安防企业发展的思考 233
三、中国安防企业发展壮大的战略 235 四、中国安防企业的经营方向 236
第七章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系统发展分析 240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系统市场分析 240
一、防盗报警系统市场亮点分析 240 二、国庆前后防盗报警市场动态 242 三、防盗报警系统供应商布局情况 245 四、防盗报警系统面临机遇和挑战 247
第二节 2013年中国防盗报警系统运营服务市场分析 249 一、我国防盗报警系统运营服务业发展历程 249 二、防盗报警系统运营服务企业发展特点 251 三、我国防盗报警系统运营服务市场需求状况 252
四、我国防盗报警系统运营服务企业发展现状 254 第八章 2013-2017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前景预测 259 第一节 2013-2017年中国防盗报警系统行业发展趋势 259 一、技术整合加速趋势 259
二、产业集中化与产品标准化趋势 260 三、商业模式变革预测 262 四、开放、合作呼声渐高 265
第二节 2013-2017年中国报警产品市场趋势预测 268 一、用户需求趋势 268 二、渠道发展趋势 270 三、服务发展趋势 273
第三节 2013-2017年中国防盗报警产品发展趋势 276 一、产品与技术发展趋势 276 二、凸显人性化需求趋势 278 三、周界防范趋势 281 四、集成与应用趋势 283
五、多种报警联网方式并存趋势 284
第九章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288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288 一、中国GDP分析 288
二、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 290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293 四、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 295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96
第二节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政策环境 299
一、中国安防产业政策导向 299
二、中国安防行业工程商管理现状及其未来 300 三、零零年防盗报警新版CCC规则及影响 302 四、中国安防产业的标准与认证 305
第三节 2013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社会环境分析 308 一、社会结构和社会治安都日趋复杂 308
二、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 310 三、恐怖袭击事件影响 313 四、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分析 315
第十章 2013-2017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投资前景预测 318 第一节 2013-2017年中国安防报告模块产业影响因素探析 318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安防行业的发展前景 318 二、3G技术与安防结合后安防前景分析 321
第二节 2013-2017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324 一、万亿投资带给防盗报警产业的机会 324
二、平安城市建设给防盗报警系统带来的商机 326 三、视频监控中的行为识别迎来发展机遇 329 四、世博会带给安防行业的机会 331
第三节 2013-2017年中国安防报警模块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333 一、宏观调控政策风险 333 二、市场竞争风险 335
三、技术风险 336
四、市场运营机制风险 338 第四节 专家投资建议 342
-------------------------------------------------------------
【报告价格】 [纸质版]:5300元 [电子版]:5500元 [纸质+电子]:5800元
(部分用户可以享受折扣)
【交付方式】 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付款后24小时内发报告)
【企业网址】 cninfo360.com/yjbg/xjhy/gcjx/20130624/294845.html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安防行业垂直供应链 图表:安防行业横向协作链 图表:发射系统原理图 图表:发射系统硬件电路
图表:控制模块的顶层模块设计 图表:转换密勒码程序
图表:密勒码编码器的结构框图 图表:系统仿真波形图 图表:系统结构框图
图表:单片机与TC35模块、PC机连接图 352 图表:单片机程序流程图
- 5 -
(点击看正文)
图表:AT指令功能
图表:GMS通信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图表:短消息接收中断程序流程图 图表:短消息发送程序流程图 图表:系统硬件电路总体结构 图表:中央控制器电路图 图表:DTMF收发电路 图表:语音电路 图表:电话接口电路
图表:主程序流程 图表:电话报警流程
图表:远程控制子程序流程
图表:2013年中国安防产业集群分布
图表: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企业数量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亏损企业数量及亏损面积 图表: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总体销售额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总体利润总额增长 图表: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总体从业人数分析 图表:2011-2013年中国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投资资产增长性分析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企业数量统计表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企业数量分布图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销售收入统计表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分布图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利润总额统计表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分布图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利润总额增长最快的省市对比图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资产统计表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资产分布图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资产增长速度对比图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工业总产值 图表:2013年中国各省市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工业销售产值
图表:2013年社会公共安全设备及器材制造行业产销率(数据均可更新至最新月份)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长性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成长性分析 图表:2011-2013年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图表:2011-2013年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图表:2011-2013年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长性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分析表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图表:2011-2013年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盈利指标情况 图表: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资产运行指标状况 图表: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盈利能力情况 图表: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收入情况 图表:中山市达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图表: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盈利指标情况 图表: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资产运行指标状况 图表: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能力指标分析 图表: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盈利能力情况 图表: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销售收入情况
图表:洛阳市康联电子有限公司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图表:2011-2013年全球安防电子产业规模与增长 图表:2011-2013年中国安防电子产业规模与增长 图表:2013年中国安防电子企业结构 图表:中国安防电子产业链演进趋势
图表:2013-2013年中国安防电子产业规模与增长预测
图表:2011-2013年中国安防和监控市场主要应用领域所占份额预测 图表:防盗报警产品竞争的突破策略 图表:防盗报警产品进入报警中心的门槛 图表:应用端选购防盗报警产品时的考虑因素
图表:当前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多的入侵探测器类型 图表:红外入侵探测器工程中被考虑最多的功能
图表:2013年安防产品不同区域的平均销售额增长情况 图表:2013年安防产品不同区域的平均利润增长情况 图表:2013年安防产品不同区域的毛利率增长情况 图表:2013年全球安防50强销售额增长率前十名 图表:2013年全球安防50强区域分布情况 图表:2013年全球安防50强新上榜者
图表:2013年全球安防50强产品类别分布情况
图表:2013年安防产品不同产品类别的平均销售额增长情况 图表:2013年安防产品不同产品类别的平均利润额增长情况
图表:中国铁路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目标 图表:安全防范国家标准目录 图表:安全防范行业标准目录 图表: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结构
关键词:公共安全;物联网 ;移动互联网;数字单兵;位置服务
中图分类号:TN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10-0070-03
0 引 言
物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发展面向公共安全的物联网,对于公安机关提高打击与预防犯罪,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公安物联网以公安机关关心的“人、车、物、事件”等为感知对象,通过各类传感器设备和公安信息化的信息、网络资源,对相关信息进行全天候的自动采集、跨地域的全面共享,以及数据的融合、挖掘和处理,来实现自动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1]。
公安部门的工作具有突发性、移动性、紧迫性等特点,广大民警在外出执法及侦破案件、抓捕逃犯、核查车辆及打击和预防犯罪时,利用移动警务设备实时采集、核实及综合处理嫌疑人身份证件、人脸图像、指纹、位置等信息,及时地访问公安部门内部的警务信息来辅助破案和执行公务,极大地提高公安干警的高科技办案水准和效率。因此,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对于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任何公共安全事件进行有效感知,进而进行决策处理具有突出的作用,已成为公安工作的核心应用方向之一。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对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产生巨大的牵引与推动作用。根据百度公司2013年一季度的研究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均上网时间已超过个人电脑上网时间,这种趋势还在逐渐扩大。移动互联网应用主要集中在社交、浏览、搜索、影音、地图、网购支付等方面[2]。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是移动互联网在公共安全行业的具体应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催生大量的共性技术及应用模式,移植推广到公安移动物联网中加以运用。由于移动警务应用涉及行业敏感数据,必须与移动国际互联网进行安全隔离,保证移动警务应用系统及数据安全。
公安数字化单兵系统(PDD)是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的典型系统,其发展需要积聚与整合大量新兴信息产业关键技术。该系统的发展对于实现传统单警装备向数字化时代转型应用,提高广大一线干警的执法效率与水平,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业务体系
公共安全涵盖面非常之广,涉及交通、治安、户籍、刑事侦查、出入境管理、预防打击经济犯罪、网络安全监控、查缉、监狱管理等等,各个警种之间移动业务既有相同之处,更多的是自己的特色。公共物联网移动应用模型既要体现共性,又要呈现各警种个性。
广义上的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应包括运用各种无线通信网络为公安机关提供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及业务应用,包括应用电信运营商的移动通信设施、公安数字集群的数据业务应用、应用卫星通信以及应急通信设施进行视频采集传输等等。目前,公安机关常用的移动应用主要基于电信运营商的GSM/GPRS/ TD-SCDMA/WCDMA移动通信设施,应用安全边界接入控制技术,接入公安专网实现,也可称为狭义上的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在公安机关内部一般称之为移动警务,即警用移动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网络+公安安全边界接入控制+公安信息网。移动警务业务体系主要包括:话音通信;移动电子警务,包括浏览、查询、搜索等;现场执法,包括现场取证,如录音、摄像、照相、采集识别各类证件,现场打印罚单,移动罚单支付;移动定位、地图及导航服务;移动视频采集与实时传输;移动指挥调度、移动任务分配、任务控制等。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业务体系模型如图1所示。
2 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总体架构
根据物联网的总体架构,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总体架构也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传感层、通信网络层、数据层以及应用服务层,如图2所示。
公安物联网主要感知对象为人、车、物、事件。感知的传感器主要有声音、图像、视频、RFID、指纹、位置、震动、速度等,随着传感器处理能力的不断增强,基于异构融合智能传感大大提升了数据采集与信息融合能力。
通信网络层基于的通信网络主要包括基于电信运营商的GSM/GPRS/ TD-SCDMA/WCDMA移动通信设施、公安机关的集群通信数据业务、卫星通信、340M应急无线宽带通信、无线宽带组网设施等,同时逐步实现多种异构通信网络的融合通信能力。
数据层主要基于公安专网实现,利用公安信息数据库、视频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社会共享数据、警情数据等,同时实现用户管理、任务管理及资源管理等功能。
服务层主要实现公安物联网移动业务,主要包括位置应用服务、移动执法、集群数据及音视频服务、扁平化指挥、警情推送等。
3 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关键技术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与牵引了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终端平台、海量的移动应用程序以及成熟的商业应用模式,成为公安移动互联网发展可借鉴参考的对象。基于位置的警务服务是公安移动应用关键方向之一,发展安全可信的警用终端是公安移动应用的特殊要求,实现多种异构宽带通信融合是公安移动物联网发展的方向。
3.1 基于位置服务的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技术[3]
目前,在公安实战中对移动人员和车辆定位追踪是非常重要的业务需求。在人员精确管控方面,监管、消防、指挥等警务作业中都需要对人员位置的精确定位,尤其是在室内环境下的定位。在车辆定位跟踪方面,需实现车辆的跨地域管理和服务,统一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对盗抢车辆、走私车辆、套牌车辆、非法营运车辆、交通违章车辆等违法车辆的打击,实现车辆运行状态查控及轨迹回溯、重点防范区域的车辆准入管制、黑名单车辆侦查布控、区域通流实时获取与交通预警、全样本车辆信息自动采集与分析、全程交通违规章监管与数字化处罚管理等管理和服务。
公安机关现有的定位手段比较单一,对于多种定位技术融合使用的情况比较薄弱。而公安机关的应用,决定了需要整合室内外的多种定位技术,如卫星定位技术、基站定位技术、WiFi定位技术,RFID定位技术,开展LBS应用。通过整合多种无线定位技术,设计新型索引机制,探索高效不确定信息管理技术,以提供可靠、高效无缝的现代警务LBS服务,解决海量移动数据中存在的数据规模大、用户多、更新频繁、实时性要求高等难题,为公安LBS提供技术支撑。警用位置服务关键技术发展需求如下:
(1)警用位置服务业务需求分析技术。深入研究分析公安位置服务应用的现状、不足及需求,细致分析该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提出警用位置服务业务需求及趋势。
(2)研究发展海量移动数据的组织技术。移动数据不同于文本数据和关系数据,需要研究有效的移动数据组织模型,进行可信的数据储存表示,运用半结构化的XML数据来组织,分别表示地理数据、相关的位置变化及位置关联等元数据,以一种有组织、易访问的形式进行底层数据表示。
(3)研究新型索引技术。索引技术是影响LBS性能的关键技术,要研究针对移动对象数据的索引技术,尤其是针对不确定数据的索引技术。
(4)研究新型数据分析技术。要研究针对海量移动数据的分析方法,如聚类、数据挖掘等。从而为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工具支持。
(5)研究无缝化的LBS服务技术。由于各种定位技术差异显著,要研究针对多种定位技术的无缝化切换服务技术,使得场景切换对于用户而言是透明的。
(6)面向LBS的警用移动数据管理支撑平台的开发研制。目前的系统与平台仅支持基于文本的数据储存和简单的文件读取功能,如何对移动对象进行有效的数据服务管理,还是一个空白。要开发实现开放环境下的移动数据服务支撑平台的关键技术,提供可靠的、可用的、可扩展的移动数据服务接口。
3.2 安全可信的警用终端技术[4]
安全可信是公安移动应用终端的基本要求,其需求主要包括终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用户数据和个人信息的安全性,语音信息的安全性,终端的应用软件安全,终端的位置信息安全。
其中,终端安全技术需要以安全验证系统为核心,配以安全存储、安全传输、安全语音、抗攻击、防骚扰、远程防盗等为基本功能,身份认证、签名认证、安全审计、备份/恢复为基础,结合硬件TF智能卡加解密管理和物理保障等来设计的完整智能终端安全体系架构如图3所示。
3.3 集群数字通信技术[6-9]
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的另一种重要技术为集群通信技术,该技术拥有独特的群呼、优先级等丰富的警用功能,是一种最具警察特色的通信手段,具有快速、便捷、可靠、灵活等特点,成为公安工作中不可替代的通信手段。与基于GSM/GPRS/TD-SCDMA/WCDMA警用移动通信技术不同的是,集群通信系统一般由公安部门组织建立,拥有系统的自主使用权。目前,我国警用数字集群系统已从模拟集群系统发展到数字集群系统,网络结构上从相对独立的系统向区域联网发展,并已实现定位、指挥控制等多种数据应用业务。作为数字集群代表的TETRA系统已经在多个直辖市、省会级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城市建成使用。目前,我国在建TETRA系统主要供应商都为国外企业,受政治原因影响,这些企业不对中国开放加密接口,因此无法使用具有国密算法的加密设备。由于没有加密,不能保证通信的安全性,虽然是公安无线专网,但因存在安全风险,仍不允许接入公安信息网进行数据通信。因此,基于数字集群的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目前尚不广泛。但是,实现数字集群与公安专网的互联互通,是实现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的一个努力目标。公安部门已于2008年开始尝试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集群通信技术,期望能安全可信地实现公安信息专网与警用数字集群的互联互通。
4 数字化单兵系统是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典型系统
数字化单兵系统就是在公安现有单警装备的基础上,通过增配数字化设备或对现有装备进行数字化改造,使单警装备具有集采集、处理、传输、控制于一体的综合能力,使外出执法办案的干警通过多种无线通信手段,与警务中心及公安信息化平台进行畅通无阻的双向交流,提高警务作业效率,为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安全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
公安数字化单警系统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对警察的穿戴及装备进行数字化设计改装,使之具备较强的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及控制等功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单警系统必需结合中国实际,以公安服务实战为宗旨,逐步改进发展,突破相关关键技术,实现单警装备向数字化方向的更新换代。数字化单警技术由数字共性技术及相关警用专用技术组成。共性技术包括芯片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移动操作系统、材料技术等。专用技术包括数字化单警系统一体化设计技术、数字单兵终端安全操作系统开发、移动环境下高效安全的自组织无线宽带通信技术以及实现基于移动多传感器的融合感知技术等。
5 结 语
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尚有较多关键技术需要突破,同时其应用模式也尚在不断地探索创新。本文对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发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希望能推广和推进公安物联网移动应用工作,提高服务公安水平。
参 考 文 献
[1]唐前进.物联网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协同融合)研究报告[R]. 上海:公安部第三研究所,2013
[2]百度移动·云事业部&百度商业分析部.百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3Q1[R].北京,2013
[3]刘云浩. 物联网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董斌. 面向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网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5]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3)[R]. 2013.2.
[6]谭晃,邓哲,马晓东. 新标准助力公安无线通信事业大发展[J]. 警察技术,2012(3): 23-26.
[7]蒋庆生.陈研. PDT在公安无线通信“模转数”中的作用[J] 警察技术,2010(6):23-26.
互联网新业态是指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入应用而形成的新产业形态。从全球看,其已成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推动经济复苏、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技术创新直接催生的新业态。比较典型的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研究报告显示,大数据技术与服务市场至2019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23.1%。预计2019年的年度大数据支出将实现486亿美元。
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催生的新业态。“服务型制造”已成为引领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生产业”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近年来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两个70%”现象,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生产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
基于互联网的产业链整合催生的新业态。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对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种重要资源进行新的配置,带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的整合重组,从而形成新业态。
基于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催生的新业态。英国消费者指数研究部报告预计,2016年网上快消品销售额将增至530亿美元,增幅明显。网上交易对经济的贡献率逐步增长,同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在线教育领域,据统计,2014年全球在线教育风险投资事件291起,披露交易额18.6亿美元。
2015年我国GDP增长6.9%,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速度背后的结构调整升级和发展质量的变化更值得关注。互联网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趋势性的深刻变化,向中高端迈进的势头明显。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一是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使得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2015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41.87亿G,同比增长103%,比上年提高40.1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催生了移动支付、移动视频、移动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二是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使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2015年全国网上零售额38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
提供经济增长新动力(310328,基金吧)。一是新业态领域的投资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有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公共云市场规模大概70亿元左右,增速达到了47.5%,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还有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亦大幅增加,年复合增长率可观。物联网在基础设施、环保监测、公共安全、工业控制等领域应用将撬动巨大市场。二是移动应用融合渗透,不断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进一步扩大就业。互联网新业态将成为未来我国解决就业难题的重要产业。一是直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二是为青年人创业就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在全社会重视和支持青年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年轻人倚重电商平台实现就业的情况呈明显上升趋势。
【关键词】
医疗安全;医疗隐患;医患处理;医疗安全网络
Correlation study of Medical security management network system and Medical practice in hospital
YU Linong,WANG Jie.113th hospital of PLA,City of NingBo,Province of ZheJing,315040,China.Jian Hao,Jun Fie,Shen YeWei,ChangYueJin.Respiratory medical department,117th hospital of PLA,City of Hang Zhou,Province of ZheJing,310013,China.Fan Zhang.Military communication,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artillery academy Hefei city,province of Anhui,China.Ping Hao,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ity of Hang Zhou,Province of ZheJing.31003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rrelated study of medical safety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 and medical practice in the hospital. Methods Medical security management network system in hospital has design to consist of medical safe network、medical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department of medical safe management system、synthetical inquiring system、disposed of medical safe、examined and approved system. Results It was designed to structure mode of medical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which was used in medical safe and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preventing medical malpractice and dispute,to lower of the ratio of the hospital medical disputes or medical accident,and improving medical safe management. Conclusion This application research actually in hospital management,which can be found in medical disputes and solve existing problems、handle medical disputes and achieved good effect,it is worth clinical popularizing.
【Key words】
Medical security;Medical hidden trouble;Medical treatment;Medical safety network
当今,医院医疗安全处理与传统医疗安全和非传统医疗安全处理的观念具有明显不同。传统医疗安全处理原则是医院在从事医疗实践活动中出现医疗瑕疵或出现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和医疗事件时,被医护工作者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或者与患者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形式,来进行协商妥善解决医疗安全的纠纷和医疗安全的事件,很少以法律诉讼形式来状告医院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事件;非传统医院医疗安全处理原则是指在从事医疗实践活动中出现医疗瑕疵或出现医疗差错、事故和事件时,医院医疗安全处理和医疗安全管理观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或医疗事件时,除了以传统处理方法以外,还可能出现以法律诉讼形式来解决医疗事件或医疗纠纷,且以经济赔偿来解决医疗安全纠纷作为终结点。在国内,现在医院医疗安全事件呈上升趋势[1],而且表现形式也可谓是多样化,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医院在医疗实践中的医疗安全,尤其是如何及时纠正医疗安全以及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是摆在当前医院安全管理中的一个大问题,也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本研究设想通过建立医疗安全管理网络平台,整合医院内部各种医疗安全监管资源,构建医院“一个平台,二个子站和一个系统”的安全监管体系。利用医疗安全管理网络平台,可以随时随地显示医疗工作中的医疗安全问题,提高医院医疗安全管理质量,及时发现医院各种的医疗管理漏洞和医疗事故苗头。本文构架的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网络平台如图1所示:
图1
医院医疗安全体系结构
1 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网络平台总体结构设计
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网络平台由一个医疗安全管理网络平台,一个面向科室的医疗安全管理网络、面向医院领导的医疗安全审批网和面向职能部门的医疗安全管理系统(C/S)等组成。
医疗安全管理网络平台从系统技术体系结构设计划分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基于C/S模式的医疗安全管理系统和基于B/S模式的医疗安全管理网(主站、科室子站和领导审批子站)。
1.1 基于C/S模式的医疗安全管理系统主要是针对医院职能部门开展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而研究开发的。主要功能包括:①医疗投诉;②医疗事故争议;③医疗安全工作流程;④医疗安全预警;⑤医疗安全报告;⑥日常医疗安全检测;⑦医疗安全评估;⑧医疗安全教育与培训、医疗纠纷档案;⑨数据接口和系统管理。
1.2 基于B/S模式的医疗安全网站主要是针对医院内部公共医疗安全管理和领导安全信息查询和审批有关文件而研究开发的。主要功能包括:①医院医疗安全网;②科室医疗安全管理网络;③医疗安全综合查询和审批网。
2 医疗安全管理网络平台和子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
从图2的平台总体功能结构划分二大功能结构,一个以浏览器为特征的网络平台形式,内容包括公共安全管理子网、科室安全管理子网和领导查询和审批子网组成;二是以窗体为特征的客户软件的形式,内容覆盖了医院安全管理的全部功能,包括医疗投诉、医疗争议、医疗缺陷评审、医疗安全管理、医疗安全预警、医疗安全教育、医疗争议处理的档案管理等。具体内容见图2 所示:
图1
医疗安全管理网络平台功能结构图
3 主要功能特点
3.1 根据过程控制理论和方法,针对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医疗安全管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医院医疗安全管理模型,并以“医疗安全管理网络平台”、“科室医疗安全管理网络子站”、“领导查询和审批网”、“医疗安全管理系统”的四大类型的方式进行监督和管理,实现了基于C/S和B/S的医院网络的医疗安全实时监管。上述这些结构功能相互连接,并实时发挥其各自结构功能,确保医疗安全系统信息在医院医疗实践中准确、实时、迅速地检出医疗安全问题,为防范医疗纠纷或医疗事件发生做出科学化和系统化决策。
3.2 根据医疗安全实际问题,研究了医疗安全预警方式,提出了事前实时预警和事后的统计预警的医疗安全预警模型,实现对高危患者、用药比例、抗菌药物、感染、传染病和科室安全医疗安全等方面的预警,确保在医疗实践中针对上述情况实时预警和预警预报,提高医院医疗安全的管理工作能力与工作高效率。
4 医疗安全管理系统在医疗实践中的作用
医疗安全管理系统在国外开展比较早,有作者报道[2]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与医院内部各部门尤其是各临床科室医疗实践信息收集,并与之相连,可以实时监督检出医疗安全存在的问题。也有作者研究认为[3]医疗病例质控与医疗安全管理信息实时对接,从而提高医院医疗安全纠纷或医疗事件苗头检出率。国内,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院和医院电子病例运用,实施医疗安全质控也越来越被重视,有作者报道[3]对于医疗投诉、服务质量的信息管理,提高医疗安全纠纷的防御监督、治理监测必要性与科学性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也有作者研究报告[4]医院药物应用的毒副作用与医疗安全管理实时监督与监测,对于避免医疗安全事件发生和对于医疗安全纠纷或事故苗头发生的具有非常好的警示作用。
本课题研究开发的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系统网络平台,实现了院、科两级医疗安全的网络化链接管理,实施医疗安全实时管理与预警预报的功能,提高了医院医疗争议处置能力和防范能力。本研究在投入医院实践的试运行,医院质控科室、医疗安全管理的信息部门、医务处以及处理医患关系的事件中、医院领导和医院临床科室中,都已达到了本课题研究的设计目标,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明显提高医疗安全防范信息,明显提高对医疗安全的控制管理能力,真正做到了防范于未然。
参 考 文 献
[1] 曹荣佳.中国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中国医院,2007,11(11):140.
[2] 吉琳,田军章,杨卫国.在创新进取中提升医院服务品牌.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5):257259.
为切实加强全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积极有效地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晋政发〔2011〕10号文件)及《晋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地震局等六部门关于晋中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抗震设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我县地处山西地震带中部,在国家重点监视防御区内,是省重点防御城市,防震减灾工作任务十分紧迫和繁重。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主要措施,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要事项。各乡镇、城区社区管委会和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认真组织开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国务院323号令)、《山西省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省人民政府第105号令)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宣传,切实增强抗震设防意识。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避”相结合的方针,把抗震设防要求审批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作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选址、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的必备内容,确保建设工程抗震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标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的内容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县政府决定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及地震安全性评价作为基本建设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所有新建(拟建)、改建、扩建工程在立项和规划选址时,必须向地震局申报拟建建设工程项目,由地震局进行抗震设防要求审批。
(一)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凡是新建(拟建)、扩建、改建的一般工业和民用建筑,实行抗震设防要求复核制。建设单位到县行政服务大厅申报,由地震局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标准,办理复核手续。
(二)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审定备案办理程序为:项目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批准之后,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施工图设计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审批之前,持申报资料(包括《建设用地初审意见》及复印件、《建设项目书》及复印件、《用地位置示意图》和《总平面规划布置图》)到县行政服务大厅办理申报手续;地震局接到申报手续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设工程场地条件和会审结果依法对建设工程是否需要做地震安全性评价进行审查;需做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委托有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的单位进行地震安全评价。评价单位在安全性评价前,应先到地震局验证和进行项目登记,并将评价结果报告报送地震局,由地震局进行审核备案。地震安全性评价所需经费应纳入项目总投资预算。
(三)提高人员密集场所抗震设防能力。新建、改扩建、加固的学校、医院、影剧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高于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
三、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
县政府地震工作部门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主管部门;发改、经济商务和粮食、住建、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协同管理部门。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做好工作衔接,确保做好论证、选址、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
发改局、经济商务和粮食局在办理项目审批、核准、登记备案手续时,应审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是否具备抗震设防要求;审查是否有附送地震主管部门审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审核意见》,缺少抗震设防内容的,要求建设工程单位补正。否则,不予办理审批、核准或者登记备案手续。
住建局在牵头承办“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工作中,须通知地震局参与,重点审查“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馆、商场、宾馆(饭店)等公共建筑及高层建筑、住宅小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其它重要生命线工程项目”的抗震设防标准。并将经地震局审批的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全套文件列为必备文件予以审查,否则住建局不予批复。建设部门组织竣工验收时,要会同地震部门验收工程抗震设防要求采用情况,抗震设防要求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将建设工程交付使用。
规划局在审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须将地震局出具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书》的审批意见作为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必备文件。对于必须进行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项目,地震局应提出意见加以说明,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国土局审批土地时,应查验是否有地震局的抗震设防要求审批书。
地震局要积极参加建设项目的选址论证,提出合理避让抗震不利地段的书面意见。
关键词:物联网;物联网技术;移动网络;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0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1日
物联网又称传感网,首次被提出是在1999年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机和网络国际会议上。物联网就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具体来说,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移动设备网等信息承载体,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使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相互连接。
物联网技术有三个重要方面: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现在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2、传感器技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
上述物联网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如下特征:1、网络交互特征。物联网的核心内容就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虽然终端总是呈现多样化。但终究还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2、感知识别特征。现在一般采用在各种物品上植入微型感应芯片等方法,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感知,进行信息采集和获取;3、信息交互和共享特征。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利用各种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4、智能处理特征。自动把获取到的信息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然后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后处理。
一、物联网技术的主要应用
我国于2009年正式提出建立传感信息中心,之后许多省市都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在诸多领域中的运用。但很长时间里,物联网概念几乎家喻户晓,看似发展迅速,实则缺乏理性且进展缓慢。随着2013年的《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才标志着物联网发展政策顶层架构设计基本完成,同时意味着物联网迈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一)物流管理。当前物联网运用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和物流领域。特别是在物流领域,物流公司与物联网关系十分密切,通过物联网建设,企业不但可以实现物流的顺利运行,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也将获得很大的改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升物流的效率。不但可以减少仓储物流、人力成本、货物装卸等物流成本。而且贯穿全覆盖的物联网,可以使得整个供应链精准、透明和高效,实现了传统物流所不可能完成的目标。根据物流行业协会的2013年行业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物流行业物联网设备增长幅度超过60%,物流作业状况的物联网管理系统增幅在26%。物联网技术设备得到广泛运用。物联网技术对配送过程的透明化管理和信息追踪,效果十分显著。电子标签拣选系统出货量增长35%以上。物联网智能搬运系统在自动化物流中心的应用也很多,增长率在28%以上。在货物出入库方面,物联网系统根据信息指令对货物进行智能堆码跺,也是物流技术装备物联网技术的主要领域。总之,2013年是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内高速增长和发展的一年。
(二)城市管理。随着网络化的普遍实施与发展,在城市建设、转型、发展已经演化成了动态时间管理和静态部件管理。城市管理迫切需要新的指导思想和综合解决方案。由于城市管理涉及不同网络、多个部门间的协作,因此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的业务管理平台,通过充分运用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有效地将各种应用集中于一个系统,在此基础上为市民提供更加综合的服务,而物联网技术,恰恰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在“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理念指导下,我们通过传感器节点和城市基础设施感知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在城市管理中所采集的分散、独立图像进行并网,进行远程的业务管理、监控、存储以及传输。把信息应用平台与各指挥中心的资源密切联系起来,有指向性地进行网络资源的连接和信息融合。在城市建立了EPC信息港、电子商务平台,构建了城市信息管理系统。在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校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进行科技、业务和应用创新,不断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管理者和谐高效地协作,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解决各种问题。目前,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在城市天然气、水、电网监控及应急处理、广告牌无线远距离识别管理系统、停车场智能监管系统、环卫作业车辆管理系统、危险源数据采集及监管系统等方面采用物联网技术管理城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智能交通。近些年交通拥堵、尾气排放、交通安全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借助新技术手段来改进。物联网技术可以大大改善现有状况,感知技术采集各种道路交通及各种服务信息,传感器将上述信息上传到处理中心,经过交通管理中心集中处理后,出行者可以进行实时的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的选择;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自动进行交通疏导、控制和事故处理;运输部门可以随时掌握所属车辆的动态情况,从而实现了对交通环境和车辆的调整管理。这样,路上交通就会处于最佳状态,可以改善交通拥挤,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和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增强交通的安全性和机动性。在各终端上加装气体检测、温湿度监控和光控仪等多种传感器还能实时检测路面信息、汽车尾气情况和能见度等。与此同时,物联网也可以在公交系统的智能化中发挥作用,将传统公交站牌换成电子站牌,在公交车上安装GPS,各个站点设LED电子站牌,安装交通服务热线,建立移动掌上公交短信查询系统等多种渠道的公交车信息网络体系。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最大化利用公交资源。
(四)移动通信。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传感网阶段:传感器+近距离无线通信,只能实现物与物之间按需进行的信息获取、传递、存储等服务;2、M2M(Machine-To-Machine)阶段:机器对机器的无线通信,存在以下三种方式:机器对机器,机器对移动电话(如用户远程监视),移动电话对机器(如用户远程控制)属于移动运营商无线网络低速平台。M2M应用可以遍及电力、交通、工业控制、零售、公共事业管理、医疗、水利、石油等多个行业,对于车辆防盗、安全监测、自动售货、机械维修、公共交通管理等,可以说是无所不能。目前,中国移动的M2M发展非常好,在全国部署了420万台M2M终端,几乎所有大、中城市展开了M2M的业务;3、物联网阶段:物质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嵌入式芯片和软件,使之成为“智能物体”,同时内置移动通信模块,通过移动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互联。我国处于物联网初级阶段。目前,上海移动率先成为首先运用物联网技术,为多个行业客户定制打造具有不同针对性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包括数据传输、采集和业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如今移动网络进入4G时代,几乎所有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的业务都可以在4G网络上运行。随着4G网络的普及,进入TD-LTE时代后,直接促进智能办公、家居系统通信技术,从有线升级到无线,既省钱,还省掉了布线的麻烦,为无线遥控操作提供了保障。用户可在飞驰的汽车上开高清视频会议,智能系统分析各种商业数据,决策支持系统直接提供多套可行方案;也可迅速传输大文件(如X光片),为医生远程会诊支持,农村社区也将更加容易地建设远程医疗中心,医生可通过视频会议为病患“看”病……。可以预见,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必将得到更为广泛、深入的应用。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应用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纵观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现状,它必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是现在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一)技术落后。这是制约物联网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在物联网技术中,相对已较为成熟,商业化程度比较高的是卫星定位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但作为物联网技术核心的RFID和传感器技术,还未能产业化、规模化。而且,我国还没有掌握物联网中的核心芯片和传感器技术,在这个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在传感器、智能通信、智能控制、批量数据处理、核心芯片等技术上,仍然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解决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技术落后还导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小而分散,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
(二)物联网技术缺乏统一标准。物联网技术的建设包括对各种资源建立一个规范统一的编码,信息的采集渠道和方式要规范、通畅、稳定,要科学、合理、深入地研究各种工作流程方式。标准不统一,影响物联网的推进。现有各行各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对物品的编码结构形式各异,对构建互联互通的物联网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这是物联网技术应用所面对的难题。
(三)安全问题。物联网技术应用要求信息化,需要信息的开放,而安全性要求信息的独立,因此需要做到信息化和安全性的统筹兼顾。由于物联网是由大量设备构成,所以影响通信网络、传统网络、移动网络的安全。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如果网络安全无保障,那么个人隐私、物品信息等随时都可能被泄露。而且如果网络不安全,物联网的应用为黑客提供了远程控制他人物品,甚至有造成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可能性。
(四)法律法规不完善。物联网法律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所产生的复合性问题。物联网建设涉及到交通、环境、政府工作、公共安全、财务安全、个人健康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完善它需要多种力量的整合。当前,物联网法律法规不完善,这些新型问题是对现有法律体系的挑战,同时并不排斥复合传统的法律。传统法律体系中的侵权、违约、个人隐私、公共安全等问题全部都会再现,物联网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又会在其中得到延伸。
三、完善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对策建议
(一)技术和标准方面。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有关科研教育单位的专业力量,制定物联网建设和应用的具体计划。这样有利于政府结合各种资源,建立统一的物联网技术标准。同时,推动高校联合、委托高校定向培养、组织专家研讨会、互派学习,加快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体系的建设。研究增强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循环。这样,既解决了物联网成本高、标准不统一、人才缺乏的问题,高校也可以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单位或部门建立教育基地、实践基地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专业的物联网人才;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促进物联网专业建设,提高我国自主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降低物联网建设、改造和应用的成本,解决物联网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也为教育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二)安全方面。首先,建立一个远程的设备控制操作管理的平台,对于那些节点被破坏的,网络之中能够自动地愈合,网络相关的功能也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其次,由于物联网终端类型过于多元化,加之分布广泛、节点移动性、网络异构性和业务复杂性等特点。我们可以施行身份认证以及访问限制的有机组合进行控制。同时,使用云计算技术,用云储存来存储物联网那些海量资源数据;最后,在加密环节上,可以仅在感知和应用端产生明文,在网络中的其他节点都是密文传送,减少信息泄漏的节点,同时对于感知对象以及传感设备方面可以适当地进行互相的认证,在合法的情况以及环境之中才能够顺利地进行。这样针对物联网技术特点,从安全层面上可以保障了物联网的有效应用。
(三)法律法规方面。建立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法律就是保护这一利益的最有效的手段。保护物联网的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物联网企业的利益和生产研发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也要加强保护个人隐私方面的法律规范。防止个人隐私信息被随意取得,避免人们担心隐私泄露而拒绝接受物联网的可能,这就要靠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鉴于法制在我国的不断完善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相信相关法律的出台将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云浩.物联网导论[M].科学出版社,2010.12.1.
[2]中国物联网2013研究报告.中国物联网产业推广中心,2014.3.
[3]2012-2013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新华社,2013.9.
[4]刘强.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科学,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