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欣赏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的初中欣赏课教学中,机械地讲述作品内容、创作背景,完全灌输化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效率低下,片面理解聆听的重要性,导致整节课播放音乐,不进行必要的讲解与引导,使课堂成了“媒体播放器”,对教材侧重点处理不当,该重点的没有突出,面对浩瀚的音乐素材,做不到取舍有度,导致音乐欣赏偏离教学目标,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才能上好初中欣赏课?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提升音乐教师的个人魅力是上好欣赏课的首要条件。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实效。
对于音乐学科来说,不拒绝任何一位有音乐爱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体验到艺术的无穷乐趣,这就是尊重,这就是爱,形成情感交融的氛围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
2.完善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实效。专业基本功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声乐、器乐、舞蹈、自弹自唱、合唱指挥、戏剧表演。另一方面包括钻研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依据单元重点灵活处理教材,钻研教材,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不断的完善自己。
二、精讲多听是上好欣赏课的关键
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倾听。要使学生真正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在教学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听,初听、有目的地分段听、有分析评论地听、复听等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力求精练并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达到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目的。
三、创设良好欣赏氛围
1.创设一定的音乐欣赏氛围和情景为学生自主接受音乐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设相象联想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时段,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如在欣赏管弦乐《闲聊波尔卡》时,可以将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闲聊波尔卡》音乐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一种是管弦乐,一种是维也纳童声合唱,通过提问,让学生议论,两首音乐表现同一内容,你更爱哪一首?喜爱合唱的是因为声音接近他们的年龄段,而管弦乐具有立体感,气势恢弘。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音乐表现形式所具有的不同魅力,通过老师的分析对比再聆听感受,学生顿时插上了想象和联想的翅膀,美丽的森林、大自然、田野涌现在眼前……,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2.创设语言情景氛围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启发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把学生的情感带到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中……在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时,在充分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委婉、跌宕起伏的意境的同时,再向学生介绍瞎子阿炳的凄凉身世,坎坷经历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动人心者,岂惟在乐,引导学生领略我国民族乐器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爱国主义情操得到升华。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拓宽学生的视野是上好欣赏课的手段。
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
在教学《我也骑马巡逻去》时,把有关蒙古大草原、那达慕盛会等风光录入硬盘,再配上二胡独奏曲《赛马》,在导入时,放映画面,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景色呈现在学生眼前,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仿佛正骑马扬鞭奔驰在茫茫大草原上。再如,《十面埋伏》是一首描绘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情景的琵琶独奏曲,在欣赏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乐曲表现的那种四面楚歌、悲切壮烈、气吞山河的历史场面,将电影《西楚霸王》的片段剪辑下来,配上乐曲,让学生边看边听,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欣赏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楚汉之争的战场,从而更好的理解乐曲表现的涵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增强音乐表现的实践性,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应想办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亲身体验和创造表现的机会。如欣赏《赛马》时,让学生用身体乐器来表现马蹄声、马鞭声、铃铛声等。学生还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想出了弹舌、拍手、拍腿、双脚重重跳等表现方法。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
六、鼓励学生的独立感受和见解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116―01
高中学生的学习是比较紧张的,欣赏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有效地减轻学习压力。新课改强调,在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音乐问题的强烈愿望,更能促进学生人格魅力的发展。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
一、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音乐欣赏课有两个目标: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器官;二是令人感动或者激发人的热情。而实现这两个目标,就得让学生去体会。究竟要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教案设计如何来制定,这些都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制定。因此教学目标应当包含:一要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效果及内涵;二要体会作品的表达方法;三要体会音乐的情境以及心理情境。制定好了合理的教学目标,然后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节奏、了解内容,进而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内涵。
二、设置合理的欣赏过程
学生欣赏歌曲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逐步完成的,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一个过程。教师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欣赏中会存在差异,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感受强加于学生,而应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
1.创设良好的情境导入
创设良好的情境,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来。因此,在开课时教师要巧妙创设情境导入,将学生吸引到学习当中来。
2.注重对内容的讲授
讲授歌曲的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去理解歌曲的内容,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当然,音乐课的讲授要以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为目标,采取音乐所特有的方式进行讲授,要体现让学生感受的特点。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音乐之美。音乐是作者对于某一事件或者独特感受的一种表达,因此在讲授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音乐场景。例如,《走向复兴》表达的是三十多年中华民族艰苦奋斗、沧桑巨变的光辉历程。学生在理解这些内容时比较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现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探月工程、高速铁路、抗洪救灾、小康建设等内容,通过具体的视频、文字、图片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内涵。
3.注重体验,让学生反复感受
等学生对歌曲内容有了感受之后,就要转入对歌曲的体验,可以让学生先欣赏歌曲,感受旋律的起伏、和声、音色、音响的变化,增进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当然学生在通过声音感受作品的同时,教师可以再次向学生展现歌曲所描述的场景。学生对于整首歌曲有了整体的感受之后,教师就要更进一步进行心理引导,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之美。可通过让学生再次来欣赏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充分体会歌曲当中所蕴含的正能量。如,通过引导学生再次欣赏歌曲《走向复兴》,使学生受到积极向上的激励。同时让学生感受歌曲是通过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将内容呈现于自己眼前的。学生对于歌曲有了一个完整的欣赏之后,要对于欣赏进行升华,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想到的,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使学生受到德育和人格教育,实现音乐的育人功能。因为根据歌曲内容的不同,学生经历的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得做好音乐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三、做好预设,启迪思想
学生与教师对于歌曲的理解、感受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时要做好预设,例如现在的学生比较崇尚流行音乐,对于一些民族音乐却不喜欢。对于如何让学生将自己投入到欣赏当中来,以及在欣赏过程中学生能否感受到歌曲的内涵等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做好预计,并且要有相应的处置办法。
四、尊重感受,积极引导
关 键 词 :职中 音乐欣赏课 优化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笔者却发现很多职中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很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音乐欣赏课都过分偏重教师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学生没有真正融入到音乐中去,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欣赏课失去了兴趣。为了优化职中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教学,笔者在实践中根据职中学生的特点和要求,作了以下尝试。
一、根据学生兴趣选择教学内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从事某种活动有推动作用。兴趣可使人们以巨大的热情、顽强的毅力投入其中。可见,调动学生的兴趣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而让学生选择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兴趣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欣赏音乐、学习音乐,心情轻松而舒畅,想象力也较丰富。因此,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笔者尝试让学生选择音乐欣赏的内容。上完一节课,让学生选择下一节课的欣赏内容,根据学生提出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例如学生要求欣赏流行歌曲,笔者就让他们把歌曲列出,然后从中节选优秀的流行歌曲进行欣赏。首先介绍流行歌曲的形式,从发展进程、基本结构、音乐要素等角度分析流行歌曲在音乐中的典型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辨别、鉴赏不同类型的流行歌曲。其次,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并讨论其价值所在。优秀的流行歌曲对学生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比起空洞的说教效果要明显。如欣赏由高晓松创作的《同桌的你》,几句质朴、真挚的歌词“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最爱哭的你……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那校园生活的写真和美好的记忆,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笔者及时抓住时机要求学生对歌词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听后感。如在欣赏周华健演唱的《真心英雄》、唐磊演唱的《丁香花》、周杰伦演唱的《千里之外》等歌曲时,同学们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情感上得到了满足。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完成情感体验和想象、联想的心理活动以外,笔者也和学生一起参与理性认识活动,欣赏他们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当然,欣赏流行歌曲一定要注意欣赏的层次,掌控好课堂,以利于正确引导学生。
二、根据专业选择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的特点合理挖掘教材,选择开放的、能融入学生专业知识和贴近学生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渗入与学生专业有关的趣味性强的音乐知识,把音乐欣赏和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既陶冶情操又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相得益彰。
如针对烹饪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选择欣赏西北地区民歌这一教学内容。对烹饪专业,笔者主要从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入手,首先设计好问题,提问学生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方面的特色以及该地方烹饪方面有哪些特点和技巧,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播放老师收集的资料,陕西著名的小吃“圪坨”,民歌就有“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紧跟上”之句等等,让学生通过饮食文化了解由于地区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民风及风俗习惯,也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民歌。在播放资料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该地方的音乐元素,让学生体会各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及丰富的表现手法,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感受和看法,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西北地区的民歌。对旅游管理专业,笔者在一开始就播放了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并配上西北地区的民歌。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地方的名胜和特色,以及所听到的乐曲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观看青海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风光时,播放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观看陕西北部的黄土风情、圣地风光,感受陕西民歌《脚夫调》所表达的脚夫在黄土地上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的心情……然后再与学生探讨由于地域、民风不同而形成的不同风格的民歌。然后再一次欣赏歌曲,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西北地区的民歌。
转贴于
而对英语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趣味性强的、学生特别喜爱的英文歌曲,让学生反复欣赏、学唱,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英语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得到强化、提高。
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现代化教学手段
学生对旋律、乐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给大脑烙下痕迹所造成的。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与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结合,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愿望及对音乐强烈的表现欲、创造欲,从而优化学生的接受机制,使他们自由驰骋于想象的王国之中,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如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把乐曲开头、、尾声三部分的片断,在欣赏之前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的情绪,通过多媒体的全方位视听感受让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尽可能地得到了渲染。在欣赏完每段音乐以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情感,说说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教师从旁加以引导。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这比单独听磁带和老师描述,效果显然要好得多。形象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还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从未有过的美感,对音乐会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建一种和谐、宽松、平等、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优化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高等音乐教育新视野丛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10.第1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第1版
一、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牧童短笛》一课的教学中,我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热情,除了介绍作者、作品以外,再介绍一些有关作品的小故事,使学生对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对同学们说:“《牧童短笛》是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贺绿汀的钢琴独奏曲,全曲短小精悍,形象鲜明,旋律优美生动,具有田园风味和浓郁的江南地方色彩。这首优美的乐曲一直伴随着人们,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原名是什么。”这就使学生的情绪很快进入到兴奋的状态。接着,我又讲:“这首乐曲原名为《牧童之笛》。‘笛’的范围较广,常见的有长笛、竖笛、玉笛、竹笛。竹笛中还分梆笛、曲笛等。那么,牧童的笛子是怎样的一种呢?后来,贺绿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意思,改为《牧童短笛》。这就使作品更加形象逼真,生活情趣更加浓郁。乐曲给人们传述的画面,不正是一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自由自在地纵情吹奏着那支自制短笛吗!一字之差,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一字之改,使我们看到了艺术家严谨的创作作风。”听完了这一介绍,同学们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地要求马上聆听这首乐曲。
二、介绍详略得当,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曲的曲式结构等有必要对学生加以介绍。要抓住乐曲的重点和特点,点到为止,绝不可过多讲解。我以前也有过这样的错误,总以为应该把乐曲所涵盖的内容讲深讲透,唯恐学生不理解。结果讲得多听得少,学生无兴趣,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在简短的介绍中应向学生讲些什么呢?最首要的两点:一是音乐的形式因素,二是音乐的背景。如:这部作品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是声乐曲,那么它是哪种演唱形式的歌曲?是女高音独唱、童声表演唱还是混声四部合唱?如是器乐曲,那么它是哪种类型的器乐曲?是独奏、重奏、西洋交响乐还是民族管弦乐?这些内容一般在音乐欣赏教材中都会提到。另外,有些作品都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比如我们在了解的香港、而产生的《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中,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让学生静静地听,从而感悟音乐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学生也这样诠释音乐作品,这是不对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音乐,而不是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将教师的偏爱强加给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外国著名音乐家的一些近现代作品,绝对不能苟同于一些音乐作品的文字介绍。教师不能用行政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学生,这样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乐,让学生安静地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像斯美塔娜的《沃尔塔瓦河》,其清新、优美而抒情的旋律,丰满而轻柔的和声以及流畅的律动,展现了春天般的气息。在欣赏这首乐曲时,我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全神贯注地欣赏,之后用一段文字把自己的感受描绘出来。可以看出,同学们在欣赏过程中很快达到了陶醉、忘情的境地。乐曲结束后,一位同学说:“听着优美的音乐,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渐渐地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仿佛来到了一片茂密的森林里,遍地开满五颜六色的野花,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又一位同学用优美的嗓音富有表情地说道:“大地悄悄地睁开了眼睛,从冰雪中慢慢地苏醒。美丽的春天女神,驾着柔和的东风,披着碧绿的轻纱,向我们走来。”同学们既像在解说音乐,又像在朗诵诗歌,言语中饱含着无限的深情。无疑,这充分说明学生已完全投入到音乐之中去了。
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关键词】美育视角 高中音乐欣赏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98-02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这说明在国家层面要求每一个高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贯彻实施美育理念。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当下高中音乐欣赏课,本该以美育为主要取向的课堂,出现了智育化倾向,即以音乐知识的传授、音乐学科技能的训练为主要目标。这严重弱化了音乐欣赏课的美育功能,把高中音乐教育引向了歧途。所以,我们有必要从美育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建构高中音乐欣赏课的课堂。
一、美育理念: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旨趣应该“返美”
对一个普通高中生而言,音乐欣赏课是通过学生的音乐审美活动,对其进行美的感染,美的陶冶和美的教育。因此,它主要不是提供专业音乐知识,也不是提供专业的技巧训练,而是按照课标的要求,通过让学生接触、欣赏音乐素材,增强美感; 通过能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通过体验音乐情感内化审美感觉。一句话,高中音乐欣赏课的主要旨趣应该“返美”。
美育是用美的具体素材感动人。在美的巨大感染下,审美者的情感被激发,并潜移默化地按照美的事物所倡导的审美理想去创造未来的生活。音乐欣赏课,应该给学生提供美的素材,激发他们情感,激励他们美的创造,积淀他们美的感觉,从而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发展奠基。而智育化的高中音乐欣赏课既不符合音乐学科的主要特点,也不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有什么样的课程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设计。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主要应该关注学生审美兴趣的培养而不是音乐知识的掌握,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促进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学科知识的反馈,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并使之内化而不是强调对音乐知识、技巧的掌握运用。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课堂设计,应该遵循美育规律,要让学生感知音乐的美,理解音乐的美,体验音乐的美,从而通过审美积淀内化美,形成学生的审美能力。
所以,美育视角下的音乐欣赏课堂设计,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如何让学生真正地感知、理解、体验、内化音乐美的问题。
二、课堂实践:遵循美育的规律来建构欣赏课堂
1.兴趣:音乐审美的心理前提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由于高中音乐欣赏课堂的知识化倾向,导致了相当多的学生对音乐欣赏失去了兴趣。在他们的印象里,音乐欣赏就是听几遍音乐再加上老师喋喋不休的作品分析;尽管老师说得天花乱坠,但是学生似乎并没有真正感觉到音乐到底有多美。实际上,正如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的“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本身的魅力才是学生对欣赏产生兴趣的来源。与其靠苦口婆心地劝说或者是长篇大论地分析,还不如让学生多听音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音乐本身。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对音乐本身产生兴趣,才能对音乐欣赏课感兴趣。如果从音乐欣赏课上感受到的不是音乐本身的美以及和谐,学生不会在心理上产生对音乐的好感、,那么何谈从欣赏中审美?
所以,关注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抓住这个要害来选择、裁剪音乐欣赏素材,提供符合学生审美特点、能激发其兴趣的音乐“食饵”,是实施美育化音乐欣赏课的前提。
2.参与:突出学生审美的主体性
高中音乐欣赏课堂,理想状态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课堂设计引导下去积极、主动、自由地欣赏音乐美。在此过程中,学生才是欣赏的主体,教师不过是一个领路人而已。但是,智育化的欣赏课颠倒了老师和学生的地位:它把音乐教师放在了一个掌控者的地位,几乎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欣赏主体的地位,从而也就忽视了学生对于课堂积极、主动地参与。事实上,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欣赏的活动中去,事关学生审美的主体地位能否发挥,也关系到欣赏课的有效与否。
如何才能突出学生在音乐欣赏课堂中的主体性呢?很多一线老师的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方法。但是任何方法都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比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会采用音乐兴趣小组的办法来加强学生对于欣赏活动的参与程度:按照他们的兴趣和课堂设计的实际需要,把他们分成流行音乐组、民族音乐组,或者分成笛子组、二胡组、萨克斯组等等。通过分组,让学生把自己最有实力的一面展示出来;他们可以在组内互相展示和讨论、互相评价批评,也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欣赏感悟。有时候我利用学校的文体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特色音乐表演。这样,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活动,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课堂的参与程度也提高了。
积极研究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认真考虑自己所在学校的条件,努力想办法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的实践中来,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审美的重要步骤。
3.体验:反复聆听
高中生在课堂上的音乐欣赏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审美的过程。学生会以自己已经形成的审美经验,体验音乐的美。他们在欣赏音乐时,首先通过感官可以体验到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基本要素,初步判断它是“好听”还是“不好听”,或者音乐是忧伤的还是欢快的等等。这种体验的模糊性其实是学生对音乐的一种感性把握。如果只到这一步,未免浅尝辄止。作为音乐教师,还应该通过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表达出的情感,并唤起他们的想象,甚至理解、领悟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作为欣赏者,学生对于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感情的理解,主要还是依赖于学生对作品的反复聆听和理性把握。所以,反复聆听对高中生音乐欣赏活动非常重要。在此,我们强调的是:不要觉得反复聆听是在浪费时间。因为这是形成音乐体验的必由之路。它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这种感性体验的积累,学生是无法形成对音乐作品的理性体验的。而智育化音乐欣赏课堂忽视最多的也许就是不关注学生对音乐作品本身的体验,它企图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生吞活剥地理解一些别人的欣赏感觉或者枯燥的欣赏理论。
反复聆听是高中生在欣赏课堂上的一种特殊音乐体验:特定的场合、一定的时间,一定的作品。所以,教师要花精力设计好。聆听时间太短,就起不到作用。另外,在聆听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聆听的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具体的目标任务。这并不意味着过多地讲解。
4.内化:慢慢等待花开
从美育的角度看,音乐欣赏课的最后环节就是让学生在欣赏中形成的审美体验、审美能力内化。通过对人类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引起学生的美感,丰富他们的想象,陶冶他们的情操,在此过程中他们内化自己的审美感悟,形成自己高雅的文化修养,从而为他们未来发展奠定全面而坚实的基础。虽然内化的表现可能模糊不清,但是我们应该耐心等待。因为通过音乐欣赏所获得的对美的感知和追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变化主要不是外表的而是内心的,其速度是渐渐积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种内化的结果,不是以分数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以学生的生活态度、生活情趣表现出来。相信只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兴趣,使他们养成了审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了情感的升华,就一定会把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里。有一天,它们终会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近年来,在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导下,我国音乐课堂教学一直在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实践。与此同时,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小学音乐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展教学、观察活动,为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当前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也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艺术教育日益受到了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广泛关注。音乐欣赏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创新音乐欣赏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经历了低年级以及中年级的音乐学习和掌握了一定音乐基础后,对音乐的认识能力更强,对不同音乐形式以及风格形式有独到的理解能力。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提升高年级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技能以及音乐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欣赏课的开展,对不同音乐结构、情感表达、艺术形式的美的启发,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在思想、情感上的融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全方位提升作用。
二、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实践教学现状
(1)音乐欣赏课投入不足。通过对部分地区音乐教学实践调查分析发现,当前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中,教学投入有限。许多音乐教师反馈学校对音乐欣赏课的关注程度不高,学校通常更关注于小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教学投入与教学效果,尤其是五、六年级音乐课程的开课率,明显少于低年级,同时经常被文化课程所挤占。在部分小学音乐教学配置中,音乐教室、五线谱教学黑板等配置不完善,钢琴、电子琴等教学设备质量较低。教学软硬件的不足对于小学音乐审美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2)师资力量限制。近年来,国家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加大,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师资力量的引用。但是一些学校音乐教师整体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当前音乐教学发展需求。例如在专业素质、教学能力上不能满足新时期课程教育标准,有少数学校音乐教师是由其他课程教师兼职,每年“六一”、国庆等节日里,各大学校都会举行文艺活动,但是在音乐课程的开设、音乐教学专业水平以及学生音乐综合实践能力上仍然表现出许多不足。
(3)教学能力相对欠缺。一节高水准的音乐欣赏课教学,除了需要教师具备专业音乐知识以外,还需要教师有科学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一些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调查发现,当前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存在备课不规范、教案不齐全、主观臆想多等问题。另外,许多教师对小学音乐欣赏课采取放羊式教学方式,通常将学生自己跟着多媒体设备学习演唱、学生独立欣赏优秀音乐作品等作为全部教学内容,而未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讲解,未对学生音乐欣赏中的好奇心进行满足。
(4)本土音乐关注不够。我国地域宽广,不同的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优秀音乐作品。当前,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对本土音乐的关注,没有将地域的音乐形式运用到音乐欣赏课教学中。
三、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实践教学反思
(1)转变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投入。基于音乐欣赏课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教育部门、学校领导以及家长都应正视音乐欣赏教育对于孩子心态积极向上、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将音乐教育放在艺术教育的重要位置,归还小学生音乐学习时间。与此同时,通过加大教学工具的投入,尤其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电视、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应用,以视频或者图像的形式,对音乐曲目进行生动表现,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程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另外,提高教师对于现代化设备的使用效率,通过教学设备的带动功能,以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发展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育。
(2)音乐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提高综合素养。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音乐素质,通过不断学习与进修的方式,提升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真正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其次,音乐教师在欣赏课程开始前,要充分备课,对不同音乐曲目表达的主题、内容等进行细化,并思考如何整理教学,使欣赏课程更系统、趣味性更强。同时,对音乐中表达的情感、各旋律及段落的表现力,做好自我鉴赏,才能帮助学生在教学中对音乐曲目实现整体的认知。再次,借鉴如奥尔夫的体态律动教学法等优秀教学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变通,通过实践与尝试寻找到适合自己班级内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方法。最后,在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将多元化的音乐风格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内涵的分析、解读,加强培养学生自我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识谱、演奏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实现学生音乐素养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3)创新音乐教学方式。一方面,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理解不同音乐的情绪与风格。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民族音乐表达方式各不相同。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经过了中低年级的学习,对音乐表达已有了初步的掌握。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与流派下不同类型的音乐效果进行整体特征的把握。另一方面,通过教学环境布置等方式,以丰富的画面再现歌曲的情境,帮助学生对音乐旋律、音乐内涵有更全面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故事的导入、表演音乐剧等多种方式描绘出音乐场景。如人教版六年级《神奇的童话》中《三个小和尚》的教学过程,可以组织学生创编一个关于三个小和尚的音乐剧对歌曲情景进行再现。
(4)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对优秀本土音乐的欣赏教学既是对优秀本土文化的学习与了解,也有利于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本土文化艺术,将具有本土音乐气息的表达方式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之中。音乐与文化的整合、音乐与地方特色的融合,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家乡,欣赏到家乡音乐以及文化的魅力,更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
四、结语
当前,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开展面临了一定的阻力。音乐教育工作者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强调音乐欣赏对于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重要意义,通过音乐审美课程的教学创新,培养学生艺术气质。通过不断探索与创新教育实践,结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特点以及年龄特征,创造丰富的感官体验,加强小学生欣赏的主动性引导,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实现小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互动效果。
参考文献:
[1]潘美姬.分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J].新课程(上旬刊),2015,(10).
[2]黄琼华.运用多维教学提高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实效性[J].文教资料,2014,(17).
[3]刘顺敏.试论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趣味性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版),2011,(32).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方式
在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无法明确教学目标,难以提高教学效率,则需要民办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创新音乐欣赏课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
当前,在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都没有意识到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性,不能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具体教学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缺乏明确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在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没有明确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标,不能培养出音乐技术型人才。然而,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如果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师在教学期间不能将培养学生音乐评价能力与欣赏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就会导致民办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失去开展意义,难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优势。
其次,缺乏完善的音乐欣赏课配套教学设施。在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期间,教学配套设备的应用较为重要,其直接决定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然而,目前多数民办高职院校还没有引进配套音乐教学设施,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利用声像结合的方式促进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学生音乐欣赏课知识的巩固产生制约性影响。同时,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甚至没有设置音乐教室,音乐教师只能在多媒体教师中开展音乐欣赏课,难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再次,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当前,在民办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体系不完善的现象,主要因为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只能在学生步入二年级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欣赏知识的教育,难以将欣赏课贯穿到整体高职教育中,不能发挥音乐欣赏课的优势与作用。同时,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民办高职院校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难以提升[1]。
最后,缺乏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团队。目前,多数民办高职院校还没有意识到音乐教师团队专业素质的重要性,不能建设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很多音乐教师都是由其他科目教师转专业教学,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民办高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同时,部分民办高职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课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执行教学工作,导致学生在学习音乐欣赏课知识的时候,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另外,一些民办高职院校中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教师执行欣赏课教学工作[2]。
二、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必要性
根据对当前我国民办高职音乐欣赏课现状的分析可以得知,我国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影响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不能增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素养,导致出现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需要音乐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三、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措施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音乐欣赏课的改革,保证可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具体教学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在民办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端正自身教育态度,改善自身教学行为,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优化音乐教学体系。同时,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还要充分认识到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在上课之前,做好备课工作,明确教学中心,精心设计课程,在提高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5]。
(二)制定完善的的教学计划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中,提高学生的欣赏课程知识学习效率。首先,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耳熟能详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学生对欣赏课产生学习兴趣之后,民办高职音乐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鉴赏一些经典的曲目,引导学生掌握音乐鉴赏知识。最后,教师融入一些有价值的音乐,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质量,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选择教材
在民办高职音乐欣赏课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选择教材,并且适当的删减教材内容,例如:民办高职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音乐较难的音乐理论曲调分析知识等进行删除,然后增加一些具有时代特色或是雅俗共赏的音乐知识,重点在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艺术思维,在保证音乐欣赏课教材完整性的基础上,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
(四)根据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特点执行欣赏课教学工作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本校教学特点实施工作,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以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例如: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而言,音乐教师可以选择中国各地区的民族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将音乐融入到学科知识中,此时,音乐教师可以选择《牧歌》、《春江花月夜》等歌曲执行教学工作。
(五)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民办高职音乐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鼓励学生参加校园合唱活动、文艺演出活动等,在学生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艺术性,提高学生的欣赏质量。
结语: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欣赏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保证可以利用各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优化学生音乐欣赏课学习体系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参考文献:
[1]裴欢.略谈民办高职院校音乐类专业办学新模式[J].大众文艺,2012(18):267-268.
[2]单丽.从艺术教育课程现状透析民办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J].音乐时空,2014(7):113-114.
[3]张教华.关于构建当代高职院校音乐学科新的教育体系及发展途径的思考[J].艺术百家,2014(z1):294-296.
[4]王蕊.高职院校音乐理论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黄河之声,2015(23):31.
[5]杨楠楠.关于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4(12):168-168.
刘湘琼(1985年7月),女,汉族,湖南郴州人,湖南都市职业学院 讲师,贵州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在读研究生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教育的所有方面受到革命性的挑战。从上个世纪初的无声电影、唱片应用于教育开始,现代教学媒体就成了音乐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这种新颖的教学媒体承载了大量的视听信息。它不但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使教学变得更为形象和生动。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在欣赏视听资料的过程中真实地感受教学内容,而不需要教师用如何形象的语言去描述——即便在某种程度上它会有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可能。传统教师的知识垄断被网上无限资源打破,传统教材及其静态、单向的灌输方式被超文本的互联和互动交流方式取代——e教育大潮已不可逆转。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创造性开发和利用是积极的。音乐教室的数字化进程迅速,电脑音乐工作站、多媒体和大屏幕显示、远程学习、便携式音乐系统、互动式个体化音乐学习软件、在线的互动音乐创作、演奏和学习等技术正在普及。信息技术开始实现以往因技术限制难以完成的教育理念,它将对现有的教育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一次围绕信息技术而展开的教育改革悄然兴起。
一、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必要性、现实性
音乐欣赏课程是学科牵涉面很广、知识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音乐欣赏课的讲授方式,往往牵涉到多种学科内容(如各类音乐表现方式、乐器与人声的分类、东西方音乐史、各类音乐体裁等等),但因课时的限制而无法深入讲解。因此,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常常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生,由于以前对音乐作品接触较少,欣赏作品时的茫然感更甚。再则,现阶段的音乐欣赏授课过于陈旧,相当多的院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依然延用古老、传统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众多学生,一只粉笔一张嘴,一台录音机几盘磁带或CD,教师讲,学生听,没有交流的课堂里枯燥呆板的旋律带不起激情的涟漪。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传统的授课方式和相对较少的课时是远远不够的。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开展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幻灯、VCD、DVD、电脑、校园网络、宽带网、视频等现代化视听工具组成的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能够使音乐欣赏课程通过综合性大学校园网,创设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为大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声形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和理解音乐,启迪学生去想象音乐与创造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对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必要性,现实性,我们认识到:
第一,从信息论角度看,人的信道特性触觉信道带宽为1,听觉为100,视觉为10000,所以要交换信息,就要充分利用视觉信息。它的实施是实现音乐欣赏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方向。信息时代中教育改革是以推行多媒体教学为其本质标志,它综合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因此,实施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优化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促进音乐欣赏教育改革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它能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作用,扩大对音乐欣赏知识的传输量,增大音乐欣赏教学容量和密度,可用声、光、形、色多种信号使这一世界上最普及的文化得以再现。第二,多媒体设备的高度的可变性,可控性的特点,可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多种感官,充分开发大脑的认识功能,发展形象和抽象思维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它的必要性更加凸现出来。发展多媒体电子计算机教学是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现代化、深化音乐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多媒体电子计算机教育为广大音乐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向广大音乐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不抓紧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方法,就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人们常说计算机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掌握网络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能力才算是拿到21世纪的免签证,“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将是人类未来命运的主宰”,网络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网络将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音乐教师如果没有学会在网络海洋中冲浪,那么他们将会很快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
第三,信息时代的知识结构不再是单纯的线性联接,而是呈综合网状性。未来的教育将是,无“网”而不胜。普通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也如此,随着青年学生的品位和对音乐欣赏文化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他们决不会再仅仅满足于老套的、陈旧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和手段,他们期望通过对音乐欣赏的参与而获得健康、积极的审美心理,塑造个性。因此,他们需要多种音乐欣赏和其它学科交叉而获得的知识,听音乐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音乐欣赏文化现象了,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音乐作品的社会性、文化性、历史性等,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欣赏文化有重新的认识,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他们参与到音乐欣赏实践中。
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制作出的多媒体音乐欣赏课教学课件运用动态展示,情景创设,启发剖析等手段,并将文本、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素材进行集成,注重色彩的合理搭配、字幕的工整美观、声像结合的融洽、构图布局的和谐等,充分体现交互性。它还可以特别设置音乐欣赏知识,帮助一部分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使其增加欣赏音乐作品的深度,从而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
1、增加音乐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容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课件在应用时形象逼真,临场感强,使得传统的音乐理论和音乐技法得以简化,也使得音乐作品更加完美,更动听。它可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化的音乐语言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多功能性使得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鲜活的动画和逼真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给学生介绍西洋乐器分类这课时,每个学校既没有那么多的乐器展示给学生看,教师也不可能演奏所有的乐器,要上好这一内容,想让学生感受多种乐器的音色,还要欣赏这些乐器的演奏片段,如果制作了相关课件,这个课件中不仅有各种乐器的形状资料还有音色资料,以及由它们演奏的名曲片断,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想看的乐器、想听的乐曲,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不仅可以认识所有的西洋乐器,而且“巴松、竖琴、乐器皇后、乐器中的花腔女高音”等特色乐器还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极深的印象。
2、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
目前我国各类学校的音乐类书籍、音像资料非常匮乏,但是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互联网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世界各个著名音乐家、著名的音乐作品的相关资料,还可以聆听欣赏或下载各种各样音乐欣赏课程内容,使得音乐欣赏课多媒体课件完全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网上流行的MP3音乐是一种经过压缩的音频作品,音源丰富,来源广泛,既可以从共享免费资源网络上下载,也可以从世界各大网站或专业音乐教育网络上有偿获取最新资讯,学生可根据需要下载或在线欣赏,扩展和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另外,校区分散是很多高校合并办学后所面临的一大现实,而利用网络平台,增加了音乐欣赏的渠道,不仅能够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而且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利用校园网自学音乐欣赏课程,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方便,使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3、多媒体网络教学交互性强
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系统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观性和应用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音乐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已经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多媒体网络实现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可以达到协同学习和共同探索的目的。而学生与老师的交互则表现在由教师在网上亲自辅导,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又体现出一种教学的极大灵活性。
4、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
1)多媒体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这种模式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真正体现了信息化时代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角色,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的导航者,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组织和指挥学生学习,协调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和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音乐知识水平、爱好以及自学能力的强弱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通过自己的认识将所学的信息重新编排,变成自己的知识,通过检索、学习、构思将有关音乐信息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音乐欣赏观点。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提供的明显优于教师的丰富信息资源进行自学,实现“学会学习”的目的①。
2)多媒体音乐欣赏课教学能完善教学手段
传统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工具主要是传统乐器和模拟音像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花大量时间来连接和切换设备,复杂的机械在操作严重干扰正常的教学进程。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经常需要对音乐作品的某一部分反复聆听分析,而传统音像设备只有常用选曲功能,教师不能进行现场改编,同时寻找播放起速度慢,定点不精确。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电脑上随意设置播放方式,作品的播放可以从作品的任意一拍和任意时间段开始,使作品的每一个音乐元素能细腻、逼真地表现,提高效果。
三、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原则
1、辅原则
多媒体课间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这样才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音乐课堂的授课效果。课件制作应制作得简洁美观,操作简单可行,内容选择得当,点到为止,电脑多用于解决一些语言无法说清的问题即可。不能把音乐欣赏课上成美术欣赏课,课件制作的画面不宜过于繁多,实际操作不宜过于复杂,不能因为课件的使用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心灵体会。
2、视听统一原则
课件制作中采用声画结合和动画演示的方式一定要遵循视听统一原则,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音乐要协调统一,这样才能通过调动欣赏者的感受来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扼杀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音乐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声画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但不能通过课件过于具体地表述音乐一切内容,这样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情感想象和艺术联想②。
3、适当信息原则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
高校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容量较大、知识面较广的课程。除了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外,还需要讲解音乐作品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的风格、乐队组成以及作品的曲式分析,展示乐曲谱例及相关图片等。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这些教学内容。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的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尤其是为音乐欣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极大地缓解了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许多优于传统教学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主流辅助手段。
1 音乐文件播放快捷方便
音乐欣赏课需要播放大量的音像资料。传统存储媒体是录音磁带和录像带。由于我们每一堂课所需的音频或视频素材不可能恰好在一盘磁带上,即使是,所需播放的顺序也不可能就是磁带上存储资料的顺序。上课时,要找到我们所需的音乐作品或重复播放某一音乐作品,就不可避免地要对磁带进行快进或快倒,这往往会因为不能及时找到所需的素材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另外,影碟机和光盘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虽然可以快速找到所需播放的音乐素材,但音乐欣赏课分析音乐作品往往需要播放音乐作品中的某一片段,使用影碟机仍然会明显感觉到不便。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以上问题就可迎刃而解。通过利用计算机播放器的数字计时和播放进度条可轻松、快速地对任意一个文件进行快进、快倒、片段播放等操作,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无限次地重复播放,还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对音频和视频文件进行编辑、剪裁,自己制作出所需的音乐片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能够方便、快捷地播放和处理音乐文件是传统媒体所不可比拟的。
2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节音乐欣赏课往往会同时用到录音磁带、录像带和光盘,在上课之前不得不派学生将录音机、录像机、影碟机、电视机和音响等设备搬到教室,下课后又得将这些设备搬走。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只需带上教案和存储课件的光盘或移动硬盘等即可。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展示大量的文字内容,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通过板书和教师口头讲授,但由于板书的容量有限,且书写比较费时费力,有很多内容不得不忍痛割爱。这种尴尬局面在多媒体教学中不会存在,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较大,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授课速度相对较快,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文字信息,有效地扩大了教学信息量,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从而能够有精力更为集中地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细节。
3 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听觉联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比单一感官感知好。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实现视听结合,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能更好地引发同学们的音乐想象,把握音乐形象,激起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艺术以声音为其物质材料基础,音乐中的任何一个声音都不会有确定的含义,不可能对某一客观实体或它的运动过程做出规定性的、明确的、不容误解的描述。音乐艺术的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因此,语言不可能代替音乐,传统的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对音乐的解释只能有限地定向引导学生的想象,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果将音乐与非音乐的因素相结合,就可以实现通过音乐来描述外部世界的目的,它们带给人的认识功能便会大大增强。如:与文字标题、诗歌结合的歌曲,与人体动作结合的舞蹈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歌剧,与电影画面相结合的电影音乐。因此,如果我们利用编辑软件给音乐配上生动的画面、图片或字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单一的听觉感受变为了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拓宽与创造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4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固然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尤其是音频、视频素材的采集整理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课件一旦制作完成就可以重复使用,下一轮上课前不必再整理众多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只需打开课件即可快速熟悉讲课内容、完成教案编写,进而轻松地完成备课。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真可谓“一劳永逸”。
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难免会存在一些缺陷,这往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才会被发现。任课教师只需在课后根据课上学生的反馈情况对课件进行调整或修正,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互动性,使课件设计越来越完善。由此看来,使用多媒体课件上音乐欣赏课可以使我们获得越来越理想的课堂效果。
5 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学生的学习
一些复杂的音乐欣赏多媒体课件往往涉及图形、图像制作软件(如Photoshop),音频、视频编辑软件(如Cool Edit,AdobePremiere Pro,Ulead VideoStudio 等), 动画制作软件( 如AnimatorPro,3DMAX,Flash 等)和课件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方正奥思等)的操作,单独完成困难较大。这就需要多位老师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使教师们在课件制作中得以相互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由于一些积件式课件信息量大,教师只能选择部分内容应用于教学。对于拥有校园网络系统的学校而言,可以将这些课件放到网络上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其他内容,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6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提倡老师们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否则很难体现出自己的意图和教学特点,只能充当“课件放映员”。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终究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是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并非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及内容,我们应该根据音乐欣赏教学的目标和媒体的特性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补充。第三,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课堂信息量大大增加,所以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授课进度,突出重点和难点,否则即使是精心制作、功能全面的优秀课件,也容易使学生造成严重的“消化不良”。第四,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中,教师既是课件的操作者和使用者,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件能非常清晰地体现教师的整体思路,但由于所有的内容和走向都是事先设定好的,所以它在教学中显得比较被动,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的播放会使学生变成看客,多媒体教学也就成了讲稿演示。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课件以外自身主导性的发挥以及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调节。
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很多,但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毕竟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直至成熟运用还需一个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应该明确其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高校音乐欣赏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设计出扬长避短的对策,探索出一条高效音乐欣赏课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更新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