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方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以纳税人满意为追求在服务环境上创一流
环境的作用是巨大的。良好的税收服务环境,体现着对纳税人的平等、尊重、爱护,体现着税务干部的热情、周到、高效,体现着我们国税干部内在素质和外部形象。因此,打造一流的服务环境,是建设和谐税企关系长期坚持的目标。
坚持因地制宜,打造良好的办公环境。泰州经济开发区国税局现有办公用房是原来一个乡税务组的所在地,论硬环境,办公面积小,地方偏僻,可以说是“麻袋上锈花,底子太差”。为了给纳税人一个良好的硬环境印象,我们一是巧。就是将办公环境巧安排,例如我们的食堂,到午饭时是干部吃饭的地方,平时就是纳税人的休闲区兼办税自助区。二是齐。就是将服务设施设置齐全,小到针头线脑、印泥、复写纸、饮用水、打气筒、雨具,大到打字、复印、电脑,一应俱全。三是美。我们对环境适当美化、绿化,保持办公环境整洁明亮,让纳税人置身美的享受之中。特别是我们的橱窗板报,定期更换,内容涉猎我们局的工作安排、纳税指导、经济动态、制度规章、内外时事,纳税人十分愿意看。通过上述措施,尽量弥补了硬环境的不足。
立足制度建设,打造一流的制度环境。按照岗位、职能、工作性质,制订严格的、分类的、多层次的服务制度,是优质服务常态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泰州经济开发区国税局制订了执法行为、工作流程、仪态举止、文明语言、纪律作风、廉政行为、税务公开七大类的服务制度,几乎涉及到税收工作的各环节、全方位。我们特别注重落实与纳税人利益关系直接的《首问责任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限时办结制度》、《税务公开制度》、《值班长制度》等项服务制度,强力推行督查督办制度,确保了各项服务制度落到实处。
加强沟通协调,打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一是经常邀请辖区内的企业老总和财务负责人,召开座谈会,交流思想、沟通信息。二是建立税企之间政策研讨沙龙,每当税收政策调整或新的税收政策出台,我们都邀请企业人员一起研讨,交流看法,加强理解,减少执法中的偏差,减少企业对税收政策的误读,特别是这次新的所得税政策,我们前后与企业财务人员召开了三次研讨会,双方都受益匪浅;三是尽可能帮助纳税人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辖区内的金泰环保有限公司,是一家热电企业,每到年末岁初,煤炭价格都大幅上涨,影响企业的效益,但是由于企业资金十分紧张,不可能大量储煤。针对这一状况,我们一方面与有关金融机构说明情况,帮助企业沟通,增加临时贷款,另一方面帮助企业按政策规定办理税款延期手续,让企业集中资金在涨价前储存一部分煤炭。该企业老板动情地说,你们这里国税干部太好了,没官架子,就象亲人一样,我缴再多的税心里乐意。该企业税收年年递增,从不拖欠税款。和谐的人文环境,增强了征纳之间的亲和力和融合度,征税人和纳税人真正变成了一家人。
二、以争先创优为标杆在服务方式上力求创新
服务创新,是国税服务工作进步的动力,是税收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赋于我们的神圣使命。一年来,泰州经济开发区国税局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服务方式,服务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建立国税网站,建立和谐的沟通平台。我们依托泰州医药产业园网站,建立了“泰州经济开发区国家税务局”网页,定期向纳税人公告我们的工作动态、政策调整等情况,设置了政策咨询、税企交流和局长信箱等栏目。网站的建立,使广大纳税人有了话语权的平台,也增加了我们与纳税人沟通的渠道,促进税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特别是局长信箱,不记录发信者的IP地址。,有利于发信者,讲真话、讲心里话,进一步拉近了征纳之间的距离。
提前介入预警,让企业降低税收风险。泰州经济开发区国税局在为纳税人提供便利、周到、高效服务同时,积极探索为纳税人提供深层次的预警服务。为了促使企业加强内控管理,引导企业自觉规范纳税,提高税法遵从度,规避税收风险。2007年上半年利用所得税汇缴前4个月时间,采用预审计手段,组织开展了重点税源企业和亏损企业服务性调研活动。共调研91户内外资企业,发出管理建议书91份,经建议,企业自行调增计税所得额9170万元,企业亏损面下降了32个百分点,其中一户企业,调增所得税额1500多万元,这户企业的老总拉着管理员的手说,幸亏你们提供了预警服务,要不然我一里一外亏大了,还要落得个偷税的坏名声。
开辟绿色通道,让企业生产经营无后顾之忧。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常常为节假日等因素影响发票购领、开具、认证、手续审批等具体事项的办理,进而影响生产经营而心急如焚。为此,泰州经济开发区国税局对辖区内的所有企业开展了一条“绿色通道”,定了三条规矩。一是急事急办,预约服务。对企业需要在节假日办理的业务,让企业事前进行预约登记,到时指定该岗位人员及时到班办理;二是特事特办,定点服务。对企业有特殊要求的,指定责任区管理科科长特事特办,并落实责任;三是难事商办,集体服务。对于企业有关手续报批和优惠政策享受等方面的涉税事项,泰州经济开发区国税局规定由分管局长、科长、管理员集中会商,及时办理,需要请示上报的,限时答复。为了保证“绿色通道”服务无障碍,向企业提供了局长、科长、管理员的手机、办公室、家庭的电话号码,保证联系畅通,随叫随到。
三、以促进发展为已任在服务大局中树形象
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是地方政府执政的第一要务,是当前的中心工作和大局。作为市直驻区单位,泰州经济开发区国税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挥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用税收杠杆促进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让税收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充分发挥智力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007年,国家出台了包括税收政策调整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泰州经济开发区国税局组织力量就“两税合并”、出口退税、中部地区增值税转型、福利企业等政策调整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和房地产税收管理等课题,进行认真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上报开发区及市级以上党委政府,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提供信息服务。先后有15条信息受到省市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的批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发区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在多个场合表示,开发区国税局虽然是驻区单位,但心系地方经济建设,他们的建议让我们少走了弯路,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开发区发展作出贡献,我们信得过,很满意。现在,开发区的重大经济项目的决策,都邀请国税局参与,提供税收筹划、政策咨询和把关。
一、确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
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就是围绕建设美好万源的总目标,适应城市前进发展的步伐,时刻更新观念,革除因循守旧的陈腐意识,结合万源实际,有所超前,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1、确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首先是要坚持以城市发展为中心。
作为城市管理部门,必须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长远战略目标,牢固树立“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观念,立足增加城市亮点、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区域环境的“强磁场”效应,凸现地方投资新优势,进而汇聚人力、物力、智力和财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2、确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其次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城管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贯彻以人为本的城管理念,就是要在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就业、谋生等问题。作为扎根本土的“弱势经济”,其在活跃地方经济的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须要考虑其存在的合理性,决不能一味强调取缔、清理,要进行规范管理,做到市容与繁荣的协调统一。
3、确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最后是要因时、因地制宜。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人口集聚城区,随之带来的人流物流量也集聚增大,不可避免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迫切需要适时适地的在管理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以及人员配置上进行调整,做到与时俱进、同步发展,决不能脱离地区实际和时展的要求搞“效仿管理”和“超前管理”。
二、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体制
城市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社会任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真正实现“全面覆盖、长效管理”这个目标,必须在治标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城市管理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的创新,实现标本兼治。
1、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机制,必须部门联动、齐抓共管。
因城市管理工作的广泛性、经常性、长期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点,城市管理工作不是哪一级政府、哪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所以城市管理工作必须从现实和科学的角度出发,坚持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联合执法机制,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理解、齐心协力、多管齐下打好总体战。首先是作为地方政府要将行政处罚权进行集中,明确城市管理部门的“带头”地位,赋予其市容管理的指导权和监督权,避免“看得见的管不着”情况的发生和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其次是各单位、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抽调人员全面参与城管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便于统一指挥调度;三是要联合各单位、部门,经常性开展各类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形成市容常抓不懈、环境居高不下的良性管理局面。
2、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机制,必须刚柔并济、管教结合。
首先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为原则,在管理过程中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执法就是帮助的思想,要通过柔性的执法方式将问题解决。但是在进行人性化管理的同时,我们必须要保障在坚持法制的前提下维护社会和谐,绝不能降低管理标准、淡化法律的严肃性,更不能让少部分善于“钻空子”、只图私利、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经常与城管执法人员“打游击”的不法分子逃避法律的惩处,尤其是对肆无忌惮而又无视城管法规的个别人员,绝不能讲情面,必须要严惩重处,否则就等于姑息、放纵。
3、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机制,必须全面统筹、协调管理。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主线,也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所以,城市管理必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一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协调。一是要处理好点面、内外之间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既要提高主次干道、繁华地段等窗口区域的城市品位,同时也要兼顾背街后巷、城郊结合部以及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二是要处理好市容与繁荣之间的关系。繁荣与市容相互促进、和谐统一,对占道经营、设置门头广告这些有利于繁荣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但又或多或少会对市容造成影响的行为,既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放任自流,要结合实际情况分类管理、区别对待。三是要处理好短期行为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对符合部分人眼前利益、能带来短期效益,但影响城市长效管理的短期行为,要正确分析、坚决制止,使城管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减少城市管理的成本,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
1、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完成向国家发改委报送企业债券发行申报材料;
2、推进xx农村合作银行改制,完善xx农村合作银行改制成立xx海洋银行总体方案(草案);
3、筹建成立xx市xx区华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华晟小额贷款公司股权转让工作,并报省金-
融办备案;完成华晟小额贷款公司XX年度考评,配合市审计局完成对公司的年度审计工作;着手开展第三家小额贷款公司发起人征集工作;
4、完成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课题研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投融资体制建设的实施意见》;
5、开展xx投融资网筹建工作,完成年内上线目标;
6、主动邀请蓝色成长、阳光投资等市外风险投资公司来我区与华业塑机、森森集团、京洲水产、通发塑机等企业现场对接企业融资上市工作。积极对接中诚信,并邀请其到xx工业园区开展投融资业务咨询;
7、组织召开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讨论会;
8、制定《xx市xx区金融服务中小企业促进会章程草案》、《xx市xx区金融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xx市xx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试行)》,并完成意见征求工作;
9、积极关注区外商业银行引进工作,主动服务华夏银行杭州分行在xx设点选址;
10、谋划完成《xx区XX年金融工作思路研究》;
11、加强关注与交流,做好协调服务,积极推进德勤集团、森森集团和正和造船的上市工作。
12、完成全区重点企业及服务业企业、“三农”企业的融资需求调研,并积极衔接各金融机构做好推荐工作。完成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的年度考评,配合区政府召开XX年金融联席会议,继续强化政银互动沟通。
13、筹备xx村镇银行筹建前期工作。
14、浙江省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xx运营中心试营业,组织召开企业进场咨询会,鼓励引导企业进场平台,指导大洋水产开展进场平台的前期工作。
15、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联合交通银行xx市分行,组织召开面向工业企业的融资洽谈会。
16、完成《xx区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于金融支持xx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等文章和调研报告
二、XX年工作要点
1、继续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工作;
2、继续推进xx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改制;
3、兑现小额贷款公司奖励扶持政策,继续推进华晟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筹建成立我区第三家小额贷款公司。
4、继续推进xx投融资网建设;筹建网下专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实体化建设xx“金融超市”,争取XX年末网下专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并投入运营;培育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经营主体,实现平台运作市场化;
5、继续推进我区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扩面工作;
6、出台《xx市xx区金融服务中小企业促进会章程草案》、《xx市xx区金融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xx市xx区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办法(试行)》;
7、探索建立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
8、继续关注市外商业银行引进工作;
9、继续推进德勤集团和森森集团的上市工作;
10、筹备开展村镇银行筹建工作;
一、认真开展好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
一是加大对超市、批发部食品的监督检查力度。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百姓的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对此,我局切实加大食品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对*、*、*、*的食品销售企业进行了认真检查,目前我县食品销售企业总体态势良好。二是加大对糕点等行业添加剂使用的备案制度,对于我县在用的食品添加剂,我局已在去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中做了详细调查,为切实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我局对*和周边乡镇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单位进行了重新梳理,现在已有9家糕点生产企业进行了食品添加剂的备案工作,我局执法人员依据GB2760对这些企业在用的添加剂进行了认真核对,证实这些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添加剂经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三是加大我县获证食品企业的监督检查和巡查力度,重点对茶叶、火腿行业进行了检查。
二、严格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活动。
为保障我县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我局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两次重点转向检查,其他企业巡查开展了十多次。一是州县联合检查组对功果桥电站进行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次检查由州局特种设备科黄德华科长带队,主要检查了水电十四局、水电四局、中铁十二局三家重点施工单位,检查方式以查阅台帐和实地检查为主。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特种设备安全隐患问题,诸如:厂内机动车辆牌照不齐全,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牌照不全且操作人员无证,塔吊未经登记、注册、检验投入使用,压力容器未经检验等问题。黄科长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所在项目部进行了沟通衔接,对问题严重的作了现场检查笔录,并进入下一步执法程序。二是我局执法人员围绕功果桥电站沿线公路进行了认真检查,查出未经许可擅自安装门式起重机案一起、门式起重机未经检验投入使用案一起,两起案件现已基本处罚完毕,实现罚没10万元。三是对我县水电站进行了认真排查,重点对水电站在用的特种设备和低压电器进行了检查,目前已查出了3家违法使用特种设备的案件,正在处理过程中。四是围绕我县其他企业、单位在用的特种设备进行例行检查和签订了安全责任状。
三、严格市场检查和监督抽样工作,严格行政执法,规范市场,保证安全。我局执法人员切实加大对影响民生的重要商品进行监督抽样的力度,以油品、农资、饲料等产品为重点,现已抽样16个,目前大部分都在检验过程中。
四、强化农资监管,确保农民利益。
今年云龙局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农资专项检查活动,一是对辖区分管负责的*镇、*乡、*镇、民建乡四个乡镇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以种子、农肥、农药、农机为检点和切入口,联合县农业局、籽种站工作人员,共计出动执法人员48人次,执法车辆12车次,历时8天,共计检查农资销售商铺50余家,查获过期籽种30余公斤、过期农药数百包,监督抽查了3个批次的化肥,切实加强了假冒伪劣农资案件的查处力度。二是2009年5月上旬,云龙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县农业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相关单位对我县各乡镇部分地方农资市场及经营的肥料、农药、种子的质量进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查。检查活动主要围绕商品进货凭证、注册商标、商品标识、检验合格证明等方面的内容展开。此次检查共计出动执法人员60余人次,执法车辆16车次,共计检查农资销售商铺50余家,监督抽查了12个批次的化肥。
五、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开展企业调研和“三走进、三破解”、“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
首先,根据调查结果,本地区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产业是煤炭、煤化工、电力等。这些行业发展前景好,就业空间大,经济贡献率高,深受社会关注。但目前我们职业学院培训培养层次较低,质量受限于师资力量和实训能力。有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探讨:聘用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一方面可以弥补职业学院在相关专业方面的师资力量的不足,也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这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由于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技能,对于培养技能型人才而言,具有先天的优势;而且,有这些人的支持与合作,也会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供一座桥梁,通过他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争取到有关企业的理解、支持与合作,将实验、实习、实训基地设在企业,这既可以节省大批资金,也可以更好地使教育教学服务于企业发展。当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尤其要提高主动到企业调研、为企业服务的服务意识,为企业的相关培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方面,可以挖掘的空间很大:校企合作带来的政策优势比如税收、财政研发支持、人力资源优势等等。总之,校企合作可以确保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也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其次,本地区的传统产业是畜牧业,因此,畜牧业服务、畜产品研发与加工也是本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良种改良、舍饲圈养生产方式的出现等,都需要新的产业服务形式和产业服务内容,例如高效饲草料的开发与加丁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都需加大科技服务的技术含量,在相关人才培养上也应该有所转变。这样的专业,不仅社会效益重大,而且由于区位与人才优势,经过孕育,这些专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上也理应成为品牌特色专业。第三,草原民俗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是本地区终将得到长足发展的领域。“天堂草原”的品牌已经获得认可,但锡林郭勒民俗、风光旅游存在的问题是每年旅游季节时间太短、旅游产业的经济附加值太低。在旅游产品开发与旅游服务等方面有许多工作可做。高等职业教育在这项工作上可以做的主要应该是旅游人才培养、旅游产品开发。在人才培养上,应该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过程中加强地方民俗文化教材的开发与建设,增加地方与民俗文化教学内容,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民俗文化旅游服务。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一方面要将旅游产品精细化,改变现存的粗放型模式;另一方面,改变目前的草原风光旅游的单一内容,开发出风俗游、文化游等旅游项目,延长锡林郭勒旅游的有效时间,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走多样化合作办学之路,拓展学院办学空间
多样化合作办学既可以扩大学院的办学影响,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还可以确保办学效益,使学院拥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和足够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这种办学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值得探索的方面: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在人才培养上探索订单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人才。这种培养可以是学历教育,也可以打破学历教育的局限。当然,这需要职业院校不仅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也要具备根据企业需求灵活调整课程的能力。需要职业院校做的工作是与有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深入企业调研,加强实用性教材开发与建设。这项工作可以循序渐进,先从中小企业做起,积累经验,然后再在大型企业上获得突破。与企业合作,共同设置产品研发基地,从而在产学研结合上开创新思路。具体做法就是采取共建的办法,争取将企业的产品研发基地设在职业院校,最终目标是学院提供人力、实验室,企业提供设备与研发活动资金。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提高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也可以培育一支具有研发技能的师资团队,还可以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鉴于地区经济特点和职业教育的实际,寻找切合实际的突破口是至关重要的。校际合作。争取获得内地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的对口支持,在师资队伍建设、设备购置与共享、学生的提高培训上获得帮助;同蒙古国有关地区与院校合作,在畜牧业服务、畜产品加工、生态保护、矿山开采、蒙古文化等方面加强合作,争取蒙古国生源。这类生源即使数量有限,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也足以弥补经济上的不足。与本地区各地方的职教中心、职业高中、综合高中、其他职业学校合作,一方面为他们的人才培养提供师资、设备等方面的帮助,实现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共享,节省社会资源;另一方面在五年制高职教育、职业中学学生升学教育等方面合作,确保高等职业院校稳定的生源来源;与相关的科研院所合作,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学院的科研水平,扩大学院影响。
三、争取政策支持,承担社会责任
根据市局安排,我受县局主要领导委托,就xx县局商标监管工作情况作个汇报。我汇报的题目是“发挥商标监管职能,服务xx经济建设”。
近几年来,在市局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随着xx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局坚持从实际出发,适时调整商标管理思维方式,引导企业和群众以“商标兴业、商标富民”,从而使商标管理事业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尽量做到三个力求适应:
一、商标发展战略力求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从xx县情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农业经济在整个县域经济中比重较大,农副产品外销占主要地位,是典型的农业县;二是xx山正在打造为世界茶文化圣山,xx茶正在成为知名品牌。xx县也正在茶文化、茶产业的推波助澜中不断扩大知名度。根据这两个特点,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明确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我局认为,要造就优势经济,就必须有优势产业;要造就优势产业,就必须有优势品牌;要造就优势品牌,就必须打造名牌商标。基于这一构思,我们在贯彻县委县政府经济发展战略中,注意理清本县商标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特别是茶叶产品商标,为名山经济腾飞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了《商标法》和商标发展战略的宣传。采取印发宣传资料,举办专题讲座和注册商标成果展,现场咨询,上门服务等形式,在企业和群众中宣传实施商标战略的重大意义,克服部分企业和群众中存在的“名山茶出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不注册商标也卖得出去”的思想,为发展注册商标创造良好氛围。二是深入企业、农村调查研究,撰写了《xx茶叶商标使用管理的现状和对策》、《关于保护我县注册商标知识产权的意见》、《关于在全县实施茶叶品牌战略的方案》等调研报告,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的以《政务要情》转发,对理顺商标管理关系,发展品牌产业商标起到重要作用。三是实地帮助企业设计、制作、申报商标,做到有求必应。
通过以上工作,我县注册商标数量有了较快发展。截止2004年底,共有注册商标企业79户,拥有注册商标92个,其中茶叶类商标61个。“xx茶”作为我市唯一的证明商标已注册成功。“xx”茶叶商标获得省级著名商标称号。“xx”、“xxx”等5个商标被评为市级知名商标。商标业的发展,对xx经济起到推动作用。
二、商标管理服务力求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商标与企业是相互依存的,商标靠企业生存,企业靠商标发展。因此,在商标管理服务上,也必须与企业血肉相存,息息相通。
为便于为企业提供商标管理服务,近年来,我局十分重视商标登记档案的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了全县的商标登记档案。2004年度,我们还把这一制度推进到工商所,实行局、所联管。各工商所在完善商标管理制度,配备商标专管员的同时,还对辖区内注册商标企业建立专户档案,详细记载了各个注册商标的核准时间、图形、字样、分类、注册证号及续展、变更等数据资料。同时,在电脑上建立了商标电子档案,通过巡查反馈的动态数据与原始资料核对,及时发现企业在注册商标管理、运用中出现的问题,以便随时帮助企业规范商标使用行为。实践证明,这样的建挡模式,既便于我局上下联动,融通管理,也便于企业随时查询,正确掌握使用,得心应手。
针对xx自有品牌知名度不高,部分产品仍需依赖外地品牌经销的客观现状,在商标年审工作中,我们还增加了注册商标所有权企业的授权许可协议和产品外包装的审验内容,目的是核查企业的商标使用行为是否合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这样,既是对本地企业产品的正常销售负责,也是对外地企业的注册使用权负责,确保合作双方相得益彰。
在商标管理服务中,我们尽量做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对企业的难能解则解,对企业的惑能答则答。如:我县xxx酒业公司在去年发往湖南xx酒厂的一批产品经xx火车站时,当地公安和工商以涉嫌仿冒侵权为由扣留。而我局在日常商标使用跟踪管理中,对xxx酒业公司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xx酒厂委托生产的合法性已经掌握。因此在接到企业告急后,我局果断出具证明,使xx的相关执法部门很快放行,企业对我局甚为感谢。又如:我县xx茶叶公司注册的“xxx”商标,被xxxxx公司以侵犯其“xxx”商标专用权为由,提出异议。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局主动到企业沟通,经实地了解,发现“xxx”商标无论文字还是图案都与“xxx”商标有明显区别,不致造成消费者误认。因此,鼓励xx公司做好准备,积极申辩。企业赞扬说“工商真是咱企业的娘家人啊”。
2004年,我们在全县79户注册商标企业中,确定了“xx”、“xxx”等6户企业为商标重点发展企业,确定“xx”、“xxx”等8户企业为商标重点帮护企业,进行有重点的分类指导。
三、商标监督执法力求适应社会经济状况的需要。
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 职业能力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强化内涵建设,是高职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专业建设是龙头、校企合作是平台,课程建设是核心、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障。可见,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和实施的重点。课程体系构建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知识框架结构,这个框架设计的要科学合理,在这个框架中要反映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科技文化等在职业教育中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只有深入体现学生知识面、能力结构的课程内容和组织结构的创新,才能将课程体系的改革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吻合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真正建立起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体系。而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笔者在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的课程构建与开发过程得到一些启示。
一、专业现状分析
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分析,结合高职教育理论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高职教育在办学层次上不是中职教育的简单上移;在教学模式上不是普通专科的翻版;在教学内容上不是本科的简单压缩;在教学设计上不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任意拼合。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有:
1.从人才培养方案看,课程相互独立,有些内容深度不够,实践课程独立设置,相关知识和技能未能有机的渗透和融合。
2.从知识方面看,学生学完一门课程之后,因不能及时与应用“接口”或与相关知识接轨,在专业教育阶段很难形成综合应用能力。
3.从能力方面看,在实践教学环节,延续着传统的模拟训练方式,实训的项目、方式方法、要求与生产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与生产实际有较大的差距。
4.没有注重对学生个性、专业情感培养。高技能人才除了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专业情感,形成稳定的专业情感,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具备持久的从业情感,热爱所从事的专业,形成为之奉献终身的高尚的职业情怀,从而有利于提升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选择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技能”有经验层面的技能和策略层面的技能,高职教育应该注重的是策略层面的技能培养,具体到高职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生产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从事热能动力设备的运行、检修、检测和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目前,各高职院校在确立本专业培养目标上基本一致,但是在能力的理解上存在差异,有的院校着重满足第一岗位能力需求,强化专业能力训练,有的院校主张培养复合型人才,注重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同的指导思想,对课程设置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专业就业主要面向热力发电厂、企业自备电厂、城市热源厂等企业生产一线,从事热能动力设备与系统运行、检修、安装、检测等方面的岗位技能工作和管理工作,课程体系的设置目标以此为基础和依据。
三、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能力培养为核心原则
能力的培养应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要以能力应用贯穿始终,突出实用性实践技能,要把职业标准中应知、应会的内容纳入课程体系,要覆盖本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并把素质教育融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适应、调解能力。
(二)主干课程整体优化原则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通过对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按照岗位工作流程优化各个模块的课程。教学内容确定后需对其进行优化整合,处理好各模块之间和每门课程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做到既防止疏漏,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还要合理排序,才能实现主干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三)开放性原则
将高新科技和社会发展最新成果特征的多学科知识,反映到课程设置中去,使人才培养适应技术快速变革社会的需要。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适合高职教育的新课程,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标准,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使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与职业岗位技能密切联系。所以,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调整过程。课程体系保持一种开放性,有利于及时追踪相关领域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职业岗位的变化及职业的岗位要求,将这些变化与要求体现于课程设置中。
四、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
(一)校企合作,明确岗位群
以市场为基准,以行业标准和岗位设置为依据,改变过去闭门造车的工作方式,我们先后去了本地及周边的相关企业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提炼。通过调研,了解了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与标准要求、行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等,形成了调研报告,明确了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的岗位(群)设置及要求。
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有热力设备运行岗、热力设备检修岗;相关工作岗位有热力设备安装与调试、自动控制、热工仪表使用及维护、检修等;发展工作岗位有专业技术管理。
(二)明确职业岗位技能
通过我们对企业的调研分析、对专业标准的学习,和企业人士共同对本专业岗位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明确了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
通过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及能力的要求,从而确定了学生具备这些能力的知识和技能,提炼出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学习领域课程(见表1)。
(三)围绕核心职业技能设置主干课程体系
在调研的基础上,按照“虚实结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地方企业,融合社会资源,体现学做一体;强化教学实践性,构建从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的递进式课程体系框架。
基础教学阶段(1、2学期)系统地设计培养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职业领域认知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意识,提高文化素养,掌握工程制图、热力学定律等内容为主,懂得欣赏自然美、科学美,培养与热力设备运行与检修职业素质相关的基础能力。
单项专业能力训练阶段(3、4学期),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热能动力设备以及辅助设备工作原理,通过专业训练,使同学们掌握专用工具的使用、各种泵和风机的检修、换热设备检修、转动机械转子动静平衡、转动机械转轴弯曲测量和校正等技能。
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阶段(5学期)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接近“准职业人”的能力。运行和检修两门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更具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真实项目,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接近就业岗位的基本标准。
毕业实践阶段(第6学期)是实现从“准员工”到“职业人”转换的预就业阶段。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岗位,独立承担相关工作任务,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完全达到“职业人”的培养标准,从而完成从学校到企业就业的过渡,并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是名片,课程是核心,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保证人才质量的关键。只有构建符合学生特点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真正建立起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德新,李军,李爱萍.高职院校专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1):5-7.
[2]邓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分析[D].西北大学,2010,7.
[3]孔德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改革探讨[J].科教新时代,2012,(12).
[4]金蓓蓓.高职学生专业情感培养的意义与途径探析[J].商业经济,2007,(9):114-115.
[5]张桂香,王传永.成人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J].中国成人教育,2000,(8):46-47.
[6]胡燕燕.浅谈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7]蔡宏标.高职会计专业主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财会通讯,2009,(4):43-44.
[8]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1.
今年以来,我所在县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徐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所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为重点,加强队伍建设,改革监管方式,强化监管手段,切实履行职责,较好地履行了年初既定的工作计划,实现了时间过半、计划过半的目标,为徐镇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秩序做出了贡献。截止6月30日,我所共立案5起、结案4起,完成罚没款4.05万元,个体登记费收入1780元。
现将上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更好地完成下半年的工作。
一、窗口服务助推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辖区经营商户众多,一年就新发展商户400余户,给我所注册登记及日常监管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1、作为濮阳县局首个“基层规范化工商所”的窗口,我所在登记注册窗口全面实行人性化服务新举措,积极打造优质服务的文明窗口形象,做到“资料齐全当场结、资料不齐的酌情办、重点项目指导办、特殊项目特殊办”。对于优质企业的落户,提前介入,主动上门跟踪服务。由于窗口现有工作人员3人,每天业务受理量都在50人以上,人员少业务量大,经常加班加点放弃休息时间整理资料,有时甚至晚上和节假日加班。
2、(1)、在年检验照期间,我所利用注册登记大厅的公示栏、3.15消费维权工作站,年检验照公告,组织执法人员深入辖区开展宣传督促引导,给企业商户打电话和上门下达书面通知,抽调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同志,到距离工商所偏远的农村或行动不便的经营者上门办理年检验照。
(2)协助县局注册股做好 2012年度的企业年检工作,上门对企业进行实地考查,对辖区内的 家内资企业、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进行指导,指导他们如何进行网上申报注册、审核等一系列工作,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3)结合年检验照进一步开展市场巡查工作 ,搞好个体户微机档案的管理,建好台账,实施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监管工作,有前置审批的行业进行上门实地考查,上门年检服务,做好有关报表的报送。
二、商标战略及助企工作再创佳绩
三、无照整治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截止6月30日,我所已摸查无照经营户105户,查处无照经营户65户,引导办照136户。
1、争取政府支持。组织执法人员深入企业、村委、相关职能部门调查走访,切实了解辖区无照经营现状及成因,通过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拟定无照经营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积极向县局、镇政府汇报工作思路,争得镇、村两级对我所查无照工作的支持与协助。
2、加强协调沟通。在镇、村两级的支持下,和中国移动的积极配合下,在辖区村率先试点推行了以村为主的无照经营专项整治工作模式。积极协调村委,同时,组织执法人员在该村现场集中设点办公,引导符合条件业户办理相关证照。通过有效地整治引导,共办理移动缴费为的个体户营业执照65户。
3、整合执法资源。通过基层工商所合并,依托辖区内两乡一镇政府各职能部门,对涉及前置审批的无照经营业户及时函告相关职能部门,对多次上门督促办照,屡教不改的无照“钉子户”,通过联合执法,联合镇政府相关部门坚决予以取缔,从严查处。
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目前,我所已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示范集贸市场5个、示范商场(超市)11个。主动联合相关部门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食品安全监管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150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680户次。
1、由于我所辖区经济户口发展迅速,人员力量不足,加之过去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视不够,致使辖区食品台账及索证索票等工作明显滞后。面对实际,我所组织执法人员深入辖区食品经营户了解情况,并对辖区内安装电子食品备案系统的43家商户进行了逐户排查,有9户不能正常使用的已送移动公司进行维修,并做到每户至少每个月巡查一次,做到每次有结果,巡查有记录,并及时进行网上录入。
2、在辖区监管责任制基础上,做到了责任到人,明确到户。通过几个月来的努力,基本对辖区主干道及市场周边、和农村食品经营户台账及索票索证进行了多次规范检查指导。辖区食品市场经营秩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尤其是大型商场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心变强了;食品经营户台账登记、索证索票变得自觉了。辖区内所有食品经营户台账由原来的80%不规范转变为现在的95%以上规范。
五、重点行业监管工作获得了新的成效
六、加大力度整治农资市场
对辖区内109家个体农资经营户和30多家内资企业农资户做到定期不定期排查和市场巡查,对农资户经营的种子进行了留样封存,以备消费者投诉时作为有效证据。并指导他们与农民签订购买合同,特别是对辖区的重点企业,家家宜米业有限公司,现场指导他们与消费者签订订单合同。半年来,我所对农资市场大规模检查6次,共出去执法人员50人次。有效净化了辖区的农资市场。
七、消费维权工作赢得了新的赞誉
八、执法办案质量和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为切实维护辖区市场经济秩序,今年以来,我所积极主动寻找案源,突破传统办案模式,严谨细致从严查处违法违章行为,切实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在办案中,严格执行市局执法办案相关规定,在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行政处罚决定审批表及案管系统中体现适用裁量情况,制定相对一致、相对适当的行政处罚,启用说理式文书。同时,开展案件研讨,有效地推进案管系统的使用和完善,案件录入率100%,录入的及时性、完整性、正确率也得到不断提高。
九、干部队伍形象有了新的改观
应该说,撤地设市以来,我市的职业教育发展总体是良好的。无论是政府的工作报告、人大的调研报告,还是各位委员和同志们的审议发言,对取得的成绩都给予了客观的评价。当然,我市的职业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既有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投入不足等“硬件”方面的问题,也有办学理念陈旧、管理方式落后、教学质量不高等“软件”方面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现有的教育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适应的矛盾问题。刚才各位委员和同志们在审议中,对我市职业教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针对性强的建议意见,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本次会议通过的审议意见,结合大家在审议中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做好整改落实工作,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工作又快又好发展。
借此机会,我就职业教育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形成共识,切实增强抓好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三市并举”战略、提高我市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在实施“三市并举”战略中,特别是在我市快速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的过程中,需要一大批掌握实用科技知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技术工人和一线劳动者。我市水阁的工业图区逐步建成投产后,招工难的矛盾已逐步凸现出来。“民工荒”实质上是“技工荒”。这既给我市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看到这是职业技术教育的良好发展机遇。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为增强我市的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些都有赖于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就必须加强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通过农民实用技能培训、通过化技校、农民夜校等途径,促进“农科教”结合,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谋生本领。对我市这样欠发达地区而言,现在多招一名职技校的学生,将来就能减少一个贫困户,增加一个小康家庭。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市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而就业是关系民生和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目前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一方面大量闲散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不能充分就业,另一方面企业却招不到有用的技术人才,特别是技能型工人严重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把人口就业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现实的先进生产力,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就是抓社会稳定。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果说普通高等教育是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为主,那么职业教育就是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主,两者之间只有方向不同,而没有贵贱之分。我们必须消除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的思想,树立只要有一技之长、受市场所欢迎的人都是人才的理念,要通过教育制度改革,让所有人都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让各种类型的人才都有用武之地。这次我们到深圳大芬村就充分地感受到这一点,那些画家、画工也许数理化功底并不深、学历并不高,但是他们却很有艺术天赋和经营头脑,这些就是我们需要的人才。
总之,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职教的观念,自觉把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把我市职业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努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融公益性与产业性为一体,是教育体系中最富活力、最可深化改革的领域。职业教育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
要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进一步转变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在促进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上下功夫。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政府要从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办学目标要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职业教育的自身规律,加快建立和完善“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新体制。要强化政府的统筹管理职能,进一步统筹规划、统筹办学、统筹资源,对学校和专业的设置进行合理配置,通过资源整合把优势做强、把强势做优。要加快办学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或资助职业教育,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着力在提升内涵、办出特色上下功夫。职业教育本身与经济社会有着最紧密、最直接和最广泛的联系。要主动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坚持面向市场、贴近经济,深入研究市场需求。要以办企业的理念来办职业教育,切实搞好市场调查研究,预测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要按照就业需求配置教学资源,从本市最需要最紧缺的人才需求出发,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训和证书制度,使受训者达到“一证在手、一技在身”,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培养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尤其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培训,促进他们尽快地转产转业。
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改革职业教育院校的培养途径和教学方法,着力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就业率上下功夫。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由重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向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由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专业知识水平向重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转变。要坚持育人为本,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要发挥优势,创造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以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为重点,全面推进学科体系改革,鼓励各个学校形成各自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要切实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要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持证上岗,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力度,建立鉴定、使用、待遇结合的激励机制。开展政工师、技工师职称评定工作。加强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职业标准的沟通与衔接,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在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作用,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考核。要建立和完善就业推荐指导机制和信息交换平台,为广大职技校毕业生和经培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牵线搭桥,提高实际就业率。
三、加强领导,齐心协力,不断开创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要切实把职业教育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市政府要象重视经济工作那样重视职业教育,象抓经济工作那样抓职业教育。要做好规划,制定措施,及时督查,及时研究解决制约和影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改进服务,为职业教育发展出谋划策,多办实事,真正形成支持、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依法推进全市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发展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大教育执法力度,提高依法办学水平。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督导检查,整顿和规范办学秩序,坚决纠正各种违法违规现象,保障职业教育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要努力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完善职业教育的投入机制,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经费逐年增长。要重点支持骨干院校、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扶持农村职业教育,在加快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积极实施职业教育扶贫计划。要积极利用金融、税收、社会捐助和市场化的手段,筹措职业教育经费,改革职业教育收费制度,使收费更加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要完善职业教育管理办法,保障职业技术院校办学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