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农村公路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农村公路的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农村公路的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农村公路的调研报告

第1篇:关于农村公路的调研报告范文

为了解经济扩权工作在我县交通工作中的实施情况,抓住经济扩权机遇,更好地推进交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近日,我局组织运管所、县乡站、局办公室、计财股和工程股负责人就该项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主要成效

工程建设和养护资金由省直接拨付至县,减少了中间环节及资金在途时间,增加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二、存在问题

1、没有完全体现试点县的优势,特别是在计划方面我们的公路建设计划经仍然经市调整,2008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计划仅有120公里,还达不到全市的平均水平。

2、我县2008年完工的交管站、客运站和招呼站的竣工验收相关手续和材料仍要报给市里,由市里验收,资金拨付还不是从省直接拨付。

3、交通规费征管计划、解缴办法和组织考核仍然要市交通局统管。

三、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经济扩权县有关文件要求,省、市有关部门和单位与试点县之间要把握好放权、指导和服务之间的关系,该放权的放权,同时更要抓好指导和服务工作。

2、建议省里组织专门会议并下发专门文件,明确交通扩权的范围和内容,对扩权工作进行硬性规定,改变当前执行依据不充分,部分工作权限划分不明确,省、市、县三方不断讨价还价争论不休的无序局面。

3、因为皖政办〔2007〕28号文件只是一个大范畴的放权规定,没有进行细化的措施,具体到县级运政管理工作,在客货运、维修许可等方面现在仍然是由县里向市申报,由市进行转报,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工作时间。建议省交通厅、运管局对交通行政审批工作权限和流程作进一步的细化。

4、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和计划由省单列,直接下达到试点县,资金拨付等相关后续工作直接与试点县联系,不要再通过市级调控。(注:如果经市里调控,市里会认为反正他们是试点县,省里会再考虑的,反而给试点县的计划少了,如果省里再不考虑,试点县的处境是尴尬的)

5、客运站、交管站和招呼站竣工验收的相关手续和材料直接报省运管局,资金直接拨付至县级。

6、交通规费征管计划下达、票款解缴和组织考核由省交通厅或运管局实施。

7、省里召开的会议应直接通知到试点县,下发的文件应该直接发给试点县,以便更好地做好省里与试点县之间的沟通和衔接,以利工作顺利开展。

第2篇:关于农村公路的调研报告范文

一、提升监督思路,大力营造履职氛围

市人大常委会更新监督理念,针对目前监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拓展工作思路,依法行使监督权,营造了良好的履职氛围。

一是克服“无欲无求”的观念,树立“有为有位”的意识。在人大工作的老同志比较多,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无欲无求”的消极思想。这些思想缺乏对人大地位、性质的充分认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是民主法制建设的第一线,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既然人民信任我们,把权力赋予了我们,我们就应该牢记人民的重托,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和公正无私、坦荡豁达的心态,“在其位,谋其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监督职责。

二是克服“自娱自乐”的观念,树立“胸怀全局”的意识。有的同志缺乏全局意识,患得患失,认为“人大不干不好意思、干多了没啥意思、干一点意思意思”,把人大监督工作狭隘地定位于“自娱自乐”。其实,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党的其它工作紧密联系。抓好人大监督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把监督工作放到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全局中去把握,放到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思考,在议大事、谋全局中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三是克服“虚软指标”的观念,树立“阳光监督”的意识。过去,人民群众很少直接监督人大,人大工作缺少压力,人大监督工作处于“虚软指标”状态。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监督法的要求,建立了“三公开”公示制(公开监督计划、监督内容、监督方案)、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发言通报制(将每次人大常委会会议组成人员审议发言以简报的形式下发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及公民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制(每次常委会会议邀请5—7名人大代表和公民列席会议)、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等一系列制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二、突出监督重点,全力推进科学发展

人大监督工作线多面广,如果面面俱到,往往会影响监督效果。只有突出重点,才能使监督工作更有深度、更具实效。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重点,增强了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开展调研。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建设中部强市”的目标和“一区两带三极”战略等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提出了许多有分量的建议,得到市委高度重视和社会普遍认可。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有关工委负责人赴广东、广西等地工业园区,就园区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学习考察,并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名义向市委报送了《打造工业园区新优势,推进园区经济大发展》的调查报告。市委高度重视,整合优势资源,完善配套功能,促进了园区经济大发展。年6月,围绕市委建设新城区的重大部署,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赴江苏昆山、苏州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并形成《城市规划与建设考察报告》,市委采纳了其相关建议,积极推进新城区建设。目前,我市新城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都已完成,新城区4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已全面启动,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围绕国计民生,进行重点监督。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强化对民生问题的监督,把事关民生的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等作为监督重点,督促政府落实解决。近年来,常委会围绕"水厂建得成、企业管得好、群众用得起"的目标,每年都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对这项工作进行跟踪督办。市政府广辟融资渠道,创新运行机制,落实优惠政策。近三年,全市共投资2300万元,修建了10座中心水厂,分步解决了2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群众对此十分满意。农村公路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性工程。多年来,行路难困扰着农民,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审议意见。市政府加大投入,建管并举,确保了农村公路"建一条、成一条、养一条、保一条"。近三年来,全市共投资2.5亿元,完成通乡公路建设38.34公里、通村公路建设885公里、落实专业养护人员90人,实现了农村公路“村村通”。

三是围绕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跟踪监督。人大监督有许多不是一次视察、检查就能够解决好的,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的形式,一抓到底,督促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近年来,水污染防治一度成为全市人民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年,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将“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水污染治理”确定为重点议案。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五年治理,分步实施,每年都通过深入现场检查、集中力量整治、召开专题会议督办等形式,督促市政府及环保等部门认真落实治污工作。关停了13家污染较大的“五小企业”,投资2亿元建起了2座污水处理厂,督促12家重点企业安装了15套污染源在线监测装置。通过近几年的治理,全市大小河渠的水变清了,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年我市污染物总量减排继续保持双降,经省环保部门认定,两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减排4%、6%。

三、加强预算监督,着力打造阳光财政

预算监督是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打造“透明钱柜”,为老百姓管好政府的“钱袋子”,人大常委会责无旁贷。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预算监督的方式方法,预算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全面实现预算监督“三个转变”。年,市人大常委会按照“遵循法规、结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原则,修改《市预算监督办法》。修改后的监督办法内容更全面、程序更明确、方式更科学、有“预算才有支出”的原则更突出,使我市预算监督工作实现了实质性的“三个转变”:即在预算编制上,由总预算与部门预算分步编制向总预算与部门预算同步编制进行了转变;在预算审查上,由“一审”向“四审”转变;在预算执行上,预算的调整和变更由事后批准向事前审批转变。在此基础上,常委会于年、年又分别制定了招商引资等特殊事项借款备案制度和《关于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使用监督办法》,为预算监督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强化初步审查,不断提高预算监督的工作实效。常委会破解专业人员缺乏的“瓶颈”,通过聘请专业人员,成立初步审查专班,采取听汇报与查“四表一书”相结合、审查总预算与审查部门预算相结合、全面审查与重点审查相结合、集中审查与进户调查相结合等办法进行初步审查。每次审查出来的问题以初步审查报告的形式向主任会议报告,市政府分管领导及财政部门负责人在主任会议之后7日内将相关问题的解决进行答复。近几年来,初步审查报告的问题和建议一般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和落实。

三是强化审计支撑,逐步拓展预算审查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常委会始终依托审计部门的力量,一方面把人大的监督重点纳入审计工作的年度计划。如常委会要求市审计局对市四大公司(城司、汇桥担保公司、盛公司、投资公司)的营运、市国资办产权收益专户、国家投资浩口镇等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等专项资金进行了连续几年的跟踪审计。常委会在听取审计报告后,形成审议意见交市政府落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注重利用审计成果。审计成果不仅是人大开展预算审查的重要依托,而且还是跟踪监督,加强整改的重要依据。在预算审查时,初步审查专班将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作为初步审查的重要依据之一。主任会议和常委会审查预算执行情况时也要听取审计局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报告。同时,我们还注重利用审计结果进行跟踪监督。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进行了跟踪督办,形成审议意见后转交市政府办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审议意见进行整改后,向常委会进行专题报告。

第3篇:关于农村公路的调研报告范文

现在,我就今年1—5月份全市工业经济、交通、安全生产等工作情况和下一阶段工作安排,作以下发言。

一、1—5月份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扎实工作,埋头苦干,工业经济、交通、安全生产等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1—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34.29亿元,同比增长27.5%。实现销售产值329.9亿元,增长28.08%,产销率达到98.69%。主要工业品产量稳定增长,地产原油277.62万吨,增长2.27%,加工293.35万吨,增长2.07%;聚丙烯35799吨,增长7.65%;生产原煤425.5万吨,增长40%;卷烟11.31万箱,增长4.11%;发电量1.5亿千瓦时,增长1.16倍。石油工业继续发挥了骨干支撑作用,完成产值306.36亿元,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1.64%,同比增长25.74%。

(二)能源加工转化加快推进。延长石油集团杨庄河炼化项目和管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煤化工发展规划编制完成,通过评审。延长石油集团15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完成环评报告,陕投120万吨煤制甲醇、黄陵98万吨煤焦化、子长3×98万吨煤焦化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较快。煤炭资源整合已有46处矿井完成企业名称预核准,45处完成矿区范围制定,6处机械化试点矿井设备全部到位,即将开展试点。陕汽专用汽车厂项目协议正式签订,正在进行新企业组建。陕西北方民爆集团*分公司2.4万吨乳化炸药项目完成规划设计、项目评审等前期工作,近日正式开工建设。

(三)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对我市国企改革进行了专题研究,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力度,强力推进。市政府与7个市直部门签订了国企改革目标责任书;市改制办将全年改制任务分解到市直企业各主管部门,排出时间进度要求;各相关部门已抽调人员,进驻企业开展工作。目前,列入全省重点的5户企业改革进展顺利,通圣公司改革已基本完成,利民毛纺厂、丝绸厂、煤炭运输公司改制方案基本成熟。另外21户市属国企改制正在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等工作。

(四)姚店工业新区发展势头良好。积极申报成为省级开发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完成了陕汽集团土方回填、滨河堤路防洪工程等建设任务,正在办理东二路、滨河路、西新街、西三路、电力管沟等项目招标手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申请入区建设的企业达56户,意向投资额47.65亿元,确定科林热电项目、陕汽专用车厂、*卷烟厂易地技改等入区企业15户,合同投资额26.5亿元。目前有10户企业开工建设,4户企业试产,*卷烟厂易地技改、延昌工贸公司等企业也于近期投入生产。1—4月份实现产值5.1亿元。

(五)公路交通建设项目进展良好。青兰高速*试验段进展顺利,省交通厅与市政府正式签署了征迁及环境保障工作协议,6月份将全线开工。*至志丹至吴起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全面加快。*至壶口、云岩至延川、*至吴起、*西环线、西过境公路等5个二级路改建项目进展总体基本顺利,子长至安塞建华寺、姚店至延长白家川二级路改建项目即将开工,洛川至黄龙、*城区北连接线、*至万花和吴起东过境等二级路改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公路项目全面开工,完成投资1.1亿元。

(六)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召开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2次市安委会全体会议,进一步落实了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扎实开展了安全生产百日督查行动和“隐患治理年”、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对发现的23条重大隐患,及时提出了整改要求,责令限期整改。1—4月份全市安全生产4项主要控制指标全面下降,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39起,同比减少61起,下降30.5%;死亡47人,减少53人,下降11.32%;受伤93人,减少9人,下降8.82%;直接经济损失106.04万元,减少99.2万元,下降48.3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全市石油生产计划与延长石油集团不衔接,加之受资源区块、勘探、技术等因素影响,原油产量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6个百分点。二是国企改革阻力较大,具体问题和困难较多,步伐较慢。三是部分公路项目未达到计划进度,主要是由于建材价格涨幅较大,影响了施工单位建设积极性;个别项目征迁进度比较慢;续建重点项目还有2.83亿元资金尚未落实。四是安全生产的压力依然很大,部分企业和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的不实,一些隐患未能整改到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下一阶段,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全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加快国企改革,全力加强安全生产,确保实现上半年时间、任务“双过半”,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继续稳步扩大油、煤生产规模。一是加强石油资源勘探开发。近期市政府与延长石油集团共同组成调研组,对*石油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目前调研组正在认真分析汇总,将形成一份内容详实、有说服力的调研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和延长石油集团决策参考。从调研情况看,延长石油集团在资源、区块等方面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但也有潜力可挖。要以延长石油集团为主体,通过合法渠道积极争取资源区块;油田股份公司要集中资金、技术力量,在东部、南部区块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力求取得重大突破;要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优秀技术人才,开展技术攻关,挖潜改造旧井,降低递减率,提高采收率。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有关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力争完成生产原油948万吨,加工1013万吨的目标。二是加强煤炭产能建设。继续加快煤炭资源整合步伐,重点抓好煤炭技改、双回路供电、手续报批等工作,力争年内有部分煤矿完成整合,投入生产;加快大型骨干煤矿建设步伐,力争年内贯屯煤矿建成投产,黄陵建北240万吨、建南150万吨煤矿要达到计划进度。全力支持黄陵矿业公司扩大生产规模。确保今年全市煤炭产量达到1400万吨以上。三是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延长石油集团、长庆油田加快发展,为企业探、采、炼、化及生产生活基地建设等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加大涉油收费清理整顿力度,坚决制止“三乱”行为。加强油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土炼油和偷贩原油等违法行为。黄陵、子长等县要全力为省属和地方煤炭企业做好服务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二)加快推进能源加工转化重点项目。一是继续加快100万吨乙烯项目前期进度,加大争取力度,力争年内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支持延长石油集团加快杨庄河炼化项目建设,苯抽提、柴油加氢等6套主装置年内建成投运,并尽快启动二期项目。二是加快推进煤电煤化工项目。要围绕“两基地、五园区”发展规划,以大企业、大项目为载体,以延伸产业链为主线,以化工原料和清洁能源为目标,以国内大企业、大集团为投资主体,以引进煤化工专家和高技术人才为技术支撑,在甲醇项目上求突破,在发展煤焦化和焦化副产品上做文章。坚持办大矿、关小矿,今后新办矿必须有煤化工项目,否则不予配置资源。当前,要加快完成科林热电厂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尽快正式开工建设。做好相关基础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华能*电厂部分基础工程,争取开工延长石油集团15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加快推进陕投120万吨甲醇、煤矸石电厂和子长、黄陵两个98万吨煤焦化、大唐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取得重大进展。三是继续深化与中石油、延长石油集团、陕煤集团、陕投集团等省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大公司及研发机构的交流合作,继续做好油煤化工及下游项目的研究论证工作,再谋划和启动一批新的能源加工转化重大项目。

(三)加快公路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一是全面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各县区政府和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夯实责任,倒排工期,上足施工力量,加强组织调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各在建项目在二、三季度的黄金施工季节完成主要工作量。加快完成姚店至延长白家川、洛川至黄龙、子长至安塞建华寺、*城区北连接线、*至万花和吴起县城东过境6个项目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农村公路项目建设,完成养护体制改革任务。二是全力支持青兰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沿线县、乡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征地拆迁及环境保障工作,加快办理各项手续,确保青兰高速*段尽快全线开工。近期还要召开会议,专门安排这项工作。认真做好并加快推进*至志丹至吴起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保证明年开工建设。三是努力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交通部门和施工单位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要切实搞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注意将损坏的道路等设施及时修复,尽可能为当地群众排忧解难。国土、林业、水利、电力、电信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坚持特事特办,进一步做好征地拆迁、手续审批、环境保障等工作,确保各项工程顺利建设、按期完成。

(四)扎实推进国企改革,继续加大对中小工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有改制任务的市直企业各主管部门要继续坚持包抓责任制,指导、协调、督促企业加快制定改制方案,妥善解决好职工安置、资产债务处置等问题;国资、财政、劳动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做好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劳动保障等工作;法院要加大办案力度,加快对困难企业依法破产案件的审理工作;未完成改制任务的9个县区也要加快推进县属国企改制工作;市改制办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督促指导,保证完成今年确定的改革任务。二是大力支持中小工业企业发展壮大。市财政局、经委要对近几年工商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一次认真检查、评估,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抓紧做好今年项目的申报工作,不分所有制,不分市、县,只要效益好、有潜力,就予以扶持。市财政局、经委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确保发挥最大扶持效益。三是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加快推进县区工业园区规划、申报等工作,市发改委、经委等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确保列入省上支持范围,为县域工业发展搭建良好平台。

第4篇:关于农村公路的调研报告范文

20xx年以来,**全面实施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在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农业结构调整中规模较大、产业结构完整、助农增收明显的产业。但是,在生猪养殖标准化程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进一步发展。在认真分析了**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后,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1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的背景

转变生猪生产方式是健康养殖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必然要求。20xx年10月,**畜牧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散养受农村留守人口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户养猪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之近年来,全县虽清净无疫,但受到周边地区猪ii型链球菌病、牲畜口蹄疫、无名高烧等疫情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农村散养农户生猪饲养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生猪饲养量直线下滑。大户养殖在未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前,虽在养殖数量上有所增加,但养殖场建设存在防疫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人畜混居、污染严重、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等诸方面缺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猪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散养难以供给社会生活的需要,推行规模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成为破解难题的最佳办法。生猪养殖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健康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抓组织保障,推动生猪产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助农增收致富。生猪产业是我县农村的传统和骨干产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猪产业的发展,确立了“一体两翼”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快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意见》等文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为组长,畜牧、质监、财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领导小组,并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与19个镇签订生猪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严格目标考核。各镇各相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措施“五落实”。 全县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农户响应的工作局面。

2.2 抓政策引导,推动生猪产业从零星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转变,实现规模猪场硬件建设标准化。为进一步加快实施“劳畜富民”的发展战略,推进我县生猪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农民增收,县政府出台了配套政策措施,在生猪规模养殖户用地、取水、用电、融资、圈舍建设、引种等给予5-80万元的补助,引领农户走向标准化生产。一是根据国家中小型猪场建设标准制定了《**生猪规模养殖设计规范》,从20xx年起,全县新建的规模养殖场都按设计规范执行。二是打造321国道、泸荣路、县道万得路沿线等12个生猪产业基地镇。三是按照农业部“八统一”要求,本着相对集中原则,已建成得胜仁和村等10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

2.3 抓科技推广,推动生猪产业从数量型向量质并重型转变,实现良种繁育体系标准化和规模猪场饲养管理标准化。一是品种优良化。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繁殖技术,加快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加速生猪品种更新。二是生猪养殖技术标准化。以创建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为载体,制订了圈舍建设、饲养管理养殖技术规范,加大培训力度,改善养殖环境,严格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管理,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三是发展生态化。引进生物垫料零排放养殖技术,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率先在兴旺牧业养殖公司和利泰农养殖公司建立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四是资源循环再利用。推广“猪-沼-果(菜)”等生态养殖模式,促进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实现“双赢”。五是加强与“川农”、“西南大学”、“省畜科院”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共同建设生猪产业的科研基地,构筑**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体系。目前,天泉牧业有限公司成功引进世界先进的“智能化母猪饲养管理系统”,成为中国第二家、西南地区第一家拥有这一系统的生猪养殖场。

2.4 抓龙头带动,推动生猪产业从分散经营向产业化经营转变,实现标准化养殖场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培育做大生猪标准化养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一是以泸州泰锋阳业农贸有限公司兴建的pic祖代种猪场为龙头,实现了生猪品种标准化。二是以**优质仔猪产业化开发总会为龙头,建立了“公司/协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商品仔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外销生猪统一佩戴 “蜀龙”牌商标,带动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以**吉龙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建立了“公司+基地+养殖场”的生猪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发的“世尊牌 ”猪肉系列产品80余种,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东南亚等国家,解决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提升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2.5 抓防疫防控,推动生猪产业从以控为主向防控结合转变,实现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一是继续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强化基础免疫,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各类技术规范,并符合wto和sps(动植物卫生协议)有关原则,做到建立一片,净化一片,巩固一片。二是新建饲料营养成分常规分析室,提高了对饲料的检测能力。三是县上成立以县食安办牵头,畜牧、工商、质监等部门参与的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加强了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四是建立了全县畜禽养殖档案和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统一全县耳标编排,并对全县的规模养殖场的饲养品种、规模、投入品的使用等进行详细记录。

3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生猪养殖标准化发展建设,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3.1 生猪产值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增加明显。从20xx年末到20xx年末,畜牧业产值从13.5亿元增加到24.6亿元,提高了11.1亿元,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从50%提高到58%;生猪出栏从80万头增加到115万头,提高了35万头;外销仔猪从90万头增加到112万头,提高了22万头,外销量位居全省第一;农民人均牧业收入从398元增加到1237元,提高了839元;农民生猪养殖人均增收从90元/年增加到400元/年,提高了310元/年,农民增收明显。

3.2 生猪标准化养殖快速发展,规模效益明显。20xx年生猪养殖专业户500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2356个,未建有生猪养殖小区和年出栏万头规模的猪场。而到20xx年底全县已发展生猪养殖专业户9000余户,比20xx年增加4000余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4361个,比20xx年增加20xx户,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大中型标准化猪场10个,年出来6000头的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出栏量占全县生猪出栏总量的40.8%,高出全省5.8个百分点。

3.3 生猪良种率大幅提升,生猪品质更有保障。20xx年末到20xx年末,全县pic 父母代母猪从200头增加到1.2万头,增加了1.98万头,pic能繁母猪总量占全县能繁母猪的10%。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从1万头增加到目前的6万头,生猪标准化人工授精率已达70%,比20xx年末提高了55%。全县生猪良种率从40%增加到70%,提高了30%。生猪良种率的大幅提升,有力保障了生猪品质的提高,增加了养殖效益。

4 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可清醒地看到,我县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产、加、销一体化畜牧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二是宣传不够,氛围不浓,不论在交通要道,还是在规模养殖场,缺乏生猪产业发展宣传标识。三是产业化链条结合不紧,还存在脱链现象,在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或协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四是养殖业主现代畜牧业意识不够强。五是项目发展资金短缺,**自从被确定为扩权强县试点县后,市财政取消对我县生猪发展的资金扶持。六是生猪饲养方式和饲养技术比较落后。七是生猪防疫体系不够健全。

5 下步发展打算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到20xx年,全县出栏生猪135万头,外销仔猪115万头,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生猪良种面达到80以上。把我县建设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国家出口猪肉质量安全示范区、四川省精品农业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4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之一,实现畜牧大县向畜牧经济强县跨越。

5.1 抓好规划,建设生猪生产产业带。现代畜牧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县、镇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现代畜牧业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和工作措施。一是以321国道和泸荣线沿线为重点,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产业带,继续支持饲养50头以上pic父母代种猪且年出栏500头以上pic商品猪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全力推进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二是以喻寺、方洞、嘉明、玄滩、石桥、毗卢、奇峰、云锦、立石、百和、得胜、福集等12个镇为商品仔猪开发生产带。三是以牛滩、潮河、天兴、云龙、兆雅、海潮、太伏7个镇为优质商品瘦肉型猪生产带。

5.2 推进配套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一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抓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按照“三定一统”(定品种、定规模、定设备,统计外观)的要求,推进良种工程建设,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猪人工授精总站和猪人工授精网络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实现良种化。二是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防控工作水平。三是坚持逢场必查的市场监管制度,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对生猪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生猪养殖档案管理,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培养一批技术带头人,为**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5.3 创新运行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推广六方合作模式。由pic种猪场提供提供父母代种猪和商品仔猪,饲料企业配送饲料,担保公司为种猪场和养猪户提供贷款担保,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负责养猪,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二是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兴旺牧业、天泉牧业、金海公司等)通过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仔畜禽、饲料、防疫、养殖技术,并按协议以增重计费方式付酬,农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寄养”模式。三是围绕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区域性特色优势畜产品主产区建设,鼓励和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组建“参与广泛、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5.4 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一批现代畜牧业重点镇。实施生猪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化工程,结合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三改一建”,做到“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坚持适度规模养殖,种猪场按照饲养种猪50头、100头、200头、300头、500头规模进行扶持,标准化养殖小区按照年出栏20xx以上规模进行扶持,生猪养殖创业园区按照年出栏20xx0以上规模进行扶持。二是制定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同时促进与象雨润、四海、高金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合作,带动生猪产业发展,调动和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带动、行业推动、链条延伸、产品增值的重要作用。三是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和“发酵床生物零排放”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避免产生新的面源、点源污染。

5.5 做大做强生猪品牌,提升品牌效应。一是充分发挥县畜牧兽医信息网的功能和作用,按时对生猪生产、加工、市场信息的收集和,与国内主要行业网站进行对接,实现畜产品销售网上交易。二是加强宣传,以“蜀龙”牌商标为载体,在交通要道、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等处设立广告牌进行宣传。对外调生猪统一佩带“蜀龙”牌商标,提升我县生猪的知名度。三是巩固和扩大“蜀龙”牌生猪产品的影响力,着力提升“蜀龙”牌生猪品牌的知名度,争创四川著名商标和四川省名牌产品,做大做强**生猪产业。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