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旅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文旅产业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旅产业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旅产业研究报告

第1篇:文旅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一、2009年度工作总结

(一)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旅游行业工作中开创新局面。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总体要求,我局紧密联系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实际,以“科学规划,品牌发展”为核心,圆满完成学习调研阶段理论学习、开展专题培训、班子成员开展命题调研、开展解放思想讨论、组织学习必读书目、边学边查边改等七项规定动作,认真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党员开好组织生活会和形成高质量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三个环节,查找出制约我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并深入各涉旅企业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企业的困难,积极想办法、添措施,集思广益共谋全县旅游业的发展方略,共度难关,鼓足信心,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壮大旅游业,提出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的举措,形成了“科学发展旅游业、以人为本发展旅游业、统筹兼顾发展旅游业”的共识,增强了把我县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神州*”的信心。做到了学习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我局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注重整改落实求实效,努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机关财务管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公车使用制度等,切实抓好机关内务管理,降低行政成本。同时,注重抓好整改提升。针对存在问题,单位和机关干部个人的整改措施得到了明确落实,机关整体工作环境和工作效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二)努力夯实旅游发展基础,在旅游品牌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一是加大景区及旅游企业建设力度。*旅游景区加快3a级旅游景区创建步伐,投资近200万元进一步扩建二期工程,已完成果园开发、道路硬化等重点工程,*民居、*、*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服务接待功能进一步增强;*大酒店投资近700万元扩改增加客房,进一步提升酒店服务质量,顺利通过省评星小组的测评,于今年5月底,正式悬挂三星级旅游饭店标牌,成为我县首家最高星级饭店,标志着我县旅游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积极引进国内旅行社,华厦、光大、铁青、招商旅行社纷纷在我县设立营业部。预计到年底,我县旅游景区及涉旅企业共投资近1000万元。二是成功申报*山省级风景名胜区。通过近一年的努力,今年6月,省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准我县*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为保护和开发*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提升了*的知名度。三是积极申报*国家森林公园。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局积极组织力量,并聘请相关资质单位专家,编制*国家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珍稀动植物图片集以及拍摄风光片。目前,已完成前期调查、可研编制、图片集制作以及风光片的摄制工作,即将进入省级森林公园申报评审阶段。待省级森林公园评审通过,即可进入国家级森林公园申报程序。四是积极配合做好全市旅游规划修编工作。切实加强对库区旅游资源的考察工作,确立了我县旅游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以及在全市旅游中的地位。

(三)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在旅游产业扩张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县委、政府的整体部署和要求,我局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狠抓资金建设,促进旅游工作的提质加速。5月份,我局参加了市政府在东莞举办的全市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洽谈会。我县*瑶俗文化村开发项目作为市宣传部的文化产业项目与(香港)中菲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签约,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还包括旅游线路的包装和旅游在珠三角的推广合作。6月中旬,我们邀请深圳海外旅行社到我县考察,确定开发项目合作事宜。11月中旬,我局积极组织全县旅游景区和企业参加广东国际旅游交易会和浙江义乌旅游商品博览会,境内外多家客商有意到我县考察。此外,我局积极筹建美院学生写生基地,目前,已落实2个写生基地,分别是以*为中心的高山瑶写生基地和以*镇为中心的平地瑶写生基地。

(四)积极推动行业建设,在队伍素质提升上树立新形象。一是加大行业监管力度。我局积极开展旅游安全大检查,完善了旅游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突出了节假日期间和重要时段的安全监管,使我县的旅游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针对金融危机后旅游市场面临的新机遇,乘势而上,自加压力,把工作重点放在日常监督上以及“五•一”和“十•一”小长假期间,认真做好节假日期间的旅游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节假日各项工作机制,完善了信息整合机制、游客疏散机制、投诉处理机制、应急处理机制、指挥联络机制、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全面掌握和了解全县假日旅游市场情况,全县一年以来没有一起涉旅治安、刑事案件和旅游重大伤亡事故发生。二是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我局高度重视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理论业务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旅游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力争做到文明执法、按程序执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各项调训。今年以来积极组织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业务调训3次,受训人员6人次。在加强政治思想、业务技能培训的同时,通过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提升,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建立一支学习高效型的执法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进一步做好外侨工作,在解决侨属侨眷生活困难上有新成效。我局以护侨、富侨、安侨为出发点,积极开展侨务工作,成效突出。一是积极做好侨情普查工作。为开展各项侨务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我们成立专门的调查组对全县的侨情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县侨情底细。二、积极主动做好侨属工作。我县美国侨属*因大集体职工未能解决养老保险金一事为由写信到国侨办上访。为此我局主动了解相关政策,通过我局三番五次耐心细致地作思想工作虽然按政策无法落实,但老夫妇对我局工作非常感谢。三是全面落实《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实施办法》,并按照相关规定提高了老年归侨生活补助费,为维护大局稳定做了大量工作,树立了良好的外侨形象。四、积极为侨属侨眷办实事,侨属*因体弱多病无人赡养,生活非常困难,到我局反映后,我局立即与镇主要领导衔接为其落实了低保费,对此他对我局非常感谢。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旅游投入不足,发展水平不高。多方面原因,旅游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招商引资效果不明显,旅游开发缺乏大手笔运作,旅游产品开发缺乏深度和广度,品味低,效益不显著。旅游各功能要素配套有些失调,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开发滞后,旅游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旅游宣传推介力度不大,旅游市场脆弱。近几年来,通过多方面的宣传推介,旅游市场开发逐步得到拓宽和延伸。但由于我们产品缺乏强大的吸引力,市场还表现相当脆弱和不稳定,景区游客接待时多时少,市场时东时西,景区经营难以把握,产业发展负面影响大,市场尚未进入稳定期。

第2篇:文旅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 网络信息文化;植入;桂林农业旅游社区;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300-02

桂林是一个旅游城市,周边有很多的农业旅游社区,农业旅游的快速发展在桂林市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丽的桂林山水是大自然赋予桂林人民的一笔丰厚财富,如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在这块美玉里孕育着丰厚的文化。互联网是一个通往世界的窗口,体现着强大的不可抵挡的作用,它使世界变得更小,让人的眼界变得更宽阔。

联合国贸发会议最近的研究报告指出,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发展为国际旅游市场带来巨大的商机,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倾向通过现代通讯技术手段寻找旅游目的地,这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在互联网业界颇有声望的波士顿顾问公司(简称BCG)的最新报告指出,亚洲区的个人消费电子商务正在蓬勃发展,“企业对消费者”(B2C)的网上交易收入有望再翻1番。其主要原因是一些颇有声望的公司网上的活动推动了亚太地区的B2C市场。由此可以得出,桂林市的网络信息文化与旅游文化资源的融合势在必行。

1 桂林市周边农业旅游文化略影

1.1 山

桂林的许多农村地区山峦绮丽,俯览群山,山石层层如绸缎相叠,春季山花竞相怒放,美丽非凡。壮观的龙胜农村地区梯田层层碧绿,为洗涤喧哗、净化人们心灵起到很好的作用。

1.2 水

桂林地区乡间的水清澈透明,空中云雾朦胧,山间绿树红花,河上竹筏小舟,旅游者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成了画中的人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让旅游者和当地的居民品味着生活的美好,提升着人们的生活品质,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洗涤着人们的心灵。

1.3 洞石

桂林乡间的洞奇石美,千姿百态,瑰丽壮观,鬼斧神工。洞奇、石美是桂林的“四绝”中的两绝。桂林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位于桂林西北郊的的一些岩洞路线迂回曲折,洞内色彩缤纷的钟乳石、石乳、石柱、石幔和石花,构成了众多五光十色的景物,美不胜收。

1.4 少数民族文化

以桂林市为中心,辐射到周边的12个县,浩瀚森林的苍翠葱郁,峰峦幽谷的神奇险峻,溪流瀑布的细泉奔腾,高山梯田的层层碧绿,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10多个少数民族文化,无不对世界各国旅游者充满着神奇的诱惑。众多的少数民族节日,如四月初的龙胜红衣节、侗族花炮节、瑶族禁风节、壮族三月三、恭城桃花节等盛大节日也吸引着不少游客。这些都形成了独特的桂林人文景观文化。此外,桂林市少数民族村寨的建筑也风格奇异,坡前涧边的楼寨,红墙青瓦,颇具美感;风雨桥、吊脚楼依山傍水,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自然协调,同时也将传统建筑思想精华融会其中,颇具观赏价值。

2 网络信息文化与桂林市的农业旅游文化的融合策略

2.1 成熟社区

桂林的旅游文化远不止“桂林市周边农业旅游文化略影”中提到的,那些是经过桂林市各界及旅游文化专业人士和桂林市人民长期努力,并经过时间和岁月洗礼已经成熟的旅游文化,这些旅游文化均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传播,为众多热爱桂林旅游文化的人们所熟知[1]。

2.2 不成熟的农业旅游社区

此外,还有许多在桂林工作生活多年的人都未曾去过并欣赏到的美丽“无名”的农村地区的美丽景色:有些景色是去过的朋友介绍的;有的是在旅友微信朋友圈中看到的,让人们发自内心地感叹风景如画[2]。

网络信息文化平台可以让热爱桂林旅游文化人士很集中地将这些新发现的景点在桂林旅游信息文化平台上,让从事旅游行业的专业人士进行开发,对弘扬桂林旅游文化和快速发展桂林农业旅游事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旅游文化的资源共享。

另外,也可以开设在线旅游企业网,通过资源共享来扩展价值空间。每一个专业人士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旅友不断发掘原始景点,专业人士组织开发,可以缩短开发的周期[3]。

2.3 融合策略

一个被旅友们无意发现的原始村景点,为专业人士组织开发后,可以在桂林市网络媒介和平台上做宣传。全球化是信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前任何形态的文化因地理障碍造成的交流障碍是不可克服的,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地理障碍已经不再成榻涣鞯恼习,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地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文化,信息文化将是全球性的,或具有全球性的。将其应用在桂林市旅游文化宣传中,是一种很好的工具。通过这样的宣传,让桂林新的旅游景点像醇香的美酒,飘荡在世界各国那些渴望在旅游中领略到美好的旅游者中间,让他们少走弯路,同时也为桂林市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3 桂林市乡土旅游社区文化与信息文化融合的教育培训

3.1 桂林市乡土旅游社区文化适应性

许多新发现的景点多在桂林市郊县的区域。随着旅游的发展,大量旅游者进入乡土农业旅游景区,可能面临较复杂的文化适应过程,景区文化也面临着变迁与发展的问题。旅游文化与互联网信息文化的融合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这是文化融合的适应性问题。教育培训可以加大这种文化融合的适应度。

由于桂林市乡土旅游社区文化与旅游者源区域某些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要增加桂林市乡土旅游文化向旅游者本土文化区域的延伸度和融合度,这样从业人员能真正与旅游者做让其感兴趣的沟通和交流,让非本土旅游者有宾至如归的温暖情怀[4]。

但是,距离以及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让景区从业人员无法在短期内寻找到旅游者的兴趣爱好点,这就得借助于信息文化平台。

3.2 乡土旅游社区文化与信息文化融合的教育培训

在职培训机构在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上要多考虑这些问题,使得乡土社区从业人员在经过培训后,可以灵活地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络,收集和整理来自世界各国旅游爱好者的习惯、风俗和民情,有的放矢地将这些异地文化融合在乡土社区的旅游服务中。这样旅游者既能领略到本地奇异美妙的风土人情和绝妙的景观,又能在异地体会到家乡的温暖[5]。

而旅游院校可以考虑开设一些专业,比如旅游计算机应用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后可以走进乡土社区,特别是来自这些社区的学生。这些毕业生可以为地方旅游从业人员建立旅游文化网站,并对其进行维护,及时更新网页信息,加强对从业人员在旅游淡季计算机知识的培训,比如办公软件结合社区旅游管理的应用、摄影作品的计算机图象处理、数据的搜索和筛选、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等等。

这样乡土社区旅游工作人员就可以灵活地使用计算机进行日常的旅游资料报表及数据的整理,游客数据库的建立,也可以熟练地将日常生活中拍摄到的美丽乡土风光、民俗照片,经过系列计算机图象软件的技术处理,到旅游文化网站上,让旅游文化网站更加精彩、生动;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有效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图表创建等工作;可以旅游服务的项目、线路、价目等。

网站负责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地更新网络旅游信息服务内容,及时地将网络信息沟通平台的生动性、实效性及互动效果加以完善。

这些工作的原始资料都来自社区旅游工作人员。这样可以减轻网站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数据的原始性和质量也得到很好的保证,更利于旅游者和从业人员的沟通。

同时,网站工作人员还可以信息,将当地农民的土特产拿到网络上销售,那么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样可以融入到桂林市乡土旅游社区中。旅游电子商务信息文化既可以富裕地方农民,也为桂林市的土特产做了很好的宣传,使桂林的乡土旅游文化与信息文化真正地融合在一起。数据后台资料的建立还可以为桂林市旅游文化发展提供很多有用的数据资源,以供给学者和专家们共享。

当然由于信息网络的结构是开放的和高度自组织的,在这种开放的技术环境中人们可以在网上随时随地地以匿名的方式浏览各种信息发表各种看法,这为信息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因此,在信息获取的同时,要注意在培训过程中加强对本土旅游从业人员的自治性、自律性的教育。

3.3 需要考虑的问题

总之,在实现旅游社区文化与旅游信息文化的融合的培训过程中,同时要考虑几个问题:第一,网站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问题;第二,乡土社区旅游从业人员的计算机网络使用技能的培训问题;第三,各国本土文化的收集、、筛选、组织;第四,自治性、自律性的教育问题。

4 桂林市旅游文化与信息文化交融的具体个案

4.1 红岩村个案

很多年前的一次节假日,单位组织旅游,去了一个叫红岩村的地方,这样的一个不知名的景点带给旅游者有关美丽的震撼却是惊人的。

红岩村的景色让旅游者从内心读到一种震撼心灵的美丽。透明的溪流映着山石的红色,配上山中的翠绿,堪称人间仙境。但是互联网上有关红岩村旅游的广告介绍却很少。多年过去了,除了记得那里很美,山石是红色的,水很清澈,树很奇特,却始终没有再去。因为这个地方的旅游文化与信息文化融合不够。

若能经常在互联网络上看到红岩村美丽的景色,回忆会让旅游者再次关注红岩村,从另外的角度观赏其独特的美丽,那么作为旅游者,定会再去;如果有专人为这些美丽的树木景观撰写出独特而让人回味的文字,那么作为旅游者,知道红岩村还有许多更深层的文化信息的时候,就一定能激发再去的愿望。这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也许现在红岩村有了很大的改观。

4.2 古东瀑布个案

另外的一个地方是位于桂林灵川郊外的古东瀑布。这个景区水路爬瀑布是一种创新和特色,是激发旅游者再去的诱因。

第一次去,没有走水路,下山时见到那些台阶上用桂林方言书写的文字,当时未能细细品味。如果了解了桂林方言,知道了很多与方言相关的让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就会想再去细细品读和玩味。

第二次去,体会到了走水路的乐趣,知道了古东是最好的避暑旅游点,同时也细细阅读了那些石阶上的桂林方言,让人开怀、舒心。

第三次去,是带东北的大学同学去的,做了一回开心的全程导游,也为同学解释并用桂林话阅读了那里的文字,讲述了从互联网上搜寻来的典故。走水路的快乐不用提,桂林的方言和板路带给的感觉也是愉悦的,一起回忆起在哈尔滨上大学时来自不同地域同学的方言和笑话。

从那以后,每次在互联网络上看到古东瀑布的宣传,就想起那些有趣味的桂林方言,还有爬瀑布带来的乐趣。网络信息文化和旅游文化如果融合得好,可以为景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

其实红岩村和古东瀑布比起来,红岩村的景色更新奇更独特,古东实际上就一个瀑布群,全国的瀑布很多,大同小异。但是创新和善于使用信息文化与旅游文化的融合为古东带来了很多的收益。

5 结语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其实桂林周边许多农村社区的风景都有独特的韵味。之所以看这个风景比那个风景更美,是因为看惯了本地风景,当发现有不同于原来欣赏过的风景特色和其他的内涵,会觉得这个风景比那个风景更美。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把网络信息文化和桂林农业旅游文化进行完美的融合,使桂林市和郊县的每个成熟或者待挖掘的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在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上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应用的普及,借助于网络信息文化的平台加以独特的宣传,让世界各国有不同审美需求的旅行者选择自己的旅游需求,在其过程中感受独特、温暖的情怀并留下舒心的记忆是最重要的。网络信息文化植入桂林农业旅游社区实现起来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6 参考文献

[1] 肖建中.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2] 赵建华.农业多元价值导向下郑州城郊宜农社区发展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3] 梁伟军.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第3篇:文旅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三峡库区旅游产业优势发展思路

长江三峡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与“丝绸之路”一道最早向世界旅游市场推出的两条黄金旅游线。随着185米高的三峡大坝全面建成、156米水位蓄水的实现和90%以上库区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完成,库区工作重心开始由“移得出”的安居阶段,向“稳得住,能致富”的乐业阶段转移。乐业必先就业,就业必先有业。因此,选择什么样的产业来培育和发展,是解决库区产业空虚和移民就业难的关键。

三峡旅游业发展的五大特点

产品具有明显的组合性。三峡旅游是以水路为通道、游船为载体、景区为依托、码头为衔接的“串珠式”跨省长线旅游组合产品,在经营上表现为游船、景区、旅行社三大经营主体缺一不可的“三位一体”产品联袂经营组合,旅游成本和协调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客源具有明显的团体性。三峡旅游客源80%-90%是通过旅行社组团或其它有组织的旅游,团队旅游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游览具有明显的集中性。受缩减航期以降低成本并力保白天游览和观赏沿江景区及景色的双重约束,使游船发航时间、抵达各景区或观景精华段的时间相对集中,“船到人爆满,船离景区空”的集中消费特点突出。

发展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三峡旅游发展与三峡工程的建设阶段紧密相连,1992年三峡工程上马,1997年大江截流以及2002年导流明渠截流等轰动效应的历史性时刻,引发了三峡旅游的三次高峰和其间的三次低谷,呈现出约五年一个周期的“波浪式”发展特点。

经营具有明显的竞争性。一是“异质竞争”,主要表现为全程长线游(库+峡+坝)与短程精华游(宜-奉-宜)的竞争;二是“同质竞争”,主要表现为游客及经营者对同类型景点选择的首位性竞争。

三峡成库后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变化

旅游资源新变化。三峡成库后,险急峡江被“高峡平湖”所取代,江面开阔,两岸景点与江岸距离缩短,两侧支流回灌延伸,使三峡腹地的可进入得以改善。总体而论,成库后三峡景观的整体格局变化不大。

旅游交通新调整。由江河到湖泊的变化,使上、下水概念淡化,顺江而下的单向游,让位于由重庆、宜昌双向进出的往复游;传统的“船上住、水上看、登岸游”的以旅带游模式,随着通航条件、旅游吸引物开发和陆路交通的改善而日趋多元化,多口进出的格局将逐步形成,水路客运旅游化突出。

旅游方式新转变。一线贯通的单一游船观光游览型产品,将向以游船观光游览为主,集休闲度假、会议商务、修学体验、科考探险等于一体的复合型产品的转变;游程统一包价、长线高价耗时、全程封闭的被动接受式消费,将向游程自主选择、分段灵活计价、全程开放的互动式消费转变。

三峡库区旅游业发展基本思路

(一)树立核心概念在“峡”、开发重点在“湖”、经营关键在“船”的总体发展思路

核心概念在“峡”。在成库后长江三峡呈现出“坝、峡、湖(库)”共存一体的格局中,“峡”始终是三峡旅游必须全力维护的核心本质性概念,而“坝”、“湖(库)”则是附着在“峡”之上的派生从属概念。任何对“峡”概念的动摇或淡化,都将对三峡旅游业造成致命性冲击。

开发重点在“湖”。应将成库后峡湖串珠的“高峡平湖”的开发重点放在“湖”上。“湖区”具备比“峡区”更为优良的项目开发立地条件和比“坝区”相对宽松的开发政策约束;“湖区”大量历史文化积淀和集中配置的经济社会基础,可为开发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相关配套服务;开敞的“湖区”可为游人提供水面和环湖游娱空间,也利于旅游产业化运作和规模化经营。

经营关键在“船”。游览大江峡谷的最主要方式是游船。游船既是“以线串点”统揽三峡旅游的重要纽带,也是有效整合三峡旅游各经营业主的基本平台,更是亲水性峡谷旅游的首选载体。因此,不能用以交通功能为主、实现旅客由甲地到乙地空间位移的普通客船简单替代以旅游功能为主的旅游船,而应按照“交通工具+流动宾馆+旅游吸引物”三位一体的要求,设计、开发并经营好三峡旅游船。

(二)加快构建“一轴贯通,两极辐射,三区协调,腹地延伸”的发展总体格局

“一轴贯通”。以长江为主线,以游船(艇)为流动载体,以沿江各传统或新兴旅游景点及城镇为游览对象和接待服务单元,精心打造长江三峡这一世界级内河游船旅游精品线路,形成由重庆主城至宜昌的长江三峡黄金旅游主轴。

“两极辐射”。重点强化重庆主城起止极和宜昌起止极的游客集散辐射功能和综合接待服务能力,以及与三峡旅游差异化互补的都市旅游目的地建设,强化东西两大起止极的“三峡门户”概念。

“三区协调”。在“大三峡”品牌统筹下,加快长江三峡“大坝区”、“峡江区”和“平湖区”重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加强产品整体宣传、市场拓展及运营的整体协调力度,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流、产品互补的跨区联动和共赢。

“腹地延伸”。沿主轴两侧支流和交通干线向南北两翼腹地延伸拓展,加快开发南北两翼的“绝品”旅游资源,全面拉动三峡腹地旅游产业发展。

(三)协调水面、岸线、景点、腹地、城镇等的关系

做好水面文章。成库后的“高峡平湖”,是三峡库区的首位资源和发展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涉水经济的巨型载体。应把加快适应新三峡旅游的新型游船(艇)研制和引进、搞好平湖水面和各峡谷水面的分类利用,以及强化湖(江)中主要岛屿的规划开发,作为水面旅游开发的重点。

做好岸线的文章。重点是强化沿江旅游中心枢纽、集散结点和景点登岸三级旅游专用码头体系,以及码头通往景区的连接公路及其周边环境建设,从根本上改善落后现状;同时要切实加强对沿江具备旅游开发潜力的优质岸线资源及新形成的港湾资源的规划控制和前瞻性预留。

做好两岸景点的文章。要重点强化三峡库区传统品牌景点的提档升级和新兴优质旅游景区的开发,加快策划“高峡平湖”概念的核心组合景区,丰富和完善三峡旅游产品。

做好三峡腹地的文章。要加快分布于三峡两侧腹地众多“养在深闺”的优质旅游资源开发步伐。重点是沿支流回溯水道和新增陆路交通干道,对可进入较好的特色旅游新品景区进行建设,带动腹地旅游发展,增强三峡旅游发展后劲。

做好滨江旅游城镇的文章。围绕游客辐射集散、接待服务、信息资讯、购物娱乐、文化展示等功能,强化重庆主城和宜昌起止极、涪陵和万州旅游集散结点城市,以及沿江特色旅游县城三级城镇体系的建设。

(四)积极探索和创新三峡旅游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统筹协调机制

积极争取国家将三峡库区命名为集生态示范、扶贫开发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国家级生态旅游经济特区”,组建由重庆、湖北和三峡总公司三方参与的经济共同体及管理协调机构。以此为平台,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和相关发展要素,积极探索和创新跨区域旅游合作的管理体制、开发模式和运行机制。

要扩大开放。在确保国家安全与保护库区生态的前提下,全面开放库区外资利用,鼓励、引进和促成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入驻库区投资开发旅游业,培育库区旅游龙头企业。

加大政府导向性投入。将库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库区产业发展基金投资补助范围,加大国家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库区重点旅游项目的导向性投入比例和旅游国债资金对库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倾斜力度,实施支持鼓励三峡库区移民从事旅游业的积极财政政策。

强化宣传促销。围绕“高峡平湖”整体品牌形象的策划,精心提炼“壮美三峡、生态三峡、人文三峡、传奇三峡”的旅游主题,把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整体形象宣传和企业主体的赢利性旅游产品推介结合起来,全力塑造长江三峡旅游整体形象。

规范管理。重点整顿和规范三峡旅游市场,推进地方旅游立法、管理规范和相关标准建设,加强对三峡旅游市场价格的监管力度,对游客的消费选择进行市场导向。

参考文献:

第4篇:文旅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摘要:遵义土司文化以其军事城堡的海龙囤,南宋雕刻艺术代表的杨粲墓,蕴含深邃土司文化的遵义老城与杨氏墓葬群,体现出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再加之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文化价值高、艺术观赏价值强等优势,正以其神秘感吸引着众多的人们,故应采取加强保护、突出特色、制定科学的开发与利用方案、组建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分期开发客源市场、结合其它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等旅游开发措施来进一步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遵义古称播州,自唐贞观十二年置播州始,至明万历二十八年止,共延续了961年,于公元876年设置播州宣慰使,从而开始了遵义土的司文化时期。杨氏对播州的统辖始于杨端,止于杨应龙,长达725年。虽然土司制度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都曾经实施过,土司文化也非遵义所独有,但由于播州一直是杨氏家族世袭统治,所以“播州”史亦是杨氏家族统治播州的历史。加之杨氏先祖杨端自中原入播,大力推行汉文化,以孔儒思想教化人民,促进了民族间的进一步融合,留下了海龙囤、杨粲墓、播州城等许多特有的、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迹。而今,土司文化正以其稀缺性和神秘性吸引着更多人的关注,重新审视和挖掘这种文化的差异性、独特性,释放其蕴含的巨大吸引力,形成重要的旅游产品,是提升遵义旅游层次和吸引力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一、遵义的土司文化旅游资源

1.中国中世纪军事城堡——海龙囤。海龙囤位于遵义县太平乡龙岩山东部,又名龙岩囤,仅山后一线仄径可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杨氏先祖利用其地理,在宽约5公里的山顶上围筑土城、月城三重,建楼房、仓库、水牢于其间。囤前设铜柱、铁柱、飞龙、飞凤、朝天、万安等九关,各关之间以护墙相连,随山势绵延十余里,气势恢宏。除囤前遗址,还有囤顶朝天关、飞凤关、宋代老王宫、明代新王宫、采石场、绣花楼等遗址,囤后有环山而立的土城和月城、从高到低组成三道关口的万安关、西关、后关三座城门,此外,囤周围还有养马场、校场坝等遗址,是研究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和关隘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

2.杨粲墓。杨粲墓位于遵义市东南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系宋代白锦堡,后为播州杨氏墓地,史称冉家林,后又因杨粲墓规模宏大为境内所未见,而被时人称之为皇坟嘴。该墓建于南宋淳佑年间(1241—1252年)是南宋播州安抚使杨粲夫妇合葬的一座大型石室墓穴,墓室内遍雕文官武士、人物花卉、龙床龙椅,雕工精湛,栩栩如生,被誉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有较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3.遵义老城。公元1176年,即南宋淳熙三年,播州第十二代世袭土司杨轸将行政中枢(土司府衙)从穆家川南面约20华里处的白锦堡(今遵义县南白镇)迁到穆家川(遵义老城)后,遵义老城就开始成为了黔北的政治文化中心,至今也有830余年历史。古老的遵义城留下了许多历史的积淀,当年的标志性建筑有三街六巷九狮子,三街即梧桐街、杨柳街、朝天街;六巷为捞沙巷、狗头巷、尚家巷、何家巷、姚家巷、丁家巷。当时老城的建筑门口能摆有大石狮子就是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土司衙门、庙宇,均有石狮相配,但老城玉皇观不知什么原因却独缺一只石狮子,所以有九狮子的说法。

4.杨氏墓葬群。高坪杨氏墓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坪镇鸣庄村,距210国道0.5公里,有小路直通墓地。高坪杨氏墓群即播州土司杨氏家族灵魂憩息之地,分别为播州土官十五世杨文,二十一世杨升,二十二世杨纲,二十四世杨爱及其妻妾子女分室合葬墓,墓群规模宏大,雕刻精湛,经历了平播战争的烟熏火燎,也遭受过无数盗贼的洗劫,几百年地形变迁、至今古墓群石构建筑未变形走样,保存完好。杨氏墓群,除了四组墓葬外,还有许多小墓,均为播州杨氏子孙的茔冢,是贵州最大的土司墓葬。

二、遵义土司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吸引物配套性好、品位高。贵州独有的亚热带温湿气候为遵义文化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休闲、娱乐、度假等旅游项目。土司文化聚居区大都位于遵义市近郊,如城东南皇坟嘴有南宋播州安抚史杨粲夫妇合葬的大型石穴墓室,北郊有明万历年间播州土司杨应龙的军事要塞“海龙囤”,均与210国道、贵遵高等级公路和遵崇高等级公路毗邻,为省内外,国内外游客由遵义市进入土司文化区,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另外,土司文化大部分聚居区内都有规模宏大的古代城堡建筑群、清新秀丽的森林、险峻雄奇的高山峡谷、飞珠溅玉的溪流瀑布、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等,形成独特的彼此相邻、相对集中的难得综合景观。再加之海龙囤与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粲墓,共同构成黔北旅游观光游览线,以走向胜利里程碑的娄山关战场,朝廷结束土司农奴制的海龙囤战场,集中展现播州中世纪文化的精髓和革命纪念体系的精华,构成复合值极高的古今战场游览线。

2.历史文化价值高。播州土司历经唐宋元明四朝的历史反映了中央王朝在这一千多年中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和政策,反映了土司制度从起源、形成、发展、完善到最后消亡的整个过程。虽然现存的一些土司文化遗存修建的年代大多是宋、明时期,但却折射出杨氏土司家族在播州地区的统治由盛而衰的整个过程。其土司衙署在我国目前尚存规模较大的同类型古建筑遗址中,历史最悠久、传承历史时间最长,对研究古代播州社会生活、政治制度,乃至中国历史是重要的资料来源之一。因此,对这一文化遗存进行研究、保护和开发,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3.艺术观赏价值强。尽管杨氏土司文化遗存的空间位置、建筑规模、建造时间以及艺术特点不尽相同,但它们无不将自然赋予遵义的有利地形、地势利用到极致。所不同的是,海龙囤山势虽险,山顶却平整开阔,方圆10公里的地面可容数10万人居住,历经战火洗礼和400年的风雨侵蚀,部分建筑已损毁,只存遗址,但仍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而杨粲墓所在地——皇坟嘴面积不到1公里,峰高也不及海龙囤的1/10,虽不及海龙囤壮观宏伟,却以其巧妙的布局和技艺精湛的石刻艺术珍品闻名,被称之为“地下宫殿”,墓中出土的约101件精美石刻,是宋代雕刻艺术的珍贵遗存,其中不少人物肖像更是技法纯熟,在刻画技法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成为我国雕塑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4.科学考察价值突出。遵义土司文化是研究土司制度、杨氏家族历史和宋代雕刻艺术和建筑艺术的活材料。土司制度作为在我国历史上存在过的一种制度,不仅历史悠久,实施面广,而且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央王朝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因而一直以来都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资料欠缺。而杨粲墓、海龙囤、杨氏的古墓群、杨氏庄园、家庙等土司文化遗存的陆续发掘,为我们提供了活生生的历史物质生活文化资料、建筑雕刻艺术资料、战争防御军事资料。尤其是海龙囤外的《骤骑将军小谕龙岩囤严禁碑》、杨粲墓中出土的精美石雕、镇墓石、墓碑、墓志、买地券,杨氏墓葬群中出土的《杨文神道碑》等文物,对于研究土司制度、杨氏家族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关系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5.拥有较高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遵义海龙囤战役,曾被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次战争”之中、确曾

改变了贵州版图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其遗址被专家誉为“中国中世纪最大的军事堡垒”,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贵州最大的“战争博物馆”,具有一定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如果配之以其他旅游设施,必将成为贵州文化旅游的一个圣地。田、宋、安、杨四大土司的统治围绕涵盖整个贵州,时间长达数百年与1600年不等,自唐末至明末,统治播州的杨氏土司家族,是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后,西南地区落后社会制度的重要代表。所以,土司文化开发应作为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个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对遵义土司文化进行旅游开发的建议

1.加强保护是前提。对土司文化古遗迹,应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把保护放在首位,大力宣传文物保护的重大意义,要多向群众,特别是向领导宣传,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形成群众关心文物,领导重视文物,人人爱惜文物的社会风尚,防止一切可能毁坏行为,做好文物保护管理部门保管室、陈列室、资料室、办公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而组建遵义市博物馆,在博物馆内设立考古研究机构,文物保护研究机构,以提高对全市文物工作的考古发掘能力、提高文物鉴定水平、文物保护研究水平、古建维修设计水平,多方筹措资金,做好文物抢救维修,修新如旧,恢复原有风貌,保证文物的永续保存和永续利用。同时,建立馆(所)藏文物档案,加强文物藏品管理,做好馆藏文物的保护陈列展示工作,在大力作好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永续发展。

2.突出遵义土司文化的特色。杨粲墓最大的特色是在墓内外分布着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的石刻装饰,雕刻技法以高、低浮雕为主,有的细部还彩绘贴金,现虽已大部剥蚀,但仍可依稀辨出当年的豪华气派。娄山关最具特色的是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海龙囤作为“平播之战”的主战场,随着杨氏土司统治的终结,尘埃落定,失去了昔日风采。400多年来,这座堪称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司囤堡建筑,默默无闻地静卧于龙岩山上。当前,对于土司文化旅游来说迫在眉睫的是在保护好杨粲墓、海龙囤等历史遗迹的前提下,打造播州土司文化品牌,突出与其他地区的不同点,打造其最具特色的独特性,实现遵义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唯我独有”的土司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3.制定科学的遵义土司文化开发和利用的方案。按主次轻重,统一规划,分期逐步开发、建设和发展。向土司文化开发较好省份取经,征询土司文化开发的建议及意见,组织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遵义土司文化开发和利用的方案,深度挖掘土司文化的文化内涵,打造土司文化品牌。如应充分发挥海龙囤中世纪军事城堡景区距遵义市中心近、交通方便、区域位置优越的优势,突出中世纪军事古城堡景观罕见的特点,以观光游览、科学考察、休闲避暑为重点,在保护的前提下逐步开发风景资源,带动遵义市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土特产加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等相关产业的综合发展,力求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4.组建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由于面对相关行业和部门间诸多因素的制约,用组建旅管委这个既协调议事,又具有半政府职能的机构去对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和管理,将收到阶段性的统筹效应。当各相关行业内部结构调整初步完成,全社会初步实现资源重组,发展旅游的社会合力初步形成,旅游业发展进入支柱型产业阶段后,管理委员会就应遵循市场规律,逐步减少行政干预,转而采用经济的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5.分期开发客源市场。土司文化景区景观独特、类型丰富,有鲜明的特色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在国内可以独树一帜,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旅游都有较大的吸引力。开发前期,可以遵义市、贵阳、重庆为第一客源市场。待景区建设逐步完善后,还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客源地组团游览,也可以通过与各大旅行社联营,组织到大西南地区的团队,到海龙囤游览开辟广西、广东、上海、成都等城市为第二客源市场。最后,还可吸引日本、韩国等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渊源很深国家的游客到海龙囤品味古代播州的历史,遗址的奇特。中国古代城堡的神秘感,战争遗址的宏大气魄和丰富内涵会产生很强的感召力,能够吸引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海外游客。

6.结合其他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在对土司文化自身进行开发,做好杨粲墓、海龙囤等播州历史遗迹的保护利用,打造播州土司文化牌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文化品牌、酒文化品牌、尹珍文化品牌、抗战文化品牌、沙滩文化牌,以及茶文化品牌等工作,发挥土司文化的特色作用,将其纳入旅游规划和旅游线路中,形成以文化为核心的遵义特色文化旅游圈。以此来增加旅游商品多样性和丰富性,吸引更多游客来遵义旅游,改变遵义旅游主靠门票收入的现状,增加游客的消费,解决遵义留不下客的遗留问题,使遵义旅游更快更好的发展。

7.加大土司文化的宣传力度,增加市场识别力。以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便成为旅游宣传的最终目标和努力方向,以人文关怀为准绳,产品质量为保证,优质服务为手段,商业获利和旅游长足发展为目标,加强宣传推介力度,采取创作土司风情系列节目、编纂土司文化读物、出版专述遵义土司文化书籍、发表土司文化专刊、绘制杨氏20任土司油画等渠道来宣传自己的文化品牌,特别要重视对包括雕塑、宣传广告的布置要到位等为内容的城区内宣传,全面提升土司文化旅游的知名度,让客人感受到遵义优秀旅游城市的氛围。比如,可强化杨粲墓雕刻艺术的宣传,其内外分布着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的人物、动物、花草、器物五类石刻装饰,其中的“野鹿衔芝”、“凤穿葡萄”、“双狮戏球”、“侍女启门”等浮雕均构思巧妙、雕工精美,极富生活气息,是发展地区精美雕刻艺术的写照。而仿木构建筑,门窗户壁、梁柱斗拱均为当时建筑格局的两室六座壁龛,又为现代人追求独特建筑装潢提供了极大的参考实物。

参考文献:

[1]况红玲.开发利用遵义土司文化[J].四川烹饪学院学报,2005:3-8.

[2]吕虹.遵义海龙囤军事城堡保护与开发的研究[R].贵州:贵州省图书馆,2001:41-42.

第5篇:文旅产业研究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一)县情简介

**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县”)是****市郊区县,距**主城78公里,地处**、曲靖、红河、文山四地州(市)交汇面上,是滇东南及广东、广西等沿海地区进入**的门户,也是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入境我国的重要通道,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县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42.4%,无重工业和污染性工业,空气清新,天高云淡,水源丰富,水质清纯,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基础条件日趋完善,是最适宜人居住的地方。全县国土面积1717平方公里,辖8乡2镇,88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4%),主产水稻、玉米、烤烟、畜产品、果品和食用菌等,有丰富的大理石、烟煤、铁、铝、锌、磷等矿产,是全国烤烟基地县、全国奶山羊基地县,也是**47个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10个文化产业特色县和**40个旅游城市发展试点县之一。**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风景名胜区是我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4A级景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和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彝族撒尼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与神奇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吸引着众多远方的客人。200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41元,接待游客209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6亿元,综合收入4.5亿元。

(二)市政基础设施现状

建国初期,**县城面积为0.2平方公里,经过40年的发展,到“七五”末,扩大到1.2平方公里,年均增0.03平方公里;“八五”以来,到“九五”末扩展为2.4平方公里。近5年来的**县城得到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得到改善。2001年以来,城市供水:**第二自来水厂(乃古**)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县城自来水厂完成无阀过滤改造工程,日净化水量达10000立方米,年供水量为350万立方米,供水普及率达98%,供水管道长39公里。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投入5400多万元,完成了巴江河污染治理一期工程1965米的河道治理,县城排水管道总长达53.52千米。城市供气:现有总容量为五百立方米的供气站1家,燃气经营点16家。城市垃圾处理: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新建垃圾处理场1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填埋场设计垃圾处理80吨/日,现实际日处理垃圾为60吨/日。市政道路:投入1000多万元,**南路延长线1.03公里建成通车;东城区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配套,招商引资,1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初具规模,新增城市道路33条,扩建面积13.02万平方米,全长15.26千米;**中路(县城段)改造工程于2005年4月底完工使用,现县城城市道路总里程达26.76公里。照明:新增路灯126盏,现县城城市路灯有1072盏。园林:2003年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了25443平方米双龙公园改扩建一、二期工程,巴江河沿滨绿化也相继建成,2001年以来绿化面积总共增加544.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达39公顷,绿地面积达37公倾,绿化覆盖率达26%,绿地率达23.9%,人均占有公共绿地达14.35平方米。新建房屋建筑面积89.6万平方米,总投资62300.86万元,建成区面积达3.839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16.4%。

(三)城市管理

1.不断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为城市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执法依据。结合**县工作实际,吸取先进管理经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出台了《**彝族自治县城镇建设管理规定》、《**彝族自治县城镇规划区内居民自建住宅及其他建筑物管理规定》、《**彝族自治县城市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规定、办法,切实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创新工作举措,强化城市管理,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城市建设的有序性、市容市貌的良好性。一是按照“一书两证”的审批制度,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审批制度,依法审批规划、用地及报建等各项手续,强化城市规划、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2001年以来,共办理《项目选址意见书》113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00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72项、《施工许可证》124项、《规划验收合格证》82件;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文件政策性审查100套。同时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对建设工程项目逐项登记,实施跟踪监督管理,对违反规划乱搭乱建行为严厉查处,确保总体规划的严肃性。二是整顿规范建筑有形市场,逐步健全了招投标管理制度,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强化招投标监督,建筑市场规范有序。三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房地产管理,提高设计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有效控制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四是规范劳务市场交易,加强占道经营管理,强化背街背巷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全面整顿和改善市容市貌。

3.市政公用设施管理、运营改革与探索

我县供水、电力、电信等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已改制为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按照市场规律发展,减轻了财政负担,进一步增强了市政公用行业的活力。我县现有自来水公司2家、城市公共交通公司1家、房地产公司2家,都属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已全部按市场化运作;现城市供水、城市公共交通、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等走入了市场化管理。县房地产开发公司通过积极探索,将与市场接轨,改造为股份制公司,增强市场竞争力。

市政道路管养、路灯照明、园林绿化养护、环境卫生管理等市政基础设施,由县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管理费用支出主要由县级财政承担。

(四)总体评价

近五年来,规划编制水平得到提高,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逐步强化,城市主要道路宽敞亮丽,东城区建设初具规模,双龙公园改扩建美化了环境,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建筑拔地而起,街道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干净整洁,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面积达3.839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16.4%,为建设现代化的旅游城市,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现代化城市发展战略实施情况

(一)战略目标与规划

新世纪之初,我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等,为**县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云南实施现代新**城市发展战略,为**建设现代化城市带来了直接的发展机遇。我县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初步确定了加快建设**旅游小城镇,逐步建成**生态旅游城市的目标,就是用30年左右的时间,以创建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为指针,以旅游产业发展为依托,按照旅游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生态旅游城市三个层次的理念,实施“一路三区”工程,加快**古城、鹿阜古镇、长湖镇等旅游小城镇建设,实现旅游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逐步形成具有石头特色、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和旅游特色,生态环境优质,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和谐,城市服务功能完善,旅游业发达的“一河三片”块状式的生态旅游城市,成为面向滇中、滇东、滇东南四地州市的交通小枢纽、旅游经济小中心和民族文化小中心。

实现这一总体目标,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思路稳步推进,即依托和服务**旅游大产业的发展,以改造鹿阜古镇、建设**古城、长湖镇等为重点的**旅游小城镇为基础和重点,以点带面,以路连片,逐步形成以**大道为骨架的**路城镇经济带和以九石阿旅游专线为骨架的阿诗玛民族文化经济带两个县域经济的经济带,最终建成**生态旅游城市。预计其主要经济社会含量达到:地区生产总值30年平均递增率达到8.5%,203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5亿元(2000年价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万元(约4000美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15%,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于55%,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恩格尔系数低于40%,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2岁,绿化覆盖率50%,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到2035年,城市面积60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50%,城市人口20万人(常住人口8~10万人),建成生态物种多样,人居环境优良,城市经济繁荣,旅游主导产业高度发达,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最好的生态旅游城市,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范围包括鹿阜古镇、**古城、长湖镇、北大村镇、板桥镇等七个小城镇。

按照建“生态旅游城市”的阶段要求,注重发挥超前意识,精品意识,高标准,高规格,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方案调整》、《**现代化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初稿)》、《**中路沿线总体规划》、《**中路控制性规划》、《**县城新区(立交桥至小乐台旧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双龙公园扩建修建性详细规划》、《大屯片区控制性详规》、《东山建材市场修建性详规》、《大屯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兴达商贸交易市场修建性详规》、《南部停车场的规划设计方案》,初步完成了阿诗玛东路亮化美化改造工程的规划设计。同时,编制10个集镇建设、8个乡域建设总体规划,累计编制调整完善建设规划7个,为城乡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

(二)战略实施情况

1.一路——**中路

**中路总体规划北起**镇,南至县城立交桥,东西根据实际地形,以**中路两侧各400米至2000米,北接**旅游服务区南区,东临县城东城区、西部为生态工业集中区。总规控制面积18.8平方公里,控详规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控详规涉及**中路沿线的小乐台旧、大坝村、沙地、大坡场、堡子、白龙潭、小山沟、大山沟8个村。现状居住总人口11497人,规划人口2.5万人,绿地率不低于42%。**中路设计总长10.9公里,计划投资5.07亿元,于2006年完成。为使该项目顺利实施,成立了**中路扩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工程建设指挥部。完成《项目建议书》,并经昆发改能交[2005]226号文件审批通过,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审定,完成《**彝族自治县**中路征地拆迁办法》(试拟方案),正在上报省、市相关部门办理,按基建程序组织有关部门对**中路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正在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等手续,正在进行外业测设工作。近期已开展征地拆迁工作,第一期工程建设已经启动。

2.三区

(1)县城东城区

东城区位于**县城东部,与县城建成区紧接,近期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中期规划2.4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以居住、商贸、娱乐为主,城市功能软、硬件建设达到生态旅游城市标准,成为**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的示范区。按照经营城市的路子,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配套,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的原则,依据控制性、修建性详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项目5项,新增城市道路33条,已全部投入使用;投入500多万元完成了市政公共绿化的90%,投入70多万元完成了市政亮化工程的54%,形成白天芳草青青,夜晚火树银花的景观;完成教师经济适用1136套,集体出让小宗土地14280平方米,连片土地开发150亩,现东城区1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初具规模。区内**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天奇医院、**实验学校、**中元堂民族治药厂等重点项目总投资3亿余元,已峻工投入使用。

(2)**旅游服务区

**旅游服务区位于县城东北部、紧接**世界地质公园,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分为北区、中区和南区。按照突出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石头特色的原则,强化旅游服务功能,,完成了总体规划和控制性、修建性详规的编制,启动了服务区中区的全面建设,完成路网建设,电力、电信、给排水、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相继配套;完成了**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和停车场改造;完成大小**景区电网改造和南昆铁路**站至昆石高速公路口景观大道建设;开工建设了昆石高速公路、九石阿旅游专线公路、西石一级公路的环岛工程,阿诗玛文化生态园。力争用3至5年左右时间把**旅游服务区中区建成游客服务休闲度假中心,并以此为载体推动西区、北区和**中路城镇经济带建设,形成休闲度假综合旅游的示范区。

(3)生态工业集中区

生态工业集中区位于县城北部,东至**中路,南接**河公路,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为确保生态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顺利进行,成立了生态工业集中区建设领导小组及生态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下设行政、征地拆迁、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办公室负责有关具体业务。完成了《**县工业强县战略规划》、《**县产业发展纲要——工业》和《工业集中区“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论证工作。将进一步抓住突出发展工业的契机,充分利用我县交通区位、旅游资源、民族文化、劳动力本成低等优势,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多层次、多途径地开展协作,加快集中区的建设,力争下半年完成修建性规划,启动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3.一河——巴江河

按照**现代化城市发展战略,巴江河建设计划通过实施截污、河道整治、岸边园林建设和亮化等工程,首批完成6.39千米河道截污、拓江、驳岸、清淤、蓄水、植被建设工程,并对巴江54.39千米河道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污水20000立方米,使巴江成为集城市排污、疏导、休闲、旅游观光、农田灌溉等功能为一体的岸绿、水清的城市带状公园,景观水面面积30万平方米,绿地率达80%。目前,已投入4500多万元,启动了一期工程,完成河道治理2196.3米、东岸截污廊道工程2055米、西岸截污管道工程1938米和绿化、亮化工程,现已峻工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以开发巴江丽岛小区为主进行综合开发建设。

4.三片

(1)**镇——鹿阜镇片

在东城区、生态工业集中区、旅游服务区建设和巴江河综合治理的基础上,为实现**旅游业二次创业目标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护开发利用我县优秀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开发我县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丰富**旅游内涵,创造**旅游的新亮点,保护、开发和利用鹿阜镇优秀古民居的独特价值。目前已完成了《鹿阜古镇保护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鹿阜古镇保护开发规划编制》(文字草案),与**市景泰房地产开发公司签定了《鹿阜古镇保护开发项目合同》,完成了《鹿阜古镇保护开发示范工程——阿诗玛文化风情园》效果设计,已启动示范点建设。

(2)板桥片

板桥片作为**生态旅游城市的组成部分,主要担负着农副产品加工的功能。目前,按照**现代化城市发展战略,坚持规划先行,深化了城镇规划工作,完成了板桥集镇3.5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的测绘工作,完成了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规编制;完成板桥主街道的改造扩建和桃溪村至青山水泥路的路面建设;完成了乡图书馆、派出所、地税四分局新办公楼的建设。

(3)北大村片

北大村片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发展农副产品集散、旅游服务、特色产业为主的外向型城市片区。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现已完成了北大村集镇总体规划,并通过论证;完成了小寨路的拆迁和修建,小寨路至新商场的排水系统改造、海子路油路面的铺设,以西石公路建设为契机,利用拆迁安置初步形成一条新的城市道路并逐步与**镇连为一体,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九石阿旅游专线沥青路面铺筑通车使用,西石公路全面开工建设,将极大地带动北大村片的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城市规划滞后

旅游、生态、石头、彝族文化的特色内涵还没有充分体现,1994年通过论证的县城总体规划,其大部分指标和内容明显滞后,已不适应城市的发展,县城控制性详规、修建性详规以及电力、通信、给排水等专业规划还没有编制,致使市政配套工程与道路建设难以统一规划,同步施工,影响了城市建设。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

城市规模与世界级风景旅游区不相称,旅游吃、住、行、游、购、娱设施严重不足,游客留不下来,旅游综合收入低,制约着旅游业发展和生态旅游城市建设。

城市建筑风格单一,单体建筑设计起点较低,特色不突出,城区建设品位低、建筑间距小、密度大、容积率高、绿地率低等,影响了居民居住质量。

(三)管理体制不合理

参与城市管理的部门多,各自为政、多头管理、推诿扯皮,只收费、不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监察管理队伍缺乏体制保障和法律地位,综合执法工作难以开展。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园林绿化管养等市场化运作不强。

(四)城镇化水平较低

城镇化只达到16.4%,与全省平均水平28.1%相比差距较大,到2010年,要实现城镇化水平由现在的16.4%提高到30%以上的目标,年均至少要提高2.6个百分点,任务十分艰巨。

(五)建设资金不足

城市建设资金短缺,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城市建设的瓶颈,由于**县财政来源单一,政策性开支大,只能保工资、保机构正常运转,靠自身积累建设资金困难重重。

四、几点建议

实施**现代化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具有石头特色、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特色的**旅游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并积极争取省、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此,提出四点建议:

(一)明确近期建设发展重点

“十一五”期间我县开发建设的重点应为鹿阜古镇、**古城和长湖镇。

1.**古城

**古城位于**风景区入口处,是**风景区的“门面”,规划控制面积7平方公里。其功能定位为突出石头特色、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和旅游特色,面向国际国内市场,集**彝族撒尼历史文化展示、民族风情体验、旅游综合服务、休闲度假、健身美体、会议会展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产业园区及**大旅游文化圈核心区。其建筑风格充分体现彝族文化特色,以低层建筑为主,绿地率不低于42%,建筑色彩与景区环境相协调。

2.鹿阜古镇

鹿阜古镇位于县城鹿阜镇。为继承历史传统,挖掘民族文化,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丰富**旅游内涵,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等方式,重点对老城区重点古建筑加以保护和修复,改造危旧房屋使其成为具有滇中民居建筑特色,为人们提供尽情追忆历史,抚今怀旧的民族文化艺术体验乐园。配之以**人民的母亲河——巴江之秀丽,显现现代化特征的居住、商贸区——县城东区之时尚,为人们提供感受清新气息,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使之成为民族文化小中心,吸引更多的游客留下来。

3.长湖镇

长湖镇位于**风景区长湖风景点,距县城16公里,总人口16000人,其中彝族占92.8%,是全县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拥有彝寨密枝林、联姻林、独石山、彝族土司赵发扎营遗址、法国神父保绿·维亚尔之墓、天主教堂等特色景观,阿诗玛的故乡——阿着底村即在辖区内。在这里民族文化浓郁,生态环境优美,各种文化融合,区位优势明显,九石阿旅游专线公路从长湖边穿过,交通基础条件良好。规划建设用地1500亩,其主街道与九石阿旅游专线公路的联络道即将投入修建,预计2006年上半年峻工,在道路两侧将高标准、高起点、高规格统一规划建设一批彝族特色明显的旅

游、康体、健身、娱乐等设施,使长湖镇成为我省康体休闲度假区、原生态民族文化展示区、彝家乐体验式旅游区,观光型农业示范区。

(二)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加快**城市发展

1.积极争取把**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列入现代新**建设

**是云南为数不多的能够建成世界级景区的县,云南为数不多的交通区位最好的县,云南为数不多的能建设成生态旅游城市的县,拥有自然与文化完美融合的“石头”(**)与“包头”(阿诗玛文化)世界品牌,其发展优势十分明显。今年,在看到我省旅游发展的差距后,省委、省政府发出了旅游学四川的号召,通过考察学习,**与同为世界级景区的四川九寨沟相比,2004年**接待游客209万人次,门票收入1.6亿元,综合收入4.5亿元,九寨沟接待游客194万人次,门票收入2.2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在发展理念、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宣传营销等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特别是吃、住、购、娱基础设施建设,仅九寨天堂建设一项就投入了28亿元,是**10余年建设总投入的近3倍,大投入带来了大产出,使其综合收入达**的3倍以上。2005年9月26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崇勇同志到**调研时指出,**要以建设世界一流景区、打造国际旅游胜地为目标,用新的理念,高品位发展旅游业;以高水平旅游精品,吸引高端游客,从自然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建议县委、县人民政府积极向上争取,力争把**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纳入现代新**建设总体规划,在政策上、资金上争取到省市的大力支持,加快**生态旅游城市建设步伐,为推动**市乃至**旅游业大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硬件。

2.积极争取把鹿阜古镇建设列入**古镇建设项目

鹿阜镇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自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设谈稿县以来,至唐朝定名为撒吕城,后经历朝更名为“路甸”、“路南”至1949年建国以来,一直是**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这里经历过较多特殊的历史事件、有较多的历史文化遗存,诗歌、曲艺、工艺美术、土特名产、风味食品、民俗风情等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传统民居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进一步保护、建设、开发、利用好鹿阜古镇,对于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打造世界旅游精品,拓展**旅游市场,提高旅游综合收入,实现**旅游二次创业目标,建设滇东南彝族文化中心,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旅游倍增计划和建设旅游小镇的战略部署,**县城鹿阜古镇符合我省建设旅游小镇的条件,经过积极进行项目筹备,目前,已由省内综合实力较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保护和开发。建议县委、县人民政府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将**县城——鹿阜古镇列入**旅游小镇建设项目并争取省市给予重点扶持。

3.积极争取省市把旅游商品加工重点项目安排到**县

**民族刺绣品、**卤腐、**乳饼、**民族饰品、**酒、**烟、**面条、**石工艺品等旅游商品生产加工历史悠久、在省内省外享有较高的声誉,而且纯生态制品,对环境无不良影响,生产前景十分好;但由于生产加工经营零散,积累少、规模小,尚未产生应有的效益。因此,建设**生态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生态高效农业、生物制药加工、旅游商品加工研发、轻工产品加工等,为投资商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使其成为**县工业、高科技产业的理想地,成为**县税源培植增长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主要动力源,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基地,形成**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示范区,解决**县缺乏工业支撑、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将对**县建设滇东南旅游中心、交通小中心,促进周边州县旅游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4.加快撤县建市步伐

当今世界经济蓬勃发展,按照经济学和工商企业合作发展中的对等原则,具有强大实力的跨国公司更倾向于愿意与市级以上级别的机构直接对话,并开展业务;对市级以下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机构,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众所周知的原因,则带有成见甚至偏见,影响相互之间的交流、理解、往来、合作。撤县建市,有利于提升**形象、有利于扩大**开放、有利于对外交流、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重大项目引进、有利于加快发展。因此,**县应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在近期启动撤县建市工作,力争三到四年内实现撤县建市。

(三)落实各项措施,为加快发展提供保障

在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重点的基础上,我县要从四个方面狠抓落实。

1.建立政府统筹协调的发展机制。推动旅游小城镇的建设,政府必须强而有力,发挥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的作用,注重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通过规划指导、政策引导、产业引导和资金引导,吸引企业和企业家进入,用市场机制推进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二是处理好企业得利与群众受益的关系。在旅游小城镇的开发建设中,企业是关键,群众是主体,必须既确保企业得利,又确保将群众受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建设过程中,既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又要挖掘和提升,实现文化的传承和文化与旅游、城镇建设的完美结合。四是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保护提升一批、开发建设一批、规划准备一批的要求有序开发建设。

2.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建设**旅游小城镇,逐步建成**生态旅游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协调,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地推进。制定规划要高标准、高起点,注重系统性、超前性,力求做到50年甚至100年不落后。对各旅游小城镇的定位、功能和特色,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人口聚集、产业支撑、城市管理、招商引资、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掘、精神文明建设等,都要进行深入研究,科学进行规划并逐步进行完善和提升。在此基础上,对规划进行深化和细化,严格按照各功能区的职能定位,制定科学、细化的量化标准,实行一次规划到位,分步实施,重点突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