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洋能源发展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文名称:The Ocean Engineering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学会;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9865
国内刊号:32-1423/P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3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关键词:环境会计 能源行业 信息披露 问题 措施
一、能源行业与环境会计
一是能源行业,能源行业指的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常用到的能源,例如,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而太阳能、核能、海洋能源等是近十几年最新开发的新能源。能源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指能源行业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例如,煤炭生产开采,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等活动中对财务上的产生影响,以会计法律法规为准绳和标准,通过会计报表的形式为相关部门或人员提供信息的过程。
二是环境会计是指以货币和非货币为计量手段,依据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相关制度的规定,开展环境保护上的财务收支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活动,来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并以报告或报表及附注的形式来反映出环境带给财务上的影响。
三是能源行业在生产与经营开发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对环境产生污染,例如:煤矿的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污染和地表与植被的破坏。在海洋油气田的开采中,会带给海水污染。在矿产开发中,直接排放的粉尘与有毒与有害气体等对空气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二、目前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
(一)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不全面
据统计,在出具独立报告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中,针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量化十分有限,大多是以宣传企业,展望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居多。在环保支出、节能减排、资源配置与环保实施上简单以文字描述,没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指标。
(二)在信息质量要求上缺乏重要性与相关性原则
在多数上市能源企业中对那此重大的环境保护项目的投资没有开展成本效益地分析,缺乏必要的文字说明,相关信息使用人得不到相关的信息内容,环境会计信息缺乏其应有的实用性。
(三)会计信息的披露的方式缺乏规范性
目前,在我国现阶段,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对环境信息的披露的形式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制度,企业往往都会选择自身特点有选择性地方式来进行披露信息,披露的方式不规范。
(四)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口径不同,可比性差
由于会计报告所反映的环境信息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造成随意性大。有的在董事会报告中说明,还有的在报表附注中也有反映。这就导致了会计信息缺乏横向对比的依据。还有的企业近年来才开始重视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以往的纵向可比性则缺少依据。
(五)缺乏审计的监督,无法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在以往的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在环境会计信息上也没有审计报告做出过专项鉴证,由于缺乏专门的审计上的监督,使得可靠性得不到保障,缺乏公信力。
三、能源行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优化措施
(一)对能源行业的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规范应加强建设
建立健全相关行业的环保法律法规,当前我国在以能源行业领域上的法律不常见,因此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力度通过立法的途径,使企业开展环保经营的理念,执行环保规定,积极地建立良好的环保经营的企业文化氛围,并加大处罚力度,增加激励环保行为上的奖励机制,逐步实现社会环境质量目标要求。
(二)加强与完善会计上的监督体制
当前,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负责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的工作,由于环境会计信息有其独特性,环保部门也应做好监管工作,通过辅导、检查等指导公司按规定的要求定期提供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以促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另外通过已经建立的环境统计信息监测所提供的相关数据,也可以搜集污染源所造成的信息反馈资料,从而为环保部门评价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报告,为信息的公开,减少环境污染起到监督与震慑作用。
(三)规范企业行为,加大执法的力度
在我国一些以源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往往会以牺牲环境做为代价,而且违法的成本很低,现行的环保法对污染环境行为处罚力度过轻,与其所得利益相比,违法的成本过低,使得能源企业履履触犯环境行为的规范要求。能源企业在治理污染动力上的缺乏,加速了环境污染的行为。因此,应加大处罚的力度的同时也要对那些为改善环境而在积极努力,敢于披露环保信息工作的能源企业予以奖励 。
(四)加强环境会计的审计监督
能源企业的环境会计披露的信息能否符合信息质量的要求,审计监督是最好的方式。以会计师事务所和环保专家共同组成的审计工作,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以及环境管理活动所引发的经济效率与环境评价,对外公开出具环境审计报告,迫使能源企业积极主动地加强环境保护的工作管理,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
(五)能源上市公司也要积极开展信息披露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内部环境会计信息控制工作的管理。其次,提高环境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质,尤其是提高相关的环境保护以及环境会计实务的处理,有利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工作的开展。最后,塑造企业文化增加其社会责任感,积极地开展环境信息的披露,努力地改善与保护环境,引导企业绿色生产经营,树立企业的良好的形象,提升价值起着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页岩气开发牵动世界能源格局;太阳能电池转化率再攀新高;国家点火装置研究目标转向研究核武器。
田学科 (《科技日报》驻美国记者)8月,美国对页岩气的开采已占天然气开采总量的约四分之一,据称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约50%。而到2015年美国将超越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气生产国。有外媒评论,美国的页岩气成功开发极有可能成为全球页岩油气开发的“引擎”,驱动能源产业出现一场革命。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由2011年的8.6%提高到10.6%,新电池含有能吸收可见光和红外线的两层光伏薄膜,可用于建筑物墙壁和窗户;佛罗里达大学尝试对石墨烯材料掺杂三氟甲基磺酰胺,处理后的石墨烯太阳能电池能量转化率高达8.6%,创造了全新的转换纪录;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利用纳米技术制成了转换效率可达18.2%的黑硅太阳能电池,首次证明借助纳米结构的半导体也能制成性能良好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莱斯大学利用纳米粒子可直接将太阳能转换成蒸汽,甚至可从冰水产生蒸汽,并拥有24%的综合能效;而使用新概念设计出的一种由砷化镓制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型,已取得了高达28.3%的转化效率;用钨丝制造的设备可直接利用阳光的热能发电,其光电转化效率高达37%,性能优于目前最好的硅基太阳能电池。
科学家利用光以波的形式流过金属表面并与金属相互作用原理,设计出一种新焊接技术,依据表面等离子体光子学采用一束简单的光将纳米线焊接在一起,有望促成新式电子设备和太阳能设备的出现;麻省理工学院找到一种可降低硅厚度的新途径,在保持电池高效的基础上最高变薄90%,从而降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
3月,由国家点火装置所发射出的激光在经过最后一个聚焦透镜后达到2.03兆焦,成为世界上首个2兆焦能量的紫外激光,即使在经过光学损耗后,其射于靶室正中心的激光也高达1.875兆焦,成为目前最亮的“人造太阳”。而12月,国家点火装置扭转研究方向,焦点由“能源”变为了“核武器”。众多物理学家情感和理智都难以接受而对这一决议大加批评,认为政府考虑轻率,对核聚变能源的探索将使美国在新一轮科技竞争中站稳脚跟,更有可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而现在却选择了保持自己威慑力的武器库。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等机构首次演示了利用热管冷却小型核反应堆,借助平顶裂变实验产生了24瓦电力,并驱动了内华达国家安全网站设备的斯特林引擎,总花费不到100万美元。这次成功演示证明,可靠的小型核反应堆有望被用作新型太空飞行动力系统。
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开发出用于电解水的催化剂,采用相对廉价的材料解决了从清洁水中获取氢气的问题,研发的镍钼氮化物催化剂为纳米片状结构,开启了新的有效氢催化模式;萨瓦那河国家实验室利用含三氢化铝的轻型材料制成了小型储氢容器,该材料具有极高的储氢能力,还具有较低的质量和有利的放电状态。实验证明其氢释放率适合为小型商用燃料电池提供动力,为未来大规模制造便携式发电系统铺平了道路,在军用和商用领域都可能得到应用;罗彻斯特大学将一种纳米晶体与廉价的镍催化剂结合,改进了一种光照制氢系统,稳定性强、能持续生产氢气且成本低廉。
为解决核废料存储问题,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晶体化合物“圣母大学硼酸钍-1(NDTB-1)”,能安全地吸收核废料中放射性离子。一旦这些放射性粒子被捕捉到,其可以与同样大小的、带电荷更多的材料相交换,将核废料回收再利用,这为核废料“变身”清洁燃料扫清了障碍。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利用一种对人类无害的病毒,开发出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技术。其利用特别设计的病毒涂在电极上,用手指轻敲邮票大小的电极,病毒即会将敲击的力量转换成电流。新技术首次向个人发电机、在纳米器件中使用驱动器及基于滤过性毒菌的电子设备迈出富有前景的一步;佐治亚理工学院开发出一种透明的柔性摩擦发电机,这种微型发电机能“感觉”到一根羽毛飘落下来产生的压力,能将散步这类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用来制造自供电的触摸屏,在电子产品、环境监测以及医疗设备制造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莱斯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几乎可以喷涂在任何物体表面上的锂离子电池。这种可充电电池组成的喷漆,每一层都代表着传统电池的组件;伦斯勒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将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石墨烯制成一张纸,用激光或照相机闪光灯的闪光震击,将其弄成“千疮百孔”状,致使该片材内部结构间隔扩大,以允许更多的电解质“润湿”及锂离子电池中的锂离子获得高速率通道的性能。这种石墨烯阳极材料比如今锂离子电池中惯用的石墨阳极充电或放电速度快10倍,甚至在超过1000个充电/放电周期后仍能成功运行。
英 国
政府仍支持核电;公布碳捕获与储存项目(CCS)计划路线图;推出《英国生物能源战略》。
刘海英 (《科技日报》驻英国记者)自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后,英国关于核能的争论久久不歇,直至2011年10月福岛核事故最终调查报告表明核能对于英国来说是安全亦是不可或缺的。此后,英国政府开始鼓励核能领域的研究,新建核电站项目再次步入视野。虽然在2月底,时为世界上最老的现役核电站――英国奥尔德伯里核电站正式退役,但其后英国Horizon核电项目的国际招标表明了英国对核电的支持态度。
4月,英国在首个CCS路线图中提出,投入10亿英镑启动新一轮的CCS招标计划;投资1.25亿英镑资助CCS技术研发,其中包括投入1300万英镑建立英国CCS研究中心。
4月下旬,英国政府在第三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期间推出《英国生物能源战略》,并在10月出资200万英镑鼓励企业进行生物能源技术研发。
除继续加强海上风能的建设投入外,英国开始关注潮汐能的利用。1月,政府宣布英国西南部为英国第一个海洋能源区,立志将此地区建成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典范;4月,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启动海洋能源阵列示范项目,出资2000万英镑支持两个潮汐能商业化前的示范项目。
7月,研究人员利用X射线技术,从纳米水平研究了氧化钙基材料的碳捕获和水合过程,有望带来一种可大规模使用且经济高效的碳捕获和存储方法;9月,研究人员借助一种名为罗尔斯通氏菌的细菌,将废弃食用油作为原料生产可降解塑料,这一技术工业化生产后可大大减少环境污染;11月,包括英国科学家在内的一国际研究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在150摄氏度这个相对较低温度下直接将甲醇转化为氢,且产生很少的一氧化碳,这一催化剂可能成为制备用于手机等设备的小型、高效燃料电池的关键。
俄罗斯
研制acetam的火箭发动机新燃料;启动“北极浮动大学”科研考察活动;投资发展便携式移动电源项目。
张浩 (《科技日报》驻俄罗斯记者)2月,俄罗斯动力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体创新中心对外表示,研制出一种称为acetam的火箭发动机新燃料。这种燃料能显著提高火箭的动力载荷效率和经济性,使用该燃料的运载火箭能将运往地球同步轨道的负载量提高近30%,同时增强高超音速宇宙飞行器的发射动力。使用新燃料的火箭发动机将逐渐取代煤油―氧发动机,发射成本每年可节约数十亿卢布。
8月,由俄地理学会组织的“北极浮动大学”科研考察活动正式启动。考察队前往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进行生态环境考察,对两个岛屿展开环境清理,同时为俄罗斯水文气象和环境监测局收集重要数据,以便气象学家们对近期冬季天气作出最高准确性的预测。该考察活动得到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赞赏,普京提议地理学会每年都组织浮动大学的北极科研考察活动。
9月,俄罗斯国家纳米技术公司决定向一家美国企业拥有的便携式移动电源项目投资2500万美元,以发展燃料电池技术。这种移动电源使用的燃料为储存在小盒中的液体丁烷,借助于化学反应可以通过USB接口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P3播放器等电子产品充电。与锂电池相比,这种基于燃料电池技术的便携式移动电源更为高效可靠。
10月,俄罗斯按照合同完成了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首次供货,即提供环向场线圈所用的超导线。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克马克实验装置,被视为是人类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希望。超导线构成的环向超导磁体是ITER实验堆装置的关键部件之一。
法 国
用钴合成两种可替代铂催化剂的新材料;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技术取得突破。
李钊 (《科技日报》驻法国记者)10月,原子能委员会、国家科研中心等机构研究人员成功合成两种可在中性环境下工作的钴催化剂,其中一种由钴纳米粒子组成,它具有两种不同形态,可分别对生成氢气和产生氧气的反应起催化作用。该催化剂可在两种形态间相互转换,成为不含贵金属的可转换催化剂。这种使用钴合成两种可以替代铂催化剂的新材料,使氢能源制取低成本化成为可能。
9月13日,法国生物技术公司Deinove宣布,成功分离出一种称作“奇球菌”的菌株,能在不需要酶、酵母或抗生素等添加剂的情况下,直接将复杂的生物原料分解成单糖并转化成乙醇。这种可用来生产第二代生物乙醇的细菌菌株,能简化生产过程并降低生产成本。
德 国
组建“可再生能源平台”;大力发展海上风场;LED/OLED技术发展迅速;推进国家电动汽车平台,扩建电动汽车加氢站。
李山(《科技日报》驻德国记者)4月,联邦环境部(BMU)组建了由“能源转型”政策实施过程中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可再生能源平台”。目前,德国由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已占总电力供给的20%,而2020年的目标是35%。
德国风电装机总量接近3万兆瓦,已经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自2001年11月以来,德国共批准建设28座海上风电园,目前还有84座待批,而到2030年的目标是海上风电园装机容量达2500万千瓦。
不莱梅大学开发出一种智能控制系统,可以使风力发电设备更好地适应多变的风力强度,降低故障率。此外,德国还在进行高温超导(THS)输电试验,计划在埃森市中心两座变电站之间铺设世界最长(1公里)的高温超导输电电路。
欧司朗公司(OSRAM)制造出高性能蓝白光LED原型硅芯片,首次成功利用硅晶圆基板取代蓝宝石基板制作LED芯片;研究人员还研发出了新型超高亮度LED食品均匀照明技术以及可模拟风过云移、光线变幻的自然状态的特殊房顶光源;巴斯夫公司与飞利浦公司合作将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技术用到汽车车顶照明中,使其既可作车辆透视天窗,又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充电;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在纯有机分子的基础上,利用成本低得多的材料研发出了“单线态收获”的新电致发光方法。
通过国家电动汽车平台(NPE)的稳步推进,重点加强电池的研究和开发。相关创新包括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研发的模块化智能电动汽车,以及弗劳恩霍协会研发的,可在45分钟内将常用的电动汽车电池充电至80%,并可集成到电动车上的三段式充电装置;德国开始扩建电动汽车加氢站,将从现有的14座扩建到50座。从而初步形成网络化覆盖,能够为全国多达5万辆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加氢服务。
最大的生物炼油示范厂投入运行,利用生物技术实现了秸秆粉碎到植物纤维酶分解到糖发酵的完整转换过程,年产1000吨乙醇,且碳排放呈中性。
研究人员开发出水体细菌和微生物快速检测新技术,可直接在现场使用,一个小时内即可检测确定水体内细菌和微生物含量;在开发二氧化碳微生物转化技术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从褐煤发电厂烟道中筛选出29种能高效转化温室气体并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微生物。
日 本
关键词: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化;探索
中图分类号:P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16)01-0073-05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高度关注海洋安全”,凸显了海洋开发与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战略思路和要求。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历程也表明,在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全产业过程中,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同样十分重要与迫切。2011年发生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和2010年发生的大连新港“7.16”油污染事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严重,至今依然不能消除[1]。然而,我国油污水处理装备在产品质量、耐用程度、自动化水平、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等方面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分析其在管理、研究、制造和实践应用方面落后的原因,加强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标准化管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化建设总体思路
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重视目标引导,强化过程动态监控和管理,节约公共资源,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动员社会资金和人才积极性,建立科学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促进和保障油污水处理装备走上快速发展之路,赶超国际同类装备的先进水平。
2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现状与革新
国内外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基本上都经过了3个发展阶段[2]:20世纪60年代以前,属于油污水处理装备起步期,装备主要以自然分隔和分流的管道容器组合为主;60-90年代为发展阶段,从油污水处理理论到应用范围,再到装备制造工艺和新产品自动控制,都有长足的发展,不同场合和不同种类的油污水处理装备十分丰富,品种繁多;进入21世纪以来,油污水处理装备在油污水处理效果、能耗控制、新材料应用研究以及装备小型化研究等方面,进入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时期,取得丰硕成果。
2.1世界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现状
国外油田含油污水处理采用的设施主要有沉砂池、API隔油池、斜板隔油池(CPI)、自然除油罐、混凝除油罐、粗粒化罐、压力沉降罐、浮选池(柱)、压力滤罐、单阀滤罐、组合式处理装置、水力旋流分离器和精滤器等。从油污水处理过程的工作原理看,有物理法、化学法、理化法、生物法等油污水处理装备种类;从油污水处理装备应用场所看,有陆地油田地表油污水处理装备、陆地油田地下密闭式油污水处理装备、海洋固定平台油污水处理装备、水面移动平台油污水处理装备、潜航器油污水处理装备等类别;从装备工作方式和关键处理材料看,又有膜过滤式、压力分离式、沉砂分隔池式、生物降解式、水力旋流式等油污水处理装备种类。
2.2我国海洋油污水装备开发与应用现状
我国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国内相关高校与研究机构也纷纷展开了油水旋流分离器的研究,如清华大学、石油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大庆石油管理局申请了两锥体结构的油水混合液预分离水力旋流器专利,胜利油田设计院申请了单锥体结构水力旋流器专利,西安交通大学发表了类似三锥体结构的旋流器的研究论文。国家海洋局东海标准计量中心牵头研制的机械压缩油水处理装置也取得了预期成果[3]。
2.3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管理与技术革新
目前国内参与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开发与研究的热情较高,参与的涉海单位、科研院所及高校也较多,重复研究、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研究、研究成果的先进性与适用性较差等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在项目研发管理和产品技术规程方面没有统一规划,缺少顶层设计,需要对国内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进行政策引导、标准设置和规范研究应用体系方面的总体布局,从而引导和促进我国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技术革新。
3组织机构与顶层设计
海洋油污水处理装置标准化建设,要面向国际油污水处理技术前沿、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面向国家海洋经济主战场,要组织国家层面的海洋油污水处理领域高层次专家,研究制定国家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开发与研究的标准化体系,从标准化建设的角度,做好顶层设计。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化体系是规划、引导、管理和规范其研发行为的综合体系,使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从社会需求开始,到项目策划、项目方案评估与论证、项目决策、项目实施和项目成果检验与应用等全过程,纳入标准化体系的制约和引导范围之内,保证各个环节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最终实现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成果的国际先进水平。
4建立国家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化体系
建立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标准化体系,首先,需要集中国内行业专家和专门机构的力量,制定好能确切反映油污水处理装备市场需求,满足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海洋油污水处理需要的产品标准;其次,要建立起以“管理人员、使用设备材料、生产研发方法和流程”三要素为主轴的管理标准体系;最后,充分发挥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体系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使油污水处理装备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跟上时代的节拍,能够随着其相关材料、技术和方法,乃至其相关产业装备的进步或改善而升级更新,保持其总体技术的先进性。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化建设工作应该从技术标准的建设和管理标准的形成两个方面开展。
4.1技术标准
油污水处理装备的技术标准要根据当前国际、国内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设置。4.1.1油污水处理装备物理形态标准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物理形态,表面上无关乎开发研究的关键技术,似乎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实际上,与其他海洋工程装备不同,由于其应用的环境条件,以及当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需求多数在海洋平台、船舶或海洋其他油气开采装置上,其外在形体的大小,往往是决定能否投入生产实践和发挥作用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海洋油污水处理装置的物理形态控制标准与其他技术指标和标准同等重要,组织和引导涉及海洋油气开发利用的企事业单位,编制应用于海洋油气平台、海洋船舶、海洋建筑工程、海洋观测装置和海洋能源装置等不同场合和功能的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物理形态标准,作为研发项目立项的控制标准之一,引导油污水处理装备的小型化和集约化发展。4.1.2材料和工艺标准在国内技术专家充分研究掌握当前国际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制造技术水平,特别是加强对各关键技术环节使用的技术标准和新型材料的使用研究,制定国内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原材料标准、零部件标准、工艺和工艺装备标准、产品成品的标准等系列标准,指导并规范国内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项目、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实际使用。4.1.3装备环保技术标准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是属于海洋环保领域的海洋工程装备,其环保技术标准遵循现有《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还必须持续推进现有技术标准的修订。在制定油污水处理装备海洋水质、空气和海洋底质等常规污染防治标准的同时,应该把油污水处理装备的声光电等衍生污染纳入控制体系,一并建立相应的综合污染控制标准。4.1.4装备能源消耗标准油污水处理装备的能源消耗指标是重要控制因素,能源消耗是环境保护和节能的间接指标,是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必须重点考核和评估的关键环节。油污水处理装备能源消耗标准应该包括研发过程能耗指标、应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能耗指标、运行寿命期维护保养能源指标,以及技术路线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更新性。4.1.5海洋油污水装备可持续发展为确保油污水处理装备的先进性,就必须在标准体系中规定其“与时俱进”的途径和步骤,主要从国际国内主流技术方法、主要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把握,同时也要重视信息技术与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与使用之间的跨界融合,特别是3D打印技术的现代研究成果在油污水处理装备方面的应用能力与未来趋势。
4.2管理标准
结合国家科学技术管理的特点和现状,以管理流程体系为基础,建立国家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管理标准,是当前国家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理论,在ARIS平台中实现对制度、标准内容的管理,将制度、标准与流程进行匹配,可实现“三大”标准基于流程的协同[4],从而实现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可推广复制,可持续发展。4.2.1建立以行业协会为主的组织管理体系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领导下,以国内海洋环保领域相关专家为主,成立油污水处理装备行业管理协会,其职责主要包括跟踪国家油污水处理装备发展水平,引导油污水处理装备发展方向,确认油污水处理装备科技研发工程项目的条件,进行海洋油污水处理装置研发项目和研发产品的综合评估等。行业协会面向社会涉海高校、企事业单位,面向国际国内顶尖专业人才,形成资源配置和项目建设的建议,实现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创新的跨越式发展。4.2.2国家资源综合调配制度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是海洋公益性需求,需要国家重点扶持,包括政策扶持、资金扶持、技术扶持。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是国家节能环保战略的重要攻坚方向,在市场资源配置条件下,需要政府利用公共资金的杠杆作用,配合普惠性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市场资源,积极投入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技术创新活动和成果转化应用,支持和鼓励海洋油污水装备的关键技术、关键材料,以及创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4.2.3行业准入制约制度为防止低水平重复研究、重复建设,同时遏制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过度依赖进口,扶持和推动国产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促进新产品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政策,制定油污水处理装备投入生产实践的准入制度。准入制度应该对社会机构、从业人员资质、研发产品与目标等对象,从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建设布局、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规范,建立并形成进入海洋油污水处理领域的基准条件。4.2.4建立质量担保制度在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管理标准的体系中,建立质量担保责任制度将是一个全新的有益的尝试。在依法治国、简政放权的大形势下,未来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管理将依赖于行业协会的专家决策和评估团队。强化责任意识,管控科技学术腐败,避免“官员任性”向“专家任性”转移,建立质量担保责任制度将行之有效。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质量担保责任,针对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的参与者、生产者、推广应用者和决策与评估者不履行职责,从而导致项目失败、应用效果低下、社会和国家资源浪费等不良后果而应承担的质量担保义务,并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针对不同环节的参与者,按参与者的职责,分别承担不同的质量担保责任,建立质量担保责任清单或责任承担标准,纳入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管理标准体系。4.2.5建立动态监管与跟踪制度结合科技部推出的改革方案,在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行业协会的组织下,召集行业专家团队,组织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工作,重点对项目研究过程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并对成果及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形成标准化管理流程和环节,适时对项目研发进行干预和控制,对项目取得的优秀成果进行及时推广和应用。4.2.6建立目标明确和绩效导向的激励与制约制度在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研发与应用领域,应当紧随国家科技管理改革的步伐,同步建立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技术进步的目标,对装备研发与应用的全过程进行公开透明的责任专家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双重监督。对项目研发集体与个人、项目推荐专家与机构、项目评审专家与单位,同时建立责任追究与成果奖励的“三公”制度,强化责任制度,鼓励和激发社会资金和海内外行业优秀人才投入到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研发与应用领域,推动行业发展和进步。4.2.7建立统一的评估机制使用国家资金的项目或研发产品示范应用,要引入第三方监督和评估机制,进行项目事中监督评估和事后效果评估。第三方监督评估机构应当是具备相应职能和技术水平的社会机构,根据项目性质和内容的需要,通过委托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评估的内容应该由行业协会在建立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标准体系过程中一并确立,在规定评估指标体系的同时,明确评估结果对项目相对人的制约作用,且确保有效。
5结论
依托国家领域内专家库的技术支持,通过行业协会的组织与协调,建立起包括机构、流程、质量保障、动态监管、激励制约等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建立起包括应用性、操作性、材料与工艺、能源消耗与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的技术标准体系,形成要素齐备、结构严密、功能完整的海洋油污水装备标准化工作流程,提升海洋油污水处理装备的建设能力,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促进国家海洋战略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Z].
[2]陈李斌.国外油田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发展[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5(3):38-41.
[3]袁惠新,曾艺忠.旋流分离技术的现状与应用前景.化工机械,2002,29:359-362.
[4]张小海.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质量技术及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18(1):20-24.
[5]王文若,高学廷,陈珣.海上固定平台生产油污水处理系统的检验[J].石油和化工设备,2014(4):68-70.
[6]江永胜.对天津港油污水处理系统完善提高的探讨[J].中国海事,2006(8):56-58.
[7]余兵,马月明.油污水处理系统的改进[J].电力科技与环保,2001,17(1):21-24.
[8]王同生.浅论油田水处理设备的现状与展望[J].石油机械,1999,27(7):1-4.
[9]冯叔初.油气集输[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88.
[10]李国珍,,董守平.油水分离技术及其进展[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1,20(2):7-9.
[11]胡晓林,刘红兵.几种油水分离技术介绍[J].热力发电,2008,37(3):91-92.
[关键词] 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5-0026-05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青岛市政府于2012年初出台了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对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中长期发展作出了战略布局。西海岸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而实现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双措并举”,则是把握这一历史机遇的关键。
一、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结构现状
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范围包括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和胶南市全域,由于环境、交通、资源、港口等区位优势以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拉动作用,这一地区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其产业结构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一)产业构成状况
截至2010年底,黄岛区三次产业之比为03∶653∶344,胶南市三次产业的之比为72∶592∶336,青岛全市三次产业之比为49∶487∶464。① 通过黄岛区、胶南市以及青岛全市“十一五”末的三次产业结构的对比可见,西海岸经济新区具有较强的工业实力,其服务业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
截至2010年底,在黄岛区和胶南市的产业构成中,第二产业的比例分别为653%和592%,远远高于青岛全市487%的整体水平。①西海岸在青岛全市工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拥有石油石化、家电电子、汽车、船舶等产业集群,拥有三菱、拜耳、现代等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拥有海尔、中船重工、上汽通用五菱等行业龙头企业,其工业产业的发展自然也就具备生机和活力。
2.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第三产业在黄岛区和胶南市的产业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44%和336%,这与青岛全市464%的整体水平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①这一数据同时也说明西海岸的服务业还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依托资源及政策优势,西海岸的金融业、旅游业、物流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产业构成存在区内差异
将黄岛区和胶南市的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二者都是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比例也相当。但二者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第一产业在黄岛区和胶南市的经济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3%和72%。①农业对黄岛区的经济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对胶南市的经济贡献却是不容忽视的,绿茶、蓝莓、食用菌等现代特色农业在这里都有发展空间。
(二)产业发展状况
通过将黄岛区、胶南市以及青岛全市“十一五”期间的产业发展速度进行对比分析(图1),可以看出西海岸经济新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青岛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1.第二产业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黄岛区和胶南市的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和服务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西海岸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黄岛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0%,远远超出青岛全市217%的水平,为全市贡献了25%的工业总产值。胶南市的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虽略低于黄岛区和青岛全市的整体水平,但20%的年均增长率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0月第28卷 第5期 代付红: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机制
数据来源∶青岛市、黄岛区及胶南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图1 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发展年均增长率比较2.第三产业稳步发展
黄岛区和胶南市“十一五”期间服务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9%和154%,这一增长水平要高于各自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是21%和125%)。①这说明第三产业对西海岸经济的贡献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第三产业获得了稳步的发展。
3.区内发展差异明显
黄岛区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是21%,而同期胶南市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却只有125%,甚至落后于青岛全市138%的整体水平。①由此可见,西海岸的经济发展速度并不均衡,而且差距还非常明显。因此,经济新区成立后,协调两区市的经济增速,利用黄岛区的人才技术等优势,帮助胶南市挖掘经济增长潜力是一项重要课题。
(三)传统产业及发展状况
传统产业泛指以应用传统技术为主体、以生产传统产品为主的产业。传统产业是西海岸的支柱产业,在对地区GDP的贡献中占绝对优势。近年来,青岛西海岸传统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和格局。但随着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环境、资源、资金、劳动力方面的压力也逐渐凸显出来,对传统产业进行疏导、改造、升级势在必行。
1.制造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黄岛区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家电电子、汽车制造以及造船工程为主的四大制造业产业集群。目前,青岛西海岸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环保型石化基地,中国北方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家电电子技术研发基地,中国重要的微型车、工程车生产基地及汽车零配件生产基地,中国配套功能最完善的第一大船舶产业基地。2012年上半年,黄岛区四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115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7%。②
胶南市的工业基础虽然相对于黄岛区要薄弱一些,但经过多年的积累,也初步形成了机械装备、橡胶轮胎、食品药物、家电电子等四大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2011年,胶南市四大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443亿元。③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青岛西海岸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其传统制造业主导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较好的先导作用。
2.服务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黄岛区服务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港口物流、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以及商贸流通等服务业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是港口物流产业发展迅猛,全区物流企业超过1 000家,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2012年上半年黄岛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06亿元,占全区GDP的372%。 ②
胶南市服务业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物流、旅游、房地产、文化等产业出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2012年一季度胶南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5亿元,占全区GDP的28%。③
以上数据显示,青岛西海岸服务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发展层次相对较低,其环境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还未能在相关服务产业中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3.海洋渔业发展状况
青岛西海岸虽然占据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其海洋渔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拥有鲁海丰食品集团、金沙滩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一批知名企业,但目前西海岸海洋渔业的发展还处于粗放、简单的近海养殖阶段,产业层次比较低。
(四)新兴产业及发展状况
学术界对新兴产业并没有严格的界定,本文认为,新兴产业是在高新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以技术、智力为特征的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它代表了市场对整个经济系统产出的新要求以及产业结构转换的新方向,具有高智能、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等特征。
黄岛区和胶南市早已意识到新兴产业的重要性,制定了新兴产业的扶持发展计划,规划了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园区,计划通过政策支持、规划引导、技术研发,扶持和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为支柱性、先导性产业。但目前,新兴产业在西海岸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地区GDP的贡献不大。因此,对于新兴产业来说,培育、孵化是产业发展的重点。
1.信息技术产业
近年来,黄岛区加大了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投入,大力引进建设集装箱数据库、云计算、软件服务等重点项目,积极推进青岛市物联网开发,加速物联网技术攻关克难,开展新型软件和关键技术研究,努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
2.航空航天产业
2011年初,青岛市《关于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山东省通用直升机航空产业园的请示》获得山东省政府的正式批复,山东通用航空产业园着手规划建立。该产业园致力于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航空产业,形成集制造、研发、服务、物流、培训为一体的航空产业集群,构建航空技术创新平台,培育航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目前,美国勃兰特利直升机组装项目、俄制直升机组装机维修服务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已经投产,西海岸航空航天产业已初具规模。
3.生物医药产业
西海岸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较好,拥有颐中生物、国风药业等6家生物制药企业,生产基因工程药物、海洋药物等多种产品,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目前,西海岸经济新区加大了生物医药产业推进步伐,加快重组人白介素等项目的建设投产,推进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深度,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4.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为了缓解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西海岸加大了新能源产业的开发力度,扶持高科技节能环保产业,推进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源以及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引进了一批新能源项目,支持太阳能产品产能建设,在海水淡化、海水脱硫等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西海岸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结构工程材料等产业,扩大高附加值特种玻璃的产出,积极发展各种精细化工材料,引进了花生蛋白纤维等重点项目。
二、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协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双峰逼近”效应的压力
从西方国家产业演进历史来看,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往往存在一种前后承接、更替发展的规律,即伴随着传统产业从成熟期逐渐走向衰败,新兴产业日益壮大、逐渐成熟,进而取得主体产业地位,成为新的传统产业。以美国为例,其产业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1840—1910年),农业发挥着主导产业的支配作用,同时引发和带动了汽车、钢铁等一系列制造业的产生和发展。在第二阶段(1911—1970年),制造业发挥着主导产业的支配作用, “三大支柱产业”承担了美国经济在这一期间增长的主要推动角色。在第三阶段(1980年以后),高科技产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呈现出许多自身的特点,工业化尚未完成,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新兴产业在传统产业尚未发展成熟的情况下萌芽并快速成长起来。因此,中国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高峰与新兴产业培育高峰相当接近的“双峰逼近效应”的冲击[1]。一方面,工业化尚未完成,传统产业在经济格局中还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还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与发达国家同等的机遇,要抢占下一轮经济制高点,必须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因此,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同时发展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
目前,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传统产业压力与活力并存,新兴产业风险与生机同在。面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孵化的双重任务,西海岸经济新区必须立足产业基础,探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模式,创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二)可行性——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良性互动
1.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的支撑基础
一方面,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淀的资金,为新兴产业的起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瓶颈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很多新兴产业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改造和提升而来的。[2]就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而言,其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是奠定在传统产业基础之上的:生物医药产业是在传统医药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起步于传统的机械装备产业,新兴信息技术产业植根于传统的信息产业。西海岸经济新区传统产业基础雄厚,发展新兴产业离不开这个基础。
2.新兴产业是传统产业的转型方向
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技术储备不足、生产成本上升、产品档次降低、能源消耗超标、经济效益滑坡、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将先进的高新技术融入到传统产业中来,有助于帮助传统产业打破思维定势,实现转型升级。就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而言,其传统的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很多产业,都具备依托区域特色、利用高新技术实现脱胎换骨的条件。
3.协同共生是产业发展的明智之举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竞争关系,但更多的时候,二者是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因此,在产业结构的梳理和调整过程中,把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结合起来,探讨二者的协同共生机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形成衔接,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嫁接和改造来发展新兴产业。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传统产业的基础,释放其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兴产业发展的风险,减少成本、缩短周期,提高产业改革的效率和效果。
就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而言,其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界线本来就是相当模糊的,从传统制造业到现代高端制造业,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特色服务业,这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能够将做大产业规模与做出产业特色结合起来,将先进技术与传统实力结合起来,必然能够实现西海岸经济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制造产业与服务产业的比翼双飞。
三、西海岸经济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的协同机制
(一)协同目标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理念是要利用现阶段两大产业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产业要素、布局、结构、制度等方面的举措,实现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统筹发展,起到比孤立地进行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更好的效果。
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依存度较高,其产业协同的目的就是要整合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融合鲜明的地域经济特征,打造一体化的和谐共生的产业链和服务链,实现两大产业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有序平稳交换,最终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海洋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3]
(二)协同思路
1.产业要素协同
产业要素的协同可以从产品、技术和资本三大要素来考虑:就产品要素而言,传统产品为新兴产品提供支撑基础,新兴产品在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实现创新,而当新兴产业的产品成熟时,自然替代传统产品;就技术要素而言,新兴技术应该能够扩散和渗透到传统产业的技术中去,帮助传统产业解决技术发展瓶颈;就资本要素而言,传统产业利用其资本积累进行投资、扶持和帮助新兴产业解决资金难题,分散创业风险,并从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寻找转型契机。目前,青岛西海岸传统家电电子产业和新兴信息技术产业二者之间就具备这种产业要素协同的条件,前者为后者提供资金、产品基础,后者为前者提供技术输送,若能加以合理引导,二者完全可以共同发展,形成新的信息电子产业。传统汽车制造业与新能源产业二者也完全可能实现要素协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2.产业布局协同
产业布局的协同可以从地域分布和地域分工两个方面来考虑:就地域分布而言,应突出产业集群的特点;就产业分工而言,则应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服务链。[4]西海岸经济新区的产业地域分布已比较成熟,尤其是制造业产业集群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鲜明的特色。但地域分工稍显稚嫩,产业链条还不完整,尤其是服务业链条与制造业并不完全匹配。另外,黄岛和胶南的行政区划也为西海岸产业布局的协同造成了一定困难。因此,西海岸产业布局协同的重点一方面应进一步优化空间规划,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对现有园区进行资源整合、扩容和提升;另一方面应细化产业分工,突出海洋经济特色,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整合高端制造业。[5]
3.产业结构协同
产业结构协同是指产业构成应该横向合理、纵向承接。横向合理是指在产业的互补性方面,产业与产业之间应该互相包容、优势互补,能够形成合力、共同发展。纵向承接是指产业更替应该前后承接,注重利用新兴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注重新兴产品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将传统产业的先天优势与新兴产业的后发优势结合起来。
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结构协同的重点在于横向突出海洋特色、实现海陆统筹规划、产业构成制造业与服务业并重,形成包容性发展趋势。例如,伴随西海岸“山、海、岛”等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可大力发展与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相关的服务产业。纵向则要把握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脉络,引导传统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例如,传统装备制造业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传统物流业向高端物流业的发展,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过渡,传统海洋渔业向现代海洋渔业的拓展等。
4.产业制度协同
产业制度协同是指在政策制定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合理利用财税政策、土地政策等手段,形成有效的空间联动机制、信息传导机制和产业融合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和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冲突与矛盾,实现传统产业调整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的有机统一。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制度协同的重点是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土地政策和海洋政策的保障机制,引导产业协同发展。财税政策方面,除了对新兴高科技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外,还应当给予具备提升空间的传统产业适当的税收优惠,大力鼓励新兴产业向传统产业输送技术和人才。土地政策方面,土地出让金应该向鼓励发展的产业倾斜。海洋政策方面,通过对重点项目减免海域使用金等措施引导相关产业发展。
四、结论
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既具有中国经济的共性,又具有典型的区域经济特色。桥隧时代到来,发展规划启动,机会千载难逢。传统产业转型时不我待,新兴产业培育机不可失,两大产业模块的协同发展成为必然选择。探讨合理的产业要素、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以及产业制度的协同机制,必将给西海岸经济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全新的面貌。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2011年黄岛区、胶南市、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9日,http://。
② 数据来源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务网,http://stats。
③ 数据来源于胶南市统计局网站,http://。
[参考文献]
[1] 熊勇清,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基于我国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3):3844.
[2] 王利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1):1215.
[3] 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EB/OL].(20120330)[20120418].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