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龄化研究报告范文

老龄化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龄化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龄化研究报告

第1篇:老龄化研究报告范文

老龄化速度加快

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一样,中国开始面临快速老龄化的威胁。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报告说:中国老龄化速度已逼近世界之最。未来中国人口政策将面临两难选择:放松人口控制会使人口增长出现反弹,继续控制人口将会加剧人口老龄化的规模和速度。研究报告显示,在未来二三十年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总人口比例,将从现在的7.5%增长到14%。而根据联合国估算数据,如果目前人口发展趋势不变,到204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将占总人口的28%,远高于目前的11%。

由此,中国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从成年型社会过渡到老龄化社会。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在报告中说,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已达1万美元以上,而中国人均GDP还不足1000美元就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退休人口不断增加,而工作人口日益减少,资金一直严重不足的社会养老体系就会承受更大压力。上海社会科学院副主任兼经济师左学金和其他经济学家说,已经在为退休生活大笔储蓄的中国人很可能会继续增加储蓄并减少支出,而这正是导致日本最近一次经济低潮的罪魁祸首,这种趋势会导致整体经济投资和消费支出不足。

人口难题众多

巨大的就业压力也让中国的人口形势不容乐观。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说,2020年,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将达9亿多。庞大的人口和无序的流动构成中国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和社会管理的困难。受到重男轻女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比较突出,出生人口性别比高出正常值约10个百分点。另外,中国现有约6000万残疾人口,每年出生人口中约5%有出生缺陷;中国文盲人口约8507万人,文盲率6.72%。

此外,适婚的男青年也会遇到结婚难的问题。由于中国家庭传统上有看重男婴的风俗,以及超声波检测胎儿性别的普及,一些夫妇决定将女婴堕胎。根据2000年的普查数据,中国男婴和女婴出生比例为117比100,远远高于国际正常水平105比100。不过,也有学者称,中国的男女婴实际比例之差可能会更小些,因为有些父母没有申报女婴的出生。

“中国成功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但后果是这一巨大扭曲将引发各种社会难题。”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讲师考夫曼说。

在基层政府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中,还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例如,在河南省宜阳县,据当地农民和报纸报道,县计划生育官员告知数十对夫妇:政策允许生育多胎,然后又对他们施加高额罚款并强制堕胎。

除此之外,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说,资源严重不足、发展不平衡也导致了人口分布不平衡。目前94%的人口聚居在占全国总面积43%的东南部;全国乡村人口约占61%,绝大多数人仍然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

政府思变

为了应对上述难题,一个专家小组向政府提议,最终废除大多数家庭只生一个孩子的严格限制,转而实施可以生两个孩子的宽松政策。

知情的专家和计划生育部门高级官员称,学者们提议的最终全面取消生育限制的计划必须坚持这样一个原则:放松现行的生育限制不会导致人口激增。

“我们必须设计出一套过渡方案,这样就不会导致人口猛增。”上海社会科学院副主任兼经济师左学金说。他很熟悉这个问题的讨论,他说,“整个社会都将从生育政策的调整中受益。”

不过,目前的讨论远远超过这些范围。庞大的人口在未来几十年给环境和资源带来的压力和影响极为深远。中国政府正在转变思路积极应对种种人口问题带来的挑战。据悉,中国正在进行一项大规模的“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计划,以提供准确的人口基础数据、勾画中长期人口发展蓝图、提出人口发展的战略措施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2篇:老龄化研究报告范文

说起老龄化社会,许多人会想到日本。

日本学者近藤大介在北京工作的时候,因为周围年轻人多,他这个50多岁的人会被当作老年人来照顾,乘坐地铁时,会有人让座。

等他习惯了这样的“待遇”,回到日本后,却发现自己的社会角色发生了错位。在他想买二手房去看房时,中介总会礼貌地说:“真希望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能多买房呀。”被重新划分进“年轻人”的行列,这让近藤大介惊奇不已。原来,眼下日本买房的客户大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相比之下,他还真算年轻。

对日本来说,寄希望于近藤这样的“年轻人”迸发活力,以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日本总务省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日本65岁以上的人口数字为2898万,在全国人口中的占比增加了0.6%,达到22.7%。也就是说,老人现在已经几乎占到日本总人口的1/4,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的水平。

几十年来,日本一直努力延缓城市变老的进程,但收效并不明显。老龄城市正缓缓走来。 老龄化社会对城市的结构和功能的要求出现了改变。

而在城市变老的过程中,人们熟悉的一些“常识”正被改写。 老年犯罪为什么增加了

老龄化社会对城市的结构和功能要求出现了改变。比如,老年人增多,会导致医疗保险的需求上升,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要考虑建设更多的医院而非体育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成功申办了2020年的奥运会,东京大兴土木建设奥运场馆遭到了不少社会团体的批评。批评人士认为,将这些经费花在一些老年健康问题上,会更有效地提高居民福祉。

日本总务省消防厅的统计显示,和2014年相比,2015年全国急救出动次数增加1.1%,达到605万次,连续6年刷新纪录。日本总务省消防厅认为,这是受到了社会老龄化的影响,因为需要急救的老人增多了。

老年性痴呆症,也称为“阿尔茨海默氏病”,更是随着老龄化社会临近而成为社会挑战。

2015年7月,BBC播发了阿尔茨海默症协会的一组数据,称全球共有4400万例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13500万例,治疗费用需耗费6000亿美元。

阿尔茨海默氏病国际组织公布的研究报告称,老年痴呆症是本世纪最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在全球财政负担继续加重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研究人员警告说,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该病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以及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将会有显著上升。

报告称,到2030年,全球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将翻一番,而到2050年将增加3倍以上。专家们说,未来为看护老年痴呆症病人的开支将迅速上升,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老龄化对城市的影响,不仅发生在体育场和医院里,甚至监狱这样相对阴暗的角落也被波及。

日本最新犯罪数据显示,大约35%的入店行窃罪是由60岁以上的人所犯的。在60岁以上的惯犯中,40%的人会犯同样罪行的次数超过6次。

相关报告得出的结论让人啼笑皆非,简直是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的现实版:不少老年人为了进监狱而故意犯罪,因为监狱里能提供免费食物、住宿以及医疗服务。

在这种省钱的“养老方式”诱导下,日本老年犯罪案件高发趋势正在加速。数据显示,1991年至2013年间,重复犯相同罪行超过6次,且正在服刑的老年罪犯人数攀升了460%。

虽然日本没有明确提过“养老不能靠政府”,但“老人变坏”和“变老的坏人”都在用实际行动给政府敲响警钟。 亚洲地区韶华易逝吗

联合国人口基金发表报告,警告世界各国为人口迅速老化做好准备。报告指出,全球60岁以上老人总数将在十年内突破10亿大关。报告预言,到2050年,全球老人的数量将超过15岁以下儿童的数量。

该报告预测,亚洲老龄化速度尤其需要注意,因为到2030年,65岁和65岁以上的亚洲人将达到5.65亿;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激增到9亿,约为亚洲人口的1/6。而80岁及以上人口将占亚洲总人口的4.3%,是如今的3倍多。

而就在几年前,亚洲还被普遍认为是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地区,这一转变不禁让人感叹韶华易逝。

香港汇丰银行亚洲经济研究联合主管弗雷德里克・诺伊曼说,“人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人口结构变化到来的速度之快。”他说,亚洲的“人口红利”(即凭借大量年轻劳动力推动快速发展的现象)即将终结。

对亚洲不少城市来说,不得不面对“未富先老”的挑战,而在欧美国家,虽然已经富了几个世纪,但在应对老龄化时仍感力不从心。

发达国家的人口年龄中位数也在上升。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来自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在2000至2010年之间,美国的人口年龄中位数从35.5岁升至39.3岁。而同期欧洲的人口年龄中位数从37.5岁升至39岁,预计到2050年将升至49.5岁。

全球的老龄化趋势对世界经济会造成负面影响,这不仅体现在劳动力萎缩上,也会在金融市场变现出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警告,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少子老龄化,将妨碍世界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要求各方早日应对。

拉加德指出,如果少子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减少,经济增长的能力会下降。

她还表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养老金成本会大幅上升,导致企业和政府的财政状况恶化,从而使金融市场趋于不稳定,令人担忧。 受益者:从便利店到纸尿裤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实,老年城市的图景并非只有伤感。虽然老龄化带来了经济风险,但同时也为城市创造出“银发经济”的大把机会。

金融机构瑞信的数据显示,来自退休老人的需求提振了日本服务业的就业情况,因为退休老人将大把的积蓄花在跟团游、方便食品和医疗等项目上,而支撑起日本消费的,正是这群人。

老龄化社会也改变了城市的商业布局,比如街边便利店,它们曾经被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挤压得透不过气来,如今重新迎来了扩张的时代。因为随着顾客的年纪增大,他们不会前往喧嚣的购物中心采买日常用品,而是转向小型社区便利店购物。而且,由于在那里购物的大多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便利店也因此能发挥社交场所的作用,对老年人充满了吸引力。

老年人的护理也是一个规模颇大的市场。在工业4.0时代,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开发机器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目前,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科学家就正在研制相关机器人,能够陪伴老年人,并对其提供照顾。正在开发的机器人可以帮助老人订货购物,并提醒老人服药时间;而另一种机器人,则可以帮助使用者在中风后恢复其手臂的力量。

布里斯托机器人实验室认为,护理机器人可以帮助老年人在家中独立居住更长的时间。

纸尿裤行业也意外成为人口老龄化的受益者。

第3篇:老龄化研究报告范文

老年立法的重大研究意义

(1)我国将步入快速老龄化社会,老龄法制建设也是我国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加强老龄法制建设对于老龄人口有很强的地方特点,若要有效实施对老龄人口问题的处理,应有一整套系统完整的法律框架与完善的对策(2)保障基本人权,强化和谐社会加强老龄法制建设,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生存权等基本人权。我国已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实现从执政党的意志上升为全国人民的根本意志,实现了对人权价值和地位的新提升,是人权建设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老龄法制建设的根本宗旨就要求以人权保障作为立法基础,实现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进而实现社会和谐。强化和谐社会,应对老龄人口不同诉讼案件和各种社会问题,建立统一的法律原则和制度规范十分必要(3)实现代际平等,体现代际公正加强老龄法制建设,就是要以社会公正理念设计一套维系代际平等的法律制度。社会公正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都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通过建立、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社会公正为核心的保障体系,在代际之间合理地配置资源,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代际平等,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4)实现国际接轨,体现辽宁省的责任联合国有关老年人问题的决议要求各国通过立法,确保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实现与国际接轨,我国早在还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1996年,就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这一具有基本法性质的全面保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体现了我国与国际接轨的努力,另外,中国在一国之内使用包括法制建设等手段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努力,这也是中国体现大国责任的重要体现。

我国老年立法的经济因素

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处在“人口红利”阶段,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分析,这一阶段的劳动力人口比例进一步下降,至2050年,老年人口比例将高达30%。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这意味着我国人口的老龄高龄化。一方面,这一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水平都将迅速增长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迎来老年人口规模的高峰。另一方面,2031年到2050年,中国人口总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分别保持在60%-70%和40%-50%,是人口老龄化形势最严峻的时期。此外,据李京文院士预测,预计2030-2050年我国劳动力数量逐步下降,2030年后,劳动力人口的比重将不到一半,2043年前后非劳动力人口将达到峰值8.21亿,占当时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并且在非劳动力人口中,老人将占大部分,这种人口结构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在正确处理老龄人口诉讼案件中,即便有完整的法律依据,要达到好的处理效果,还需要完善的社会制度和机制,才能最终达到社会和谐。

本文作者:车流畅工作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

第4篇:老龄化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人口 老龄化 经济 发展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的内涵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的内涵。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因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而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人口年龄构成老化的社会发展过程。国际社会通常把年满60岁及以上的人口定义为老龄人口,把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特征分析

(1)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20多年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41亿,我国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法国完成这一过程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45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

(3)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很大。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我国在20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856美元,属于刚刚迈过最低收入门槛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妇女的平均生育率已由1949年的6.1变为2002年的1.8,其中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婴儿出生率甚至已经降到了1.0;而人口预期寿命则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70岁,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低收入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很大。

(4)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238万,占总人口的18.5%,到2025年将达到最高峰468.8万,占总人口的32.7%;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为188万,占总人口的14.6%,到2025年将会猛增到416万,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5)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高龄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的机率高,高龄女性多于男性,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因此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供养,而且需要生活上的照料。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阻碍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

(1)老龄化导致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多,根据供求关系原理,劳动力供给的下降将导致劳动力支付的报酬提高,劳动成本相应增加。

(2)人口老龄化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注重从业人员的耐受力和适应性,劳动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也会随着退化,体力,脑力都处于衰退状态,不仅不能胜任现有的工作,而且年长的劳动者在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时,也不能尽快地接受新的技术,学会操作新的设备。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生产率,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对投资、储蓄和消费都带来相关影响。

1、我国人口老龄化与投资

(1)从政府的角度分析。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对养老金、退休金、医疗保障的需求自然会扩大,引起老年退休金、养老金、医疗卫生支出、老年福利设施和老年服务等国家支出上升。这也就意味着政府消费基金的增加。就这样,老龄化降低了国家对生产和其他设施的投资规模,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2)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事实上,企业也要负担一部分离退休金,医疗费用和社会养老基金,这方面的支出增加了,用于生产的资金就减少了,不利于企业的投资。

2、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储蓄。在劳动年龄时期,为了给以后的消费提供保障,人们选择了为养老而储蓄,一旦进入老年,由于退出生产领域,收入降低,同时,还要动用过去的储蓄来支付养老、医疗、护理等方面的费用。人口老龄化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会相应下降。一边,劳动者的高储蓄得不到维持。另一边,老年人口增多的过程中还会加大消费,这样,导致了社会总储蓄的下降。

3、推动消费结构及产业结构转变。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现代社会,老年人在满足了物质消费的前提下,也会追求家庭服务、心理咨询、休闲旅游等非物质消费。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消费正作用于现存的消费结构,促使其发生改变。

(三)人口老龄化使政府用于老人的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负担加重。

人口老龄化使政府用于老人的财政支出增加内容包括:赡养支出、医疗保障费用和其他安保体系的支出。养老保险基金源于人们的工薪收入,因此劳动年龄人口的富匮与否,决定了基金筹集的可能规模。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发展,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据统计,从1985年至1997年12年间,我国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从327亿元增加到3043亿元,增长近10倍,其中用于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各种费用从149亿元增加到2068亿元,增长了12倍以上,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近几年来,由于完成“两个确保”的任务,全国各地区普遍调整了财政预算结构,为确保“两金”发放,实行财政兜底,使各地的财政负担十分沉重。

老龄化对经济社会正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老年人是社会成员中的弱势群体,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关心和关爱。经过党委、政府、社会、家庭、居民的有机协同,实现我国和谐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斌斌.广西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04月;

[2]李雪.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中国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04月;

第5篇:老龄化研究报告范文

健康老龄化是世界共识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非常迅速,而且严重缺乏应对的准备,具有“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双重特征。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2013年底中国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达到2.02亿,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2300万。2011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7%,预计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为34%。从不同的角度看,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不同的挑战。例如,从经济保障看,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养老负担和财政压力;从医疗护理看,人口老龄化会带来疾病负担和医疗压力;从空巢独居看,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心理问题和人道拷问。综合来说,人口老龄化的诸多负面影响归根结底是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不开的。2013年5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公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全国基线报告》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即“老龄化结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实现健康的老龄化”。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49个高收入国家人均健康寿命为70岁,而中国只有66岁;发达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的比例超过60%,而中国只有43%左右。

在国际上,健康老龄化是一个流传已久的提法,其重要性在各界已经达成共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90年提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1997年,第15届国际老年学大会提出“科学为健康老龄化服务”。健康老龄化其实是长寿时代共同的社会发展目标,无论是科学还是政治,是政府还是非政府,是机构还是社区,是家庭还是老人,都要为实现“健康老龄化”这一共同的目标努力。

全面把握“健康老龄化”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年人身体健康但生活得不快乐,了无生趣,这样的“健康老龄化”是我们所追求的吗?身体健康无疑十分重要,但无法涵盖健康老龄化的所有方面。心理健康老龄化是健康老龄化的重要维度。例如,相比于中国10万分之23的年平均自杀率,老人的年自杀率达到10万分之86,老人自杀多与“抑郁”紧密相关。根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中国患抑郁症老年人的比例达到40%。根据北京市民政局2013年9月5日《北京市老年人口心理健康及需求状况调查研究报告》,这项针对全市近3000位老人的抽样调查显示:13.5%老人存在心理问题,0.87%的老人存在中度或重度心理问题,90%老人渴盼精神关怀。随着空巢时代的到来,老龄化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突出。对健康老龄化认识的缺位还表现在其他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是指在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也就是说,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其中,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行为规范协调,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应付日常生活的压力。道德健康主要指能够按照社会道德和伦理准则来规范和约束自己,有正确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因此,健康老龄化的实现和推进要建立在“身-心-灵三维健康”的基础上,是身体健康老龄化、心理健康老龄化和道德健康老龄化三位一体的发展过程,“生命健康”的概念要高于宽于“身体健康”。换言之,老龄化中国要追求的是“健康老龄化”应该是“全面健康老龄化”。老年人不仅要做“康龄人士”,而且要做“乐龄人士”、“德龄人士”和“美龄人士”,做一个全面健康、全面发展的老年人。第二种对“全面健康老龄化”的理解是从影响健康的三大因素出发,即环境健康、遗传健康和生活健康,实际上是生态、生命、生活三大系统影响因素的健康,可以简称为“生态健康”。由此,我们获得了对“健康老龄化”新的认识:

其一,只有全面促进健康老龄化才能全面理解、预防和解决老龄问题。健康老龄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健康老龄化主要是指身体健康老龄化,而广义健康老龄化包括两种全面健康老龄化,对于我们把握健康老龄化的方向和潜力很有帮助。第一种全面健康老龄化表明了在“生命健康”视角下,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三方面是有机的组合,是不能也不应割裂的。老年人身体健康虽然重要但不能全面反映健康老龄化的内涵。第二种全面健康老龄化表明了在“生态健康”视角下,生存环境、遗传基因和生活方式三因素也是有机的组合,是不可或缺的。从生命历程的角度来理解基因健康老龄化,很多老年病其实就是基因病、遗传病,需要从源头抓起;从天人相应、人与环境的关系来理解,生存环境通过空气、水和食物的健康来影响人类的健康,最终反映在健康老龄化的结果,青山绿水实现的是我们期待的绿色长寿;从生活方式角度来理解,人们的行为和选择对老年期的健康都有深刻的影响。

其二,在人口学意义上,全面健康老龄化不是仅仅理解为老年人或者老年期的全面健康,而是针对全人口而言的,可以理解为“全民健康”。从生命历程观点看,只有中青年时期的全面健康才能为老年期的全面健康奠定基础。健康老龄化有个体和群体之分,但群体的健康老龄化是建筑在个体健康老龄化的基础之上的。人人健康,则社会健康。

其三,全面健康老龄化有层面之分,身体健康老龄化是低层面的健康老龄化,心理健康老龄化是中层面的健康老龄化,道德健康老龄化是高层面的健康老龄化。全面健康老龄化包含着老有所健、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用和老有所成积极的价值追求。

其四,健康老龄化有正向发展和逆向发展的分别。所谓健康老龄化的正向发展,就是以身体健康老龄化为源头和起点,进一步提升到心理健康老龄化和道德健康老龄化,并且使三个维度的健康老龄化保持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健康老龄化的正向发展值得我们重视和追求。所谓健康老龄化的逆向发展,就是老年人的健康储量不断漏损的过程,就是“健康老龄化”越出边界,退化到“亚健康老龄化”和“病苦老龄化”状态的逆向演变过程。健康老龄化的逆向发展需要预防和阻止。

很多老年人实际上是处在“亚健康老龄化”甚至“病苦老龄化”的过程中备受煎熬。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称,目前中国非健康老年人口人数1.15亿,占比57%;失能老人达到3750万,占比18.56%。中国老年失忆失智(痴呆)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已有500万人,而且以每年30万的速度在增加。失能失忆失智一般很难康复,这些老人不幸远离了“健康老龄化”的轨道,被“病苦老龄化”所折磨。

结论和建议

综上,人口老龄化的深层挑战来自“非健康人群”的增长。“全面健康老龄化”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全面健康老龄化”的提法深化和提升了我们对“健康老龄化”一般性概念的认识,包括了三个方向的解读:一是身体健康老龄化,二是生命健康老龄化,三是生态健康老龄化。比诸“健康老龄化”的提法,“全面健康老龄化”含义和指向更明确,可以作为人口健康促进新的理论指引。如果说“健康老龄化”是相对于“非健康老龄化”而言的,那么“全面健康老龄化”则是相对于“片面健康老龄化”来说的。“非健康老龄化”则包括了亚健康老龄化和病苦老龄化。

第6篇:老龄化研究报告范文

我国劳动年龄上限较发达国家平均提前5~15年,伴随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老龄人口红利释放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重点。当前我国已飞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即为老龄化。[1]研究表明,中国老龄化率将于2050年达到30%以上,并将一直持续至21世纪末①。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是我国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必须面对的考验。[2]针对这一状况,笔者通过对我国老龄人口红利的测算结果进行分析,并从我国社会现状出发,提出在释放我国老龄人口红利时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渐进式推进以及分阶段改革的释放路径,为我国未来相关政策的铺展打好理论基础。

1释放我国老龄人口红利的依据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红利测算方法主要有数据分析和模型计量这两种,分别以人口抚养比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测算依据,其中以人口抚养比最为常用,指计算非?诙?人口数占劳动人口数比例描述社会劳动人口的人均抚养负担。[3]笔者将根据已有文献资料,说明现存老龄人口红利的规模并对其现状做简要分析。

11我国人口红利现状简述

国家统计局显示,200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式转变成老年型,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首次突破10%②。在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1%,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2008年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与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占总人口比重的1243%和846%,标志着我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15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047%。

12我国老龄人口红利的测算及结论

本项目成员袁婧怡、林艳?F采用人口抚养比分析法构建模型,选取2015年静态人口结构作为基础数据,分别计算四个劳动年龄上限下我国未来二十年的人口结构,并通过改变劳动年龄上限后我国老龄人口红利释放的状况得出具体结论。根据测算结果,2015年劳动年龄上限为女50岁、男60岁时,人口抚养比为644%,老年抚养比为372%,若退休年龄延迟到男女皆为65岁,人口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分别下降到37%和143%,逐次提高劳动人口年龄上限可有效降低人口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达到释放老龄人口红利作用。若我国将劳动年龄上限由目前女50岁、男60岁逐步提高至女55岁、男60岁,男女皆为60岁和男女皆为65岁,到2035年,以上三个延迟退休阶段将分别释放465286万人、445925万人和1177074万人的劳动人口,释放出总共将近2亿的劳动人口。

综上所述,我国潜在劳动人口数量巨大,合理进行释放势必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不容忽视的贡献。由此,本文将对释放老龄人口红利的路径和措施进行充分研究,建立相关的法律政策,以便充分释放我国老龄人口红利。

2释放我国老龄人口红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人性化原则

由于需要对新角色和新生活进行适应,大多数退出劳动力市场的老龄人口无法立即适应当前生活。并且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许多老龄人口已然保持着较高的身体素质水平。政府应在尊重人、满足人的前提下,根据老龄人口特有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情况,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和岗位,以充分挖掘老龄人口身上的智力上、经验上的潜能。可通过开展老年心理健康课程鼓励老龄人口充分认识自身条件,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促进经济增长。

22政府诱导性原则

我国的退休政策已实施多年,且大多数劳动人口已经适应原有退休政策,不愿在达到规定劳动年龄上限后继续工作。因此,国家需对群众思维循循善诱,改变其现有思维模式,同时实施优惠政策,增加其延迟退休意愿。可以通过如规定养老保险的最低交纳年限,给予延迟退休时间长的员工较高的养老金标准;在延迟退休期间进行税收激励,对自愿延迟退休年龄退休的员工的收入减少或免征个人所得税;对自愿延迟退休的劳动人口基于医疗、交通等方面的社会福利等政策诱导劳动人口进行思维上的转变,逐步接受劳动年龄上限的提高。

3释放我国老龄人口红利的主要路径

31渐进式推进

提高劳动年龄上限将释放大量劳动力,同时还将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缺口问题,减轻社会经济负担。据研究分析,有更高的学历背景的男性更加不愿意延迟退休。[4]此外深度延迟退休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大,因此,轻度延迟退休更有利于解决养老金亏空、弥补人口红利缺失。[5]因此,延迟退休政策应适应中国社会的人口结构、人民意愿和国家社会实际情况,走循序渐进的道路,一是在制定政策前多听取民众意见,制定出符合人民意愿的政策;二是逐步推进,不能着急;三是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以应对不同情况。[6]

32分阶段改革

推行过程中在时间上要逐步推行,在空间上要优先实行于发达地区;同时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保证推进改革的同时保证社会稳定。为了有效释放我国老龄人口红利,需建立和完善新型退休政策,鼓励具有劳动力能力的老龄人口继续工作。中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制定于20世纪70年代,即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退休。而我国当前男性平均退休年龄为583岁,女性为524岁③,低于规定退休年限。从全球角度看,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许多国家提高了法定退休年龄,如美国将领取全额养老金的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7][8]考虑到我国现有退休年龄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因此,推行政策应该与时俱进,分阶段进行延迟,避免产生就业压力,以便更好开发老龄人口资源,减缓社会劳动力不足的问题。[9]

注解:

①全国老龄办:《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06年。

第7篇:老龄化研究报告范文

不久前,信诚人寿保险隆重推出“安心倚”终身医疗保险计划,成为国内首个投连险,附加重疾医疗保障的保险计划,在保险市场引起不小的反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对这类产品的需求。

无法抗拒的老龄化社会时代

年老是每个人人生的必经阶段。但在它的表征出现之前,许多人都不愿意花太多的心思和精力去考虑这一似乎遥不可及的将来。

然而,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从2001年到2020年,我国正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龄人口;到202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

这一连串的数字都在说明一个事实:无法抗拒的老龄化社会正在来临。

健康医疗问题显著

在众多老龄社会矛盾中,人们最为关心的恐怕是健康医疗问题。老年人无法回避的体质下降、医疗费用上涨等成了人们担忧的重点。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我国人口身体素质一般,老年人健康状况不甚乐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了71.4岁。不过,寿命的延长并不代表健康的延长。据统计,我国城市老年人中有2/3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其中一半以上患有2~3种慢性疾病及伴随的并发症。

从社会基本结构看,“空巢老人”日益成为老龄化社会的普遍现象。在我国国情下形成的“4-2-1”家庭结构已经使在职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养老抚幼的生活压力,想要做到面面兼顾实在太难,这也最终导致空巢老人的出现。

如今,我国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已经达到2340多万人;城市空巢家庭达到36%,预计2010年将达到80%以上。也就是说,“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不得不改变了。

今时今日,一旦发生疾病,除了靠自己的绵薄之力外,可以依靠的就只有政府或机构提供的医疗保障,或者曾经投保的商业保险了。

医疗消费增长速度与收入增长持平,老人就医负担日益加剧。根据卫生部全国各级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统计显示,1995年人均医疗费用为39.9元,2000年上涨至85.8元。2007年,这个数字继续攀升,达到136.1元。也就是说,从1995年至2007年的13年间,该费用上升3.4倍。各级医院中,卫生部属医院的医疗费用最为高昂且同比增长,从1995年的82.7元升至2007年的281.5元。

全国各级综合医院住院病人人均花费也在快速增长。1995年为1667.8元,2007年达到4973.8元。其中卫生部属医院的花费,从1995年的5026.5元上升至2007年的13117.4元。13年间住院费用上涨幅度在2.6~3倍。

再来看看这期间的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情况。统计显示,199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83元,2000年为6280元,2007年达到13786元。13年间增长了3.2倍。可以说,我国就医费用的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基本持平。这是否意味着老年人看病不用太过担心呢?

其实不然。我们不能忽略,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是针对全体公民的平均值,包括了在职的年轻人以及退休后的老年人,其中年轻人的收入增长显然高于老年人。换言之,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无法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而医疗费用的增长恰恰对老年人的影响最大,毕竟他们占所有就医人数的大部分。也就是说,对于老年人,收入的增涨率敌不过医疗费用的增速,就医花销成了严重负担。所以,为老年生活找个忠实依靠的观念渐人人心。终身医疗保障显优势

在众多商业保险的选择中,终身医疗保障有其优势。无论你可以活多久,它的保障是终身的,这就避免了“活太久”的担忧。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可能越来越差,如果此时保障停止了,那老年人将重新直面风险,而选择终身型的产品就可以避免。

现售的较长期的医疗保险计划有信诚人寿安心倚、民生人寿如意相伴、首创安泰医储宝以及长城人寿喜康人生等。其中,信诚的保险计划是以投连险附加重疾医疗的形式出现,而其他三个产品均以两全寿险为主险。

这里,我们比较了这四个产品的一些信息供读者参考(附表)。

第8篇:老龄化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老龄产业人口老龄化对策研究

Abstract: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ly obvious influence o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ccelerat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ging industry,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are indispensable. Enterpris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ging consumption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of developing aging industry change idea, seize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seize the huge space between the current aging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preferential policies provided by the governmen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occupy a favorable position in the market. Common effects only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vigorously developing aging industry,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promote stead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Keywords: Study on population aging industrialization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一、 政府在老龄产业发展中的策略分析

1、政府在老龄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首先依赖的是政府创造的一系列适宜的产业发展条件这就需要政府明确的角色定位。政府应当高度重视老龄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应当区分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从产业的角度考虑生产、消费和就业等问题,按照市场规律来发展老龄产业。在支持老龄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从老龄产业的特殊性出发来确定政府在老龄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老龄产业服务的对象是老龄人口,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老龄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是需要政府支持和干预的。这就决定了老龄产业具有与其他产业不同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老龄产业具有盈利性和非盈利性(低盈利性)、市场性和政府宏观调控性等。老龄产业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政府的作用和功能就是处理老龄产业中的市场化原则与非盈利性、微利性的矛盾。因此,一方面,政府应当在老龄产业发展的初期进行推动、扶持和指导,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作用,避免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的盲目投资,利用一切可能手段培育、拓展老龄市场,提高老龄产业的有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应当考虑到老龄产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在对老龄产品和服务进行质量、价格管制的同时,应当在法律、政策等方面向老龄产业有所倾斜,鼓励企业进行老龄产品和服务的投资。

由此可见,老龄产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在老龄产业中地位的特殊性。与其他产业相同,老龄产业作为一个产业,由市场来运作,但政府在老龄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干预比对其他产业更多一些。政府需要在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老龄产业中企业的盈利之间进行平衡,既不能为了老龄人口的需要而过度的限制老龄产业中的企业,因为如果不能盈利的企业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而老龄产业也不能发展起来;同时,也不能完全不顾老龄人口的购买力状况而放任企业进行市场运作,导致老龄人口的各种需要得不到满足,老龄化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因此,政府虽然不是老龄市场的主体,但是政府在老龄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却是至关重要的。

2 、政府在老龄事业发展中的策略建议

老龄事业是指政府发挥其公共职能而向社会老龄人口提供的福利性、慈善性物品和服务的政府行为活动。为社会老龄人口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义务和职能之一,在面临老龄化趋势时,政府应当加强这一方面的职能,大力发展老龄事业。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还不够,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老龄事业的发展跟不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仅导致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同时也影响了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从全国老龄办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出的我国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的数据来看,2006年城市老年人领取养老金的比率为78.0%,农村为4.8%,城乡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增长幅度仍然偏低。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目前还处于建立之中,不仅覆盖面窄,而且保险金额较低,特别是广大农村基本上还被排除在制度保障的范围之外。医疗保障方面,城市老年人的医疗保障离全面覆盖还有较大差距,而农村则不足一半。老年人的长期专业护理和社区照料服务需求迅速增加,而社会的养老服务体系还未能真正健全起来。针对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老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

第9篇:老龄化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新型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  政府责任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2006年2月23日公布了一份《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并且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一阶段我国将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另外2006年1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本公在新闻会上说,我国老龄化问题形势非常严峻,其中一点特别引人关注,就是农村老龄化程度要比城镇高出1.24个百分点。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1.534亿,按60%以上老人居住在农村的比例计算,农村老人的数量至少在9200万,而绝对数量应该在1亿左右。如何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情况 

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会议确定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参保人为: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金年领取人是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同级财政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009年11月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批复部分省区市进行首批新农保试点工作。 

2010年的政府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截止到2010年3月底,全国新农保参保人数共计4685.39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共计1569.55万人。 

二、政府承担责任的理论分析 

1.准公共产品的属性 

从现代养老保险的运行实践来看,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作用均处于核心地位。对于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公共养老保险,则是由政府推行的强制性的养老保险,在产品属性上属于准公共物品,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就是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基本手段,故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责任是责无旁贷的,这种制度由政府承担立法、筹资、管理、提供财政支持等责任。

2.马斯格雷夫和雷托斯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根据该理论可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支出不断增长,其中财政用于科教文卫及社会保障事业的资金比重将逐步上升;经济建设的投资将逐步下降。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经济的日益成熟,公共财政的不断规范,财政中的建设资金将逐步减少。这样在现行税收规模下,就可以节省出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入到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农民身上,为他们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三、政府主要责任的体现 

1.财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