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学生的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我和全体同学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和采访询问。调查表里面的问题涉及到上网时间、上网内容等。
二、调查结果
调查中百分之十二的人从不上网,上网学生中百分之五十八是男生,百分之四十二是女生。男生百分之七十七都是在家中上网;只有百分之二十三的人在网吧上网,而且有通宵的现象。男生一般是玩游戏聊天,偶尔上网查学习资料。女生都是在家上网,很少有超过五小时的,一般都是在网上聊天,查资料,很少人玩游戏。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
1、小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戏、交朋友、聊天,其次才是学习或查资料。
2、学生上网时间,一般选择在双休日、放学回家时,平均星期上网时间为2——3小时,做到有节制与适量;但有百分之十五的学生痴迷于网络之中,难以自拔,每星期的上网时间至少七小时,几乎是天天都想着上网。
3、上网的经济来源,百分之六十五来自父母给的零用钱或压岁钱,百分之二点五是向同学借的,还有百分之三十二点五,都是靠给别的同学抄作业,甚至向别人勒索。
三、我的建议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就看我们怎样利用它了。不过,我还是希望网络能从玩具变成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工具!
【关键词】同伴 同伴心理辅导研究 同伴交往
【中图分类号】B8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205-01
一、调研背景
如今,小学生在享受成人陪同的同时,失去了同龄人相伴的快乐,他们不懂得分享,责任,不懂得如何培养友情、善待友情,出现了种种现实心理问题。而素质教育的深化,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认为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基础和核心,可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有效地如春风化雨般地使全体学生心理趋于健康化发展呢?在我校多年的同伴教育课题研究中不难发现,传统的空洞的指示性说教,或者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后再去处理,效果是差强人意的。对于当前的小学生来说,利用同伴关系来进行心理辅导,则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这正如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美国)青少年研究学会国际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儿童同伴关系研究专家张文新教授指出的,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使儿童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和自尊感,有利于情绪的社会化,以及培养儿童对环境进行积极探索的精神,心理逐步走向健康化、成熟化。
于是,我校就开展小学生同伴心理辅导研究这个课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 所谓的小学生同伴心理辅导研究,指研究者对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学生之间的一种心理相互辅导共同活动,共同成长过程的研究。它是一种能使自己和他人受益的社会行为。它有助于小学生之间高质量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的要求。
这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经过充分准备,加上老师和同学提供宝贵建议,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二、调研说明
1、调研对象
这次调研对象包括无锡市河埒中心小学(以下简称为河小)三到六年级学生。
2、调研内容
这次调研是针对开展小学生同伴心理辅导研究这个内容进行的,主要包括小学生的心理现状、影响实施小学生同伴心理辅导研究的因素等诸多方面。
3、调研时间
调研时间:2014年4月3日
4、调研方法
(1)、数据获取方式和渠道:
数据是调查员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后得出。这样的数据是采用对选项被选次数累加的统计方式得出的。
(2)、抽查对象的抽样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对三到六年级共计541名学生采取普遍调查。
5、调研问卷
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样本数541人,通过班主任负责发放调查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541份,有效样本率100%。
三、调研总结
(一)统计结果分析
从统计情况来看,如今的小学生逐步摆脱了父母和老师为天的思维影响,而是逐渐地放大了同伴的影响力。同伴的言行举止都巧妙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理,为同伴的欣赏而愉悦,为同伴的疏远而伤心,为同伴的批评甚至于变得沉默起来。
不难看出,进入小学以后,儿童相互交往的频率大大增加,共同参加的社会性活动也进一步增多,其社会往也逐渐更富有组织性:(1)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形式更复杂;(2)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3)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4)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同伴的活动;(5)开始形成同伴团体;(6)更容易受到同伴思维、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影响;(7)学生与同伴的交往随年龄增长而稳步增加,其中更多的是与同进行交往。
(二)对于开展小学生同伴心理研究的建议
1、通过组织同伴活动的研究,帮助小学生学会同伴倾诉,同伴商量,同伴合作等同伴交往技能,尝试在脱离他人帮助的情境中如何面对自然,面对他人,面对成功与失败,并表现勇敢、坦率、真诚、想象力、批判力等人类的本性;
(转载),英雄人物故事,我爱祖国,我爱党,小关于小学生近视眼与视力下降的研究报告
夕阳那辉煌美丽的影子投在被晚风吹皱的江面上,撒下了一大片闪亮的、鲜艳的玫瑰红的细鳞片。关于小学生近视眼与视力下降的研究报告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春雨不停地下着,细细的雨丝织成了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从云层里一直垂到地面上,远处黛色的群山,近处粉红的桃花,嫩绿的杨树,柔软的柳枝,都被笼罩在这张无边的大网里,这张网是春姑娘巧手织成的纱巾,盖在天地间,技在群山上。表姐刚来的时候,身穿一件方格衬衣,补了几块补丁,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白凉鞋,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我们都说她土里土气。可是现在,我们不敢说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条紧身牛仓裤,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闪光的金项链,肩上披着长长的黑发,显得神气大方。回到家里又说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样。知识,我喜欢的风味食品,给老
关键词:机械专业课 学生 创新能力
一、问题的推出
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种手段,如何提高自身质量,为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呢?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重要一环。
二、问题的归因
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机械专业课教学模式普遍存在单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机械专业课教学仍囿于统一的考试内容、形式和评价标准,形成了单纯的模仿、操作和识记为特征的学习模式,往往只注意单一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智力水平局限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圈子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三、措施与行动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美国创造力专家托兰斯指出:“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氛围中才能进行。”对于《机械基础》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要尽量减少对学生大胆的提问、质疑、发言及创造思维的限制,给学生以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所谓安全,就是对学生的独特见解与想法不仅不加指责与批评,反而加以表扬与鼓励,让其获得创造的安全感,从而进一步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新的观点。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更新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看待学生的教育观;其次,不仅要关爱学生,更要信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和谐、愉快、自由的教学情境中学习知识;去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思维与看法,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把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真正落到实处。
2.激发学生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职校学生一般性格活泼,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这是他们的优势。在教学中要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参观,利用实物,挂图,进行现场教学。由于《车工工艺学》是一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中级车工所需工艺理论知识的专业课,为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在讲述“车刀的种类和组成”时,可把教室搬到实习车间去,边展示各种车刀,边介绍几种常用刀具的作用和种类,并让同学仔细观察90°外圆车刀的切削部分由几个部分组成,对个别动手能力好的学生,让他们先学刃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实习车间黑板上展出挂图,指导刃磨的技能和方法,在学生结束刃磨后成就感最高的时候,总结出车刀切削部分大体由“三面,两刃,一刀尖”所组成。
要想使全体学生学会认识、学会学习、学会操作,掌握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能力,那就得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学识水平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一是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及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做到面向全体,兼顾两头,把握好教材的深度,注意课堂教学要定准“坡度”,增加“密度”,变换“角度”,使之具有一定的普及性、针对性,但又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特征性,从而使不同层次学识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特别是有潜能的学生才能显现出来。二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机械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就得灵活施教,不再单独强调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要强调真实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按职业技术岗位的应知应会要求,设计模块式教学体系,并强调基础扎实宽厚,知识面广,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要针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生产第一线进行现场技术操作的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真刀真枪”地参加生产实践。
3.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特定的目标和任务进行能动和思维活动,产生新知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其求异思维是从不用角度,多个方面探索对一个问题尽可能多的答案的创造性思维形式,这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指导模式
1.引言
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对综合学习的要求有所提高,传统的学习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因此,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它的发展既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又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者,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的综合性活动朝着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
2.综合学习指导模式的意义
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地进行学习,这里所说的“自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综合性学习指导模式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2.1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展开教学。小学语文是语文学习的入门阶段,学生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2.2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综合学习指导模式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自行结组完成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任务。遇到难题时,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将问题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提升自身的合作探究能力。
2.3提高语文素养
传统的学习方式多数是“满堂灌”这种方式,以教为主,教师是课堂教授知识的主体。新时期的综合性学习强调自主性、开放性,使得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模式的指导方法
教师对综合学习模式的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版块:选题指导、学习方案的指导、资料收集的指导、信息整理的指导、报告撰写指导。
第一,选择课题的指导。
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较为普遍,每一次活动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学习任务或是小课题。学生可以自行结组,通过组内合作的方式完成综合性学习的学习任务。在课题得选择上,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课题,事先制定好活动计划并开展活动,在活动结束后汇报和交流各小组的活动成果。教师在选择课题方面要指导学生全面考虑课题的可行性、科学性,让学生形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二,活动方案的指导。
学生在确定好研究的课题之后,教师可以对课题进行归类,根据学生的兴趣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教师在指导学生制定活动方案时,要让学生明白制定计划的目的是:确保活动有序顺利的进行、研究内容更加明确、分工具体而合理。学生在制动好活动方案后,要与其他课题组进行交流,不断完善活动方案。
第三,资料收集的指导。
学生可以根据活动方案有步骤地完成各项任务,收集资料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如问卷法、访谈法等。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和讨论,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确定资料的收集方向和重点,提高信息收集的效率和质量。
第四,信息整理的指导。
学生收集到大量的信息之后,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筛选,选择利用价值较高并且与课题相符的信息。信息的加工处理是将信息有用性的过程,将信息筛选后,对信息进行分类,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信息应用在调研报告中。
第五,报告撰写的指导。
综合性学习的最后一个版块就是撰写研究报告,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撰写研究报告的指导。研究报告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等等,学生在撰写研究报告方面有较大难度,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系统有效处理,结合收集上来的信息得出研究结论,选择合理的写作方式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要根据充足的信息、合理的方法来完成,各小组在完成研究报告后可以进行交流评价。
4.结语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真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自主、合作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综合性学习倾向于科学研究,教师的指导可以将综合性学习活动科学化、合理化,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志伟,陈天伟.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指导要点例谈.《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3期
关键词: 《国际经济合作》 课程项目规划法 实践 思考
一、《国际经济合作》课程的特点
《国际经济合作》是高等院校外经贸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内容繁杂,既有理论内容又有实务内容,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国际租赁等诸多内容。
首先,其理论部分并没有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不是侧重在基础知识和原理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出现的各种经济合作方式的本质主要是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重新移动和配置。
其次,其实务部分更多的是介绍各种经济合作方式的操作程序和环节,通过各种方式的操作步骤的详细列举,展示合作的方式方法,与国际货物买卖中交易流程相比较,国际经济合作中的这些程序与环节显得不够系统、规范。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按照传统的课堂讲解方法传授知识,就会因内容的枯燥和陌生,使学生无法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即使是我们在采用制作PPT进行多媒体教学后,通过学期末对学生的调查,得到的结果也是内容过多、过细、不好掌握,特别是涉及合作方式的操作环节,即使是运用幻灯片的制作技术展示,学生也觉得学过后没有很深的印象。
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教师必须找到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主要知识。我们引入了课程项目规划的概念,并在教学过程进行了有效的实践。
二、课程项目规划法
课程项目规划指的是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讲解课程内容,解析案例、课堂讨论问答之外,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方向,结合学生的能力和校内外资源,从三个方面将课程进行规范和计划:从内容上分解成若干个项目;从程序上将项目从设计、跟踪管理到项目的结束设置一系列的操作环节;从时间上看不仅仅是某一个学期才安排,也不只是课程项目实施的短期效果,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未来课程的发展。总体而言,我们认为,课程项目规划体现的不是短期的管理,而是长期的对课程的理解水平与预见深度。
具体到《国际经济合作》这门课,我们在课堂复述、案例解析等教学方式外,将其内容分解成三大项目布置给学生,学生直接参与到项目的设计、操作和跟踪之中,使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的理论要点在于其合作的生产要素流动和配置的本质,了解和熟悉国际直接投资、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经济合作方式的内容和形式。
(一)三大项目的规划
我们根据课程的国际投资、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及国际租赁五块教学内容,设计了三大项目(如图1),分别为:
项目一:拟定一份国际经济合作方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二:进行现场的模拟演示。
项目三:结合国际经济合作内容设置的一个师生合作的课题。
以下分别阐述各项目的操作过程,其中重点阐述项目一。
1.项目一:国际经济合作可行性研究报告。此项目主要是拟写一份在某国开展某项经济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使学生通过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掌握报告里涉及的各项内容。在实践中我们按照教学内容主要作如下操作(如图2):
(1)分别设计7-8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在设计的时候都尽可能地与国际直接投资、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有关,比如设计为我国某知名公司到某国投资设厂,其生产的产品涉及技术的转让,按照这样的项目设计,学生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时候就会极大地关注投资设厂行为是属于国际直接投资的内容,并将之和技术转让的行为与课本学到的知识进行印证。
(2)每个子项目各有一个小组负责执行。我们将全班按子项目数量分成若干执行小组,每个小组必须指定或选出一个组长,组员控制在6人左右,各人各司其职,有的负责市场分析,有的负责投资环境的分析,有的负责财务分析,等等。具体职责主要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各部分内容拟定,如果小组内成员因为自身知识有限而无法担任角色,就可以自己或者请求教师向校内和校外资源寻求援助。
(3)提供查找资料的途径,鼓励执行小组自己寻找资料来源的途径,并根据执行小组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安排组长每月汇报一次项目执行的情况。
(4)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定后,邀请部分专家和教师对每个报告进行审核和评比,将评比的结果作为本课程期末成绩的参考,并评出一等奖以资鼓励。
2.项目二:现场模拟。主要是结合国际工程承包和国际租赁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现场的模拟,特别是针对国际工程承包的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一组担任招标商,3―4组担任投标商角色,各组人员职责划分好,组织学生准备资料后,在课堂上按照招投标的程序,依次演示发标、投标、开标诸环节。这是帮助学生学习程序性内容的一个辅助方法,其特点就是安排学生进行角色的情境模拟。
3.项目三:师生合作课题。主要是由教师根据本课的某个内容,比如直接投资的相关内容,结合目前国际经济合作的实际,设计一个课题,组织学生参与,从资料的查找到论文的撰写,教师给予详尽的指点,最后以论文作为课题成果进行展示。
(二)关于课程项目规划法的实践总结
1.课程项目规划法的主导思想是力求突破原有的以概念、定律、定理知识点层次递进为主干的体系,以师生参与的方式来重塑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主题项目”是学生最终要“制作出”的“成品”,是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在课程开始前,把一幅“主题项目”的完整“肖像”放到学生面前,使学生首先了解各个分项目的轮廓,然后把分项目、子项目进行层层剥离、层层剖析,而后再层层组合。这样依托一个完整的实际项目,使枯燥无味的专业术语和技术名词等不再是支离破碎、不成体系的抽象概念,学生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去欣赏、去反思自己制作的“产品胚胎”,并且通过评比奖励等评价方法的实施,可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最大的潜力和较高的效率去实现“主题项目”目标。
2.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特别是在项目一中,学生只有掌握某项国际经济合作方式的基础知识才能够对具体的子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并且每个子项目均有“投资环境的分析”这一部分,这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程主要知识的了解和熟悉。项目二中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国际经济合作方式的流程的掌握。项目三帮助学生在了解一般性知识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和探析某项经济合作方式,对学生知识的深化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有着长远的意义。
(三)一些思考
1.项目设计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给予执行小组的实施“方便”上特别重要。尤其对于项目一,其关于经济合作方式在哪个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设计会决定资料收集的困难程度,一般倾向于大国的大城市,这样在搜集当地的投资环境、竞争对手、技术的指标的时候会比较容易找到资料;在设计合作方式的时候,虚拟的公司应该是知名的大公司,以方便学生查到该公司的管理资料;此外,关于项目给予的背景资料诸如设厂地点、项目所需资金等要尽可能详细。
2.自始至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有些教师担心采用这种方式组织教学难度大,仍习惯于在课堂上以自己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复述;有些教师即便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在实施中仍习惯性地发号施令,导致实施的效果不明显。实践表明,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学生的求知欲、协作能力乃至责任心才会随着课程的深入明显提高。例如在项目一的实施中,教师指挥的角色尽可能弱化,尽量让学生自行组织并安排自己的研究、修改并完成项目,这就给了学生更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具有更多的学科知识,特别在项目一的操作中,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外贸、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及财务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本门课更适合高年级学生。但即使是高年级学生,在拟定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候知识也不够,这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先在组内寻找合作资源,然后可以扩展到本专业具有财务、管理等知识的资源,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到专业外校内的资源,甚至可以寻找校外的同学、朋友,请求对方给予相关知识的支持,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从旁指导学生对于资源的寻找和利用。
4.这种教学方式注重知识学习的长久获得,因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规划过程。对于课程项目规划的实施,应该设定短、中、长期多阶段,通过不同阶段的实施来逐渐完善。此外,课程项目规划方法的开发和实施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其教学管理、软硬件建设必须与之相配套。
参考文献:
[1]吴迪,黄安心,梁桃.《物业管理实务》网络课程开发中的项目管理[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6.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指社会研究的
A.具体方法
B.研究方式
C.具体技术
D.方法论
2.社会研究有不同的时间跨度,对存在于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里的社会现象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属于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趋势研究
D.同期群研究
3.要了解全国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研究者只需从中抽取几千人进行调查就可以了。这种调查方式是
A.抽取调查
B.抽样调查
C.个案调查
D.蹲点调查
4.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是
A.理论性研究
B.探索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填补空白”的研究项目,符合选题的
A.可行性标准
B.新颖性标准
C.政治性标准
D.重要性标准
6.完全由研究者自己选定研究题目,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影响,这种选题方式是
A.上级指定选题
B.委托研究机构选题
C.学术界选题
D.纯自主选题
7.在研究设计阶段,研究者确定研究对象时首先要确定
A.调查对象
B.分析单位
C.研究方式
D.统计方式
8.通过部分调查对象的结果去推论总体的情况,这是社会科学研究逻辑中的
A.抽样一推论原则
B.演绎推理原则
C.统计性原则
D.经验归纳原则
9.可以比较精确地反映各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有助于精确的定量分析,这种理
论模型的表达方式是
A.变量结构图示法
B.图式法
C.公式法
D.列表法
10.有待于经验验证的理论雏形是
A.理论检验
B.理论模型
C.理论推演
D.理论假设
11.根据已有研究对象的介绍,不断辨识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累积抽样方法是
A.方便抽样
B.配额抽样
C.判断抽样
D.雪球抽样
12.在某县进行农户生活水平抽样调查,先抽取若干乡组成乡样本,再从乡样本中抽取若干村组成村样本,最后从村样本中抽取若干农户。这时,初级抽样单元是
A.县
B.乡
C.村
D.农户
13.建立指数的第一步是
A.选取符合标准的指标
B.指标加权
C.处理缺失值
D.建立量表
14.测量在多大程度上涵盖了被测量概念的全部内涵,是指
A.表面效度
B.内容效度
C.预测效度
D.同时效度
15.用磅秤称女儿的体重,决不会因为爸爸力气大,女儿就轻些,妈妈力气小,女儿就变重了。这说明
A.测量工具通常比人的感观更敏感
B.测量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未知的物体和现象
C.一定标准化工具测量的结果不会随特定观察者而变化
D.测量能帮助人们观察到非物理世界的存在
16.在关联式问题中,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决定着是否继续回答后面的问题,通常把后续问题称为
A.过滤性问题
B.相倚性问题
C.二项选择式问题
D.矩阵式问题
17.每次小组访谈后都应及时做好各项遗留工作,下列属于“做好访谈后的工作”的是
A.当场做好访谈记录
B.进一步查证事实
C.创造良好的访谈气氛
D.协调被调查者之间的关系
18.了解带有个人性和隐私性的问题,采取
A.座谈法
B.集体访谈法
C.个别访谈法
D.小组访谈法
19.下列属于访谈员应具备的特殊条件的是
A.语言与社会背景
B.诚实与精确
C.兴趣与能力
D.勤奋负责
20.对整个观察进程的预先安排,是指
A.明确观察目的
B.制定观察方案
C.进行理论准备
D.进行观察的物质准备
21.划分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的依据是
A.根据观察场所和对观察情境与条件的控制程度
B.根据观察过程的控制程度
C.根据观察内容的标准化程度
D.根据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22.关于观察的信度和效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认为观察法比其他方法具有更大的效度
B.观察法通常被认为比其他方法的效度低
C.观察法通常有较高的信度
D.稳定系数可以说明观察的效度
23.文献研究的优点是
A.可以控制文献内容
B.容易数量化
C.资料间难以对比
D.适合做纵贯研究和趋势研究
24.二手资料分析的缺点是
A.费时
B.费用较高
C.费力
D.研究结果受资料真实性的影响
25.美国社会学家多恩伯切和希克曼所做的“消费品广告的他人导向”研究,属于
A.现场实验法
B.参与观察法
C.内容分析法
D.问卷调查法
26.在收集资料后,集中时间审查资料被称为
A.实地审核
B.收集审核
C.多次审核
D.系统审核
27.在研究我国学生群体时,只讲中学生、大学生这两类,所违反的选择分类标志的原则是
A.从所反映事物本质的需要选择标志的原则
B.从研究目的出发选择标志的原则
C.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选择标志的原则
D.坚持穷尽性和互斥性的原则
28.专题性研究报告的特点是
A.专题性研究报告涉及到研究对象各方面的状况
B.读者能通过报告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C.专题性研究报告一般是篇幅很长的描述性研究
D.专题性研究报告要求做深入的、有针对性的分析
29.研究报告的“灵魂”是指
A.报告的正文
B.报告的提纲
C.报告的主题
D.报告的材料
30.研究报告中要尽力避免的表达方式是
A.作者发现……
B.我们发现……
C.数据显示……
D.统计表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关于社会研究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社会研究内容是社会研究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和要探索的社会问题的具体内容
B.每项社会研究都有相同的内容
C.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可分为现状调查、因果分析两个层次
D.确定研究内容首先要按照研究目标将研究题目分解为若干方面,然后根据研究目标去确定每个方面所需收集的信息
E.各个社会研究项目内容方面的广度有大有小
32.下列属于纵向研究的有
A.趋势研究
B.民意测验
C.同期群研究
D.市场调查
E.同组研究
33.选题的客观标准包括
A.重要性
B.新颖性
C.可行性
D.研究者的特点
E.研究者的价值取向
34.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的重要特点包括
A.必然性特点
B.概率性特点
C.可直接观察和测量
D.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
E.变量之间的变化朝着相同方向
35.关于配额抽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配额抽样首先要确定配额比例
B.配额抽样的逻辑是通过样本配额,使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完全一致
C.配额抽样属于非概率抽样
D.配额抽样要求必须掌握总体的最新资料,但这并不容易做到
E.配额抽样和分层抽样本质上相同
36.关于问卷设计的提问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尽量避免设计某种情境进行提问
B.可引用官方观点来引导被调查者回答问题
C.避免询问被调查者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D.应当使用第一人称提问
E.提问要使被调查者有能力回答
37.一份规范的问卷大体上包括
A.结束语
B.问题
C.统计方法
D.封面
E.问卷试用程序
38.访谈法的调查方式包括
A.通过信件进行的交流
B.借助于电话进行的交谈
C.面对面的直接交谈
D.通过翻译进行的面对面交谈
E.通过邮寄问卷进行的调查
39.可以用于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文献有
A.各类统计年鉴
B.政府的统计快报
C.联合国的统计报告
D.商务部公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
E.盖洛普公司公布的民意测验报告
40.学术性研究报告的导言包括的内容有
A.说明研究问题的性质和意义
B.文献综述
C.分析研究结果
D.介绍研究目标和假设
E.重要概念的界定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集合概念的内涵与特点。
42.简述定量研究的优点。
43.简述社会研究中测量的层次。
44.检查用观察法获得的资料时,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45.结合材料,论述实验法的缺点。
美国学者齐默巴多的一项课题是研究监狱警察滥用权力的问题。究竟是那些粗鲁、冷酷无情的人被拉来当了狱警,还是监狱社会环境助长了暴力行为?为找到答案,齐默巴多在斯坦福大学的地下室仿建了一座监狱,并在年轻人中征集实验者。70多人申请了这项每天报酬15美元的工作。齐默巴多用心理测验和体能测验挑选了24个看起来心理稳定和正常的学生参加实验,他们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中产阶级家庭。这些学生被随机指定为“犯人”或“狱警”这两个角色中的一个。那些被“选”作犯人的学生真的由当地警察逮捕并带到这个地下室监狱,关在一个3人一间的囚室里,并被告知要关两个星期之久。但实验没有持续两周,到第六天这个假监狱就被关闭了。因为研究者对他们的实验所引起的行为感到很担心:被选为“狱警”的学生真的扮演起了典型狱警的角色,像对待牲口一样对待“囚犯”,以非人手段取乐。同时,“囚犯们”也很快地适应了囚犯角色,想到的是如何逃生和避免惩罚。
46.结合实际,论述离中量数的意义与作用。
一、理论学习与名师成长
教学理论是个具有层级结构的体系,依据理论的抽象程度,可以分为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理论、课标解读与教材教法分析、教学课例与案例等四个层级。不同层级的教学理论对实践的影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教学实践也是个具有层级结构的体系,依据实践的目的性和意识性不同,可以分为尝试型实践、经验型实践、反思型实践、创造型实践四个层级。教学实践具有自觉与盲目、创新与守旧、合理与不合理、正确与错误之分,不同的教学实践对教师专业成长意义不同,对教学理论的自觉需求和发展意义不同。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准从根本上讲是由他所从事的实践性质和类型(层级)所决定的。教学实践一旦进入反思和创造层面,对教学理论就会有内在的需求,实践的逼近是理论有所作为的前提,实际上,也只有这样的实践才能提炼、概括出有价值的教学理论。
理论具有经典性、时代性、专题性的特性,要学习中外古今教育名家论著,并围绕当代课程教学发展的有效教学论、研究性教学论、新型课堂与教学流派、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开发等方面的专题开展研究。此外,还应及时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围绕学科课程与教学专题研究。理论学习时,要像教育家一样思考,注重自己理解教育教学问题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建立起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对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教学主张进行系统化的反思、检讨、解释和总结提升。在学习时间安排上主要以自学为主,集中讲授辅导讨论为辅。
二、教学研究与名师成长
教、学、研是教师的三种职业生活方式,“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要引导教师走上研究的幸福之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在这里,有收获和发现,也有快乐和苦恼。谁能感到自己是在进行研究,谁就会更快地成为教育工作的能手。”传统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只教不学、教得多学得少,抑或是教、学、研三者分离。我们强调重建教师职业生活方式,意味着在中小学教师中形成教学、学习、研究三者合一的职业生活方式。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主要分为课例研究和课题研究。
(一)课例研究
1.课堂研究、课例研究、案例研究。
课堂研究、课例研究、案例研究三者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课例显然是课堂的具体化和特殊化,如果说,课堂研究是理论研究,重在回答“是什么”“为什么”,那么课例研究则是实践研究,重在回答“做什么”“怎么做”。教学案例则又是教学课例的特殊化,课例展示的是完整的一堂课或围绕一节课的系列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学全景实录,真实、具体、完整,课例是案例的来源,案例的搜集和开发必须来源于课例,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真实生活,但是案例又是对课例的加工和提炼,它源于课堂教学生活但同时又高于课堂教学生活。
2.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课例。
从研究成果表达形式来说,三者的关系可简单概括为: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常见的教学课例研究报告的体例一般包括“我是怎样设计这堂课的”“这堂课实际上是怎样展开的”“这堂课上得如何”等几方面。课堂设计要说明设计依据、目的和思路;课堂实际教学环节的研究内容包括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师生是如何互动的,描述应点面结合,给人以整体感,同时又要突出重点。评价环节则要重点说明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与教学设计有何差异,哪些地方超出了预期的范围,超出的部分是否具有教育意义;描述自己的授课感受与体验,找出令人感到兴奋和激动、沮丧和困惑的地方,对成功的地方进行总结,对失败的地方进行诊断、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建议。对教学过程及效果的反思与总结,既可以采纳、吸收专家或同行的意见,也可以对同行或专家的意见提出反驳,为自己的某些做法进行合理的辩护。
3.说课、听课、评课。
说课、听课、评课是课例研究的三种基本活动形式。名师的课例研究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教学性、研究性、经典性、示范性。
(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以问题为载体,从不同角度可以把问题分为不同的类型。从问题指向和层次来分,有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两种类别。理论问题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即事实问题,价值问题;实践问题是关于“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即操作问题,实证问题。从问题性质和意义来分,有真问题和假问题两种类别,其区分维度在于:“事实——虚构”“有意义——无意义”。在教学研究中,真问题起码应具有两个方面的属性:第一,客观性。即所说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是教室里发生的“真实的问题”而非“假想的问题”,是教师(研究者)“自己的问题”而非“别人的问题”。第二,价值性。即所说的问题对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具有意义的。问题探究有助于提示教学规律,深化教学认识,或有助于解决教学问题,改善教学实践。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首先,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别对课题研究的内容做出界定;其次,要设计研究方案,要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设,这是研究方案中最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部分;第三,开展行动研究,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但是这种行动不是一般意义的行为和动作,而是一种变革、改进、创新,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最后,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一般体例包括:①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形成的基础;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③已有研究成果(包括个人和他人的);④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⑤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⑥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这仅是一般的体例,切忌将其形式化和绝对化,写作过程也要避免“科学化”“客观化”的纯理性论述,要积极采用生活故事和经验叙事来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突显课题研究的人文性、个体经验性,反映教师的个体体验和个体实践知识,使研究报告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气息。
三、导师指导与名师成长
“自主成长+专业引领”是名师的成长模式。导师的主要作用是专业引领,理论上的启迪和提升,实践上的点拨和深化,研究上的指导(课题研究和论著写作)。导师指导应“到位”但不“越位”,针对指导对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学亮点和特色进行“针对性”“发展性”“启发性”的指导,促进指导对象进行独立思考和自我建构。
课题研究计划不同于课题申请表,是一份具体的实施计划书。课题申请表只是一个大致的设想,如同要盖一个大楼,计划盖写字楼还是公寓楼,多大面积,投资多少,几年完成,是个大致的框架。而课题实施计划则是一张施工蓝图,包括具体的工期、用料,施工要求都有,是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图纸,看着它就能把楼盖起来。
课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如下几部分:
1. 课题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课题的来源、研究类型、实验时间等。
2.课题的提出(或研究的目的)
为什么要研究这项课题,目的是什么。
3.课题研究的假设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预期会有什么结果。
4.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这一部分要尽可能具体化,越具体越便于操作。
5.预期的研究成果
举例: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验”
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验
2.课题来源: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KES016)
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4. 课题负责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敏勤
5. 实验时间:2002年至2004年
二、为什么要进行这项实验(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基本概念和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性略)
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人们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理论研究日渐增多,但怎样把这种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使基层中小学教师便于操作和评价,真正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产生实质性的变化。这不仅需要理论的研讨,更需要具体的实验。本课题计划在理论研究的同时,调查中小学生的现有学习方式,并进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三、课题研究假设
本课题研究的二年的时间里,也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逐步推广的时间,本课题主要达到如下目标:
1. 通过理论方面的研究,发表一些有价值的关于学习方式的论文和实验报告,以此来指导实验的进行和新的学习方式的推广;
2. 通过实验,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 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实验,使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明显提高,为新课程在我市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在理论方面进行学习方式的系统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法搞清学习方式的概念、范畴、作用,把传统的学习方式与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调查法了解天津市中小学生现有学习方式及存在问题,提出转变学习方式的目标、步骤和预期效果。
2. 进行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
课堂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自主探究学习。所以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我们计划在实验学校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激发者。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限定教师讲授的时间,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和学习的
主动权。第三,在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时,同时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教师少教,而学生能够多学。
3.进行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的实验
随着我市办学条件的改善,许多学校已经有了校园网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将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的技术化趋势,成为近年来教与学改革的热点。随着教学中的技术含量的提高,电脑、网络技术等成为学生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我们计划在有条件的实验学校中进行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的实验,探索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为其他学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五、实验的组织形式
本课题组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验教师组成,理论研究部分由课题组负责人王敏勤负责,问卷的调查和组织由津南区教科室诸金英和大港二中刘志奇负责,实验部分由大港二中刘志奇具体负责。我们计划在大港二中进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因为大港二中(初中)已经进行了课程改革。
六、实验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实验的步骤
1. 撰写研究和实验方案(2003年1—2月)
课题研究方案由王敏勤负责撰写,课题实验方案由刘志奇负责撰写。每个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组的要求写出本学科具体的实验方案。
2. 实验的实施和总结(2002年3月——2004年10月)
(1)实验教师根据本学校的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包括理论的学习),实验老师可边学习边实践。从2003年春季学期开始到2004年暑假,各实验小组每学期末都要写出阶段实验报告,总结一学期来的实验成果,研讨存在的问题,写出下学期的具体实验方案。
(2)2004年10—12月,各实验小组撰写实验报告,课题组汇总各实验小组的成果,撰写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接受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
(二)实验的方法
严格的教育实验应采取对照实验法,即在平行年级中设置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观察实验的效果。这样能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说服力强。
七、预期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计划在两年的时间发表和出版相关的论文和著作,指导实验老师的实验工作。2004年底撰写《研究报告》,准备接受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鉴定。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3--8部分,回答“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实验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基本上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相同。它们之间的差别在3个地方:
1、研究报告中的第3部分“课题研究目标”,在实验报告中应改为“实验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