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能源发展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能源;环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60-02
一、课程概述
能源是使一个系统能够产生对外部活动的能力,在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用来获取各种形式能量的自然资源就是能量资源,简称能源[1]。能源既是重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又是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污染来源。目前,我国能源工业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人均能源拥有量低、储备量低;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依然以煤为主;能源资源分布不均匀;能源利用效率低;农村商品能源短缺等[2]。解决好我国环境保护与能源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能源与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才能得到实现,所以在人口高度密集,人均能源相对匮乏,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条件下,如何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还要应用环境科学的知识,在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绿色生产下的绿色能源[3]。“能源工程”作为本科生公共选修课,主要以地质矿产、物理、化学、土木工程等相关领域的一般知识为基础,系统讲授能源工程的相关理论和基础知识,环境保护和环境工程技术在能源开发中的相关工程技术,从而使大学生能掌握能源利用和制备领域的相关知识,了解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技术途径,掌握在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实现绿色生产下的绿色能源应用等技术政策。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基本掌握能源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能源研究领域国内外热点的最新进展,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培养其创新能力。由于本课程主要面向全校二至四年级大学本科生开设,且文科、理科学生均可选修,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特别是文科生)对于本课程所需的地质矿产、物理、化学、土木工程等专业背景知识掌握较少,在理解一些专业性强的教学内容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如何将专业性强的教学内容讲生动易懂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的关键所在。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作为南京大学全校本科生的通识课程,紧密结合南京大学“三三制教改”最新要求,一方面贯彻“四个融通”人才培养理念,以基本知识入手,继承、发扬和创新“匡亚明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通过综合多媒体、板书、现场参观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能源工程与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有系统地学习,对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前沿热点研究问题有所了解。通过课程学习,有利于培养出知识面宽、对能源工程与环境保护都有所了解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顶尖人才,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通过该课程的建设,有利于继续保持南京大学本科教学的优势和领先地位。
三、教材内容
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本门课程选择的教材一方面不能太简单,以避免用“科普常识”替代“通识”教学,要充分展现能源工程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及最新科研应用进展;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不同专业(特别是文科专业)学生的需求与理解能力,让他们可以充分掌握课堂所学内容。因此不能简单照搬一两门专业教材,需重新组织编撰本课程的课堂讲义,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将基础知识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有机结合。课堂的讲义内容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课程所涉及到的地质矿产、物理、化学、土木工程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如何删繁就简,以适应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第二,如何组织编排教学内容以易于学生理解,同时有机穿插介绍国内外能源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现状及相关产业政策法规,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措施是:首先,在第一堂课,为同学们介绍本课程的参考阅读书目,通过阅读地质矿产、物理、化学、土木工程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科普书籍,使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快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其次,在课堂讲义中添加能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影响以及环境工程技术在能源利用中的实际应用,并辅助列出相关基础知识点,将基础知识与国内外前言应用有机结合,从而普及能源与环境专业的相关概念和知识;最后讲授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风能、核能、生物质能与潮汐能等课程的核心部分,引领学生把环保节能理论贯彻至现代能源工程内容中。
四、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辅以板书示范的课程教学,将科技视频、计算机模拟、现场动画等多媒体内容融入教学设计。围绕学生学习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本课程有机开展师生讨论、学生小组调研报告等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本课程所采用的几种促进教学方法有:
1.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内容。结合PPT讲义将课堂的重点、难点内容清晰有序地列出,方便学生记录笔记;采用大量的图片、动画生动形象地展示与知识点相关的科学原理、实际工程、仪器设施等,使同学们对能源工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播放一定数量的科技视频、计算机模拟现场动画,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充分展示。
2.分组布置研究调研作业。针对能源工程领域的重大科技、应用、政策问题,让学生分组调研汇报,化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把同学按不同专业背景进行分组,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促进不同专业同学们之间的学习交流,同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布置研究调研作业,一方面快速培养了学生使用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能力,特别是现代化方式的终端检索、光盘检索和网络查询等科研基本功,学生基本掌握了从目录、期刊索引和主题索引中查询资料的方法;另一方面,研究调研作业可显著提高学生的文献利用与分析能力。面对海量的电子信息资源,学生在完成研究调研作业过程中,可以学会如何组织管理文献,并对文献的海量信息进行分析与总结。
3.积极开展学生小组调研报告中的师生互动讨论。针对研究调研作业,定期组织学生以PPT形式开展小组调研报告,一方面可锻炼学生制作科研PPT报告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强化同学的语言组织、文字表达、口头表述能力。在PPT报告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提问与讨论,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质疑、提问与解答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适时点评,穿插知识点介绍,展开师生互动讨论,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讨论氛围。
五、考核方法
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避免出现学生轻视上课、考前突击背书复习等不良现象,本课程考核成绩由课堂点名、课堂抽查、课外调研及开卷考试等部分组成。本课程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开卷考试成绩占40%,课堂抽查成绩占30%,课外作业占30%。多种形式综合考核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作业调研与课堂讨论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
六、结语
本课程已开设3个学期,选课学生人数由80多人增加到140多人,学生的平均成绩也在逐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程内容的多样化与教学方式的多媒体化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与课堂教学效果的两大因素。例如,在讲授理论基础知识中,穿插介绍研究领域内的相关最新研究热点问题,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教学内容相关视频可使学生较容易掌握难懂的专业知识点,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素逸.能源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吴明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1,(5):84-85.
城市低碳族
记者在西安采访中发现,许多“80、90后”的环保节能意识更让人欣喜。他们通过同学、同事、“车友团”、“QQ群”等许多社交圈交流低碳生活的心得,并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潮流。“最后一个离开房间的,要随手关灯和电源;尽量使用充电电池,MP4电池用完再用在遥控器上……”这就是许多西安年轻人“低碳生活”的基本理念。
“晕,我今年光是买衣服就导致了28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西安招商银行工作的范瑞雪最近加入了“低碳生活”QQ群,在网友们的推荐下,她初次接触到“个人碳足迹计算器”这一新鲜玩意儿。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平时以“环保小尖兵”自居的范瑞雪,竟然也是个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庄稼地里种植的棉花、亚麻,历经漂白、染色等工艺变成纱线、面料,制成成衣之后经过物流和使用、洗涤,直至最终变成垃圾掩埋降解或焚烧,原来服装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范瑞雪向记者复述她刚学到的环保知识,一脸惭愧地表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低碳族’,我还有很多生活细节需要改进,比如少买衣服,少开汽车,外出吃饭时自带筷子……”。
伴随着“低碳生活”理念的流行,“低碳族”已经在西安青年群体中集结壮大,在西安各大高校的校园网内,以“低碳”为主题的网页和帖子层出不穷。“低碳生活”,英文为low carbon living,意指通过减少生活作息中所消耗的能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低碳族”则是低碳生活的践行者,他们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原则,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能源损耗坚决抵制,有些市民还通过种树等方式对自然界进行“碳回报”。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低碳细节是可以做到的,在西安东仪厂工作的张聪说自己多年前就开始注意生活细节,淘米水用来洗脸洗手,绝对是天然的美白品;用废旧报纸擦玻璃,玻璃光洁明亮;用过的面膜纸也不要扔掉,用它来擦首饰、擦家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带,不仅擦得亮还能留下香气;喝过的茶叶,把它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这些看似与减排无关的细节其实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减少碳排放。过“低碳生活”,不仅能给自己减负,也为地球减压。
低碳农业新概念
渭南市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素有“陕西粮仓”的美誉。去年,渭南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新思路。市长徐新荣说,今后渭南将以调优果菜、调强畜牧、调特观光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为重点,帮助农民发展“一村一品”,走低碳农业致富路。
2009年,渭南市大力推进“低碳农业”、生态农业发展,重点打好“绿色”、“有机”牌,如今“低碳”生态农业不仅成为陕西渭南农村的亮丽名片,也成为农民重要的致富手段。
在渭南市临渭区官道乡吴振亚的印象中,过去他们村猪圈乱搭、柴草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进村先捂鼻。现在,这样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个村在林中、路在花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花园式生态新村”已初步建成。乡上推行沼气建设,实施“一池三改”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村容村貌,广大妇女做饭不再烟熏火燎。农户还结合主导产业苹果,形成了“猪―沼―果”无公害生产模式。
在陕西关中农村,农业生产中水、肥、燃料的使用技术正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面临革新。调查显示,采用传统的水灌和施肥方式,水利用率低,容易导致地下水源缺乏和土地盐碱化,同时造成施肥不均匀、肥料浪费严重等情况。若改用滴灌、喷灌、微灌等科学节水灌溉、施肥方式,则可减少30%~70%的用水量,避免水分深层渗漏和地表流失,改善土壤盐碱化,同时提高20%~90%的农作物产量,既减少水、肥的使用量,又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蒲城县龙池乡农民陈文仓瞅准节水灌溉技术中最先进的节水方式――膜下滴灌,去年一举发展拱棚西瓜150亩,销售收入突破50多万元。
渭南市蒲城县在县财政项目的支持下,大力推进拱棚西瓜膜下滴灌工程,目前已经推广10000亩大棚西瓜、2000亩果树的滴灌面积。膜下滴灌技术与大水漫灌相比,减轻了大棚内的空气湿度,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程度,每亩可节约农药投入80元以上;随水施肥可使灌溉水利用率达90%,肥料利用率达60%,减少了水向深层渗漏及营养元素的流失,实现了农业生产低碳排放。此外,随水施肥还可以减轻灌溉和施肥的劳动强度,并有利于标准化生产,提高品质。据了解,拱棚西瓜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每亩可增产200~500公斤,增加纯收益近千元以上。
政协委员献策低碳经济
前不久,一份由陕西省政协科技委员会、九三学社陕西省委联合撰写的《陕西省实施低碳经济战略的对策与建议》的调研报告,送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在实地调研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该报告就“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战略绘出路线图,并就如何实施提出详尽对策与建议。
一、榆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产业主导区域经济发展榆林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工业生产尤其是矿业生产在经济增长中占据主导地位。据2008至201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这期间,榆林工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280.24亿元、1438.86亿元、1959.97亿元、2661.55亿元,而能源支柱产业所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6.01%、92%、90.29%、91.57%,可见能源产业在榆林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产业的不长久性,所以榆林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也仅仅处于短期利好状态,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经济转型。
2、利益均衡机制缺失榆林市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就利益纵向分配而言,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相对较低;就利益的横向分配而言,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严重,如榆林天然气管输营业税均由输入地收取,神华和长庆两大集团以及延长集团等大型国企的所得税全部缴入企业注册地,造成税收向区外、省外转移,这对资源输出地显然有失公平;就省、市、县利益分配而言,市、县两级政府可支配收入比重均在下降,同时还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行政区域交叉、职责权限交叉等问题,造成管理体制不顺、事权财权不统一。
3、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于本地民营企业的挤出效应由于自然资源的国有性和开采难度,使得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驻榆林。这些企业同占用着榆林的各种经济资源,在榆林市场上对于本地企业和其他中小型企业形成了挤出效应。据榆林市政协2011年9月的调研报告显示,国家已明确的榆林市煤炭资源准许开采总量为491.67亿吨,其中神华集团占有资源106.87亿吨,占已明确资源分配总量的21.58%,陕煤集团占有资源60.87亿吨,占已明确资源分配总量的12.38%,其他国有企业占有资源311.15亿吨,占已明确资源分配总量的48.81%,榆林地方企业占有资源84.73亿吨,占已明确资源分配总量的17.23%。
4、生态破坏严重随着榆林资源开采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承载压力进一步加大,生态恢复治理和生态建设任务愈益艰巨。据榆林市政协2011年9月的调研报告显示,仅神木全县因煤炭资源开采形成的塌陷面积达87.67平方公里,集中表现为部分地区地表下沉0.8-2米,房屋损坏,道路变形,岩层错落。造成2782户,10213人,4842间房屋,3762亩水地,24778亩旱地,90425亩林草地受灾。从理论上讲,依现在的开采模式,全市矿区范围终将成为采空区,若干年后这些地区很可能成为塌陷区。
二、榆林经济发展的出路———循环经济
榆林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的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榆林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地区和行业发展以及自身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抓好试点方案的组织实施,积极落实重点项目需要的相关资源、建设资金和各项建设条件。实施方案规划到2012年初步使榆林形成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的循环经济体系框架,构建资源再生、产业延伸的循环经济承载平台,使重点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争取将榆林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三、榆林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1、确立循环经济意识榆林要运用各种手段,广泛宣传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和好处,以引起各级党政部门、企业管理人士及广大群众的重视;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大力普及循环经济知识及相关法律知识,引导人们科学消费和文明消费;需要认真总结和推广外地及本地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通过典型示范增强人们的资源意识、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就榆林来说,也有一些企业和单位,循环经济搞得比较好,市、县应重视加以总结,归纳出几种属于自己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然后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2、扶持地方企业发展榆林应建立重大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榆林要出台严格的新建项目准入评价制度,采取筑高准入门槛的手段,划定节能、环保、土地、税收、安全、投资强度、生态治理、循环经济、产业政策、区域规划等“硬杠杠”,以节能降耗、环境治理、集约用地、安全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作为遴选项目的标准。同时,扶持有实力、有潜力的地方企业,对地方企业应当实行适当的技术支持、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逐步减弱国企对于地方企业的排挤效应。
3、改进信贷管理,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榆林应该改革信贷管理,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对能源重点项目、企业在国内外先进技术引进、新能源研发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深加工项目以及重大技术升级改造等方面应给予大力支持,尽可能地增加其信贷投入资金量。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保证贷款质量的基础上,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对科技含量高,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小型能源企业、新能源研发企业、重点推广项目实行有倾斜、有区别的支持政策,促进区域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阳光123”为你整理了这篇氢能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是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能量密度高、清洁的绿色能源,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发展布局氢能源产业,我市在氢能源产业发展方面也要积极研究布局。
一、氢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燃料电池的迅速发展和推广,氢能作为最适宜的燃料逐渐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全球氢能源工业的发展,人工制氢的需求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制氢技术日新月异。
国际上,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将氢能上升为国家能源战略高度,不断加强相关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扶持力度。美国自2012年以来不断加大氢能及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研发领域的投入,并成立美国燃料电池和氢能联盟,于2013年启动H2USA计划,共同对加氢站网络规划、融资方案、市场拓展制定详细方案,为美国在氢能基础设施方面的集成技术与装备制造奠定了世界领先地位。截至目前,美国已公开对外运营加氢站达到42座,尚有部分内部加氢站数量未知。日本的《氢能/燃料电池战略发展路线图》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详实指导了2014年至2040年,日本制氢、储运、加氢、氢能利用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目标与路径。在氢能基础设施方面,结合日本能源禀赋,提出日本各阶段制氢与加氢站建设目标,到2030年日本加氢站数量要达到1000座且成本降至2亿日元,海外制氢运输回日本的价格将控制在30日元/m3以内。截至2018年年末,日本已经建成106座加氢站,其中80座以上对公众开放,按照政府制定氢能基础设施项目的补贴政策,这些加氢站可享受自身投资水平的一半左右的补贴金额。德国政府在2006年启动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国家创新计划(至2016年该计划共支持14亿欧元),于2009年启动氢能供应基础设施研究,2011年年底实施路线图。为了寻找可靠的商业推广模式,2015年2月,约有27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H2M公司,在德国政府的资助下,开展全国加氢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加氢站建设及经营工作。截至2018年年末,欧洲拥有152座已运营加氢站,其中德国拥有60座对外经营站,且其中2018年度投运17座,已成为全球拥有第二大公共加氢站数量的国家。
国内方面,经过长足发展,我国氢气年产量已逾千万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大产氢国;同时,我国金属储氢材料产销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储氢材料产销国。氢气产量和储氢材料产销量两项世界第一,为我国开发利用新能源、加快迈入氢能经济时代创造了有利条件。据中国氢能联盟数据统计,2012-2018年,我国氢气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2018年中国氢气产量约为2100万吨。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估计,到2030年,中国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占比5%。到2050年,氢能将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至少达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元,在交通运输、工业等领域将实现氢能普及应用,化工、钢铁业氢能消费量超过1.6亿吨标准煤,燃料电池车销量达到160万辆/年。
4月10日,国家能源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将氢能明确划入了能源种类。4月23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3月31日,河北省发改委印发《河北省2020年氢能产业重点项目清单(第一批)》。4月初,四川省出台《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2020年度工作要点》,提出将编制印发《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4月13日,广州市黄埔区与广州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制定了《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办法实施细则》。4月24日,河北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动首都“两区”建设重点突破的意见》,强调将加快发展氢能产业。4月26日,江苏省常熟市政府印发了《常熟市关于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的补贴标准和范围。4月28日,安徽省铜陵市《铜陵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纲要》。4月29日,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河南省新乡市也在日前印发了《新乡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规划》和《新乡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宁夏方面,我区氢能处于起步阶段,年工业用氢气300万吨,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5%,但下游输氢、加氢、用氢等商业化应用还处于空白,储运及燃料电池等领域尚无相关项目落地。与全国其他地方相比,宁夏煤炭资源富集,煤制氢基础条件良好;煤炭地下气化制氢前景可期;能源化工产业聚集,具有生产大量工业副产氢的良好基础;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具有一定规模,具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的优越条件。
2020年4月26日,自治区政府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于5月6日正式印发。宁东基地是国家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9个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及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具备大量的副产氢资源。自治区政府已经意识到煤化工合成气制氢过程副生大量二氧化碳,不符合碳减排趋势,宁东基地必须尽快找到电解水制氢等安全绿色的第二氢源。2020年4月,《宁东基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项目进行公开招标,规划实施后,将进一步推动宁东基地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宁夏第一个氢能项目——宁夏宝丰能源太阳能电解水制氢储能及综合应用示范项目也已落地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银川方面,近年来,银川市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全市风光电站开发有序推进,配套电网加快建设,产业链条逐步拓展,新能源产业呈现较快发展势头,2014年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新能源示范城市。2019年,银川市发改委编制了《银川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并经市政府专题会议审议通过。规划提出探索开展氢能产业布局试点,谋划特色氢能小镇,为入驻氢能企业提供研发、孵化、生产、检测、认证等一站式服务。引进吸收制氢、氢能运输、加氢、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依托宁东基地工业制氢优势,开展新能源弃电电解水制氢,结合公交公司、物流园区、加油加气站,推广加氢站及氢燃料汽车。
二、推动银川市氢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择机有序开展氢能产业发展布局。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全球主要国家都十分看重其发展,目前氢能和燃料电池已在一些细分领域初步实现了商业化,预计五年后将迎来产业爆发,到2050年全球18%的电力由氢能发电承担。自治区《关于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培育发展氢能产业,促进我区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银川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送审稿)》,提出探索开展氢能产业布局试点。银川市要加快推进“一高三化”进程,推进“绿色高端和谐宜居”美丽新银川建设,必须不断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比例,发展氢能可作为一个重要选项,我们要积极主动对接国家、自治区发展战略规划,又要审时度势,认真分析氢能产业发展趋势方向,结合本地实际择机有序开展产业发展布局。
(二)紧密结合技术、产业发展方向优化路径选择。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及自治区和银川市产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技术、产业发展方向,我市氢能产业发展按照氢气来源,有两个技术路径选择建议。一是氢气来源外供。依托我区氯碱化工产业基础,正在加快推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氢能友好示范产业园建设,积极发展氯碱制氢,配套开展制氢、储运、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宁夏第一个氢能项目,宁夏宝丰能源太阳能电解水制氢储能及综合应用示范项目也已落地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二是氢气来源自供。例如深圳市凯豪达氢能源有限公司主要采取的技术方案,建设制氢加氢站,采用新型电解水制氢装置进行水电解制出氢气。把一些弃光、弃风的电用来制氢,实现本地制氢加氢模式,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解决运输和安全隐患,随时保证氢源供给。目前该企业有在银川投资建设的意向。
(三)积极开展氢能应用试点示范。积极推动氢能产业试点示范,打造规模化、商业化的终端应用场景,为新装备、新技术提供实证场所。《指导意见》提出在银川地区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先行开展制氢、储运、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力争建成1至2座日加氢能力500公斤及以上加氢站。将积极支持银川市率先开通1至2条示范公交线路运营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实施开展氢燃料物流车、市政环卫车等示范运营。加大对氢能产业技术研发攻关的支持,对单独或联合建设并经自治区相关部门认定的氢能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一次性给予100万元资助,新获批国家级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给予一次性200万元支持。
论文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专利;知识产权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逐步成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也在飞速发展,2010年日本国内的汽车销量中有16%是混合动力汽车,如果包括纯电动车,市场份额将增至25%,自2009年5月份以来,丰田Prius(普锐斯)混合动力轿车的累计销量稳居日本最畅销车型榜首。国内汽车制造商纷纷推出自己的产品,例如比亚迪F3DM双模混合动力轿车、比亚迪E6纯电动轿车、奇瑞S18纯电动轿车、众泰2008EV纯电动SUV车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背后,新能源汽车的知识产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是企业保护研发成果的主要手段,也是保护市场领先地位的法律保障。本文将介绍新能源汽车的知识产权的一些研究成果。
1丰田知识产权的研究
近年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白1997年12月l0日第1辆混合动力轿车Prius在日本上市,至2010年7月31日,丰田混合动力车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已经突破268万辆。其中,在美国,丰田混合动力轿车占75%的混合动力轿车市场份额。在日本国内,丰田混合动力轿车的销量也突破100万辆。表1和图1是2007年美国混合动力轿车市场销售数据和份额,可以看出丰田混合动力轿车占美国混合动力轿车市场的74%的份额。丰田的专利策略帮助他在世界最大的混合动力轿车市场处于主导地位。
在这一骄人的市场数据背后,丰田汽车公司的专利保护起了很大的作用。丰田汽车公司从1994年开始研发电动汽车,同时不断地申请专利保护他们的研发成果。澳大利亚GriffithHack专利公司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丰田在混合动力汽车方面已经注册了4000余项专利,其中Prius混合动力轿车的相关专利就有1000余项。丰田已经在国际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处于垄断地位,对其他汽车公司产生了很大的威胁。研究表明,丰田汽车公司的混合动力轿车的销量与其专利公布数量有明显的关联性,图2显示了1991—2005年丰田混合动力轿车的销量和专利数量基本成正比例关系。丰田的商业成功也积累了大量的研发经费,资助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申请更多的专利,保护其研发成果,从而形成了研发投入一知识产权保护一销量增长的良性循环。
2国外知识产权的研究
丰田汽车公司处于混合动力汽车专利群申请的领先地位。图3显示,丰田拥有43%的已公布的混合动力轿车专利群,超过4000个专利群。其他的日本汽车公司(包括日产汽车公司和本田汽车公司)拥有35%的已公布的混合动力轿车专利群。即日本汽车公司拥有78%的已公布的混合动力轿车专利群,与美国汽车公司的8%的混合动力轿车专利群份额和欧洲汽车公司的7%份额比较,日本汽车公司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
图4显示,丰田是在2005年开始在混合动力汽车专利群申请方面,领先其他国际汽车公司的。图3显示,在1990年初,丰田的混合动力汽车专利群申请数量几乎是零,欧洲汽车公司(主要是大众和奥迪)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从l992年开始,丰田开始发力申请混合动力汽车专利群,其他日本汽车公司自1990年起也紧随其后,美国汽车也从1990年开始申请混合动力汽车专利群,但是速度比日本公司要慢。现在丰田在混合动力轿车专利群的公布数量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汽车公司的专利战略研究
面对丰田汽车公司的专利和市场垄断地位,其他的汽车公司采取怎样的专利战略去抢占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呢?经过调查,目前丰田的竞争对手通常采取以下新能源汽车专利策略。
3.1购买丰田的专利许可
部分公司与丰田汽车公司协商,购买丰田的专利许可,开发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用于自己的混合动力汽车产品。目前福特、日产和马自达汽车公司都向丰田汽车公司购买专利许可,2010年9月16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戴姆勒汽车公司也正在与丰田汽车公司进行谈判,购买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以及包括电池与启动机在内的核心部件。
福特汽车公司开发的全世界第1款强混合动力的UV汽车Escape(翼虎)就使用了丰田许可的专利技术。因为福特管理层担心自己的设计与丰田的设计过于类似,恐怕会遭到起诉。2004年3月22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签定了有关混合动力系统和尾气净化技术的专利特许合同。在此次签约的同时,丰田和福特还就稀薄燃烧发动机的多项尾气净化技术签定了专利特许合同。根据合同规定,丰田汽车公司还将向福特汽车公司和福特集团提供用于稀薄燃烧发动机(包括直喷式汽、柴油发动机等)的NO吸收还原型三元催化系统的专利。与此同时福特汽车公司将向丰田汽车公司和丰田集团提供的专利中包括NO控制系统和直接喷射点火装置(DISI)等专利技术。
根据合同规定,丰田开发并享有专利的混合动力系统控制技术将被特许提供给由福特独立开发的混合动力系统。为此,双方本着友好的信任关系就专利的使用期限达成了协议。最终,福特签约使用丰田开发的21项混合动力系统专利。
3.2在新能源汽车专利地图的空白地带申请专利
部分汽车公司开发与丰田不同技术方案的混合动力系统。本田汽车公司在丰田专利的空白地带申请了IMA(IntegratedMotorAssist,集成电机辅助)的并联混合动力系统(见图6)专利,它使用1个电机与发电机进行扭矩耦合,其电机具有做功(辅助发动机驱动)和发电(再生能量回收)2种功能。丰田汽车公司的THS(ToyotaHybridSystem,丰田混合动力系统)的混联混合动力系统(见图7)使用了1个电机和1个发电机。本田IMA系统与丰田THS系统是不同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本田IMA系统的结构比丰田THS系统简单,具有成本低、易于维护的优势。但是丰田THS系统具有更多的动力组合形式和更高的燃油经济性。从而本田汽车公司回避了专利侵权问题。
使用IMA并联混合动力技术的本田Insight和Civic(思域)混合动力轿车是丰田Prius混合动力轿车的主要竞争对手。本田第2代混合动力车Insight自2009年2月上市后,第1年在日本国内的累积销量突破l0万辆。2009年4月,Insight在日本的单月销量达到10481辆,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上首款荣获月销量榜单第1的混合动力车型。
3.3新能源汽车专利领域的起诉案例
一些公司利用手头的专利开始起诉丰田汽车公司,获得专利许可费,或法律赔偿。2004年,美国PaiceLLC公司起诉丰田汽车公司,部分丰田混合动力轿车产品对PaiceLLC公司的3项混合动力系统专利侵权。美国德克萨斯州东部的地方法院做出判决,认为丰田只侵犯了一项专利,判决丰田汽车公司每出售1辆PriusII轿车,Highlander(汉兰达)SUV车和Lexus(雷克萨斯)RX400H轿车,就支付PaiceLLC公司25美元专利许可费。丰田和PaiceLLC公司都不服判决,继续上诉到高级法院。
PaiceLLC公司后来在法院和ITC(联邦贸易委员会)就混合动力款Camry(凯美瑞)、PriusIII、LexusHS250h和LexusRX450h轿车同时提起诉讼,称这些车型侵犯了其混合动力轿车专利。PaiceLLC公司要求ITC阻止包括Prius和Camry在内的车型对美国出口。
2010年7月20日,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与PaiceLLC公司达成和解协议。这项有关混合动力技术的法律争端延续了6年之久。但对于和解协议的具体条款细节信息,丰田汽车并未对外公布。
3.4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开发各种新型混合动力系统
一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根据汽车制造商的需要开发一些创新的混合动力技术,例如新能源商用车供应商美国伊顿公司和美国EnovaSystems公司就提供2种不同技术方案的混合动力系统。
美国伊顿公司为商用车制造商开发了多种商用车辆混合动力系统,包括油电混合动力系统、插入式混合动力系统和2种不同的液压式混合动力系统,同时申请了大量的专利保护研发成果。现在伊顿混合动力系统广泛应用在国内外多种不同品牌和型号的车辆,包括万国、彼得比尔特、肯沃斯、福莱纳、依维柯、DAF、戴姆勒和福特等卡车,以及福田、中通、宇通、JNP、金龙、申龙、恒通、百路佳、索拉瑞斯等客车。截止2010年3月,已有超过2400辆卡车、公交车、城市垃圾车、多功能车等各种商用车辆配备了伊顿混合动力系统,搭载伊顿混合动力系统的车辆已在全球各地累积运行超过4827万km的里程。2008年,伊顿在中国销售了将近100套混合动力系统,占了全球销量的10%。每套售价在30~40万元。
另外,采用伊顿混合动力系统的福田客车还小批量出口北美、澳大利亚。美国EnovaSystems公司,为客车和中型卡车开发电动和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自1980年以来,其驱动系统已经应用在了超过2500辆车上。其客户有纳威司达(Navistar)下属的ICBusDivision、中国的一汽集团、SmithElectricVehicles公司等。2009年,一汽共向EnovaSystems订购了220套变速箱前置式动力驱动系统。另外,一汽还与EnovaSystems签订了进一步的供货协议——2010年由EnovaSystems向一汽供应800套变速箱前置式动力驱动系统。
关键词:低碳经济;太阳能;核危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低碳经济”最早源于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希望发展其他清洁能源以降低对化工能源的依赖。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
一、低碳经济的盛行,催生更多新型产业板块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板块主要体现在这些产业中:环保产业,节能产业,减排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等。
中国政府已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降低40%~45%,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上升到国策。建立低碳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需要提倡使用洁净的可再生能源。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中,水能居世界第一位,太阳能居世界第二位。清洁绿色的可再生资源行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是秉承着鼓励扶持发展的态度,太阳能行业的迅速发展正得益于此。
据估算,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为17.8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500亿~1000亿度,全球陆地部分3公里深度内、150 ℃以上的高温地热能资源为140万吨标准煤,世界风能的潜力约3500亿千瓦,海洋能理论储量十分可观,今后新能源的利用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生物质能、风能、潮汐能、水能等都来自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将从目前的36 GW增长到2015年的180 GW。截止2008年中国太阳能发电量世界第一,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将达到2200 MW。中国已通过《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上网电价”和“全网平摊”的法规条款。
即将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将进一步明确我国光伏市场未来发展目标。在屋顶上进行太阳能光伏发电,已成为德国、美国、日本等许多家庭的建筑时尚。推广“能发电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将是全球太阳能利用产业的发展主导。
目前中国是世界光伏产品生产第一大国,95%的产品都被出口。2009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达750万千瓦,挤入世界十强,有望在2020年达到2000万千瓦。
随着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道路亮化是必须工程。虽然太阳能路灯目前价格比较贵,是一般路灯的三倍左右,但是太阳能路灯后期维护成本更低,太阳能LED路灯的理论寿命可以达到10年,而一般钠灯只有3年左右。一盏普通的250瓦钠灯平均一天工作10小时,一年将耗电量约1100度,电费就在1000元左右。采用太阳能路灯就可以节省大笔电力资源。
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火热。到2020年,产量将达到4500万平方米,保有量达到30000万平方米,千人拥有量达到210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已经正式纳入“家电下乡”范围,一股巨大的消费潜流已在农村市场迅速翻涌。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里看到的“太阳能锅炉(模块定日阵)”的聚焦光热技术系统由中国掌握独立知识产权,将迅速转为产业,撬动万亿元经济市场。
经过15年的快速发展,电动自行车整车企业有1000余家、6000余家相关联配套企业、100000家经销商,市场保有量达1.2亿辆,年增长率高达15%~20%,已成为“草根财富”人群中的消费新亮点!
日本福岛地震引发的核危机后,世界第二大核能生产国――法国,拥有58座核电反应堆,反对声不断。德国可能在2021年关闭最后一座核电站,完全停止核能发电。世界上核反应堆建设规模最大的中国暂停审批新的核电项目,总之,世界“核神经”绷紧,老百姓谈“核”色变,由此带来的世界性光伏产业发展机会将迅猛广大,光伏发电将大规模启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潜力将无比的巨大!
二、低碳经济的衍生,催讨众多对口专技人才
低碳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带来高科技人才的缺口和实用人才的匮乏,相关新能源专业都将受到学生和家长热捧。
全球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到2015年将雇用137万人,到2030年雇用355万人。产生的每兆瓦电力和装机容量将平均创建30个就业岗位,光伏领域在创建就业岗位方面也是一个大亮点。
财政部公布: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五个城市试点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电动车被视为未来发展方向,这类汽车的维护人员也会与日俱增。
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2008年全行业从业人数达250万人。太阳能热水器看似简单,实际上售后服务量几乎是空调的10倍,这类专技人才将更加短缺。
目前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招聘职位所需学历要求,主要集中在大专以下,所占比重为69%;其次是大专学历,所占比重为28%。
如何让农村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实行产销和售后服务一条龙,就是产销商们需要深思的如何组合壮大的课题。
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动自行车的制造、消费大国,目前中国市场年产销量超过2000万辆,整个产业链的经济规模达到1000亿以上,从业人员近500万人。
2010年3月的数据显示,以汽车、环保、电力为代表的北京低碳行业,3月的职位需求比2月分别增长了11.8%、20.8%、8.2%,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98.6%、107.3%、137.5%。
所有这些低碳经济产业链都为未来毕业生们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很大的创业空间。
三、低碳经济的推进,催促专技人才的加速培养
教育部网站发出通知称:为加大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有关高校可从本科教育入手,积极申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相关的新专业。
国内各高校也掀起了一股“低碳研究”热潮,清华大学成立低碳研究所后,“低碳研究与教育中心”也在一些高校成立。谁抢占了低碳经济职业教育的领先地盘,谁就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教育的新亮点,谁就将拥有这一学段低碳教育的制高点。
从百才招聘网等得到消息,目前全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人才有关地区供不应求。
随着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蓬勃发展,虽然全国有强大的就业队伍,但皇明集团认为招聘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从业人员并不容易。因为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从业人员数百万人,除皇明集团筹办学院外,全国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院系学校目前还很少,专业化人才已经成为新兴太阳能行业的老大难问题,行业内每天都在上演着上岗、辞职、跳槽、升迁、竞争创业的情景剧。
随着低碳经济的不断推进,有关低碳教育的专业将成为广大学子和家长关注和选择的专业焦点。
四、低碳经济的威势,催逼职业教育的更多调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重申“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在低碳经济的推动和影响之下,如何在现有专业群的基础上,拓展和开发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专业,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做好后备能量,是低碳经济时代培育专业的突破口和增长点。
职业教育新专业的设立,当然要建立在国民经济总体发展的态势、地方产业结构的趋向、高职教育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的。要适应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思路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又要谋求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和创业机会。既要有预见性,又要有客观性和时限性。既要看好大产业的发展,又要着眼大局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的趋势。既要有共性,又要有个性,审时度势把握专业设置和拓展的制高点。
尽管太阳能产业目前也许不是本地的支柱产业,但是随着低碳经济的进一步推进,随着日本大地震核危机的引发,太阳能产业的迅速发展将大大超出有关部门几年前制订的规划,这就进一步驱使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教育要更多更深去涉足,集中人财物力进一步加快调兵遣将,增加低碳教育的着力点和驱动力,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尽快突显一份自己应有的职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要求高校培养互联网低碳等新兴产业人才.中新网,2010-03-10.
[2]各国激励太阳能光伏发电或成经济发展新引擎.科技日报,2009-08-10.
[3]2010―2015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市场调查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中商情报网.
[4]国内外太阳能利用技术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北京唯绿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2010-04.
宋梅菊
青海省乐都县能源办公室 青海 乐都 810700
【摘 要】本文介绍了乐都县目前的能源利用情况,提出了该县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依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乐都县;可再生能源;能源利用
1 基本情况
乐都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河中下游,县域总面积3050km2,其中耕地面积24000hm2,县辖7镇12乡,354个行政村,12个居民委员会;全县总人口28.8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3.99万人,是我省东部地区农业生产大县。近几年来,共修建农村户用沼气13546座,结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发放太阳灶9300台、生物质炉14247台;建设养殖小区5处、大中型沼气1处;共建乡村服务网点143个,从业人员220人。
2 我县能源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2.1 现状
(1)农村沼气池建设促进了生态家园模式的推广,以“猪 —沼—粮—蔬菜”和“猪-沼-菜-果”为主要推广模式,促进了农村养猪业的发展,户年平均出栏3头收入千元以上,综合节支增收达1500元左右。随着沼气的综合利用开发,农业生产蕴藏着可观的节支与增产的潜能。截至2012年末,我县共修建户用沼气池13546座,现有户用沼气池12735座,累计报废811座;年内中央投资200万元,自筹资金242.7万元,新建了1000座户用沼气池,年内报废270座原有沼气池;年末使用农户7225户,年产气量1092420m3,成立服务网点143处,从业人员220人;年内拥有养殖小区沼气池5处,共有容积750m3,供气250户,生产出115000m3沼气;1处中型沼气池容积480 m3,产气52100m3;年内培训各类能源技术人员24763人次。
(2)太阳灶每年每台节约燃料相当于1.0t煤炭;每台节柴灶每年可节约煤炭1.5t,节能效果明显,可基本解决项目区农户生活用能,有利于遏制了乱砍滥伐和保护植被,有效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截至2012年末,已发放太阳灶9300台,生物质炉14247台,年内发放生物质炉6548台。
(3)农村能源利用主要以煤炭和电为主,太阳能及先进生态环保新能源利用少。2013年农村生活用能源煤炭141400t、电4020000kw、成品油5962000t、天然气8504000m3、秸秆82400t、沼气1269520m3;生产用能源煤炭148400t、电力4520000kw。
2.2 主要问题和不足
(1)沼气生产原料短缺与严重浪费并存,区域发展不平衡。人畜粪便,特别是猪粪是现阶段沼气生产最基本最方便的生产原料和最重要的基础条件,没有人畜粪便,沼气就很难发展。但从粪便排放的分布区域来看,城镇郊区大中型养殖场迅速发展,畜禽粪便排放主要集中在城镇郊区;而广大农村因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家庭人口少,散养户大量减少,缺乏沼气原料,加上川水地区煤气、电灶省时省力和干净便捷,农村养猪规模小,利润受市场影响波动大,养殖成本较大,效益甚微,致使农村50%的农户不养猪,这样形成了广大农村发展户用沼气粪便资源相对不足、而在城镇郊区畜禽粪便过剩并大量排放的问题,这样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同时,受领导重视、宣传引导、技术指导、观念意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区间发展也不平衡。
(2)后续服务水平和技术力量不足,沼气利用率不高。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建设中虽然配备了部分设备,确定了网点服务人员,但从硬件上看,网点建设多数没有达到农业部要求的“六个一”标准(一处固定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且严重缺乏正常运转经费保障;从软件上看,缺少一支技术性强、能力好的基层管护人员队伍,沼气管护人员的水平低,且无完整的档案和信息,加之用户缺乏沼气池运行管理的知识,对灶具等沼气配套设备的自查、保养、维修能力较弱,日常管理和安全使用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严重,造成农户沼气池和灶具等设备出现问题时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无法保证正常、持续的用上并用好沼气,导致“有池无气”或者产气率低。
3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的建议
3.1 深入基层调查
走入基层,入户调查农户现在的能源使用情况,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户对新能源的需求,再结合能源项目推广农村迫切需要的能源利用项目,引导农户科学的使用生态环保的新能源。
3.2 建基地,抓示范,强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发展沼气不仅可以保证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料,而且可以避免掠夺式经营和滥用、浪费资源的现象,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一定要针对当前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存在的模糊认识,认真做好发展农村沼气的宣传工作。要突出宣传沼气在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改善生产和居住环境中的作用,使广大农民认识到通过沼气池、猪舍、厕所、日光温室的有机组合构成的能源生态综合利用体系,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产气积肥同步、种植养殖并举的良性循环,为农业生产提供沼液、沼渣等大量优质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品质的综合效益。同时,要加强基地建设,突出示范引导。紧紧围绕我县特色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建设,抓住“生态、循环”这一关键,针对设施农业和蔬果种植,扎实开展以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试验示范点建设,切实发挥示范点标杆引导作用,提高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率,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
3.3 增投入,强扶持,转思路,合理调整农村能源建设项目
鉴于户用沼气建设积极性不高,服务网点经费不足、作用发挥不力的现状,建议转变建设方向,适当减少户用沼气规模,新建项目尽量与新农村建设项目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结合、与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及水土保持结合,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提高国家扶持比例,捆绑使用资金,把沼气建设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整合分散户用沼气项目资金,在学校、生态科技园区、养殖小区(场)等大力推广沼气工程,重点建设养殖小区(场)和养殖大户大、中型沼气工程,积极探索运行保障模式,适当发展相对集中供气项目,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同时,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家电下乡工程,适当配套建设农村道路太阳能照明和农户太阳能热水器项目,以达到新能源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改善环境、美化村庄、资源再利用、提高生活质量的预期目标。
3.4 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技术培训,增强后续服务功能
沼气池三分建七分管,只有管好沼气才能长期发挥应有的综合效益。针对沼气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缺乏指导、出料难、维修难等诸多问题,要切实加强以服务网点为主的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设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富民农村能源服务专业合作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必备设备,配备至少2名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技术水平,确保沼气池进出料、沼肥正确使用,配件坏了有地方购买,发生故障有专人维修,技术难题有专人解决,努力管好、用好沼气池,造福广大农民。同时,建立和完善沼气档案,及时详尽了解掌握沼气建设情况、使用情况,分片管理。建议实施农村沼气修复和已建沼气的巩固利用项目,加强旧池恢复、料源拓展、服务人员工资、维修资金、沼渣沼液清理利用补助等工作,积极引导群众进行沼肥在农作物、果树和养殖业的推广使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污染,促进无公害农业生产,提高沼气利用率,使其发挥更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四化同步;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党的十报告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进“四化同步”,先导是抓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核心是抓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基础和难点是抓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围绕这三个方面,我们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现报告如下。
一、淄博市 “四化同步”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看,淄博市信息产业发展较快,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深,在各行业各领域运用不够,对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力仍显不足。一是信息化与产业发展融合度较低。二是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和地理基础数据库建设滞后,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普及和信息消费水平的城乡差距较大,信息化在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等领域应用不够,智慧城市建设任重道远。
(二)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看,淄博市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但工业化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够协调,以工立城、以工促农的带动力仍然不强。国际上通常采用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来衡量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状况,比值越高,表明工业化对城镇化的贡献越大。
(三)从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看,近年来淄博市城镇化发展较快,但城乡二元结构与城市二元结构并存,产与城、城与人在空间布局和时间进程上不够同步、不够协调,城镇化为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创造需求的空间有待深度拓展。
二、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必须抓住先导,扭住核心,铸牢基础。
(一)全面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
要在全面提升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推进信息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对企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构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竞争力。
1.推进信息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主导行业、生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都市农业的深度融合,建立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以汽车、石化、机械装备、冶金建材、食品加工等主导或特色产业,推进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网格化、商务电子化,做大“淄博制造”。融合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企业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应用产品,做活“淄博创造”。
2.推进信息技术对企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实施企业能级提升示范工程,推进信息技术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产业链协作能力全面升级。要特别着力提升主导产业链协作能力,围绕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协作性强的主导产业,建立产业链协同设计、协同物流、协同商务等信息平台,实现产业链龙头企业与配套商、分销商、客户等在产品开发、物流配送、商务交易等方面的集成优化运行,提升综合竞争力。
3.推进信息技术多领域广泛运用。着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城镇建设、社会事业等各领域的广泛运用,努力建设以智慧基础设施体系、智慧产业体系、智慧服务体系为基本要素的“智慧淄博”。
(二)深入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
要构建与生产力布局相匹配的市域城镇体系,让工业化创造的社会供给与城镇化激发的社会需求有机衔接。
1.推进产业布局与城镇布局双系调整。要把市级战略功能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区作为淄博市推进“四化同步”的战略支点,充分利用工业园区规划调整的契机,重点关注第三圈层县市主导产业布局和一般乡镇产业空心化问题,形成主导产业功能区、配套产业园、特色产业点梯级联动的市域现代产业空间新布局。
2.推进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双核共兴。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作为主城,应着眼于面向全国和全球集聚、配置资源,凸显其在淄博城市群和市域城镇集群中的核心引领功能。作为新区,应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直管功能区和新川创新科技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国际汽车城等一批核心起步区,努力打造世界级的高端产业基地,建设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3.推进县城与重点镇多极支撑。14个县城和34个重点镇应着眼于在市域内集聚和配置资源,承担县域经济发展和就近吸纳农村人口的任务,凸显其在县域经济中的支撑功能。要大力实施“县域经济倍增”和“重点镇财政收入超千万”行动计划,壮大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优势项目,最大限度发挥现代产业的规模集聚、辐射带动效应,建设一大批工业重城(镇)、商贸大城(镇)、旅游名城(镇)。
(三)持续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1.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按照 “农工贸旅一体化、产加销服一条龙”的要求,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抓好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及示范区建设,突出发展高端种业、生态有机高效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及观光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2.实施“富民强村”行动计划。鼓励农村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多形式发展现代农业和二、三产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产业新业态。自主旅游时代,通过乡村旅游+,可以更好的满足游客追求特色化、品质化的要求。根据自治区文旅厅及剧院的工作安排,2020年8月4日—5日,剧院党办主任董海珍、杂技团副团长吴群组成调研小组,先后考察了五原县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内蒙古抗战纪念园2个4A级景区。通过现场参观、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形式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景区基本情况
(一)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突破传统休闲农庄的打造手法,围绕“农耕”文化,运用创意手法,着力打造了农耕文化体验街、农耕文化博物馆、二十四节气广场、绿色长廊、民俗活动互动区、农业大地景观、移民文化村、河套民俗文化村、黄河文化园、宇鑫温泉水世界、葵博园等农耕文化旅游景观等休闲项目,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休闲与观光、浪漫与体验的深度结合。
存在的问题:一是景区、景点均属于公益性质,全部免收门票,无收入来源,景区运行靠财政支撑,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二是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作为4A景区,餐饮、住宿、娱乐、体验等设施还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吃、住、行、游、娱、购的产业链。三是景区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维护费用逐年增加。四是景区没有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加之地方财政紧张,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难以保障。五、景区内缺少表演艺术的支撑,活力不足。
(二)内蒙古抗战纪念园
发展红色旅游,是旅游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是增强党与人民群众思想沟通的纽带,更是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多年来,五原县县委县政府在红色旅游项目规划过程中,关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注重多产融合发展,在红色旅游目的地打造和景区开发运营等方面逐见成效,促进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
内蒙古抗战纪念园是4A景区,五原县委县政府在以烈士陵园为中心,以红色旅游为龙头,以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在4A景区基础之上做出提升。结合展馆、牌楼、纪念碑、烈士名录墙、墓冢、展厅、骑马石雕、广场和地道等设施,打造军事文化体验、地道观光休闲运动、民俗、文化体验、农耕休闲体验等多个元素体验区。将总体定位为以乡村资源为本底,以抗战文化为特色,集红色研学、自然观光、民俗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红色参观游览与乡村风情旅游区。
存在的问题:一是运行经费不足。现园区每年运行费用需200万元,因设备老化运行费逐年递增,县财政困难,所以运转难度大。二是纪念馆内没有声光电设备,缺少展陈物品。抗战纪念馆在2017年建馆后,自建馆以来此项多媒体工程至今未做到全部设计和施工,展陈物品稀少、品种单一。三是内蒙古抗战纪念馆二楼与地道急需布展。由于资金紧缺,纪念馆二楼需装修并布展。四是烈士陵园区需维修。由于受地翘运动、盐碱渗透等影响,目前现状总体陈旧,急需进行维修改造。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
调研组认为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以蒙古族文化为亮点,打造河套农耕文化体验区,构建满足可吃、可玩、可观、可乐的一站式旅游服务功能;二是针对观光休闲型大众游客,创新游憩方式,打造具备户外运动、民俗观光、康体健身、绿色休闲四项基本功能的体验区;三是以河套民俗文化村为核心,打造河套商业休闲带。
其次乡村旅游与第二产业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深加工。农产品的深加工解决的是客户的需求。曾有旅游专家讲过关于“后备箱”的故事:我看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好不好、生态农业做的成不成功,标准就是看游客的车的后备箱是不是装满了当地的土特产。用什么东西来装满他的后备箱呢?应季的农产品只能满足一时,别的时间怎么办呢?要满足游客旅游中“购”的需求,必须要有一些深加工的东西,把农产品变成礼品,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农村的传统手工业,如特色民俗产品、面人、竹筐、豆腐、榨油、酿造酱油等等,可以通过体验让游客参与制作,也可以做好卖给游客,既能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又能促进农民增收。
随着低碳概念的深入人心和乡村旅游本身所蕴含的生态诉求,生态建筑、新能源建筑在休闲农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在农村进行建筑改造,既要保存乡土特色,又要具备现代化设施与功能。有相当多的市民愿意为更加舒适的休闲度假环境支付更多的费用。民宿、农家院在满足游客最基本的安全、卫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升硬件设施,需要景区在满足其更高层次的需求方面多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