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资源精细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建立动态调整指标体系,全面盘活街道编制资源
近年来,街道编制管理滞后于城区发展需要,存在编制资源配置失衡、事业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探索构建编制动态调整加权核算体系,逐步在全市推开,有效盘活了街道编制资源。
(一)通盘考虑,细化核算指标体系。市中区将各街道的行政、事业编制分成基础编制、重点项目机动编制、动态编制三大类,分类使用。一是每个街道计入行政编制12名、事业编制25名作为基础编制,用于满足基本运行需要,稳定不变。二是划出约占总量10%的行政编制、事业编制作为机动编制,由区委、区政府根据重点项目建设任务进行机动调整。三是划出70名行政编制、255名事业编制作为动态编制,根据服务人口、经济状况、辖区面积,分别按50%、30%、20%的权重进行加权测算。基础编制、重点项目机动编制、动态编制之和,即为各街道的编制测算数。
(二)立足实际,科学合理核定编制。实际核定编制过程中,坚持四个原则对测算数再适度调整。一是总量控制,对测算事业编制超过45名的街道,按45名核定,不超出政策规定的上限。二是一线倾斜,6个重点项目多的城郊街道各增加2名机动行政编制,事业编制按上限核定。三是保障重点,对45名事业编制仍不够的,超过部分按暂借其他街道下达,不再增加机动编制。四是留有余地,全区留出机动行政编制15名、事业编制42名,以备街道新承担重点项目使用。
(三)整合资源,强化人员编制匹配。一是编制调整后,按照“人随职能走”的原则调整人员。二是编制动态分配后,出现空编确需进人的,优先从现有人员,尤其是超编单位中调剂。三是重点项目机动编制调整后,“人随编走”,相应人员同时调配。调整后,核减最多的街道减少行政编制5名、事业编制11名。核增最多的增加行政编制1名、事业编制8名。通过调整,充分发挥了编制管理的杠杆作用,带动人员、财政资金向工作任务重、重点项目多的街道倾斜,激发了干事创业活力,实现了区委区政府、各街道、基层群众的三满意。市编办在市中区召开现场会,交流推广其做法,对老城区60余个街道所属的近400个事业单位进行综合改革,实行限额管理,不搞一刀切。共核减事业单位46个(含处级26个),收回编制266名。
二、精准界定权责关系,细化分解部门人员编制
针对过去部门编制管理“只管总量”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市进行了尝试性破解,将部门(单位)所核编制数和领导职数细化分解到各内设机构,进一步提升编制资源的使用效益。一是以职能为据,强化业务。围绕单位承担的主要职能,将编制资源重点向业务处室倾斜。二是尊重单位,赋予权限。由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和内设机构职责,研究提出人员编制、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细化分解的具体意见,经编制部门审核后生效。三是相对稳定,动态调整。单位内设机构的编制一经确定,计入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完善“三定”,促进管理。对于因职责弱化、取消或增加,确需调整内设机构职责的,我们及时研究完善其“三定”规定,进一步完善职能配置。
截至目前,已完成97个市直部门及142个事业单位的编制细化分解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单位业务处室工作力量普遍得到加强。二是为机构编制部门完善“三定”规定、提升编制资源配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有力抓手。三是重点民生领域的职能和编制配备得到显著加强。
三、着力强化制度建设,牢守机构编制底线红线
严格落实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要求,着力加强管理载体和制度建设,较好地实现了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一)以信息化建设为龙头,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机制。市编办自主研发了登记信息全面、带有防伪芯片、携带操作方便、专门机器读取打印“四位一体”的新《机构编制管理证》。全市统一制发,分级管理,组织、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协同联动,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了“地毯式”换证,为实名制管理提供了坚实保障。以此为基础,实行严格的编制使用审核、入减编审批制度,由组织、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下达用编进人计划,采取定期对账、年底专项检查等方式进行监督,强化了编制管理的刚性约束。
(二)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面规范实名制管理。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市纪委、组织部、编办等6部门联合印发《济南市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对建立健全配合制约机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平台及《机构编制管理证》、实名制公示、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作了全面规定。二是强化制度落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实名制信息维护相关工作的通知》,印制业务流程明白纸,建立健全责任制度、人员队伍和定期网上公示机制,把实名制管理各项要求全面落到实处。三是推进系统升级。通过实名制信息系统升级建设,基本实现了对数据变动情况的在线监控及组织、财政、人社部门间信息共享,形成了工作合力。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实施对策
对于我国的水利工程来说,不仅关系到了人类的长远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着不竭的动力。在水利工程的影响下,可以改善现阶段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所以就要做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精细化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
1进行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精细化管理来说,其实就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下衍生出来的,也就是说借助社会分工以及服务质量上的精细化管理来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求。从管理上来说可以划分为规范化、精细化以及个性化。所以可以看出,精细化管理其实就是从常规管理上发展起来的,实现对常规管理上的进一步升华,从而保证常规管理可以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就要坚持从“精”的层面上入手,找出管理中的重点环节,把握好核心内容。对于“细”来说,就是要对标准进行具体的量化,从监督到管理保证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进行。所以说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工作人员也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真正将责任落实到实际中去,以此来形成良好的执行文化。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水利市场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剧,想要在行业市场中实现长远的发展,就要具备完善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企业中的经济效益,满足发展的需求。实现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可以从企业的每一个环节上入手,从而将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节约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此外,也可以对项目中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进行优化,从而避免了资源出现浪费等现象,从而保证企业中的经济效益。只有真正做好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可以在行业市场处于不败的地位[1]。
2现阶段中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人员配置上存在问题
对于我国的水利工程来说,起步还是相对较晚的。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施工方法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但是就目前的一些现代化管理方式来说,却并没有取代传统的管理方法,这样也就降低了人员管理的效果。如一些水利工程项目企业中依然采取了传统的管理方法,然而从实际上来说,这种管理方式并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同时也会造成人员配置上出现超员等现象,不仅占用了企业中的用人名额,同时也出现了资源浪费等问题。
2.2一线施工人员上的不足
对于我国目前的水利施工项目人员来说,往往以农民工为主,虽然具备了吃苦耐劳与易于管理等优势,但是却存在着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不足等问题。加之一些农民工人员属于临时工,所以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综合技能培训中去,在没有劳务合同约束的影响下,也就使得人员出现了流动性较大等问题,不仅造成了原材料上的浪费,同时也使得机械很容易出现故障等问题。其次,一些员工由于前期阶段技能不足,所以企业就采取了培训管理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其施工能力,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人离开与进入,这样也就加大了企业中的培训成本,造成了管理上的问题[2]。
3提高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3.1及时更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理念
对于精细化管理来说,属于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也受到了众多企业的关注。且在这种新型管理模式的影响下,使得企业中不仅可以展现出文化,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实现先进的管理。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企业对精细化管理存在着正反两方面的看法,一些管理者认为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并不能满足企业中的发展需求。还有一些管理者认为精细化管理虽然有效,但是想要实现有效的实施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企业就要坚持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入手,适当的进行拓展与延伸,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管理者来说,也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思想理念,正确运用好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中的管理效果,满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3]。
3.2做好施工现场中的控制
在开展水利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就要认识到做好现场管理的重要性,从实际情况上出发,做好跟踪管理工作。其次,是要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机制,及时处理好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做好监督与完善工作,满足工程中的实际要求。在施工中施工人员也要坚持从科学依据上入手,做好细节上的指导工作,结合理论与实践,借助数据进行对比,以此来保证施工质量。
3.3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水利施工企业来说,属于密集型的产业,存在着施工人数较多,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就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企业中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其次,施工人员也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程度,坚持从精细化管理的层面上入手,提高施工的质量,满足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3.4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意识
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实现精细化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就要提高企业中的精细化管理意识,同时还要真正运用到管理中去。其次,是要解决现阶段中存在的错误认识,不断推行精细化管理,以此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只有真正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才能保证科学管理理念可以运用到实际中去,从而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此外,还要将施工责任落实到具体中去,制定出完善的岗位职责制度,强化管理理念,提高施工的效果[4]。
关键词:水利工程、现代化、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水利工程是为了消除水害以及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各种工程。水利工程多种多样,主要有防洪工程、水利发电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等。这些水利工程可以很好地发挥水利资源的优势,同时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是向着精细化以及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一、分析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和现代化
水利管理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是伴随着管理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也是水利工程发展的一大体现。这种管理的现代化不仅是指管理硬件的现代化,还代表管理软件、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方式的现代化。具体来说主要是实现水利工程管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采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标准以及相应的管理体制进行管理。另外在管理过程中还要采用先进的监控理念和管理技术实现水利工程队伍的管理,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根据水利工程的特殊性采用现代化管理的理念进行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是伴随着现代工业化出现的。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进行精细化管理可以有效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细致化,确保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内涵是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模式的深化,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的管理模式。按照现代管理学的发展理念,科学化管理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管理,第二个层次是精细化管理,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管理。综合分析我国现有水利工程,可以看出开展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是最重要的趋势。要重视水利工程的每一个细节,并将相关工作细化到具体人员身上,在管理中充分重视水利工程的基础、技术及质量,在工程的每一个细节中都讲求精益求精。
要在水利工程中贯彻精细化以及现代化管理,一定要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好内部控制,提升内部工作的协调性,从而增加相关单位的整体效益。现代化管理与精细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也就无法保证管理的精细化;精细化管理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表现,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文化,所以要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就必须要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
二、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以及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1、管理体制方面
水利工程管理中实现现代化以及精细化管理,就要不断实现管理体制的深化。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以及相关运行机制的完善工作,进一步实现管理体制内部改革。大胆实现人事、分配以及人力等制度上的创新,要结合具体工程的主要内容实现基础资料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实现工程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以及现代化。
2、管理设施以及管理手段
利用管理设施以及管理手段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主要是从监视系统、监控系统、维修养护系统、安全评估系统以及运行管理系统等方而实现。
2.1监视系统。
水利工程的监视系统主要是监视水利工程的日常运行,比如河流的主要流势、大坝以及闸门的工作情况和相关破损情况。及时发现水利工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为水利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相关对策。监视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是保证监视点布局的合理性,数量要充足,整个监视系统的信号输送要快,保证信号输送的快捷和清晰性。
2.2维修养护系统的建设。
水利工程由于工程量比较大、涉及面广等原因,对系统的日常维护有比较高的要求。要确保维修养护系统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精细化。在整个水利工程中要选择典型地段进行重点维修养护。综合利用网络技术、地理信心技术以及GPS和信息安全技术等建立良好的移动通讯技术,确保维修养护系统的高效运行,推动问题的协调解决,实现维修养护管理的程序化和精细化。
2.3安全评估系统。
水利工程不仅要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还要保证工程本身的安全性。安全评估系统在整个系统中发挥核心的作用。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量以及数据非常多,要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安全性就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数据系统,通过数据库合理储存水利运行信息,建立科学良好数据模型。
2.4运行管理系统。
要建立内容完善的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同类问题的相关经验教训、流域规划以及工程规划管理。按照相关布局以及具体要求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确保工程管理考核以及工程管理技术的科学高效。另外还要采用科学的数据模拟为决策提供良好的决策支持。
三、如何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以及精细化
要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以及精细化,就要明确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目标。基本思路如下:在水利工程管理中采用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治水理念进行科学管理,要树立科学的民生水利工作理念。要以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工程的经济效益为中心,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目标,健全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相关管理理念与方法,推动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水利工程管理的具体目标如下: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通过系统梳理水利工程的运行以及管理,实现资料的科学化收集,并且要将收集到的资料合理整编入库。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结合实际数据建立科学的模拟系统,应用这个数据模拟系统实现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以及精细化。另外在管理过程中还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管理手段,建立高效运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相关情况的实时监测。采用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信息贮存实现水利信息在线分析,提高工程运行状态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给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管理的法律机制
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是国家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切实地使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顺利的解决,国家就必须努力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法律机制建设。首先,国家要加强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需求的分析,然后在根据市场经济的走向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做出必要的预测,使水利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能够被国家相关人员所充分掌握。
2、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
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市场运行规定。当前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国家相关的水利部门与管理企业合作实施,国家要推动水利工程管理效率的提升,就必须加大关于管理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工作的规定。一方面,国家要加强对于不同管理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采用竞标的办法来选择管理企业,对企业的运营状况、技术水平、人力资源水平及管理工作能力等各方面实施全面的考核。另一方面,国家要将水利工程管理的法律监督机制充分地与对企业的监督工作联系起来,通过法律规范以及具体的监督措施,使管理企业严格地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标准来推动具体管理工作的开展。
3、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先进的思想观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水利事业的强大推动力,谁先解放思想,不等不靠,勇于开拓创新,谁就能抓住机遇,迅速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阶段和成熟时期,如果我们还抱着那些落后陈腐观念不放,势必错失发展良机。因此转变观念,势在必行:一是转变水利是单纯的公益事业、福利事业的观念,树立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观念;二是转变无偿供水的观念,树立不是商品,征收水费是实现以水养水,自我维持的观念。
总之,随着我国水利工程不断发展进步,水利工程管理已经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和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利工程;精细化建设;现代化建设;管理;策略
我国现代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就是水利现代化,同时,水利现代化还是国家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撑。水利现代化作为动态历史过程,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建设,标志我国实现传统水利与现代水利的重要转变。此外,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满足水利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需求。与此同时,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体系这一个过程,已经成为我国水利工程现代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想要实现水利现代化,必须要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和现代化建设,下面就分析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
1关于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
总的来说,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目的在于满足水利现代化需求,创建起全面、先进、一流以及科学的管理体系。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并非单纯指硬件现代化,还要实现软件、行为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主要包括管理体制、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管理队伍以及管理标准等,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属于动态过程。水利工程管理精细化建设属于现代工业化重要的管理概念,精细化建设包括“四细五精”,“四细”是指细化分解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细化岗位和职能以及细化对象;“五精”是指精密、精华、精通、精品以及精髓。专注、讲究地落实每一个管理流程和环节,重视具体、重视基础、重视过程、重视效果、重视质量、重视落实、重视细节是水利工程管理精细化建设的重要特征。此外,水利工程管理精细化建设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均十分注重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精细化建设最为基本的原则为“精”“准”“细”和“严”。其中,“精”是指求精和做精,做到最优和最佳;“准”是指准时和准确;“细”是指细化流程、细化管理、细化工作;“严”是指执行,严格控制和执行管理流程以及管理制度。通过不断提高职工素养,强化内部控制,进而加强连接协作,从根本上提高总体效益。
2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2.1提高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的综合素养
想要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与精细化建设,必须要提高水利工程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这便要求相关单位在引进人才的时候严格把关,招聘技术专业素质高的专业型、应用型管理人才,对现有水利工程管理职工队伍进行教育和培训,提升现有队伍的综合素养,进而满足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和精细化建设发展需求。要求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坚持管理柔性化以及制度刚性化相互结合,引导职工明确自身职责,深化职工自身责任心和责任感。此外,还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以及培养机制,对职工工作积极性进行有效激发,调动职工学习积极性以及参与培训积极性,引导职工对自身知识进行更新,从根本上提升职工的业务能力。正确认识职工,对职工自身潜能进行激发,促使职工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与精细化建设之中。与此同时,组织管理队伍开展学习活动,促使职工掌握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进而塑造出既有专业水利工程知识、又懂得信息系统管理的队伍。
2.2依靠先进管理手段和技术
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和精细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从根本上实现管理的信息化。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来实现信息化建设,从根本上提升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水平。同时,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还要依靠信息系统,促使工程管理工作现代化,输水过程实现可视化,职工日常办公实现网络化,调动决策依靠智能化。通过对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和运用,全方位、实时掌握相关设备机组的具体情况,如,工情、水位、运行状态等,进而快速明确调度方案。其次,还要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监控自动化。建立起视频检测系统,以便对大坝、闸门以及水位等实施监测,目的在于为管理者做出正确的防洪决策以及统一调度水资源提供准确的数据。建立远程实时监控系统,通过监控系统来处理资料,如,音频资料、视频资料、数据资料、图像资料等,通过远程视频的功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工程的具体、实际运行状况,做到真正对水利工程操作实时远程监控。同时,坚持移动监测和定点监测相结合,将监测信息真实、及时传输到管理中心,特别强化监测工程渗水、工程变形、工程沉陷、工程裂缝等情况的监测工作,结合具体监测结果来落实预防工作。
2.3健全和完善工程管理体制
在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依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论,健全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体制,这样可以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各个环节有条不紊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实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细致化。首先,要实施流程化管理。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所有业务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对管理流程进行细化。如,项目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调度管理流程、水环境管理流程、设备设施管理流程等,对每一个管理岗位和每一个管理部门均要制定严格、全面的工作标准,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其次,要从根本上实施岗位责任制度,遵循高效、精简、因事设岗等重要原则来对岗位管理进行强化,对每一个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目的在于真正做到互相监督、团结协作、合理分工,并且充分调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不断转变管理理念的背景之下。我国不断加强水利工程投资,目的在于提升水利工程水平和质量。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抓住这一时机,全方位实施水利工程管理,追求管理效益、管理质量以及管理效率。对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技术和制度进行更新,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和精细化建设,加强管理技术培训,转变管理理念。将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和信息化作为中心,对水利工程运行情况和状态进行实时掌握,实现科学、快速以及准确地制定水利工程管理策略,从本质上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精细化以及法制化建设。
作者:白振武 牛修全 曾宪冰 单位:内蒙古根河市农牧业水利局
参考文献:
[1]王虹,余金凤.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5):96-97,99.
[2]叶沛洪.现阶段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改善策略分析[J].环球人文地理,2014(14):59.
[3]何锡军,官慧敏.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J].价值工程,2014(32):84-85.
[4]谢振涛.现状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利弊探讨——颍上县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分析[J].治淮,2013(6):50-51.
[5]王颖.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刍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7):261.
本文简要分析了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与精细化建设的内涵,同时从树立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意识、建立健全体制改革以及引进科技手段三方面分析了如何进行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以期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保证水利工程质量。
【关键词】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现代化;精细化
如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速度提高,对水利工程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是水利工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符。就目前而言,我国综合国力提升速度较快,水利工程避免水灾以及提供水资源的功能则更为明显。故而,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也应得到相应提高,同时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以便为我国提供经济效益,维护社会效益。
1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内涵
1.1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内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标志着水利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现代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施工企业所制定的工程管理体系必须科学,与实际情况相符。其二,无论是水利工程管理所使用的硬件设施,或是软件内容,都应具有现代化水平。其三,相关管理人员的思维不应局限于传统管理思维,其应具备现代化思维。现代化管理体系应当是呈现动态的体系,即随着水利工程的实际发展而不断变化。管理制度既能够不断完善与发展,且其管理方式以及调控方法也保证局域先进性,企业管理团队所使用的管理思维也较为先进。此时,便可称该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为现代化管理。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倾向于细节问题,注重现代化管理的进行力度,其所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执行力。除此以外,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也注重管理制度的实际落实情况,使得管理流程更为精细,强调管理工作的实际质量以及细节把握。所谓“精”,指管理工作应达到最佳效果。而“细”,则指管理工作的细分与实际工作的细致。故而,管理工作精细化建设取决于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以及管理意识。
1.2水利工程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目标以及内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我国水利发展,使水利发展进入现代化进程。就目前而言,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各部分管理工作还需进行精细化的科学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共有两方面内容:其一,水利工程相关企业需结合实际的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制定并完善自身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体系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使得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趋向于现代化。其二,将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当中,如计算机技术、网络以及通讯技术等,从而使得水利工程硬件得到升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完成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
2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措施
2.1树立现代化与精细化的管理意识现今,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意识还有待提高,部分管理人员管理意识落后,自然影响了管理效率。虽然我国党与政府不断帮助水利工程企业进行工程管理方面的改革与完善,但效果并不明显,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依旧没有完成向现代化与精细化的转变。因此,我国应将改革工作重点放置于对人们观念方面的转变。即改变管理人员传统重视建设而轻视管理的意识。要求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落实制度,明确自身责任。同时要求企业将责任落实至每一个岗位之上。部分企业频繁建立管理措施或是制度,但并不加以完善,不仅不利于管理体系的发展,反而增加了管理体系中的漏洞。加之部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有限,往往导致新建立的管理制度无法落实。企业可召开会议,向每一名管理人员介绍其所具有的责任与义务,确保每一名管理人员明确自身职责与权力,以便其管理工作的展开。同时,企业需使每一名员工了解自身责任,便于工作当中产生问题之后,管理人员能够迅速及时地确认事故负责人,并进行相应处理。企业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更为注重管理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得管理工作更为精细化。
2.2建立并完善管理体系企业应不断深化与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制度改革,使用与企业自身相符合的制度体系,从而促进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以及现代化建设。人事制度、财务制度以及考评制度等各方面管理制度,企业都应进行创新与改革,使得各方面制度能够可靠运行,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针对工程日常的维修与保护,可实施程序化以及合同化制约,以此控制水利工程的实际质量。由此可见,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且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进而保证水利工程的质量。大部分水利工程企业的管理体系都存在一定漏洞,管理人员需通过实际工作,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如管理人员制定考评制度方面,不仅需要建立出勤、任务量以及工作质量等基本的考察项目,还应针对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考察项目。以设备管理工作为例,管理人员需定期检测设备的运行状况与安全状态,确认检修人员的工作质量。之后,管理人员便可以通过考评,确认员工工作状态,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从而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水利工程的工作效率。
2.3引进科技手段加强水利工程现代化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将高科技技术引入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工程检测、自动化工作以及水利工程运行状况预测等功能。大幅提升了水利工程的工作效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得到控制。不仅如此,水利工程相关企业建立管理队伍时需注意,应当聘用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强化与同行业或是其他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同时注重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借此实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与精细化改革。以考评系统为例,管理人员便可使用信息技术对工作人员的出勤率以及实际工作量等数据进行计算或是统计。相比传统记录方式,通过计算机技术所得的数据更为精准,计算速度也有所提升。不仅如此,财务管理系统也可引入信息技术,如Excel软件,财务管理人员通过该软件,能够核算工作人员的实际工资。核算结果基本不会出现错误,运算速度也有所增加。由此可见,企业应当引进科技手段,强化自身管理工作,能够使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到明显提高。
3结语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也需相应发生变化。各水利工程相关企业应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改革自身管理观念,以不断强化自身管理工作,完成管理工作想现代化与精细化的改革。并借此提高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进而保证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为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蒋琳.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和现代化建设[J].河南科技,2013,15:230.
[2]孙容,华新钢.精细化管理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的实施要点分析[J].江西建材,2014,18:120.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概念与内涵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为适应水利现代化需求而创建一流、先进、科学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其不仅是硬件的现代化,也是软件的现代化、人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科学合理的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高标准的现代化管理设施和先进的调度监控手段、掌握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的管理队伍等,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精细化是现代工业化的一个管理概念,精细化管理的定义是“五精四细”,即精华精髓、精品、精通、精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精细化管理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其基本原则是“精、准、细、严”,精是做精、追求最佳;准是准确、准时;细是做细,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做细;严就是执行,主要体现在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控制。即通过提升人员素质,加强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进而从总体上提升单位整体效益。概言之,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求将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如果管理没有达到精细化,就谈不上现代化;同样,如果说实现了管理现代化,那么具体管理工作也一定做到了规范化、精细化。
2实施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与目标
(1)基本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树立民生水利工作理念,以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工程管理良性运行机制,研究制定、完善工程管理标准和相关管理制度、办法,在充分利用、整合现有工程信息的基础上,以标准化推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以信息化推动管理现代化,建立健全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发展的根本性转变,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
(2)具体目标: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通过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进行系统化、精细化梳理,认真开展工程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编并入库,结合工程管理实际建立数学模拟系统,逐步实现工程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建立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实时的水情工情信息采集系统、动态的远程监视监控系统和实用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公共通信传输线路,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传输、信息存储管理和在线分析处理,实现对工程运行状态的安全评估和预测预报,实时掌握工程的运行状态,为快速、准确、科学制定工程维护管理策略提供决策支持,更好地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科学调度服务。
3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重点需要加强工程管理设施与监控手段建设,结合完善有关工程基础资料、管理标准与制度,实行精细化管理,最终实现工程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精细化、现代化。
3.1管理体制方面
深化水管体制改革,继续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实施内部改革,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上大胆创新,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推进维修养护队伍市场化工作,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3.2管理制度方面
按照有关技术标准与管理规程,结合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其考核标准,认真开展水利工程基本资料收集、整理,健全和完善工程管理标准、运行检查表格和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标准、管理制度体系,实行严格的工作考核,为实现工程“精、准、细、严”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3.3管理设施与手段方面
3.3.1监视系统建设
建设工程视频监视系统,监视工程的日常情况,诸如河流流势,大坝、闸门运行情况以及破损情况等,节省人力物力,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防洪调度及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提供准确的实时依据。监视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监视点布局合理、数量足够,信号传输系统快捷、清晰,保证监视的全面性、实时性。
3.3.2监控系统建设
结合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根据工程管理的需求,建立工程监控系统,通过对各监控点的图像、语音、数据进行处理,实施监控,并结合远程视频技术的应用及时了解水利工程的运行状况,远程控制工程的操作(诸如闸门起闭等),实现统一操作、统一调度,体现工程管理现代化。
3.3.3监测系统建设
完善工程监测设施,建立仪器先进、定点监测与移动监测相结合、监测点全面、传输及时的监测系统,对工程发生的裂缝、渗水、沉陷变形等情况及时监测,准确地传至管理中心,从而作出及时迅速的处理,在改变现有工程设施远不能适应现代管理需要局面的同时,也为地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效保障。3.3.4维修养护巡检系统建设工程维修养护是日常管理重点工作之一,加强维修养护工作,实现维修养护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是我们追求目标,选择典型堤防段试点建设维修养护巡检系统非常必要。结合网络技术、地理编码、地理信息技术、GPS、GPRS、信息安全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建立维修养护巡检系统,实现信息实时传输,具备考勤、位置查询、巡查问题上报、信息查询及问题协调处理等功能,从而推动维修养护管理工作程序化、精细化。
3.3.5安全评估系统建设
安全评估系统是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件。工程管理的数据和信息量是大量的,各种数据都需要按一定结构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存储及处理系统建设,构建工程管理数字化集成平台。在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模型对自然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对工程实体、水流运动等各种自然现象进行各种尺度的实时模拟,形成一个面向具体应用的虚拟仿真系统,对工程信息进行安全评估与综合处理,为准确揭示和把握工程在运行中遇见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3.3.6运行管理系统建设
建立内容全面的决策支持库,涵盖诸如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历史上处理同类问题的经验和教训,专家评审意见,流域规划、区域规划、工程规划的布局及其具体要求,各种工程管理的模式、运行管理情况,工程管理考核情况,工程管理技术及相关管理人员技术要求等,形成方案决策的大背景,将数学模拟的各种方案结果置身于此大背景下进行优化分析,从中选择一个可行方案。同时,对数学模拟的结果进行后台处理,使之以较强的可视化形式表现出来,为决策者研究、讨论、决策提供支持。
3.3.7建设管理系统建设
该系统对在建工程各种信息及参建单位有关信息实施网络信息数据库管理,主要包括工程建设缘由、规划、设计、招标投标和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以及投资管理等。
作者:檀祥云 单位: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
淠史杭灌区的历史经验以及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纵观淠史杭灌区持续发展的历程,有三条历史经验值得借鉴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淠史杭灌区得以顺利建成并发挥效益的基础淠史杭灌区的规划设计是经20多年努力,在广泛深入地调查、反复论证、不断总结修正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灌区建设布局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一切水源,蓄、引、提并举,扩大灌溉面积,建立一个渠、库、塘、站联合运用以及大、中、小型水利工程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工程,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综合利用。工程理念得到更新,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灌区管理总局从服务全局的角度出发,从服务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促进“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经验型”向“科学管理型”的思想理念转变,努力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以工程管理岗位责任制为抓手,率先在全灌区乃至全省水管单位中建立工程管理岗位责任制,通过落实岗位责任制和继续深化岗位责任制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了总局的工程管理水平,确保工程在老化加剧、运行条件复杂下的安全运行。认真组织工程“三大查”,坚持工程每周运行快报制度,即时掌握工程运行情况,险工险段能够重点观测,各类险情能够早发现、早报告,及时有效地应对特大暴雨、严重冰冻等自然灾害,保障了渠道的安全度汛和供水安全。以维修养护常态化为目标,积极践行管养新措施。推行水闸管理工作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通过对水凼、雨淋沟、朝天洞的及时回填,截水沟的定期清淤,堤顶道路的随时维护,高杆杂树杂草的有效清除,堤防工程基本上实现了养护的动态化。以工程达标升级为手段,促进规范化管理。按照安徽省水利厅《灌区工程考核标准》及有关技术规程,结合灌区系统工程管理实际情况,进行“工程管理考核”专项考评,出台了《安徽省淠史杭灌区工程检查办法(试行)》,修订了《安徽省淠史杭灌区工程考核标准》,这两项规定十分细致,操作性很强。按照规定开展局直工程管理以奖代补考核活动,同时推荐局直工程管理中先进单位申报省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目前,红石嘴管理处、三十铺分局、官亭分局先后获得省二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称号。2011年横排头渠首枢纽工程准备申报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达标考核。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成立加强了对灌区支渠及支渠一下田间工程的管理,为节约用水和灌区效益的进一步发挥创造了有力条件。在灌区服务理念上,科学调度促进了灌区持续发展全面分析灌区水资源状况和作物种植情况,本着量入为出、先栽后保、节制供水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供水预案,以淠史杭灌区管理工作会议形式,集中讨论,民主决策。抓住水资源统一调度的主动性,统筹灌区城乡供水、工农业供水、上下游供水以及灌溉与发电的关系,通过轮灌、错峰、加强计量、水价调节等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措施,促进水资源科学配置,加大供水协调,缓解跨县(区)、跨乡镇的上下游之间的供水矛盾,确保灌区农田适时灌溉。在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在水量供应上,灌区人均和每公顷平均占有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还大大低于国际上公认的1700m3的缺水警戒线,全灌区每年枯水期缺水达10×108m3左右。在用水结构上,农业用水量仍然高达80%,工业(城市生活)和城市环境用水不到20%,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都不高。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滞后于灌区发展的要求灌区工程配套不足、老化严重,又导致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由于渠道渗漏严重,目前淠史杭灌区灌溉水及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率分别为0.53和0.49,输水损失十分严重。水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条块分割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用的最大化。供水价格远离供水成本,既不利于节约用水,又导致水利管理耗费得不到有效的补偿。上述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淠史杭灌区效益的充分发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淠史杭灌区水利现代化
实现淠史杭灌区水利现代化,要按照“争创一流的工程、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益”指导思想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为手段,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水利新思路,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水利新体制,培育具有现代气息的水利创新精神,把淠史杭灌区建成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管理科学、服务一流的效益工程和生态工程,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抓好灌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全面完成灌区三大渠首、2条总干渠和11条干渠除险加固的基础上,利用10a时间,完成2条总干渠和剩余干渠及支渠的全面配套,努力把新改造的建筑物打造成设计先进、配套齐全、标准规范、形象亮丽的“精品点”,把全面配套的渠系打造成路畅林美的“风景线”,把灌区的田间工程打造成现代化节水技术推广应用的“示范片”。强化灌区服务功能,增强灌区主体效益在农业灌溉上,灌溉保证率由72%提升到80%,通过节水改造新增灌溉面积10×104hm2,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3.33×104hm2,灌溉面积达到79.87×104hm2,成为稳产高产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城市供水上,城市供水能力达到8×108m3,农业年新增节水能力5×108m3,成为皖西皖中优质的城市水源供应地;在生态补水上,加强优化调度,形成正常化机制,成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在自身效益上,各级管理单位经济状况进入良性循环,管理设施条件大幅改善,职工收入水平有巨大提高。加快灌区发展的转型和转轨(1)要在管理理念上转型,提高发展的引领力。灌区管理既是一种行业管理,也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工作,是一种影响生产、生活、生态状况的社会管理。既要抓专业管理,又要抓综合治理,要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措施来促进灌区管理;既要依靠自身力量,又要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善于借助外力,形成合力。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争取研究解决灌区建设、管理难题的措施,增强灌区改革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促进灌区又好又快发展。(2)要在供水管理上转型,增强水资源的调控力。加强对灌区六大水库、内部中小型水库及塘坝和外湖水源综合配置的研究,努力实现上游大水库供水与内部塘坝及中小型水库调节相互补充,合理利用蓄、引、提三种水源,提高灌区水源在时空上的配置效率和效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形成灌区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纳污控制制度三条红线,建立水量分配指标体系,抓住水资源配置、利用和节约、保护的主动权;要研究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在争取农业两部制水价、提升非农供水水价的同时,要充分运用峰谷水价、季节水价等杠杆,调节灌区用水需求。在省政府批准淠史杭灌区水量分配方案后,要探索灌区水权制度,推动水权流转,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3)要在工程建设上转型,加快工程的现代化。要在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信息化上体现现代化。全面打造“数字淠史杭”,以信息化带动灌区水利现代化。充分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建立起一个可安全、及时、准确地掌握雨情、水情、旱情、工程状况、环境、管理等多种信息的淠史杭水利自动化管理系统,提高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手段,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依据,为灌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4)要在灌区管理上转型,突出管理的先进性。要加快由维持运行型的管理向现代科学的管理转变。要在体制机制上突出先进性,特别要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灌区投入机制,形成竞争择优的内部激励机制,创新小型田间工程管理体制,促进灌区科学的管理。要在管理手段上突出先进性,既要推动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又要注重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市场化的运作办法、科学化的考核机制,促进管理水平提升。要在依法管理上突出先进性,加快灌区立法步伐,完善灌区水资源节约保护、工程建设管理等水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全灌区水政联合执法、综合执法,夯实灌区管理工作的法制保障。(5)要在自身发展上转型,强化灌区职工的荣誉感。要进一步加快管理设施改造,加强综合环境整治,打造花园式的灌区管理单位,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要发展水利经济,抓好资源综合开发,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要丰富灌区文化,大力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改善行业形象,使每一个淠史杭灌区职工都能深切感受到灌区工作的自豪感和荣誉感。通过水利现代化建设,把淠史杭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效益型灌区、数字型灌区、节水型灌区、生态型灌区和文明型灌区,切实保证对灌区的生活供水、生产供水和生态环境供水,最终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均衡受益和可持续利用。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才能完成。只要能够切实传承“科学态度,革命精神”的淠史杭精神,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勤奋工作,同时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理解下,就一定能够谱写淠史杭灌区持续发展的光辉前程。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对策
1基本概述
1.1基本定义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在满足国家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对于自然资源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节、控制、开发以及利用,减轻和避免旱游、旱灾灾害,并且通过对水资源的利用,建设适合人类社会需要和自然环境需要的设施。
1.2水利水电施工特点
第一,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大多数都是在河流上进行的,就会受到地形、地质、天气以及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基坑的排水以及围堰的填筑难度都会加大。
第二,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很多都是在偏远山区,交通非常不便利,对于材料的采购以及运输,大型机械设备的进出场,都极其不方便,而且会加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成本投入。
第三,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施工的过程中,工程量比较巨大,施工的技术工种比较多,施工强度也很高,还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干扰。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施工地所在的地理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天气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比较,然后选取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整个工程建设的施工的质量。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的重要作用
2.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施工人员必须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专业技术进行掌握,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因为不同地域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地理环境都不相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施工人员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进行不同的技术安排。只有保障好了施工技术,建筑才能有效的进行施工,这样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对于建成以后建筑的使用寿命、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施工技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在水利水电过程建设中,拥有资金以及技术并不能代表全部,如果缺乏管理,一切都是空谈。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是一个比较系统、综合性的概念,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管理就要求管理人员和管理技术要进行有效的结合,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阶段到工程的具体实施以及最后的验收维护阶段,水利水电工程在每个环节里都有很多的工作人员以及大量的资金流转,这时候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对每个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控制和监督,把每一项工作的管理都纳人到整体的施工管理中来。科学合理的进行工程的施工管理可以有效的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予以控制,同时也能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进行管理监督。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切实地将管理落到位,充分调动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保证工程能够按照工程进程完成,让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得到质的提升。
3. 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的对策
3.1整齐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和方法进行管理和监督,节约整体工程的成本。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的时间比较久,工作内容也非常复杂,在实际的工作环节中,如果没有合理地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就会造成材料成本的浪费以及人力成本的浪费,对工程后期的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工程管理人员可以对施工工程中的管理进行层次的管理,对具体的工程环节进行详细的记录,把每个工程环节的责任落实到人,实现精细化营理可以很好地对施工人员的工作进度进行监督和控制,让施工人员能够更认真、更负责地完成工作任务。工程管理人员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定期的审查,主要包括工程施工的进度及施工的质量,对于工程施工进度完成比较好,质量合格的部门要给予相应的处罚。以此来达到精细化管理最好的效果。
3.2定期维护工程设备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能不能顺利的进行,硬件保障最主要的就是工程设备。工程设备能否正常的运行是保障工程安全实施的基本。所以,技术人员要定期对工程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保证工程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和性能能够达到最好的状态。但是-些传统设备的检修需要人工去检修才能完成,这样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检修的结果也可能存在误差,也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所以,目前的工程设备检修工作更多的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工程设备进行检查会更加的全面,可以对工程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直观的展现,计算机软件还可以根据设备存在的问题生成相对应的解决对策。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工程设备检修的时间以及成本,还能够全面地提高工程设备的性能。工程设备的检修工作也需要进行有力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施工各个环节能够有序地开展工作,给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保障。
3.3完善管理制度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我国是-个重点的项目工程,不仅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虽然非常重要,但是制度和政策是确保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进行的前提。因此,施工企业在整个项目工程开始之前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完整的规章管理制度。特别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这些制定的法律法规具有法律的效应,-定要形成书面的文件,并在公示栏进行张贴。例如形成《生产管理办法》《岗位管理责任制》等。现在,很多的施工企业都在实现"2票3制",2票主要就是指操作票以及工作3票制主要就是交接班制、设备缺陷管理制及巡回检查制。这种管理制度已经取得非常不错的雌,很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水利水电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对于传统的施工技术,比如施工导流、围堰技术、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等,在现代化的水利水电项目建设施工中要大大地加强。因为传统的施工技术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建成的实际工程很好的展现了传统施工技术的优势。在现代化的水利水电项目施工中,施工人员既要传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施工技术,还要不断地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比如GPS定位技术、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测绘定位可以利用GPS定位技术,其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精度高的特点,可以很好地替代常规测角度、测距离的地面定位技术。通过GIS技术建立数据库,可以把大的测量数据、信息进行科学的存储,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让测量数据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时又便于检索、分析,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以及信息化。
4结语
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主要的自然资源,通过水利水电工程则可以充分地利用水资源来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利水电工程可以造福人们,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所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工作非常的重要,在应用到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最基础的是施工技术,只有技术保障好了才能够在艰巨的工程里完成建筑的施工。最关键的是施工管理,只有做好了施工管理,整个项目工程才能够有序地开展下去,才能够保证工程安全施工以及建筑物质量。在当代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把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结合在-起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非常的有必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优化开采;特殊层规律;离层规律;渗流规律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1 提出优化开采之依据
循环经济将成为我国利用能源的一条有效途径,经济活动将有序高效地组织成一个“利用资源—优化发展—循环再生”的闭合型物质与能量循环的反馈式流程。使煤炭工业生产始终处于“低能耗、低物耗、无污染、高效率”等良性循环之中,使煤炭企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对自然环境的恶劣性破坏减低到最小程度,这是与以往传统煤炭企业发展的路子大相径庭的,避免了“两高一低”(高消耗、高污染、低效能),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对煤矿来说就是要实现“优化开采”,实现“可持续发展”。强烈的人为活动使得周边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大量煤炭开采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煤炭开采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损害主要以地表塌陷和矸石山压占为主。
(2)对水资源破坏和污染严重。在煤炭开采过程中进行的人为疏干排水和采动形成的导水裂隙对煤系含水层的自然疏干极大地破坏了地下水资源。同时可能由于开采而污染深层地下水资源,从而造成更大的破坏。
(3)涌出瓦斯排入大气对环境污染严重,引起温室效应;为了正视开采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和破坏,采取必要的对策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因此,尽快形成煤矿企业“优化开采技术”已迫在眉睫。
2 优化开采涵义与技术关键
(1)保持水资源,形成“保水开采”技术。
(2)保护土地与建筑,形成“三下采煤”无影响,同时采取离层注浆和充填开采技术等辅助手段加以保护。
(3)充分发展地面瓦斯抽放,形成“煤与瓦斯共开发”技术。
(4)煤层巷道支护精细化技术应用与矸石利用技术。
(5)煤层地下气化技术等。
3 优化开采技术原理
煤炭开采引起环境变化与造成安全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开采后造成岩层错位运动。因此,优化开采基础理论就是:
(1)采动煤岩层节理裂隙场分布离层规律。
(2)采动引起上覆煤岩层与地表移动规律。
(3)瓦斯与水渗流规律。
(4)煤岩体应力场分布规律及岩层控制技术等。
4 优化开采主要内容
(1)影响地下水分布。煤层赋存深度在300 m左右,含水层比较丰富,在煤层开采后随着上覆煤岩层的破断,在采空区区域内地下水将形成下降漏斗,引起地下水渗漏,地下水位能否恢复,主要取决于上覆岩层是否有软弱岩层经重新压实导致裂隙闭合后形成隔水层。若能形成隔水层,则随着大气降水的多次补给,地下水下降漏斗将消失。根据实际观测可知,含水层水位下降与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通道紧密相关,因此,要想保持地下水位,封闭导水裂隙通道很重要。近年来,通过水文地质观测孔分析,水位下降比较明显。因此,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形成的保水开采技术应能使地下水位逐步恢复正常。另外,还应该进一步观察和研究水位变化对地表生物根系的影响。对于底板承压水防治,也同样遵循优化开采与利用原则。
(2)三下采煤与减沉技术。根据煤炭开采关键层理论,为有效控制岩层变动,保证三下采煤安全可靠,要从采煤设计方面采用优化开采原则,严防煤岩失稳引起顶板下沉变形。为使建筑物、水体等不受损害,又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关键在于研究具体条件下上覆煤岩地质结构与关键层特征来选择最佳的减沉开采技术和参数选取。
离层注浆减沉技术也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技术,确定上覆煤岩中的关键煤岩层位置,掌握离层与破裂断开的特征参数,保证注浆减沉技术应用具有可行性、可靠性,合理的布置钻孔,合理采用注浆工艺。关键层初次破断前离层区发育、离层量大,易于注浆充填;而一旦关键层初次破裂断开后,关键层下离层量明显变小,仅为关键层初次破断前1/3~1/4,从而使注浆难度增加。因此,离层注浆必须在关键层临初次破裂断开前组织。
(3)煤与瓦斯共开发。煤层煤质变质程度高,为贫煤、瘦煤两个品种,有渗透率低和含气饱和度低特点,这对开展煤层瓦斯采前预抽3个月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在已回采的工作面,抽放浓度和抽放量较高的时期比较短。实践表明,煤层开采一旦引起煤岩层位移破碎,即使是渗透率很低的煤层其渗透率也将增大几十倍至几百倍,为瓦斯分子在煤岩层中移动和加大抽放量创造了条件。
(4)煤巷精细支护与矸石利用。煤炭开采等采矿技术产生大量矸石,而矸石大量运输到地面处理则易造成地面环境污染与破坏。减少矸石产生量的关键所在是将各类巷道尽量设置于煤层中。大力推广使用锚杆支护,做到精细化管理,形成应力场研究计算技术以及煤巷锚杆支护理论,譬如沿空巷道维护方式与采动后岩体内应力重新分布及特殊层破裂断开和形成的结构有关,其直接影响着支护参数的选取。矸石不上井不仅涉及煤巷维护问题,而且随着矿井延伸和开采深度增加,岩石巷开掘将不可避免。应考虑将矸石用于建筑材料、充填材料、或利用矸石发电等,变废为宝。
(5)煤炭气化与液化。煤炭地下气化与液化处理技术是一种整体优化开采技术。利用生物能、化学能等将地下煤炭通过热化学反应在原位将煤炭转化为可燃气体或可流动液体,利用管道将可燃气体或可流动液体抽至地面加以利用。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非井工开采,消除污染,杜绝危害。煤炭地下气化处理技术已在我国研究了10多年,也积累一定经验,为今后发展煤炭地下气化与液化技术打下了良好基础,预计投入实际使用至少还需要20年的时间。
结语
优化开采是一个新技术,将是我国煤炭行业未来发展的导向。煤矿企业都会向清洁型、可持续型、经济型发展。使瓦斯、煤矸、地下水作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根据具体条件,形成充填开采、离层注浆等保护技术,并进行煤炭地下气化或液化技术研究,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参考文献
[1] 刘正茂.??浅谈综合机械化在煤矿开采上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6) .
[2] 邢茂俭,吴茂伟.??良庄煤矿优化产品结构的开发[J]. 煤质技术. 2007(06).
[3] 张贺,李辉亮.??隧道软弱围岩控制爆破设计与施工[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7).
[4] 陈建荣.??煤矿残煤开采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15) .
[5] 胡振法,顾登贤.??某矿区段运输巷围岩变形监测数据统计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09(08).
[6] 李志强,王爱文.??古山矿综放工作面两巷围岩破坏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