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的魅力范文

初中数学的魅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的魅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的魅力

第1篇:初中数学的魅力范文

一、初中审美教育的根本目标

审美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美育。其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鉴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端正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理想及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情感,美化学生的生活,使其对美、对生活更加热爱。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可以看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审美教育的根本目标。审美教育在其审美发展上可以塑造个体的人格、个性的完整。所以审美教育的具体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崇高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完善和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并提高其审美的能力。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制约并指导人的一切审美活动,初中美术要通过丰富的审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审美思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培养审美能力的途径

1.美感的培养

美术是视觉造型艺术,所以它依赖于形式而存在。学生首先要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也就是构成美术艺术作品的最基本元素,也称艺术语言,如色彩、线条等。自然界的事物,诸如高大雄伟的山峰、弯曲流转的河流、艳丽妩媚的鲜花等都是美好的,学生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感知和理解,逐渐就构成了对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整体知觉。但并不是所有的审美形式一开始就可以成为学生感知的对象,在老师没有引导、讲解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这些审美形式只是一种潜在因素,因此,培养学生感受形式美的能力成了审美教育的首要方面。初中美术课的最初阶段,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线条的魅力。在中国传统的美术绘画中,线条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础元素,通过线条的变化展现出千变万化的事物,所以线条在美术中是具有神奇魅力的元素。美术教师要善于用优秀的代表作品指导学生去欣赏和分析,然后使学生通过练习和时间加深对其的理解。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要通过对优秀素描作品的临摹等,来培养自身对临摹对象造型因素的感受能力。

2.审美情趣的培养

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已经被很多的美术教育学家所接受,并极力主张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种论断未必全面,但也是合乎情理的。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需要对事物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甚至看到好的作品时能产生愉悦的状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绘画的热情。美术课要发掘艺术作品内在的情感因素,使其在学生心目中转化为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培养学生对美的热衷。情感教育的培养可以通过作品欣赏、参观和临摹优秀作品等形式开展教学,内容选择上也应该多方位地展开。

3.审美理想的培养

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是感受美的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反映,但是这种感受受到审美理想的限制。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因素,对是非标准的把握往往出现偏差,分辨不了生活中的美好、丑恶,对该歌颂、该批判的事物混淆不清,审美判断的不同引起的情感反应必定也是不同的。健康的、优秀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集中反映,这样的作品使欣赏者赏心悦目,审美上达到愉悦,所以起到了积极健康的审美教育作用。

4.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鉴赏美和感受美的能力不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改造生活才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但是也是容易出现偏差的,作为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将其丰富的想象力转化为审美的创造力。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所有造型手段,加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与分析,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无形想象变成可视形象,从而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

第2篇:初中数学的魅力范文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是摆在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多媒体应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突出数学的思维特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初中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数学 教学 应用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1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只有在学习有动力的情况下学生才能主动去探索,才能提高自己的求知欲,有了兴趣才能热爱学习。多媒体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多媒体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大家时,即使没有认真学习的学生也会被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吸引过来,教师一边播放一边讲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很好地展示出来。学生在新颖的教学过程中,很好地学习,增加了趣味性,同时教师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有了兴趣也更热爱学习。经过调查,新颖的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的认真度增加,其效果可佳。

1.2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增强学习氛围

课堂比较重视学习的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教师在讲课时取得良好的优势,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活跃学习气氛。同时,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也可以多一种教学方法。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知识点编制成为一些小故事或者播放一些关于课堂讲解前的学习的画面,让学生快速融入学习当中。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会更加热爱学习。即使那些对数学知识不是很热爱的学生也会去认真地学习,也会被多媒体的画面吸引而全身心地投入。

1.2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于简单

在数学学科中有很多知识富有抽象性,而中学生认识事物总是具有形象性的特点,他们有时候无法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地认知,从而出现学习困难。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材内容加以整理融汇,通过生动有趣的声像或者画面,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使枯燥的数学题变得趣味十足,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对于复杂的解题,多媒体也能够大显神通,可以通过变换颜色、闪烁关键点等方式突出问题的核心与重点,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场景,绘制图表,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轻松解题。例如在学习“射线、线段、直线”的时候,为了更加形象化,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点一个亮点,然后由亮点向远处射出一道光线,以此来表示射线的形成,学生看了之后,很轻松地就能理解其中的含义;用两个点将射线截取,就成了线段,学生就会意识到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将本来虚无的理念活灵活现起来,也能够让学生注意到事物之间的区别,从而学到真正的理念。

2、多媒体教学的劣势

2.1制作课件不符合教学现实要求

很多学校的初中老师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老教师,因此,在接受多媒体教学上显得有些吃力,对电脑的普及还应该多加重视。经常会发现,还能多老师不会自己制作 PPT,而是通过网络下载或者通过熟人做好再使用。而且,初中数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周期比较长、难度比较大,不容易更新,加上教师的程序设计和技术处理水平有限,使得所作课件很难做到人机协同,师生兼顾。课件都是提前制作好的,较为死板,不便于课堂实时调整;其内容一般较多,节奏较快,学生难于参与,不利于课堂上师生及时交流互动,影响了知识的消化吸收。机器播放还减少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不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淡化了教师良好的教风教态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感染和潜移默化。

2.2 教师主观水平存在缺陷

教师的水平直接反应教学质量,不符合21 世纪教学资格的老师是难以在教学任务中完成目标的。教师大多是业务参与者,受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限制,在课件制作以及演示操作方面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如内容或多或杂;或平淡或花俏;或演示多,讲授少;或演示快,不互动;或操作不熟练,节奏把握不准,内容不衔接等等。有的教师对课件产生了依赖,将教学内容都做成课件,单方面地一味放映,连公式的推导、例题的演算过程都在屏幕上播放,忽视了学生的参与。还有的干脆就坐在那,机械地操纵着鼠标,一整堂课都没站起来,像是领导在作会议报告。还有的教师为省时省力,干脆借用其他名校名师的课件,完全脱离了学生实际,影响教学效果。

2.3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与学生的思维结合不严密

一般情况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上课,都是在课前先将这一节设计好的。而数学教学的一个很大任务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时学生的解题思维是课前教师所不能预见的。因此,教师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时,更应注意发现学生思维出现的火花和教学现场的生成性资源,切忌因学生思维与课件的预设不一致而扼杀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3、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我们一定要明确,多媒体应用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只是通过这一手段来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不能把多媒体的应用作为目的,应避免生硬地把多媒体的手段安插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不能够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的,因此,我们不能把课件制作流于形式,一节课一个课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课堂教学。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什么课都搞成电脑演示,那么我们的课件就纯粹的成了电子教案,只会适得其反。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如三角板、圆规、量角器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教师板书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渐进的过程。而现场即时性板书则更能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并且对学生还有一定的示范作用。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和学生人格形成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反馈环节,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一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加以了解,二来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倡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按照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可以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有时还存在“一题多解”现象,这是整节使用多媒体所不能达到的。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数学的魅力范文

关键词: 初中美术;审美意识

美术教育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美术教学就是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发现美、鉴赏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美术课的现状

我国考试制度根深蒂固,自古以来艺术就被看做是不学无术的人做的事,就算是当今,一些父母仍然不能完全摆脱这种思想的束缚,看见学生在家里画画就会唠叨,说他们整天贪玩不学习,其实广义的学习是不应该局限于考试大纲里的几门课程的,画画也是能力的表现方式之一,画得好说明空间感很好,善于观察事物,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家长不应该在这方面管得太严,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时间长了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有些学校或许同某些家长的观点一致,认为学美术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现代社会如此精彩,学生也应当在初级的学习阶段尽可能多地接触新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未来。因此,学校要重视艺术教学的规划,并聘请合格的美术教师来给学生上课。只有教师和家长重视,学生自己才会注重美术学习。美术虽然没有列入考试大纲之内,但是其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术,如自己家里的装修布置等,都需要我们对审美有所了解。美术课不是单单只欣赏书上的图片即可,还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建设性地对作品进行评价。除此之外,学生还要自己进行一些创作。美术也不光是画画,还涉及多种美术理论和技能,这些都需要学生留意。

二、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按照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方式去教学,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判断能力,教师的讲授不能像对小学生那样一味地进行思想的灌输,将“美”概念化,刻板地指明什么东西好看,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教师越是强调什么东西好看,什么事物美,学生会越是不屑一顾,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有所了解,从而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的效果。初中生的审美对象涉及自然、社会、艺术等多个领域,他们已经能对抽象的形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思想感情有所体验,如颜色的冷暖,线条的刚柔等。同时,初中生除了能够感知事物外在的美,还能够感受到内在的美。比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白,西方绘画中的黄金分割比例所体现出来的协调、精致等。他们的爱好也各有不同,有的偏好中国的传统佳作,有的钦慕西方的印象派,有的喜欢我国的民间艺术。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保护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不能数祖忘典。

对于那些对民间艺术感兴趣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喜欢民间艺术的原因,并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做既有利于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好学情绪,又加深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另外,尽管很多初中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的审美意识还没有形成体系,一些评价方式也比较幼稚,这就需要教师对其加以指导和帮助,而系统的美术鉴赏教学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美术鉴赏课

美术鉴赏的首要任务就是引起学生的共鸣,这需要专业过硬的教师的指导才能做到,因为一般的教师不会对一件作品有详细的观察以及中肯的评价,只有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学生才能在耳濡目染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呢?

我们需要选择那些形式感强、个性鲜明的作品,如梵高的《向日葵》,其色彩如此鲜明,就像梵高本身对绘画的热情一样,那么炽热。向日葵是一种向阳性的植物,终日围着太阳转,太阳就是向日葵的轴心,就如同梵高本人对绘画的感情,离开了绘画梵高就会觉得仿佛失掉了引力一般无所适从。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那鲜艳的黄色或许也保证着梵高本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只可惜生不逢时,没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最终只能在抑郁中走向了不归路。经典的作品会给人无穷的思考,时间的长度只会增加它的历史厚重感。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结合梵高所处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和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绘画风格以及梵高个人的性格特点,这些都是分析一件作品最起码要涉及的方面。同时,教师要结合课堂时间进行适当的讲解,做到详略得当;还有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品也必不可少,像《蒙娜丽莎》《印象·日出》等都需要通过细致的推敲分析才能够说出让人信服的评价,就单单蒙娜丽莎那一抹神秘的微笑就有多种解释,有人说那是对封建教会的嘲讽,有人说是女子天性的解放。鉴赏课不能一味地只是教师讲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鉴赏的时候尽可能多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借鉴别人的观点,但是不能总是没有自己的思想,不然也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意义。

以上提到的三个方面是笔者在实践中的总结,虽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具体的教学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开展,如城乡的差别、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总之,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以及责任感,是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韩梅,杨怀念.欣赏·审美——论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学[J].大众文艺,2011(13).

2.刘艳.美术课教学方法应灵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8).

3.苏杉.浅谈美术欣赏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J].新西部(下半月),2008(08).

第4篇:初中数学的魅力范文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意识;教学

美术教育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美术教学就是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发现美、鉴赏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美术课的现状

我国考试制度根深蒂固,自古以来艺术就被看做是不学无术的人做的事,就算是当今,一些父母仍然不能完全摆脱这种思想的束缚,看见学生在家里画画就会唠叨,说他们整天贪玩不学习,其实广义的学习是不应该局限于考试大纲里的几门课程的,画画也是能力的表现方式之一,画得好说明空间感很好,善于观察事物,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家长不应该在这方面管得太严,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时间长了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有些学校或许同某些家长的观点一致,认为学美术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现代社会如此精彩,学生也应当在初级的学习阶段尽可能多地接触新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未来。因此,学校要重视艺术教学的规划,并聘请合格的美术教师来给学生上课。只有教师和家长重视,学生自己才会注重美术学习。美术虽然没有列入考试大纲之内,但是其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术,如自己家里的装修布置等,都需要我们对审美有所了解。美术课不是单单只欣赏书上的图片即可,还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建设性地对作品进行评价。除此之外,学生还要自己进行一些创作。美术也不光是画画,还涉及多种美术理论和技能,这些都需要学生留意。

二、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按照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方式去教学,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判断能力,教师的讲授不能像对小学生那样一味地进行思想的灌输,将“美”概念化,刻板地指明什么东西好看,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叛逆期,教师越是强调什么东西好看,什么事物美,学生会越是不屑一顾,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有所了解,从而优化初中美术教学的效果。初中生的审美对象涉及自然、社会、艺术等多个领域,他们已经能对抽象的形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思想感情有所体验,如颜色的冷暖,线条的刚柔等。同时,初中生除了能够感知事物外在的美,还能够感受到内在的美。比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空白,西方绘画中的黄金分割比例所体现出来的协调、精致等。他们的爱好也各有不同,有的偏好中国的传统佳作,有的钦慕西方的印象派,有的喜欢我国的民间艺术。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保护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不能数祖忘典。

对于那些对民间艺术感兴趣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喜欢民间艺术的原因,并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做既有利于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好学情绪,又加深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另外,尽管很多初中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的审美意识还没有形成体系,一些评价方式也比较幼稚,这就需要教师对其加以指导和帮助,而系统的美术鉴赏教学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美术鉴赏课

美术鉴赏的首要任务就是引起学生的共鸣,这需要专业过硬的教师的指导才能做到,因为一般的教师不会对一件作品有详细的观察以及中肯的评价,只有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学生才能在耳濡目染中逐渐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呢?

我们需要选择那些形式感强、个性鲜明的作品,如梵高的《向日葵》,其色彩如此鲜明,就像梵高本身对绘画的热情一样,那么炽热。向日葵是一种向阳性的植物,终日围着太阳转,太阳就是向日葵的轴心,就如同梵高本人对绘画的感情,离开了绘画梵高就会觉得仿佛失掉了引力一般无所适从。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那鲜艳的黄色或许也保证着梵高本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只可惜生不逢时,没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最终只能在抑郁中走向了不归路。经典的作品会给人无穷的思考,时间的长度只会增加它的历史厚重感。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结合梵高所处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和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绘画风格以及梵高个人的性格特点,这些都是分析一件作品最起码要涉及的方面。同时,教师要结合课堂时间进行适当的讲解,做到详略得当;还有历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品也必不可少,像《蒙娜丽莎》《印象・日出》等都需要通过细致的推敲分析才能够说出让人信服的评价,就单单蒙娜丽莎那一抹神秘的微笑就有多种解释,有人说那是对封建教会的嘲讽,有人说是女子天性的解放。鉴赏课不能一味地只是教师讲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鉴赏的时候尽可能多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借鉴别人的观点,但是不能总是没有自己的思想,不然也就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的意义。审美能力,是民族美术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创作元素之一。初中美术教学,落实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责任,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全面贯彻落实的硬性要求,还是为了传承我国优秀的美术艺术发展传统。

以上提到的三个方面是笔者在实践中的总结,虽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具体的教学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开展,如城乡的差别、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总之,初中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以及责任感,是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韩梅,杨怀念.欣赏・审美――论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学[J].大众文艺,2011(13).

[2] 刘艳.美术课教学方法应灵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8).

第5篇:初中数学的魅力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并且在各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了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好帮手,是当今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教学辅导手段,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层次的感官体验,而且还能够将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用简单直观的多媒体形象展示出来,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对知识可以有一个更加透彻的了解与掌握,并且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还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与独立性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将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就是关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分析。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作为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初中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作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第一个阶段,在刚开始接触这门学科时,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其中专业抽象的知识,加上使用的多是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激情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初中地理教师而言,其要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技术,首先就必须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地理学科感兴趣了之后才会愿意主动去学习,从而也就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一个稳定的基础。而且在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以往枯燥的地理课堂也就能转变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在这种氛围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加明显,不仅可以构建一种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对应的视频画面,将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用生动直观的方法展现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体验或感受,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觉与听觉等多种感觉,再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载体,能够强化学生对一些比较乏味枯燥地理知识的理解,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也能够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变得简单生动。而这些都要求初中地理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适当对学生提问,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充分的独立思考,及时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帮助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学习。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在某种程度上,初中地理的难度比较大,其中包含着许多较难记忆的知识,比较考验学生的记忆力与理解力,因此处于初中阶段的很多学生都会认为初中地理学科是一门太过复杂与专业的课程,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对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借助现代教育发展所处的环境优势,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向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教材中的地理知识。比如,可以将一些僵硬的地理知识转变为具有趣味性的视频或者图片,这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强烈与直观的感官刺激,有助于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可以帮助学生又快又准确的记忆地理知识,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充实的知识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是一个科学的决定,不仅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举措。在今后,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技能,处理好教师自身与多媒体技术之间的关系,对多媒体技术加以适度合理的利用,进而不断实现初中地理教育事业的进步。

作者:任丽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中学

参考文献:

[1]胡久龙.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以GoogleEarth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教育导刊,2011,07:79-82.

[2]崔珊珊,董玉芝.近十年我国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257-258.

第6篇:初中数学的魅力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 初中历史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9.112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和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的初中历史课标中曾经说过,初中生通过在日常的学校教育中学习历史知识,要能让我们的学生了解人类形成的基本过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让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历史学的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初中历史课中包含着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传统,这就为我们的学生产生强烈的家国意识和爱国信念提供了保障。而且,学生通过学习初中历史的相关知识内容,也可以继承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知识,总结历史事件带给我们的教训,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学好历史是我们每一位学生的义务和使命,也会深深地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带来益处。既然如此,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安排好初中历史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工作,进而帮助我们的学生牢固地掌握这门知识。在现阶段的教育中,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教学环节中。历史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是也可以在先进技术的辅助下获得新的发展。那么,在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网络究竟有哪些作用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就具体地来谈一谈在日常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希望可以帮助我们的其他教师认识到这些内容,以便为今后更好地教学做好准备。

一、在日常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我们的学生进行深入持久的学习和研讨活动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我们大多数历史教师只重视自己的教学过程,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体,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内容,从而约束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阻碍了学生进行思考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参与教学活动之后,我们就可以改变这种局面。学生面对教师提供的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一定会改变对历史课堂的原始看法,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爱上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初中历史主要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以及世界近代史,这些基础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掌握,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一赘述,那样只会增加学生对教师、对历史学习的反感,而收不到任何效果。由于这些历史知识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其他的形式来完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空缺,进而增强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多媒体网络技术就可以改变这种局面,使枯燥的历史知识以鲜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活力。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参与到我们日常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直接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学内容的传递方式,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新的体验,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在没有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我们的教学知识点大都是通过文字和少量图片向学生传递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也很难对这种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就靠死记硬背,以为这样就可以牢固掌握其中的知识体系和内容,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然而,真实的情形并不是这样的,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没有事先进行理解掌握,单靠死记硬背都是不行的,也很难在今后的学习中获得长远的进步和发展。在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一些特点和优势指导教学,将知识点和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扩大化,采用影片、声音、动画的形式来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使那些难以让学生直接理解的历史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进而易于掌握和记忆。这种形式就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很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总结,进而深化自己对那些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今后更好地学习这门学科带来极大的好处。同时,一些历史事件被拍摄成的电影也可以积极地引进到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在繁忙的初中学习生活中面对历史课堂上这种轻松愉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一定会非常乐意接受。这样也就很容易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了。

三、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使得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活跃起来,启发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思维,帮助教师的历史教学取得更大的收益

第7篇:初中数学的魅力范文

一、因材施教,调整教学内容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首先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接受能力,来对众多的美术作品进行筛选,从而找出富有经典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对学生进行重点讲解,重难点突出,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要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以调整一节课所能够教学的内容。譬如在对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的认识和欣赏方面,教师要结合初中学生思维较为敏捷,独立思考能力在不断提高,并且对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的特点,给学生以认识和欣赏方法的点拨,对一些富有特色的现代作品进行重点和全面的讲解,通过比较欣赏的方式,以助学生发现不同作品的异同点,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一幅美术作品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此外,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状态来设定,如当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高涨的时候,教师的教学内容则可以安排得比较紧凑;如在上午或者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时,学生的学习状态已近于疲惫,教师则应该安排一些轻松的学习内容,以舒缓的教学节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体现也就是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大都是以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授为主,学生更多的时间里充当的是听众的角色,即使课堂上偶有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发问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也常常是没等学生思考完毕教师已经把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表达出来,灌输给了学生。为此,创新教学方法,首先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这样一来,教师在进行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之前,要先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如让学生搜集有关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的资料或者一些美术作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和作品进行一些自由式的讨论,从而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接下来,教师则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观察学生学习状态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如对于美术欣赏教学,在整个课堂进程中,学生始终都是欣赏的主角,对于一幅美术作品的欣赏,学生要有自由发表见解和想法的自由,而教师则仅是学生欣赏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最后,以学生为主体,还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仅需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要备学情,以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

三、活跃学习氛围,进行艺术欣赏

对于初中美术教学,笔者一直进行活跃学习氛围的尝试,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美术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美术教学活动,应该是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而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的几十分钟时间内。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讲,大部分学生对美术都算是比较感兴趣的,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享受着美的熏陶和感染。有些学生也提出过建议老师能够多组织课外的美术鉴赏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美术比赛。美术的学习应该是开放的,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必须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艺术欣赏活动,如参观一些美术作品的欣赏活动,学校的美术作品展览活动,外来专家的美术讲座等。此外,为更好地进行艺术欣赏,活跃美术学习氛围,教师一定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或者是美术欣赏活动中,要保持亲近学生的教学心态,在课堂讨论或者课外作业中能够给学生一些积极的鼓励和肯定。

四、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以讲授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美术教学,作为听众的学生,不仅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而且没有对一幅美术作品表达自己见解和看法的自由,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文字来想象一幅美术作品的魅力。这样的美术教学课堂不仅是枯燥乏味的,而且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让美术教学回归到直观教学的视觉艺术的本位上来。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展开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新奇感,而且能够增强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此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让学生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参与到教师的美术教学活动中,以更多的独立思考来发现艺术作品的美之所在、魅力之所在,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最终达到最佳的美术教学效果,高效实现美术教学的课堂目标。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而且能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美术教学节奏有张有弛、舒缓自如。

第8篇:初中数学的魅力范文

笔者对所在小学、初中的部分学生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农村学生对美术的爱好,认识、理解,以及家庭态度、学校课程开设情况、教师的师资教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经过调查分析,作者认为有如下因素。一、学校外因素,家庭的误导: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二、学校内部因素: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等等。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 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

3 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第9篇:初中数学的魅力范文

一、 激发兴趣、增加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教学实践中永远流行。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向,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如在2008年我们县优质课评选中,有位老师在讲《浮力》时,课的导入是这样的:首先,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死海中的人可以在水中仰面看书、轮船在水中航行、节日里放飞的气球等一些精美的图片和动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然后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在这里,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课题就十分精彩,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增强物理实验的实效性

物理实验是有目的地使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简单化、明晰化、突出重要因素重现出来,以便于进行观察、研究,认识物理现象及其变化的规律。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面、清晰、准确的认识物理现象及其变化的规律。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说明物理中的一些现象、变化规律,当然必须充分通过课堂物理实验来说明。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动态、高效、大容量的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传递的信息具有生动、直观、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容易再现等特点。可以形象、逼真的表示宏观世界的物理现象和微观世界的原子、分子等物质的内部变化和发展过程,能艺术的表现物理世界的奥秘,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现实中一些难以做到的实验,在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动画的形式却能很好的模拟做出来。比如我在讲分子热运动时,扩散现象以及扩散与温度的关系这个实验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先做了二氧化氮和空气、硫酸铜溶液和水演示实验,然后又利用课件模拟扩散现象以及扩散与温度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扩散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 优化板书结构,增强板书的实用性

板书,是教师用以传达教学信息的一种媒介,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环节之一。它和教学语言,非语言行为或先或后或同时出现,互为补充、完善,是物理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中,板书可以揭示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逻辑层次,体现知识脉络和体系。板书直观、精炼。它通过调动、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将教学信息的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便于联想记忆。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产生就源于板书的启示。他发现有的学生善于利用教师的板书进行学习,效果很好。于是他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以“纲要信号图表”为核心的教学法体系。流畅漂亮的书法,新颖别致的布局,搭配合理的色彩等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受,对学生的审美观和表达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把精心设计的板书称为形式优美、重点突出、高度概括的微型教科书。但在这次优质课中,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板书;有的把板书设计在多媒体课件中,课堂小结时展示一下完事。我认为这是一堂不完美的课。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物理知识的层次性、阶段性。没有板书或者仅仅只是展示一下板书,知识的全面性或者层次性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一堂课下来,学生对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声音、动画有较强的记忆,而他们所记忆的知识点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不系统的。这可能是课堂上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的结果,也是我们不愿意见到的。

四、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