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范文

农业气象服务需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气象服务需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气象服务需求

第1篇: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范文

调查结果分析

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由来已久,气象部门也始终将为农服务列为气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由于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较高,农业生产者的科技素养相对较低,使得农业气象的服务内容较一般的气象服务具有特殊的地域性、时效性和专业性,它不仅需要向农业生产者提供常规的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还需要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提供更为专业的农业气象信息和具有决策意义的农业生产建议。农业气象服务的地域性:受农业生产者的活动区域相对固定的影响,受访者在对农业气象服务的地域性调查中所表现的关注倾向性较为一致,所以82%的受访者认为本区县的气象信息最为重要,24%的受访者认为全市的气象信息对其有帮助,另有2%的人关注华北地区的气象信息,对于其他地区的气象信息,该次调查的受访者均表示不关注。农业气象服务的时效性:约有一半的受访者对3天以内时效的天气预报表现出极高的关注程度,有28%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一周的天气预报对其有价值,12%的受访者希望气象部门提供未来一个月的天气趋势预报。在对天气预报时效性的关注程度上,农民与城镇市民的选择有所不同。在另一项的调查研究中,农民占全部受访者人数的8%,其结果显示受访者对3天以内预报的关注度与该研究类似,但对3天以上的预报信息,农业生产者所表现出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城镇居民,这是农业生产对气象信息时效性的需求有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显著特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38%的受访者希望看到当地实时的天气状况信息。农业气象服务的专业性:在各类农业气象专题服务中,受访者对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的需求程度最高,达到78%。而对于其他选项,受访者所表现的需求差别并不十分明显。其中,大田作物气象服务占38%,温室、保护地气象服务占14%,养殖饲养气象服务占16%,农产品存储运输气象服务占20%,农业病虫害气象服务占30%,关键农时气象服务占20%。这一结果可能受到受访者的种植习惯和所从事行业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农业产业链条都对气象服务有着极高的需求。农业气象服务的效果对于目前农业气象服务的效果,该调查分别从受访者对农业气象服务的关心程度、认为的最有效服务手段和农业气象服务的效果3个方面进行。在对农业气象服务效果的调查中,有37名受访者对农业气象服务信息“较关心”,占全部受访者的74%,表示“一般关心”和“非常关心”的受访者人数为18人和4人,分别占受访总人数的18%和8%。没有受访者选择“从不关心”选项。对农业气象服务手段的选择,多数受访者认为“手机短信”和“电视”最为方便,选择比例分别达65.1%和28.6%,二者占了全部受访者的94%。另有4.8%和1.6%的受访者选择了“广播”和“网络”。没有受访者选择“固定电话”、“大喇叭”、“宣传栏”和“其他”等4个选项。在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服务效果选项,认为农业气象服务效果“非常显著”的有5人,占全部受访者的10%,认为效果“比较显著”的30人,占全部受访者的60%,认为效果“一般”的11人,占全部受访者的22%,认为服务“没用”的4人,占总数的8%,没有人选择“不好说”。农业气象服务的不足农业气象服务虽然获得了多数受访者的肯定,但有九成的受访者对服务的效果并不是完全满意,这意味着农业气象服务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仍存在着需要改善的地方。该调查针对农业气象服务中的不足之处和对业务建设的建议向受访者征求意见,总结得到的主要问题和结果如下:(1)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的准确率还需继续提高;(2)气象预报和农业气象服务中专业术语偏多,理解相对困难;(3)农业气象服务缺乏决策能力,农业生产者对具体作物和具体发育期气象服务的需求较大,例如作物播种收获期的气象服务、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气象服务、养殖的气象服务等;(4)农业气象服务频次偏少,服务途径相对单一,仅靠常规的定点天气预报电视节目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尤其是灾害性天气过程来临前,多频次全方位的预警信息显得更为重要。

结论与建议

该次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和效果的调查结果显示:农业生产者对农业气象服务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和需求度,农业气象服务也得到了多数受访者的肯定,但也有一些受访者认为农业气象服务对其作用不大;受访者主要认可的信息途径是电视和手机短信,最为关注的服务内容是当地的一周天气预报和实时气象观测资料,对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的需求量非常大,并对大田作物和农业病虫害等专业的农业气象服务表现出较高兴趣;多数受访者希望农业气象服务在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础上,提供更为及时、专业、广泛的农业气象服务。通过调查发现,农业气象服务相对于其他行业的气象服务具有以下鲜明的特征。在服务形式上,农民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决定了农业气象服务必须更加具体、更加大众化,突出重点,易于理解,服务便捷且便于农民接受;在服务内容上,农业生产的多样性不仅要求气象服务更为全面和专业,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指导的决策能力也较其他行业更强;在服务手段上,由于农村现代化条件和农民知识水平的限制,互联网等先进高效的信息传播技术尚不能适用于农业气象信息的中,气象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效果明显落后于城市。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值得充分肯定,但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气象服务必须在夯实现有服务的基础上,积极适应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所提出的新要求,着力提高农业气象的综合服务能力。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总体属于传统的靠天吃饭的农业,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对气象信息的渴求从来没有间断过,以农业气象旬月报为主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为我国农业生产的管理决策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形势的不断发生变化,仅仅依靠传统的农业气象服务已明显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如何解决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农业气象服务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摆在农业气象业务人员面前的重大课题。该文通过调查分析,对以下几种农业气象服务改进方向尝试提出建议,如大田作物的农业气象服务应注重提高服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并通过与农业技术部门全面合作延伸气象服务的功能,着力提升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指导能力和决策能力;以设施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要求农业气象服务的领域需要全面拓展,迅速开展针对设施种植、养殖饲养等专业的农业气象服务业务,并形成以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为主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主要目的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气象部门对农产品的储存、加工、运输等领域的气象服务尚处于空白,随着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这些附加值高的产业需要更加专业和精细化的气象服务。在受访者所提出的问题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服务内容农业气象部门已经开展,如天气实况播报、农业气象月报、中长期天气趋势预报、关键农时天气预报等,但限于信息途径的限制,以上内容农业生产者无法获知,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限制始终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信息传播途径和机制的限制,农业生产者无法直接或方便地获取这些服务产品。以天气实况为例,据笔者统计,54.8%的全国各省级气象部门的门户网站没有或不明显、不便捷、不完整地显示本省市的实时观测数据,即使一些显示该类信息的网站也存在着专业性太强、气象术语太多等问题。而在全国70个大中型城市的气象门户网站中,这一比例更高达75%。农民受文化水平限制,对网络这一便捷媒体还没有太多接触,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农民对气象实况信息的强烈需求。所以,气象部门应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中,必须注意提高农村和农业生产一线实时气象信息的能力,例如安装农业气象信息显示屏、大喇叭、农信机等,以弥补手机短信信息量小、更新速度慢的缺点,最终使农业气象信息及时、全面地到农业生产之中。

本文作者:李春姚巍刘淑梅黎贞发宫志宏工作单位:天津市气候中心

第2篇: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范文

关键词:长春;现代;设施农业;气象服务

1长春市设施农业直通式服务示范点现状

在长春国信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和长春市绿园区永跃村蔬菜基地建立直通服务示范点。其中,国信现代农场基地毗邻市区,地理位置优越,集蔬果种植、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务农体验为一体的综合都市农业园区,其重点项目包括有机蔬菜采摘和农业教育基地等。国信现代农场设施农业面积广、品种类别多、产品质量高,是气象为农服务尤其是开展直通式设施农业服务的典型企业。其对气象的需求很大,尤其近年来极端天气多发,对设施农业影响较大,另外温室大棚内的气象条件,对作物的生长影响非常大。永跃蔬菜基地由市政府投资,市农委组织建设,区政府配套,该项目占地97hm2,建有温室270栋、大棚540栋,共分3个地块,2011年年末交付使用。其中永跃蔬菜基地地块,共建设温室231栋,大棚424栋,由区农业总站管理,用于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和育苗中心建设。目前在棚内栽种了葡萄苗和桃树苗等。温室和大棚数量多、使用领域广、科技示范典型性强,是气象开展直通式设施农业服务的典型基地。

2直通服务示范点气象观测工程建设内容

在设施大棚内安装农田小气候观测仪1套,实时监测棚内温度、湿度、CO2浓度、光照强度、光合有效辐射以及不同土壤层的温、湿度等环境参数,其中温度分层观测。视频监测农作物长势,实时拍摄记录监测区苗情、虫情等,并通过安装在室外的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在相临的不同农作物的大棚中安装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不同作物大棚内气温变化情况。在设施大棚外安装6要素气象站,实时观测棚外气温、湿度、日照、降水、风向风速和气压等气象要素,从而对棚内外气象要素进行对比观测分析。在设施大棚所在地气象局安装配套计算机1台,及时接收设施大棚内、外仪器监测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和储存资料,确保能够及时发现设备仪器故障、数据异常及极端气象条件。在入园处安装室外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棚内外气象要素数据,并能显示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气象为农服务产品等内容,使气象信息快捷有效的传播。

3设施农业直通式服务项目内容

依托电子显示屏,辅以电话、短信、网络等手段,实时显示棚内外气象数据、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农业气象服务产品等服务产品;实现针对性和快捷性的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定期反馈需求和服务效果,及时掌握一线情况,不断总结和优化气象服务工作,从而实现“知农时、懂农事、察农需、接地气”。结合设施农业生产实际,组织服务人员及专家联盟队伍不定期深入设施农业服务示范点开展需求调研,积极了解生产需求,形成直通式气象服务需求调研报告;完善气象直通式联系方式及服务产品发送流程等,实现针对性和快捷性的农业气象服务直通到设施农业管理者和园区技术工人手中。针对施肥、喷药、灌溉等关键农事活动,开展农用天气预报服务。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安装农气示范田实时监测系统,积累数据完善服务指标。定期开展作物生长发育及病虫害发生发展调查,研究气象因子对作物生长、品质、产量的影响以及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开发大棚番茄、黄瓜、辣椒等作物主要生育期精细化服务产品,以及大棚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及防御服务产品。在加强各种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各种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在园区内的传递时效和覆盖面。

4保障措施

成立项目办公室。负责工程项目的设计,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监督和实施。加强部门间交流合作。在项目建设中,农业和气象要密切部门间联系,加强沟通协作、技术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第3篇: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范文

关键词:气象;农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农业生产是在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中从事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结果的优劣都与天气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农业生产离不开精确、密集的天气预报信息。气象部门本身就是个面向社会和公众的服务部门,气象为农业服务是气象服务的首要方面。邛崃市境内地貌复杂,山区、山丘、平坝均有分布;农业产业发达,种植业主要有水稻、小麦、桑蚕养殖业和茶叶,畜牧业和渔业也较发达,此外,土特产种植业发展也很迅速。近年来,随着当地农业迅速的发展,生产结果的不断调整更新、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气象预报事业在农业生产中的不断深入研究,使得农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农业气象服务内容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现状,农业气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1 农业气象服务主要内容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得到发展,农业气象服务普遍存在于各级气象机构内。通过灾害性天气预报、人工降雨、农业防灾减灾、农业气象预报等服务,达到降低自然灾害损失、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环境的目的。目前,农业气象主要提供的服务和获得的途径有:

1.1 提供灾害性天气预报

为农业部门及广大农民提供旱、涝、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为农业部门提前制定防灾措施、农民提前预防灾害提供了主要依据。

1.2 提供灾情信息

在灾情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灾情覆盖面积、严重程度等信息,为农业部门更有效的实施救灾提供可靠资料。

1.3 农作物动态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和地面监控网络数据,获取农作物生长情况、气候实时变化等农业信息,并分析出当前农作物生长状况,定期公布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农业管理建议。

1.4 作物生长及产量预报

提供播种、施肥、发育期、收获期预报。根据作物长势、面积及气象条件,进行农作物产量预报,定期向国家及省市预报结果,从而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1.5 农业气候资源区划

定期对全国不同地区与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并按照相应标准分区,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农业发展提供依据。

2 农业气象服务的缺陷

2.1 与当前农业发展需求不适应

随着农业产业结果的调整以及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常规性的气象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的需求,当前农业市场正向着操作机械化、分工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对气象服务的要求也由以往的笼统模糊的数据即可满足需要,变成对具体气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具体。

2.2 监测手段陈旧、专业人员不足

虽然气象科技近年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依然有很大一部分地区的气象监测设备陈旧,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换代,对专业人员的引进也不够重视,许多资料还需要依靠人工处理,分析出的气象信息自然也无法完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2.3 信息更新及不够及时

气象信息的最重要特征就是时间性强,如果信息传递速度不够快,及时预报的再准确也是枉然。如果农户能够更早的获知预报信息,就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抵御灾害的发生,现在的许多基层气象站只是每日定期天气预报,而且对于偶尔监测到的雷雨、冰雹等强烈的天气只是上报政府,没有面向广大基层群众的公布平台。

2.4 农村的居住格局限制了气象信息的有效传播

受地理条件限制,广袤的农村里民居分布相对松散,部分山区交通欠发达,通讯较落后。这些状况导致外界信息进入农村的渠道匮乏,获得的信息面较窄。特别是时效性强的气象预警信息缺乏快速、有效的传播途径。

2.5 农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

农业人口在我国高达总人口的70%,但是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普遍多气象灾害的认识程度不够,防御手段也很单一。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80%以上均发生在农村。因此,急需在农村区域进行气象知识和防灾减灾常识的普及。

3 未来发展前景及建议

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业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各级气象部门和组织的主要努力方向已经转向提升自身信息分析能力,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和打造高素质气象人才队伍上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为了达到 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的目的,各预报单位和机构近年来引进和购买的先进设备数量正在不断增加,使得国内气象产业的硬件水平迅速攀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客观上提高了气象预报产业整体的预报水平。同时,各种针对气象人才的专业培训活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具有一定分析能力和工作经验的气象人才成了市场上紧缺的“香饽饽”。

3.2为了解决 气象信息传递的时间问题,各级气象部门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广播、电视等固定媒体,移动媒体成了新的选择,短信、微博等新兴媒体手段正不断的加入到气象信息传递的大军中来。可以预见,优秀的移动传播媒体将成为未来气象信息部门的得力助手。

3.3在努力提 升自身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向民众传播情况气象基础知识,如:光照、温度、湿度、大气压强等相关信息。让农民根据天气综合状况做好人工育苗、授粉、施肥、除草等农业生产活动,这也是气象信息服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4 结语

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当前社会结构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农业正悄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农业产业发展的好坏与否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关系着民生的进步,也推动着可持续发展的前进。而对于气象工作人员自身,能否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气象事业的需要,当前的形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随着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领域的服务水平不断的提高,必将为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和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苏娟.新形势下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2011.

第4篇: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范文

2九台市农业及气候特点

九台地表结构大体是“三山一水六分田”,九台市处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由于特殊的地形地理造成干旱、洪涝、冰雹、低温等灾害以及衍生的地质灾害每年不同程度发生,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气象为农服务建设尤为重要。

3三农气象服务现状

3.1在全市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2010年,我局分别在龙泉等8个村镇建立了气象信息大喇叭,并投入业务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九台市政法委与当地联通和移动公司联合建设的“平安之声”万村联防互助网工程,截止2010年末,已经安装了800余个大喇叭,在全市18个乡(镇)、街道办的人口密集区各安装1块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实现常规天气预报、气象预警信息以及气象服务信息等文字内容的显示。2011年,在九台市气象局院内建设农业气象试点田,在九台市二道沟蓝莓产业园建立蓝莓试点田,观测地段放在产业园区内,对特色作物蓝莓的环境物理要素f包括气象要素、田间土壤湿度等1以及作物的发育期进程、生长状况进行长期观测,实现观测数据的自动实时传输,在九台市市区内选取有代表性的人口流动密集地点安装了2台电子显示屏。按照“六个有”(有固定场所、有信息设备、有信息员、有定期活动、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的基本条件在全市18个乡镇街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

3.2成立了九台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领导小组,完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并统一制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在九台市二道沟中心校建设中小学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在九台市九郊街道聂家村建设气象科普示范村。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时空无限、实时交互、受众面广、接收快捷的特点,在百度贴吧建立“九台气象灾害吧”、建立九台市气象灾害防御99群,充分吸纳专家和信息员以及对气象有兴趣的人员加入。利用九台市防雹网络,将已经建成的18个防雹站与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联合起来,通过接收、和反馈信息,指导和普及气象科学知识,作为九台市遍布全乡镇的气象信息服务站的第二活动点。

4存在的问题

一是气象信息的传递渠道与农民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二是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服务及时性与规模化农业生产需求有差距,天气预报的精细化、可用性还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三是气象信息服务的适用性、针对性与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和农民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四是农村雷电防护安全措施和知识普及与确保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差距。五是目前农村信息化程度还很低,通过互联网交换农经信息较为困难。六是气候区划及论证工作相对滞后,对引进新品种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均未经过气候论证,存在较大的风险。

5对策分析

要充分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理念,结合国家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以提高服务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核心,以提高服务效益为最终结果,以开发利用农业气象资源、防灾减灾、改善生态与人居环境为重点,完善和拓宽气象为“三农”服务领域和体系,提高为“三农”服务水平、加大为农业服务力度。完善综合探测系统,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

5.1积极拓展气象服务领域,丰富气象服务产品

在提供短期、短时天气预报预报预警服务的同时,加强中、长期预报预测研究,提高各时期的预报预测准确率。要在传统的气象服务基础上,针对特色农业,如林产品、茶叶、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森林防火、水库蓄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专项农业气象服务。与农业、林业、地质等部门联合开展生态监测和农作物、林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服务。(专业服务产品)

5.2强部门间协调,实现信息共享

水利、水文、民政、农业、国土地质、通信、气象间密切配合,实现包括水情、雨情、灾情等的信息资源双向、多向传递和高度共享。

5.3切实加强气象信息通道建设

解决气象信息村村通一直是气象部门积极思考的问题。解决该问题,一方面要经常开展“送气象科技下乡”、气象科技扶贫活动和新型农民科普培训,向农民讲授气象灾害应急防御知识,增强农民的气象科技意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广播、电视、简报、兴农网、“12121”电话和手机短信等载体,传递气象信息,增强避灾减灾的提前量,达到趋利避害,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增收的目的;对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预报,要通过广播、电视实行滚动插播,保证准确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消息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传到农村千家万户。

5.4完善灾害天气预警,公共气象服务系统

提高精细化预报水平和能力,努力提高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分析诊断和预报水平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专项服务、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公众气象服务能力,对突发灾害除及时组织监测、会商并提供精细化预报外,在服务效果和服务方式上必须有所创新,充分利用现有渠道,辅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和管道进行。公众气象服务要按照“无所不在,无所不至”的服务理念,丰富公众服务产品,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实现气象服务进农村、进户到人。建立气象新闻制度和农村气象服务调查、评估制度。农村气象服务平台实行集约化发展。

5.5充分开发空中云水资源

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提高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科学监测、分析和掌握空中云水资源和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实现人影作业点的合理布局,提高人影作业的机动性,为森林防火、灭火,改善生态环境,防汛抗旱及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中的作用。

6结语

第5篇: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范文

一、前言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台站气象仪器的维护管理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展工作,为基层台站气象仪器的维护管理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的控制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是现在基层台站气象仪器的维护管理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面临的迫在眉睫、函需解决的头等课题。

二、基层气象台站气象仪器的维护和管理的现状

1、对气象仪器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基层气象台站对气象仪器维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通常比较注重使用而轻维护管理。气象仪器及相关设备一旦出现了故障问题,并非逐级上报、更换,而是索性听之任之。从送修的仪器中可以看到,其间总是聚集着大量的烟灰与尘土,甚至还存留着很多的纸屑、小昆虫的尸体。这些事实证明部分基层台站的领导及管理人员对气象仪器及相关设备缺乏足够的重视,尤其在维护与管理方面更新匮乏。近年来,气象监测现代化给配备的新型仪器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价格也非常的昂贵,因此备份的仪器数量非常的少。

2、维护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比较低

近年来,随着气象仪器的不断更新换代,气象仪器自身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地升高,台站工作人员若不随之提高理论水平与业务技能,则很难操作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任何一环甚至非常小的环节出现了问题,气象仪器都可能发生故障,有些基层台站的工作人员甚至连如何正常开关机都不清楚,关键设备更不必说能维护好。一旦故障发生,上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难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远程进行维修指导,因此也严重影响到了各项业务的开展。

3、对新设备的使用、维护以及管理等,缺乏有效的培训

近年来,虽然气象部门对基层台站工作人员使用新型仪器设备上也做过一些技术培训工作,但对于如何进行安装、管理以及维护等内容却很少,每一个台站培训人员最多不超过2人。从实践来看,新型气象仪器采用的多是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模块化结构、计算机模块以及新型的探测元器件。若管理人员缺乏基础知识,则就不懂得基本工作原理,同时也不能判断出气象仪器的故障所在,至于维护则更是难以做到的。

三、我国农业气象服务发展趋势

1、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

与大气科学其他分支学科相比,农业气象仍是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目前该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水平较低,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未来将在大量科学试验基础上,进一步提示生物圈中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研究对象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过程、能量物质转换传输过程和农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各种过程与环境气象条件的复杂关系,并以详细的数学模型和精湛的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再现这些过程。生物圈在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中的作用;生物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农业气象灾害预普、评估、防御;农业气象预报的原理、技术方法等研究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2、加强农业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抵御能力

积极开展干旱、暴雨、冰雹、霜冻等主要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预警服务,提高农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农村依法建立气象站、气象哨,自愿进行当地气象观测,并通过此渠道为广大农民及时传送气象信息;采用气象部门的气象监测网络与农业部门病虫害监测网络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及控制技术;研究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及其优化布局技术,气候变化对区域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应变对策。

四、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气象服务内容远远不能满足设施农业发展的需求,也并非想象的添加一些服务内容就可以把气象对设施农业的作用得以体现,并真正得到用户的认可。

2、现有科技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专业技能还很欠缺,这种欠缺我认为是从上到下的,这需要引进一些成熟的理念和与设施农业相关的微观管理技术、栽种技术等。

3、在棚室内安装监测仪器是我们获取室内资料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做出气象服务和分析的主要数据依据,但该仪器的价格无论是气象局还是农户都难以承担,况且仪器的安装应用是否能够让农户更加直观的体会到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也是今后服务的一个重要问题。⑸在服务环节上,在种植后的气象服务保障我们相对能够做到跟踪紧密,但容易放松或疏忽对种植前和收获后的气象服务,这也是我们农业服务比较薄弱的地方,比如在初期品种筛选、习性,收后存储运输等等环节上应该充分考虑气象条件的影响,加强这方面气象知识的宣传,从而做出对种植农户有帮助的举措。

五、农业气象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1、细化服务内容,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站网

根据江西现代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发展要求,农业气象服务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在稳定现有农业气象观测站网的基础上,细化服务的内容,增加新的服务站网以及观测项目,例如林果业、水产养殖业、畜牧养殖业的观测等,以满足多元化的农业发展需求。农业气象局也要探索农业产前、产中以及产后各个过程的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尤其是在新增的农业经营环节方面的需求,建立一个完整体系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在这方面,江西可以向广东省等省份学习,结合本省的农业气象实际,拓宽思路以及服务的领域,建立完善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2、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

农业气象服务需要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农业气象情报,所以所需要的技术也要不断地更新。要时刻关注当下社会发展的各项科学新技术、新成果,然后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如GIS等高新技术,以提高服务的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最准确、最有效的情报,并指导农业的生产与发展。在信息的传输方面,农业气象观测到最新的信息,需要以最快的速度传到农民中,这样才具有价值。所以,农业气象部门要拓宽农业气象服务的信息传播渠道,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网络,针对本省,甚至本市、本县,建立专门的农业气象服务网站,做好宣传,及时更新网站的农业气象预报信息,向农民及时传达有效信息。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力量,迅速传达农业气象信息,尤其是突发的灾害行天气信息,更要采取这种方式。

3、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必须要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强农业气象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以及人才培养,尤其是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建立一支农业气象科研团队,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精神,不怕苦、肯奉献,到实地调查,以提供更优质的农业气象服务。

第6篇: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范文

关键词:智慧气象;农业灾害天气;气象服务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蓬勃,各类产业的发展接踵而至,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不稳定导致的结果就是我国天气质量大幅度下降,天气变化无端对人们出行造成巨大困扰,同时,也对我国农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农业的发展与天气变化因素密切相关,风调雨顺的气候与狂风暴雨因素下的农业生长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别。因此,智慧气象服务在此显得更为重要。天气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可以通过智慧气象提前对气候情况有所了解,可以针对性的采取防御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1智慧气象

1.1智慧气象的概念

智慧气象是近年来较为先进的理念,是通过一部分新技术的深入引用,依托于气象科学系统而使得气象各个方面的管理活动过程都充满智慧理念,使得气象系统能够具备某些高端的分析能力。随着市场的需求及农业多元化,各类特色农业也在这个背景下崛起。但是,农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气象环境的变化,因此,对气象的要求越来越重要,从而开展天气指数的信息共享,提供为农服务多样化、个性化是目前的发展趋势。惠农气象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大力推进农业的发展。

1.2智慧气象的内涵

智慧气象的内涵涵盖五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智能感知系统。利用智能化,气象可以对各个层面实施感知,对经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对广大用户以及气象系统的运行状态等实施智能化的监测。其次是对气象因素的准确预测功能。气象因素多变,在信息技术支撑的背景下,对灾害天气精准的预测。第三是针对各行各业以及人们衣食住行而推出的惠普服务。响应广大社会需求,气象平台推出这项服务,使大家都能享受到个性、专业的高端气象服务,满足了广大人民的需求。第四是对各项业务的管理工作。科学的管理是保障各个环节有效进行的前提,高效地管理措施对于气象内部事务、社会事务以及各项工作的展开都提供精准的辅助决策。信息的更新换代是很迅速的,气象部门也要与时俱进,在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信息的持续更新,气象部门从组织到个人,都要能够在气象信息化体系中进行科技以及业务创新的应用。研发出一套对用户更加便利、预测更为准确的共享信息。对气候因素的要求,不但是要迅速,更是要提前。智慧气象无处不在,因为每天气象都会变化,与气象有关的人、物都会受气象的影响,而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媒体平台共享了解气象有关的信息,从而对出现的气象有所预防。气象信息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智慧气象融入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改善人们的生活。随着气候变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气象的敏感性越来越强.抗御灾害的脆弱点越来越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针对现状,必须融入智慧气象,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在服务的现代化、精细化、针对性、指导性上取得突破。

2智慧气象在农业服务中的应用

随着目前气候变化,我国很多农业链对气象的敏感性较强,对于许多灾害性天气的抵御能力越来越弱,因此,我国农业产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气象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服务理念。所以,必须融入智慧气象,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引入目前新技术理念,对气象有所监控。

2.1气象与农业大数据整合

气象多变性,已经是众所皆知。虽然目前大部分地区都有一套较为完善的气候信息处理平台,针对气候信息进行实时预测。但是,气候的多变性导致信息的准确率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性,即使结合目前较先进的技术措施,也无法达到。但是,可以尽可能的满足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大数据整合、集约化处理数据信息等手段,可以得到更加精准的气候信息,提高预警能力。天气预测越准确,人们的保障措施就能越到位,从而最大化的减少损失。目前,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基本实现观测自动化,对全国各大地区的检测范围扩大,为大数据库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很大程度的提升天气预测的准确性。

2.2提高服务产品的质量

天气预报作为一个最为基础的天气预测平台,不能单纯只是满足预报服务,应该通过加工,进行更多拓展性的业务功能,衍生出更多精细化以及专业化的产品。提高预测的分辨率,在时间、空间上的精准度要加强,对于各种畜牧业等农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气象信息的预报功能。针对不同的产业,推出不同的特色服务,开展面向设施农业、精准农业、以及休闲农业的各项服务,面对这些行业,可以推出相应的灾害风险评估功能,对气象信息的有效利用进行评估,进行开发利用服务。应该从以往单一的预报方式有所改变,过度为“预报+指南”,以往只是单纯的播报出天气的信息资源,但是对于灾害性天气,没有具体的处理方针,遇到真正的灾害性天气,农民应该怎么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这时候,气象预警可以转变为“预报预警+影响评估+如何防御”这套理念贯彻落实,让农民不只是清楚气象因素,更加提升预防灾害天气的理念。开发先进的气象业务系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惠农服务的理念,人机平台可以定期推送相关的防灾信息进行知识普及,另外,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在线咨询有关服务。这个平台应该围绕地方的气候性特点针对性的展开,切实从人民需求出发,结合地面观测站、以及中尺度自动气象站,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实时的为用户提供便利,增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以及及时的预警能力,最大程度的方便用户使用,降低他们的损失。

2.3互联网+开展服务

目前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也在逐步增大,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业发展也遇到了瓶颈。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许多耕地转变为工业用地或者居民用地,而且出现劳动力老龄化的现象,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工作,剩下的中老年人在农村生活。但是,农业种植的综合化、现代化程度提高了,以往的牛耕变成了机械作业,农民也正在向“职业化”方向转型。气象服务类型也应该相应的针对这部分自主性较弱的农民展开,利用互联网+与农户展开紧密合作。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机构将分散的种植户和采购商、运输户、消费者、服务机构等连接在一块,形成针对农业领域的垂直通信服务。

2.4构建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效率

目前,在经济发展的形式下,出现了农业多元化,农业多元化导致对气象的变化因素要求不一,在这种背景下,仅仅依靠工作人员以及相应的技术设备恐怕难以满足农户的需求,大力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的社会化将成为气象平台今后的工作重心,是未来气象为农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完善气象信息数据库管理,对数据整合处理后,搭建实时分享的平台,与农业、水利等产业部门合作,实现气象资源共享,服务于这些行业,一方面可以降低这些产业的损失,另一方面也使气象部门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借助自媒体以及传播信息的平台,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途径,对广大用户宣传气象资讯。利用这些自媒体方式,可以使得信息快速传达,但是气象部门要注意传达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身份认证,以防其它非气象组织进行虚假信息的传播。气象服务高度自动化,不仅需要准确性,更要及时性、科学性,充分发挥智慧气象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无处不在的服务理念。

3结语

灾害的发生通常来说都不能避免,依据智慧气象,对灾害信息进行及时预测,从而实现合理预防。通过大数据信息记录,对大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集约化处理,从而对气象有相应的认识。面对多发的灾害性天气,农户可以错开这段时间的种植期,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合理耕种,农户要加强自身对灾害性天气的预防技能,政府要对这些地区加大建设投资,充分保障农户的利益。智慧气象是根据人们需求而产生,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孔俊松,熊世为,王曼丽,等.浅析地市级气象部门发展智慧气象的工作任务[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3):64-66,69.

[2]麻旭东,李宏伟.农业现代化中的气象服务研究[J].种子科技,2017(1):12,15.

[3]简咏梅,王春燕,陶笑笑.浅析智慧气象在农业服务中的应用[J].新疆农业科技,2016(5):16-19.

[4]周勇,胡爱军,杨诗芳等.智慧气象的内涵与特征研究[J].中国信息化,2016(3):83-88.

[5]赵蓓,刘蓉蓉.农业现代化中的气象服务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6(2):61-63+67.

[6]侯雪松,周玉卓,于男洋.辽源智慧气象平台[J].农业与技术,2015(22):175.

[7]张琦.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系统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5(17):159.

[8]贾峰,徐智慧,简薇薇.新农村建设服务下物联网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5(3):37.

[9]沈文海.“智慧气象”内涵及特征分析[J].中国信息化,2015(1):80-91.

第7篇: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范文

关键词 农村;公共气象信息;气象服务需求;建议;湖南常德;鼎城区

中图分类号 S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5-0253-02

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中心理念。气象与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密切,在减灾、防灾和趋利避害及人民生命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2]。合理开发农业资源,依靠气象科技振兴农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建立地方政府与气象部 门信息共享和联动服务平台是公共气象信息的发展与应用中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1 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的需求

鼎城区为传统农业大区,在农业气象适用技术普及中有得天独厚的业务优势,为其信息产品服务于“三农”,促进新农村建设构建了良好的宣传应用平台,可有效深化农村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巩固农业气候区划成果、合理规划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安全生产适用技术可持续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风险决策水平,是发展公共气象应急响应系统的重要因素,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另外,鼎城区农业人口生活比例大,居地和生活垃圾分散,管理难度大,易对人畜、水产品和农作物造成污染,直接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生存质量。因此,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应根据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特点有效安排清理时间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鼎城区地处中亚热季风湿润气候区,温、光、水等气候资源较充足,植物生长较快,作物种类丰富,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由于其农业气象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对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1 决策前

准确的天气气候趋势预测预警,合理的种植制度和科学决策是降低气候风险、趋利避害技术应用的最得力措施。应围绕鼎城区粮、棉、油、果、林、水产开展研究和成果引进与应用。因此,对农作物种植制度、熟性安排、品种搭配和适宜播种期等提供科学的气候论证,为塘坝保水蓄水和防洪提供天气保障服务甚为必要。

1.2 过程中

在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当中,经常会遇到天气灾害和农业气象灾害,气象部门能够准确预警预测天气,提出因时因地农业生产避灾减灾关键技术措施,及时开展科研与灾情监测,补充订正预平模式。

1.3 灾后补损

灾情一旦结束,应立即进行灾情调查,了解灾情程度,为减灾救灾物资调度提供决策依据,分析农产品存贮场地准备、收购与运输及其保质销售可能带来的气象影响。

2 鼎城区农业气象信息服务产品的特色

2.1 气象观测基本信息结合主要农作物生长发育农情、苗情实况,以多种作物产量结构形成过程为分析重点,反映出当地农业生产的区域特征

鼎城区西接武陵山余脉,东连雪峰山余脉,北临西洞庭湖平原,小气候特征明显,大型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出现机率就全省而言属正常偏多县(区)。气候分析以粮、棉、油、果为重点,对基本的温、光、水要素和旱、涝、低温、高温等主要灾害进行应对分析[3-5]。

2.2 建立多种基本数据库和灾情数据库,对各种大尺度农业气象灾害特点开展专题服务

鼎城区中贯沅水,东承澧水,堤防长度210 km,防汛形势十分严峻,中小尺度灾害发生较频繁,适用采用覆盖全区45个自动气象网站实测资料,坚持点面结合、面略点详的原则,开展主要作物产量分析与滚动预测。

2.3 对作物当前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农业气象分析评估,结合高新农业生产技术,促进高产稳产技术稳定推广

气象条件不仅影响农事活动的正常进行,更影响农事活动的效果。如农药、叶面肥的施用需要3~5 d晴好天气,便于其有效吸收;化肥的施用还应根据天气、土壤湿度、降雨、田间水分状况,采用撒施、浇灌或深埋方式进行。作物移栽、收割大面积作业时,不仅天气条件要有保障,而且在其后的成活、产品晾晒、收藏和运输期间也应有良好气象条件。目前,气象部门对大尺度天气过程发生时间和强度的预测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应对天气变化的能力有一定局限性,由于作业范围大,持续时间长,要求气象预报有长效性。因此,生产建议中结合天气过程发生的时间、强弱提供关键和应关注的要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日常服务与专题服务相结合,保证服务的时效性和专项服务的针对性

通过对逐月、逐旬温、光、水要素的监测、评估,并了解掌握当前农作物苗情、灾情、虫情与农事活动,能够在作物产前、产中、产后,灾前、灾中、灾后开展连续滚动监测,特别加强对各级气象分级指标和产量要素、生长状况平行监测的分析,将气象指标体系逐步普及应用。

3 开展农村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建议

长期以来,气象部门围绕“资源气象”“安全气象”开展了很多科学研究,形成了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和防御措施等发展高效农业的研究成果,其信息产品通过短信、电视、广播、报纸、网站等多种宣传形式送达到政府机关、职能部门及广大市民手中。由于农业气象信息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地域性、具体性等特征,成为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及相关单位决策依据之一。目前,由于政府对该项事业支持力度不大,专项资金投入少,仅靠气象部门支撑难以为继,以致有效渠道不畅通,网络系统不健全,没有形成信息反馈机制,全区范围不能全覆盖。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3.1 建立农村公共气象信息联合服务平台

建立政府和气象部门发展“农村公共气象信息”的联合服务平台,提升科技生产力的服务水平,充分认识农村气象信息产品的重要意义;加大对农业公共产品制作与传递的资金投入,政府每年财务预算保证气象局、乡(镇)、村一定配额的公共气象事业维持金费。

3.2 多方协作配合,构建信息员队伍

公共气象内涵覆盖面广,需要政府牵头,多部门、多单位协作与配合共同完成为农服务系统工程。目前为止,鼎城区建立了41个气象自动站。但农作物信息、林业信息、畜牧业信息、水产业信息和山洪地质灾害信息等,须由当地干部和信息员获取和提供。由此可见,建立一支由部门-乡(镇)-村-组人员构成的信息员队伍确有必要。

3.3 开展面向基层干部的农村公共气象信息员培训与示范

农业气象是介于农学与气象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当地作物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并且还与土壤、肥料、水分、种子、密度、植保、管理、人工等有关。农业高新技术知识的应用,对农村干部来说,由于具有长期实践工作经验而容易掌握,缺少的是农业气象知识,一旦作物出现状况,难以准确诊断。因此,先对乡(镇)村、组干部和气象信息员进行培训,然后以点带面推进鼎城区科学种田、科学种养和新型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等新理念,有利于开创鼎城区科技信息的普及与应用新局面。

4 参考文献

[1] 夏云海,张美玲,张慧.对滕州市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5(6):336-339.

[2] 唐春燕,申双和,邱小忠.气象服务江西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11(8):175-177.

[3] 白瑛,苗东梅,金庆荣,等.呼伦贝尔市农业气象灾害对作物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增刊1):44-46.

第8篇: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范文

一、 基本情况

作为县一级气象部门来说,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是“三农”。各县局对此都作了积极探索。从三个县局情况看:

(一)为农业服务正普遍受到高度重视。从领导到一般职工加强为农业的服务意识比较强。三个县局均把为“三农”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面向农村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渠道。

(二)为农业服务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不是局限于大众农业泛泛服务,而是紧扣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不断调整为农业服务的思路和做法。如寿光市气象局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为满足寿光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始终坚持“公众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精细化”的服务理念,以提高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为重心,加强监测能力为手段,使农业气象服务更加贴近农业和农民。

(三)为农业服务讲究特色。**市盐业发达,县局针对盐业生产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与**盐务局合作,开通了盐业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此平台具有信息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时效性新等特点,服务内容包括了最新气象预报、临近和短时的气象预报、降水的定时和定量预报、蒸发量预报和实况等。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广大盐业生产用户尝到了气象信息的甜头,受到了盐业用户的青睐。

(四)基层台站为全省“四个特色气象服务品牌”探索了路子。怎么样打造为果品蔬菜的特色气象服务品牌,寿光局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掌握大棚内外影响蔬菜生长的气象要素的差异性,及时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对棚内小气候做出准确地判断,寿光县局选择在蔬菜科技示范园的大棚内建立了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观测项目为:气温、地温、湿度、辐射。并将观测气象信息在中国寿光蔬菜网和寿光农业信息网向公众。

(五)为农业服务讲究贴心农民。**针对果品的服务、**针对沿海养殖的服务、寿光针对蔬菜的服务,都做到了贴心贴近农民,深受农民的欢迎。特别是寿光局依托“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收集的温、压、湿、光照等气象要素数据及制作的大棚蔬菜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寿光气象网站及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菜农提供服务,受到菜农好评。寿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预报到每个乡镇的精细化电视天气预报,增加了一周天气趋势预报、农事与建议等内容,使预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第9篇: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范文

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对象是与农业发展部门以及农产业人员,农业气象部门通过预报气象信息,让相关部门结合气象信息优化农业生产及农业管理工作。提高气象业务服务水平能够提高我国农产业发展的水平,提高国家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前我国的农业气象信息主要依靠国家的气象机构、媒体机构、网络机构传播,服务的主要范围包括:播放灾害性的天气预报、提供灾害预防对策、提供农业气象监测数据、提供农产业气象产量预报、提供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敬慕建设、提供人工候服务讯息预报、提供森林防火信息、提供生态建设服务建设信息。优化我国的气象业务服务水平、拓宽限农业气象服务范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气象业务服务现状

1,设施陈旧的问题

人工或半自动气象监测仪器的精度差、持续监测能力不足、监测的范围狭窄,已经不符合社会的需求。目前我国的气象业务服务部门已经逐渐淘汰掉人工或半自动气象监测仪器,改使用智能化的气象监测仪器,然而淘汰化的过程还未全部完成,部分旧式仪器仍在使用。以湿度测量为例,过去我国常使用电阻湿度计、张力计、中子湿度计。电阻湿度计易受土壤环境的影响、张力计精度较差。虽然中子湿度计的监测范围比前两种仪器大,监测精度比前两种仪器高,可是它依然未达到全自动化、全智能化的工作要求。我国的温度、风速、土壤成分监测仪器与国际水平相比,还不够先进。

2,服务体系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农业技术正飞速的发展,因此农业气象部门也相诮的拓展了服务业务,然而从总体来说,我国的农业气象服务部门还是以传统的农业气象服务为主,只是相应的增加了部分农业气象信息内容,增加了农业气象播报的频率。目前我国缺少整套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播放服务、监测服务、预警服务、响应服务、服务评估全套体系。

3,服务范围的问题

我国的服务范围还比较狭窄,缺少专业的、专门的、精细的、远程的服务。比如我国部分地区广泛的应用大棚开展农业生气,如果缺少专业的气象监测设施,农户就对大棚内的温度、湿度、霜冻、风向等参数掌握不足,粗放的生产方式不利于农产品的生长,农户需要专业的气象技术支持。而目前我国气象部门却未对此提供专项的技术服务。

三,气象业务服务应对措施

1,建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首先,农业气象部门需加大农业气象基础设施的投入。比如农业气象部门需淘汰掉以往的旧设备,启用能全自动化、智能化监测的现代气象监测设备。应用集成化的管理控制气象仪器自动监测。应用网络技术提供气象服务,同时通过网络收集农业服务评估参数提高服务质量。

其次,气象服务部门要与媒体部门、医疗部门、公安部门等共同携手,建立一套气象服务响应服务体系。当气象服务部门给出警报以后,各部门要响应气象服务部门的警报,作好灾害预防工作。

再次,气象服务部门要拓宽农业服务的渠道,比如农业气象服务部门要与通讯运营部门联系,设立24小时气象通讯服务,以发送短信的方式提供24小时的警报服务,部分农村地区未普及智能手机,气象服务部门要在当地建立电子警报牌,应用文字、网络广播的方式提供气象服务。

最后,农业气象业务部门要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服务,比如气象业务部门可根据农户的需求,把传感器埋设到大棚中,监测大棚中的气象数据,为农户提供气象监测数据,给出专业的气象建议指引。

2,精细农业气象服务内容

必须要到,我国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内容还不够精细化,给出的信息内容不能给予农业有效的引导。

以播报的信息内容来看,目前我国的预警内容报括灾害天气预报、农业气候预报、分布规律的预报等,这些预报内容的预数还不够精气。农业气象部门要结合整个农业气象变化,提供精细化的信息服务。以播报的方式来看,农业气象部门以播报气象信息为主,缺少农业生产的指引,这使农户不能了解如何有效的应对气象灾害问题,气象部门不仅要提供气象数据信息,更要提供详细的气象灾害策略指引。气象部门还要给予农业管理保障服务,比如播报某个地区未来适应种植哪些农作物、要从哪些方面控制某些农作物的生产、要如何控制可能会发生的病虫害等,让气象业务服务能提高农业产业水平。

3,拓宽农业气象服务范围

我国的农业气象布局规划不足,导致家业气象业务数据精细化不足。气象服务部门要针对我国的气候进行分析,科学的划分我国的农业领域,然后针对各个农业区域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给出决策等,针对区域气象业务服务进行评估。农业气象业务服务部门要根据服务评估的结果优化气象监测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未来,我国的农业气象监测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我国的农业气象部门要广泛的收集气象数据,根据区域气象情况建立科学的模型,应用建模的方法作好气象监测工作。这是未来我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础。只有把农业气象监测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结合起来,未来我国才能实现专业化、精细化、动态化、多元化的气象业务服务。

农业气象业务部门要与科研部门联手,加强环境保护类的研究,让气象业务服务能为农业设施节能方法提供服务。如果农业气象业务部门能播报环保农业生产气象方面的信息,推广绿色的农业生产,农业气象服务就能进一步推动绿色农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