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实验步骤和原理范文

科学实验步骤和原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实验步骤和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实验步骤和原理

第1篇:科学实验步骤和原理范文

【关键词】策略实验复习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55-01

实验在高考中是重中之重,在高考理综新课标卷生物试题中,总分90分值中实验经常能达到20分左右的分值,实验题不仅占分比例大,而且经常出现新的题型。不仅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学生的失分点。新课标卷更加注重学生实验原理及实验分析的考查,因此在高考复习中,不仅仅是多看实验内容、多做实验题就能达到,在课时不充足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实验复习的效率还得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进行有的放矢的练习,提高学生高考的得分率。

一、仔细阅读分析考试说明中的实验考点和能力要求。

考试说明是复习的方向和目标,按照考试方向和目标复习,实验复习才具有针对性。从实验考点方面看,高考生物实验考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的课本18个生物实验内容;二是课程标准中以探究生物学原理为主线的隐性实验;三是教材中的生物科学史的六种科学实验方法;四是遗传学中的相关遗传实验内容。从实验能力看,考试说明也明确提出四点:一是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的能力。二是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三是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四是能对简单的实验方案的评价和修改的能力。

二、对考试说明中的教材实验知识点进行归纳与分类,构建实验知识网络体系。

课中1个的实验(在选修1)以及生物科学史和遗传学的相关实验原理。可以归纳为6类:物质分离鉴定类实验、显微观察类实验、对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调查分析与实习实验、生物科学史中的科学实验方法、遗传学中的相关遗传实验内容。在平时复习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各个实验的知识点及注意事项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知识,有利于学生复习实验。

三、针对实验分类,进行生物实验分类复习及解题方法指导。

实验复习时,要注意实验的区别、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各个击破。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生物实验基础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⒈物质分离鉴定类和显微镜观察实验的复习。

在高考中,物质的分离与鉴定实验考查的重点是几种有机物鉴定的原理、方法、试剂、现象,色素提取方法,纸层析法等;其显微镜观察类的能力上要求主要是:显微镜(高倍镜)使用、装片的制作、染色方法等,这类题目的题型在新课标理综卷中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为了提高学生对相关实验题的解答能力,复习时要注意解决好几个问题:第一,要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步骤。第二,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材料用具、实验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实验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有关结论等;注意对不同实验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汇总。如哪些实验用到了显微镜,哪些实验用到了酒精,作用是什么,哪些实验用到了盐酸,作用相同吗等。第三,要作好几个经典实验的分析,并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

⒉对照实验与探究实验、设计类实验的复习。

在高考中,对照实验与探究类实验考查的重点是对照实验的变量处理、实验目的、原理、假设、实验设计步骤、实验现象的预期和分析以及得出相关结论、评价实验等六方面问题;其难点是上述实验内容的相关文字表达问题,题型多以实验探究设计为主。在做这样的题目时:我们要求学生在设计实验步骤时要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简便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性原则。还有要熟练一些常用实验用语,如①分组编号:选择长势相同、生理状况相似健壮植株若干,随机均分为n组,记为1、2、……或选择体重相近、年龄及生理状况性别相同的健康动物若干,随机均分为n组,记为甲、乙、……或取两只相同试管,分别编号为A、B,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②对照处理:甲组加入适量的……(施加实验变量),乙组加入等量的……(如生理盐水、蒸馏水等,或不做任何处理,即不施加实验变量)。③将以上各组置于相同且适宜环境(或条件)中培养(或静置)相同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后(或定时)。④观察、比较(各组颜色变化或情况、状态等)测定(各组长度、温度、高度、含量、时间等)记录相关数据等。

⒊调查分析与实习类实验的复习。

调查类的实验题考查的重点多为调查对象、调查取样方法、调查结果的数字统计与分析(如建立数学模型)等有关数学问题。题型多是调查方法、对调查结果以表格或坐标图形式的分析题。

由于教学上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调查的程序和方法掌握较差。因此,首先要结合教材中的某一个典型调查实验,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调查案例,案例要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分析、结论等。其次,要教学生用坐标图或表格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要结合案例引导学生从中掌握调查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将其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⒋科学史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复习。

在生物科学史中,有很多的经典科学实验方法,复习时要阐明科学实验原理和方法,如分析细胞的基本结构,让学生掌握模型的建立、差速离心法和观察法;说明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让学生掌握同位素标记法和掌握对照实验的方法;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掌握类比推理法、同位素标记法和模型的建立;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让学生掌握假说―演绎法;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让学生掌握对照实验的方法。

⒌遗传学中的相关遗传实验的复习。

进行遗传学实验设计的专题复习时,通过遗传实验题目的归类讲解,如隐性性状与显性性状的判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控制某性状有关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等实验题让学生知道一般的解题方法;要对课本中一些经典实验如孟德尔杂交的实验方法进行分析:如何选择亲本,分析杂交、测交、自交的原理、结果和规律,并应用到实验设计中去。

在高三实验复习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实验分类复习及解题方法的指导是提高复习教学质量有效的措施。生物实验复习主要在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掌握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要在掌握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能设计简单的实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验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科学实验步骤和原理范文

1.实验时间过短。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只在乎讲解进度,小学生的实验时间也被缩短,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有时候小学生还没做完实验,没看到实验现象,由于时间不充裕,被迫停止实验,实验过程过于匆忙,只表现于形式而不注重结果,使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老师的实验指导过于详细。在进行实验操作前,老师将方法、步骤等都讲解得很详细,学生只是按老师的讲解去操作,没有自己的想象空间,从而失去对实验的兴趣,不能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二、小学科学实验的目的

1.培养小学生的感官协调能力。小学科学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老师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口、眼、耳、鼻等各感官协调合作、共同参与,使小学生明白观察事物不是只能用眼睛,其他感官也可以参与“观察”。

2.让小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在科学实验中,老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掌握实验技能,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理解能力,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科学术语的掌握。小学生处于习惯养成时期,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运用科学术语进行讲述,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术语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态度。

4.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的能力。通过主动学习来获得知识,能够加强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通过主动提问和思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

5.结合学生能力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小学生能够利用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鼓励小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独立处事能力。

三、小学科学实验设计

1.基本实验。这是科学实验的初级阶段,先向小学生展示在科学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基本设备和仪器,学生需要认清实验时要用到的基本物品和材料,并能够掌握基本仪器的操作方法。对于处在起步阶段的小学生来讲,经过这个阶段的实验学习,小学生可以对实验内容进行准确的表述,并能够清楚地了解实验的方法,目的以及步骤,从而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在老师示范过程中,清楚实验的观察对象,并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和解释实验对象。

2.基础实验。是在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对小学生已经掌握的重要的科学结论进行验证的实验部分。通过实验,小学生可以运用已掌握的实验技能,讲述实验的要点、方法、目的、原理、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学生可以对简单的图标和文字资料进行讲解和说明。

3.有关社会生活的科学实验。当小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前面的基础实验后,在生活中运用科学实验来解决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自己制定实验计划、方法、步骤,通过自己的实验去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当然这也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学生在实验选材方面需要做到经济、环保;所进行的实验对象要在自己能力控制范围之内;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途径进行实验操作。

第3篇:科学实验步骤和原理范文

实验教学学生主体教学理念一、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

作为初中阶段教学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实验教学应切实践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体现科学实验的本质、突出科学实验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反映现代化的科技成果。但总体而言科学实验教学依旧存在注重理论教学和基本科学原理的实验验证等教学现状,许多学校实验教学的成效并不理想,一些教师和学生还因为实验活动过于繁琐,而采用多媒体演示代替现场实验的方式开展教学,使实验教学与科学知识严重脱节,影响了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成效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探索

1.以学生为主体,把握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三个注重”

(1)注重科学实验教学的生活化

科学实验教学的生活化是指在教学实验设计时尽量贴近生活,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从而认识到科学实课程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初中实验教学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可以将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易得的物品应用于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中,拉近课程教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科学与社会和生活的紧密联系。科学实验教学的生活化不仅可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效,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发挥科学实验教学的优势,通过实验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既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观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注重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情境创设,会使课堂实验活动真实可感,能够激起矛盾,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有助于提高教学成效。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教材安排的实验活动进行情境设计;二是通过实验内容的合理拓展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情境设计将教材中丰富的知识内容和实验方法赋予趣味性,使学生易于理解。同时,合理拓展教材内容,将教材中的实验予以改进,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评价实验,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注重科学实验教学的探究性设计

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将实验活动的探究性与探究学习紧密融合,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可以让学生接受到系统的科学思维及方法训练、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应充分发挥实验活动的探究功能,使学生体验和理解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实验教学的探究性设计是一项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主思考、理解和探讨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初中实验教学的四个特性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是一门以科学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备一定的教学优势和特性。新课标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实验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明确实验步骤,指出实验目的,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同时适当调整教材中的实验顺序,增强知识的连贯性。如新课标教材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删除,教师可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碳还原氧化铜等实验现象的分析,拓展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增强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实用性的体现需要教师在设计实验活动时强调知识的应用性,争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科学实验教学中的科学知识、实验方法等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技能。如在进行“大气压对天气影响”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引用《三国》中“火烧葫芦山谷”探讨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科学实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正视实验活动中出现的意外,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巧妙的将意外转化成教学问题或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思维的全面发展。同时要理性看待实验中出现的错误,发散创新思维将不成功的实验活动变成有利的教学信息,积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体现科学实验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3.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初中实验教学的三个转变

(1)分组实验保证各层次学生参与实验活动

实验教学活动是一项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教学体验。因而,在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现场实验的机会,将教学体系中的演示实验最大限度的转化为分组实验,以小组的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实验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探讨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比较压力作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酒精和水混合等实验都可以将演示实验转变为小组实验,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

(2)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现有的初中科学实验教材中所设置的大部分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主要是通过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验证某一科学概念或规律是否成立,具有一定的教学局限性。这种验证性的实验方法对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来说缺乏挑战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应该对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进行合理的改造,将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利用已经知道的科学原理干预学生的实验研究,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自己总结实验规律,不断引导学生实验中的问题和陌生的科学知识进行探讨,从而实现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4篇:科学实验步骤和原理范文

【关键词】有效性 开发和利用 课堂实验室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118-01

实验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需要不断地完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当前科学实验的关键,而开发和利用科学实验教学资源是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手段之一。

一 实验教学的优点

1.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学生设立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自行探究,获取知识,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次,实验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通过动手探索,完成实验过程,大大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

2.实验能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

实验有助于将复杂的条件进行简化和纯化,借助仪器设备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排除次要的非本质因素。在理想的环境中,使需要认识的某种性质或关系以比较纯粹的形态表现出来,以便学生能比较容易或精确地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实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等方面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能力仅仅靠教师的指导和讲授是得不来的,需要靠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通过实验教学,既培养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实验设计培养学生想象创新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逻辑思维分析的能力。

科学实验教学资源是指在有利于实现科学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在实验教学设计、实施、评价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开发、利用科学实验教学资源是指寻找一切可能进入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资源,并且深入挖掘被开发出来的科学实验教学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使其开发利用成为实施科学实验教学的根本保证。

二 实验教学的实际操作

1.挖掘实验室资源

第一,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实验次数,充分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各种资源。实验室从封闭式改变成开放式,从教材和课外习题中收集各种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根据各种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初步的实验报告,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自由探究。

第二,开发实验器材,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器材。比如滴管,在探究“金属与空气流通的关系”时,去掉胶头的滴管代替玻璃管,所呈现的效果会更好。在学习浮力的时候,可以利用试管制作浮子,还可以制作潜水艇模型,演示潜水艇原理。

2.挖掘生活资源

第一,身体是学生自身的科学实验资源。例如:在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时,可以让学生在手臂上一面涂酒精,另一面不涂酒精,然后将手臂置于电风扇处,通风时,人会感到涂有酒精的一侧很凉,从而说明了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快,液体的蒸发越快。

第二,用生活、学习用品做实验。用日常器具做实验,简便直观,原理单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例如:用易拉罐研究小孔成像;用篮球、足球、乒乓球研究日食、月食;用玻璃水杯研究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惯性。

3.开展自制教具活动

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探究、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由于学校实验器材配置雷同、整齐划一,不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同时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受到了极大限制,所以教师与学生应积极开展自制教具活动。例如: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有何特点时,可让学生准备一个饮料瓶、一个气球、一个盛水瓶,将饮料瓶底部剪掉,口部用线把气球扎住,然后从底部注水,发现气球各个方向都膨胀了,这说明了液体由于受到重力对底部有压强,而且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对侧壁也有压强,接着慢慢地把气球放入水盆中,发现随着深度的增加,气球越来越小,这使学生知道了流体的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也增大。

正确地认识实验,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充分利用实验的资源,开发实验的资源,提高教学实验的有效性,发挥实验的作用是所有教师应去实践的,通过高效的实验教学,教师在实验中激发学生对科学、对实验的兴趣,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科学实验步骤和原理范文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效果;兴趣引导

本文倡导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不但具有简便、直观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研究开发低成本实验,是基础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变废为宝,提升实验效果

低成本实验一方面通过利用生活中的廉价材料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以解决或缓解实验器材短缺问题,满足经济落后国家或地区中学开展科学实验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利用生活材料、物品或器具做物理实验,以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设计低成本实验中要体现三条原则:(1)制作材料低成本;(2)制作过程低成本;(3)教学演示低成本。

如在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变废为宝,利用纸带做成地球的形状和铅笔,大家一起来感受地球的形状和两极特点,给学生讲解地球赤道稍微有些鼓,两极略扁的形状特点以及与地球自转的关系等。如在七上第四章第一节“物质的构成”中给学生准备针筒,用针筒抽取5毫升空气,前端用手指顶住,使其密封。用另一只手慢慢推活塞,你能将空气压缩到几毫升。步骤2:将5毫升的空气改为5毫升水(将水倒入小烧杯便于抽取),步骤同上,你能将水压缩到几毫升。对比过后,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气体的分子间空隙比固体和液体要大的特点。本实验既体现出实验器材简单方便又能给学生留下对抽象的微观世界不同状态下分子间距离特点深刻的印象。

二、兴趣引导,激发实验热情

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他们的动手实践和积极思考的本领。如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影响因素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做个令学生感觉咋一惊的实验。实验准备两只高脚杯、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板和一把铁锤(见下图)。首先让学生预测铁锤用一定力敲木板,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教师再通过实际演示操作后出现的现象,进而结合学生分析后得出结论,解释马戏团表演中的胸口碎大石原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升到一定的理解水平,进而推动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得其以后可以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乐于利用身边的简单物品设计低成本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巧妙应用生活常用物品进行试验

低成本实验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生活物品代替某种实验器材的实验形式,它能够解决个别地区教学器材缺乏的困难,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实验的时间,同时能让更多学生感受动手实验的乐趣。如在能量转化专题内容或内燃机原理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一个常见食品外包装盒、一枚小铁钉和一个打火机的电子点火器,再往盒内滴几滴酒精盖上盒盖。然后用手充分摩擦外盒表面后,再按下电子点火器,就可制作出内燃机工作转化的实验效果,并且装置可以重复使用。这个实验的优点是器材很常见,在课堂上甚至每个同学都可以拥有一套这样的器材,并同时进行动手实验,而且实验成功率很高,实验效果明显、印象深刻,实验原理又包括多个教学知识点的应用,教学中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四、简单实验,探究自然现象

美丽的彩虹是大家在雨后常见的,但是很少有学生会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于是在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准备好塑料瓶和一张白纸,带领学生将塑料瓶装满水,在阳光照射下观察白纸上呈现出的光带。反复地把塑料瓶及白纸的位置进行调整,一起探究分析形成彩虹的原因。这个实验所用的实验工具都是学生了解常用的物品,探究的也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这样的实验,可以提高科学实验的真实感,缩短生活与科学实验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了解学习源于生活,生活应用于学习的科学道理。

五、科学实验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实验中当学生已经明确了实验的方向,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鼓励学生设计低成本实验的情节和流程,为学生自行动手做出一个完美的铺垫。因此教师常可利用学生所学内容,让学生回到家中对一些较为常见的物品进行利用、设计、发明等。这样既可为学生在家中进行低成本实验做出完美的铺垫,又可利用这种动态化的教学,为学生带来视觉冲击,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低成本实验设计、应用。

初中科学课程中的低成本实验设计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实验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及材料的影响,学生想做就可以做。科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推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这种实验方式只要教师运用得当,学生的科学学习就会得到长足的进步,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郑蓉梅.开发奇妙的物理实验资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黄国雄.重新发现物理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6篇:科学实验步骤和原理范文

一、注重对生物实验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

新课程将认识实验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实验教学的目标之一。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展史、遗传物质的发展史、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遗传基本规律的发现等内容的阐述,都是在科学严谨的实验基础上得出来的。通过一些史实的阅读和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生物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进行生物学史的教育和认识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学到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二、注重实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过程、收集和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训练其使用有关的具体方法完成每一个步骤,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操作方式。各种科学领域中知识的探索和技术的应用都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出现而不断变化,但各种科学探索的过程是相似的,科学研究都需要有证据,有可以进行操作的假设,有逻辑及理论上的分析,得出并解释试验结果。因此,中学生物学课应注重行为教育而非单纯的理论学习。

三、加强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实验是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它的作用不只是为了获取信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是在相关原理指导下进行的,要学会把实验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只动脑不动手和只动手不动脑都是不正确的。在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分析与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思考、交流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从设计原理上、实验步骤上、结果分析等方面重新审视,改进方案。

创新能力是未来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科学方法教育的成功导致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设计一些可行的探索性实验,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四、注重培养学生对研究性实验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则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那么,如何从以教师为主的实验教学方式中创设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呢?可结合教材设计研究性的实验。其模式: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师、学生提出质疑学生课外实验得出结论。现行生物教材中的学生实验以及演示实验,既有验证型的,又有探索型的;既有观察型的,又有操作型的。而这些实验,都为前人的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部分,学生对此进行重复操作,不仅有助于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思维能力,从实践中体会科学实验的严谨性。

五、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第7篇:科学实验步骤和原理范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运用到科学课堂之中也很合适。“善事”是指较好地完成科学实验,“利器”则是指合适的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指因教学需要而运用的模型、实物、仪器、图表等器材。根据环境条件、教学设计、师生需求而动手制作新的实验器材或改进加工原有器材后所得的实验器材称之为自制实验器材。

为什么要自制实验器材?首先,实验器材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必要条件,是科学实验成功的基础与保障,对实验效果、实验结论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器材的选取直接关系到科学学科的教学成效。

其次,自制实验器材是教学发展的必然需求。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设计,都会对实验器材提出不同的要求,所以实验器材总是随着教学的进步不断发展的。在教学中现成的器材与设备往往难以完全满足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使得自制实验器材成为小学科学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实验器材的制作

“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是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提出的主张。这里的“坛坛罐罐”与“拼拼凑凑”,意味着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让实验器材的制作成为一种常态。

实验器材的制作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定方案。这是制作实验器材的基础。制作方案可以是文本式的设计稿,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头脑中的构思。它是在深度解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设计方案要做到科学、全面、合理、经济,确保制作过程顺利展开。

2.粗加工。这一步骤是制作实验器材的主要操作环节,例如下表:

3.精加工。这一步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达到最佳实验效果对实验器材进行调试;二是为了使实验器材更加精美而进行再加工。

【案例1】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七色光》。

《七色光》中有一个“单色光复合为白光”的实验。教材中是这样设计的:“在圆形硬纸片圆心处插一根铅笔,制成简易陀螺。在圆盘上涂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快速旋转圆盘,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这一实验器材存在明显问题:由于陀螺旋转速度较慢且不稳定,很难观察到这七种单色光复合成白光的现象。教师可以运用“改造妙用”法自制实验器材解决这一问题。

实验器材所需材料:小马达一只,电池盒一个,五号电池两节,开关一个,电线若干。涂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硬圆片一个。

制作步骤:

1.将圆片与小马达相连。

2.将电池盒、开关、小马达用电线连接起来。

3.在电池盒中装上电池,用开关控制马达的转动与停止。

这一自制实验器材有着明显的优势。由于马达的转动快速而平稳,用它带动圆片转动,学生可以十分清晰地看到“单色光复合成白光”这一实验的效果,从而达到进一步认识“光”的目的。

三、小人小马小刀枪,真刀实枪做实验――自制实验器材的使用

小学生使用的实验器材与科学家使用的实验器材相比,只能说是“小人小马小刀枪”了。但是,科学课正是要让“小人”运用“小马小刀枪”实实在在地做科学实验。自制实验器材究竟是优还是劣,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

评价一件实验器材优劣的要素很多,我们应该选择其中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几个因素作为评价依据,大致上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必须符合科学原理,这是实验器材使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原则。不论你的实验器材做得多么精美,如果它违背了科学原理,那么就不是一件合格的器材。

2.创新性。能够运用新材料、采用新工艺、制作出不同于传统实验器材且更适合实验教学的新型器材。

3.满足教学需求。具体包括:实验器材与学生所学内容直接相关,满足学生探究科学概念的需求;实验器材的使用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满足高效教学的需求;实验器材清晰明了,实验效果明确,满足学生直观感受的需求;实验器材易于操作,满足学生在做中学的需求等等。

【案例2】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地球的内部》教学片断。

一、研究“小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球,同学们知道这只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吗?不能打开它,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2.请同学们用你们所说到的办法,去研究这些球的内部结构。

3.讨论交流:用的什么办法,搜集到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只球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

4.你能不能肯定这只球的内部就是所说的那样?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种工具――打孔器。可以在球上面打孔,将取出的物质摆放在白纸上,仔细观察,判断这些球的内部形状。

5.学生实验、汇报。

6.小结:我们通过摇、敲、听、打孔等办法,研究这只球的内部结构。虽然我们不能直接看到球的内部,却得到了球内部的一些信息,将这些信息经过汇总,得出了初步的判断。

二、引入研究地球内部的方法

1.我们这里有一个更大的球,它的半径是6378千米,时速100千米的汽车从它的表面沿直线行进,也得走60多个小时。猜猜看,这个球是什么?你认为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的?

2.科学家怎么知道地球内部情况的呢?他们用什么办法进行的?科学家们会把研究刚才那只小球的方法用在研究地球的内部上吗?……

教学中使用的自制实验器材:球

制作实验器材所需器材:不锈钢球一个、沙子、水、钉子、石膏、红色颜料。

制作步骤:

1.在不锈钢球中放入沙子、水、钉子,封住洞口。

2.在不锈钢球外包裹两层石膏,内层为红色石膏,外层为白色石膏。

本课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内部有不同的圈层,更要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是科学家依据一些信息推测出来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各种办法认识、推测自制教具“球”的内部是怎样的,并将各种方法运用到对地球的内部的研究中,引导学生经历了科学家探究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这一案例中的自制实验器材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在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8篇:科学实验步骤和原理范文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科学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家伽利略说过:“科学的真理不能只在古代那些圣人的布满灰尘的书上去找,而是在实验中或者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科学实验是学习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有许多知识单凭老师的讲解是难以真正领悟的。从目前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出发,进一步探究提高科学实验有效性的途径,使同学能够更好地学习科学。

关键词:科学实验教学;问题;有效性;途径

现在我们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从专业的教育学角度看,使学生获得发展又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内容,所以说,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全面、有个性地发展,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基本出发点来开展教育事业。科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实验教学在其中的重要地位。现代科学的教学方法,早已不是枯燥乏味的教师“口头的”或者“黑板式”的教学,而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实验教学,关注实验的有效性,提升实验的效率和效益是科学实验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一、目前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实验的目的不明确

科学实验活动大部分都是学生有热情、感兴趣的活动。一般来说,课堂上做实验比起枯燥乏味的黑板式教学更容易得到同学的欢欣鼓舞。但是在现实的实验教学中,同学们对实验的热衷并不是因为其对实验的探究,而仅仅是为了兴趣和好玩,不会自我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这就忽略了实验的目的性。同学们在实验课堂上玩得很尽兴,但是收获却很少,到最后甚至连最基本的操作步骤都难以表达清楚。可见,学生实验的目的不明确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

(二)实验的开放性与科学性尺度难把握

传统实验教学一般是教师把实验的材料、器具、研究课题等都准备好,然后一步步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评价的标准就是看学生能否正确地操作以及实验是否能够成功,而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实验的科学性一般都能得到保证。而在现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实验越来越趋向开放性。学生自主地选择研究课题,自己思考实验的方法,自己选择使用实验的材料,这样教师在指导和材料的准备上产生较大困难,科学性有所降低。总体来说就是随着实验的开放性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很难把握。

二、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加强演示实验的教学,增强实验的目的性

1.重视演示实验教学,进行准确示范

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实验也是如此。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小细节、小问题,同样也决定着实验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注重细节的操作,不要贪图一时的方便而忽视一些小问题,为同学做出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示范。

2.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

要想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还要注重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因为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和获取知识必备的本领。观察活动要避免盲目性和偶然性,要有目的性地观察,这样有助于在科学实验中发现规律。科学的观察总是为解决科学问题服务的,只有对复杂的现象进行系统地观察,才能完成系统的观察资料,做出实验报告,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

3.教会学生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在观察完毕后,都需要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能不能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对于下实验的结论是至关重要的。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应该是客观的,不能用主观的想象来描述观察的现象,否则观察行为将毫无意义。

(二)以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准确把握实验的开放性与科学性

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有许多好处,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分组实验既能保证实验的开放性,又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教师以对小组进行指导的方式不会太分散,准备材料也不会太过于五花八门,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并且教师为学生进行分组时,还可以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不同的个性、学习成绩等,进行合理的交叉搭配,争取在各方面都达到平衡,这样就可以密切关注学习差的同学,通过合理的搭配把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氛围,增强学生合作进行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原理”时,让学生搭配分组进行实验,在实验时学生可以多角度地自己设计方案,自己亲手实践,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教育下,科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取得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要学会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有效性上考虑和审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使得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活化”了教材,注重科学实验教学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开勤.抓住关键问题,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 2010(12).

[2]夏伟娟.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2010(2).

[3]陈华松.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2007(31).

[4]赵微.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开明出版社,2003.

[5]江艳春.以实验教学为抓手,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J],2010(11).

第9篇:科学实验步骤和原理范文

关键词:科学实验教学;问题;有效性;途径

现在我们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从专业的教育学角度看,使学生获得发展又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内容,所以说,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全面、有个性地发展,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基本出发点来开展教育事业。科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实验教学在其中的重要地位。现代科学的教学方法,早已不是枯燥乏味的教师“口头的”或者“黑板式”的教学,而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实验教学,关注实验的有效性,提升实验的效率和效益是科学实验教学的重难点所在。

一、目前科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实验的目的不明确

科学实验活动大部分都是学生有热情、感兴趣的活动。一般来说,课堂上做实验比起枯燥乏味的黑板式教学更容易得到同学的欢欣鼓舞。但是在现实的实验教学中,同学们对实验的热衷并不是因为其对实验的探究,而仅仅是为了兴趣和好玩,不会自我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这就忽略了实验的目的性。同学们在实验课堂上玩得很尽兴,但是收获却很少,到最后甚至连最基本的操作步骤都难以表达清楚。可见,学生实验的目的不明确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

(二)实验的开放性与科学性尺度难把握

传统实验教学一般是教师把实验的材料、器具、研究课题等都准备好,然后一步步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评价的标准就是看学生能否正确地操作以及实验是否能够成功,而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实验的科学性一般都能得到保证。而在现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实验越来越趋向开放性。学生自主地选择研究课题,自己思考实验的方法,自己选择使用实验的材料,这样教师在指导和材料的准备上产生较大困难,科学性有所降低。总体来说就是随着实验的开放性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很难把握。

二、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一)加强演示实验的教学,增强实验的目的性

1.重视演示实验教学,进行准确示范

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实验也是如此。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小细节、小问题,同样也决定着实验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注重细节的操作,不要贪图一时的方便而忽视一些小问题,为同学做出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示范。

2.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

要想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还要注重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因为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和获取知识必备的本领。观察活动要避免盲目性和偶然性,要有目的性地观察,这样有助于在科学实验中发现规律。科学的观察总是为解决科学问题服务的,只有对复杂的现象进行系统地观察,才能完成系统的观察资料,做出实验报告,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

3.教会学生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在观察完毕后,都需要将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能不能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对于下实验的结论是至关重要的。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应该是客观的,不能用主观的想象来描述观察的现象,否则观察行为将毫无意义。

(二)以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准确把握实验的开放性与科学性

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有许多好处,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分组实验既能保证实验的开放性,又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教师以对小组进行指导的方式不会太分散,准备材料也不会太过于五花八门,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并且教师为学生进行分组时,还可以充分考虑不同学生不同的个性、学习成绩等,进行合理的交叉搭配,争取在各方面都达到平衡,这样就可以密切关注学习差的同学,通过合理的搭配把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氛围,增强学生合作进行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原理”时,让学生搭配分组进行实验,在实验时学生可以多角度地自己设计方案,自己亲手实践,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教育下,科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取得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要学会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有效性上考虑和审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使得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活化”了教材,注重科学实验教学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开勤.抓住关键问题,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 2010(12).

[2]夏伟娟.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2010(2).

[3]陈华松.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2007(31).

[4]赵微.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开明出版社,2003.

[5]江艳春.以实验教学为抓手,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J],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