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春暖花开海子范文

春暖花开海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春暖花开海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春暖花开海子范文

关键词:诗人;诗歌;心灵;理想;幸福;哲理

一首诗歌诠释一个诗人赋予读者无限的思考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是海子复杂心灵世界全部展示,将诗人海子一生理想和信念以诗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用简单的诗句把自己人生经历感悟蕴涵在其中,细细品读会领悟到人生哲理。诗歌简单的事例将诗人的所有期待和想法真情直白地流露出来,诗歌简单的事例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将诗人所有的人生理想、人生酸楚和人生思考一一迸发出来。并且赋予诗歌一种哲理美,情感美和朴实美。在诗歌中我们读懂了诗人渴望、追求自由的心声,也深切地感悟到诗人期待一份心灵归属的乐园。诗人所有祈祷和祝福都是诗人心灵真诚倾诉和直白。

一、诗人海子直面现实和畅想幸福生活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第一节诗是诗人海子想象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这实际上就是诗人心目中所追求和渴望的理想幸福生活,简简单单地将幸福生活作了一个描绘,却有着诗人所追求和期待的理想。第二句诗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诗人对幸福生活的诠释和理解,从这三个词语的先后排序来看,幸福是有起点的,幸福生活是一步步地实现的。“喂马”这个词语其实交通工具的代名词,“劈柴”这个词语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周游世界”则是幸福生活的目标。诗人将物质基础、个人力量和智慧作为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一个人的真正幸福生活必须要具备一定物质基础,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智慧的大脑。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幸福生活的目标。

二、诗歌中富有深刻的哲理和启示

诗歌简单而朴实的语言,却隐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启示。这篇诗有些诗句表面上看起来写得简单,实际上诗人却将自己所有的生活感悟和人生哲理赋予在诗歌中。如“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句诗每个词都蕴含着深刻哲理和启示,“喂马”是诗人在诠释我们获得幸福需要一定物质基础和有效的付出。喂马时我们要有“粮草”才能做到,所以我们需要付出。“劈柴”是诗人在诠释真正幸福的人是必须要具备智慧和力量的。 “周游世界”是诗人对幸福生活具体的一种表达。因此诗歌中处处有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启示。

三、诗歌中呈现一个真善美的伟大诗人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在第二节诗中,诗人海子畅想自己获得幸福的第一时间做什么。诗人海子在诗歌中叙述获得幸福时第一时间与谁分享幸福的喜悦,怎样才能把幸福以最快方式传递给最亲的人,并且与世人和万物一起分享幸福。诗人将现实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事用诗歌的方式真情流露出来,诗人真诚地将自己远大的理想和美好愿望倾诉出来,同时也将每个普普通通的人简单的想法赋予诗歌中,体现出诗人真诚和善良的心灵世界。从幸福传递的过程来分析,先给亲人,再给每个人,最后直达世界万物。可以看出诗人懂亲情,有感情,有大爱的诗人。

四、诗歌中展现一个追求自由、理想和信念的完美主义诗人

在第一节诗中,“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句诗呈现出诗人追求自由,渴望自由的心声。说明诗人对精神世界需求和渴望特别注重,认为自由才是诗人幸福的首要条件,没有自由幸福在诗人心目中是不存在的。但诗人并没有忽视物质世界的重要性,把基本的物质条件作为生活幸福的一部分。因此诗人在诗歌中强调他也要关心“粮食”和“蔬菜”在第二节诗中写到“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这实际上是诗人海子在反复强调自己是个诗人,这是我有能力为你做到的,仅仅是精神上快乐和自由的分享。

诗人在畅想幸福生活是什么样子时写得简单具体而抽象。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感受和体会到诗人的心灵深处追求自由的心声。诗人渴望自由和追求自由,但诗人却总是摆脱不了物质的束缚。所以诗人在诗歌中诠释幸福时有一种淡淡的苦涩,让读者感觉到幸福生活总是诗人理想世界中场景。或许这就是一个追求自由的理想化伟大诗人。

五、结语

诗人在诗歌中对幸福生活畅想和期待,实际上是诗人在对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作诠释;诗人在诗歌中叙述自己获得幸福第一时间作什么,实际上是诗人在诠释自己真善美;诗人对命运的直白和对美好未来的祈祷,实际上是诗人心灵的一种发泄和渴望自由理想的心声。

参考文献:

[1]骆一禾.海子生涯(1964-1989)[Z].转引余徐刚海子传[Z].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

[2]叔本华.意志和意象的世界[A].转引自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吴泓.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

[4]顾依霞. 走近海子[J]. 高中生之友,2007

[5]殷越. 道是无情却有晴―致海子[J] ,美文(少年散文),2006

第2篇:春暖花开海子范文

我 抱 着 满 满 的 回 忆 不 放 手

我 曾 说 过

这 些 都 是 你 给 的 糖 果 ----题记 Chapter 01.

牵手不过一瞬间

第3篇:春暖花开海子范文

我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 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单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第4篇:春暖花开海子范文

关键词:时间类型;受述者;意象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一直是海子广为流传的诗歌,尤其是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录了这首诗歌,使得这首诗有了更为广泛的受众面。尽管《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广受大家的喜爱,但在论及海子的诗歌创作时,这首诗歌并不是专家论述的重点,并且这首诗歌也不是海子本人所看重的。西川曾在《死亡后记》中明确表示,“海子恰恰最看重自己的长诗,这是他欲建立其价值体系与精神王国的最大的努力,他认为写长诗是工作而短诗仅供抒情之用。”①但作者认为,尽管海子没有单独的提及自己的这一作品,但联系到海子的诗歌创作主张,《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都应该在海子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不是因为《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歌创作于1989年1月13日,海子自杀的前两个月,像有些学者把它认为是海子自杀的告白书那么简单,而是因为这首诗以短小的篇幅却真正的触及到了海子思想的本质,即“对现实的弃绝”。

一、时间类型

俄国宗教思想家尼古拉・亚历山大罗维奇・别尔佳耶夫认为,时间按其特征来说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宇宙的(其性质是环形的)、历史的(其性质是线性的)以及存在的(即心理上的,其性质是垂直的)。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包含了这三种时间类型。这首诗中的存在时间是由缺席的、与明天相对的“今天、现在”所担当的。宇宙时间则暗含在诗的描述对象之中。”诗歌开篇,“从明天起……取个温暖的名字。”这对应的是“明天”的时间状态。“今天”这个词汇尽管在诗中是缺席的,但我们可以从文中的表述来寻找到它的存在。“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这对应的就是“今天”的时间状态。历史时间这一时间维度呈现出的是一种温暖向上的感觉。但如果我们对这首诗的解读只停留在历史时间的时间维度上,而没有关注到诗的存在时间的时间维度,那我们就完全曲解了此诗的主旨。这也就是许多文章把《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基调定义为明朗向上的原因了。“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两句话对应的就是存在时间。存在时间所具有的“将自己从循环时间或历史时间里摆脱出来的能力”使我们真正看到了海子此时的内心诉求。这就涉及到对诗歌进行宇宙时间的剥离。宇宙时间表现为一种循化,通过对诗歌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诗歌存在着循化与永恒的对比,劈柴、喂马、周游世界、给亲人写信等行为都是短暂的、可循环的,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是一种信念而带有了永恒的色彩。

二、受述身份的模糊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之所以有不同的解读指向的原因还在于诗歌中叙述的对象的模糊,也就是受述者身份的模糊。

“叙述文本中的受述者是叙述的接受者,也就是信息的发送对象。按照普林斯所说,‘每一叙述文本中,至少有一个(或多或少公开地表现出来的)受述者,处于叙述者向他或她讲述的同一叙事层次上’。正如在任何叙事作品中都必须有至少一个(也可以有多个)叙述者在讲述故事一样,在任何一部特定的叙事作品中,也应该有一个或者几个不同的受述者,每一个都依次接受同一叙述者或不同叙述者的讲述。”②

诗歌一开篇就是“从明天起,”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关于受述者的问题。“从明天起……取个温暖的名字。”可是,到底是谁从明天起呢?受众者的不同,就造成了解读的不同。如果是“我”从明天起,那就会让人解读为海子“与世界一团和气”“真的已完全与这个世界和解”③如果是“你”从明天起,就会有着“一种与现实相分离的意志,是对于现实的弃绝”④的解读。诗歌后半部分受述者是明了的。“我”是叙述者,“你”是受述者。但我们联想一下海子本人的情况,叙述者和受述者的身份就会模糊分不清楚了。后半部分: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灿烂前程”“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尘世获得幸福”这些都是海子所没有的,如果我们把叙述者和受述者的位置颠倒一下为“陌生人你也为我祝福,愿我有一个灿烂前程,愿我有情人终成眷属,愿我在尘世获得幸福”,或海子口中的这个“你”其实就是海子对自己所说的,那么我们对这首诗就会着完全不同的解读。

尽管受述者的身份是模糊的,诗歌结尾“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却是诗篇的核心。透过这句话再联系到诗篇的叙述者与受述者,我们可以看到海子在对待他人和自己完全不同的态度。对他人海子满怀祝福,以一种上帝般的对臣民的呵护关怀着他人,把自己最美的祝福都送给他人。而对自己却显得有些吝啬,诗歌前半部分所表现的作者的期待与努力的热情却随着一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有一丝冷却,尤其是全诗最后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愿”一词突然地将作者与明天、与喂马、劈柴、世界、与亲人、与山河、与陌生人推开。诗歌前半部分受述者的模糊让我们有了我与你、祝福者与被祝福者的不同角度的解读,但诗歌的最后一句却让我们明确感受到海子与现实的背离。

三、意象的虚实

对于艺术中情感的表达,艾略特认为“唯一的方法是设法找寻客观应和的事物。”海子是北大哲学系毕业的,加之他死去时年仅25岁,因此他的诗歌似乎缺少几分智慧的经验,而有着较多的玄思的意味。但《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这首诗却充满了灵性而没有了海子以往诗歌的晦涩。这种灵性之感主要来源于诗歌意象的选择: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粮食、蔬菜、幸福的闪电、每一条河、每一座山,这些意象是现实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正因为这些意象都属于农村的景物,因此也有学者将其归结为了海子的隐逸情怀。可是就在这儿,海子设下了一个陷阱,这些温暖的景物都是故意写给读者看的,可是却又不是海子真正想让读者看的。读者所应该读到的是推开这些意象后的生命存在。而且这些具体的意象其实只是一种象征,是海子关心民族俗世生活的象征。海子要在现实面前“把眼睛闭成两根绳索”,海子关心的不是现实,还是大写的民族。

在对现实的弃绝中,《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似乎还有对希望的诉求。“从明天起”这一时间状态让人有了一种希望。而且同样因为海子所选择的意象与现实的关联,又使得这种希望有了实现的可能。但是,希望从来都是一种乌托邦的幻想艺术。海子的希望不是植根于未来的,海子把希望放在了当下甚至放在了过去,但惟独没有未来。《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希望都被“今天”的缺席而被消解被抹杀。正如臧棣在《像神话致意》所说的“在海子看来,由于现代文明的畸形,人们无论是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他们关乎历史的记忆的情境中,都日益丧失了对生命作为一种奇迹的感受能力。所以,他认为自己有责任通过诗歌来帮助我们恢复对生命的感受力。洋溢在海子的抒情诗中的种种奇妙而热烈的情感,都与这种审美判断有关”,所以海子会想着“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而不是有些学者所认为的“精英意识的体现”。海子始终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将“关注生命存在本身”作为诗歌理想,并坚信这是中国诗歌自新的理想之路。

“诗人必须有孤军奋战的力量和勇气”。海子从来都是一个有担当的人。《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更是践行了这一诗歌主张、人生主张。“海子慷慨地把自己的诗献给每一个爱诗、懂诗的人”⑤海子在遗书中说“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实际上,海子的死与任何人有关,“人在为自己作出选择时,也为所有的人作出选择。”因为他不仅为我们每个人奉献了他的诗,他还用一种形而上的方式奉献了他的生命。

注释:

①西川.海子诗全集[M].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1154页.

②谭君强.叙事学导论 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③燎原.扑向太阳之豹――海子评传[M].南海出版社,2001.

④崔卫平.看不见的声音[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⑤王艳.“歌唱生命痛苦”的“浪漫骑士”――读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5).

参考文献:

[1] 张厚刚.《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研究综述[J].时代文学 ,2011(8).

第5篇:春暖花开海子范文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伴着夕阳的余晖,独自坐在旷野,吟诵着那朴实而遥远的梦:“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只有那个手抱《圣经》的精灵才能领会的幸福的含义,我想把它装进自己的脑海。喜欢海子的单纯,单纯得容不下世俗的单纯。希望他的“房子”不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写于1989年1月13日的海子的抒情短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质朴的语言,本色的意象,飘逸的思路,工整的形式,让每一个走进他心扉的人感到意犹未尽。也让很多人暂时逃离了海子的“死亡阵营”,感觉一时间嗅不到海子悲凉的气息!

大家都在为这个找到幸福的人高兴!

可是两个月后的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身边留下的只有《圣经》,上帝带走了这个找不到幸福的人。我们都在追问自己“幸福在哪里?幸福是什么?”我们可以想象,但是不愿意相信――海子的幸福仅存于写诗的那短暂瞬间!因为他明白这个世俗给不了他要的幸福,哪怕只是凡尘中最最普通的“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

除了哀叹,我们给不了他其他更多的东西。而我们同时也嗅到了他的悲哀!

他的悲哀之所在,即是“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试问“喂马,劈柴”何以支撑“周游世界”?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物质上极易满足,而精神上却要求极高的傲慢的海子,也是单纯的海子,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奇怪精灵,但却是精神上的流浪汉!

在那样一个缺乏精神和价值尺度的时代,一个诗人自杀了,也许并非只是单纯的精神分裂,而是太多不可承受之轻。我个人觉得,一些言外之音也许更能了解诗人当时内心的极度不满于现状。一个15岁就考入北大的学生,绝不是一个体会不到成就感的人,一个有成就感的人应该更以一种积极地态度对待现实。但也或许是他的成就感来得太早,所以他无法融入他眼中的恶俗中去,最终选择抱着《圣经》安详地躺在山海关冰冷的铁轨上了此余生!因为幸福之路竟是如此的残酷,让他情何以堪?也许诗人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

诗中海子明确地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很显然,今天的海子是不幸福的。因为如果今天的海子是幸福的,他还去穷追明天的幸福在哪里?要知道幸福的人之所以幸福,就是因为他明白幸福就是无数今天的累积;不幸的人之所以不幸,就是因为他的眼里还有一个可以希冀的明天。

我们的海子选择了活在希望里,因为现实的污浊是一个追求圣洁的虔诚者所无法接受的事实。所以与其说他在畅想明天的幸福,不如说他在诉说今天的痛苦。在他心里,他知道明天意味着新生的来临,因为他要“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当然也会给自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这个温暖的名字在心中,可我们还没来得及听到这个温暖的名字,却迎来一个噩耗!

海子就此消失在茫茫尘世。带着他至死不渝的信仰与希望――“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茫茫大海,花开何处啊?何以支撑花儿的生长?他知道心中的花开不了,就如海市蜃楼,可是谁会甘心在春天到来之际与暖春诀别?海子也在等,他在等待着转身回望大地时能微笑地面对现实,看到“春暖花开”的美景在自己面前绽放。可是一切都已成过往,不再回来!

“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幸福感的地方。但是这个固执海子说“我只愿”。即使知道幸福不可触及,也要到达自己自由的彼岸。

海子用最唯美的方式告别了他的亲人朋友,以及那些他要祝福的陌生人。他没有让人们泪流满面地看他的背影,而是在洋溢着幸福的气息中,独自承受痛苦。

第6篇:春暖花开海子范文

一、写作背景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于1989年1月13日。“囊中三升米,炉边一束薪。谁问迷悟迹,何知名利尘。夜雨草庵里,双脚等闲伸。”当一个人不为物拘,心灵自由,并且对自己所拥有的怀有知足感恩的心态,那么他永远都是快乐的。两个月后,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这一事件,使得这首诗表面的轻松欢快与实际内涵之间产生了某种分离。

也许,正是从这首诗中,我们得以窥见诗人最后的生存思考。这个用心灵歌唱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海子与世俗的生活相隔遥远,甚至一生都在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在20世纪80年代,海子是一个文化象征,代表了某种价值理念和精神原型:以超越现实的冲动和努力,审视个体生命的终极价值,质疑生存的本质和存在的理由为核心的激进的文化姿态和先锋意识。

通过以上情况的罗列,人们应该有以下的感知:海子的众多诗文以生存思考为主旨;海子漠视拒绝中原文化,关注西方文明及文明。

二、诗文分析

“诗言志,歌咏言”。海子的诗文,表达着对生命存在的关注和思考,他呼唤着自由与幸福。但这自由与幸福,好像不在现实之中,现实中没有它们存在的土壤,正如诗题中所表示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歌又是诗人人格的逼真传达,诗歌是诗人气节的生动显现,诗歌是诗人人性的婉曲诉说,诗歌是诗人志向的执着坚守。正因如此,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诗者,持也,持人性情”。所以,此首诗中同样有了“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执着与决绝。

1诗题

文章题目,是文章之眼睛。读其题目,可窥其精魂。此首诗文的题目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题目,首先反映一个违背常理的问题,即“春暖花开”的景象与“面朝大海”的矛盾,大海之上永远不会出现“春暖花开”的景象。那么,作者如此设计题目的用意是什么?首先,作者借此题目告诉世人他的理想与幸福植根的土壤不在身后的大地,即大地上没有他的理想与幸福植根的地方,这反映作者对尘世的现实生活的一种背叛与遗弃,也就是一种否定。其次,作者也借此突显文章的主旨,即对现实的否定,对理想的坚守。

2文眼

这首诗的文眼是“从明天起”与“我只愿”。也就是说,理解和彰显诗文主旨的关键在此而非其他。

“从明天起”,这一意象所传递的信息是什么?明天,是一处在将来时的概念。这一意象的重复,表达的是作者对“今日”、对“现实”的否定。换言之,“从明天起”意味着“今天”的不如意、不幸福,“今天”的注定孤独、暗淡,注定无法融入尘世的幸福生活;“现实”的不如意、不幸福,“现实”的注定孤独、暗淡,注定无法融入尘世的幸福生活。

于是,后文虽有尘世人的幸福的真切描述,即“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但人称的运用是一种对举,即“我”与“你”,且“愿你”与“我只愿”又形成了一种对举。这两个“对举”要告诉我们什么?诗歌至此,情感大起大落,突然发生逆转,“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犹言尘世的所谓幸福与他无关,他在人生观、价值观上与世俗生活的对立,不甘“和其光,同其尘”,不甘堕入尘世成为俗人。

海子渴望幸福,但又不愿与世俗为伍丢掉诗人的纯真。他只愿面对着大海,倾听着花开的声音和祈祷着尘世中的人幸福,在别人的幸福里寂寞着。所谓的尘世中的幸福原来都是诗人在为别人祈祷,诗人并不在其中,海子依旧是孤独的海子。因而,无论是幻想抑或是现实中的尘世幸福,海子都无法触摸。海子的春天依然是寂寞的、孤独的。海子还没来得及等到明天的幸福就带着赴死的心卧在铁轨下面了,选择用死亡来远离世俗的一切。一个“只”字表现了诗人坚定的决心,他终于还是“一个黑夜的孩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他的理想,他在呼唤,他要坚守。所以,诗的“文眼”依旧反映的是对现实的否定,对理想的坚守。

3意象与场景

诗文第一、二节虚构了诗人理想中的“幸福的人”的生活图景:既有诗人向往的平凡生活的内容(关心粮食和蔬菜),又保持了自由、闲散的生活风格(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同时充满着亲情友情(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更关键的是在于它的清静、自由与独立――独立于社会人群的边缘(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种幸福是现实与理想、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充满诗意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实在却不乏闲适,清苦却不乏浪漫。

但作者在每一图景前都刻意地加上了“从明天起”这一属于未来,属于幻想的时间范畴。这就昭示出,这种自由闲散的、平凡真实的、温馨真诚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不存在于“今日”,不存在于“现实”,不存在于“身后的大地”。所以,有人说,海子诗在貌似浪漫的精神中集中表现了诗人对于庸常生存现实的深刻摒弃与蔑视和自我理想的极度张扬与坚守。

诗文第三节,诗人把三个世俗化的祝愿留给了陌生的世人:“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却以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终把自己隔绝到了尘世生活之外。“只愿”两字犹言幸福是你们的,“我”情愿独面大海,背对世俗。他把幸福的祝福给了别人,自己却难于在尘世找到幸福生活。依旧的摒弃,依旧的否定,依旧的坚守,依旧的执着。

4情感

第7篇:春暖花开海子范文

(文) 默然宇浩

曾经在路上漫步时.会想起海子的“从此不再提起过去,痛苦或者是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耳边依然还回荡着“如果你在另一个世界找到了自己的梦想乐园,但是你只需要对自我的一点点改变,就会真正到达《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境界”!

海子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海子诗里的挣扎最终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凝固成了一种无续永远休止的地步。最终他得到了自己所想要的,然而他却失去了另一个世界的精彩。现在回想过来才发现,海子所想要的我们每个人闭上眼睛都可以得到!

每当我读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心总是沉沉的,那么美好的人生路用了一首伤感的诗就到达了终点站。有时候,我会替海子抱怨对这个世界的不满。花开花落终有一季,拥有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失去的我们要学会放弃。

海子最终还是走了,他什么都没有留下,留下的只是对这个世界的遗忘、

突然发现海子的选择是错误的,我也不是知道用什么文字去表达海子的错误。就像田维在《花田半亩》中说到“心存感激地生活吧!我们来自偶然,生命是最宝贵的礼物,爱你所爱的人吧,温柔的去对待一切,不要因不幸而怨恨和卑微,无论前途怎样凶险,都要微笑的站定,因为有爱,我们不应该恐惧。”

对海子的不幸我感到同情和悲凉,在人生路上,我不知道会有多少像海子一样的人,但是我希望海子说过的话我们都不要淡忘。

在人生路上,我们会阅览很多的书,不一样的书要不一样的对待,不一样的作者我们要用不一样的“心”去体会!

第8篇:春暖花开海子范文

这无疑是最温馨也最美丽的一个景象了,包括在最绝望的人的心里。

我知道关于春暖花开,很多人都会想起一位以其特行独立的方式离开人世的诗人。而我,这段时间,一直在看他。

关于海子的死,有人予以其崇高的仪典意义,有人予以其为精神而献身的英雄;也有人指责其走火入魔,有人讥笑他投机取巧。

然而一切的神话与妖魔化我都不信。他若为神,就不会以一种如此极端的方式的与人世决裂,就不会绝望能听见自己的呼吸,他若为妖魔,就不会有着赤子一样的情怀,就不会有着如烈火一样的爱恋。他就是一个人,一个诗人。

天涯赤子心,他是大地的孩子,最后苦了,累了,就想歇息一会,把诗歌当做自己真正的遗言给你们看,你们安静也好,聒噪也好,它们用沉默与歌唱的方式告诉众人,他不想离开,歇息够了还想上路。

他选择卧轨的方式,其实是想死在路上,他也许在路边看着呼啸而过的火车看了许久,它们的路就在一路奔波的前方,它们也许能捕捉到比远方更远的远在远方的风。他带着他爱得灾难般惨烈的六个女子的幻影就这么挥别了,上路了,不再纠缠,只是向着远方,即便远方只有痛。

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而你告别之后的身后,果真有一片春暖花开。

在我再次抑郁的这段时间里,我最终豁然开朗的懂了他的春暖花开,那段时间里,我总感觉自己会离世,总感觉自己也许就要死去,我把每一天都当做我将告别人世的最后一天来过,突然发现,天际辽阔,纯白的云朵蓬松得像个如我一般的小胖子;风嬉笑一样的绕过脖颈,给你挠挠痒,像一个孩子似的顽皮;花儿开得不声不响,却绚烂得光彩夺目,簇簇拥拥,青春饱满。

生命正在健壮地历经着春夏秋冬,往返着岁月,却能看到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刻都是新的。

新,让他们活得开心,喜悦,不会有索然无味的惆怅。如此般,看透了时光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虽然那是需要怎样的一种灵性,就如看透了人性并不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而是真正的绝望,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如你看透的一般,试着接触,相处,他们也定能给你温暖,给你喜悦,给你相知的舒畅。时光也一样,你只要能坚持它的更新,也许它会眷顾你。

因为路是越说越窄、越想越窄、却能是能越走越宽的,你说我不能走了,那么我就站起来,走几步给你瞧瞧,也给自己瞧瞧,给新的希望瞧瞧。

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流连,是海子最后留在心里的美,他只是在心里构筑着。他所有的暖都已幻灭,但是他知道,若是有那么一片海,有那么一种平凡,他会坦然下来,但那终究只是破灭的,他的心里早已不曾花开。他想走走,走不动啦,就这样吧,你们的春暖花开你们能看到,希望你们好好珍惜,只要等等就好。

他的心其实一直在下雨,就如我们这段春的雨,一直下一直下,“雨是一生错过,雨是悲欢离合”,雨浇灭了所有的痕迹,看不见我们晒的黝黑,找不到最初的幸福,最初的吻。他带着阳光般的炽热去爱人,收获的只有心底的雨,雨声潺潺,敲打着自己的孤独,云朵的门只为幸福的人打开, 它不再理会那无处躲藏的忧伤的眼睛。

留不住那一段迷离,他自己要带走,我们需要读的,需要的懂的,只要那些诗就好。每一个人都会死亡,无论何种时刻何种阶段何种方式,我们尊重每一个人,就得尊重每一个人的死亡。因为也许,也许,几许破败绝望之后,那是他们唯一能自由的方式,能自我选择的结果了。所以我们无需去在死亡的终结点上去妄加揣测或是妄加懂得。

我们的路一直很阔气, 只是我们需要很安静的心灵,社会一直在罪恶似的同化人,其实社会上很多道理,看似言之凿凿,其实不堪一击。当所有的拜金主义,冷漠无情,喧嚣浮躁在你心里变得理所当然,司空见惯时,那么你已经失去了你,你不过是那些肮脏社会里的一个病毒因子而已。

那时候,我还坚持自我,看着有人污秽不堪,厚颜无耻,并且一副狗眼看人低的嘴脸时,我会用海子的声音说: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这个世界还有麦地,还有着饱满的有着泥土芬芳的麦子,有着圣洁心灵的诗人。

第9篇:春暖花开海子范文

关键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主题 执教策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新选入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书必修一的课文,属于“向青春举杯”的“回旋舞”板块。由于该诗主题的多义性以及诗歌语言含蓄朦胧的特征,对这首诗的情感解读历来存在着较大争议。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如何剖析这首诗,通过这首诗又传递给学生什么样的情感态度,成为目标设定上的难题。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对文本意义的挖掘以及教学流程的设计上也应花费更大的心力。

一.文本探析

初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歌篇幅短小,海与花的意象,喂马、劈柴等归于平实的表述,令人似乎感觉到了一种和谐、安详的生活画面,乃至于房产商也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口号,试图营建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景象。诗歌的语言层面极具迷惑性,在音韵上,诗歌具有押韵的特征,“菜”、“海”、“开”,尽管并非全篇押韵,但比起海子以往的抒情短诗,如“镜子是摆在桌上的/一只碗/我的脸/是碗中的土豆……”,“单翅鸟为什么要飞呢/为什么/头朝着天地/躺着许多束朴素的光线……”等,该诗的押韵特征颇明显。而以开口音“ai”作为韵脚,更使诗歌的诵读处于一种舒缓而又昂扬的基调。在意象的选择上,“春”、“花”、“海”本身就是带着暖意的字,这些字的所指也是一种暖意融融的景象,平和博大的海,春已复苏,暖意包围,花簇在周身绽放。

正是由于诗歌字面上的迷惑性,使以往对该诗的教学出现偏差,单纯以幸福为指向,引导学生感悟一种美好、祥和的宁静生活。这种解读在近年持续遭到质疑,越来越多的学者发声质疑将海子诗歌选入语文教材作为正统诗歌典范的合理性,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开始调整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例如按照郑逸农老师的“非指示性”教学方式执教,不预设教学目标,不设定线性问答,把文本交还给学生,尽可能地避免对诗歌的误读。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参考书也肯定了该诗的多义性,同时更多地倾向于解读此诗是一首悲哀之作,认为“幸福、关心、祝福、灿烂、春暖……词语温暖到甜腻,平常到俗套”,“这一语言层面的改弦易辙,对一个曾将语言视作灯盏,要‘投入此火’‘吐出光辉’的诗人来说,不啻为最致命的弃绝。”

肯定了诗歌的多义性,随即面临的难题是如何传递诗中质疑尘世幸福的价值观,又如何才能更为恰当地理解作者海子卧轨自杀的现实。海子无疑是一个走在时代思想前沿的诗人,海子自身也因此逐渐与大众疏离,甚至与诗人群体疏离,孤勇地走在一条未知的道路上,海子提倡走出“狭隘的诗人的队伍”,提倡“摆脱文人趣味,直接关注生命存在本身”,认为要像“酒神的神圣祭司”一样,为人类寻找精神家园。了解海子的诗学理想,渐渐可以发现我们并不是要以海子为例传递向上的价值理念,执教者更应该做的是让学生了解有这么一个诗人立足于世,传递着不一样的生存理念与理想,至于如何看待,则可抛给学生,学生自有其合理的判断。

二.执教策略

1.情景想象 感知幸福

在课堂的开始,展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标题八个字,让同学们轻读这八个字,说说脑海中浮现的场景。有的学生回答:“我看到了一座海边的房子,房子前有蔚蓝的大海,海风轻轻地吹着,十分恬静、平淡的样子。”也有学生回答:“除了房子,周围还有许多花,春天的阳光暖暖的,花朵开得十分绚烂。”和我之前预设学生的回答基本相同,同学们都从字面意思入手,想象着一个和谐安详的场景,大家似乎看到了眼前蔚蓝的大海,听到耳边低沉的浪声,幸福在那春日的暖阳之下发酵。

这个导入的设置目的,在于通过情景想象充分初步激活学生,让课堂氛围处于微微敞开的状态,从浅处入手,为深入理解文本做铺垫。

2.词句替换 质疑幸福

在同学们沉浸在春暖花开的和睦氛围中时,我又设计了替换词句的环节,让同学们把每个段落中的“从明天起”改为“从今天起”再次阅读,并谈谈这次阅读又从文本中读出了什么滋味。同学们纷纷表示有了不同的感触,但又十分模糊,不知道是什么,于是我又换了一种问法:“诗人在诗中为什么写‘从明天起’而不是‘从今天起’?”在这个提问下,同学们迅速进入了沉思。

“明天”是一个未来时态,它可能指的是今天之后的那一天,也有可能是泛指今天之后的不确定的一个日子,当同学们在对“从明天起”与“从今天起”展开思考的过程中,不得不面临一个疑问:作者是否真的喜欢喂马、劈柴的生活?如果是喜欢,为何要从明天起去做,如果不喜欢,又为何祝福尘世中的陌生人过上这种喂马、劈柴的生活。

这个疑问成为同学们头脑风暴的触发点。以下是课堂部分实录。

学生一:诗人写从明天起,可能是因为今天还不能做这些事情,还不能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等。(追问:问什么今天不能做这些事情?)可能是因为1989年的社会原因,诗人就不能好好地去过这种幸福生活。(追问:那么,你觉得喂马、劈柴这些指的是什么类型的生活?)是一种平淡的,幸福的尘世生活。(追问:如果喂马、劈柴代表的是普通的尘世生活,不是在任何时代随时随地都可以去做吗?)学生陷入沉思。

学生二:诗人今天不去做这些事情,或许是因为他并不想去过这样子的生活,因此一味地推到明日。(追问:你是如何看出来的?)从最后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读出好像他固执地追求一种不一样的生活?(追问:什么不一样的生活?)学生未答出。

同学们开始对诗里的幸福展开质疑,课堂氛围在此时已十分活跃,为让同学们能更为深入地思考,我又设计了分组讨论环节。

3.分组讨论 走进海子

梳理学生们的回答,可以大体分为两种观点:观点一:“从明天起”意味着“今天”不适合诗人去过喂马,劈柴这样的生活。观点二:“从明天起”意味着诗人“今天”不想过喂马,劈柴这样的生活。

“不适合”与“不想”一个意味着客观条件上的不允许,一个意味着主观上的不愿意。经过讨论,两个小组的代表纷纷发言:

观点一小组发言:我们认为喂马,劈柴似乎对于诗人来说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生活,也就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而诗人反复说从明天起喂马,劈柴,是因为“今天”,也就是当时不允许他去过这种理想生活。

观点二小组发言:我们觉得喂马这些是平平淡淡的,甚至有些庸俗的小日子,诗人和普通人不同,他不屑于过这样子的生活,因此他推脱着从明天起。从这里,也看出,诗人好像处于一个很矛盾的状态,既不想去过这种小日子,又好像不得不去过,很纠结。

同学们已经逐渐明晰了自己的观点,此时需要适时添加拓展内容,以使学生的猜想得以解答与验证。我紧接着补充了一些拓展内容。观点一同学说当时可能不适合诗人去过这种理想化的生活,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八十年代末,中国的文化精神四分五裂。商业的冲击使文学排挤到边缘状态, 拜金主义与大众文化消解了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人文精神面临着瓦解的危险。海子理想的诗性世界此时不复存在。”

而对于观点二的补充是“海子作为一个诗人,注定将成为一个时代的先驱,作为站在时代精神制高点的诗人,是不愿向世俗生活妥协的,而是致力于追求完满的,纯净的诗性世界。”

补充拓展之后,同学们似有所悟,我随即让同学们再一次地阅读诗歌,再一次谈谈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八个字的理解,这时,同学们的回答显然与开始的时候不同了。有学觉得这八个字带给人的印象是孤独的,好像有一个孤独的身影静静地面对着大海。

为了让同学们能更深入地了解海子,我又引入了海子另一首诗《黎明(之二)》:“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扫干干净净/归还给一个莫不相识的人。”

诗人的理想总是在遥远的地方,他把天空和大地打扫地干干净净,甘愿做一个扫除迷雾的人,给每一个莫不相识的人廓清前行的路。海子是一个专心作诗的人,一个天生作诗的人,他的存在就是为了作诗。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他身上始终纠缠着理想与现实的影子,矛盾重重,他把美丽和祝福留给别人,而自己咀嚼着苦涩。

引导至此,学生们对于海子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对于海子,他们似乎还想说些什么,诗句、理想,一些词汇在他们脑海里翻涌着,我最后布置了家庭作业《谈谈你眼中的海子》,让同学们把对海子的理解表达在自己的抒写中,相信他们对于海子自有其新的判断。

参考文献

[1]高波:《诗歌典范和诗歌期待――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忧思》,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第1期。

[2]章新利:《创设教学情境 诠释幸福内涵――我怎样执教》,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6月第6期。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