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朗读教案范文

小学语文朗读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朗读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朗读教案

第1篇:小学语文朗读教案范文

关键词:新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新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着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能够让我们感受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小学语文阅读对小学生有着启蒙作用,可以让小学生感知美丽的大千世界。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应为开阔小学生的眼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是局限于传递基础知识。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仍存在一些弊端。

一、新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

目前,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表现在教学缺乏表现力、生动性,教学质量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问题,我将在以下展开说明: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比较生硬,不够活泼

在上课之前,多数教师都只是认真地做好备课工作,写好教案,但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见很多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发生,这就使得原先写好的教案无法顺利进行。这时候教师往往就会有些慌张,不能解决现场情况,无心顾及学生的真实感受,只是在努力的把教案讲完,疏忽了真实的课堂情况。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读课本”,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不考虑学生接受程度,只是简单的完成教师教课任务,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活泼有趣的课堂,必然不会受到小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学生也会感到茫然,显然的阅读效率不会高。

2.小W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单一,不够丰富多彩

在传统的阅读新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是教几遍,疏忽于纠正学生的读音,很多学生放学回家后读的一塌糊涂而家长又不能引导或不会引导,这样很有可能会让学生一错到底。在传统的文章教学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通读全文,进行分段,讲解段落大意,讲解中心思想,将文章拆分的四分五裂,整个课堂以老师为主体,这其实会使得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不清晰,学不到真正有效的阅读技巧,学不到自主阅读的真正秘诀,这种方法可能是老师讲课最省劲的,也是学生听课最轻松的,但这也可能是效率极低的。有时一些老师还有可能忽略“读”的重要性,不引导学生去朗读,学生就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文章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甚至还有一些老师会为了应付考试,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不断做题不断讲解,学生也只会套着模板做题而不是真正的阅读,这不仅不能培养阅读兴趣,更不能提高阅读能力,还有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甚至厌恶阅读,更谈不上去提高能力了。

3.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分工不够清晰

一些教师为了对之前传统沉闷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努力把封闭式的教学模式改为开放式,笼统的认为只要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就是学生的自我学习,这种方式也是有一定漏洞的,会让小学生变成自由无纪律式的放羊状态,这种方式无法体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扮演的角色,教师和学生的定位都是很模糊的。小学生自己变成学习的主人,那教师如何发挥引导作用呢?

二、新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应改进策略

1.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审美意识

小学语文教育,其很大程度上是对小学生的一种审美的教育。基于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材所用到的文章一般都是文质兼优的优美文章,同时,小学生具备比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讲授课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来带动着学生品读,感受文章的独到之处。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阅读不仅只是单纯的读一读,而可能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长时间发展下去,将会养成一种欣赏美、感受美的习惯。

2.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打造课外阅读文化

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小学生的视野,使小学生过得更多更广的新知识,并且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课外书中得到证实,以了解到更多的东西。所以,课外阅读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文化的熏陶,情趣的陶冶,这些都需要一定有利的环境,可以将教室进行装饰,比如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爱读书的故事,古今中外贤人读书的事迹等进行张贴,并标注一些激励读书的名人名言,也可在黑板报上经常画一些有关语文阅读的内容等,这些都有利于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3.展开自主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小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方式的阅读模式,通常对于小学生,他们多是迫切希望和他人进行分享交流他们自身的感受。为了使小学生的阅读效果显著,教师就应当让学生自己选择沟通的对象,而不是只是师生一对一交流,应当让学生既能够和学生自由交流,也能和教师自主沟通,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画画等方式进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认真的有感情的朗读,而且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表达方式,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学生对文章的感悟。

课堂学习是不能满足学习的需求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可以整理一些适合小学生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读完后并写下一些感悟在课上与同学们分享交流。为了使小学生能够有效的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教师对学生做一些相关阅读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如教小学生如何使用字典和词典,要注意平时阅读时训练指导小学生的精读、速读等方面的内容,还要培养小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的能力,以提高感悟联想能力等。

三、结语

在新理念下,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教育的需求,对小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不能发挥有利的作用,必须对其做出一些反思,并采取一些积极可取的策略来改善存在的弊端。总而言之,本文论述了基于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老师的适时引导,需要教师认真把握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来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从而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提升语文整体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语文朗读教案范文

一、学会读书

为了让语文教师底气十足地走向学生,走上语文课堂,学校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会印发一些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和能浸润人心的美文佳作,教师在读、思之后交流共享,努力构建“学习共同体”。每次寒暑假,学校对教师读书活动进行精心安排,要求每位教师到学校图书室借几本教育专著,回家进行阅读,并要做好读书笔记,开学后安排老师进行读书交流。学校每学期举办一到两次的读书报告会或读书沙龙,邀请部分教师进行几分钟的“精彩交流”,分享读书感悟。一位教师在一次读书交流会上说了这样一段话:“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我的性子急躁,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没有教育的技巧。学生作业完成不好时,我缺乏耐心,缺少个别引导,学生渐渐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信任。通过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认识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能拨云见日;因为爱,未来永值得期待。”

二、学会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师的必备基本功之一,为了提高教师的朗读能力,学校对语文教师有严格要求。第一,平时上课就要做好朗读示范。第二,进行业务培训。每学期语文组会请专家对语文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朗读技巧。培训中,专家引导教师注意抓住重点词、句朗读,通过解析词义达到读得入情入境。专家借助造字特点,帮助教师对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促使情感上的升华。在朗读时学会转换角色,体验他人的内心,学会以生活的感受为牵引,读出情感。还要学会运用表情、动作来为朗读增色。第三,定期举行比赛。每学期学校都会举行演讲比赛、美文诵读竞赛等活动,为语文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这一系列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朗诵能力,老师们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对字音、字义的把握更为规范了,对语速、语调的控制更为准确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了。”

三、学会写作

为了提高教师评价作文的能力,语文老师除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要加强之外,还要多看看作文集,多看看专家们是如何点评作文的,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点评水平。学校为了提高教师写作能力,从这几方面入手:第一,鼓励大家采用适当的形式写作,比如反思、课程故事,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第二,每学期组织一次论文写作的专业讲座,从选题、撰写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第三,搭建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开通博客,通过写博客日志,将自己日常的教育随笔、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课堂实录、研究成果、教学课件等上传发表,在一个操作便捷、相对稳定的空间里积淀属于教师个人的丰富资源,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每次学校举行的活动都鼓励教师写通讯报道,以达到练笔的目的。同时学校还是“河南商报小记者站”的一个站点,老师们通过辅导“小记者”写作、发表,也使自身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第四,把教师的情况量化处理,给予一定的考核分,纳入教师的业务档案。

四、学会研究课例

在研究课例时,我们采取的模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个人展示课、同伴合作课等。如学校教研组开展的“磨课”教研活动,采取的是多人同课循环的方法,即一节课由第一位教师上后,中间经过几位教师,最后回到第一位教师手里。几节课,一节一节地“磨”,课前进行集体备课,课后进行集体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第二位教师进行教案修改,再上,再“磨”,最后达成共识。通过此类教研活动,最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一环紧扣一环,教师讲得有滋有味,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优化课堂实践方面,我们采取的主要形式为:“一帮一”个案诊断与培训,学校负责组成“一帮一,手拉手”的教学对子,让新教师反思问题,让老教师及时诊断问题,相互探讨问题,共同发展。

第3篇:小学语文朗读教案范文

关键词 交互电子白板;小学语文;PPT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08-02

1 前言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支配着整个课堂,学生没有选择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满堂灌”。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严重束缚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小学生喜好广泛,心理特别容易受到影响,但是“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压抑,即使教师通过唱歌、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讲解,刚开始还可以,久而久之,学生同样会感到课堂索然无味。对于教师而言,45分钟的课堂成了自己唱“独角戏”的舞台。那么,如何把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找回来,让小学生在欢乐的课堂上学到丰富、有价值的语文知识?

2 运用交互电子白板可以节省备课时间,减轻教师的备课、讲课负担

过去,小学语文教师备课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搜集资料,写成教案,以便于在上课时用。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是耗时长,写成的教案在操作时显得不灵活。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把资料整理好制作成PPT或课件,但灵活性也不是很强。而交互式电子白板灵活使用性超强,教师只需把上课时用到的教学资源保存到交互电子白板资源库中或电脑中,课堂上使用时只要轻轻“点击”或“拖动”,就可以随时调出所需资料。这样一来,教师节省了制作PPT和课件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了课堂容量。

3 运用交互电子白板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因此,只要抓住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就能够让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直观思维为主,并借助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多媒体恰恰能够满足小学生的这种需求,因为它集图像、文字、声音、图画为一体,调动小学生的耳、眼睛等感官,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去学习知识。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多媒体加以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如果把交互电子白板与多媒体课件整合使用,效果会大大增强,因为交互电子白板具有照相机、探照灯、放大镜、自定义画笔等功能,更能给小学生视觉、感觉上的冲击力,使得学习重点、难点更容易解决,教与学的交互性也更强[1]。

如在“字与画”单元教学中,白板的拖动这一简单的功能便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上面是一幅幅的画,下面是一个个的字,猜一猜,这个字对应的是哪幅画?并且请学生上台自己试着拖一拖。第一次接触到白板的学生,看着字随着小手的动作而移动的时候,兴奋不已。看着他们练习好了,教师再用“魔法手指”点出一个笑脸奖励给他们,此时他们比得到实物奖励还要高兴。课下,总有学生追着问什么时候再上白板课。在他们眼中,语文课竟成了“白板课”,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4 利用交互电子白板,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电子白板能整合多种多媒体技术,教师也不再受操作电脑键盘的限制,能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和学生的交流之中,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加大课堂的容量。因为白板技术能把文本、图形、图表、语言、音乐、静止图像、动态图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能进行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演示,大大拓宽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解决了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扩大了课堂的容量,节约了课堂的时间[2]。

采用交互电子白板,突破语文教学重难点。新课标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教学素材范围涉及面较广,如哲理小故事、诗歌、散文、文言文,而有些文章还是比较深奥的,这些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还有的内容相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较为陌生或抽象,让学生接受起来也不那么容易,而借助电子白板教学就可以转变这种状况。如介绍祖国美丽山川的课文,主要是通过其内容了解祖国的美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然而很多学生没有去过这些美丽的地方,教师也可能没去过,那仅仅借助课本插图是无法达到培育感情目标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借助电子白板教学了。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放一些美丽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等,这样学生虽然没有去过,但他们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了解祖国,开阔眼界。

5 应用交互电子白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学生初步习作,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经历不多,又处于识字写字的初级阶段,所以他们语言组织能力较差,而且可能无话可写。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别人作文,写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播放一些围绕写作主题的画面,让学生通过回想自己经历过的类似的画面,产生一种想写的冲动,这样可以在习作的起步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6 运用交互电子白板开展识字教学

小学生识字是小学语文课程重要的目标之一。在识字课堂上,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正确书写所学的每一个汉字,包括每个字的笔顺、笔画。让学生在黑板上书写汉字,往往写完后无法检验在他们在书写过程中所写的汉字的笔顺是否正确,而使用交互电子白板,就可以完全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它本身有一个“回放”功能, 可以通过回放来仔细观察书写顺序正确与否。这样一来,既减轻了教师讲解的负担,也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笔顺、笔画的记忆。

7 利用交互电子白板提升阅读效率

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必备课。以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有情感地朗读”,反反复复地导读, 费时费力。而交互电子白板的介入,可以代替语文教师导读这个环节,因为它有一个“录制”功能,可以把标准的课文朗读录制下来,在课上播放。而且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它也可以录制下来,然后在班上播放,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学习天地中,学生生命中的语文潜能就像内容一样丰富,会使语文教学焕发出更大的生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巧用电子白板,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思维中,让语文课堂更加灵动。交互电子白板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因此,小学教师一定要合理利用好交互电子白板,让它为师生服务,把小学语文课堂打造成一个高效的、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语文朗读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0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64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母语的主要方式,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重视他们对语文知识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在应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之前,没有充足的教学准备,只是按照教案对课程进行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在学习过程中即使有不解之处也不会请教教师。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学生所接受的都是硬式的知识灌输,学习兴趣难以提升,学习效率随之下降,教师如果不能意识到自身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小学生语文学习将受到严重的威胁。

(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近年来,很多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没有发言的机会,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也无法向教师请教;即使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也是让小学生背诵固定答案。这样的语文课堂,导致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能根据教材解析解决问题,不能根据自身的想法或是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加以分析,小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就不能更好地学习母语,语言表达能力也无法提升,同样课堂效率也无法随之提升。

(三)忽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开始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十分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教师在重视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关注学生写汉字、背诵诗歌等,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不仅会降低学习效率,还不能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下降。

(四)不能合理地应用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很重视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应用到了新的教学方式。但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不能将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各自发挥出来,有的教师过于强调课堂的活跃气氛,还有一些教师甚至将各种学习方法以同一种形式展现出来,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课堂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重视,为课堂效率的提升努力。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措施

(一)重视教学方式的选择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教学方式的选择,应用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有所选择,挑选出较为有效的方法,使小学生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就积极预习,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可以对语文知识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秋天的图画》一课之前,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语文素质较高的学生与语文素质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以促使他们互相协调、相互学习。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要求小学生能够顺利地朗读课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举行小组朗读比赛,由各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参加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升。

(二)教师要重视备课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备课过程。有效的备课程序,可以直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只是单对教材进行分析,根据教材内容为课堂教学进行准备。但是,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接受效率较低。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依据,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提高。

(三)重视民主的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民主性,此时的民主性重点体现在学生主体地位的展现上。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优势。小学生只有在教师足够重视自己的情况下,才能对学习有足够的信心。例如,在讲解小学语文《赠刘景文》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安排小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之前,教师提出问题“你见过霜吗?在哪里见到的?古诗中的霜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教师在提问之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之后,要大胆发言,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以保证小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学效率加以重视,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 郑晓娥.浅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才智,2013(25).

[2] 赵利贵.探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成功(教育版),2012(3).

第5篇:小学语文朗读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提高 效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已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抓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对课文的知识事先做个先知先觉的过程,学生预习时会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对于困惑或疑问的知识点会有深刻的印象,学生往往经历了一个自动获得知识、解决疑难的过程。学生带着疑问上课就会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如学生在预习《草船借箭》一课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钦佩不已的同时也产生了几个疑问:为什么诸葛亮去借箭的时候故意一边擂鼓一边呐喊?为什么诸葛亮知道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为什么诸葛亮只要二十条船,不要多点或少一点的船?……因此,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在上课时迫不及待地要求解决。在集体讨论和教师点拨中,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顺利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节省时间,有利于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大量的事实证明,凡优秀的教师,在课前都会很认真地做好课前准备。有的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方案,有的细细斟酌考虑,他们所做的教学设计方案,许多都成了青年教师学习参考的材料。因此,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备课,因为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了解学生的情况,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该怎样教。可以说,一堂课就是一盘棋,我们要下好这盘棋,就得在踏上讲台之前有一盘计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灵活应对,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创设和谐的氛围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心灵碰撞的过程,不光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合作的运用,因此,我主张教师本身首先是一团火,并把这一团火化成对学生的情和爱带进课堂,尊重、理解、宽容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热情服务中、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老师可亲、可信。

教师要因“学”论“教”,设计教的过程,课堂上打破学生围着老师转、老师围着教案转,而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设计教的过程。

四、重视朗读训练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读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听出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像《给予是快乐》、《去年的树》这类课文,通过朗读就能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之心;像《火烧云》、《观潮》、《鸟的天堂》等这类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积累优美词句,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爱国之情。在阅读教学中,课文中的重点段,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朗读理解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不但可以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而且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当然,朗读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引导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比赛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五、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和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要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与作者对话,明白文本的主旨,从更深的层次理解文段,老师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联系有关背景资料进行深入理解。如阅读《匆匆》这篇课文,读懂了作者从八千多个日日夜夜中产生的感受,可以联想到自己度过的四五千个日日夜夜,从而与作者的感受产生共鸣,也悟出一些道理。在阅读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通过动笔画一画、写一写、与同学议一议,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只有养成了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具有实效性。

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第6篇:小学语文朗读教案范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你的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呢?我认为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以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可以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现代教育技术究竟给小学语文带来了怎样的魅力呢?我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教育技术能优化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爱美、求美是少年儿童的基本心理需求,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艺术地表现出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古诗词教学中,由于古典诗歌具有其艺术形成的特殊性,也就有了语言、音乐、绘画、情感多种因素的美.在挖掘这些美的因素时,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强大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古诗押韵合辙,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悦耳动听,呈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然而要想把古诗读出韵味来,也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诗歌是想像和激情的语言,贯穿其间的往往就是“情感”这条看不见的线索,那么在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我们就要通过朗读体会诗的节奏、诗的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古典诗歌的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应的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让学生在青山流水间,便能真正领悟到古典文学的魅力.而在教授一些抒情类课文时,可以则可以选择播放一些诗歌散文朗读大赛的片段,供学生们学习和模仿,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学习和感受,让师生和谐的融入一体,美在一起.

二、现代教育技术能促进双边互动,创新阅读教学

新课程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文本配上合适的声音和图像会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融入情景,在好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美,就能更好地读书有味,读书入情,读书悟理,是一种惬意的诗化的教学境界,在这种境界之中,学生的朗读更具艺术美感,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就会日渐提高.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课文都具有优美的环境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等内容.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面有限,对很多内容都感到陌生,如年代已久的历史文物,罕见的自然景观等等,使之不能罗好地进入状态.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这些内容构建出真实情景,让学生闻其声、见其人、观其事、临其境,唤醒学生潜在的主体意识,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增大课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已不再适合时展的需要.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已不再适合时展的需要.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是当务之急,势在必得.小学语文新教材内容比较深、比较广泛,难度相对比较大.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就可以变深为浅,化难为易,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优势,通过借助录音,录像,动画等形式,使学生去感知传统的教学中无法表现的内容,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前,可根据教案精心设计编排一些教学软件.教学软件制作虽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准备却能极大的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只需要轻轻点击鼠标,就能立即使学生看到清晰的画面、逼真的录像、动听的音乐,避免教师动手操作教具时的手忙脚乱和顾此失彼,从而赢得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所以,要想运用多媒体手段组织好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水平,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新现代学生的需要。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第7篇:小学语文朗读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引导;质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24-01

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沉浸在生动的语文情境中,潜移默化中吸收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学要获得实效性,只有增强语文阅读的实践性,使小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与教师积极配合,才能够按照语文教师所指导阅读方法进行学习。

一、引导学生质疑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对于小学生来说,能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发现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体现,为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质疑”的机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活跃状态。少年儿童的好奇好问,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应尽可能地满足,因为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使创造的心灵受损。因此,教师要尊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环境,把他们的天真好奇诱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

首先,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明确认识“以学生为本”,备课时切实备好“学生”这一环节,坚决杜绝教学中背教案p备板书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备课时,对一个问题的设计要提出几套方案,把学生“见不到处”p“容易忽略处”p“实在搞不明白处”考虑周全。上课时能随时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灵活地整理教案,定准课堂教学的起点,变换教法,真正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见不到处”给以点明,在学生“容易忽略处”给以指出,在学生“实在搞不懂处”给以恰当的讲解,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其次,课下钻研教材,学习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掌握儿童心理,练就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本领。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前时间与学生交换意见,问一问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发动学生提问;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课后还应问一问学生是否都能学懂了,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改变那种只顾教师讲不顾学生问、不让学生问的做法。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问、有针对性地练,持之以恒就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养成自问自答、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既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也是思维能力的重要训练,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可靠途径。

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

在每篇课文教学前,布置学生先预习,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在预习中提出“有什么不懂得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把课文中不理解问题写在质疑本上。学生由于基础不同,所以提出问题的水平高低也不一样。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前,学生在预习本上质疑:

(1)作者把那天的天气写成“灰蒙蒙”、“又阴又冷”这样写有什么意义?文章写首都人民送别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迎送国际友人,陪检阅人民群众的矫健身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人们是怎样送别总理的?显然①的问题提的较有水平,反映了有的学生认真读书,善于思考,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而②问题则显示有的学生没有很好地读课文,不动脑筋,从课后习题抄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提出适当的批评

(2)引导学生从课题着眼,质疑发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先让学生读题目,然后问学生看到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如:田忌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谁赛马?他为什么要赛马?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赛马?他是怎样赛马的?赛马的结果怎样?教师把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就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再如教学《茅以升立志造桥》时,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立志造桥?怎样立志造桥?“立志”能省去吗?学生随疑问的解除,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引导学生在讲读课文中质疑

课文是学生习得知识、积累语言、形成技能、获得方法的重要凭借。学生学习语文主要靠朗读实践,在朗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引导学生提出“溪流声为什么会时时变换调子”这个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通过释疑来搞清里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搞清了溪流和双龙洞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山势”的变化引起了“溪声调子”变化的关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1)抓重点词句。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发问,“不约而同”一词何解?为什么人们会“不约而同”?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如教学《海底世界》时,引导学生抓重点句、质疑“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静”一句,既然“澎湃”又何来“宁静”?课文中看似有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了,从而使学生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的“奇”。

(2)辨别差异。即辨别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段落所表达的含义的不同。如《小英雄雨来》中“我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发挥导向性作用。构建激发小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教学模式,促使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阅读中,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阅读的主体能动性,还能够通过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开拓小学生的视野,使小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语文朗读教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提问 技巧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27-02

思考是促进学生思维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思考的重要前提就是提问。教师提问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会促进学生专注思考,增加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量。课堂的提问并不是随意的,只有仔细斟酌之后,才能提高提问的科学性。引导小学生融入语文学习活动中,通过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是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突显的重要方法。在当前教学中,不当的课堂提问行为比比皆是,大大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笔者选择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一、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启发式的提问,是新课改后应用最为普遍的提问方式,但其提问的行为并不完全正确。问题设置的不合理,问题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缺少个人发展的空间,师生之间的提问互动性不足,都影响了课堂提问作用的发挥。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几点分析。

1.问题设置不合理,缺少扩展空间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以提问为起点的。新课改指出,教师提问越科学,学生的发展空间就越大。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往往与小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有所差距。有些问题过偏,有些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讲又太复杂,不能够全面回答。虽然教师觉得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很充实,但学生在无法回答教师的问题之后,学习积极性会下降,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因此,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回答问题获得能力上的提升,才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

2.课堂提问的方式过于死板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一些教师的提问方式过于死板,灵活性不高。这部分教师往往会利用教案中的固定模式对学生进行提问,而不会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灵活地更改,大大影响了课堂提问的创新性。还有一些教师总是跟随别人的教学脚步,提出一些老、旧的问题,这不利于小学生思维的扩展。例如,“作者的思维情感以及中心思想”这样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没有任何新意的,很难调动小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像“对不对”或者“是不是”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中出现,虽然能够得到学生的反应,但这种反应是不经过大脑的,此类问题的提出对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3.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不足

课堂提问的过程,应当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具有疑问,才能促进提问行为的产生。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学习不足之处下手,进行课堂提问。但是,一些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顾自己的讲解,不顾学生的反应,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提问中发挥不了任何作用,还会激起学生的厌烦感。没有互动的、干巴巴的提问,会让教学氛围没有生气,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对策

面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更多地以新课标的要求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来进行反思,开拓创新性的课堂提问方法。下面,笔者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启发性的课堂提问

对于小学生来讲,提问是思维运动的起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进行提问,先要进行认真的推敲,看问题是否可以真正地激发起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否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启发式的课堂提问,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与积极思考,是学生思维得以扩展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提问,会让学生具有与文本互动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习得一种学习方法。

比如,在教学《称象》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称象的方法有哪些呢?课文中用到了什么样的方法?”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做思维运动。学生需要对自己的思维进行开发,想一些称象的具体步骤,之后,要与课本文章进行互动,发现课本中所讲的称象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了想法,就要敢于站起来表达,促进学生体会思考与回答问题的乐趣。启发式课堂提问的应用,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开放化发展。

2.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提问时,教师要考虑到自己提问行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在提问前,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设计,考虑问题的启发性、变通性以及挑战性,挑选最具有教学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教师要利用课堂提问对学生的思考方向进行引导,加大学生的思维运动范围,让学生的思考层次更上一层楼。那些不经思考就可以回答的问题不要提,学生无从下手的问题不要提,科学地进行提问,问题要紧扣学生的能力和思考范围。

3.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自己的提问行为,对于学生是否认真思考,回答内容是否有效并不是很在意。教师习惯于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提问,根本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性,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留出时间进行思考,有利于其答案的周全性提升,也会让学生扩展自己的思考空间,自主提出问题。

4.讲究课堂提问的态度

教师提问的态度,会对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情绪以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神态要安详且自然,从而给予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教师不得用问题故意为难学生,而是本着服务于学生学习的态度去提问。教师更要正确评价学生的思考行为与回答行为,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的自尊心在学习过程中被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乐于提问,乐于回答问题,融入课堂活动中去。

在教学《一夜工作》这篇课文时,学生在朗读“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的时候,情不自禁地自主加了一个“啊!”那么此时,教师并不能对学生说:“读课文时不能出错误,不能自己添加或者删减字。”其实这是一个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好时机,教师应该启发学生:“为什么你会加了一个啊字?”学生便会回答:“因为有崇敬之情。”这样一来,教师不但尊重了学生的想法,更引导了学生去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促进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行为,应当是启发式提问为主,多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提供科学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进步。教师要通过自主学习去丰富自己的课堂提问技巧,并对技巧进行正确利用,让课堂提问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让语文教学通过课堂提问的改革而有所进步。

参考文献:

[1]邸雅洁。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J]。学周刊,2011(27)。

[2]杨瑾。浅谈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0(09)。

第9篇:小学语文朗读教案范文

关键词:善评r;情导情;善诱情

“乐”是一种情感的因素和表达。语文是诗的化身,一言一字皆能传递出情感的芬芳。反观现今语文教学,情感因素被淡化,课堂如一潭死水,变得索然无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语文课堂有情有趣,通过熏陶感染,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面,我就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情感因素的几点策略。

一、善评价,巧传情

在孩子的心目中越是重要的人物,他评价的影响就越大。教师作为孩子小学阶段中重要的他人,其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随堂评价是一种调动孩子情感因素极其有效的方法。然而,现今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对孩子的随堂评价要么惜字如金,要么“人皆有之,永不落空”。前者师生关系形同冰封,课堂上难以形成默契与情感共鸣;后者流于形式,缺乏与孩子内心的交流,虚美之辞反助长学生的虚荣之心。随堂评价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要发自内心,要公平公正,因为它是营造和谐课堂的温床。如,在教学《翠鸟》一课时,我邀请了一个朗读水平比较好的孩子进行朗读。可这个孩子在读“橄榄”“赤褐色”等词语时却读得结结巴巴的。读完后,我走过去轻轻问他:“声音响亮,节奏不错,可为什么有好几个地方没读好呢?”孩子承认是昨晚没预习,遇到不会的字没能查字典。我轻搂他的肩膀,对他说:“你音质很好,善于朗读,但不能光凭先天条件,阅读遇到拦路虎时可要及时解决。”孩子认真地点了点头。评价不一定都是一味的赞赏,孩子能从老师的真诚中感受到老师给予他们的信任与期待,并促其认同和内化为自觉的行为。课堂中,我们要兼顾各个阶层的学生,不要只把橄榄枝伸给我们眼中的优等生。抓住契机,给予每个孩子实事求是而带有鼓励性的评价,让孩子置身温暖而安全的课堂,产生求知的欲望。

二、能悦纳,情导情

悦纳即愉悦地接受,即尊重。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特性、个体差异性。教师的悦纳才能打造以生为本的课堂。但有些教师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进行学生互动时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优等生。久而久之,被冷落的“小草”从此掩上了心门。有时候,教师为了顺利地按自己的教案上下去,不允许学生提出与自己心中不相符的答案。唯“教案”独尊,难以接受课堂中自然生成的一切。这样的课堂孩子是呆板的、被动的。我们只有欣然接受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冒尖,允许学生一矢中的,允许学生答非所问,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巧妙地因势诱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才能调动孩子的“乐学”之情。我们应该像艺术大师丰子恺一样做一个“儿童的崇拜者”,以一颗包容的智慧之心为儿童的成长和进步给予无声的滋养。

三、声色茂,善诱情

随着教学媒体的日益广泛使用,很多情境的创设、语言的描述和朗读都使用了课件来代替。然而人与人之间传递的情感是现代化媒体力所不能及的。语文教学中,还须保留原生态的东西。例如,老师的范读。语文教师须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声色并茂的朗读,最能直接地给学生一种美的输入,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如学习《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时,教师通过自己富有魅力的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赋予了教材灵魂:打开一朵红色的花伞,走在树林里的小路上,听雨滴打在油加利树上,打在相思树上,打在羊蹄甲上,打在面包树上……淅沥淅沥,啪啦啪啦,哗啦啦,哗啦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教师时而轻柔,时而悦耳,时而缓,时而地的范读,把孩子们带进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享受春雨的馈赠,感受春雨的乐趣。语文课堂中,教师素养的展示,对孩子学习语文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四、常“下水”,情共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师下水作文与学生一试水之深浅,除了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作文技巧外,还能在下水时与孩子一起谈经历、谈体验,学生感同身受,此刻与老师能产生情感共鸣。如,在指导《童年趣事》一文时,我先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出来与孩子们分享,在分享中我们有了相互的话题与秘密,有了心灵的交流,一下子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下水作文中敢于我手写我心,孩子在老师的作文中读到了真实的老师、真诚的老师以及生活中的老师。这种与教师亲近的感情油然而生。读“下水作文”,孩子们更多地领悟了老师的人格魅力。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必须以情换情,点燃学生的情感与智慧,共谱教与学的动人乐章。

参考文献: